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东亚飞蝗不同防治技术结合的应用
安徽省东亚飞蝗蝗区分布及不同类型蝗区生态控蝗技术应用
术 。通过项 目实施 , 进一 步 明确 了我 省不 同生态 类 型蝗 区
分 布 , 建 了不同类 型蝗 区生态 控 制技 术 模 式 , 效 降低 组 有
了飞蝗 的发 生危 害程度 , 大减 轻 了 飞蝗 的 防治 压 力 , 大 取 得 了显著 的社 会 、 生态 和经济效 益 。
l 安徽省 东亚飞 蝗蝗 区分布
维普资讯
安 徽 农 学 通报 , n u A r SiB l 20 ,4( 1 A h i g .c. u1 0 8 1 1 ) i .
l3 8
安 徽 省 东 亚 飞蝗 蝗 区分 布 及 不 同 类 型 蝗 区 生 态 控 蝗 技 术 应 道滩 途 、 河堤 护坡 、 坝脚荒 地 以及河 流 特殊 地段 曲
延形成 的河湾地 区等 组成 。我 省较典 型的有 : 南 县的淮 阜 河 、 河分洪 道蝗 区 , 洪新河 、 等河流 的河 堤 内外滩 洪 怀 淠河 地 区等 。每 当汛 期 , 泄 分洪 来水 , 承 行洪 助 流 , 洪水 退 后 ,
全生 产 , 现 蝗 灾 的 长 期 可 持 续 治 理 ,02年 安 徽 省 农 实 20 委、 省发 改委 、 省经贸 委 、 省科 技厅 、 省财 政 厅等 五 委 ( ) 厅 联合下 发 了 《 于进 一 步 加 强 蝗 虫 灾 害 治 理 工 作 的 意 关 见》 省农 委制订 了《 , 安徽 省 20 20 02— 05年生态控 蝗 、 物 生 治蝗工作 意见 》 在 全 省 范 围 内开 展 实施 “ , 东亚 飞 蝗 生 态
县东亚飞蝗蝗虫防治与勘察实施方案
县东亚飞蝗蝗虫防治与勘察实施方案东亚飞蝗是跨区域、跨国界危害的重大农业害虫,具有暴发性、迁飞性、毁灭性等特点,我县是X省重点蝗区之一,蝗虫防控任务异常艰巨。
根据X省农业重大病虫害防治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挥部办公室印发XXX要求,为有效预防东亚飞蝗流行性发生,确保粮食丰产丰收,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东亚飞蝗防治与勘察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贯彻落实“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的理念,突出主要作物、重点区域、关键环节,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全面提升蝗虫应急防控能力和科学防治水平,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二、目标任务开展蝗区数字化勘测,掌握东亚飞蝗发生特点及生态环境,为长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根据我县蝗虫发生特点,重点抓好玉米苗期这一关键防治时期,大力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降低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
确保飞蝗不起飞成灾,土蝗不扩散危害。
三、实施内容(一)东亚飞蝗勘察1、勘察内容。
在我县黄河滩区东亚飞蝗滋生区、重发区及宜蝗区,开展蝗区数字化勘测,勘测内容包括:蝗区勘界,掌握不同发生程度的蝗虫分布区域;调查蝗区不同类型土质状况及植被分布,掌握蝗区内道路、沟渠、堤坝、堰埂及农田夹荒地块情况;调查蝗虫及天敌资源;历史数据整理,蝗区数字化管理。
2、勘察时间。
6月下旬-7月中旬。
3、勘察费用。
4万元,主要用于购买GPS定位仪、照相机等勘察设备,蝗区勘测雇工补助、历史数据统计整理与上报,组织、督导、交通、资料印刷等费用。
(二)蝗虫专业化统防统治1、地点规模。
实施蝗虫专业化统防统治约14000亩,主要位于李集西滩、李集北滩两个东亚飞蝗发生区。
2、时间安排:实施时间为6月下旬。
3、专业化防治组织:通过政府采购,确定组织规模大、管理水平高、服务质量好、日作业量不低于2000亩的专业化防治组织承担防治任务,利用大中型药械、无人机开展防治,确保施药及时、防效突出。
4、防治费用:每亩农药及专业化防治费用共计10元,防治14000亩约需资金14万元。
东营市东亚飞蝗孳生现状及绿色防控措施
农业科学NONGYEKEXUE 东营市东亚飞蝗孳生现状及绿色防控措施孙亚峰1 基本情况东营市是全国的重点东亚飞蝗孳生地区,蝗区沿黄河向入海口方向呈扇形展开分布,属沿海蝗区,总面积为550多万亩,常年发生面积180万亩次。
自2000年以来,东亚飞蝗连续几年大发生,给黄河三角洲开发和建设乃至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威胁。
全市治蝗人员积极开展蝗害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研究,将生态防控技术引入到现代飞蝗防治中来,采取多种生态、生物的手段进行综合防治,重点突出蝗区植被改造和天敌资源的保护利用,重视蝗虫孳生环境的改造,优先使用生物农药,辅以化学药剂调控,实现了标本兼治和中长期持续控制蝗灾的目的。
2 实施工程改造,减少蝗虫适生面积破坏和改变飞蝗的孳生环境,可以有效的减轻飞蝗灾害。
近几年,东营市在东亚飞蝗防治过程中通过农业开发、上农下渔等工程措施大力改造蝗区,取得较好的成效。
截止目前,全市通过“上农下渔”工程措施改造蝗区50万亩,新增耕地面积16.4万亩,新增养殖水面18.4万亩,这种新型土地改良模式,不仅改变了蝗区的地形、地貌,破坏了蝗虫产卵和孳生环境,有效地减轻了蝗灾带来的损失。
而且通过开发,改良了荒碱地,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 加大结构调整,建立生态控制示范区一是蝗区面貌改造与种植结构调整相结合。
在示范区内,实施了土方工程,完善了沟、渠、路,配套了水利工程,同时,重点推广蓄水育苇和种植苜蓿、棉花、香花槐、冬枣等蝗虫非喜食植物等生态控制技术,通过开展蝗虫孳生地改造和种植结构调整,使昔日的蝗虫重发区变成了今日蝗害减轻、生产高效、生态协调的高效农业生态示范区。
二是生物防治与天敌控制相结合。
生物防治是为了保护天敌和保持生态平衡,大量的天敌控制作用相当明显,经调查,生态示范区内天敌数量要比常规蝗区内的天敌数量多50%,使生态示范区对东亚飞蝗的控制效果较常规蝗区高出20个百分点。
东亚飞蝗的农业防治措施
东亚飞蝗的农业防治措施东亚飞蝗的农业防治措施近来,东亚地区出现大规模的飞蝗袭击,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防止蝗灾的扩散和危害。
下面,我们将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三个方面,分别谈谈东亚飞蝗的农业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防治飞蝗的主要方式之一。
可以通过空中喷雾、地面喷洒、毒饵等方式迅速控制飞蝗数量。
最常用的防治药剂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等,它们能够杀死成虫和幼虫,极大地减轻农民的损失。
但是使用化学药剂也有一些潜在的风险。
例如,药剂的使用不能过量,否则可能影响河流、湖泊和水源的水质,对自然生态造成危害。
此外,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也会导致飞蝗对药剂产生抗药性,从而失去防治效果。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具有生态优势的防治方法。
它主要利用昆虫、蛇、鸟、鱼、蝗蝻病毒等天敌来控制飞蝗的繁殖和发生。
典型的例子是使用草履螨来控制飞蝗的繁殖。
草履螨只吃飞蝗的卵,而不会嗜食农作物,因此可以减轻对农业生产的损害。
此外,草履螨还能够为作物防治其他害虫,充分利用生态环境,增强农业的可持续性。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一种充分利用自然条件的防治方法。
例如,在农田中种植夏休作物能够创造低效生态环境,让飞蝗难以寻找食物。
再比如,农田中设置垂钓鱼池,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的同时,也能利用鱼儿捕食飞蝗。
此外,还可以在蝗灾高发期,使用补虚弱土壤的化肥等方式帮助作物强化自身免疫力,抵御飞蝗的侵害。
综上所述,面对飞蝗的侵袭,需要采取多种综合性的措施来防治。
化学防治可以快速有效地控制飞蝗数量,但高剂量使用化学药剂也有不小的安全风险。
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能够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来控制飞蝗数量。
因此,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一条多途径、多手段、生态友好的农业防治道路。
东亚飞蝗的治理与研究进展
《农业昆虫学》课程论文东亚飞蝗的发生与治理研究进展学校:河南农业大学学院:植物保护班级:12级植物保护四班学号:120711102154姓名:XXX东亚飞蝗的发生与治理研究进展XXX(2012届植物保护专业4班)摘要:本文主要是就东亚飞蝗的发生、危害、预测预报、治理的有关情况以及最新的研究进展做论述性的总结分析。
关键词:东亚飞蝗;发生;预测预报;治理东亚飞蝗英文名oriental migratory locust,拉丁学名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别名蚂蚱、蝗虫,为迁飞性杂食性害虫。
东亚飞蝗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
据统计,蝗总科共有223个属,859种。
国外分布于印度、菲律宾、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
东亚飞蝗国内的分布区域属于中国东部季风带,海拔500m以下的丘陵和广阔的平原区。
在地理位置上,东亚飞蝗在中国大陆的分布区北界在北纬42°左右,西界可沿渭河河谷延伸至东经106°58′的宝鸡,往东可达东经122°的山东胶东半岛,分布的南界至北纬18°10′的海南岛[1,2]。
分布区域海拔高度一般在200 m以下,发生基地多在海拔50 m以下的沿河、沿海、沿湖及内涝洼地。
此外,在云贵高原及黄土高原一些海拔400 m以上的河谷地带也偶有散居性东亚飞蝗分布[3]。
1形态特征1.1成虫成虫有群居型和散居型以及中间型三种类型。
飞蝗密度小时为散居型,密度大了以后,个体间相互接触,可逐渐聚集成群居型,群居型飞蝗有远距离迁飞的习性。
1.1.1群居型体色为黑褐色,前胸背板两侧常有黑色纵纹,体色较固定。
前胸背板中隆线较平直或微凹,雌成虫体长47.5~58mm,雄成虫为42~47mm。
前足与后足腿节长比值雌性为2.0~2.17,雄性为1.78 ~2.22,通常大于2。
前胸背板的形状较短,沟前区明显收缩,中隆线较低或中部微凹,前翅近圆形,后翅钝圆。
安徽省东亚飞蝗治理现状及可持续控制战略思考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引言 • 东亚飞蝗的生物学特征及生态习性 • 安徽省东亚飞蝗的分布与危害 • 东亚飞蝗的治理现状及问题 • 可持续控制战略思考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东亚飞蝗是安徽地区的重要农业害虫之一,对当地的生态环 境和农业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综合防治策略
加强监测和预警
加强对于东亚飞蝗的监测和预警,及时掌握蝗虫的发生动态 ,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调控
通过改善生态环境,如加强水利建设、提高植被覆盖率等, 营造不利于东亚飞蝗生存的环境,从而降低其发生的风险。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1
安徽省东亚飞蝗的分布与环境密切相关,主要 分布在沿江湖泊及江淮分水岭地区。
推进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改善农业生态 环境,提高土地质量和植被覆盖率,降低东亚飞 蝗的繁殖和扩散风险。
加强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开发出更加安 全、有效的生物农药和天敌昆虫,减少化学农药 的使用量和频率。
加强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合作, 共同推进东亚飞蝗的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效果和 可持续控制水平。
现有治理方法的问题与不足
01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方法虽然较为环保,但天敌对蝗虫的寄生率不高,且受到环
境条件的限制,如湿度、温度等。此外,生物防治方法的起效时间较
长,对于突发性的蝗灾难以快速控制。
0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方法虽然快速、高效,但长期使用会导致东亚飞蝗产生抗药
性,同时对非靶标生物也造成危害。此外,化学农药的使用会对生态
系统的变化也会对东亚飞蝗的生长和繁殖产生影响。
东亚飞蝗蚂蚱养殖技术
东亚飞蝗蚂蚱养殖技术蚂蚱是一种常见的昆虫,被广泛用于动物饲料和食品加工等领域。
而东亚飞蝗蚂蚱作为蚂蚱的一种,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适应性广等优点,因此也成为了养殖者们的热门选择。
本文将就东亚飞蝗蚂蚱的养殖技术进行介绍。
一、适宜环境东亚飞蝗蚂蚱对环境的要求相对较低,主要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温度方面,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5-30摄氏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蚂蚱的生长发育。
湿度方面,保持在50%-70%的湿度较为适宜。
光照方面,适宜的光照时间为12-14小时,可以使用人工灯光进行补光。
二、饲料选择东亚飞蝗蚂蚱的饲料主要包括植物叶片、水果、蔬菜等。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营养丰富的植物作为主要饲料,如菜叶、苹果、香蕉等。
同时,也可以适量添加一些蛋白质饲料,如豆粉、鱼粉等,以提高蚂蚱的营养价值。
三、养殖容器养殖容器可以选择塑料箱或网箱等,容器的底部需要铺设一层纸或泥土,以供蚂蚱产卵使用。
同时,容器的通风性和排水性也需要注意,以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
四、繁殖管理东亚飞蝗蚂蚱的繁殖主要通过产卵实现。
在养殖容器中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后,蚂蚱会开始产卵。
产卵后,将卵放置在适宜湿度的环境中,等待孵化。
孵化后的幼虫可以继续在相同的环境下养殖。
五、疾病防治在东亚飞蝗蚂蚱的养殖过程中,疾病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常见的疾病有霉菌感染、细菌感染等。
为防止疾病的发生,可以加强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清理养殖容器,避免积水和食物残渣的滋生。
同时,也可以使用一些环境友好的杀菌剂进行预防。
六、收获与利用东亚飞蝗蚂蚱的生长周期相对较短,一般为4-6周。
在蚂蚱长至成熟期后,可以进行收获和利用。
收获时可以将蚂蚱捕捉下来,进行分选和清洗,然后可以直接作为饲料或者进行食品加工,如炸蚂蚱、干燥蚂蚱等。
总结起来,东亚飞蝗蚂蚱的养殖技术相对简单,适宜的环境、合理的饲料、规范的繁殖管理都是成功养殖的关键。
通过科学的养殖技术,可以稳定地获得一定量的东亚飞蝗蚂蚱,满足市场需求,创造经济效益。
东亚飞蝗防治措施
东亚飞蝗防治措施
东亚飞蝗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对农作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为了有效防止飞蝗的侵害,农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农田合理布局:农田应该合理安排,保持杂草、残留物和杂物的清理和清除,以免成为飞蝗繁殖的温床。
2.精细化农业管理:精细化管理是指在农业生产中注重细节,勤奋耕作,养护土壤,聚焦生态效益,充分发挥各种现代化农业手段的优势。
保持土地湿润是控制飞蝗侵害的主要措施之一。
3.间作多样化种植:间作多样化种植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增加自然生态的复杂程度,增强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综合抗性,从而减少飞蝗的侵害。
4.物理防治:可以采用喷雾、灭虫灯等物理方法对飞蝗进行控制。
5.生物防治:可以采用昆虫、植物和微生物等天敌来对飞蝗进行生物控制,控制飞蝗的数量和繁殖能力。
6.化学防治:可以采用农药对飞蝗进行化学防治,但由于农药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因此需要在使用时谨慎。
蝗虫防治技术
蝗虫防治技术第一篇:蝗虫防治技术蝗虫的防治技术(系统方法)蝗虫隶属于昆虫纲、直翅目、蝗亚目、蝗总科。
世界蝗虫种类有12000种以上,对农、林、草业可造成危害的约300多种;我国已知1000种以上,有害的约60多种[1],在广阔的农区、牧区及部分林区均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蝗灾是我国农牧业生产上的重要灾害,也是世界性的严重虫灾。
在“改治并举,根除蝗害”的治蝗方针指导下,综合采用生态治蝗、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蝗灾治理措施,我国的蝗虫测报、防治和飞蝗发生基地的改造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绩[2]。
本文就我国蝗灾治理的主要措施加以综述和讨论,以期对治理蝗灾起到启示作用。
生态治理生态治理针对东亚飞蝗的不同蝗区(滨湖蝗区、沿海蝗区、河泛蝗区、内涝蝗区、草原蝗区)结构和功能的特点,提出相应的生态学控制技术,如农业结构调整、水位调控、天敌保护利用、合理放牧、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是长期控制蝗灾的有效途径[2]。
1.1 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复种指数,避免和减少撂荒现象。
因地制宜,合理规化农、林、渔等产业。
在滩地种植芦苇、黄花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在蝗虫重灾区种莲藕、养鱼等。
充分利用蝗区自然条件,大面积种植大豆、牧草、西瓜、油菜等飞蝗厌食作物,并对农作物实行轮作、间作、套作,减少蝗虫食料,抑制蝗虫的发生[3]。
1.2 水位调控低洼内涝及滨湖、河泛等类型蝗区的改造,首先应从兴修水利入手,旱、涝、蝗综合治理。
在水利工程设计方面,要注意排灌两方面的问题,要求大雨不成涝灾,无雨不怕旱。
在治理主要河流的同时,要抓紧时机,兴建或恢复农田排灌设施,做好山、水、田、农、林、路的综合治理[4]。
1.3 植树造林在蝗虫发生基地大搞植树造林,使其密集成荫,绿化堤岸、道路,改变蝗区的小气候,减少飞蝗产卵繁殖的适生场所。
这样既绿化了环境,又减少了蝗虫发生数量[5];同时,植树造林还有利于鸟类的栖息,提高蝗虫天敌存量和控制蝗虫种群。
东亚飞蝗一年三代养殖技术
河南农业2016年第2期(上)
5~7d 脱皮1次为1龄,共5龄。
蝗虫喜食单子叶禾本科杂草,偏食玉米苗、麦苗、马唐、牛筋草、狗尾草、稗草等鲜嫩的枝叶。
2. 1~3龄蝗虫食量较小,依靠棚内麦苗基本能保持其供养,但在麦苗不足时应及时补充饲草,保证饲草不能短缺。
3.饲料喂养:在补充饲草时,应将饲草均匀撒向棚内,待饲草吃完后再继续补充。
4.不定期清理秸秆及粪便:蝗虫吃剩下的饲草秸秆及所产粪便达到一定程度应及时清理,并运至棚外,以免产生腐败引发蝗虫生病。
应及时进行采收,蝗虫成熟标志为:雄性个体呈鲜黄色,雌性个体呈棕褐色。
根据生产需要,若以扩繁为主,可让其继续产卵,发现棚内有自然死亡的成虫时及时采收,作为商品出售。
若以商品出售为主,当有50%~70%成虫交尾,棚内有产卵孔时立即采收。
二、秋蝗养殖技术(6月中旬至8月上中旬)
秋蝗的养殖基本与夏蝗相同,但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饲草充足
进入夏秋季节,气温升高,蝗虫生长速度迅速,在整个生育期内
少通风,保温保湿。
如果棚内不是特别干燥,尽量不喷水或停止喷水。
(三)蝗虫成熟后尽量让其交配产卵,以保证来年有充足的卵量。
四、越冬卵的管理
(一)晚秋蝗收获后,清理干净棚内的杂物,将棚膜揭去,以备来年再用。
(二)用于自行繁殖的卵,在冬雪来临之际,用杂草或麦秸将棚内覆盖,厚度10cm 左右,以利保温。
(三)用于商品出售的卵,采用人工挖出,与土的比例为1:2~3装入塑料容器内(土壤含水量为60%~70%),置于室内保存。
东亚飞蝗一年三代养殖技术
YANG ZHI TIAN DI
养殖天地。
两种生物农药田间喷洒及笼罩试验防治东亚飞蝗效果
两种生物农药田间喷洒及笼罩试验防治东亚飞蝗效果作者:刘泽妹来源:《农家科技》2020年第01期为验证不同生物农药对东亚飞蝗的田间防治效果,在省植保总站安排下于2016年6-8月份开展了100亿孢子金龟子绿僵菌油悬浮剂和0.3%印楝素乳油防治东亚飞蝗的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药剂对飞蝗均表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药剂3%印楝素乳油,四川成都绿金科技生物有限公司生产提供;100亿孢子金龟子绿僵菌油悬浮剂,重庆重大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生产提供。
2.试验方法和设计(1)大田飞防试验。
试验区选择在沾化苇场蝗区,该蝗区为我市重点蝗区,常年飞蝗发生较重,每年都需开展防治。
蝗区主要植被为芦苇。
施药时间为6月25日,飞蝗以4~5龄若虫为主,部分已经羽化。
喷药机械为Belljetanger 型直升机,作业能力为每8~9min一架次,喷施面积133.4ha。
试验设二个处理,分别为0.3%印楝素乳油8ml/亩,100亿孢子金龟子绿僵菌油悬浮剂25ml/亩,以不防治区作为对照。
(2)田间笼罩试验。
供试蝗虫来自于由无棣县蝗虫孳生区远程监控项目区饲养的飞蝗。
试验区设在无棣县棣丰办事处一片荒草地内。
为便于调查,取杂草覆盖度在50%以下、地势较平坦的点5个,杂草禾本科杂草为主,主要有白茅、马唐等。
每点盖笼子一个,笼子顶面为边长1m的正方形、高30cm,頂面和四周用纱窗布封紧。
每个笼子放东亚飞蝗蝗蝻30头。
施药时间为7月5日,蝗虫均为4~5龄若虫,试验采用450ml容量的微小型喷雾器喷雾。
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0.3%印楝素乳油6ml/亩、8ml/亩,100亿孢子金龟子绿僵菌油悬浮剂17ml/亩、33ml/亩,另设清水对照,每个处理重复3次。
3.调查统计方法(1)大田飞防试验。
调查采用平行等距取样方法,每个处理调查10个点,每样点面积为10m2,分别记载每样点蝗虫头数。
喷药前调查蝗虫基数,药后1、3、7d调查残虫数,计算防治效果。
预防蝗虫方案
预防蝗虫方案摘要:蝗虫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病虫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蝗虫的侵害,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案。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预防蝗虫方案,包括农业管理措施、化学防治方法和生物防治手段等,帮助农民和农业工作者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蝗虫的发生。
1. 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蝗虫的入侵和扩散日益成为全球性的问题。
蝗虫以其高繁殖力和大面积破坏力闻名于世,给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因此,预防蝗虫的发生至关重要。
2. 农业管理措施(1)良好的农田管理:保持农田的良好耕作和管理,加强土壤肥力管理,促进庄稼的健康生长。
定期清理农田中的杂草和残留物,以减少蝗虫的栖息地。
(2)合理的田间播种: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特点和生物周期,合理安排作物的田间播种时间,避免蝗虫孳生期与作物生长期重叠。
(3)轮作和混作:采用轮作和混作的方式,将不同作物交错种植,减少蝗虫的食物来源和生存空间。
(4)多样化作物品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生态环境的抗虫虫种,通过多样化作物品种,提高抗虫能力,减少蝗虫的危害。
(5)加强病虫害监测: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定期检查农田和作物,及时发现蝗虫的危害迹象,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 化学防治方法化学防治是目前最常用的蝗虫防治方法之一,可以迅速而有效地控制蝗虫的数量。
(1)昆虫杀手剂:通过喷洒昆虫杀虫剂,如氯氰菊酯和氢氧化钠等,可迅速杀死蝗虫,有效控制其数量和传播。
(2)兽皮毒药:将兽皮毒药制成药剂喷洒到农田或作物上,使得蝗虫摄取毒药而死亡。
4. 生物防治手段生物防治是一种可持续且环境友好的蝗虫防治方法,常利用蝗虫的天敌和天然病原体来控制蝗虫的数量。
(1)天敌利用:引进或增殖蝗虫的天敌,如捕食性鸟类、瓢虫、蜻蜓等,在农田中进行释放,以控制蝗虫的数量。
(2)病原菌防治:利用蝗虫天然的病原菌,如昆虫微生物病毒,通过喷洒和接种等方式,使蝗虫感染病原体并死亡。
5. 政府支持和农民合作预防蝗虫的工作需要政府和农民的共同努力。
飞蝗害虫的防治技术
飞蝗害虫的防治技术飞蝗是重要的作物害虫,俗名蚂蚱。
仅1种,但因地理分布不同,全世界已知有9个亚种。
中国分布有3个亚种,即东亚飞蝗、亚洲飞蝗和西藏飞蝗,分布最广、为害最大的是东亚飞蝗。
预计2017年东亚飞蝗、西藏飞蝗总体中等发生,局部地区可能出现高密度蝗蝻点片。
亚洲飞蝗偏轻发生,不排除境外飞蝗迁飞入境为害的可能,黑龙江和吉林局部苇塘湿地可能发生高密度群居型蝗蝻点片。
那么为了不让飞蝗辗转为害,下面给大家讲解飞蝗害虫的防治技术。
一、东亚飞蝗防治技术东亚飞蝗别名蚱蚂、蝗虫,为迁飞性“杂食性大害虫。
东亚飞蝗为害小麦、玉米、高粱等多种禾本科植物,也可为害棉花、大豆、蔬菜等。
咬食植物的叶片和茎,成群迁飞会把成片的农作物吃成光秆。
1、农业防治注意兴修水利,疏通河道,排灌配套,做到旱、涝保丰收;提倡垦荒种植,大搞植树造林,创造不利于蝗虫发生的生态条件,使蝗虫失去产卵的适生场所。
坚决贯彻执行“改治并举、根除蝗害”的方针。
做到从根本上控制蝗灾。
  2、做好蝗虫预测预报,准确掌握蝗情当每10平方米有飞蝗5头时,掌握在蝗蝻进入3龄盛期时及时喷洒75%马拉硫磷乳油进行超低容量或低容量喷雾。
飞机防治时,每667平方米用药60——70g。
也可用45%马拉硫磷乳油进行地面超低容量喷雾,667平方米用药75——100g,此外也可选用5%来福灵乳油或2.5%敌杀死等菊酯类杀虫剂每667平方米用50g进行超低容量喷雾。
以上方式和药剂仅供大家参考,使用方式按药剂说明书使用。
二、亚洲飞蝗防治技术亚洲飞蝗属直翅目蝗科,属群居性昆虫。
该昆虫繁殖能力强,数量多,严重时会爆发蝗灾,导致农作物绝收,是主要的农业害虫。
要过早防治,有的蝗虫没有孵化;防治过迟,龄期大、效果差;若防期更迟,大部分蝗虫羽化产卵,就失去防治意义。
1、地面超低容量喷雾可采用手持型超低容量电动喷雾器或背负式东方红18型电动喷雾机。
常用制剂有:40%乐果乳油、50%马拉松乳油、5%稻丰散乳油、80%敌敌畏乳油十二油(1:1)、25%乐果+混合醇、6.7-10%敌敌畏乳油+13-26%马拉松+二线油等制剂。
蝗虫防治技术
蝗虫防治技术蝗虫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害虫,以植物为食,对农作物和草原造成严重破坏。
为了保障农业生产和食物安全,蝗虫防治技术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蝗虫防治技术,帮助养殖者提高防治效果。
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和益虫控制蝗虫数量的方法。
养殖者可以引进适应当地环境的天敌和益虫来捕食蝗虫。
比如,燕子、蜻蜓和蜘蛛都是天敌,能有效地捕食蝗虫。
此外,某些甲壳动物和昆虫,在吃草时也会吃掉蝗虫。
通过生物防治,可以维持生态平衡,减少蝗虫的繁殖和危害。
2. 害虫监测害虫监测是及时了解蝗虫种群密度和分布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种群的监测,可以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
常用的监测方法包括地面监测和空中监测。
地面监测需要定期检查农田、草原以及沿途的草地,记录蝗虫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空中监测则通过航拍或卫星遥感技术,了解广大区域的蝗虫状况。
养殖者可以根据监测结果调整防治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蝗虫对农作物的风险。
3. 避免蝗虫孳生地蝗虫喜欢在开阔的、光照充足的区域产卵孳生,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蝗虫孳生地的形成,能够有效地降低蝗虫的繁殖能力。
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清除田间的杂草和野生植物,因为它们往往是蝗虫的食物来源和孳生地。
此外,对于草原地区,合理的放牧控制和轮牧制度也可以减少孳生地的形成。
4. 化学防治当蝗虫密度过高,无法通过其他手段控制时,化学防治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养殖者可以使用农药喷洒或撒布在农田和草原上,来杀死蝗虫。
然而,化学防治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过度使用农药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
因此,在使用化学防治前,应该仔细阅读农药的使用说明,并按照推荐的剂量和方法进行施药。
5. 综合防治蝗虫防治需要综合使用多种方法,以提高防治效果。
不同的手段可以相互补充,发挥最大的防治效果。
例如,结合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有效控制蝗虫数量。
在实际操作中,养殖者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综合防治方案。
总结:蝗虫防治技术是保障农业生产和食物安全的重要环节。
柑桔园东亚飞蝗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02
生物防治对环境的影响
利用天敌、寄生虫等生物方法防治蝗虫,能够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
低环境污染,但见效较慢。
03
农业防治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改变作物布局、调整种植结构、合理轮作等农业措施,可以减少蝗
虫的食物来源,降低其繁殖能力,从而控制蝗虫数量,对环境影响较小
。
06
研究展望与挑战
研究展望
深入探究生物生态学
间接经济损失
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可能会增加生产成本,同时长期使用 可能会增加害虫的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生物防治和农业 防治等方法虽然能够降低环境污染,但也需要一定的投入和 时间成本。
环境评估
01
化学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可能会对非目标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破坏生态平衡,
同时也会污染水源和土壤。
迁飞习性
东亚飞蝗具有迁飞性,会 随着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进 行迁徙。
活动习性
成虫具有趋光性,喜欢在 温暖、干燥的环境中活动 。
食性
• 食性习性:东亚飞蝗是杂食性昆虫,以植物叶片、花、果实、茎干等为食,柑桔园中的叶片、果实等都是其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对象。
03
柑桔园东亚飞蝗的发生规律
发生规律
生活习性
东亚飞蝗在柑桔园中属于迁飞性 害虫,具有集群迁徙的习性。
从生物生态学的角度深入研究东亚飞蝗的种群动态、生活习性、繁殖机制等,以期为防治策略提供更为科学的理论依 据。
开发新型防治技术
积极开展针对东亚飞蝗的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研究,寻找更安全、高效、环保的防治方法。
建立综合防治体系
从农田管理、预测预报、应急防控等多个环节入手,建立完善的柑桔园东亚飞蝗综合防治体系。
东亚飞蝗防治措施
东亚飞蝗防治措施东亚地区是飞蝗的重要季节性栖息地之一,每年都会受到飞蝗的侵袭。
飞蝗是一种昆虫,对农作物和草地造成严重危害,因此东亚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以减轻飞蝗对农业的损害。
首先,农业部门在东亚各国广泛开展了飞蝗监测工作。
通过定期巡视农田和草地,了解飞蝗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同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无人机、卫星遥感等,进行大范围的监测和数据收集,提前预警飞蝗的迁飞和繁殖。
其次,东亚各国建立了飞蝗防治机构,并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
这些机构负责组织和实施飞蝗防治工作,包括防治规划、人员培训、技术指导等。
他们利用昆虫生态学和化学防治的原理,研发和推广有效的防治措施。
第三,东亚国家注重飞蝗的生物防治。
通过引入天敌,如蝗虎、蝗猎蜂等,来控制飞蝗的数量。
这些天敌会捕食飞蝗的卵、若虫和成虫,从而减少飞蝗的繁殖和发展。
同时,东亚国家还研究和利用飞蝗的致病菌,对飞蝗进行生物防治。
第四,东亚国家还采取化学防治的措施。
通过喷洒农药来杀灭飞蝗。
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快速有效地控制飞蝗的数量,但也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因此,在实施化学防治时,东亚国家要严格按照规定使用合格的农药,并加强监管和培训,确保化学防治的安全和可持续性。
第五,东亚国家还采取了物理防治的方法。
通过搭建防蝗网、挖沟等措施,阻止飞蝗的迁飞性及扩大,有效减少飞蝗对农作物和草地的破坏。
同时,东亚国家还加强土地管理和农田保护,保持土壤的健康和生态平衡,提高农田对飞蝗的抵抗能力。
最后,东亚国家还注重防治工作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宣传片、手册、讲座等形式,向农民和公众普及飞蝗防治知识,提高他们的防治意识和能力。
同时,东亚国家也与国际组织、邻国进行合作,共同应对飞蝗的威胁,交流经验和技术。
综上所述,东亚国家在飞蝗防治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监测、防治机构建立、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宣传教育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减轻飞蝗对农业的损害,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东亚飞蝗不同防治技术结合的应用
东亚飞蝗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害虫,东亚飞蝗啃食农作物,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在已有的东亚飞蝗防治技术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化学农药防治,一种是生物防治,另一种是生态控制防治。
每一种防治技术都有属于自己的优势,本文详细讲述了东亚飞蝗的防治措施,以此来供相关人士参考与交流。
标签:东亚飞蝗;防治措施;方法结合
引言:每一种东亚飞蝗的防护措施都有自己的优势。
化学农药防治方法的主要优势是见效快,效果好。
但是作为一种化学物质对于周围环境和生物生存的影响比较大。
生物防治是一种比较环保的防治方法。
主要是利用东亚飞蝗的捕食者进行防治,该类方法对于环境的影响比较小,但是效果不明显,持续时间长。
生物技术的主要优越性在于选择性比较高,防治效果持续有效,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比较小。
但是对于使用环境的要求比较高。
对此,相关的研究人员将三种技术相互结合,进行技术优势互补,有效地防治东亚飞蝗,保证农业生产安全,减少农民损失[1]。
一、生物防治技术与化学防治技术相互结合以此降低蝗虫数量,减少蝗虫密度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东亚飞蝗具有极高的群聚性,同代东亚飞蝗分别群聚在高密度区和低密度区,在大面积的农业受灾区,东亚飞蝗仅仅集中在散乱分布的点面上。
同时,不同地的东亚飞蝗的发生情况的差异有时很大,比如说这一代的东亚飞蝗数量比较多,农民采用一定的措施来减少东亚飞蝗的数量,那么下一代蝗虫的数量和密度就比较少。
针对这种情况,农民要根据不同的发生情况采取不同的防治策略,用科學正确的方法来防治东亚蝗虫。
化学防治技术是东亚飞蝗防治的主要方法,该方法主要应用在东亚飞蝗发生情况比较大的时候。
该防治措施的影响范围比较大,效果比较明显,对此,采用化学防治,可以在短时间内降低东亚蝗虫的数量和规模,从而降低蝗虫的密度。
生物防治方法由于存在发生效果时间长,效果不明显的缺点,主要适用于东亚蝗虫数量比较少的时候。
但是当出现东亚蝗虫总体的密度比较高但是局部地区影响较小的时候,可以将生物防治技术与化学防治技术相互结合,首先采用化学防治技术来消除总体地区的东亚蝗虫,其后采用生物防治技术来减少局部地区的东亚蝗虫数量。
当东亚蝗虫局部密度比较高,但总体影响程度较小的时候,采用生物防治技术为主,化学防治技术为辅的方法,首先用生物防治技术进行定点消除,其后用化学物质大规模消灭东亚蝗虫。
将生物防治技术与化学防治技术相互结合,可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来减少东亚蝗虫的数量和规模,保证农业生产安全,减少农民经济损失[2]。
二、化学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和生态控制技术三者相结合有效控制蝗虫规模
生态控制技术是可持续控制东亚蝗虫数量的有效手段,科学合理的采用生态
控制技术能够有效的降低农业生产区东亚蝗虫的数量,保护农业生态区生物的多样性,保护东亚蝗虫的天敌,用天敌来消灭东亚蝗虫。
采用生态控制技术在农业生产区设立隔离区,隔离蝗虫减少对农业作物的影响。
同时生态控制技术也可以与经济产业结构相互结合,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提高产业的经济价值,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是在现实情况中仅仅采用生态控制技术防治蝗虫是不能达到蝗虫的防治效果的。
对此生态控制技术需要与生物防治技术和化学防治技术相结合,只有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防止东亚蝗虫,达到长期控制蝗虫的目的。
首先,要将东亚蝗虫区隔离出来,在隔离区培养东亚蝗虫的天敌,利用天敌减少东亚蝗虫数量。
根据蝗虫区的实际情况,将生态防治技术与经济结构相结合,在改造东亚蝗虫区的同时,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减少农民损失。
在设立蝗虫隔离区之后,相关研究人员减少东亚蝗虫的食物来源和水源,利用蜘蛛,蚂蚁,鸟等天敌来减少蝗虫数量。
相关蝗虫研究人员要时刻的观察东亚蝗虫的生长和生存情况,适当的采用化学药剂提前预防东亚蝗虫数量大量增长,在东亚蝗虫密度不算很高的区域,配合使用蝗虫微孢子虫、杀蝗绿僵菌等对环境无影响的生物药剂,减少环境污染,在蝗虫密度较高的区域采用化学防治技术,有效的减少蝗虫数量[3]。
三、结束语
东亚蝗虫的存在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在蝗虫防治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来降低蝗虫密度,减少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胡培峰. 垦利东亚飞蝗的防治措施[J]. 农业与技术,2018.
[2]王江蓉. 河南省东亚飞蝗发生防治历史与可持续治理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No.736(02):82-83.
[3]张莉,赵宗林,丁征宇. 洛阳市东亚飞蝗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J]. 华中昆虫研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