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补液
儿科学补液

儿补液总量是由三部分组成的:1、一般需按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计算。
①累积损失量:指病后(如急性脱水)减轻之体重数量,这部分液体最主要。
这部分液量可根据脱水程度加以估计。
累积损失量也可按体表面积计算,轻度脱水为30-50ml/kg ,中度脱水为50-100ml/kg,重度脱水为100-150ml/kg。
②继续损失量:按实际损失补充,一般在禁食条件下为40ml/kg﹒d,非禁食状态是30ml/kg。
电解质包括钠、氯及碳酸氢离子各40mmol/L。
继续损失量也可以用口服补液盐(ORS)补充。
③生理需要量:生理需要量,即基础代谢:60-80ml/kg/day。
但是,小儿若小于10kg,通常给以补充100ml/kg/day。
2、量知道了,那么给补什么样的液体呢?累计损失量的补充:根据脱水性质来给予低渗性脱水:2/3张液体等渗性脱水:1/2张液体高渗性托说:1/3-1/5张液体注:渗透压越高,就应该给以张力越小的,以此来稀释至等渗水平,而渗透性越低,则就给以张力大的液体。
继续损失量的补充:通常给予1/3-1/2张液体生理需要量:通常给予1/4-1/5张液体补液1、轻度脱水轻度脱水的患儿,一般在给以调节饮食、药物控制外,只给予ORS,即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轻度脱水口服补液量约是50-80ml/kg,在8-12小时内把累积损失量补足。
脱水纠正后,将ORS等量稀释后,根据需要随意口服。
注意:ORS是2/3张液,故新生儿及有明显的呕吐、腹胀、休克、心肾功能不全的患儿不宜使用。
2、中度及重度脱水中度及重度的患儿一般采用静脉补液。
⑴第一天的补液:补液量及补液种类,在课本里已经说过了。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如果患儿中度脱水,出现明显的循环障碍了,那么必须先扩容,方法如下:1)用2:1等张含钠液 20ml/kg,30~60分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2)以补充累积丢失量为主的阶段:若无微循环障碍,补液从此阶段开始,如以扩容,累积丢失量应减去扩容量。
关于儿科补液计算方法

关于儿科补液计算方法在儿科医学中,补液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治疗手段。
补液的目的是维持或恢复儿童的体液平衡,补充因呕吐、腹泻、发烧等导致的体液丢失,以防止脱水和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儿科补液计算方法是根据患儿的丢液量、丢液成分和丢液时间来合理地计算和调整补液的剂量和速度。
首先,计算儿童的丢液量是确定补液的第一步。
儿童的丢液量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评估:1. 估算法:根据患儿体重和丢液导致的增加倍数,通常使用以下公式:估计的丢液量(mL)= 基础需求(mL/kg)× 体重(kg)× 增加倍数。
2.精确测量法:通过秤量估算患儿体重,并根据患儿实际丢失的体液来计算丢液量,如呕吐量、腹泻发生时间和次数、小便量等。
其次,确定补液的成分是计算补液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丢液成分的不同,补液可以分为生理盐水(等渗性补液)和特殊液体(等容性补液)。
1.生理盐水:用于普通的补液治疗,其成分为氯化钠(NaCl)0.9%。
根据计算的丢液总量和正常体液的组成,可以合理地计算出补液所需的生理盐水的总量。
2.特殊液体:适用于特殊情况下的补液,比如重度脱水、失血、高渗性脱水等。
特殊液体的成分包括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乳酸钠等。
根据患儿的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合理地计算出特殊液体所需的剂量和比例。
最后,根据儿童的丢液时间和病情的稳定程度,确定补液的速度也是计算儿科补液的关键因素之一1. 快速补液:适用于严重脱水或急性失血的情况下,速度为20-40mL/kg每小时。
2. 正常速度:适用于轻度的脱水和常见的呕吐、腹泻情况下,速度为10-20mL/kg每小时。
3. 缓慢补液:适用于稳定的患儿,速度为5-10mL/kg每小时。
补液的速度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丢液程度和病情来调整,需密切监测儿童的丢液量、尿量、体重变化和生命体征,以确保补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儿童的补液方案也需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和特殊情况进行调整。
儿科补液计算公式大全

儿科补液计算公式大全
1. Holliday-Segar公式:
补液总量(ml)= 100ml/每千克体重/天× 体重(kg)
这是最常用的儿科补液计算公式,适用于儿童体重大于10kg的情况。
2.同时考虑体重和体表面积的公式:
补液总量(ml)= 1000ml/m²/天× 体表面积(m²)
体表面积可以根据Du Bois公式计算:
这个公式适用于儿童体重在10kg以下或者肥胖儿童。
3.考虑液体丢失量的公式:
补液总量(ml)= 润肠液体需求 + 皮肤液体需求 + 应急液体需求 + 输液需求
a.润肠液体需求:
这是指儿童口服补液的液体需求。
根据润肠剂包装上的说明计算。
b.皮肤液体需求:
一般情况下,每天的皮肤失水量为60-100ml/m²/天。
根据体表面积
计算。
c.应急液体需求:
如果儿童出现呕吐、腹泻、高热等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应急
补液。
d.输液需求:
如果儿童体液丢失较多,需要通过静脉输液进行补液。
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输液速率和时间。
这些是一些常用的儿科补液计算公式,但是具体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和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补液,以确保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补液过程中应及时观察儿童的生理指标和病情变化,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儿科补液方法详解小儿补液

儿科补液方法详解小儿补液儿科补液是指给患儿输注液体以维持体液平衡的治疗方法。
小儿补液在儿科临床中是非常常见的治疗手段,对于一些因呕吐、腹泻、发热等病情引起的体液丧失,及时的补液是非常关键的。
一、补液的目的儿科补液的目的是维持体液平衡,保证儿童正常的生理功能。
通过补液可以恢复体液的容量和浓度,维持细胞内外液体分布的正常比例,保证细胞内外的正常代谢和信息传递。
同时,补液还可以纠正体液的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维持血液中电解质和酸碱度等生理参数的稳定。
二、补液的途径1.口服补液:适用于轻度的呕吐、腹泻、发热等情况下,可以通过口服补液来补充体液。
通常使用口服补液剂,如含有电解质和糖的口服补液,儿童可以适量饮用。
2.静脉输液:当儿童严重脱水,口服补液不够或不能口服时,需要通过静脉输液来补液。
静脉输液是一种快速有效的补液方法,可以迅速补充体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
静脉输液通常分为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盐水为基础的补液和含有药物的输液,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来选择。
三、补液的方式1.经典补液:经典补液法也称为“外伤补液法”,适用于中度和严重脱水的患儿。
常用的方法是根据体重和脱水程度来计算补液量,然后按照一定的时间分次输注。
通常在输液的第1小时内补液量为体重的10%~15%,接下来的2-3小时内补液量为体重的5%。
在补液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电解质改变情况。
2.中度脱水补液:中度脱水补液适用于呕吐、腹泻、发热等轻度病情造成的脱水。
一般情况下,可给予患儿口服补液并饮食治疗,采用少量多次的口服补液,每次补液20~30ml。
同时要监测患儿的体重、尿量、精神状态等指标,必要时进行静脉输液。
3.无脱水补液:在一些不严重的疾病或轻度脱水恢复后,可以使用口服补液来补液。
给予含有电解质和糖的口服补液,每次饮用适量即可。
四、补液的注意事项1.确定补液的途径和方式: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需要确切地确定补液的途径和方式,以达到快速有效的补液效果。
小儿补液治疗的原则

小儿补液治疗的原则
小儿补液治疗的原则是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以下是小儿补液治疗的一些原则:
1. 早期、快速、足量:在患儿出现脱水症状时,应尽早开始补液治疗,以快速纠正脱水症状。
补液的速度和量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脱水程度等因素进行调整。
2. 补充生理需要量:除了补充脱水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外,还需要补充正常生理需要的水分和电解质。
3. 个体化治疗:补液治疗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如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
4. 补盐和补糖:在补液过程中,应同时补充钠离子和葡萄糖,以维持电解质平衡和提供能量。
5. 逐渐减少补液量:在补液治疗过程中,应逐渐减少补液量,避免突然停止补液导致再次脱水。
6. 监测病情变化:在补液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心率、呼吸、血压、尿量等,以便及时调整补液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补液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补液或补液不当导致不良后果。
儿科补液计算例题及讲解

儿科补液计算例题及讲解一、例题患儿,男,1岁,体重10kg。
因腹泻伴中度脱水入院。
问题:1. 该患儿第一天补液总量是多少?2. 如果是等渗性脱水,如何分配补液的种类和量(包括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二、解析1. 计算第一天补液总量- 根据小儿补液原则,轻度脱水时补液量为90 - 120ml/kg,中度脱水时补液量为120 - 150ml/kg,重度脱水时补液量为150 - 180ml/kg。
- 该患儿体重10kg,为中度脱水,所以第一天补液总量为120 - 150ml/kg×10kg = 1200 - 1500ml。
2. 等渗性脱水时补液种类和量的分配- 累积损失量- 对于等渗性脱水,累积损失量一般用1/2张含钠液补充。
- 累积损失量一般在8 - 12小时内补完,约为总量的一半(即中度脱水时累积损失量约为50 - 75ml/kg)。
- 该患儿体重10kg,所以累积损失量为50 - 75ml/kg×10kg = 500 -750ml,用1/2张含钠液补充。
- 继续损失量- 继续损失量一般用1/2 - 1/3张含钠液补充。
- 继续损失量一般为10 - 40ml/kg/d,该患儿体重10kg,取30ml/kg/d计算,继续损失量为30ml/kg×10kg = 300ml,用1/2张含钠液补充。
- 生理需要量- 生理需要量一般用1/4 - 1/5张含钠液补充。
- 生理需要量为60 - 80ml/kg/d,该患儿体重10kg,取70ml/kg/d计算,生理需要量为70ml/kg×10kg = 700ml,用1/5张含钠液补充。
- 总量分配示例(假设总量取1500ml)- 累积损失量:假设取700ml(1/2张含钠液),在8 - 12小时内补完。
- 继续损失量:300ml(1/2张含钠液),在24小时内均匀补充。
- 生理需要量:500ml(1/5张含钠液),在24小时内均匀补充。
儿科补液课件

儿科补液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儿科护理学》第四章“小儿体液平衡与补液疗法”,主要内容包括: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儿科常见脱水类型及补液原则、静脉输液的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及补液的重要性。
2. 掌握儿科常见脱水类型及其补液原则。
3. 学会静脉输液的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儿体液平衡特点、脱水类型及补液原则、静脉输液操作技巧。
难点:脱水类型的判断及补液量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挂图、实物模型。
2. 学具:输液器、注射器、无菌敷料、手套。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名脱水患儿的病例,引导学生分析患儿的脱水程度及补液原则。
2. 理论讲解(10分钟)讲解小儿体液平衡特点、脱水类型及补液原则。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具体病例为例,讲解脱水类型的判断及补液量的计算。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病例分析脱水类型并计算补液量。
5. 操作演示(15分钟)演示静脉输液的操作技巧,强调注意事项。
6. 分组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静脉输液操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小儿体液平衡特点2. 脱水类型及补液原则3. 静脉输液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病例,判断脱水类型,计算补液量。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脱水类型的判断及补液量的计算掌握情况,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
2. 拓展延伸: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类型的补液疗法,如口服补液盐、肠内营养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脱水类型的判断2. 补液量的计算3. 静脉输液操作技巧一、脱水类型的判断2. 中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5%10%,患儿表现为明显口渴、尿量明显减少、皮肤弹性差、眼窝和囟门稍凹陷。
在判断脱水类型时,需综合考虑患儿的病史、临床表现、体重下降程度等因素,综合评估。
二、补液量的计算1. 确定基础需要量:婴儿每日需水量为100150ml/kg,儿童每日需水量为70110ml/kg。
关于儿科补液计算方法汇总

关于儿科补液计算方法汇总儿科补液是指给予儿童体内失水或电解质紊乱的治疗方法,旨在维持体液平衡、恢复血容量和纠正电解质紊乱。
正确计算儿科补液是确保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汇总关于儿科补液计算方法的相关内容。
1.需要考虑的因素儿科补液计算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年龄-体重-临床症状和体征-补液目的(维持体液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医生的判断和经验2.补液种类常用的儿科补液种类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
晶体液是指成分和浓度与人体血浆相似的补液,包括生理盐水、林格液、5%葡萄糖盐水等。
胶体液是指具有较高胶体渗透压的补液,可以有效增加血容量,包括白蛋白溶液、羟乙基淀粉溶液等。
在选择补液种类时,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临床需要来确定。
3.补液量计算方法(1)体表面积计算法体表面积法是根据患儿实际体表面积来计算补液量。
常用的计算公式有:- 修订Peters公式:液体量(ml)= 2.5 × 体表面积(m²)× 体重(kg)。
- 康普托公式:液体量(ml)= 4 ×体表面积(m²)×体重(kg)。
(2)体重计算法体重计算法是根据患儿实际体重来计算补液量。
对于年龄大于1岁的儿童,可根据体重范围来选择计算公式。
- 汤姆林森公式:液体量(ml)= 100 × 体重(kg)。
-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可以根据临床经验来确定补液量。
(3)临床评估法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根据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来判断补液量。
例如,根据患儿的脉搏、呼吸、尿量和皮肤弹性等进行评估,然后根据需要来补液。
4.补液速度计算方法儿科补液速度的计算方法有:-根据失水量计算:可根据患儿的失水量和补液时间来计算补液速度。
一般情况下,失水量的10%为起始补液速度,每隔1-2小时根据患儿的尿量和临床症状来调整。
- 根据体重计算:在病情紧急情况下,也可以根据患儿的体重来计算补液速度。
一般情况下,儿童的补液速度为100ml/kg。
儿科补液最简单的计算方法

儿科补液最简单的计算方法
在儿童生长发育期间,由于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往往更容易出现脱水现象。
儿童体内缺水严重时,需要进行补液治疗。
补液的目的是为了维持儿童体内的水平衡和电解质平衡。
而对于每个年龄段的儿童,补液的计算方法也是不同的。
以下是儿童补液最简单的计算方法:
1. 首先,需要了解儿童的体重和年龄。
一般而言,儿童体重小于10公斤的,可以按照每天100ml/kg的速度补液;而体重大于10公斤的儿童,则可以按照每天50ml/kg的速度进行补液。
2. 其次,需要根据儿童的临床情况,确定补液的种类和剂量。
如果儿童是轻度脱水,可以使用口服补液剂或口服盐水进行补液;如果儿童是中度脱水,可以使用静脉输液或口服补液剂进行补液;如果儿童是严重脱水,需要紧急进行静脉输液治疗。
3. 最后,需要根据儿童的体重和补液速度,计算出补液的总量和时间。
例如,一个体重为15公斤的儿童需要进行每天50ml/kg的速度补液,那么每天需要补液750ml。
如果每6小时进行一次补液,那么每次需要补液125ml。
总之,儿童补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治疗措施,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临床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出现脱水症状,应尽快就医,并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适当的补液治疗,以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
儿科补液方法详解小儿补液

儿科补液方法详解小儿补液儿童补液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将失去的体液和电解质补充到儿童体内,以维持体液平衡和排除体内毒素。
儿童补液的方法有多种,具体选择哪种方法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病情以及医生的建议来决定。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儿童补液方法。
1.口服补液对于轻度失水的儿童(例如腹泻、呕吐引起的轻度脱水),可以尝试口服补液。
口服补液的适用病例包括儿童情况稳定、有意愿、能够吞咽和保持接受液体的能力等。
常见的口服补液剂包括ORS(口服补液盐)和EPS(儿童口服补液溶液)。
给予口服补液时需要控制补液的速度和量,一般建议每次给予10-20ml,每次间隔10-15分钟,可逐渐增加饮用量。
如果儿童无法进食或呕吐严重,口服补液效果不佳,需考虑其他补液途径。
2.静脉补液静脉补液是将营养液或生理盐水等溶液通过儿童的静脉输送到体内,以快速有效地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这是一种有效的补液方法,适用于重度失水、呕吐无法进食、水分摄入受限、需要迅速补液的儿童。
静脉补液一般由医务人员在医院或诊所完成。
静脉补液的速度和剂量要根据儿童的病情和体重来确定,需要严密监测儿童的生命体征和尿量等指标。
3.肠内营养对于无法通过口服补液或静脉补液的儿童,如胃肠功能受损、呕吐严重等,肠内营养可以是一个选择。
肠内营养是将营养液通过胃管或鼻胃管直接输送到儿童的胃肠道中,以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
这种方法可以在儿童较稳定、无需频繁补液时使用。
肠内营养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儿童的病情、年龄和需要来制定详细的营养方案。
4.腹膜透析腹膜透析是一种更复杂的补液方法,适用于儿童出现肾衰竭等严重情况。
腹膜透析通过在腹腔内放置导管,将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通过腹膜膜的渗透作用排出体外,以达到补液的目的。
这种方法需要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对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家庭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腹膜透析一般只在严重的肾脏功能障碍或无法进行其他血液透析方法时考虑使用。
儿科补液计算入门

儿科补液计算入门儿科补液是指对儿童因各种原因而出现的体液缺失或特定电解负衡的病情进行补充和调整,以达到维持水、电解负荷平衡的目的。
正确补液对儿童的恢复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补液计算是确保补液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的关键。
儿童的补液计算是相对复杂的,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个体化的计算。
以下是儿科补液计算的入门指南,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技能。
1.儿童的生理特点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儿童的生理特点。
相比成人,儿童的代谢速率较高,蒸发散失较大,呼吸水分损失量较大。
此外,由于儿童的肾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排尿量相对较低。
因此,儿童在水和电解质的代谢和调节方面与成人有所不同。
2.基础补液量的计算基础补液量是指儿童在没有明显失水情况下,仅仅通过一般代谢所需的补液量。
它的计算方法可以使用The Holliday-Segar公式进行计算。
基础补液量(mL/24h)= 100 mL/Kg for the first 10 Kg + 50 mL/Kg for the second 10 Kg + 20 mL/Kg for the remaining Kg3.估算失液量失液量是指由于呕吐、腹泻、高热等原因导致儿童失去的液体量。
一般情况下,在儿科补液计算中,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估算失液量。
轻度失液量(5-10%体重)=乳/固体摄入不良或轻度脱水中度失液量(10-15%体重)=明显的脱水重度失液量(>15%体重)=严重的脱水,需要立即补液4.补充钠(Na+)和钾(K+)的计算总钠补液量(mEq)=需要补充的体液量(L)×(目标血清Na+浓度-当前血清Na+浓度)总钾补液量(mEq)=需要补充的体液量(L)×(目标血清K+浓度-当前血清K+浓度)5.补液速率的计算补液速率是指将补液量按照一定的速率输入给患儿的过程。
常用的计算公式如下:补液速率(mL/h)=补液总量(mL)÷给液时间(h)以上是儿科补液计算的入门指南,希望能够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补液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小儿外科补液原则

小儿外科补液原则1.根据病情确定补液种类: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补液种类,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
晶体液包括生理盐水、林格液、葡萄糖盐水等,可用于补充体液损失。
胶体液包括人血白蛋白、羊血白蛋白等,可用于补充血容量不足。
2.根据补液目的确定补液速度:根据病情和临床需要确定补液速度,一般原则是先快后慢,在病情稳定后逐渐减缓补液速度,以防止发生过快补液引起的高血容量状态。
3.个体化的补液方案:补液方案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病情等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婴幼儿的补液量一般以体重为基础进行计算,而大儿童则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补液。
4.根据临床监测结果调整补液方案:监测患儿的体征、生化指标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如血压、尿量、中心静脉压等,及时调整补液方案。
通过监测结果,来判断补液量和补液种类是否适当,以便及时纠正液体不平衡。
5.避免电解负平衡或电解紊乱:在补液过程中应注意维持正常电解质平衡。
对于电解质的监测和调整要及时、准确。
补液时应根据电解质监测结果进行补充,以避免过多或过少导致电解负平衡或电解紊乱。
6.合理使用输液泵:小儿外科患儿对输液泵的使用要谨慎。
输液泵的速度控制必须准确,不能过快或过慢,以免引发不良反应或药物浓度不稳定。
7.防止补液过快引起液体超负荷:过快补液容易引起液体超负荷,对心肺功能不好的儿童尤其不利。
应根据患儿的体征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来调整补液速度,确保液体输入与输出平衡。
8.注意感染控制:在小儿外科手术中,补液操作要遵循无菌原则,减少感染的风险。
补液管道的连接和使用过程要符合消毒和无菌操作的要求,以减少感染患儿的可能性。
总结起来,小儿外科补液要根据病情确定补液种类,个体化制定补液方案,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调整。
同时要注意电解负平衡和电解紊乱的防治,合理使用输液泵,防止液体超负荷,并注意感染控制。
这些原则的遵循可以帮助维持儿童的体液平衡,提高康复效果。
儿科补液方案范文

儿科补液方案范文背景:儿童在发热、呕吐、腹泻等疾病过程中,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导致脱水和酸碱平衡失调。
因此,对于儿童的补液治疗非常重要。
在儿科补液方案中,根据不同情况,可以采取口服、静脉、皮下输液等不同途径进行补液治疗。
一、口服补液口服补液适用于轻度或中度的脱水情况,要求患儿有良好的饮食摄入能力。
常见的口服补液方案有:1.顺势口服补液:适用于轻度的脱水情况。
根据患儿体重和失水程度,计算日常液体需求量,并按照每隔3-4小时给患儿适量的电解质溶液、果汁、鸡蛋羹等流质饮食,以满足患儿日常液体需求量。
2.软件饮食补液:适用于中度的脱水情况。
在控制发热、呕吐等症状后,给予半流质或软质食物,如粥、面条、薄饼等,同时可口服含有电解质的水或果汁。
3.口服补液盐:适用于中度到重度的脱水。
将适量的盐加入水中溶解后让患儿饮用,达到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的目的。
二、静脉补液静脉补液适用于严重脱水或无法口服的情况。
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临床表现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静脉输液方案。
1.高渗盐水输液:适用于急性脱水和失血所致脱水。
常用的是氯化钠、氯化钾等高渗盐水,配制成低浓度的液体,以逐渐恢复体液的渗透压。
2.生理盐水输液:适用于轻度和中度的脱水。
按照患儿体重、年龄和临床表现等因素,计算输液速度和输液总量。
3.血浆或白蛋白输液:适用于严重脱水或重症患儿,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和电解质。
三、皮下补液皮下补液适用于轻度脱水和患儿口服补液能力有限的情况。
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临床表现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皮下输液方案。
1.生理盐水皮下补液:适用于轻度的脱水和口服补液困难的情况。
将适量的生理盐水注射器接头插入皮下组织中,并以适当的速度注射。
2.葡萄糖盐水皮下补液:适用于脱水伴有低血糖的情况。
将适量的葡萄糖盐水注射器接头插入皮下组织中,并以适当的速度注射。
总结:在儿科补液方案中,口服补液适用于轻度或中度的脱水;静脉补液适用于严重脱水或无法口服的情况;皮下补液适用于轻度脱水和口服补液能力有限的情况。
儿科补液方法范文

儿科补液方法范文儿科补液是指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等途径给予婴幼儿和儿童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的治疗方法。
儿科补液非常重要,能够帮助恢复体内正常水电解质平衡,对于治疗脱水、呕吐腹泻、高热等儿童常见病症具有重要作用。
常见的儿科补液方法主要包括口服补液、静脉补液和皮下注射补液。
1.口服补液:适用于轻度或中度脱水的儿童。
选择适宜的口服补液剂型,如葡萄糖盐水、口服补液盐粉剂等。
葡萄糖盐水含有适当的糖分和电解质,能够迅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促进肠壁对水分的吸收。
口服补液盐粉剂则根据儿童年龄和体重来决定剂量,一般需要将粉剂溶解在一定量的清水中搅拌均匀后饮用。
在儿童口服补液过程中,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严重程度来确定补液总量和补液速度,遵循“越积越轻,越脱水越慢”的原则。
2.静脉补液:适用于重度脱水和无法口服的儿童。
静脉补液需要在医院进行,通过静脉注射给予生理盐水、乳酸钠林格液等。
在儿童静脉补液过程中,要严格掌握补液总量和速度,通常根据儿童的体重和脱水程度来确定相应的补液配量,注射速度要逐渐提高,以避免快速补液导致容量负荷过大。
3. 皮下注射补液:适用于轻度或中度脱水的儿童,且无法口服补液的情况下。
皮下注射补液适合于年龄较大的儿童,一般大于3岁。
常用的补液剂有葡萄糖盐水、生理盐水等,选择适宜的补液剂型后,通过皮下注射给予儿童补液。
皮下注射补液的剂量一般为10-20ml/kg,补液速度要逐渐提高,以避免过快补液引起局部组织水肿。
无论使用哪种补液方法,都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严重程度和脱水程度来确定合适的补液总量和速度。
同时,在儿童补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包括尿量、精神状态、体温、呕吐等情况。
在补液过程中,要定期监测儿童的电解质水平,如血钠、血钾等,及时调整补液方案。
总之,儿科补液是儿童常见病症治疗中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地纠正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但需要根据儿童的个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补液方案,同时密切观察儿童的病情变化,以确保补液的安全和有效。
儿科补液液体疗法ppt课件-2024鲜版

适应症
包括脱水、休克、中毒、严重感染、 高热惊厥、腹泻、呕吐等引起的水、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禁忌症
包括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严 重脑水肿等。
5
补液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 原则:根据患儿的病情、年龄、体重、脱水程度、电解质和酸 碱平衡紊乱情况,制定合理的补液方案,包括液体的种类、量、 速度和途径等。
2024/3/27
01
个性化补液方案
未来,随着精准医疗的不断发展,补液治疗将更加个性化。医生将根据
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补液方案,以提高治疗
效果。
02
智能有望开发出智能化补液系统。该系
统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和液体平衡状态,自动调整补液速度和
密切监测患者生 理指标
在补液治疗过程中,医护人 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理指 标,如心率、呼吸、血压、 尿量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 常情况,确保治疗的安全和 顺利进行。
2024/3/27
25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7
26
定义
补液是指通过静脉或口服途径给予患儿含有电解质和葡萄糖的液体,以纠正水、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恢复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治疗方法。
重要性
儿科患者由于年龄、生理和病理特点,易出现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 时、合理的补液治疗对于挽救患儿生命、促进疾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2024/3/27
4
儿科补液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11
电解质溶液的特点与应用
特点
电解质溶液是含有钾、钠、氯、钙等离子的水溶液,可维持体 内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平衡。
2024/3/27
应用
用于治疗和预防脱水、酸中毒、碱中毒等电解质紊乱疾病。不 同种类的电解质溶液具有不同的作用,如氯化钾溶液可用于补 充钾离子,纠正低钾血症;碳酸氢钠溶液可用于纠正酸中毒。
儿科补液课程ppt课件

婴幼儿腹泻液体疗法
5. 液体的种类(常用液体的成分):
NS 5%GS 1.4%NaHCO3 液体张力
2:1等张 2
1
(2+1)/3=等张
含钠液
4:3:2液 4 3
2
6/9=2/3张力
2:3:1液 2 3
1
1:4液 1 4
1/5张力
24
液体的种类
生理维持液 1: 4液100ml+10%KCl
1.5ml(0.15%) 1/3张力
量为58.5mg(Na23 、Cl35.5),9000÷58.5×2≈308毫 渗量。
11
脱水性质
协 编:渗透压是一种物理现象,其大小 视溶液所含溶质而定。
正常范围:280-320moSm/l.(毫渗透分子) 为等渗,低于280为低渗性,高 于320为高渗性。
12
脱水性质
〈1〉.等渗性脱水:水和电解质(主要是钠)成 比例的丢失,血浆渗透压在正常范围,血钠约为 130-150mmol/L,临床表现为循环血量及细胞外液的 减少,而细胞内液量无明显变化。根据体液损失量 的多少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症状。
14
脱水性质
〈3〉.高渗性脱水:失水比例大于失钠,血浆 渗透压较正常高,血钠>150mmol/L,细胞外液呈高 渗状态后,细胞内液向细胞外转移,使细胞内液减 少,而细胞外液从细胞内液得到部分补偿,故在失 水相等的情况下其脱水症状不如等渗和低渗性明显, 循环障碍的症状也教轻,由于细胞内脱水明显,可 表现为皮肤黏膜干燥、烦渴、高热、肌张力增高, 甚至昏睡、惊厥等症状。高渗性脱水常由于钠盐摄 入量过多,钠的排泄过少或水分损失过多引起。多 见于病程较短的呕吐;腹泻伴有高热;病毒性肠炎 时,大便中含钠较低,如吃奶较多而饮水少;口服 或静脉滴注过多的等渗或高渗溶液。
小儿补液4法则

小儿补液4法则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生理特点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容易出现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导致体内水分丢失过多,出现脱水的情况。
因此,补液对于小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但是,在给小儿补液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则,以确保补液的安全和有效性。
下面将介绍小儿补液的4个法则。
法则一,及时补液。
小儿脱水的速度往往比成人更快,因此在发现小儿出现腹泻、呕吐等情况时,应该及时给予补液。
一般来说,小儿腹泻或呕吐后的24小时内,就需要开始补液。
如果情况严重,应该立即就医。
及时补液可以有效防止脱水加重,保护小儿的健康。
法则二,选择合适的补液方式。
对于小儿补液,可以采用口服补液或静脉补液的方式。
口服补液适用于轻度脱水的小儿,可以选择含有盐和葡萄糖的口服补液溶液,通过口腔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而对于重度脱水或无法口服的小儿,可以选择静脉补液的方式,通过静脉输液来快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在选择补液方式时,需要根据小儿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以确保补液的效果和安全性。
法则三,科学补液量。
小儿的补液量需要根据年龄、体重、脱水程度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来说,小儿每日的补液量应该包括基础水分需要和丢失的水分量。
对于轻度脱水的小儿,可以通过口服补液来逐渐补充丢失的水分;对于重度脱水的小儿,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来确定静脉补液的速度和量。
在补液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小儿的情况,及时调整补液量,以防止出现过度补液或补液不足的情况。
法则四,注意电解质平衡。
在补液过程中,除了补充水分外,还需要注意电解质的平衡。
小儿脱水时,体内的钠、钾、氯等电解质往往也会丢失过多,因此在补液过程中需要适当补充含有电解质的溶液,以维持体内的电解质平衡。
在选择补液溶液时,需要根据小儿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避免出现电解质紊乱的情况。
总之,小儿补液是一个需要谨慎对待的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则,以确保补液的安全和有效性。
通过及时补液、选择合适的补液方式、科学补液量和注意电解质平衡,可以帮助小儿尽快恢复健康,避免出现脱水等并发症。
儿科补液常用算法与技巧

儿科补液常用算法与技巧儿科补液是指在儿科患者出现失水、脱水等情况时,给予适量的液体以恢复体液平衡和预防并发症的过程。
补液过程中需要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补液方案。
下面将介绍儿科补液的常用算法与技巧。
1. 根据患儿的体重计算补液量:儿科患者的体重是补液计算的基础,常用的计算公式有"4-2-1法则"、Holiday-Segar公式等。
其中,"4-2-1法则"是指首先给予患儿的24小时总补液量为体重的4%,接下来的每8小时给予总补液量为体重的2%,最后的每小时补液量为体重的1%。
Holiday-Segar公式根据患儿的体重将24小时的补液量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40ml/kg/24h、20ml/kg/24h和10ml/kg/24h。
2.补充基础液体:基础液体是指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等无刺激性的液体,用于维持血容量和电解质平衡。
在给予基础液体时,需要根据患儿的失水程度和体液电解质的平衡状况进行选择。
常用的基础液体包括生理盐水、林格液、平衡盐液等。
3.调整电解质含量:根据患儿的电解质检查结果,可以在基础液体中适当调整电解质含量。
如在酸碱平衡不好的情况下,可以添加碳酸氢钠或氯化钠来纠正酸碱失衡。
在补钠过程中,需要根据患儿的血钠浓度确定补钠量,以避免补钠过多或过少。
4.考虑特殊情况的补液: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特殊的补液算法。
如在重症儿科患者中,可以使用床旁补液计算器来计算补液量,同时根据患儿的监测指标进行调整。
在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患儿中,可以考虑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给予营养液和电解质。
5.监测补液效果:补液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的体液平衡和电解质平衡。
常规监测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指标,以及尿量、电解质浓度等。
及时调整补液方案是保证补液效果的关键。
总之,儿科补液是保证儿科患者体液平衡和电解质平衡的重要治疗手段。
根据患儿的体重、病情等因素制定合理的补液方案,补充适量的基础液体和调整电解质含量,同时密切监测补液效果,有利于患儿的康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儿科补液ppt课件

定液体性质
等渗:2 :3 :1溶液(1/2张) • 累积损失量 脱水性质 低渗:4 :3 :2溶液(2/3张) 高渗:2 :6 :1溶液(1/3张)
• 继续损失量 丢什么补什么
• 生理需要量 生理需要
腹泻 1/3~1/2张
1/4~1/5张溶液
定补液速度和步骤
【举例】
患儿,男,1岁,发育正常,诊断秋季腹泻。 PE:眼凹深陷,皮肤干燥,哭时无泪,尿少脉 速。根据病史,眼凹,皮肤弹性、循环情况、 尿量等指标判断:重度低渗性脱水。1岁发育 正常估计体重10kg。
输液总量:180*10=1800ml,其中扩容20*10=200ml,累积
损失量1800/2-200=700(补1/2总量)
先给1/2量,以后根据病情调整用量.
一般主张PH<7.2时,才是应用碱性液的指征,使PH纠正 到7.2~7.3为宜。 多数情况下碱性液剂量可按每次1~2mmol/kg计算,此量约提 高血HCO3¯3~6mmol/L,以1/2~等渗碱性液配方数小时内由静 脉滴注;
根据病情需要,可重复给药。
纠正酸中毒的同时,应注意同时纠正水、电解
六、脱水的处理
补液总量: 轻度失水:90-120ml/kg*d 中度失水:120-150 ml/kg*d 重度失水:150-180 ml/kg*d 第一阶段:扩容 头8小时,补1/2总量 (速度 为:10ml/kg *hr) 等渗性脱水用1/2张(2 : 3 : 1液 ) 低渗性脱水用2/3张(4 : 3 : 2液) 高渗性脱水用1/3张(2 : 6 : 1液) 第二阶段:补累积损失量 后16小时,补1/2总 量 补1/3张(速度为:5 ml/kg*hr)
三、需要注意和记住的问题
儿科补液最简单的计算方法一看就会

儿科补液最简单的计算方法一看就会
儿科补液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其中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首先,需要明确儿科补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维持儿童的水电解质平衡,并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
其次,儿童的补液计算方法可以根据体重来确定,通常采用体重法或
特定年龄下的标准量法。
这里我们将介绍体重法。
体重法补液计算步骤如下:
1.首先,需要确定儿童的体重(单位为千克)。
2.然后,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确定补液的速率。
通常,婴儿的补
液速率为100ml/kg/天,1-10岁的儿童为30-60ml/kg/天。
3.将体重乘以补液速率,即可得到每天的补液总量。
4.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将每天的补液总量平均分配到每个小时。
例如,如果儿童需要每天1000ml的补液,那么可以将其平均分配到24小时,每小时约41.7ml。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为一种简单的计算方法,具体的补液量还需要
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确定。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考虑
儿童的补液途径、体温、尿量等因素进行调整。
同时,补液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生理参数和病情变化,确保补
液的安全和有效性。
总结起来,儿科补液的最简单计算方法是通过体重法来确定,根据儿童的体重和年龄,计算每日的补液总量,并将其平均分配到每个小时。
但具体的补液量还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补液第一章小儿补液是儿科医生的基本功,尤其是基层医院,腹泻的小儿特别多,更是要熟练掌握。
补液问题一直是困扰大家的一个问题,特别是经验不足的临床医生。
这里,我根据苗圃现有的补液资料,及其自己的理解,总结如下:补液三部曲。
一、首先,我们必须先判断孩子的病情到底如何,属于哪种脱水程度,以知道我们下一步的补液计划。
1、程度性脱水判断:轻度脱水:由于身体内水分减少,患儿会稍感到口渴,有尿排出,检查见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两眼窝稍有陷,捏起腹部或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尚快。
(轻度脱水最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有尿排出,一般情况可,哭时有泪)中度脱水:患儿的出烦躁,易激惹;口渴想喝水,婴儿四处找奶头,如果得到奶瓶,会拼命吸吮;医学教育网原创啼哭时泪少,尿量及次数也减少;检查见患儿两眼窝下陷,口舌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慢。
(中度脱水主要的判断标准:开始烦躁,易激惹,哭时泪少,眼窝下陷)重度脱水:患儿现为精神极度萎缩、昏睡,甚至昏迷;口喝非常严重,啼哭时无泪流出,尿量及尿次数明显数少。
检查见患儿两眼窝明显下陷,口舌非常干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后回缩很慢。
(重度脱水判断标准:精神萎靡,甚至昏睡。
皮肤相当的干燥,甚至出现了花纹,哭时无泪,无尿排出。
)2、渗透性的判断:低渗:血清钠<130mmol/L;(初期并未有口渴症状,但是极易发生脑水肿)等渗:血清钠130-150mmol/L;高渗:血清钠>150mmol/L。
(口渴症状相当的明显,高热,烦躁、肌张力增高)第二章先前,我们已经了解判断了小儿脱水的基本判断方法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应该了解,补什么,补多少,怎么补的问题了。
一、补什么、补多少1、补液总量:轻度失水:90-120ml/kg*d中度失水:120-150 ml/kg*d重度失水:150-180 ml/kg*d补液总量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般需按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计算。
累积损失量:指病后(如急性脱水)减轻之体重数量,这部分液体最主要。
这部分液量可根据脱水程度加以估计。
累积损失量也可按体表面积计算,轻度脱水为30-50ml/kg ,中度脱水为50-100ml/kg,重度脱水为100-150ml/kg。
继续损失量:按实际损失补充,一般在禁食条件下为40ml/kg?d,非禁食状态是30ml/kg。
电解质包括钠、氯及碳酸氢离子各40mmol/L。
继续损失量也可以用口服补液盐(ORS)补充。
生理需要量:生理需要量,即基础代谢60-80ml/kg/day。
但是,小儿若小于10kg,通常给以补充100ml/kg/day。
2、量知道了,那么给补什么样的液体呢?上次我们已经说过如果判断脱水性质的问题了,现在就根据脱水的性质来判断补充什么液体。
累计损失量的补充:根据脱水性质来给予低渗性脱水:2/3张液体等渗性脱水:1/2张液体高渗性托说:1/3-1/5张液体注:渗透压越高,就应该给以张力越小的,以此来稀释至等渗水平,而渗透性越低,则就给以张力大的液体。
继续损失量的补充:通常给予1/3-1/2张液体生理需要量:通常给予1/4-1/5张液体二、了解何为张力,如何配张力性的液体相信这是最让大家头疼的地方吧。
很复杂,希望我们能把复杂变简单吧。
1、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下我们平时用的液体都是什么张力的0.9%Nacl:等张;葡萄糖:无论浓度是多少,均没有张力,因为葡萄糖都溶解了,并没有离子,何来的张力呢;5%NaHCO3:3.5张;1.4% NaHCO3:等张;注意:所谓等张液,是指所用液体与红细胞的张力相等。
所谓等渗液,是指与血浆渗透压近似。
等张跟等渗是不一样的,葡萄糖是有渗透压的,但是确实0张的。
2、各张力的液体都是由何配制的呢?(混合液张力=张力份数/混合液总份数)生理盐水配液:等张:2:1含钠液,由 0.9%Nacl 和1.4%NaHCO3组成(两种都是等张的液体,所以当然合并起来也是等张的,至于2:1,是指氯化钠两份,而碳酸氢钠一份)1/2张:有两种:①1:1含钠液,由一分0.9%Nacl 和一份葡萄糖(任何浓度)组成(氯化钠是等张的,而葡萄糖是0张的,两者一合并:1份张力/两份液体=1/2张)② 2:3:1含钠液,由两份0.9%Nacl、三份葡萄糖、1份碳酸氢钠组成的(混合液张力=3份张力/6份总量=1/2张)1/3张:1:2含钠液,由一分0.9%Nacl 和两份葡萄糖组成的(混合液张力=1份张力/3份总量=1/3张)1/5张:1:4含钠液,由一分0.9%Nacl 和四份葡萄糖组成的2/3张:4:3:2含钠液,由四份0.9%Nacl 和三份葡萄糖和2份的碳酸氢钠组成的(混合液张力=6份张力/9份总量=2/3张)高渗氯化钠溶液配液:常用的有3%NaCl和10%NaCl,均为高浓度电解质溶液,3%NaCl主要用以纠正低钠血症,10%NaCl多用以配制各种混合液。
配液方式如下:(注意全都是10%的高渗氯化钠)凡是钠氯比为3:2的混合液,均可按照以下方法来配制: 公式1: 10%氯化钠的液量(ml)=混合液总量×张力×6% 公式2: 5%碳酸氢钠的液量(ml)=混合液总量×张力×9.3%或11.2乳酸钠的液量(ml)=混合液总量×张力×6% 公式3: 5%或10%葡萄糖的液量(ml)=混合液总量-10%氯化钠的液量-5%碳酸氢钠或11.2%乳酸钠的液量举例配制例一、配制等张液(2:1液)200ml,所需10%氯化钠=200×1×6%=12ml,5%碳酸氢钠=200×1×9.3%≈19ml,10%葡萄糖=200-12-19=169ml;例二、配制1/2张含钠液(:2:1液)300ml,所需10%氯化钠=300×1/2×6%=9ml,11.2%乳酸钠=300×1/2×6%=9ml,10%葡萄糖=300-9-9=282ml;例三,配制2/3张含钠液(4:3:2液)300ml,所需10%氯化钠=300×2/3×6%=12ml,5%碳酸氢钠=300×2/3×9.3%=19ml,10%葡萄糖=300-12-19=269ml;例四,配制1/3张含钠液(6:2:1液)300ml,所需10%氯化钠=300×1/3×6%=6ml,5%碳酸氢钠=300×1/3×9.3%≈9ml,10%葡萄糖=300-6-9=285ml;例五,配制1/5张含钠液300ml,所需10%氯化钠=300×1/5×6%=3.6ml,5%碳酸氢钠=300×1/5×9.3%≈5.6ml,10%葡萄糖=300-3.6-5.6=290ml。
第三章1、轻度脱水轻度脱水的患儿,一般在给以调节饮食、药物控制外,只给予ORS,即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轻度脱水口服补液量约是50-80ml/kg,在8-12小时内把累积损失量补足。
脱水纠正后,将ORS等量稀释后,根据需要随意口服。
注意:ORS是2/3张液,故新生儿及有明显的呕吐、腹胀、休克、心肾功能不全的患儿不宜使用。
2、中度及重度脱水中度及重度的患儿一般采用静脉补液。
⑴第一天的补液:补液量及补液种类,在第二曲已经说过了。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如果患儿中度脱水,出现明显的循环障碍了,那么必须先扩容,方法如下:1)用2:1等张含钠液 20ml/kg,30~60分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2)以补充累积丢失量为主的阶段:若无微循环障碍,补液从此阶段开始,如以扩容,累积丢失量应减去扩容量。
累积量=总量÷2--扩容量8~12小时滴入,8~10ml/kg.h3)维持补液阶段:余量于16~18小时或5ml/kg.h输注[举例] 患儿,男,1岁,发育正常,诊断秋季腹泻。
PE:眼凹深陷,皮肤干燥,哭时无泪,尿少脉速。
根据病史,眼凹,皮肤弹性、循环情况、尿量(前训)等指标判断:重度低渗性脱水。
1岁发育正常估计体重10kg输液总量:180*10=1800ml,其中扩容20*10=200ml,累积损失量1800/2-200=700(补1/2总量)输液步骤:(2:1含钠液,由 0.9%Nacl 第一步扩容,用1/2的含钠液,和5%NaHCO3组成). 扩容总量是200ml,由2份的0.9%Nacl 和1份的5%NaHCO3组成。
所以计算如下:每份:200/3=70ml盐: 70*2=140ml盐碱: 70ml碱(1.4%NaHCO3)第二步补累积损失量700ml的4:3:2液,4:3:2含钠液,由四份0.9%Nacl 和三份葡萄糖和2份的碳酸氢钠组成的(混合液张力=6份张力/9份总量=2/3张)。
故,所需量及算如下:700/9=77.7,大约为80盐80*4=320ml糖 80*3=240糖碱80*2=160碱(1.4%NaHCO3)第三步补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1800-210-700=890-900ml的2:3:1含钠液,由两份0.9%Nacl、三份葡萄糖、1份碳酸氢钠组成的。
计算如下:900/6=150盐 150*2=300ml糖 150*3=450碱 150ml(1.4%NaHCO3)第四步:两补1)补钾:见尿补钾,浓度低于0.3%, 0.15~0.3g/kg.日,需4~6天。
2)补钙,补镁:补液过程中出现抽风,先补钙,若无效,再补镁。
补钙:10%葡萄糖酸钙1-2ml/kg;补镁:25%硫酸镁0.1mg/kg/次,q6h。
第二天及以后的补液经第一天的补液,脱水及电解质已纠正,第二天主要给以生理需要量及继续损失量,继续补钾。
1)一般为口服,病重或不能口服者静脉补液。
2)溶液的定性:生理需要量: 60~80ml/kg,用1/5张;继续丢失量:丢多少补多少,用1/2~1/3张。
二者加起来1/3~1/4张,12~24小时均匀静滴。
大家可以根据上面的做法来计算第二天的补液量。
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限于本人的知识,本不想写的,但朋友说想学液体疗法,所以就写了这个话题。
所以此帖说的比较基本,没办法,我自己对于液体疗法也不精通。
其实教科书中都有许多篇幅来讲液体疗法,照书抄也没意思,所以这里只说我自已的理解,算是一种补充吧。
恳请各位高手指导,小生有礼了。
一:基础问题:1. 张力的概念:这是个首先要明确的概念,许多人就是被这个问题给糊住的。
张力指溶液在体内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张力等同于渗透压。
更明确的说是:不能自由出入细胞膜的离子在溶液中维持渗透压的能力。
对于人体而言,钠离子对维持体液渗透压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临床所说的张力,几乎都是指钠离子所维持的渗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