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第一课时教案-新版
课题3元素(第一课时)【显示PPT5】两瓶蒸馏水(怡宝、恒大冰泉)。
【提问】两瓶水,一瓶产自广东深圳,一瓶产自吉林长白山,里面装的水是一样的吗?【回答】一样的。
利用本地身边的资源,为概念的建构准备。
复习物质微观构成的知识为元素概念的构建准备。
【提问】水是由什么构成的?【提问】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回答】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
【回答】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提问】氢、氧原子还能构成哪些物质的分子?【任务】请同学在黑板用磁贴显示氢、氧的原子能构成的物质分子并写出相应的符号。
【评述】可以构成氧分子、氢分子、水分子、过氧化氢分子,还有臭氧分子。
【小组讨论,黑板演示并书写符号】【提问】这些不同物质的分子中都分别有氧原子和氢原子,这些氧原子和氢原子一样的吗?【显示PPT6】【回答】一样的【讲述】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化学上不论何种物质,不论物质产自何地,构成这些物质中的分子中凡是质子数为8的一类原子统称氧元素,凡是质子数为1的一类原子统称氢元素。
【显示PPT7】化学元素是指什么?【思考】从不同角度为构建元素的概念提供具体的素材。
【任务】根据素材讨论,同种元素的电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哪些是相同的?元素的种类由什么决定的?【板书和显示PPT8】一、元素:1.定义: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显示PPT8】☆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显示PPT8】☆一类原子:质子数相同,电子数和中子数可能不同;【提问】同学们判断一下:课室内有50个人民,这句话对吗?为什么?【显示PPT8】☆总称:许多个同一类原子的集合,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讲解】元素是同一类许多个原子的集合,是个宏观的概念,有种类没有个数的概念,所以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小组讨论,回答】同一种元素原子的质子数相同。
同种元素原子的中子数可以不同。
化学变化中元素原子会有电子会得失。
【回答】不对,人民是集合的概念,不讲个数,引导学生建构元素概念,了解区分元素本质是原子的质子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案编号09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导学过程学习过程备注创设情境自主学习【提出问题】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症, 那么大家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补钙的物质吗?思考,列举生活中的含钙食品(或药物)。
教师通过投影展示几种常见的补钙食品(或药物)。
【提出问题】请思考:几种食品名称中的“钙”、“锌” 指的是什么?(分子, 原子,还是……?)合作共建【讲述】其中的“钙”、“锌” 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一一元素。
那么什么是元素呢?知能应用元素,这个概念对丁我们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如前面的学习中知道, 1-20号元素如:H、H8 CX Na等。
教师给出如下两组物质:巩固小结交流讨论,学生的意见不完全一致,有说分子的,有说原子的,还有说元素的。
倾听教师讲述,认识生活的元素,如吸进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吃的蔬菜中含有铁元素;海水中含有大量的钠元素、镁元素……讨论交流,得出:(1)一组物质中均含有氧元素,另一组物质中均含有氢元素;(2)不同物质中的氧原子的质子数都是8,不同物质中的氢原子的质子数都是1。
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并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先让学生宏观感受元素,为进一步学习元素的概念奠定基础。
CO. SJ P J O J.nfi. ML MX 40;FcftHCh 、H印4 间尸H/X)% HNO y诊断评价伺仰与" I【提出问题】请从组成上分析每组物质的共同点是什么?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讲解】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倾听思考,并理解什么是氧元素,什么是氢元素。
讨论交流,得出“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原子中的质子数”的结论。
(1)从知识上,是为学生建构元素的概念奠定基础;(2)从能力上,是为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讲解“将质子数都是 8的氧原子统称氧元 素,质子数都是1的氢原子统称氢元素”。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决定元 素种类的是什么?【提出问题】根据刚才的分析,请同 学们概括总结什么叫元素(即元素的概念 是什么)?【讲述】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 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的,只论 种类,不论个数。
人教版初三化学元素教案5篇
人教版初三化学元素教案5篇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初三化学元素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初三化学元素教案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爱护水资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教材主要介绍了水资源概况和水资源保护两部分内容。
水资源概况,一方面从储量上说明水的丰富,另一方面从可直接利用的淡水量上说明水的短缺,教材主要通过一些数据和图表来说明水资源情况,如利用几组对比数字突出我国大部分城市用水紧张的现状,意在强化学生的爱水、节水意识。
水资源保护是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污染两个角度谈的,同样阐述不多,以图、表代文字。
这里只给学生关于节水和水污染问题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概念和思想,具体的内容留待学生在课内外的一些活动中自己去寻求、获得。
本课题后的调查与研究和习题就是在引导学生进行这类活动。
这样既体现了本课题最基本的教育目的,又给教师的发挥和学生的探索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
(2) 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3) 初步学会写调查报告,围绕课题制作学生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采访、查阅文献、网上搜索等方法,收集有关水资源及其利用、保护等信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和归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以及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3)认识网络资源在学习中的作用。
3、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二、学情分析山区农村的水资源比较丰富,水的污染程度也比较轻微,学生对水资源的缺乏和水的污染缺少感性认识;学生爱好电脑也喜欢上网,但只会在网上游戏而不知道如何利用网络来学习。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3.3《元素》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3.3《元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目标化学观念:了解元素的概念,能够将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统一起来科学思维: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
科学探究:能从元素的角度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设计思路《元素》章节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核心部分,它不仅衔接了前面的原子结构知识,也为后续学习化合物、化学反应等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清晰的概念界定、丰富的实例展示以及元素周期表的引入,使学生全面了解元素的概念、分类、性质及周期性变化规律。
本章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元素的性质,培养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材还强调了元素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学生在进入《元素》章节学习前,已经初步掌握了原子的基本结构和元素的概念,对化学世界有了一定的认识。
然而,元素作为化学学科中的基础概念,其种类繁多、性质各异,且元素周期表的内容较为复杂,对学生来说仍是一个挑战。
部分学生可能因为抽象思维能力不足或学习方法不当,难以将元素的概念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
此外,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也存在差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及含义;能从元素的角度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四、教学过程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踏上一场奇妙的旅程,去探索化学世界的基石——元素。
元素,这个听起来既神秘又基础的词汇,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构成了万物的基础。
想象一下,从浩瀚的宇宙星辰到微小的生命细胞,从坚硬的金属到柔软的织物,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那么,什么是元素呢?它们有哪些特性?又是如何被发现和分类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揭开元素的神秘面纱吧!一、引入新课在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前面的知识。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精选12篇)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二、重点、难点:1、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2、元素概念的形成,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元素周期表的排规律和相关信息。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其本质区别是什么?2、什么是原子相对质量?情景导入:讲授新课:一、元素(板书)讲解:无论是木炭中的碳原子,还是二氧化碳分子里的碳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都是6,说明它们都含有碳元素。
又如:二氧化碳分子里的氧原子与氧气分子中的氧原子其核电荷数都是8,称为氧元素。
提问:二氧化碳是由几种元素组成?(四氧化三铁、氯酸钾呢?)小结:1、元素概念:见课文第71页(板书)讲解: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目前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余种,物质二千多万种,这千千万万物质都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
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讲解:根据我国文字的形象化,讲解这一百余种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小结:金属元素:如:Na、Mg、Al、Zn、Fe、……2、元素非金属元素:如:C、Si、S、P、Cl、N、……(板书)稀有气体元素:如:He、Ne、Ar……阅读:课本第71页图4-4,找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和两种金属元素。
3、元素的读法、写法(板书)讲解:利用板书讲解元素名称(我国命名、国内通用)、元素符号(用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若几种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区别,如Fe。
人教版化学九上课题3 元素(第二课时)教案
梳理整合
诊断练习1.表示4个氢原子的符号是〔〕
A. 4H2 B 4H C. 2H2 D.H4
2.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信息示意图 ,从中获取的相关信息不正确的选项是〔〕
A.元素名称是“硫〞
B.元素符号“S〞
C.元素的质量32.6g
D.核电荷数是16
3.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以下对于元素周期表的使用方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查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
C.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任意组合成我们希望得到的新物质 D确定元素的种类.
4.写出以下符号表示的意义
①Cl
②2Fe ③ nH
5.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2个氧原子; 2个氢原子__ ____;3个钾原子____ __;镁元素
_____ 。
作
业书面作业:教材P65页习题2。
初中九年级化学课题3 元素 (第二课时)教案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2012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三节元素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相对原子质量、分子、原子及其结构,理解了分子的性质、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元素符号的意义。
本节课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化学,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了解了分子的性质,认识了原子的结构及相对原子质量,知道了元素的概念及其意义,能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的变化与分类,掌握了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时也具备了宏微结合、模型认知等方法,初步接触了元素观、微粒观、守恒观等化学观。
但对于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元素周期表的使用尚未了解。
三、素养目标(即教学与评价目标)【教学目标】1.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等概念。
初步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
(知识与技能)2. 通过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观察原子结构,揭示元素周期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3. 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和认识,渗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并且使学生认识化学美。
通过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教学,进行“抽象和具体”这一科学方法的指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目标】1. 通过对元素周期的分析探究,鉴别每一横行、每一纵行,周期、族、元素周期表的一般规律,诊断和发展学生建构模型、探究实践的能力(探究水平)。
2. 通过建构元素周期表中单元格中信息的分析探究,诊断与发展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作为化学学习工具等知识的认知水平,诊断与发展学生对模型认知的思维与方法的认知水平(认知水平)。
3. 通过化学史的学习,诊断并发展学生对科学家对真理的不断追求的认知水平(价值水平:学科价值、社会价值和育人价值)。
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结构、周期、族的概念(2)教学难点:元素周期表的一般规律六、教学方法思维导图、自主学习、观察思考、总结规律、建构模型七、教学过程【教学进程】【课堂测评】()1.右图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3 元素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3 元素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化学》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教材,涵盖了九年级的化学知识内容。
本节课为第三章第三节,主要内容为元素的概念和元素的命名方式。
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学会正确命名元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理解:了解元素的概念,掌握元素的命名方式。
2.能力与技能:能够正确命名常见元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元素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元素的概念,掌握元素的命名方式。
2.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命名常见元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入元素的概念,并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元素是什么。
2. 学习元素的概念•通过讲解和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
•帮助学生理解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构成的物质。
3. 元素的命名方式•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了解元素的命名方式。
•解释元素名称的由来和命名规则。
4.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元素的命名方式。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题来运用所学知识。
5. 拓展与延伸•提供一些拓展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元素的命名方式。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发现更多有趣的元素。
6. 总结与展示•通过课堂讨论和总结,让学生归纳元素的命名方式。
•展示学生在练习中获得的成果。
五、教学资源•《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材•教学课件•练习题卷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举手等。
2.收集学生在练习中的答案,评估他们对元素的命名方式的掌握程度。
3.通过学生的展示和总结,评估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成果。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和命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通过练习和巩固,学生对元素的命名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引入实例、实验等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需要注意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环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情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教案(新版)
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学生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并了解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形成“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认识观。
2、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
能力。
【教学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教学难点】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一.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二.元素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三.元素符号:1.写法:一大二小
2.意义:表示一种元素
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初中化学一等奖教案:元素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一等奖教案:元素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初中化学“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元素的概念是初中化学核心概念。
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研究和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
此前学生已经了解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已研究了原子的结构。
因此本课题就从微观的角度对它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认识统一起来。
由于学生没有同位素的知识,因此元素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实际应用中容易将其与原子混淆。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元素的概念,初步掌握元素与原子的联系和区别。
②掌握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符号。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研究,联系生活和地壳中元素知识,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过程。
(3)情感立场与价值观:①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
②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情感和意识。
3.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及其表示的意义。
难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从熟悉的例子切入,通过与原子的对比,归纳出元素的定义,并组织好讨论,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二、学情分析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颠末一段时间的研究,他们对于化学知识以及物质的宏观组成已经有了肯定积累,但对于物质的微观结构还没有太深切的熟悉,学生在化学学科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另有待提高。
这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激烈的好奇心,处于形象思维向笼统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直观方法指导学生研究。
九年级化学上册:4.2元素(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doc
课题2 元素(第二课时)教案课题分析:在仔细研读《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对于每一个内容标准的模块仔细分析,元素处于一级标题物质构成的奥秘中的二级标题认识化学元素中,该主题旨在通过认识一些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的学习,拉近学生学习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
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能认识碳、氢、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②能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④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⑤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①体验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的学习过程;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会逐步地增强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②逐步积累化学用语,真正进入一个化学世界。
教学重、难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与意义。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法教学材料教材,教辅,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元素》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二.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的写法:采用拉丁文一大二小(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2.元素符号的读法:3.元素符号的涵义: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记忆: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三.元素周期表简介1.周期:(电子层数)每一横行叫一周期,共7个周期。
2.族:每一纵行叫一族(其中8、9、10三纵行共成一族)3.元素周期表的起始: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4.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元素》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元素》教案课题课题3 元素课时1课时编号主备人授课人课型新授课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艺:(1)、了解元素的概念,一致对物质的微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看法;(2)、了解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渐记住一些罕见的元素符号;(3)、初步看法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讨化学的工具,能依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进程与方法:(1)、经过微观想象、剖析、讨论、对比,看法化学反响中分子可以发作变化而元素不发作变化;(2)、经过联想记忆、卡片问答等兴趣活动,协助先生看法元素符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树立迷信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微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2)、开展擅长协作、勤于思索、勇于实际的迷信肉体。
重点元素概念、元素符号。
难点元素概念教法学法元素概念的教学应留意从熟习的例子切入,经过与原子的对比,归结出元素的定义,并组织好讨论,使先生真正看法到:在化学反响中分子可以发作变化,而元素不发作变化。
元素符号的教学忌一步到位、急于求成,应分散难点,逐渐记忆,减轻先生对单调有趣的元素符号的记忆担负,并留意组织好有关的活动与探求,发扬先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一些风兴趣的活动,如联想记忆、卡片问答、查表抢答等,激起先生学习化学的兴味。
教具1.投影片:元素与原子的比拟等; 2.元素符号的卡片、板书设计课题3元素一、元素1、元素概念2、元素的分类二、元素符号1、书写原那么2、表表示义三、元素周期表简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导入新课在前面的几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曾经接触到一些符号,如:O、H、N、C、Al…….这些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呢?带着效果阅读教材,回答教员的效果。
以旧引新,设疑思索5min自主探求协作学习一、元素引导先生阅读课本P59强调:1、质子数决议元素的种类2、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氧、硅、铝、铁二、元素符号【提问】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呢?出示几个书写错误的元素符号,让先生矫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3.3 元素》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3.3元素》教学设计2.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教科书3.化学分子结构模型 6套【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景导入教师活动1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含氟牙膏,可以帮助预防龋齿;同学们长身体,高钙奶肯定也没少喝;家里做饭用的加碘食盐。
这其中加的碘、氟、钙指的是什么呢?学生活动1 【认真聆听、思考】这些指的是元素活动意图说明:从生活的常用品入手建立元素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引发学生的思考:元素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加的不是分子、原子、粒子呢?环节一:微观建模,初识元素教师活动1【旧知回顾,导入课程】你对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与物质的构成有哪些认识?【引导】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微粒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的小,肉眼难观测。
为了更好的认识物质,我们今天就以这个小球作为原子,来搭建这4种分子。
【引导】同学做的很不错,那我们再进一步用这些小球表示相应的物质。
【提问】上述物质都是有许许多多的分子构成,远比我们做展示的多。
你们能数清楚,这些分子中有多少个原子吗?那有几类原子知道吗?【引导】刚才我们经历了原子→分子→物质,虽然用的原子数量多,但总体来讲也就3类。
在化学中我们通常把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为元素。
学生活动1【任务一】学案上构建分子、原子和离子与物质的构成的关系图。
【任务二】用不用颜色小球表示出下列物质的分子。
氧气分子(O2) 二氧化碳分子(CO2) 水分子(H2O) 甲烷分子(CH4)【任务三】用不同颜色的小球表示出下列物质。
氧气(O2)二氧化碳(CO2)水(H2O)甲烷(CH4)【认真聆听,思考回答】不能数清楚原子。
可以知道有3类原子。
【思考回答】所以刚才所用的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元素概念是教学难点,因为它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因此本环节从微观粒子的角度,通过学生使用化学分子结构模型小球自主搭建原子构成分子,分子构成物质过程,再继而将原子归类引出元素定义,即一类原子的总称,是个宏观概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三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三篇【知识与技能】理解元素的存有,能说出元素的概念,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表格信息,提升交流表达和总结归纳的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元素,进一步理解物质的组成,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的概念,初步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难点】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图片导入】课前展示几张图片,内容为“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加铁酱油”等,请同学在观看图片的同时说出图片中物品名称并思考这里的氟、钙、碘、铁表示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元素。
【教师引导】没错,经过上节课对原子构成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经过科学家们的持续探索,并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众多的物质,发现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就是刚刚大家所说的元素,而元素其实有100多种。
那么元素到底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解开元素之谜。
环节二:新课讲授内容一:理解元素的概念【图片展示】在多媒体上展示鸡蛋壳、贝壳和石灰石的图片,并介绍它们的主要成分均为碳酸钙,而碳酸钙是由碳、氧、钙三中元素组成,同时请学生思考之前学习的哪些物质含有氧元素,它们与碳酸钙有哪些相同之处。
【学生回答】氧气、二氧化碳都含有氧元素。
【教师引导】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原子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即核电荷数为8,化学上将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同样的,将质子数都为1的所有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将质子数为6的所有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接着请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元素的概念。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内容二: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播放动画】向学生展示一段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微观实验动画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动画中在化学反应前后哪些量没有发生改变。
初中化学上册元素教案
初中化学上册元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3. 能够根据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元素的定义和性质;2. 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3. 元素的分类。
三、教学内容1. 元素的概念和定义;2. 元素的性质;3. 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4. 元素的分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一些常见物质,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组成是什么,引出元素的概念;2. 讲解元素的定义和性质,帮助学生理解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3. 讲解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表示元素及其质量;4. 学生小组讨论:根据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类,讨论各类元素的共同特点;5. 师生互动:对学生的分类进行讨论和补充,加深对元素分类的理解;6. 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元素的相关概念和分类;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梳理,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教学展示1. 利用多媒体展示元素的结构和性质;2. 利用实验展示元素的某些性质,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3. 利用互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教学中进行随堂测评,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2. 设计作业,巩固学生对元素的理解和分类能力;3. 不定期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元素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2. 分析学生学习情况,针对性进行下节课教学设计;3. 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 教案(表格式)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复习提问,检测上节课知识(1)原子是不是一个实心体?(2)原子内还有哪些微粒?2、导入:(展示)某品牌矿泉水标签上标明本品含:硒:0.013,锶0.0596…(单位mg/L)。
这里的硒、锶等是指元素、原子、还是…?3、出示学习目标,同学齐读,理解。
二、自主预习梳理新知1、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现在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按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这样得到的表叫元素周期表。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每一格: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
对于每一格,均包括、、、等内容。
此外在周期表中,还用不同的颜色对和做了区分。
(2)每一横行: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个横行,有个周期。
(3)每一纵行:周期表的个纵行中,除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共有个族。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目标导学一:元素教师利用多媒体,介绍几种原子我们把质子数都是6的一类原子叫做碳元素,而质子数都是8的一类原子叫做氧元素等等。
(1)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思考]怎样区分氢元素和氧元素?[归纳]元素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决定的。
也就是说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就不同。
(2)特点: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讲解]由定义可知,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具体说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是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那么在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时,只能说该物质由几种元素组成,而不能说该物质由几个元素组成。
(3)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过渡]物质的种类很多,但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并不多,到目前为止,发现的元素种类仅一百多种。
它们在地壳、生物细胞(包括人体中)、海水、空气中的含量分别是多少呢?[分析]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顺序为:氧、硅、铝、铁。
1.表示4个氢原子的符号是()A. 4H2 B 4H C. 2H2 D.H42.“博士伦”隐形眼镜洗液的主要成分是H202(双氧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02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H202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H202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D.H202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构成的3.“H-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属于一种新元素B.跟氢原子相同的原子C.是氢元素的另一种原子D.与氢元素不同类的原子4.连线:⑴纯净物 A.由同种元素组成⑵混合物 B.由不同种物质组成⑶化合物 C.分子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的原子⑷单质 D.由一种物质组成⑸氧化物E.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5.下列各组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相同的是()A.铁、锌、钠B.钙、铝、铜C.铝、银、镁D.碳、钙、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案_9389
《3.3.1元素》课题:讲课教师:科目:化学课时: 1总课时数:知识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教与技能(1)学过程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目与方法(1)保持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标情感态度(2)不向困难低头,相信随着知识的积累,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与价值观(3)逐步积累化学用浯,真正进入一个化学世界。
教教学重点1、元素的概念。
2 .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材分教学难点元素概念的形成。
析教学过程备注教师活动[ 复习提问 ]水在通电的情况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这个实验结论说明了什么?[追问 ]你还知道哪些物质含有氧元素,并把它们表示出来。
[ 引入 ]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很多,可见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那么什么叫元素呢 ?本课题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元素的知识。
[板书]第1课时:元素[ 设问 ] 学习了原子的结构后,我们该如何给元素下一个定义才比较确切呢?[ 讲解 ] 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 即核内质子数 )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板书 ] 一、元素1、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 ( 即核内质子数 )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 提问 ] 元素指的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 即核内质子数 )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前面我们有等量关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那我们可不可以说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呢?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回答 ]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列举回答学生活动(设计目的、时间分配等)2′5′10′从前面讲过的知识入手由浅入深,易与理解备注(设计目的、时间分配等)[ 补充说明 ] 尽管核外电子数从数量上等于核电荷数和核内质子数,但由于核外电子数在形成物质时会发生变化,原子会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 下一节大家就会学到) ,所以定义元素时不能用核外电子数,只能用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
[ 提问 ]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是什么意思?[ 回忆 ] 课本 P69小注指出: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指的是含有 6 个质子和 6 个中子的碳原子,叫做碳 -12 。
《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元素》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元素的基本概念、符号表达及其分类方法。
通过教学,期望学生能够理解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态,认识到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框架和意义,并能够初步运用元素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严谨的化学实验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元素的定义及符号表示法,了解元素的分类及其在周期表中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则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的实质性意义,以及如何将元素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为突破这一难点,将通过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元素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元素》第一课时的教学顺利进行,需准备以下教学材料:化学元素周期表挂图、元素符号卡片、相关化学实验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同时,教师需提前熟悉教材内容,准备相应的教学课件和教案,确保课堂上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教学情况。
此外,还需布置好化学实验室,准备好必要的实验用品,以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化合物实例,如水、氧气、二氧化碳等,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元素。
让学生感知元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其在物质构成中的重要性。
然后通过简短的讲解,帮助学生回忆上节课的知识点,为学习新内容做好铺垫。
二、知识讲解1. 元素概念及分类在讲解元素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图表和实例相结合的方式,详细解释元素的定义和分类。
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理解不同元素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性。
通过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
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或电子设备展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排列顺序和规律。
同时,结合具体的元素实例,讲解元素周期表中的符号、原子序数、电子排布等信息。
三、实验操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元素知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备注
(设计目的、时间分配
等)
《3.3.1元素》课题:讲课教师:
科目:化学课时:1 总课时数:
教学目标
知识
与技能
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过程
与方法
(1)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寻找规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处理信息。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保持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2)不向困难低头,相信随着知识的积累,所有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3)逐步积累化学用浯,真正进入一个化学世界。
教材分析教学重点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教学难点元素概念的形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备注
(设计目的、时间分配
等)
[复习提问] 水在通电的情况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这个实验结论说明了什么?
[追问] 你还知道哪些物质含有氧元素,并把它们表示出来。
[引入] 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很多,可见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那么什么叫元素呢?本课题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元素的知识。
[板书] 第1课时:元素
[设问]学习了原子的结构后,我们该如何给元素下一个定义才比较确切呢?
[讲解]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板书]一、元素
1、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提问]元素指的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前面我们有等量关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那我们可不可以说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呢? [回答] 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
氧元素组成的。
列举
回答
2′
5′
10′
从前面讲过的知识入手
由浅入深,易与理解
[补充说明] 尽管核外电子数从数量上等于核电荷数和核内质子数,但由于核外电子数在
形成物质时会发生变化,原子会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下一节大家就会学到),所以定义元素时不能用核外电子数,只能用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
[提问] 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是什么意思?
[回忆] 课本P69小注指出: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指的是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叫做碳-12。
[补充] 除这种碳原子外,还有质子数为6而中子数不同的碳原子,所以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指的是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中子数并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
[过渡]搞清楚了元素的概念。
我们再来看元素有哪些特点。
[板书]特点
[讲解] 由定义可知,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具体说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因为它是一个总称,所以它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板书] 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补充] 既然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那么在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时,只能说该物质由几种元素组成,而不能说该物质由几个元素组成。
请看下列练习。
[投影] 展示下列练习。
下列说法有没有错误?把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①水是由1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组成的。
②二氧化硫中有硫和氧2个元素。
[学生回答]
①错误。
改正: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
②错误。
改正:二氧化硫由硫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提问]地球上的物质有千千万万种,是不是元素也有千千万万种呢?
[回答]应该不是。
思考、分析
认真填写
习题巩固,
加深理解
思考并总结
10′
10′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备注
(设计目的、时间分配
等)
[介绍] 物质的种类很多,但是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并不多。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这一百多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
[投影] 放映教材图4-4的放大图
[分析该图并由学生说出从该图中得到的信息]
[可能有的回答]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其次是铁。
3、氢、碳、氮等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对较少。
[小结]通过分析可见,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板书]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过渡]那么,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分布情况又怎样呢?
[学生阅读P72资料]
[活动与探究]请学生拿出准备的食品、药品的说明,查找其组成元素。
[学生活动]……
[回答]
1、阿莫西林的组成元素为碳、氢、氮、氧、硫。
2、罗红霉素的组成元素为碳、氢、氮、氧。
[小结] 很多的资料表明,形形色色、千差万别的物质,均由有限的一百多种元素经过不同的方式组合而成。
可见,正是这100余种元素组成了我们周围绚丽多彩的世界。
[过渡] 请大家结合前面有关分子的知识与本节课有关元素的知识,共同来看下面的讨论。
[投影] 展示“讨论”。
[讨论] 下述化学反应中;
水氢气+氧气
(H2O) (H2) (O2)
硫+氧气二氧化硫
(S)(O2) (SO2) 看图、比较
思考、回忆、回答
交流、讨论
3′
5′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备注
(设计目的、时间分配
等)
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学生分组讨论后,由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有不同意见者补充说明]
[回答] 上述两个反应,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都发生了变化,元素没有发生变化。
[讲解] 第一个反应中,反应物是水,由水分子构成;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由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构成。
第二个反应中,反应物是硫和氧气,分别由硫原子和氧气分子构成;生成物是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
在第一个反应中,水中的氧和氧气中的氧都属于氧元素,水中的氢和氢气中的氢同属于氢元素。
第二个反应中,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硫中的氧同属于氧元素,硫和二氧化硫中的硫同属于硫元素。
[小结] 可见,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而元素并没有发生变化。
[提问]前面我们学过物质的构成可用原子表示,现在又知道元素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
用原子表示物质的构成和用元素表示物质的组成有什么区别呢?
[板书] 4.原子和元素的区别:
[讲解] 原子表示的是物质的微观结构,而元素表示的是物质的宏观组成。
用原子时只能
对应微观粒子,而用元素时只能对应宏观物质。
请看下列表格:
[投影] 展示下列表格
元素与原子的比较总结
思考并回答
总结、对比
5′
通过比巩固和加深对知
识的理解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备注
(设计目的、时间分配
等)
[总结并板书] 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在于: ①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②原子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练习:[投影]展示下列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将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a .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氧化汞中含有氧气分子。
b .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
c .水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元素 原子
概念间的联系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 着眼于种类,不表示
个数,没有数量多少
的含义 即表示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例如可以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
例 范围及举例
说,“水里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或“水里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所组成的”
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但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讨论、回答 2′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设计目的、时间分配
等)
[答案]a. 错误。
改正: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氧化汞中含有氧元素和汞元素。
b.错误。
改正: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错误。
改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补充]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时一般用“构成”,描述物质宏观组成时一般用“组成”,对应关系如下:宏观→物质→元素→组成
微观→分子→原子→构成
小结:略
作业:书后习题总结、归纳2′
1′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课题3 第1课时元素
一、元素
1.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特点: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4.原子和元素的区别: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在于:
①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②原子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