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名词解释42507

合集下载

病理名词解释

病理名词解释

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和实质细胞数目的减少。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

变性:由于物质代谢障碍所致细胞质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是正常物质的异常增多,称为变性。

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坏疽:继发腐败菌感染的较大范围组织坏死,以致坏死组织成黑褐色。

凋亡:指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细胞发生由基因调控的有序的主动消亡过程,亦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肉芽组织:指新生的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

病理性钙化:指骨和牙齿以外的组织中有固体钙盐的沉积,包括转移性钙化和营养不良性钙化。

脂肪变性::脂肪细胞以外的细胞中出现脂滴。

淤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使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含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或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

心衰细胞: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将血红蛋白分解成棕黄色颗粒状的含铁血黄素,这种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称为心衰细胞。

槟榔肝:肝表面及切面可见红(淤血区)黄(脂肪变性区)相间的条纹状结构,称为槟榔肝。

血栓形成: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梗死:局部器官或组织因血流迅速阻断而引起的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

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致炎因子的损伤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反映。

变质:是指炎症局部组织、细胞发生的各种变性和坏死。

渗出:是指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黏膜表面或体表的过程。

炎症介质:是指炎症过程中产生并参与引起炎症反应的化学物质,亦称化学介质。

蜂窝织炎:是指发生在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常发生于皮肤、肌肉和阑尾。

脓肿:为局限的化脓性炎伴脓腔形成,常发生于皮下和内脏,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特异性增生性炎:是指炎症局部以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增生为主,并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又称为“肉芽肿性炎”或“炎性肉芽肿”。

病理名词解释(完整)

病理名词解释(完整)

1化生:为适应环境变化,一种已分化组织转变为另一种分化组织的过程。

2、坏死:以溶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中细胞的死亡
3凋亡:是指机体细胞在某些因素作用下,通过细胞内基因及其产物的调控而发生的一种程序性的细胞死亡。

4肉芽组织:是新生的富含毛细血管的幼稚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由纤维母细胞、毛细血管及一定数量的炎性细胞等有形成分组成的。

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
5血栓:在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6梗死:局部组织因血流中断引起的缺血性坏死
7、肉芽肿:炎症局部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物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为特征。

8异型性:无论在瘤细胞形态还是在组织学结构上,肿瘤都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性称为异型性。

(反映了肿瘤分化程度)
9:癌前病变:指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病变,这些病变长期存在有可能转变为癌。

~
10、假小叶:是肝硬化的特征性病变,是指由广泛增生的纤维在组织将原来的肝小叶和再生的肝细肝细胞团。

11、结核结节:是在细胞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于上皮样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加上外周局部聚集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构成。

12、原发综合征: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
13风湿小体:风湿性肉芽肿,也称阿少夫小体。

多见于心肌间质、心内膜下及皮下结缔组织,是一种肉芽肿型病变,形状略呈梭行形。

镜下中心见纤维素样坏死,周围有Aschoff细胞,外周有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14 心衰细胞:。

病理名词解释

病理名词解释

1.萎缩(atrophy):已正常发育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细胞合成代谢降低,能量需求量减少,原有功能下降。

2.凋亡(apoptosis):活体内局部组织中单个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表现形式。

3.坏死(necrosis):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中细胞的死亡。

4.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5.炎症(inflammation):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的刺激所发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

6.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

7.栓塞(embolism):在循坏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8.槟榔肝(nutmeg):慢性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黄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

9.血栓形成(thrombosis):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10.败血症(septicemia):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后,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和病理变化。

11.蜂窝织炎(phlegmonous inflammation):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常发生于皮肤,肌肉和阑尾,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12.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中断,致供血区持续缺血而导致较大范围的心肌坏死。

13.卫星现象(satellitosis):在灰质中1~2个少突胶质细胞常分布于单个神经元周围。

如果一个神经元由5个或5个以上少突胶质细胞围绕称为卫星现象14.噬神经细胞现象(neuronophagia):坏死的神经元被增生的小胶质细胞或血源性巨噬细胞吞噬。

病理名词解释

病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萎缩:发育正常的器官和组织,其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或数量减少致器官或组织缩小。

2化生:一种已分化的组织转化成另一种相似性质的已分化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如鳞状上皮化生。

3变性:细胞物质代谢障碍引起细胞内外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显著增多。

4营养不良性钙化:变性、坏死组织有钙盐沉积。

5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结构可见,肉眼呈灰黄,干燥,质地坚硬,多见于肾、脾梗死。

6干酪样坏死:坏死组织结构完全消失,肉眼呈淡黄色,松软似奶酪。

多见于结核。

7机化: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及其他无生命物质(如血栓、血凝块、异物等)的过程,称机化。

8凋亡:基因调控的单个细胞或成团细胞的生理性死亡,细胞膜不破裂,核固缩,胞浆浓缩,细胞不自溶,形成凋亡小体。

9肉芽组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构成,形似鲜嫩的肉芽。

10心衰细胞:左心衰竭时,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称为心衰细胞。

11肺褐色硬化:左心衰竭时,可致慢性肺淤血,红细胞可渗出至肺泡腔内并被巨噬细胞所吞噬,巨噬细胞分解血红蛋白为含铁血黄素成为心衰细胞,肉眼见为散在的褐色颗粒,长期慢性肺淤血可致纤维化,肺质地变硬,该种病变称为肺褐色硬化。

12槟榔肝:左心衰引起的慢性肝淤血,肝小叶中央区严重淤血呈暗红色,小叶周边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而呈黄色,致使肝的切面上呈现红黄相间的条纹,似药用的槟榔核。

13血栓形成:活体血管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14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液供应中断而侧支循环不能讯速建立引起的缺血性坏死,包括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两类。

15羊水栓塞:羊膜破裂、子宫强烈收缩致羊水被压入破裂的子宫壁静脉窦—进入肺内血管引起的栓塞;在母体的肺毛细血管或小动脉内可检出胎儿脱落的角化上皮、胎毛、胎粪等;常导致死亡。

16脓肿: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特征为组织坏死溶解,形成一个充满脓液的脓腔。

17绒毛心:心包发生的纤维素性炎时,在心脏的搏动下在心外膜形成大量绒毛状物质,称为绒毛心。

病理名词解释

病理名词解释
栓塞(embolism)定义: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的物质,随血液阻塞相应大小的血管腔的过程。这种异常物质称为栓子(embolus)。
梗死(infarction)定义:局部器官、组织由于血流中断所发生的一种缺血性坏死。(动脉血流突然中断,侧枝循环又不能及时建立,而造成局部组织的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
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主要由化脓菌感染引起,病变起始于细支气管,并向周围或末梢肺组织发展,形成以肺小叶为单位、呈灶状散布的肺化脓性炎。因其病变以支气管为中心故又称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
硅 肺(silicosis)硅肺是长期吸入大量含游离二氧化硅(SiO2)粉尘微粒所引起的以肺纤维化为主要病变的全身性疾病。
转移(metastasis):肿瘤组织从原发灶侵入血管、淋巴管和体腔,被带到它处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样类型肿瘤的过程。
风湿病概念:是一种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结缔组织,以形成风湿小体为其病理特征。
心瓣膜病是指心瓣膜因先天性发育异常或后天性疾病造成的器质性病变,
炎症的定义: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一种防御反应。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
肉芽肿性炎(granulomatous inflammation):以肉芽肿形成为其特点,多为特殊类型的慢性炎症。
肉芽肿的定义:由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呈限局性浸润和增生所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主要是由肺炎链球菌感染引起,病变起始于肺泡,并迅速扩展至整个或多个大叶的肺的纤维素性炎。
肺肉质变(pulmonary carnification):某些大叶性肺炎患者嗜中性粒细胞渗出过少,其释出的蛋白酶不足以及时溶解和消除肺泡腔内的纤维素等渗出物,则由肉芽组织予以机化。肉眼观病变部位肺组织变成褐色肉样纤维组织,称为肺肉质变。

病理名词解释(药学)

病理名词解释(药学)

病理考试复习题名词解释1、萎缩: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病变特点:组织、器官体积缩小,实质细胞数量减少,功能代谢下降。

2、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所取代的过程。

3、变性: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4、凝固性坏死: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状态。

5、坏疽: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

腐败菌分解坏死组织产生的硫化氢与血红蛋白中分解的铁相结合, 形成黑色硫化铁,故呈黑色。

6、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称为机化。

7、肉芽组织: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8、淤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称瘀血。

又称静脉性充血(被动性)。

9、心衰细胞:左心衰竭时,慢性肺瘀血,肺泡腔内可见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

10、槟榔肝:慢性肝瘀血合并脂肪变时,肝小叶中央充血呈暗红色,小叶周边脂肪变呈淡黄色,形成红黄相间的花纹,似槟榔切面。

11、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12、血栓:13、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

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14、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称为梗死。

15、溃疡:皮肤或粘膜组织坏死脱落后所留下的组织缺损。

16、瘘管:深部脓肿一端穿破皮肤,另一端穿破自然管道或有腔脏器,在组织内形成两端相通的病理性管道。

17、窦道:深部脓肿如向体表或自然管道穿破,在组织内形成一个有盲端的病理性管道。

病理 名词解释

病理 名词解释

1.血栓形成:活体的心血管系统内血液成分发生析出、凝集和凝固而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2.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称为炎症。

3.异型性: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4.原发综合征:原发病变、结核性淋巴管炎和肺门的淋巴结结核构成原发综合征。

5.肾病综合征:有些肾炎如膜性肾炎、脂性肾病、膜性增生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炎,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全身性水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脂尿。

6.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血块、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7.异型性: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发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

8.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转变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是由具有分裂增殖能力的幼稚未分化细胞或干细胞转型分化的结果。

9.血栓形成:活体的心血管系统内血液成分发生析出、凝集和凝固而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10.DIC:是指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机体凝血系统被激活,大量可溶性凝血物质入血,而引起的以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11.坏疽:较大面积坏死伴腐败菌生长,长呈黑褐色,有恶臭。

12.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严重水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

13.炎症介质:炎症介质指炎症过程中由细胞释放或液体产生的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如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和白细胞渗出)的一类化学介质。

14.异质性:肿瘤的异质化,不同的亚克隆在侵袭能力、生长速度,对激素、抗癌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的差异叫肿瘤的异质化。

15.逆行性栓塞:在某些少见的情况下,静脉内栓子可由较大的静脉逆行至较小的静脉,引起栓塞,称为逆行性栓塞。

16.绒毛心:发生在心包膜的纤维素性炎,由于心脏搏动,渗出的纤维素被牵拉成绒毛附着于脏层心包膜表面,称绒毛心。

17.血栓形成:活体的心血管系统内血液成分发生析出、凝集和凝固而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病理名词解释大全

病理名词解释大全

病理名词解释大全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起因、发展以及病理变化的科学。

病理学中涉及到许多术语和专业名词,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病理学名词解释:1. 细胞病理学:研究细胞形态学和结构改变的学科。

2. 组织病理学:研究疾病对组织形态学和结构的影响的学科。

3. 病变:指在生物体中发生的结构和功能异常的改变。

4. 病理标本:指从患者身上取得的组织或细胞样本,用于病理学诊断和研究。

5. 病理学家:负责对病理标本进行分析、诊断疾病的专业人员。

6. 病理诊断:通过观察病理标本和临床病史,确定疾病的类型和性质。

7. 组织学:研究生物体各种组织的结构、功能和形态。

8.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对生理功能的影响。

9. 细胞学: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形态。

10. 病理报告:病理学家对病理标本进行分析后所撰写的一份详细的报告,包括诊断、治疗建议等内容。

11. 病理分类:将疾病按病理学特征进行分类。

12. 病理变异:指在一种疾病的不同个体中出现的病理学上的差异。

13. 病理图像学:利用医学影像设备对病理标本进行影像学分析。

14. 病因学: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

15. 病理生物学:研究疾病的生物学基础和机制。

16. 病理分子学:研究疾病分子水平的变化和机制。

17. 病理生化学:研究疾病的化学变化和机制。

18. 病理药理学:研究药物对疾病机制的影响。

19. 病理免疫学:研究疾病免疫过程的学科。

20. 病理发育学:研究疾病的发育和演化过程。

21. 病理治疗学:研究疾病治疗的原理和方法。

22. 原发病变:指疾病发生的主要部位或组织。

23. 继发病变:指由于原发病变引起的次要病变。

24. 炎症:组织对损伤的非特异性反应,表现为局部充血、水肿等症状。

25. 萎缩:器官或组织的大小和质量减少。

26. 肿瘤:异常生长的组织,可以是良性的(非癌性)或恶性的(癌性)。

27. 假瘤:由于炎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组织增生。

28. 增生:指细胞数量的增加,可由于炎症、损伤或其他因素引起。

病理名词解释

病理名词解释

病理名词解释病理学是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主要研究疾病的形态学和功能异常的变化。

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组织、器官和整个生物体。

在病理学中,有很多专门的术语和名词,下面将解释其中一些常见的病理学名词。

1. 细胞增生: 细胞增生是指体内的细胞数量增加。

细胞增生可以是生理性的,如婴儿的器官生长;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如肿瘤的细胞增殖。

2. 坏死: 坏死是指组织或细胞死亡的过程或结果。

坏死分为凝固坏死、液化坏死、干酪样坏死等不同类型,具体的类型取决于坏死组织的特点。

3. 癌症: 癌症是一类由恶性肿瘤引起的疾病。

恶性肿瘤是指细胞失去正常生长和分化控制,开始不受限制地增生,并具有侵袭能力和转移能力。

4. 肿瘤: 肿瘤是指在任何部位出现的异常组织增生。

肿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种。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很少侵犯周围组织,通常不会转移;恶性肿瘤生长迅速,可以侵犯周围组织并转移到其他部位。

5. 细胞异型性: 细胞异型性是指细胞形态学和结构的异常。

细胞异型性是肿瘤细胞的重要特征之一,通常表现为细胞形状、大小、核形态等方面的异常。

6. 炎症: 炎症是机体对损伤或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

炎症的主要表现包括组织充血、水肿、渗出等。

炎症可以是急性的,也可以是慢性的。

7. 纤维化: 纤维化是病理过程中的一种结果,指血管、器官或组织的正常细胞逐渐被纤维组织取代。

纤维化是许多慢性疾病的共同表现,如肝纤维化、肺纤维化等。

8. 溶解: 溶解是指组织或细胞在病理过程中被溶解掉的现象。

溶解可以发生在组织中的纤维蛋白、细胞外基质等物质。

9. 多形性: 多形性是指细胞、组织或肿瘤的形态学特点多样化。

多形性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指不同细胞或不同肿瘤细胞在形态上的差异。

10. 内皮细胞增生: 内皮细胞增生是指血管壁内皮细胞数量的增加。

内皮细胞增生可以发生在血管炎、血管硬化等疾病过程中。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病理学名词的解释。

病理学名词众多,各个名词之间的关系复杂,只有深入学习和研究,才能掌握更多的病理学知识。

病理名词解释

病理名词解释

病理名词解释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病理学名词解释(总论)l、肥大:发育正常的细胞体积长大,或发育正常的器官因实质细胞的体积长大,致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

2、增生:细胞分裂增殖,数量增多或组织器官因实质细胞数量增多,导致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3、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体积缩小;发育正常的器官因实质细胞的体积缩小和/或数量减少致器官实质部分体积缩小,称为萎缩。

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细胞,通过增生,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细胞取代的过程,称为化生。

5、变性: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有的物质数量显着增多,称为变性。

6、细胞水肿:细胞内含水量显着增多,称为细胞水肿。

7、组织水肿:组织间隙内含水量显着增多,称为组织水肿。

8、脂肪变性:除脂肪细胞外,细胞内出现脂滴(中性脂肪滴)或脂滴数量明显增多。

9、玻璃样变性:结缔组织、血管壁或细胞内出现H.E.染色为均匀一致的红染的物质,称玻璃样变性。

10、纤维素样坏死:结缔组织、血管壁原有结构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红染的、有折光性的物质,称为纤维素样变性,也称为纤维素样坏死。

1l、黏液样变性:组织间隙内出现了类黏液(粘多糖和蛋白质)聚积,称为黏液样变性。

12、病理性钙化:除牙和骨外,机体其他组织内出现了固体钙盐沉积,称为病理性钙化。

13、营养不良性钙化:除牙和骨组织外,变性坏死组织内出现固体钙盐沉积,称为营养不良性钙化。

14、转移性钙化:因全身钙磷代谢障碍,血清中钙、磷比例失调导致牙和骨以外的正常组织内固体钙盐沉积,称这为转移性钙化。

15、坏死:局部组织细胞死亡后,经溶酶体酶的自溶作用,出现的死亡后形态改变,称为坏死。

16、凋亡:是通过机体细胞内的基因协调活化(一系列基因产物的影响)而产生的宿主细胞“自杀性"死亡,故也称程序性死亡,死亡细胞膜系统不破裂,不发生自溶,也不引起炎症反应,以单个或小团细胞死亡的形式出现,类似树叶凋枯脱落,故名。

病理名词解释(1)

病理名词解释(1)

病理名词解释(1)绪论(一)名词解释1.病理学2.尸体解剖3.活检4.细胞学检查答案(一)名词解释1.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化规律、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

病理学又叫病理解剖学,主要研究和阐明疾病发生的原理(病因学)、病因作用下疾病发生发展过程(发病学),注重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病理变化)和由这些变化引起的临床表现(临床病理联系)以及转归和结局等。

2.尸体解剖(尸检):对死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验。

作用有:确定死因;发现某些特殊疾病;收集、积累各种疾病的病理资料;获取器官移植用的脏器。

3.活组织检查(活检):对活体组织采用局部切除、钳取、针吸、搔刮等方法,进行病理检查。

目的在于:在活体情况下对患者作出诊断;对术中患者作出诊断,协助选择术式和手术范围;观察病情,判断疗效;根据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等方法对病变性质、功能状态和组织来源作出判断。

4.细胞学检查:采集病变部位自然分泌液、渗出物、排泄物或人工获取的各种脱落细胞进行固定、染色,观察,以判断病变性质。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一)名词解释1.适应2.肥大3.变性4.虎斑心5. 淀粉样变答案(一)名词解释1.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2.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

3.变性:是指细胞或组织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行形态学变化。

表现为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有各种异常物质或异常增多的正常物质的蓄积,每伴有功能下降。

4.虎斑心:心肌脂肪变常累及左心室的内膜下和乳头肌,肉眼上表现为大致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未脂肪变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称位虎斑心。

5.淀粉样变:淀粉样变是在细胞外的间质内,特别是小血管基底膜处,有蛋白质-粘多糖复合物蓄积,并显示淀粉样呈色反应,即遇碘液后呈棕褐色,再遇稀硫酸时由棕褐色变为深蓝色。

这种淀粉样物质在HE染片中呈均质性粉色至淡红色。

病理名词解释

病理名词解释

1.化生:是一种上皮细胞类型被另一种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2.坏死:是活体组织内局部组织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多细胞死亡形式3.再生:局部组织受损伤后邻近同种细胞通过分裂增生以完成修复的现象4.肉芽组织:是富含增生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的幼稚结缔组织,肉眼观呈红色颗粒样,柔软湿润,状似肉芽,故名5.血栓形成:使血液在流动状态中由于血小板的活化和凝血因子被激活而发生的异常凝固6.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远处阻塞血管腔的现象7.渗出:炎症中局部组织血管内液体、蛋白质、白细胞成分经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或黏膜表面的过程8.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刺激及局部损伤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反应9.肿瘤异型性:肿瘤无论在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上,都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肿瘤的异型性10.癌: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11.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供血区持续缺血缺氧所致心肌坏死12.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组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肺实质与小气道受损,导致慢性气道阻塞、呼吸阻力增加和肺功能不全为共同特征的肺疾病的总称13.假小叶: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由广泛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小叶分割成大小不等,圆形或者椭圆形的肝细胞团14.新月体: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和渗出的单核细胞堆积成层,在肾球囊内毛细血管丛周围呈新月形15.肺原发性综合症:由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的淋巴结核三者组成的原发性肺结核,在X线胸片上呈哑铃状阴影16.结核球:是直径2-5厘米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清楚的干烙样坏死灶1.稳态: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态2.内环境: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周围的体液,及细胞外液3.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相反的方向改变4.阈电位:只有当某些刺激引起膜电位内正电荷增加,即负电位减小(去极化)并减小到一个临界值时,细胞膜中的钠通道才大量开放而触发动作电位,这个能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称为阈电位5.绝对不应期:在兴奋发生后的最初一段时间内,无论施加多强的刺激也不能使细胞再次兴奋,这段时间称为绝对不应期6.动作电位:指细胞在静息电位基础上接受有效刺激后产生的一个迅速的可向远处传播的膜电位波动7.阈强度:能使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8.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9.血氧饱和度:血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10.红细胞沉降率: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个小时未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11.生理性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12.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13.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14.有效不应期:从0期(去极化过程)开始到3期(快速复极末期)膜电位恢复到-60mv这段时间内,心肌不能产生新的动作电位,因此这段时间称为--15.房室延搁:由于房室结区的传导速度缓慢,且房室结是兴奋由心房传向心室的唯一通道,因此兴奋经过此处将出现一个时间延搁,称为—16.通气/血流比值: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和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17.肺活量: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18.慢波电位:消化道平滑肌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自发地产生周期性的轻度去极化和复极化,由于其频率较慢,故称慢波电位19.胃的容受性舒张:进食时食物刺激口腔、咽、食管等处的感受器,可反射性引起胃底和胃体(以头区为主)舒张,称为—20.呼吸商:将一定时间内机体呼出的CO2量与吸入的O2量的比值,称为—21.基础代谢率: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的能量代谢22.渗透性利尿:钠离子的重吸收减少,小管液中较多的钠离子又通过渗透作用保留相应的水,结果使尿量增多,NaCl排出量增多23.肾小球率过滤: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24.肾糖阈:当血糖浓度达到180mg/100ml血液时,有一部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已达到极限,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此时的血浆葡萄糖浓度称为—25.去大脑僵直:在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使脊髓仅与延髓、脑桥相连)脑干后,动物会出现抗重力肌(伸肌)的紧张加强,表现为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的角弓反张状态,称~。

病理名词解释大全

病理名词解释大全

病理名词解释大全关于病理学的重点名词有哪些?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出来的关于病理学名词的解释,希望对你学习有所帮助!病理(bìng lǐ)是指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原理和疾病过程中发生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功能和代谢方面的改变及其规律。

出自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医经折肱,方能察人病理。

”1词语介绍编辑【词语】:病理【注音】:bìng lǐ【注音】:ㄅㄧㄥˋ ㄌㄧˇ2基本释义编辑[pathology] 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原理和疾病过程中发生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功能和代谢方面的改变及其规律病理解剖病理生理。

3引证解释编辑指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原理。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医经折肱,方能察人病理。

”4其它信息编辑病理学病理学(Pathology)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改变,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

基础病理学是基础医学的重要分支。

临床病理学是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桥梁。

法医病理学是研究涉及法律有关的伤、残、病、死的变化及发展规律,为暴力性案件的侦察或审判提供医学证据,并运用相关的医学专业知识解决有关暴力死和非暴力死亡的死亡征象、死亡原因、死亡方式、死亡时间、死亡地点、个人识别,以及致伤物推断的一门科学。

病理切片病理切片(bìnɡ lǐ qiē piàn),病理标本的一种,制作时将部分有病变的组织或脏器经过各种化学品和埋藏法的处理,使之固定硬化,在切片机上切成薄片,粘附在玻片上,染以各种颜色,供在显微镜下检查,以观察病理变化,作出病理诊断,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词语意思。

病理名词解释

病理名词解释

肝硬化:就是由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与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病变反复交错进行,最终导致肝小叶结构改变与血液循环途径改建,使肝脏变小、变硬、变形得一种常见得慢性肝脏疾病。

1、病理学(pathology):就是一门研究疾病得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与形态结构得改变)与转归得医学基础学科。

其目得就是认识与掌握疾病得本质与发生发展得规律,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得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

3。

适应(adaptation):细胞与由其构成得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得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得过程,称为适应。

适应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4、亚致死性损伤(sublethal cell injury):较轻得细胞损伤就是可逆得,即消除刺激血子后,受损伤细胞可恢复常态,通常称之为变性或就是亚致死性细胞损伤。

5. 萎缩(atrophy):就是指已发育正常得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缩小,可以伴发细胞数量得减少。

6、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与器官体积得增大,称为肥大、7、增生(hyperplasia):实质细胞得增多称为增生,增生可导致组织、器官得增大。

细胞增生也常伴发细胞肥大、8。

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得细胞因受刺激因素得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得过程称为化生、9、变性(degeneration):就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得某些可逆性形态学变化。

表现为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有各种异常物质或就是异常增多得正常物质得蓄积,每伴有功能下降。

10、细胞水肿(cellular swelling):或称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 on),就是细胞轻度损伤后常发生得早期病变,好发于肝、心、肾等实质细胞得胞浆。

细胞水肿得主要原因就是缺氧、感染与中毒。

其发生机制就是:缺氧时线粒体受损伤,使A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 泵功能因而发生障碍,导致胞浆内Na+、水增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硬化:是由肝细胞变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这三种病变反复交错进行,最终导致肝小叶结构改变和血液循环途径改建,使肝脏变小、变硬、变形的一种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

1. 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包括代谢、机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变)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其目的是认识和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从而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3. 适应(adaptation):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适应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4. 亚致死性损伤(sublethal cell injury):较轻的细胞损伤是可逆的,即消除刺激血子后,受损伤细胞可恢复常态,通常称之为变性或是亚致死性细胞损伤。

5. 萎缩(atrophy):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缩小,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

6.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

7.增生(hyperplasia):实质细胞的增多称为增生,增生可导致组织、器官的增大。

细胞增生也常伴发细胞肥大。

8.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

9.变性(degeneration):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性形态学变化。

表现为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有各种异常物质或是异常增多的正常物质的蓄积,每伴有功能下降。

10.细胞水肿(cellular swelling):或称水变性(hydropic degeneration),是细胞轻度损伤后常发生的早期病变,好发于肝、心、肾等实质细胞的胞浆。

细胞水肿的主要原因是缺氧、感染和中毒。

其发生机制是:缺氧时线粒体受损伤,使A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 泵功能因而发生障碍,导致胞浆内Na+、水增多。

病理变化:电镜下,胞核正常,胞浆内的线粒体、内质网等肿胀呈囊泡状。

光镜下,弥漫性细胞胀大,胞浆淡染、清亮,核可稍大,重度水肿的细胞称为气球样变。

肉眼观,发生了细胞水肿的肝、肾体积增大、颜色变淡。

去除病因后,水肿的细胞可恢复正常。

11.脂肪变(fatty change):细胞浆内甘油三酯(或中性脂肪)的蓄积称为脂肪变或脂肪变性(fatty degeneration)。

起因于营养障碍、感染、中毒和缺氧等。

多发生于肝细胞、心肌纤维和肾小管上皮。

12.虎斑心:心肌脂肪变常累及左心室的内膜下和乳头肌,肉眼上表现为大致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未脂肪变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称为虎斑心13.心肌脂肪浸润(fatty change):心外膜处显著增多的脂肪组织,可沿心肌层的间质向着心腔方向伸入,心肌因受伸入脂肪组织的挤压而萎缩并显薄弱,称为心肌脂肪浸润,并非脂肪变性。

14.玻璃样变(hyaline change):又称玻璃样变性或透明变性(hyaline dege neration),泛指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间质或细动脉壁等,在HE染片中呈现均质、粉染至红染、毛玻璃样半透明的蛋白质蓄积。

15. 淀粉样变(amyloidosis):是在细胞外的间质内,特别是小血管基底膜处,有蛋白质-粘多糖复合物蓄积,并显示淀粉样呈色反应,即遇碘液后变为棕褐色,再遇稀硫酸由棕褐色变为深蓝色。

16. 粘液样变性(mucoid degeneration):是指间质内有粘多糖(透明脂酸等)和蛋白质的蓄积。

常见于间叶组织肿瘤、风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营养不良时的骨髓和脂肪组织等。

镜下:间质疏松,有多突起的星芒状纤维细胞散在于灰蓝色粘液样的基质中。

17.病理性色素沉着(pathologic pigmentation):有色物质(色素)在细胞内外的异常蓄积称为病理性色素沉着。

18.脂褐素(lipofuscin):是蓄积于胞浆内的黄褐色的微细颗粒,电镜下显示为自噬溶酶体内未被消化的细胞器碎片残体,其中50%为脂质。

附睾管上皮细胞、睾丸间质细胞和神经节细胞的胞浆内正常时便含有脂褐素。

19.病理性钙化(pathologic calcification):在骨和牙齿以外的软组织内有固体钙盐(主要是磷酸钙和碳酸钙)的沉积称为病理性钙化。

20.营养不良性钙化(dystrophic calcification):继发于局部变性、坏死组织或其他异物(如血栓、死亡的寄生虫卵)内的钙化,称为营养不良性钙化。

营养不良性钙化体内钙磷代谢正常。

21.转移性钙化(metastatic calcification):由于钙磷代谢障碍(高血钙)所致正常肾小管、肺泡壁、胃粘膜等处的多发性钙化,称为转移性钙化,可影响细胞、组织的功能。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肿瘤破坏骨组织、维生素D过量摄入等可引发高钙,导致转移性钙化。

22.坏死(necrosis):是活体内范围不等的局部细胞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细胞膜、细胞器膜等)崩解、结构自溶(坏死细胞被自身的溶酶体酶消化)并引发急性炎症反应。

23.核固缩(pyknosis):表现为核缩小、凝聚,呈深蓝染,提示DNA停止转录。

24.核碎裂(karyorrhexis):表现为染色质崩解成致密蓝染的碎屑,散在于胞浆中,核膜溶解。

25. 核溶解(karyolysis):染色质中的DNA和核蛋白被DNA酶和蛋白酶分解,核淡染,只见或不见核的轮廓。

26. 凝固性坏死(coagulative necrosis):坏死的细胞的蛋白质凝固,还常保持其轮廓残影。

这可能是由于死死局部的酸中毒使坏死细胞的结构蛋白和酶蛋白变性,封闭了蛋白质的溶解过程。

凝固性坏死好发于心肌、肝、脾、肾等。

27. 干酪性坏死(casepis necrosis):是彻底的凝固性坏死,是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

镜下:不见坏死部位原有组织结构的残影,甚至不见核碎屑,肉眼观:坏死呈白色或微黄,细腻,形似奶酪,因而得名。

28. 坏疽(gangrene):是身体内直接或间接地与外界大气相通部位的较大范围坏死,并因有腐败菌生长而继发腐败。

坏疽分为干性、湿性和气性三种。

29. 液化性坏死(liquefactive necrosis):是坏死组织因酶性分解而变为液态。

最常发生于含可凝固的蛋白少和脂质多的脑和脊髓,又称为软化(malacia)。

化脓、脂肪坏死和由细胞水肿发展而来的溶解性坏死(lytic necrosis)都属于液化性坏死。

30. 纤维素性样坏死(fibrinoid necrosis):曾称为纤维素样变性。

发生于结缔组织和血管壁,是变态反应性结缔组织病(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火等)和急进性高血压的特征性病变。

镜下,坏死组织成细丝、颗粒状的红染的纤维素(纤维蛋白)样,聚集成片块。

纤维素样坏死物质可能是肿胀、崩解的胶原纤维(由于抗原-抗体复合物引发),或是沉积于结缔组织中的免疫球蛋白,也可能是由血液中渗出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的纤维素。

31. 糜烂(erosion):皮肤、粘膜处的浅表性坏死性缺损称为糜烂。

较深的坏死性缺损称为溃疡(ulcer)。

32. 窦道(sinus),瘘管(fistula):由于坏死形成的开口于表面的深在性盲管称为窦道,两端开口的通道样坏死性缺损称为瘘管。

33. 空洞(cavity):在有天然管道与外界相通器官(例如肺、肾等)内,较大块坏死组织经溶解后由管道(支气管-口腔、输尿管尿道)排出后残留的空腔,称为空洞。

34. 机化(organization):坏死物不能完全溶解吸收或分离排出,则由新生的肉芽组织吸收取代坏死物过程称为机化。

最终形成瘢痕组织。

35. 包裹(encapisulation):坏死灶如较大,或坏死物质难于溶解吸收,或不完全机化,最初由肉芽组织包裹,以后则为增生的纤维组织包裹。

36.凋亡(apoptosis):是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不破裂,不引发死亡细胞的自溶,也不引起急性炎症反应。

凋亡的发生与基因调节有关,也有人称之为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37. 凋亡小体:光镜下,凋亡小体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等,胞浆浓缩,强嗜酸性,可有可无固缩深染的核碎片,故又称之为嗜酸性小体(acidophilic b ody or Councillman body)。

38.修复(repair):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丧失后,机体对所形成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称为修复。

39.创伤性神经瘤:外周神经受损时,若断离的两端相隔太远,或者两端之间有瘢痕或其他组织阻隔,或者因截肢失去远端,再生轴突不能到达远端,而与增生的结缔组织混杂在一起,卷曲成团,成为创伤性神经瘤,可发生顽固性疼痛。

40.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在任何组织都占有相当比例,它的主要作用是把细胞连接在一起,借以支撑和维持组织的生理结构和功能。

主要成分有胶原蛋白、蛋白多糖、粘连糖蛋白。

41.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42.瘢痕疙瘩(keloid):瘢痕组织增生过度突出于皮肤表面并向周围不规则扩延,称为瘢痕疙瘩。

43.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是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合过程,为包括各种组织的再生和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的复杂组合。

44.一期愈合(healing by first intention)见于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粘合或缝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的愈合。

45.二期愈合(healing by second intention)见于组织缺损大、创缘不整、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的愈合。

46.纤维性骨痂:骨折后的2~3天,血肿开始由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继而发生纤维化形成纤维性骨痂,或称暂时性骨痂。

47. 心力衰竭细胞(heart failure cells):左心衰竭肺淤血时,有些巨噬细胞吞噬了红细胞并将其分解,胞浆内形成含铁血黄素,此时这种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

48.肺褐色硬化:长期的左心衰竭和慢性肺淤血,会引起肺间质网状纤维胶原化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使肺质地变硬,加之大量含铁血黄素的沉积,肺呈棕褐色,帮称为肺褐色硬化。

49.槟榔肝(nutmeg liver):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除淤血外,肝细胞因缺氧、受压而萎缩或消失,小叶外围肝细胞出现脂肪变,这种淤血和脂肪变的改变,在肝切面上构成红黄相间的网络状图纹,形似槟榔,故有槟榔肝之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