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影响连贯性和一致性原则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德育简答题汇总
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及提高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2中小学德育的任务是什么?它包括哪些内容?(1)德育任务是指德育活动要努力培养提高学生品德素养。
(2)德育任务的内容包括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较高层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教育。
3品德的结构(1)道德认知。
(2)道德情感。
(3)道德意志。
(4)道德行为。
4我国中学德育应该坚持哪些基本原则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德育原则对制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我国中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5德育的疏导原则及基本要求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6贯穿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7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和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相结合的例子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相结合的例子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方法都是不同的,如何教育才是最合理的呢。
有些家庭倡导爸爸妈妈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来对待孩子。
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方法都是不同的,如何教育才是最合理的.呢。
有些家庭倡导爸爸妈妈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来对待孩子。
认为这样是最正确的。
其实这样是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的,这回让孩子有双重性格,时间长了,他便知道对待爸爸怎么办,对待妈妈怎么办。
有些家庭,因为父母不和,或是他们对孩子教育方法相同。
所以有时爸爸说道这么搞,而妈妈就要那么搞,可以使孩子不知所措。
比如有的爸爸期望孩子学钢琴,而妈妈期望他能学画画,孩子最终可能将什么都研习了,但是这两样也许都研习不妙。
所以父母在如何看待孩子前一定必须沟通交流达成一致一致。
父母在宝宝面前意见不一致会使父母在宝宝的心中威信力下降,无法树立价值的权威。
在孩子们心中,父母的话都是对的。
如果父母意见不同,尤其在孩子面前吵架争执,会让孩子失望情绪。
同时,这还会减弱孩子的自我控制力。
所谓自我控制就是指一个人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这需要从小培养。
父母对孩子一致,他会很清晰的知道自己的行为对不对。
停止或者继续自己得行为,从而培养了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但是如果父母建议不统一,模糊不清,孩子就更不知道自己改怎么做了,自控能力会不断下降。
孩子的不为观念都就是从小培养的。
父母的模糊不清态度可以使孩子的不为观念显得不确认,时间短了,甚至可以使孩子颠倒是非,不懂道理。
因此,父母教育孩子时的态度一致非常关键。
教育影响连贯性和一致性原则
教育影响连贯性和一致性原则
德育原则之一。
连贯性是指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应循序渐进,
前后连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一致性是指校内全体教职工、各种学生组织,
以及校外教育机构、家庭、社会同学校的教育要求都要互相配合、步调一致。
思想品德教育的不连贯和教育要求的不协调,是造成教育效果不大,甚至完全无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不同阶段有它特殊的矛盾,各阶段之间又是互相联系的。
因此,对学前、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注意教育内容的相互衔接和前后连贯,
体现出螺旋式的上升,即便在同一个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和要求,也不能忽视前后的连贯性,
而要逐步提高。
学生思想品德的成长,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影响的结果。
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家庭、社会
影响和学校教育理应是一致的。
但是,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家庭、社会不可避免地或多
或少地存在一些与学校教育不一致的因素。
因此,要求校内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少年先锋队、
学生会等各种学生组织和全体教职工都要把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
内容统一于社会主义教育目的之下;
要求学校发挥专门教育机构的职能,同家庭建立多种形式的联系,统一思想,密切配合;
学校应采取措施,对社会的影响加强控制和调节,把社会中的积极因素,
组织到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来。
教师在保持、维护思想品德教育的连贯性
和一致性中起着主导作用。
北师大教育学名词解释及部分试题答案
<<教育学>>名词解释1.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的基本要求。
它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2.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
3.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4.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硬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5.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7.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8. 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份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9.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尾部、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所长,获得最佳的发展。
10. 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
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11. 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个别短暂活动或操作活动。
12. 教学方法组合: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稳定特点的教学活动的模式。
【新编】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考点:德育原则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考点:德育原则德育原则(一)德育原则的概念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德育过程中一些基本矛盾和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德育原则对制定德育大纲、确定德育内容、选择德育方法、运用德育组织形式等具有指导作用。
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学校德育原则是根据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在系统总结社会主义德育实践经验基础上,批判地继承、吸收、借鉴历史上德育原则的有益经验,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德育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揭示出德育过程的客观规律,从而制定出正确处理和解决德育过程中基本矛盾关系的实际工作要求。
(二)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1.导向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导向性原则是德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因为学生正处在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又年轻幼稚,缺乏社会经验与识别能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
学校德育要坚持导向性原则,为学生的品德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第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社会主义学校德育的根本原则。
德育受制于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社会主义学校的性质、任务决定了学校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学校德育必须目的明确,方向正确,引导学生把平时的学习、劳动和生活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联系起来。
第二,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德育工作只有植根于实际,才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新时期党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反映了这一时期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
德育工作要依此制定目标,使学生具有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品德,并树立建设中国。
德育原则、德育过程基本规律
一、德育原则1、方向性原则:德育工作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知行统一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理论落实到实践中。
3、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严慈相济,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人,严格要求,告诉学生怎么做。
马卡连柯:“要尽可能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的尊重一个人”4、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时间上、各方力量上一致和连贯。
贯彻要求:1、统一学校内部的多种教育力量2、争取家长和社会配合3、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5、因材施教原则: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6、长善救失原则/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
贯彻要求1、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2、通过发扬积极因素来克服消极因素3、引导学生自觉评价自己、进行自我教育7、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平行教育):教师既要通过集体的力量教育个别学生,首先要求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师一道去影响这个学生。
8、疏导原则/循循善诱原则: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贯彻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9、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德育工作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二、德育过程基本规律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品德四种成分:道德认知:品德结构的基础、核心部分、知识、判断“好心办坏事”,无知道德情感: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催化剂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道德意志:调节品德行动的精神力量道德行为:衡量品德行动的重要标志一般从道德认知开始,但又有多种开端1、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源泉,教育性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基础。
教育的一致性原理
教育的一致性原理教育的一致性原理是指教育过程中需保持一致,以确保教育目标的达成。
这个原理是教育理论和实践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概念,它涉及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目标的设立、教育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以及评价方式的确定等。
下面将从不同的方面来阐述教育的一致性原理。
首先,教育的一致性原理在教育目标的设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教育目标是教育活动中最核心的要素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效果和价值。
在设立教育目标时,应保持一致性,即教育目标应与教育内容相适应,并且符合学生的能力和需求。
教育目标的设立应考虑到课程的整体安排和学生的学习发展,确保目标之间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其次,教育的一致性原理在教育内容的选择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内容是教育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内容和形式。
在选择教育内容时,应保持一致性,即内容应与教育目标相符,并且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潜力。
选择教育内容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兴趣爱好,以及社会和文化的要求,确保内容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第三,教育的一致性原理在教学方法的使用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育目标和传递教育内容的手段和方式。
在使用教学方法时,应保持一致性,即教学方法应与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相适应,并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应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以及教师的教学风格和资源条件,确保方法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第四,教育的一致性原理在评价方式的确定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评价方式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判和评价。
在确定评价方式时,应保持一致性,即评价方式应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一致,并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应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个性特点,以及社会和职业的需求,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总之,教育的一致性原理是教育理论和实践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它要求教育活动中各个环节的一致性,以确保教育目标的达成。
在教育目标的设立、教育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使用以及评价方式的确定等方面,均需要保持一致性。
德育原则德育方法记忆方法
德育原则德育方法记忆方法德育原则一共有八项原则,历年的材料分析题和客观题对德育原则的考查也是非常频繁的.下面由给你带来关于德育原则的记忆方法,希望能帮助到你!德育原则的记忆方法1原则1.导向性原则小杰是一位三年级的小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优异,但就是脾气有点急,有些小顽皮。
有一次,由于小杰动手打了邻班一位同学而被班主任赵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进行训导。
班主任赵老师在教导小杰之前就准备把“君子动口不动手”这一道理讲给小杰听。
(赵老师在进行德育工作之前自己要先明确是非,即导向性原则)原则2.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小杰来到赵老师办公室,赵老师对小杰说:“小杰,你先坐,我们谈谈你和隔壁班同学打架的事情。
”(试想,如果此时赵老师采用的不是和蔼可亲的口吻,而是让小杰站在一旁对他进行训斥,效果应该不会理想,也就是说,想改造一个人身上的不足之处,首先要尊重他,即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原则3.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小杰坐下来,赵老师问:“小杰,为什么要打邻班同学呢?”小杰:“因为我亲眼看到邻班××同学欺负我的好哥们阿强,我气不过,就打了他!”赵老师:“原来是这样。
”(赵老师只有了解了小杰为什么打人,才能针对小杰的实际问题对他进行教育,这就是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原则4.疏导性的德育原则赵老师继续说:“小杰,你重视朋友之间的友情、重感情,这是好事儿,可是,你也应该懂得,君子动口不动手,你这样不由分说的就去打同学,是不是不太好呢?我们可以和××同学讲道理啊,也可以叫其他同学和老师过去给你们评评理。
(赵老师给小杰讲道理,让小杰懂得“君子动口不动手”的道理,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呵斥小杰,体现了疏导性的德育原则)原则5.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我也知道阿强平时学习成绩不是特别好,在班级里也不喜欢跟其他同学交流,所以总是受一些同学欺负。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预测试卷(一)《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预测试卷(十二)《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山香)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
“六艺”教育的中心是()A。
文字教育B。
计数教育C。
礼乐教育D。
射技教育答案:C【解析】礼乐教育是“六艺”教育的中心.2。
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的教育思想的著作是()A.《政治学》B。
《民主主义与教育》C。
《理想国》D。
《大教学论》答案:A【解析】亚里十多德被称为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其教育思想反映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3。
教育生物起源说的代表性人物是()A.沛西·能B。
孟禄C.凯洛夫D。
卢梭答案:A【解析】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学家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
4.()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的一种研究方法.A.行动研究法B。
叙事研究法C.实验研究法D.调查研究法答案: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叙事研究法的概念。
5。
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A。
教学目标B。
培养目标C.教育目的D。
教育方针答案:C【解析】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6.“天鹅、梭鱼和虾拉车”的故事说明在德育过程中要贯彻()的德育原则。
A。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B。
知行统一C。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答案:D【解析】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应主动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前后连贯地教育学生,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天鹅、梭鱼和虾拉车”的故事说明,在德育过程中要贯彻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的德育原则.7.中国教育史上( )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实质上是美育的超美育功能认识的一个代表。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首先,一致性原则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保持一致的教育原则和行为。
这包括教育者的言行一致,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的一致,以及教育者对学生的要求和评价的一致性。
一致性原则的核心是教育者不能临时改变自己的教育原则和行为,不应该对于同一批学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这样会导致学生对教育者的信任度下降,教育效果不稳定。
其次,连贯性原则是指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保持教育思想和行为的连贯性。
这包括教育者的言传身教、示范教育和情感教育的连贯性,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连贯性,以及教育者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的连贯性。
连贯性原则的核心是教育者应该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给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典范和榜样,让学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环境下,都能够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对于提高教育效果和成果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可以增强学生对教育者的信任和尊重。
当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如一地传授知识,表现出高尚的教育品质和专业水准时,学生会对教育者产生更多的信任感,更加愿意接受教育者的教育影响。
其次,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如果教育者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学科中都能够运用一致的教育原则和方法,给学生传递一致的学习目标和要求,那么学生会更加清楚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努力方向,从而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最后,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果。
如果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始终采用一致的教育方法和评价标准,那么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教育者的教育风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和成果。
综上所述,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对于提高教育效果和成果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者应该在教育过程中始终保持一致和连贯的教育原则和行为,以增强学生对教育者的信任和尊重,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果。
最新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点:德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一、我国小学德育的重要原则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有:(一)导向性原则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第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二,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第三,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二)疏导原则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札,欲罢不能。
”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第二,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第三,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第二,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第三,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四)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
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第二,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第三,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一致。
(五)因材施教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第一,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第二.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第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二、德育的途径基本途径是恩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一)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二)课外活动与枝外活动(三)劳动(四)少先队活动(五)班主任工作三、德育的方法我国小学德育方法主要有:(一)说服法运用说服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第一,明确目的性。
德育原则及其贯彻要求
德育原则及其贯彻要求【摘要】:坚持共产主义方向性是社会主义德育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德育原则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德育的根本标志,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阶级性和培养新人的根本要求。
德育的内容、形式、方法,以及一切教育活动都必须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符合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和思想方向。
二、德育的基本原则及其贯彻要求随着德育实践的发展,人们对德育过程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对德育原则的探讨也日益深入。
人们在各自的德育实践中,从不同的角度对德育过程中的成功经验进行概括,并在德育实践中反复地验证,从而形成了大量对德育原则的科学认识。
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德育原则,不仅要大胆吸收、继承古今中外德育实践的宝贵经验,更要重视总结我国德育的现实经验,尤其要重视总结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的宝贵经验,把它们上升到科学德育原则的高度,以充实、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德育原则体系。
(一)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用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教育学生,又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出发,实事求是,讲究实效,把思想教育的方向性与现实可能性结合起来。
这一原则是根据德育的社会制约性这一基本规律制定的。
德育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明显地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要求。
历史上所有思想品德教育都是符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及其思想体系的。
坚持共产主义方向性是社会主义德育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德育原则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德育的根本标志,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阶级性和培养新人的根本要求。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1)德育工作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德育的内容、形式、方法,以及一切教育活动都必须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符合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和思想方向。
这是坚持共产主义方向性的根本保证。
(2)把共产主义方向性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性结合起来。
德育原则要求以及德育方法
中学德育的原则(一)导向性原则1.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2.贯彻要求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二)疏导原则1.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2.贯彻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三)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1.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2.贯彻要求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的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四)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1.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的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教育的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2.贯彻要求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3.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五)因材施教原则1.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2.贯彻要求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的进行教育(六)知行统一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1.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2.贯彻要求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原则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七)依靠(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长善救失原则)1.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2.贯彻因素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的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2.教育者要有意识的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己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八)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1.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2.贯彻要求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九)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的原则1.马卡连柯指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师一道去影响每个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
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组建教师集体,使校内教育影响一致;
2、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影
响互相配合;
3、做好衔接工作,使对学生的教育前后连贯和一致。
德育原则:
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反映了德育
过程的规律性,是对德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中小学的德育原则主要有:
其一、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并重。
又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知
行统一的原则。
其二、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
严格要求是指严格按照教育方针和德育
任务,对学生进行教育;尊重信任是指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关心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展。
其三、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
保证所有学生的发展同社会发展
的总方向相一致,又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其四、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并举。
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又要通过个
别教育来加强和影响学生集体。
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教育知识与能力》之德育原则备考指导:一句话巧记德育原则
《教育知识与能力》之德育原则备考指导:一句话巧记德育原则最新上海教师资格证、可以了解到2016年上海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时间为:5月21-22日。
上海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上海教师资格培训供考生选择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上海教师考试咨询一对一解答。
教师资格统考之后德育原则是考纲要求需要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也是历年考试必考点,主要考查题型有单选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
为了帮助考生记忆八大德育原则,下面中公资深讲师通过一个故事和一句顺口溜带领考生快速掌握记忆方法。
一、德育原则1、导向性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德育目标要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
2、疏导原则: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表扬激励、正面教育,肯定学生的进步。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者要有责任感,尊重、关心爱护学生,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
4、知行统一原则:理论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认识,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评价学生坚持知行统一,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想结合的原则:坚持正面教育,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严格管理,认真执行。
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要一分为二、全面分析、客观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7、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发挥教师集体作用,争取家长、社会的配合,保持德育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
8、因材施教原则: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根据年龄特征有计划进行教育。
二、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陶行知有这样一则教育学生的故事:有一个男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长陶行知发现制止后,命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
可是陶行知却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今天,全球教育理念和行为正在加快变革,以满足和满足新兴挑战和
机会的需要。
这种变革可能是对先前假设,理论和实践的改进,也可能是
完全新的理论,哲学和实践。
但是,尽管如此快速的变化,教育的多样性
和变化受到了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的驱动。
一致性是指社会,文化,政治,技术和经济等影响因素对教育的影响,以保持或提高其优势,保持社会及其他重要价值观的一致性。
这些价值观
经常是基于国家及其社会中重要的重要价值观,如宗教,道德,言论自由,法律,尊重,正义,公平,民政,民主和公正。
连贯性原则就是从一种教育体系转换为另一种教育体系的连续过程,
以保持或提高当前教育体系的强度和质量。
它还涉及确保在转换过程中不
会受到任何重大损失的能力,以便他们可以受益于新体系。
为了使教育系统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国家通常采取了许多政策和过
程来确保教育体系的质量,同时也确保它发挥其最大潜力。
首先,国家采取法律措施来确保教育体系的权利,之后,它们建立了
教育法规和监管机制,这些法规和机制将用于贯彻教育政策。
其次,国家会通过建立机构。
关于教师资格证德育原则
关于教师资格证德育原则1、导向性原则基本涵义: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导向性原则是德育过程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因为学生正处在品德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可塑性大;另一方面,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能力,易受外界社会的影响。
要求:(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社会主义学习德育的根本原则。
(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
(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重中之重)基本涵义: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基本涵义: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要求:(1)教育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尊重学生的态度,关心爱护学生,尤其是对待后进生。
(2)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
教育者要向学生提出合理而严格的道德要求。
4、知行统一原则基本涵义: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要求:(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基本涵义: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要求:(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
幼儿德育所遵循的原则
幼儿德育所遵循的原则
幼儿德育的原则主要有:
(1)导向性原则。
在幼儿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儿童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疏导原则。
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幼儿认识人手,调动幼儿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3)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教师在进行德育时既要尊重、爱护和信赖幼儿,又要对幼儿提出合理的要求并严格地监督执行。
(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儿童教育的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儿童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5)因材施教原则。
进行德育时,要从幼儿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深入了解幼儿的个性和内心世界,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有计划地进行教育,最终使每个儿童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专家点拨幼儿德育原则与中小学生德育原则是一致的,都包括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只是在具体应用时应根据年龄阶段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不同阶段有它特殊的矛盾,各阶段之间又是互相联系的。
因此,对学前、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注意教育内容的相互衔接和前后连贯,
体现出螺旋式的上升,即便在同一个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和要求,也不能忽视前后的连贯性,
而要逐步提高。
内容统一于社会主义教育目的之下;
要求学校发挥专门教育机构的职能,同家庭建立多种形式的联系,统一思想,密切配合;
学校应采取措施,对社会的影响加强控制和调节,把社会中的积极因素,
组织到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来。教师在保持、维护思想品德教育的连贯性
和一致性中起着主导作用。
学生思想品德的成长,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影响的结果。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家庭、社会
影响和学校教育理应是一致的。但是,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家庭、社会不可避免地或多
或少地存在一些与学校教育不一致的因素 。因此 ,要求校内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少年先锋队、
学生会等各种学生组织和全体教职工都要把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
教育影响连贯性和一致性原则
德育原则之一。
连贯性是指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应循序渐进,
前后连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一致性是指校内全体教职工、各种学生组织,
以及校外教育机构、家庭、社会同学校的教育要求都要互相配合、步调一致。
பைடு நூலகம்思想品德教育的不连贯和教育要求的不协调,是造成教育效果不大,甚至完全无效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