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写生》教案
风景写生教案

风景写生教案风景写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写生的概念和方法。
2. 掌握写生的基本技巧。
3. 提高观察力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风景的图片或实地带学生到室外写生。
2. 准备一些画纸、铅笔、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写生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到写生是对自然景物进行真实描绘的一种艺术方式,通过写生可以提高观察力和创作能力。
2. 讲解写生的基本技巧(1) 观察:写生的第一步是仔细观察,观察物体的形状、色彩、纹理等细节。
要注重整体观察,从整体到细节,再从细节到整体。
(2) 捕捉:观察后,要学会捕捉物体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如光影的变化、形状的变化等,要注意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
(3) 决定构图:决定好画面中的主体和背景,选择合适的角度和视角,使画面更具有吸引力。
(4) 色彩运用:根据所见,选择适合的色彩进行表现,注意色彩的协调和层次感。
3. 实践写生可以选择带领学生实地写生,也可以准备一些风景图片让学生观看后进行练习。
在实践中,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写生技巧的指导,如如何捕捉光影的变化、如何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等。
4. 回顾总结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欣赏和交流。
让学生回顾自己在写生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并进行总结。
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写生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写生对于美术创作的意义等。
四、拓展延伸:1. 练习不同的写生材料和工具,如铅笔、水彩笔等。
2. 研究不同题材的风景写生,如城市风景、田园风景等。
3.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提供真实的自然环境和素材。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教师讲解和实践写生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到写生的概念和方法,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写生技巧。
通过实践写生,学生得到了一定的创作锻炼和提高了观察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学生写生作品的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他们的艺术水平。
风景写生(教案)

一、教学内容
《风景写生》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第七单元《自然之美》中的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风景写生的概念与意义:让学生了解风景写生是什么,为什么进行风景写生,提高学生对自然之美的感知能力。
2.风景画的基本构成:学习如何观察自然风景,了解风景画中的前景、中景、背景等基本元素,掌握构图原则。
(3)培养观察力、创造力及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风景写生作品。
举例: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写生,鼓励他们发现并表现自然风景中的美感。
2.教学难点
(1)观察与表现:如何引导学生从复杂的自然风景中提炼出关键元素,并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表现。
突破方法:教师可提供一些观察角度和构图建议,帮助学生快速捕捉到风景的主要特点。
2.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风景画的基本构成和写生技巧,运用线条、色彩、光影等手法进行创作,提升绘画表现力。
3.思维与创新:鼓励学生在写生过程中勇于尝试新方法,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4.评价与反思:指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风景画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5.情感与价值观:通过风景写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情感,强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风景画的基本构成:前景、中景、背景的分布及其在画面中的作用,如何通过构图使画面更具层次感和空间感。
举例:以校园的一角为例,指导学生观察并区分出树木、建筑、天空等元素在画面中的位置关系。
(2)学会运用线条、色彩、光影等手法进行风景写生,表现自然风景的美感。
举例:教授如何运用线条描绘出树木的枝干、建筑物的轮廓;使用色彩表现不同时间段的光影变化;运用光影突出画面的立体感。
风景写生教案

风景写生教案
风景写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记录、描述自然风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自然风景的欣赏和热爱,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色彩运用和构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如何观察自然风景,并准确记录和描述。
2. 如何选择题材和构图,使写生作品更具艺术感。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师生讨论一些美丽的自然风景,如山水、花草等,并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自然风景的喜爱和感受。
2. 观察练习(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里的花坛或树林等地方观察风景,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记录下所见所感。
3. 学生实践(20分钟)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风景进行写生,要求学生用铅笔或彩色铅笔进行绘画,尽量还原所见的景物和色彩。
4. 学生作品展示(15分钟)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生作品,并做简单的描述,让其他学生发表对作品的看法和评价。
5. 学生总结(5分钟)
学生总结自己在观察和写生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并讨论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观察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延伸:
1. 继续进行风景写生的练习,可以选择不同的题材和风景进行写生,如大海、森林等。
2. 引导学生学习一些著名画家的写生作品,了解他们的构图和色彩运用方法,并尝试模仿他们的风格进行创作。
3. 带领学生到户外进行真实的写生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4.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写生作品制作成画册或展示板等形式,展示给其他班级或家长观看。
5. 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绘画比赛或展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风景写生》教案

《风景写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景写生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内容1. 风景写生的定义和意义2. 风景写生的基本技巧和方法3. 风景写生的注意事项4. 风景写生的实践练习5. 风景写生的评价和展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风景写生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色彩和构图来表现风景的特色和氛围。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风景写生的教案、PPT、示范作品等。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风景图片,引起学生对风景写生的兴趣,简要介绍风景写生的定义和意义。
2. 讲解:教师讲解风景写生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包括观察、构图、色彩运用等,并结合示范作品进行讲解。
3. 实践: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风景场景进行写生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写生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并进行点评和鼓励。
5. 作业:学生完成一幅风景写生作品,下节课进行展示和评价。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写生作品的质量:观察力、表现力、创造力等方面的表现。
2. 学生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讨论、分享等。
3.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写生作品的评价和认识。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的反馈等方面,以便于改进今后的教学。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风景写生活动,让学生更加亲近自然,提高写生技巧。
2. 邀请风景画家进行讲座或示范,让学生了解更多的风景写生知识和技巧。
3. 组织风景写生作品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高自信心。
九、教学资源1. 风景写生教材或指导书籍2. 风景图片库或实物风景场景3. 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4. 网络资源:风景写生相关的网站、博客、视频等。
《风景写生》教案

《风景写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景写生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自然风景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风景写生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难点:如何观察和表现风景中的光影、色彩和构图。
三、教学准备:1. 准备风景写生的教材或图片。
2. 准备画板、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3. 准备户外写生的地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风景写生的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讨论风景写生的特点和魅力。
2. 讲解:教师讲解风景写生的基本概念、技巧和表现方法,包括光影、色彩和构图等方面的知识。
3. 示范:教师在户外进行风景写生示范,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风景写生的过程和方法。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户外风景写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建议和帮助。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风景写生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学习效果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方面,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行风景写生的创作比赛,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高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2. 学生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进行风景写生,拓展创作思路。
3. 学生可以参观美术馆或画廊,欣赏不同风格的风景写生作品,开阔眼界。
七、安全注意事项:1. 提醒学生注意户外写生时的安全,避免靠近危险区域。
2.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绘画工具,防止意外受伤。
3. 注意学生的防晒和保暖措施,避免天气变化对健康造成影响。
八、评价标准:2. 学生作品的色彩搭配是否和谐,是否能够表现风景的氛围。
3. 学生作品的线条流畅性,笔触的运用是否恰当。
4. 学生对风景的观察和表现能力,是否能够抓住风景的特点。
九、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多观察自然风景,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感知能力。
2. 鼓励学生多进行风景写生的练习,提高绘画技巧和表现力。
风景写生教案多篇教育教学方案

风景写生教案多篇教育教学方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美术》教材第二册第四章“风景写生”,主要详细内容为:风景写生的基本技巧、光影与色彩的表现、空间与透视的处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风景写生的基本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幅风景写生作品。
2. 培养学生对光影与色彩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提高审美素养。
3. 使学生了解空间与透视的处理方法,能运用到风景写生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影与色彩的表现、空间与透视的处理。
教学重点:风景写生的基本技巧、观察方法与表现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画板、画架、画笔、颜料、调色板、课件、投影仪。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风景写生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作品中的光影、色彩、空间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0分钟)讲解风景写生的基本技巧、光影与色彩的表现、空间与透视的处理,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实践演示(10分钟)现场演示一幅风景写生的全过程,讲解观察方法、构图、用色等技巧。
4. 学生练习(4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风景进行写生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风景写生基本技巧观察方法构图技巧色彩搭配2. 光影与色彩的表现光影的处理色彩的运用3. 空间与透视的处理透视原理空间感的营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校园风景为题材,完成一幅风景写生作品。
2. 答案要点:构图合理,画面和谐;光影与色彩表现力强;空间感与透视处理得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邀请艺术家进行风景写生讲座,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组织户外风景写生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深入了解风景写生的历史与发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演示环节的详细操作;3. 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的指导;4. 作业设计中的答案要点;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5课《风景写生》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5课《风景写生》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掌握书法家写生的方法,通过给定的写生素材进行风景写生创作,了解风景画的美感和创作原理。
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风景写生创作的技巧和方法2.观察和感受自然景色的能力3.初步了解风景画的概念和创作原理三、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写生素材进行创作2.如何突出风景画的主体和构图特点四、教学准备1.画具: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水彩纸等2.寻找风景写生的素材:可以在校园内或者周边寻找草木清新、山水秀丽的景色。
也可以选择图片或者其他媒介进行模拟创作。
3.大型投影仪或者电视机和计算机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通过投影仪或者电视机向学生展示一些经典的风景画作品,引起学生对于美的好奇和思考。
让学生感受美的力量和自然景色的美感。
第二步:理论讲解1.什么是写生? > 写生,是指通过专门的方法和技巧对自然界中的物象进行精准的观察和搜捕,从而创作出具有艺术审美价值的作品。
2.风景画有哪些共性? > 风景画通常要表现出空气、光线、色彩和气氛。
用色也要贴近自然现象,总体色调稳重、柔和,具有浓郁的自然美感。
3.如何通过写生素材进行创作? > 在写生创作过程中,要注意选取素材,抓住主体,进行排版,构建氛围。
注意色彩的表现,要以自然为师,并结合自己的创意进行创作,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
第三步:实践创作1.给学生分发一些草木清新、山水秀丽的风景写生素材,要求学生用观察素材的方法进行写生创作,并注重素材的主体和构图特点。
2.到户外进行写生创作,寻找自然景色的灵感,从中获取绘画的素材。
3.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进行风景写生创作。
第四步:互相欣赏学生进行创作之后,进行欣赏和分享,老师可以进行点评和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五步:总结1.对于创作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总结。
2.思考创作过程中的启示与体会。
六、教学反思1.本次课程突出了文化素养与美育的政治立场,启发了学生对自然景色和人文价值的审美观点。
风景写生教案多篇教育教学方案(1)

风景写生教案多篇教育教学方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绘画基础教程》第四章“风景写生”,具体包括风景写生的基本概念、风景画的基本元素、观察与分析风景的方法、写生步骤与技巧,以及不同风景题材的表现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景写生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2. 掌握风景画的基本元素,如色彩、线条、形状等,并能运用到实际写生中。
3. 学会观察与分析风景,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力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风景画的色彩搭配与表现,以及画面构图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观察与分析风景,掌握风景写生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画板、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教学PPT等。
学具:画板、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速写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优秀风景写生作品,引发学生对风景画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风景写生的基本概念、基本元素和观察分析方法,让学生对风景写生产生整体认识。
3. 实践演示(20分钟):以一幅风景画为例,现场演示写生步骤和技巧,讲解色彩搭配和构图方法。
4. 学生练习(6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风景进行写生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写生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六、板书设计1. 风景写生概念2. 风景画基本元素色彩线条形状3. 观察与分析方法4. 写生步骤与技巧构图色彩搭配表现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身边的风景为题材,完成一幅风景写生作品。
2. 答案要求:作品构图合理,色彩搭配和谐,能体现出风景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观察身边的风景,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技法进行表现,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同时,推荐一些优秀的风景写生作品让学生欣赏,拓宽他们的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景写生》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
2、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2、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师: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
2、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欣赏课本第2页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
师:这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
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
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
并介绍其使用方法。
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
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部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
如何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图。
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
如何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
欣赏一些风景画和学生习作。
步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
(二)发展阶段
1、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
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
三、学生写生,教师辅导
四、作业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