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物理 第三章 相互作用 教材分析 课件(共40张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小实验创设情境 (2)提出问题 (3)设计方案 (4)分组实验 (5)引导启发猜想 (6)实验 (7)得出结论 用力的图示画出两分力及合力之后,学生可以清楚的看 到合力不等于分力的代数和。但要直观地发现它们满足 平行四边形定则还很不容易,这是教学的难点 。可以启 发:建议用虚线把合力的箭头端分别与两个分力的箭头 端连接,也许能够得到启示。
• 第2单元 5、力的合成 • 6、力的分解 • 第3单元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的应用 • 测试、讲评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各节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第三章总体教学要求
本章讲述的是“力”的基础知识,是研究静力学和动力 学所必需的预备知识。目的是通过学习一些具体的力的 知识,为以后了解和掌握抽象的力的概念做一些铺垫。 1、知道力的概念及了解四种相互作用;
第五节 力的分解
(1)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所以运算法则也是平行四边形法则 (2)理解已知力分解的无穷性 (3)实用分解方法: 正交分解法和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法
F
轻质
情景1: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一个斜向上方的拉力 F,这个力与水平面成θ角,该力产生了哪些效果?
分析: (1)确定作用效果 效果1:水平向前拉(演示实验1) 效果2:竖直向上提(演示实验2) (2)方向确定,根据平行四 边形定则,分解就是唯一的。 (3)如图所示分解 F1=Fcosθ, F2=Fsinθ
2、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
3、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 胡克定律; 4、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 衡条件,区分矢量和标量。
第一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教学目标
(1)知道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和发生形变的原因。 (2)初步认识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能分清受力物体和施力物 体。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表示力。 (4)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理解重力的大小及方向,知道重心的 概念。
• 实验2: 如图所示,先调节木板水平, 用手拉木板,使木板做匀速运动。弹簧 测力计的示数为木块与木板相互作用的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分别改变木块的质 量、木板的粗糙程度,对照相应弹簧测 力计的示数,得出相应规律。
第四节 力的合成 • 在引入合力与分力的概念上要多举生活中 的例子,加深对等效性的理解。(运动的 合成与分解、交流电的有效值的定义) • 在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得出过程中要重启发, 多让学生探究,可以采取边讲边实验的研 究方式,让学生体会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 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尤其要让 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到乐趣。
(6)交流与合作:各组作出的图线不一样, 相互交流,分析原因表格设计:
1 F X X2 X1/2 2 3 4 5 6 7
第三节 摩擦力
新教材与旧教材的最大不同是将两种摩擦力 的顺序倒了过来,这种处理是从学生的认识 规律和实验---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考虑。
关于静摩擦力的实验建议
• 静摩擦力的方向判断: 可以从演示实验和简单例子出发,让学生 逐步理解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发现静摩 擦力和相对运动趋势方向间的关系。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实验建议
• 猜想: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猜 想与滑动摩擦有关的因素。 • 实验1: 如图所示,调节木 板水平,往砝码盘中加砝码, 直到用手推木块后,木块做 匀速运动,此时砝码和砝码 盘的总重等于木块受到的滑 动摩擦力大小。
(1)研究滑动摩擦力与物体间的压力的关系。 先在木块上加砝码,改变木块的总质量,再往砝 码盘中加砝码,直到用手推木块后,木块做匀速 运动。记录下砝码盘中加砝码的总质量;再重复 上述实验。最后求出砝码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木 块总质量的比值,看是否为定值。 (2)研究滑动摩擦力与物体间粗糙程度的关系。 保持木块的质量不变,在木板与木板之间分别放置 玻璃、橡胶等物体,以改变木块与接触物之间的 粗糙程度,再往砝码盘中加砝码,直到用手推木 块后,木块做匀速运动。记录下砝码盘中加砝码 的总质量。比较砝码盘的总质量与粗糙程度的关 系。
教学建议
(1)要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认识力产生 的条件及力的方向。 (2) 注重等效替代(重心的概念、力 的合成与分解)、放大(微小形变的放 大)的物理思想的渗透。 (3)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说一说”、 “做一做”、“思考与讨论” (4)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时建议
• 第1单元 • • • 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2、弹力 3、摩擦力 4、受力分析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1课时
(5)初步了解四种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和作用范围。
(6)通过“做一做”“说一说”等栏目,培养探究能力和质疑能 力。
力的概念1、2 重力
重心
悬挂法找重心
第二节
弹力
(1)通过实验,创设情景,引入形 变、弹性形变、弹力的概念。 (2)微小形变的演示1、2 (3)分析几种弹力产生的原因,及 方向的判定。 (4)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 关系。
第三章 相互作用
教材分析
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初中已学的知识: 1、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 力的大小。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了解了物体运动 状态变化的原因。 2、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 和方向 。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 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了 解了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4、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 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3)分析几种弹力产生的原因, 及方向的判定。
F1
F2
F
F2
G来自百度文库
F1
G
(4)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感性认识:手拉弹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①提出问题:弹簧弹力与弹簧形变量之间是什么关系? ②猜想:可能F∝x, F∝x1/2, F∝x2等可能形式。 ③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测F与x的值,记 入表格。 ④作最简单的F—x图象,看图象是不是直线,是不是 通过原点?如果不是直线,要引导学生认识实验误差 问题。再作其他关系图象,看是不是直线。找出规律。 ⑤分析与论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作出F—x 的图象,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