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温州模式”所面临的挑战及出路
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和对策小议
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和对策小议发展民营经济是加快温州经济发展的关键之所在,文章就之前民营经济发展的困难和现今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分析。
标签:民营经济;温州模式;产品层次;优化经济环境;现代企业制度;培育新新产业一、温州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一)增强信心难目前产品处于买方市场,产能过剩,整个经济受欧债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很多企业采取停产或缩小生产规模以保留生产骨干和原有部分客户,表现出企业家对发展信心不足,看不到长远利益,个别企业法人干脆注册登记新企业,租用老企业的房子和设备组织生产。
(二)解除互保难温州企业在自有抵押物不足的情况下,通常采取民间借贷或互保联保取得贷款,为企业做大提供资金。
当经济不景气时,抵押物价值缩水,银行会抽贷压贷,风险会传导给互保联保企业,特别是个别企业逃废债或破产重组时严重影响关联企业。
解除互保链困难重重,正常生产的企业难以脱身。
(三)回乡投资难由于资本的逐利性,温商回归投资,对房地产开发等兴趣较浓。
由于温州的土地和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运输、劳动力成本、技术人员聘用等要素没有比较优势,再加上房价奇高,生活消费有攀比习俗,文化生活不丰富,教育医疗水平提升慢等,造成实体企业落地后,企业外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难以安居乐业,使回乡投资的实体企业难以发展。
(四)产业提升难温州的某些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肯定,给温州挂了好多国字号的牌子,但在发展中,企业自身、行业协会都没有很好解决行业提升中的短板问题。
由于信息不对称,政府在引导行业发展过程中,服务企业针对性不强,与行业协会沟通不够,对产业发展研究不足,严重制约了产品升级和行业壮大,国字号牌既做不大,也做不强。
(五)要素供给难温州七山二水一分田,土地资源紧缺。
温州本地人碍于面子,不愿在企业上班,尤其城郊结合部的农民,多靠收租过日子;加上温州属于三线城市,各种环境不适合高级人才的个人发展,近几年温州本地的一本毕业生也不喜欢回温工作,流入温州的外来劳动力大多水平较低,人才难留难引进。
温州模式与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
THANK YOU
促进产业升级
温州企业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推动产业升 级和转型发展。中国民营经济需要加快产业 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 高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优化产业结构布局
要点一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温州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 产业集群和块状经济。中国民营经济需要加强区域间的合 作与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
特点
温州模式的特点在于其充分发挥了区 域优势,以小商品为主导,以农村包 围城市的策略,发展了一批富有地方 特色的产业集群。
温州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
温州模式的形成源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温州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 资源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政府在改革开放后积极引导民间投资,为温州模式 的形成提供了政策支持。
劳工权益保护
温州企业需要加强对劳工权益的保护,改善劳资 关系。
社会公共服务
温州需要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居民生活 质量。
对策建议
01
深化改革
温州需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 市场化发展。
加强创新
温州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03
02
扩大开放
温州需要加强对外开放,吸引外资 和先进技术。
增强企业家精神
温州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展现出了敏锐的市 场洞察力和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这是温州 模式成功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中国民营经济 需要进一步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发挥企
业家在市场中的主导作用。
推进所有制结构调整
优化所有制结构
温州通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现了所 有制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了非公有 制经济的比重。中国民营经济需要继续 推进所有制结构调整,促进各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展。
温州模式的局限及当前的任务
素。 笔者说这些 话并 小是想打击温州人的 自信心 , 也不
是想 l 定温州模式 , 温州要继续发展 ,顺利地转 型升 否 级, 就需要摆止对 白 的位置 和心 念 , 实事求是地认 识到 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最重要 的是 , 温州需要冉 有一 模式迷信 的解放思想 。
经济过程特有的二元性和探索性 ,以及温州地方 J 土文 x l 化特性 。 因此 , 没有 必要把温州模式作为 巾国改革开放的
好温州模式和温州经济发展 ,而不看好苏南模式 和苏州 经济发展 ,冈为他们认为温州模式和温州经济 发展 似乎 更吻合两方经济学理论或者市场经济理论 。但后 来的现
标杆模式 。有学者 曾说温州模 式是 欧洲早期资本主 义经
济发展浓缩 版, 新 占典模式 的浓缩版” 他研究 了英 足“ 。 经济和欧 1 - I ' 经济 , 发现 l 9世纪的欧洲也是 r小企业 的天 f 1 下, 和现在的温州有点类似 , 于是就有此说 。但真理总是 具体的 , 是以具体的时间 、 地点和条件不 同而不同的。
实证 明, 似乎并不是这样 。 温州和苏州发展 的差距不仅没
经济学教科 书讲 的那么简单 。 往往是多个凶素起作用的。 在区域经济学 中 ,区域经济发展 的一个重要凶素是 位 条件 。一个地方 的经济发展 的状 况和它所处的空间位置 有相当大的关 系 , 在一定条件下 , 区位条件甚至可 以成为 这一地 区的核心竞争力 。 温州从总体上讲 , 或许有 一些可 以称之 为核心优势 的东西 , 譬如制度创新能力 、 民营经济 发达等 。但是这些其他地区很容易模仿 , 且一学就学会 , 过去没有学习可能是因为胆子小 , 思想没解放 , 只要想 但 通 了, 如发展 民营企业这样 的门槛是很容易跨过去的。 但
温州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与对策研究
温州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与对策研究温州作为浙江省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城市之一。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温州数字经济创新也逐渐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如何在数字经济领域实现创新发展,成为了摆在温州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温州数字经济创新的现状和挑战出发,提出有效的途径和对策,探讨温州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
一、温州数字经济创新的现状和挑战温州作为浙江省的经济重镇,一直以来都在进行着数字经济的探索和实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温州数字经济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比如数字产业的不断兴起、数字创新的加速推进、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等。
在数字经济领域,温州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一线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首先是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虽然温州的信息基础设施已经相对完善,但相比于一线城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这直接影响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和创新能力。
其次是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不够成熟。
温州在数字经济产业方面虽然有所发展,但与一线城市相比,还存在一些欠缺和不足。
比如人才储备不足、企业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都制约了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
温州数字经济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够完善。
虽然温州在数字经济创新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但整体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制约了数字经济创新的发展。
面对这些挑战,温州数字经济创新需要有针对性的有效途径和对策,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
1. 加大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想实现数字经济创新,首先要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
温州应加大对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快智能硬件和软件的研发和应用,提升城市的信息化水平与智能化水平,这对于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至关重要。
2. 培育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温州应该通过引导政策和资金支持,培育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吸引和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推动产业聚集和集群化发展。
3. 推进数字经济与产业深度融合温州应该加大对数字经济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的支持力度,通过数字化转型和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变,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金融危机下温州模式的困境与转型路径
年是温州经济发展史上一个极为明显的转折点,其经济增 化迅速等特点,但不可否认的是,也逐渐形成了产品低端,
长 率 由 2007 年 的 14.2%锐 降 至 2008 年 的 8.2%, 时 至 今 企业规模小,分布分散,技术含量少的现状。 据《中国商务
日,这种状况仍未 能 从 根 本 上 得 以 改观 ,甚 至 有 愈 演 愈 烈 年鉴 2010》统计,2009 年温州出口额在 1 亿美元以上的产
■管理创新
品 共 有 13 种 ,分 别 是 鞋 类 、服 装 、纺 织 品 、通 断 及 电 路 装 置、眼镜、阀门、旅行用品及箱包、汽车零件、船舶、塑料制 品、钢材、制笔、制锁、医疗器械。 出口额在 5 000 万~1 亿美 元的产品则有 7 种,分别是打火机、家具、摩托车零件、灯 具、工具类、变流器和水产品。 这 20 种产品出口金额合计 为 80.60 亿美元, 占当年温州出口总额的 73.7%。 显而易 见,上述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较低。 更为致 命的是,温州众多企业经营领域重合度极高,上述每种产 品都有数十家、数百家甚至上千家企业同时生产。 仅以打 火机为例, 温州目前生产该产品的企业多达 200 余家,而 这还是从千余打火机生产厂家逐渐兼并组合而来。 可以想 见,这些产品单一、技术含量低,自身竞争已趋白热化的中 小企业,一旦面临市场转坏的局面,其维持经营的能力自 然无法让人乐观。
温州经济发展问题的思考
发展路径
三次跨越(2005- )
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为原 则,以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市场化、 国际化为路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实 现由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跨越、创业城市向 创新城市跨越、平安城市向和谐城市跨越。
其中:出口总值 财政总收入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
浙江省 8.9 5.9 15.2 17.3 -11.1 -13.8 10.5 10.8 9.7 9.5
杭州市 10 6 15.7 15.8
-15.9 -19.1
12 14.4 11.5 10.6
宁波市 8.6 -1.6 16 15.9 -10.4 -16.6 19.2 10.9 9.2 10.4
645.55 779.35 241.05 128.78 21716
7543
2007年 2157.00 4951.22 737.03 906.46 293.26 157.02 24002
8591
2008年 2424.29 5319.35 758.12 1082.00 339.78 180.15 26172
滞后的体制改革
强烈的产权意识 不利的区位条件
高成本的
本地投资
高风险的 研发投资
温州
高回报的 转移投资
经济
低素质的
低水平的
人才队伍
融资平台
低起点的
产业基础
封闭的区域文化
落后的教育事业
稀缺的土地资源
温州民营企业面临的困境及脱困之道
温州民营企业面临的困境及脱困之道摘要:本论文以温州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温州民营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所面临的种种困难进行研究分析,找出温州民营企业出现困境的原因,并从公司治理结构、产业升级等各个角度出发,提出使温州民营企业摆脱困境、重回上升轨道的措施。
关键词:温州;民营企业;困境;措施一、温州民营企业面临困境及原因在改革开放初期,温州的民间资本,孕育了一大批本土的民营企业。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以民营经济占市场主导地位的“温州模式”已经确立。
这种模式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发展得可谓是顺风顺水,但是2008年之后,温州的经济发展速度骤然下降,温州民营企业也面临巨大的困境。
究其原因,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1、海外市场急剧萎缩。
温州民营企业前三十年得到飞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依靠庞大的海外市场,特别是欧美日市场。
但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日经济也陷入了严重的衰退当中,到目前为止,除了美国经济稍有起色外,欧洲和日本经济还继续低迷,仍然处于债务危机的漩涡中,并没有出现全面复苏的状况。
从2012年温州出口方面的经济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作为温州出口额最大的两个市场——欧洲市场和日本市场,2012年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这给以外向型经济为特征的温州经济以沉重的打击。
2、国内劳动力价格上涨。
近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也几近枯竭,议价权越来越向农民工倾斜。
在温州,现在农民工的月薪普遍达到两、三千元,有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种,月薪甚至达到了七、八千元,这种现象已经从东部蔓延到中西部地区。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劳动力供给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抑或迫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价格将不可逆转地长期上涨。
而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的民营企业借助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发展了鞋业、服装、皮革、打火机等一大批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涨挤压了他们原本就非常微薄的利润,这让温州民营企业的经营百上加斤。
温州企业现状分析报告
温州企业现状分析报告引言温州市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发展潜力。
本报告旨在对温州企业的现状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一、温州企业总体情况作为中国经济腹地,温州企业的规模庞大且多样化。
以民营企业为主,涵盖了制造业、贸易、金融、房地产等多个领域。
温州企业以其创新精神和敏锐市场嗅觉而闻名于世。
然而,当前面临着一些挑战。
二、温州企业面临的挑战1. 结构转型困难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支撑,部分温州企业仍然停留在传统制造业阶段,产品同质化严重。
在信息时代的浪潮下,温州企业需要加快结构转型,向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领域迈进。
2. 人才匮乏温州作为一个相对小城市,人才资源相对有限。
虽然温州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付出了不少努力,但与大城市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
人才匮乏限制了温州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3. 融资困难尽管温州企业在过去几十年里通过民间借贷迅速发展,但在金融体系完善度和融资渠道方面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融资困难制约了温州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
三、温州企业的发展机遇虽然温州企业面临挑战,但也存在着许多发展机遇。
1. 创新驱动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推动创新。
温州企业可以借助这一机遇,加强研发投入、优化技术结构,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2. 市场需求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市场对于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
温州企业可以抓住这一发展机遇,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定位,满足市场需求。
3. 政府扶持作为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温州市政府一直以来都在加大对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政府扶持政策和项目为温州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机遇。
四、温州企业发展建议为了应对挑战并抓住机遇,温州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投资研发,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加强技术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推陈出新,提升产品竞争力。
2. 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融资困难。
积极与金融机构合作,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增加企业融资的便利性和灵活性。
温州模式的转型、创新与发展研究
District economy | 区域经济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08温州模式的转型、创新与发展研究胡一凡 高文君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温州 325000摘要:温州模式是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模式,她充分体现了民营企业的作用及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
近年来,温州地区出现实体经济衰落、资本泡沫化严重、民营企业外迁、产业空心化等现状,导致温州经济社会的发展陷入了困境,温州模式也遭到了专家学者们的质疑。
由此可见温州模式也必须与时俱进地进行转型并创新发展,温州应该利用其雄厚的原始资本积累,挖掘其历史积淀下来的传统人文精神,从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打造现代服务型政府,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发展社会组织,以实现温州模式的新发展。
关键词:温州模式;困境;创新发展;路径温州模式作为我国区域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模式,其发展路程经历了各种风雨,也承受着不同的评价。
由于温州模式存在着诸如资源瓶颈、区位劣势、趋利式意识形态与市场行为短期化、族群型组织形式与民营企业封闭化以及需求诱致型政府行为与公共产品滞后化等内在缺陷,因此对温州模式的再研究不仅仅是一种理论分析、论证与评价,也是对区域经济发展历程与主要特点的总结和反思,更是温州模式创新与发展的需要。
一、温州模式面临的困境(一)实体经济衰落与资本泡沫化虚拟经济高利润高回报,与实体经济形成反差。
近年来,随着新《劳动法》的实施加上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人民币升值以及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不够,温州企业的用工成本逐年上涨,而企业利润逐年下降。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全国包括温州在内的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房开公司及炒房大军赚得盆满钵满。
受资本逐利的驱动,温州原来一些靠实体经济和制造业为主体的企业开始逐步脱实向虚,把资金大量转向房地产、资源投机、金融借贷等领域。
温州的企业以中小为主,在银行金融支持不力的情况下,加上温州经济仍未摆脱传统路径依,因此民间借贷或者“抬会”成为温州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且利率水平不断升高,如在2009年至2011年期间,平均利率达25-30%,个别短期利率甚至超过50%。
浅谈当前温州民营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浅谈当前温州民营企业⾯临的困境及对策浅谈当前温州民营企业⾯临的困境及对策王汉军经过近30年的改⾰开放,经过市场洗礼后的⼀批民营企业,累积了巨⼤的财富和市场能量,成为市场上举⾜轻重的企业,如联想、新希望、奥康、正泰等企业都是民营经济的杰出代表。
据资料统计显⽰,民营经济已占中国国内⽣产总值的65%,中国经济增量的70%—80%来⾃民营经济。
浙江省民营企业总量达到了68.4万户,注册资⾦总额达到1.9万亿元,成为浙江省内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温州⼀直被视为中国创业活⼒和激情最强的地⽅,是中国的实业聚集地,从⽪⾰、眼镜、鞋服、电器、阀门、打⽕机等⾏业兴起,后来被誉为“中国低压电器之都”、“中国鞋都”、“中国纽扣之都”。
1978年⾄2000年,温州国内⽣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15.6%,⽐全国的9.5%⾼出6.1个百分点,⽐浙江省的13.2%⾼出2.4个百分点。
然⽽,从90年代末开始,温州经济已经开始出现增长缓慢,在浙江的增长中已不再具有领先的地位。
2003年温州市虽然经济增幅为14.4%,但这个增幅在浙江11个地级市中仅排列第九位。
今天的温州,处在⼀个⾮进即退的抉择关⼝,正⾯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前民营企业⾯临着多重考验和困境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温州不少企业在发展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感受到了发展的“制约之痛”,体会到了“成长的烦恼”。
由于多种因素,当前温州企业⾯临着资⾦成本、⼈民币升值、环境成本、⼟地资本、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困境。
据统计,今年温州仅劳动⼒成本⼀项就上升15%—20%之多。
使企业进⼊“⾼成本时代”,企业出现市场疲软、资⾦困难、⼈才难留、企业难管的现象。
在这⼀系列问题出现的时候,充分暴露出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基础薄弱和应变能⼒不强。
分析当前民营企业所⾯临的困境主要有七个⽅⾯。
困境⼀成本因素——原材料价格波动,成本上升。
价格的变化,对企业的⽣产成本影响较⼤。
这⼏年,国内外市场⼤宗原材料价格⼤幅振荡,与企业休戚相关的资⾦、环境、⼟地、⼈民币升值和各种原材料价格都在不断攀升,企业利润空间持续缩减,⽣产经营和盈利能⼒受到重创,企业全⾯进⼊⾼成本时代,致使很多企业对做制造型实业缺乏必要的耐⼼和信⼼,企业发展趋于缓慢,迫使企业更多关注和投向短期项⽬和其它赚钱⾏业。
温州中小民营企业存在的困难及对策
温州中小民营企业存在的困难及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市抓住机遇,发展自己,逐步形成以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市场机制为主要特征的“温州经济格局”,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目前已形成16.7万家的群体规模,成了温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制约发展的三大“软肋”温州中小民营企业在迅速成长的同时,也遭遇到许多的烦恼,严重制纸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目前,制约温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主要有三大“软肋”:一是“环境”。
近几年,虽然政府已意识到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从总体上说,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明显不足。
与大企业相比,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依然严重,中小企业对法外需索的抵抗较弱,属无力抗争。
环境的制约还表现为行业处律的不足,温州经济是典型的区域性“块状经济”,在一定区域内,相对集中生产同类产品或系列产品,但由于行业自律的薄弱,市场竞争手段偏重于价格竞争造成恶性循环。
不正当的竞争造成外部环境的破坏,影响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人才”。
温州的中小企业大都从家庭作坊发展起来的,实行的是家族式的管理,企业的主要职务由家庭成员担任,经营决策权集中于企业主,由于历史的原因,温州的中小企业主大都文化程度较低,更没有经过系统的现代管理知识培训,由于家庭企业的“排异”性,使得中小企业对外来人才“天生”产生排斥,一方面企业主靠自身力量和经验,艰难地支撑着企业,日益感到吃力、疲乏和难以应付,也产生找人来“帮忙”的强烈念头,另一方面,面对自己辛辛苦苦办起来的企业,靠血汗打拼出来的财富,又十二分的不愿意交给“外人”来打理,因此,对外来人员处处设防、步步小必,使得外来“人才”如坐针毡,或夹着尾巴做人,或一走了之,因之,温州中小企业大都缺乏人才,从而严重制约了发展。
三是资金。
在外地人看来,温州是富得流油的地方,而事实上,温州虽然民间拥有巨大的财力,而广大中小企业却为缺乏发展资金而苦恼。
中小企业借不到钱并不是温州银行没有钱、社会没有钱,而是银企、社会与企业之间缺乏“信用”这个桥梁。
温州模式的衰败值得总结
“温州模式”的衰败值得总结2013-09-18温州经济与温州模式的衰落,在中国市场历史上将会留下一笔。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温州商人一直保持着勤奋、坚忍、拼命、草根的形象,不管多大的老板,都鲜有不辛苦工作的。
温州人也是全中国对市场最敏锐的人群之一,他们能捕捉到许多市场机会。
虽然温州商人也曾有造假货完成原始积累的过程,但温州商人在民间金融圈内还是保持了信用。
然而,温州模式这一次很可能真的走到头了。
首先是温州的实业发展遭到大面积打击,已经大伤元气。
温州人曾靠着模仿和山寨,打造了生产能力惊人的各种小商品制造,这些商品一度遍布世界各个角落。
但现在,数量可观的工厂倒闭、老板“跑路”,数量更多的企业在勉力维持,苟延残喘。
中国经济转型和产业调整的压力,直接碾碎了在产业链条低端挣扎的许多小型企业,这在温州表现得很有代表性。
据媒体报道,不少温州老板一年前还是骄傲的行业商会首领、当地政府经济形势会议的座上宾,如今却整天惶惶不可终日。
一位做铜加工的老板曾表示,因为资金吃紧,企业的生产规模缩减至平时的1/3,刨除所有成本后,剩下的钱远远不够支付银行利息。
此外,温州企业已经习惯于做“低小散”,这使得它们升级的空间极小。
其次,以民间信贷为代表的温州金融市场的垮塌,更加重了温州经济的创伤。
在实业收缩和金融政策持续紧缩之下,温州民间金融生态正常运转的基础被抽掉了。
据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在2010年时估计,温州的民间资本数额大概在8000亿左右。
在过去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温州经济能够适应民间信贷的高资金成本;一旦经济环境与金融环境发生持续的变化,旧的金融系统便无法运转。
投入温州金融市场的不只是民间资金,正规的银行对此也功不可没。
一位在温州乐清工作20多年的银行员工回忆,1993年时,乐清还只有“工农中建”和信用社五家银行;2006年当地开了11家银行;到2008年后,乐清这个县级市已经涌进二十多家银行。
一位温州当地的支行行长回忆,2008年以后,4万亿政策出台,上面一命令,规定要大干快上,上下各家银行纷纷开会,向企业承诺贷款规模,有条件没条件都放。
金融危机下温州模式的困境与转型路径
这 术 , 元资金 、 二 管理 的不利 条 件下 , 凭借 敏 锐 的市场 嗅觉 和 企业 来说 。爆 发于 欧美 的金融 危 机重 刨 了其 出 口市 场 。 并拖 累温 州整 体 创 业 意识 , 住市 场空 隙 。 抓 以鞋 、 革 、 装 、 火机等 小 商 似 乎 是温 州大 量 中小企 业 出 现经 营 困难 . 皮 服 打
年 百强 企业 中 . 与房 地 产 沾边 的企业 就 高 达 5 0多 家 , 中 其
不 乏康 奈 、 奥康 、 报喜 鸟 、 吉 、 顿 、 派 、 庄 乔 法 高邦 、 德力 西 等 众 多 老牌制 造企 业 对 短期 暴 利 的追 求 在一 定程 度 上抑 制 了企业 在技术 研 发和 产业 创 新方 面 的投 入 . 不少 企 业 逐 使 渐 出现 了发 展动 力衰 竭 . 劲 不 足的迹 象 后
一
、
金 融 危 机 下 温 州 模 式 的 困 境
强 烈 质 疑
以 民营经 济 为 内核 的 温州 模 式 自形 成 以来 已经创 造
了 无 数 的 奇 迹 。在 改 革 开 放 之 初 ,温 州 人 在 一 无 人 才 、 技
二、温 州经济 发 展迟 滞 的原 因探 究
对 于 以 外 向 型 加 工 贸 易 为 主 要 生 产 方 式 的 温 州 中 小
见 . 述产 品多 为劳 动密 集 型产 品 , 术 含量 较低 。 为致 上 技 更
营 企 业 主 来 说 . 当 前 情 况 下 自怨 自艾 抑 或 退 缩 逃 避 都 无 在
济 于 事 , 何 因 势 利 导 。 握 机 遇 , 危 为 机 , 分 利 用 市 如 把 化 充 场 调 整 时 机 . 累 产 业 升 级 的 各 种 资 源 , 未 来 的 转 型 制 积 为
温州乡镇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温州乡镇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温州作为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模范城市之一,拥有众多乡镇企业,这些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高效率的组织管理能力。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温州乡镇企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乡镇企业的发展,也对地方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这里我将从企业管理、竞争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探讨温州乡镇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企业管理方面1. 人才流失问题乡镇企业的管理团队大多来自于企业的创始人和家族,对于这些家族企业来说,人才培养和引进体系还不够完善,同时缺乏员工培训和激励机制,导致企业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对策: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完善薪酬体系和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员工培训和激励,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稳定性。
2. 经营方式单一部分乡镇企业在经营方式上缺少灵活性和创新性,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也没有注重品牌建设和营销手段的创新,导致企业竞争能力减退。
对策:大力推进信息化、数字化转型,优化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发展新产品,同时注重品牌价值的建设,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
二、竞争力方面1. 产品同质化严重温州乡镇企业的某些行业,如五金、制鞋等,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产品品质也参差不齐,导致企业恶性竞争,无法突破瓶颈。
对策: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注重新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使企业在同质化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2. 缺乏核心技术和专利少数温州乡镇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专利,导致企业产品难以获得好的市场定位,同时也使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方面面临巨大的挑战。
对策:提高企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建立科技研发部门,注重研究和发掘各项技术,加强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协作,积极申请专利。
三、创新能力方面1. 创新意识不足温州乡镇企业的创始者和管理者大多来自于实体经济领域,对于科技与文化等新型经济的认知还有欠缺,所以创新意识不够强烈,导致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
对策:加强创新意识的宣传和培养,建立创新文化,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企业体制机制创新,增强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
温州市场分析
温州市场分析引言温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也是著名的商贸城市之一。
本文将对温州市场进行分析,探讨其市场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温州市经济概况GDP情况根据数据显示,温州市的GDP总量已达到X亿元,位居全国GDP排名前X位。
经济总量较大,商业活动频繁。
产业结构温州市以制造业为主导,尤以鞋业、服装业等为其特色产业。
同时,金融、房地产等行业也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温州市场现状商业形势温州市商业繁荣,各种商铺和商场林立,商业活动频繁,市场热度较高。
同时,电子商务等新兴商业形态也在渐渐崛起。
消费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逐渐更新,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消费者更加注重品质和服务,并愿意为其支付更多。
竞争态势在温州市场,各行业都面临激烈的竞争,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提升服务以赢得市场份额。
同时,外来企业的进入也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温州市场发展趋势电子商务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在温州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购物方式,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新的营销渠道。
个性化定制的兴起消费者对产品个性化需求日益增加,个性化定制市场迎来了发展的机遇。
制造业和服务业可以更加精准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升市场竞争力。
跨境贸易合作的增加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温州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跨境贸易合作将为温州市场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将促进市场的发展和壮大。
结语温州市场作为一个具有活力和潜力的市场,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
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以上为温州市场分析的内容,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温州产业的未来趋势是什么
温州产业的未来趋势是什么温州产业的未来趋势是什么?引言:温州是中国浙江省的一座城市,素有“中国经济的小目标”之称。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之一,温州经济在近几十年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和中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温州产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温州产业的未来趋势并对其发展进行展望。
第一部分:温州产业概况1. 温州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历程2. 温州产业的现状和主要特点第二部分:温州产业的未来趋势1. 服务业与消费升级- 温州作为全球制造业重要基地的发展前景- 温州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2. 创新与科技引领- 温州创新能力的提升- 温州科技产业的发展潜力3. 跨境贸易与国际合作- 温州进一步拓宽国际市场- 温州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关系与影响4.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温州产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性- 温州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与机遇第三部分:相关政策与措施1. 温州政府的支持政策- 温州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政策- 温州创新和科技发展的政策支持- 温州产业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支持2. 温州与中央政策的契合点- 国家关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政策- 国家鼓励创新和科技发展的政策- 国家推动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第四部分:温州产业的潜在挑战与风险1. 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2. 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压力3. 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风险第五部分:温州产业的发展策略与建议1. 推进产业升级与转型- 增强创新能力,推动技术升级- 培育新兴产业,发展高附加值的服务业2. 加强国际合作与拓展国际市场-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拓展国际合作渠道 -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温州产品的国际竞争力3. 强化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培养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结论:温州产业的未来趋势将围绕服务业发展、创新科技引领、跨境贸易与国际合作以及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展开。
同时,温州政府的支持政策和中央政策的契合将为温州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保障。
脱困与超越:温州模式突围的路径探索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回顾历 史 . 在每一 个发展 阶段 , 为 中国改革 开放试 验地 作 和民营经济先发 区的温州 , 总是首先遇 到矛盾和 闲难 温州模 式在 困局 中不 断探 索 ,其意 义不 只在于一 个 区域的 可持续发 展, 更是 观察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市场经 济最新探索成 果的一个
、
一
企 业发 展暂行 办法 》 温政 办[o 99 ( 2 o 13号 ) 并提 出 了温州 名购 遇和 动力 , , 推动块 状经 济加速 向现代 产业 集群转 型升 级 , 其战 中心建设计划 , 取两年 内创 建 10家“ 争 0 温州名 品购物 中心 ” 。 略 目标 取 向引 人注 目 二是推进转 型升级 。 政府 在 2 0 0 9年初 台了《 于实施T业转 关 温州模式 发展到现在 ,从总体上来说 还是处于 同质竞 争 、 型升级 3 1 动加快转变经 济发展方 式的意见》 温政 发[0 9 比较 粗 放 的 发 展 形 态 , 张 方 式 更 多 的 是 依 靠 拼 量 、 价 格 来 2行 ( 201 扩 拼
温州经济挫折的应对措施
温州经济挫折的应对措施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温州经济也遭遇了一定的挫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采取哪些应对措施呢?
首先,要加强创新,发掘新的增长点。
温州拥有丰富的企业家资源和创新基因,应该通过加强技术研发、推广新产品等方式,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新兴产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其次,要加强对外贸易合作。
近年来,国际贸易的壁垒越来越高,温州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外贸易合作,通过拓展市场、加强国际合作等方式,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要加强政策支持。
政府应该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企业扩大生产、增加就业,同时也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其发展壮大。
第四,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人才是创新的关键,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温州应该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加强人才培训等方式,提高企业的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
最后,要加强城市建设和环境治理。
城市形象是提高城市影响力和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温州应该加强城市建设和环境治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总之,面对经济挫折,我们应该积极应对,加强创新、加强对外贸易、加强政策支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城市建设和环境治理等方面,不断提高温州的经济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 1 -。
浙江温州乡镇企业存在的问题
浙江温州乡镇企业存在的问题一、引言作为中国经济发展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浙江省温州市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和丰富的人力资源。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州乡镇企业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重点探讨浙江温州乡镇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二、缺乏创新意识和技术支持许多温州乡镇企业长期以来都依赖于传统产业,如制鞋、服装、眼镜等。
这些企业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将科技与生产融合起来,导致他们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逐渐失去竞争力。
解决方案:1. 政府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供资金及技术支持给那些有潜力进行创新升级的乡镇企业。
2. 通过组织培训班、推动对接科研机构和大学等途径,提高企业管理层和员工技术水平和学习意识。
三、融资难题困扰由于乡镇企业在规模和信誉上的局限,他们往往无法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取足够的贷款或资金支持,这严重制约了其发展。
解决方案:1. 鼓励温州乡镇企业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如产权众筹、私募债券等方式,以减轻对传统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
2. 扩大政府担保贷款额度,降低乡镇企业的融资成本。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强对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建设,提高乡镇企业信用可靠性。
四、人才流失问题许多优秀的年轻人离开乡镇前往大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这导致温州乡镇企业面临着人才断层和缺乏高素质员工等问题。
解决方案:1.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福利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来留住本地优秀人才。
例如:提供住房补贴、培训津贴等。
2. 投资建设更完善的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培养乡镇企业所需的各类技能人才。
五、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随着产业快速发展,温州乡镇企业也面临着环境污染问题。
一些企业没有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导致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解决方案:1. 加强对企业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2. 政府加大环保监管力度,对违法排污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同时鼓励乡镇企业进行绿色技术改造。
六、品牌建设不够温州乡镇企业缺乏有效品牌建设,在市场上的竞争中缺乏竞争力。
新经济环境下温州模式发展的困境及突破——基于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协同演进的视角
ZHA NG n ZHU a o Ya , Hu y u
rco lf o r m &R suc n gm n, 04 C i ) Sh o Tui o s eo re Ma a e etZ ei gN r a i syJn a3 10, hn a U e t h a
mus r m o et ec l bo a iee o u i no ei d til l se n r a i ai n t a eabr a t r u hb e e — tp o t h ol r t v l to ft n usra u tra du b n z to om k e k h o g y d v l a v h c o i e z o o e n o t ep t r fe tr rs r u s n u ti l o e . ak t e wo ksa dt pngW n h um d l t h at n o ne p ieg o p i d sra n s m r e t r n ownc u tr i e z n l se .
下,促进产业集聚与城镇化在空间格局上协 同演进 ,从而引导 温州模式向企业集团化、工业 园区化、市场 网络化 、
城镇 集群 化 发展 , 突破 发展 困境 。
术一
学 &
[ 关键 词] 温州模式 ;产业结构 ;空间结构 ;空间格局 ;产业集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温州模式”所面临的挑战及出路目录摘要一. 温州模式概述(一)温州模式的产生(二)温州模式的基本特性(三)温州模式的新特点二. 温州模式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一)产业结构的缺失和产业结构更新的缓慢(二)制度缺乏创新(三)政府的综合能力不强(四)市场的不规范三. 温州模式的出路(一)提升竞争力(二)企业制度的创新(三)政府职能的转变(四)温州模式的基本精神需要继承和发扬四.结束语参考文献致谢论文摘要所谓“温州模式”实质上是指在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需求诱导型和大胆超前的局部经济体制改革所形成的一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其现所面临的问题是产业结构的缺失和产业结构更新的缓慢,制度缺乏创新,政府综合能力不强。
其出路是提高竞争力,企业制度的改革,政府职能的转变。
关键词:温州模式,民营经济,中小企业,政府职能,温州精神一、温州模式概述(一)温州模式的产生1、温州模式产生的主观原因温州山地面积占78.2%,人均耕地不足0.4亩,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
有限的耕地资源无法承载不断增长的人口和庞大的劳动大军的压力。
劳动力要在农业以外另谋生路实在是势所必然。
而由于从1949到1980年,国家对温州的工业投资有限,及地方政府资金短缺等客观因素,使得温州在窘境下选择了依靠自己力量,积累原始资金,发展第二、三产业为主的家庭经济,这为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立下了汗马功劳。
温州缺乏重要的原材料矿产,也没有大的能源生产条件,加之建国初期正处于对台前线,因此,建国以来,虽处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带,但不是全国生产力布局的重要地区。
国家对温州的投资一直都很少。
但温州也有自己本身的地理优势,温州属丘陵地带,山区占总面积78.2%;东部是平原水网的江南鱼米之乡,占17.5%;沿海自北至南有436座岛屿(500平方米以上)星罗棋布,对温州形成群星拱月之势,海岛面积占 1.5%;江河水面占2.8%。
通称“七山一水两分田”。
温州港是个河口港和海湾港兼具的天然良港,拥有鳌江、瑞安、清水埠、盘石、洞头等港,构成了大中小结合、多功能的综合性港口体系,是浙南、闽北水陆交通的枢纽。
而这却又成为温州贸易经济的发展的坚实基础,正如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对温州港的开发曾寄予很大的希望:“温州在浙江省之南,瓯江之口。
此港比之宁波,其腹地较广,其周围之地区皆为生产甚富者,如使铁路发展,必管有相当之地方贸易无疑。
”2、温州模式产生的客观原因地方政府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地方政府充分尊重和发挥民众的首创精神,将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使改革和发展在区域经济与社会变革中成为一个相互促进的动态变化过程。
或者说,“温州模式”是温州人民群众在国家改革开放路线指引下通过率先改革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来促进区域经济迅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在温州经济模式的发展中始终贯穿着这样一条线索,即政府职能的创新和市场化趋向。
在市场替代政府过程中,政府逐渐地从被动走向主动转变职能,进入了一种新形势下的“有为”状态,积极介入市场失灵的领域,发挥政府矫正市场缺陷的作用,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还有传统文化及人文的影响,温州这块土地潜在的商品经济意识、传统经商的基因,埋植在人们思维领域中商品经济意识的早熟,温州人擅长审视度势,围绕商品经济的发展,既像火山爆发似的释放潜在商品经济能量,又在现代文明的陶冶中让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观念得到升华,由此形成了开拓思维和价值实现思维的两大观念体制,对温州模式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人文的影响也对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温州人作为中国的犹太人更十分被全国人民所尊重,他们身上不仅有商人的精明,更有知己知彼,勇敢创新的开拓精神。
(二)温州模式的基本特征1、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展开的农村经济改革中,温州农村在较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广大农民迅速地把农业领域家庭经营的基本经验广泛运用于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依靠自身力量,大力发展家庭经营的商品经济,使家庭经营成为农村所有产业部门一种占主体地位的经营方式,成为温州模式的基础。
全市各县大批的家庭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苍南宜山区在传统土纺土织的基础上,发展再生晴纶纺织业,家庭工业户遍布全区,到1982年,有6.72万人从事纺织生产经营,占劳动力的92.6%。
乐清县柳市区,1970年开始生产低压电器,1980年有238家五金电器企业和上千个家庭工业。
瑞安县塘下、莘塍一带,很快形成了汽车配件、塑料编制、松紧带、陶瓷等产品的集中产地。
2、以专业市场为导向随着家庭经营的蓬勃兴起,商品流通领域中各种专业市场逐渐兴旺发达。
到1984年,全市城乡市场发展到393个,其中专业市场135个。
闻名全国的苍南宜山再生晴纶市场、金乡标牌徽章市场、永嘉桥头纽扣市场、乐清柳市低压电器市场等十大专业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将温州农村商品经济推向第一个高潮,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小商品、大市场”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工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使温州农村建立起一种市场导向型经济。
3、以家庭经济为基础温州小城镇作为发挥农村工业“集聚效应”的重要依托得到了迅速发展。
小城镇作为城市与农村的连接点,在存在着阻碍城市化有效发展的城乡隔绝制度情况下,发挥了较好的功能。
八十年代,温州农村随着大批劳动力从耕地经营中转移出来和非农产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家庭工业和专业市场的蓬勃发展,农村生产要素来势迅速向小城镇转移和集中,有力推动了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
八十年代初期仅有的二十一个建制镇几乎都得到了改建和扩建,而且经改造后的建制镇,在以后基本上都成了温州的经济强镇,如乐清市的柳市镇、虹桥镇、北白象镇,平阳的鳌江镇,苍南的金乡镇、宜山镇,瑞安的塘下镇、莘塍镇,等等。
小城镇的崛起,极大推进了温州农村工业化、商品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4、以农村能人为骨干在温州农村商品经济发展中,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敢于冒险竞争、勇于开拓创新的农村能人起着关键作用。
在农村民营工业和其它非农产业从业的农村劳动力中,能工巧匠、经商能手、农民企业家和经营者等各种农村能人约占四分之一左右。
他们在开发产品、改进技术、引入新工艺、促进商品流通、开拓新市场、传播市场信息以及组织生产和经营管理等方面起到了带头作用,他们所进行的各种创新活动,有效地提高了劳动效率和企业活力。
有人把当时的温州农村经济称之为“能人经济”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温州模式的新特点“新温州模式”不是摒弃传统“温州模式”,而是在传统温州模式的基础上作了继承和提高,特别是温州的民营企业家在艰苦环境下艰苦创业、勇于创新、渴求致富、敢冒风险,永不言败、永不满足的精神更是值得继承和发扬。
当然,既然作为新温州模式,除了继承和发扬,必定还有一定的突破。
首先,新温州模式突破了原温州模式那种以家庭工厂、家庭经营为基础的限制,定向了企业联合、兼并、重组、优化的集团化规模发展的道路;其二,新温州模式调整了单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方式,走向了资产经营、资本经营综合发展道路;其三,改变了单纯以专业市场、小城镇为依托的营销方式,走向了连锁经营、网络营销等多种现代营销方式相结合的道路;其四,以农村能人为骨干的企业经营普遍提高了素质,逐渐造就了一批具有现代智慧和理性思考的温州新型企业精英;其五,企业开始摒弃了传统的家族式管理,开始逐步走向现代企业制度;其六,产品档次、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行业开始走向协同作战和自律,区域品牌日益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温州模式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一)产业结构的缺失和产业结构更新的缓慢温州一直以来是以轻工业为绝对主导的产业格局。
温州拥有“中国鞋都”、“中国金属外壳打火机生产基地”、“中国剃须刀生产基地”等19个“国”字号的产业。
温州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国际性轻工城”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战略。
轻工业成就了温州,但随着时间的推进,轻工业在温州的绝对优势,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温州的发展,形成了温州当今的产业定局,使温州无法顺利地进行产业升级与调整。
近10多年来,温州的制造业结构演变极其缓慢,基本局限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皮革、服装、打火机等。
浙江大学史晋川教授认为,在温州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当一个时期中,由于温州人率先突破计划经济体制从事市场交换活动,同时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对应的法律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因此在经济转型的起步和发展阶段,通过人格化交易方式(在亲戚朋友等熟人间的交易方式)比较容易保障交易的顺利进行。
一旦这一方式被确立,就会产生惯性和路径依赖,造成“代际锁定”,即一代又一代产业格局与交易方式的固化。
这种“代际锁定”的原因之一是它的产业结构演变过程异常缓慢。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温州的产业基本上还是集中在以服装、皮鞋、箱包、打火机等劳动密集型、低加工度的制造业结构上,即使在温州的第二代企业家中,仍然大多从事同样的行业。
随着各地民营化改革的推进,温州改革的先发优势明显弱化。
产业不能及时升级,产业结构难以调整,使得温州不得不沿袭传统的产业布局,导致经济速度的下滑。
(二)制度缺乏创新温州99.9%的企业为民营企业,而几乎所有民营企业都是从家族制开始的。
长期从事“温州模式”研究的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周德文教授对记者说,温州民营经济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显现弊端的最主要原因来自产权约束。
家族管理制度对现代企业来说最大局限就在于对人才的排斥,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其弊端日益凸现。
家族制还决定了分散经营的民企难以通过联合重组、兼并以及股份制改造等形式得以迅速扩张。
巨一鞋业集团至今没有跳出家族制框架。
从1989年成立至今,巨一的发展过程基本属于走南闯北开拓市场的模式,虽然巨一集团也意识到这种传统模式已不再合乎潮流,准备联合兼并一些企业,着手多元化的运作,但这些都不涉及到股权变更。
目前温州的民营企业真正打破家族制的少之又少。
温州民企的发展最多不过30年时间,创业者的年纪还没到要退休的时候;文化教育事业一直是温州发展的软肋,没有良好的内部人才环境,吸引外来人才更是难上加难;民企对职业经理人有一种先天的排斥心理,温州老板现有思想意识还没有完全达到能接受职业经理人的程度。
(三)政府的综合竞争力不强温州企业外迁跨地区经营呈上升之势,据温州市统计局调查,截至2007年底,温州人在全国各地投资、经商、办实业的有220多万人,占全市在籍人口的27.5%。
在温州外出从业的人群中,从事工业活动的带动资金转移数量最多,估计累计投资1500亿元以上,温州资本输出、跨地区经营有利于提高温州产品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有利于温州产业的扩散,可提高温州总体经济实力;但大量的生产性资本外迁也会影响本地区的税收、就业和经济增长速度,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货币是发动整个过程的第一推动力。
而这均与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浅薄,综合竞争能力有关,政府部门的职能需要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