新静安将形成“一河两岸三带六街”的文化空间大布局,一起来了解一下!

合集下载

2024年静安区拆迁规划

2024年静安区拆迁规划

2024年静安区拆迁规划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土地资源的有限,拆迁成为一种常见的城市发展手段。

而拆迁规划则是保障城市更新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2024年静安区的拆迁规划,为读者了解该区域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静安区简介静安区位于上海市中心,是上海的一个重要城区。

静安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城市风貌,同时也面临着城市发展进程中的挑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2024年静安区将进行一次拆迁规划。

拆迁目的与原则目的2024年静安区拆迁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以下目标:1.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升静安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2.改善老旧、拥堵的城市区域的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3.加强城市更新,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4.保障拆迁户的权益。

原则拆迁规划将遵循以下原则:1.公平公正原则:拆迁工作必须遵循公平公正原则,确保拆迁户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2.依法依规原则:拆迁工作必须依法依规进行,确保拆迁程序的合法性和规范性;3.科学规划原则:拆迁工作必须依据科学规划,充分考虑人口、土地、交通、环境等因素;4.公众参与原则:拆迁工作将积极引导居民参与,听取民意,征求意见。

拆迁范围2024年静安区拆迁规划将针对以下区域进行拆迁:1.老旧住宅区:对于建筑老旧、安全隐患较大的住宅区,将进行拆迁重建,提供更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2.工业园区:部分不符合城市发展需要或者环境治理困难的工业园区将进行拆迁,用于开发新的商业、居住或公共服务项目;3.交通拥堵区:针对容量不足、交通瓶颈较为突出的区域,将进行交通拆迁,扩大道路宽度,优化交通状况;4.城市更新区:对于城市功能较弱、公共服务设施欠缺的区域,将进行城市更新,提升社区整体发展水平。

在拆迁过程中,相关部门将充分考虑拆迁户的意愿和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安置补偿措施,确保拆迁户的正当权益得到保障。

实施措施为了顺利实施拆迁规划,相关部门将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宣传:通过各种渠道向拆迁户宣传拆迁政策、安置补偿等信息,提高居民的知情率和参与度;2.安置补偿:对于被拆迁户将给予合理的安置补偿,包括经济补偿、住房安置和就业安置等;3.项目管理:设立专门的项目管理机构,负责拆迁项目的规划、实施和监督,确保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4.社区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提升社区的整体发展水平,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5.绿化美化:在拆迁区域进行绿化美化工作,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静安区城区功能和土地利用“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静安区城区功能和土地利用“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静安区城区功能和土地利用“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5.20•【字号】静府发〔2017〕20号•【施行日期】2017.05.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静安区城区功能和土地利用“十三五”规划》的通知静府发〔2017〕20号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彭浦镇政府:《静安区城区功能和土地利用“十三五”规划》已经区政府第34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2017年5月20日静安区城区功能和土地利用“十三五”规划一、背景情况“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决定性时期,也是静安区服务上海大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时期。

编制“十三五”规划是指导静安区近期发展建设的重要抓手,而城区功能和土地利用规划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二、规划主要内容(一)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静安区城区功能发展将围绕“最具引领性的全球城市核心城区”的总目标,着力打造活力城区、和谐城区、美丽城区、国际城区、幸福城区,引领建设中央活力引领区、创新服务引擎区、品质宜居新城区。

树立上海市中央活力区新标杆,建设上海市高能级创新创意引擎,打造高品质、现代宜居的核心城区。

城区土地利用将以存量盘活、高效利用为原则,立足三规合一、规划先行、确保重点,优先保障“一轴三带”重点发展区域的土地需求,为产业能级提升提供空间发展保障;同时兼顾民生公益,重点突破城区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短板。

充分利用土地存量盘活新政策,力争打造上海市城区城市更新转型升级示范区。

(二)核心指标延续并放大原两区已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功能优势和人文优势,通过落实重点项目,形成静安“十三五”城区功能发展和土地利用核心体系。

上海静安区闸北区宣布合并成静安区

上海静安区闸北区宣布合并成静安区

上海静安区闸北区宣布合并成静安区-365地产家居网闸北静安将合并成静安区,面积37.37平方公里,户籍100万,常住人口122万,13个街镇。

闸北基本情况闸北区地处上海市中心区北部。

东与虹口区、宝山区为邻,西与普陀区、宝山区毗连,南隔苏州河与黄浦区、静安两区相望,北与宝山区接壤。

全境南北长约10千米,总面积29.19平方千米。

境内有铁路上海站、铁路北郊站。

轨道交通1、3、4、8号线,内环线、南北高架路、中环线经过区境。

境内有宋教仁墓、吴昌硕故居、上海总工会旧址、“四一二”惨案群众流血牺牲地、中国同盟会中部总会、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等遗址及纪念地。

境域原为吴淞江(今苏州河)流域处的沼泽地,1863年始,境地东南隅被划为美租界,后并为公共租界,自此城市化进程开始。

1900年,地方绅商为抵制租界扩张,自辟华界商埠,设闸北工程总局。

1911年,设闸北自治公所。

1912年,建闸北市,设闸北市政厅。

1928年,始建行政区,称闸北区,属上海特别市(后改名上海市)。

上海沦陷期间,日伪改闸北区为沪北区。

1945年,抗战胜利后改为第十四、十五行政区。

1947年,两区分别改称闸北区和北站区。

1956年,两区合并称闸北区。

1958年11月,撤销北郊区,中山北路至场中路地区划入区境。

1962年,虹口区罗浮路至宝山路之间地区划入区境。

1982年,宝山县场中路至汾西路之间地区划入区境。

1984年,从宝山县划入部分地区,区境北界扩至北长浜。

1992年9月,宝山区彭浦乡塘南村、龙潭村划入区境。

1997年9月,从宝山区划入部分地区,区境北界扩至共和新路以西,共康路南侧高压走廊线、共康路。

1999年5月,恒丰路立交桥西沿部分地区划入普陀区,遂成现状。

至2013年年底,区辖有天目西路、北站、宝山路、芷江西路、共和新路、大宁路、彭浦新村、临汾路8个街道和彭浦镇。

有居民委员会211个,村民委员会1个。

年末,全区常住人口84.73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21.01万人。

中共静安区委办公室、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静安区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中共静安区委办公室、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静安区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中共静安区委办公室、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静安区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中共上海市静安区委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5.02•【字号】•【施行日期】2017.05.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其他规定正文中共静安区委办公室、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静安区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为进一步加强本区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治理、河湖水面积控制、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保护等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以及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本市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方案》,结合静安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贯彻和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一项制度建设,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解决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是完善本区水治理体系、保障水安全的制度创新,是补齐本区河湖水系管理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短板的重要保障机制。

针对本区水环境建设和管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要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建立更加严格、清晰的河湖管理保护分级责任体系,要从制度上把促进绿色发展、保护河湖生态环境责任落到实处,以更严的标准,深入开展水生态保护,以更高的要求,全面推进水资源管理,以更实的责任,确保完成水环境治理的各项任务。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和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为主要任务,在本区河湖泊全面推行河长制,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为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为建设经济实力更加雄厚、环境更加优美、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群众更有获得感的“国际静安、圆梦福地”奋斗目标筑牢生态环境和城市安全的底线,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打开新局面,取得新突破,成为中心城区标杆、上海发展新亮点。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对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011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对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011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对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011号代表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5.11•【字号】静府督复〔2024〕22号•【施行日期】2024.05.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对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011号代表建议的答复钟茂军代表:您提出的“关于深化张园东区规划并加快建设改造的建议”收悉。

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一、基本情况张园位于上海中心城区静安区南京西路风貌区,东为石门一路、南为威海路、西为茂名路、北为吴江路。

历史上的张园是晚清民初上海政治活动中心、文化娱乐中心,曾被誉为“海上第一名园”。

张园现存42栋历史风貌建筑,拥有多种不同风格的石库门建筑,为上海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中后期石库门建筑群。

张园作为全市首个成片历史风貌区城市更新项目,静安区在对其优秀历史建筑“修旧如故”的同时,注重活化利用,以国际化视野探索打造张园“文商旅”融合的商业商务高地。

通过精细化更新改造,张园西区已于2022年11月27日对外亮相,开业后的张园在原味传承海派历史特色风貌的基础上,引入了国际潮流品牌和世界知名商业,展现出“中西合璧、重生焕新”的全新面貌,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往观光打卡。

张园东区的规划建设将包含商业办公和精品酒店,由享有国际极高声誉的隈研吾团队(KKAA)设计的张园美术馆、由华建上海院唐玉恩团队设计的潮流文化中心、由英国大卫·奇普菲尔德设计团队(DCA)设计的演艺中心等新建筑。

同时,东区地下空间涵盖商业、停车及轨交换乘,与周边商业载体实现互联互通。

上述区域预计将于2026年年底实现项目竣工并投入运营,届时张园整体将以全新姿态成为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和彰显上海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窗口。

二、关于对代表所提对策建议的答复时任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2019年至2020年短短两年期间,曾三次至张园现场调研工作推进情况,要求坚持“保护为先,文化为魂,以人为本”,全力打造历史风貌保护和城市有机更新的标杆;努力把张园打造成为上海中西合璧建筑文化的地标、都市文明的重要传承地,让曾经的“海上第一名园”焕发出新的活力。

静安区四范目标内容

静安区四范目标内容

静安区四范目标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静安区作为上海市的一个重要行政区域,一直以来注重城市建设和发展规划。

四化目标是静安区制定的发展目标,在不断推动城市现代化、智能化、生态化和人文化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静安区的四化目标内容。

首先是城市现代化。

静安区始终致力于建设现代化城市,不断推动城市的发展和改善。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静安区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促进产业升级和文化发展等多方面举措,努力打造一个现代化的城市面貌。

静安区还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推广绿色出行和低碳交通等措施,努力实现城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良好保护。

其次是城市智能化。

静安区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在城市管理、公共服务、交通运输等方面引入先进技术和智能系统,提升城市的智能化水平。

静安区建设了智慧交通系统、智慧医疗系统、智慧教育系统等,提高了城市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静安区实现了城市各项工作的精准监管和智能化运营,为市民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

再者是城市生态化。

静安区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静安区通过建设绿地公园、改善城市绿化和水系系统、推动资源再生利用等举措,努力提升城市的生态品质。

静安区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减少污染排放和防治环境污染等工作,确保城市的空气质量和水质达标,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和幸福指数。

最后是城市人文化。

静安区注重促进城市文化发展和传承,建设人文素质高、文化底蕴厚重的城市。

静安区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展览,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产品输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静安区还重视教育和人才引进培养,建设高品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留下来,为城市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通过不断努力和探索,静安区的四化目标在不断取得成绩,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贡献着力量。

静安区的未来发展将继续围绕四化目标展开,不断完善和发展,努力打造一个现代化、智能化、生态化和人文化的城市,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发展空间。

静安区 四范目标 内容

静安区 四范目标 内容

静安区四范目标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首先是“文明静安”。

静安区一直注重文明城市建设,提倡文明行为,倡导阳光健康的生活方式。

为了实现“文明静安”的目标,静安区开展了一系列的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推动居民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素质。

静安区每年都会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环保宣传活动、社区文化活动等,引导居民积极参与,提高居民文明素质,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

最后一个目标是“创新静安”。

创新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静安区发展的关键。

静安区致力于打造创新型城市,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创新人才和创新机制,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城市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

静安区还积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引入先进技术和理念,提升城市治理和管理水平,打造高效智能的城市运行体系。

静安区提出的四范目标“文明静安、宜居静安、和谐静安、创新静安”是静安区城市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方向。

通过不懈努力实现这四个目标,静安区将为居民创造一个宜居的城市,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实现城市的文明进步和和谐发展。

静安区的发展目标不仅是为了城市的繁荣昌盛,更是为了居民的幸福安康,为了让每一个居民都能享受到城市发展的成果,共同分享城市的繁荣和进步。

【字数:776】第二篇示例:静安区是上海市中心城区之一,是一个繁华发达的区域,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现代化的商业氛围。

作为城市的中心,静安区一直致力于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更高品质的公共服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静安区制定了四范目标,旨在打造一个更美好的城市。

第一范目标:产业先进。

静安区致力于发展先进产业,推动经济快速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静安区一直在加大对技术和科研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静安区还大力推动金融业的发展,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入驻,提升区域金融水平。

通过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布局,静安区努力实现产业先进化,为区域经济的繁荣做出贡献。

静安区 四范目标 内容

静安区 四范目标 内容

静安区四范目标内容
静安区,作为上海市中心城区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都市的风貌。

四范目标是指该区域在发展过程中提出的四个方面的目标,旨在全面提升区域的整体品质。

本文将详细解读静安区的四范目标,展现其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

一、经济发展目标
静安区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金融、商贸、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同时,积极引进外资,加强与国际接轨,提升区域经济的全球影响力。

二、社会事业目标
静安区注重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为核心。

加大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的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全体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三、城市建设目标
静安区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景观品质。

加大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力度,传承历史文化,彰显城市特色。

同时,推进旧区改造,提高居民生活环境,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四、社会治理目标
静安区积极探索社会治理创新,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加强社区建设,提高居民自治水平,推动社会治理精细化、智能化。

同时,强化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居民提供安全、有序、和谐的生活环境。

总结:
静安区的四范目标,既体现了区域发展的时代要求,又彰显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上海市静安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区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38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上海市静安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区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38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上海市静安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区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38号代表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静安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07.28•【字号】•【施行日期】2022.07.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上海市静安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区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38号代表建议的答复刘尚宝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关于苏河湾地区产业发展的建议”的代表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深入推进实施“一轴三带”发展战略,依托苏河湾管委会平台,发挥区域“服务商”“运营商”功能,努力构建以专业服务、高端商贸、金融服务以及文化创意产业为代表的区域产业体系。

全力落实招商引资倍增计划,至2021年,苏河湾功能区累计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家;税收亿元级企业1家;税收千万级企业22家;税收百万级企业81家。

推进完成苏河湾城区功能和土地利用空间规划,进一步明确区域分区成片发展、产业主题鲜明的总体布局。

未来,苏河湾功能区将继续发挥区域“服务商”“运营商”功能,围绕“一轴三带”发展战略,通过区域功能开发、城市更新、产业集聚等,加快推进区域功能形态“双升级”,打造世界级滨水商务活动区,打响“苏河湾”品牌。

一是突出产业集聚,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组建成立上海苏河湾滨水商务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搭建招商平台,进一步提升苏河湾品牌影响力,提高区域经济贡献度。

继续吸引国内外顶级人力资源机构以及企业进一步集聚,建设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区“升级版”,搭建人才服务高地。

以国际视野审视区域发展新方位,以战略眼光定位区域发展的新坐标,依托人力资源系列论坛和产业峰会等活动平台,高标准推进各项人力资源要素的集聚汇合,引领功能区新一轮开发建设。

二是提高土地集约利用,优化城市“天际线”。

围绕存量土地转型,提升经济密度。

立足提升区位优势和显示度,加快完善空间功能。

上海10区最新规划出炉,好消息多到爆!爆!爆!啦!

上海10区最新规划出炉,好消息多到爆!爆!爆!啦!

上海10区最新规划出炉,好消息多到爆!爆!爆!啦!未来的上海真了不得!10个区的规划新鲜出炉!每一件事都能给人们带去便利!好消息简直多到爆!爆!爆!爆!!!新静安:一轴三带南北互融新静安定位:“全球城市核心引领区”“美丽家园”全覆盖道路大修安装火灾探测警报器设立电子废物回收点新建标准化菜场养老机构建设帮助就业扶持创业增加绿地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文化服务要搞上来南京西路走“高大上”路线青浦:将建170米高地标级综合体在青浦区,淀山湖新城又要放大招:新城中片区将建起地标性建筑——创智之城·青浦绿地中心,它将成为新一代“青浦高度”。

青浦绿地中心集商业、办公、住宅为一体,将成为区域内的超大型地标级综合体。

其中办公部分将以“西虹桥·总部中心+创智商务领地”为理念,形成集五星级酒店、甲级办公楼、智能化生态系统于一体的170米高的青浦新地标。

青浦绿地中心紧邻轨道交通17号线外青松路站,在中心周边500米范围内,有8个公交车站,涵盖20余条通往全市主要地区的公交线路。

另外,中心紧邻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青浦高级中学、青浦体育馆、青浦博物馆、青浦图书馆等多个公共配套设施,可满足各类人群的各种需求。

徐家汇:计划打造商圈巨无霸>>>>打造浦西第一高楼徐家汇中心位于虹桥路宜山路路口,沿虹桥路将建设高370米的浦西第一高楼,预计2018年开工,2022年竣工。

>>>>改造港汇广场改建后的港汇广场门口的广场面积将缩小,港汇正门广场大台阶拆除后将考虑变身开放式的超大广场艺术空间。

而六百将有望与汇金合并,目前正在进行可行性方案研究,但启动该计划最早也要在2018年。

>>>>百脑汇华丽变身百脑汇于今年4月初清场闭门谢客,预计今年八月份将华丽变身。

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美罗城的屋顶花园项目也将启动,有望打造宫崎骏电影中的“天空之城”的感觉,屋顶花园计划引入屋顶咖啡、旗袍秀,和文化相结合。

静安动迁规划

静安动迁规划

静安动迁规划一、城市建设进一步推进以南京路为主体的“一轴两翼”、“南留北改”的总体城区规划布局。

推进以静安寺地区为重点的南京路高品位商务办公、商业服务区的形成和南北两翼高品质生活居住区的形成,尽快出形象出效益,更好地促进城区布局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总体发展。

旧城区新一轮改造:本区98年统计的106万平方米旧里,到2005年底尚存53.5万平方米,其中成片、整街坊,已签约的地块有26个,旧里面积约23万平方米,占地约23.39万平方米;拟以招标或其他形式开发的地块约旧里90个,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

在“十一五”期间,通过建立土地招标、拍卖、挂牌管理运作机制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运作机制,在成功有效地解决动迁难度和政府与改制后企业的关系之后,积极稳妥地推进旧区改造,预计2006年至2007年拆除旧里8万平方米,2008年至2010年拆旧里10万平方米,2010年后本区尚存旧里35.5万平方米。

在静安区北翼(北京西路以北)建成5~8个建筑设计新颖、建造品质优良、配套设施齐全、上规模、上层次的新建住宅小区组群。

南翼以130万平方米花园住宅和新式里弄为主体,包括120万平方米左右的高层外销住宅和多层成套率改造住宅(合计280万平方米)是上海中心城区历史风貌浓郁、居住品位高尚的高级住宅区的组成部分。

根据“南留北改”和保留保护传统建筑、优秀近代建筑的精神,在2004、2005年对老式里弄、小区综合整治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实施保护性改造和整合,比较完整地保护保留体现静安历史文脉的传统建筑和街区,以展示静安以及上海现代化建设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二、市政道路及配套设施(一)市政配套1.综合道路工程改造,改造更新上水管道,健全供水系统输配水管网。

2.结合道路工程改造,更新燃气系统输配气网络。

3.市政苏州河二期昌平、康定地区泵站、调蓄池建设项目。

2007年实施排水系统3年行动计划,改造排水管道9公里,2010年完成总长28公里。

关于静安区城市更新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静安区城市更新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静安区城市更新的思考与建议摘要:城市更新是一个重要的城市政策范畴,是藉由维护、整建、拆除等方式使城市土地得以经济合理的再利用,并强化城市功能,增进社会福祉,提高生活品质,促进城市健全发展的综合举措。

本文从上海静安区为范例,对区域现状及问题、政策目标进行探究,提出实施建议。

关键词:城市更新;现状问题;实施举措静安区作为上海市中心城区,地理位置优越,经过建设和发展,目前已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格局。

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建筑、人文、社会环境的不断演绎,区域经济平衡、协调、可持续性增长的需求日益突,亟待城市更新战略的实施。

一、静安发展现状及问题1. 静安地处中心城区的地利位置,具有文化交流、经济发展集聚的天然优势,但同时存在土地等资源禀赋稀缺的劣势,自然生态环境的先决条件不足。

2. 以楼宇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格局,在各中心城区发展中极易复制,功能布局同质化现象严重。

在商业楼宇增量较多的情况,静安楼宇经济的先发优势弱化,需差异化战略部署规划;3. 静安南京路辟筑于1862年,是上海第一条西式大马路,静安城区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均存在自然寿命及经济寿命老化的现象,政府面临城区更新的问题已不可回避。

鉴于上述,发展静安亟待针对城区形象、居住、交通、功能、产业、土地再利用进行研判,提升城区发展力。

二、静安城市更新的目标城市更新,早期于1954年美国住宅法法案中正式使用这一名词,援引英国《城市更新手册Urban Regeneration: a Handbook》提出的定义为:试图解决城市问题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目标和行为,旨在为特定的地区带来经济、物质、社会和环境的长期提升。

在英国城市更新是一个重要的城市政策范畴。

总体来说,静安的城市更新目标可界定如下:1.通过城市更新,在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更加强调静安可持续的发展力形成,形成静安城区政策发展。

通过经济动力提升、社会和谐、文脉延续、提高公共管理水准、优化建筑景观五个维度提升静安、发展静安。

上海静安文化特色区的战略策划

上海静安文化特色区的战略策划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 14( 0 0 1 1 ( 64 44 2 1 )1— 7 5)
作 者 简 介 :鲍 宗 豪 华 东X . 大 学教 授 博 士 生导 师 Z -
1 上 海 静 安 文 化 特 色 区建 设 的 新 视 野
上 海静安 区在经 济全球化 、文化 多元化的背景 下建设文化特 色 区,必须要有世界 的眼光 ,把握
在 阐释 “ 文化 特 色” 的基 础 上 ,提 炼 了静 安 文化 特 色 的 四 大 元 素 ,形 成 了静 安 “ 市 建 筑 文 化 形 态 城 中西合 璧 、 商 业 文化 时 尚 高端 、休 闲娱 乐文 化 品 牌 多样 、社 区文 化 繁 荣 和谐 ” 的 战略 定位 。 关键 词 :静 安 区 ; 精神 文 化 ;特 色 区 ;战略 策 划
i u po e o b r o s m e s iiu lc t r r s s p s d t o r w o p rt a ul e fom l b lc te i e Ne Yor ,Lo do n r s o he u g o a i s lk w i k n n a d Pa i n t
目前 ,上 海 、 北 京 均 先 后 明 确 提 出 了 建 设 “ 球 城 市 ” ( 者 叫 “ 界 城 市 ” )的 目标 。 但 全 或 世
是 ,对 “ 球 城 市 ” 的认 识 还 不 到 位 ,还 未 区 分 “ 球 性 ” 城 市 与 “ 球城 市 ” 。 全 全 全 在 全球 化 日益 深 入 发 展 的背 景 下 ,一 些 经 济 、 金 融 、 贸 易 以及 交 通 信 息 发 达 的 城 市 ,均 有 机 会 成 为 “ 球 性 ” 城 市 。 资 本 的 涌 入 ,经 济 、 金 融 、 贸 易 的 发 展 ,GDP 全 的增 加 , 可 以造 就 城 市 的 繁

上海市静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2010年

上海市静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_2010年

上海市静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0年)一、上一轮规划实施情况回顾及现状基本情况二、规划指导思想、期限和依据三、城区发展性质与规模四、城区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五、产业发展规划与布局六、住区发展与社区设施布局七、科教与社会事业发展布局八、环境景观规划九、道路交通综合规划十、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十一、城市历史风貌保护规划十二、城市防灾和地下空间规划提要<<静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和<<上海中心城区分区规划>>导控下指导静安全区城区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性文件,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在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方面的总纲,是编制各部门发展规划和全区实施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

一、上一轮规划实施情况回顾及现状基本情况1、上一轮规划实施情况回顾上一轮规划编制于1993年底,1993-1998年间的大开发,彻底改变了全区城市建设发展的面貌,直接形成了本次规划编制的工作基础。

据1998年底统计,全区已先后实施开发1千平方米建筑面积以上的建设项目363个,覆盖用地约187万平方米,达到全区的1/4;批建建筑面积约820万平方米,接近1992年底静安区建筑存量940万平方米的87%,是上海“三年大变样”的典型城区之一。

其中,已完成开发项目240个,建筑面积350万平方米;在建施工项目73个,建筑面积270万平方米;拆平未施工基地50处,意向批建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

2、全区现状基本情况1998年底人口户籍计有11.7万户,37.3万人,人口密度4.9万人/平方公里。

1998年全区土地面积7.62平方公里,其中居住用地占43%(其中高层住宅为7%,多层和较好质量低层为15%,较差质量的旧里为11%),办公商业娱乐类用地占16%,科教体卫等社会事业占9%,工业用地占6%,城市道路占15%,绿地占0.7%,水域、市政、特殊用地占4.3%,另有拆平待建土地占6%待归类。

上海市静安区新一轮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上海市静安区新一轮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上海市静安区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征求意见稿)在上海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阶段,为贯彻落实“2004年上海市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上海城市文化发展总体目标和城市文化建设十大任务,我区应加快文化发展进程,进一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确保本区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全力打造文化名区,建设充满文化魅力、凸显文化实力的“双高区”。

现结合静安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制定《上海市静安区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一、静安区文化发展的目前状况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之根,是一个城市的气质、风骨和灵魂。

历史与现代文化的叠加、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体现了静安海纳百川、中西合璧的现代都市文化的特色,构筑了静安独特的区位优势,也为凸显优秀的建筑文化、丰富的旅游文化、时尚的产业文化、多元的商业文化、繁荣的群众文化——打造“文化名区”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十五”以来,静安区文化建设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使本区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文化精品不断增加、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文化产业突显活力、中外文化交流日益增强,形成了地方特色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相互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繁荣发展局面。

2001年以来,先后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城区”的称号,被中央文明办评为“全国文明城区”和“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2004年“现代都市音乐广场——‘欢乐周末’周周演”广场文化活动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静安区的群众文化活动被市有关部门誉为“一定程度上引领着上海群文工作的方向”。

静安区文化建设面临着新形势和新要求。

随着静安“双高区”建设目标的逐步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进步,为文化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当前文化建设正处在更为紧迫、更为重要的发展阶段,加快文化建设与发展是今后一个时期里的重要任务,是全面提升静安城区文化含量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树立“双高区”文明进步的现代化中心城区形象。

静安区规划

静安区规划

静安区规划
静安区是上海市辖的一个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静安区规划是为了改善区域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以下是对静安区规划的探讨:
首先,静安区规划将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建筑风貌。

静安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规划将尽可能保留历史建筑和风貌,例如南京西路的外滩和法租界。

同时,也会进行合理的翻新和改造,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现代化服务设施。

其次,静安区规划将注重城市更新和土地利用。

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推进,一些老旧区域需要进行更新改造。

规划将提供更多的土地资源来建设现代化的商务区、住宅区和公共设施。

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再次,静安区规划将注重改善交通状况。

静安区是上海市交通的重要枢纽之一,但由于人口密集和道路狭窄,交通拥堵问题比较严重。

规划将会在交通方面进行统筹规划,改善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交通。

建设更多的地下通道、过街天桥和交通枢纽,提高交通效率,缓解交通压力。

最后,静安区规划将注重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规划将完善社区配套设施,例如学校、医院、购物中心等,方便居民的生活。

同时,也将丰富文化娱乐活动,提供更多的公园和文化设施,满足居民的休闲需求。

此外,规划还将加强环境保护措施,改善空气质量和治理水污染,营造绿色环境。

综上所述,静安区规划致力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改善土地利用、改善交通状况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这些规划将会使静安区成为一个宜居、宜商、宜游的现代化城区。

而在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意见,以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上海市静安区延平路零星旧改规划

上海市静安区延平路零星旧改规划

上海市静安区延平路零星旧改规划
2021年12月31日,随着宝山路街道31.149.150.152街坊地块完成收尾,静安区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全面收尾,为区域发展换来新的空间。

同时,静安区去年实现了19幅地块收尾,今年将再启动6幅零星地块,尽快解决老百姓居住难。

”在上海市静安区媒体通气会上,区建管委副主任凌斌公布了静安区旧改最新情况。

“十三五”以来,静安区洪南山宅、宝山路街道“四合一”项目等26幅成片二级以下旧里地块实现收尾,静安区累计完成旧区改造面积34.67万平方米,受益居民26837户。

旧改的落脚点是让居民获益与满意。

静安区自我加压,通过细致的群众工作,提高零星地块签约生效比例,50证居民以下项目尽量做到“三个百分百”,即一轮征询100%、二轮征询100%、搬迁100%,“不让一户居民因旧改留有遗憾”。

谈到来之不易的旧改成效,静安区江宁街道管理办主任周鹏飞回忆起2021年11月20号启动第二轮签约,当天,武定路537弄地块120户顺利签约,居民敲锣打鼓,兴高采烈,但是工作人员却略感遗憾:还有三户人家没有签约。

静安区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提升方案公布!效果图和新亮点大揭秘

静安区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提升方案公布!效果图和新亮点大揭秘

静安区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提升⽅案公布!效果图和新亮点⼤揭秘 2020年静安区苏州河两岸公共空间贯通提升⽅案上海母亲河的静安段要怎么变?⼿机横过来看看吧↓↓↓今、明两年,静安计划实施“1+6+2”项⽬,打通1处断点处断点,打造6处公共空间处公共空间品质提升,个道路样板段。

2个道路样板段滨⽔步道,新建3.4km滨⽔步道强化滨河慢⾏系统,提升驳岸亲⽔体验。

1亮点⽔岸阳台(长寿路桥下及以北地区)沿河架设陆域栈道,贯通长寿路桥⾄M50桥区域,提升空间层次,构建滨⽔城市阳台,以跨河桥梁为纽带,与周边建筑相呼应,打造不夜苏河。

2亮点河畔明珠(长寿路桥⾄长安西路)长寿路桥南侧⾼端商务段,结合河畔明珠⼤型绿地,通过堤岸后退,营造开阔亲⽔空间,依地势设置滨河驿站等服务设施,贯通步道,形成宜游宜憩的公共空间。

3亮点历史画廊(浙江路桥⾄西藏路桥)在浙江路桥⾄西藏路桥段,聚焦⾦融仓库群,以⾦融博物馆为主线,以沉蕴的⾊彩、开阔的空间、多维的载体,讲述苏州河近代民族⼯业的兴衰,体验最上海、最⼈⽂的历史画廊。

关于苏州河静安段苏州河静安段地处城市中央活动区,河岸线约6.3km,是苏州河的主要展⽰窗⼝。

其中北岸西起远景路,东⾄河南北路,长4.7km;南岸西起安远路,东⾄成都北路,长1.6km。

为建设苏河两岸成为“特⼤宜居⽣活的典型⽰范区”阿拉静安苏河两岸景观灯光要这么变!快划屏幕往下看4类沿岸规划区沿岸开放区绿地规划区优质河湾景观区滨⽔漫步及公共活动区5座地标性桥梁未来的苏州河静安段上不仅将美化现有桥梁,新增5座桥梁座桥梁,更将新增以后过河不再绕道,时间⼤⼤节省~▲(图中虚线部分为规划桥梁:规划安远路桥、普济路桥、规划昌平路桥、规划⼤⽥路桥、规划晋元路桥)苏州河桥梁夜景效果⼀览信息来源:上海静安、区绿化市容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静安将形成“一河两岸三带六街”的文化空间大布局,一起
来了解一下!
小贴士:【贝壳社亲子营】10月29日,世纪公园举行小小侦察兵活动,文章底部可查看详情。

“十三五”期间,静安将形成“一河两岸三带六街”的文化空间大布局,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河
静安区的苏州河段,是上海城市发展史上三次文化大融合的主要发生地之一,是上海城市沿河而兴、以水为魂、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所系。

它是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和世界大港,通江达海、联接世界的主要动脉,又是文脉、水脉、绿脉、人脉融为一体的核心走廊。

苏州河将打造成为静安文化遗产、文化景观、文化设施、文化品牌等的核心集聚带,成为横贯全区,传承多样基因,凝聚多元主体,集聚文脉、水脉、绿脉、人脉的魅力体验带,成为代表上海国际形象的文化地标。

两岸
苏州河两岸的文化联动开发,是静安文化建设的独特魅力和精彩篇章。

以南北呼应、多元融合、一脉相承的格局,把两岸联动打造成为文化新型业态集聚展示的动力带。

打通苏州河两岸近17
公里的人行通道,结合苏河湾等重点区域的更新,以静安现代产业园、安垦绿色仓库、3乐空间等文化创意集聚区为依托,推动原有老仓库、老街区等的升级改造,吸引一批新型文化创意企业和机构入驻,成为文化湾、创意湾、生态湾、财富湾的多元融合,打造成为水上、水岸、水边三维空间的文化体验旅游带。

苏州河北岸,重点建设成为文化新业态和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区。

新建、扩建及维护好静安区图书馆新馆等文化设施,结合北部工业区的不断升级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配套,增加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内容的供给密度。

鼓励更多的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源投入公共文化设施。

同时,推动城区空间的不断更新,集聚更多的文化产业新主体和新业态。

苏州河南岸,重点建设成为文商旅联动和国际文化融合示范区。

为多层次的居民提供均等化和特色化相结合的服务;不断提升国际文化融合的魅力空间,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集聚一批国内外著名文化服务机构和品牌,成为上海重要国际文化艺术活动的常年举办地带之一,形成有历史深度和艺术魅力的品质空间带。

三带环上大创新文化带重点打造文化创意新兴业态的活力
集聚带,依托环上大影视集聚带发展影视、动漫和新媒体,并且与周边重点项目形成联动,包括依托上海马戏城等发展演艺旅游,依托大宁和海上文化中心发展会展和演艺,依托
广中路/灵石路两侧发展创意设计、数字内容、文化电商等,推动产业园区、新型社区、活力商区、美丽景区的融合。

苏州河传承文化带重点打造文化遗产传承活化的优秀示范带,把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开发成为广大市民和旅游者可视、可听、可游、可购买、可体验、可互动的魅力空间,依托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吴昌硕纪念馆等历史纪念地和艺术馆为节点,以苏河湾、蝴蝶湾等滨水生态旅游景观为亮点,以静安雕塑公园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为地标,依托山西北路发展遗产体验和文化旅游等业态,积极选址推动重建东方图书馆等项目。

南京西路经典文化带重点打造文商旅联动的高端体验带,依托南京西路两侧较为发达的总部经济,以楼宇经济、老字号品牌、时尚商街等为基础,以文化金融、会展博览、休闲旅游、演艺娱乐、艺术品等为产业重点,以张园、戏剧谷、百乐门、西摩会堂等为更新的亮点,集聚一批国际演艺、时尚、会展、艺术品等经典项目和著名机构,以“浓情静安·爵士春天”音乐节等活动为亮点,形成与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巴黎香榭丽舍大道、东京六本木等齐名的国际大都会文商旅联动带。

六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