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视角下的成本会计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成本理论(ABC)为间接成本分配提供了新的思路,即采用多种成本动因,使成本动因更能反映成本项与成本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作业成本分配相对传统成本分配的另一点是,传统成本分配是将资源(即成本库)归集后直接分配到成本对象,作业成本分配理论区分了资源动因与作业动因,以作业做为资源和产品间的桥梁,因为产品不直接消耗资源,而是作业活动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活动。
建立作业成本会计系统的优势是明显的,但在实施层面也有局限性,因此在现阶段的中国企业中成功的案例并不多。
优势:
(1)提高产品成本准确性,体现不同产品真实的利润;
(2)提供多种维度的盈利性分析;
(3)支持业务流程再造,发现成本削减机会;
(4)易被运营部门经理理解;
(5)可用于分配跨价值链的全部活动的成本。
局限:
(1)成本动因的选择具有主观性,报告结果不易与外部对标比较;
(2)作业的区分存在困难,并非所有作业都能清晰界定,责任分明;
(3)成本动因分析存在困难,实际经营过程中,哪种因素与成本变动相关并非清晰可见;
(4)工作量大,代价昂贵,不断革新的技术革新和产品结构调整,需要重新进行作业划分,核算繁琐。
成功要素:
(1)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支持;
(2)突破、创新的意识和大局观;
(3)有效的沟通协调;
(4)实施过程中的积极跟进,以保持实施的持续性效果和动力;
(5)尽量利用信息系统自动获取数据;
(6)实施本身不花费高昂成本。
(四)成本会计体系的设计要点
企业设计成本会计体系时,需要根据产品复杂程度、制造工艺特点、部门组织结构来综合考虑,并且需要考虑运营模式,基于运营基础数据来制定产品成本计算的模型框架、存货流转的会计处理,在数据庞大复杂的企业还需要一定信息技术支持。
现代制造企业的成本会计体系的建立与生产运营管理体系密切相关,成本归集制度、存货计价方法、成本核算的会计科目、存货分类账的设置,都需要与运营管理体系相配合。
除了满足成本核算与财务报表要求以外,成本会计要发挥管理会计的价值,必须以服务生产运营管理、改进运营绩效为出发点,因此设计或完善成本会计体系不是成本会计或财务部门的事,必须以生产运营体系为基础,与运营部门业务流程相配合。
先进的成本会计与成本管理体系背后都有先进的生产管理体系做支撑,例如:
(1)标准成本制度要求严格控制对物料清单与工艺路线文件的修订;
(2)计划制造费用分配率的制定依赖生产计划与预算的准确性;
(3)精益制造模式简化成本归集制度和成本核算的会计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