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盘存储容量计算
raid5容量计算

raid5容量计算RAID 5是一种常用的磁盘阵列技术,提供了数据冗余和容错能力,同时也能提供合理的容量利用率。
本文将介绍如何计算RAID 5的容量,并讨论一些与其相关的要点。
我们需要了解RAID 5的工作原理。
RAID 5是一种条带化存储技术,它将数据和奇偶校验信息分散存储在多个磁盘驱动器上。
这意味着每个数据块都会被分割成多个条带,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存储在不同的磁盘上。
奇偶校验信息用于恢复数据,在某个磁盘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奇偶校验信息和其他正常的磁盘还原数据。
接下来,我们来计算RAID 5的容量。
假设我们有n个磁盘驱动器,并且每个磁盘驱动器的容量为c。
在RAID 5中,一个磁盘驱动器用于存储奇偶校验信息,因此总的可用容量为(n-1)*c。
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假设我们有4个磁盘驱动器,每个磁盘驱动器的容量为1TB,那么RAID 5的总容量为3TB。
除了总容量外,我们还需要考虑RAID 5的容错能力。
RAID 5可以容忍一块磁盘的故障,即在一个磁盘故障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正常运行并恢复数据。
当一块磁盘发生故障时,RAID 5会使用奇偶校验信息和其他正常的磁盘来计算并恢复丢失的数据。
因此,RAID 5的容错能力是通过奇偶校验信息实现的。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RAID 5的性能。
由于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磁盘驱动器上,RAID 5可以实现并行读取和写入操作,从而提高性能。
然而,在写入操作时需要额外的计算开销来计算奇偶校验信息,因此写入性能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我们还需要注意RAID 5的局限性。
由于RAID 5需要在每个数据块上进行奇偶校验计算,当进行大量小文件的随机写入操作时,RAID 5的性能可能会下降。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可以使用更高级别的RAID技术,如RAID 6或RAID 10。
RAID 6可以容忍两块磁盘的故障,而RAID 10则是将RAID 1和RAID 0结合起来,提供了更好的性能和容错能力。
安防监控硬盘容量计算公式

1080P(一)、720P、4CIF、CIF所需要的理论带宽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对存储空间容量的大小需求是与画面质量的高低、及视频线路等都有很大关系。
下面对视频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的之间的计算方法做以先容。
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数。
单位为bps(BitPerSecond),比特率越高,传送的数据越大。
比特率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视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小的单位,要么是0,要么是1。
比特率与音、视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视频的质量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假如比特率越少则情况恰好相反。
码流(Data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率,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
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高。
上行带宽就是本地上传信息到网络上的带宽。
上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用FTP上传文件到网上往,影响上传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
下行带宽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带宽。
下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从网络下载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从FTP服务器上文件下载到用户电脑,影响下传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
不同的格式的比特率和码流的大小定义表:传输带宽计算:比特率大小×摄像机的路数=网络带宽至少大小;注:监控点的带宽是要求上行的最小限度带宽(监控点将视频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带宽是要求下行的最小限度带宽(将监控点的视频信息下载到监控中心);例:电信2Mbps的ADSL宽带,50米红外摄像机理论上其上行带宽是512kbps=64kb/s,其下行带宽是2Mbps=256kb/。
例:监控分布在5个不同的地方,各地方的摄像机的路数:n=10(20路)1个监控中心,远程监看及存储视频信息,存储时间为30天。
不同视频格式的带宽及存储空间大小计算如下:地方监控点:CIF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512K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512K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5120Kbps=5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CIF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5Mbps;D1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1.5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1.5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15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D1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15Mbps;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2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20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20Mbps;1080P(2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4Mbps,浙江监控批发网络编码板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4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4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40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108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40Mbps;监控中心:CIF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Kbps=25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CIF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25MbpsD1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75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D1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75Mbps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100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100Mbps1080P(2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4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200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1080P的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200Mbps存储空间计算:码流大小(单位:kb/s;即:比特率÷8)×3600(单位:秒;1小时的秒数)×24(单位:小时;一天的时间长)×30(保存的天数)×50(监控点要保存摄像机录像的总数)÷0.9(磁盘格式化的损失10%空间)=所需存储空间的大小(注:存储单位换算1TB=1024GB;1GB=1024MB;1MB=1024KB)50路存储30天的CIF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64×3600×24×30×50÷0.9=8789.1GB≈9TB50路存储30天的D1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192×3600×24×30×50÷0.9=.2GB≈26TB50路存储30天的720P(100万像素)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256×3600×24×30×50÷0.9=.3GB≈35TB50路存储30天的1080P(200万像素)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512×3600×24×30×50÷0.9=.5GB≈69TB。
监控录像机所需硬盘大小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存储空间=比特率÷8(换算成字节数据量)x3600(每小时存储容量大小)x24(每天存储容量大小)x30(存储天数)x50(前端摄像机路数)÷0.9(磁盘格式化损失10%的空间)
视频格式
存储天数
存储计算
存储空间
CIF
30天
64×3600×24×30×50÷0.9
9T
D1
30天
硬盘录像机硬盘容量计算遵循以下公式:
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每天录像时间×硬盘录像机路数×需要保存的天数
例如:8路硬盘录像机,视音频录像,采用512Kbps定码流,每天定时录像12小时,录像资料保留15天,计算公式如下:
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512×3600÷8÷1024=225MB
硬盘录像机所需硬盘容量=225×8×12×15=324000MB≈320GB
192×3600×4×30×50÷0.9
26T
720p
30天
256×3600×24×30×50÷0.9
35T
1080p
30天
512×3600×24×30×50÷0.9
69T
硬盘容量计算
1、常见录像格式的码流大小:QCIF:256KbpsCIF:512Kbps DCIF:768Kbps
Half_D1:768Kbps 4CIF:1536KbpsFull_D1:2048Kbps 720P:3096Kbps
1080P:10240Kbps
2、如何进行硬盘容量的计算
每小时录像文件大小计算公式:码流大小×3600÷8÷1024= MB/小时
安防监控硬盘容量计算公式

1080P、720P、4C I F、C I F所需要的理论带宽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对存储空间容量的大小需求是与画面质量的高低、及视频线路等都有很大关系。
下面对视频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的之间的计算方法做以先容。
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数。
单位为bps(BitPerSecond),比特率越高,传送的数据越大。
比特率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视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小的单位,要么是0,要么是1。
比特率与音、视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视频的质量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假如比特率越少则情况恰好相反。
码流(Data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率,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
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高。
上行带宽就是本地上传信息到网络上的带宽。
上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用FTP上传文件到网上往,影响上传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
下行带宽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带宽。
下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从网络下载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如从FTP服务器上文件下载到用户电脑,影响下传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
不同的格式的比特率和码流的大小定义表:传输带宽计算:比特率大小×摄像机的路数=网络带宽至少大小;注:监控点的带宽是要求上行的最小限度带宽(监控点将视频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带宽是要求下行的最小限度带宽(将监控点的视频信息下载到监控中心);例:电信2Mbps的ADSL宽带,50米红外摄像机理论上其上行带宽是512kbps=64kb/s,其下行带宽是2Mbps=256kb/。
例:监控分布在5个不同的地方,各地方的摄像机的路数:n=10(20路)1个监控中心,远程监看及存储视频信息,存储时间为30天。
不同视频格式的带宽及存储空间大小计算如下:地方监控点:CIF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512K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512K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5120Kbps=5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CIF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5Mbps;D1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1.5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1.5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15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D1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15Mbps;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2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20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20Mbps;1080P(2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4Mbps,浙江监控批发网络编码板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4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4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40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108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40Mbps;监控中心:CIF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Kbps=25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CIF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25MbpsD1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75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D1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75Mbps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100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100Mbps1080P(2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4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200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1080P的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200Mbps存储空间计算:码流大小(单位:kb/s;即:比特率÷8)×3600(单位:秒;1小时的秒数)×24(单位:小时;一天的时间长)×30(保存的天数)×50(监控点要保存摄像机录像的总数)÷0.9(磁盘格式化的损失10%空间)=所需存储空间的大小(注:存储单位换算1TB=1024GB;1GB=1024MB;1MB=1024KB)50路存储30天的CIF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64×3600×24×30×50÷0.9=8789.1GB≈9TB50路存储30天的D1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192×3600×24×30×50÷0.9=.2GB≈26TB50路存储30天的720P(100万像素)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256×3600×24×30×50÷0.9=.3GB≈35TB50路存储30天的1080P(200万像素)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512×3600×24×30×50÷0.9=.5GB≈69TB。
ufs lun大小计算

ufs lun大小计算
摘要:
1.UFS Lun 大小的概念和重要性
2.UFS Lun 大小的计算方法
3.UFS Lun 大小的实际应用
4.总结
正文:
1.UFS Lun 大小的概念和重要性
UFS(Unix File System)是一种在各种Unix 和类Unix 系统上广泛使用的文件系统。
在UFS 中,Lun(Logical Unit Number)是一种重要的概念,用于表示文件系统中的逻辑存储设备。
Lun 大小指的是一个Lun 可以存储的最大数据量。
了解UFS Lun 大小对于存储管理和系统性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2.UFS Lun 大小的计算方法
UFS Lun 大小是通过计算Lun 所占用的磁盘空间来得出的。
一般来说,UFS Lun 大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Lun 大小= 磁盘容量/ 磁盘块大小
其中,磁盘容量指的是Lun 所占用的磁盘空间,通常以字节为单位;磁盘块大小指的是UFS 文件系统中的最小存储单元,通常为1K 字节或更大。
3.UFS Lun 大小的实际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UFS Lun 大小对于存储管理有着重要作用。
例如,当一个Lun 的存储空间不足时,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增加Lun 大小来扩展存储空
间,从而避免数据丢失。
另外,合理的Lun 大小设置可以提高文件系统的性能,避免磁盘碎片和存储浪费。
4.总结
UFS Lun 大小是文件系统管理中的重要概念,了解其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存储管理和系统性能优化。
安防监控硬盘容量计算公式ea

1080P、720P、4CIF、CIF所需要的理论带宽在视频监控系统中,对存储空间容量的大小需求是与画面质量的上下、及视频线路等都有很大关系。
下面对视频存储空间大小与传输带宽的之间的计算方法做以先容。
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bit)数。
单位为bps(BitPerSecond),比特率越高,传送的数据越大。
比特率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视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而比特就是二进制里面最小的单位,要么是0,要么是1。
比特率与音、视频压缩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比特率越高,音、视频的质量就越好,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假设比特率越少那么情况恰好相反。
码流(DataRate)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也叫码率,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局部。
同样分辨率下,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压缩比就越小,画面质量就越高。
上行带宽就是本地上传信息到网络上的带宽。
上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方用FTP上传文件到网上往,影响上传速度的就是“上行速率〞。
下行带宽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带宽。
下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从网络下载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比方从FTP效劳器上文件下载到用户电脑,影响下传速度的就是“下行速率〞。
不同的格式的比特率和码流的大小定义表:传输带宽计算:比特率大小×摄像机的路数=网络带宽至少大小;注:监控点的带宽是要求上行的最小限度带宽(监控点将视频信息上传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的带宽是要求下行的最小限度带宽(将监控点的视频信息下载到监控中心);例:电信2Mbps的ADSL宽带,50米红外摄像机理论上其上行带宽是512kbps=64kb/s,其下行带宽是2Mbps=256kb/。
例:监控分布在5个不同的地方,各地方的摄像机的路数:n=10(20路)1个监控中心,远程监看及存储视频信息,存储时间为30天。
不同视频格式的带宽及存储空间大小计算如下:地方监控点:CIF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512K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512K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5120Kbps=5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CIF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5Mbps;D1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 1.5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1.5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15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D1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15Mbps;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2Mbps,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20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20Mbps;1080P(2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每路摄像头的比特率为4Mbps,浙江监控批发网络编码板即每路摄像头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4Mbps,10路摄像机所需的数据传输带宽为:4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10(摄像机的路数)=40Mbps(上行带宽)即:采用1080P的视频格式各地方监控所需的网络上行带宽至少为40Mbps;监控中心:CIF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512K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Kbps=25Mbps(下行带宽) 即:采用CIF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25MbpsD1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1.5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75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D1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75Mbps720P(1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2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100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720P的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100Mbps1080P(200万像素)的视频格式的所需带宽:4Mbps(视频格式的比特率)×50(监控点的摄像机的总路数之和)=200Mbps(下行带宽)即:采用1080P的视频格式监控中心所需的网络下行带宽至少200Mbps存储空间计算:码流大小(单位:kb/s;即:比特率÷8)×3600(单位:秒;1小时的秒数)×24(单位:小时;一天的时间长)×30(保存的天数)×50(监控点要保存摄像机录像的总数)÷0.9(磁盘格式化的损失10%空间)=所需存储空间的大小(注:存储单位换算1TB=1024GB;1GB=1024MB;1MB=1024KB)50路存储30天的CIF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64×3600×24×30×50÷≈9TB50路存储30天的D1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192×3600×24×30×50÷0.9=.2GB≈26TB50路存储30天的720P(100万像素)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256×3600×24×30×50÷0.9=.3GB≈35TB50路存储30天的1080P(200万像素)视频格式录像信息的存储空间所需大小为:512×3600×24×30×50÷0.9=.5GB≈69TB。
NVR容量计算工具(简单)

CIF(M)D1(M)720P(M)1080P(M)0.5 1.5~246容量(单位TB)=码流值×3600×24×储存天数×摄像机数量/8/1024/1024CIF格式,350k~500K,即每秒0.3~0.5M bit,换算成字节为0.5M / 8 = 125K = 0.06M 字节,即每个摄D1(标清格式)大约是CIF的4倍,每小时最高600~700M左右,一天24小时大概16.2G左右。
720P每小时大约问:我的磁盘系统采用了RAID5,有三个磁盘,但是三个磁盘容量各不相同。
怎样计算用于数据存储的磁 答:首先,我要提的是:如果你要采用RAID 5的话,不推荐采用多个近似度 除非你有一个非常特殊的RAID 5适配器,因为RAID 5要求所有驱动器的容量相同。
当你将不同大小 我推荐采用三个80GB的驱动器(或者任意三个相同存储量的存储器),接着在这三个驱动器上设置RA (做raid 5阵列所有磁盘容量必须一样大,当容量不同时,会以最小的容量为准。
最好硬盘转速一样,2q3gb2020w150.125mB/s6160.037mB/s 2.22mB/f133mB/h/ 8 = 125K = 0.06M 字节,即每个摄像机每秒钟需要的最大存储容量为0.06M。
每小时150M~225M之间,一天24小时4小时大概16.2G左右。
720P每小时大约是1.8G,一天大约43.2G。
1080P每小时大约是2.7G,一天大约64.8G。
各不相同。
怎样计算用于数据存储的磁盘可用空间,以及有多少磁盘空间被用于奇偶校验存储?近似度不高的磁盘驱动器。
通过大量的实践表明:RAID 5中的所有磁盘驱动器采用相同的速度和有驱动器的容量相同。
当你将不同大小的驱动器进行混合,容量最小的驱动器的容量将是每个驱动器你可利用的总空储器),接着在这三个驱动器上设置RAID 5。
结果你将得到2 x 80 GB = 160 GB的可用空间(不考虑集合中数据驱动小的容量为准。
会计电算化习题+参考答案

会计电算化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可以用于定义报表表样的方法中,较直观的是()A、文本文件法B、屏幕显示法C、数据库法D、图表法正确答案:D2、Internet应用中的()是通过Internet进入和使用远方的计算机系统,即使用户的计算机暂时成为远方计算机的终端,使用其开放的资源。
A、文件传送B、信息查询C、网络通信D、远程登陆正确答案:D3、结账处理向导的主要操作过程是()A、开始结账→核对账簿→月度工作报告→执行结账B、开始结账→自动转账→输出账表→执行结账C、开始结账→银行对账→输出账表→执行结账D、开始结账→核对账簿→输出账表→执行结账正确答案:A4、报表格式的基本要素是( )。
A、表头、表中、表尾B、表头、表体、表尾、附注C、标题、表头、表体、表尾D、标题、表体、表尾正确答案:C5、输入会计科目编码时,()编码必须按财政部规定输入。
A、一级科目B、明细科目C、二级科目D、三级科目正确答案:A6、凭证记账过程中的合法性检查的内容不包括检查()。
A、借贷金额是否平衡B、是否有删除的凭证C、凭证号是否连续D、凭证是否经过审核正确答案:B7、下列子系统不属于会计核算软件的是()。
A、存货核算系统B、应付款核算系统C、应收款核算系统D、工资核算系统E、生产计划管理系统F、固定资产核算系统正确答案:E8、计算机都采用“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这一原理是1946年由()提出的。
A、甲骨文B、图灵C、比尔﹒盖次D、冯﹒诺依曼正确答案:D9、关于总账系统中往来核算的描述,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A、往来核算是指会计核算中的资金往来业务B、往来核算是指对所有往来科目进行辅助核算C、任何科目都可以进行往来核算D、往来科目是指需要进行往来核算辅助核算的科目正确答案:D10、凭证记账过程中的合法性检查的内容不包括_ 。
A、检查凭证是否经过审核B、检查是否有删除的凭证C、检查借贷金额是否平衡D、检查凭证号是否连续正确答案:B11、电子信箱地址通常由用户名加()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储系统计算总结
一.磁盘存储容量计算
磁盘容量有两种指标,一种是非格式化容量,指一个磁盘所能存储的总位数;另一种是格式化容量,指各扇区中数据区容量总和。
公式有:
记录密度(存储密度):一般用磁道密度和位密度来表示。
磁道密度:指沿磁盘半径方向,单位长度内磁道的条数。
(1)总磁道数=记录面数×磁道密度×(外直径-内直径)÷2 (2)非格式化容量=位密度×3.14×最内圈直径×总磁道数
(3)格式化容量=每道扇区数×扇区容量×总磁道数
(4)平均数据传输速率=最内圈直径×3.14×位密度×盘片转速 或:
非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内圆周长×最大位密度
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扇区数/道)×(字节数/扇区)
例1:假设一个硬盘有3个盘片,共4个记录面,转速为7200r/min,盘面有效记录区域 的外直径为30cm ,内直径为10cm ,记录位密度为250b/mm ,磁道密度为8道/mm , 每磁道分16个扇区,每扇区512字节,试计算该磁盘的非格式化容量,格式化容量 和数据传输率。
答:
非格式化容量=最大位密度×最内圈周长×总磁道数
最内圈周长=100*3.1416=314.16mm
每记录面的磁道数=(150-50)×8=800道;
因此,每记录面的非格式化容量=314.16×250×800/8=7.5M
格式化容量=每道扇区数×扇区容量×总磁道数=16×512×800×4/1024/1024=25M 硬盘平均数据传输率公式:
平均数据传输率=每道扇区数×扇区容量×盘片转速=16×512×7200/60=960kb/s
二.数据线和地址线的计算:
的位数,这里算出来是11位;4是一个存储单元的位数,也就是数据线的位数,所以这个芯片的地址线11位,数据线4位。
三.存储容量(1字节=8位二进制信息)及换算:
例:CPU 地址总线为32根则可以寻址322=4G 的存储空间
1KB=102B=1024Byte 1MB=202B=1024KB
1GB=302B=1024MB 1TB=402B=1024GB
1PB=502B=1024TB 1EB=602B=1024PB
四.用存储器芯片构成半导体存储器(主存储器组成)
用现成的集成电路芯片构成一个一定容量的半导体存储器,大致要完成以下四项工作:
1、根据所需要的容量大小,确定所需芯片的数目
2、完成地址分配,设计片号信号译码器
3、实现总线(DBUS ,ABUS ,CBUS )连接
4、解决存储器与CPU 的速度匹配问题
下面通过一个简单例子,说明如何用现成芯片来构成一个存储器。
扇区 磁道
五.主存储器的地址编码:
主存储器(内存)采用的是随机存取方式,需要对每个数据块进行编码,而在主存储器中数据块是以word 来标识的,即每个字一个地址,通常采用的是16进制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编址的基础可以是字节,也可以是字(字是由一个或多个字节组成的)。
要计算地址位数,首先应计算要编址的字或字节数,然后求2的对数即可得到。
例:按字节编址,地址从A4000H 到CBFFFH,则表示有(CBFFF-A4000)+1个字节,28000H 个()1075222+=160KB
注:将16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按1所在位数求得2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