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集团的跨国之路

合集下载

万向美国化中遇到的阻碍和危机

万向美国化中遇到的阻碍和危机

万向美国化中遇到的阻碍和危机虽然从国内方面来看,万向集团是“在洋人地盘,用洋人干活,赚洋人钱”的成功典范,然而,在美国经营本土化的过程中,和其他正在逐步国际化的中国企业一样,万向也会经历了很多阻碍和危机。

1.政治性阻碍作为一家中资企业,其收购意向很有可能遭到目标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拒绝。

东道国政府为了保护本国企业以及政治与经济安全方面的考虑,会运用政府的力量来干预国外企业对本国企业的并购,并设置各种政治性障碍。

另外,还包括政策法规、民族意识以及工会等方面的影响。

这些“非经济因素”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往往左右着跨国并购的成败。

跨国并购历来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任何一个国家,即使是那些自诩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国家,其政府也会对跨国并购进行干预,也就是说,在发达国家企业之间的并购也经常存在“非经济因素”阻力。

汽车业作为美国的象征,其支柱性工业经济地位使得在汽配业的海外并购也十分敏感。

随着今年来中国威胁论的升起,使境外同行产生了较强的戒备和竞争心态,在政治上也招致更多猜忌。

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资源和高端技术类并购尤其敏感,由此导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受阻或失败的例子并不鲜见。

07年年初,万向北美总裁宣称,将收购破产保护的全球最大零部件制造商之一的德尔福资产,但最后不了了之。

其德尔福零部件业务的交易,面临美国工会组织的强烈反对。

因为他们担心万向将大幅裁员,并将生产转移至中国。

事实上,万向在这方面有着先例,1998年万向以难以想象的42万美元低价收购舍勒公司后,曾将舍勒公司的所有产品拿到中国生产。

2.文化差异企业文化是在空间相对独立、时间相对漫长的环境下形成的特定群体一切生产活动、思维活动的本质特征的总和。

并购双方能否达成企业文化的融合,形成共同的经营理念、团队精神、工作作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同样会带来风险。

企业文化是否相近,能否融合,对并购成败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特别是在跨国、跨地区的并购案中,文化上的差异将导致沟通管理上的很多问题。

万向集团并购之路

万向集团并购之路

万向集团并购之路万向集团是中国最早涉足企业并购的企业之一,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以下是万向集团的并购之路的整理。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1975年-1998年)万向集团的并购之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万向集团的前身,豫新品牌开始发展。

1975年,谢旭人(现任董事长)创办了豫新品牌公司,并于1984年成立了豫新集团公司。

在起步阶段,万向集团主要通过吸纳合作伙伴,建立了多个子公司来拓展业务范围。

第二阶段:加速扩张阶段(1999年-2024年)在1999年,万向集团正式成立,并开始实施大规模的并购策略。

在这一阶段,万向集团通过战略性的收购以及合资合作的方式,逐步进入了房地产、金融、能源、汽车等多个行业。

其中,2001年,万向集团收购了香港上市公司华润(中国)有限公司,进一步加强了集团在房地产和汽车行业的实力。

第三阶段:多元化发展阶段(2024年-至今)在全球金融危机后,万向集团进一步加速了多元化发展的步伐。

集团在这一阶段的并购主要集中在国内外上市公司以及高科技企业。

其中,2024年,万向集团收购了欧洲最大的品牌商城,英國倫敦盅爾歐拉百貨公司,进一步拓展了集团在零售业的布局。

除了战略收购外,万向集团还积极参与股权投资,通过购买目标公司的股权来获取投资回报。

万向集团在房地产、金融、能源等领域都投资了大量的股权,进一步增强了集团在相关行业的实力。

此外,万向集团还通过与国内外的合作伙伴合作进行并购,以增加并购的成功率和效果。

例如,万向集团与美国第二大房地产开发商雅居乐集团合作,共同发展房地产项目。

总结起来,万向集团的并购之路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豫新品牌,在起步阶段主要通过吸纳合作伙伴和建立子公司来扩展业务。

随着企业的发展,万向集团开始采取大规模的并购策略,逐步进入房地产、金融、能源、汽车等行业。

在上世纪末以及21世纪初,万向集团进一步加速了多元化发展的步伐,并通过战略收购和股权投资等方式实现了业务的扩张。

浙江万向集团案例 市场营销案例 国际市场营销案例分解

浙江万向集团案例  市场营销案例 国际市场营销案例分解

企业简介 成功关键 及发展
大纲
万向美国
1994年,万向美国公司(Wanxiang America Corporation)经中国外贸部批 准正式成立,注册资本50万美元,是万 向集团的全资海外公司,负责万象国际 市场体系的建设与相关品牌的创立和管 理。目前,公司总部位于美国芝加哥西北 部工业园区内。 成立之初,因紧缺外汇,倪频怀揣着2 万美金的启动资金,在芝加哥西北郊找了 一个最便宜的地方建立了万向美国公司。 尽管创业是艰难的,但万向美国却没有像 许多中国公司一样,一头栽进唐人街,依 赖美国当地的华人圈子开展在美国的业 务,而是以“向美国主流社会开拓”为导向 开展一系列的业务活动,致力于将集团业 务在美国这块土地上做大做强。
(1)经营目标:奋斗十年添个零。
1970年代,实现日创利润10,000元 员工最高收入突破10,000元;
1980年代,实现日创利润100,000元 员工最高收入突破100,000元;
1990年代,实现日创利润1,000,000元 员工最高收入突破1,000,000元; 2010年代,实现日创利润10,000,000元 员工最高收入突破1营本土化
3 4
核心技术收购 产业国际化
1
资源外部化
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万向集 团采取了“思考全球化,行动本土化”的经营战略。 市场营销本土化。及利用当地的资源,建立自己 的市场体系。例如,在美国万向节销售借用洛克威尔 公司的力量,轴承则合并使用了日本NTN公司与美国 通用轴承公司的销售系统;在南美,他们吸纳了舍勒 公司的整个销售网;在欧洲,则启用原GKN系统的人 员。 管理体系本土化。聘用当地的优秀人力资源,按 当地最严格的标准管理公司,公司财务账目、法律事 务等,都由当地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来承担, 取得客户的信任,用最短的时间,进入角色。倪频本 人在美国读博,并且经常与美国政界、商界、传媒界 要人打交道,核心人物的“美国化”让很多并购的成 功有更大把握。 资本运作本土化。万向海外公司的经营效益和发 展速度,很快就引起了当地银行的注意。他们不仅从 资金上支持,受信额度从500万美元增至8000万美元。 目前,万向美国利用当地银行贷款的投资,是母公司 投资的五倍。

鲁冠球:这位“民营不倒翁”在美拥有28家公司马云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鲁冠球:这位“民营不倒翁”在美拥有28家公司马云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鲁冠球:这位“民营不倒翁”在美拥有28家公司,马云都佩服得五体投地!马云在阿里上市之后曾说过:“虽然我们15年做到了全球领先,但我佩服鲁主席——因为鲁主席创业已经45年来了,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再做30年!”。

这位马云口中的鲁主席就是浙江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先生。

马云比鲁冠球整整小20岁,马云这句话,体现了晚辈的敬意,也说明了马云的清醒。

鲁冠球办农机厂开始创业的时候,马云还只有5岁。

如今马云年过五旬,已经名满天下。

但鲁冠球没有隐退,没有掉队,依然与马云并排走在第一线。

如今,万向集团在美国14个州拥有近一万三千多名员工,每年在美国本土实现产销近40亿美元。

也就是一万三千多美国人,为一个中国老板打工。

准确地说,为一位72岁的前浙江农民打工。

如果说鲁冠球是中国商界的一个传奇,那这个传奇的起点是从1969年7月开始的。

当时的鲁冠球集资4000元,带领6名农民成立宁围公社农机厂。

鲁冠球从来不掩饰自己农民的身份,但把他跟绝大多数农民企业家区别开来的,是他产权意识的苏醒。

我要想一切办法跳跃龙门鲁冠球,1945年出生在浙江省萧山市宁围乡,父亲是药厂工人,收入少,所以他和母亲只能呆在贫苦的农村,那个年代,他跟很多人的梦想一样——进城,当工人,过好日子!15岁时,鲁冠球心愿成真,被介绍到萧山县当个打铁的小学徒,当上了心心念念的城里人。

可好景不长,三年自然灾害爆发,城市里养活不了这么多人,他又被“打回”村里。

不服输的他,又开始折腾。

看到乡亲们磨米面不方便,他又对设备很感兴趣,就筹钱购买设备,开办了一个米面加工厂。

没成想,一条禁止私人经营的时代罪名,就让加工厂被迫关闭,为了还钱,鲁冠球不得不将唯一值钱的三间老房子,卖了。

1969年7月,24岁的鲁冠球变卖了全部家当,集资4000元,带领6名农民,以一只火炉、几把榔头、一个84平方米的房子,创办宁围公社农机厂,现已发展成为国家520户重点企业和国务院120家试点企业集团之一。

万向集团的跨国之路

万向集团的跨国之路

万向集团的跨国之路万向集团的发展历程万向集团是一家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企业集团,始创于1969年。

是浙江省计划单列集团、国家120家试点企业集团和520户重点企业之一。

现有总资产80多亿元,员工1万多人,下属32家经济实体。

汽车零部件业是集团主业,主要产品有减震器、等速驱动轴、万向节十字轴总成、轴承、传动轴、汽车橡胶密封件、制动器等。

同时,培育发展贸易、流通业、投资与投资银行业及跨国经营。

万向的战略目标是成为—家拥有核心竞争能力和核心价值的现代大公司。

1969年,创始人鲁冠球历尽艰辛,挂出了“宁围公社农机厂”的招牌,万向集团这条航船从此启锚远航,走上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其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工场作坊式、多样化生产的初创阶段(1969年至1979年)创办之初,鲁冠球带领众人拾遗补缺,生产犁刀、铁耙、万向节、失蜡铸钢等五花八门的产品。

正是这种“多角经营”,使他们在当时一无足够的资金,二无人才,三无管理经验的情况下,凭精神、凭体力、凭苦干,摆脱了一穷二白的状况,使企业在计划经济的夹缝里得以生存下来,呈滚雪球之势慢慢发展壮大。

但是,多角经营在分散企业风险的同时,也分散了企业仅有的一点资金和技术力量。

为了长远发展,1979年,他们进行战略调整,把70多万元年产值的“多角”产品调整掉,集中力量专业化生产进口汽车万向节。

(2)生产专业化、管理现代化的成长阶段(1980年至1989年)八十年代,公司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提出“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扎根企业内部,脚踏实地工作”的战略方针,以专业化为基础扩大企业规模,把技术进步效益与员工的利益紧紧挂钩,依靠技术进步,走专业化生产的发展道路,进入了国际大市场,长了见识,提高了素质,赢得了市场。

为了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1980年,公司把价值43万元不符合标准的万向节,送往废品收购站。

全厂员工半年没发奖金,但质量意识从此深深地烙在了员工心中。

从3万套万向节报废入手,公司开始了全面企业整顿。

从万向集团视角看中国企业国际化模式

从万向集团视角看中国企业国际化模式

目录一、公司概况 (3)(一)公司简介(二)对万向集团的SWOT分析二、万向集团“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6)三、万向模式——反向OEM模式 (8)(一)收购国外知名品牌汽车配件供应商(二)把产品转移到国内生产(三)打上原来的品牌返销国际市场四、其他模式 (10)五、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12)参考文献 (15)从万向集团视角看中国企业国际化模式【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跨国购并再次成为社会的一大热点。

中国企业在实施“走出去”的跨国购并战略中,除了中石化、中石油、宝钢等大型骨干企业表现突出外,中海油、海尔集团、万向集团、华立集团等一批正在崛起的企业也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成为中国“走出去”战略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本文通过对万向集团竞争优势的分析和国际化模式的探索,综合比较了中国各大企业国际化的战略模式,并提出对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建议。

【关键词】万向集团“走出去”战略国际化模式在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大趋势、大潮流的背景下,加入WTO则进一步加快了中国市场和世界市场的融合,国内市场已不再是中国企业的避风港,即使不走出国门也面临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与此同时,国际市场也将对中国企业敞开更大的门户。

面对这样的形势,我国企业只有主动“走出去”,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和国外资源,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下面我们将通过对万向集团进行简单的介绍,并通过其“走出去”的经历展现其国际化历程。

一、企业概况(一)公司简介万向集团(工业)公司始创于1969年,创始人鲁冠球,以“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化、发展品牌化、合作全球化、资本市场化”为目标,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实验室、10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集团主要产品有减震器、等速驱动轴、万向节十字轴总成、轴承、传动轴、汽车橡胶密封件、制动器等。

同时,培育发展贸易、流通业、投资与投资银行业及跨国经营,现运营万向电动汽车、万向研究院、万向钱潮、万向美国、万向资源、万向财务、顺发恒业等15家主营公司。

万向集团跨国经营之路

万向集团跨国经营之路

于 资金 打不 出去 .在 美 国的^ 员 只能 靠 向朋 友借 的 4 0 0美 元维持 生活 和 80 J 展工 作 , 品大都 是通 过 中间 商 , F 产 打
美 国舍勒 公 司 是万 向的 同行 . 创
势互 补 , 使资 源得到 再生 和发 展 。
建 于 l2 9 3年 . 世 界 E万 向节 专利最 是
经 理 人 语
造增 量 资产的 基础
之 上 ,我 们 把 它 称
发, 到合 作 开 发 【 ) 才培 养 “ 步 5人 三 走 ” 从 国 内派 人 , l土 化用人 , 国 。 到奉 到 内外 一体 化培养 人 。( ) 6 效益 增 长“ 三 步走 ” 从别人 赚钱 , 。 到低 于 内销 利润 , 自己赚 小 钱 , 到与 主机 厂合作 , 高于 内 销利 润联 合赚 大钱 ( ) 7 资金 来 源” 三 步走 ” 。从 向朋友借 钱 , 国 内批准 投 到 钱, 到用 国外银行 的钱 。 ( ) 略延 伸 8战 “ 三步 走 。从 国际营 销 . 国际 生产 , 到
多 的企 业 . 乜是 1 8 9 3年第 一个来 万 同 考察 的外商 企 业 18 9 4年开 始经 销获
的是 他们 的品牌 , 的 只是维 修 市场 . 进
价格 也让到 了无利 可 图的程 度 。 但是 . 我 们坚 信 , 这条路 走 的是对的 : 个时 这 期 . 向组 合 的是中 间商的渠 道资源 万
19 年 . 经 国 家 外 经 贸 部 批 准 , 94
经 营 本 土 化
面对 WT O和经济 一体 化的挑 战 , 万 向采取 了 思 考全球 化,行 动本 土 化 的经 营 战 略 , 市场 营销 、 理 体 从 管 系 、 本运作 等方 面 . 资 实施 “ 本土 化” 战

万向集团的6起跨国并购

万向集团的6起跨国并购

脱中入美:万向集团的6起跨国并购(1997~2007年)(1)自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奉行“脱亚入欧”的基本国策,全面学习、吸收欧美文明成果,成功地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转型。

今?,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案例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一个特殊的个案——万向集团。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都是以中国本土的公司为收购方(在具体操作时,可能会注册一些特殊目的的公司作为名义收购方),收购交易及其后续经营管理都是以中国本土公司为主体进行。

万向集团并不是这样,它1994年在美国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万向美国公司(总经理倪频),其后的并购活动都是以万向美国公司及其伙伴为主体进行的。

这些并购,对万向集团而言是跨国并购,但对万向美国公司而言,美国境内的并购只是国内并购,而美国境外的并购才是跨国并购。

作为万向集团的海外??,万向美国公司在欧美收购、新设了20多家公司,并采取了多重的“经营本土化”,也就是“美国化”策略,取得了较好的发展,这是万向集团“脱中入美”思路的积极成果。

本书选择万向美国公司在美国的6起收购案为研究对象(1997年,万向集团收购英国AS公司60%的股份,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万向欧洲轴承公司。

该公司主要从事欧洲市场的轴承营销业务,不列入本次研究范围。

)通过并购对象、双方交易与整合的归纳性描述,进而讨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万向模式”。

案例正文:万向美国公司的6起收购从1997年到2007年,万向美国公司在美国、欧洲?成了6起收购:(1) 2000年4月,收购美国舍勒公司的专用设备、品牌、技术专利及全球市场网络,从事万向节的营销业务;(2) 2000年10月,收购美国LT公司35%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从事汽车轮毂的制造与营销业务;(3) 2001年8月,收购美国上市的UAI公司200万股可立即转换的优先股,获取21%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从事汽车制动器的制造与营销业务;(4) 2003年9月,收购美国洛克福特公司33.5%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主要从事汽车传动零部件的制造与营销业务;(5) 2005年,收购美国PS公司60%的股权,主要从事汽车?接零部件的制造与营销业务;(6) 2007年7月,收购美国AI公司30%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从事模块装配及物流管理业务。

万向集团国际化经营

万向集团国际化经营

万向集团国际化经营•第15小组•组员:xxx xxx xxx目录•集团简介•环境分析•国际化进程•国际化体会环境分析-宏观环境分析社会文化环境(scoial & cultural )1、美洲市场文化差异2、经营理念差异政治环境(political )1、加入WTO 前后2、各国政府的支持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1、人员技术能力2、产品制造能力万向集团经济环境(economic )经济署期、经济指标、经济基础设施等PEST 分析图万向集团国际化进程战略环境的简要分析•外部: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化挑战越来越严峻;•内部:乡镇企业起家,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综合规模为汽车行业第8位,汽车零部件第1位;在国内做的很好,想要更好的发展,处于于企业转型期。

•机会:制造规模大,成本低廉,工业基础设施,广阔的市场,有合作意向的国际同行多,产品质量好,信誉高。

•风险:国际化竞争激烈,地方保护主义(通用),欧美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国际化战略的具体目标•两个基地: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最有优势的中国制造业基地。

•三级跳:省内10强—国家100强—国际1000强;省级集团—国家级集团—跨国集团。

•三步走:汽车零部件世界制造中心;零部件集成模块化供应商;整体国际化接轨。

万向集团战略设计路线图"生存型多元化“"发展型专业化“"上台阶型相关多元化“"做强做大,非相关多元化"。

万向集团,反OEM 的模式反向OEM 模式Text in here产品转移到国内生产收购国外知名品牌汽配供应商Text in here 打上原来的品牌返销国际市场前提是具有低成本对制造技术快速消化吸收能力,加上并购获得的主流市场稳定的客户关系和销售渠道,就可高价格销售带来的高额利润空间。

国际化进程的实施:产品走出去—人员走出去—企业走出去•打开国际市场:1983年起出口,策略是“高起点,高档次”•收购跨国公司整合国外资源: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从给外国企业打工做起,虚心学习,从“配角”—“主角”;•与跨国公司合作中提高国际竞争力:加入WTO,不是狼来了,而是合作伙伴来了;认为合作不是简单的1+1,而是把双方鲜明的优劣势在更宽更深的层次进行战略的对接,把自己融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之中,与他们同步发展。

万向集团并购之路

万向集团并购之路

万向集团:从田野走向世界的传奇史从7个人的铁匠铺到拥有两万多名海内外员工的现代化企业集团;从1969年的4000元起步到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514.8亿元、利税57.27亿元;四十年来,连续四次实现“奋斗十年添个零”的目标———这就是万向集团创造的奇迹。

在经济全球化、资本为王的时代,由“泥腿子”、“农民工”组建并掌舵的万向集团长盛不衰的奥秘在哪里?首先,认识一下万向的创始人鲁冠球先生。

他是民营企业家中的常青树,他的故事续写了20多年。

把一个小作坊发展成通用、福特汽车的合作伙伴,一举开创民营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人们从他身上见证了乡镇企业的过去,也看到了乡镇企业的未来,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乡镇企业家与时俱进的真实传奇。

——2001年中国CCTV经济年度人物颁奖词这样评价他。

鲁冠球及其万向经历的风风雨雨1983年,鲁冠球用自家自留地里的2万元苗木做抵押,承包了当时已更名为万向节厂的萧山公社宁围农机修配厂1988年,鲁冠球以1500万元向宁围镇政府买断了万向节厂股权,使企业真正成为当时还颇受争议的私营企业1990年,鲁冠球的万向集团成立1993年,鲁冠球旗下的万向钱潮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收购师傅”鲁冠球与万向的并购之路1990年代末期,万向就开始收购一些濒临破产的中小美国汽配企业。

2002年,鲁冠球一举收购了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舍勒公司,开创中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

2003年,万向美国公司成功收购了美国一家“百年老店”、翼形万向节传动轴的发明者和全球最大的一级供应商——洛克福特公司。

万向以33.5%的股权成为洛克福特的第一大股东。

这是万向在海外兼并收购的第26家企业。

2006年,万向曾经在竞购美国环球控制系统公司时败于一家位于纽约的私募基金,但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这家基金被迫清盘。

私募基金的清算者找到万向,希望出售设备;管理层也找上门来,希望万向拯救公司。

2009年,万向集团最终成功收购了这家公司。

第18讲战略规划:浙江万向集团案例=国际市场营销案例讲述素材

第18讲战略规划:浙江万向集团案例=国际市场营销案例讲述素材

1
资源外部化
万向通过近20年步步为营的收购,拿到了专利 技术,提升了制造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借助被收购 公司原有的品牌和销售渠道,进入西方主流市场,并 逐步推广“万向”品牌。
2
万向美国 发展战略
经营本土化
万向通过本土化的运营、步步为营的并购,逐 步获取汽车零配件产业链中重要专利和核心技术的优 势,得以打入了附加值更高的市场渠道,这一点在全 球化的竞争中显得尤为重要。 2012年收购A123 系统公司的大背景是,在我 国锂电池生产制造商几乎没有自有核心技术。这也是 我们众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长期处在“代工”的初级 阶段的重要原因。因此,万向集团这次收购得到了 A123 锂电池生产的核心技术,它的市场价值不言而 喻。万向美国的总裁倪频在成功并购之后,在给 A123 公司员工的一封信中说,A123以其优秀的工程 能力和世界一流的研发团队,在获得万向的财务支持 和全球市场后,将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锂电池制造商。
产品大量出口 1986
万象被批准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万向产品出口到澳 大利亚、泰国、菲律宾等国家。1987年,产品进入日 本、意大利、法国、德国等18个国家的市场。
1988
企业成为私营
鲁冠球以1500万元向政府买断了万向节厂股权,使 企业成为当时颇受争议的私营企业。 1990年,鲁冠球的万向集团成立。1993年,鲁冠球 旗下的万向钱潮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2
万向美国 发展战略
经营本土化
3 4
核心技术收购 产业国际化
1
资源外部化
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万向集 团采取了“思考全球化,行动本土化”的经营战略。 市场营销本土化。及利用当地的资源,建立自己 的市场体系。例如,在美国万向节销售借用洛克威尔 公司的力量,轴承则合并使用了日本NTN公司与美国 通用轴承公司的销售系统;在南美,他们吸纳了舍勒 公司的整个销售网;在欧洲,则启用原GKN系统的人 员。 管理体系本土化。聘用当地的优秀人力资源,按 当地最严格的标准管理公司,公司财务账目、法律事 务等,都由当地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来承担, 取得客户的信任,用最短的时间,进入角色。倪频本 人在美国读博,并且经常与美国政界、商界、传媒界 要人打交道,核心人物的“美国化”让很多并购的成 功有更大把握。 资本运作本土化。万向海外公司的经营效益和发 展速度,很快就引起了当地银行的注意。他们不仅从 资金上支持,受信额度从500万美元增至8000万美元。 万向美国利用当地银行贷款的投资,是母公司投资的 五倍。

万向集团从乡镇小企业跻身跨国大公司全球化竞争中港城企业如何捷足先登

万向集团从乡镇小企业跻身跨国大公司全球化竞争中港城企业如何捷足先登

浙江万向集团坚持走外向型发展道路,从产品销出去,人员走出去到企业办出去,高起点投入,本土化运作,在竞争激烈的欧美发达国家屡创佳绩。

2001年8月28日,万向集团通过海外子公司——万向美国公司正式收购美国“UAI”公司(UniversalAu.tomotiveIndustries,INc)。

按照协议,万向美国公司拥有“uAI”公司21%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还将担任“uAI”公司共同董事长。

此举开创了中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之先河。

此前,万向集团已先后在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巴西、墨西哥和委内瑞拉等国家收购兼并了16家外国公司,建立了涵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营销网络。

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大众等国际主机厂都成了这家企业直接或间接的配套客户。

1994年在芝加哥创立的万向美国公司是万向在海外拓展的龙头企业,已成长为美国中西部规模最大的中资公司,2000年销售额达到6000万美元。

目前,万向已初具跨国公司雏形。

万向集团从1969年,7个人、4000元钱的铁匠铺起家,发展到现在80多亿元资产,万余名员工。

2000年,企业实现营收68亿元、利润5亿元、出口创汇1.34亿美元。

资源外部化万向集团不仅打破了资源的区域限制,利用了国内低成本制造优势和国外技术服务与市场控制等优势,而且通过股权互换等形式,与国外主机厂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使双方资源形成优势互补、再生和发展。

1992年,万向集团把人员派往美国,提出“以赚外国人的钱为荣,以使万家致富为乐”。

当时,由于资金打不出去,在美国的人员只能靠向朋友借的48000美元维持生活和开展工作。

他们的产品,最初是通过中间商出口的,打的是美国人的品牌,进的只是维修市场,价格也让到了无利可图的程度。

这个时期,万向集团组合的是中间商的渠道资源。

1994年,经外经贸部批准,万向美国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金98万美元。

万向美国公司直接利用当地的资源,以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将最准确的技术、质量、价格等国际市场信息,源源不断地传递给国内,国内再根据这些信息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发产品,以最快的速度提供给客户。

浙江万向集团的国际化战略分析

浙江万向集团的国际化战略分析

浙江万向集团的国际化战略分析作者:郭庆伟臧自立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23期摘要:浙江万向集团从1986年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开始到2009年3月成功收购了美国DS 汽车转向车轴业务为止,这个国际化成长历程,我将从全球化角度析了万向集团国际化战略模式特点,最后指出浙江万向国际化成功经验对我国大型民营企业国际化成长有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万向集团国际化战略分析引言: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加明显,跨国公司作为产业的开拓者和领导者、技术创新的主要垄断者,其地位和作用及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在过去的将近40年里,浙江企业在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转变中逐渐放眼全球,从占领国内市场上升到拓展海外市场,从利用国内资源升级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形成了一批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大型民营企业。

一、万向集团概况万向集团公司始创于1969年。

现为国家120家试点企业集团和520户重点企业之一。

2005年,实现营业收入252.15亿元,利税12.40亿元,出口创汇8.18亿美元。

2016年8月,万向集团公司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125位。

万向主业为汽车零部件业,经历了从零件到部件,再到系统模块供应的发展轨迹。

现有专业制造企业32家,在国内形成了4平方公里制造基地,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万向集团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一百一十九,2007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一百二十七。

2013年,美国当地时间1月28日晚,在首都华盛顿,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IFUS)正式批准,同意万向集团收购美国A123系统公司。

与此同时,万向与A123将就该项收购进行交割。

这不仅是中国民营企业成功收购美国知名公司的标志性事件,也是万向集团在传统制造业基础上加快向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里程碑二、万向的战略1.技术研发战略技术革新上,鲁冠球从1980年3万套万向节报废入手,最先提出了“先生产后生活”的技术路线,规定每年税后利润的80%必须用于技术投人,改十五年折旧为七年折旧,集中资金进行技术改造。

万向集团的国际化道路

万向集团的国际化道路

万向集团的国际化道路2003年9月30日,来自中国的万向集团正式宣布收购美国洛克福特(Rockford Powertrain lnc.)公司33.5%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洛克福特是一家百年老店,创始于1890年,是汽车翼形万向节传动轴的发明者和全球最大的一级供应商,占有全美国主机配套市场70%左右的供货量,这样一家地位优越的老牌公司,为什么会被一家中国公司收购呢?在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看来,这却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由于洛克福特公司近年来人员老化,暮气沉沉,从1998年开始就一直亏损,由万向进入后对其进行资源整合,无论是对万向还是对洛克福特本身都是一件双赢的交易。

20年前的1984年,万向还是浙江萧山的一家小厂,刚刚签订了第一笔出口合同;10年前的1994年,万向刚刚注册了万向美国公司,负责人当时还只是一个留学生,而到了2003年,万向已经把产品销售到了世界各地,同时已经在美国、欧洲收购了约20家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跨国公司。

鲁冠球丝毫不掩饰他的雄心壮志:“向海外扩张是企业的需要。

我承认,中国企业和国外企业在管理和技术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们能依靠资源与他们联合。

”一、创业1945年1月,鲁冠球出生于浙江省萧山县,小时家境贫困,初中毕业即进城当学徒,回家后在村里办了一家米面加工厂,却被指斥为办地下黑工厂。

米面加工厂被迫关闭,机器被廉价卖掉,而他只好卖出刚过世的祖父遗下的3间旧房,才得以还清向亲友借贷的3 000元欠款。

第一次创业,几乎使鲁冠球倾家荡产。

鲁冠球的第二次创业是修理自行车,凭着他的手艺和吃苦耐劳,到1969年已小有积累。

因为曾经当过铁匠,对农业机械有近乎“狂热”的爱好,1969年鲁冠球创办了“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

说是农机修配厂,其实就是一个小作坊,拾遗补缺,生产犁刀、铁耙、万向节、失蜡铸钢等五花八门的产品。

他的这种“多角经营”,在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市场的情况下,为他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

案例:万向集团跨国并购

案例:万向集团跨国并购

案例:万向集团跨国并购案例8:万向集团跨国并购近年来,跨国经营、外向型发展成为国内很多企业的经营战略。

今年8月28日,万向集团设在美国的万向美国公司成功收购了美国上市公司,,,,成为中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第一案。

一、并购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相结合公司兼并是一项风险极大的企业行为,巨大的损失往往产生于战略决策的失误。

兼并的成败不在于是否完成并购交易,而在于并购完成后的经营业绩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并购必须符合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并购与企业战略的整合是并购成败的关键。

(一)出口导向引出外向型发展思路万向集团将跨国经营确定为发展战略,是从出口产品开始的。

万向是一家乡镇企业。

80年代初,乡镇企业进不了国家计划。

对于汽车及其零部件行业而言,进不了计划就意味着没有市场。

与此同时,国营大厂对乡镇企业的产品也不屑一顾。

这几乎把当初的万向逼上了绝路。

要想绝处逢生就只有出口。

1984年,鲁冠球把万向节卖到了美国,这是中国汽车零部件首次进入"汽车王国"。

此事引起了极大轰动,国内外媒体纷纷报道,而鲁冠球的跨国买卖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1986年,杭州万向节厂被国务院确定为万向节出口基地,拥有自营进出口权。

这以后,鲁冠球开始大批派人出国考察学习培训。

骨干员工几乎全都经历?quot;欧风美雨"的洗礼。

1992年前后,鲁冠球开始筹划在美国建立营销公司。

前期准备工作用了近两年,1994年,外经贸部正式批准成立万向美国公司。

作为万向集团海外拓展的支点,万向美国公司的发展是跳跃式的。

1995年销售额350万美元、1997年突破2000万美元,1999年突破4500万。

除美国之外,公司的营销网络还遍及加拿大、南美、欧洲等50多个国家。

至此,"杭州万向节厂"的外向型发展之路已经铺就。

(二)形成跨国经营战略鲁冠球有一个形象的"二眼"理论:围棋对局,判断一块棋是否安全,有一个很简单的标准:是否有两个"真眼"。

以万向集团为例探讨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

以万向集团为例探讨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

以万向集团为例探讨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作者:王欣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10期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扁平化,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为适应国际形势,增强自身竞争力,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化。

而面对不同国家的经济背景及行业发展情况,如何构建组织国际化企业管理,如何采用国际化战略应对挑战,使企业国际化,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加强与本土企业的竞争力,本文以万向集团为例,从万向集团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发展模式及国际化战略,以及当前形势,来探讨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

关键词:国际化战略;五力分析;SWOT分析;企业管理一、万向集团1.1万向集团简介万向集团始创于1969年,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生产,1997年和1999年,万向集团分别被列为国务院120家试点企业集团和520户重点企业之一。

万向从汽车零件做起,到部件,再到系统模块供应,万向以持续稳健的发展模式,不断壮大,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之一。

1.2企业愿景万向集团一直以“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化、发展品牌化、合作全球化、资本本土化”为目标,以成为一家拥有思想的现代公司为愿景,不断发展壮大。

并顺应时代的发展,万向集团除了零部件产业,旗下同时经营了万向电动汽车、万向钱潮、万向美国、万向资源、万向财务、万向德农、承德露露、远洋渔业、德华木业等15家公司。

1.3企业地位2010年万向集团被中国共一万经济研究院评委中国制造业500强,排名第60位。

机械业第15位,汽车行业第8位,汽车零部件第一位。

1.4国際化发展面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国际化趋势,万向紧跟国际步伐,从出口到成立海外公司再到后来的海外收购,万向集团以创新敢为、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进入国际市场、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实行国外分公司本土化经营模式,逐步建立起自有的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化跨国集团。

二、国内外行业市场现状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支撑汽车行业发展的基础,十九世纪,随着汽车行业的兴起,汽车零部件产业也随之成长发展起来。

万向集团国际化的渐进之路

万向集团国际化的渐进之路

万向集团国际化的渐进之路万向,一家出身于田间由农民经营的“铁匠铺”,30多年后发展成了中国汽配业的NO.1,拥有近120亿元资产。

万向被誉为“在洋人的地方,用洋人的资源,做洋人的老板,赚洋人的钞票”的中国跨国公司典范。

万向成立于1969年7月。

20世纪70年代末,鲁冠球将公司主业锁定在汽车零件万向节上。

1984年,美国汽车维修市场三大零部件供应商之一舍勒以代工的方式向万向集团定购了3万套万向节总成,万向借助舍勒渠道进入北美市场。

1986年,万向产品出口到澳大利亚、泰国、菲律宾等国家,1987年,产品进入日本、意大利、法国、德国等18个国家的市场。

1992年,万向派人筹划在美国建立营销公司。

1996年,万向美国公司的销售收入突破1000万美元。

同年,万向欧洲公司和万向南美公司也先后成立。

1997年8月,万向正式获得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生产订单,成为第一家进入美国一流主机配套市场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

2年之后,万向又进入了福特的配套体系。

经过数年的努力,万向产品在美国市场基本上站稳了脚跟。

1997年,万向的国际化历程从以海外销售为主向海外并购转变,希望在海外市场从产业链下游为他人做OEM转向往产业上游渗透。

1997年的7月,万向收购了英国AS公司60%的股份。

为了开拓欧洲轴承市场,收购之后,万向将AS公司改造为向拓展欧洲轴承市场的根据地。

当年,万向在海外销售收入达到2000万美元以上。

在国内行业市场地位上,万向集团的万向节自20世纪90年代一直居于首位,市场占有率高达50%以上。

美国舍勒是将万向带入国际市场的第一家企业。

美国舍勒是世界上拥有万向节技术专利最多的企业,在万向节市场具有强势的品牌和销售渠道,万向曾为其贴牌生产长达14年。

后来舍勒公司的经营状况越来越差,1998年被万向以42万美元——难以想象的低价收购了品牌、专利技术、专用设备和市场网络。

之后,万向将舍勒公司的所有产品全部拿到国内工厂来生产,在美国仍以舍勒的品牌销售,实现了以国内低成本生产,以国外高价格销售。

万向集团国际化道路

万向集团国际化道路
2000 年整体收购舍勒公司。始建于 1923 年的舍勒公司,是美国汽车市场的三大万向 节零部件生产供应商之一,正是通过这家公司,万向的产品首次出现在美国的货架上。
2000 年收购 LT 公司。LT 公司是供应美国汽车轮毅单元的最大制造装配商之一,与万 向有多年的业务关系。为确保市场稳定和利润,万向与 2000 年 10 月收购了 LT 公司的 35% 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在北美有了加工装配基地。
公司收购从福特旗下汽车零部件控股公司(简称 ACH)在美国密执安州蒙洛的传动轴工厂 转移过来的包括设备在内的全部生产业务。
2009 年收购美国 DS 公司。2009 年 3 月 30 日,经各方协商后,万向成功收购了美国 DS 汽车转向轴业务的所有有效资产,包括全部专利及知识产权。
2013 年收购美国 A123 系统公司。美国当地时间 2013 年 1 月 28 日晚,在首都华盛顿,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IFUS)正式批准,同意万向集团收购美国 A123 系统公司。
2013 年,美国当地时间 1 月 28 日晚,在首都华盛顿,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 (CIFUS)正式批准,同意万向集团收购美国 A123 系统公司。与此同时,万向 与 A123 将就该项收购进行交割。这不仅是中国民营企业成功收购美国知名公司 的标志性事件,也是万向集团在传统制造业基础上加快向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里 程碑。
2.万向集团国际化动因分析
生存压力下的选择 早在 80 年代初,万向就选择了外向型发展道路。在当时,作为一家乡镇企业,产
二.万向集团国际化历程
1.初级阶段:出口
1984 年,万向实现了第一批产品出口——为美商舍勒公司贴牌生产 3 万套万向节,开 始了万向的国际化之旅。
1986 年万向获国务院批准,拥有了自营进出口权,并被确定为万向节出口基地。 1992 年,万向派员到美国开拓市场,实现了人员走出去。

万向国际化道路PPT课件

万向国际化道路PPT课件

2019/12/25
17
并购之路
1997年,万向公司收购AS公司60% 进入欧洲市场 的股份,成立万向欧洲轴承公司
2000年,万向收购了当年的老主顾:正式进入美国市场,并获得该公司
美国舍勒公司
的设备,品牌,技术专利及全球市
你的内容可以在这 里续写。
场网络。
2000年,收购了LT公司35%的股权 万向由此在北美有了第一个加工/装
LOGO
>
2
万向集团国际化前的发展
3
万向集团国际化原因
4
万向集团国际化道路
2019/12/25
5
万向集团国际化成功原因
3

启示
讲演逻辑框架
以时间顺序阐述万向集团从合作社发展为国际化大集团
的国际化之路重点分析万向国际化原因和成功原因,以
万向为例子讨论什么企业国际化更容易成功
2019/12/25
4
2019/12/25
万向节厂
发展型专业化
省计划单列浙江 上台阶型相关多元 万向(机电)集 化 团公司
9
2019/12/25
3
万向集团国际化原因
10
产业环境
需求
通用,福特,克莱斯勒 美国1.3人/辆 中国3.2/人
品牌
舍勒、洛克福特、万向
2019/12/25
01 02
领先技术
美国拥有一流的汽车零件供应商, 拥有领先的技术
04
采用反向OEM战略
从低附加值的制造环节向高附加
值的营销和研发环节攀升,这个过
程不可能一跳而就
2019/12/25
28
2019/12/25
谢谢!
29

万向集团的国际化扩张之路

万向集团的国际化扩张之路

万向集团的国际化扩张之路万向集团的国际化扩张之路2016年07月01日如果说之前的收购都是针对汽车零部件的布局如果说之前的收购都是针对汽车零部件的布局,,那么收购美国电脑汽车制造商Fisker 公司,则标志着万向正式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则标志着万向正式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完成了从汽车零部件到整车的布局完成了从汽车零部件到整车的布局。

关键词关键词::万向集团,国际化,本地化,并购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我国集团企业跨国治理与评价研究》(71132001)和科技部课题《充分利用美国科技创新资源——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研发、并购活动》的阶段性成果企业跨国经营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国家,研究我国企业的国际化问题尤为重要。

万向集团(简称万向)作为我国制造和销售汽车零部件为主的民营企业,其国际化之路值得其他企业学习和借鉴。

一、万向集团国际化过程万向集团国际化过程——————从汽车零部件到汽车整车的布局从汽车零部件到汽车整车的布局从汽车零部件到汽车整车的布局 在国外,万向在美国、英国、德国等10个国家拥有近30家公司,40多家工厂,海外员工超过万人,是通用、大众、福特、克莱斯勒等国际主流汽车厂配套合作伙伴,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12%。

万向是目前世界上万向节专利最多、规模最大的专业制造企业,在美国制造的汽车中,每3辆就有一辆使用万向制造的零部件。

能取得如此业绩,与万向集团的国际化有密切关系。

万向国际化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开拓阶段——产品走出去1984年,万向实现了第一批产品出口——为美国舍勒公司贴牌生产3万套万向节,由此开启了万向的国际化之旅。

国内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之间汽车车型及技术没有什么大的进步,而国外一些技术则有很大改变。

因此,要改变国内市场,万向需要通过“走出去”了解国外情况。

而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时代,万向作为一家乡镇企业,其生产的产品进不了国家的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向集团的跨国之路万向集团的发展历程万向集团是一家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企业集团,始创于1969年。

是浙江省计划单列集团、国家120家试点企业集团和520户重点企业之一。

现有总资产80多亿元,员工1万多人,下属32家经济实体。

汽车零部件业是集团主业,主要产品有减震器、等速驱动轴、万向节十字轴总成、轴承、传动轴、汽车橡胶密封件、制动器等。

同时,培育发展贸易、流通业、投资与投资银行业及跨国经营。

万向的战略目标是成为—家拥有核心竞争能力和核心价值的现代大公司。

1969年,创始人鲁冠球历尽艰辛,挂出了“宁围公社农机厂”的招牌,万向集团这条航船从此启锚远航,走上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其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工场作坊式、多样化生产的初创阶段(1969年至1979年)创办之初,鲁冠球带领众人拾遗补缺,生产犁刀、铁耙、万向节、失蜡铸钢等五花八门的产品。

正是这种“多角经营”,使他们在当时一无足够的资金,二无人才,三无管理经验的情况下,凭精神、凭体力、凭苦干,摆脱了一穷二白的状况,使企业在计划经济的夹缝里得以生存下来,呈滚雪球之势慢慢发展壮大。

但是,多角经营在分散企业风险的同时,也分散了企业仅有的一点资金和技术力量。

为了长远发展,1979年,他们进行战略调整,把70多万元年产值的“多角”产品调整掉,集中力量专业化生产进口汽车万向节。

(2)生产专业化、管理现代化的成长阶段(1980年至1989年)八十年代,公司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提出“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扎根企业内部,脚踏实地工作”的战略方针,以专业化为基础扩大企业规模,把技术进步效益与员工的利益紧紧挂钩,依靠技术进步,走专业化生产的发展道路,进入了国际大市场,长了见识,提高了素质,赢得了市场。

为了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1980年,公司把价值43万元不符合标准的万向节,送往废品收购站。

全厂员工半年没发奖金,但质量意识从此深深地烙在了员工心中。

从3万套万向节报废入手,公司开始了全面企业整顿。

这些整顿内容包括:“先生产后生活”,公司规定每年税后利润的80%必须用于技术投入,改十五年折旧为七年折旧,集中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先质量后产量”,建立了产品检测中心,对产品进行严格检查;“先上学后上班”,公司办起了职工业余学校,让职工学文化,学技术;“先制度后制造”,制订了严格的管理制度,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把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道工序。

1980年底,公司在全国万向节厂整顿检查中,以99.4的高分居全国同行业之首,从而被列入全国仅有的三家万向节定点生产专业厂之一。

从1982年开始,万向的产品先后被评为省优、部优,获得了国家银质奖。

在此基础上,万向以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为手段,走专业化生产、系列化产品道路,逐步形成了规模经济与规模效益,将生产与销售成本控制在最低水平。

1980年到1989年期间,钢材提价1.3倍,煤提价5倍,虽然万向的产品价格基本不变,职工年收入却增加了6倍,经济效益年均增长40%以上。

凭借高质量、低成本,万向成了国内的行业老大。

(3)企业集团化、经营国际化的飞跃阶段(1990年至1999年)进入九十年代,公司提出“大集团战略、小核算体系、资本式运作、国际化市场”的战略方针,调整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市场结构,调整人员结构,调整资本结构,调整组织结构,谋求跨行业、跨国界发展。

1990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万向集团正式成立。

1994年,集团董事局创建,对下属各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造,让下属企业成为拥有独立法人地位、直接面向市场的竞争主体。

董事局为最高决策机构,负责重大决策,搞好资本经营。

集团对下属企业行使发展、控制、组织三大职能。

在此组织管理结构格局下,形成了“外大内小”的特色,避免了大企业容易出现的应变迟钝的“恐龙症”,达到了缩小管理幅度,增强对外开拓能力的目的。

依托万向节形成的优势,集团以“高起点投入、高精尖设备、高层次人才、高档次产品”为指导思想,对汽车零部件产品进行了系列化开发,先后开发了轿车等速驱动轴、汽车传动轴、轴承、轿车减震器等产品系列。

1994年,万向钱潮股票在深圳上市交易。

1996年开始,集团进行资产重组,钱潮公司收购机械公司、特轴公司、汽轴公司、传动轴公司等7家汽车零部件企业60%的股权,以较低的投入,以最快的速度获得了多家年销售亿元,利润千万元稳定的成长性公司,短时间内形成了巨大的生产能力,迈入高速成长期。

在发展零部件主业的同时,九十年代集团调整产业结构,以资本运营为主要手段,积极培育新的产业。

形成了以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系统供应,以万向美国公司为龙头的海外营销,以上海万向投资有限公司为核心的流通贸易,以万向集团公司为主体的实业、股权、不动产和投资银行业务等四块产业。

万向集团现有四大公司——万向集团公司、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万向投资有限公司和万向美国公司。

万向集团公司是集团的母公司,以追求综合商社为经营目标,发展以积累资本为目的的实业投资、股权及不动产投资和以资本运营为手段的投资银行业务。

万向集团公司作为集团的核心公司,对各下属单位行使控制、组织、发展的职能。

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为产业性公司代表,以生产和销售各种汽车零部件为主,为系统配件供应商。

其股票“万向钱潮”于1994年在深圳上市交易。

1997年8月,产品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配套,继1984年中国第一家汽车零配件产品出口国际市场,再次成为第一家进入国际一流主机厂配套市场的中国企业。

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定位是:从生产、资本优势向市场优势转变,发展成为系统零部件生产及供应商。

上海万向投资有限公司专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其发展定位为:以全球市场为目标,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服务为核心的营销策略,在不同业务领域内形成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具有配置各种资源能力的高效流通体系。

万向美国公司为万向集团全资海外公司,总部位于美国芝加哥,负责集团跨国经营业务开拓,其发展定位为:拥有资源多种配置方式和能力的国际海外业务。

万向集团的跨国之路万象集团的跨国经营战略早在80年代初期就开始逐渐萌芽了。

到目前为止,万向已先后在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等欧美7个国家设立、并购、参股了18家公司,构建了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营销网络。

万向实施跨国经营战略,经历了“产品走出去——人员走出去——企业走出去”三个阶段。

1984年春天,全美及全球产品供应商舍勒公司亚洲经销处总裁在广交会上看到万向公司的万向节产品质量很好,便专程到万向实地考察,于当天就签下了向美国出口3万套万向节的合同书。

一年后,双方又签定了五年的出口意向书。

事情立刻引起了轰动,国内市场的大门也一下子向鲁冠球打开。

然而鲁冠球已经站在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他不会再受这年产30~40万辆汽车的市场局限,他要到大洋彼岸去,他要到那个“汽车王国”里去闯荡。

他确信:“产品有了市场,企业才能生存。

”“赚外国人的钱才是真本事”。

1986年,国家批准万向有自营进出口权,从此万向义无返顾地走了出去。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方针政策日益明朗、坚定。

万向在走出国门的产品交易中也发生了制度建设和经营观念的重大转变。

这就是以杭州万向节总厂为依托正式组建万向集团并被确定为国家一级企业,同时万向的主要产品已覆盖国内65%以上的市场,并远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1992年开始,万向利用乡镇企业灵活的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和向朋友、客户筹借了5万美元,在美国建立了营销公司。

1994年外经贸部正式批准成立万向美国公司,同时批给了公司98万美元,万向海外出击度过了最困难的创业时期。

为了赢得更大的海外市场,他们想方设法,用股权换市场,用设备换市场,甚至让利换市场。

1999年万向美国公司收购了QA1公司的股份;2000年由于舍勒公司经营不善,万向以42万美元整体收购了这家当年第一次将万向领向国际市场的公司。

迄今为止,万向已成功收购了英国AS公司、美国舍勒公司、ID公司、LT公司、QAI公司和UAI公司等8家海外公司。

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对UAI 公司的收购。

位于美国芝加哥的“UAI”公司成立于1981年,公司主要以制造与销售制动器及零部件等系列产品为主,是美国维修市场该零部件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客户涵盖了所有美国各大汽车零部件连锁店及采购集团。

“UAI”公司于1994年12月在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上市。

2000年,公司实现了销售7100万美元。

2001年8月28日,万向集团美国公司正式收购美国“UAI”公司(Universal Automotive Industries,INC)。

按照协议,万向美国公司拥有“UAI”公司21%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还将担任“UAI”公司共同董事长。

万向美国公司被授权在必要时,以实际拥有58.8%的投票权,确保对该公司的绝对控制能力。

此次海外收购,将为“万向”在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新增7000万美元的份额;同时也可为国内相关企业每年增加2000多万美元的订单。

从此,“万向”在国内和海外都拥有自己的上市公司。

鲁冠球称此举是中国乡镇企业在面临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下,所作的又一创新尝试,开创了中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之先河。

集团在进行一系列并购的同时,还积极寻求与国内外大汽车集团进行各种生产与技术合作。

1997年8月,公司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合作,从而成为我国第一家进入国际一流主机厂配套市场的汽车零部件企业,目前公司正全力向着国际系统汽车零部件生产及供应商进军。

万向集团的产品标准则完全按照美国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确立的QS9000国际最高质量标准的要求组织生产,并随时根据不同市场的不同需求推出相应的产品。

正是由于对自己几近苛刻的要求,万向实现了进入美国主流市场,进入美国通用、福特汽车公司的生产线,与国际一流主机厂家生产配套的梦想。

目前万向还与国内二汽、南汽、哈飞合作,并准备与一汽、昌河、柳微等建立战略同盟。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稳固了万向集团作为国内汽车零配件行业龙头的地位,而且使集团走上了向国际汽车零配件制造巨头冲击之路。

万向集团跨国经营的启示万向集团从一个只有7个人、4000元钱的乡镇企业发展成拥有资产80个亿、员工超1万人的国际性大企业集团,万向集团为零部件业开拓出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其经验值得国内汽车和零部件业研究和借鉴。

万向集团的跨国经营的历程的启示至少有以下几点。

第一,要敢于和善于学习,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万向集团生产的汽车万向节打进美国市场是在1984年,是由美国舍勒公司这个同行“师傅”领进门的。

开始时,美国舍勒公司帮助万向卖产品,后来跟万向“拜拜”了。

谁知万向这个“徒弟”是个有心人,一边卖产品,一边学“手艺”,做出的产品一点也不比美国的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