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题+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基础练习】一、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秋1、明年..2. 因为长句..3.因为长句..刀枪鸣4.铁骑突出..5.曲终收拨当心画..衣裳起敛容6.整顿..7.弟走从军阿姨死..故8.暮去朝来颜色..嫁作商人妇9.老大..10.去.来江口守空船11.又闻此语重唧唧...12.凄凄不似向.前声妆泪红阑干13.梦啼..1、明年秋古义第二年2、因为长句古义于是创作3、因为长句古义七言古诗4、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突然出现5、曲终收拨当心画古义在…中心6、整顿衣裳起敛容古义整理7、弟走从军阿姨死古义管理歌女的头目8、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容貌9、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年纪大了10、去来江口守空船古义走了以后11、又闻此语重唧唧古义叹息声12、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以前13、梦啼妆泪红阑干古义泪流满面二、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及意义。

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2.遂命.酒3.歌.以赠之4.梦.啼妆泪红阑干5.命曰《琵琶行》..6.商人重.利轻别离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名词做状语2、遂命酒名词做动词命令摆酒3、歌以赠之名词做动词做歌4、梦啼妆泪红阑干名词做状语在梦里5、命曰名词做动词命名题名6、商人重利轻别离形容词做动词看重轻视三、指出下列句式类型并翻译。

1、送客湓浦口()2、本长安倡女()3、使快弹数曲()4、感斯人言()5、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财()6、转徙于江湖间()1、送客湓浦口(省略句(于)、状语后置)2、本长安倡女(省略句“是”)3、使快弹数曲(省略句之)4、感斯人言(省略句于)5、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财(状语后置)6、转徙于江湖间(状语后置)【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月春风等闲度等闲:平常,随随便便B.又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叹息C.却坐促弦弦转急却:退回D.座中泣下谁最多泣:哭泣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明年秋,送客湓浦口B.低眉信手续续弹C.枫叶荻花秋瑟瑟D.终岁不闻丝竹声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转徙于江湖间却坐促弦弦转急B.凝绝不通声暂歇如听仙乐耳暂明C.琵琶声停欲语迟今夜闻君琵琶语D.填酒回灯重开宴满座重闻皆掩泣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闻舟中夜弹琵琶者B.遂命酒C.使快弹数曲D.歌以赠之5.下列各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主人下马客在船A.烟笼寒水月笼沙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6.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侧面烘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的一项是(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A.①②③B.①③⑤C。

3《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3《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一、古代诗歌阅读《琵琶行》一二段阅读完成下面小题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对第一节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

B.第二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C.第四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张本。

D.第五、六句写出了白居易与朋友分别时的恋恋不舍之情。

2.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

“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不暇接的感觉。

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优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铁骑突出刀枪鸣B.门前冷落鞍马稀C.暮去朝来颜色故D.凄凄不似向前声4.翻译下列诗句。

(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2)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琵琶行并序(节选)(唐)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含答案)

《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含答案)

《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词语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不同类型的一项是()A.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C.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D.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2.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A.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B.曲中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

C.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D.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3.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琴技的一项是()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①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①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①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①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泪。

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4.下列句中的“言”字,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①诗言志①凡六百一十六言①复驾言兮焉求①东船西舫悄无言①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A.①言语①字①助词①表达①说B.①言语①字①表达①声音①助词C.①表达①字①言语①说①助词D.①表达①字①助词①声音①说5.下列各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钩连潦倒地崩山摧群山万壑B.峨眉谪居冲波逆折蚕从鱼凫C.咨嗟惘然扪参历井海誓山盟D.巉岩整顿司马青衫杜鹃啼血6.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曲罢悯然钿头银蓖司马青衫枫叶荻花B.转徒江湖漂沦憔悴梦啼妆泪忧愁暗恨C.轻拢慢捻天涯沦落幽咽泉流谪居卧病D.东船西舫恬然自安添酒回灯暮去朝来7.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委身..为贾人妇委身:托身,这里是嫁凡.六百一十六言凡:总共B.弦弦掩抑声声思.思:悲伤间关..莺语花底滑间关:鸟声婉转C.东船西舫悄.无言悄:静如听仙乐耳暂.明暂:暂时D.四弦一.声如裂帛一:同时却.坐促弦弦转急却:退回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①云霞明灭或.可睹①一食或.尽粟一石B.①我欲因.之梦吴越①余因.得遍观群书C.①且.放白鹿青崖间①年且.九十D.①迷在倚石忽已.暝①是亦不可以已.乎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逐题解析)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逐题解析)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逐题解析)统编版高一必修上《琵琶行》同步练习一、基础练习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湓浦口(pén)贾人(ɡǔ)六幺(yāo)迁谪(dí)B.转轴(zhóu)拨弦(xián)幽咽(yè)花朝(zhāo)C.船舫(fǎnɡ)衣裳(shánɡ)信手(xìn)虾蟆陵(há)D.慢捻(liǎn)荻花(dí)钿头(diàn)琵琶行(xínɡ)【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A项,迁谪(dí)——迁谪zhé;C项,衣裳(shánɡ)——衣裳cháng;D项,慢捻(liǎn)——慢捻niǎn。

故选B。

2.默写填空。

(1)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__。

(2)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

(3)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5)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

(6)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

【答案】(1).江州司马青衫湿(2).犹抱琵琶半遮面(3).相逢何必曾相识(4).别有幽愁暗恨生(5).唯见江心秋月白(6).大珠小珠落玉盘【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如“衫”“犹”“曾”“幽”“唯”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3.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快弹数曲(畅快)歌以赠之(作歌)欲语迟(迟疑)B低眉信手(随手)银瓶乍破(忽然)却坐(退)C.声声思(思考)阑干(纵横交错)是夕(这)D.漂沦(漂泊沦落)间关(形容鸟鸣声)弦转急(变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C项:思:悲伤。

2020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琵琶行并序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20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琵琶行并序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6课琵琶行并序一个秋天的夜晚,左迁九江的白居易被一支琵琶曲惊醒,循着琵琶声,他发现了与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琵琶女,在鄱阳湖流下了两行清泪。

琴声和着泪水沉到湖底,千年之后这里仍然能够听到嘈嘈切切的琴弦声。

水茫茫,风瑟瑟,钩弦月,江心船,琵琶曲,悠悠荡,心中事,听明了。

一千年的情结里,频频回首的是抱琵琶的女子。

罗衣淡淡,清愁薄绪,掩盖不了她的绝艺。

一念间花落了,留于浔阳江畔,一曲琵琶终了,填满了夜的每一个空隙。

尘世如烟,千年转瞬,而那曲,依然残留于青灯古寺处,等待那个有缘人,一解千年前的情思。

赏古诗秋雨夜眠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赏析】这首诗大约是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

当时的诗人体衰多病,官务清闲,加上亲密的诗友元稹已经谢世,心情特别寂寞冷淡。

诗中多少反映了诗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懒、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

全诗紧扣“安闲”二字展开,“卧迟”“睡美”“寒未起”等诗句都表现出老翁的安闲,此诗也勾画出老翁喜静厌动、恬淡寡欲的形象。

白居易与琵琶女短暂的相逢,便碰撞出思想共鸣的火花,其间定有太多的遗憾与无法探知的灵魂。

然而在“知音”面前,这些已经不重要了,真正值得我们品尝的是知音心灵碰撞那一瞬间的芬芳。

真正的知音应该游离在物质之外,贵相知,贵知心。

可如今,太多的人习惯了一层一层地伪装自己,到最后连自己的真心都找不到。

[运用角度] “同情”“理解”“知音”等。

白居易的长归皈依龙门是一代清官官场失意之后的人生选择,是一代诗人仕途绝望之后的人生归宿。

唐文宗大和三年,一个秋天的傍晚,长安古道之上,中国文学史上的顶级大师——白居易默默地坐在一匹老马牵拉的破车里,一路颠簸朝洛阳的龙门而来,古道两旁的老树缓缓地向后退去,几只乌鸦在头顶盘旋,发出凄厉的长鸣。

这就是公元829年白居易从反腐败的战场上败下阵来,从此归隐田园、沉湎山水的人生转折。

当看到白居易的这副满脸沮丧、穷困潦倒的模样,谁会想到他曾在庙堂之上和腐败势力舌战斗法的英雄模样?那个29岁就进士及第,34岁成为翰林学士,35岁担任左拾遗,38岁升为户曹参军,仕途上可谓春风得意的白居易哪里去了?那个连续上书提出广开言路、惩贪倡廉、举贤任能等十大改革主张的斗志昂扬的白居易哪里去了?那个用诗歌作为“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武器,倡导“新乐府运动”,写出大量讽喻诗,义愤填膺地揭露贪官权贵丑恶和人民大众疾苦的刚正不阿的白居易哪里去了?是的,当年意气风发的白居易已不复存在,眼下,他坐在破车之上,或许还在慢慢回想着唐宪宗元和十年的那次对他的致命一击吧。

第8课《琵琶行(并序)》同步练

第8课《琵琶行(并序)》同步练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琵琶行》高品质同步练1.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的一项是 ( )A.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D.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2.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是由于她“平生不得志”,不便说,也不愿见人。

B.“大弦嘈嘈如急雨”,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声,又用“如急雨”这个比喻使乐声形象化。

“小弦切切如私语”用了拟人的手法。

C.“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D.“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像“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

3.下列各句中画线诗句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你看我才退了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C.大家相识多年,出来闯天下,在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宏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4.对《琵琶行》中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嘈嘈”形容弹奏动作的粗重,“切切”形容弹奏动作的轻细。

B.“间关”形容鸟声婉转,这里指音乐的流畅悦耳。

C.“别有幽愁暗恨生”,是说音乐勾起听众内心深处的愁思和怨恨。

D.“银瓶乍破”“刀枪鸣”形容音乐的激越雄壮,惊心动魄。

5.选出全是侧面烘托琵琶女琴技的一项是( )①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③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④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⑤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6.对下列描写琵琶女形象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不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琶琶女的神态,还暗示出她此时幽愁暗恨的复杂心理。

《琵琶行(并序)》练习(含答案)

《琵琶行(并序)》练习(含答案)

《琵琶行(并序)》练习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的这句经典名言,引发网友热议。

①据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部回应称,②历套该出版社的教材中,③一直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④从未有过“斯人”,⑤“是人”记成“斯人”的原因是因为古文诗词中“斯人”出现得太多了。

比如《岳阳楼记》中的“微斯人,吾谁与归”,《琵琶行》中的“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等等。

而“是人”却很少见。

从字意角度,很多人会觉得“斯人”的感彩更浓烈,有感慨之意。

既然“斯”与“是”的意思区别不大,是否还有必要“____________”呢?当然有必要。

对“斯”与“是”的较真,木尝不是出于捍卫经典原貌的本能,是对“是”的探索,是对“真”的重视。

有网友为了找出“斯人”,大量翻找古籍刻本、教材教辅,甚至连汉语语料库都查了一遍。

有疑惑就找证据,有问题就找答案,这种“较真”的意义,其实已经超越对“斯”“是”二字的区分。

历来诗人学者都注重推敲文字,因为汉语____________,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用法、丰富的含义,一字之差常常谬以千里,对“斯”“是”的辨析,是考据传统的继承,也是求是精神的传承。

在网络时代,“求是”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在网络传播中,____________的情况十分多见,比如最近某影视剧中一句“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大为流行,但原句是“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还有不少网友对多音异形的字望文生义,张口乱读、随手乱改、误用错用,伤害了字词原本的意蕴,亵渎了汉字文化。

1.请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填写序号并进行修改。

序号:修改:序号:修改:序号:修改: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8 3《琵琶行并序》(同步习题)(解析版)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8 3《琵琶行并序》(同步习题)(解析版)

《琵琶行并序》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对句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和十年”中的“元和”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

所谓“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汉武帝首创。

B.“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中的“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晋升或调动官职,“左迁”是升职。

C.“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司马”是州刺史的副职,有职无权;“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黑色。

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D.“名属教坊第一部”中的“教坊”是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

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文化常识。

古文,是很多高中生一听就头大的语文难点,而且往往也是众多学生考试当中的“丢分大户”。

其实,如果平时学习中能积累一些古文方面的常识,那么试题就会变得简单许多。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是升职”错,“左迁”是降职。

故选B。

2.下列句中的“言”字,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诗言志②凡六百一十六言③复驾言兮焉求④东船西舫悄无言⑤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A.①言语②字③助词④表达⑤说B.①言语②字③表达④声音⑤助词C.①表达②字③言语④说⑤助词D.①表达②字③助词④声音⑤说【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把握一词多义的能力。

我们要把字放到句子中加以理解而不能孤立地理解,当然平时要识记重要实词的比较重要的几种意义。

做题时我们会遇到我们没见过的实词,要学会结合上下文语境来揣测字的含义。

①项,句意为:是个表达志向、抱负。

言:表达。

②项,句意为:共六百一十六个字。

言:字。

③项,句意为:(我)还出游啊去追求什么呢? 言:助词。

《琵琶行并序》课后练习答案(3)

《琵琶行并序》课后练习答案(3)

《琵琶行并序》课后练习答案(3)村夜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画面一:夜色深沉,秋色浓重,在秋霜的浸染下,草色苍苍。

四下里一片寂静,行人绝迹。

只有不知名的秋虫在低低地吟唱。

画面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参考答案:独自一人出门走向村外的田野,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

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重点,辨明情境;其次是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本题的重点就是景色描写,特定的情境是一个人夜晚散步所看到的景象。

这是在想象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写作时应尽量运用修辞手法。

18.“欢乐中国行”节目组来到了“江州”,假如其中有一个节目是琵琶曲演奏,请你为主持人设计一段报幕词。

参考答案: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因为一曲琵琶,演绎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古绝唱。

如今的浔阳江依旧江水悠悠,秋风瑟瑟,月光皎白,荻花飘飞,那么,下面一首琵琶曲能否让您相隔千年触摸到诗人白居易的幽凄情怀呢?解析:此类题目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及对白居易诗歌的熟练掌握程度。

答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各种修辞的适当运用,一方面要注意内容上与《琵琶行并序》靠近。

类文欣赏听颖师弹琴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琵琶行并序 同步练习2 (有答案)

琵琶行并序 同步练习2 (有答案)

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21.下列词语中加粗体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湓浦口(pén) 憔悴(jiāo)六玄(yāo)B.铮铮然(zhēng)贾人(jiǎ)荻花(dí)C.虾蟆陵(há)嘈杂(cáo)钿头(diàn)D.江浸月(jīn)呕哑(yā)嘲哳(zhā)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曲罢悯然钿头银蓖连篇累牍口诵心唯B.转徒江湖幽愁暗恨扣人心弦豪言壮语C.轻拢慢捻天崖海角幽咽泉流汗流浃背D.东船西舫恬然自安翻复无常春寒料峭3.下列句子中加粗体的词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使快弹数曲快:赶快。

B.歌以赠之歌:歌唱。

C.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句。

D.座中泣下谁最多泣:眼泪。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弦弦掩抑声声思掩抑:低沉抑郁。

B.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排行第一。

C.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离去回来。

D.满座重闻皆掩泣掩泣:掩饰哭泣。

5.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铁骑突出刀枪鸣 B.门前冷落鞍马稀C.整顿衣裳起敛容 D.凄凄不似向前声6.下列句子中加线的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老屋确实有些味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新的小区要开发了,不得不推倒啊!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你看我才退了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C.大家出来闯天下,到一起就是缘分,“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洪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7.下列各句在诵读时,节拍正确的一句是(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C.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8.对《琵琶行》中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嘈嘈”形容弹奏动作的粗重,“切切”形容弹奏动作的轻细。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8课《琵琶行并序》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8课《琵琶行并序》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8课《琵琶行并序》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思考:小序有什么作用?(小组讨论后推荐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明确:(板书要点)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

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2. 全诗可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作者秋夜江边送客忽闻琵琶声。

(浔阳江边闻琵琶)第二部分: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情景,着重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琵琶声所流露的幽愁暗恨。

(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三部分:写琵琶女自叙身世。

(江中听诉身世苦)第四部分:写作者政治上的失意的感慨。

(同病相怜感慨多)第五部分:写琵琶女重新弹奏,诗人为之泪下。

(重闻琵琶青衫湿)3. 思考,诗中几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分别是明写还是暗写?琵琶女第一次演奏的曲子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吗?为什么?这一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写音乐?明确:诗人三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

第一次暗写,琵琶女没有出场,她的演奏是诗人和他的客人听到的。

第二次明写,琵琶女出场,应诗人邀请而演奏。

第三次仍是明写,但写得简略。

第一次演奏的基调是悲凉的,理由有二:一是琵琶女在这“绕船明月江水寒”之际,显然是以此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二是它确实打动了“惨将别”中的主客的心,加重了离愁,以致“主人忘归客不发”。

其余写秋江月夜的萧瑟景象,写饯别酒宴的悲伤气氛,都是烘托它的。

手法:侧面烘托。

4.思考: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演奏了什么曲子?明确:琵琶女的第二次演奏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写琵琶女演奏之前调弦,并已进入乐曲的境界中。

第二阶段(“弦弦掩抑声声思……说尽心中无限事”)写琵琶演奏大概根据当时心绪选定的一支曲子,写出了琵琶女的技艺的娴熟。

第三阶段(“轻拢慢捻抹复桃……四弦一声如裂帛”)写琵琶女演奏名曲《霓裳羽衣曲》和《六乡》。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练习 (含答案)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练习 (含答案)

8.3《琵琶行(并序)》练习一、选择题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的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A.以景色的宁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昂扬。

B.以听众的专注,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烘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的情景。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2.下列诗句中,所用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B.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C.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D.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3.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曲罢悯然钿头银篦连篇累牍口诵心惟B.转徒江湖幽愁暗恨扣人心弦豪言壮语C.轻拢慢捻天涯海角幽咽泉流汗流浃背D.东船西舫恬然自安翻复无常春寒料峭4.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湓浦口(pén)贾人(ɡǔ)六幺(yāo)迁谪(dí)B.转轴(zhóu)拨弦(xián)幽咽(yè)花朝(zhāo)C.船舫(fǎnɡ)衣裳(shánɡ)信手(xìn)虾蟆陵(há)D.慢捻(liǎn)荻花(dí)钿头(diàn)琵琶行(xínɡ)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个人成功是需要机遇的,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和杜甫都已去世。

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正好适逢其时。

B.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但在内容和悄调上很不相同。

C.白居易之所以能在诗歌创作上登上峰巅,青史留名,是因为离不开他的一身正气和完美人格。

D.纪录片《白居易在龙门》以白居易晚年在洛阳的生活状态、情感变化等为主线,以旁白介绍加配乐的形式展现了他坎坷多难、跌宕起伏的一生。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铮铮然有京都声声:声音B.醉不成欢惨将别惨:悲伤C.钿头银篦击节碎节:节拍D.如听仙乐耳暂明暂:忽然,一下子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转徙于江湖间却坐促弦弦转急B.凝绝不通声暂歌如听仙乐耳暂明C.琵琶声停欲语迟今夜闻君琵琶语D.填酒回灯重开宴满座重闻皆掩泣8.对第四段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住近湓江”、“举酒独倾”与琵琶女“守空船”是一样的孤苦。

高中语文6琵琶行并序习题(含解析)

高中语文6琵琶行并序习题(含解析)

6 琵琶行并序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浔.阳(xún)枫.叶(fēng) 瑟.瑟(sè) 迁谪.(zhé)B.憔悴.(cuì)霓裳.(shāng)六幺.(yāo)嘈.嘈(cáo)C.虾.蟆(xiā)暂.歇(zàn)乍.破(zhà)转徙.(xǐ)D.冷涩.(shè)裂帛.(bó)湓.江(pén)银篦.(bì)思路解析:B项,“裳”应读“cháng”;C项,“虾”应读“há”;D项,“涩”应读“sè”。

答案:A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等闲”与“秋月春风等闲度”中的“等闲”一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B.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C.等闲..之辈D.不可等闲..视之思路解析:B项与题干中的“等闲”是“随随便便”的意思;A、C、D三项的“等闲”都为“平常”“普通”的意思。

答案:B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使快弹数曲一曲红绡不知数B.{千呼万唤始出来是夕始觉有迁谪意C.{轻拢慢捻抹复挑商人重利轻别离D.{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思路解析:B项,都是副词,才。

A项,数词,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名词,数量。

C项,形容词,轻轻地/动词,轻视。

D项,动词,哭泣/名词,眼泪。

答案:B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与歌、引、谣、吟、曲无严格区别。

这种体裁的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和杂言的古体。

B.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官至太子少傅,又称白太傅。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著有《白氏长庆集》。

C.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有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长篇抒情诗《长恨歌》《琵琶行》,还有七律《钱塘湖春行》等。

琵琶行》同步练习附答案

琵琶行》同步练习附答案

琵琶行》同步练习附答案琵琶行》同步练附答案1.正确答案为A。

应该读作pén、jiāo、yāo。

2.正确答案为C。

其他选项中有错别字或漏字。

3.正确答案为A。

快弹数曲快中的“快”应该读作赶快。

4.正确答案为A。

掩抑在文中的意思是低沉抑郁。

5.正确答案为B。

门前冷落鞍马稀的意思是门前冷清,没有人经过。

6.不恰当的一项是A。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和此时无声胜有声都是成语,但与“推倒”不搭配。

7.正确答案为B。

每句诗都应该按照七言绝句的韵律节拍朗读。

8.不恰当的一项是D。

座中泣下谁最多指的是观众在听琵琶曲时哭泣的情景,与司马青衫湿不相关。

12.这一段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诗人寻找琵琶声的情景描写,第二层是诗人与琵琶女相见的场景描写,第三层是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情景描写。

13.诗人邀琵琶女相见时表现了期待和好奇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琵琶女的神秘和不易接近。

14.从侧面烘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的句子是:唤起九重天里的仙女们,引来紫微宫中的群仙。

12.这首诗分为三层,第一层描写两人相见时的情景,第二层为弹奏前的准备,为后文具体描写乐声作铺垫,最后一层则具体描写琵琶乐声。

13.诗人用一系列动词,如“寻”、“问”、“移”、“邀”、“添”、“回”、“开”、“呼”、“唤”等,生动地表现了他的欣喜和急欲相见的心情。

他虽然高度尊重弹者,但仍然担心唐突了她,因此郑重邀请她来献艺。

15.C选项解释不正确。

耿耿表示持续不断、明亮的意思,与“残灯”相对应,表示灯光虽然残留,但仍然明亮。

16.B选项解释不正确。

侧目表示斜着眼睛看,有怒恨的意味,与杨贵妃的妒忌之心相符。

而不是怒目。

A选项解释正确,B选项解释正确,D选项解释正确。

C。

妒令潜配上阳宫——杨贵妃嫉妒梁皇后,纠缠皇帝将她发配到上阳宫。

D。

梁燕双栖老休妒——因为被幽闭在深宫中,青春已逝,所以即使看到梁燕双栖也不再嫉妒。

17.正确选项为D。

诗句“今日宫中”以下六句并没有嘲笑自己的封赏和妆束,而是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感慨。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8课《琵琶行并序》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8课《琵琶行并序》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李白和杜甫是唐代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他们的作品
风格迥.然.不.同.。 ②杜甫由于自身的坎坷遭遇,对百姓的苦难往往感.同.身.受.,发为歌吟,
家国之痛与个人的悲哀也就融为一体。
③诗评家所谓“老杜饥寒而悯人饥寒者也”,跟白居易“饱暖而悯人饥
6.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相比,这首诗描写的仙境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仙境神奇变幻、热闹和谐,《古风(其十九)》 的仙境缥缈宁静。《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仙境寄寓着作者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 往,《古风(其十九)》的仙境寄寓着作者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④⑤⑥ 答案 C
答案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解析 ①迥然不同:完全不同,差别很大。使用正确。②感同身受:原 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 就如同亲身经历过一样。不合语境。③刻骨铭心:刻在骨头上或心上;形容 感念很深,永远不忘。使用正确。④回肠荡气: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 使用正确。⑤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用来 形容琵琶女的遭遇不合适。⑥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句中“普通 不认可”与之矛盾。
答案 D
答案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解析 A 项,成分赘余,“适”就是恰好,应把“正好”去掉。B 项, 成分残缺,应在“务尽”后加“的特点”。C 项,句式杂糅,应把“是因为” 或“离不开”去掉。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8课《琵琶行并序》课后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8课《琵琶行并序》课后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8课《琵琶行并序》课后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A. 迁.谪/牵.挂商贾./辜.负赠.送/铮.铮然B. 漂沦./腈纶.憔.悴/渔樵.英俊./九江郡.C. 衣裳./霓裳.幽咽./呜咽.行.伍/琵琶行.D. 船舷./管弦.真谛./啼.血鱼虾./虾.蟆陵【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A项,分别读qiān/qiān,gǔ/gū,zèng/zhēng;B项,分别读lún/lún,qiáo/qiáo,jùn/jùn;C项,分别读shɑng/cháng,yè/yè,háng/xíng;D 项,分别读xián/xián,dì/tí,xiā/há。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正确的一组是A. 枫叶狄花添酒回灯转轴拨弦低眉信手B. 轻拢慢捻间关莺语凝决不通银瓶乍破C. 整顿衣裳秋月春风暮去朝来呕哑嘲哳D. 忧愁暗恨年长色衰飘沦憔悴恬然自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的能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题中A项,狄—荻;B项,决—绝;D项,忧—幽,飘—漂。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①使快弹数.曲②一曲红绡不知数.B. ②千呼万唤始.出来②是夕始.觉有迁谪意C. ①轻.拢慢捻抹复挑②商人重利轻.别离D. ①满座重闻皆掩泣.②座中泣.下谁最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B项,“始”都是副词,才。

《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含答案)

《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含答案)

《琵琶行(并序)》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序》)文段二:白居易,字乐天,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

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顾况。

况能文,后进文章无可意者。

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

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礼部侍郎高郢擢升甲科,吏部判入等,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元年四月,宪宗策试制举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入第四等,授周至县尉、集贤校理。

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

自雠校至结绶畿句,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

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

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

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

疏入不报。

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

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

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

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

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

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节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B.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C.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D.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拜命之日/献疏言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和,唐宪宗年号。

《琵琶行(并序)》习题2

《琵琶行(并序)》习题2
答:
答案:浔阳江头夜送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再用枫叶荻花秋
瑟瑟"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无管弦”三个字在情节的展开上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
答:
答案:无管弦”三个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了铺垫。
从第二段中,找出能体现琵琶女声中之情”的诗句,并分析一下缘由。
《琵琶行》习题
同步测控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
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
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 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
答:
解析: 作者陶醉在蜀僧的琴声中, 不知不觉碧山已笼罩在一片暮色之中, 这两句由景物描写 暗示出时间的推移, 从侧面写出了琴声的魅力。 本诗中对演奏者的动作描写, 以及对演奏效 果的描写,与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第二段相近。
答案: 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 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 力。
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 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 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 江心秋月白。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两句诗交代了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琴在,弦去;弦在,音去;音在,谱去;谱在,写它的人去。

【高中语文】《琵琶行(并序)》课后习题练习小卷+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琵琶行(并序)》课后习题练习小卷+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语文《琵琶行》并序课后习题练习小卷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下列对诗句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弦嘈嘈如急雨(比喻)B.秦时明月汉时关(互文)C.终岁不闻丝竹声(借代)D.铁骑突出刀枪鸣(夸张)【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D.是比喻。

这是形容琵琶声在沉咽、停歇后,忽然又爆发出激越、雄壮的乐音,如“铁骑突出”,如“刀枪”鸣响。

故选D。

2.下列加点的词语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不同类型的一项是()A.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C.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D.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用制作乐器的“丝竹”代指乐器,“丝竹”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B.借“管弦”来代指音乐,“管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C.“青衫”是官服代称,此处代指白居易,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D.“冰下”是视觉感受,此处用来形容听觉,“冰下”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故选D。

评卷人得分二、小阅读-课内3.《琵琶行》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乐曲,下面四句分别表现了乐声的不同特点,选出正确的一项是()①大弦嘈嘈如急雨①小弦切切如私语①间关莺语花底滑①幽咽泉流冰下难A.轻细流畅冷涩粗重B.流畅冷涩轻细粗重C.流畅轻细粗重冷涩D.粗重轻细流畅冷涩【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

①“急雨”体现的是声音的粗重;①“私语”写声音的轻细;①“滑”字描摹声音的流畅;①“幽咽”“冰下难”写出声音的冷涩。

故选D。

4.对下列诗句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全诗的主旨句。

两句诗既表示出作者对琵琶女的同情,又表达出对自身处境的无限感慨。

B.“终岁不闻丝竹声”:“丝竹声”借指美妙的音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琵琶行(并序)
一、基础巩固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曲罢悯然添酒回灯醉不成欢犹抱琵琶
B.转徒江湖幽愁暗恨浔阳江头凝绝不通
C.轻拢慢捻银瓶炸破间关莺语铁骑突出
D.东船西舫恬然自安名属教坊镝居卧病
解析:B项,“徒”应为“徙”;C项,“炸”应为“乍”;D项,“镝”应为“谪”。

答案:A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快.弹数曲
快:赶忙
B.曲罢悯然
..
悯然:忧郁的样子
C.低眉信手续续
..弹
续续:一个接一个
D.秋月春风等闲
..度
等闲:轻易,随便
解析:A项,快:畅快。

答案:A
4.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
..声。

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

C.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
..妒。

D.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

解析:A、B、C三项均是借代;D项是比喻,用“泉流冰下难”来比喻琵琶的声音。

答案:D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意思是即使大弦小弦一起奏响,那听上去杂乱无章的乐音也如珠玉之声
一样清脆悦耳。

B.“大弦”“小弦”两句既用“嘈嘈”“切切”这样的叠词摹声,又用“如急雨”“如私语”比喻,使乐曲旋律形象化。

C.“间关”之声,婉转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D.“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写的是当乐曲短时休止时,另外传达出深藏心底的愁思,这无声时刻的感
染力更胜过有声之乐。

解析:A项,“大弦小弦一起奏响”不对,“错杂”的意思是“交错”,而不是“一起”。

答案:A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同是天涯沦落人,!
(2)东船西舫悄无言,。

(3)我闻琵琶已叹息,。

(4)座中泣下谁最多?。

答案:(1)相逢何必曾相识(2)唯见江心秋月白(3)又闻此语重唧唧(4)江州司马青衫湿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7~8题。

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
[唐]白居易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

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夜泪如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一问一沾襟,低头终不说。

7.简要分析这首诗中女主人公的形象。

解析:概括人物形象要抓住诗中“颜如雪”“娉婷”“十七八”以及“愁绝”“泣”“独”“凄切”来分析。

参考答案:本诗描写了一位年轻美丽、孤独凄婉的歌女形象,寄托着诗人对女主人公无限的同情。

知识窗
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方法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从诗歌的作者着手,所考查诗歌的作者一般是教材中学过的,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
创风格的。

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

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

古典诗词一般通过精当
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8.这首诗与《琵琶行》在表现手法方面有何不同?
解析:两诗在整体风格上差异很明显,一个浓墨重彩,一个简笔勾勒。

据此具体分析手法及手法的作用即可。

参考答案:《夜闻歌者,时自京城谪浔阳宿于鄂州》属五言古诗,篇幅短小,基本上用白描手法,用朴素简练的笔墨
来勾勒形象,结尾含蓄,留下想象的空间较大;《琵琶行》则是乐府古体诗中的长篇巨制,描写细致生动,表现手法
丰富多样:有正面描述,也有侧面烘托;叙述、抒情、议论有机结合;大量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更富表现力。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9~10题。

夜筝
[唐]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9.诗人集中笔力写出“弦凝指咽声停处”这样一个无声的时刻有什么好处?它化用了《琵琶行(并序)》中的哪几
句诗?
解析:留下空白,让人有更多发挥的余地。

一者,让人回味刚才那美妙的乐曲;再者,也让读者产生了疑问,弹者因
何而“弦凝”?自然与上一句中的“感”有关,那又是在“感”什么呢?从其中的“暗低容”可见,一定是伤心悲苦之事。

参考答案:①具有丰富的暗示性,不仅引导读者发现奇妙的无声之美,更可以通过这一无声的时刻去领悟那筝曲
的全部妙处。

同时,也暗示了弹者的不幸与悲苦。

②这一句是《琵琶行(并序)》中“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
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化用。

10.有学者认为,《夜筝》是《琵琶行(并序)》的一个精妙的缩本。

简要分析这首诗与《琵琶行(并序)》在写法
上的不同。

解析:《夜筝》描绘了明月之夜女子弹筝的形象,着力描写了音乐效果,表现了音乐的艺术魅力,这与《琵琶行(并序)》是相似的。

再者,从弹奏者的身世来看,《夜筝》中的弹筝者与《琵琶行(并序)》中的琵琶女也有相似之处。

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对音乐本身的描写上。

参考答案:《琵琶行(并序)》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对琵琶乐本身绘声绘色的铺陈描写;而《夜筝》则从侧面落笔,所取的是《琵琶行(并序)》中用作陪衬的描写。

三、语言运用
11.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

解析:联系王维的《山居秋暝》的意境,宁静的画意,流动的乐韵,根据“竹喧”“浣女”展开合理的想象即可。

答案示例:洗完衣服的少女们拎着水桶,踏着月色,从婆娑的竹林间穿过,伴着银铃般的笑声,叽叽喳喳地打闹着归来。

12.学习古典诗歌,我们徜徉在诗歌长廊中,感受魏晋风骨,领略大唐气象……我们仰视历史天空灿烂的诗星,我们
鉴赏诗歌,解读人品,体验真情。

请以古代诗歌为内容仿照例句续写两组句子,构成排比。

例句:白居易在琵琶声的呜咽里,泪湿青衫,用真情感悟了迁谪的无奈。

解析:此题是续写式仿写,要注意选取诗人及作品,注意选取的意象和情感要和作品相符。

答案示例:苏轼在赤壁矶头的浪涛前,慷慨高歌,用豪放解读了如梦的人生。

李清照在凄楚孤苦的守望中,把盏啜饮,用闲愁涂满生命的黄昏。

13.学校举行大型朗诵会,请你为将要朗诵的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写一段主持词。

要求:语言生动,有文采,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至少引用原作中的一句诗文;不超过60字。

解析:所谓主持词,其实质是一种串台词的形式,只不过是针对一个主要内容,可先按要求写出对象的主要内容,然
后按照要求完成其他内容即可。

答案示例:一曲《琵琶行》,司马青衫湿。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相识!”这是同情的泪,伤感的泪,更是心灵呼应的泪。

14.(2014·浙江高考)依据下面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月”“湖”“鱼”作为描述对象。

【示例】
弯月落在湖水中;
鱼儿游去了,
碎得月影半池——
听见了嫦娥幽怨的歌声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仿写语句的能力。

答题时应明确题目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且要符合情理。

首先,从内容上看,要分析示例中的事物,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月”落在“湖”中,“鱼”也在“湖”中,有动有静,第三句紧承前两句造成的一个意境,第四句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意趣。

其次,从结构、手法上看,第四句是联想想象,虚实结合,同时还是一个问句的形式。

再次,选择一组相关意象,按例句的句式结构仿写即可。

答案示例:残花缀在繁枝上;
鸟儿飞去了。

撒得落红满地——
听见了花儿落地的叹息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