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议论文论据精选:雨果与巴黎圣母院
雨果美丑对照原则在人物塑造中的运用—以《巴黎圣母院》为例
雨果美丑对照原则在人物塑造中的运用—以《巴黎圣母院》为例摘要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明确提出美丑对照原则,这一原则既是浪漫主义创作的纲领,亦是雨果美学思想的核心。
而《巴黎圣母院》正是将这一辩证美学思想,发挥到极致的作品。
本文将从人物自身的对照与人物之间的对照两方面,浅谈该原则在人物塑造中的运用。
关键词美丑对照美学雨果《巴黎圣母院》正文所谓“美丑对照原则”,是指美与丑是共存的,主张在文学创作中不应只表现优美、崇高,也应表现“丑”,正如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所说:“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共存,黑暗与光明相共……”[1]《巴黎圣母院》正是雨果这一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不仅表现人物自身存在着美丑对照,而且人物之间也构成了“美中有丑,丑中有美”的人物网。
(一)人物自身的美丑对照在人物自身的对照方面,主要有三位人物,即外表丑却心灵美的加西莫多,以及外表美却心灵丑的弗比斯、克洛德。
1.加西莫多“那四角形的鼻子,那马蹄形的嘴巴,那猪鬃似的的红美貌地下小小的左眼,那完全被一直大瘤遮住了的右眼,那像城垛一样参差不齐的牙齿,那露出一颗如象牙一般长的大牙的粗糙的嘴唇,那分叉的下巴,尤其是那一脸轻蔑、惊异和悲哀的表情。
”[2]在加西莫多的外貌描写中,作者几乎用尽了一切丑化的词语。
不仅如此,作者还给他加上了驼背、耳聋、单眼失明等残疾,这使得加西莫多成为了一个不仅丑陋,而且畸形的人间至丑。
可就是这样一个样貌丑到极致的人,却有着一颗单纯而柔软的心。
因为从小生活在圣母院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导致加西莫多形成了相对单一的性格,其核心特点可用“忠诚”概括。
前期这份“忠诚”表现为不加判断的愚忠,而在艾丝美拉达的感化下,这种“忠诚”开始有了是非善恶的判断。
2.弗比斯弗比斯是法国国王卫队的队长,“穿着漂亮的军装,有一副高雅的容貌和一柄剑”[3]。
【毕业论文】浅析《巴黎圣母院》的美丑对照原则
【毕业论文】浅析《巴黎圣母院》的美丑对照原则【标题】浅析《巴黎圣母院》的美丑对照原则【作者】刘会菊【关键词】雨果巴黎圣母院对照原则基督教二元论人道主义【指导老师】胥志强丁世忠【专业】小学教育【正文】《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早期的浪漫主义长篇小说,这部长篇小说最成功之处在于思想和艺术的多元化。
它始终贯穿了作家在《序言》中所提出的美与丑、崇高优美与滑稽丑怪相对照的创作原则。
雨果的对照原则并非简单的衬托,不仅体现在甲事物与乙事物、丙形象与丁形象之间的对照,也体现在这些事物与形象的内部对照上。
雨果的对照原则在《巴黎圣母院》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过去的许多评论家多数只谈到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生动形象的人物典型形象是小说产生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却很少深入研究这种魅力产生的根源:作者的“美丑对照”的美学主张在《巴黎圣母院》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情节与场景的对照上得到忠实的体现。
正如丹麦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说的那样,这种对比手法“是建立在肉体与灵魂冲突的中世纪信仰上的一种对比手法”。
[1](P23)毫无疑问,《巴黎圣母院》是一部爱情悲剧和命运悲剧。
对于悲剧,恩格斯认为“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种要求实际上不能满足的悲剧冲突”,[2](P346)而鲁迅则认为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3](P7)雨果在这部作品中正是通过这种“悲剧冲突”和对有价值的“毁灭”的对比,勾画出了中世纪法国社会的广阔图景,体现了雨果以仁爱为基础的人道主义思想。
一、雨果的美丑对照维克多?雨果是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
在雨果看来,艺术是顺应时代的产物,所以艺术必须要真实地反映生活,现实生活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
造物主在创造人类世界的时候,就已经设置好了它的对立统一面,男人与女人、欢乐与忧伤、爱情与仇恨、善与恶、伟大与渺小等等。
“大自然,就是永恒的双面像”,[4](P47)它无时不在变化着和运动着,然而对称却“无时不有,无处不有,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对照”。
举例论证雨果的美丑对照观
举例论证雨果的美丑对照观雨果的美丑对照观是指在作品中展现美与丑的对比,通过对两者的描写和对比来凸显美的价值和重要性。
下面列举了十个符合题目要求的例子来说明雨果的美丑对照观。
1. 在《悲惨世界》中,雨果通过描写贫穷与富裕的对比,展示了社会的丑恶和不公,同时也凸显了正义与仁爱的美德。
2. 在《巴黎圣母院》中,雨果描绘了卡西莫多的丑陋与埃斯梅拉达的美丽,通过对比展现了内在美与外在美的重要性。
3. 在《海上劳工》中,雨果通过描写劳工的悲惨生活和压迫,强调了社会不公的丑恶,同时也表达了对劳工勤劳和坚韧精神的美化。
4. 在《八月的鲜花》中,雨果描绘了巴黎的美丽和繁华,同时也展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困境,通过对比凸显了社会的美与丑。
5. 在《人间悲剧》中,雨果通过描写主人公的美丽和善良,以及周围人的丑陋和自私,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对美的追求。
6. 在《笑面人》中,雨果通过描绘主人公的丑陋和不幸,以及他对美的追求和梦想,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美的追求。
7. 在《快乐王子》中,雨果通过描绘王子的美丽和善良,以及其他人的丑恶和自私,展示了对美的追求和善良的重要性。
8. 在《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雨果通过描绘西西里岛的美丽和文化,同时也展示了社会的丑恶和不公,通过对比凸显了美的价值。
9. 在《恶之花》中,雨果通过描绘主人公的丑陋和罪恶,以及其他人的美丽和善良,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自我救赎的意义。
10. 在《奥斯卡和女神》中,雨果通过描绘奥斯卡的丑陋和自卑,以及女神的美丽和崇高,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自我超越的意义。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雨果的美丑对照观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他通过对美与丑的对比,揭示了社会的丑恶和人性的复杂性,同时也凸显了美的价值和重要性。
这种对照观使他的作品更加丰富和有深度,也让读者对美的追求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入。
小学议论文作文:读巴黎圣母院有感0
读{{巴黎圣母院}}有感
在这个星期里,我看了一部小说3叫{{巴黎圣母院}},内容异常精彩,非常吸引。
这篇小说是法国19世纪著名作家雨果所作,描写了15世纪光怪的陆离巴黎生活,并表达了作者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作者雨果在小说中用对比的手法刻画出一群性格鲜明
的人物形象,人物之间错中复杂的矛盾和悲剧命运,让人热泪盈眶。
一组对比鲜明,令人触目惊心的人物形象:吉卜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和敲钟人卡西莫多。
16岁的爱斯梅拉达美貌绝伦、纯真善良、能歌善舞,她和她的那只聪明绝顶的小山羊是整部小说中给人以无限遐想的浪漫亮点,是美丽和自由的化身,但在禁欲主义盛行的年代,这样一朵鲜花般的生命却在中世纪极端保守腐朽的教会势力的摧残下令人惋惜地陨灭。
20岁的卡西莫多外貌奇丑无比,但心灵
比谁都纯洁,他守护着爱斯梅拉达,让她远离一切危险。
但在强大的社会偏见和邪恶势力面前,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微不足道。
他的丑陋使他在这个世界遭到无情的遗弃——先是亲人的遗弃,然后是整个社会的遗弃。
他们纯真的心,毕露
出其他人物的卑劣本质。
同学们你看我们现在的生活多么美好,没有解放以前的迂腐,没有以前的黑暗,再也不是有钱人欺负穷人,而是个个平等的,希望你们珍惜眼前福,不要到白发苍苍才后悔。
《巴黎圣母院》论文
超越时空的美丑触碰-------论巴黎圣母院人物与现代人物之美丑对照原则比照摘要雨果以美丑对照的手法完成了《巴黎圣母院》这部巨著,不同的人物之间甚至建筑之间都有不同角度的美丑对照。
针对美丑对照原则,我以“美丑”和“形象”这两个角度为切入点,对巴黎圣母院人物与现代人进行性格、生存观、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比照分析,从而比较得出两者之间在不同时代存在所不同的美学观。
关键词美学观美丑形象对比Beyond time and space of important touchsummaryBy contrast the tactics of the important Hugo completed "Notre Dame DE Paris this book, different characters even between building has a different Angle between the important in control. In contrast, I to important principles "important" and "image" the two Angl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e Notre Dame DE Paris character with modern character, survival view on, values, and so many mutatis mutandis, analysis, and that the comparison between different times in different aesthetic beings.The key words aesthetic beauty clown image comparison目录中文摘要 (Ⅰ)英文摘要 (Ⅱ)目录 (Ⅲ)引言 (Ⅴ)一.《巴黎圣母院》代表人古今之美 (1)1.卡西莫多的美丑较量 (1)2.爱斯梅拉达的美丑较量 (2)二.现代人之生存之法 (3)三.人与“人”心灵撞击 (4)四.总结 (4)参考文献 (5)引言美学,是一门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学科。
巴黎圣母院失火议论文高中【通用7篇】
巴黎圣母院失火议论文高中【通用7篇】巴黎圣母院失火议论文高中【通用7篇】一古老的街道洋溢着玫瑰的芬芳,歌特式的教堂传来厚重的钟声。
一群白鸽结队而飞,在巴黎圣母院的上空流下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风儿吹,花儿飞,在夕阳下诉说着那遥远时空中的凄美故事……爱斯梅拉达,一位身段苗条,皮肤棕褐的吉卜赛少女。
她不仅拥有美丽的容颜,还拥有绝妙的舞姿,美妙的歌声。
她犹如一朵盛放的玫瑰,妩媚而单纯。
只因菲比斯的表面文章,完全地动了芳心。
殊不知着爱情背后的“阴谋”,完全被菲比斯玩弄于股掌之上。
她梦幻般的爱情只是个泡影,当梦破碎时,她被强加上巫女的罪名,并将被处以绞刑。
然而,她还期盼着她的骑士菲比斯来救她,这是多么美丽又单纯的想法!爱斯梅拉达的美丽、纯洁、善良,以及对爱的憧憬,在那黑暗的社会中只能一闪而过。
也许在黑暗中生长的玫瑰,只能悠悠飘落……在我看来,爱斯梅拉达的毁灭,在于她对社会没有清楚地认识。
如果她能清楚地看出社会的等级差别,人们的虚伪,就不会断送自己宝贵的生命。
如果她能知道这点,就不会那么天真,也就不会失去自己的生命,更不会深刻地折射出社会的腐败,这或许也是雨果先生的高明之处吧!但在现在的社会中,如果对社会没有清楚地认识,很容易被淘汰。
所以对爱斯梅拉达,我们只能给予深切地同情,并与时代同步,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卡西莫多,是一位奇丑无比、又聋又哑的巴黎圣母院敲钟人。
他的外表虽然丑陋,却有着天使般的心。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是他的真实写照。
只因爱斯梅拉达在他受刑时送上了清水,他便下定决心守护这位美丽善良的天使。
与此同时,他也深爱着这位天使。
但仅凭他一人的单薄之力,注定是不会成功的。
所以,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爱斯梅拉达走向死亡的深渊。
而后,他也陪伴着爱斯梅拉达化为白骨,随风碾尘……与卡西莫多相反的菲比斯,他虽有着英俊的外表,但是一个粗野、浅薄的花花公子。
他与卡西莫多是非常鲜明的对比组合。
卡西莫多散发的是人性的光辉,他有着无穷的内在美,而菲比斯是徒有其表,从他灵魂深处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丑恶。
举例论证雨果的美丑对照观
举例论证雨果的美丑对照观雨果的美丑对照观是指他在作品中通过对美与丑的对比来突出人物形象的特点和社会现象的反差,进而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和思想。
下面列举了十个例子来阐述雨果的美丑对照观。
1. 在《悲惨世界》中,雨果通过对贫穷与富裕的对照,描绘了法国社会的丑恶面貌。
贫苦的冉阿让与富有的提斯达利特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出社会阶级的不公平和贫富差距。
2. 在《巴黎圣母院》中,雨果通过对卡西莫多与埃斯梅拉达的美丑对照,揭示了外貌对人们评判他人的影响。
卡西莫多因为丑陋而被社会所拒绝,而埃斯梅拉达因为美丽而备受追捧。
3. 在《海上劳工》中,雨果通过对船员的丑陋形象的描写,暗示了人性的丑恶和残酷。
船员们为了生存而互相残杀,展现出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本性。
4. 在《悲惨世界》中,雨果通过对法国革命中的美与丑的对照,表达了对自由、正义和人权的追求。
一方面,革命者为了追求平等和自由而奋斗,展现出美好的一面;另一方面,革命中的暴力和混乱也凸显了人性的丑恶。
5. 在《巴黎圣母院》中,雨果通过对教堂的美丑对照,反映了宗教的力量和腐败。
教堂作为美丽的建筑,代表着宗教信仰的美好一面;然而,教堂内部的腐败和虚伪也揭示了宗教的黑暗面。
6. 在《九三年》中,雨果通过对巴黎市民和军队的美丑对照,展现了人民对自由和民主的追求,以及军队对人民的镇压和暴力。
市民们的热情和勇敢体现了美好的一面,而军队的残暴和专制则显示出社会的丑恶。
7. 在《悲惨世界》中,雨果通过对恩约尔与波尼娅的美丑对照,揭示了人性的善良和邪恶。
恩约尔作为一个善良、慈悲的人物,代表了美好的一面;而波尼娅则是一个冷酷无情的角色,代表了人性的丑恶。
8. 在《巴黎圣母院》中,雨果通过对斯塔西奥与弗罗洛的美丑对照,揭示了爱情与欲望的冲突。
斯塔西奥对爱情持有纯洁和美好的看法,而弗罗洛则是一个追求欲望和权力的人物。
9. 在《海上劳工》中,雨果通过对船长和船员的美丑对照,展现了领导者的责任和船员们的懦弱。
从《巴黎圣母院》看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风格毕业论文
题目:从《巴黎圣母院》看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风格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评阅书指导教师评价:一、撰写(设计)过程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优□良□中□及格□不及格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建议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指导教师:(签名)单位:(盖章)年月日评阅教师评阅书评阅教师评价:一、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二、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建议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评阅教师:(签名)单位:(盖章)年月日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一、答辩过程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二、论文(设计)质量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三、论文(设计)水平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优□良□中□及格□不及格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签名)年月日教学系意见:系主任:(签名)年月日摘要雨果是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也是人道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倡导者。
雨果“美丑对照原则”在作品中的巧妙运用 ———以《巴黎圣母院》为例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课题名称:雨果“美丑对照原则”在作品中的巧妙运用——《以巴黎圣母院》为例专业:汉语言文学准考证号: 110111300084 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完成时间:2012 年8月23 号雨果“美丑对照原则”在作品中的巧妙运用———以《巴黎圣母院》为例王亚楠摘要: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即“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祟高的背后,恶与善共存,黑暗与光明永共。
”“美丑对照原则”是雨果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核心原则。
因此,雨果认为成熟的浪漫主义文学,是用美丑对照来描绘的文学,而不是为了表现丑而描绘丑的,而是为了表现美而描绘丑的。
《巴黎圣母院》就是这种运用“美丑对照原则”的文学典型,“美丑对照原则”在《巴黎圣母院》中运用到了极致。
关键词:雨果《巴黎圣母院》美丑对照运用雨果是19 世纪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在其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主张中,“美丑对照原则”是其一贯倡导的创作原则。
雨果从哲学和美学的高度,运用了美与丑、善与恶强烈对照的艺术原则,编织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塑造异乎寻常的人物,展现了光明与黑暗殊死搏斗的画面[1]。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就是运用这种鲜明的艺术原则来塑造人物和展现情节的。
本文将从人物间的美丑对照、情节与场景的美丑对照以及社会背景的美丑对照三个方面论述美丑对照原则在《巴黎圣母院》中的运用和体现。
一、人物间的美丑对照人物形象的对照,是《巴黎圣母院》对照艺术的精髓,主要通过中心人物的美丑对照、各人物之间的美丑对照、人物自身的美丑对照表现出来。
(1)中心人物的美丑对照。
雨果指出,滑稽丑怪作为崇高优美的配角和对照,要算是大自然给予艺术的最丰富的源泉[2]。
美好的东西总要伴随着丑陋的东西而存在,在矛盾和尖锐的斗争中体现出来。
《巴黎圣母院》的情节, 就是以美的代表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与丑的代表副主教克洛德的矛盾冲突及鲜明对照中展现开来的。
谈雨果议论文
谈雨果议论文当谈到19世纪初法国最浪漫的文学的代表作家时,我想很多人都会想到雨果!雨果,全名是维克多。
雨果他一生中创造了无数的著作。
他的诗,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学批评以及政治文章在世界上具有广泛的影响,他被称为法国莎士比亚。
在我眼中的雨果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
他从中学便开始了自己的文学创作。
1833年,他以浪漫小说《巴黎圣母院》出名,后来发展了诸如《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等小说。
雨果一生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和诗人。
在漫长的创作中,他写了很多诗歌,戏剧,小说,剧本和哲学理论,共79卷,为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灿烂的文化底蕴。
雨果在我眼中是一位充满正义感的作家。
1860年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后,他非常生气,并写下了一封信。
他在信中说圆明园是世界上最璀璨的明珠,并把法国比作强盗。
英法强盗的'罪恶行径也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
实际上,他不是中国人。
他可以置身事外,但他勇敢地起来,对我们的中国同胞说了一个好话。
他在世界和人类观点的角度,表明他是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
他珍惜文明。
在当时的所有欧洲著名作家中,他是唯一一位反对欧洲入侵中国的作家。
他认为,欧洲人去中国杀戮和掠夺是不道德的行为。
因此,雨果的正义精神裸露在我们面前。
雨果在我眼中是一位爱国作家。
当他的国家即将死去时,他起来发表了讲话。
他呼吁法国人民与德国军队作战。
因此,雨果遭受了磨难,但他仍然坚持到底,没有放弃。
雨果还用自己的作品和诗歌朗诵购买了两门大炮,并将其捐赠给该国进行战争。
在他的作品中,他到处与帝国主义和人民歌唱积极斗争的精神无处不在。
这正体现了雨果的爱国主义。
这就是我眼中的雨果,他爱国、正义,他是一个真正的大文豪。
毕业论文-论《悲惨世界》中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毕业论文-论《悲惨世界》中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维克多·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他的创作和理论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把浪漫主义文学推向一个新高峰。
他的作品反映了19世纪法国社会发展的一个侧影。
其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即《钟楼怪人》《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诗集《光与影》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
(1)人道主义思想。
雨果的代表作《悲惨世界》,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
《悲惨世界》中所描写的人物命运和具体情节,包含了雨果人道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这就是:关注底层贫穷人民的悲惨处境和不幸命运;探索从经济方式上来消除贫困与失业;否定现实世界里的低级法律,宣扬一种超阶级的人道主义的高级法律,以仁慈、博爱来改造社会和人生。
(2)浪漫主义风格。
雨果既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领导者,也是整个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第一部大型的浪漫主义小说。
它以离奇的构思叙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的法国的故事,塑造了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了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
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这部作品表现出浪漫主义的典型特点,即离奇曲折的情节、丰富的想象力,夸张手法和“美丑对照原则”的运用,以及强烈的情感色彩。
年议论文论据精选-雨果与巴黎圣母院
许多人知道巴黎圣母院,都是因为读了雨果的小说或是看过改编的同名电影。此刻,当我穿过时间的隧道和空间的距离站在巴黎圣母院前,举首仰望这座已历经八百余年的风雨沧桑,但仍气势雄伟、丰韵犹存的宏伟建筑时,我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巴黎圣母院坐落在巴黎市中心的西岱岛上,它最早动工于20xx年,由当时的教皇亚历山大和路易七世共同主持奠基,直到20xx年整个工程才最后完成。此后在17世纪和19世纪又进行过两次重大修复,于20xx年才重新开放。作为一座由罗马式建筑到哥特式建筑过度的典范,巴黎圣母院在欧洲建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据介绍,在这之前,欧洲及世界各地所建的都是罗马式教堂,建筑造型几乎千篇一律,粗笨臃肿、低矮抑郁、幽暗沉闷。巴黎圣母院则完全打破了前人的藩篱,创造了一种崭新的哥特式的教堂结构。有关资料显示,无论是建筑的外观还是内部的空间都追求一种轻盈、飞升的强烈动感,这是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巴黎圣母院在西方建筑之所以能成为哥特式建筑的经典,并成为后来欧洲许多教堂的范本,就因为巴黎圣母院在哥特时期是第一座追求高耸向上的动感的教堂。整个建筑完全用石头砌成,所有屋顶、塔楼、扶壁等的顶端都用尖塔作装饰,拱顶轻,空间大,一改罗马式教堂建筑那种拱壁厚重、空间狭小之弊。使得整个建筑虽然错落参差,但却庄严、和谐,倔傲与灵秀巧妙搭配,浑然一体,从而在宏大和巍峨的主体造型中透出一种庄严的神圣感和神秘的奇幻性。如果说,这样的解释还略显抽象的话,我们这里不妨借助雨果的如椽之笔来认识一下巴黎圣母院的真实面貌,他是这样描绘的:“正面的那三个尖顶拱门,雕刻着齿形飞檐浪花浮雕的神龛里立着二十八座诸王的塑像;那中央的巨型花格窗户的两侧有两面侧窗,使之如同祭祀执事的身边的两名助祭;那高挑而单薄的梅花形拱廊内,细小的圆柱支撑着相对笨重的平顶;还有那两座巍峨的、黑沉沉的钟楼连同它们的石筑前檐,上下重叠为雄伟壮观的六层,构成了一个和谐宏伟的整体——这一切,既是先后地,又是同时地拥挤着,但丝毫不紊乱地尽情地展现在你的眼前,连同无数浮雕、雕像和细部装饰,强劲地结合为肃穆安详的整体,简直是一曲石制的波澜壮阔的交响乐。这是人类和一个民族的卓越作品,它的和谐整体既复杂又毫不缺乏统一……它的每一块石头上都呈现着艺术家们的天才奇想和工匠们的娴熟技能。”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雨果:《巴黎圣母院》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雨果:《巴黎圣母院》十五世纪法国路易十一统治时的巴黎。
愚人节那天,巴黎的民众聚集在圣母院前欢庆节日,吉普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在河滩广场上表演歌舞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为其美貌所打动,产生了邪念。
圣母院的敲钟人加西莫多是个弃儿,长得其丑无比,又聋又哑,被克洛德收为义子。
是夜,克洛德指使加西莫多劫持爱斯梅拉达,被路过巡逻的王室弓箭队队长法比救下,少女由此对法比一见倾心。
加西莫多因劫持爱斯梅拉达在广场被捆绑鞭笞,口渴难忍,只有爱斯梅拉达走上前去送水给他喝,敲钟人感激不尽。
克洛德趁爱斯梅拉达和法比幽会的晚上刺伤了弓箭队长,并嫁祸于少女,爱斯梅拉达被判死刑,克洛德在狱中对其威逼利诱,遭到拒绝。
行刑之日,加西莫多在刑场救下少女,把她安置在圣母院的密室避难,对她进行了无微不至的照顾。
克洛德得知此事,诬陷爱斯梅拉达为女巫,鼓动教会不顾避难权强行将其逮捕。
巴黎下层民众攻打圣母院试图救出少女。
加西莫多因聋哑无法弄清事情缘由,误把平民当作官兵,从钟楼上推下巨石,浇下滚烫的铅水,平民死伤无数。
克洛德趁乱把爱斯梅拉达带走,欲说服少女委身于他,遭到拒绝后恼羞成怒,把少女交给了追捕而来的官兵。
与此同时,长期呆在河滩广场边老鼠洞里的隐修女因爱斯梅拉达怀中掉下的绣花鞋认出她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女儿,她拼死相救,未果而亡,爱斯梅拉达被官兵强行带走。
爱斯梅拉达被施以绞刑,加西莫多因为没能保护好少女而感到沮丧,这时他看到克洛德站在圣母院楼顶对着绞刑架上的爱斯梅拉达发出狰狞的狂笑,他似乎明白了一切,愤怒之下把副主教推下教堂,克洛德粉身碎骨,加西莫多来到墓地抱着少女的尸体死去。
研究综述《巴黎圣母院》从诞生之日起就深为各国读者所喜欢。
1923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该书的第一本中译本,当时的译名为《活冤孽》,译者俞忽。
6年后,《孽海花》的作者曾朴又推出译作《钟楼怪人》。
直至1948年,陈敬容的译本才以《巴黎圣母院》为名,此后该书名被沿用下来,又有陈宗宝、管震湖等人进行过重译。
小学议论文作文:读《巴黎圣母院》9
读《巴黎圣母院》读《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是法国著名作家浪漫派大师维克多&#8226;雨果的代表作之一。
读完之后,获益非浅,感慨良多。
让我印象深刻的场景是作者笔下的当时的那些建筑,那些奢华的象征权力的教堂,人们还不知道可以拥有自己的思想,以及为了自己的愿望可以做什么事情,一切都假借神圣的宗教,一切都假借神圣的教堂来展现,展现建筑家的审美观,也就是个人的才华,或者展示自己的能力,我想那时的人们,把人性深深地埋在一件神圣的宗教的外衣下面,典型的人物就是副主教--克洛德。
从那许多的错综复杂的毫无章法的建筑群,我们不难看出,当时人们的内心是怎样的压抑,怎样狂躁,那些像雨后春笋一般从地下冒出来的教堂的尖顶,正是人们扭曲的灵魂在对着苍天做这无声的哀号!教堂里面是那么的阴森恐怖,这让人联想到在宗教的遮拦下,当时社会是怎样的肮脏和败坏,真善美的宗教和利用宗教制造血腥事件,形成了强烈的感官刺激。
通篇都是在这样的对照下进行的,让人的心灵深刻的体会出迷茫,困惑,和不安,如果有一把利剑,你会尽你的全力去刺破那层蒙在社会上空的阴云,那阴云是邪恶的,你对它充满了愤怒和鄙视,就像书里面的那些流浪汉们对待社会的疯狂的报复。
可是你不能,因为如果你想刺痛那些邪恶,你就先要将代表着真善美的上帝打倒在地,那是多么残酷的事情!还有比人丧失本性更悲哀的么!印象深刻的是这样的几个人物,代表美丽善良的姑娘--爱斯梅拉达。
她不仅有迷人的外貌,更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灵,从她对待那只山羊,救下那个落魄的诗人,对于伤害过自己的卡齐莫多,送上的水和怜悯,对待爱情的牺牲等,我们看到她是美丽的,她的身上心灵上没有污垢,她是没有被污染的。
可是,这样的天使一样的女人,受到的是怎么样的对待呢?流浪,在最肮脏的环境里面生活,被所谓的上流社会排斥和嘲讽,被玩弄,被抛弃,被诬陷,被威胁,最后,作了彻底的牺牲。
书中描写了一个那样的社会,和在那个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人物的状态,麻木的如那个弗比斯,最底层的如老鼠洞里的那几个隐修女,疯狂的副主教,还有尽全力反抗的最丑陋的卡齐莫多,副主教和卡齐莫多形成了人性上的鲜明对比,同样爱上了美丽的女人,同样的遭到了拒绝,他们的爱都是那么的热烈,那么的诚挚,可是,一个是占有,一个是奉献,已占有为目的的,当目的无法达到的时候,他想到的是毁灭,毁灭别人;以奉献为目的的,当无法奉献的时候,想到的也是毁灭,毁灭自己。
雨果巴黎圣母院的美学驱力龙麟
由"格式塔心理学"看《巴黎圣母院》的美学驱力然而,移情说 更像是一种共情的延宕
西方"格式塔心理学"在美学研究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它主张在第一瞬间即对作品以及每一个人 物整体产生印象,这是对于移情说的颠覆 更通俗地表述,"格式塔"相当于面对一类审美客体时所产生的内在审美公式,读者未必理解其中的 机理,但通过这套格式塔,在无形中即感受到了通过对照所产生的美感,这就是《巴黎圣母院》的 美学驱力 当读者以格式塔心理学的角度去对《巴黎圣母院》进行审美分析时,会从一个比移情后更客观的角 度剖析出人物内心的隐秘与挣扎,从而发现人物成了一个复杂的结构 而从"格式塔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爱斯梅拉达和卡西莫多同样会有新的发现,读者几乎可以将他们都 归于一个结构:由于不懂得如何爱,才会在人生中面对痛苦和灾难
析
而在形式上,文章指出《巴黎圣 母院》在文学形式上与"魔法换 子"的传说、《美女与野兽》 《旧约•术士记》等经典文学体
式间的关系
雨果《巴黎圣母院》的美学驱力_龙麟
可见,这类研究更多聚焦于雨果为什么能够写出 《巴黎圣母院》、写作的现实意义是什么,此类 问题的提出意味着研究指向了《巴黎圣母院》诞
生的时代必然性
本文意在重新使该文本回归其文学本质,结合美 学、格式塔心理学、拉康、弗洛伊德派精神分析
等理论,研究《巴黎圣母院》内在的美学驱力
在叙事上,论文指出小说中的"讽寓叙事"使得结 局象征了"中世纪神权社会的死亡证明",这使得 小说的悲剧性从人物升华到了社会现实
可见,当下的研究无论针对文本还是人物、情节, 更多是将《巴黎圣母院》视为文学现象或符号进 行宏观分析,而美学视角下的研究大多从"美丑 对照"等角度入手,或者延伸向"象征主义"的审 丑特性上,并没有研究将二者联系起来
我眼中的雨果议论文
我眼中的雨果议论文我眼中的雨果议论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眼中的雨果议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雨果,全名维克多雨果,是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他一生写了许多诗歌、小说、戏剧、各种散文、文学评论和政治散文。
他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影响,被称为“法国的莎士比亚”,他的代表作包括《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
雨果在我眼里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学巨匠。
雨果一生中有60年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和诗人。
在漫长的创作岁月中,他写了大量的诗歌、戏剧和小说。
他的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戏剧和21卷哲学著作,共计79卷,为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非常灿烂的文化遗产。
他才华横溢,充满激情,擅长用故事打动人。
他是一个真正的文学巨人。
雨果在我眼里是个正直的`人。
1860年英法联军放火焚烧颐和园后,雨果发出抗议信,谴责英法强盗的犯罪行为,这在当时也引起了世界的轰动。
事实上,他不是中国人,他可以完全置身事外,但他勇敢地站起来,为我们的中国同胞说了一句好话。
同时,雨果也是当时唯一一位公开反对欧洲入侵中国的欧洲著名作家。
他认为欧洲人去中国屠杀和掠夺,这本身就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因此,雨果的正义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
雨果在我眼里是一个充满战斗精神的作家。
在他的作品中,他描写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罪恶,反对贵族和教会的专制统治,歌颂了人民的斗争精神,充满了爱国热情。
雨果曾经用自己的作品和朗诵诗歌的报酬买了两门大炮,并把它们捐给了抗战国家,显示了雨果自己崇高的爱国精神。
在他的作品中,他还吹响了反对君主制的号角,颂扬了世界各地的光明。
这就是我眼中的作家雨果。
他才华出众,同情劳动人民,热爱国家,同时坚持正义。
他的作品将永远流传下去,他的热情将感染每一个研究他的读者。
议论文论据:雨果与巴黎圣母院
议论文论据精选:雨果与巴黎圣母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议论文论据精选:雨果与巴黎圣母院,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许多人知道巴黎圣母院,都是因为读了雨果的小说或是看过改编的同名电影;此刻,当我穿过时间的隧道和空间的距离站在巴黎圣母院前,举首仰望这座已历经八百余年的风雨沧桑,但仍气势雄伟、丰韵犹存的宏伟建筑时,我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巴黎圣母院坐落在巴黎市中心的西岱岛上,它最早动工于1163年,由当时的教皇亚历山大和路易七世共同主持奠基,直到1345年整个工程才最后完成;此后在17世纪和19世纪又进行过两次重大修复,于1864年才重新开放;作为一座由罗马式建筑到哥特式建筑过度的典范,巴黎圣母院在欧洲建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据介绍,在这之前,欧洲及世界各地所建的都是罗马式教堂,建筑造型几乎千篇一律,粗笨臃肿、低矮抑郁、幽暗沉闷;巴黎圣母院则完全打破了前人的藩篱,创造了一种崭新的哥特式的教堂结构;有关资料显示,无论是建筑的外观还是内部的空间都追求一种轻盈、飞升的强烈动感,这是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巴黎圣母院在西方建筑之所以能成为哥特式建筑的经典,并成为后来欧洲许多教堂的范本,就因为巴黎圣母院在哥特时期是第一座追求高耸向上的动感的教堂;整个建筑完全用石头砌成,所有屋顶、塔楼、扶壁等的顶端都用尖塔作装饰,拱顶轻,空间大,一改罗马式教堂建筑那种拱壁厚重、空间狭小之弊;使得整个建筑虽然错落参差,但却庄严、和谐,倔傲与灵秀巧妙搭配,浑然一体,从而在宏大和巍峨的主体造型中透出一种庄严的神圣感和神秘的奇幻性;如果说,这样的解释还略显抽象的话,我们这里不妨借助雨果的如椽之笔来认识一下巴黎圣母院的真实面貌,他是这样描绘的:“正面的那三个尖顶拱门,雕刻着齿形飞檐浪花浮雕的神龛里立着二十八座诸王的塑像;那中央的巨型花格窗户的两侧有两面侧窗,使之如同祭祀执事的身边的两名助祭;那高挑而单薄的梅花形拱廊内,细小的圆柱支撑着相对笨重的平顶;还有那两座巍峨的、黑沉沉的钟楼连同它们的石筑前檐,上下重叠为雄伟壮观的六层,构成了一个和谐宏伟的整体——这一切,既是先后地,又是同时地拥挤着,但丝毫不紊乱地尽情地展现在你的眼前,连同无数浮雕、雕像和细部装饰,强劲地结合为肃穆安详的整体,简直是一曲石制的波澜壮阔的交响乐;这是人类和一个民族的卓越作品,它的和谐整体既复杂又毫不缺乏统一……它的每一块石头上都呈现着艺术家们的天才奇想和工匠们的娴熟技能;”当然,巴黎圣母院的魅力,并不仅仅来自于它建筑的宏伟、历史的久远和它在建筑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其中更重要的一点还在于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雨果所写下的那一部传奇的巨着;可以说,是雨果给这座冰冷的石头的建筑物注进了血液和灵魂,是雨果在莫种意义上光大了巴黎圣母院的美学意义;不可否认,巴黎圣母院与雨果之间有着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天然的缘分;据1831年出版的巴黎圣母院原序记载:雨果在一次造访巴黎圣母院时,偶然发现圣母院两座塔楼之一的一个暗角上,有人用手在墙上刻了两个大写的希腊字母“命运“;这两个字顿时使雨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引起了他深沉的思考:是谁会在这样的地方刻下这两个字,这两个字里究竟蕴含了怎样的悲哀和不幸于是,始终处于激动之中的雨果根据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运动的主旨,以巴黎圣母院为背景,展开了大胆的想象,终于为世人塑造出美丽热情而且心地善良纯洁的吉卜赛少女埃丝梅拉达,面容丑陋但心灵高洁、敢跟邪恶与阴谋作斗争的圣母院敲钟人卡西莫多以及看似道貌岸然、一表人才实际上却被淫欲唤醒、卑鄙无耻的副主教克洛德富洛娄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正是通过这样一些独具魅力的艺术形象,雨果充分揭示了欧洲中世纪教会的黑暗,并在其中寄寓了自己对理想与正义的不懈追求,从而使巴黎圣母院成为道义与良知的象征,成为纯洁与善良的所在,成为信仰与追求的寄托,成为对“恶”的鞭挞和对“美”的讴歌的形象化的见证;教堂,在非教徒的心中并非圣地,而是一个神秘的,值得尊敬的地方;站在庄严华丽、宽敞幽深的大厅里,一种敬畏感顿时油然而生;抬头仰望着那高深莫测的穹顶和渺远深邃的圣堂,置身于四周无数烛光的映照和袅袅升腾的香火烟雾的缭绕中,让人心中升腾起一种无法抑制的感动;特别是那柔和明媚的阳光,透过古老而精致的彩色玻璃,射照在堂前祭坛中央供着天使与圣女围绕着殉难后的耶稣大理石雕塑时,更使教堂平添了几分神秘和肃穆;毫不夸张地说,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间,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里,你可以什么都不看,什么都不听,但你的眼前却会情不自禁地幻化出吉卜赛姑娘埃丝梅拉达那美丽善良的形象,以及紧随其后的那头充满智慧的山羊;你的耳际会不由自主地响起钟楼上那13吨大钟所撞击出来的钟声,以及钟楼怪人卡西莫多面对埃丝梅拉达所发出的“美、美、美……”的赞叹;你的内心会下意识地感觉到,克洛德富洛娄副主教那阴郁的身影,正怀着内心难以忍受的情欲的煎熬,一步步地向埃丝梅拉达逼近、逼近;当然,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此时此刻,最让我充满好奇,也最让我无法不去想象的,就是当年雨果面对那块隐隐刻着“命运”二字的石块,心中所涌起的那无限的惊奇和所掀起的汹涌波澜;走出巴黎圣母院,已是夕阳西下的时候;记得曾有人说过,夕照下的圣母院是最美的,是巴黎的一景;这话看来确实不假;只见在灿烂的晚霞映照下,高高耸立的巴黎圣母院正面那两座雄伟的塔楼,就像两座山峰直插云端,更显得英俊挺拔、气宇轩昂;联想到广场上熙熙攘攘的人们眼中所流露出来的那种肃穆和崇敬,此时我的脑海中不禁映现出法兰西杰出的传记大师莫洛亚当年在给雨果写传记时,所说过的一句话:“时间可以淹没大海,但淹没不了高峰;”是的,作为建筑史和文学的两座高峰,巴黎圣母院和雨果之间实现了一次伟大的交互辉映,他们彼此因为对方而不朽,并同时都载入了人类不朽的史册;。
巴黎圣母院毕业论文
从《巴黎圣母院》人物形象分析看雨果的美学主张摘要:雨果提倡的“美丑对照”的浪漫主义美学主张是与古典主义相对的文学主张。
这种主张是通过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比,来有效突出两者的矛盾,构成巨大的反差从而更为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在人物塑造上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真实。
作品《巴黎圣母院》中的美丑对照主要表现为人物之间的美丑对比和人物自身内部的美丑对照。
而这两种对照又是以爱斯美拉达与卡西莫多、甘果瓦、弗比斯、克洛德这几个主要人物的美丑对照来体现,并附以爱斯美拉达与克洛德两个中心人物的内心前后的美丑善恶对比。
在作品中雨果运用了多变的对照手法,既有正面人物的对照,又有反面人物的对照;组织丰富多变的情节,既有令人愉悦的情节,也有悲苦凄凉的情节和荒诞可笑的情节;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借助于这种强烈的对比,表现了作者的美学主张和人道主义思想,揭示和深化了作品主题。
关键词:雨果;《巴黎圣母院》;美丑对照原则2From the analysis of figures in "Notre Dame Cathedral" tosee Hugo's aesthetic ideasAbstract: Hugo promotes the literary ideas which are the romantic aesthetic ideas "beauty and ugliness in contrasts" and classical aesthetic ideas. This claim through the contrasts of good and evil, beautiful and ugly to highlight effectively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se two, form great contrasts to reveal deeply the essence of things, in characterization also makes characters more vivid, true. "Notre Dame Cathedral" shows the beauty and ugliness between the contrasts among main characters and personalities. And these two contrasts can be reflected from beauty and ugliness of Gypsy Esmeralda, Quasimodo, PierreGringoire, Phoebus, Claude Follow, and the inner contrasts of the two central figures Gypsy Esmeralda and Claude Follow before and after. Hugo uses varied contrast techniques which are positive characters and negative characters, organizes varied circumstances which are enjoyable plots, miserable desolate plots and ridiculous plots, shapes thecolorful characters image. By means of such strong contrasts to show the author's aesthetic ideas and humanitarian ideas, reveal and deepen the theme.Keywords: Hugo; Notre Dame Cathedral; contrast principles between beauty and ugliness目录一、人物之间的美丑对照 (5)(一)爱斯美拉达与卡西莫多的美丑对照 (6)(二)爱斯美拉达与弗比斯的美丑对照 (7)(三)爱斯美拉达与甘果瓦的美丑对照 (8)(四)爱斯美拉达与克洛德的美丑对照 (9)二、人物自身内部的美丑对照 (10)(一)爱斯美拉达的前期与后期的美丑对照 (10)(二)克洛德性格中善恶美丑的二重性 (12)参考文献 (16)谢辞 (17)法国大文豪雨果在其《<克伦威尔>序》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他的《巴黎圣母院》就是运用这一原则的典范作品。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探索: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美与丑的对抗》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探索: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美与丑的对抗1. 引言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是19世纪初兴起于法国的一种文学流派,以情感激昂、强调个性和想象力为特点。
在这一时期,维克多·雨果被视为最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之一。
他的小说《巴黎圣母院》即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该小说通过展现美与丑的对抗,揭示了人性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
2. 雨果与法国浪漫主义维克多·雨果是19世纪法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也是浪漫主义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以独特而深远的思想触发了社会和政治改革,并运用文学作品传达他对于美与自由的理解。
在《巴黎圣母院》中,雨果展现了对于人性和社会问题非常敏锐且深刻的洞察力。
3. 《巴黎圣母院》的故事背景《巴黎圣母院》是雨果于1831年出版的小说,背景设定在15世纪的法国巴黎。
故事围绕着圣母院中的钟楼魁地奇一族和卡西莫多教士展开,描述了美丽的吉普赛女郎埃斯梅拉尔达与丑陋的钟楼怪物卡西莫多之间的爱恨情仇。
4. 美与丑的对抗在《巴黎圣母院》中,雨果通过描绘美与丑之间的对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外貌的偏见和对内在价值的忽视。
卡西莫多作为一个残疾人,在外貌上被认为是丑陋可怕的怪物,但内心却拥有睿智与善良。
而吉普赛女郎埃斯梅拉尔达则被塑造成美艳动人、充满魅力。
小说中他们之间纠结复杂的关系既反映了社会对于外表和身份地位评判标准存在偏见,又探讨了内心真实价值和人性善恶的问题。
5. 人性与社会的冲突《巴黎圣母院》深刻揭示了人性与社会之间的冲突。
卡西莫多作为怪物,被迫隐藏在钟楼内,成为了社会的边缘人。
小说通过他的角度,探讨了关于外貌、孤独、爱情和自由等主题,展现了一个被世俗舆论束缚而长期苦难的形象。
同时,雨果也通过埃斯梅拉尔达以及其他角色来展示社会对他们的不公对待和歧视。
6. 结论维克多·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是一部典型的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品,通过美与丑之间的对抗,揭示了对外貌偏见和对内在价值忽视等社会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秀的议论文论据精选:雨果与巴黎圣母院2017-12-28许多人知道巴黎圣母院,都是因为读了雨果的小说或是看过改编的同名电影。
此刻,当我穿过时间的隧道和空间的距离站在巴黎圣母院前,举首仰望这座已历经八百余年的风雨沧桑,但仍气势雄伟、丰韵犹存的宏伟建筑时,我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
巴黎圣母院坐落在巴黎市中心的西岱岛上,它最早动工于1163年,由当时的教皇亚历山大和路易七世共同主持奠基,直到1345年整个工程才最后完成。
此后在17世纪和19世纪又进行过两次重大修复,于1864年才重新开放。
作为一座由罗马式建筑到哥特式建筑过度的典范,巴黎圣母院在欧洲建筑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据介绍,在这之前,欧洲及世界各地所建的都是罗马式教堂,建筑造型几乎千篇一律,粗笨臃肿、低矮抑郁、幽暗沉闷。
巴黎圣母院则完全打破了前人的藩篱,创造了一种崭新的哥特式的教堂结构。
有关资料显示,无论是建筑的外观还是内部的空间都追求一种轻盈、飞升的强烈动感,这是哥特式建筑最大的特点。
巴黎圣母院在西方建筑史上之所以能成为哥特式建筑的经典,并成为后来欧洲许多教堂的范本,就因为巴黎圣母院在哥特时期是第一
座追求高耸向上的动感的教堂。
整个建筑完全用石头砌成,所有屋顶、塔楼、扶壁等的顶端都用尖塔作装饰,拱顶轻,空间大,一改罗马式教堂建筑那种拱壁厚重、空间狭小之弊。
使得整个建筑虽然错落参差,但却庄严、和谐,倔傲与灵秀巧妙搭配,浑然一体,从而在宏大和巍峨的主体造型中透出一种庄严的神圣感和神秘的奇幻性。
如果说,这样的解释还略显抽象的话,我们这里不妨借助雨果的如椽之笔来认识一下巴黎圣母院的真实面貌,他是这样描绘的:正面的那三个尖顶拱门,雕刻着齿形飞檐浪花浮雕的神龛里立着二十八座诸王的塑像;那中央的巨型花格窗户的两侧有两面侧窗,使之如同祭祀执事的身边的两名助祭;那高挑而单薄的梅花形拱廊内,细小的圆柱支撑着相对笨重的平顶;还有那两座巍峨的、黑沉沉的钟楼连同它们的石筑前檐,上下重叠为雄伟壮观的六层,构成了一个和谐宏伟的整体——这一切,既是先后地,又是同时地拥挤着,但丝毫不紊乱地尽情地展现在你的眼前,连同无数浮雕、雕像和细部装饰,强劲地结合为肃穆安详的整体,简直是一曲石制的波澜壮阔的交响乐。
这是人类和一个民族的卓越作品,它的和谐整体既复杂又毫不缺乏统一……它的每一块石头上都呈现着艺术家们的天才奇想和工匠们的娴熟技能。
”当然,巴黎圣母院的魅力,并不仅仅来自于它建筑的宏伟、历
史的久远和它在建筑史上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其中更重要的一点还在于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雨果所写下的那一部传奇的巨著。
可以说,是雨果给这座冰冷的石头的建筑物注进了血液和灵魂,是雨果在莫种意义上光大了巴黎圣母院的美学意义。
不可否认,巴黎圣母院与雨果之间有着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天然的缘分。
据1831年出版的《巴黎圣母院?原序》记载:雨果在一次造访巴黎圣母院时,偶然发现圣母院两座塔楼之一的一个暗角上,有人用手在墙上刻了两个大写的希腊字母命运。
这两个字顿时使雨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引起了他深沉的思考:是谁会在这样的地方刻下这两个字,这两个字里究竟蕴含了怎样的悲哀和不幸?于是,始终处于激动之中的雨果根据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运动的主旨,以巴黎圣母院为背景,展开了大胆的想象,终于为世人塑造出美丽热情而且心地善良纯洁的吉卜赛少女埃丝梅拉达,面容丑陋但心灵高洁、敢跟邪恶与阴谋作斗争的圣母院敲钟人卡西莫多以及看似道貌岸然、一表人才实际上却被淫欲唤醒、卑鄙无耻的副主教克洛德?富洛娄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正是通过这样一些独具魅力的艺术形象,雨果充分揭示了欧洲中世纪教会的黑暗,并在其中寄寓了自己对理想与正义的不懈追求,从而使《巴黎圣母院》成为道义与良知的象征,成为纯洁与善良的所在,成为信仰与追求的寄托,成为对恶”的鞭挞和对美”的讴歌的形象
化的见证。
教堂,在非教徒的心中并非圣地,而是一个神秘的,值得尊敬的地方。
站在庄严华丽、宽敞幽深的大厅里,一种敬畏感顿时油然而生。
抬头仰望着那高深莫测的穹顶和渺远深邃的圣堂,置身于四周无数烛光的映照和袅袅升腾的香火烟雾的缭绕中,让人心中升腾起一种无法抑制的感动。
特别是那柔和明媚的阳光,透过古老而精致的彩色玻璃,射照在堂前祭坛中央供着天使与圣女围绕着殉难后的耶稣大理石雕塑时,更使教堂平添了几分神秘和肃穆。
毫不夸张地说,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间,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里,你可以什么都不看,什么都不听,但你的眼前却会情不自禁地幻化出吉卜赛姑娘埃丝梅拉达那美丽善良的形象,以及紧随其后的那头充满智慧的山羊;你的耳际会不由自主地响起钟楼上那13吨大钟所撞击出来的钟声,以及钟楼怪人卡西莫多面对埃丝梅拉达所发出的美、美、美……”的赞叹;你的的内心会下意识地感觉到,克洛德?富洛娄副主教那阴郁的身影,正怀着内心难以忍受的情欲的煎熬,一步步地向埃丝梅拉达逼近、逼近。
当然,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此时此刻,最让我充满好奇,也最让我无法不去想象的,就是当年雨果面对那块隐隐刻着命运”二字的石块,心中所涌起的那无限的惊奇和所掀起的汹涌波澜。
走出巴黎圣母院,已是夕阳西下的时候。
记得曾有人说过,夕照下的圣母院是最美的,是巴黎著名的一景。
这话看来确实不假。
只见在灿烂的晚霞映照下,高高耸立的巴黎圣母院正面那两座雄伟的塔楼,就像两座山峰直插云端,更显得英俊挺拔、气宇轩昂。
联想到广场上熙熙攘攘的人们眼中所流露出来的那种肃穆和崇敬,此时我的脑海中不禁映现出法兰西杰出的传记大师莫洛亚当年在给雨果写传记时,所说过的一句话:时间可以淹没大海,但淹没不了高峰。
”是的,作为建筑史和文学史上的两座高峰,巴黎圣母院和雨果之间实现了一次伟大的交互辉映,他们彼此因为对方而不朽,并同时都载入了人类不朽的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