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新城发展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产城融合产业新城规划研究

产城融合产业新城规划研究
产城融合产业新城规划研究
$number {01}
目 录
• 引言 • 产城融合理论概述 • 产业新城规划原则与方法 • 产城融合在产业新城规划中实践 • 产业新城规划实施策略与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1 2
3
城市化进程加速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与产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日 益紧密,产城融合成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智能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产业新城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发展,包括智能 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建筑等方面。
绿色低碳发展
环保意识的提高将推动产业新城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包括清洁能 源利用、绿色建筑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
多元化产业布局
未来产业新城将更加注重多元化产业布局,通过引入不同产业类型的 企业,促进产业间的协同发展。
当前,我国各地纷纷开展产城融合实践,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公共服务等方式,推动产业与 城市融合发展。然而,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产业同质化竞争、城市功能不完善、生态环境压力等。
产城融合对城市规划影响
空间布局优化
被动收入是指个人投资一 次或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十次或被动收入投资一次 次或少数几次后,被动收 入是指个人投人投人投人 投资一次或被动收入投资 收入投收入投
内涵解析
产城融合的核心在于实现产业与城市功能的有机结合,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产城融合发展历程及现状
发展历程
产城融合经历了从产业集聚到产城互动,再到产城融合的演变过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 级,产城融合已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
现状概述

基于企业主导产业新城核心区布局模式研究

基于企业主导产业新城核心区布局模式研究

基于企业主导产业新城核心区布局模式研究摘要:以华夏幸福产业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为样板,研究开发逻辑为主导产业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方法。

通过其内生逻辑延伸出相应空间布局模式。

通过两条线索展开,一条为探究华夏幸福类项目的内生逻辑,一条为依托产业新城开发的内生逻辑,探究与之对应的产业新城特色空间设计方法关键词:城市设计开发逻辑布局模式1企业主导产业新城内在逻辑近年来,政府和企业PPP新城合作开发模式被普遍认可。

PPP模式既有政府管理特性,又有企业高效率的双重优点,某种程度上提高了产业新城开发品质。

华夏幸福作为产业新城专业运营商,在全国布局多个新城,且很多新城已实施运营。

其固安产业城项目被国务院通报表扬。

其模式也被广泛学习借鉴,那么华夏幸福产业新城有哪些内在逻辑,通过对华夏幸福产业新城核心区的研究,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1 新城导入路径很关键华夏幸福产业新城核心区选址首要逻辑为借势大城市发展,所以产业新城选址通常位于大城市周边一小时交通圈内,导入产业新城的交通路径非常重要。

产业新城衔接导入路径的内部道路通常被定义为迎宾大道,其兼有交通性和景观性两种属性。

也通常被定义为园区发展主轴线。

迎宾大道位置会决定华夏幸福产业新城核心区选址,会影响核心区的布局模式。

1.2 近中远期开发策略很关键华夏幸福产业新城选址通常位于大都市圈周边价格洼地。

以较低价格取得较大土地储备。

形成对签约范围土地规划及经营权控制。

通过持续基础设施投入,提升签约范围用地价值,形成溢价收益空间。

主要收益为远期土地溢价收入。

但产业新城前期开发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收益相对滞后。

如果近期实施出现资金问题,远景蓝图也将失去意义。

产业新城开发策略非常重要,哪些先开发,哪些后开发,在什么位置开发,如何实现良性滚动,都需进行精打细算,会影响产业新城核心区布局模式。

1.3 新城人性化设计品质很关键华夏产业新城瞄准的是国家十大新兴产业,新产业的关键是引入高端人才,产业新城成败的关键是能否吸引高端人才。

产业新城的发展现状

产业新城的发展现状

产业新城的发展现状
产业新城是指在城市中新兴的产业集聚区域,旨在推动产业升级、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的新型城市建设模式。

目前,我国产业新城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和现状。

首先,产业新城的规划和建设得到政府支持和重视。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和发展计划,以支持和推动产业新城的发展。

这些政策措施包括提供土地、减税优惠、提供财政支持等,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投资者进驻产业新城。

其次,产业新城在技术创新和研发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为了实现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产业新城加强了科技创新力度,搭建了一批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和实验基地,吸引了一大批高端人才和专业团队。

这些举措为产业新城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

再次,产业新城聚集了一批优质的产业资源和企业。

由于政府的支持和政策优惠,许多知名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纷进驻产业新城,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

这些企业的进驻,不仅进一步推动了产业新城的发展,还带动了当地的就业增长和经济活力的提升。

最后,产业新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为了满足企业和居民的生活需求,产业新城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力度。

目前,产业新城的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已经逐步完善,为产业新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产业新城的发展呈现出政府支持、技术创新、企业聚集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特点。

随着进一步的推进和发展,相信产业新城将在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国内外产业新城发展经验及案例

国内外产业新城发展经验及案例

国内外产业新城发展经验及案例二零一一年三月目录一、新城开发背景 (1)二、新城的定义 (5)三、新城的发展阶段 (5)四、新城的分类 (6)五、产业新城典型案例之一:筑波科学城 (8)(一)概况 (8)(二)背景 (9)(三)建设目标 (11)(四)规划 (11)(五)发展阶段及特征 (15)(六)城市发展 (20)(七)筑波科学城成功的要素 (25)(八)筑波科学城存在的问题 (30)六、产业新城案例之二:美国尔湾市 (34)(一)概况 (34)(二)发展背景 (35)(三)城市规划 (36)(四)尔湾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居住人口 (40)(五)有竞争力的工资水平和足够多的就业机会 (50)(六)尔湾成功的要素 (51)(七)筑波和尔湾发展要点对比分析 (56)七、产业新城案例之三:上海浦东新区 (58)(一)发展概况 (58)(二)发展历程 (59)(三)成功经验 (63)八、产业新城案例之四:天津滨海新区 (72)(一)发展概况 (72)(二)成功经验 (73)一、新城开发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进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以伦敦、巴黎为代表的大城市经济和人口急剧增长,市区人口和产业的聚集不断加强,导致市区用地不断向四周蔓延,形成了单中心高度聚集的城市形态,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很高。

如20世纪50年代巴黎市区平均人口密度为26000人/平方公里。

单中心高度聚集的城市结构给城市生态环境、城市效率以及城市管理等方面带来了诸多城市问题。

如城市环境恶化、城市热岛等生态问题凸显;城市住房短缺,房屋价格飞涨,两极分化矛盾日益突出,交通拥挤、出行不便等。

在空间上,人口大量增加造成城市住宅的严重不足,使得许多设施不完善的住宅开始在郊区蔓延。

城市郊区用地急速向城市建设用地转变,无序开发带来了开发效率偏低等一系列的问题。

为了维持城市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社会的稳定性,针对上述问题,各国政府集合大量的专家学者开展了许多研究,并逐步形成了“从城市区域的角度出发,通过开发城市远郊地区的新城分散大城市压力”的城市规划思想。

产业新城_精品文档

产业新城_精品文档

产业新城产业新城是指在城市规划中,针对特定的产业或者产业集群而设立的新兴城区。

产业新城的发展旨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吸引产业集聚、人才集聚和科技创新,提升城市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本文将从产业新城的概念、背景、特点和发展模式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产业新城的概念产业新城是一种将产业发展和城市规划结合起来的新型城市发展模式。

产业新城通过在特定区域内集聚相关的产业和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实现产业链的完整和增值。

同时,产业新城也注重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打造一个具备较高的创新力和竞争力的城市发展平台。

二、产业新城的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需求。

传统城市发展往往面临着资源约束、环境压力和土地利用限制等问题,在吸引产业和人才集聚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而产业新城的出现正是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通过专门规划和建设新的城市区域,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三、产业新城的特点1. 产业集聚:产业新城通过吸引相关产业和企业集聚在一起,形成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完整,提高整体竞争力和效益。

2. 人才集聚:产业新城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吸引各类人才聚集,推动创新和提升城市智力资本。

3. 科技创新:产业新城注重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为企业提供创新平台和支持政策,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4. 生态环境:产业新城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倡导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提供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四、产业新城的发展模式1. 以产业为导向:产业新城以产业为引领,根据地区的产业特点和竞争优势,选择特定的产业进行规划和布局,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2. 以创新为动力:产业新城注重着力培育创新型企业,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和配套服务,吸引和扶持高层次的科研人员和创新团队。

3. 以城市化为支撑:产业新城的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紧密结合,注重交通、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提升,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华夏幸福产业新城模式风险评价及应对研究

华夏幸福产业新城模式风险评价及应对研究

华夏幸福产业新城模式风险评价及应对研究近年来政府不断采取稳定房价、房屋限购等政策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传统房地产的经营状况步履维艰,伴随着国家一直强调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产业新城模式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

产业新城是由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出资进行建设运营,是对国家近年来积极推广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的应用。

它是一种不仅能够提高城镇化水平,还能实现产业升级的新模式。

华夏幸福是目前我国发展产业新城模式规模最大的企业,随着政府不断加大对产业新城模式的支持和引导,其在几年前开始迅速扩张,并在多个区域开发投资产业新城。

但这种快速扩张导致华夏幸福面临应收帐款余额大、资金紧张等问题,说明公司正处于现有资源短缺的困境。

华夏幸福产业新城模式有投资额量大、工程量大、回收期长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该模式存在较复杂的风险。

因此,对华夏幸福产业新城模式进行风险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将有限的资源在各产业新城中进行合理分配;另一方面,还可以对产业新城存在的风险采取应对措施。

本文将案例分析法与问卷调查法相结合,首先较为简要的介绍了本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及创新点等;接着就国内外对该产业新城模式及其风险管理的研究情况进行回顾,对涉及到的风险管理理论进行梳理。

随后以华夏幸福为例,介绍了公司概况、产业新城模式,并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对固安、嘉善、苏家屯三个典型产业新城的风险展开评价,发现嘉善产业新城风险水平偏低,固安产业新城接近中等风险,苏家屯产业新城存在较高风险,再针对各区域风险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最后根据华夏幸福产业新城模式的整体风险,认为其应将有限的资源更多的分配给嘉善、固安这种风险较低的区域,对风险较高的苏家屯应减少或暂缓投资;根据其存在的具体风险明确政府与企业的风险分担细则、加强政府履约意识、探寻多元化融资、重视人才战略、完善企业监管体系五方面提出了应对建议。

本文的研究结果不仅为华夏幸福的资源配置及风险应对提供参考,同时对其他产业新城企业的风险评价与应对也具有借鉴意义。

产业新城趋势分析

产业新城趋势分析

产业新城趋势分析产业新城是一种基于产业发展的城市规划理念,旨在创建以特定产业为核心的完整城市体系。

在全球范围内,产业新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从产业新城的概念、发展背景、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其可能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一、产业新城的概念和意义产业新城是指以产业发展为导向,通过科技创新、智能化建设和城市规划等手段,构建以特定产业为核心的功能完善、产业链完整、服务配套齐全的城市体系。

产业新城的建设旨在推动产业聚集、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发展,进一步推动经济转型和城市可持续发展。

产业新城的建设对于提升地区经济竞争力、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促进人们创业就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产业新城能够集聚相关产业资源,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其次,产业新城能够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城市功能升级,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最后,产业新城能够吸引人才流动,促进人们创业就业,实现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

二、产业新城的发展背景产业新城的发展背景主要包括经济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需求。

首先,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传统产业面临着全球竞争压力和市场需求变化的挑战,为了提高经济竞争力,许多地区需要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其次,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许多地区要求通过建设科技创新基地和产业新城来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三、产业新城的发展趋势1. 产业多元化和深度融合:产业新城不仅仅是单一产业的聚集地,还要实现产业的多元化和深度融合。

未来的产业新城将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多个产业领域,实现不同产业链的融合和创新。

2. 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产业新城发展的重要方向。

未来的产业新城将通过智能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提高产业生产效率和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产业新城未来发展新趋势

产业新城未来发展新趋势

产业新城未来发展新趋势未来产业新城的发展趋势无疑将受到现代科技的驱动,以下我将从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数字化、低碳经济、服务经济和创新科技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在未来产业新城的发展中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将能够完善城市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全面融合,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未来的产业新城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更加高效、智能的交通管理、能源管理、城市安全等方面的工作。

例如,无人驾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彻底改变交通运输模式,提高运输效率、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智能电网技术的应用将能够实现对能源的精确管理和优化分配,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未来的产业新城将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推动经济的绿色化、低碳化和循环化。

在资源有限、环境污染严重的今天,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前最为重要的发展方式。

未来的产业新城将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并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同时,在城市规划方面,未来的产业新城将注重低碳建设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

此外,未来的产业新城还将注重发展绿色产业,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实现经济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

三、数字化的推动力未来的产业新城将以数字化为基础,实现经济的高效运行和管理。

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彻底改变城市的经济模式和生活方式。

未来的产业新城将实现数字化的城市管理,通过智能化城市管理系统,实现对城市的实时监测和精确管理,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与此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产业的创新,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例如,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新的机遇,实现制造业的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

四、低碳经济的崛起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低碳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

未来的产业新城将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减少碳排放量,推动经济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

六大新城发展模式

六大新城发展模式

模式探索——六大新城发展模式时间:2014-3-28 所谓新城,通常是指那些位于大城市郊区,交通便利、设施齐全、环境优美,能分担大城市的居住、产业、行政等功能,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市社区。

一个成功的新城,能提供满足于社区(community)日常的居住、文化、教育、商业、和公众或私人服务的需求,并尽可能减少与外界交换的行为,不仅提供给人们居住的场所,还应提供就业的机会。

依据新城发展的内在核心驱动因素和城市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6大新城发展模式:1、生态新城生态新城,是以生态公园、景观改造等旅游产业发展,推动生态和环境改善的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的新城,如唐山南湖新城。

生态新城的开发理念是:以环境治理、景观改造、公园建设等,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带动土地综合开发;开发模式通常是政府引导造势,用相对较少的投入,建公园、绿化、道路等公共服务设施造势,吸引了开发商的资金投入,开发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等项目,为更多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供资金,并实现周边土地的全面开发。

2、产业新城产业新城,是以一种或多种产业为驱动力从而带动整个城市发展的新型发展模式,如天津滨海新城。

产业新城的定位和目标: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总体定位;代表型开发模式:公共交通导向开发、产业导向开发、生态导向开发、区域发展导向开发的4D模式;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入驻的招商开发模式。

3、边缘新城边缘新城,是以一种或多种产业为驱动力从而带动整个城市发展的新型发展模式,如北京通州新城,充分利用运河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突出的区位优势,努力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国际新城。

引入低碳生态、绿色宜居、自主创新等理念;产业发展的重点是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重点打造运河北京文化商务中心区。

4、高铁新城高铁新城,是以邻近高铁的交通区位优势,以发展物流交通、科技研发、商贸会展、旅游休闲等为主体产业的新城发展模式,如长沙武广高铁新城,主要是进行商业地产、住宅、旅游及娱乐休闲设施的开发建设,发展现代商贸、金融、酒店、商务办公、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辐射长株潭、引领中西部”的商业和商务中心。

产业新城应如何制定产业定位与发展规划案例分析

产业新城应如何制定产业定位与发展规划案例分析

产业新城应如何制定产业定位与发展规划案例分析2018-01-08 鼎韬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国将继续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优化区域发展格局,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的背景下,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逐步形成,产业新城得以稳步快速发展,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承接产业结构优化、促进产业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个城市的发展状况是城市中各行业/产业发展状况的总体表现结果,而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发展呈现出的互动效果,则能反映出一个城市无论在宏观体系还是微观方面的定位和实施路径,因此产业规划和城市定位之间的协调和平衡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然而很多现实情况反映,城市开发升级过程中的产业规划和思路,往往与既有的城市规划发生冲突,概因全新的产业规划与最初城市规划的目标、期限以及侧重点都不同。

那么在新时期亟待转型升级的城市来说,如何能够平衡原有的城市定位与全新产业规划之间的关系,如何能够在全新产业引入后成功带领城市经济发展更进一步,这是我们在做咨询和规划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以扬州生态科技新城为例,2013年底,扬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未来城市中心的江广融合地带建设一座81平方公里的新城,新城的地理位置纵穿城市中心轴文昌路,并涵盖杭集、泰安两个乡镇。

扬州自古就是我国的文化名城,并在历史上曾有过三次鼎盛,它的经济繁荣同时也见证了我国各历史朝代的繁荣盛世。

历史和文化可以说给扬州提供了发展旅游业十分雄厚的基础,然而作为江苏长江经济带的重要部分,扬州更需要在历史的基础上,凸显其现代化的一面;生态科技新城的理念则是希望推动扬州成为未来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和窗口前沿。

基于这个大前提,我们在针对扬州生态科技新城做产业规划时,着重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视角来分析,引领新城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产业发展方向。

新城开发模式专题研究

新城开发模式专题研究

n占地1.83平方公里
n总开发面积逾130万平方米
n计划2010年前建设完成
n包括丰富的城市功能——医院、学校、图书馆、剧院等一应 俱全,40万平米的中心商业以及完整的邻里商业,公共服务设 施,包括游泳池、健身设施、早餐及咖啡厅、多功能厅等,商 务写字楼、艺术中心、游艇俱乐部的介入,更使得新浦江城成 为汇聚居住、工作和休闲娱乐的新上海人的新魅力生活中心。
中意文化广场、何香凝美术馆、剧院、图书馆
何香凝艺术馆
居住 新城
2 新浦江城——小结
开发模式
功能
增值举措
中意文化广场等文化设施 商业配套+住宅+创新产业园
商业配套+住宅
n80万平米住宅61.5% n27万平米办公20.8% n23万平米商业17.7% n其他公共配套:幼儿园、
学校、健身中心、高档俱乐部、 酒店、剧院、图书馆
旅游 新城
3 华侨城——产业链形成的过程
整体规划方案
旅游和市政项目建设
商品住宅的兴起
旅游+地产 著名旅游城形象的建立
优越的景观人文居住环境的形成 “旅游地产”
旅游 新城
3 华侨城——产业链的转变
90年代初 具有中国特色的
主题公园群
静态产品 单一产品形式
精美的建筑
旅游主导产业
90年代中期 世界一流水平的
n占地面积:450公顷 n土地使用:东南面建成区约320公 顷,(其中旅游用地约130公顷) n 中西部在建和待建区为130公顷 n现状人口: 40,000人 n规划人口: 70,000——80,000人 n城区主要功能:居住、旅游、商务 n以四座大型主题公园为旅游核心, 带动发展房地产业、酒店业和其它下 游产业

产城融合产业新城规划研究

产城融合产业新城规划研究
目的
02
CHAPTER
产城融合产业新城规划原则与策略
生态优先
以产业为引擎,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
产业导向
人本关怀
创新驱动
01
02
04
03
鼓励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促进城市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注人的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实现产城融合。
产业升级与转型
创新模式
探索公共服务设施运营新模式,如公私合营、委托经营等,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生态保护
加强城市生态保护和修复,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绿色出行
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如步行、自行车等,减少机动车对环境的影响。
污染治理
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和监管,减少工业、交通等污染源对环境的影响。
05
CHAPTER
政策支持与保障措施研究
创新驱动
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人才引进
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和团队,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人才培养与使用
建立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机制,提高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促进人才在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04
CHAPTER
城市功能提升规划研究
交通基础设施
加强城市内外交通联系,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公共交通覆盖范围。
产城融合
产城融合有助于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意义
国内外发展现状
国内外许多地区已经开展了产城融合产业新城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国内的长沙、苏州等地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实现了产业与城市的协同发展。
存在问题

产业新城发展模式研究

产业新城发展模式研究

1、1978年 改革开放期
初开国门,中国开始探索各种发展经济的方法和模式
2、1985-1995年 开发区经验推广期
3、1995-2003年 开发区发展问题期
4、2004年至今 发展模式创新期
(1)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 (2)发展经济的最佳载体: (3)最具贡献的经济单元:
政府主导的开发区发展模式下 (1)开发区数量和规模急剧膨胀,园区规划随意性大 (2)各园区恶性竞争,发展效率极剧下降 (3)园区投入与产出严重不平衡,开发区发展陷入困境
国际新城发展模式:
田园新城
新城发展 模式
产业新城 边缘新城 TOD新城 副中心新城 行政中心新城
国际案 例
Letchworth(英国,伦敦) Welwyn Garden City (英国,伦敦)
尔湾 (美国,加州) 筑波科学城(日本,筑波)
Radburn(美国,纽约) Columbia哥伦比亚新城(美国,马里兰州)
缺少高水平规划:开发区只为建设, 不重规划,园区缺少内生性的发展体系 不计成本发展:零地价 相互恶性竞争:免费提供厂房、过度 减免税收、透支政府财政
市场化 低成本,高效率
市场化:园区发展目标明确、波动小, 政策连续性强 专业化:企业对企业招商,保证成本控 制 收益化:工业地产以盈利为天职,并通 过不断的盈利推动区域不断发展
例子:政企合作,政府提供政策、资源的支持 下将保证税收收入及高效招商
缺少产业支撑,开发区投资与建设的经济性不高,多数开发区成为“空城”
位于天津宝坻区的京津新城是中国内地最早的“新城”。但是由于城市缺少产业支撑,这个最 初规划居住50万人的城市现在成为全国知名的“空城”。
开发区普遍的投入产出比仅为 0.07—1.5之间

浅谈我国新城开发的模式问题——以温岭东部产业集聚区为例

浅谈我国新城开发的模式问题——以温岭东部产业集聚区为例

关键 词 : 城 ; 新 开发 ; 问题 ; 式 模
Ke r s y wo d :mer ; e e o to d v lpme ; r be ; d ntp o lms mo e
中 图 分 类 号 :U 8 T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6 4 1 (0 0)5 0 4 — l 10 — 3 12 1 1— 13 0
Va u n i e r g l e E gn e i n
・13 ・ 4
浅谈 我 国新城 开 发 的模 式 问题
— —
以温 岭 东 部产 业 集 聚 区为 例
Dic so t o ob e so wt s us n he M de Pr l m fNe own v l p e n Ch na: De e o m nti i
1 发 展 背 景 发 新城 、 护 旧城 、 保 与城 市 发 展 匹 配。 改 革开 放 以来 ,我 国 经 济 和 社 会 进 入 一 个 高 速 发 展 的时 期 , 城 案例 : 昆明 市 政 府 搬 迁 呈 贡 新城 。 市的发展 日新 月异 , 个又 一个开发 区、 一 新区、 新城 如雨后春笋一样 项 目简 介 : 贡 新 城 定 位 于 现 代 新 昆 明 的 行 政 核 心 区 、 教 文 呈 科 涌现。随着时间的推移 , 开发区与母城 中心区在资金 、 市场 、 技术、 科 化中心、 金融 中心、 商贸及 旅游服务 中心、 新兴 工业 中心、 未来昆明 研成 果 等 方面 的联 系 日益 密切 , 互 间 的作 用 与 影 响 日见 凸 显 。 就 的休 闲 之都 。新 城 距 主 城 区 1 里 , 现 代 新 昆 明环 滇 池城 市 “ 相 这 5公 是 一 使开 发 区不 再仅 仅 是 新 兴 的 工 业 园区 , 是逐 渐 发 育 成 为初 具 规 模 湖四片” 而 中率先启动的新城 , 预计到 2 2 年 人 口将达到 9 00 5万。 的 新城 , 此 本 文 以 下将 独 立 的开 发 区、 区 、 因 新 新城 等通 称 为 新城 。 启 示与构思 : 通过政府办 公在新城 的率先立足 , 发挥其 强大的 2 新 城发 展 的瓶 颈 拉 动 力 量 , 善 城 市 功 能 , 强 吸 引 力 和 辐 射 力 , 进 新 城 经 济 发 完 增 促 21新 城 规 模 过 大 从 大 多 数 新 城 的 规 划 以及 实 施 过 程 上 看 , 展 。 . 新城 规划 的规 模 动 辄 几 十平 方 公 里 , 多甚 至 接 近和 超 过 了 母城 的 许 33注重 “ . 职住平衡 ” 式 主要特 点 : 模 注重人 文关系, 实现居住 规模 。许 多地 方在新城 实施过程 中, 土地过于浪费 , 闲置土地较多 , 地 与 工作 地 的统 一 。 这与当今倡导节约型社会和低炭经济 的发展模式是格格不入 的。 案例 : 佛山( 清远 ) 业转移工 业园。 产 22 新 城 发 展 过 于 依 赖 房 地 产 在 大 部 分 新 城 发 展 过 程 中 , . 往 项 目简介 : 山( 佛 清远 ) 产业 转移 工业园落户清远高新技术开发 往会出现政府一味迁就 开发 商、 为了满足房地产商 的要 求不惜更改 区, 目前该区正在申报全 省示范性产业 转移 工业园。产业转移工业 用地性质和容积率 ; 品房开发面积过大等情况。带来 的弊端也 很 园所 处位 置 是 开 发 区 的百 嘉 工 业 园, 区 基 本 形 成 了 主 干 路 网 并 打 商 园 明 显。 通 了 与 17国道 的连 接 。 清 远 市 中 心 区 的距 离仅 1 里 , 接 市 0 与 O公 紧 23 新 城 功 能 过 于 单 一 这 一 点 在 早 期 的 新 城 发 展 中 比 较 明 中 心 , 接 广清 大道 达 1 道 , 通 便 利 。 . 连 0车 交 显 。早 期 的 新 城 以开 发 区 、 业 园区 模 式 为 主 , 能 构成 单 一 , 往 工 功 往 启 示 与 构 思 : 步 完 善新 城 职 能 , 善 配 套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等 , 逐 完 实 会形 成 某 一 单 一 功 能 的 “ 城 ” 比 如 “ 业 新 城 ”“ 新 , 工 、 卧城 ” 等 。 功 现将居住地与工作地的统一 , 等 而 达到 “ 职住平衡 ” 目标。通过将企业人 能 上 的 不 完 善 将 会 产 生 大量 的 通 勤 人 流 , 成 交 通 堵 塞 、 境 污 染 转化 为社 区人 , 造 环 聚集 人气 , 才能使企业长期发展 , 园区才能生存。 等各方面 的问题 , 这样 的问题又被称 为“ 职住平衡 ” 问题 。 4 温岭东部产业集聚区 24新 城 人 气 不 足 人 气 的 聚 集 直 接 影 响 到 整 个 新 城 的 兴 旺 发 . 温岭市东部产业集聚 区位于浙江省温 岭市东部 ,包括松 门、 石 达 。而 许 多新城 基 础 设 施 建设 较 慢 , 环境 较 差 , 套 设施 不 齐全 , 些 塘 、 横 、 配 这 箬 新河 、 海 和东 海塘 围 垦 区块 以 及 担 屿 涂 围 涂 和 南 海 涂 围 滨 都直接导致企业 不愿迁入 , 居住人 口不愿入住, 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涂 等 , 规 划 面 积 为 3 1平 方 公里 。 总 2 3 发展 模 式 的研 究 长 期 以来 , 岭 东 西 发展 不平 衡 , 域 生 产 力 布局 极 不平 衡 。 温 市 由 31龙头企 业带动模 式 主要特 点 . . 龙头企业 的“ 触媒 ” 效应 的 此 温 岭 市 委 、 政 府 提 出 , 施 “ 西 并 进 、 体 跃 升 ” 略 , 就 为 市 实 东 整 战 这 带动 。 温 岭 东 部 的发 展 提 供 了难 得 的机 遇 。 案 例 : 家( 京 ) 信 产 业 园 。 国 北 通 从东部产业集聚区面积来看 , 已经 超 过 了 温 岭 市 的 建成 区 。如 项 目简介 : 北京亦庄移动通信 产业园建成 规划面积约 2平 方公 此大面积 的新城究竟如何启动 , 如何发展? 这也是横 亘在 所有规划 里 , 以星 网工 业 园 为 代 表 的 , 移 动 通 信 产 业 上 下 游 相 关 的 电子 者 和 建 设 者 中间 的 一 道 难 题 。 上 述三 种 模 式 皆具 备 一 定 的参 考价 是 与 而 应 包括 信 息企业 的集聚。依托 中关村等地 的研发优 势 , 主要以实现 “ 业 值 。首 先 , 大 力 引进 龙 头 企 业 。从 已经 划 定 的产 业 布 局 中 看 , 产 化 ” 主 要 目标 。 占地 5 为 0公 顷 的星 网 一 园 已经 吸 纳 了 l 国 内 外 大石化、 洋生物等龙头 企业 已经纳入 了计划 , 9家 海 建议利用政策和 土 著 名 企 业 入 驻 , 有 了一 批 富 有特 色 、 全 球 信 息 产 业 享 有 很 高 声 地 价 格 优 势 将 温 岭 的龙 头 产 业 如 汽 摩 配 产 业 、 电产 业 也 迁 入 东 部 拥 在 机 望 的知 名 企 业 。 产 业 集 聚 区 , 挥 龙 头 企 业 的 积 聚 优 势 。 其 次 , 当的 利 用 行 政 手 发 适 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新城”(NEW TOWN)的论述
新城的定义:位于大城市郊区,交通便利、设施齐全、环境优美,
能分担大城市的居住、产业、行政等功能,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市 社区。
成功的新城:应该提供满足于社区(community)日常的居住、
文化、教育、商业、和公众或私人服务的需求,并尽可能减少与外界 交换的行为,形成相对独立的城市社区。 新城不应仅提供给人们居住的场所,还应提供就业的机会,新城不 只是一个“卧城”。
开发区的转型和模式创新: (1)传统的政府主导型 (2)政企合作开发型(苏州工业园、A产业园、苏宿工业园) (3)企业独立开发型(联东U谷、华夏幸福基业、平谦工业园)
对中国开发区30年发展道路的反思与总结
发展“双轨”期
开发区一套人马,两套牌子,左手行政命令, 右手市场经济
管理“二元悖论”期
过多考量当前的政绩,使得开发区 (1)规划缺乏前瞻性、不科学 (2)投入不计成本 (3)各园区恶性竞争,投入产出严重失衡
城市持续发展解决之道!
目录
二、世界新城发展模式比较 三、中国开发区新城开发的困境分析 四、产业新城发展理念 五、产业新城规划特征与标准 六、产业新城运营体系 七、产业新城案例
二、世界新城发展模式比较
大都市的发展历程
1、中心城市:中心城市的面积一般在100km2到600km2,半径5-10公里,人口密度在1-2万/km2之间。 2、大都市区:由中心城市和郊区城市地区组成,面积一般在1500km2-2000km2,半径30-50公里,人口 密度在5000-1万/km2之间。 3、大都市圈:由一个以上的大都市区组成,面积一般在10000km2 -20000km2,半径100公里左右,人口 密度在1000-2500人/km2 之间,其中周边大都市区的人口可以大于中心大都市区。 4、大都市带:由一个以上的大都市圈组成,面积一般在30000km2以上,半径200-300公里,人口密度在 300-1000人/km2之间。
1、1978年 改革开放期
初开国门,中国开始探索各种发展经济的方法和模式
2、1985-1995年 开发区经验推广期
3、1995-2003年 开发区发展问题期
4、2004年至今 发展模式创新期
(1)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 (2)发展经济的最佳载体: (3)最具贡献的经济单元:
政府主导的开发区发展模式下 (1)开发区数量和规模急剧膨胀,园区规划随意性大 (2)各园区恶性竞争,发展效率极剧下降 (3)园区投入与产出严重不平衡,开发区发展陷入困境
千里新城(日本,大阪) 多摩新镇(日本,东京都) 东京临海副中心新城(日本,东京) 拉德芳斯副中心(法国,巴黎)
Canberra(澳洲,堪培拉)
新城发展模式
田园城市
产业新城 边缘新城
TOD新城 副中心城
行政中心新城
核心驱动因素
•工业革命造成城市环境恶化 •城市居住需求急剧上升
•政府决策 •市场对于产业的需求 •汽车普及和便捷的交通网络 •城市郊区化
•大城市中心人口高度膨胀 •政府决策 •市中心区功能过度集中; •城市副中心的发展依附于城市中 心
•政府决策,发展新区域
关键成功因素
•控制城市规模、规模较小 •政府的主导作用 •立法和政策的支持 •政府主导开发、投入大量资金 •政府强制或引导产业集聚 •位于大城市边缘 •便捷的交通网络 •产业郊区化 •轨道交通系统 •轨道沿线有大量的土地可供开发
功能规划缺乏科学配比,未做到以人为本,造成区域社会资源浪费,区域 只能成为“睡城”
北京市天通苑周边竟没有规划产业用地,使得近百 万居民只能通过唯一的一条安立路去城区上班,每 天上下班造成道路瘫痪,居民出行所需时间高达4 小时
•优越的交通条件 •政府支持
•政府主导开发、投入大量资金 •主要政府机构所在地
典型代表
•密尔顿•凯恩斯
•筑波科学城 •哥伦比亚新城
•多摩新城 •东京临海副中心
•堪培拉
城市均衡发展
城市升级与产业升级相结合的总体发展模式;完备的城市形态、完善的城市功能、

多元化的产业结
完美的城市风貌相融合;城市建筑与产业发展相结合。 以一种或多种产业为驱动力从而带动整个城市发展的新型发展模式。产业结构非
国际新城发展模式:
田园新城
新城发展 模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产业新城 边缘新城 TOD新城 副中心新城 行政中心新城
国际案 例
Letchworth(英国,伦敦) Welwyn Garden City (英国,伦敦)
尔湾 (美国,加州) 筑波科学城(日本,筑波)
Radburn(美国,纽约) Columbia哥伦比亚新城(美国,马里兰州)
功构
单一性,产业配套完备。
新 便捷的交通 城
新城与中心城之间要有便捷的交通系统相连接。新城内部的交通要充分考虑公交 系统、步行系统和主要交通干道的合理性和便捷性
的 优惠的政策
政府在立法和政策上对新城建设给予支持
标 完善配套
高标准、完善的各类配套
准 市场化的运作机 市场为导向的投资机制,政府职能的企业化运作利于新城造血机能的形成。 制
三、中国开发区新城开发的困境分析
➢苏州工业园——中新政府合作,政策主导,企业化运作,打 造中国发展最好的园区之一;
➢中新生态成——新一代产业园区 ➢园中园——开发区最早的区域开发探索 ➢新城模式探索——房地产发展引发的新城市化运动 ➢总部经济园区热潮——产业升级带动的新园区经济
引入市场机制进行商业化发展,是中国开发区发展30年的经验总结
市场化 低成本,高效率
市场化:园区发展目标明确、波动小, 政策连续性强 专业化:企业对企业招商,保证成本控 制 收益化:工业地产以盈利为天职,并通 过不断的盈利推动区域不断发展
例子:政企合作,政府提供政策、资源的支持 下将保证税收收入及高效招商
缺少产业支撑,开发区投资与建设的经济性不高,多数开发区成为“空城”
未来:“政企联动”之路
(1)“企业对企业”的招商模式,园区盈利成为 可能 (2)政府专心于区域产业发展,建设成本大幅降 低 (3)园区建设由政企合作共建,产生“1+1 > 2” 的效果
“政府完全主导”与“政企合作开发”的模式对比
完全政府主导型 高成本,低效率
缺少高水平规划:开发区只为建设, 不重规划,园区缺少内生性的发展体系 不计成本发展:零地价 相互恶性竞争:免费提供厂房、过度 减免税收、透支政府财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