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利用铝箔制备明矾

合集下载

制取明矾的实验报告

制取明矾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明矾的制备原理及步骤。

2. 掌握制备明矾的实验操作方法。

3. 了解明矾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实验原理明矾(化学式为KAl(SO4)2·12H2O)是一种常见的无机盐,具有良好的净水作用。

制备明矾的原理是将铝盐与硫酸钾在水中反应,生成明矾晶体。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蒸发皿、酒精灯、铁架台、加热器、电子天平、量筒、滴定管、锥形瓶等。

2. 药品:硫酸钾、铝片、氢氧化钠、盐酸、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 称取0.2g铝片,置于100ml烧杯中。

2. 加入9ml 1.5M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均匀。

3. 将烧杯放在加热器上,缓缓加热至约70℃,保持温度恒定,反应约30分钟。

4. 待反应结束后,用玻璃棒搅拌溶液,使铝片充分溶解。

5. 将溶液过滤,去除未溶解的杂质。

6. 将滤液转移至蒸发皿中,加入适量的硫酸钾溶液,搅拌均匀。

7. 将蒸发皿放在加热器上,加热蒸发至溶液浓缩,出现晶体。

8. 停止加热,待晶体完全形成后,用滤纸过滤,收集明矾晶体。

9. 将明矾晶体置于干燥处,晾干后称重,计算产率。

五、实验现象1. 铝片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溶液由无色变为灰黑色。

2. 溶液过滤后,滤液呈无色。

3. 溶液蒸发浓缩过程中,出现晶体。

4. 收集的明矾晶体呈无色透明,结晶良好。

六、实验数据与结果1. 铝片质量:0.2g2. 氢氧化钠溶液浓度:1.5M3. 氢氧化钠溶液体积:9ml4. 硫酸钾溶液浓度:未知5. 明矾晶体质量:0.1g6. 明矾产率:50%七、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明矾晶体,产率为50%。

2. 铝片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与硫酸钾反应生成明矾晶体。

3. 明矾具有良好的净水作用,可用于水处理领域。

八、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控制反应温度对反应速度和晶体质量有重要影响。

2. 溶液蒸发浓缩过程中,注意避免溶液过热,以免造成晶体质量下降。

铝箔制作明矾的实验报告

铝箔制作明矾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铝箔制备明矾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实践能力。

3. 了解明矾的用途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明矾是一种硫酸铝钾的水合物,化学式为KAl(SO4)2·12H2O。

铝箔在碱性溶液中会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

当氢氧化铝与硫酸反应时,会生成明矾。

实验过程中,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得到纯净的明矾晶体。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铝箔、氢氧化钠溶液、硫酸溶液、蒸馏水、玻璃棒、烧杯、漏斗、滤纸、蒸发皿、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加热器、研钵、剪刀、镊子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称取一定量的铝箔,用剪刀剪成适当大小的碎片。

(2)配制氢氧化钠溶液: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3)配制硫酸溶液:取一定量的硫酸固体,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2. 实验步骤(1)将铝箔碎片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均匀。

(2)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保持沸腾状态5-10分钟。

(3)将沸腾后的溶液倒入漏斗中,用滤纸过滤,得到氢氧化铝沉淀。

(4)将氢氧化铝沉淀用蒸馏水冲洗至中性,再用蒸馏水浸泡一段时间。

(5)将浸泡后的氢氧化铝沉淀取出,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硫酸溶液,搅拌均匀。

(6)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保持沸腾状态5-10分钟。

(7)将沸腾后的溶液倒入漏斗中,用滤纸过滤,得到明矾溶液。

(8)将明矾溶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蒸发至浓缩。

(9)将浓缩后的溶液继续加热,直至结晶,得到明矾晶体。

(10)将明矾晶体取出,用研钵研磨成粉末。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经过以上实验步骤,成功制备出明矾晶体,实验结果如下:(1)明矾晶体呈无色透明,结晶性良好。

(2)实验过程中,铝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迅速,溶液呈碱性。

(3)氢氧化铝沉淀经过洗涤、浸泡后,呈白色,质地较硬。

明矾制作实验报告

明矾制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明矾的化学成分和性质。

2. 学习明矾的制备方法。

3. 掌握实验室基本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明矾是一种双盐,化学式为KAl(SO4)2·12H2O。

在实验室中,明矾可以通过铝盐和硫酸钾的复分解反应制备。

具体反应方程式如下:K2SO4 + AlCl3 + 3H2O → 2KCl + Al(OH)3↓ + H2SO4Al(OH)3 + H2SO4 → Al2(SO4)3 + 6H2OK2SO4 + Al2(SO4)3 → 2Al(SO4)3 + K2SO4Al(SO4)3 + 12H2O → Al2(SO4)3·12H2O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硫酸钾(K2SO4)- 氯化铝(AlCl3)- 氢氧化钠(NaOH)- 硫酸(H2SO4)- 蒸馏水- 滤纸- 烧杯- 玻璃棒- 电子天平- 恒温水浴锅2. 实验仪器:- 烧杯(100mL)- 玻璃棒- 滤纸- 烧瓶- 烧杯- 电子天平- 恒温水浴锅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将硫酸钾、氯化铝、氢氧化钠、硫酸等试剂分别称量,准确记录质量。

- 将蒸馏水加热至60℃。

2. 制备明矾:- 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加热至60℃。

- 将称量好的硫酸钾溶解于水中,搅拌均匀。

- 将称量好的氯化铝溶解于水中,搅拌均匀。

- 将溶解好的氯化铝溶液缓慢倒入硫酸钾溶液中,同时不断搅拌。

- 继续加热至60℃,保持搅拌,观察溶液变化。

- 当溶液中出现白色絮状沉淀时,停止加热。

- 待溶液冷却至室温,静置沉淀。

3. 沉淀分离:- 使用滤纸将沉淀过滤,收集滤液。

- 将收集到的滤液转移至烧瓶中。

4. 结晶:- 将烧瓶置于恒温水浴锅中,加热至80℃,保持搅拌。

- 观察溶液变化,当溶液中出现大量晶体时,停止加热。

- 待溶液冷却至室温,静置结晶。

5. 收集明矾:- 使用滤纸将晶体过滤,收集明矾。

- 将收集到的明矾置于干燥器中,干燥至恒重。

废铝片制明矾以及硫酸根离子含量的测定

废铝片制明矾以及硫酸根离子含量的测定

废铝片制明矾以及硫酸根离子含量测定实验小组:第六小组姓名; 马文斌学号: 515110910017实验指导教师;马荔助教:贾晓利实验日期:2016年6月28日一.实验目的1.了解铝和氧化铝的两性性质。

2.了解明矾的制备方法和各种实验方案的比较确定。

3.复习溶解、过滤、结晶及沉淀转移和洗涤等无机制备常用基本操作,和提取、提纯、重结晶等实验操作。

4.培养自行设计产品组成、纯度和产率的方法。

一.实验原理1.铝是一种两性元素,既与酸反应,又与碱反应,将其溶于浓NaOH溶液中,可生成四羟基合铝酸钠,再用硫酸调节pH,可将其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可溶于硫酸生成硫酸铝,硫酸铝可同碱金属硫酸盐如硫酸钾在水中结合为溶解度较小的复盐——明矾。

2Al+2NaOH+6H2O=2Na[Al(OH)4] +3H2↑2Na[Al(OH)4]+H2SO4=2Al(OH)3+Na2SO4+2H2O2Al(OH)3+ 3H2SO4=Al2(SO4)3+6H2OAl2(SO4)3+K2 SO4+24 H2O=2 KAl(SO4)2.12H2O2.单晶的培养:要使晶体从溶液中析出,从原理上来说有两种方法。

以图1的溶解度曲线的过溶解度曲线为例,为溶解度曲线,在曲线的下方为不饱和区域。

若从处于不饱和区域的 A 点状态的溶液出发,要使晶体析出,其中一种方法是采用的过程,即保持浓度一定,降低温度的冷却法;另一种办法是采用的过程,即保持温度一定,增加浓度的蒸发法。

因为明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本实验主要采用降温法,重结晶得到明矾大晶体,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晶体有一定的几何外形,有固定熔点,有各向异性等特点,而无定形固体不具有上述特点。

晶体生成的一般过程是先生成晶核,而后再逐渐长大。

晶体在生长过程中要收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如涡流,温度,杂质,粘度,结晶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3.制备工艺路线大致如下:4.重结晶原理: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溶解度不同或在同一溶剂中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不同而使它们相互分离。

明矾的制备和纯测定

明矾的制备和纯测定

明矾的制备和纯度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明矾的制备方法;2.认识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3.练习和掌握溶解、过滤、结晶以及沉淀的转移和洗涤等无机制备中常用的基本操作和测量产品熔点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明矾在食品、造纸和医药等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本实验采用铝屑进行制备。

其主要反应如下: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用饱和碳酸氢铵溶液与NaAlO2反应制备Al(OH)3↓NaAlO2 + NH4HCO3 + H2O → Al(OH)3↓ + NH3↑ + NaHCO3将Al(OH)3沉淀与硫酸反应制硫酸铝,加入硫酸钾后,冷却、结晶、过滤、烘干即可获得明矾。

2Al(OH)3↓ + 3H2SO4→ Al2(SO4)3 + 6H2OAl2(SO4)3 + K2SO4 +24H2O → K2SO4·Al2(SO4)3·24H2O三、主要仪器和试剂1.主要仪器:烧杯,量筒,普通漏斗,布氏漏斗,抽滤瓶,表面皿,蒸发皿,酒精灯,研钵,台秤,毛细管,提勒管等。

2.试剂:铝片,H2SO4(1moL·L-1), H2SO4(浓), NaOH(固体),NH4HCO3(固体),K2SO4(固体)四、实验步骤1.制备NaAlO2称取~1克铝片并剪成小块。

称取一定量的NaOH固体于250毫升的烧杯中,加入60~80℃的热水溶解,趁热分2~3次加入铝屑,盖上表面皿至完全溶解。

2. Al(OH)3沉淀的生成与洗涤将上述溶液加热至沸,在不断搅拌下加入碳酸氢铵饱和溶液,是溶液的pH 值降为8~9,将沉淀煮沸数分钟,静置、抽滤并洗涤2~3次。

3.制备Al2(SO4)3溶液将Al(OH)3沉淀转移至250毫升烧杯中,加入~50毫升蒸馏水,边搅拌边滴加浓硫酸至pH值降为2~3。

4.将上述溶液转移至蒸发皿,再加入适量研细的硫酸钾固体加热至完全溶解,并蒸发浓缩至液面有晶膜出现,静置、冷却、结晶、过滤。

铝箔制明矾实验报告(3篇)

铝箔制明矾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明矾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 掌握铝箔制备明矾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二、实验原理明矾是一种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铝钾复盐,化学式为KAl(SO4)2·12H2O。

铝箔在浓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生成可溶性的四羟基合铝酸钠,反应式如下:2Al + 2NaOH + 6H2O → 2Na[Al(OH)4] + 3H2↑在酸性条件下,四羟基合铝酸钠分解生成氢氧化铝,反应式如下:Na[Al(OH)4] + H2SO4 → Al(OH)3↓ + NaHSO4氢氧化铝在加热条件下脱水生成氧化铝,反应式如下:2Al(OH)3 → Al2O3 + 3H2O氧化铝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反应式如下:Al2O3 + 3H2SO4 → Al2(SO4)3 + 3H2O硫酸铝与硫酸钾反应生成明矾,反应式如下:Al2(SO4)3 + 3K2SO4 + 24H2O → 2KAl(SO4)2·12H2O↓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铝箔、浓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硫酸钾、蒸馏水、烧杯、漏斗、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坩埚、干燥器等。

2. 实验仪器:分析天平、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滤纸等。

四、实验步骤1. 将铝箔切成小块,用蒸馏水清洗干净,晾干;2.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溶解;3. 将铝箔放入烧杯中,加热溶解,待溶液颜色变为无色;4. 用漏斗过滤掉溶液中的杂质,收集滤液;5. 向滤液中滴加稀硫酸,调节pH值至4-5;6. 将溶液转移到蒸发皿中,加热蒸发,待出现结晶时停止加热;7. 将蒸发皿放置在干燥器中,待明矾结晶完全;8. 将明矾晶体收集起来,晾干。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成功制备出明矾晶体;2. 实验分析:通过铝箔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生成了可溶性的四羟基合铝酸钠,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最终得到了明矾晶体。

六、实验结论1. 铝箔可以制备明矾,实验过程简单,操作容易;2. 明矾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如用于水的净化、食品添加剂等。

铝箔制备明矾实验报告

铝箔制备明矾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铝箔制备明矾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

2. 掌握无机物的提取、提纯、制备方法。

3. 了解明矾晶体的生长过程和影响因素。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原理明矾是一种硫酸铝钾的结晶水合物,化学式为KAl(SO4)2·12H2O。

在实验中,铝箔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然后通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硫酸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最后通过加热使氢氧化铝与硫酸反应生成明矾晶体。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铝箔- 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 蒸馏水- 碱式碳酸铜(用于指示pH值)- 烧杯- 玻璃棒- 滤纸- 烘箱- 天平- 温度计2. 实验仪器:- 电子天平- 烧杯- 玻璃棒- 滤纸- 烘箱- 温度计四、实验步骤1. 称取一定量的铝箔,将其剪成适当大小的碎片。

2.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然后将铝箔碎片加入烧杯中。

3. 慢慢加入硫酸,边加边搅拌,直至铝箔完全溶解。

4.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加入碱式碳酸铜,观察溶液的pH值,直至pH值为7。

5.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边加边搅拌,直至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6. 将溶液过滤,得到氢氧化铝沉淀。

7. 将氢氧化铝沉淀用蒸馏水洗涤,直至洗涤液呈中性。

8. 将洗涤后的氢氧化铝沉淀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硫酸,边加边搅拌,直至沉淀完全溶解。

9. 将溶液加热至沸腾,继续加热一段时间,使溶液中的水分蒸发。

10. 将溶液冷却至室温,静置一段时间,观察晶体生长情况。

11. 将晶体收集起来,用滤纸吸去表面的水分。

12. 将晶体放入烘箱中,于60℃下烘干至恒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通过铝箔制备明矾实验,成功得到了棱角完整透明的明矾晶体。

- 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值和温度对晶体生长有较大影响。

2. 结果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控制溶液的pH值和温度,可以影响明矾晶体的生长速度和形态。

- 实验结果表明,溶液的pH值在7左右时,有利于明矾晶体的生长。

制作明矾的实验报告(3篇)

制作明矾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明矾晶体的生长过程。

2. 掌握制备明矾晶体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明矾(KAl(SO4)2·12H2O)是一种双盐,可由硫酸铝和硫酸钾在水中反应制得。

在制备过程中,溶液逐渐达到饱和,过量的明矾会以晶体形式析出。

通过控制溶液的温度、浓度等因素,可以促进晶体的生长。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结晶皿、电子天平、温度计、计时器。

2. 试剂:硫酸铝(Al2(SO4)3)、硫酸钾(K2SO4)、蒸馏水。

四、实验步骤1. 称取10g硫酸铝和5g硫酸钾,放入烧杯中。

2. 加入50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3. 将溶液加热至60℃,继续搅拌,直至完全溶解。

4. 将溶液冷却至室温,此时溶液逐渐达到饱和。

5. 将饱和溶液过滤,去除未溶解的杂质。

6. 将过滤后的溶液倒入结晶皿中,放入通风阴凉处。

7. 观察晶体生长情况,记录生长时间。

8. 待晶体生长到一定大小后,取出晶体,用滤纸吸去表面水分。

9. 将晶体放在干燥处晾干。

五、实验现象1. 溶液加热过程中,溶液逐渐变浑浊,说明溶液中的硫酸铝和硫酸钾开始反应。

2. 溶液冷却过程中,溶液逐渐变得清澈,说明溶液逐渐达到饱和。

3. 过滤后的溶液中,晶体开始析出,形成明矾晶体。

4. 随着时间的推移,晶体逐渐长大,形态逐渐趋于规则。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溶液的温度、浓度等因素,可以制备出明矾晶体。

2. 晶体生长过程中,温度和浓度是影响晶体生长速度和形态的重要因素。

3. 实验过程中,晶体生长时间较长,需要耐心等待。

七、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掌握了制备明矾晶体的基本方法。

2. 了解晶体生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为后续晶体生长实验提供参考。

3. 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八、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止溶液溅到皮肤上。

2. 实验过程中,控制好溶液的温度和浓度,以保证晶体生长效果。

铝制明矾实验报告

铝制明矾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废铝制备明矾的实验方法;2. 了解明矾的制备原理和实验步骤;3. 熟悉实验室基本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明矾(化学式:KAl(SO4)2·12H2O)是一种重要的无机盐,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造纸、皮革、医药等领域。

本实验采用废铝作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制备明矾。

实验原理如下:1. 废铝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可溶性的四羟基铝酸钾(KAlO2)和氢气;2. 四羟基铝酸钾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硫酸钾;3. 硫酸铝和硫酸钾溶液蒸发浓缩,结晶得到明矾。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废铝、氢氧化钾、硫酸、蒸馏水;2. 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蒸发皿、加热器、电子天平、容量瓶。

四、实验步骤1. 称取2g废铝,置于烧杯中;2. 加入50mL 1.5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用玻璃棒搅拌,加热至不再有气泡产生;3. 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后抽滤,收集滤液;4. 将滤液预热,边加热边滴加9mol/L的硫酸溶液,至溶液呈微酸性;5. 将溶液转移至蒸发皿中,加热蒸发浓缩;6. 当溶液浓缩至一定浓度时,停止加热,自然冷却结晶;7. 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明矾产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废铝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泡,表明反应顺利进行;2. 滤液滴加硫酸溶液后,溶液逐渐由碱性变为微酸性,说明硫酸铝和硫酸钾生成;3. 蒸发浓缩过程中,溶液逐渐变稠,当浓缩至一定浓度时,开始结晶;4. 通过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明矾产品。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反应温度对反应速度和产物质量有一定影响。

适当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提高反应速度和产物质量;2. 在滴加硫酸溶液时,应控制溶液的酸度,避免过酸或过碱,以免影响产物质量;3. 蒸发浓缩过程中,应控制溶液的浓度,避免过度浓缩导致产物质量下降。

七、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废铝制备明矾,成功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

实验过程中,掌握了废铝制备明矾的原理、步骤和操作技巧,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技能。

明矾的制备实验报告

明矾的制备实验报告

1. 掌握明矾的制备方法及原理。

2. 熟悉无机化合物的提纯和制备技术。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明矾(KAl(SO4)2·12H2O)是一种复盐,由钾、铝、硫酸根和水分子组成。

在实验室中,明矾可以通过铝盐与硫酸钾的复分解反应制备。

反应方程式如下:\[ 2Al^{3+} + 3SO_4^{2-} + 12H_2O \rightarrow Al_2(SO_4)_3 \cdot 12H_2O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蒸发皿、酒精灯、加热器、天平、量筒、移液管等。

2. 试剂:硫酸铝溶液、硫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滤纸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硫酸铝溶液:称取5g硫酸铝,加入50mL蒸馏水,溶解后备用。

2. 准备硫酸钾溶液:称取5g硫酸钾,加入50mL蒸馏水,溶解后备用。

3. 混合溶液:将硫酸铝溶液和硫酸钾溶液缓慢倒入烧杯中,同时不断搅拌,直至混合均匀。

4.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向混合溶液中缓慢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边加边搅拌,直至溶液中出现白色絮状沉淀。

5. 趁热过滤:将溶液加热至微沸,趁热用滤纸过滤,去除沉淀。

6. 洗涤沉淀:用少量蒸馏水洗涤沉淀,去除杂质。

7. 蒸发结晶: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置于加热器上缓慢加热,蒸发浓缩至饱和。

8. 冷却结晶:将蒸发皿放置于室温下冷却,直至晶体析出。

9. 收集晶体:待晶体完全析出后,用滤纸过滤,收集晶体。

1.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中出现白色絮状沉淀。

2. 趁热过滤后,滤液逐渐变得清澈。

3. 蒸发浓缩过程中,溶液逐渐变得粘稠。

4. 冷却结晶过程中,晶体逐渐析出。

5. 收集晶体后,晶体呈白色,透明,棱角分明。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制备的明矾晶体呈白色,透明,棱角分明,符合明矾的物理性质。

2.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氢氧化钠的加入量对沉淀的形成有显著影响,过量的氢氧化钠会导致沉淀量减少。

实验报告-利用铝箔制备明矾

实验报告-利用铝箔制备明矾

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利用铝箔制备明矾二、实验目的:1.了解废弃物利用的意义及其经济价值。

(因为用铝箔做原料,所以没有涉及。

)2.了解用废铝罐制备明矾的实验原理。

3.练习煤气灯使用、台秤称量,学习溶解、过滤、结晶、干燥等基本操作,了解冰水浴的使用。

三、实验原理:1.铝与KOH的反应:2Al + 2 KOH + 6H2O→2Al(OH)4-+ 2K++ 3H22.加入H2SO4的反应:Al(OH)4-+ H+→Al(OH)3↓+ H2O3.继续加入H2SO4的反应:Al(OH)3↓+ 3H+→Al3++ 3 H2O4.加入M3+生成明矾:K++ Al3++ 2SO42-+ 12 H2O→KAl(SO4)2·12H2O四、实验用品:铝箔、KOH(1mol/L)、H2SO4(6mol/L)五、实验步骤及现象:1.用电子天平称取1g铝箔——铝箔的质量恰好为1.00g。

2.量取1mol/L的KOH溶液60ml于250ml烧杯中,将铝箔撕成细条放入烧杯中——铝与KOH溶液反应,产生气泡速度逐渐加快。

3.用煤气灯加热烧杯——铝箔逐渐溶解,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最终全部溶解。

4.略冷却后,用布氏漏斗减压过滤溶液——滤去灰黑色的不溶物,得到无色清液。

5.将滤液转移至150ml的新烧杯中,并取25ml的6mol/L H2SO4溶液在搅拌下缓慢加入烧杯中——刚加入硫酸时,烧杯中逐渐生成白色沉淀;后随着硫酸继续加入,少量沉淀溶解,但杯底仍有较多白色沉淀。

6.用煤气灯加热烧杯——白色沉淀全部溶解;加热溶液至沸腾,待溶液剩余大约60ml时停止加热。

7.将上述试液先置于凉水中冷却,然后再将试液置于冰水浴中冷却——随着试液温度降低,逐渐产生白色浑浊,用玻璃棒搅拌后,产生较多的白色沉淀。

8.将装有试液的烧杯从冰水浴中取出,迅速用布氏漏斗减压过滤溶液——在滤纸上得到较多白色粉末状物质。

9.断开抽气管,向白色不溶物上滴少量的蒸馏水洗涤,然后插上抽气管再次过滤,重复2次。

用废铝制备明矾及组分测定

用废铝制备明矾及组分测定

用废铝制备明矾及组分测定一、实验目的1.认识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

2.了解资源综合利用的意义。

3.巩固无机制备中的常用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1.铝是一种两性元素,既与酸反应,也与碱反应。

可以利用其特性将废铝重新利用制成明矾。

2.碱溶法原理2Al+2OH-+6H2O=2Al(OH)4-+3H2Al(OH)4-+H+= Al(OH)3+H2OAl(OH)3+3H+=Al3++3H2OAl2(SO4)3+K2SO4+24H2O=2KAl(SO4)2 · 12H2O3.返滴定法测样品中的铝含量在Al3+的配位滴定中,Al3++ Y4- (过量)=AlY-+ Y4- (剩余)加热溶液使得Al3+全部转化为AlY-,再进行返滴定,Zn2++ Y4- (剩余)=ZnY2-4.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铝含量(1)定义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是在单位时间内有两条波长不同的单色光以一定的频率交替照射同一吸收池的溶液,然后经过检测器和电子控制系统,计算出这两个波长下吸收度的差值△A,与被测定物质的浓度成正比,这个方法称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2)原理由朗伯比耳定律可以得到 A=Kbcb为液层厚度 c为溶液浓度 K为摩尔吸光系数所以可以得到:在两个波长λ1和 λ2下,A1=K1bcA2=K2bc即△A=(K1-K2)bc所以有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出的吸光度之差与待测组分浓度成正比,这就是此方法定量分析的理论依据。

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中,通过选择适当波长λ1、λ2 ,能很好地消除共存组分的干扰或混浊物的影响,可以不加分离地分别测定溶液中的两种组分。

(3)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铝含量光度法测定铝的显色剂较多,其中以铬天青S为最佳。

铬天青简写为CAS,是一种酸性染料,其结构式为:Al3+和铬天青S在弱酸性介质中铬天青S及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反应形成蓝色三元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40nm左右,摩尔吸收系数ε=4×104L/mol·cm。

铝条制明矾实验报告

铝条制明矾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明矾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2. 掌握铝条制备明矾的实验操作过程。

3. 通过实验,观察明矾的生成过程,分析影响明矾生成质量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明矾(化学式:KAl(SO4)2·12H2O)是一种常见的无机盐,具有较好的絮凝性能。

本实验利用铝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再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最后与硫酸钾反应生成明矾。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铝条- 硫酸- 氢氧化钠- 硫酸钾- 蒸馏水- 烧杯- 玻璃棒- 滤纸- 电子天平- 恒温水浴锅2. 实验仪器:- 实验台- 酒精灯- 铁架台- 滴定管- 移液管四、实验步骤1. 称取一定质量的铝条,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硫酸,搅拌溶解。

2. 将溶解后的溶液加热至沸腾,继续搅拌,直至铝条完全溶解。

3. 停止加热,待溶液冷却至室温。

4. 向冷却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搅拌,直至溶液呈碱性。

5. 将溶液过滤,收集滤液。

6. 将滤液加入适量的硫酸钾,搅拌,直至溶液中出现沉淀。

7. 将溶液过滤,收集滤液。

8. 将收集到的滤液转移至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使溶液浓度适中。

9. 将溶液转移至恒温水浴锅中,加热陈化,直至明矾结晶。

10. 将结晶的明矾过滤、洗涤、干燥,称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本实验制备的明矾含量为85.6%,结晶水含量为14.4%。

2. 实验分析(1)影响明矾生成质量的因素- 铝条的质量:铝条质量越大,生成的明矾质量越高。

- 硫酸浓度:硫酸浓度越高,铝条溶解速度越快,但过高的浓度可能导致溶液中铝离子浓度过高,影响明矾的生成。

- 氢氧化钠浓度:氢氧化钠浓度越高,溶液碱性越强,有利于氢氧化铝的生成。

- 硫酸钾浓度:硫酸钾浓度越高,溶液中钾离子浓度越高,有利于明矾的生成。

(2)实验误差分析- 称量误差:实验过程中,称量铝条、硫酸、氢氧化钠等试剂时,可能存在称量误差。

- 搅拌不均匀:实验过程中,搅拌溶液时,可能存在搅拌不均匀的情况,导致反应不完全。

废铝罐制明矾实验报告.doc

废铝罐制明矾实验报告.doc

废铝罐制明矾实验报告废铝片制备明矾晶体废铝片制备明矾晶体实验目的1、学习实际物品做为原料的处理方法2、学习无机制备的基本步骤,称量、加热、3、理解晶体生长的条件实验原理:(1)制备明矾的原理铝屑溶于浓氢氧化钾溶液,可生成可溶性的四羟基合铝(Ⅲ)酸钾K[Al(OH)4],用稀硫酸调节溶液的pH值,将其转化为氢氧化铝,使氢氧化铝溶于硫酸,溶液浓缩后经冷却有较小的同晶复盐,此复盐称为明矾[KAl(SO4)2·12H2O]。

制备中的化学反应如下:2Al + 2KOH + 6H2O ═2 K[Al(OH)4] + 3H2↑2K[Al(OH)4] + H2SO4 ═2Al(OH)3↓+ K2SO4 + 2H2O2Al(OH)3 + 3H2SO4 ═Al2(SO4)3 + 6H2OAl2(SO4)3 + K2SO4 + 24 H2O ═2 KAl(SO4)2·12H2O(2)晶体生长的条件:适当的浓度,适当的温度(3)净水原理明矾溶于水后电离产生了Al3+,Al3+与水电离产生的OHˉ结合生成了氢氧化铝,氢氧化铝胶体粒子带有正电荷,与带负电的泥沙胶粒相遇,彼此电荷被中和。

失去了电荷的胶粒,很快就会聚结在一起,粒子越结越大,终于沉入水底。

这样,水就变得清澈干净了。

此外氢氧化铝也是一种空隙很多的物质,表面的吸附能很大,可以吸附水里面的沙子,灰尘等。

实验步骤:明矾的制备:废铝(2g)加入到盛有50mL 1.5mol?L-1 KOH溶液(自己配!)的烧杯中,加热加快反应*。

不再有气泡产生后抽滤,取滤液。

将滤液预热后,边加热边滴加9 mol?L-1 H2SO4溶液(1:1 H2SO4,实验室提供!)至沉淀全部溶解,浓缩溶液至50mL左右(过多损失,过少会形成聚铝。

32ml溶剂+16ml结晶水=50ml溶液)。

放入一次性杯子,自然冷却至室温后一周后观察晶体形貌。

抽滤,用乙醇淋洗后将食盐状晶体粉末放置于空气中晾干,即可得到明矾。

明矾做的实验报告(3篇)

明矾做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学习明矾的制备方法及原理。

2. 掌握明矾的物理、化学性质。

3. 通过实验探究明矾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明矾是一种含有结晶水的硫酸盐,化学式为KAl(SO4)2·12H2O。

在实验室中,明矾可以通过铝盐与硫酸反应制备得到。

明矾具有以下性质:1. 物理性质:无色透明块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甜而酸涩。

2. 化学性质:在干燥空气中风化失去结晶水,溶于水后电离出K+、Al3+和SO42-。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坩埚、干燥器、电子天平、滤纸等。

2. 试剂:硫酸铝钾、浓硫酸、氢氧化钠、盐酸、氨水、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明矾的制备(1)取一定量的硫酸铝钾固体,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溶解。

(2)将溶液加热至沸腾,持续煮沸一段时间,使硫酸铝钾完全溶解。

(3)将溶液冷却至室温,让其自然结晶。

(4)过滤,收集晶体,用蒸馏水洗涤晶体,晾干。

2. 明矾的物理性质探究(1)观察明矾的外观,记录其颜色、形状等。

(2)称量一定量的明矾,测量其密度。

(3)取少量明矾,加入蒸馏水中,观察其溶解情况。

3. 明矾的化学性质探究(1)取少量明矾,加入氨水,观察现象。

(2)取少量明矾,加入盐酸,观察现象。

(3)取少量明矾,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4)取少量明矾,加入硫酸溶液,观察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明矾的制备实验成功制备出明矾晶体,其外观为无色透明块状结晶。

2. 明矾的物理性质(1)外观:无色透明块状结晶。

(2)密度:2.72 g/cm³。

(3)溶解性:易溶于水。

3. 明矾的化学性质(1)与氨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2)与盐酸反应:无现象。

(3)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4)与硫酸溶液反应:无现象。

六、实验结论1. 成功制备出明矾晶体,并观察到其物理性质。

2. 明矾在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会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其具有与氨水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性质。

由废铝制备明矾及其组成测定

由废铝制备明矾及其组成测定

由废铝制备明矾及其组成测定
明矾是氢氧化铝以氧化反应合成的产物,它是由废铝制备的。

明矾的
主要原料是废铝,收集的废铝可以是包装纸、铝箔、铝垃圾、废旧的电池、食品铝罐等等。

明矾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氢氧化铝,其亚硝酸钾及水合氯酸钾。

氢氧化
铝(Al2O3)是一种结构稳定的多种氧化物的化合物,它含有铝元素、氧
元素和氢元素。

亚硝酸钾(KNO3)是由氮元素、氧元素和钾元素组成的氧
化物,而水合氯酸钾(KClO3)是由氯元素、氧元素和钾元素组成的氧化物。

要制备明矾,需要将废铝与水进行强碱溶液处理,并添加适量的氢氧
化钠、氯化钾和硫酸钠。

在高温加热条件下,废铝和添加的化学物质会发
生氧化反应,形成亚硝酸钾及水合氯酸钾。

最终,氢氧化铝沉淀形成明矾,且其中的氧化物元素有铝、氧、氢、钾、氮、氯和硫。

废铝制备明矾

废铝制备明矾

来,精练铝缺口达1亿吨!!! 精练铝缺口达1亿吨!!!
关于明矾
(铝)明矾为无色透明晶体; 明矾的用途:它是净水能手,也能产生杀菌的盐,代替 除臭剂且不会散发污染环境的气体等; 要注意的是,铝明矾为含铝化合物,铝被人体吸收对后 神经细胞产生毒害,而且不易排出导致疾病的发生,如 记忆力减退,抑郁烦躁等。 明矾在造纸工业用作松香胶沉降剂,净化浊水的助沉剂, 照相纸坚膜剂,泡沫橡胶助发泡剂,电镀锌的助导电剂, 印染的媒染剂,防拔染工艺的防染剂。可用于收敛性化 妆品中。医药上用作收敛药、催吐药和止血药。食品中 用作疏松剂。
六、数据处理
鋁片來源 鋁片重量 明矾重量 明矾中含鋁重 转换率 (g) (g) (g) (%)
七、注意事项
1.第(2)步用热水洗涤氢氧化铝沉淀一定 要彻底,以免后面产品不纯。(洗去可溶性 钠盐) 2.制得的明矾溶液一定要自然冷却得到结 晶,而不能骤冷。 (防止单盐结晶析出)
八、思考题
1.本实验是在哪一步中除掉铝中的铁杂质 的? 答:第(1)步。因为铁与氢氧化钠不反应。 2.用热水洗涤氢氧化铝沉淀时,是除去什 么离子? 答:除去Na+和离子。 3.制得的明矾溶液为何采用自然冷却得到 结晶,而不采用骤冷的办法? 答:否则单盐组分可能会析出
反应方程式:
(3) 继续再加入 H2SO4 则固体溶解成 Al3+ 离子: Al(OH)3(s) + 3H+(aq) = Al3+(aq) + 3H2O(l) (4) 明矾沉淀: K+(aq) + Al3 + (aq) + 2SO42-(aq) + 12H2O = KAl(SO4)2‧12H2O(s)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烧杯,量筒,普通漏斗,布氏漏斗, 抽滤瓶,表面皿,蒸发皿,酒精灯,台 秤,抽滤泵,毛细管,提勒管等。 试剂: H2SO4(3mol·L-1 , 9mol·L-1 ), NaOH(s),K2SO4(s),铝屑,pH试纸 (1~14)。

明矾的制备实验报告

明矾的制备实验报告

明矾的制备、组分含量测定及其晶体的培养一. 实验目的1. 熟练掌握无机物的提取、提纯、制备、分析等方法的操作及方案设计。

2. 学习设计综合利用废旧物的化学方法。

3. 学习从溶液中培养晶体的原理和方法。

4. 自行设计鉴定产品的组成、纯度和产率的方法,并鉴定之。

仪器和试剂(1)仪器:100cm3烧杯,布氏漏斗,抽滤瓶,表面皿,玻璃棒,试管,电子天平,容量瓶(250 mL、100mL),移液管,锥形瓶(两个),烘箱。

(2)试剂废铝(易拉罐),NH3 · H2O(6mol·dm-3),H2SO4(9mol·dm -3),KAl(SO4)2·12H2O 晶种,EDTA溶液(0.02599mol·L-1),二甲酚橙(XO,2g·L-1)水溶液,HCl(6mol·L-1,3mol·L-1),NH3·H2O(1+1),六次甲基四胺溶液(200g·L-1),Zn2+(0.02581 mol·L-1);NH4F溶液:200 g·L-1,贮于塑料瓶中;KOH溶液:1.5mol/L 取8.416g KOH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氯化钡溶液:0.25g/mL ,取25.45克氯化钡溶于100mL蒸馏水中;硫酸根标准贮备溶液:550u g/mL,准确称取1.3522g已烘干的基准硫酸钾定容于100mL容量瓶中。

二. 实验提要目前使用的铝制品的包装和用具较多,因此废旧饮料罐、盒,铝质导线等废铝很多,设计简便的方法由铝制的易拉罐制备明矾(KAl(SO4)2·12H2O),并培养明矾的单晶,计算产率和鉴定产品的质量。

1、实验原理(1)明矾的制备将铝溶于稀氢氧化钾溶液制得偏铝酸钾:2Al+2KOH+2H2O=2KAlO2+3H2往偏铝酸钾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能生成溶解度较小的复盐KAl(SO4)2·12H2O] 反应式为:KAlO2+2H2SO4+10H2O=KAl(SO4)2.12H2O温度T/K 物质种类273 283 293 303 313 333 353 363 KAl(SO4)2·12H2O/g 3.00 3.99 5.90 8.39 11.7 24.8 71.0 109243K2SO4/g 7.4 9.3 11.1 13.0 14.8 18.2 21.4 22.9 单晶的培养要使晶体从溶液中析出,从原理上来说有两种方法。

明矾的制备和纯度测定

明矾的制备和纯度测定

明矾的制备和纯度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明矾的制备方法;2.认识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3.练习和掌握溶解、过滤、结晶以及沉淀的转移和洗涤等无机制备中常用的基本操作和测量产品熔点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明矾在食品、造纸和医药等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本实验采用铝屑进行制备。

其主要反应如下: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用饱和碳酸氢铵溶液与NaAlO2反应制备Al(OH)3↓NaAlO2 + NH4HCO3 + H2O → Al(OH)3↓ + NH3↑ + Na HCO3将Al(OH)3沉淀与硫酸反应制硫酸铝,加入硫酸钾后,冷却、结晶、过滤、烘干即可获得明矾。

2Al(OH)3↓ + 3H2SO4→ Al2(SO4)3 + 6H2OAl2(SO4)3 + K2SO4 +24H2O → K2SO4·Al2(SO4)3·24H2O三、主要仪器和试剂1.主要仪器:烧杯,量筒,普通漏斗,布氏漏斗,抽滤瓶,表面皿,蒸发皿,酒精灯,研钵,台秤,毛细管,提勒管等。

2.试剂:铝片,H2SO4(1moL·L-1), H2SO4(浓), NaOH(固体),NH4HCO3(固体),K2SO4(固体)四、实验步骤1.制备NaAlO2称取~1克铝片并剪成小块。

称取一定量的NaOH固体于250毫升的烧杯中,加入60~80℃的热水溶解,趁热分2~3次加入铝屑,盖上表面皿至完全溶解。

2. Al(OH)3沉淀的生成与洗涤将上述溶液加热至沸,在不断搅拌下加入碳酸氢铵饱和溶液,是溶液的pH 值降为8~9,将沉淀煮沸数分钟,静置、抽滤并洗涤2~3次。

3.制备Al2(SO4)3溶液将Al(OH)3沉淀转移至250毫升烧杯中,加入~50毫升蒸馏水,边搅拌边滴加浓硫酸至pH值降为2~3。

4.将上述溶液转移至蒸发皿,再加入适量研细的硫酸钾固体加热至完全溶解,并蒸发浓缩至液面有晶膜出现,静置、冷却、结晶、过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利用铝箔制备明矾
二、实验目的:
1.了解废弃物利用的意义及其经济价值。

(因为用铝箔做原料,所以没有涉及。


2.了解用废铝罐制备明矾的实验原理。

3.练习煤气灯使用、台秤称量,学习溶解、过滤、结晶、干燥等基本操作,了解冰水
浴的使用。

三、实验原理:
1.铝与KOH的反应:
2Al + 2 KOH + 6H2O →2Al(OH)4- + 2K+ + 3H2
2.加入H2SO4 的反应:
Al(OH)4-+ H+→Al(OH)3↓+ H2O
3.继续加入H2SO4 的反应:
Al(OH)3↓+ 3 H+ →Al3+ + 3 H2O
4.加入M3+生成明矾:
K+ + Al3+ + 2SO42- + 12 H2O →KAl(SO4)2·12 H2O
四、实验用品:
铝箔、KOH(1mol/L)、H2SO4(6mol/L)
五、实验步骤及现象:
1.用电子天平称取1g铝箔——铝箔的质量恰好为1.00g。

2.量取1mol/L的KOH溶液60ml于250ml烧杯中,将铝箔撕成细条放入烧杯中——
铝与KOH溶液反应,产生气泡速度逐渐加快。

3.用煤气灯加热烧杯——铝箔逐渐溶解,表面产生大量气泡,最终全部溶解。

4.略冷却后,用布氏漏斗减压过滤溶液——滤去灰黑色的不溶物,得到无色清液。

5.将滤液转移至150ml的新烧杯中,并取25ml的6mol/L H2SO4 溶液在搅拌下缓慢加
入烧杯中——刚加入硫酸时,烧杯中逐渐生成白色沉淀;后随着硫酸继续加入,少
量沉淀溶解,但杯底仍有较多白色沉淀。

6.用煤气灯加热烧杯——白色沉淀全部溶解;加热溶液至沸腾,待溶液剩余大约60ml
时停止加热。

7.将上述试液先置于凉水中冷却,然后再将试液置于冰水浴中冷却——随着试液温度
降低,逐渐产生白色浑浊,用玻璃棒搅拌后,产生较多的白色沉淀。

8.将装有试液的烧杯从冰水浴中取出,迅速用布氏漏斗减压过滤溶液——在滤纸上得
到较多白色粉末状物质。

9.断开抽气管,向白色不溶物上滴少量的蒸馏水洗涤,然后插上抽气管再次过滤,重
复2次。

最后断开抽气管,向不溶物上滴少量无水乙醇洗涤,然后再插上抽气管干
燥。

10.将已经洗净并且烘干的表面皿放在电子天平上,称量空的表面皿的质量——56.10g。

11.用吹气筒将漏斗内的固体吹到表面皿上,并且用药匙轻敲滤纸,使粘在滤纸上的固
体震落到表面皿上。

然后用电子天平称量此时表面皿和固体的总质量——70.79g。

12.整理仪器并计算明矾的产率。

六、实验数据:
铝箔的质量:1.00g
理论生成明矾的质量:1.00g*474/27=17.56g
实际生成明矾的质量:70.79g-56.10g=14.69g
产率=14.69g/17.56g*100%=83.66%
七、讨论与感想:
1.用铝箔制备明矾,让我知道了废弃的铝也是具有经济价值的。

也许废铝中的铝含量
更低一些,但我国每年有大量的废弃铝制品,如果能通过化学的方法将其中的铝提
取出来,制备各种其他有用的物质,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2.用铝制备明矾的原理在高中就已经学习过了,但是当时只是在书本上看到,并没有
进行过实验操作。

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不但体会到了化学反应的神奇,更激发了
自己通过实验来探索知识的想法。

尤其是铝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的性质在本
次实验中让我有了直观的体验,而Al(OH)4-与H+ 在1:1的比例下反应生成Al(OH)3
沉淀,但在1:4的比例下却反应生成Al3+ 的现象让我对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的物
质的量之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温度又是一个能显著影响反应速率和反应进
行程度的物理量。

3.实验中一些细节方面的操作也会影响到实验的结果。

例如滤纸的裁剪的时候,就应
该使滤纸能够覆盖布氏漏斗的全部气孔,而边缘又不能够竖起,这样才能保证过滤的效果。

又如在加热烧杯的过程中,要学会调节火焰,使用外焰加热,节省反应时间。

同时,因为明矾是易溶物,所以在最后洗涤的时候,要滴加少量蒸馏水,防止明矾溶解,导致产率降低。

4.第一次在大学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见到了很多以前没有听说过的仪器,例如煤气
灯、电子台秤、布氏漏斗。

通过本次实验,自己不但掌握了这些先进仪器的使用方法,而且也发现先进仪器的使用,可以显著提升化学实验的精确程度和降低操作难度并保证实验安全,这也是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自然科学做出的重要贡献。

5.尽管自己尝试把明矾都转移到表面皿上,但是在漏斗内还是有些许残留,使得明矾
的产率一般。

希望自己能够想出更加合理的实验方法,并能有机会用到更加先进的仪器,来提升产率,减少浪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