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育英中学化学初三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育英中学化学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A、B、C三种物质各15g,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生成新物质D30g;若增加10gA,反应停止后,只有物质C剩余。
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 剩余9g
B.反应中所消耗的A 和B的质量比是3:2
C.第二次反应停止后,D 的质量为50g
D.反应中所消耗的A 和C的质量比是5:3
2.已知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反应中有三种氧化物B.此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是1:2
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不变
3.有18.6g的NaOH和Na2CO3固体混合物,已知Na元素与C元素的质量比是23:3,把该固体全部加入到盛有100g的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里残留物质的质量是114.2g。
则原NaOH和Na2CO3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是()
A.9.2g B.6.9g C.4.6g D.2.3g
4.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a b c d
反应前质量
1010102
(g)
反应后质量
待测2212
(g)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
B.a、b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c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b物质可能是单质
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3g
5.如图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达不到实验目的是()
A.
用如图所示装置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气体
B.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
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O2气体
D.
在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装置除去少量黄河水中的泥沙
6.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克置于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量剩余固体为20.4克。
将此剩余固体加入足量水充分溶解(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后过滤,滤渣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5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氯酸钾质量为25克
B.停止加热后剩余固体中含有两种物质
C.生成氧气质量为9.6克
D.反应过程中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变
7.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选项物质所含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CO点燃
B CO2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C Cu Zn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FeCl2溶液CuCl2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A.A B.B C.C D.D
8.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四个化学兴趣小组活动中的数据及处理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A.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相同质量的铁粉和锌粉分别加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
D.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固体
9.下列除去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CO2气体(CO):点燃 B.MnO2固体(KCl):加水过滤
C.Fe粉中含少量铜:加盐酸 D.CO气体(CO2):通入水
10.科学实验是人类获取科学知识,验证科学理论的重要手段,其中,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很重要,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的烟雾
B.CO还原氧化铁,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C.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观察到浅绿色溶液变成蓝色
D.向滴有植物油的水中加入洗洁精,振荡后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
11.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像是
A.A B.B C.C D.D
12.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对现象的认识
B、对安全的认识
①气体压缩,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②活性炭除去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③电解水时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2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②煤矿矿井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
③家中天然气泄漏赶紧打开排风扇
C、对鉴别除杂方法的认识
D、对人物贡献的认识
①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搅拌
②除去CO2中少量CO,通入足量灼热的氧化铜
③除去CaO中CaCO3,高温充分煅烧①拉瓦锡--测定空气组成
②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③张青莲--测定水的组成
A.A B.B C.C D.D
13.下列四种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电解一定量的水
C.木炭在高温下和氧化铜反应
D.用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14.某纯净物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实验测得1.6g该纯净物在氧气中燃烧后,可生成3.6g水和4.4g二氧化碳,则该纯净物的组成为()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肯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无法判断
15.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碳酸钙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其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5,那么该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氧化钙的质量比为
A.7:25 B.50:21 C.21:50 D.25:14
16.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x=2
B.该反应中有4种氧化物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
D.若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时,则无物质戊生成
17.如图所示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电解水一段时间
B.加热氯酸钾制氧气
C.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
D.红磷在密闭容器内燃烧
18.某密闭容器中有X、O2、CO2和 H2O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物质X O2CO2H2O
反应前的质量/g 1.68 2.2 1.8
反应后的质量/g0 1.6待测 5.4
A.该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B.表中“待测”数据为 4.4
C.反应中的X 与 O2变化的质量比是 1:4 D.X可能是乙醇
19.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A.把混合气体点燃
B.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C.混合气体通过灼热氧化铜粉末
D.把混合气体由一个容器倾入另一个容器中
20.向盛满二氧化碳的密闭装置内注人石灰浆(含有氢氧化钙的白色浑浊液体)并振荡装置,测得压强变化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由①到②,压强上升,是因为石灰浆挤压了瓶内气体
B.曲线由②到③,压强几乎不变,是因为未振荡装置
C.曲线由③到④,压强迅速下降,是因为振荡装置后,二者充分反应
D.曲线的变化可以解释检验二氧化碳为什么用氢氧化钙
21.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内投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不同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甲乙丙丁
时刻
起始80g5g100g5g
t1a55g60g5g
t2b c40g 5g
A.甲是反应物,乙是生成物B.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a = 70g,c = 80g D.该反应可能是N2+3H2高温、高压
催化剂
2NH3
22.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B.将水通电电解一段
时间
C.向一定量CaCO3中加
入稀盐酸
D.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
入过氧化氢溶液
A.A B.B C.C D.D
23.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分子个数之比等于气体体积之比。
如图是一定体积的氢气和不同体积的氧气化合成水(液态)的实验数据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通入氧气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后剩余的气体的体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氢气
B.虚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氧气
C.实线与虚线的交点表示两种气体恰好完全反应
D.反应前,原有氢气 2mL
24.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用○与●代表A、B两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B.反应前后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C.反应生成物1个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A2+3B2=2AB3
25.在密闭容器中加入a、b、c、d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3210
反应后的质量/g0.2x1 4.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等于1.6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c一定是催化剂D.反应过程中a与d的质量比为7:11 CO的制备装置中,不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的是() 26.如图所示2
A.B.
C.D.
27.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①C→CO→CO2
②Al→Al2O3→AlCl3
③Na2CO3→NaCl→NaNO3
④CaCO3→CaO→Ca(OH)2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8.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根据该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四种物质中只有丙属于氧化物
B.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C.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个数不变
D.若有17g 物质甲参加反应,生成物丁的质量为18g
29.如图为改良版的“验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
用一根铁丝穿4片紫色石蕊试纸,按图示将稀硫酸和水滴加到相应的试纸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1、3变为红色,2、4不变色
B.若将稀硫酸换成稀醋酸也可以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
C.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石蕊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物质
D.该实验的优点是将四个实验改成一个实验,对比性强
30.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描述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A.表示向一定量大理石中滴加稀盐酸,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变化B.表示加热一定量碳铵(NH4HCO3),试管中固体的质量变化C.表示电解水实验中,生成的氢气及氧气的质量关系
D.表示向相同浓度和体积的稀硫酸中加入足量的镁粉和铁粉,产
生氢气的质量关系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31.实验室有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装置时,需根据导管的高度调节___________处的高度,再确定______处的高度。
(填“甲”或“乙”)
(2)结束实验的操作作是:先______________,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请分析下列实验装置,阅读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氨气(NH3)常温下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对人体有较大毒性,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
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NH4Cl)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方法制取氯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
铵盐易溶于水,Ca(OH)2微溶于水,CaCl2溶液显中性,NH4Cl溶液显酸性。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应选取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装置编号)。
(2)用C装置收集氨气时,气体应从_____口通入(填“a”或“b”);检验氨气可用湿润的_____石蕊试纸(填“红色”或“蓝色”)。
(3)某同学对充分反应后反应器内的固体物质做进一步研究:
(提出问题)固体物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I:Ca(OH)2、NH4Cl和CaCl2
猜想II:Ca(OH)2和CaCl2
猜想III:NH4Cl和CaCl2
猜想IV:只有CaCl2
有同学对上述猜想提出质疑:有一种猜想不合理。
你认为是_____。
(实验探究)①取反应器内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过滤,得到滤液。
②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颜色无变化,说明_____(填一种猜想)不正确。
③再取少量滤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同学认为固体中含有NH4Cl,于是得出结论猜想III正确。
你认为该同学的结论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
(评价反思)该同学认为实验装置仍有不足之处,请你提出改进措施:_____。
33.某校学生在做氧气的性质实验时,她将带火星的某种材质小木条插入盛满氧气氧气瓶中,发现木条复燃,取出吹灭后,再次将将带火星木条插入,发现小木条又能复燃,多次重复上述操作后发现,木条最后不再复燃。
于是她与小李等其他同学决定探究能使带火星的该种材质的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最少的体积分数。
(假设此时空气中氮气、氧气的体积分数分别为79%、21%)实验步骤如下:①取5个大小相同的集气瓶,分别编号为1、2、3、4、5,并分别使集气瓶内留有占集气瓶容积10%、20%、30%、40%、50%的水(余下为空气),用玻璃片盖住,并倒扣于装有水的水槽中。
②分别用排水法向上述5个集气瓶中通入氧气,小心地把5个集气瓶内的水排尽,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取出正立放好。
③分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见下表)
(1)若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编号为5的集气瓶,其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能够顺利完成,说明氧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性质。
(3)气体的体积分数是指某气体的体积与总混合气体的体积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编号为4的集气瓶前,4号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___。
(提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4)小李认为实验到此还没有得出结论,他决定继续进行研究。
为使实验更具针对性,你认为他应该使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4号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5)试用微粒观点解释氧气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这一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证明某混合气体中可能含有CO、CO2、H2(实验过程中装置气密性良好)。
温馨提示:白色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色。
(1)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_____;
(2)B的作用是_____,写出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实验时小明发现C中黑色固体变红,D中白色粉末变蓝,于是得出混合气体中含有
H2,小红认为小明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_____。
(4)如图所示的装置被称作“万能瓶”,它在化学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
除用于洗气、验证气体的功能外,还有_____功能。
(答出一点)
35.如下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一团脱脂棉。
(提示:酚酞遇氨水变红色)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10~15滴)
(1)A的名称是________,其用途是__________。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中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_____________具有挥发性。
36.课堂上老师按“实验一”的装置进行分子运动探究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
课后化学兴趣小组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将实验装置在微型试管中进行,如图中“实验二”和“实验三”所示:
(1)按“实验一”进行时,有明显现象的烧杯是_________(填“甲”、“乙”或“丙”),该现象说明_____填序号);
①分子间有间隙②分子在不断运动③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④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⑤分子很小肉眼看不见⑥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2)将装置改进成“实验二”后,其优点有_________(填序号):
A.减少空气污染 B.实验现象更明显
C.实验结论更准确 D.节约药品
(3)“实验三”的装置比“实验一”和“实验二”的装置少了一部分,该部分装置在“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
查询资料发现:①浓氨水能够释放出氨气(NH3);②气体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该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反之则小于空气。
实验过程中,_________填“E”或“F”)试管中滴有酚酞的滤纸条最先全部变红。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生成物的质量会增加,反应物的质量会减少;若增加10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余C,说明参加第二次反应的A的质量为25克,B的质量为15克,A与B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5:3;A、B、C三种物质各15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g新物质D,说明参加第一次反应的A的质量为15克,B的质量为9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第一次反应的C的质量为6克,则A、B、C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5:3:2,则第二次参加反应的C的质量为10克,生成D的质量为50克.A、参加第一次反应的B的质量为9克,剩余6克,故A不正确;B、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为5:3,故B不正确;C、第二次反应停止后D的质量为50克,故C正确;D、反应中A与C的质量比为5:2,故D不正确.故选C.
2.D
解析:D
【解析】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所以只有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是氧化物;此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是16:2×32=1:4,分子个数比为1:2;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因此甲烷燃烧不是置换反应;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
选D
3.A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已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8.6g+100g﹣114.2g=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00%)=1.2g,已知钠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比为23:3,则钠元素的质量为:1.2g×=9.2g。
故选A。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差,可得该物质在反应物还是生成物中,质量增加的物质在生成物中,质量减少的物质在反应物中,质量不变的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
分析表中数据,b反应后质量减少,在反应物中,b参加反应的质量=10g-2g=8g,c反应后质量增加,在生成物中,生成c的质量=21g-10g=11g,d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d可能是催化剂。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a应在反应物中,参加反应的a的质量=11g-8g=3g,故反应后待测a的质量=10g-
3g=7g。
即:
a+b=c
3g8g11g。
A、由上述分析,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可能是催化剂,故A选项叙述正确;
B、a与b反应生成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B选项叙述正确;
C、b物质在反应物中,与a反应生成c,b物质可能是单质,故C选项叙述正确;
D、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是7g,不是3g,故D选项叙述错误。
故选D。
5.A
解析:A
【解析】A、用图所示装置除去CO2中含有的少量HCl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不可以,因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气体都反应,达不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B、热水中的白磷在通氧气后燃烧,说明燃烧需用氧气,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用图所示装置制取少量CO2气体,图示装置和药品都可以,并且此装置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在实验室中,用图所示装置除去少量黄河水中的泥沙可行,因为过滤可以除去不溶性杂质,能达到实验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属于物质的分离或净化的探究,也考查了物质的分离、二氧化碳的制法和过滤的原理等,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和除杂质的条件,要认真分析,综合把握,难度不大.6.C
解析:C
【解析】(1)因反应中氧气为气体,则氧气质量为30g-20.4g═9.6g,滤渣经洗涤干燥后称得质量为5克。
所以可知二氧化锰的质量为5g,
(2)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y则
2KClO3二氧化锰、加热2KCl+3O2↑
245 149 96
y x 9.6g
149/x=96/9.6g 245/y=96/9.6g
解得x=14.9g, y=24.5g
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
生成氯化钾的质量14.9g,
则反应后剩余氯酸钾的质量为0.5g,即反应后有剩余的氯酸钾、生成的氯化钾、及催化剂二氧化锰三种物质。
反应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但是固体的质量减少,所以反应过程中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
选C
7.A
解析:A
【解析】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A、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不能将其中的一氧化碳点燃,因此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B、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固体氧化铜,二氧化碳不与铜反应;C、锌和硫酸反应生成易溶的硫酸锌及氢气,铜与硫酸不反应,过滤将铜与硫酸锌溶液分离,然后洗涤除掉铜表面的溶液,干燥后得纯的铜;D、氯化铜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过滤除掉铜的硫酸亚铁溶液;选A
8.C
解析:C
【解析】A.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高温条件下杂质不反应,碳酸钙分解生成固体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一定大于零;B.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所以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为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大于零;C. 锌的活动性比铁的强,所以锌先反应完,相同质量的铁粉和锌粉分别加入到足量的稀硫酸中,金属反应完,金属的质量决定氢气的质量,同质量的铁比锌生成氢气多,所以最终铁的平线更高; D. 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二氧化锰固体,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所以水的质量增加;选C
9.B
解析:B
【解析】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
A、. 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所以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B、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所以加水溶解、过滤,可将二者分开;C盐酸能将主要成分铁反应掉,不符合除杂要求;D、二氧化碳和水能反应,不符合除杂要求;选B
10.B
【解析】A.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的烟;B. CO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C.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可观察到蓝色溶液变成浅绿色;D. 油不能溶于水,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向滴有植物油的水中加入洗洁精,振荡后得到乳浊液,而将油污洗掉;选B
11.D
解析:D
【解析】A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物氧化铁的质量大于生成物铁的质量,所以反应中固体质量减少;B镁的活动性比锌的强,等质量的镁比锌先反应完,和足量的酸反应时,镁比锌生成氢气多;C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氧化镁的质量增加,镁和氧气的质量减少,但是镁和氧气不能同时剩余;D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但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选D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12.C
解析:C
【解析】
A、电解水时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
B、家中天然气泄漏一定不能开启任何电器,因开启电器以产生火花,易引发爆炸;D,张青莲为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选C
1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二氧化锰、锰酸钾,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所以反应前后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正确;
B、电解一定量的水,电解过程中氢气的质量不断增加,水完全反应后,氢气的质量不再改变,错误;
C、木炭在高温下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反应后固体铜的质量大于零,错误;
D、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用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的量相同,错误。
故选A。
【点睛】
1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据此解答即可。
该物质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3.6g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3.6gⅹ
2
18
=0.4g;
4.4g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4.4gⅹ12
44
=1.2g;
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和为1.2g+0.4g=1.6g,与该纯净物的质量相等,故该纯净物中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不含有氧元素,观察选项,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后的碳元素全部存在于碳酸钙中,碳酸钙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3)=3:12,假设碳元素的质量为3份质量,则由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5=3:15可知,氧化钙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份质量,因此碳酸
钙的质量为:3÷12
100
=25,氧化钙的质量为:3÷
16
56
=
21
2
,故该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氧
化钙的质量比为:25:21
2
=50:21;故选:B。
16.B
解析:B
【解析】
A. 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反应前有3Cl、12H、10O,反应后戊除外有Cl、
12H、8O,故还有2Cl、2O,而一个戊分子中有Cl、O,故x=2,正确;B. 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该反应中丙、丁、戊3种物质是氧化物,错误;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正确;D. 若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2时,化学方程式为:Cl H4+2O2==Cl O2+2H2O,则无物质戊生成,正确。
故选B。
点睛: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据此分析有关问题。
17.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质量比1:8,故不符合题意;
B、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剩余固体的质量不能为零,故不符合题意;
C、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减少,直至反应结束,故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