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合集八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合集八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合集八篇)【篇1】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2.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压力及其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②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

③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乐于探索、勇于探究物理的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

压强的概念统领全章、贯穿全章,因此压强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压强概念的建立。

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得出压强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关键:实验的成功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探究影响压力效果的因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增强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做好感受压力效果的实验就显得特别重要。

4.教学媒体:图片及多媒体课件。

二、学情分析:由于八年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较强的科学探究意识,学生完全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探究,绝大多数学生能从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会对获得的信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

三、教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了情景法、合作探究法、启发引导法和多媒体辅助法等多种方法,并且能按照新课标倡导的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出结合学生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学法根据以上教法及学生年龄特点,采用的学法主要有观察法、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法、自学法等。

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知识的获得过程。

在具体的探究活动中,通过学生自己体验,分析归纳,获得对压强概念的深入理解。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详解一百例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详解一百例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详解一百例1. 重力案例1-1:重力的概念问题描述:请解释重力的概念,并说明重力是如何影响物体的。

解答: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施加的一种吸引力。

在地球表面,所有物体都受到地球重力的作用。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物体的质量越大,受到的重力也就越大。

重力对物体的作用表现为使物体受到向下的拉力,使物体沿着重力方向加速下落。

案例1-2:重力加速度问题描述:请解释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并说明重力加速度是如何随高度变化的。

解答:重力加速度是指在重力作用下,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增加的大小。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加速度大约为9.8 m/s²。

重力加速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因为地球的引力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

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加速度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但在高空或宇宙空间中,重力加速度的值会有明显的变化。

2. 运动和力学案例2-1:直线运动问题描述:请解释直线运动的概念,并说明直线运动的特点。

解答: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进行的运动。

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等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速度不变。

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相等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速度发生变化。

直线运动的特点是运动轨迹为直线,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规律简单。

案例2-2:抛体运动问题描述:请解释抛体运动的概念,并说明抛体运动的条件。

解答:抛体运动是指在重力作用下,物体进行的运动。

抛体运动的条件是物体必须具有初速度,且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抛体运动可以分为斜抛运动、平抛运动和竖直抛运动。

斜抛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都具有初速度的运动。

平抛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具有初速度,竖直方向没有初速度的运动。

竖直抛运动是指物体在竖直方向具有初速度,水平方向没有初速度的运动。

抛体运动的特点是运动轨迹为抛物线,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规律复杂。

3. 能量和动力学案例3-1:动能和势能问题描述:请解释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并说明动能和势能之间的关系。

初中物理优秀教学案例范文(6篇)

初中物理优秀教学案例范文(6篇)

初中物理优秀教学案例范文(6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弹力;(2)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分析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力的测量原理。

【教学难点】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弹力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跳水,蹦床,蹦极,射箭……学生观察实验,对弹力有了初步认识。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1)钢尺压弯反弹;(2)拉伸或压缩弹簧。

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对弹力进一步了解。

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弹力概念。

回忆力的作用效果,悟出发生形变的物体会对施力物体产生作用力,即弹力。

二、测力计及其使用老师引导学生做实验。

学生实验:拉伸弹簧,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

说明弹簧测力计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受到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学生知道弹簧测力计原理。

投影仪展示弹簧测力计,请学生观察,介绍弹簧测力计结构:(1)最大刻度的意义;(2)最小刻度的概念;(3)零刻度的调整。

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结构。

投影仪展示各种弹簧测力计。

老师讲解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及其注意事项:(1)如何调零;(2)测量范围;(3)测量方法(伸长方向与测量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

老师引导学生做实验,并对学生进行指导,纠正。

学生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重量;用弹簧测力计测自己的一根头发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并与同学进行比较。

三、实验探究老师用多媒体展示拔河,牛拉车……等图片;提问:以上两边的力相等吗?学生观察录像,思考。

引导学生做教材25页图8-3-8实验并填空。

学生做书上实验,补全结论。

引导学生对拔河、牛拉车进行分析。

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一个力。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享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享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享近年来,物理教育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物理作为一门实证性科学,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们也纷纷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辨能力。

本文将分享一些成功的物理教学案例,旨在为初中物理教师提供参考和启示。

案例一:光的折射在学习光的折射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折射规律的理解,某教师设计了一个有趣而生动的教学案例:通过给学生展示碗装满水的状况,并在碗中加入小动物模型,观察小动物在水中的现象变化,引导学生发现光的折射现象。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用不同的物体置于水中,让学生探索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规律。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们不仅对物理原理有了更直观的理解,而且对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了总结,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案例二:力的平衡在教授力的平衡时,某教师设计了一种有趣的小游戏来加深学生对力平衡的认识。

教室中的学生分成两组,每组拿一根棍子,上面放置几个不同大小的物体。

学生们需要通过调整物体的位置和数量,使得棍子保持平衡状态。

这个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入理解力的平衡的概念。

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培养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案例三:机械能的转化在讲解机械能的转化时,某教师准备了一个实验演示。

教师事先准备了一个小车和一段光滑的斜坡,让学生将小车放在斜坡上并松手。

学生们观察到小车从斜坡上滚下,最终停在水平地面上。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小车在斜坡和水平地面上的运动情况,引导学生分析摩擦力、重力和机械能的转化过程。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机械能的转化,并且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

这些物理教学案例充分利用了实验和实践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并通过观察、实验和总结来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知识。

同时,引导学生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原理和规律,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实验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精选10篇)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精选10篇)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精选10篇)1.《运动状态的比较研究》本文介绍了一位初中教师如何通过将学生们的观察和实验结合起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运动状态的概念。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堂效果显著。

2.《力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本文介绍了一位初中教师如何将力学知识与生活实例相结合,让学生们更好地研究力学知识。

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题的解法,课堂效果显著。

3.《热力学概念教学案例分析》本文描述了一位初中教师如何通过讲解热力学的概念和运用实验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点。

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了热力学的相关概念,课堂效果优秀。

4.《光学反射实验》本文介绍了一位初中教师如何通过实验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光学反射的原理和相关知识点。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们对反射定律的理解得到了加深,实验效果良好。

5.《电路实验》本文介绍了一位初中教师如何通过电路实验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电路的组成,理解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了电路知识,实验效果显著。

6.《显微镜实验》本文介绍了一位初中教师如何通过显微镜实验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细胞结构和显微镜使用方法。

通过具体的实验演示,学生们对显微镜的使用及其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实验效果优秀。

7.《张力实验》本文介绍了一位初中教师如何通过张力实验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研究弹性力学知识。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了弹性力学的相关概念和应用,实验效果良好。

8.《物理思维实验》本文介绍了一位初中教师如何通过物理思维实验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研究物理知识。

通过引导学生们思考,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物理概念和定理,实验效果显著。

9.《空气密度实验》本文介绍了一位初中教师如何通过空气密度实验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空气的物理性质。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们深入了解了空气密度的影响因素,实验效果优秀。

10.《物理史话教学》本文介绍了一位初中教师如何通过物理史话教学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物理史上的重要人物及其贡献。

初中物理素质教育案例(3篇)

初中物理素质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逐渐成为教育工作的核心。

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在初中阶段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学校开展了初中物理素质教育实践。

以下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

二、案例描述1. 案例背景某初中物理教师发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普遍存在兴趣不浓、动手能力差、探究能力弱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决定开展一次以“探索与实践”为主题的物理素质教育活动。

2. 案例实施(1)确定主题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确定“电磁感应”为主题,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2)制定方案教师根据主题,制定了以下活动方案:①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8人。

②准备材料:收集废旧线圈、铁钉、铜线、电池等材料。

③实验操作:每组学生根据实验要求,进行电磁感应实验。

④成果展示:每组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分享实验心得。

(3)实施过程①实验准备:教师讲解电磁感应原理,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步骤。

②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动手进行实验。

③实验指导: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④成果展示:每组学生展示实验成果,分享实验心得。

3. 案例评价(1)学生评价活动结束后,学生对本次物理素质教育活动进行了评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提高了物理学习兴趣: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了解了电磁感应现象,激发了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②培养了动手能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了使用工具、收集材料、分析问题等,提高了动手能力。

③培养了创新思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尝试新的实验方法,培养了创新思维。

(2)教师评价教师对本次物理素质教育活动进行了总结,认为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实践活动,学生掌握了电磁感应原理,提高了物理教学质量。

②培养了学生综合素质: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学到了物理知识,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优秀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优秀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优秀篇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沪科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八章第三节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压强的概念、压强的公式和单位、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之后,学习的又一压强方面的知识。

这节课主要讲的是关于气体压强中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与前面所学的固体压强,液体压强一起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教材通过事例、实验引入课题,教材的编排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重视定性分析和实际应用,强调实验探究。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并且知道托里拆利实验说明了什么,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学好本节课,对学生理解大气压的成因、大小及其应用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进一步认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科学研究方法具有指导意义。

二、教学目标根据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本课的编排特点,结合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1)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能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3)知道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大气压强的大小可以用气压计来测量。

(4)知道沸点随气压减小而降低,增大而升高。

2、能力目标(1)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2)能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

(3)培养物理科学实验探究研究方法3、德育目标三、学情分析: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选择生动、趣味性强、直观的实验,不但有力地说明大气压的存在,降低教学难度,同时还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

2、观察托里拆利实验,说明原理和变化3、大气压的变化的理解和应用五、教学与学法:?(一)、说教法1、设计思想?本节课总体采用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的方法。

全班分为六个学习小组,天才学生与需要帮助的学生搭配组成。

100个初中物理教学案例的解析

100个初中物理教学案例的解析

100个初中物理教学案例的解析案例1:重力的方向{content}案例2:物体的质量{content}案例3:速度和速率{content}案例4:力的作用效果{content}案例5:压力的概念{content}案例6:浮力原理{content}案例7:热量的传递{content}案例8:光的传播{content}案例9:声音的产生和传播{content}案例10:电路的基本概念{content}案例11:欧姆定律{content}案例12:磁场的性质{content}案例13:摩擦力的作用{content}案例14:简单机械的应用{content}案例15:能量的转化和守恒{content}案例16:大气压力的作用{content}案例17:水的沸点和凝固点{content}案例18:热能的转换{content}案例19:光的折射现象{content}案例20:透镜的应用{content}案例21:平面镜成像原理{content}案例22:物态变化的现象{content}案例23:温度的测量{content}案例24:气压的测量{content}案例25:浮力与物体沉浮的关系{content}案例26:杠杆原理的应用{content}案例27:滑轮组的工作原理{content}案例28:功和能量的概念{content}案例29:动能和势能的转化{content}案例30:机械能的守恒{content}案例31:电流的形成和电流方向{content}案例3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content}案例33:电阻的特性{content}案例34:电能的转换和守恒{content}案例35:磁场对电流的作用{content}案例36:电磁感应现象{content}案例37: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原理{content}案例38:声波的特性{content}案例39:声音的传播和反射{content}案例40:回声的产生和应用{content}案例41:光的色散现象{content}案例42:光谱的分布{content}案例43:太阳的辐射能量{content}案例44:红外线的应用{content}案例45:紫外线的特性与作用{content}案例46:光纤通信的原理{content}案例47:光的衍射现象{content}案例48:光的干涉现象{content}案例49:大气层对光的影响{content}案例50:地震的成因与波速{content}案例51:声纳的原理与应用{content}案例52:回声定位的原理{content}案例53:光的传播与大气折射{content}案例54:彩虹的形成原理{content}案例55:光的散射现象{content}案例56:物体的颜色与光的吸收{content}案例57:物体的热辐射{content}案例58:红外照相的原理{content}案例59:紫外线照相的应用{content}案例60:红外线夜视仪的原理{content}案例61:光纤照明系统的设计{content}案例62:光盘的读取原理{content}案例63:激光打印机的成像原理{content}案例64:光电池的原理与应用{content}案例65:太阳能电池的特性{content}案例66:光能的转换与储存{content}案例67:光合作用的原理{content}案例68:植物的光周期现象{content}案例69:风的形成与气压梯度{content}案例70:风的加速与摩擦力{content}案例71: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content}案例72:龙卷风的成因与特性{content}案例73:云的成因与分类{content}案例74:雾的形成与消散{content}案例75:露和霜的成因{content}案例76:降水量的测量与计算{content}案例77:蒸发与蒸腾的作用{content}案例78:水的表面张力{content}案例79:冰的融化与凝固{content}案例80:冰期的成因与分布{content}案例81:地球的自转与公转{content}案例82:地球的极移与地壳运动{content}案例83:地震波的传播与断层{content}案例84:海啸的形成与传播{content}案例85:地球的磁场与磁暴{content}案例86:电离层与无线电波传播{content}案例87:太阳的特性与活动{content}案例88:太阳黑子的形成与周期{content}案例89:太阳风的成因与影响{content}案例90:太阳耀斑的特性与影响{content}案例91:恒星的形成与演化{content}案例92:恒星的大爆炸与超新星{content}案例93:星系的形成与结构{content}案例94:星系的红移与宇宙膨胀{content}案例95:黑洞的形成与特性{content}案例96:宇宙的微波背景辐射{content}案例97:宇宙的大尺度结构{content}案例98:宇宙的起源与演化{content}案例99:人类对地球的影响{content}案例100: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content}。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学案例分享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学案例分享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学案例分享教学案例一:物理实验与科技应用结合【背景介绍】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学生通常通过书本和老师的口头讲解来学习物理知识。

然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我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了形象生动的实验,并结合科技应用,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并体验科技的魅力。

【教学内容】我们的教学案例之一是关于“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通过书本了解这一定律的概念和公式。

而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而有趣的实验来展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首先,我们在教室里设置了一个小型的赛车场,在赛车场的一侧放置一个小型的汽车模型,模拟赛车的起跑线。

学生们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别负责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推力装置,用来推动汽车模型前进。

推力装置可以使用橡皮筋、气球、弹簧等材料,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进行设计。

接下来,学生们将自己设计的推力装置安装在赛车场的另一侧。

他们需要在装置中施加力量,使汽车模型前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需要观察汽车模型的加速度,并记录下施加的力和产生的加速度的关系。

【教学目标】通过这个实验教学案例,我们旨在达到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习主动性;2.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3. 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和公式;4. 提升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效果】在这个实验教学案例中,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到了物理定律的应用,加深了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另外,由于学生们自己动手设计推力装置,他们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到了科技的应用,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技能。

【总结】创新的教学案例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物理教学案例[全文5篇]

物理教学案例[全文5篇]

物理教学案例[全文5篇]第一篇:物理教学案例一、课程背景材料2006年11月,我市教研室在新塘大敦中学进行调研活动,一节题为《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公开课让我印象深刻,授课班级为初三(5)班,授课为人教版2006年三月第三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九年级《摩擦力》这一节的内容,这是一节实验探究课,内容多、抽象,而且学生探究时课堂秩序不易把握,不好上。

如果按照传统的上法,老师在课堂上演示,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在长木板上滑动,测出摩擦力大小,然后改变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压力,测出摩擦力的大小,接着把棉布、毛巾等铺在长木板上(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继续同样的演示,最后将结论说给学生听,要求学生记住结论并练习,对学生而言是一节乏味的概念课。

新课程将这一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整合,首先在导入过程运用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滑行,逐渐变慢,指出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以此引出摩擦力的概念,然后就是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数有关?学生分组实验,新课程希望学生能将传统上法中老师的演示做出来,并获得结论,然而,我以前听过的以这节为内容的课却事与愿违,探究在一片嘈杂声中结束,很少学生有结论,不少学生茫茫然一节课。

究其原因,首先我们应该考虑学生的能力背景,试想,科学家在没有认识到这个结论之前,经过了多少个春秋的艰苦奋斗才有今天的结果,要学生一节课有结论,太难;其次为了学生探究的活动的正常进行,老师应该事先设计合理有趣情境,让学生知道探究的目的与大致做法;最后是老师应该考虑安排课堂的进程,不能由学生天马行空。

基于这样的想法,该老师在设计教案时,以与探究紧密联系的实验和问题引导课堂,效果很好。

二、教学片断上课时,首先在导入过程运用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滑行,逐渐变慢,指出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以此引出摩擦力的概念,然后演示两个实验实验(1):将长木板一端抬高30厘米左右,形成斜面,如图1,将火柴盒及长木块同时放在其上,观察木块和火柴的运动情况(火柴和木块都不下滑)。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第一篇范文:初中物理教学案例1. 教学背景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初中物理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强化其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并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

本文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为例,通过一则教学案例,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初中物理教学。

2.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光的折射、反射等基本概念,学会使用相关实验仪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其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3. 教学内容以“光的折射”一节为例,教学内容包括:(1)光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

(2)实验操作:制作透镜、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3)应用拓展:讨论透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 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眼镜、水族箱等,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光的折射的基本概念和规律,为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打下理论基础。

4.3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制作透镜,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4 成果分享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实验观察结果与同学分享,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4.5 应用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透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眼镜、照相机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6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优点,改进不足。

5. 教学策略(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2)注重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提高其合作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 教学评价(1)学生对光的折射概念的理解程度。

(2)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3)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表现。

(4)学生对透镜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

7.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篇一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1.认真学习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物理课程标准》、《学科标准解读》和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等各类课程改革的材料。

2.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交流,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二、按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1.设立新课程标准教学研究,共同研究,促使课程改革。

本学期教学研究内容主要是:⑴优化课堂教学,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⑴构建教学模式,重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和情境教学;⑴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重视科学探究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⑴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

2.加强教学常规调研,做好备课笔记、听课笔记、作业批改等的检查或抽查工作。

认真学习洋思经验,借鉴洋思中学三级备课做法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备课和上课的质量,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规范作业批改。

3.组织每位教师上好一节示范课、教学研究课,魅力课、共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三、加强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本学期开始实施《初中物理课堂差异性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的研究,负责人:___,《初中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的研究,负责人:___,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研究质量。

提高研究效益,并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推广研究成果。

四、加强毕业班物理教学工作,提高毕业班教学的质量初中毕业班物理教学要把重点放在加强双基和能力培养上,要求教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形成过程教学和实验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同时积极进行复习教学研讨活动。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篇二一、指导思想:积极贯彻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以课程标准和考试手册为依据,以“减负增效、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优质教学为追求,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围绕这题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专业发展。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案例(优秀7篇)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案例(优秀7篇)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案例(优秀7篇)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再熟悉不过。

对于初中的物理课程,为了学生能够更加理解明白,教师可以进行相关主题班会。

这里的7篇初中物理教育教学案例是作者小编为您分享的初中物理教学案例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篇一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要点:一、安全电压第二、用测电笔辨别火线第三、安全用电常识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安全用电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也是作为现代公民所必需的知识,让学生掌握安全用电常识,提高安全用电的意识,具有实际意义,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本节的内容不同于前面规律性知识的学习,注重的是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好的体现了sts精神。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安全电压知道测电笔的构造,学习使用测电笔辨别家庭电路的火线和零线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用测电笔辨别家庭电路的火线和零线,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通过学习安全用电常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能自觉地执行和宣传安全用电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安全用电的原则是学生今后生产、生活中保障自身安全的准则之一,因此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难点:对于触电事故的发生,无论是高压触电还是低压触电都具有不可实验与体验性,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是本节的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依据本节教材的内容,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实例、图片,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通过讨论、问答、练习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展开教学。

学法:引导学生采用讨论法、问答法、练习法、记忆法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三、教学过程(一)事例引课(2')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人体触电事故发生的视频,这样做可以达到两个目的:(1)兴趣是的老师,具体事例引课比语言引课更具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详解一百例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详解一百例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详解一百例
案例一: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
案例描述:通过一个小球在斜面上滚动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
和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

教学步骤:1. 引入实验背景和目的;
2. 演示实验过程,观察小球滚动的情况;
3.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发现机械能守恒的规律;
4.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5. 总结实验结果,概括机械能守恒定律。

案例二:电路中的串联和并联
案例描述:通过搭建简单的电路,引导学生理解电路中的串联
和并联关系。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电路中的串联和并联的基本概念和实际
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电路的概念和基本元件;
2. 搭建串联电路,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3. 搭建并联电路,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4. 对比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应用;
5.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6. 总结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基本规律。

案例三:光的折射与反射
案例描述: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理解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和反射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教学步骤:1. 引入光的概念和基本特性;
2. 进行光的反射实验,观察反射角度和入射角度的关系;
3. 进行光的折射实验,观察折射角度和入射角度的关系;
4. 对比反射和折射的特点和应用;
5.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6. 总结光的折射和反射的基本规律。

...
(以下省略,共计一百例案例)。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与解决方案一、引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案例分析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具体案例的引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概念和原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通过几个案例来分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典型案例一:自行车的运动1. 案例描述在物理教学中,常常会以自行车的运动作为案例来说明力、速度等概念。

然而,有些学生在理解自行车的运动时会出现困惑,无法准确地描述力的方向和速度的变化。

2. 分析和解决方案分析:学生难以理解自行车的运动主要是因为缺乏实际体验和观察的机会,无法真正感受到自行车的运动过程。

解决方案:通过实践活动来提供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例如安排学生进行自行车的骑行实践,让他们亲自感受到力的作用和速度的变化。

同时,在课堂上可以使用动画或模型来模拟自行车的运动,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概念。

三、典型案例二:弹簧的拉伸1. 案例描述在教学中,弹簧的拉伸常常被用来说明弹力的概念。

然而,有些学生在进行弹簧拉伸实验时,无法准确地测量弹性力的大小,并且无法解释拉伸弹簧和释放弹簧时的现象。

2. 分析和解决方案分析:学生难以准确测量弹性力的大小主要是因为缺乏实验技巧和仪器的操作经验。

同时,无法解释相关现象是由于对分子运动和力的作用机制理解不足。

解决方案:引导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等仪器进行测量,提高实验技能。

同时,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拉伸弹簧和释放弹簧时的现象,帮助他们理解弹簧内部分子的运动和力的作用机制。

四、典型案例三:电路的连接1. 案例描述在电路的教学中,学生经常面临电路连接的问题。

他们常常无法理解电路的连接方式对电流和电压的影响,也无法正确分析并解决电路中的问题。

2. 分析和解决方案分析:学生难以理解电路的连接方式对电流和电压的影响主要是因为对电流和电压的概念理解不深入,并且对电路原理缺乏直观的认知。

解决方案:通过实验活动加深学生对电流和电压的概念的理解,引导他们观察和分析电路中的现象。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与解读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与解读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与解读案例一:光的折射现象案例描述:某天,物理老师在课堂上进行了一堂关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教学活动。

他在教学板上画出一个玻璃棱镜,然后将一束光线射入玻璃棱镜,发现光线在进入玻璃棱镜后发生了偏折现象。

他解释说,这是由于光线从空气进入到玻璃介质时,光线会改变传播速度的缘故。

分析与解读:这个案例通过实际的示范和观察,引发了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兴趣。

通过实践与观察,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现象,进一步巩固了抽象的物理知识。

这种案例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案例二:力的作用和分解问题案例描述:在力的作用和分解问题的教学中,物理老师组织学生进行了一个实践活动。

他给每个学生一根细绳,要求学生将细绳固定在墙上,然后在绳的另一端挂上一个小物体。

随后,他带领学生思考问题:“如果现在有两个人同时拉这根细绳,细绳会朝哪个方向移动呢?”学生们进行了小组讨论,并得出了结论,即细绳会向两个人拉的方向中间移动。

分析与解读:这个案例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

通过让学生自己参与实践并思考问题,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力的作用和分解问题。

这种案例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加主动和积极。

案例三: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案例描述:在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的教学中,物理老师使用了一个实际可操作的电路模型。

他展示了一个由电源、导线和电灯组成的简单电路,并演示了电流的流动和电灯的亮灭过程。

然后,他请学生分成小组,自行动手搭建电路,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分析与解读:这个案例通过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和观察实验结果,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通过自己动手搭建电路,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电流的流动和电灯的亮灭,加深对电路知识的理解。

这种案例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提升了他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结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案例分析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精选12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精选12篇)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精选12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精选12篇)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生动演示光学原理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生动演示光学原理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生动演示光学原理初中物理教学案例-生动演示光学原理光学原理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提升学生对光学原理的理解和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生动的案例和演示来引导学生进行亲身体验和观察。

本文将以三个案例为例,分别介绍如何通过生动演示来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原理。

案例一:光的直线传播教学目标:通过实践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光的传播路径是直线,并理解光直线传播的基本原理。

演示步骤:1. 准备一根直线透明塑料棒,一束激光笔和黑暗的教室。

2. 打开激光笔,将激光线对准墙上的一个标记点。

3. 将直线透明塑料棒插入激光光束中心,保持稳定。

4. 观察激光光束在塑料棒内的直线传播路径,以及光线离开塑料棒后的传播路径。

案例二:光的反射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演示,引导学生发现光的反射规律,并理解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的原理。

演示步骤:1. 准备一个光滑的平面镜和一个光源(如手电筒)。

2. 将光源对准平面镜的中心。

3. 观察光线照在平面镜上的入射角和反射角,并进行测量记录。

4. 移动光源和观察位置,重复观察入射角和反射角,并进行比较。

案例三:光的折射教学目标:通过实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规律,并明白折射率和光速在不同介质中的变化。

演示步骤:1. 准备一个透明的玻璃棱镜、一束激光笔和一块白色纸。

2. 在纸上标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位置。

3. 将激光线照射到棱镜表面上,并观察光线折射的路径。

4. 观察并记录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角度,并比较不同介质折射率的差异。

通过以上三个案例的生动演示,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到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原理。

在探索和实践中,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物理原理。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并及时总结,帮助学生将实验现象与光学原理进行联系。

初中物理教学中,生动演示是非常有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通过直观的观察和体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学原理。

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初中物理教学案例篇(1):初中物理《电压》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2.知道电压的单位,能对电压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3.记住干电池、家庭电路及人体安全电压的电压值.4.知道电压表的用途及符号,会正确使用电压表,能正确地读出电压表的示数.二、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信息,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推理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学会阅读说明书,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教学重点建立电压的初步概念;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电压的作用.教学难点电压表的正确选择、连接及读数.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教具准备干电池若干、灯座、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电压表、电流表、投影仪、家用手电筒.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电压”这个词听起来也不陌生.同学们知道哪些知识与电压有关呢?[生]手电筒里电池有电压,电压值是1.5 V.[生]电子表和电动玩具车里用的电池也有电压.[生]高压线上有电压,人不能靠近.。

[生]到底什么是电压?电压是哪来的?[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什么是电压.二、进行新课[探究]什么是电压?[师]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串联电路图并利用干电池、小灯泡及导线、开关连接串联电路.电路检查无误后,闭合开关,请同学们观察.[生]小灯泡发光.[师]取走干电池,补上一段导线,再闭合开关,请同学们观察.[生]小灯泡不亮.[师]导线和灯丝都是金属制成的,不是有大量自由移动的电子吗?为什么灯不发光呢?[生]只有电子产生了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小灯泡才会发光.取走电源,换上导线,导线中虽然有大量的自由电子,但不发生“定向”移动,所以没有电流,小灯泡不亮.[生]电路中必须有电源,才能使电路中的自由电子产生定向移动,电路中才会有电流.[师]也就是电源的两极间存在着某种“力量”迫使整个电路中的电子产生了定向移动.我们就把电源两极间的这种作用称为“电压”.[板书]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而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想想做做][师]改变电路中接入的电池的多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灯泡的亮度相同吗?[生]接入电路中的电池不同时,灯泡的亮度不同.[生]接入两节电池时比用一节电池时灯亮.[师]这样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生]用一节电池做电源和两节电池做电源的电压不同,不同的电压产生的效果不同.[生]电源的电压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灯泡就越亮.[师]同学们精彩的回答,说明大家对电压的概念已有所掌握.哪位同学还知道电压的代表符号及单位是什么?[生]电压的符号是“U”.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为“伏”,单位符号是“V”.电压常用的单位还有:“毫伏(mV)”“微伏(μV)”“千伏(kV)”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kV=103 V 1 mV=10-3 V 1 μV=10-6 V.[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5,阅读书中小数据,了解常见电压值,记住干电池的电压值.人体安全电压值及家庭电路的电压值.将数据中以千伏、毫伏为单位的数值化成以伏特为单位,以伏特为单位的数值化成以千伏或毫伏为单位.[同学们练习,教师巡视][师]同学们已经知道电池有电压,在闪电的云层间也会有很高的电压,以前的学习中大家还了解过“生物电”,生物体内也会产生电压吗?[投影]电鳐电鳗[师]同学们在课后也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了解相关的内容.[师]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对电池及电压已有所了解.如果老师现在有几节不同的电池,由于不小心将电池上标称的电压值磨掉了看不清楚,但必须知道其电压值是多少,大家可以帮助我吗?[生]找到和老师的电池相同的电池,看看上面标的值是多少.[生]用电压表测量电池的电压.[师]大家的主意不错.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用电流表测量,电压的大小可以用电压表来测量.但是,什么样的表是电压表呢?出示几种电表,让同学们分辨.[师]请一位同学从这几块表中选出电压表,并说出选择的依据.[生]表盘上标有字母“V”的就是电压表.因为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标有“A”的是电流表.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标有“V”的就是电压表.[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进一步向同学们介绍电压表的分类,如演示用表、学生用表等.[师]同学们一定还记得电流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电路中电压表又该如何表示呢?[生]电路中电流表符号是○A,电压表符号应该是○V.[投影]“电压表”请同学们观察如投影所示的电压表,根据以前学过的电流表的知识,认识电压表.[生]①该电压表的零刻度线在表盘的最左端.②该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一个公共的“-”接线柱和两个“+”接线柱.③使用“-”和“3”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3 V,刻度盘上每一大格表示“1 V”,每一小格表示“0.1 V”;使用“-”和“15”两个接线柱时,量程是15 V,刻度盘上每一大格表示“5 V”,每一小格表示“0.5 V”.④电压表中间的旋钮可以调零.[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电压表.该怎样用它来测量,如何使用电压表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P6“使用说明书”,回答书中提出的问题,总结出电压表使用的一般规则.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使用说明书”,提醒同学们不需要读懂说明书中的所有内容.问题(1):电压表应该和被测用电器怎样连接?具体接法是什么?[生]用直流电压表测量某元件两端电压时应与这个元件并联.具体的接法是:标有“+”号的接线柱应靠近电源的正极,标有“-”号的接线柱要靠近电源的负极.教师通过引导应使学生明白:双量程电压表的三个接线柱中有一个是公共的接线柱标有“+”或“-”.如公共接线柱标出的是“+”则剩下的两个接线柱皆为“-”接线柱;如果公共接线柱标出的是“-”,则剩下的两个接线柱皆为“+”接线柱.问题(2):如何确定电压表要使用的量程?[生]电压表的量程必须大于被测电路两端的电压.[生]如果能判定被测电压不超过15 V,可以先用“0~15 V”的量程测;如果测出的电压不超过3 V,可以改接“0~3 V”的量程,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师]同学们知道了怎样使用电压表.现在请两位同学将电压表接入我们开始连接的串联电路,测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另两位同学一起在原来画出的电路图上加入电压表,并在图中标出电压表的“+、-”接线端.[投影]接入电压表后的电路.全体同学认真检查.电路无误后合上开关,观察电压表的示数.[师]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如何读数呢?[生]电压表的指针向右偏得越多,表示电压越高.[生]读数时,首先应该看清选用了电压表的哪个量程,知道满刻度表示的电压值.第二,要看清该量程下一大格表示的电压值是多少?每一大格又分成了几个小格,每一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多少?第三,看清测量时,指针停在哪个大格,哪个小格上.然后读出来.[师]如果指针没有指在刻度线上,而是指在两刻线之间,该如何读数呢?电流表、电压表都不需要估读.测量时,指针的位置离哪条刻线近,就按哪条刻线算.[投影]练习题1.读数练习:利用指针能活动的刻度盘.(1)量程已知且不变:指针在不同位置时电压表的读数是多少?(2)指针的位置不变,接不同的量程时,电压表的读数分别是多少?2.一名同学使用学生用电压表测电压.这只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 V,0~15 V.经判断选用0~3 V这一量程连入电路.但是0~3 V的刻度盘上的数字模糊不清,无法准确读出实验数据,于是他从0~15 V刻度盘上看到指针在12.5 V处,从而判断出实验测得电压是_________V.通过思考此题,引导学生总结得出:指针指在同一位置时,从0~15 V刻度盘上读出的电压值是从0~3 V刻度盘上读出的电压值的5倍.[师]电压表、电流表不仅外形相似,构造也相似.因此,在使用上它们有相同的地方,但它们测量的又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同学们要注意区分.同学们一起归纳电压表的使用规则:板书:二要、一不、二看清二要: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要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出.一不: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二看清:读数时一要看清电压表所用的量程;二要看清每一小格所表示的数值.[想想议议][师]电压表的接线柱旁都标有“+、-”号.使用规则要求电流必须从电压表的“+”接线柱通入,从“-”接线柱流出;还要求被测电压值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请同学们思考:[投影]1.如果正、负接线柱接反了,会出现什么现象?2.如果被测电压超过了电压表的量程会出现什么现象?3.如果事先不能估计被测电压的大小,应怎样选择量程?[生]如果正、负接线柱接反了,指针会反向偏转,即向没有刻度的方向偏转.[生]如果被测电压超过了电压表的量程,电压表的指针可能会超出刻度盘上的刻度线.经过大家的讨论并结合演示(注意不允许学生效仿),肯定同学们的回答.强调这两种情况的后果是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损坏电表.在事先不能估计被测电压的情况下,可以用“试触”的办法来选择量程.连接好电路后,在合上开关时轻轻接触一下就断开,同时观察电压表指针的偏转情况.如偏转过激,指针超出了表盘刻度线,则电压表量程太小,应换用较大量程;如果电压表指针偏转角度太小,则电压表量程太大,应换用小量程.“试触”的方法在电学中很重要,利用试触的方法不仅可以选择电压表的量程,还可以判断电源的正负极;判断电压表正、负接线柱连接是否正确.[想想做做]出示家用手电筒及干电池若干节.[师]请一位同学将干电池装入手电筒,并能使手电亮起来.同学们仔细观察,怎样装电池,才能使手电发光?[生]第一节电池正极朝前,第二节电池的正极和第一节电池的负极接在一起,第三节电池的正极和第二节电池的负极连在一起.[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请同学们将刚才的实物连接图和电路图画出来.学生画图,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画出正确的图形,并请一位同学将正确的图画在黑板上.[师](结合学生画出的正确的电路及电路图)说明:像这样将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依次连接起来就叫电池的串联.这几个电池合在一起叫电池组.余下的一个正极和一个负极就是电池组的正极和负极.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同学们可以探讨什么是电池的并联.[师]请同学们分组测量每节电池的电压和电池组的电压,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生]用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压,就要把电压表并联在电池两端.电压表可以不经用电器直接连到电源的正负极上吗?[师]这位同学的问题非常好.这种认真的态度很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电压表可以直接连接在电源的两极上.这也正是电压表与电流表使用中的一个区别.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操作完毕,各组汇报实验结果.第一组:用两节电池,每节电池电压是1.5 V,电池组电压为3 V.第二组:用三节电池,每节电池电压是1.5 V,电池组电压是4.5 V.第三组:。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享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享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享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教学案例,这些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本文将分享几个有趣的案例,帮助初中教师们更好地开展物理教学。

一、火山喷发实验案例通过火山喷发实验,可以生动地展示火山喷发的原理和过程。

教师可以利用饮料瓶、重曹和醋来进行实验。

首先,在饮料瓶底部放入重曹粉,然后加入适量的醋,迅速将瓶口盖紧。

学生们会观察到瓶内的气体产生剧烈的反应,模拟了火山喷发的过程。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酸碱中和反应和气体的膨胀等物理概念。

二、物体运动的图表案例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物体运动的图表,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释。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辆汽车在不同时间内行驶的距离图表,让学生观察图表趋势和变化规律。

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汽车的速度是否恒定等。

通过这样的案例学习,学生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速度、距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三、光的折射案例教师可以利用水和光线进行光的折射实验。

将一根铅笔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学生们会观察到铅笔在水中看起来弯曲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铅笔会看起来弯曲,从而引出光的折射现象。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们可以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折射的基本原理。

四、简易电路实验案例通过简易电路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教师可以准备一块电池、导线和灯泡,让学生自己搭建电路。

学生们可以观察到电流通过导线并点亮灯泡的过程。

通过调节电池的电压和灯泡的电阻,学生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电压和电阻对电流的影响。

五、声音的传播案例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声音传播的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振动传播,敲击一根教鞭,学生们可以听到敲击声。

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教鞭放在杯子上,再次敲击,学生们会发现声音更加清晰。

通过这样的案例,学生们可以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并且介质的不同会对声音传播产生影响。

六、热传导实验案例通过热传导的实验案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热量的传递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提供出来的关于初中物理教学案例相关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哈!欢迎阅读参考使用,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品才网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什么是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感到学习有用,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重、难点: 力的概念(重点)力的作用效果,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难点) 教具: 弹簧、乒乓球、排球、磁铁、小车、铁钉、锯片、汽球、海绵;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方法 : 问题--体验--探究教学法
教学课时 : 一课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新课引入
先设计悬念,激起学生求知欲,从而引出所要探究的内容"力",再让学生看课文"?"后面的一段内容,再让学生说
出常用"力"字的词及其意义。

(接着让学生体验下面的过程) 1、学生紧握拳头。

2、同桌或后桌的同学互相掰手腕。

3、全班学生用力搬起课桌站立10秒钟。

让学生谈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原因。

先请学生谈谈对力的认识,举出平时用力的一些动词,如:推、拉、压、握......。

然后讲解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中经验的结晶,如:提水、挑物体、拉车、射箭等都不同程度感觉到肌肉紧张。

在此基础上,引入"什么是力"的课题。

(多媒体投影):什么是力新课教学:一、力是什么?(多媒体投影)
1、观察、演示:(多媒体投影--出示一组运动图片)
①在刚才学生的体验下,引导学生得出"力"是人对物体的作用,是人对物体施加了力。

②接着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物体间能否发生力的作用呢?生产中,有没有见过其他物体对物体施加力的情况吗?(教师组织,学生互问互答)
③学生思考并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多媒体投影)
④刚才学生所举的例子都是物体与物体相互接触而发生力的作用的,让学生对此提出不同的意见。

(举出一些不接触也能发生力作用的例子)(多媒体投影--A、B图片) A》苹果离开树后能下落;
B》铁钉没有接触磁铁,磁铁吸引仍能铁钉;结论:相互
接触的物体间能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有力的作用。

⑤学生总结出:物理学中的力,是物体对物体推、拉、提、压等的作用,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有学生对"作用"的疑问,教师对此进行解释:在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叫做作用。

)
2、概括:(多媒体投影)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教师讲解:综上所述,两个物体无论是否接触,它们之间都能发生力的作用,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我们把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

(多媒体投影) (学生懂得从例子中分辨这两种物体)
3、多媒体投影上述记录与分析,加深学生对物体力作用的体会
4、鼓励学生由体验提出疑问:一个物体能否发生力的作用?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从主观感觉出发,有碍概念的理解,例如:紧握拳头时,手没接触别的物体而肌手也紧张,认为一个物体也能有力的作用(处理方法,让学生握拳体会手指与手掌的相互挤压。

手指、手掌为两个物体)。

学生总结出:单独一个物体不能发生力的作用。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观察和体验:(多媒体投影和学
生实验相结合)提出问题,再次激起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一个人摔倒在地是怎么站起来的?
1、学生实验:
①让全体学生举手拍书桌②学生用双手拉弹簧
2、(多媒体投影) ①站在滑板上的学生推墙后的场面;
②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人为什么前进? ③观察球从高处落地后的情况,引导学分析得出结论;
3、总结(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运用:划船时船浆向哪个方向划?为什么船能前进?(多媒体投影)
5、质疑讨论:甲乙两同吵架,甲用手打了乙的脸,脸痛手不痛,是脸受到了力而手没有?
6、做一做: 让学生吹好气球后,再放开,气球就会从手中飞出去,分析原因。

由此你获得什么启示?(多媒体投影--火箭)原因:气球向后压出气体,反过来气体向前推气球
三、力的作用效果
先提出问题:物体间力的作用看不见,摸不着,怎样知道物体是否受到了力呢?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教师讲解什么是运动状态的改变,由学生的实验概括出结论(多媒体投影和学生实验相结合)
1、学生演示:两名学生传接排球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
动状态
2、学生演示: (1)轻压气球 (2)轻拉压弹簧 (3)使锯片变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质疑讨论:(学生实验)学生用手压桌面,桌面看不出变化,从而提出: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不都是能产生效果的问题。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多媒体投影帮助释疑。

)
四、理解知识,发展智力:创设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重视个体,激活学生思维,并使学生获的成就感(穿插于过程)
1.马拉车时车,车随马前进,可见车受力而马不受力对吗?
2.脚踢球时受到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这时受到球作用的物体是什么?
3.人站在地面上不动,人就不受力吗?
4.磁铁能够吸引铁钉,铁钉也能吸引磁铁吗?
5.玻璃杯摔到水泥地上为什么会碎?
6.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7.让学生吹好气球后,再放开,气球就会从手中飞出去,分析原因。

由此你获得什么启示?
五、探讨总结(多媒体投影)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直接接触的物体间可以发生力
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能发生力的作用。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运用这个知识解释生活、生产实际中遇到的一些实例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六、教师结束语:有的力很小:小蚂蚁搬着面包屑,细雨纷飞飘落;分子在吸引,在排斥。

有的力很大:狂风巨浪,轰然巨响,火箭腾飞,斗转星移,宇宙奇观,力真美妙!关于力还有更神奇美妙的力学现象,同学们回去后按探究问题探究,如果发现新的问题,我们大家再来共同探讨!
七、探究问题 1、力的大小如何比较? 2、怎样对力进行测量? 3、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种测量力的工具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