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构筑民营企业人才发展高地

合集下载

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 打造人才战略高地助力企业发展

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 打造人才战略高地助力企业发展

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打造人才战略高地助力企业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员工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西部地区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着“紧缺的人才找不来,重要的人才留不住”的困惑。

本文将对进一步发挥现代企业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凝才聚力,为人才强企战略的落实提供一些参考。

标签:党委政治核心作用;人才战略;人才强企一、企业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原因分析(一)人力资源缺乏现象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共性问题由于社会大潮流的影响,公务员铁饭碗一直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首选目标,尤其是高校优秀毕业生选择公务员为终身职业的比例更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和影响了企业人力资源招聘难困局;由于地域限制、企业制度保障体系不完善,使得企业人才,尤其是关键技术人才、新业务领域领军人物在东西部企业分布不均,西北企业人力资源流动频繁,优秀人力资源流向中东部发达地区,部分企业员工工作一两年之后的流失率达到50%,甚至更高。

(二)地域经济条件是人力资源流失的客观原因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欠发达地区的生活水平、工作和科研条件都远不如发达地区,在同等劳动强度下,收入差别也很大,正是这种不平衡和差异导致了人力资源的流失。

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西部地区自己制订的许多吸引人才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西北企业人力资源的吸引能力,但随着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各个城市在户口迁移、准入制度等方面逐步放松条件限制,优秀人力资源的流动将会更加趋于频繁,人力资源引进困难仍是长期存在的困难。

(三)员工个人因素也是人力资源流失的原因之一隨着知识结构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员工对职业的忠诚度超过了对企业的忠诚度。

同时,“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导致部分员工,特别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把企业作为“跳板”,另外,年轻的员工精力旺盛,对企业的依赖性不强,加之自身的适应力强和家庭负担轻,一旦有更好的选择,他们就会离开企业。

(四)现阶段国有企业人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其他问题目前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都比较陈旧,基于传统选人用人理念的倾向,部分国有企业还依然使用着计划经济时代人才的选用原则,对于缺乏创新能力和竞争意识的人往往委以重任,而使那些具有开创精神的人才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能力,一些国有企业在人才选拔任用上没有科学合理的选聘机制,大多数企业还是依靠领导个人意愿决定来选人才等等。

构筑集聚创新创业人才资源高地思考

构筑集聚创新创业人才资源高地思考

构筑集聚创新创业人才资源高地思考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

人才在支撑区域经济、发展支柱产业、推动转型升级中起着重要作用。

地方能不能在人才资源上抢得主动、占得先机,直接关系到这个地方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构筑创新创业人才资源高地非一日之功,不能一蹴而就,要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突出问题导向,创新机制,精准发力,打好系列“组合拳”,以更先进的理念、更优惠的政策、更开放的平台、更优越的环境,构建科学人才工作链条,形成人才集聚强大“磁场”,广纳天下英才完善“政策链”,提升人才竞争“软实力”。

人才政策是引导人才聚集的风向标,也是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的活杠杆。

人才政策创新涵盖引进培养、评价发现、选拔使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多个环节,应当形成一条环环相扣、有序衔接的完整政策链。

近年来,防城港市针对人才引进难的实际,积极创新引才理念,坚持把制定极具吸引力的政策放在首要位置,紧密结合防城港的发展定位和人才发展需要,推出人才政策“组合拳”。

先后实施“聚才扬帆”计划、“白鹭英才”计划和推进东兴试验区“人才特区”建设,构筑了“刚性”“柔性”“弹性”三性互动人才政策体系,着力打造软硬实力兼具的“人才特区”,优化了引才结构,吸引聚集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

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不断梳理人才政策的空白点、薄弱点并补充、完善,在政策��新上做到精准发力,以政策创新引领推动机制创新,真正形成政策比较优势构建“载体链”,夯实人才队伍“硬实力”。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吸引人才、集聚人才,打造发展平台是关键。

针对承载人才发展平台少的问题,防城港市充分发挥综合优势,整合各方资源,以重点产业为切入点,依托钢铁、核电、铜镍、粮油、磷化等支柱产业,谋划推进各类创新创业园区建设,加快推动引进人才向产业发展主战场集聚;开展朗姆酒产业、蔗糖产业、磷化工产业、海洋产业等优势产业人才队伍品牌创建,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

构筑民营企业人才发展高地

构筑民营企业人才发展高地

构筑民营企业人才发展高地构筑民营企业人才发展高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环境的日趋成熟,民营企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增强。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民营企业在推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和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民营企业人才的培养与发展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之一。

因此,如何构筑民营企业人才发展高地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加大人才培养投入人才是民营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优秀的人才才能带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因此,民营企业要构筑人才发展高地,首先要加大人才培养投入。

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可以通过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项目,建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同时,还可以开展各种培训活动,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

二、优化人才评价机制要构筑民营企业人才发展高地,还需要优化人才评价机制。

传统的人才评价体系主要以论文和学术成果为评价标准,而民营企业需要的是具有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的人才。

因此,我们应该适时调整评价标准,突出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性,通过实际工作成果和评价来衡量人才的能力和潜力。

三、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民营企业必须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首先,要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让员工在物质上得到满足。

其次,要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让员工有成长的动力。

此外,民营企业还应该积极关注员工的个人发展需求,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以激发员工的创新潜力和工作热情。

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民营企业要构筑人才发展高地,还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激励员工的重要因素。

通过建立积极向上、乐观向前的企业文化,可以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工作态度。

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营造融洽的工作氛围,提升团队凝聚力和员工归属感。

五、加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为了构筑民营企业人才发展高地,民营企业应该加强与高校的合作。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通过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可以为企业引进优秀人才提供有效渠道。

构筑人才高地,引领企业发展

构筑人才高地,引领企业发展

构筑人才高地,引领企业发展
姚建新
【期刊名称】《《船海工程》》
【年(卷),期】2011(040)004
【摘要】介绍公司基本状况以及企业人才队伍基本现状和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特色,特别介绍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所采用的战略和方法。

【总页数】3页(P117-119)
【作者】姚建新
【作者单位】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公司江苏南通2260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61
【相关文献】
1.构筑人才管理高地增强企业发展实力 [J], 李联营
2.战略引领新驱动扎实的人才工作构筑企业技能人才高地 [J], 曲岩;
3.战略引领创新驱动r以扎实的人才工作构筑企业技能人才高地 [J], 曲岩
4.构筑人才高地,引领企业发展 [J], 姚建新
5.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浅谈事业单位构筑人才资源高地的构想 [J], 沈晓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构筑人才集聚高地

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构筑人才集聚高地

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构筑人才集聚高地
鲁玉栋;明志国
【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工业》
【年(卷),期】2010(000)003
【摘要】@@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企业发展之本,是所有社会资源中最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的资源.煤炭企业应始终把人才资源摆在同企业发展所依托的煤炭资源同等重要的位置,全面更新人才理念,强化人才培养开发,完善人才管理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总页数】2页(P63-64)
【作者】鲁玉栋;明志国
【作者单位】新汶矿业集团公司;新汶矿业集团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筑巢引凤共筑人才集聚高地——省政协月度专题协商会助推“我选湖北”计划实施
2.暖巢引得“海归”来——海口高新区构筑人才集聚新高地
3.构筑高技能人才集聚高地
4.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构筑科技人才集聚高地r——本溪市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5.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全面打造油田人才高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打造人才高地的思考与对策

关于打造人才高地的思考与对策

关于打造人才高地的思考与对策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

在这样的竞争中,人才是国家和地区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打造人才高地已成为各地区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

打造人才高地,首先要注重教育。

优质的教育资源是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基础。

各地应该全面提高教育水平,不断推进教育改革。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努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的人才。

其次,要注重吸引高端人才。

这是打造人才高地的关键举措。

吸引高端人才,既要提供优厚的薪资和福利待遇,也要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地方政府还可以建立科技成果应用基地,推进科技创新,创造更多的机会和空间,让高端人才更加有归属感。

此外,创新创业也是打造人才高地的关键。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创新和创业是人才吸引的重要因素。

政府要积极鼓励企业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加强对初创企业的扶持,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为吸引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注重人才培训和发展。

培训是提高人才能力的重要手段,现代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快速发展要求人才不断进行学习和创新。

在不断更新的知识、技能和管理方法方面,不仅要关注教育培训的人才,还要关注在职人才的培训和提高。

总之,打造人才高地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社会机构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全面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多渠道、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人才培养、吸引、创新和创业,才能让人才高地真正形成、巩固和发展。

在打造人才高地的过程中,除了上文提到的教育、吸引高端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培训等方面,还有其他值得思考的因素。

首先,要加强对于人才的关注和关怀。

人才是国家、地区和企业的重要财富,他们的创新和创造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价值。

因此,政府和企业要注重人才的保护和培养,提供合理的工作保障和福利待遇,鼓励人才在生活和事业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营造人才安心工作、稳定发展的环境。

其次,要注重国际人才的引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不断进步,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构筑企业人才高地,路在何方

构筑企业人才高地,路在何方

构筑企业人才高地,路在何方;人才是创业之本、之根、利润之源。

我国加入WTO后,人才竞争与流动日趋激烈,而且这种竞争已在人才个体、人才群体和国家战略层面上全面展开。

因此,企业应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决定性、战略性作用,努力构筑企业人才高地。

;(一)把握定位,构建系统化的人才战略体系;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从整体上筹划人才资源开发的方略,是宏观人才战略的逻辑起点。

为了确保企业人才高地战略的顺利实施,首先,要对人才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包括人才战略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和主要措施等方面进行规划。

其次,对企业人才资源的布局、层次结构、发展模式和素质要求等进行规划。

把握目标定位,构建系统化的人才战略体系,是实施企业人才高地战略的前置条件和重要基础。

;(二)深化改革,为加快人才高地建设提供制度保证要推进企业人事部门在用人环境、用人机制、监督体系上有所创新,试行委任和聘任相结合的任用制度,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

探索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逐步实现人事管理化、规范化、制度化。

为此,第一,要实行用人制度改革。

在选人机制上,要有古人苏轼所言:“士有一言中于道,不远千里而求之”的求才若渴、爱才如命的精神,并从唯学历取向转为业绩取向;在用人机制上,要以市场为导向,促进企业人才良性流动,要从刚性流动转向柔性流动。

要“量才使用,用人之长”,引入竞争机制,形成双向选择、契约管理、自由流动,优胜劣汰、激励先进、鞭策落后的竞争氛围;在职称评定上,要从“评审制”转向“聘任制。

第二,要建立要素分配机制。

在分配机制上,严格考核,注重激励,发挥潜能,切实建立要素分配制度。

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实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人才资本制度,在企业产权结构中,不仅是谁出了货币资本谁就拥有产权,人才资本也应该拥有产权,如技术、知识产权入股、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骨干提供股份奖励等。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构筑人才资源高地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构筑人才资源高地
持 股 经营 等新 的分 配 手段 。
数据资料 , 能否为企业员工的培 训与开发、 调配、 晋升、 薪酬等人事决策提 供客 观 的 依据 。 要看 绩 效 管理 系 统 能否 有 效 运 行 。 就 4建立 完善 的 薪酬 福利 体 系 . 人 力资 源 部 门可 以通 过职 位 分析 建 立 的 岗位 说 明 书 , 制定 员 工工 作 目
1企 业关 键 人 才 的 确定 、遴 选 .
系列 过程 , 动 员工 的积 极性 , 调 发挥 员 工 的 潜 能 , 为企 业 创 造 价值 , 确保
企业 战 略 目标 的实 现 。 业 的一 系 列人 力 资源 政 策 以及 相 应 的管理 活 动 。 是企 这 些 活动 主要 包 括企 业 人力 资 源 战略 的 制定 , 员工 的招 募与 选 拔 , 训与 开 培 发, 绩效 管 理 , 酬管 理 , 工 流动 管 理 , 工 关 系管 理 , 工安 全 与健 康 薪 员 员 员 管理 等 。即 : 业 运 用 现代 管 理 方法 , 人力 资 源 的获 取 ( 人 ) 开 发 ( 企 对 选 、 育 人) 保持 ( 、 留人 )和 利用 ( 人 )等 方 面所 进 行 的计 划 、组 织 、指 挥 、控 用 制和 协调 等 一 系列 活 动 , 终 达 到实 现企 业 发展 目标 的 一 种管 理 行 为 。 最
提 高人 力资源管理质 量构筑人 才 资源 高地
刘 伟 烟 台 经 济 技 术 开 发 区 国 际 人 才 交 流 中 心
【 摘
要 】追 根 溯 源理 解 人 力 资 源 管理 的 发 展 ,通 过 提 高人 力 资 源 管理 质 量 进 而 构 筑人 才 资 源 高地 , 可 以达 到 人 力资 源合 理 配 置 的

构筑人才资源高地-48页PPT文档资料

构筑人才资源高地-48页PPT文档资料

知识 13、人均GDP(2000年价 美元)
27680
应用Ⅱ 14、人均PPP(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NP)
27770
(经济 15、物质产业增加值比重(农业和工业增加值/GDP)
32%以下
质量) 16、物质产业劳动力比重(农业和工业劳动力/总劳动力)
30%以下
2000年中国第一次现代化实现程度
项目
※创新导向:依赖生产要素而形成竞争优势的情况越来越少。企业除了改善 国外技术和生产方式外,本身也有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能力,他们的创新能力将 开辟新产品、新产业的出现。
※富裕导向:上述三个阶段象征经济起步,而这一阶段是经济走入衰退。 主导这个时间的力量是上述阶段积累下来的财富。企业持续投资和创新行为已不 再,大企业左右政府保护政策使自己与竞争者隔离。富裕导向的一个特征是企业 购并。
构筑创新型人才资源高地的策略
上海科技政策研究所 所长 研究员 谢建方
目录

一、区域科技创新

二、构筑人才资源高地
一、区域科技创新
1、省区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2、省区现代化的发展路径 3、区域创新驱动的发展思路
1、省区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1)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基本观点 (2)两次现代化评价指标和标准 (3)我国现代化实现程度的国际比较 (4)省区现代化实现程度的客观分析
(1)如何把握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论断
从三个方面把握:
第一动力资源 第一战略资源 第一优质资源
(2)为什么提出人才强国战略
经济发展存在深层次的两个问题:
第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尚未得 到有效优化。
第二、追求GDP高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和社会的非 均衡性加剧,人的发展滞后于经济。

加快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构筑区域性人才高地的对策研究

加快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构筑区域性人才高地的对策研究

加快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构筑区域性人才高地的对策研究加快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构筑区域性人才高地的对策研究摘要: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和保障。

当前,江东区面临经过推进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建设现代化新中心城区的紧迫任务。

江东区人事局本课题组在对区域人才情况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角度确定了“区域性人才高地”建设的主要目标,并经过分析人才供需平衡情况,对“十一五”期间人才总量和部分行业人才需求进行了预测。

文章结合江东区的实际状况,提出未来一段时期人才工作的基本对策措施。

从而为江东区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和构筑“区域性人才高地”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人才高地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 SWOT 指标体系对策措施一、引言部分(一)课题意义人才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今天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正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江东区实施“一号工程”以来,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人才总量不断增加,人才结构和人才环境不断优化。

但也要看到,随着国内外人才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区人才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十一五”期间是我区实施现代化新中心城区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充分的人才智力资源是我区经济社会快速稳定发展的推动力和保障。

因此大力吸引与中心城区发展相适应的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平人才;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的人才队伍,将是我区建设现代化新中心城区的必备条件。

江东区人事局《加快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构筑区域性人才高地的对策研究》课题组,对江东区人才资源现状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提出深入实施我区人才强区战略和构筑区域性人才高地的可行性步骤;并围绕“十一五”期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提出了近中期江东区域性人才高地建设的指导思想,指标体系、主要目标和对策措施。

(二)立题背景——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以人才为依托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已经取代物质资源成为第一资源,人才竞争已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

上海构筑人才高地工作的成效及思考

上海构筑人才高地工作的成效及思考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把人才发展战略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思考、来研究。

为此,我们党于2002年底明确提出了“党管人才”原则,并将这一原则作为指导今后人才工作的重要原则。

上海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行的人才高地战略,是全市各级党组织结合上海实际情况不断实践“党管人才”原则的过程,也对今后如何进一步推动“党管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构筑人才高地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人才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根据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①的战略定位,以及上海不断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生产力布局整体性调整的要求,中共上海市委于1994年提出了“要实现上海跨世纪发展目标,关键在于构筑上海人才资源高地”的战略构想,在原来大规模投资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人才资源开发,推动上海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资金、土地等有形资源转向主要依靠以人力资源为代表的无形资源。

进入21世纪以后,根据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四个中心”需要提高人才构成的国际化程度、增强上海人才国际竞争力的要求,上海进一步调整和深化构筑人才高地战略的具体内涵,明确构筑人才高地的重心由构筑国内人才高地向构筑国际人才高地转移,逐步实现人才构成的国际化、人才活动空间的国际化和人才教育培养的国际化。

构筑人才高地的过程,是一个人才理念不断创新、“党管人才”工作在上海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通过实施人才高地战略,党的人才工作理念得到发展。

党管人才,一方面意味着党的人才工作的对象的拓展,从原先主要关注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体制内”人才,进一步延伸为同时面向以股份制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人才为代表的“体制外”人才,为全市所有用人单位和各类人员服务。

另一方面,党管人才还体现为党的人才工作内容的调整,从计划经济条件下单纯地依赖行政手段调配人员,向发挥人才市场配置作用进行人才资源开发和管理转变,从微观具体的事务管理为主向拟定法规、制定规划、综合协调、信息服务等宏观管理为主转变。

构筑民营企业人才发展高地

构筑民营企业人才发展高地

构筑民营企业人才发展高地所谓民营企业人才是指在民营企业人力资源中具有较高教育水平,掌握专门知识和技能的群体。

根据中央组织部和国家人事部的现行人才统计标准,在民营企业只要具有中专毕业学历以上人员;或具有初级职称以上人员即是人才。

①民营企业人才是支撑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具有较强活力的人才群体之一。

随着以智力和知识为特征的知识化社会的来临,影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优势,已有金融资本转变为掌握新知识的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资源。

谁拥有最雄厚、最广泛的人才资源,谁就会在21世纪经济赛局中稳操胜券。

民营企业面对新的市场变化,想要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关键在于充分认识到企业人才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影响企业人才的因素,并精心培育企业人才,形成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特色和优势,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

由于社会、历史和自身等诸多原因,人才在民营企业中难以发挥自己的才能,期望和结果存在的差距使得人才流失现象相当严重,如何才能留住优秀的人才,并构筑民营企业人才发展高地,便成为民营企业目前鱼待解决的一个棘手问题。

一中国民营企业人才发展的演进经过20多年的改革历程,中国民营企业是伴随当代中国三次思想大解放浪潮的洗礼,逐步由“补充”的配角地位发展到“重要组成部分”的次主角地位的。

随着民营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成为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社会层面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营企业发展的人才问题也经历了一个从不重视人才、人才匮乏到促进科技人才和智力的合理流动,成为吸纳中、高级人才创业并发挥其专长的大舞台,成为高等学校毕业生以及归国留学生回国创业的主渠道的转变过程。

民营企业大体上包括个体、私营经济,乡镇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三资”企业,国有民营、公有私营企业五大块。

与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一样,民营企业人才大体上经历了六个发展阶段。

这六个阶段与中国政治气候的冷暖变化紧密结合在一起,与政治和政策的变化紧密相关。

构筑人才管理高地 增强企业发展实力

构筑人才管理高地  增强企业发展实力
坚 持实 事求 是原 则 , 在考 核标 准上 坚持 质 量第 一 , 确
保 考 核 有 力 、 序 、 效 , 实 使评 比工作 公 开 、 有 有 切 公
平 、 正。 公
1 2 制度 为上 , . 精准 执行
提 出 了打造优 强科 室 , 提高 服 务质量 , 培养 各条 线 优 秀带 头人 , 造 品牌职 工 队伍 等 1 打 0个方 面 的保 增 长 措施 ,着 力转 变 干部作 风 ,提 高工 作效 率 和工 作 质
辅 助 、 运及 地 面生 产单 位 、 机 机关部 室 行政 主管 是 分
线优 秀 带头 人 的被考 核评 比对 象 ; 主持 党务 、 工 工 政 作 者为 政工 分线 优 秀带头 人 的被考 核评 比对象 。优 强科 室 考核 评 比工作 每季 度进 行一 次 , 分工 作 任务 、
李联营
( 州矿 务 集 团有 限公 司 庞庄 煤矿 , 徐 江苏 徐州 2 14 ) 2 1 1
摘 要 : 年 来 , 庄 煤 矿 根 据 企 业 转 型发 展 实 际 , 断 完 善 和 丰 富 中层 干部 绩 效 管理 考 核 近 庞 不 办 法 , 极 探 索创 新 激励 机 制 , 积 以打 造 优 强科 室 , 培养 各 条 战 线优 秀 带 头 人作 为企 业 转 移发
部 、 产部 、 生 技术 中心 、 管部 、 企 党政 办 等部 门对 口牵
头 考核 , 月 5日前 经分 线矿 领导 审核 签 字后 , 每 由组
包保 机制 , 求各 职能 部 门切实 转变 工作 作 风 , 常 要 经
深入 基 层 , 重 服务 创 新 , 注 简化 办 事 程 序 , 高 办 事 提
展 战 略 之 一 , 原 来 的 绩 效 考 核 向打 造 优 强科 室 和 分 线 优 秀 带 头 人 升 华 , 一 步 转 变各 级 由 进 干部 作 风 , 高 工 作 效 率 和 工 作 质 量 , 成 科 室争 优 强 , 部 争 当优 秀 带 头人 的 良性 机 制 。 提 形 干

构筑人才高地,引领企业发展

构筑人才高地,引领企业发展
缺 人 才 引进 津 贴 申请 和 发 放 , 现 人 才 激 励 政 兑
策。
身 学 习成 为可 能 。
知 之者 莫 如好 之 者 、 之者 莫 如乐 之 者 。 同 好

劳动 者 , 相 同 的事 , 完 成 的质量 与主 办人 的 做 其
4 对“ 本精神” 人 的应 用及 重视
20 0 3年 l O月 , 中共 十六 届 三 中全 会 决 议 提 出“ 以人 为 本 ” 在 管 理 过程 中 以人 为 出发 点 和 中 : 心, 围绕 着 激发 和 调 动 人 的 主动 性 、 极 性 、 造 积 创
南 通 中远 川崎 船 舶 工程 有 限公 司 ( NAC ) KS 是 中 国远 洋运 输 ( 团 ) 集 总公 司 ( OS o) 日本 C C 与 川崎 重工 株式 会社 ( KHI合 资兴 建 的现代 化大 型 ) 造船 企 业 , 册 资 本 为 1 . 注 4 6亿 元 , 生 产 能 力 年 2 0t 重 吨 。公 司 自 1 9 5 载 9 6年 开 始 筹 建 ,9 8年 19

要 : 绍公 司基本状况 以及企业人才 队伍基 本现状和 人才 队伍建 设 的主要 特色 , 介 特别 介绍企业 在人
才队伍建设方面所采用 的战略和方法 。
关 键 词 : 舶 ; 业 ; 能 培 养 ; 才 队 伍 建 设 船 企 技 人 中图 分 类 号 : 9 1 C 6 文 献 标 志码 : B 文 章 编 号 :6 175 (0 10 —1 70 1 7—9 3 2 1 ) 40 1—3
川 崎人 才 高地 。
箱 船 、0万 t 3 矿砂 船 等 高 技 术 、 附加 值 船 舶 在 高
内的 8 0多 艘 大 型 船 舶 , 现 了 从 5 B - 0 实 5 C54 0

人才高地建设实施方案

人才高地建设实施方案

人才高地建设实施方案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人才高地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举措。

为了有效推进人才高地建设,制定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人才高地建设实施方案进行探讨,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良好环境。

政策引导是人才高地建设的基础。

应当加大对人才政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才了解政策内容,吸引他们来到人才高地。

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机制,激励人才创新创业,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二、优化人才服务,提升人才吸引力。

优质的人才服务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

应当建立完善的人才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服务,包括就业指导、职业培训、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服务,让人才在人才高地得到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三、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高端人才。

产学研合作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应当加强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创新平台,培养更多的高端人才,满足人才高地建设的需求。

四、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人才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是人才高地建设的核心。

应当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支持人才开展科研项目,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为人才高地建设提供更多的科技支撑。

五、加强人才交流合作,拓展人才视野。

人才交流合作是人才高地建设的重要方式。

应当加强与国际间的人才交流合作,引进国外优秀人才,同时也鼓励本土人才到国外交流学习,拓展人才的国际视野,提升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六、加强人才保障,营造稳定发展环境。

人才保障是人才高地建设的基础。

应当建立健全的人才保障制度,为人才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让人才在人才高地有更强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为人才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七、加强宣传推广,树立人才品牌形象。

宣传推广是人才高地建设的重要手段。

应当通过多种渠道,全方位宣传人才高地的优势和特色,树立人才品牌形象,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人才高地发展。

总之,人才高地建设实施方案的制定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高校等各方的作用,共同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为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上海构筑人才高地工作的成效及思考

上海构筑人才高地工作的成效及思考

上海构筑人才高地工作的成效及思考作者:张励来源:《上海党史与党建》2009年第09期“国以人兴,政以才治。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把人才发展战略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思考、来研究。

为此,我们党于2002年底明确提出了“党管人才”原则,并将这一原则作为指导今后人才工作的重要原则。

上海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行的人才高地战略,是全市各级党组织结合上海实际情况不断实践“党管人才”原则的过程,也对今后如何进一步推动“党管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构筑人才高地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人才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根据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①的战略定位,以及上海不断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生产力布局整体性调整的要求,中共上海市委于1994年提出了“要实现上海跨世纪发展目标,关键在于构筑上海人才资源高地”的战略构想,在原来大规模投资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人才资源开发,推动上海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资金、土地等有形资源转向主要依靠以人力资源为代表的无形资源。

进入21世纪以后,根据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四个中心”需要提高人才构成的国际化程度、增强上海人才国际竞争力的要求,上海进一步调整和深化构筑人才高地战略的具体内涵,明确构筑人才高地的重心由构筑国内人才高地向构筑国际人才高地转移,逐步实现人才构成的国际化、人才活动空间的国际化和人才教育培养的国际化。

构筑人才高地的过程,是一个人才理念不断创新、“党管人才”工作在上海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通过实施人才高地战略,党的人才工作理念得到发展。

党管人才,一方面意味着党的人才工作的对象的拓展,从原先主要关注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体制内”人才,进一步延伸为同时面向以股份制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人才为代表的“体制外”人才,为全市所有用人单位和各类人员服务。

关于加强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提案

关于加强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提案

关于加强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提案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然而,我们也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在加强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因此,为了进一步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我提出以下关于加强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提案。

一、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引进高素质的人才对于民营企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应该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通过公开招聘、人才推荐等多种方式引进优秀的人才。

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人才引进补贴和奖励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民营企业。

二、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除了引进人才,培养和培训现有员工也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与高校、职业培训机构等合作,开展各种培训项目,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同时,民营企业也应该加大对员工的培训投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激励员工不断进步和成长。

三、改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当前,一些民营企业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存在较大的问题,导致人才流失和潜力受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不仅注重员工的绩效和产出,还要综合考虑员工的潜力和创新能力。

在激励方面,可以通过提供股权激励、职业发展通道、丰厚的薪酬待遇等方式,吸引和留住人才。

四、加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民营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合作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通过与高校的深入合作,我们可以实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有机结合。

首先,可以与高校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提供实践机会和岗位培训,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企业环境。

同时,我们也可以合作开展科研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五、加大对创业人才的支持力度创业人才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生力军,我们应该加大对创业人才的支持力度。

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提供创业资金支持;建立创业导师团队,为创业人才提供指导与帮助;加大对创业项目的宣传和推广力度等措施,为创业人才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机会。

总之,加强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人才高地如何构筑

人才高地如何构筑

人才高地如何构筑人才高地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拥有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并能够持续吸引和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构筑人才高地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它需要全面的战略规划和各方面的努力。

下面将从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培训、创新创业环境等几个方面来探讨构筑人才高地的策略。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是构筑人才高地的基础。

人才选择一个地方,首先要考虑的是这个地方是否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

因此,政府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交通、通信、能源、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建设。

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需要完善,以方便人才的流动和通勤。

同时,高速宽带和先进的通信技术可以提供更好的工作和交流环境。

此外,医疗设施也需要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保障人才的健康。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为人才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从而提升吸引和留住人才的能力。

其次,教育培训是构筑人才高地的关键。

优质的教育体系可以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和质量。

例如,建设一流的大学和职业培训机构,提供全日制和继续教育的教育机会。

此外,政府还应提供奖学金和资助计划来鼓励人才的学习和培养。

此外,要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注重培养实践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多元化的教育和培训机制,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第三,创新创业环境是构筑人才高地的重要因素。

创新是驱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创业则是人才发挥个人潜力和创造力的途径。

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包括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科技项目资助和成果转化等方面。

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创新创业的法律和政策支持。

此外,要建立创新创业的孵化体系,提供场地和资金支持,以帮助创业者实现梦想。

激励创新和创业,吸引和培养更多的人才参与到创新创业活动中。

最后,构筑人才高地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政府要加大对人才发展和人才引进的政策和投入。

企业要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机会,吸引人才留在企业内部。

建设企业人才高地的五个路径

建设企业人才高地的五个路径

建设企业人才高地的五个路径作者:来源:《企业文明》2013年第02期党的十八大指出:“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

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世界银行曾有这样的统计:投资物质回报率可以达到100%,投资金融资本可以达到120%,投资人才开发则可以达到1 500%,可见人才于国于企是何等的重要,人才强国战略已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

那么,如何把人才工作落到实处,建设好企业的人才高地呢?我认为要多管齐下、多头并举,不断完善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持续打造有助于人才“内生再生”的生态环境,做到“发现人才有眼力,培养人才有能力,大胆用人有魄力,凝聚人才有魅力”,最终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

○筑巢引鸟——吸引人才企业要被人才青睐,第一,必须提升企业形象力。

要重视“塑形”工作,对内对外展示企业愿景、核心价值观、发展规划和文化底蕴,大力宣传企业的行业特性、产品特点和管理特色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优势,吸引社会人才眼球,同时也让企业内部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前景满怀信心。

第二,需要营造人才生态圈。

建设与人才开发、成长、使用、激励等要素息息相关的有机系统。

人才生态圈包含四个方面内容:1.人文生态环境。

企业管理者真正具有“国以才富、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优先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有效路径”“以人为本是人才发展的重要方针”“人才投资是效益最大投资”等理念。

企业里有鼓励价值创造和惜才、爱才的浓厚氛围。

2.经济生态环境。

企业坚决贯彻按劳取酬、业绩至上的分配原则,做到公平、公开、公正,薪酬水平与人才市场和社会劳动力价格接轨,并有较好的生活福利保障。

3.自然生态环境。

企业努力寻求人才的人岗相适、人尽其才,为人才提供适合自身职业兴趣和能力,促进优势最大限度发挥的工作机会与平台,满足人才自我实现的成就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筑民营企业人才发展高地所谓民营企业人才是指在民营企业人力资源中具有较高教育水平,掌握专门知识和技能的群体。

根据中央组织部和国家人事部的现行人才统计标准,在民营企业只要具有中专毕业学历以上人员;或具有初级职称以上人员即是人才。

①民营企业人才是支撑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具有较强活力的人才群体之一。

随着以智力和知识为特征的知识化社会的来临,影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优势,已有金融资本转变为掌握新知识的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资源。

谁拥有最雄厚、最广泛的人才资源,谁就会在21世纪经济赛局中稳操胜券。

民营企业面对新的市场变化,想要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关键在于充分认识到企业人才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影响企业人才的因素,并精心培育企业人才,形成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特色和优势,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

由于社会、历史和自身等诸多原因,人才在民营企业中难以发挥自己的才能,期望和结果存在的差距使得人才流失现象相当严重,如何才能留住优秀的人才,并构筑民营企业人才发展高地,便成为民营企业目前鱼待解决的一个棘手问题。

一中国民营企业人才发展的演进经过20多年的改革历程,中国民营企业是伴随当代中国三次思想大解放浪潮的洗礼,逐步由“补充”的配角地位发展到“重要组成部分”的次主角地位的。

随着民营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成为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社会层面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营企业发展的人才问题也经历了一个从不重视人才、人才匮乏到促进科技人才和智力的合理流动,成为吸纳中、高级人才创业并发挥其专长的大舞台,成为高等学校毕业生以及归国留学生回国创业的主渠道的转变过程。

民营企业大体上包括个体、私营经济,乡镇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三资”企业,国有民营、公有私营企业五大块。

与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一样,民营企业人才大体上经历了六个发展阶段。

这六个阶段与中国政治气候的冷暖变化紧密结合在一起,与政治和政策的变化紧密相关。

第一阶段,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再到1976年“文革”结束,这是民营企业消亡和非法生存的阶段。

民营企业人才也由此逐渐退出这一领域。

1956年之后,中国几乎彻底取缔了私营企业,从单个的私人资本主义企业的公私合营到全行业公私合营后,合营企业已由国家直接管理,基本上与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没有多少区别了。

只有在穷乡僻壤,还存活着9万多的个体户。

到1958年,在全国“大跃进”的形势下,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彻底不存在了。

“文革”期间,个体经济被看作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东西,是产生资本主义的土壤,并大张旗鼓地当作“资本主义尾巴”来割掉。

在“四人帮”的“堵不住资本主义的路就迈不开社会主义的步”的错误口号下,个体工商业不断遭受打击和砍杀,民营企业人才也越来越少。

第二阶段,从1979-1984年是民营企业人才重新出现和初步发展的阶段。

这一阶段,由于国家轻重工业比例调整及其呈现出严重的短缺经济状态,乡镇企业遍地开花,乡企在基层政府推动下,呈现出粗放式和数量式的快速增长。

同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些农业大户开始自己跑运输,大批返城知青急需解决就业问题,城市个体经济也开始出现,这时涌现出一批民企能人。

第三阶段,1984-1989年,这是民营企业人才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由于农村经济持续多年快速发展,农民有了大量剩余资金,所造成的国内市场巨大空白促进了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并推动了低技术工业在农村的发展。

这一阶段,乡镇企业和各类个体私营企业受到宽松政策的鼓励,抓住了大发展的机遇,这些企业开始涌现出一大批人才,同时社会其他领域的人才也相继进入民营企业。

第四阶段,1989-1991年,受政治气候的影响,经济领域实行治理、整顿,民营企业发展进入一个曲折徘徊的低潮时期,其人才纷纷退出。

1989年11月9日,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对民营经济进行调整整顿,关停并转。

中国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出现了大幅度下滑。

1989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税收大检查,出现一些对私营企业惩罚过重的现象。

乡镇企业也普遍进入徘徊和受压抑的困难阶段,治理整顿,政策收缩,这时能够生存并得到发展的企业一般都是在内部管理和技术改造方面过硬的企业。

第五阶段,1992-1997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私营经济和乡镇企业再次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三资企业”在东南沿海大量出现,其人才剧增。

这一时期,民营企业的就业人数开始超过国有企业,私营企业户数的增长速度首次超过个体企业,民营经济在第三产业领域里的比重也开始超过第二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成为民营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

第六个阶段,1997年至今为民营经济快速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的重要标志是党的十五大对民营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十六大对民营企业主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确认。

民营经济逐步走上正规化、法制化轨道。

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

如今,进入新阶段的标志就是通过再次修改宪法,明确私有财产的法律保护,民营企业人才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二当代中国民营企业人才发展现状透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为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随着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人才也迅速增长。

在全党重视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宏观环境下,大批的科技人员纷纷下海经商,创办公司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人才迅速增加,民营企业创业者也是被政府及社会最早承认的民营企业家之一。

民营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其从业人员的进入门槛高,从2000--2002年,民营科技企业的人才比重一直在50%左右,高于民营企业人才比重20个百分点。

这些民营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才高聚集区。

近年来,政府大力支持鼓励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大幅度增加,人才总量也相应增长,2002年民营企业人才数量比2000年增长近一倍。

如今,民营企业的人才呈现出如下发展特征和趋势。

1.民营企业吸纳人才呈上升趋势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迅速发展,中国民营企业人才规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规模庞大的中国民营企业人才队伍,改革开放以来,同中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相适应,人才队伍总量也快速增长。

到2000年,中国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专业技术职称的各类人才达到6360万人,其中,非国有经济单位的专业技术人才占技术人才总数的19%。

经济发达地区这一比例更高,以广东为例,到目前广东民营企业中中专及以上学历人才数量约为151.5万人,占民营企业从业人员的30.3%。

按学历分,研究生 2.8万人,占1.8%,大学本科30.5万人,占20.1%,大学专科50万人,占33%,中专68.2万人,占45.1%;按技术职称分,高级职称4.2万人,占2.8%,中级职称17.1万人,占11.3%,初级职称25.6万人,占16.9%。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广东全社会从业人员中中专及以上学历人员448万人,加上近三年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研究生、成人高校毕业生,以及外省进入广东打工人口,目前全省从业人员中,中专及以上人员约为550万人,民营企业人才占其比重约为27.3%。

2.民营科技企业人才比重高且增长迅速民营科技企业是民营企业的主力军,是民营企业人才高聚集的行业。

民营科技企业正逐渐成为我国新生人才流动的主渠道。

①中关村是中国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典范与缩影,从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全国第一家新技术产业开发实验区,到1999年正式成立中关村科技园区。

经过20年的发展,“中关村”科技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中国的“硅谷”,并初步形成了以“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为基础的民营经济园区。

与其他企业比较,中关村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突出特点是具有较高比例的高素质劳动者。

据统计资料显示,到2000年末,园区从业科技人员29.13万人,比1999年增长18.6%。

从业人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园区从业人员总数的60%以上,大大高于同期全国从业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3.8%的比例。

具有初级职称以上从业人员占园区从业人员总数的45.4%,也分别大大高于同期全国从业人员中和国有单位职工中技术人员4.3%和27.5%的比例。

在中关村科技园区的一些骨干企业内,这些人员的比例还要更高。

3.民营企业人才主要在经济发达地区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客观存在着发展的差距,人才分布也存在差异.。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中国专业技术人才总数为3053.3万人,人才密度为239人。

其中东部地区133.3万人,占总量的43.9%,人才密度为284人;中部地区931.7万人,占总量的30.5%,人才密度为255人;西部地区781.6万人,占总量的25.6,人才密度177人。

民营企业人才地区分布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民营企业特别发达的东部地区,集中了民营企业人才的60%,从2001 -2003年福布斯排行榜前20位企业地区分布情况看,不难发现一个趋势,那就是知名大企业逐步向东部地区聚集,如希望集团就把自己的公司总部从四川成都迁到了上海。

东部地区有好的政治环境,有优越的经济政策,也有更多的投资机遇,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相对人才匮乏的西部地区来比,东部集中了中国大部分的优秀人才,而人才对企业的成长与壮大是密不可分的;第二层次是中部地区,集中了民营企业人才的25%,第三层次是西部地区,这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幅员广阔,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民营企业数量少,工资收人低,福利待遇较差,企业对人才缺乏吸引力,人才数量只占15%。

据2002年人事部对全国非公有制企业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的调查显示,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在东、中、西部地区的比例分别为33.7、42.7%和23.6%,非公有制企业所占比例分别为64.4%、22.0%和13.6%,东部与西部相差50.8个百分点。

4.私营企业人才占据主导私营企业是民营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民营企业发展的主力军。

私营企业以其产权明晰、经营灵活,以及受到政府的日益重视正不断吸引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加盟,私营企业人才数量与日俱增,私营企业人才数量占了民营企业人才数量的绝大部分。

以广东为例,目前在广东省民营企业人才中,私营企业人才有110.3万人,占72.8,其他三类民营企业:即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企业、其他联营企业合计才拥有人才41.2万人,仅占27.2%。

从各类型企业的人才构成上看,私营企业的人才占其就业人口的比重为31.5%(企业中专学历及以上人才与企业从业人员之比,下同),分别比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合作企业、其他联营企业高4.1个、7.7个和6个百分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