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0e67535e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16.png)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唐] 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题西林壁[宋]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雪梅[宋] 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大意与赏析】1、《暮江吟》大意:残阳倒映在江面上,霞光洒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暮江吟》通过描写夕阳西沉、晚霞映江、弯月初升、露珠晶莹几幅景象,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2、《题西林壁》大意:从正面看到连绵起伏的山岭,侧面望见巍然耸立的山峰。
再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千姿百态,各不相同。
不能识别庐山的真实面貌,是因为自己就置身在这座山中。
这首诗是诗人元丰七年(1084)游庐山时题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通过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转换角度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前两句写所见景物,是在游遍庐山后对全貌所作的总结。
后两句谈游山体会,只有在不同方位远眺和鸟瞰时才能看到庐山的全景和“真面目”。
由此告诉人们,要认识事物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从不同角度客观地分析。
3、《雪梅》大意:梅和雪都认为自己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这可愁坏了文人墨客,难以评议二者的高下。
其实,梅在晶莹洁白上应是比雪差三分的,而雪却又输给了梅所带的一段清香。
《雪梅》展现了一幅梅花傲雪迎春图,写出了梅和雪的各自特点,梅有其香,雪有其白。
告诉我们在为人处世上要取长补短,才能相得益彰。
【诗人】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练习题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一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1da3356fd0a79563d1e7202.png)
【篇一】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十一課《古詩三首》課文原文出塞[唐]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涼州詞[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夏日絕句[宋]李清照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篇二】部編版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十一課《古詩三首》同步練習題第一課時一、用“√”給下麵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人未還(hái huán)飛將(jiāng jiàng)在生當(dāng dàng)作人傑死亦為(wéi wèi)鬼雄不教(jiāo jiào)胡馬度(dùduó)陰山二、看拼音,寫詞語。
chūsài húzi jiéchūguǐxióng cuīrén luòxià()()()()()qín cuīxiàng zhēng zuì()朝()促()羽長()喝()三、先解釋加點詞的意思,再解釋整句的意思。
1.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但使:__________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醉臥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沙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一、huán jiàng dāng wéi jiào dù二、出塞鬍子傑出鬼雄催人淚下秦催項征醉三、1.只要令;使。
只要鎮守龍城的飛將軍李廣還活著,就不會讓胡人的騎兵跨越過陰山。
2.戰場在沙場上醉倒了請你不要笑話我,古往今來,奔赴沙場的人中有幾個人能平安歸來?第二課時一、選擇填空。
1.《夏日絕句》和《出塞》的作者分別是()和()。
A.李清照王翰B.李清照王昌齡C.王翰王昌齡2.“欲飲琵琶馬上催”中的“欲”意思是()。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5cebb0b7360b4c2f3f645d.png)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原文及教案【原文】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雪梅[宋]卢钺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①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①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师生齐背《草》)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课件出示2)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3)(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吟”(课件出示4)2.学习会写字“暮、吟”(课件出示5)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3.理解题意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教案范文三篇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教案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26b59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02.png)
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教案范文三篇小学时期的古诗就是对中国文化传承的一步,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教案范文一课题古诗三首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 2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暮、瑟、缘”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 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 )分钟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师生齐背《草》)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课件出示2)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3)(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新课教学( )分钟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瑟”(课件出示4)2.学习会写字“暮、吟”(课件出示5)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3.理解题意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154bd4b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b.png)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古诗三首古诗三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的第9课,讲述了三首古诗的内容以及相关的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呈现原文并提供相关的解读与学习要点,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课文原文:一朵红花开在墙,墙下开一只紫罗鸟。
鸟儿说:“花儿呀,你真好!”花儿说:“鸟儿呀,你真聪明!”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前明月光如水,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垂钓者的垂钓,钓的是清澈的河水。
瞥一眼,眼前美丽的景色;再一瞥,眼前美呆的鱼儿。
渔翁笑着摇摇头说:“再等等,再等等。
”知识点一:诗歌形式与特点古诗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独特的诗歌形式和特点。
首先,古诗通常由若干个句子组成,并由五言或七言的古文组成,形式简洁有力。
其次,古诗追求形象、含蓄和意境的艺术表达,常常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情感来传达思想和感受。
在《古诗三首》中,每首诗都有着不同的体裁与形式,如第一首是对话体,第二首是绝句,第三首则是词。
通过课文的朗读与理解,学生可以对不同的古诗形式与特点有更深入的认识。
知识点二:理解诗中意境古诗通常通过描绘景物和抒发情感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受,因此理解诗中的意境对于读懂古诗具有重要意义。
在第一首诗中,红花和紫罗鸟之间的对话体现了彼此的欣赏与赞美,传达出美好友谊的意境。
第二首诗通过描绘田园风光和月亮,抒发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展现了诗人深情的意境。
第三首诗描绘了垂钓者对美丽景色和鱼儿的赞美,呈现了治愈和宁静的意境。
通过学习《古诗三首》,学生可以培养对意境的感知与理解能力,提高对古诗艺术的欣赏与品味水平。
知识点三:准确理解诗中表达古诗常常通过修辞手法和意象的运用来传达思想和感受,准确理解诗中的表达对于深入领会古诗的内涵至关重要。
在第一首诗中,红花和紫罗鸟互相赞美,展现出友善与聪明的品质。
第二首诗描绘了黄鹂、白鹭和明月,表达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和对故乡的思念。
21古诗三首四年级上册语文
![21古诗三首四年级上册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f3727f32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7.png)
21古诗三首四年级上册语文一、《出塞》[唐]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1.但使:只要。
2.龙城飞将,指汉朝飞将军李广。
一称卫青。
李广(?-前119年),汉族,甘肃天水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被匈奴称之“飞将军”。
“龙城”,甘肃省天水市的别称,称天水为“龙城”是自它是“人首龙身”的人类始祖伏羲出世之地。
《汉书.地理志》也载,天水郡有成纪县,因而天水素有“羲皇故里”之称。
李广是天水人,故被称为“龙城飞将”。
3.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4.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5.度:越过。
6.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中国北方的屏障。
【译文】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二、《凉州词》[唐] 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注释】1.凉州词:唐乐府名,属《近代曲辞》,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
凉州词: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
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2.夜光杯:玉石制成的酒杯,当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会闪闪发亮,夜光杯由此而得名。
3.欲:将要。
4.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5.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6.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7.君:你。
8.征战:打仗。
【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
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外出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三、《夏日绝句》[宋]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1.人杰:人中的豪杰。
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
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
![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c7d90b30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c.png)
四年级上语文21古诗三首《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到如今多少战士万里出征不见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卫青如今还在,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主旨:《出塞》是乐府旧题,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此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
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
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主旨:《凉州词》是唐代诗人王翰的组诗作品。
是描绘边塞生活的名曲之一,诗人性情的豪爽在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写出了广袤边塞来之不易的一次盛宴,勾画出了戍边将士尽情畅饮、欢快愉悦的场面,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却出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
使人透过这种貌似豪放旷达的胸怀,更加看清了军人们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
《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活着就要当人中的俊杰,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主旨:《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
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
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
四年级上册三单元古诗三首
![四年级上册三单元古诗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5fd51760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a9.png)
四年级上册三单元古诗三首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古诗三首》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重要课文,这三首古诗分别是《暮江吟》、《题西林壁》和《雪梅》,以下是针对这三首古诗的详细解析:一、《暮江吟》1、作者及背景作者:白居易,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背景:此诗约作于唐长庆二年(822年),是白居易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写的。
2、诗句及释义“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描绘了红日西沉,余晖洒满江面的景象,江水一半呈现出红色,一半呈现出青绿色。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人以“九月初三夜”作为过渡,将时间从傍晚引至入夜后,通过比喻的手法,将露珠比作珍珠,将月亮比作弯弓,生动地描绘出了秋夜的美丽景色。
3、主题及情感主题:描绘日落暮江和露伴新月的美丽景色。
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秋夜江边美景的喜爱之情。
二、《题西林壁》1、作者及背景作者: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背景:此诗作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了他的灵感,于是他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2、诗句及释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描述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所看到的景象各不相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人因为身处庐山之中,所以无法看清庐山的全貌,这两句诗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要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不要被局部现象迷惑。
3、主题及情感主题:赞美庐山景色的雄伟壮观,并表达哲理。
情感:诗人对庐山景色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
三、《雪梅》1、作者及背景作者:卢钺,南宋诗人,自号梅坡,诗风平易。
背景:此诗作于初春时节,梅花开放,作者与友人赏玩之时。
2、诗句及释义“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描述了梅花和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使得诗人们难以评判高下。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a887f490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d2.png)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1 古诗词三首一、课前解析关注诗词:本课为两首七言绝句、一首词。
《四时田园杂兴》写出了田园生活宁静闲适的气氛,初夏时节,以“黄、白”的色彩、“肥、稀”的形态组合,让人感受到万物蓬勃、色彩明丽的田园画面。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了一幅明丽、活泼的乡村春景图,体现了诗人恬淡的心境,笔调清新明快,由远景到近景,由静景到人物活动,动静相宜,使整首诗画面生动。
《清平乐·村居》清新质朴,浅显易懂。
“卧”字最为传神,写出了小儿的无拘无束、天真可爱。
整首词将五个人物联结成一幅完整、和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乡村生活的欣赏和赞美。
关注作者:范成大:南宋名臣、文学家。
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
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四时田园杂兴》是一首组诗。
作者在早年游历四方,57岁以后,退职闲居苏州石湖,在江南乡村渡过了相当长的一段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
这段时间,他写下《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这些诗歌都是范成大根据自己生活中所见所闻而创作的,情感真实。
其中流露出来的那种朴素自然的风情打动了无数的读者,仿佛自己也在江南乡村生活了很久一样。
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政治家。
杨万里迷恋新市的酒楼,痛饮大醉,因留住新市徐公店。
第二天醒来,诗性大发,写下了这首诗。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诗多描写自然景物,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幽默情趣。
辛弃疾: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
他的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
其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其中,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本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浪淘沙》《忆江南》《江雪》)课文原文及赏析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浪淘沙》《忆江南》《江雪》)课文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1ba721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28.png)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浪淘沙》《忆江南》《江雪》)课文原文及赏析
《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1.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3.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课文赏析
《浪淘沙》这首诗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以及河流中沙砾被浪涛冲刷、风卷的场景。
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自己比作河中的沙砾,经历了浪淘风簸后,最终来到牵牛织女的家,展现了人生的坚韧与不屈。
《忆江南》是一首充满赞美之情的诗,诗人通过对江南春色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江南的美丽和迷人之处。
诗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更是成为了描绘江南春色的经典之句。
《江雪》这首诗描绘了寒冬时节,大雪纷飞,天地间一片寂静的景象。
诗人通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描绘,展现出了冬天的肃杀与寂静。
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却有一位独钓寒江雪的渔翁,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独立于世的精神风貌。
这三首诗各自展现了不同的景象和情感,但都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内蕴,给人以强烈的感受和启示。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出塞、凉州词、夏日绝句)》基础知识+课文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1d9ef45a7c1cfad6185fa727.png)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我会写塞:sài(塞外、塞北、关塞)秦:qín(秦腔、秦岭、秦国)征:zhēng(征兵、征战、征文)词:cí(歌词、词语、单词)催:cuī(催促、催眠、悲催)醉:zuì(陶醉、沉醉、醉生梦死)杰:jié(杰出、英杰、英雄豪杰)亦:yì(亦然、不亦乐乎、人云亦云)雄:xióng(雄鸡、雄风、雄壮)项:xiàng(项链、颈项、强项)二、我会认将:jiàng(将领、将士、将官)三、多音字还:huán(归还)hái(还是)度:dù(度假)duó(揣度)为:wéi(以为)wèi(为什么)四、作者简介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
主要作品:《出塞》《从军行》《闺怨》等。
王翰(687—726),字子羽,唐代边塞诗人。
其诗最负盛名的是《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主要作品:《凉州词》《饮马长城窟行》《春女行》等。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
主要作品:《武陵春》《醉花阴》《如梦令》《声声慢》等。
五、理解诗意《出塞》:在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
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
《凉州词》: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能活着回来?《夏日绝句》: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忆项羽,他在遭遇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愿逃回江东。
四年级上古诗三首
![四年级上古诗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fe2a67f8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65.png)
《古诗三首》(由于不同地区和学校可能采用不同的教材版本,以下提供的是常见的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三首古诗。
具体版本可能有所不同,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1.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 《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 《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解析1. 《出塞》此诗描绘了边疆的苍凉和战士的豪情。
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利用时空交错,将秦汉时期与边关景色结合,展现了历史的深远。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则突出了战士们远离家乡、长期征战的艰辛。
后两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则表达了对于英勇将领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决心。
2. 《凉州词》— 1 —这首诗以边塞景象为背景,抒发了诗人的豪情。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描绘了黄河源远流长、雄伟壮观的景象。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则通过对比,突出了边城的孤寂和周围山峦的险峻。
后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边塞生活的理解和对于战士们的同情。
3. 《夏日绝句》这首诗是李清照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气概的赞美。
前两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直接抒发了诗人的人生理想,即要活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
后两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则通过对于历史英雄项羽的怀念,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请注意,以上解析仅供参考,实际教学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和教师解读而有所差异。
建议结合教材和课堂讲解进行理解。
— 2 —。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bb89570f7f1922791788e86c.png)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课文朗读+微课一、我会写组词塞:sài(塞外、塞北、关塞)秦:qín(秦腔、秦岭、秦国)征:zhēng(征兵、征战、征文)词:cí(歌词、词语、单词)催:cuī(催促、催眠、悲催)醉:zuì(陶醉、沉醉、醉生梦死)杰:jié(杰出、英杰、英雄豪杰)亦:yì(亦然、不亦乐乎、人云亦云)雄:xióng(雄鸡、雄风、雄壮)项:xiàng(项链、颈项、强项)二、我会认组词将:jiàng(将领、将士、将官)三、多音字还:huán(归还)hái(还是)度:dù(度假)duó(揣度)为:wéi (以为)wèi (为什么)四、作者简介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王昌龄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
主要作品:《出塞》《从军行》《闺怨》等。
王翰(687—726),字子羽,唐代边塞诗人。
其诗最负盛名的是《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
主要作品:《凉州词》《饮马长城窟行》《春女行》等。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
主要作品:《武陵春》《醉花阴》《如梦令》《声声慢》等。
五、理解诗意《出塞》:在边塞看到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边关,万里出征的将士们仍未归还。
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会让匈奴的军队越过阴山。
《凉州词》:新酿成的葡萄美酒,盛满夜光杯,正想开怀畅饮,马上琵琶声频催。
即使醉倒沙场,请诸君不要见笑,自古男儿出征,有几人能活着回来?《夏日绝句》:活着的时候,应当做人中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直到今天人们还在思忆项羽,他在遭遇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愿逃回江东。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74e3e0427d3240c8447ef98.png)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原文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雪梅[宋]卢钺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知识点一、我会写组词暮mù(暮色、暮年、暮气)吟yín(吟唱、吟诵、呻吟)题tí(题字、题诗、问题)侧cè(侧影、侧门、侧重)峰fēng(峰峦、山峰、顶峰)庐lú(庐山、庐舍、草庐)缘yuán(缘由、缘故、姻缘)降xiáng(降伏、归降、降龙伏虎)阁gé(阁下、阁子、阁楼)费fèi(费事、费解、费时)须xū(必须、须知、须要)逊xùn(逊色、逊位、谦逊)输shū(输血、输入、运输)二、我会认组词瑟sè(瑟瑟、瑟缩、瑟瑟发抖)骚sāo(风骚、牢骚、骚扰)三、多音字似sì(好似)shì(似的)降xiáng(投降)jiàng(降落)四、古诗大意《暮江吟》: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
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红色。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一粒粒真的珠子一样,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
《题西林壁》: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就成了耸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雪梅》: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
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五、问题归纳1.江水为什么一半是绿色,一半是红色,你看见过这种景象吗?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江是绿色,半江是红色,“铺”既写出了夕阳的柔和,又写出了照得面积广大而均匀。
四年级上册语文21课《古诗三首》
![四年级上册语文21课《古诗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8ef67923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48.png)
第一、《古诗三首》简介在四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中,我们学习了一篇名为《古诗三首》的课文。
这篇课文包括了三首古诗,分别是《夜泊牛渚怀古》、《涉江采芙蓉》和《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些古诗以清新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我国古代文人的才华和情感。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以这三首古诗为主题,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讨这些诗歌的内涵和意义,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诗的魅力。
第二、夜泊牛渚怀古让我们来看一看《夜泊牛渚怀古》这首古诗。
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夜晚泊船的情景和对周围环境的观察,诗人以“牛渚”这一历史悠久的地名为背景,表达了对古代历史文化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夜泊牛渚怀古”的意境深远,让人不禁想起了古代文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创作诗篇的场景。
这首诗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和对历史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敬仰之情,极具感染力。
第三、涉江采芙蓉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涉江采芙蓉》这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江边采摘芙蓉花的情景,以叙事的方式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的结合。
“芙蓉”作为婉约诗的常见意象,让人不由得联想到古代文人的闺怨情怀。
通过对芙蓉花的描绘和对友人间情感的表达,诗人展现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细腻情感和对自然的崇敬之情。
第四、赋得古原草送别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古诗。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古原上茂盛的草木和与朋友的离别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的倾慕和对友情的深厚感情。
“古原”作为我国古代诗歌的常见意象,凝聚了许多诗人对故土的眷恋和对故人的思念。
诗人在这首诗中用宏大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美和无限的生命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切思念和不舍之情,给人以深刻的感动和思考。
第五、总结和回顾通过对《古诗三首》中三首古诗的深入解读,我们不仅体会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和友情的热爱和表达,也感受到了古代文人内心世界的细腻和深远。
这些古诗以其清新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我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第九课古诗三首课文讲解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第九课古诗三首课文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4a68b0b3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66.png)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第九课古诗三首课文讲解
第九课的课文是《古诗三首》。
这篇课文共包含三首古诗,分别是《咏鹅》、《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第一首古诗《咏鹅》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创作的。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小男孩看到一群鹅在地上吃草,然后用竹筒管唤鹅进入围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朗朗上口的节奏,表达了作者与鹅之间的友善互动。
同时也启发了读者对大自然的观察和认知。
第二首古诗《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作者在寂静的夜晚,独自一人思考往事和未来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孤独、思念家乡和追求自由的情感。
这首诗以简洁、抒情的语言,打动了人们内心最真实的情感。
第三首古诗《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长城上看到一只只高飞的鹳子,它们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通过对鹳子和登鹳雀楼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壮丽景色和追求自由的向往。
这首诗以优美的诗句和雄伟的意象,给人以深深的感受。
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三首古诗,可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分析诗句和意象,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能力。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https://img.taocdn.com/s3/m/ce18e8f4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f5.png)
古诗三首是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重要课文,内容丰富,意境深远,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
本文将从古诗三首的背景、作者、意境以及对当代生活的启示等多个角度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一、古诗三首的背景古诗三首包括《登鹳雀楼》,《静夜思》,《鹿柴》,这三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王之涣所作,他是唐朝的文学家、诗人,其诗作以豪放清丽、形象生动、意境深远著称。
《登鹳雀楼》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名篇,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而《静夜思》、《鹿柴》也同样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二、古诗三首的作者王之涣是唐代文学家、诗人,他在文学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被后人尊为"王右丞",可见其文学成就之高。
他的作品源于自然景物,描写深婉朴质的意境和内心的孤独感,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三、古诗三首的意境《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表达了登高望远的情怀和雄浑壮丽的景象;《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表现了孤独的情怀和对月光的神秘幻化;《鹿柴》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呈现了山林幽寂的意蕴和内心静谧的思考。
四、古诗三首对当代生活的启示古诗三首的意境和思考,给予了我们很多当代生活的启示。
在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们常常被物质和功利所困扰,而忽略了内心的宁静和精神的追求。
而王之涣的作品正是在诗歌中表现了对内心生活的关注,提醒人们应当珍惜内心的宁静,追寻心灵的自由。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古诗三首所表现的意境和思考,有着深远的内涵和普遍的价值。
它让人们在喧嚣的社会中停下来,去感受内心的世界,思考生命的意义。
王之涣的作品虽然写于古代,但却有着超越时空的意义,对于当代人的思想境界和情感世界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总结回顾通过对古诗三首的全面评估,我们深入了解到了这些古代诗作的背景、作者、意境以及对当代生活的启示。
我们应当珍惜这些优秀文化遗产,加以传承和发扬光大,让古代思想智慧熠熠生辉,指引现代人向更高的精神境界迈进。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课堂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58f2a8c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e0.png)
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一、古诗三首的背景及作者简介四年级上册的《古诗三首》分别选自我国著名诗人杜牧、杜甫和陈子昂的作品。
这三首古诗分别描绘了春天、秋天的景象,以及登高远望的心情。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解析这三首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二、古诗内容的解析1.首篇《江南春》的理解《江南春》是杜牧创作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诗篇。
诗中写道:“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鸟语花香,村庄和城市都充满活力的景象。
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美好,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2.第二篇《春夜喜雨》的解读《春夜喜雨》是杜甫创作的一首表达对春雨喜爱的诗篇。
诗中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句诗赞美了春雨的及时和悄无声息的滋润作用,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慨。
3.第三篇《登高》的赏析《登高》是陈子昂创作的一首表达登高远望心情的诗篇。
诗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句诗通过描绘风急、猿啸、落叶和长江滚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登高远望时的忧国忧民之情。
三、古诗的文学价值及写作手法这三首古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既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又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它们的写作手法各具特色,如杜牧的《江南春》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杜甫的《春夜喜雨》通过赞美春雨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陈子昂的《登高》则通过描绘景象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四、如何运用古诗表达情感和提高写作水平学习古诗不仅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的文学才华,还可以启发我们的写作灵感。
我们可以借鉴古诗的写作手法,如生动的描绘、抒发情感、表达对自然的敬畏等。
同时,通过学习古诗,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丰富词汇和表达能力。
五、学习古诗的意义和启示学习古诗有助于我们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审美情趣。
古诗中的美好景象、感人情感和哲理思考都能给我们带来心灵的愉悦和启迪。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e1b245998fcc22bdd10d77.png)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雪梅[宋]卢钺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篇二】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①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①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②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师生齐背《草》)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课件出示2)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课件出示3)(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暮、吟”(课件出示4)2.学习会写字“暮、吟”(课件出示5)指导书写:“暮”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吟”的最后一笔不是点。
3.理解题意三、再读诗文,探究诗意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2.师:到底诗人吟了什么诗,我们来听听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