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记事之筛选细节》教案
学会记事教案

学会记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记事文章的基本结构,学会运用恰当的记叙方法,提高记事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讨论和实践,使学生了解记事文章的写作要点,培养学生独立写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记事写作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记事文章的基本结构、记叙方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如何将记事文章写得生动有趣,富有生活气息。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记事文章,了解记事文章的基本结构,为学生讲解记事文章的写作要点。
2.实例分析教师选取一篇优秀的记事文章,让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记叙方法及其作用,使学生对记事文章有更深刻的认识。
3.写作指导教师针对学生在记事写作中常犯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醒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1)抓住事件的核心,合理安排材料;(2)注意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人物性格特点;(3)运用恰当的描绘手法,使文章具有生动性;(4)注重环境描写,丰富文章内涵。
4.实践训练教师给学生布置一篇记事作文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力求把事件写得生动有趣。
5.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大家互相评价、借鉴,教师给予点评,总结优点和不足,为学生提供改进的方向。
四、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2.修改和完善上交的记事作文,力求做到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语言生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记叙文阅读之筛选信息讲课ppt课件

• 小组讨论:将以上找到的筛选、概括信 息的题,小组合作将他们归纳为三类。 (以《露珠》《幸福的篮子》 《拔下钥 匙》 为例进行分析)
病原体侵 入机体 ,消弱 机体防 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一、题型分类
病原体侵 入机体 ,消弱 机体防 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余音留香
• 读万卷书,如行万里路。我 们的阅读之路还很长,只要我们 掌握方法,深入文章,我们一定 会叩开阅读之门,体会到阅读的 快乐!
合作探究二
• 小组讨论: 以《家有鹅公子》小时候和 长大后的样子有什么不同?”为例分析 如何筛选概括信息?
1、审题,定范围 2、抓关键 3、定词句 4、定答案
(第一段和第二段) (小时候、长大后、 样子)
(大小、颜色等)
病原体侵 入机体 ,消弱 机体防 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病原体侵 入机体 ,消弱 机体防 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导语
同学们,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 我们都想成为一个美丽的阅读者, 但是面对散发着墨香的华章,面对 着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却一 直没有找到“芝麻开门”的咒语。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共同寻找阅 读的秘笈。
三、方法提示
• 1、直接提取法 • 直接提取文段中的词语或句
子回答 《露珠》
病原体侵 入机体 ,消弱 机Fra bibliotek防 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第三关:情节陡转,引人入胜
两段情节中矛盾的出现让文章有了波澜,文章就有了看头, 能够吸引人了。当然除了设置矛盾以外,还有欲扬先抑、设置悬 念、采用倒叙、插叙等方法也可使文章收到波澜起伏、动人心弦、 摄人心魄的效果。
*
第四关:添枝加叶,生动丰满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在写作中,一篇习作的优劣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能否有生动的细节描写,因为真正能打动人心的,往往也是那 些不经意间的细微之处。
基础教育精品课
学会记事
年 级:七年级
学 科:语文(统编版)
因为讲故事,我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该干的 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 事。
——莫言
*
学习目标
1.学会围绕中心交代好记叙要素,把事件写完整。 2.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把事件写生动。 3.学会在文章中加入议论和抒情,把故事写感人。
*
成果展示
星期天,爸爸妈妈出去了,只有我和外公在家。我正在玩 手机时,外公进来了,他想让我陪他去村头看戏。我想爸爸 妈妈不在家,我要照顾好外公,就答应了。我放下手机,穿 好衣服,陪着外公出门去看戏。我陪着外公来到村头,高高 兴兴地看了一场戏。
*
第三关:情节陡转,引人入胜
“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是优秀的记叙文,情节在完整的 基础上还要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其中情节上设置矛盾冲突是很 有效的方法。
*
经典鉴赏
《散步》六要素 时间:初春 地点:田野 人物:我们一家四口 事件的起因:一家四口去散步。 经过:为走哪条路发生分歧。 结果:母亲改变主意走小路,一家人其乐融融。
*
学以致用
同学们,请暂停视频完成: 用记叙文的六要素概括自己所写的事情。 (提示:动笔之前要先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再按照一定的顺 序有条理地写下来,要写出起因、经过、结果。100字左右)
筛选细节教案定 (1)

《学会记事之筛选细节》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捕捉并筛选细节, 让学生写作时有内容可写。
让学生发掘生活中的细节, 从细节中感受爱, 尤其是父母之爱, 并将父母之爱化为文字。
教学重难点:围绕“筛选了哪些细节?为什么要筛选写这些细节?”展开思考, 学会筛选恰当的细节来表现父爱母爱。
教学时间: 1-2课时此次录课安排1课时一、教学过程:二、视频导入1.欣赏视频, 速记细节腾讯QQ在12周年庆时, 推出了一个温情广告《腾讯十二年相伴》, 特别精彩, 有丰富生动母爱细节, 我们来一个“寻找细节竞赛”, 请同学们用心看, 动笔记, 看谁发现的细节准确、完整。
可以只记关键词。
(播放视频)2.交流细节小结: 父母之爱就在我们身边的细节中, 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体悟。
二. 你说我说1.父母之爱体现在哪里?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从哪些细节看出父母是爱我们的呢?①学生准备, 组内相互交流。
②全班交流, 师生共同点评。
2.小结:“爱”在这些细节里:一个动作一句话、一条短信一个眼神、回眸、背影一碗面、一碗汤、一锅粥三. 写作借鉴——跟着课文学写作跟着课文学写作一1.如何选择细节把“爱”用文字表达出来呢?屏显《秋天的怀念》片断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 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 挡在窗前: “北海的菊花开了, 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 就明天?”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 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 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2、写作借鉴:设置场景人物表演环境+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修辞3.当堂训练选择恰当细节, 用表演的形式把下面文字中的“爱”形象化。
原文:进了门, 爸爸妈妈正在包饺子。
看我们进来, 脸色满是高兴。
①学生准备, 组内相互交流。
②全班交流, 师生共同点评。
跟着课文学写作二1.如何选择细节把“爱”用文字表达出来呢?屏显《背影》片断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
【北京 名师课堂】《学会记事》名师教案(第1课时)

五、完成写作提纲(2)
10
锤炼语言,写出事件情感
记事文章,不但要记清事件,还要把事件写得有感情。
一、抓住感人细节。
【原文】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地看着我。
(2)分析矛盾解决过程
母亲希望残疾的儿子可以振作起来,好好生活,但是儿子当时却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根本不顾及母亲的付出。母亲的愿望和现实中儿子的状态形成了巨大的矛盾。文中儿子对自己病痛的关注越多,对母亲的忽视越深,母亲的愿望就越难达成。在这样的情形下,母亲的种种努力,她的忍耐、宽容、付出就越发凸显,母爱就越发感人。
从愿望出发,然后写在现实中遇到的挫折、困难等。障碍可以是主观的,来自自己或故事里的人物,也可以是客观的障碍,这时候愿望和现实之间,就出现了矛盾冲突。为了解决矛盾,就要有主观努力,如寻找解决策略、团队合作等。最后,经过不断努力,实现了愿望。这样记事就一定不是平铺直叙,而是有了波澜起伏,故事就会更生动,更吸引人。
我们看,随着记事中出现的两组矛盾得到解决,作者最初的愿望,也就是一家人在一起感受春天的美好,得到了实现。文章写出了一家人浓浓的亲情,让我们看到了中年人的使命感,以及尊老爱幼这一美德的传承。
开端:是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西行取经,途经火焰山。
愿望:是向铁扇公主借来芭蕉扇,熄灭大火,继续取经之路。
障碍:铁扇公主之前与孙悟空结下了冤仇,不肯借。
2.精心运用词句传情达意。
3.借助抒情句来直接抒情
五、课堂小结。
把事件写得吸引人,在记事内容上,就要关注愿望和现实的矛盾,围绕矛盾解决过程,写出为实现愿望所做的努力等,从而写出事件波澜。
《学会记事》教案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学会记事》案例【背景】(一)团队引领,研思同行9月21日参加了吴丹青名师工作室活动听了两位学带进行了展示,不同的课却呈现出了共同的价值追求:1.在情境中真实写作2.善用巧用支架3.写作评价量表的形成与使用4.关注学生能力素养的培养。
写作教学是一个过程性很强的活动,没有真实的过程难以实现真实写作的追求。
而自己也应该在同伴的启发下尝试写作教学的新追求。
(二)课标引领,课堂实践2022年新课标的颁布,给教学提供了更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写作教学也是如此,课标提供了写作的思路:1.目标确定: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2.内容选择: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3.活动设计: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基于此,我尝试以课标引领,依托吴丹青名师工作室的学习和资源,努力进行写作课堂教学的实践。
【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学会记事》是七年级上第二单元的写作训练课。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文章,文章都充满真情实感。
在这一作文学习时,教师要结合课文所学引导学生写作。
通过课文《秋天的怀念》《散步》,引导学生认识把事情说清楚的记事原则。
让学生懂得写作就如我们平常说话一样,要勤于练习;在平淡而平凡的生活中学会发现,用写作的方法真实表达自我情感。
同时,教材也明确指出记事能力是最基本的写作能力,培养这种能力需要反复训练,最好能培养学生写日记或者周记的习惯。
二、学情分析记事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在他们平时的习作当中容易出现事件叙述过程不够具体、平铺直叙、细节描写也不够生动,情感不够真切这样的问题。
因而,教师在教学要创设情境、搭建支架,让学生借助波折聚焦细节,锤炼表达情感的词语,让文章起波澜,有情味,显得更动人心魂。
三、学习目标1.学会梳理脉络,将事件写清楚。
2.学会抓住细节,将事件写具体。
3.学会融入情感,将事件写真切。
(重难点)四、学习过程【写作情境】教师节将至,学校文学社想出一期“我与老师的故事”的特辑。
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学会记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精准引导学生通过准确抓要素把事情清晰、有条理地写清楚,让学生理解六要素在记事中的关键作用。
2. 深度引导学生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把事情写得具体生动,并巧妙地在作文中自然融入真挚感情,提升文章的感染力。
3. 有效引导学生养成坚持写日记或周记记录生活中人和事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能力。
二、教学对象初中七年级学生三、教学时间40分钟四、教学难点1. 选择最有表现力的细节: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点滴,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的细节,选择能够最准确地表达文章主题和情感的细节。
例如,在描述一次考试失败的经历时,选择自己看到成绩时失落的眼神这个细节,比描述周围同学的反应更能突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如何进行细节筛选。
五、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精心挑选更多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不仅包括优秀的范文,还包括存在不同问题的作文,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和方法。
2. 实践练习:增加实践练习的次数和形式,除了课堂上的即时练习,还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观察和写作练习。
例如,让学生观察一次日落,然后用文字描述出来,注重细节和情感的表达。
3. 情感引导:创设更多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
比如,播放一段关于亲情的视频,让学生回忆与家人相处的温暖瞬间,然后在写作中融入这些情感。
4. 习惯培养:定期检查学生的日记或周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开展日记分享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生活中的趣事和感悟,进一步提高他们记录生活的积极性。
六、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精心挑选用于播放与记事相关的精彩视频片段或展示能激发学生写作灵感的图片,如家庭聚会的欢乐场景、校园活动的热闹瞬间等。
2. 写作纸:准备充足的适合学生书写的纸张,纸张上可印有简单的写作提示或鼓励话语,如“用心记录,精彩无限”。
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设计(共5篇)

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设计(共5篇)第1篇: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设计写作学会记事1.学会围绕中心完整清楚地叙事,交代好事件的要素,处理好叙事的详略,安排好叙述的顺序。
2.培养写真情实感的写作作风,记真事,说真话,抒真情。
学会围绕中心完整清楚地叙事,交代好事件的要素,处理好叙事的详略,安排好叙述的顺序。
2课时一、导入: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事情,有些事情很有意义,值得赞扬;有的事情却给人留下深刻的教训。
把这些事情的全过程或某一阶段、某一侧面如实地、有条理地记叙下来转告给更多的人,这样的文章就是叙事作文。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把一件事叙述得有声有色,条理清晰。
二、请同学们阅读《学会记事》,并交流阅读心得。
1.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2.条理要清晰。
每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记叙的顺序一般有以下几种:(1)顺叙。
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
这样写,可以将事情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
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情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
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情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2)倒叙。
即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情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
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3)插叙。
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写作学会记事教材分析记事能力是最基本的写作能力。
习惯记事的人往往是生活的有心人。
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无论是在校园生活中,还在社会生活中,都要有感情地“投入”,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要有发现“值得思索的事物”的能力。
本单元的写作,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中发现素材,并能思路清晰、中心明确地叙述一件事。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开始接触更多、更丰富的知识,个人情感开始逐步激发,对外界的人和物有了自己的认识和想法。
先通过一实例让学生认识自己所长、所爱,自己对接触之人所感、所悟以及自己的性格,初步形成对写人记事作文的基本认识。
再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修辞、各种手法,包括顺叙、插叙等,掌握基本的记事方法。
记事文章并非只是简单的实记,而是记述段感情,这也是初一学生比较缺乏的感知。
因此应当结合学生的日记、练笔等,引导学生品味感情,认识情感的酸甜苦辣。
教学目标1.结合课文,理清记叙事情的基本要求,事情的经过要重点写,把事情写清楚。
2.提取自己的经典事例,注意锤炼语言,抒发真情实感,把事情写具体。
3.写作、评价、修改中,能够升格作文,做到记真事、说真话、抒真情。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情境导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谈到写作时说:“我该干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
”如果善于“讲故事”,也就是擅长“记事”,写作就会变得简单起来。
思考:学会记事,怎么才算是学会记事呢?预设1:把事情说清楚。
预设2:把事情说具体。
预设3:把事情说得有感情。
【讲授新课】任务一:把事情说清楚回顾知识,思考:如果是你,你会如何把事情说清楚呢?1.抓住记叙六要素记一件事情,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即“记叙的六要素”。
事情的经过要重点写,要详写;起因和结果要略写。
这样才能把事情写清楚。
结合莫怀戚的《散步》我们来看看本文是怎样体现事情六要素的。
散步的时间:春天。
散步的原因:母亲身体不好,应该多走走。
明确:地点、时间、事件、人物,更有事件的起因。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2单元 写作 学会记事 教案

写作学会记事1.了解记叙的要素,学会有详有略、条理清楚地叙写事件。
2.学会在记事中抓住细节,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3.学会锤炼语言,养成写日记或周记、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的习惯。
一、新课导入在生活的长河中,每一天都如同翻动的书页,记录着我们的欢笑与泪水,成长与探索。
这些珍贵的记忆,如同璀璨星辰,点缀着我们心灵的夜空。
学会记事,就是学会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瞬间,将它们化作文字,永久珍藏。
它不仅能够锻炼我们的观察力,还能提升我们的表达能力,让我们在文字的世界里自由翱翔。
二、新课教学(一)学习方法如何记事,才能让作文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呢?一、明记叙要素。
(1)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即“记叙的六要素”。
事情的经过——详细起因和结果——简略(2)经典回顾:例如莫怀戚的《散步》我们来看看本文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开头第一句话: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这句话交代了事情的地点:田野事件:散步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接着交代了散步的时间: 初春散步的原因:母亲身体不好,应该多走走。
第6自然段是详写,交代了散步的经过: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散步的结果:互敬互让,我背母亲走小路。
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传真情实感。
关键是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深有感触的事,说发自内心的话。
例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中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深有感触的事有:(1)“我”发脾气时,母亲劝慰“我”。
(2)母亲重病缠身,却不告诉“我”,不想给“我”增添痛苦。
(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4)母亲的临终嘱托。
通过记叙这些亲身经历,表达了对母亲的挚爱和怀念,以及对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
三、会锤炼语言。
要学习使用一些能够贴切表达情感的句子,抓住一些感人的细节。
例如《秋天的怀念》思考探究的第二题,就强调了文中感人的力量,来自一些细节。
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配套教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案(统编版)

教学重点:
1.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与要点,如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叙述方法。
2.学会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事件特点,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3.能够恰当使用修辞手法,提升语言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学生对记叙文结构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在转折和高潮部分的布局。
2.学生在写作中容易忽略细节描写,缺乏生动性和真实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的核心素养目标为: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个人经历和感受的能力,提升文学鉴赏水平;通过学习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加强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创造力表现;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激发对生活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使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品鉴生活,感悟人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我反思的能力,使其在互评互改中提升写作水平,符合新教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围绕“记叙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注意到,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这一环节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时间分配上略显紧张,导致部分学生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好地把握时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3.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如何自然地融入文中,避免生搬硬套。
详细说明:Leabharlann 1.教学重点中的记叙文写作技巧,要求学生能够清晰、连贯地叙述事件,这涉及到对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要素的合理安排。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事件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起因、经过、结果的叙述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设置悬念、冲突,使文章引人入胜。
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导学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写作学会记事素养目标1.能从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事来记录。
2.能清楚、有条理地叙述事件,详写事情的经过。
3.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表达情感。
◎重点:能清楚、有条理地叙述事件,详写事情的经过。
知识链接写记事记叙文的一般步骤1.当我们要写一件事时,第一步要确定叙事的六要素。
2.在确定六要素之后,我们要做到脑子里有清晰而详细的关于事的“录像”。
3.当脑子里有了事的“录像”资料后,在写作时,就像放电影一样把脑子里的“录像”资料重播出来,这样,我们可以一边播放脑子里的“录像”,一边写出相对应的行为句子来。
自学互查1.查阅资料,了解“如何才能写好记叙文”的基本知识。
(1)叙写一件事,要有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在六个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重点,而写清楚“经过”是其中的关键。
要想把“经过”写得清楚、完整,要做到:①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如时间先后、场景变化、情感发展等;②有一些前后连贯的情节;③对重要的情节做较为详细的描写;④对涉及的人物做一定程度的刻画。
(2)完整叙述事情时,特别要注意条理清晰、巧用顺序。
①顺叙,就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
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分析清晰。
②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突出的片段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③插叙,就是在写作的过程中,由于表达情感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在不改变全文中心的情况下,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或事件。
(3)要做到叙事完整,还要注意过渡与照应。
过渡就是文章层次与层次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转换和衔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照应就是文章中某些内容的彼此照顾和呼应,使文章贯通自然、脉络清楚、结构严谨。
(4)写出真情实感。
①寻找“感动力”,大胆写“我”的感受。
写作时不是写空话、假话、套话,而是大胆写“我”的生活,写“我”的所见、所思、所感、所悟,才能做到有“真情实感”。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 同步导学案

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一句话目标::能从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事清楚、有条理地记叙,详写经过,富有真情实感。
一、预习导学1.导入激趣《秋天的怀念》中史铁生选用重病缠身的母亲精心照顾他的事情,表现了伟大无私的母爱,传达了深深的内疚和怀念之情。
《散步》中,莫怀成为表现“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选取了祖孙三代到田野散步的事情。
《咏雪》精练的交待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义”。
由上可见,要想记好事,必须做好哪三点?同学们先思考一下。
二、合作探究活动一:学会筛选材料下面是小雷一天的生活,请你帮他选择一件最值得记录的事,并说说哪部分应详写。
①睡到自然醒,一看8点半了,爸妈留条说他们已上班去了。
②起床后不想写作业就打开电脑玩游戏,玩了两个小时。
③后来同学找我玩,我俩一起玩游戏,就这样一上午过去了。
④中午,妈妈下班后批评了我,我虽然知道错了,但在同学面前挨批感觉没面子,于是跟妈妈顶了嘴。
同学走了,妈妈十分生气,都没有吃饭。
下午,她又上班去了。
⑤下午,我没有再玩游戏,也没有出去玩,而是在家写作业。
天快黑了,妈妈还没回来,我就熬了粥,第一次炒菜,虽然有点糊,但总算做成了。
我选第( )件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安排记叙的顺序给下面语段排序并说明理由。
①看着您的照片,思念的泪水再一次溢满我的双眶,心也酸楚得难以名状……此时的我,恨不得即刻长出一对硕大的翅膀,扑进您宽广而温暖的怀抱,让我可以像别的孩子一样尽情哭、尽情笑、尽情撒娇!然而,幻想不是现实。
《学会记事之筛选细节》教案-文字实录

《学会记事之筛选细节》文字实录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府河镇中心学校师:上课!生(齐):老师您好!师:同学们好!生(齐):谢谢!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个视频,好不好?生(齐):好!一、欣赏视频,速记细节1、导入语师:腾讯QQ在12周年庆时,推出了一个温情广告《腾讯十二年相伴》,特别精彩,里面有丰富生动的母爱细节,我们来一个“寻找细节竞赛”,请同学们用心看,动笔记,看谁发现的细节准确、完整。
可以只记关键词。
(播放视频)2、交流细节师:同学们,视频看完了,我们一起交流自己找到的细节,说先说?好,请你第一个说。
(教师胳膊伸直,手心向上做“请”的姿势)生1:妈妈的QQ好友栏中只有一人——她的儿子“小龙”。
大家都在吃团圆饭,只有妈妈想和儿子聊天,并且让爸爸把饺子端到屏幕前让儿子看。
师:妈妈的好友栏中只有一人——儿子“小龙”,这份母爱多深哪。
记的还有吗?生1:没有了。
师:还有谁说?好,请你说。
(教师胳膊伸直,手心向上做“请”的姿势)生2:儿子临走时,妈妈想摸一下儿子,可儿子挡开了,妈妈很失落。
妈妈打字时需要查字典,打完字就胳膊疼。
师:妈妈太想儿子了,为了跟儿子QQ联系,妈妈边查字典边打字。
还有谁补充?(教师做“请”的姿势)生3:妈妈几次找不到要看的台,想找儿子帮忙,可儿子却很不耐烦。
妈妈为了儿子学会拼音,在儿子生日那天,能够轻松打出“儿子,生日快乐!”师:因为思念儿子,因为要与儿子联系,妈妈自己学会了汉语拼音。
哦,你还想补充,请。
(教师做“请”的姿势)生4:妈妈把为儿子缝补的衣物,送进儿子房间,儿子以为她是在监督自己是否在学习,非常生气。
师:妈妈好心送衣服过来,这里是浓浓的母爱,却引起了儿子的误会和反感。
唉!师小结:父母之爱就在我们身边的细节中,需要我们用心去体感受、体悟。
屏显: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师:请同学们齐读一下。
生(齐读):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七年级上册《学会记事》教案

1.教学重点
(1)记叙文六要素的运用: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教学中,将通过具体范文分析,让学生明确这些要素在文章中的位置和作用,以便在写作中能够熟练运用。
举例:《学会记事》一文中,作者详细描述了暑假里与小伙伴一起捉知了的过程,文章中时间、地点、人物等六要素清晰明了,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范例。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记叙文的写作技巧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提问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的有趣经历,成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在理论介绍环节,我注意到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聆听,并尝试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和细节描绘的重要性。
然而,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些学生在理解记叙文六要素的应用上存在困难,他们需要更多的实例来帮助消化吸收些要素。
举例:文章通过设置悬念、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故事情节更加引人入胜,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借鉴。
2.教学难点
(1)如何选取和表达记叙内容:学生往往在面对众多生活素材时,难以把握写作的重点,不知如何取舍。
举例: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生活,学会筛选有意义、有价值的内容进行表达。
(2)写作中的语言表达: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容易出现语言表达不准确、不生动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记叙文的基本概念。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为主,以时间为线索,以事件为核心的文体。它是表达个人经历、情感和见闻的重要方式。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篇具体的范文。这篇范文展示了记叙文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六要素和生动的细节描绘来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2)生动的细节描绘:通过学习优秀范文,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生动的细节描绘事件,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案

天道酬勤山高水长第二单元作文《学会写人记事》导学案1、2课时教师寄语: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朱熹班级:组名:姓名:创作:使用时间:1、本节课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2.用恰当的词和描写方法呈现人物的形象,在记事中刻画人物形象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意识。
自学方法:1.学生参考《秋天的怀念》,构思作文2.学生利用人物描写的方法进行实践写作。
3.小组交流,组内批改,推荐优秀作品全班展示。
4.班内交流,教师点评。
5.学生自主修改。
课时安排 2 课型预习指导课知识链接:1.例文;2.课本;3.整理本;4.作文纸。
一、谈话导入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
但是反映到同学们的作文中却几乎是“千人一面”,“众口同腔”。
这样的作文,了无新意,让人产生视觉疲劳,也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么,如何让我们所写的人物站立起来,走动起来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大家走出“大众化”、“概念化”、“脸谱化”人物描写的误区。
二、赏析例文,探索写作技巧例文:《秋天的怀念》①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会记事之筛选细节》教案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府河镇中心学校教学目标:1.通过捕捉并筛选细节,让学生写作时有内容可写。
2.让学生发掘生活中的细节,从细节中感受爱,尤其是父母之爱,并将父母之爱化为文字。
教学重难点:围绕“筛选了哪些细节?为什么要筛选写这些细节?”展开思考,学会筛选恰当的细节来表现父爱母爱。
教学时间:1-2课时此次录课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1、欣赏视频,速记细节腾讯QQ在12周年庆时,推出了一个温情广告《腾讯十二年相伴》,特别精彩,有丰富生动母爱细节,我们来一个“寻找细节竞赛”,请同学们用心看,动笔记,看谁发现的细节准确、完整。
可以只记关键词。
(播放视频)2、交流细节小结:父母之爱就在我们身边的细节中,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体悟。
二.你说我说1.父母之爱体现在哪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从哪些细节看出父母是爱我们的呢?①学生准备,组内相互交流。
②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点评。
2、小结:“爱”在这些细节里:一个动作一句话、一条短信一个眼神、回眸、背影一碗面、一碗汤、一锅粥……三.写作借鉴——跟着课文学写作跟着课文学写作一1、如何选择细节把“爱”用文字表达出来呢?屏显《秋天的怀念》片断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2、写作借鉴:设置场景人物表演环境+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修辞3、当堂训练选择恰当细节,用表演的形式把下面文字中的“爱”形象化。
原文:进了门,爸爸妈妈正在包饺子。
看我们进来,脸色满是高兴。
①学生准备,组内相互交流。
②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点评。
跟着课文学写作二1、如何选择细节把“爱”用文字表达出来呢?屏显《背影》片断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品析:A、为什么筛选写“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这个细节?这个细节就是定格在“我”脑海中的“背影”,是“我”感动流泪的触媒。
B、为什么筛选写“蹒跚”“肥胖”和爬月台的一系列动作等细节?“蹒跚”是因为年老体弱,“肥胖”更增添了爬月台的难度。
用“攀”、“缩”、“倾”等动词表现了父亲爬月台“努力的样子”,突出了父亲爬月台的艰难。
小结:筛选写这些细节都是为了表现一个行动艰难、竭尽全力的充满父爱的背影。
2、写作借鉴:筛选细节放大细部视觉细部、听觉细部、嗅觉细部、味觉细部、触觉细部、感想细部等+修辞强调:细节必须筛选。
3、当堂训练下文是筛选放大哪些细部来写“爱”的?掀开那一床被子,阳光就从那儿洒了出来。
那天黄昏,我还在奋笔疾书着,门突然“吱呀”一声轻轻被推开,妈妈捧着我橘黄色的被子进来了。
她走到床前,轻轻放下,铺展开来,拉直边角,不时拍打着,一阵阵清风从被子中不经意间吹出,我嗅了嗅鼻子,似乎有阳光的味道。
妈妈转过身,微微扬起嘴角朝我笑笑,缓步走出房间,无声地轻轻合上门。
橘黄色的被子,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每天被妈妈理得平平整整的,煞是好看。
我心里顿时充满了阳光与动力,这不就是妈妈对我的爱吗?于是,我收藏起这片阳光,这片爱。
---- ---《收藏阳光》片段学生品析,师生共同点评。
四、小试牛刀父爱(母爱)在中要求:1.寻找爱的落脚点,补好题目。
2.筛选细节,放大细部。
3.写一个记叙文片段,150字左右。
A欣赏歌曲《母亲》,完成片段B屏显教师下水作文爱在那一回眸中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我骑着摩托在车水马龙的车道上穿行,后座的儿子背着书包紧紧抱着我。
车刚到加油站旁,“吱”的一声,我立刻停下车,拉下儿子,掉过车头。
我在开车的那一瞬间会回眸瞟一眼儿子:只见瘦弱的儿子背着书包独自慢慢地向校门走去,小小的人儿背着大大的书包,一个人晃悠悠的走着。
我多想像其他家长那样牵着小孩的小手说说笑笑走向那十米外的校门啊。
但这十米,会令我不能在钟声之前走进教室的,故我不能,不能。
当确定他是向校门走去,我马上左手一收,右手一按,加油快速开车走,赶着回校看早读。
儿子啊,希望你能感受到爸爸那一回眸中蕴含的无尽的爱。
C投影展示学生作品D围绕“筛选了哪些细节?为什么要筛选写这些细节?”师生共同点评五.结课1、屏显《学会记事》打油诗学会记事巧设场景人表演,捕捉细节扩细部。
简叙细描见真爱,情到深处自动人。
2、师生齐唱《孝敬父母》孝敬父母刘一祯孝顺是疼爱,孝心是祝福,孝敬就是帮父母忙忙家务下下厨。
瓜果梨桃买给父母尝尝鲜,订份晚报常为父母读一读。
孝敬父母,孝敬父母,常把爱当做对儿女的礼物。
父母的一颗心,围着儿女转,孝敬父母让老人想起儿女就满足。
孝顺是疼爱,孝心是祝福,孝敬就是陪父母唠唠家常散散步。
赶上长假,多带父母去旅游,星期礼拜常跟父母住一住。
孝敬父母,孝敬父母,常把爱当做对儿女的礼物。
父母这一辈子,吃了不少苦,孝敬父母让老人的晚年亨亨清福。
孝敬父母,孝敬父母,常把爱当做对儿女的礼物。
父母这一辈子,吃了不少苦,孝敬父母让老人的晚年亨亨清福。
亨亨清福亨亨清福六、作业请以《爱(父爱、母爱)在中》为题写一篇作文。
------《学会记事之筛选细节》教后反思古人早就说过,“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文章本是思想和情感的产物,写作固然须用一些方法和技巧,但更重要的是需要真实的思想和情感。
因此,作文训练不应单纯地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写作方法,更要调动学生的思想感情,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只有“笔随心动”,才能写出好文章。
在激活兴趣、激活情感、激活思维的同时,潜移默化进行思想教育。
我为什么选择父爱母爱为写作内容?父母的爱,犹如阳光和空气,我们的学生沐浴其中而常常不知不觉。
回首往事,我们才幡然醒悟,父母做的件件小事都蕴含着浓浓深情。
《学会记事》是初中阶段第一次记事写作训练,我在设计教学时,提前一个星期让学生在家里好好体会父爱母爱,为完成本次录课打下坚实基础。
我本着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的理念,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伦理亲情,引导他们感受爱、理解爱、奉献爱,消除两代人之间的隔膜、增进感情。
通过本次活动多侧面的认识父母,体会父母的关爱,培养孝敬父母的情感;培养用多种方式(实践、口语表达、写作)表达情感的能力。
特别注重激活学生的感情,激活学生的话匣,在写作教学的同时潜移默化育人。
课堂上,我先用视频《腾讯十二年相伴》,用“记录母爱细节竞赛”的形式,激活学生情感。
接着让学生互相交流父爱母爱的细节,打开学生的话匣。
然后全班交流,起到了很好的熏陶感染作用,学生们说得都比较好,男生廖保成说着说着哭了,我想这一幕一定会牢牢记在全班学生及我的心里。
第二大环节,跟着课文学写作。
“跟着课文学写作”是我一贯的作文教学理念。
我先展示《秋天的怀念》的精彩片段,然后要求学生发现写作规律,从《秋天的怀念》提炼了一条写作技巧:巧设场景,人物表演;最后要求学生用表演的形式把下面文字中的“爱”形象化。
原文:进了门,爸爸妈妈正在包饺子。
看我们进来,脸色满是高兴。
学生先小组内表演,再全班交流,这个重点就突破了。
为了讲好第二单元,我事先专门拓展了朱自清的《背影》等课文,课堂上又屏显经典片段“望父买橘”,引导学生提炼出第二条写作技巧:筛选细节,放大细部。
接着就是第三大环节,以《爱(父爱、母爱)在中》为题现场写作。
有了前面内容、情感、技巧的铺垫,学生有感而发,写得较快,质量也好。
把先写好的几个同学的作文片段投影到大屏幕,围绕写作技巧“筛选细节,放大细部”师生共同点评。
邹滨冰同学的作文片段写得很有真情实感,她读自己的作文时还哽咽了。
爱在牛奶中邹滨冰那是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我没考好,失落的我在家做作业,不知过了多久,妈妈冷不丁地端来一杯牛奶。
我像一头愤怒的狮子,大吼:“你干嘛?我不喝!”我顺手一推,杯子掉在地上,“砰”的一声,碎了一地,我拿着作业走进寝室,只留妈妈一人呆若木鸡……在寝室坐了一会作业,我要出去拿语文书,就推开门走出房间,却看到惊人的一幕——妈妈没穿鞋子,赤着脚跪在地板上,用手拿着毛巾一点一点地擦着地板。
妈妈手上被玻璃划了一条口子,渗着血,但她一点一点地擦着地板……那血痕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像一把刀深深刺进我的心,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在这过程中,也屏显了我的下水作文。
爱在那一回眸中(教师下水作文)随州市曾都区府河镇中心学校周智勇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我骑着摩托在车水马龙的车道上穿行,后座的儿子背着书包紧紧抱着我。
车刚到加油站旁,“吱”的一声,我立刻停下车,拉下儿子,掉过车头。
我在开车的那一瞬间会回眸瞟一眼儿子:只见瘦弱的儿子背着书包独自慢慢地向校门走去,小小的人儿背着大大的书包,一个人晃悠悠的走着。
我多想像其他家长那样牵着小孩的小手说说笑笑走向那十米外的校门啊。
但这十米,会令我不能在钟声之前走进教室的,故我不能,不能。
当确定他是向校门走去,我马上左手一收,右手一按,加油快速开车走,赶着回校看早读。
儿子啊,希望你能感受到爸爸那一回眸中蕴含的无尽的爱。
最后一环节,我用打油诗总结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学会记事巧设场景人表演,捕捉细节扩细部。
简叙细描见真爱,情到深处自动人。
这堂课在师生齐唱刘一祯的歌曲《孝敬父母》中结束。
总之,我个人认为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基本践行了我的教学理念:创设情景,情技并重,说写结合,育人无声。
今后,我将继续坚持这一理念,紧扣课文,以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为依托,以基本写作能力为抓手,扎实开展作文教学工作,力争取得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