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第八、九章讲义+笔记
学前教育课程论笔记
学前教育课程论笔记第一章课程的本质1.课程:是指学习者在教育者有意识指导下与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有益经验和身心健全发展的全部教育性活动.2.唐代孔颖达用过课程,朱熹在《朱子全书》多次使用课程,西方教育史上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首次提出课程。
美国课程论专家斯考特说课程是一个最普遍使用而定义最差的教育术语。
3.课程的本质:(1)课程即学科或教材(2)课程即经验(3)课程即计划(4)课程即目标4.潜在课程:又称隐蔽课程,隐性课程,隐形课程,潜隐课程,第三类课程5.潜在课程特征:(1)潜在性(2)模糊性(3)多样性(4)非预见性(5)非强迫性6.课程概念变化的共同趋势:(1)课程本质观从静态走向动态(2)课程的有意性发生变化(3)课程重心的转变(4)课程是整个教育系统的软件7.课程本质涉及到(1)人的因素(2)教育环境(3)教育结果8.课程本质规定有以下特点:(1)涵盖性强(2)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3)课程在本质上是动态过程(4)课程具有教育目的性(5)强调教育情境的作用(6)教育情境是教育环境的具体化(7)课程是具有教育性,目的性,计划性,不是自发性偶然事件。
(8)课程不是教育所要达成的目标,而是教育过程本身。
9.课程结构:(1)六分法;相关课程,融合课程,本位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经验课程(2)四分法:科目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经验课程。
(3)三分法:科目课程(分科课程,相关课程,广域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4)两分法正规课程和潜在课程10.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的“两个景图”(1)是由学习,者教育者,教育环境等相互作用形成的外部活动景图(2)是学习者在已有经验或先天遗传因素基础上在外部课程的作用下进行的内部活动景图第二章学前教育课程的性质1.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学前教育课程是学前教育的核心。
(一)学前教育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的基础部分。
学前教育课程是基础教育的‘心脏’,承担着学前教育的任务。
学前教育学一至八章知识点
学前教育学一至八章知识点学前教育是指对学龄前(0-6岁)儿童进行教育和培养的一种教育形式。
它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认知能力、创造力和社交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下面将介绍学前教育学一至八章的知识点。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概述学前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研究儿童的发展和教育。
它涉及儿童的身心发展、认知发展、语言发展、社会情感发展等多个方面。
同时,学前教育也包括教育目标、教学方法、评估和管理等内容。
第二章:儿童的身心发展儿童的身心发展是学前教育的基础。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儿童的生理发展、神经系统发展、运动发展和感知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学前教育工作。
第三章:儿童的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发展是指儿童对于外界事物的认知能力的发展。
这一章节介绍了儿童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的发展规律。
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有利于教师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第四章:儿童的语言发展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重要工具,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儿童语言的发展规律、语言教学和语言评估等内容。
教师在学前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并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
第五章:儿童的社会情感发展社会情感发展是指儿童在社会交往中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发展。
这一章节介绍了儿童的情感认知、情绪管理、社会交往和道德发展等内容。
良好的社会情感发展有助于培养儿童积极向上的品格和健康的人际关系。
第六章:学前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指导原则。
这一章介绍了学前教育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分类,并对各个阶段的儿童教育目标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教师应根据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第七章: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学前教育的核心。
这一章节介绍了学前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情景教学、游戏教学等。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儿童的认知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第八章:学前教育的评估与管理评估和管理对于学前教育的质量提升和效果评判至关重要。
《学前教育学》第八章
《学前教育学》第八章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政策法规对幼儿教育的影响•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幼儿教育评价的意义与方法•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01政策法规对幼儿教育的影响政策法规通常会明确规定幼儿教育的基本权利,如免费教育、平等教育等,为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确保幼儿教育的基本权利政策法规通常会制定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划,包括长期和短期的幼儿教育发展目标、重点发展领域等,指导幼儿教育的有序发展。
制定幼儿教育发展规划政策法规通常会规范幼儿教育的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幼儿教育发展中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幼儿教育的有效管理。
规范幼儿教育管理体制政策法规对幼儿教育发展的保障政策法规对幼儿教育质量的影响规定幼儿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01政策法规通常会对幼儿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规定,以确保幼儿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保障幼儿教师的权益和培训02政策法规通常会保障幼儿教师的权益,如工资待遇、工作时间等,同时也会规定教师的培训和资格认证要求,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规范幼儿教育评价机制03政策法规通常会规范幼儿教育评价机制,明确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等,为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提供依据和支持。
政策法规在幼儿教育发展中的作用促进幼儿教育的公平与普及政策法规通常会强调幼儿教育的公平和普及,通过制定各种资助、优惠政策等措施,使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优质的幼儿教育。
推动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政策法规通常会鼓励和支持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通过制定各种奖励措施和扶持政策,促进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
加强幼儿教师的队伍建设政策法规通常会重视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规定教师的资格认证、培训和考核等措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
02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游戏与认知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游戏是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最佳途径。
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自由地创造角色、情节和规则,从而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学前教育学-李生兰著-第八章 幼儿园的教师-笔记
第八章幼儿园的教师基本概念: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第一节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一、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主要有:幼稚性、全面性、时代性、复杂性、多样性、地方性(一)幼稚性其一,从劳动的客体来看:教师教育的对象是幼儿,教师对其进行粗浅的、简单的、正面的教育。
其二,从劳动的主体来看:幼儿教师刚从幼师毕业,很年轻。
(二)全面性幼儿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任务是面向全体幼儿,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使每个幼儿都能生动活泼的成长。
(三)时代性幼儿教师的劳动充满了时代的气息,在不同的时代,教师的劳动拥有不同的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
不论从劳动内容上看,还是从劳动手段上看,均如此。
(四)复杂性幼儿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寓教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之中的,为了实现幼儿教育的任务,教师往往要精心安排、组织幼儿的入园、晨间活动、早操、早点、盥洗、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午餐、午睡、散步、午点、自由活动、兴趣活动、离园等各个环节的活动,做到动静交替,保证幼儿健康的发展。
(五)多样性首先表现在劳动模式的多样化上:分科教育模式、综合教育、主题教育、区域教育其次表现在劳动形式的多样化上:集体教育、小组教育、个别教育再次表现在劳动方法的多样化上:讲解说理、榜样示范、情感陶冶、动手操作(六)地方性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差异较大,不论是城乡之间,还是城市与城市之间、乡村与乡村之间都有着明显的差别,不同的地区,经济资源、文化设施不同,为幼儿教师的劳动所创造的物质条件也就不同。
二、幼儿教师的权利和职责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进一步明确了教师的资格、权利和职责(义务)。
(一)幼儿教师的资格1.遵守宪法和法律,拥护党的基本路线;2.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爱护幼儿,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为人师表,忠于职责;3.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4.有教育教学能力,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文化和专业水平;5.身体健康。
《学前教育学》第八章
幼儿园课程目标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是促进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其 自主性、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园教学原则和方法
教学原则
幼儿园教学应遵循活动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循序渐进 原则、巩固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活动性原则是指教 学中要注重幼儿的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直观性原则指 教学中要运用形象、具体、直观的教学手段,循序渐进 原则要求教学要有计划性和系统性,巩固性原则指教学 中要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因材施教原则要求 针对幼儿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
友谊。
促进师幼互动
02
游戏中教师的参与和引导,有助于增进师幼之间的互动和情感
联系。
社会角色扮演
03
游戏中的角色扮演有助于儿童了解社会角色和规则,培养社会
责任感和道德意识。
THANK YOU.
关注幼儿个体差异
幼儿园环境创设应该关注幼儿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年龄 段、不同性格、不同兴趣爱好的幼儿,提供不同的环境 和材料,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04
幼儿园课程与教学
幼儿园课程概述
幼儿园课程定义
幼儿园课程是指在幼儿园中,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而设计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的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特点
教学方法
幼儿园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观察法、演示法、示范法 、情境法、游戏法、讨论法等。观察法是通过观察幼儿 的表现和反应来了解其特点和需求,演示法是通过展示 实物、图片等教具进行说明或示范,示范法是通过教师 的演示或幼儿的模仿来进行教学,情境法是通过创设情 境来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游戏法是通过游戏的形 式来进行教学,讨论法是通过讨论和交流来引导幼儿思 考和表达。
学前教育学最全笔记
学前教育学最全笔记学前教育学引言学前教育是以学龄前儿童为对象的教育。
它包括家庭中的学前教育和学前教育机构(托儿所、幼儿园)中的教育(即组织化了的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学是探讨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命题、基本历史及基本理论框架的一门学科。
我国学前教育真正堂而皇之地进入教育的舞台应当是以清政府1903年颁行癸卯学制为标志的。
第一章百年中国学前教育第一节西方一、西方最早的教育机构1816年,英国欧文在苏格兰纽兰纳克创办了欧洲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1837年,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在勃兰根堡开办了“儿童花园”二、对学前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西方教育家(一)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著有《大教学论》、《母育学校》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主张儿童不论贫富贵贱、不论男女都应受到教育。
教育需从幼年开始,而且应当适应自然。
认为学前教育应当家庭中进行。
为此目的,他提出了一个理想的学制,这个学制涉及从出生的儿童到24岁的青年,共分为4级,每级6年。
(二)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
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中,对儿童教育的贡献首先是“儿童的发现”其次是强调教育应尊重自然,反对揠苗助长还提倡“否定教育”,主张教育要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至,首要的目的就是保护儿童的本性。
否定式教育:想在直接授予知识钱让知识工具的器官美化,努力以恰当的感性练习为理性知识开路的教育,称之为否定式教育。
(三)福禄贝尔德国著名幼儿教育家,幼儿园的创始人,是历史上第一个建立一套较为完备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人。
代表著作《人的教育》。
认为为了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幼儿教育应当使用游戏、作业和练习。
“恩物”是幼儿园里玩游戏和做作业使用的玩具和材料,“作业”是“恩物”的发展,是为儿童设计的各种制作活动。
(四)杜威美国教育家——儿童中心论者。
他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倡“做中学”,即从做事情而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即“作业”。
(五)蒙台梭利意大利幼儿教育家,创办了“儿童之家”。
学前教育学一至八章知识点
48、游戏的早期传统理论(剩余精力说:席勒斯宾塞松弛说:拉察鲁斯和帕特里克生活预备说格罗斯生长说阿普利登复演说霍尔成熟知结构理论皮亚杰学习论桑代克激励调节轮埃利斯活动论维果斯基鲁宾斯坦艾里康宁
(1遗传遗传素质为儿童发展提供物质前提遗传素质的成熟度制约儿童身心发展过程遗传素质的差异是构成儿
56结构游戏的教育作用
(1使基本动作特别是手得到协调发展2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3丰富知识培养幼儿热爱生活4培养细心耐心坚强的良好个性品质
57各年龄版结构游戏的特点与指导(小班:首先安排场地足够数量玩具认识和结构材料有意识搭简单的物体引起兴趣每人一份在游戏中互不妨碍。中班:结合各科教学利用三步参观丰富生活经验增加结构造型只是有目的的选材结束时鼓励发表意见发展创造思维。大班:启发微结构活动收集材料保证结构主体内容不断发展进行集体活动交会制定计划重点指导掌握运用新技能实现构造设想重视结构成果通过展览会开展各种游戏提高对结构成果的认识提高分析评价的能力
8、学前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基本理论和实践模式多样化教育目标的整合化
38、体育活动的实施
(为儿童创设连好好的生活环境科学护理生活:物质环境的创设心理环境的创设2精心组织各种体育活动提高儿童健康水
39实施体育活动应注意的问题(1注重身体素质的提高2重视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首先是体育活动游戏化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性最后注意体育活动环境的创设3注意体育活动教师的指导方式
10、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阶段1950—2050
福禄贝尔的教育理论
德国福禄贝尔继承和发展了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的主张1840第一幼儿园撰写了《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理论(1、教育应当追随儿童发展之自然2自我活动是儿童教育的基础3、强调游戏的价值并根据儿童的特点将教具玩具教材融为一体创造了恩物
《学前教育学》各章节重点内容
学前教育学课后习题整理第一章、导论:1、学前教育是指从出生到入小学前(六岁前)小孩的教育。
2、学前教育学是特意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露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我国的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条件下对初生至六岁前小孩进行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3、学前教育主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我们该怎样研究这些问题学前教育的研究内容——小孩观的演变与发展;教育观的形成与变革;学前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学前教育课程的种类与评论;少儿游戏的价值与指导;少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与原则;少儿教师的修养与培育。
研究方法:检查法;察看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5、福禄培尔对学前教育的贡献: 1.成立了学前教育机构;2.设计了一套游戏与作业资料,并研究了已有的学前教育思想和理论; 3.系统地说了然少儿园的基根源理和教课方法; 4.培训了第一批少儿园教师;他对学前教育的贡献,推进了各国少儿园的成立,并使学前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他主要的学前教育思想有以下各点:(1.教育应当适应小孩的发展,他以为教育要按照小孩的自然天性,实现小孩的天然天赋。
(2.教育是以小孩的自我活动为基础。
(3.游戏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福禄贝尔某些教育思想,如重申小孩的自我发展,实现自然天赋,忽略教育的作用,是不够正确的,但他对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6、蒙台梭利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述评: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1.重视教育环境的作用。
教师的任务在于供给一个环境。
适合的环境要具备以下因素:(1)自由的氛围(2)构造和次序3)丰富的感觉刺激(4)拥有切合小孩身心发展需要,表现对小孩的教育要求,包含有丰富教育内容的教具资料。
2.着重感官训练,并设计发展感官的教课资料(重视感觉教育)。
3.重申小孩的主体地位和自我教育4.教师的作用。
评论: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也遇到许多责备,主假如谴责她的教育着重智能而较忽略少儿感情的陶冶,忽略少儿的社会化活动;其感觉教育教具离开少儿的实质生活,过于狭小、古板,操作法过于机械等。
《学前教育学》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05 第四章 学前教育课程
06 第五章 幼儿园教学活 动与学前儿童游戏
目录
07 第六章 幼儿园一日生 活09 第八章 幼儿园环境 Nhomakorabea08
第七章 学前儿童区域 活动
010
第九章 幼儿园与家庭、 社区的合作
目录
011 第十章 学前教育与小 学教育的衔接
013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指 导系列图书
012
第十一章 幼儿园教育 评价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学前教育学》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课证
教材
教师
课程
系列
活动
教师资格
教育
儿童
指导 生活
国家
幼儿园
内容
环境
考试
组织
评价
概述
目录
01 教师教育“课证融合” 系列教材 总序
02
第一章 学前教育与学 前教育学
03
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儿 童
04
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教 师
第一节 学前 教育与小学 教育衔接概 述
第二节 学前 教育与小学 教育衔接工 作的问题...
第十一章 幼儿园教育评价
第二节 幼儿园 教育评价的内容
第一节 幼儿园 教育评价概述
第三节 幼儿园 教育评价的建设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指导系列图 书
注释
谢谢观看
教师教育“课证融合”系列教 材 总序
第一章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 学
第一节 学前 教育
第二节 学前 教育学
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
第一节 儿童 观
第二节 学前 儿童发展与 教育
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教师
学前教育学各章知识点
学前教育学各章知识点第一章:学前教育学概述
-学前教育的定义、特点和意义
-学前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学前教育教师的角色和职责
-学前教育的国际发展和趋势
第二章:幼儿的身心发展
-幼儿的身体发育和运动发展
-幼儿的认知发展和语言发展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情感发展
-幼儿的道德发展和性别认同发展
第三章:幼儿的游戏教育
-游戏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
-幼儿游戏的评价和指导
-游戏与学前教育课程的融合
第四章: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的历史沿革和发展
-幼儿园的目标和任务
-幼儿园的组织与管理
-幼儿园教育环境与教育活动设计
第五章: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特点
-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家长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家庭与学前教育机构的合作
第六章: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学前教育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学前教育的研究方法和设计
-学前教育研究的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学前教育研究的伦理和科学性问题
以上是学前教育学各章的主要知识点概述。
在学习学前教育学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深入理解每个知识点的详细内容,并能够将其运用于实际教育实践中。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和实践可以帮助提高幼儿的发展水平、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学(第八章)
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因人施教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重在“优势培养”而不是“劣势矫正”
(二)给孩子自由,让孩子去发现自己的优势
(二)人各有不同的气 质和性格
多血质:有朝气、热情、活泼、爱交际、有同情心、思想灵活等品质;也容易 出现变化无常、粗枝大叶、浮躁、缺乏一贯性等特点。 粘液质:善于克制忍让,生活有规律,埋头苦干,有耐久力,态度持重,不卑 不亢,不爱空谈,严肃认真;但不够灵活,注意力不易转移,因循守旧,对事 业缺乏热情。
(三)对天才幼儿可采取 的教育措施
1.给幼儿提供一位有专业能力的导师
2.根据幼儿的能力、成就或者兴趣分组 3.提供有一定挑战性的阅读材料,并确保与孩子进行适当交流
4.不要让天才孩子花很多时间辅导自己的同伴
二、关注被家庭忽视和虐 待的幼儿
(一)受忽视和虐待:一个沉重的话题
(二)幼儿受养育者虐待或者忽视的原因
有才华的,儿童是指在诸如戏剧 表演、艺术、音乐、运动和领导 能力方面表现优秀的儿童。
2、天才幼儿的明显特征:
(1)天才幼儿的能力具有恒定性。 (2)天才幼儿具有一些共性。1
(二)天才幼儿面临着发 展的困境 教育政策强调普及教
1.传统的思想和教育观念是最大的制约因素
2.天才幼儿因缺乏帮助而难以正确了解自己
天才幼儿因为发展的超前而往 3.缺乏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材料及与成人的互动 往难以适应同伴;很多老师觉 得难以承担这额外的负担;天 才幼儿会因为外界的嘲笑而否 4. 缺乏与自己发展水平相当的同龄伙伴 定自己的能力和兴趣 5.教师缺乏相应的态度和能力 育平等,共享教育资 源;整个社会缺乏对 天才的正确认识。
大一学前教育学每章知识点
大一学前教育学每章知识点第一章:学前教育概述学前教育是指对幼儿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过程,旨在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
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对幼儿的身心健康、认知能力、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方面都有积极影响。
学前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并为他们顺利过渡到小学教育阶段做好准备。
第二章:幼儿发展心理学幼儿发展心理学研究幼儿在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其中,主要包括幼儿认知、情感、语言、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对于学前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好地进行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三章:幼儿园教育计划与教学设计幼儿园教育计划是指为幼儿制定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和教学内容。
它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结合学前教育的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和方法。
教学设计则是具体实施教育计划的过程,需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具准备、教学方法等因素。
第四章:儿童游戏与玩具儿童游戏是幼儿自主、自发地进行的一种活动形式,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社交能力。
玩具则是儿童游戏的重要工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玩具有助于促进他们的感官发展和智力发展。
第五章:幼儿教育活动设计与评价幼儿教育活动设计是指针对幼儿的学习需求和教育目标,有计划地设计教育活动。
设计好的教育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教育活动评价则是对教育活动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第六章:幼儿身心发展评估与干预幼儿身心发展评估是指通过各种评估工具和方法对幼儿的身体、认知、语言、社交等方面进行评估,了解他们的发展情况。
评估结果可以为幼儿教育提供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促进健康发展。
第七章:幼儿卫生与保健幼儿卫生与保健是指对幼儿身体健康和生活习惯进行管理和保护的工作。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受到疾病和伤害的威胁,因此,保障幼儿的卫生与保健问题十分重要。
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幼儿疾病防护、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等知识,为幼儿提供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
学前教育学笔记
学前教育学笔记第一章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及价值(识记)1。
教育与学前教育的界定●教育: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教育就是个人获得知识和见解的过程,就是个人的观点和技艺得到提高的过程。
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活动.(广义)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项活动.(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学前教育: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项社会活动,指对0岁至入学前的儿童身心所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
(狭义)(广义)泛指一切形式、一切场合的学前教育,包括机构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狭义)主要指机构教育,即托儿所、幼儿园的教育。
2.学前家庭教育、学前社会教育、学前机构教育的含义及特点●学前家庭教育:伴随人类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悠久的学前教育的形式.以家庭为主要基地,以父母为主要实施者。
特征:时间上的首施性和延续性方式、方法上的个别性和多样性家庭教育具有生活性目标上的随意性和差异性●学前社会教育:主要由社区组织在社区中加以实施,是指家庭以外的其他社会机构、社会团体、政府部门、私人创办为学前儿童提供的非正式的教育。
特征:接纳对象的社会性社区教育具有娱乐性教育活动的群体性●学前机构教育:由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对入学前儿童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1.5-3岁阶段婴儿教育托儿所教育3—6岁阶段幼儿教育幼儿园教育特征:受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的约束和指导,有统一的管理体系,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旨在促进幼儿的身心在原来的水平上全面、和谐发展.有符合一定标准的房舍、场地、设备,能确保儿童最基本的活动。
由专业人员承担教育工作(领会)1。
教育的种类按受教育者的年龄层次划分:胎教、新生儿教育、学步儿教育、托儿所教育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多种多样的社会教育胎教-1-2年级的教育—-早期教育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初等教育高中教育——中等教育大学教育-—高等教育2.教育的主要功能1)教育具有促进个体适应和成长的功能人类要适应新的环境,必须依赖人类已经掌握的丰富的生活经验,从上一代那里获得生活、生产的经验,这是个体适应社会并在社会中不断成长所必需的。
学前教育学各章节知识要点
学前教育学各章节知识要点第一章:学前教育学概述-介绍学前教育的定义、研究对象和范畴;-探讨学前教育与其他教育阶段的关系;-论述学前教育的历史演变和发展现状。
第二章: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论述学前儿童的身体、智力、语言、情感和社会发展特点;-探讨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研究学前教育对特殊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第三章:学前教育目标与内容-论述学前教育的目标,包括智力、语言、情感、社会、艺术和科学六个方面;-研究学前教育的核心内容,包括学科知识、生活技能和学习方法等方面。
第四章:学前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探讨学前教育的教学方法,如观察法、活动法、研究法等;-研究学前教育的教学手段,如游戏、艺术、音乐、故事等;-论述学前教育的教学环境和教育资源。
第五章:学前教育组织与管理-研究学前教育的组织形式,如托儿所、幼儿园、家庭教育等;-探讨学前教育的管理机构与管理人员的职责和作用;-论述学前教育的质量评估和监控。
第六章: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与教育-探讨学前教育师资的基本要求和培养标准;-研究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途径和方法;-论述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要性。
第七章: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探讨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和互动;-研究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作方式和策略;-论述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第八章:学前教育的国际比较与历史发展-探讨不同国家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和特点;-研究学前教育的国际比较和经验借鉴;-论述学前教育对不同国家的历史发展的影响。
以上是学前教育学各章节知识要点的简要介绍,每个章节都有更深入的细节和理论。
这些知识要点将帮助学生理解学前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实践,以及儿童发展与学前教育的关系。
学前教育学各章知识点
学前教育学各章知识点学前教育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阶段,涵盖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和教育。
它在培养孩子的认知、语言、社交和情绪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概述学前教育学的各章知识点,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
第一章:学前教育的发展与特点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幼儿进行系统教育的过程,它具有以下特点:1. 幼儿性格活跃、好奇心强,学前教育应充分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
2. 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学前教育的重点,同时也包括对其感觉、情感和智力等方面的培养。
3. 学前教育需要有合适的教育方法与教育环境,以促进幼儿全面成长。
第二章: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是学前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对于实施学前教育至关重要:1. 幼儿认知发展阶段:例如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感性思维阶段等。
2. 幼儿语言发展规律:学习语言的过程和阶段,了解语言能力的培养方法。
3. 幼儿情感发展:关注幼儿情感的培养与管理,包括教师在幼儿情感发展中的作用。
4. 幼儿社会性发展:了解幼儿的社会性需求以及社交技巧的培养。
第三章:学前教育学科与课程学前教育的学科与课程是保障幼儿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主要内容包括:1. 学前数学教育:早期数学意识的培养,包括数量概念、形状识别等。
2. 学前语言教育:注重培养幼儿的听、说、读、写能力,开展一些简单的识字和拼音教学。
3. 学前科学教育: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观察能力和实验意识。
4. 学前艺术教育:通过美术、音乐、舞蹈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艺术欣赏和创造能力。
第四章:保教知识与学前教育的管理保教知识与学前教育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安全和教育效果。
以下是重要知识点:1. 儿童保健知识:关注幼儿的健康问题,包括饮食、睡眠、疾病预防等。
2. 幼儿游戏与活动:了解幼儿游戏与活动对其成长的重要性,如户外活动、角色扮演等。
3. 幼儿心理与行为管理: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学习如何引导幼儿良好的行为和情绪管理。
河北大学考研学前教育学910学前教育学讲义笔记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学前教育(13、16名词解释)主要是指对0—6岁儿童,也就是从胎儿期到进入小学前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响,学前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前教育是所有能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心理发展的活动,如看动画片,做家务,同伴交往和旅游等;狭义的学前教育专职托幼机构(早教机构,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
学前教育在我国属于学校教育系统,具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所没有的优点,如组织性、规划性和系统性等,学前教育虽属于我国学校教育系统,但其教育对象又有别于其他教育阶段的教育对象,学前教育阶段的儿童有其特殊需要,他们与家庭社会紧密相连,正因如此,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全面把握学前教育的含义,显得尤为重要。
2.学前教育学(15年名词解释)不同的学科研究,不同的领域,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并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根据年龄阶段的划分,教育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几个阶段,各个教育阶段都有具体的内容规律和特点。
学前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其教育对象包括胎儿、婴儿(0-3岁)和幼儿(3-6岁)。
学前教育学以教育学、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学前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学前阶段儿童的发展特点与教育、幼儿园教师、托幼机构的环境、学前教育课程、学前儿童游戏、学前儿童德育、托幼机构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幼小衔接、学前教育理论流派、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3.观察法(14名词解释、15简答)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是收集一手资料最直接的手段,是其他研究方法的基础。
观察法指在自然条件下,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对所要研究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的特点有客观性、能动性、目的性。
观察法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观察法的常用方法有:实况记录法、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行为检核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学前儿童德育一、名词解释1.学前儿童德育就学前儿童德育而言,教师首先必须认识到德育的施教对象是学前儿童,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人一生中的其他阶段不同,学前儿童并不具备成人社会的道德观念。
对于学前儿童德育的含义认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幼儿德育是向幼儿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即品德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文明的习惯,强调了学前儿童德育的内容;第二,幼儿德育是对幼儿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它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由教育者依据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要求,培养幼儿掌握具体的、浅显的道德要求,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未来道德品质的形成打下基础,注重学前儿童德育的特点,即初步的、浅显的,重视行为养成;第三,幼儿德育是跟成人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幼儿施加一定的影响,以促进幼儿道德自主建构的教育,强调了儿童的自主建构性,突出了德育过程中儿童个体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这三种定义都强调培养学前儿童的道德品质,只是侧重点、倾向性有所不同,概言之,学前儿童德育是在尊重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手段引导他们,使他们在内心建构起自己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日常行为表现出来的过程。
2.价值澄清法(19名词解释)价值澄清法,又叫价值辨析法。
价值澄清法是把道德教育与幼儿需要相联系,让幼儿在活动中思考一些价值选择的途径,使他们对社会生活和周围的人产生积极态度。
幼儿自出生之日起,便不是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真空里,而是生活在形形色色的大千世界中,各种不同的甚至彼此矛盾的价值观念,通过家长、教师和电视、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着幼儿,而幼儿缺乏经验,往往对此感到困惑。
价值澄清法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或帮助幼儿认同正确的价值观,而是帮助幼儿澄清其自身的价值观。
价值澄清法的实质就是让幼儿利用情绪体验和思考来审查自己的行动,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价值观念,与别人进行价值观念的交流。
该方法能够结合幼儿道德发展的阶段特征,具有简单灵活、生动有趣等特点,是当前对儿童进行价值观教育。
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二、简答题1.学前儿童德育的内容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学前儿童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性建设和独立人格建设两个方面。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当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幼儿园应当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幼儿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研究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一)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主要包括萌发爱的情感、发展交往能力和学习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是通过自身的社会化过程而实现的,学前儿童德育是幼儿社会性发展教育的核心和导向力量。
(1)爱的情感教育是学前儿童德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使幼儿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是幼儿思想品德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因此学前儿童因从小接受爱的情感教育。
(2)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学前儿童德育的重要内容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使幼儿更好的适应集体生活和社会生活,因此交往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会性能力。
(3)学习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是学前儿童德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社会行为规范,主要包括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守纪律和爱护公物等。
(二)幼儿独立人格的建立(1)幼儿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包括很多方面,如诚实、自信、勇敢等。
成人要为幼儿树立诚实的榜样,成人应该学会倾听与等待,对于幼儿的提问,成人要给予及时的正确的回答,应当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根据幼儿现有的身心发展水平,提出适合幼儿年龄与个体特点的任务与挑战,成人要主动消除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冷静对待幼儿的失败,鼓励幼儿不怕困难,继续尝试。
(2)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品质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他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个性品质对人的一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个性品质的形成受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的影响。
成人对待幼儿应该以积极的鼓励与肯定为主,发现并欣赏每个幼儿的优点与潜能,并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优点与潜能,支持、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想法与感受,使幼儿有机会体验和发展自己的能力,增强自我价值感与自信心。
2.学前儿童德育的原则(一)以儿童为本与发挥成人的主导作用相结合的原则(1)成人要做到以儿童为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爱幼儿和尊重幼儿。
幼儿对成人有很强的依赖性,需要成人的爱与关怀,成人对幼儿的情感和态度,对他们的身心发展影响非常大。
(2)学前儿童德育,要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在实施学前儿童德育时,成人不仅要考虑到学前儿童整体的身心发展特点,还要注意到每一个幼儿的个体发展差异,教师要充分认识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家庭背景、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3)成人在进行德育时,在坚持以儿童为本的同时,一定要发挥成人的主导作用,成人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正确道德观念的引导和对幼儿的严格要求上。
以儿童为本和发挥成人的主导作用,是辩证统一和互为条件的,教师在教育中必须紧密结合,不可孤立片面的强调某一方面。
(二)知情意行相结合的原则(1)道德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要素组成,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培养离不开这四方面,道德品质的四要素缺一不可。
(2)良好的道德行为建立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基础上,道德认识只有转化为道德行为,才能证明主体真正掌握和内化的某项道德认识。
(3)幼儿德育一般从树立榜样,激起情感入手,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学前儿童德育必须坚持知、情、意、行相结合的原则。
(三)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1)指在进行学前儿童德育的过程中,教师既要通过集体道德的形成教育每个幼儿,又要通过每个幼儿道德的进步促进集体的发展,把培养集体道德与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因材施教统一起来。
(2)教师可以利用集体的力量来教育每一个幼儿,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应该紧密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四)教育的一贯性与一致性原则(1)幼儿的道德意识、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反复、不断提高的过程,在培养幼儿良好思想品质的过程中,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2)要想使幼儿在幼儿园所受到的德育,能够在回家以后也得到很好的延续,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一定要一致,因此,教师要做好家园联系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3.学前儿童德育的途径(1)一日活动日常生活是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的途径,幼儿德育具有启蒙性和整体性,生活是幼儿德育的起点,也是归宿,学前儿童德育,应该回归生活,应该贯穿于一日活动之中。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除课堂教学活动时间和游戏时间外,大部分活动时间是生活活动时间,教师可以把握住其中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开展幼儿德育,通过各种行为练习,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人、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行为准则,日积月累,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
(2)专门的德育活动专门的德育活动,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各年龄班德育的内容与要求,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德育活动,也就是为实现某些教育内容而组织的教育活动。
专门的德育活动可以集体进行,也可以分组、个别进行,这些有目的、有计划的德育活动保证了幼儿的认知、情感、行为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
因此,专门的德育活动是实施幼儿德育的重要途径。
(3)游戏活动游戏最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十分切合幼儿的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等特征,也是幼儿德育的基本途径。
游戏对德育的价值大致有四个方面:第一,游戏为幼儿获取道德知识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第二,游戏为幼儿提供道德情感体验升华的环境;第三,游戏为幼儿提供实践道德行为的机会;第四,游戏能够坚定幼儿的道德意志。
(4)环境熏陶环境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从一定意义上来看,幼儿园的教育就是一种环境的不言之教,幼儿身心发展不成熟,易受外界影响,因此教师有必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
环境不仅是幼儿重要的生存基础,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幼儿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应该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教师只要能够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针对幼儿爱模仿、可塑性强的特点,有意识地对幼儿园的环境进行创设和利用,进而寓品德教育于环境之中,就能够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幼儿园的环境一般分为物质性环境和精神性环境,幼儿园的物质文化建设主要表现为环境文化创设上。
良好的精神环境建立在和谐的师幼关系和良好的幼儿同伴关系的基础上,师幼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充满爱的关系。
(5)德育寓于美育教师要将德育寓于美育之中,使幼儿美育和德育有机结合,以美促德,美育对幼儿的道德认识与行为有较大的辅助作用。
美育和德育的关系,本质上是美和善的关系,美育所要达到的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也是德育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一部分。
美育可以培养幼儿善于发现美的能力,可以在幼儿心中播下美的理想、美的种子,可以为幼儿提供正确价值观内化的氛围。
(6)家庭、幼儿园、社区三方共育幼儿道德品质的形成,受家庭、幼儿园、社区各方面的共同影响。
家庭是幼儿接受教养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社区是幼儿十分熟悉的生活区域,幼儿园也是社区中的一部分,社区在幼儿教育中主要表现在服务功能和宣传功能上,它对支持幼儿园的德育工作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4.学前儿童德育的方法(1)榜样与移情言传身教是我国自古就提倡的教育方法,道德典型的树立对幼儿德育具有良好的作用。
移情是根据已有经验去感知或理解当前情境的心理现象,通俗的讲,移情是指个体想象自己处于他人的境地,并理解他人的情感、欲望、思想及活动的能力,即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的能力。
榜样和移情的共同点是,二者都有幼儿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参与心理作用,也会使幼儿有自觉学习的心向。
二者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榜样是通过外界强化促成道德情感的萌发和意识的觉醒,而移情是经由内心的体验,产生对人、对事、对物的迁移,是个体亲社会行为的推动器。
榜样示范,常常需与移情训练结合使用,幼儿既可以向榜样模仿学习,又可以增加情感体验,从而获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2)表扬与惩罚表扬是教师对幼儿道德行为的一种肯定性评价,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第一,表扬内容要具体,第二,多用精神奖励,慎用物质奖励,第三,表扬要把握节奏,遵循由多到少的原则,第四,表扬要掌握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