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吴起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14周语文周末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
第 14周周末作业
知识要点清单:
1、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 1948年),字佩弦,是毛泽东称颂的“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作家、学者。生于江苏东海县,祖籍浙江绍兴,自祖父以来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扬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文学研究会。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
作品有散文与诗合集《踪迹》,散文集《背影》、《你我》、《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等。初中学过他的《背影》、《春》。
2、知识卡片
比喻:又叫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但具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说明描绘该事物的修辞格。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比喻可分为:(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是,成了,变成”等甚至不用比喻词,如上表中的第四句。(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博喻: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又叫连比。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如上表中的第二句。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又叫移觉,联觉。有人认为通感属于一种特殊的比喻。如上表中的第五、六句。再如贾岛《客思》中的“促织声尖尖似针”,就是将属于听觉(感官)的“促
织声”转换成了视觉(感官)形象的“针”,形象写出促织声音的尖细
周末作业: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C)(A踱duó B僻pì 弥mí D媛yuàn)
A.踱(duò)斑斓(bān)倩影(qiàn)点缀(zhuì)
B.蕴藏(yùn)幽僻(bì)脉脉(mò)弥望(ní)
C.蓊郁(wěng)袅娜(niǎo nuó)梵婀玲(fàn)参差(cēn cī )
D.哼(hēng)酣眠(hān)媛(yuán)女渺茫(miǎo máng)
2、从《荷塘月色》的文眼看,对全文线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 )
A.以作者行踪为线索:带门出去→走煤屑路→到荷塘边→回门前→进屋
B.以作者感情变化为线索:淡淡哀愁→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
C.以景物描写为线索:月夜→小路→荷塘→月色→荷塘四周→采莲
D.以作者欣赏荷塘月色前后心理变化为线索
3、“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中“风致”的“致”意思理解与下列哪一个相同:(A)
A.闲情逸致 B.学以致用 C.专心致志 D.言行一致
4、“通感”又叫“联觉”,是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下面对通感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是将嗅觉的气味转化为听觉的声音。
B.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这是将视觉的形象转化为听觉的声音。
C.金竹没回答。凤月的一句话,戳到了她的痛处。
——这是将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的形象。
D.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这是将视觉的形象转化为听觉的声音。
5、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
2008年,山寨产品大举登堂入室,成为中国一道靓丽的风景。追本溯源,“山寨”一词发迹于广州方言,来源于一些仿冒手机等电子产品,因为它们功能实用、廉价而且大受低端消费者推崇。
A.登堂入室 B. 追本溯源 C. 发迹 D. 而且
5.B. A.“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B.“追本溯源”追究根本,探索源头,比喻追寻根源;C.“发迹”指人脱离困顿状况而得志、兴起;D.“而且”表递进,不符合句意,此应为“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