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名词解释(Ac1等)

合集下载

热处理部分析题及答案

热处理部分析题及答案

热处理部分析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热处理:热处理是将钢在固态下加热到预定的温度,并在该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然后以一定的速度冷却下来的一种热加工工艺。

2.奥氏体化:钢加热获得奥氏体的转变过程3.起始晶粒度:奥氏体形成刚结束,其晶粒边界刚刚相互接触时的晶粒大小。

4.本质晶粒度:根据标准试验方法(YB27—64),经930℃±10℃,保温3~8 小时后测得奥氏体晶粒大小。

5.实际晶粒度:钢在某一具体加热条件下所获得的奥氏体晶粒大小。

6.过冷奥氏体:在临界转变温度以下存在但不稳定,将要发生转变的奥氏体。

7.退火:将钢加热到相变温度Ac1以上或以下,保温以后缓慢冷却(一般随炉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是将钢件或钢材加热到Ac3以上20℃~30℃,经完全奥氏体化后进行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组织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8.完全退火:将钢件或钢材加热到Ac3以上20℃~30℃,经完全奥氏体化后进行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9.不完全退火:将钢件或钢材加热到Ac3以上20℃~30℃,经完全奥氏体化后进行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10.扩散退火:将工件加热到略低于固相线的温度(亚共析钢通常为1050℃~1150℃),长时间(一般10~20小时)保温,然后随炉缓慢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11.正火: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后空冷的热处理工艺。

12.淬火:将亚共析钢加热到Ac3以上,共析钢与过共析钢加热到Ac1以上(低于Accm)的温度,保温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Vk的速度快速冷却,使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13.钢的淬透性:指奥氏体化后的钢在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其大小用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获得的淬透层深度来表示。

14.回火:淬火后再将工件加热到Ac1温度以下某一温度,保温后再冷却到室温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15.化学热处理:是将钢件置于一定温度的活性介质中保温,使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它的表面,改变其化学成分和组织,达到改进表面性能,满足技术要求的热处理过程。

金属学与热处理名词解释汇总

金属学与热处理名词解释汇总

金属学与热处理名词解释汇总热处理:在生产中,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使钢发生固态相变,借此改变其内部组织结构,从而达到改善力学性能的目的的操作被称为热处理。

正火:将工件加热至Ac3(Ac是指加热时自由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终了温度,一般是从727℃到912℃之间)或Acm(Acm是实际加热中过共析钢完全奥氏体化的临界温度线)以上30~50℃,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淬火:将钢加热到Ac3或Ac1以上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取出进行水冷或油冷获得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等温淬火:将奥氏体化的工件淬入温度稍高于Ms的熔盐中,等温保持足够时间,使过冷奥氏体恒温发生贝氏体转变,待转变结束后取出在空气中冷却的处理方法称为等温淬火。

分级淬火:将奥氏体化的工件淬入温度稍高于或稍低于Ms的熔盐中,待工件内外温度均匀后,从熔盐中取出置于空气中冷却至室温,以获得马氏体组织,这种处理方法称为分级淬火。

单液淬火:将奥氏体化的工件投入一种淬火介质中,直至转变结束。

双液淬火:将奥氏体化的工件先放入一种冷却能力强的冷却介质冷却一定时间,当冷却至稍高于Ms后立即将工件取出并放入另外一种冷却能力缓一些的冷却介质冷却,使之转变为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回火:将淬火钢加热到低于临界点A1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回火索氏体:淬火碳钢500~650℃回火时,得到粗粒状渗碳体和多边形铁素体所构成的复相组织。

回火屈氏体:淬火碳钢350~500℃回火时,得到细粒状渗碳体和针状铁素体所构成的复相组织。

回火马氏体:淬火碳钢在250℃以下回火时,得到的过饱和的α固溶体和弥散分布的碳化物组成的复相组织。

退火:是将钢加热到临界点以上或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后,随炉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它是热处理工艺中应用最广、种类最多的一种工艺,不同种类的退火目的也各不相同。

等温退火:将亚共析钢工件加热到A3以上20〜30°C,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在Arl以下珠光体转变区间的某一温度进行等温,使之转变为珠光体后出炉空冷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工艺

在热处理中什么叫Ac1 Ac2 Ac3 Ar1与各种材料退火温度Ac1:钢加热时,开始形成奥氏体的温度;Ac3:亚共析钢加热时,所有铁素体均转变为奥氏体的温度;Ar1:钢高温奥氏体化后冷却时,奥氏体分解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的温度;Acm:过共析钢在平衡状态下,奥氏体和渗碳体或碳化物共存的最高温度,即过共析钢的上临界点。

铁碳合金的AC3线,一般是从727到912摄氏度之间,正火温度一般在AC3线上30-50摄氏度,即对应为757到962摄氏度.各种材料退火温度DF2.DF3.K460.2510.01.sks-3退火760到780保温随炉冷到500度以下出CR12.635.XW-5.K100.D3.S-7.K107.退火850保温随炉冷到500以下出D2.SKD11.SLD.DC53.K110.2379.XW-41.XW-42.CR12MOV.CR12MO1V1.K340.QC11.D C11.GD2000.A88.等退火850保温随炉冷到500以下出H13.8407.2344.SKD61.DAC.W302.FDAC.4CR5MOSIV1退火850保温随炉冷到500以下出S136.2083.2316.PAK90.SUS420.HPM38.083.M310.M300.716.退火850保温随炉冷到500以下出热处理工艺1.退火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Ac3+30~50度或Ac1+30~50度或Ac1以下的温度(可以查阅有关资料)后,一般随炉温缓慢冷却。

目的: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改善切削加工与压力加工性能;2.细化晶粒,改善力学性能,为下一步工序做准备;3.消除冷、热加工所产生的内应力。

应用要点:1.适用于合金结构钢、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钢的锻件、焊接件以及供应状态不合格的原材料;2.一般在毛坯状态进行退火。

2.正火操作方法: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cm 以上30~50度,保温后以稍大于退火的冷却速度冷却。

热处理知识介绍

热处理知识介绍

球化退火应用
球化退火主要适用于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如碳 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轴承钢等。这些钢经 轧制、锻造后空冷,所得组织是片层状珠光体 与网状渗碳体,这种组织硬而脆,不仅难以切 削加工,且在以后淬火过程中也容易变形和开 裂。
球化退火应用
而经球化退火得到的是球状珠光体组织,其中 的渗碳体呈球状颗粒,弥散分布在铁素体基体 上,和片状珠光体相比,不但硬度低,便于切 削加工,而且在淬火加热时,奥氏体晶粒不易 长大,冷却时工件变形和开裂倾向小。另外对 于一些需要改善冷塑性变形(如冲压、冷镦等) 的亚共析钢有时也可采用球化退火。
热处理分类——回火
钢的回火是将淬火钢加热至A1以下的某一温 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一种热 处理工艺。
消除钢淬火时产生的亚稳定组织。
二、退火热处理
退火热处理是将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的温度, 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退火后组织亚共析钢是铁素体加片状珠光体; 共析钢或过共析钢则是粒状珠光体。总之退火 组织是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Fe+H2O→FeO+H2 FeC+CO2→Fe+2CO 还原: FeO+H2→Fe+H2O
FeO+CO→Fe+CO2
对策
所以我们必须做到: 1.减少盘圆料自身带的FeO(盘圆料的酸洗可 以减少FeO); 2.降低炉内的CO、H2在适当的比值和线材来 减少O2、H2O脱碳性气体(加氮气降低炉内 CO、H2的体积百分比),加瓦斯,丙烯可以分 解成甲烷与炉内的H2O、O2反应成CO作为保 护气氛。
CH3OH
CO+2H2
中性气体
氮气在高温加热时和钢铁不发生任何作用,即 不氧化。不脱碳、也无还原和增碳作用,故为 中性气体。
氧化案例

常用材料及热处理名词解释及钢临界点(全)

常用材料及热处理名词解释及钢临界点(全)

常用材料及热处理名词解释常用铸铁牌号常用钢材牌号热处理名词解释钢的临界点(1)Ac1 钢加热时,开始形成奥氏体的温度。

(2)Ac3 亚共析钢加热时,所有铁素体都转变为奥氏体的温度。

(3)Ac4 低碳亚共析钢加热时,奥氏体开始转变为δ相的温度。

(4)Accm 过共析钢加热时,所有渗碳体和碳化物完全溶入奥氏体的温度。

(5)Arl 钢高温奥氏体化后冷却时,奥氏体分解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的温度。

(6)Ar3 亚共析钢高温奥氏体化后冷却时,铁素体开始析出的温度。

(7)Ar4 钢在高温形成的δ相在冷却时,开始转变为奥氏体的温度。

(8)Arcm 过共析钢高温完全奥氏体化后冷却时,渗碳体或碳化物开始析出的温度。

(9)A1 也写做Ae1,是在平衡状态下,奥氏体、铁素体、渗碳体或碳化物共存的温度,也就是一般所说的下临界点。

(10)A3 也写做Ae3,是亚共析钢在平衡状态下,奥氏体和铁素体共存的最高温度,也就是说亚共析钢的上临界点。

(11)A4 也写做Ae4,是在平衡状态下,δ相和奥氏体共存的最低温度。

(12)Acm 也写做Aecm,是过共析钢在平衡状态下,奥氏体和渗碳体或碳化物共存的最高温度,也就是过共析钢的上临界点。

(13)Mb 马氏体爆发形成温度,以Mb表示(Mb≤MS)。

当奥氏体过冷至MS点以下时,瞬间爆发式形成大量马氏体,并伴有响声,同时释放相变潜热,使温度回升。

(14)Md 马氏体机械强化稳定化临界温度。

(15)MF 马氏体相变强化临界温度。

(16)Mf 有的文献以Mf表示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终了温度。

(17)MG 奥氏体发生热稳定化的一个临界温度。

(18)MS 钢奥氏体化后冷却时,其中奥氏体开始转变为马氏体的温度,符号中的“S”是“始”字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也就是俄文书籍中的MH和英文书籍中的MS。

(19)MZ 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终了温度,符号中的“Z”是“终”字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字母,也就是俄文书籍中的MK和英文书籍中的Mf。

热处理部分析题及答案

热处理部分析题及答案

热处理部分析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热处理:热处理是将钢在固态下加热到预定的温度,并在该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然后以一定的速度冷却下来的一种热加工工艺。

2.奥氏体化:钢加热获得奥氏体的转变过程3.起始晶粒度:奥氏体形成刚结束,其晶粒边界刚刚相互接触时的晶粒大小。

4.本质晶粒度:根据标准试验方法(YB27—64),经930℃±10℃,保温3~8 小时后测得奥氏体晶粒大小。

5.实际晶粒度:钢在某一具体加热条件下所获得的奥氏体晶粒大小。

6.过冷奥氏体:在临界转变温度以下存在但不稳定,将要发生转变的奥氏体。

7.退火:将钢加热到相变温度Ac1以上或以下,保温以后缓慢冷却(一般随炉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是将钢件或钢材加热到Ac3以上20℃~30℃,经完全奥氏体化后进行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组织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8.完全退火:将钢件或钢材加热到Ac3以上20℃~30℃,经完全奥氏体化后进行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9.不完全退火:将钢件或钢材加热到Ac3以上20℃~30℃,经完全奥氏体化后进行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10.扩散退火:将工件加热到略低于固相线的温度(亚共析钢通常为1050℃~1150℃),长时间(一般10~20小时)保温,然后随炉缓慢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11.正火: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后空冷的热处理工艺。

12.淬火:将亚共析钢加热到Ac3以上,共析钢与过共析钢加热到Ac1以上(低于Accm)的温度,保温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Vk的速度快速冷却,使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13.钢的淬透性:指奥氏体化后的钢在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其大小用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获得的淬透层深度来表示。

14.回火:淬火后再将工件加热到Ac1温度以下某一温度,保温后再冷却到室温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15.化学热处理:是将钢件置于一定温度的活性介质中保温,使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它的表面,改变其化学成分和组织,达到改进表面性能,满足技术要求的热处理过程。

热处理答案(1)-1-副本

热处理答案(1)-1-副本

一、名词解释:1热强性:在室温下,钢的力学性能与加载时间无关,但在高温下钢的强度及变形量不但与时间有关,而且与温度有关,这就是耐热钢所谓的热强性。

2形变热处理:是将塑性变形同热处理有机结合在一起,获得形变强化和相变强化综合效果的工艺方法。

3热硬性:热硬性是指钢在较高温度下,仍能保持较高硬度的性能。

4等温淬火:工件淬火加热后,若长期保持在下贝氏体转变区的温度,使之完成奥氏体的等温转变,获得下贝氏体组织,这种淬火称为等温淬火。

5热疲劳:金属材料由于温度梯度循环引起的热应力循环(或热应变循环),而产生的疲劳破坏现象,称为热疲劳。

6渗氮: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7淬透性:淬透性是使钢强化的基本手段之一,将钢淬火成马氏体,随后回火以提高韧性是使钢获得高综合机械性能的传统方法。

8回火脆性:是指淬火钢回火后出现韧性下降的现象。

9二次硬化:二次硬化:某些铁碳合金(如高速钢)须经多次回火后,才进一步提高其硬度。

10回火稳定性:淬火钢在回火时,抵抗强度、硬度下降的能力称为回火稳定性。

11球化退火:是使钢中碳化物球化而进行的退火,得到在铁素体基体上均匀分布的球状或颗粒状碳化物的组织。

12化学热处理:是利用化学反应、有时兼用物理方法改变钢件表层化学成分及组织结构,以便得到比均质材料更好的技术经济效益的金属热处理工艺。

13淬硬性:指钢在淬火时硬化能力,用淬成马氏体可能得到的最高硬度表示。

14水韧处理:将钢加热至奥氏体区温度(1050-1100℃,视钢中碳化物的细小或粗大而定)并保温一段时间(每25mm壁厚保温1h),使铸态组织中的碳化物基本上都固溶到奥氏体中,然后在水中进行淬火,从而得到单一的奥氏体组织。

.15分级淬火:将钢加热至奥氏体区温度(1050-1100℃,视钢中碳化物的细小或粗大而定)并保温一段时间(每25mm壁厚保温1h),使铸态组织中的碳化物基本上都固溶到奥氏体中,然后在水中进行淬火,从而得到单一的奥氏体组织。

金属临界点ac1

金属临界点ac1

金属临界点ac1
金属临界点ac1是指金属在加热过程中发生晶体结构改变的温度点。

在此温度下,金属的晶格结构由一种结构转变为另一种结构,从而产生显著的物理性质变化。

金属临界点ac1对于金属的热处理和材料制备具有重要意义。

在金属的加热过程中,当温度升高到ac1附近时,金属的晶体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这种结构变化主要是由于金属内部的晶体缺陷和晶格排列的重新组合引起的。

在ac1点以下,金属的晶格结构通常呈现出一种紧密堆积的状态,称为α相。

而在ac1点以上,随着温度的升高,金属的晶体结构逐渐转变为一种更松散的结构,称为γ相。

金属临界点ac1的确定对于金属材料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金属的热处理过程中,控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可以使金属达到所期望的晶体结构状态。

例如,在钢铁制造过程中,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可以使钢铁达到理想的晶体结构状态,从而提高其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金属临界点ac1还与金属的磁性有密切关系。

在ac1点以下,金属通常呈现出铁磁性,而在ac1点以上,金属的磁性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这种磁性的变化可以用于制备磁性材料或控制金属的磁性性能。

金属临界点ac1是金属加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温度点,它标志着金
属晶体结构的转变和物理性质的变化。

对于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和制备具有重要意义。

控制金属临界点ac1可以使金属达到理想的晶体结构状态,从而提高其性能。

同时,金属临界点ac1还与金属的磁性密切相关,可以用于磁性材料的制备和磁性性能的控制。

金属临界点ac1的研究对于金属材料科学和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热处理的几种方式

热处理的几种方式

热处理的几种方式(1):退火:指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常见的退火工艺有: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球化退火,完全退火等。

退火的目的:主要是降低金属材料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切削加工或压力加工,减少残余应力,提高组织和成分的均匀化,或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2):正火:指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Ac3或Acm(钢的上临界点温度)以上30~50℃,保持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的工艺。

正火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低碳钢的力学性能,改善切削加工性,细化晶粒,消除组织缺陷,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3):淬火:指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1(钢的下临界点温度)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常见的淬火工艺有盐浴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贝氏体等温淬火,表面淬火和局部淬火等。

淬火的目的:使钢件获得所需的马氏体组织,提高工件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4):回火:指钢件经淬硬后,再加热到Ac1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常见的回火工艺有: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和多次回火等。

回火的目的:主要是消除钢件在淬火时所产生的应力,使钢件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外,并具有所需要的塑性和韧性等。

(5):调质:指将钢材或钢件进行淬火及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

使用于调质处理的钢称调质钢。

它一般是指中碳结构钢和中碳合金结构钢。

(6):化学热处理:指金属或合金工件置于一定温度的活性介质中保温,使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它的表层,以改变其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常见的化学热处理工艺有:渗碳,渗氮,碳氮共渗,渗铝,渗硼等。

化学热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提高钢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抗蚀性,抗疲劳强度和抗氧化性等。

(7):固溶处理:指将合金加热到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基础知识总结

热处理基础知识总结

热处理基础知识总结热处理是指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手段,以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

一、热处理1、正火: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点AC3或ACM以上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2、退火:将亚共析钢工件加热至AC3以上20—40度,保温一段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或埋在砂中或石灰中冷却)至500度以下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3、固溶热处理:将合金加热至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然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4、时效:合金经固溶热处理或冷塑性形变后,在室温放置或稍高于室温保持时,其性能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

5、固溶处理:使合金中各种相充分溶解,强化固溶体并提高韧性及抗蚀性能,消除应力与软化,以便继续加工成型。

6、时效处理:在强化相析出的温度加热并保温,使强化相沉淀析出,得以硬化,提高强度。

7、淬火:将钢奥氏体化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冷却,使工件在横截面内全部或一定的范围内发生马氏体等不稳定组织结构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8、回火:将经过淬火的工件加热到临界点AC1以下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随后用符合要求的方法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9、钢的碳氮共渗:碳氮共渗是向钢的表层同时渗入碳和氮的过程。

习惯上碳氮共渗又称为氰化,以中温气体碳氮共渗和低温气体碳氮共渗(即气体软氮化)应用较为广泛。

中温气体碳氮共渗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

低温气体碳氮共渗以渗氮为主,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

10、调质处理(quenching and tempering):一般习惯将淬火加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称为调质处理。

调质处理广泛应用于各种重要的结构零件,特别是那些在交变负荷下工作的连杆、螺栓、齿轮及轴类等。

调质处理后得到回火索氏体组织,它的机械性能均比相同硬度的正火索氏体组织更优。

它的硬度取决于高温回火温度并与钢的回火稳定性和工件截面尺寸有关,一般在HB200—350之间。

热处理的基本知识

热处理的基本知识

热处理的基本知识:四把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1、退火: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保温适当的时间,缓慢冷却(炉冷),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1):完全退火:用于细化晶粒,改善切削加工性能,一般用于预处理。

T:对于亚共析钢:Ac3+30~50℃, 炉冷;得到的组织:P+F 对于过共析钢:Ac1+20~30℃, 炉冷; 得到的组织:P+Fe3C (2):去应力退火:消除应力的退火工艺。

加热温度低于Ac12、正火:加热到Ac或Acm以上一定的温度,保温适当的时间,冷却(空冷),获得含有珠光体组织的工艺。

3、淬火:将钢加热到相变点以上,快速冷却(水冷、油冷),获得马氏体组织,使钢材强化的热处理工艺。

对于碳素钢:水冷(20#,45#,T10);对于合金钢:油冷(40Cr,GCr15,65Mn)对于亚共析钢:Ac3+30~50℃, 水冷或油冷;得到的组织:M+A’对于过亚共析钢:Ac1+40~60℃, 水冷或油冷;得到的组织:M+A’+Fe3C 淬火之后必须进行回火,以消除应力,改变组织,满足不同强韧性要求。

(1):对于工具钢、模具、量具:淬火+低温回火,目的是提高强度,降低脆性。

低温回火:温度在180~250℃左右,保温时间为1~2小时左右,空冷。

组织:M回+Fe3C;(2):弹簧钢:65Mn ,5CrMoMo。

工艺:淬火+中温回火中温回火:温度在350~500℃,空冷。

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屈氏体(T')组织,由于回火温度的升高,使硬度略有降低,并使淬火钢中的内应力大大减少,并且具有高的弹性极限,有较好的塑性及韧性。

(3)淬火+高温回火(调质处理):提高材料的综合机械性能,具有良好的强韧性。

高温回火:加热温度在500~650℃之间,空冷。

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S'。

调质处理可适用于主轴、连杆。

重要件。

热处理的工序,一般为:铸件(锻件)——预备热处理——机加工——最终热处理——磨削加工预备热处理:退火、正火(含碳量小于0.4%)最终热处理:淬火+回火表面处理:表面淬火(感应叫热表面淬火):许多机器零件在扭转、弯曲等交变载荷下工作,有时表面要受磨擦,承受交变或脉冲动接触压力,有时还承受冲击,例如:传动轴、传动齿轮。

热处理名词解释

热处理名词解释

金属热处理:所谓金属热处理,是借助于一定的热作用(有时兼之以机械作用、化学作用或其他作用)来人为地改变金属合金内部的组织和结构,从而获得所需要的性能的工艺操作。

均匀化退火:扩散退火,是用于消除或减少铸态合金非平衡状态的热处理。

基于回复、再结晶的退火:将冷变形后的金属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会发生回复、再结晶,变形织构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由冷变形造成的亚稳定状态,使金属材料获得所需组织、结构和性能。

基于固态相变的退火:这是一种以固态金属合金经高温保温和冷却所发生的扩散型相变为基础的热处理。

淬火:将金属合金从固态下的高温状态以过冷或过饱和形式固定到室温,或使高温相在冷却时转变成另一种晶体结构的亚稳状态,称为淬火。

淬火过程中晶体结构不发生变化叫无多型性转变的淬火,若淬火时金属合金的晶体结构类型发生改变,则称为有多型性转变的淬火。

时效或回火:室温保持或加热使过饱和固溶体分解的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将热作用和化学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热处理。

形变热处理:是一种将塑性变形的形变强化和热处理时的相变强化结合,使成型工艺与获得最终性能统一起来的一种综合工艺。

临界浓度:凡组元浓度大于k的合金,在该种铸造的冷却条件下均会出现非平衡过剩相。

k浓度称为临界浓度。

聚集与球化:所谓聚集就是过剩相质点粗化过程,其特征是小尺寸质点溶解而大尺寸质点长大。

球化是聚集的一种特殊形式,即非等轴的过剩相质点转变为接近于等轴的形状。

淬火效应:金属工件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浸入冷却剂(油、水等)中,经过冷却处理,工件的性能更好,更稳定。

冷变形储能:冷变形后金属的自由能增量,它是冷变形金属发生组织变化的驱动力。

回复:回复过程的本质是点缺陷运动和位错运动与重新组合。

原位再结晶:随着退火温度升高或退火时间延长,多边化和胞状亚组织形成的亚晶会通过亚晶界迁移和亚晶粒合并的方式逐渐粗化。

在一定条件下,亚晶可长到很大尺寸,这种情况称为原位再结晶。

低温退火的硬化效应:某些金属及合金在回复退火温度下,硬度、强度特别是屈服极限和弹性极限不仅不降低,反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低温退火的硬化效应。

AC1温度计算及焊接名词(0)

AC1温度计算及焊接名词(0)

1、Ac1 =72 3-14Mn+22Si-14.4Ni+23.3Cr 适用成分范围:C 0.30~0.60%,Si0~1.0%,Ni0~3.50%,Cr0~1.50%,Mo0~0.50%2、Ac1=723+25Si-7Mn+15Cr-15Ni+30W+40Mo+50V 适用成分范围:C 0~0.80%,Mo0~0.50%,V0~0.50%,W0~1.50%,Cr0~7.50%3回火脆性:淬火钢在回火时,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降低,韧性升高,但是在许多钢的回火温度与冲击韧性的关系曲线中出现了两个低谷,一个在200~350℃之间,另一个在450~650℃之间。

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冲击韧性反而下降的现象,回火脆性可分为第一类回火脆性和第二类回火脆性。

4碳钢中加入合金元素,特别是铬、镍、锰、硅等元素后,在250~400℃范围内回火时,由于在马氏体晶界上析出ε 碳化物薄片,使晶界的脆断强度降低,与碳钢相似,钢材的冲击韧度猛烈下降,此现象称为第Ⅰ类回火脆性(第一类回火脆性)。

现在还没有消除第Ⅰ类回火脆性的方法。

5合金钢,特别是铬镍钢;铬、锰、钢;铬硅钢,在450~650℃范围内回火时,又出现冲击韧度猛烈下降,此现象称为第Ⅱ类回火脆性(第二类回火脆性)。

其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过,经电子探针的分析发现,第Ⅱ类回火脆性与晶界的偏析有关。

6将出现第Ⅱ类回火脆性的钢,在600℃以上重新进行回火并迅速冷却,即可恢复其韧性。

提高钢的纯洁度,减少杂质元素含量,加入钼(≈0.5%)、钨(≈1%),也可避免绝大多数合金钢的第Ⅱ类回火脆性。

焊接名词解释一.一般术语1.焊接:通过加热或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工件达到原子结合的一种方法。

2.焊接技能:手焊工或焊接操作工执行焊接工艺细则的能力。

3.焊接方法:指特定的焊接方法,如埋弧焊、气保护焊等,其含义包括该方法涉及的冶金、电、物理、化学及力学原则等内容。

4.焊接工艺:制造焊件所有的加工方法和实施要求,包括焊接准备、材料选用、焊接方法选定、焊接参数、操作要求等。

热处理 名词解释

热处理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完全退火将刚材或钢件加热到AC3点以上,使之完全奥氏体化,然后缓慢冷却,然后缓慢冷却获得接近于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成为完全退火2、淬透性钢的淬透性使之钢材被淬透的能力,或者说钢的淬透性是表征钢材淬火时获得马氏体能力的特性3、淬硬性指在理想的淬火条件下,以超过临界冷却素的形成的马氏体组织能够达到的最高硬度4、等温淬火工件淬火加热后,若长时间保持在下贝氏体转变区的温度,使之完成奥氏体的等温转变,获得下贝氏体组织,这种淬火称等温淬火5、回火脆性随回火温度升高冲击韧性反而下降的现象6、回火稳定性淬火钢在回火时,抵抗强度、硬度下降的能力。

7、水韧处理将铸态下的铸件依据某一温度加热到1050℃~1100℃范围内保温一定时间然后进行水淬的一种处理方法8、季裂经过冷变形的黄铜制品在潮湿的大气中,特别是在还有氨气的大气或海水中,会发生自动破裂二、牌号1、GCr15 滚动轴承钢C%=1.0% Cr%=12% Cr作用:提高淬透性、耐腐蚀性、耐磨性热处理方法及作用:球化退火+淬火+低温回火球化淬火可以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为最终淬火处理做组织准备。

淬火:可以获得较高的硬度和强度回火:提高零件的组织及尺寸的稳定性,提高力学性能。

最终组织:M回+A”+Fe3C 应用:滚动轴承,量具2、Cr12MoV 冷冲磨具钢C%≥1 Cr=12%Mo=0.4%~0.6% V%=0.15~0.3% Cr作用:提高淬透性Mo、V提高耐磨性、细化晶粒热处理方法及作用:有一次硬化法和二次硬化法,其中一次硬化法采用低温回火+低温淬火。

淬火温度低,晶粒细小,强韧性好,残留奥氏体少最终组织:M回+A”+Fe3C晶粒应用:挤压模,冷冲压模3、60Si2Mn 弹簧钢C%=0.6% Si%=2% Mn%≤1.5% Si、Mo:能显著强化基体Si大为提高钢的弹性限度Mn提高钢的淬透性热处理及应用:淬火+中温回火中温回火可以使弹簧具有一定冲击韧性,弹性极限,金属比等最终组织:T回应用:螺旋弹簧,板簧4、40Cr/40CrNiMo C%=0.4% Ni、Mo≤1.5% Cr提高钢的淬透性,回火稳定性Ni提高干的基本韧性Mo进一步提高淬透性、回火稳定性,细化晶粒降低回火脆性热处理及作用:调质获得S回最终组织:S回应用:连杆螺栓,轴,齿轮5、W18Cr4V W%=18% Cr%=4% V%≤1.5%三、选材汽车变速箱齿轮选用渗碳钢20CrMnTi制造汽车变速箱齿轮工作条件:在滑动、滚动相对运动的情况下工件之间有摩擦,同时还承受一定的形变弯曲应力和接触疲劳应力,有时会有一定的冲击力。

热处理知识及工艺介绍

热处理知识及工艺介绍
热处理的相关名词介绍
1. 正火normalizing: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临界点AC3或ACM以上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2. 退火annealing:将亚共析钢工件加热至AC3以上20—40度,保温一段时间后,随炉缓慢冷却(或埋在砂中或石灰中冷却)至500度以下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3. 淬火quenching:将钢奥氏体化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冷却,使工件在横截面内全部或一定的范围内发生马氏体等不稳定组织结构转变的热处理工艺 4. 回火tempering:将经过淬火的工件加热到临界点AC1以下的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随后用符合要求的方法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相区
(1)单相区 简化的Fe- Fe3C相图中有F、A、L和Fe3C 四个单相区。 (2)两相区 简化的Fe- Fe3C相图中有五个两相区,即 L+A两相区、L+Fe3C两相区、A+Fe3C两相区、A+F两相 区和F+ Fe3C两相区。 每个两相区都与相应的两个单相区相邻;两条三相共存线, 即共晶线ECF,L、A和Fe3C三相共存,共析线PSK,A、F 和Fe3C三相共存。
4)合金工具钢
(1)低合金刃具钢 车、铣、铰刀等 性能要求: 回火稳定性 a) 硬度和耐磨性;b)强度和韧性;c)红硬性 ;d)工艺性 (2)高速钢 淬透性好,红硬性高,小截面刀具空气中能淬透 典型牌号: W18Cr4V (3)模具钢 a)冷作模具钢 b)热作模具钢 P70性能 (4)量具钢 多选用碳素工具钢、低合金工具钢(9SiCr、CrMn)、轴承钢(GCr15)制作
3、奥氏体的形成速度
43
(1)温度:加热温度越高,晶粒越大; (2)合金成分: ① 碳含量增高,晶粒长大倾向增大,残余渗碳体增加,则倾向减小; ② 形成碳化物、氮化物、氧化物的元素增加,则阻碍晶粒长大; ③ 锰、磷元素增加,晶粒增大。

热处理名词解释

热处理名词解释

第一章金属的加热1、对流传热:热量的传递依靠发热体与工件之间流体的流动进行。

2、辐射传热:温度大于绝对零度的物体从表面放出波长为(0.4~40)×10-6m范围内的辐射能被另一物体吸收后变为热能。

3、传导传热:热量的传递仅靠传热物质质点间的相互碰撞。

4、强迫流动:用外加动力强制流体运动。

5、层流:强迫流动时流体沿着工件表面一层层有规则的流动。

6、紊流:流体的不规则运动。

7、随炉加热:即工件装入炉中后,随着炉子升温而加热,直至所需加热温度。

8、预热加热:即工件现在已升温至较低温度的炉子中加热,到温后再转移至预定工件加热温度的炉中加热至工件达到所要求的温度。

9、到温入炉加热:又称热炉装料加热,即先把炉子升到工件要求的加热温度,然后再把工件装入炉中进行加热。

10、高温入炉加热:即工件装入较工件要求加热温度高的炉内进行加热,直至工件达到要求温度。

11、内氧化:氧沿晶界或其他通道向内扩散,与晶界附近的Si、Mn等元素结合成氧化物的现象。

12、碳势:纯铁在一定温度下于加热炉气中加热时达到既不增碳也不脱碳并与炉气保持平衡时表面的含碳量。

13、露点:气氛中水蒸气开始凝结成雾的温度,即在一个大气压力下,气氛中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14、半脱碳层:碳钢脱碳层组织自表面至中心,由铁素体加珠光体组织逐渐过渡到珠光体,再至相当于钢原始含碳量的退火组织。

15、全脱碳层:碳钢脱碳层区碳浓度分布曲线有突变,碳层组织表面为单一的铁素体区,向里为铁素体加珠光体逐渐过渡到相当于钢原始含碳量缓冷组织。

16、光亮热处理:工件热处理后,不因氧化等原因使工件表面颜色变暗,光洁度降低,而仍保持热处理前原来工件表面光亮状态。

17、保护气氛:在工件加热时保持其表面不氧化、脱碳的气氛。

18、吸热式气氛:用天然气、丙烷气、城市煤气及其他有机物质为原料,以一定的比例与空气混合,在装有镍触媒的高温(930~1050℃)炉内进行不完全燃烧而得的一种混合气体。

有关热处理相关术语

有关热处理相关术语

热处理相关术语(1):退火:指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常见的退火工艺有: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球化退火,完全退火等。

退火的目的:主要是降低金属材料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切削加工或压力加工,减少残余应力,提高组织和成分的均匀化,或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2):正火:指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Ac3或Acm(钢的上临界点温度)以上30~50℃,保持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的工艺。

正火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低碳钢的力学性能,改善切削加工性,细化晶粒,消除组织缺陷,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3):淬火:指将钢件加热到Ac3或Ac1(钢的下临界点温度)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常见的淬火工艺有盐浴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贝氏体等温淬火,表面淬火和局部淬火等。

淬火的目的:使钢件获得所需的马氏体组织,提高工件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4):回火:指钢件经淬硬后,再加热到Ac1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常见的回火工艺有: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和多次回火等。

回火的目的:主要是消除钢件在淬火时所产生的应力,使钢件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外,并具有所需要的塑性和韧性等。

(5):调质:指将钢材或钢件进行淬火及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

使用于调质处理的钢称调质钢。

它一般是指中碳结构钢和中碳合金结构钢。

(6):化学热处理:指金属或合金工件置于一定温度的活性介质中保温,使一种或几种元素渗入它的表层,以改变其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

常见的化学热处理工艺有:渗碳,渗氮,碳氮共渗,渗铝,渗硼等。

化学热处理的目的:主要是提高钢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抗蚀性,抗疲劳强度和抗氧化性等。

(7):固溶处理:指将合金加热到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材料工程基础名词解释

材料工程基础名词解释

金属充型能力:液态金属充填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称为金属充型能力。

顺序凝固:为了避免铸件产生缩孔、缩松缺陷;所谓顺序凝固是指通过在铸件上可能出现缩孔的厚大部位安装冒口等工艺措施,使铸件上远离冒口的部位先凝固,然后是靠近冒口的部位凝固,最后是冒口本身凝固。

按照这样的凝固方式,先凝固区域的收缩由后凝固部位的金属液来补充,后凝固部位的收缩由冒口中的金属液来补充,从而使铸件各个部位的收缩都能得到补充,而将缩孔移至冒口中。

冒口为铸件上多余的部分,在铸件清理时将其去除。

为了实现顺序凝固,在安放冒口的同时,还可以在铸件某些厚大部位放置冷铁,以加大局部区域的凝固速度。

砂型铸造:指用型砂制备铸型来生产铸件的铸造方法。

生产过程包括技术准备、生产准备和工艺过程三个环节。

压力加工:指在不破坏金属自身完整性的条件下,利用外力作用使金属产生塑形变形,从而获得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机械性能的毛坯或零件的加工方法。

由于这种加工方法主要依靠金属具有的塑形变形能力对金属进行加工,故又称塑形加工。

锻造:将固态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在压力作用下产生塑形变形,把坯料的某一部分体积转移到另一部分,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内部质量的铸件的工艺方法。

热处理:将金属工件以一定的速度加热到预定的温度并保持预定的时间,再以预定的冷却速度进行冷却的综合工艺方法。

在对金属进行热处理的过程中,金属工件的形状没有发生变化,但在加热和冷却的过程中,其内部组织或相发生了变化,因此,相应的性能也发生了变化。

固态相变:固态材料在温度压力改变时,其内部组织或结构发生从一种相态到另一种相态的转变,导致合金特性发生变化,称之为固态相变。

退火:将钢加热到一定温度进行保温,缓慢冷却到600℃以下,再空冷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称为退火。

正火:将钢加热到临界点温度并保温,出炉空冷至室温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

淬火:吧钢件加热到临界点以上,经保温后快速冷却,使奥氏体转变称为马氏体的热处理工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r1:冷却时奥氏体向珠光体转变的温度;
Ac3:加热时先共析铁素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的终了温度;
Ar3:冷却时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的开始温度;
Accm:加热时二次渗碳体全部溶入奥氏体的终了温度;
Arcm:冷却时从奥氏体中开始析出二次渗碳体的温度。
根据铁碳平衡相图,共析钢加热到超过A1温度时,全部转变为奥氏体;
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加热到A3和Acm以上获得单相奥氏体。
通常把加热时的实际临界温度标以字母“c”,如Ac1、Ac3、Accm、Ar3、Arcm等。
其物理意义分别为:
Ac1:加热时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的温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