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

合集下载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并制定了评价考核办法,以监督和推动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责任。

首先,评价考核办法要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体系和责任主体。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涉及到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生态保育和生态修复等多个方面,因此,评价考核办法应明确不同指标的权重和考核方法,以确保科学公正。

同时,评价考核办法还应明确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并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

其次,评价考核办法要注重激励和约束相结合。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仅靠单纯的激励可能难以实现全面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因此,评价考核办法应采取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方式,既给予表现出色的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一定的奖励和荣誉,激发其积极性,又对不履行职责的加强监督和问责。

再次,评价考核办法要注重实时动态监测和评估。

生态环境的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与考核应当及时反映环境变化和生态修复的效果。

因此,评价考核办法应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采集与生态环境相关的数据,及时分析评估生态文明建设的进展情况,提供科学依据,为决策提供参考。

最后,评价考核办法要注重公开透明和舆论监督。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评价考核办法应当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让社会各界和公众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进展情况,提高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和支持,同时,舆论监督也是评价考核办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媒体和社会各方的监督,促使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应当明确指标体系和责任主体,注重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实时动态监测和评估,以及公开透明和舆论监督。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同时,评价考核办法也应与时俱进,随着生态环境变化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进行不断完善和调整,以适应新的形势和挑战。

生态文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文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文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生态文明逐渐成为各个行业和领域的重要方面。

而生态文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就是为了衡量一个地区或企业是否达到了生态文明的要求,评价其生态建设成效的标准体系。

那么,生态文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首先,生态文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应当是生态环境质量。

这包括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指标的质量评估。

其中需要考虑到各种化学物质的排放量、有害物质的浓度等因素。

只有环境质量达到了一定的标准,才能够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其次,生态文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还应当涵盖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

包括了植被的覆盖率、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情况等。

这些因素对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生态建设工作至关重要。

只有加大生态系统保护的力度,才能够真正实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第三,社会舆论和社会满意度也是生态文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不仅仅是因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千众一心”的事情,而是因为社会舆论的力量可以促进绿色环保理念向更广泛的领域传播。

而社会满意度则反映了公众对一个地区或者企业在环保建设方面付出的努力的认可度。

最后,我们还需要考虑到生态文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可持续发展因素。

这包含了经济建设和环保发展的均衡,以及资源的有效利用等方面。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因素。

因为只有在实现了经济和环境的平衡,才能够保证生态建设工作的长期稳定性。

总之,在制定生态文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

只有加大环境质量监测,保护生态系统,提高社会满意度,促进可持续发展,才能够建设出更加生态友好的社会。

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及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

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及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

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及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随着人们对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绿色发展成为了全球共同的发展方向。

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的建立,是推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一、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利用效率:衡量国家或地区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能源、水资源和土地等。

衡量方法包括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指标。

2.环境质量:评估国家或地区的环境质量,包括大气、水、土地等环境的质量状况;评判方法包括颗粒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量、环境管理措施的质量等。

3.生态保护程度:评估国家或地区的生态保护程度,包括生态系统的完好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自然保护区的数量等。

衡量方法主要包括森林覆盖率、自然保护区面积、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等。

4.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评估国家或地区绿色经济的发展水平,包括清洁能源的发展情况、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状况、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状况等。

衡量方法包括可再生能源消耗比例、环境友好型企业数量等。

5.绿色创新水平:评估国家或地区的绿色创新水平,包括科技创新、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创新状况。

衡量方法包括科技成果转化及其应用。

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是用来评估国家或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评估国家或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包括文化、政策、法律等方面的支持程度。

衡量方法包括政策文件的制定及其实施情况、法律法规的完备性等。

2.生态系统的健康性:评估国家或地区生态系统的健康性,包括土地、水、大气、生物、景观等方面的满足程度。

衡量方法包括耕地面积保持及其转化情况、采矿等资源开发的状况、城市空气质量等。

3.资源的节约利用:评估国家或地区资源的节约利用情况,包括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利用。

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及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

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及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

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及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绿色发展指标体系是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绿色发展程度的标准和指标,它涵盖了许多方面的考核指标,包括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生态修复、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则是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标准和指标,它主要关注于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建设等方面。

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指标:1. 环境质量。

衡量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状况,包括空气质量指数、水质量指数、土壤质量评价等。

2. 资源利用效率。

衡量资源利用效果和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

指标包括能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效率、物资利用率等。

3. 生态修复与保护。

衡量对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情况,包括湿地保护面积、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维护等。

4. 低碳经济。

衡量低碳经济发展程度,包括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可再生能源比重等。

5. 循环经济。

衡量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包括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循环经济产值占比等。

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指标:1. 生态环境质量。

衡量生态环境的质量状况,包括生态系统健康度、水土保持状况等。

2. 生态保护与修复。

衡量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措施,包括湿地保护面积、生物多样性维护等。

3. 生态建设。

衡量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包括生态城市建设、生态园区划定等。

4. 生态公益性工程。

衡量生态公益性工程的开展情况,包括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等。

5. 生态经济。

衡量生态产业的发展情况,包括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

这些指标和标准被用于评估一个地区或国家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表现,可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参考,指导他们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目标的实现。

同时,这些指标体系和考核目标体系的制定和应用也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更新,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变化。

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通过建立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可以有效地衡量和评估一个地区或国家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水平和进展情况,为政府和企业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供指导。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全文如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加快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范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工作,根据有关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评价考核。

第三条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实行党政同责,地方党委和政府领导成员生态文明建设一岗双责,按照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奖惩并举的原则进行。

第四条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在资源环境生态领域有关专项考核的基础上综合开展,采取评价和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年度评价、五年考核。

评价重点评估各地区上一年度生态文明建设进展总体情况,引导各地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工作,每年开展1次。

考核主要考查各地区生态文明建设重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强化省级党委和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责任,督促各地区自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每个五年规划期结束后开展1次。

第二章评价第五条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以下简称年度评价)工作由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第六条年度评价按照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实施,主要评估各地区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公众满意程度等方面的变化趋势和动态进展,生成各地区绿色发展指数。

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由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可以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进展情况作相应调整。

第七条年度评价应当在每年8月底前完成。

第八条年度评价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并纳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

第三章考核第九条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以下简称目标考核)工作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中央组织部牵头,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局、国家海洋局等部门组织实施。

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指标和考核

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指标和考核

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指标和考核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它不仅关乎我们当下的生活质量,更影响着子孙后代的未来。

而要衡量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关键在于明确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指标,并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

首先,生态环境质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指标之一。

这包括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土壤质量等方面。

空气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呼吸健康,清新的空气是生态文明的重要体现。

具体的考核指标可以是PM25、PM10 的浓度值,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量。

水质状况同样至关重要,比如河流、湖泊、地下水的化学需氧量(COD)、氨氮含量等指标,能够反映水体受污染的程度。

土壤质量方面,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等是关键的考核点,良好的土壤质量是保障农产品安全和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

资源利用效率也是不可忽视的关键指标。

在当今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如何高效利用资源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通过万元 GDP 用水量来衡量,这能反映出一个地区或行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水资源的节约程度。

能源利用效率则可以用单位GDP 能耗来考核,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各种能源的消耗情况。

此外,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很重要,比如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程度、耕地的保护情况等。

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相应的指标和考核也必不可少。

森林覆盖率是一个直观的指标,它反映了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

另外,湿地保护率、自然保护区面积占比等指标能够体现对重要生态区域的保护成效。

对于生态系统的恢复,比如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矿山生态修复面积等指标,可以评估生态修复工作的进展。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一环。

物种丰富度、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都是重要的考核指标。

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应该拥有丰富的物种,并且各种生物之间能够保持相对平衡的关系。

绿色发展水平是衡量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性指标。

这包括产业结构的绿色化程度,例如第三产业在 GDP 中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状况。

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指标和评价体系

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指标和评价体系

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指标和评价体系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而明确其关键指标和评价体系对于衡量、指导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生态环境质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关键指标之一。

这包括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土壤质量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空气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呼吸健康和生活质量。

优质的空气应该具有较低的污染物浓度,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良好的水质是生命之源,衡量水质不仅要看化学需氧量、氨氮含量等常规污染物指标,还要关注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可能造成长期危害的物质。

土壤质量关乎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土壤的肥力、酸碱度、重金属含量以及有机物质含量等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生物多样性则反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活力,包括物种的丰富度、种群数量、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等。

资源利用效率也是关键指标之一。

在当今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高效利用资源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能源的利用效率至关重要,例如单位 GDP 能耗的降低,意味着在产出相同经济价值的情况下,消耗的能源更少。

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样不可忽视,通过推广节水技术和措施,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关键,避免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对于各类矿产资源,提高开采和加工的效率,减少资源的损失和浪费,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力是另一个关键指标。

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应该能够抵御一定程度的外界干扰,并在受到破坏后能够自我修复和恢复平衡。

这可以通过监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来评估,例如森林覆盖率的变化、湿地面积的增减、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等。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也是重要的手段,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废物处理等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量化,能够更直观地反映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在评价体系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多个维度和层面。

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制度

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制度

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制度一、资源消耗指标1.1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比例该指标用于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能源的利用效率。

数值越低,表明该地区的能源利用效率越高,对资源的消耗越少。

1.2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水资源消耗下降比例该指标用于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数值越低,表明该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越高,对水资源的消耗越少。

二、资源保护指标2.1 森林覆盖率该指标用于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的森林覆盖情况。

数值越高,表明该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越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越好。

2.2 自然保护区面积比例该指标用于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情况。

数值越高,表明该地区自然保护区面积所占比例越高,对自然生态的保护越好。

三、生态治理指标3.1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比例该指标用于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投入力度。

数值越高,表明该地区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投入越多,对生态环境的治理越好。

3.2 生态修复工程比例该指标用于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在生态修复方面的工程实施力度。

数值越高,表明该地区在生态修复方面的工程实施越多,对生态环境的修复越好。

四、环境保护指标4.1 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该指标用于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环境空气质量情况。

数值越高,表明该地区的环境空气质量越好。

4.2 水质达标率该指标用于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的水质情况。

数值越高,表明该地区的水质越好。

五、生态文化指标5.1 生态文明知识普及率该指标用于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在生态文明知识普及方面的力度。

数值越高,表明该地区在生态文明知识普及方面的工作越到位,公众对生态文明的认知程度越高。

5.2 生态旅游发展水平该指标用于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生态旅游发展情况。

数值越高,表明该地区的生态旅游发展越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利用越合理。

六、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指标6.1 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法规制定和执行情况该指标用于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法规制定和执行方面的力度。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一、考核范围本考核办法所涉及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范围为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单位为地级行政区域。

二、考核对象本考核办法所涉及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对象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

三、考核内容本考核办法所涉及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包括大气、水、土壤等方面的质量指标。

具体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固体废物、噪声污染等指标。

考核以环境保护部门的监测数据为依据。

(二)生态系统保护方面主要包括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野生动物、植物等自然生态要素、推动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等指标。

考核以生态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和相关政策文件和工作报告为依据。

(三)资源能源消耗与节约方面主要包括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推动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指标。

考核以能源和资源部门的统计数据为依据。

四、考核标准本考核办法所涉及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标准分为五个等级,具体如下:(一)优秀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总分达到90分以上。

(二)良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总分在80分至89分之间。

(三)合格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总分在70分至79分之间。

(四)需要改进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总分在60分至69分之间。

(五)较差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总分低于60分。

五、考核办法本考核办法采取定期审核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定期审核考核对象每年向上一级政府或审计机关提交自身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报告,上级政府或审计机关按照本考核办法的标准和范围对报告进行审核,给予相应的考核等级。

(二)不定期抽查考核对象依据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政府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指标制定的具体任务完成情况,上级政府或审计机关将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考核对象进行抽查。

抽查结果将作为考核等级的参考依据。

六、考核结果考核结果将分别通报承评单位和上级政府,考核结果将作为考核对象相关单位绩效考评、奖惩和财政资金分配等方面的参考依据。

丽水市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丽水市人民政府令第73号

丽水市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丽水市人民政府令第73号

丽水市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正文:---------------------------------------------------------------------------------------------------------------------------------------------------- 丽水市人民政府令(第73号)《丽水市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第10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

市长:王XXX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三日丽水市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市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建设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区各街道、中心镇建成区、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以及市、区人民政府划定并公布的其他实行城市化管理区域的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市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遵循统一管理、分工负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原则。

第四条莲都区人民政府环境卫生管理机构、丽水经济开发区建设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市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市城市管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负责市区市容的监督管理,并对违反市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行政强制。

市区各中心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职责分工具体负责市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第五条莲都区人民政府、丽水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对所辖区域内的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应当加强领导、协调和监督。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城乡规划)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行业指导。

市、区工商、财政、交通运输、水利、公安、环境保护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市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的相关工作。

市区市容和环境卫生事业建设和管理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生态文明考核体系建设

生态文明考核体系建设

生态文明考核体系建设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在发展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各地纷纷开展生态文明考核体系建设。

本文将就生态文明考核体系建设的背景、目标、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背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时代,为了全面建设美丽中国,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各地区必须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考核和评价。

生态文明考核体系建设已成为实现经济与生态协同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手段。

目标生态文明考核体系建设的目标在于:一、创建生态优美的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和谐的生态系统;二、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打造经济与生态的双赢局面;三、提升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境素质,推动全民参与绿色发展。

方法1. 设立指标体系生态文明考核体系的建设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应该综合考虑地方自然生态资源的基础条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生态保护和治理的实践经验。

同时指标体系还应该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经济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以确保指标的全面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比较性。

2. 确定考核标准根据指标体系,制定适应地方和行业发展的考核标准。

考核标准应该能够准确描述当地和行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情况,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对环保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3. 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完整、科学、规范的考核管理机制,强化考核结果的监督管理。

考核机制应该确保考核结果的公正、客观,激励地方和行业切实出实绩,保障环境质量与健康发展。

4. 推动普及鼓励地方和行业开展生态文明知识普及宣传。

通过各种媒体和途径,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推动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结论生态文明考核体系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学习并应用先进的生态文明考核思想和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不断完善和优化生态文明考核体系,我们能够从根本上实现生态文明的全面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重要贡献。

什么是生态文明考核如何开展生态文明考核

什么是生态文明考核如何开展生态文明考核

什么是生态文明考核如何开展生态文明考核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而生态文明考核则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态文明考核?又该如何开展生态文明考核呢?生态文明考核,简单来说,就是对一个地区、部门或单位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估和衡量。

它旨在通过设定一系列的指标和标准,来评判其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绿色发展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生态文明考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有助于引导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再仅仅追求经济增长的数字,而是更加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统一。

其次,能够及时发现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为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供依据。

再者,通过考核结果的运用,可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良好的工作导向,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那么,生态文明考核具体包括哪些方面呢?一般来说,主要涵盖以下几个关键领域:资源节约方面,考核对象在水资源、土地资源、能源等的利用效率上的表现。

例如,单位 GDP 能耗的降低程度、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等都是重要的考核指标。

环境保护方面,重点考察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的改善情况。

包括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主要河流湖泊的水质达标率、土壤污染治理的成效等。

生态修复方面,关注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比如森林覆盖率的增加情况、湿地面积的保护程度、草原生态的恢复状况等。

绿色发展方面,衡量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清洁能源的推广使用等。

像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资源回收再利用产业的发展规模、可再生能源的占比等指标都能反映绿色发展的水平。

明确了生态文明考核的内容,接下来探讨如何开展生态文明考核。

首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

指标的设定应当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

既要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特点和发展阶段,又要与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总体目标相衔接。

生态文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文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文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生态文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是指对于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评价的一套指标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评估和调整,以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生态环境保护指标。

这个指标主要是评价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的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包括空气质量、水质量、土壤质量等方面的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监测数据来进行评价。

二、资源利用效率指标。

这个指标主要是评价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的资源利用效率,包括能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效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统计数据来进行评价。

三、生态经济发展指标。

这个指标主要是评价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的生态经济发展情况,包括生态产业的发展情况、生态旅游的发展情况等方面的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经济数据来进行评价。

四、生态文明教育指标。

这个指标主要是评价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的生态文明教育情况,包括生态文明教育的普及率、生态文明教育的质量等方面的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教育数据来进行评价。

五、生态文明法制指标。

这个指标主要是评价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的生态文明法制建设情况,包括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环境执法的力度等方面的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法律数据来进行评价。

生态文明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体系,可以全面评价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工作。

根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年12月印发了《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环境保护部、中央组织部等部门制定了《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以下简称《目标体系》),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提供了方向和依据。

一、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体系及其主要特点评价考核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挥棒和指南针。

总体来看,《办法》及其依据的《指标体系》和《目标体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体系。

主要有以下3个特点。

一是坚持年度评价与五年考核相结合。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任务,绿色发展是其主要实现途径。

绿色发展年度评价主要体现年度任务完成总体情况,考核主要体现终期生态文明建设绩效和目标实现度。

“年度评价、五年考核”这一机制也克服了中央对省委省政府的“频繁交叉”考核的缺陷。

二是体现部门考核和综合考核相协调。

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考核是我国公共管理和行政运行中的一项独特制度。

《办法》规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在有关部门牵头的专项考核基础上综合开展,但不替代这些专项考核,做到与专项考核相协调。

三是突出生态环境保护评价考核内容。

生态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和主阵地。

无论是《办法》还是《目标体系》和《指标体系》,都强调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既强调了生态环境质量绩效约束性指标,也强调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务指标。

二、以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为抓手,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自“十一五”以来,环境保护评价考核逐步走向约束性考核,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指南针”。

发布的《指标体系》中七个一级指标就包含了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三个指标。

国家水生态文明市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水生态文明市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水生态文明市评价指标体系国家水生态文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对一个市的水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管理工作进行评估的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的设计目的是评价市的水资源利用状况、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保护工作,促进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改进和提高,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

一、水资源利用状况评价指标:1.水资源总量:评估市的水资源总量,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总量。

2.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评价市的水资源利用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

3.水资源利用结构:评估市的水资源利用结构,包括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

4.水资源平衡:评价市的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包括水资源补给、消耗、流失等。

5.水资源分布均衡性:评估市不同地区的水资源分布情况,是否存在水资源不均衡的情况。

二、水环境质量评价指标:1.水质综合评价:评估市的水体的综合水质情况,包括水体的富营养化、有机物污染、重金属污染等。

2.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评估市的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包括水生态承载能力、生物多样性等。

3.水环境污染物排放:评估市的工业、农业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包括化学物质、有机物等。

4.水环境保护措施:评估市的水环境保护措施,包括水体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等。

5.水环境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评估市的应对水环境突发事件(如水灾、水污染事故等)的能力。

三、水生态保护工作评价指标:1.水生态保护区建设情况:评估市的水生态保护区建设情况,包括保护区的规模、类型、管理措施等。

2.水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情况:评估市的水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情况,包括湿地修复、河流治理等。

3.水资源保护政策和法规:评估市的水资源保护政策和法规的完善程度和执行情况。

4.水资源管理机构建设:评估市的水资源管理机构的建设情况,包括机构的设置和职责等。

5.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评估市的水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工作,包括宣传活动的开展和覆盖范围等。

四、综合评价指标:1.水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市的水资源利用状况、水环境质量和水生态保护工作的综合情况。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导则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导则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导则1. 引言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导则是为了推动我国城市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制定的,通过制定评价导则,可以对城市的水生态环境进行科学评估和指导,为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2. 城市水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城市水生态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导则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2.1 水资源利用情况•可用水资源总量•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供需平衡程度2.2 水环境质量•水体污染物排放情况•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2.3 水环境管理和保护措施•水环境监测和监管系统建设情况•水环境保护法规政策落实情况•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情况2.4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成效•水生态环境改善程度•水生态文明意识和行为变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增强程度3. 评价导则应用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评价导则,以下以某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例进行案例分析。

3.1 案例背景介绍某市作为水资源相对紧张的城市,近年来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改善水环境质量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2 指标体系评价结果分析根据评价导则的指标体系,对某市的水生态城市建设进行评价,结果显示: - 水资源利用情况方面,某市可用水资源总量较少,但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优化供应结构,水资源利用效率已大幅提升。

- 水环境质量方面,某市在污染物排放和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水体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 水环境管理和保护措施方面,某市投入大量资源建设了水环境监测和监管系统,并完善了相关法规和政策,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成效方面,某市的水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居民的水生态文明意识得到了提高,整体水资源利用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3.3 评价结果启示和建议基于对某市案例的评价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和建议: - 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效率提升是关键,可以采取节水措施和优化供水结构,提高供需平衡程度。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一个地区、国家或者企业生态
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工具。

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分为生态环境质量指标、生态保护指标和生态经济发展指标三大类。

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包括大气环境、水质、土壤等方面的指标。

其中,大气环境指标可以包括空气质量、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和空气净化
设施覆盖率等;水质指标可以包括水体总磷、总氮、COD等污染物浓度以及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等;土壤指标可以包括土壤质量、重金属污
染等相关指标。

生态保护指标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资源节约利用等方面的指标。

其中,生物多样性保护可以包括濒危物种保护、生态景观保护等;资
源节约利用可以包括节能减排、可持续利用等。

生态经济发展指标主要考虑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包括
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等方面的指标。

其中,经济增长指标可以包括地
区生产总值、对外贸易额和能源消费等;社会进步指标可以包括公共
服务水平、人均医疗卫生水平等。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是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
护的重要框架。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科学评价,可以帮助地方政府、企
业等相关部门发展出更有效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方案。

(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实施方案)考核评价指标及评分细则

(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实施方案)考核评价指标及评分细则
各“水十条”考核断面均达到年度目标的得满分。地表水考核断面部分月份水质不达标的,每月次扣0.3分,其中,水质反弹为劣V类的,每月次扣0.5分,扣完为止;“水十条”考核断面年均值达到年度目标的,该断面月度扣分按50%计算。“水十条”考核断面年均水质类别与年度目标相比,达到或优于III类水质断面升类和V类升为IV类的,每个断面加1分。该项总得分不超过20分。
县经信局
(商务局)
完成最严格节约用地制度年度目标任务(10分)
完成盘活存量建设用地443亩和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106亩的年度任务。完成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年度目标任务的得5分,未完成的按完成比例得分;完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年度目标任务的得5分,未完成的按完成比例得分。
县国土资源局
10
完成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年度目标任务(10分)
(3)年度PM2.5年均浓度高于29微克/立方米(低于等于35微克/立方米),并较上年度保持不变或下降的得满分;较上年度上升的,每上升1微克/立方米扣10分。
(4)PM2.5年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35微克/立方米)的,扣80分。
县环保局
完成优良率天数比例年度目标(30分)
完成优良率天数比例到达(98.1%)。
县发改局
省静脉产业基地建设行动计划实施情况(5分)
完成xx省静脉产业示范城市(基地)申报工作得满分。
完成重点领域和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年度目标任务(10分)
实施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得5分;组织开展节能目标考核并通报考核结果,得5分;出现一家重点用能单位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扣0.5分,扣完为止。
75
总分75分,根据xx年度xx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实施情况考核有关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折算,被上级部门通报的,每次扣0.2分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为了评价和考核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达成情况,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办法。

以下是一种可能的考虑因素及评价指标:一、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考核指标1.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各地空气质量指数和PM2.5浓度数据,考核是否达到国家相关标准。

2. 水质和水环境:评价各地水体质量指数和水体污染情况,考核是否达到相关标准。

3. 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评价各地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项目的效果,如湿地保护、森林覆盖率等。

4. 生物多样性保护:评估各地物种多样性和濒危物种保护情况,推动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等。

二、资源合理利用方面的考核指标1. 资源消耗和生产效率:评估各地资源消耗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推动资源减量化和循环利用。

2. 能源结构调整:评价各地能源消费结构是否优化,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3. 土地利用和规划:评估各地土地利用的科学性和规划的合理性,推动生态用地和农田保护。

三、环境管理和治理方面的考核指标1. 环境监测和检测能力:评价各地环境监测和检测体系的建设情况,推动环境检测技术和设备的更新。

2. 环境执法和监管力度:评估各地环境执法和监管措施的有效性,推动加强环境执法力度和监管能力。

3. 环境教育和宣传:评价各地环境教育和宣传的力度和效果,推动加强公众环境意识。

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考核指标1. 绿色经济发展:评估各地绿色产业的发展情况,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2. 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城市化进程中的环保和生态建设情况,推动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化。

3. 农村生态建设:评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田保护等环保措施的实施情况,推动农村生态建设。

以上是一些可能的考核指标,当然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更新。

评价和考核办法需要科学、客观、公正、可行、可操作,因此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数据统计和监测体系。

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2)

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2)

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2)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以来,丽水市不仅保护了优质的生态,而且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区域综合实力快速提升。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五年翻番、产业结构优化同步推进,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7年的305.99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542.02亿元,预计“十一五”期末可达到600亿元左右,增幅居全省前列。

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0.7:48.1:41.2。

2017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443美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其中2017年农村居民收入达5703元,比上年增加12.9%,增幅居全省首位。

根据《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丽水市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全国294个地级市中列第99位。

(三)以地方元素融合为支撑的生态文化合力日益增强1、地方特色传统文化不断发扬。

巴比松油画文化、石雕文化、剑瓷文化、黄帝文化、好川文化、廊桥文化、畲族文化、华侨文化、香菇文化等诸多特色文化元素,构成了丽水的绿谷文化,绿色、环保、低碳、生态、节俭的理念渐渐地深入人心。

丽水市已成为全国第一个地级市的综合性的“民间艺术之乡”,“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庆元木拱廊桥营造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全市共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29遗产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52项,文保单位有国家级6处、省级34处、市级231处。

2、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与文化服务能力同步提升。

成功举办中国丽水国际生态经济博览会和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暨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

201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9%。

文化惠民服务能力增强。

市体育中心主体育场投入使用,成功举办第二届市运会,省首届体育大会筹办、比赛工作顺利推进。

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群艺馆1个、文化站183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8个,综合档案馆11个。

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4%和97%,平均每千人每天拥有38份报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完善目标考评机制。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任务,涉及全市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要进一步加大领导和统筹力度,各级党委、政府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形成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各区、县(市)分级实施,各部门相互协调,上下良性互动的推进机制。要建立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把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纳入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并不断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
为贯彻落实市委二届九次全会精神,切实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全面科学客观的指标体系和工作考核办法,根据《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纲要(2008—20)》有关要求,现就我市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建设及工作考核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考核内容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纲要(2008—20)》提出的任务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进行量化,把生态文明建设与“六城联创”相结合,与生态市建设相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明确目标,各负其责,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弘扬生态文化,努力使丽水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和示范区。
5、生态文化。主要包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十五年教育普及率、创建卫生强县、创省级生态县(市、区)、创省级生态乡(镇)、创市级生态文明村等指标。
三、具体考核办法
1、基本分为100分。
2、为使考核评价工作在一致化的状态下进行,将各指标统一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其中达到或完成任务的给与该项分值;未达到或完成任务的该项不得分。除有特殊说明外,其它指标超额完成的均不加分。
万人、龙泉
0."5万人、青田
0."425万
人、云和
0."17万人、缙云
0."725万
人、松阳
0."425万人、庆元
0." 5万人。
全市48%;各县(市、区)以2009
年为基数,3年提高6个百分点,超
1个百分点加
0."5分。

4."0%
全市240家,各县(市、区)3年各
增6家。
全市累计建成国家4A级以上景区或
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18个以上。各
县(市、区)建成1个得基本分,
增加1个加
0."5分。考核责任分值单位100市统计局市财政局市统计局5333地区生产总值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财政总收入
地方财政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
7山区农民异地转移人数
2."6万人市农办38整村搬迁人数
1."2万人市农办
29二、"
增长10%,超1个百分点加1分。
全市3年累计8万人,其中:
莲都
1.24万人、遂昌
0."72万人、景宁
0."55
万人、龙泉1万人、青田
0."85万人、云和
0."34万人、缙云
1."45万人、松阳
0."85万人、庆元1万人。
全市3年累计4万人,其中:
莲都
0.62万人、遂昌
0."36万人、景宁
0."275
全市720亿元,各县(市、区)年
均增长10%以上,超过1个百分点加
0."5分。
全市32000元,各县(市、区)年
均增长10%。
全市85亿元,各县(市、区)年均
增长
7."5%。
全市50亿元,各县(市、区)年均
增长
8."5%。
全市
2."4万元,各县(市、区)年均
增长8%。
全市8000元,各县(市、区)年均
占乡镇总数≥80%
占村(居)总数≥60%市统计局市建设局
市农办市环保局市建设局
市农办市经贸委市环保局市林业33323实施污水处理的行政
村覆盖率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处
臵率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
处理率
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
理行政村覆盖率
单位GDP能耗
因此,要将监测工作纳入常规统计工作之中,形成长期跟踪、动态监测和定期反馈机制,确保问题得到及时纠正。
附件:
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
-4-
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序号123456
一、"
生态
经济
一级
目标二级目标2009年基
准值
542亿元
23520元
6
5."6亿元
3
7."4亿元
19018元
5703元2012年目标值
(市、区)年均增长12%以上,超
1个百分点加
0."5分。
≥70%
≥50%
≥90%
100%
≥85%
达到国家降耗要求
达到国家减排要求
达到国家减排要求
全市≥80%,各县(市、区)保持2008
年水平。
≥40%
≥95%
≥95%
>4%
≥96%
达到卫生强县(市、区)标准
创省级以上“六城”中的五个以上
达到省级生态县(市、区)标准
-2-
3、生态设施。主要以固定资产投资、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农村污水集中处理、工业固物综合利用、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方面指标反映生态设施建设状况。
4、生态涵养。主要从单位GDP能耗、COD排放量、SO
2排放量、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等方面指标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及保护成效。
生态
集聚城市化率
41."8%市统计局310
11城镇登记失业率
省(市)级农业龙头
企业
3."9%
171市人劳社
保局市农业局33124A级以上景区建设9市旅游局3-5-序号13一级
目标二级目标
园区及功能区工业产
值占全部工业产值比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全市2009
年基准值
55."6%≥65%全市2012年目标值考核责任
分值单位市经贸委3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33五、"
生态
文化
四、
生态
涵养
三、
生态
设施
279."2亿
6
2."9%
2
1."8%
89%
100%
75%
达标
达标
达标
8
0."79%
39%
9
8."5%
96%
3.8%
95%
——
——
2个
93个
——全市3年累计完成1000亿元;各县
1、生态经济。主要从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反映经济可持续发展状况。
2、生态集聚。主要从山区农民异地转移、整村搬迁、城镇化、城镇登记失业率、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数、4A级以上景区建设、园区及功能区产值占比等方面反映人口、资源及产业集聚状况。
3、以各指标项的累计得分作为考核最后得分,总分100分以上(含100分)为优秀;85分以上(含85分)为合格;85分以下为不合格。
4、该办法用于各县(市、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考核。
5、本办法分阶段考核,第一阶段为2010-2012年,三年考核一次,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表彰。根据目标,每年度各县(市、区)组织自查,并将结果上报市委办。
(二)基本原则
1、立足实际和着眼长远相结合原则。充分考虑我市实际发展现状,提出符合实际的指标数据,同时结合考虑生态文明建设的动态进程,以发展的眼光来设定远期指标。
2、定性要求与定量要求相结合原则。生态文明建设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在具体的实践中,要
-1-把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定进行任务化和指标化,使目标更加明确,操作更加到位,不断丰富建设成果。同时,要以生态文明引导社会进步,从战略高度推进区域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投入保障机制。按照《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纲要》的总体部署以及相关项目建设规划,加大投入力度,统筹资金、土地等各类要素保障,确保生态文明建设项目按计划推进。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各种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和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扩大宣传,开拓渠道,争取资金技术引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加强指标监测,完善动态分析体系。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设定和数据采集是否合理、准确,事关考核成败。
3、分步实施和分段监测相结合原则。按照《纲要》的部署,将生态文明战略目标分阶段来考核,按每个阶段完成目标情况进行监测,现阶段主要量化至2012年的指标任务。
(三)考核内容
本考核主要针对各县(市、区)的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着重从宏观层面引导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也监测全市整体推进情况。
二、指标体系构成
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指标包括生态经济、生态集聚、生态设施、生态涵养、生态文化等5个方面,共33项指标,意在从整体上监测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及工作成效(具体指标见附表)。
COD排放总量
SO
2排放总量
森林覆盖率
城市绿化覆盖率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
质达标率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
十五年教育普及率
创建卫生强县
六城联创达标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