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素受体

合集下载

药理学第10章整理

药理学第10章整理

第十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是一类化学结构及药理作用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相似的药物,与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产生肾上腺素样作用,又称拟肾上腺素药。

它们都是胺类,作用亦与兴奋交感神经的效应相似,故又称拟交感胺类。

第一节构效关系及分类一、构效关系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基本化学结构是β-苯乙胺。

1.苯环上化学基团的不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在苯环第3、4位碳上都有羟基,形成儿茶酚,故称儿茶酚胺类。

它们在外周产生明显的α.β受体激动作用,易被COMT灭活,作用时间短,对中枢作用弱。

如果去掉一个羟基,其外周作用将减弱,而作用时间延长,口服生物利用度增加。

去掉两个羟基,则外周作用减弱,中枢作用加强,如麻黄碱。

2.烷胺侧链α碳原子上氢被取代被甲基取代(间羟胺和麻黄碱),则不易被MAO代谢,作用时间延长;易被摄取-1所摄入,在神经元内存在时间长,促进递质释放。

3.氨基氢原子被取代药物对α、β受体选择性将发生变化。

去甲肾上腺素氨基末端的氢被甲基取代,则为肾上腺素,可增加对β1受体的活性被异丙基取代,则为异丙肾上腺素,可进一步增加对β1、β2受体的作用,而对α受体的作用逐渐减弱。

去氧肾上腺素虽然氨基上的氢被甲基取代,但由于苯环上缺少4位碳羟基,仅保留其对α受体的作用,而对β受体无明显作用。

取代基团从甲基到叔丁基,对α受体的作用逐渐减弱,对β受体的作用却逐渐加强。

4.光学异构体碳链上的α碳和β碳如被其他基团取代,可形成光学异构体。

在α碳上形成的左旋体,外周作用较强,如左旋去甲肾上腺素比右旋体作用强10倍以上。

在α碳形成的右旋体,中枢兴奋作用较强,如右旋苯丙胺的中枢作用强于左旋苯丙胺。

二、分类第二节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去甲肾上腺素【体内过程】1.口服因局部作用使胃黏膜血管收缩而影响其吸收,在肠内易被碱性肠液破坏2.皮下注射时,因血管剧烈收缩吸收很少,且易发生局部组织坏死。

3.一般采用静脉滴注给药4.外源性去甲肾上腺素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很少到达脑组织。

药理学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药理学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应用注意】
1.心绞痛、心肌炎、甲亢不用。 2.易发生心动过速及室颤。
第四节 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多巴酚丁胺(dobutamine)
1. 主要激动β1受体。 2. 心肌收缩力增长,对心率影响较小。 3. 应用
(1)静滴用于心脏术后排出量低旳休克或心肌梗 死并发心力衰竭,可增长心排出量。
(2)易产生迅速耐受性。
第一节 构效关系及分类
第二节 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 去甲肾上腺素(药noradrenaline , NA)
【体内过程】
1. 吸收 ① 口服不产生吸收作用,因迅速被肠液破坏。 ② 不肌注和皮下注射,因强烈血管收缩,可引起局部组 织缺血坏死。 ③ 临床上一般采用静脉给药。
2. 消除 主要被COMT,MAO破坏。肝脏是外源性NA代谢旳主要器官。 也可被再摄取。因为NA进入机体后迅速被代谢和摄取 , 故作用时间短。
1. 心脏:激动心脏β1受体作用比 Ad 弱,一般不易产生 心律失常。
2. 血管 (1)激动α受体,对β2受体作用弱。 (2)肾血管、肠系膜及冠状血管扩张,这是因为激动这
些部位上旳DA受体。
注意:剂量较大经过激动α受体引起血管收缩作用超出血
管舒张作用。
第三节 α、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 药
3. 血压 低浓度:收缩压上升;舒张压变化不大或稍升高。 高浓度: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升高。
第一节 构效关系及分类
1) 苯环上化学基团旳不同 2) 烷胺侧链α碳原子上氢被取代 3) 氨基上氢原子被取代 4) 光学异构体
第一节 构效关系及分类
药物分类 (1)α受体激动药:
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 去氧肾上腺素。
(2)α、β受体激动药:
肾上腺素,多巴胺 ,麻黄碱。

肾上腺素受体药物总结

肾上腺素受体药物总结

肾上腺素受体药物总结●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1.拟肾上腺素药●本类药物通过激动肾上腺素受体或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递质,从而发挥与肾上腺素能神经兴奋相似的作用。

●根据药物对不同肾上腺素受体亚型的选择性●①α受体激动药●②α、β受体激动药●③β受体激动药2.交感神经作用 NA●1.心率加快,心脏收缩力增强,冠状血管血流量增多,内脏与皮肤血管收缩,肝血管收缩,骨骼肌血管舒张,血压升高。

循环器官●2.支气管舒张呼吸器官●3.抑制胃肠运动括约肌收缩,抑制胆囊收缩。

消化器官●4.肾血管收缩,膀胱逼尿肌舒张,括约肌收缩,外生殖器官血管收缩,子宫收缩(有孕)或松肌。

泌尿生殖●瞳孔辐射肌收缩,瞳孔扩大。

眼●竖毛肌收缩汗腺分泌。

皮肤●肾上腺素分泌促进糖原分解。

代谢3.4.构效关系●β-苯乙胺●儿茶酚●3.4位被羟基取代●儿茶酚胺药物作用强,外周作用大于中枢,作用维持时间短,易被COMT灭活。

●非儿茶酚结构●●去掉两个羟基●非儿茶酚胺药物作用弱,维持时间长,不易被COMT替灭活,中枢作用时间更长,麻黄碱并可口服给药。

●α碳●加甲基不易被单氧化酶灭,活作用时间变长,易被神经末梢摄取●氨基●氨基上的氢被不同的集团取代后,药物对α,β受体选择性产生改变。

5.去甲肾上腺素α受体激动药●作用机制●去甲肾上腺素激动α受体的作用强大对α1,α2受体无选择性对,β1体激动,作用较弱,对β2无作用。

●药理作用●1.收缩血管●皮肤黏膜血管,肾脏血管,肝脏,脑,骨骼肌血管膜●冠状血管舒张●心脏兴奋,心肌的代谢产物增加,同时血压上去,提高灌注压●2.心脏●较弱激动心脏β1受体使心肌收缩性增强,心率加快传导加速排出量增强●3.血压●较强的升血压作用●小剂量时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不明显,脉压差增大。

●大剂量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同时升高,脉压差减小。

●●临床应用●1.休克●Ps:休克有三,血压降,微循环灌注不足,有效血容量降低。

●治疗:首先补充血容量,输血或者说是输液,然后使用相关药物。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种类
选择性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只作用于特定的肾上腺素受体亚型,对其他受体亚型影响较小。
非选择性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作用于多种肾上腺素受体亚型,产生广泛的药理作用。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作用机制
兴奋心血管系统
01
通过激动心肌和血管平滑肌上的肾上腺素受体,增加心肌收缩
开发新型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针对不同亚型肾上腺素受体,开发出具有创新性的肾 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为疾病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05 安全使用肾上腺素受体激 动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副作用
心跳加速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能导致心跳加速,引 发心悸和心律不齐。
血压升高
使用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能导致血压升高, 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心血管疾病
研究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在高血压、冠心病 等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探索其对心血 管系统的保护作用。
神经系统疾病
研究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在焦虑、抑郁、帕 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探索 其对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的研究前景
深入探究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作用 机制
通过深入研究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作用机制,为新 药研发提供理论急情况
在应激状态下,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可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 如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和血糖升高,以应对紧急情况。
调节代谢
肾上腺素受体在代谢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如β₂受体激动 促进脂肪和葡萄糖代谢,而β₃受体激动则抑制脂肪合成和 促进脂肪分解。
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肾上腺素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也有分布,参与神经递质 释放和突触传递等过程,对学习和记忆等认知功能产生影 响。

药理学-11-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药理学-11-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酚苄明(phenoxybenzamine) 【药理作用】 非竞争性、非选择性α受体阻断剂。
作用特点: 起效慢、作用强大而持久。
【临床应用】 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
前列腺肥大尿阻塞
嗜铬细胞瘤术前准备
【不良反应】
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律失常。
四、选择性 α1受体阻断药 哌唑嗪prazosin
【药理作用】
根据α受体阻滞药对α1、α2受体选择性的不同可分为: (1)α1、α2受体阻滞药如酚妥拉明。 (2)α1受体阻滞药如哌唑嗪。 (3)α2受体阻滞药如育亨宾。
根据α受体阻滞药作用时间的长短可分为:
(1) 短效类α受体阻滞药,又称为竞争性α受体阻滞药, 如酚妥拉明。
(2) 长效类α受体阻滞药,又称为非竞争性α受体阻滞 药,如酚苄明
其他 受体阻断药
药物
特点
用途
纳多洛尔 噻吗洛尔 吲哚洛尔
T1/2长,强度为普奈洛尔 需用 受体阻断药 的6倍,可增加肾血流量 的肾功能不全者
为目前作用最强的 受体 青光眼 阻断药,无内在拟交感 活性,无膜稳定作用
强度为普奈洛尔的6-15倍,心功能不全高血压 内在拟交感活性强。 患者
四、选择性β1受体阻断药
【临床应用 】
1. 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及闭塞性脉管炎 2. 对抗NA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坏死 3. 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4. 休克:补足血容量基础上使用 5.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
【不良反应】
1. 体位性低血压 2. 胃肠平滑肌兴奋引起腹痛,腹泻,呕吐 3. 诱发和加重溃疡,拟胆碱作用,胃酸分泌增加 4. 心动过速,心率失常,诱发和加重心绞痛
阿替洛尔和美托洛尔: 具有很强的心脏选择性作用,而膜稳定作用较弱, 属长效心脏选择性 1受体阻断剂。 用于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甲 状腺功能亢进和特发性震颤等。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肾上腺素
大剂量:α效应逐渐增强,舒张压 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先使用α受体阻
断剂)
2.支气管:
(1)强大的舒张作用。 β2 (2)收缩支气管黏膜血管,降低毛细血管通透 性,有利于消除支气管黏膜水肿。 α1
(3)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过敏物质。 β2
肾上腺素
3.代谢 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加,肝糖原分解
酚妥拉明
3.急性心肌梗死和难治充血性心力衰竭
解除心功能不全时小动脉和小静脉的反射性 收缩,外周阻力降低,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增加 心输出量,使心力衰竭及肺水肿得以改善。
4.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5.防治高血压危象
嗜铬细胞瘤
多发于肾上腺髓质,由于嗜铬细胞分泌大量 AD及NA,可引起血压升高及代谢紊乱。应用酚妥 拉明不仅能降低血压,还能使体内肾上腺素升压 作用翻转为降压,从而使血压下降明显。
肾上腺素
3.给药途径 (1)皮下注射:起效慢而持久(1h)
α受体激动,收缩小血管 (2)肌肉注射:起效快而短暂(30min)
β受体激动,扩张血管 (3)静脉注射:立即生效 4.代谢:类似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药理作用:直接兴奋α、β受体,产生α
型和β型效应。 1.心血管系统 (1)兴奋心脏
β1 激动心脏,心肌收缩力增强,传到加速…… β2 扩张冠状血管,改善心脏的血液供应
激动作用弱;对β2 受体几无作用。
1.血管:主要是小动脉和小静脉收缩。
α1-R兴奋 小血管收缩(皮肤、黏膜、内脏最 明显) 外周阻力
此外脑、肝、肠系膜、骨骼肌血管均呈收缩 状态。冠状血管扩张。
去甲肾上腺素
2. 心脏:激动心脏 β1受体,使心脏兴奋。
β1-R兴奋
பைடு நூலகம்

肾上腺素受体知识归纳总结

肾上腺素受体知识归纳总结

第一章α、β肾上腺素受体所在位置及影响一、血管上的受体(注:缩血管反应使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升高)(一)激动血管上的α1受体——血管收缩,主要就是小动脉与小静脉收缩:1、皮肤粘膜血管收缩最明显,其次就是肾脏血管;2、此外脑、肝、肠系膜、骨骼肌的血管也都呈收缩反应(二)激动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血管收缩。

1、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血管壁的α受体密度高,血管收缩较明显;2、皮肤、粘膜、肾与胃肠道等的血管平滑肌α受体数量多,收缩最强烈;3、对脑与肺血管作用——十分微弱,有时由血压升高而被动地舒张;4、静脉与大动脉的α受体密度低——收缩作用较弱。

5、使三角肌与括约肌收缩。

(三)激动血管平滑肌上的β2受体——血管舒张——降压。

1、骨骼肌与肝脏的血管平滑肌上β2受体占优势——血管舒张;2、激动冠脉β2受体——舒张血管。

3、激动α受体——三角肌与括约肌收缩。

4、激动β受体——膀胱逼尿肌舒张。

(四)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强大的舒张作用。

原理:β2受体激动药的主要作用就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它与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β2受体结合后,引起受体构型改变,激动兴奋性G蛋白(Gs),从而活化腺苷酸环化酶,催化细胞内ATP转变为cAMP,引起细胞内cAMP水平增加,转而激活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PKA),通过[Ca2+]i(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下降、肌球蛋白轻链失活、钾通道开放三个途径,最终引起平滑肌松弛反应。

1、人气道中主要就是β2受体。

它广泛分布于气道的不同效应细胞上,当激动β2受体时,气道平滑肌松弛、抑制肥大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释放炎症介质与过敏介质、增强气道纤毛无能运动、促进气道分泌、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气道粘膜下水肿等,均有利于缓解或消除喘息。

2、激动骨骼肌慢收缩纤维的β2受体,引起肌肉震颤。

(五)激动α受体与β2受体——可能致肝糖原分解。

(六) 激动α2受体——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α2受体——位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突触前膜上,在介导交感神经系统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包括中枢与外周。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基本知识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基本知识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基本知识任务四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的基本知识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2)熟悉麻黄碱、间羟胺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3)了解去氧肾上腺素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

能力目标(1)临床应用中能根据休克的类型选择用药;(2)使用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时能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实施预防和治疗措施。

案例引导少数患者在输液或使用某些药物如青霉素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突然出现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喉头水肿、冷汗、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甚至昏迷等,这时应如何抢救?案例分析: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须及时抢救,抢救的首选药为肾上腺素。

因为肾上腺素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而升高血压,扩张支气管而缓解呼吸困难,并且能抑制过敏性介质的释放,减轻黏膜的充血水肿,从而能迅速缓解症状。

此外可合用糖皮质激素,并采取人工呼吸、吸氧等措施,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通过直接激动肾上腺素受体或促进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递质间接激动受体,而产生与肾上腺素相似的作用,又称为拟肾上腺素药。

因为其作用与交感神经兴奋的效应相似,故又称拟交感胺类,其基本化学结构是β-苯乙胺。

苯环上有两个邻位羟基者为儿茶酚胺类,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其作用强,但由于在体内易被甲基转移酶(COMT)和单胺氧化酶(MAO)破坏,故作用维持时间短;无邻位羟基者为非儿茶酚胺类,如麻黄碱、间羟胺等,作用减弱,但作用维持时间延长。

根据药物对肾上腺素受体的选择性可分为α、β受体激动药,α受体激动药和β受体激动药三类。

一、α、β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adrenaline,epinephrine,AD)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主要激素,药用肾上腺素是从家畜肾上腺中提取或人工合成的,其化学性质不稳定,遇光易分解,在碱性溶液中迅速氧化,变为粉红色或棕色而失效。

肾上腺素受体PPT课件

肾上腺素受体PPT课件
——β-受体激动剂
OH
H
HO
N
HO
• 典型的非选择性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 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时
– 其β1受体激动活性可刺激心脏
SUCCESS
THANK YOU
2019/5/25
代表药2:多巴酚丁胺
——β1-受体激动剂
HO
HO
CH2CH2NH CHCH2CH2
OH
CH3
S-(-)-异构体
是α1、β1受体激动剂;
• β 3 ——脂肪肌肉、肝脏和肥大细胞、子宫、 脂肪细胞以及肾脏组织,可能对脂肪分解 有调节作用
三.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及呼 吸系统疾病。根据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对 α受体和β受体的不同选择可分为: – α1受体激动剂:临床上用于升高血压和抗 休克;
– α 受体激动剂(中枢):用于降低血压; – β1 受体激动剂:用于强心和抗休克; – β2 受体激动剂:用于平喘和改善微循环,
R-(+)-异构体
是α1受体拮抗剂,对β1受体激动活性
仅是S-异构体的1/10; 因此,应用外消旋体时,其对应体间的α 效应相互抵消,主要呈现β1受体激动活性。
代表药3:硫酸沙丁胺醇
——β2-受体激动剂
HOCH2
HO
CH CH2NHC(CH3)3
1 2 H2SO4
OH
• 药理作用:
– 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 – 扩张支气管作用明显,较异丙肾上腺素强10倍以上,
HO CH2CHCOOH ÒÀ °±Ëá ôÇ »¯ ø
NH2
HO
HO
ÀÒ °±Ëá
HO CH2CHCOOH ¶à °Í °·ÍÑ ôÈ Ã¸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PPT课件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PPT课件
利于通气。 (3)有一定抗过敏作用。 (4)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
20
肾上腺素【临床应用】
4. 与局麻药配伍(浓度1:250000),少于0.3mg。
作用: 1.收缩局部血管,延长局麻药作用时间; 2.减少吸收量,防止中毒。
注意:手指、足趾、阴茎等手术不加肾上腺素, 以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造成局部组织坏死。
心脏兴奋,代谢产物增加引起)。
.
11
3.血压
小剂量:收缩压升高
(心脏β1受体兴奋),舒张压不变 或稍下降。
大剂量: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
注意:在低浓度时β受体对肾上腺 素的敏感性高 于α受体;高浓度 时α受体对肾上腺素敏感性高于β 受体。
.
12
4.代谢
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加,肝糖原分解增加, 血糖升高等;脂肪分解增强,脂肪酸水平增高。
.
29
麻黄碱(ephedrine) 【临床用途】
(1)防止某些低血压 (腰麻时预防血压下降) (2)鼻黏膜充血引起的鼻塞(0.5%浓度滴鼻) (3)支气管哮喘:预防或轻症治疗 (4)缓解荨麻疹等皮肤黏膜症状
.
30
麻黄碱不良反应
1.产生中枢兴奋症状,特别是过量时,可出现焦虑、 精神兴奋;
2.可致血压过高和心律失常等。 3.甲亢患者禁用,失血性休克慎用。
体几无作用。
1. 血管:主要是小动脉和小静脉收缩。 皮肤黏膜血管收缩最明显,肾血管次之。此外脑、肝、 肠系膜、骨骼肌血管均呈收缩状态。冠状血管扩张。
2. 心脏:激动心脏 β1受体,使心脏兴奋。 但在整体情况下,由于血压升高,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 使心率减慢。 心博出量变化不大,这是由于外周阻力增加,增加心脏 的射血阻力所致。

胆碱能受体和肾上腺素能受体

胆碱能受体和肾上腺素能受体

胆碱能受体和肾上腺素能受体传出神经系统包括自主神经系统和运动神经系统。

植物神经又分为交感神经(sympathetic nerve)和副交感神经(parasympathetic nerve)。

自主神经自中枢神经系统发出后,都要进入神经节,更换神经元,然后到达所支配的效应器,因此自主神经有节前纤维和节后纤维之分。

运动神经自中枢发出后,中途不更换神经元,直接到达效应器。

一、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1.乙酰胆碱(ACh)胆碱能神经末梢存在的胆碱和乙酰辅酶A,在胆碱乙酰化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乙酰胆碱。

2.去甲肾上腺素(NE, NA)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物合成主要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进行。

酪氨酸是合成去甲肾上腺素的基本原料,在酪氨酸羟化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多巴(dopa),再经多巴脱羧酶作用合成多巴胺(dopamine,DA),后者进入囊泡中,由多巴胺β-羟化酶催化进一步合成去甲肾上腺素,并与A TP和嗜铬颗粒蛋白结合,贮存于囊泡中。

二、传出神经递质的合成、贮存、释放、灭活1、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其合成部位主要在胆碱能神经末梢,合成原料为胆碱(choline)和乙酰辅酶A(acetyl coenzyme A,AcCoA),参与合成的酶为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

此酶在细胞体形成,并随轴浆转运至末梢。

乙酰辅酶A在末梢线粒体内形成,但它不能穿透线粒体膜,需在线粒体内先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枸橼酸盐,才能穿过线粒体膜进入胞质液,在枸橼酸裂解酶催化下重新形成乙酰辅酶A。

胆碱和乙酰辅酶A在胆碱乙酰转移酶催化下,合成ACh。

ACh合成后,即转运进入囊泡内与A TP和囊泡蛋白共存。

在上述合成过程中,胆碱可从细胞外由钠依赖性载体主动摄入胞质液中,此摄取过程为ACh 合成的限速因素,这一转运过程可被密胆碱(hemicholinium)所抑制。

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末梢时,以胞裂外排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的胆碱受体结合并产生效应。

肾上腺素能受体总结

肾上腺素能受体总结

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的效应如下:
α受体:1.收缩血管;2.皮肤、粘膜、内脏血管平滑肌收缩。

α1受体1.主要分布在血管平滑肌(如皮肤、粘膜血管,以及部分内脏血管),激动时引起血管收缩;2.也分布于瞳孔开大肌,激动时瞳孔扩大。

α2受体1.主要分布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突触前膜上,受体激动时可使去甲肾腺素释放减少,对其产生负反馈调节作用。

2.抑制胰岛素分泌,升血糖
β1受体:1.兴奋心脏表现: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心排血量增加,血压升高;2.促进脂肪分解。

β2受体:1.冠脉扩张;2.骨骼肌血管扩张;3.支气管平滑肌舒张;4.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升血糖
DA-R(多巴胺受体):有DA-R分布的肾血管、肠系膜血管、冠脉、脑血管舒张。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药

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药
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 药
李凌凌 武汉科技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前言
都是胺类,而作用又与 兴奋交感神经的效应相 似,又称拟交感胺类。
肾上腺素受体,亦称肾上腺素受体,是能与去甲 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总称。
肾上腺素能药物是一类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的 药物,主要包括拟肾上腺素药和抗肾上腺素药。
β1受体:兴奋β1受体作用的药物用于强心和抗休克;
β2受体:兴奋β2受体作用的药物临床上用于平喘和改 善微循环;
β3受体:兴奋β3受体作用的药物,可以发展成为治疗 肥胖症和糖尿病的药物。
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合成:
L-酪氨酸→→左旋多巴→→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
▪ 酪氨酸羟化酶
多巴脱羧酶 多巴胺-β-羟化酶
→→肾上腺素
苯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
转运:囊泡;释放:胞裂外排;消除:重摄取,其余1/5 的递质经过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或单胺氧化
酶(MAO)酶解失活;
前言
去甲肾上腺素酶解作用因它们所处部位的不同而 异。
释放到突触间隙的去甲肾上腺素,首先被甲基化,再氧 化脱氨;
而在胞浆中的酶解次序则正好相反。 在脑内的最终代谢产物是3-甲氧-4-羟苯乙二醇; 外周的最终代谢产物是3-甲氧-4-羟扁桃酸。
α2受体主要存在于突触前膜,也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 突触后膜、血小板、胰腺β细胞,某些非神经支配的血 管平滑肌和脂肪细胞上;α2受体激动时,反馈抑制递 质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降低血压,血小板凝集,抑制 非神经支配的血管平滑肌收缩,抑制脂肪分解。
前言
β1受体兴奋时,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从而增 加心脏排血量,血压升高,并可使胃肠道平滑肌松弛, 加强脂肪分解。

肾上腺素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肾上腺素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肾上腺素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肿瘤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治疗的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其中,药物治疗作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肾上腺素受体药物治疗肿瘤的研究也逐渐受到关注。

肾上腺素受体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受体,它在肿瘤细胞的生长、周期调控、细胞增殖、细胞分化和转移、细胞凋亡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针对肾上腺素受体的药物治疗已经成为了当前肿瘤治疗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

首先,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周期调控以及细胞增殖有关。

研究表明,肾上腺素是人体内分泌系统中的一种重要激素,而且肿瘤细胞往往具有高度的肾上腺素受体表达水平,这种表达往往会导致肿瘤细胞的增长和扩散。

因此,在治疗肿瘤时,肾上腺素受体的调控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其次,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转移以及细胞凋亡有关。

研究表明,肾上腺素受体在肿瘤细胞的扩散和迁移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针对肾上腺素受体的药物治疗也可以显著地抑制肿瘤细胞的扩散和迁移,并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从而起到治疗肿瘤的作用。

此外,肾上腺素受体针对肿瘤的治疗也不是单一的,例如对于不同的肿瘤细胞,因为受体表达差异的存在,其作用和治疗也是不同的。

比如在乳腺癌的治疗中,肾上腺素受体的调控能够显著地抑制其生长和转移,因此对于乳腺癌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样,在其他肿瘤的治疗中,如胃癌、卵巢癌等也都存在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差异,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肿瘤,应该采用不同的治疗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肾上腺素受体药物的应用也存在着某些风险和不良反应,例如心动过速、高血压、血脂升高等。

因此,药物治疗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严格控制剂量和频次,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综上所述,肾上腺素受体在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肾上腺素受体的治疗也已经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从不同的层面对肿瘤进行治疗,有望实现更好的临床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肾上腺素受体药物的应用中,必须进行合理的剂量控制和频次管理,以免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良反应:一般较轻;剂量过大、过快,心律失常或肾损害
去甲肾上腺素 (noradrenaline,norepinephrine)
• 主要激动α受体,对心脏β1受体较弱,β2几无作用
血管:激动血管平滑肌α1受体,小动、静脉收缩,SVR增加
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
心脏:激动β1受体,正性作用;反射性心率减慢+SVR增加
• 合成
– 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 、嗜铬细胞等 – 酪氨酸羟化酶、多巴 脱羧酶、多巴胺-β羟化酶、苯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
• 释放
– 钙离子依赖性 – 突触前膜α2(-)、β2(+)
• 消失
– 摄取1,贮存型摄取 – 摄取2,代谢性摄取 – MAO、COMT
肾上腺素受体分布与效应
β1受体 α受体 α 、β2受体
→CO降低;剂量过大,可致心律失常
血压:小剂量→SBP↑↑、DBP↑、MAP ↑、脉压↑;大剂量
SBP ↑↑、DBP↑↑、MAP ↑、脉压↓
其他:大剂量类似Adr的代谢效应;CNS作用弱于Adr
临床应用
• 休克
– 仅限于神经源性休克早期血压剧降,嗜铬细胞瘤切除 后低血压或危及生命的严重低血压 – 低血容量休克和感染性休克可进一步加重微循环障碍
• 心脏: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突触前膜α2受体阻断 →兴奋作用,心肌收缩力↑,HR↑,CO↑ • 其他:拟胆碱和拟组胺,皮肤潮红等
临床应用
• 防治围术期高血压
–嗜铬细胞瘤 –术中高血压
• 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心梗 • 抗休克 • 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 严重低血压(用量和时机不当);迷走神经亢进; 心率加速、心律失常及心绞痛
• 窦房结、传导系统、心肌细胞、肾小 球旁细胞 • 皮肤粘膜血管、胃肠括约肌、汗腺、 突触前膜 • 内脏血管、冠状血管、骨骼肌血管 • 胃肠壁平滑肌、糖代谢 • 脂肪代谢
α 、β(1)受体 β3受体
作用机制与方式
• 直接作用
–β 受体途径 –α 受体途径
• 间接作用
–影响递质合成 –影响递质释放 –影响递质的转运与贮存 –影响生物转化
心血管:1~2ug· kg-1· min-1,D1受体,肾、肠系膜、
脑、冠状动脉血管扩张; 2~10ug· kg-1· min-1, β1、 D1受体; >10ug· kg-1· min-1, α1受体,间接NE作用
肾脏:小剂量,扩张肾血管,RBF、GFR增加,
抑制钠离子重吸收,不依赖肾血流增加;大剂量收 缩肾血管
作用于肾上腺素受体的药物
广东医学院麻醉学教研室 曹殿青
概述
• 肾上腺素能神经及其递质 • 肾上腺素受体 • 肾上腺素受体药物作用机制与方式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 α、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 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 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 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 α、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中枢神经系统
• 不易通过BBB,较弱的兴奋 作用,大剂量烦躁、头痛、 呕吐
心跳骤停
过敏性休克 支气管哮喘
与局麻药伍用
局部止血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 不良反应
–心悸、头痛、心律失常 –血压骤升、脑出血、严重心律失常
• 注意事项
–老年人慎用,禁用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器质性心 脏病、甲亢、糖尿病等
–吸入卤化烃类全麻药(尤其氟烷),增加儿茶酚胺敏 感性,尤其缺氧或高碳酸血症
肾上腺素(Adrenaline)
α、β受体激动剂
• 1~2ug· min-1 ( β2) • 2~10ug· min-1 ( β1、 β2 、α) • 10~20ug· min-1 ( α, β1、 β2 )
心脏
• 心肌、窦房结、传导系统 ( β1) • 冠脉血管( β2)+心肌代谢 产物
血管
• 小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 肌(α1)作用明显 • 血流再分布,常用剂量对 脑、肺动脉无明显影响
诱发或加重支气管哮喘
• 代谢加强胰岛素低血糖作用,延迟血糖恢复及低血
糖交感反应;抗血小板聚集,减少肾素释放
• 膜稳定作用产生局部麻醉作用和抗心律失常作用;
噻吗洛尔减少房水生成,降低眼内压
临床应用
• 抗高血压
• 抗心绞痛与心肌缺血 • 抗心律失常 • 甲亢及甲状腺危象的治疗 • 充血性心力衰竭
禁用于严重左室功能不全、窦性心动过缓、支气管哮喘、严 重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注意停药反应
抗休克,逐步替代去甲肾上腺素;椎管内麻醉引起的低血 压;反复应用,可快速耐受
多巴酚丁胺(dobutamine)
• 主要兴奋β1肾上腺素受体,有轻微的α作用,大剂 量时有β2的血管扩张作用 • 对心肌有正性肌力和较弱的正性频率作用 • >15ug· kg-1· min-1,可能增快心率,引起心律失常 • 治疗剂量:SV↑、CO↑、PVR↓、PCWP↓、SVR↓ ,心肌耗氧↓
Adrenoceptor
agonists
• 受体结合→交感神经兴奋效应 • sympathomimetic amines,β -苯 乙胺
Adrenoceptor
antagonists
• 受体结合→不产生或较少交感神 经兴奋效应 • 阻断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和拟交 感胺受体作用
调节心脏、血管、内分泌等功能
麻黄碱(ephedrine)
• 体内过程
– 可通过血脑屏障,不被COMT代谢,较少受MAO代谢 影响 – 消除缓慢,作用持久
• 药理作用
– 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弱于肾上腺素+中枢兴奋明显
心血管作用
快速耐受性
支气管平滑肌 中枢兴奋作用
低血压:防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些低血压状态,椎管内麻醉或麻醉
药物引起,5~10mg iv或15~30mg皮下或肌内注射
用于治疗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心肌收缩力衰弱的 心衰,心脏直视手术后低排血量综合征及难治性 心力衰竭等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分类 药物 去甲 对不同肾上腺素受体作用 作用方式
α受体
+++ ++ ++ ++ ++++ +
β1受体
++ + ± +++ ++
β2受体
± + ± +++ ±
直接
+ + + + + +
思考题
• 充血性心衰的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有何益处?
•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 酚妥拉明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 上消化道出血
– 1~3mg稀释后口服,收缩食管和胃粘膜血管 局部组织坏死+医源性肾衰、心内膜下出血、心梗、流产等
去氧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
• • • • • • 新福林、苯肾上腺素 直接与间接双重作用 主要激动α受体(α1),几无β受体激动作用 临床用与去甲相似,弱而持久 SBP ↑、DBP↑、SVR↑ ↑、HR↓ 皮肤、肾、肢体血流↓,冠脉血流↑
哮喘:预防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及轻症哮喘的治疗,
如返流误吸后气道冲洗
其他:收缩鼻粘膜血管,如经鼻插管;窦性心动过
缓,尤其老年患者,对阿托品敏感性差者
多巴胺(dopamine)
• 体内过程
– 口服无效,迅速被MAO、COMT代谢 – 不易通过BBB,外源性多巴胺通常无中枢效应
• 药理作用
– 主要兴奋α1、β1、DA受体,β2受体作用很弱
椎管内麻醉、吸入麻醉、静脉麻醉引起的血压下降,尤其伴 心率增快者;0.005%,与局麻药伍用;室上性心动过速;较 少用于休克
间羟胺(aramine)
• • • • • 直接与间接作用 主要激动α受体,对β1受体较弱 SBP↑、DBP↑、HR↓,休克患者CO ↑ 预注阿托品, CO 明显↑,肾血管收缩作用较弱 较去甲肾上腺素弱而持久;较麻黄碱升压明显, 心脏作用弱
乌拉地尔(urapidil)
• 压宁定,利喜定 • 药理作用
– – – – 外周和中枢双重降压作用 主要阻断α1受体,也有较弱α2阻滞 激动5-HT1a受体,降低延髓心血管中枢的交感反馈调节 一般不会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
• 临床应用
– 围术期高血压防治
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 第一代
– 非选择性阻断,普萘洛尔等
间接
+ ± +
α受体
间羟胺 去氧 甲氧明 肾上腺素 多巴胺
α、β 受体
麻黄碱 β受体
异丙肾 多巴酚
++
+
++
+++ ++
++
+++ +
+
+ +
+
±
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 酚妥拉明(regitine,phentolamine) • 非选择性α受体阻断剂,以α1为主,15~30min • 血管:直接+间接血管舒张,SVR、PVR下降, 反射性心率增快
• 酚苄明(phenoxybenzamine)
– 长效的非选择性α受体阻断剂,以α1为主,3-4d
• 药理作用
– 与酚妥拉明相近,起效慢,强而持久 – 扩血管效果取决于肾上腺素能张力
• 临床应用
– 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 出血性、创伤性和感染性休克 – 嗜铬细胞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