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伤科学发展简史
合集下载
中医伤科学发展史
骨折复位固定12法,(手牵足 蹬法、超关节固定法) 伤科方药1210首(15世纪前 骨科文献资料汇编)
2020/3/4
中医伤科发展史
伤科兴盛时期(清)
• 清,吴谦《正骨心法要旨》
1. 《医宗金鉴》丛书之一,编排像教科书 2. 全面:总论,释义,各部位骨折脱位、解剖、
内治、复位技术、固定器材、适应症
2020/3/4
中医伤科发展史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学术水平
• 建立诊疗常规 • 改进固定方法 • 复杂骨折治疗原则
1. 粉碎性骨折(闭合、开放) 2. 注意并发破伤风
2020/3/4
中医伤科发展史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学术水平
• 建立诊疗常规 • 改进固定方法 • 复杂骨折治疗原则 • 对整复手法贡献
1. 精华是:正骨图解 51图 2. 三本有图的伤科医籍,其余均
为文字(加马王堆共四本)
2020/3/4
中医伤科发展史
伤科兴盛时期(清)
瘀血症治论说,
• 清,吴谦《正骨心法要旨》 促进伤科用药
• 清,胡廷光《伤科汇纂》 头 部 、 血 府 、 膈
下、少腹、四肢、
• 日本人,二官献彦可《中国接躯骨干 瘀图血说症》均 有 • 清,王清任《医林改错》 相应方剂
2020/3/4
《伤科汇纂》举例
肩胛骨髎脱,有须不能捋, 胸中拦抱住,两边齐拉拔, 入臼骨归原,手动上下活, 不用夹与缚,全凭膏药抹。
2020/3/4
中医伤科发展史
伤科兴盛时期(清)
• 清,吴谦《正骨心法要旨》 • 清,胡廷光《伤科汇纂》
1. 以《正骨心法要旨》,诸子百家为体,博收伤科诸要,
参以家传之法汇辑
• 复杂骨折治疗原则
2020/3/4
中医伤科发展史
伤科兴盛时期(清)
• 清,吴谦《正骨心法要旨》
1. 《医宗金鉴》丛书之一,编排像教科书 2. 全面:总论,释义,各部位骨折脱位、解剖、
内治、复位技术、固定器材、适应症
2020/3/4
中医伤科发展史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学术水平
• 建立诊疗常规 • 改进固定方法 • 复杂骨折治疗原则
1. 粉碎性骨折(闭合、开放) 2. 注意并发破伤风
2020/3/4
中医伤科发展史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学术水平
• 建立诊疗常规 • 改进固定方法 • 复杂骨折治疗原则 • 对整复手法贡献
1. 精华是:正骨图解 51图 2. 三本有图的伤科医籍,其余均
为文字(加马王堆共四本)
2020/3/4
中医伤科发展史
伤科兴盛时期(清)
瘀血症治论说,
• 清,吴谦《正骨心法要旨》 促进伤科用药
• 清,胡廷光《伤科汇纂》 头 部 、 血 府 、 膈
下、少腹、四肢、
• 日本人,二官献彦可《中国接躯骨干 瘀图血说症》均 有 • 清,王清任《医林改错》 相应方剂
2020/3/4
《伤科汇纂》举例
肩胛骨髎脱,有须不能捋, 胸中拦抱住,两边齐拉拔, 入臼骨归原,手动上下活, 不用夹与缚,全凭膏药抹。
2020/3/4
中医伤科发展史
伤科兴盛时期(清)
• 清,吴谦《正骨心法要旨》 • 清,胡廷光《伤科汇纂》
1. 以《正骨心法要旨》,诸子百家为体,博收伤科诸要,
参以家传之法汇辑
• 复杂骨折治疗原则
中医伤科学第一讲
工业损伤 农业损伤 交通损伤 运动损伤
返回
第二章 中医伤科学基础
返回
第二章 中医伤科学基础
返回
第二章 中医伤科学基础
返回
第二章 中医伤科学基础
返回
第二章 中医伤科学基础
内因--是指由于人体内部变 化的影响而致损伤的因 素。
外因--是指外界因素作用于 人体而引起的损伤
返回
第二章 中医伤科学基础
是指受钝性 暴力损伤而 外部无创口。
是指由锐器、 火器或钝性 暴力作用使 皮肤黏膜破 损而有创口。
返回
第二章 中医伤科学基础
返回
第二章 中医伤科学基础
返回
第二章 中医伤科学基础
严重程度取决于致伤因素的性质、 强度,作用时间的长短、受伤部位 及面积的大小、深度等。
返回
第二章 中医伤科学基础
生活损伤
中医伤科学
中医药系
第一章 绪论 中医伤科发展简史
目标与要求:
1. 掌握中医伤科的起源、萌芽内容。 伤科基础理论的形成、进步、发展。
2. 熟悉中医伤科学的兴盛、危机。 3. 了解伤科学的形成、发展和成就。
问题:中医伤科学为什么不叫“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伤科学:是一门防 治骨、关节及其周围 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 科。
功能紊乱
返回
第二章 中医伤科学基础
是指近期(23周以内)的 损伤,或发 病后立即就 诊。
是指新伤失 治、日久不 愈、或愈合 后又因某些 诱因,隔一 定时间而复
发者。
返回
第二章 中医伤科学基础
是指由于急 骤的暴力引 起的损伤
是指劳逸失 度或体位不 正确而使外 力长期累积 作用于人体
所致。
返回
第二章 中医伤科学基础
返回
第二章 中医伤科学基础
返回
第二章 中医伤科学基础
返回
第二章 中医伤科学基础
返回
第二章 中医伤科学基础
返回
第二章 中医伤科学基础
内因--是指由于人体内部变 化的影响而致损伤的因 素。
外因--是指外界因素作用于 人体而引起的损伤
返回
第二章 中医伤科学基础
是指受钝性 暴力损伤而 外部无创口。
是指由锐器、 火器或钝性 暴力作用使 皮肤黏膜破 损而有创口。
返回
第二章 中医伤科学基础
返回
第二章 中医伤科学基础
返回
第二章 中医伤科学基础
严重程度取决于致伤因素的性质、 强度,作用时间的长短、受伤部位 及面积的大小、深度等。
返回
第二章 中医伤科学基础
生活损伤
中医伤科学
中医药系
第一章 绪论 中医伤科发展简史
目标与要求:
1. 掌握中医伤科的起源、萌芽内容。 伤科基础理论的形成、进步、发展。
2. 熟悉中医伤科学的兴盛、危机。 3. 了解伤科学的形成、发展和成就。
问题:中医伤科学为什么不叫“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伤科学:是一门防 治骨、关节及其周围 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 科。
功能紊乱
返回
第二章 中医伤科学基础
是指近期(23周以内)的 损伤,或发 病后立即就 诊。
是指新伤失 治、日久不 愈、或愈合 后又因某些 诱因,隔一 定时间而复
发者。
返回
第二章 中医伤科学基础
是指由于急 骤的暴力引 起的损伤
是指劳逸失 度或体位不 正确而使外 力长期累积 作用于人体
所致。
返回
第二章 中医伤科学基础
1中医骨伤科简史
•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多部医学帛书。保存了当时 诊治骨折、创伤及骨病的丰富经验,包括手术、练 功及方药等。 • 《灵枢 骨度》记人体各部骨骼,并测量其尺寸。 《灵枢 经脉》记“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 肉为墙”。 《灵枢 刺节真邪》记“热胜其寒,则烂肉腐肌 为脓,内伤为骨烛。…有所结,深中骨,气因于并, 日以益大,则为骨疽”。 • 《吕氏春秋. 季春纪》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动也;形体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 郁”。主张用练功疗法治疗足部“痿癖”
• 蔺道人的肩关节脱位“椅背整复法”
(下一页)
• 蔺道人的髋关节脱位“手牵足蹬”复位法。
(返回)
5中医伤科的发展 (公元960~1368年)
• 宋代设“正骨科”。《洗怨集录》是我国现存 最早的法学医学专著。《太平圣惠方》、《普济 本事方》等都对伤科有丰富的记载。 • 李杲《医学发明》发挥了《内经》“肝藏血”的 理论,认为“血者,皆肝之所主,恶血必归于肝, 不问何经所之伤,必留于胁下,盖肝主血故也。” 创“复元活血汤”。 • 元代 危亦林著《世医得效方》,在世界上最早 施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
• 中医伤科学 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 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 是祖国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又称”接骨”,”正体”,”正骨”,”骨伤”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1中医伤科的起源 (远古~公元前21世纪)
• 起源很早 热物贴身可以解除某些病痛,产生原始的热熨疗 法. 伤处抚摸、按压可以减轻症状,产生理伤按摩 疗法 伤口用树叶、草茎等外敷可以疗伤,产生外用 药物 形成了丰富的外治疗法 • 骨针、石镰的发明,产生了砭刺、切割,并逐渐 形成为外科手术器械。
8中医伤科的新生(1949~)
• 蔺道人的肩关节脱位“椅背整复法”
(下一页)
• 蔺道人的髋关节脱位“手牵足蹬”复位法。
(返回)
5中医伤科的发展 (公元960~1368年)
• 宋代设“正骨科”。《洗怨集录》是我国现存 最早的法学医学专著。《太平圣惠方》、《普济 本事方》等都对伤科有丰富的记载。 • 李杲《医学发明》发挥了《内经》“肝藏血”的 理论,认为“血者,皆肝之所主,恶血必归于肝, 不问何经所之伤,必留于胁下,盖肝主血故也。” 创“复元活血汤”。 • 元代 危亦林著《世医得效方》,在世界上最早 施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
• 中医伤科学 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 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 是祖国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又称”接骨”,”正体”,”正骨”,”骨伤”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1中医伤科的起源 (远古~公元前21世纪)
• 起源很早 热物贴身可以解除某些病痛,产生原始的热熨疗 法. 伤处抚摸、按压可以减轻症状,产生理伤按摩 疗法 伤口用树叶、草茎等外敷可以疗伤,产生外用 药物 形成了丰富的外治疗法 • 骨针、石镰的发明,产生了砭刺、切割,并逐渐 形成为外科手术器械。
8中医伤科的新生(1949~)
中医骨伤科学
华佗
麻醉(麻沸散)、手术 (刮骨疗毒)以及在方 药和养生等方面均有较 大的成就。
中医伤科发展史
诊疗技术进步(三国、晋、隋唐、五代时期)
• 晋:葛洪: 《肘后救卒方》
下颌关节脱位的治疗 颅脑损伤的诊断 血管损伤的记录
危重创伤早期处理的方法
详细和科学的记录了临床实际经验,对开放创伤 和骨折脱位治疗的独创,使骨折的治疗发生了变革。
中医伤科发展史
伤科发展时期(宋、元)
•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1.系统地整理了元以前的伤科成就, 并且有了很多创新和发展,使骨折 和关节脱位的处理原则和方法日益 完善。 2.首创脊柱骨折治法—悬吊复位法。
中医伤科发展史
伤科发展时期(宋、元)
“悬吊复位法”
中医伤科发展史
伤科发展时期(宋、元)
•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 宋、金、元医家的学术争鸣促进了医学理论
• 晋:葛洪《肘后救卒方》
• 南:龚宣庆《刘涓子鬼遗方》 “ 金 疮 病 诸 候 ”
•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腕伤病诸候”
对骨折创伤及其并发症的病源和证候有较深入的 论述,对骨折的处理提出了很多合理的治疗方法。
中医伤科发展史
诊疗技术进步(三国、晋、隋唐、五代)
• 晋:葛洪《肘后救卒方》 • 南:龚宣庆《刘涓子鬼遗方》 •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 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学术水平
• 基本治疗方法 • 固定方法
将“形不动则精不流”的治疗 观点,运用到骨折固定疗法。
中医伤科发展史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学术水平
• 建立诊疗常规 • 基本治疗方法 • 对整复手法贡献
总结了历代手法治疗骨折脱位的经验。
麻醉(麻沸散)、手术 (刮骨疗毒)以及在方 药和养生等方面均有较 大的成就。
中医伤科发展史
诊疗技术进步(三国、晋、隋唐、五代时期)
• 晋:葛洪: 《肘后救卒方》
下颌关节脱位的治疗 颅脑损伤的诊断 血管损伤的记录
危重创伤早期处理的方法
详细和科学的记录了临床实际经验,对开放创伤 和骨折脱位治疗的独创,使骨折的治疗发生了变革。
中医伤科发展史
伤科发展时期(宋、元)
•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1.系统地整理了元以前的伤科成就, 并且有了很多创新和发展,使骨折 和关节脱位的处理原则和方法日益 完善。 2.首创脊柱骨折治法—悬吊复位法。
中医伤科发展史
伤科发展时期(宋、元)
“悬吊复位法”
中医伤科发展史
伤科发展时期(宋、元)
•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 宋、金、元医家的学术争鸣促进了医学理论
• 晋:葛洪《肘后救卒方》
• 南:龚宣庆《刘涓子鬼遗方》 “ 金 疮 病 诸 候 ”
•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腕伤病诸候”
对骨折创伤及其并发症的病源和证候有较深入的 论述,对骨折的处理提出了很多合理的治疗方法。
中医伤科发展史
诊疗技术进步(三国、晋、隋唐、五代)
• 晋:葛洪《肘后救卒方》 • 南:龚宣庆《刘涓子鬼遗方》 •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 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学术水平
• 基本治疗方法 • 固定方法
将“形不动则精不流”的治疗 观点,运用到骨折固定疗法。
中医伤科发展史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学术水平
• 建立诊疗常规 • 基本治疗方法 • 对整复手法贡献
总结了历代手法治疗骨折脱位的经验。
第一章-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简史
伤骨为骨蚀。” 痈疽内陷而侵蚀于骨之病证 3.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因而强力, 肾气乃伤,
高骨乃坏。”高起的骨头、腰椎、桡骨突起
《黄帝内经》对中医骨伤的主要贡献
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诊断、治疗 1. 《灵枢·骨度》骨骼的描述 2. 骨、脉、筋、肉、气血。“肝主筋、肾主
骨……”、“形伤痛、气伤肿”。 3. 骨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骨蚀、骨疽、
学习要求
▪ 重点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成就,特别 是唐代以后的伤科专著、作者及主要学术 思想,以及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一些 技术和成就。
▪ 起源 ▪ 理论雏形 ▪ 技术进步 ▪ 发展 ▪ 兴盛 ▪ 危机 ▪ 新生
第一节 中医骨伤起源
远古时期——公元前476年
远古时期(远古——1.8万年前)
科医院
▪ 50年代,上海成立“伤骨科研究所”。现 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骨伤研究所”
▪ 70年代,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研究所
▪ 随后,省市成立骨伤科研究机构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尚天裕
▪ 骨折治疗四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 内外兼治、医患合作
▪ 治疗开放性感染骨折、脊椎骨折、关节内 骨折、陈旧性骨折脱位,总结了成功的经 验。
▪ 能够制造较精细的工具:砭刀、骨针、石 镰等。
▪ “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 洒,鑱石、挢引、案扤、毒熨,一拨见病 之应,因五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 结筋。”——《扁鹊仓公列传》
▪ 手术器械——砭镰 ▪ 外科医生——俞跗
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
▪ 萌芽,疡医 ▪ 夏—酒:通血脉、行药势,止痛、消毒 ▪ 商—青铜器--金属刀针;记载病种--疾手、疾
高骨乃坏。”高起的骨头、腰椎、桡骨突起
《黄帝内经》对中医骨伤的主要贡献
解剖、生理、病因、病机、诊断、治疗 1. 《灵枢·骨度》骨骼的描述 2. 骨、脉、筋、肉、气血。“肝主筋、肾主
骨……”、“形伤痛、气伤肿”。 3. 骨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骨蚀、骨疽、
学习要求
▪ 重点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成就,特别 是唐代以后的伤科专著、作者及主要学术 思想,以及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一些 技术和成就。
▪ 起源 ▪ 理论雏形 ▪ 技术进步 ▪ 发展 ▪ 兴盛 ▪ 危机 ▪ 新生
第一节 中医骨伤起源
远古时期——公元前476年
远古时期(远古——1.8万年前)
科医院
▪ 50年代,上海成立“伤骨科研究所”。现 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骨伤研究所”
▪ 70年代,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研究所
▪ 随后,省市成立骨伤科研究机构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尚天裕
▪ 骨折治疗四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 内外兼治、医患合作
▪ 治疗开放性感染骨折、脊椎骨折、关节内 骨折、陈旧性骨折脱位,总结了成功的经 验。
▪ 能够制造较精细的工具:砭刀、骨针、石 镰等。
▪ “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 洒,鑱石、挢引、案扤、毒熨,一拨见病 之应,因五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 结筋。”——《扁鹊仓公列传》
▪ 手术器械——砭镰 ▪ 外科医生——俞跗
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
▪ 萌芽,疡医 ▪ 夏—酒:通血脉、行药势,止痛、消毒 ▪ 商—青铜器--金属刀针;记载病种--疾手、疾
中医伤科学发展简史(韦版)
中医骨伤科的新生(1949~现在)
•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
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变
革,中医伤科从分散的个
体开业形式向集中的医院
形式过渡。1958年以后,
全国各省、市、县相继成
立了中医院,院内多设有
骨伤科。不少地区还建立
了骨伤专科医院。50年代
,上海市首先成立“伤科
研究所”
• 原上海伤科研究所, 现已成为上海交通大
以“粘膝”“不粘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征作区 别
中医伤科兴盛时期(明清)
• 明清——骨科从外科分出--独立 • 明初——分13科:“接骨”“金镞”,
后改为“外科”和“正骨科” • 特点:伤科专著出现(20多种)
名医辈出,学派形成
中医伤科兴盛时期(明清)
• 明清时期,是我国骨伤科发展的鼎盛阶段 。其时伤科著述立说甚多,形成了伤科史 上的两大学术流派。一派受薛已影响,强 调八纲、脏腑辨证,倡导补气血、益肝肾 ,称薛已补派。一派从异远真人之说,以 经络穴位为诊疗依据,偏重手法,推崇循 穴治伤,称伤科少林派,其形成以明代异 远真人所著《跌损妙方》为代表。
• 3、书中有论有方有图,引文注明出处,载方 1340余首,附验案120余例,绘图44幅,资料丰 富,理论与临证相结合,具有实用价值。
清,胡廷光《伤科汇纂》
• 肩胛骨髎脱, • 有须不能捋, • 胸中拦抱住, • 两边齐拉拔, • 入臼骨归原, • 手动上下活, • 不用夹与缚, • 全凭膏药抹。
• 学科名称:最早出现清代:胡延光《伤科汇纂》
中医伤科的起源(远古~公元前 21世纪)
1、【170万年前“元谋猿人”西 南地区生活;70万年前“北京 猿人”石、骨器具,用火】2 0万年前:河套人用热物贴身 解除某些病痛,这就是最原始 的热熨疗法的诞生。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
3
二、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
(一)起源与萌芽
(二)基础理论的形成
(三)诊疗技术的进步
(四)骨伤科的形成
(五)--------发展
(六)--------兴盛
(七)--------危机
(八)--------新生
2023/11/13
4
(一)起源与萌芽(远古~公元前476年) 远古到夏商周
1.远古时代: 原始医学
华佗-麻沸散与五禽戏
东汉-《神农本草经》
2023/11/13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6
(三)诊疗技术的进步(公元220~581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晋代葛洪-《肘后救卒方》 世上最早记载颞颌关节脱位的整复方法。
2.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 3.北魏太医署-骨伤专科医师——折伤医。
2023/11/13
月
2023/11/13
11
(八)骨伤科的新生(公元1949年以后)
成就:
1.成立中医骨伤科医院或中医院内设中医骨伤科。
2.学校开设骨伤专业、专业教材。
3.成立中医骨伤科研究所。
4.中西医结合骨科的的发展。
2023/11/13
12
现状:
1.现代化工农业生产、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造 成的损伤层出不穷。
1.宋代-解剖学显著的进步 法学家宋慈著《洗冤集录》
2.金元四大家 3.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草乌散,记载有组成、功用、剂量、注意事项 世界上最早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
2023/11/13
9
(六)骨伤科的兴盛(公元1368~1840年) 明清时代
明朝
1.《金疮秘传禁方》-利用骨擦音诊断有无骨折
2.夏、商、周三代 夏代-酒 商代-青铜器 周代-最早的医学分科
中医伤科学发展简史
中医伤科的萌芽(1)
夏代(公元前21世纪~ 公元前16世纪)已有 了人工酿酒。《战国 策》载:“帝女令仪 狄作酒而美,进之 禹”。
中医伤科的萌芽(2)
商代(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066年),砭 石被金属刀针所代替。《韩非子》载“以 刀刺骨”。 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器物铭文中有“疾 手”、 “疾肘”、 “疾胫”、 “疾止”、 “疾骨”等伤科疾病。
伤科基础理论的形成 (2)
《灵枢 . 经水》曰:“若夫八尺之士,皮肉 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 而视之。”
《灵枢· 经脉》云:“骨为干,脉为营,筋 为刚,肉为墙。”
伤科基础理论的形成 (3)
《灵枢· 刺节真邪》云:“热胜其寒,则烂 肉腐肌为脓,内伤骨,内伤骨为骨蚀(化 脓性骨髓炎)。……有所结,深中骨,气 因于骨,骨与气并,日以益大,则为骨 疽”。 《素问 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 而为痹也。”
伤科基础理论的形成 (4)
用六经论伤寒
以脏腑论杂病 创辨证施治经方
提出三因致病学说
伤科基础理论的形成 (5)
华佗发明麻沸散,施 行于剖腹术、刮骨术、 创立五禽戏。
医者刳腹,实别开岐圣门庭,谁知狱吏 庸才,致使遗书归一炬; 士贵洁身,岂屑侍奸雄左右,独憾史臣 曲笔,反将厌事谤千秋。
伤科诊疗技术的进步(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医伤科的萌芽(3)
“疾”作字形表示一个 人被矢所伤
中医伤科的萌芽(4)
商初伊尹发明“汤液”。《甲乙经.序》“伊 尹……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
中医伤科的萌芽(4)
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中医骨伤科学)
(一)夏代(前21世纪一前16世纪)
夏代主要生产工具是石器,用以治病的针是石针、骨针。考古工 作者在龙山文化遗址发现了很多陶制的酒器,《战国策魏二》曰: “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可见在夏代已有了人工酿酒。 酒可以通血脉、行药势,也可以止痛、消毒,这对治疗创
(二)商代(前16世纪一前1066年)
商代冶炼技术有很大发展,从殷墟出土文物来看,不仅有刀、针、 斧、镑、矢等青铜器,而且还发现了炼铜遗址和铜范,说明商代 已达到青铜器的全盛时期。由于青铜器的广泛使用,医疗工具也 有了改进和提高,砭石逐渐被金属的刀针所代替,子》记载,古 人“以刀刺骨”,说明“刀”骨伤疾患的手术工具了。
商代后期,我国汉字发展已基本成熟,辞和器物铭文中发现记载 的疾病有几十种,科的有疾手、疾肘、疾胫、疾止、疾骨等。有按 摩、外敷药物及药熨治病的记录。
第一章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
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研究防治骨关节及其 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古属“疡医” 范畴,又称“接骨”“正体”“正骨”“伤 科”等,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骨 伤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各族人民 长期与损伤及筋骨疾患作斗争的经验总结, 具有丰富的学术内容和卓著的医疗成就,对 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节中医骨伤科的起源
一、远古时期 (远古——1.8万年前)
早在170万年前,“元谋猿人”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土地上生活、劳动和发 展着。
60多万年前,“北京猿人”已能制造粗糙的石器和原始骨器工具,在原始人 居住的山洞里发现很厚的灰烬与用火烧过的兽骨,证明“北京猿人”已学会 用火。
20万年前的“河套人”时期,石器有了很大进步,并已发明了人工取火。在 烘火取暖和烤炙食物的基础上,人们发现热物贴身可以解除某些病痛,产生 了原始的热熨疗法。
伤科学发展简史课件
中医伤科发展简史
中医伤科学是研究和防治损伤性 疾病的学科。损伤性疾病(骨折、脱 位、伤筋、内伤、骨病)是人类的常 见病和多发病,中医在治伤方面具有 悠久的历史,在常期的医疗实践中积 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理 论体系。
商-周时期(公元前16-8世纪)
春秋战国-汉代(公元前722-公元220年) 晋-唐代(公元220-960年) 宋-元时代(公元960-1368年) 明-清-民国时代(公元1368-1949年)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
(下一页)
西医骨科和中医伤科是生活在不同地域 的人类在与损伤性疾病斗争中创造的不同医 疗体系,虽然两者的理论差异很大,但对伤 病的治疗原则基本相同,并且各有自己的优 势和不足,两者互补性很强,因而不应该互 相对立。
(下一页)
中、西医治疗骨折的基本方法对照:
1、整复
中医
(下一页)
西医
(下一页)
(下一页)
5、其它(诊断方法、基础理论)
中医:通过望、问、闻、切(触摸)获 取病症,结合粗略的解剖学知识,运用中 医传统理论辨证施治。
西医:通过望、触、叩、听、X线等理 化检查获取病症,运用现代解剖、生理、 病理学知识,分析病理特点,制定治疗方 案。 (返回)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
上海:伤科研究所《中西结合骨科科研论文 集》1-3辑,开展了“肾主骨”和活血化瘀对骨 折愈合影响的研究。
(下一页)
创建中医学院,开设骨伤专业,培
养出大批具有扎实中医基础理论、基本
技能和兼有中西医结合能力的中医骨伤
科专业人才。
(下一页)
中医伤科学是研究和防治损伤性 疾病的学科。损伤性疾病(骨折、脱 位、伤筋、内伤、骨病)是人类的常 见病和多发病,中医在治伤方面具有 悠久的历史,在常期的医疗实践中积 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独特的理 论体系。
商-周时期(公元前16-8世纪)
春秋战国-汉代(公元前722-公元220年) 晋-唐代(公元220-960年) 宋-元时代(公元960-1368年) 明-清-民国时代(公元1368-1949年)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
(下一页)
西医骨科和中医伤科是生活在不同地域 的人类在与损伤性疾病斗争中创造的不同医 疗体系,虽然两者的理论差异很大,但对伤 病的治疗原则基本相同,并且各有自己的优 势和不足,两者互补性很强,因而不应该互 相对立。
(下一页)
中、西医治疗骨折的基本方法对照:
1、整复
中医
(下一页)
西医
(下一页)
(下一页)
5、其它(诊断方法、基础理论)
中医:通过望、问、闻、切(触摸)获 取病症,结合粗略的解剖学知识,运用中 医传统理论辨证施治。
西医:通过望、触、叩、听、X线等理 化检查获取病症,运用现代解剖、生理、 病理学知识,分析病理特点,制定治疗方 案。 (返回)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
上海:伤科研究所《中西结合骨科科研论文 集》1-3辑,开展了“肾主骨”和活血化瘀对骨 折愈合影响的研究。
(下一页)
创建中医学院,开设骨伤专业,培
养出大批具有扎实中医基础理论、基本
技能和兼有中西医结合能力的中医骨伤
科专业人才。
(下一页)
《中医伤科》PPT课件
精品医学
29
张力性水泡
精品医学
30
特殊症状体征
畸形 发生骨折或脱位时,由于暴力作用以及
肌肉、韧带的牵拉,常使骨折端移位, 出现肢体形状改变,产生特殊畸形。如 方肩畸形、餐叉畸形等
精品医学
31
方肩畸形
精品医学
32
餐叉畸形
精品医学
33
骨擦音
骨折时,由于骨折断端相互触碰或摩擦 而产生,一般在检查骨折局部时,通过手 触摸可感觉到。为避免给患者带异常活动
受伤前不能活动的骨干部位,在 骨折后出现屈曲旋转等非正常活
动
精品医学
35
关节盂空虚
位于关节盂的骨端脱出,致使关节 盂空虚,关节头处于异常位置,是 脱位的体征
精品医学
36
弹性固定
脱位后,关节周围的肌肉痉挛收缩,可 使脱位后骨端保持在特殊的位置上,对 该关节被动活动时,仍可轻微活动,但 有弹性阻力。被动活动停止后,脱位的 骨端又恢复原来的特殊位置
42
特殊症状体征
畸形
如脊柱结核后期的后凸畸形 类风湿关节炎的腕尺偏畸形、手指鹅颈畸形等 强直性脊柱炎的圆背畸形 特发性脊柱侧凸症的脊柱侧凸畸形
精品医学
43
后凸畸形
精品医学
44
腕尺偏畸形、手指鹅颈畸形
精品医学
45
肌肉萎缩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导致的肌肉萎缩
精品医学
46
筋肉挛缩
如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呈爪形手 掌腱膜挛缩症发生屈指挛缩畸形 髂胫束挛缩症呈屈髋、外展、外旋挛缩畸形等
精品医学
39
全身症状体征
痹症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等全 身症状
痿证多表现为面色无华、食欲不振、肢体 痿软无力、舌苔薄白或少苔、脉细等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ppt
9
魏晋~五代十国
晋代 伤科学在诊断和治疗上都有显著提高, 并成为独立的学科。
葛洪——《肘后千金方》记载: 1、颞颌关节脱位口内复位法(最早记载); 2、骨折竹简固定; 3、口对口吹气; 南北朝 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最早的外
伤科专书 。
医学ppt
10
隋朝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我国第一部症状病因学专著,并将伤科疾 病列为专章。
提出化脓性关节炎切开引流的禁忌和 指征;
对小儿麻痹症候的描述:“因于湿, 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 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萎”。
医学ppt
8
公元前三世——仓公首先有二例完整 的病案记载。
汉代 华佗——外科手术的鼻祖。首 创麻沸散、体育疗法(五禽戏)。
东汉未年《伤寒杂病论》:创立了理、 法、方、药结合的辩证论治方法,记 载了牵臂法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摩 等复苏术。
医学ppt
11
唐代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颞颌关节脱位整复后 热敷、热疗以助关节恢复;热敷、热疗治疗损 伤瘀肿。
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1、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本伤科专书,阐述了骨折的 治疗原则是复位、夹板固定、功能锻炼和药物治疗。
2、将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提高一步:采用煮沸消毒的 水将污染的伤口和骨片冲洗干净,用快刀进行扩创, 将断骨复位,然后用清洁的“绢片包之”。
人的躯体——外在的皮肉、筋骨
内在的气血、经络、脏腑
现代学科划分,把伤科学局限于一定的 范围。
医学ppt
3
发展简史 伤科学的起源
原始氏族——砭石、热尉疗法、 人类文明萌芽和进化的过程,生活中
逐渐认识自然界药物,并始用于敷治 创伤疾病。——砭镰、骨刀的出现, 并用于切割。针砭疾病——外治法起 源。
《普济方·折伤门》:记录了十五世纪以前 的正骨技术;把髋关节脱位分为“粘膝不能 开”(后脱位)和“不粘膝”(前脱位)两 类。
薛己《正体类要》重视脾肾与补气养血,是
按八纲辩证论治的代表著作;“肢体损于外,
则气血损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
和” 。
医学ppt
15
清代 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
医学ppt
4
伤科学的起源
公元前21世纪-前11世纪(夏、商时代): 青铜器——金属工具 医学萌芽,商代有主管治病的“小疾臣”。
酿酒术发明,酒始用于疗伤。 甲骨文记录人体各部名称和多种骨伤疾病。 后世记扁鹊“以刀疗骨”。
医学ppt
5
伤科学的发展
春秋战国~汉代
从医药的临床实践到理论方面的划 时代总结,完成了祖国医学的经典巨 著《内经》、《难经》、《神农本草 经》和《伤寒杂病论》。这些经典著 作确立了中医的理论体系,奠定了我 国医药学发展的基础。
3)四肢骨折用竹帘、杉篱固定;
4)髌骨骨折用抱膝医学圈ppt 固定。
16
清代
➢ 钱秀昌《伤科补要》——杨木接骨, 对髋关节后脱位采用屈髋屈膝拔伸复 位法整复。
➢ 沈金鳌《杂病源流犀浊》对内伤的病 因病机,辩证论治有所阐发。
➢ 胡廷光《伤科汇纂 》:阐述各种损伤 的证治、记载骨折、脱位、筋伤的检 查、复位。
医学ppt
19
学习重点
魏晋以后伤科学的发展情况,主要为各 名家的著作所作出的贡献。
医学ppt
13
元代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1、继承了蔺道人的伤科经验,系统地 整理了元代以前的伤科经验; 2、麻药用量按病人年龄、体质而定; 3、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的第一人; 4.指出髋关节是臼杵关节; 5.把踝关节骨折脱位分为内翻和外翻。
医学ppt
14
明清时代
明代
太医院分科:伤科分为“接骨”和“金镞” 两科。
医学ppt
17
解放后
1、成立中医院和中医学院,成立骨伤科 研究所;
2、系统整理祖国医学的理伤手法,总结 老中医的经验方;
3、改进固定方法和器械——小夹板固定
4、中草药研究——肾主骨,骨折愈合, 活血祛瘀;
5、总结出骨折治疗的理论——动静结合, 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
医学ppt
18
现代
引进现代医学先进技术,中西医结合治 疗骨伤科疾病。 1、引进现代医学先进的影像学和实验室检 查,使诊断更精确。 2、引进先进的麻醉技术、手术技术和器械, 治疗了较多的疑难疾病。 3、继续发扬中医传统技术,中药的辩证论 治,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等。
《中医伤科学》
第一章 中医伤科发展简史
医学ppt
1
学习目的:
掌握伤科学的定义 熟悉中医伤科学发展过程中各位名家、
专著及主要贡献 了解中医伤科学的起源
医学ppt
2
发展简史 概述
*定义——中医伤科学一门防治骨、关节 及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
历史曾用名:疡医(折疡、金疡):接 骨、正体、正骨。
系统地总结了清代以前的骨伤科经验,对人 体各部位的骨度,内外治法方药记述最详, 既有理论,尤重实践,图文并茂。
1、把正骨手法归纳为八法:摸、接、端、 提、推、拿、按、摩;
2、攀索叠砖法整复胸腰椎骨折脱位,腰背 处垫枕,保持脊柱过伸;
3、改革固定器械
1)脊柱中断骨折用通木固定;
2)下腰损伤用腰柱固定;
医学ppt
6
《内经》
《内经》比较系统、全地阐述了 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 疗等基本理论;
《灵枢·骨度》通过体表测量人体骨 骼的长短、大小、广狭,按头颅、 躯干、四肢各部位折量出一定的标 准尺寸;
医学ppt
7
《内经》
《内经》并阐发的: “肝主筋、肾主 骨、脾主四肢肌肉”,“气伤痛、形 伤肿,”这些理论一直指导临床实践;
3、首次把髋关节脱位分为前脱位和后脱位,采用手 牵足蹬法治疗髋关节脱位。
4、利用杠杆原理,用“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 位。
医学ppt
12
宋代
《圣济总录》对腹破肠出的重伤有合 理的处理方法。
《小儿卫生部微论方》记载了小儿先 天并指的截除术。
《夷坚志》——记载了在颌部类似同 种异体植骨术。
《洗冤集录》——第一部法医学专书。
记载了循环障碍,神经麻痹,运动障碍等;
指出软组织裂伤,关节开放骨折立即缝合 骨折端的骨骼亦要缝合(关节内骨折的处 理);
缝合技术要求按一定技术操作:皮肤、皮 下、肌层对齐,松紧适度;
开放性骨折去除异物后再敷药;如伤口在 创伤久不愈合,是有异物或死骨在伤口内;
把化脓性骨髓炎分为附骨痈(急性)和附 骨疽(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