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舞弊与治理研究 已排版

合集下载

《2024年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范文

《2024年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范文

《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企业间竞争加剧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会计舞弊现象屡见不鲜,已严重损害了市场的公平、公正与诚信。

会计舞弊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声誉,更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

因此,对会计舞弊的成因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会计舞弊的成因(一)内部因素1. 利益驱动:为了追求公司的高利润或避免经济责任,部分企业管理者可能利用职权进行会计舞弊。

2. 道德观念缺失:部分会计人员道德观念淡薄,为满足上级或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法律法规。

3. 内部控制失效: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审计机制不完善,导致舞弊行为有机可乘。

(二)外部因素1. 市场竞争压力:部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维持其生存与发展,采取会计舞弊以在短期内提高业绩。

2. 法律制度漏洞:某些法规的不完善为舞弊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3. 监管不力:监管机构在执行监督职能时可能存在疏忽或效率低下的问题。

三、对策研究(一)完善法律法规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增加对会计舞弊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2. 强化法律执行力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

(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1.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岗位职责,防止权力过度集中。

2. 加强员工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培养其诚信守法的职业操守。

3. 强化内部审计: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及时发现并纠正舞弊行为。

(三)提高监管效率1. 完善监管机制:建立独立的监管机构,强化对企业的监督和检查力度。

2. 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提高监管效率。

3. 加强跨部门合作:加强与其他监管部门的合作与沟通,形成监管合力。

(四)加强社会监督与舆论监督1. 鼓励公众参与: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监督企业行为,如举报舞弊行为等。

2. 媒体监督:媒体应发挥其舆论监督作用,对发现的会计舞弊行为进行曝光和批评。

《2024年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范文

《2024年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范文

《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会计舞弊作为经济生活中的一种不健康现象,给企业、投资者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其危害性不仅在于其虚假财务信息的误导,还在于它可能引发企业信任危机、社会信任缺失等问题。

因此,研究会计舞弊的成因及提出有效的对策,对于维护经济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二、会计舞弊的成因(一)内部因素1. 利益驱动:部分企业或个人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采取舞弊手段来粉饰财务报表,欺骗投资者和监管部门。

2. 内部控制失效: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为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3. 道德观念缺失:部分企业或个人道德观念淡薄,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缺乏诚信意识。

(二)外部因素1. 监管不足:监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够,监管手段滞后,难以发现和惩处会计舞弊行为。

2. 法律制度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会计舞弊的处罚力度不够,难以形成有效的威慑力。

3. 社会环境影响:社会风气不正,追求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发展的思想盛行,为会计舞弊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三、对策研究(一)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加强内部监督和制约机制,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

同时,企业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增强企业的诚信文化。

(二)强化外部监管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效率。

同时,应加强跨部门协作,形成监管合力,共同打击会计舞弊行为。

此外,应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防范会计舞弊的氛围。

(三)完善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会计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威慑力。

同时,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普及,让企业和个人了解法律法规的内容和要求,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四)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和信用奖惩机制,提高失信成本,形成“守信者荣、失信者耻”的社会氛围。

同时,应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注重企业形象和声誉,增强企业的诚信意识。

《2024年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范文

《2024年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范文

《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会计舞弊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其危害性不容忽视。

舞弊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还可能对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因此,对会计舞弊的成因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有效的对策,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的公平、公正和透明具有重要意义。

二、会计舞弊的成因1. 利益驱动:部分企业或个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采取舞弊手段来获取不正当收益。

例如,虚构利润、隐瞒损失等。

2. 内部控制失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为舞弊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如审计制度不完善、财务人员职责不清等。

3. 法律意识淡薄:部分企业和个人法律意识淡薄,对舞弊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导致舞弊行为频发。

4. 监管不力: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监督力度不够,导致舞弊行为得不到及时查处。

同时,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不足,也为企业进行跨地区、跨行业的舞弊行为提供了便利。

三、会计舞弊的对策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会计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同时,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和个人的法律意识。

2.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财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

同时,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

3. 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企业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同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财务人员积极揭露舞弊行为。

4. 加强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企业的监督力度,加强对企业的检查和审计。

同时,加强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形成监管合力。

5. 引入科技手段: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和防范舞弊行为。

6. 建立举报机制:鼓励员工、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积极举报会计舞弊行为,对举报人进行保护和奖励。

同时,加强对举报信息的调查和处理,确保举报得到及时、公正的处理。

《2024年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范文

《2024年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范文

《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会计舞弊是指会计人员或相关人员故意错误记录、隐瞒或篡改财务信息,以误导相关利益方对公司财务状况的理解,从而达到个人或团体的非法利益。

会计舞弊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对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会计舞弊的成因(一)内部因素1. 利益驱动:为了获取个人或团体的非法利益,部分企业或会计人员可能会选择进行会计舞弊。

例如,管理层为了达到业绩目标、避免责任或获取更高薪酬等,可能会通过舞弊手段调整财务报表。

2. 内部管理漏洞: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失效,使得会计舞弊行为有机可乘。

如内部审阅、内部审计等环节失效,为舞弊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外部因素1. 法律制度不健全:部分地区的法律法规对会计舞弊的处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较低,导致部分企业和个人存在侥幸心理,铤而走险。

2. 外部监督不足: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监督力度不够,存在监管盲区。

同时,社会舆论监督、媒体监督等外部监督力量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三、对策研究(一)加强内部管理1.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财务审批、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等环节,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加强人员培训: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增强其对会计舞弊的防范意识。

(二)强化法律法规和外部监督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会计舞弊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强有力的法律威慑力。

2. 加强外部监督: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监督力度,扩大监督范围,提高监督效率。

同时,鼓励社会舆论监督和媒体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监督机制。

(三)提高信息透明度1. 公开透明:企业应定期公开财务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让投资者和公众了解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

2. 第三方审计:引入独立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024年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范文

《2024年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范文

《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会计舞弊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不仅涉及到公司内部的利益纷争,更与投资者的决策准确性、市场经济秩序和诚信度密切相关。

对此类现象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本文将对会计舞弊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旨在预防和遏制会计舞弊现象的滋生,提高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健康程度。

二、会计舞弊的成因(一)经济利益驱动经济利益的驱动是会计舞弊的主要成因之一。

部分企业或个人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可能会采取不正当手段进行会计操作,如虚增收入、隐瞒费用等。

这种行为往往与企业的业绩考核、股东的利益以及高管的个人收入挂钩,成为会计舞弊的重要诱因。

(二)法律法规不健全当前,尽管我国在会计法规方面已有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但仍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法律的漏洞进行舞弊行为,以逃避法律责任。

此外,对于会计舞弊的处罚力度不够严厉,也使得部分企业和个人心存侥幸心理。

(三)内部控制失效企业内部控制是防止会计舞弊的重要手段。

然而,部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存在严重缺陷,如审批程序混乱、内部审计失效等,导致企业难以有效防止会计舞弊的发生。

三、对策研究(一)加强法律法规建设首先,应进一步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填补法律漏洞,加大对会计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

此外,还应加强对相关责任人的法律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

(二)强化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岗位职责和审批程序,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同时,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定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会计舞弊行为。

(三)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诚信意识。

同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惩罚机制,鼓励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积极揭露会计舞弊行为。

(四)加强社会监督力度政府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包括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监管机制。

《2024年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范文

《2024年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范文

《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会计舞弊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它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也破坏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

因此,对会计舞弊的成因进行深入研究,并寻求有效的对策,对于维护企业的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的权益以及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会计舞弊的成因(一)经济利益驱动经济利益的驱使是会计舞弊的主要原因。

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部分企业或个人会通过虚构财务数据、操纵利润等手段进行舞弊。

(二)法律法规不完善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为会计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

部分企业对财务法规视而不见,钻法律的空子,进行不正当的财务操作。

(三)内部监管不力企业内部监管不力也是导致会计舞弊的重要原因。

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流于形式,无法有效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

(四)外部监管缺失外部监管的缺失也为会计舞弊提供了机会。

部分监管机构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监督不够严格,对舞弊行为的查处力度不足,导致舞弊行为频发。

三、对策研究(一)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是防止会计舞弊的根本途径。

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会计舞弊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使企业和个人不敢轻易进行舞弊行为。

(二)强化企业内部监管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企业应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增强员工的自律性,从源头上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

(三)加强外部监管力度监管机构应加强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监督,加大对舞弊行为的查处力度。

同时,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提高监管效率,确保企业的财务数据真实可靠。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会计人员是防止会计舞弊的重要力量。

企业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

同时,应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能够自觉抵制舞弊行为。

四、结论会计舞弊的成因复杂多样,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防范和治理。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强化企业内部监管、加强外部监管力度以及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都是有效的对策。

《2024年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范文

《2024年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范文

《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会计舞弊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不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严重影响,还可能对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造成误导。

本文将对会计舞弊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防范和治理会计舞弊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会计舞弊的成因1. 内部因素(1)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

企业内部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的制衡和监督机制,使得舞弊行为得以滋生。

(2)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失效。

部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为舞弊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3)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部分财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为追求个人利益而进行舞弊行为。

2. 外部因素(1)法律法规不健全。

当前我国关于会计舞弊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对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导致部分企业敢于冒险进行舞弊。

(2)监管机制不力。

部分监管机构在执行监管职责时存在疏忽,导致对会计舞弊的发现和查处不够及时、有效。

(3)社会风气不正。

社会诚信缺失,部分企业和个人在利益驱动下铤而走险,进行舞弊行为。

三、对策研究1.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

(2)加强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能,确保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发挥其在企业治理中的核心作用。

(3)推行问责制,对企业管理层和财务人员的行为进行严格监督和问责,防止权力滥用和舞弊行为的发生。

2. 提高财务人员素质(1)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

(2)定期组织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素质,确保其能够胜任本职工作。

(3)建立激励机制,鼓励财务人员积极发现和报告舞弊行为,形成良好的企业内部氛围。

3. 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会计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2)加强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其能够及时发现和查处会计舞弊行为。

(3)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联合监管机制,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率。

《2024年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范文

《2024年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范文

《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会计舞弊,是指企业或个人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故意违反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通过伪造、变造、隐瞒或错误记录财务信息等手段,对财务报表进行虚假陈述或误导性陈述的行为。

会计舞弊不仅损害了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还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秩序。

因此,研究会计舞弊的成因及提出有效的对策,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会计舞弊的成因(一)内部因素1. 利益驱动。

企业或个人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如提高业绩、获取融资、逃避税收等,可能进行会计舞弊。

2. 内部控制失效。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导致财务信息失真、舞弊行为频发。

3. 道德观念缺失。

部分企业或个人缺乏诚信意识,为追求短期利益而不顾长远发展,甚至铤而走险进行舞弊。

(二)外部因素1. 法律法规不健全。

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或执行不力,为会计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

2. 监管力度不足。

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不够,导致舞弊行为频发。

3. 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滞后,导致部分企业或个人失信成本较低,敢于进行舞弊。

三、会计舞弊的对策(一)完善法律法规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加强会计准则和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提高违法成本,使舞弊者付出沉重代价。

2. 强化监管力度。

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企业财务信息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企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二)加强内部控制1.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财务审批、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等环节,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 加强内部控制执行力度。

企业应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各项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

(三)提高监管效率1. 引入现代信息技术。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监督效率和准确性。

2. 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监管协作。

加强各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配合,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率。

浅析会计信息系统舞弊及防治

浅析会计信息系统舞弊及防治

只有严格完善的规章制度才能从根源上杜绝违法犯罪的发生。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要求:企业应当对各机构的职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确定具体岗位的名称、职责和工作要求等,明确各个岗位的权限和相互关系。

企业在确定职权和岗位分工过程中,应当体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要求。

企业应当制定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岗位说明书和权限指引等内部管理或相关文件,使员工了解和掌握组织架构设计及职责分配情况,正确履行职责。

企业应当结合风险评估结果,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控制措施包括:不相容职位分离、授权审批、会计系统控制等。

企业应当定期对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的效率和效果进行全面评估,发现组织架构设计与运行中存在缺陷的,应当进行优化调整。

[4]会计信息系统工作岗位包括基本工作岗位和信息系统会计岗位,前者有会计主管、出纳,后者有系统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系统维护、审查和数分析、档案管理、软件开发等。

企业应将系统分析、程序设计计算机操作、数据输入、文件程序管理等职务予以分离,系统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和维护人员这三首先,加强会计工作者的专业技能。

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门新兴事物,大多会计人员对其了解不深,运用不熟,难免出错和趁机舞弊。

企业要加强这方面的培训,使会计工作者正确运用这项工具。

一方面培养大量能进行信息系统系统的实施、构建的高、中层次信息系统人才,他们是财务软件开发设计的核心;另一方面,培养大量能够熟练使用财务软件的低层次的信息系统人才,他们是普及信息系统工作的关键。

[4]其次,加强会计工作者道德素质提升,这能从根本上减少舞弊的发生。

首先,要做好法律知识的普及,要让会计人员用法律加强自我约束。

其次,企业要倡导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引导会计工作者正确实现自对传统的会计舞弊,国家已出台较完善的法律法规。

但是,对于新兴会计信息系统舞弊,在这一方面还有较大的空白。

这是一种新的舞弊手段,隐蔽性高,灵活性强,很难进行取证和查处。

关于会计舞弊及其治理的探讨

关于会计舞弊及其治理的探讨

关于会计舞弊及其治理的探讨会计信息具有经济后果,即会计报告对企业、政府、工会、投资者和债权人决策制定行为具有不同的影响,且这些个人或团体行为的后果可能影响其他团体的利益。

会计信息披露也存在许多潜在的经济后果,如个人间的财富分配、企业间的资源分配等,因而不实的会计信息必将带来巨大的危害。

近年来,国内外一些上市公司相继曝出会计造假和舞弊丑闻,使得人们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客观独立性产生了质疑,严重破坏了企业的诚信和社会道德,同时,也使得社会和公众的利益受到极大侵害。

从最早的“原野”、“琼民源”、“红光”、“张家界”等,到2001年的达到登峰造极程度的“银广厦”事件,企业的会计舞弊现象已经引起了立法机关、政府、投资者以及社会公众等各方面人士的强烈关注,使其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会计范畴,而演变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分析企业会计舞弊的原因及其手段,对防范及治理企业会计舞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会计舞弊的概述1、定义舞弊是一种有动机和目的的行为,其主体多种多样,对象复杂,且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式,并最终产生一定的行为后果。

会计舞弊是指行为人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和有目的地故意违背真实性原则,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规章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行为。

会计舞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伪造、变造记录或凭证;(2)侵占资产;(3)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4)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故;(5)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

2、分类会计舞弊可以分为管理舞弊和非管理舞弊。

管理舞弊是指公司管理当局蓄意的造假行为。

主要目的是通过虚增资产、收入、利润等,利用虚假或严重歪曲事实的会计信息欺骗投资者和债权人。

非管理舞弊是指公司内部员工(非管理人员)以欺诈性不正当手段获取公司钱财或其他财产的行为。

从技术层面来看,会计舞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过非法手段进行的会计舞弊,即会计造假;另一类是通过合法的手段,即利用现行会计法规的缺陷和会计政策的选择操纵会计信息。

网络环境下会计舞弊及其治理研究

网络环境下会计舞弊及其治理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网络技术越来越得以发展,同时也使传统的会计手段和方法发生了巨大变化。

网络技术在会计信息处理中显示出了强大的功能和作用,一方面,它不仅仅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处理速度,并且还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处理质量,从而逐步取代了会计人员的许多工作;另一方面,网络技术下的会计违法犯罪也成了一个新的问题,它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危害性,要想发现网络欺诈和犯罪远比人工会计系统更难,给企业和社会经济的良性运行造成了严重危害。

因此,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舞弊防治体系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关键词】网络环境;会计舞弊;安全系统技术一、网络环境下会计舞弊的含义及特征会计舞弊是指故意的、有目击者的、有预谋的、有针对性的财务造假和欺诈行为。

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舞弊主要是指计算机舞弊。

而计算机舞弊是指以计算机及相应设备、程序或数据为对象,通过故意掩盖真相、制造假象或其他不正当方式欺骗他人、掠取他人财物或达到其他不正当目的而施行的任何不诚实、欺诈的故意行为。

计算机舞弊是一种涉及管理人员、投资者以及审计人员的行为。

在会计网络技术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都是基于网络环境的,这样在电子数据的传输和存储过程中就容易存在被删除或修改的潜在风险。

过去在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处理后输出的都是纸质文件的会计信息,这更便于人们查清哪里是删除哪里是修改,以及可以有效跟踪这些纸质的档案信息。

但在当前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中,由于数据存储在计算机中,信息都是网络化的,因此与传统的纸质文档相比,人们更容易删除、修改甚至销毁会计信息;在计算机系统运行的过程中,人为因素导致的系统运行错误和程序指令错误也会引发会计信息的错误。

同时网络的使用也使得外部世界的非法入侵和潜在的网络传输存在电子信息破坏和泄漏的可能性;在传统的会计环境下,企业想制作虚假账户,应从原始凭证中精心制作包括明细账户、总分类账和报表在内的账户数据,在这个过程中,会计信息的工作量是很大的,在经过一系列的流程之后,我们只要仔细检查整个环节,就可以从中发现虚假账户。

[精编]会计造假防范与治理研究

[精编]会计造假防范与治理研究

[精编]会计造假防范与治理研究标题:会计造假防范与治理研究一、引言随着商业社会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日益受到关注。

会计造假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还影响了整个市场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因此,如何防范和治理会计造假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会计造假的原因分析1.利益驱动:这是会计造假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驱动力。

企业可能通过虚报收入、隐瞒费用等方式来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以骗取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政府的信任,从而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2.内部控制缺陷:如果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如内部审计不力、权力过度集中等,将为会计造假提供可乘之机。

3.法律制裁不力:对于会计造假行为,如果法律制裁不够严厉,那么企业或个人就有可能冒险一试。

三、会计造假的防范1.完善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内部审计、权力制衡等,以减少会计造假的机会。

2.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第一道关口,提高他们的素质,可以有效地防范会计造假。

3.加强法律制裁:对于发现的会计造假行为,应严格依照法律进行制裁,提高违法成本。

四、会计造治的治理1.强化监督:包括企业内部监督、外部审计监督以及政府监督等,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实施问责制度:对于发现的会计造假行为,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还要对相关管理层进行问责,形成有效的威慑。

3.建立诚信文化:通过建立诚信文化,引导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根本上杜绝会计造假行为的发生。

五、结论会计造假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有效地防范和治理。

企业需要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同时政府也需要加强监督和法律制裁。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建立一个公平、透明、诚信的商业环境。

六、建议1.针对利益驱动问题,建议企业在制定奖励机制时,应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相结合,避免企业为追求短期利益而牺牲长期价值。

2.对于内部控制问题,建议企业在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时,应重点关注权力制衡和内部审计两个方面。

试论会计信息化舞弊动因及其治理

试论会计信息化舞弊动因及其治理

试论会计信息化舞弊动因及其治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加快了会计信息的处理速度,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减轻了会计人员处理大量数据的负担。

但是,随着会计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利用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弱点进行的贪污、舞弊等违法犯罪层出不穷,造成的损失触目惊心。

针对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特殊性,如何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化的便捷高效,使企业内部控制在新的环境下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建立一整套对会计信息化系统舞弊的治理措施和控制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会计信息化舞弊及其特性会计信息化系统的舞弊是指某些人员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不按操作规程或未经允许上机操作,利用业务便利对会计信息化系统进行恶意修改、破坏,进行电子偷窃和人工偷窃等故意行为。

如今会计信息化舞弊者手法众多,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类。

1、非法改动业务数据这是最简单、最常用的手法,该手法在经济业务数据输入计算机之前或输入过程中,通过虚构、修改、删除等一系列的手段来达到个人目的。

2、非法改动软件程序或文件这是高科技的舞弊手法,该手法通常是指舞弊者对财务软件应用程序进行非法改动,或者是通过维护程序来修改或直接通过计算机终端修改文件中的数据,以达到个人的某种目的。

3、非法改动或窃取输出结果主要有非法修改、销毁输出报表、将输出报表送给公司竞争对手或利用终端窃取公司机密信息等,为了谋取私利而违反个人道德和商业道德。

4、其他非法操作主要有冒名顶替、盗取密码、磁卡非法进入、仿造、模拟等。

会计信息化舞弊者大多通过对程序和数据这些无形信息的操作来实现其舞弊目的,舞弊后对计算机硬件和信息载体可以不造成任何损害,且不留痕迹,作案时间和地点又不受限制,因此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所以,通常会计信息化系统的舞弊带来的经济损失都比较大。

如果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遭到破坏,企业在恢复系统之前将很难进行正常的业务活动,损失更是难以预计,所以有效地控制会计信息化舞弊已刻不容缓。

二、会计信息化舞弊的动因分析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动因,只有充分了解其舞弊动因才能制定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对策。

《2024年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范文

《2024年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范文

《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会计舞弊是指会计人员、企业管理层或其他相关人员,在会计工作过程中,故意违反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通过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等手段,以达到欺骗相关利益方、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会计舞弊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形象和信誉,更可能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的流失,给社会经济秩序带来极大的破坏。

因此,研究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会计舞弊的成因(一)利益驱动企业或个人为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往往通过会计舞弊手段来达到目的。

如提高企业利润、粉饰企业业绩、逃避税务等。

(二)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如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内部审计流于形式等,为会计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

(三)法律意识淡薄部分企业和个人对法律法规认识不足,缺乏守法意识,为追求个人或企业利益而进行舞弊行为。

(四)外部环境影响外部环境如市场竞争压力、企业融资压力等也会促使企业和个人采取会计舞弊手段。

三、对策研究(一)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内部审计职能,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要提高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防止其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舞弊行为。

(二)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政府应加强对会计舞弊的打击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

同时,要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三)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体,其素质直接影响到会计工作的质量。

因此,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同时,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管,防止其参与舞弊行为。

(四)强化社会监督社会监督是防止会计舞弊的重要手段之一。

应加强媒体、公众对企业的监督力度,及时曝光会计舞弊行为。

同时,要鼓励举报人举报会计舞弊行为,保护其合法权益。

四、结论会计舞弊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法律意识淡薄等主观因素,也包括外部环境影响等客观因素。

为防止和打击会计舞弊行为,应采取综合措施。

《2024年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范文

《2024年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范文

《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间竞争加剧,部分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惜触犯法律和行业道德,进行会计舞弊。

会计舞弊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秩序。

因此,对会计舞弊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对策,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会计舞弊的成因(一)内部原因1. 利益驱动:部分企业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通过舞弊手段虚增利润、隐瞒损失,以达到某些不正当的目的。

2.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力,为会计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

3. 管理者观念偏差:部分企业管理者对会计工作认识不足,认为会计只是记录数字的工具,忽视了其对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性。

(二)外部原因1. 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对会计舞弊的处罚力度不够,导致部分企业存在侥幸心理。

2. 监管力度不足: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监督和检查力度不够,导致部分企业存在违规操作的空间。

3. 社会风气影响:社会风气的不正,如追求政绩、盲目扩张等,也会对企业产生不良影响,诱发会计舞弊。

三、会计舞弊的对策研究(一)加强内部管理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和权限,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

2. 提高管理者素质:加强对企业管理者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3. 加强内部审计: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定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会计舞弊行为。

(二)完善法律法规1. 加大处罚力度:对会计舞弊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使企业不敢轻易触犯法律。

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会计舞弊的定义和范围,为打击会计舞弊提供法律依据。

(三)强化外部监管1. 加强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发现会计舞弊行为应及时处理并公开曝光。

2. 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各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监管效率。

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研究

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研究

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研究
会计造假是在财务报表中虚增或隐蔽某些财务数据,以达到欺
骗股东、投资者、银行等财务合作伙伴的目的。

造假行为严重影响
企业形象,照成财务损失,因此,防范和治理会计造假成了企业管
理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

防范会计造假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如提高培训,完善内部管理
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等。

其中,加强内部审计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审计工作既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还可以对相关工作进行制度化,
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治理会计造假有以下几种方法:
1. 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每一笔交易进行记录和核对,
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尽可能减少人的操作和管理失误。

2. 通过利用智能化的软件或系统,自动化获得数据以减少人为
疏漏,提高准确性。

3. 加强管理人员联系和沟通,定期开会,加强内部协调,创造
健康的团队氛围,减少内部纠纷,防止造假行为的出现。

4. 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和追责制度,对于涉及违规的人员,要
严格追究法律责任,同时通过提高员工福利、薪酬待遇和奖励机制,提高工作能力和自觉性,增强员工的自我约束和责任意识。

总之,防范和治理会计造假,需要企业管理人员采取一系列针
对性的有效措施,注重内部管理与监察,严格合法经营,从而提升
企业形象及综合竞争力。

浅谈会计信息化过程中舞弊的预防与治理

浅谈会计信息化过程中舞弊的预防与治理

浅谈会计信息化过程中舞弊的预防与治理摘要:本文从会计电算化、信息化过程中的舞弊现象出发,对中外企业、上市公司在实行会计信息化发展和管理过程中,舞弊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从财务软件的选取、提高领导对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和外部主管部门监督、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防范与控制能力和着力培养复合型的财会人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会计信息化过程中舞弊的预防与治理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造假;内部控制;防治措施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感测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相继问世及其在会计信息处理中的广泛应用,不仅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加快了会计信息的处理速度,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效益和质量,更重要的是它拓宽了会计的研究领域、深化了会计理论探索的内涵和外延,同时,为会计实践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加强会计内部控制提供了便利的方法。

但是随着会计电算化事业的长足发展,在中外企业、上市公司实行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利用计算机会计系统客观存在的安全缺陷进行的违纪、违法和犯罪活动也有所增加,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信息化条件下财务造假与舞弊更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那么,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舞弊和主要作法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舞弊是指某些人员为了达到个人或小团体的目的,在使用和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时,利用业务便利或者不按操作规程或未经允许上机操作,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破坏、恶意修改、偷窃等故意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为。

会计信息化过程中的舞弊作法主要包括: 非法篡改业务数据,在经济业务数据输入计算机之前或输入过程中,通过虚构、修改、删除会计数据等手段来达到舞弊目的;非法篡改财务软件应用程序或数据文件;非法修改、截留、销毁输出的财务报表;其他非法手段,如冒名顶替、盗取密码或利用网络黑客程序非法进入、拍照、拷贝、仿造或利用终端窃取会计信息等。

二、会计信息化过程中舞弊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一)财务软件自身并不完善,存在着一定的技术缺陷由于各单位所使用的财务软件开发方式不同,种类繁多,给会计信息化的舞弊行为创造了便利条件。

企业会计作弊与防范的研究与应对技巧

企业会计作弊与防范的研究与应对技巧

企业会计作弊与防范的研究与应对技巧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有些企业利用会计手段作弊,从而欺骗市场,导致了市场对企业的信任度下降。

为了维护市场秩序和完善企业治理,防范企业会计作弊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作弊原因、作弊手段和防范措施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作弊原因企业会计作弊有多种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担心股价下跌企业股价的波动是企业管理人员关心的一个问题,股价下跌容易导致股东不满和股票抛售,从而影响企业股票的市场表现。

为了回避投资者的质疑,一些企业通过虚假宣传和账目,掩盖企业经营亏损和财务风险。

2.财务指标不好企业在经营中要日复一日地面对许多的经营手段,做出一些有效的决策才能使企业更好地发展。

而这些决策要依靠各种财务指标来辅助,而如果企业的财务指标不够理想,就很难得到股东投资者的信任。

为此,一些企业会通过虚增业绩、减少负债等方式来掩盖实际情况,从而达到掩盖财务风险和提高投资者信任度的目的。

3.刻意追求增长企业的发展都要考虑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它们常常面临着高额的成本和压力,为了实现利润增加和发展目标,企业会通过将行业竞争排除和利用虚假宣传手段,扭曲事实从而欺骗消费者和股东。

这样会引来重大的权益损失,扰乱市场秩序,严重影响行业信誉。

二、作弊手段企业会计作弊有众多的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虚增收入企业为了显示自身的增长和稳定性,在财务报表上虚增收入是一种常见手段。

一些企业会在财务报表上加上虚假的交易项目,从而提高公司的营收、利润和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

2.上调成本企业会对自己的成本进行虚报,增加实现利润的难度,同时增加该企业的成本费用之和,让投资者误认为公司营运成本上升,资产负债表也会受到影响。

3.虚增实际资产价值虚增实际资产的价值也是一种常见的作弊方式。

这类企业会将不动产和投资项目的价值虚增,旨在使财务报表中的资产总额和资产价值显得更高。

三、防范措施如何防范企业会计作弊,是企业和监管部门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学院:专业: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职称:完成日期: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本人慎重承诺和声明:在毕业设计(论文)完成过程中遵守学校有关规定,恪守学术规范,在本人的毕业设计(论文)中未剽窃、抄袭他人的学术观点、思想和成果,未篡改研究数据,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如有违规行为发生,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

承诺人签名:年月日摘要会计舞弊作为一种违法的表现形态是自古就有,可以说是随着会计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会计的发展而变化,而且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隐蔽化。

本文对会计舞弊行为的成因及治理策略进行了讨论。

从行为特征来看,会计舞弊主要包括虚构业务内容、虚列凭证、制造虚假余额、用往来账户偷逃税款、隐瞒收入,虚报损失以及调节费用和利润等手段。

【关键词】:会计舞弊,成因,对策AbstractTheAccounting fraud as an illegal form is since ancient times, can be said to be as accounting emerged, accompanied by accounting's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and more and more diverse, complex, subtle. The accounting fraud cause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are discussed. From the view of accounting fraud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fictional business content, empty row, making a false certificate with account balance, tax evasion and tax, withholding of income, false loss and regulation cost and profit and other means.【Key word】: Accounting fraud,cause,countermeasure目录引言1会计舞弊行为的表现形式1.1虚构业务内容 (2)1.2设置两套账簿,逃避税费 (2)1.3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 (2)1.4财务相关人员串通舞弊 (3)2会计信息舞弊的危害2.1对企业的危害 (3)2.2对利益相关者的危害 (4)2.3对会计行业的危害 (4)2.4对证券市场的危害 (4)3会计舞弊行为的形成原因3.1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低 (5)3.2法律意识淡薄,甚至是有法不依 (5)3.3会计舞弊审计发展滞后 (5)4会计舞弊行为的治理对策4.1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道德教育 (6)4.2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6)4.3健全和完善会计管理制度 (6)结束语 (6)参考文献 (8)致谢 (9)引言会计舞弊现象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已成为目前我国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对会计舞弊行为,我国新的《会计法》特别规定防止会计舞弊的条款,规定了政府、企业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

但是,在实践中财务报告舞弊方面的丑闻不断,新的作弊手法会顺应政策变化而产生。

可见防止会计舞弊的法规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会计舞弊的手法、表现形态,从而进一步探求防范会计舞弊的措施。

1会计舞弊行为的表现形式在我国,会计舞弊又称为会计造假,是指会计人员或有关当事人为了谋取经济利益,采取非法手段进行会计处理的一种不法行为。

常用的做法有虚增资产、收入和利润;虚减负债和费用;伪造、变造记录和凭证;隐瞒重要事项的揭露;记录虚假的交易或事项;蓄意使用失真的会计信息;用不当的会计政策等。

根据现阶段在会计实务中出现的会计舞弊行为,可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1虚构业务内容编假造假为套取现金虚构预借差旅费。

出纳人员为侵吞现金而虚构支出,私自开具支票,挪用公款;经费报销核算人员利用报销审批制度不严密,而将个人消费票据随同有关业务支出一起报销入账;利用内控制度不健全的漏洞,在工资表中虚列员工名,从中大饱私囊。

1.2设置两套账簿,逃避税费一套是内部使用的财务账内簿,真实核算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另一套是供外部使用的账簿,记载企业虚假的经营收入和利润情况,以应付各种检查、申请贷款、逃避纳税。

1.3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在一定的会计期间内多计或少计收入和费用。

有的企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将未实现的收入作为收入入账,有的企业对已经发生的支出不计入成本等。

计提减值准备又往往没有交易记录的支持,没有客观的证据,需要人为的估计,但一些企业往往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人为制造重大会计差错而不进行调整。

1.4财务相关人员串通舞弊如核算人员拉拢保管人员侵吞国家财物、费用核算人员串通出纳人员虚列费用侵吞公款等;收入核算人员串通出纳将收入不入账,支出核算人员串通出纳将支出多入账予以私分等。

2会计信息舞弊的危害近十年来,我国会计信息舞弊的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我国资本市场中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舞弊现象已呈愈演愈烈的趋势,形势不容乐观。

从深原野、东方锅炉、琼民源、红光实业、郑百文、麦科特,直到银广夏、东方电子等公司的舞弊案,各大案、要案频频爆发,加上一些无法统计的案例,会计信息舞弊问题已经激起千层浪,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从1999年开始,财政部先后进行了4次会计信息质量的抽查,公布了8份公告,抽查结果发现,从酿酒业到外贸、电信、汽车、机械以及医药、纺织、民航、冶金、石油石化,无不存在严重的会计信息舞弊问题。

会计信息具有协调利益分配的功能,是利益分配、财富转移的信息基础,是市场经济中履行包括治理人员报酬计划在内的诸种契约的重要依据之一。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信息舞弊的危害也就越大,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2.1对企业的危害企业的目标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或者企业价值最大化,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治理,而治理离不开信息,尤其是会计信息。

企业过去一定时期发生的经济活动最终都通过财务会计予以反映,因此,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是治理当局评价过去的成绩与不足的基本依据,便于企业猜测、决策与规划未来。

假如会计信息虚假,就无法满足各有关方面的要求,不仅不能发挥会计应有的职能,而且还将导致错误的决策,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例如,产品的定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反映生产成本的会计信息;赊销政策的制定,应依据反映顾客以往付款情况的会计信息。

假如会计信息虚假,企业治理当局势必难以做出正确的生产和经营决策,长此以往,必然弱化企业治理的基础工作,使企业失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2对利益相关者的危害会计信息是企业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进行决策的依据。

政府部门据以把握国民经济的运行态势,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法规,指导整个经济工作;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据以做出决策,以决定买进、卖出或保留企业的股份;贷款者据以考虑是否向企业贷款,应要求何种担保或者条件;雇员据以确定企业的目标是否与自己的目标一致,企业能否稳定发展,对自己是否有充分的吸引力。

假如这些决策都是以虚假的会计信息为基础,必将导致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并使其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更为严重的是,相关政府部门以此作为税收、资源配置的依据势必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浪费,使国家宏观调控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进而严重影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2.3对会计行业的危害会计信息舞弊必将带来会计行业的不正之风。

对于会计人员来说,参与会计信息舞弊虽然有着奉命行事的因素,表面上是为生存所迫,其实作为直接职能部门的专业财会人员,则是职业道德沦丧的表现,而一旦丧失职业操守,无疑将是自绝生计。

我国上市公司包装成为“伪装”,“企业编造,会计师事务所视假为真或串通作弊”的情况比较严重。

随之而来的是注册会计师职业素质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已经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

这是会计行业的大忌,假如不及时加以治理,行业将毁于一旦。

“不做假账”尽管只是会计师最起码的操守底线,但却显得份量很重。

舞弊已经成为我国会计行业的大毒瘤,严重影响了整个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

2.4对证券市场的危害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证券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作为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场所,证券市场对于调节资金流向,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会计信息作为连接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纽带,对证券市场能否正常、高效运转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全国证券市场发展至今,已经发生了一系列绩优股神话破灭的故事。

从琼民源、红光实业到银广夏,大量的置中小投资者利益于不顾、肆无忌惮的会计信息舞弊行为使我国未成熟的证券市场饱受冲击,投资者的信心备受摧残。

企业会计信息舞弊会严重误导证券投资者的行为,破坏市场游戏规则,加剧市场投机和市场波动,导致证券市场上严重的逆向选择,发生“劣币驱逐良币”效应,驱逐效应循环下去的结果只能是整个证券市场的土崩瓦解。

3会计舞弊行为的形成原因3.1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低会计人员是会计舞弊的直接制造者。

会计人员由于职业道德与政治思想素质低,或者为了企业利益作假账,或者为了个人私利编假证,或化公为私、侵占企业财物等,这从本质上说是会计主观意愿所致,也是当前集体、私营企业会计舞弊的主要成因。

所以,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将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3.2法律意识淡薄,甚至是有法不依我国颁布的《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及各种税收法律,对违法者所承担的法律责任都太轻,且不具体。

因此,在实践中出现违法行为往往难以具体执行,而且执法力度不够,如违反会计法常常只是批评教育,下不为例了之。

如违反税法偷逃税款,往往只是令其补缴税款,罚款了之,当事者一般不承担法律责任。

由于违法成本相对较低,这样,他们仍会无视法律法规,一如既往地制造会计舞弊。

3.3会计舞弊审计发展滞后2007年开始实施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要求加强财务报表审计中的舞弊审计,但相对于舞弊方式的隐蔽性、专业性和创新性,目前的舞弊审计状况很难适应反舞弊形势的需要。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经济步入网络经济时代,这种虚拟经济的模式具有虚拟性、广泛性、隐蔽性、即时性等特点,为舞弊提供了越发隐蔽的新手段,使得舞弊隐藏得更深,更加难以识别。

调查显示,已经发现的会计电算化舞弊案件仅占舞弊总数的5%~10% ,且多出于偶然,,如同伙告发等。

4会计舞弊行为的治理对策4.1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道德教育国家和会计工作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不断更新会计人员知识,促使会计人员思想水平不断提高,使其能自觉抵制会计舞弊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