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违章原因分析
作业现场习惯性违章分析
![作业现场习惯性违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92eab64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33.png)
作业现场习惯性违章分析在进行作业现场管理时,习惯性违章行为是一种严重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作业现场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确保作业现场安全与高效。
一、原因分析1.1 缺乏规章制度在一些作业现场,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是导致习惯性违章的主要原因之一。
没有明确的规定和约束,工人们容易产生敷衍态度,随意违章作业。
1.2 压力过大作业现场通常工作压力较大,工人们为了完成任务而忽视安全规定,想方设法缩短工作时间。
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态也容易引发违章行为。
1.3 缺乏安全意识有些人认为违章作业不会导致事故发生,对安全问题并不重视。
缺乏安全意识的人容易忽略安全规定,从而造成作业现场的违章情况。
二、解决措施2.1 建立完善的制度为了遏制作业现场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必须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每位工人的责任和义务。
制定具体的违章处罚措施,使每个人都清楚违章的后果。
2.2 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人们的安全意识,需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
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培训,向工人宣传安全知识,让他们认识到违章作业的危害性。
2.3 搭建良好的沟通渠道作业现场管理者应该搭建良好的沟通渠道,鼓励工人积极反馈问题和意见。
及时处理工人的疑问和困难,有效解决工人们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减少违章行为的发生。
2.4 强化监督和检查定期对作业现场进行检查,强化安全监督力度。
对发现的违章行为及时进行处理,给予相应的处罚和警告,维护作业现场的安全和秩序。
三、结语作业现场的习惯性违章行为是一种严重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只有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加强培训教育、搭建沟通渠道、强化监督检查等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解决作业现场违章行为,确保作业现场的安全与高效。
愿每位工人都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共同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作业环境。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696ecbc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82.png)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习惯性违章是指个体或集体长期沉浸在一种违规行为方式,而对其已经无感知或视为正常。
习惯性违章在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它不仅会带来严重的危害,也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因此,针对习惯性违章必须做出充分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原因分析1. 心理因素: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之一是心理因素,即个体心理素质存在缺陷,如品德不佳、道德观念淡漠等因素,导致其容易产生违规行为。
2. 组织管理不严:有些组织存在统一性不严、管理不到位等问题,这会导致员工对规章制度的不遵守及轻视,进而导致习惯性违规行为的发生。
3. 工作环境因素:部分工作环境存在不合理的安排,如疲劳驾驶、高温作业、夜班等,这些不合理的工作环境会显著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导致员工的态度和行为变得不稳定。
二、对策研究1. 加强组织管理:通过强化组织纪律,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加大人员培训和宣传力度,实行考核制度等措施,树立员工的规矩意识和守法意识,从而降低员工的违规率。
2. 调整工作环境:优化工作环境,减少职业压力,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建设良好的职业健康管理机制,提升员工的工作幸福感,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 提高员工素质:加强员工的职业素质及道德品质培养,提高员工的群众观念、法制观念、安全观念,营造健康的职业文化氛围,从而增强员工的责任心和纪律性,有效地避免和降低员工违规率的发生。
4.加强监督管理: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对违规违纪行为进行及时查处和处罚,从而达到威慑作用,提高员工的遵纪守法意识,有效预防和遏制习惯性违规现象。
综合而言,要有效预防和解决习惯性违规现象,必须从员工素质、管理制度、工作环境等方面入手,并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稳妥有序的管理机制,最终实现组织与员工良性互动,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77ff416e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b9.png)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车辆驾驶者在行驶中因为一些原因而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被称为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是指一个人总是在驾驶车辆时经常违反交通规则,这种违规行为长期存在,给道路安全和其他车辆驾驶者带来严重的影响。
本文旨在对习惯性违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
1.个体心理问题人的行为受到自身心理状态的影响,如果一个人一直处于焦虑、紧张、情绪低落等负面情绪中,就可能弱化他们遵守交通规则的决心。
此外,巨大的工作压力、财务问题、家庭压力等外部因素也可能影响个人心理状态,导致违章行为。
2.知识与技能变得滞后知识与技能的过时不仅会影响一个人在道路上的安全性,而且会削弱个人对于交通规则的遵守意识。
学习、理解和遵守交通规则是驾驶过程中最基本的应用,一个没有良好学习和理解交通法规的驾驶者是不可能避免违章的。
3.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相对薄弱交通安全教育的薄弱是导致驾驶者违规的一个主要原因,特别是缺少深入、系统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日累计驾驶时间过长的驾驶员,可能会产生注意力不集中、驾驶疲劳、对交规的自信不足等问题,导致违规行为。
4.眼镜、视力不良眼镜不清晰或视力不良可能会影响驾驶者对交通标志和指示的识别和理解。
如果驾驶者视力不良而不愿意配好眼镜,或者给自己的眼镜配对不正确的镜片,那么对上路行驶的人、车、标志、标线等信息的感知就会越来越差,最终违规行为难以避免。
5.基础驾驶能力不足基础驾驶能力的不足是导致驾驶者违规的重要原因。
如果驾驶技能差,就很难保证在既有交通设施和车辆制度安排下正确驾驶,容易违规。
1.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高驾驶者交通安全意识。
2.建立完善的交通安全培训和考评机制,对新驾驶者和在职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常规考核,加强对驾驶员的监管;3.积极做好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设置,并使这些标志和标线更加人性化,防止驾驶者在驾驶过程中出现误识别和误解的情况。
4.完善道路交通信息系统,为驾驶者提供更加准确和及时的路况信息。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66ae0c8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d7.png)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一、关键信息项1、习惯性违章的定义及范围2、习惯性违章发生的主要原因个人安全意识淡薄工作环境不良缺乏有效培训不合理的工作流程监管不力3、针对习惯性违章的对策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优化工作流程和标准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实施激励与惩罚措施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二、协议内容11 习惯性违章的定义及范围习惯性违章是指那些固守旧有的不良作业传统和工作习惯,违反安全工作规程的行为。
其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不遵守操作规程、忽视安全警示标识、未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在禁止区域内作业、违规使用设备等。
111 习惯性违章的危害习惯性违章行为往往会导致事故的发生,给个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带来威胁,同时也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严重的影响,包括财产损失、生产中断、声誉受损等。
12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主要原因121 个人安全意识淡薄部分员工对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对潜在危险的敏感度,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偶尔的违规行为不会导致严重后果。
122 工作环境不良工作场所的条件不佳,如照明不足、通风不畅、噪音过大等,可能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状态和注意力,从而增加习惯性违章的发生概率。
123 缺乏有效培训员工没有接受系统、全面的安全培训,对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熟悉,导致在工作中出现违规行为。
124 不合理的工作流程繁琐、复杂或不科学的工作流程可能会促使员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采取违规的操作方式。
125 监管不力现场监管不到位,对违章行为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使得员工认为违章行为是被默许的。
13 针对习惯性违章的对策131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安全知识讲座、培训课程和模拟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法规、操作规程、事故案例分析等。
132 优化工作流程和标准对现有的工作流程进行评估和优化,简化不必要的环节,制定清晰、明确的工作标准和操作指南,确保员工能够按照规范进行作业。
133 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设立专门的安全监督人员,加强对工作现场的巡查和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习惯性违章行为。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092b54a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38.png)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近年来,交通违法行为在社会生活中频繁发生,并且有一部分人经常性地违规行为习以为常。
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存在给交通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并且给行人、驾驶者和乘客的人身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本文将对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一、原因分析1.心理因素:习惯性违章行为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驾驶人员的心理因素。
一些驾驶人员在长期驾驶过程中,会形成一些不规范、危险的行为习惯,例如闯红灯、超速行驶等。
这些习惯性违规行为的形成与个体的心理特点有关,如冲动性、自信心过于强等。
2.社会因素:社会环境也是导致习惯性违章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方面,交通规则的执行力度不够,交通执法不严,许多违规行为未能得到及时的制止和处罚,从而形成了一种“违法成本低”的心理,使一些驾驶人员产生了侥幸心理。
社会道德水平下降,一些人自私自利,缺乏对他人生命安全的尊重,习惯性违章行为因此得以滋生。
3.道路条件:道路条件的不理想也是习惯性违章行为的一大原因。
有些道路存在着设计缺陷、标志不清晰等问题,给驾驶人员带来不便和困扰。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驾驶人员为了节省时间和金钱,违反交通规则成为其常态。
二、预防对策1.教育宣传: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宣传,特别是针对驾驶人员的宣传,增加其对交通规则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广告、宣传片、社区活动等形式,向驾驶人员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并有针对性地解读交通法规,引导驾驶人员树立正确的交通安全观念。
2.加强执法力度:对习惯性违章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加强交通监控设备的安装和使用,提高违规行为的查处率和处罚力度。
建立健全交通违法行为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不同执法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形成合力打击习惯性违章行为。
3.改善道路条件:加大对道路条件的改善和维护力度,解决道路设计不合理、标志不清晰等问题。
通过道路改造、标志标线更新等措施,提高驾驶人员对道路的适应性和安全性,减少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a27556a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7e.png)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习惯性违章是指拥有一定经验的司机在行驶过程中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
此类司机通常已经习惯了这种违反规定的行为,长期下来,不仅会加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而且对司机自身和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安全都是一种威胁。
那么,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又如何防范习惯性违章现象的发生呢?一、原因分析1.心理原因:司机往往因为时间、目的等因素,对行车任务产生不耐烦,心态变差,容易发生违规行为。
2.驾驶技能不足:当驾驶技能不足,司机难以准确处理复杂的路况,从而产生违规行为。
3.法律意识淡薄:某些司机对法规的知识掌握不足,他们不知道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因此更容易犯违规行为。
4.个人态度不端正:某些司机对团队合作没有认识,太重个人主义,将个人生命安全看得过重,他们认为安全只与自己有关,而忽略了压抑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安全。
二、预防对策1.加强法规意识宣传:向司机宣传法规,加强司机对交通安全的认识,建立司机责任意识,让他们了解非法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和风险。
2.驾前检查的必要性:在司机出车前,应检查车辆状态和功能的运行情况,严格检查与关注安全,保证车辆的良好状态,减少因车辆问题而发生的违法行为。
3.优化培训机制:为司机提供实际操作指导,加强对驾驶技能的培训。
通过采用先进的驾驶培训技术,培养司机对法规的遵守和对自身行驶技能的提升。
4.持续性的压力教育:通过持续的压力教育,建立司机的服务意识和安全意识。
对于交通安全问题,从立法、执行力度,以及对司机的质量考核机制上下功夫,打造司机安全意识和高质量安全意识教育体系。
综上所述,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主要源于人的自身原因。
为防止习惯行为带来的安全威胁,我们应该将司机的安全素质提升作为维护交通安全全局的基础工作。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c60789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8a.png)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可以较为全面地从个体层面和环境层面进行分析。
从个体层面来看,习惯性违章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 心理因素:一些人可能存在冲动、好胜和冒险的心理倾向,他们倾向于犯规行为以展示自己的能力或获得更大的自主感。
2. 个人动机:有的人可能因为争取眼前效益或获得个人利益而违反规章制度,例如不顾安全进行加班,以获得更多的加班费。
3. 规则意识薄弱:一些人对道路交通规则的理解和遵守程度较低,对于违章行为的危害性和后果认知不足,导致频繁违章。
4. 规则执行缺乏有效性:有的地区或单位对交通违章行为的执法力度不够,对违章行为的查处和处罚不力,缺乏有效威慑作用。
在环境层面上,习惯性违章的发生与以下几个原因相关:1. 道路环境问题:道路设计和管理存在缺陷,例如交通标志标线不明确、路况不良等,导致驾驶员容易违章。
2. 执法力度不足:一些地区的交通执法力度较低,导致交通违章行为容易得逞,习惯性违章行为难以遏制。
3. 惯性影响:周围环境中存在大量的违章行为,例如频繁超速、闯红灯等,某些人受到这种环境的影响,产生模仿效应,形成习惯性违章。
针对习惯性违章的预防对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强教育宣传:通过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规则遵守意识,增强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宣传力度。
2. 加强执法力度:提高交通违章行为的查处率和处罚力度,加强道路交通执法队伍的建设,形成严密的违章查处网络,形成强力震慑。
3. 完善道路环境:改善道路标志标线设置,提高道路安全性和通行效率,减少交通违章的诱因。
4. 加强监管:建立完善的交通违章信息管理系统,实时监控交通违章行为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罚和教育措施。
5. 建立奖惩机制:对遵守交通规则的驾驶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和优惠政策,对习惯性违章的驾驶员进行惩罚措施,并记录其违章行为,形成信用体系。
习惯性违章的发生与个体心理和环境因素都密切相关,预防对策需要从个体教育引导、执法力度加强、道路环境改善等多个方面入手,形成完善的交通管理机制,使交通违章行为得到有效的遏制和纠正。
习惯性违章原因分析(大全5篇)
![习惯性违章原因分析(大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fd5d1d1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31.png)
习惯性违章原因分析(大全5篇)第一篇:习惯性违章原因分析习惯性违章原因分析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认为:人的习惯性违章违纪行为动机是由三个因素决定影响的:一是:行为者对违章行为追求的程度,即行为者对行为后果的期望程度。
体现为行为者对行为后果价值的判断。
行为后果对行为者的价值越大,行为的动机就越强烈。
认为行为者违章时存在有以下违章心理:(1)侥幸心理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时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在现场工作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太过于烦琐或机械,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或执行没有完全到位,不是违章行为。
况且认为即使偶尔出现一些违章行为也不会造成事故。
2)取巧心理取巧心理或称惰性心理、节能心理,是指在作业中尽量减少能量支出,能省力便省力,能将就凑合就将就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也是懒惰行为的心理依据。
a.干活图省事,嫌麻烦。
b.节省时间,得过且过。
一些工作人员贪图方便、怕辛苦和麻烦,往往会出现不按规程制度执行,擅自将几项操作内容自行合并操作、不办理工作票或未做好安全措施就开工的现象,以及未使用相应的工器具和安全用具就工作的违章行为。
(3)逐利心理企业制定奖勤罚懒制度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个别作业人员(特别是在记件、计量工作中)为了追求高额记件工资、高额奖金以及自我表现欲望等原因,将操作程序或规章制度抛在脑后,盲目加快操作进度,而不是科学的改进操作程序。
(4)偷懒心理面临公司制定的严厉事故责任处罚制度,个别职工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操作多做事就容易出事。
所以工作中甘愿一辈子当副班,不愿意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反正操作中正班或负责人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当一个机械人,不仅少事少责任而且工资也少不了多少,何乐而不为呢?正是由于存在这种心理,在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导致少了一道监督关口。
二是:行为者对自己行为能力过高的估计。
行为者的个人能力越强,技术越好,经验越丰富,则自认为行为成功的把握就越大,行为动机就越强烈,就是人常说的“技高人胆大”,往往将规章制度抛在脑后。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99aa85f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9a.png)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习惯性违章是指某些驾驶员在长时间内频繁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是严重违反交通规则,严重威胁到了行车安全,而且还会导致严重后果的发生,如交通事故、人员伤亡等。
造成习惯性违章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违章的认识不够深刻。
有些驾驶员对交通规则认识不够深刻,认为交通规则只是一些条条框框,不一定要严格遵守。
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违反交通规则不但破坏了公共秩序,而且还会危及自身和他人生命安全。
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交通安全观念,认识到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二是驾驶员心理素质不稳定。
有些驾驶员在行车中经常遭遇路况不良、交通拥堵等情况,容易产生焦虑、不耐烦等情绪,从而形成“习惯性违章”。
这种情况下,驾驶员应该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冷静理智,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保障行车安全。
三是驾驶员缺乏安全意识。
有些驾驶员只注重车辆的外观和速度等方面的表象,而忽略了行车安全的重要性。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过程中,如果没有意识到自身安全接受的情况,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发生,如超速行驶,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
因此,驾驶员应该重视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四是社会风气和管理方式不健全。
一些驾驶员处于过分强调商业利益的公司,为了完成任务及提高效益,违规行为便会成为常态。
另外,一些地区交通管理方式不够有效,执法人员缺乏力量,交通违法者情有可原。
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加强对驾驶员的教育和管理,营造公正、公平的交通管理环境。
为了防止习惯性违章发生,需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一是加强教育和宣传。
要让驾驶员充分认识到交通规则的重要性,增强安全意识,确保遵守交通规则;同时、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树立合规素质和安全的行车习惯。
二是加强监管和管理。
要加强交通执法力度,对违规行为予以处罚,使驾驶员守规待法。
加大力度清理恶性驾驶等行业乱象,确保行车环境。
三是提供更好的交通出行环境。
加强对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和改善,在车道、隧道、地下通道等改善设施的基础上继续加强道路绿化,增加交通频率,优化出行经验。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d4fbd14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74.png)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习惯性违章是指某些人由于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或者缺乏安全意识,频繁或习惯性地违反交通规则,造成交通事故的一种行为。
习惯性违章不仅容易引起安全事故,而且也会影响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
因此,探究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对于维护公共安全和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原因分析1.缺乏安全意识在道路交通中,一些人缺乏安全意识,不理解违章行为带来的风险,或者只考虑个人的利益,忽视道路交通安全。
因此,在遇到紧急情况时,难以做出正确的反应,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2.违反交通规则的陋习有些人长期违反交通规则,养成了一些陋习,例如闯红灯、逆行、超速、占用非机动车道等等。
这些陋习不仅影响自身的安全性,而且还会影响其他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3.道路设施与认知不匹配道路设施与认知不匹配也是一些人习惯性违章的原因之一。
例如,颜色模糊的交通标志、尺寸小的交通标志、位置不当的交通设施等等,这些道路设施的不足会导致一些人无法正确理解交通规则,从而做出错误的驾驶决策。
二、预防对策1.加强教育宣传交通主管部门可以采取宣传教育措施,向公众普及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安全意识。
此外,可以适时地在公共场所、媒体上发布有关交通安全的警示信息,提高公众对交通安全的认知。
2.强化法制措施在交通违章问题上,应该加强执行交通法规和处罚力度。
对于经常违章的驾驶人员,应该严格处罚,并将其记录到驾驶人员的司法档案中,加强监管。
通过对交通违章的严惩来形成有效的威慑作用。
3.改善道路设施交通主管部门应该对道路设施进行改善和提升,例如增加交通标志的数量,加强交通标志的视觉效果,增加红绿灯的数量等等。
在道路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辆的行驶和通行,保障行人、非机动车辆的安全通行。
总之,习惯性违章活动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
加强教育宣传、强化法制措施、改善道路设施这几种预防对策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遏制习惯性违章的发生,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习惯性违章的成因
![习惯性违章的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d3956ed2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97.png)
习惯性违章的成因1.一味地想走捷径。
一些员工,特别是青年员工,观念新、脑子活,干工作也想“多、快、好、省”,但有时一味地想走捷径,置安全措施于不顾。
2.对潜在危险熟视无睹。
员工对违章作业所造成的"看得见"的危险往往比较警惕、重视,但对潜伏危险的习惯性违章往往掉以轻心。
他们往往对已发生的危险比较警醒,对暂时没有发生危险恶果的习惯性违章却容易忽视。
3.侥幸心理作祟。
因为偶然违章没有造成什么恶果,就把潜在的危险抛之脑后,久而久之,养成了习惯性违章。
4.“艺高人胆大”。
认为自己熟悉操作技术,有工作经验,理论上也有一套,操作知识也都知道,因而有关作业规定和程序对自己来说都是“不必要的”、“小菜一碟”,别人不敢违章,自己却敢。
5.误认为“习惯性违章不算违章”。
错误地认为,不良的作业习惯只是个人的工作习惯和“风格”,算不上是违章。
6.认为不是检查,没人监督,执不执行规章无所谓。
认为上级部门没来检查,不用“装样子”、“走形式”,工作现场没有领导监督,也无人会处罚,自己是单兵作业或与同事俩、仨人作业,不用按程序走也可以。
7.粗枝大叶、不拘小节。
认为对自己熟悉的工作环境和作业程序,只要把握主要的操作规程即可,没必要每次都顾及“细节”、“小事”。
8.逞能冒险蛮干。
认为不是特别高就不用使用梯子,低压电“打不死人”就带电作业。
误认为按规章程序作业是无能胆小的表现,冒险蛮干方显“英雄本色”。
不愿意“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喜欢“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9.单位、班组安全管理不严。
个别单位、班组只重生产,不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程序和规章制度。
对暂时还没有造成恶果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姑息迁就,放松了对员工安全行为的严格要求和教育督导。
发生事故后,不严格按规定进行处罚。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4ab9e0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65.png)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违章行为是指在交通运输过程中,不遵守交通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行为,如闯红灯、超速行驶、违规停车等。
习惯性违章是指某些司机或行人在长期的驾驶或行走过程中,对违章行为产生了习惯性的依赖,导致频繁违章的行为习惯。
习惯性违章的发生不仅危害了个人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也破坏了社会交通秩序。
以下将从多个方面分析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的原因之一是对交通法规和规章制度理解不到位。
一些驾驶员或行人可能对交通法规和规章制度存在模糊认识,或者对其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这导致他们无法正确理解和遵守交通法规,容易产生习惯性违章行为。
预防对策是加强交通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交通法规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可以在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场所开展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大众对交通规则的了解和理解。
习惯性违章的原因之二是心理因素。
一些人追求刺激和快感,对违章行为有一种不正确的认识,认为违章行为可以带来一种特殊的满足感。
这种心理需求使得他们在驾驶或行走过程中频繁违规,形成了习惯性违章。
预防对策是加强道德教育和道德引导,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交通安全观念。
可以通过开展各类道德宣传活动,如广告、讲座、宣传册等,向公众传递正确的交通安全观念,教育人们明辨是非,养成守法交通的好习惯。
习惯性违章的原因之三是缺乏执法力度。
如果对于违章行为的执法力度不够,司机或行人将感觉到可以逃脱惩罚,从而更加放任自己的违章行为。
这导致他们对违章行为形成了习惯,频繁违规不受约束。
预防对策是加强交通执法力度,提高违章行为的查处和处罚力度。
可以增加执法人员的数量,加强交通执法设备的配备,提高违章行为查处的准确率和效果。
还可以建立违章行为的积分制度,对于累计达到一定程度的违章者,采取相应的强制性措施,如停驶、罚款等。
习惯性违章的原因之四是缺乏交通安全意识。
一些司机或行人对自己的安全和他人的安全缺乏足够的重视,不将交通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d3a9a67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74.png)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习惯性违章行为是指驾驶员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不断地违反交通规则,犯下多次违章行为的一种行为习惯。
习惯性违章行为严重损害交通秩序和公共安全,因此需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人素质低下。
一些驾驶员缺乏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和道德观念,对于违章行为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从而形成了习惯性违章行为。
第二,驾驶员态度不端正。
有些驾驶员对于交通规则存在抵触心理,认为遵守规则会限制自己的权利和自由,因此故意违反交通规则,表现出一种不配合的态度。
警察执法不严厉。
一些驾驶员意识到执法力度不够,监督措施不力,因此敢于冒险违章,觉得即使违章被抓也不会受到太大的惩罚。
第一,加强交通安全教育。
通过加强对广大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他们对交通规则的认知和遵守意识,培养正确的驾驶行为习惯。
第二,完善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加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工作,提高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惩罚,从而降低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
加强交通秩序管理。
通过加强交通疏导和交通秩序管理,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减少堵车现象,降低驾驶员因为交通拥堵而产生的不良心理,从而减少习惯性违章的发生。
第四,优化道路交通设施。
改善道路交通设施,提高交通设施的质量和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降低驾驶员因为道路条件差而产生习惯性违章的情况。
习惯性违章行为是一种严重损害交通秩序和公共安全的行为习惯。
通过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完善监督机制、加强交通秩序管理和优化道路交通设施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
这对于维护交通秩序、保障公共安全和减少交通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5aeb80f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b2.png)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习惯性违章行为是指一个人在驾驶或日常生活中不断重复违反规则的行为。
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如交通事故、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了解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忽视交通规则:一些人可能对交通规则缺乏基本的了解,或者选择忽略这些规则。
这导致违章行为成为一种常态,而不是偶然的错误。
2. 驾驶压力:一些司机可能经常面临工作压力、家庭压力或交通繁忙的环境。
这些压力可能会导致他们冲动、心烦意乱、无法冷静地遵守交通规则。
3. 自我中心的行为:一些人可能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只关注他们自己的需求和利益。
这种自私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他们不顾他人的安全和交通规则进行违章行为。
针对习惯性违章行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教育和宣传: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交通规则的认识和遵守意识。
通过广告、宣传活动、交通安全培训等方式,向公众普及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提醒他们违章行为的后果可能会带来。
2. 加强执法力度:加大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严格执行交通法规,增加违章行为的违法成本,从而减少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
加强交通执法力量的培训和装备,提高执法效率和公正性。
3. 心理辅导和压力管理:针对那些因工作、家庭或其他压力原因导致习惯性违章行为的人群,可以提供心理辅导和压力管理的服务。
帮助他们学会有效地管理和减轻压力,从而减少冲动和愤怒导致的违章行为。
4. 社会监督和道德教育:倡导社会监督机制的建立,鼓励公众参与交通安全管理和维护秩序。
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公民的责任感和公共利益意识,倡导遵守交通规则和尊重他人的安全。
习惯性违章行为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来解决。
通过教育、执法、心理辅导和社会监督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我们可以减少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保障交通安全和公共秩序。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abac8329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99.png)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习惯性违章是指个人或组织在交通运输过程中反复违反交通规则和法律法规的行为。
习惯性违章的发生原因有多方面,包括个人因素和外部因素等。
为了预防习惯性违章的发生,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可以从个人因素和外部环境两个层面来分析。
个人因素是导致习惯性违章的一个重要原因。
个人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忽视交通法规和安全意识低:一些人对交通法规的理解和遵守意识较低,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容易忽视交通标志和规则,因此发生习惯性违章的可能性增加。
2. 个人行为习惯不良:一些人在平时的行车过程中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比如超速、闯红灯、不按车道行驶等,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性违章的行为。
3. 驾驶技术不够娴熟:一些驾驶人员驾驶技术不够娴熟,对车辆的操作不熟练,面对特殊情况无法正确处理,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并违反交通规则。
外部环境也会对习惯性违章的发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交通流量大和密度高:一些交通拥堵地区交通流量大和道路密度高,驾驶人员面临的压力较大,为了节省时间往往会违反交通法规,形成习惯性违章的倾向。
2. 道路环境不良:一些道路环境存在缺陷,比如道路破损、交通标志模糊不清等,容易导致驾驶人员疏忽和违反交通规则。
个人层面的对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交通安全意识:通过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交通安全意识,使个人意识到交通违章的危害性和罚款或扣分的严重后果,从而主动遵守交通规则。
3. 提高驾驶技术技能:通过加强驾驶技术培训和考试,提高驾驶技术,增强对特殊情况的应对能力,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和习惯性违章的出现。
1. 完善交通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强对交通法规的修订和法规制度的完善,提高交通法规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减少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漏洞和不合理性。
2. 增加交通执法力度: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加大对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章行为的成本,降低交通违法的发生率。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42d22aa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55.png)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习惯性违章是指司机在长期驾驶过程中重复犯同一类交通违法行为,表现出对交通规则的漠视和对他人安全的不负责任态度。
以下是对习惯性违章发生原因的分析及预防对策。
一、原因分析:1. 忽略交通安全意识:一些司机缺乏交通安全教育意识,对交通规则理解不深入,忽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预防对策:加强对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规规定的理解程度。
2. 过度自信和浮躁心态:一些司机可能认为自己驾驶技术高超,对自己的判断和能力过于自信,从而忽视交通规则。
预防对策:加强对驾驶员的道德教育,提醒他们时刻保持良好的驾驶心态和谦虚的态度。
3. 经济利益驱使:一些司机为了节省时间和成本,违反交通规则超速行驶或变道,在违规操作中形成习惯。
预防对策:加强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提醒司机安全驾驶的重要性。
4. 警示机制不健全:一些司机在违章行为没有被有效查处的情况下形成了违章习惯。
预防对策:加强交通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的交通违章处理和处罚机制,确保违规行为得到有效纠正。
二、预防对策:1.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培训:提高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规规定的理解程度,加强对驾驶技术的培训,提高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和素质水平。
2. 强化道德教育:注重培养驾驶员的公民道德观念和责任意识,加强对驾驶员的道德教育,提醒他们时刻保持良好的驾驶心态和谦虚的态度。
3. 加强交通执法力度:增加交通执法人员的数量,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章行为查处的效果,形成有效的警示作用。
4. 完善交通违章处理和处罚机制:建立健全的交通违章处理和处罚机制,确保违规行为得到及时、公正、严厉的处罚,形成较高的违规成本。
5. 提高驾驶员的经济观念:加强对驾驶员经济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经济观念,使他们认识到安全驾驶的重要性,避免为了经济利益而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
习惯性违章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预防和解决。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8f58ab6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83.png)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近年来,交通违法现象已经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其中习惯性违章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习惯性违章往往会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分析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对策,是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一、原因分析1. 不合理的交通标志设计和道路建设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许多地方道路建设和新标志的设置和更新比较慢,使得一些熟悉的驾驶者对于新标志的理解存在偏差,从而不小心违章行驶。
2. 驾驶员心理压力过大驾驶员在面临诸如工作、学习的压力时,其大脑活跃度增强,情绪难以平衡,容易让他们在开车时疏忽大意,从而忽视交通标志和路况,频频发生违章行为。
3. 驾驶员行车经验不足缺少足够的行车经验,毫无准则的行驶路线,加速过快,变道错误等都是导致违章行为发生的因素之一。
二、预防对策为了减少习惯性违章现象的发生,各地应该加强交通标志设施和道路标线、交通设施等的建设,相应适应城市交通运输需求的发展。
把交通标志和道路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使得所有的司机都能够准确理解并且遵守其规定的内容。
2. 鼓励驾驶员积极调节心理状态鼓励驾驶员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学习压力等,避免在心理失衡状态时,开车时疏忽大意,从而发生违章行为。
提高驾驶员的行车经验反映了本地驾驶员的专业素养和安全行车的能力。
同时,加强对交通法规的宣传和教育,减少因不熟悉交通规则而造成的驾驶员违章行为。
上述对策不仅可以有效防止习惯性违章现象的发生,也能够对于其他交通安全问题的解决产生积极的影响。
同时,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通过不断强化预防措施和加强交通安全管理的工作,实现交通事故的真正零发生,给我们一个更加安全和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7a7f572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9b.png)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习惯性违章是指行为人在交通、生产、生活等方面经常性地违反法律法规或规章制度的行为。
习惯性违章行为对社会稳定、安全和秩序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本文将从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习惯性违章的原因分析1. 社会文化因素。
习惯性违章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
在某些地区或行业中,人们对违规行为的认识可能较为宽松,法律法规的执行也不够严格,这就容易导致一些人形成了习惯性违章的行为,他们觉得这样做无所谓。
2. 利益驱动。
在一些行业中,为了谋取经济利益,一些从业人员可能会采取违规行为。
例如在交通运输行业,一些司机为了赶时间、增加收入,就会采取超速、疲劳驾驶等违规行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性违章的行为。
3. 忽视安全意识。
一些习惯性违章者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了安全隐患。
他们对于规章制度缺乏认识,忽视了安全意识,觉得只要自己没有出事就没有什么大问题。
4. 执法不严。
有些地区或单位对于违规行为的执法力度不够,或者存在着宽容不严的问题,这就让一些违法分子觉得可以逍遥法外,从而形成了习惯性违章的行为。
二、习惯性违章的预防对策1. 加强宣传教育。
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要加大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市民、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让大家知道习惯性违章行为对自己和社会的危害。
2. 严格执法。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对于习惯性违章者要依法严惩,让他们知道法律的严肃性和威严性,形成威慑效应。
3. 建立奖惩机制。
对于遵守法律法规的人员,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鼓励大家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而对于违法行为者,要依法予以惩罚,让他们付出相应的代价。
4. 完善监管体系。
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管体系和执法机制,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习惯性违章行为。
5. 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质。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积极培养自己和身边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守法公民。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146e5c1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23.png)
习惯性违章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习惯性违章行为是指因个人或者组织长期形成的一种行为习惯而持续违反规章制度的现象。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人或者企业经常性地违反交通规则、环境保护法规、食品安全条例等,这种习惯性违章行为给社会治安和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
了解习惯性违章行为的产生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对于促进社会文明和规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原因分析1. 心理因素习惯性违章行为的产生往往与个人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比如懒惰、麻痹、自私等。
在交通违章中,有些人因为懒惰不愿意遵守交通规则,对交通安全的意识淡薄,对他人的安全漠不关心;在环境污染方面,一些企业为了谋取暴利,不顾环境保护法规,偷排废水、乱排废气,严重破坏了周围的生态环境。
这些行为的背后都反映出了个人心理上的不良因素。
2. 利益驱使一些习惯性违章行为也可能是出于经济利益的驱使。
比如一些商家为了减少成本,肆意使用劣质食材,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一些企业为了追求极高的利润,不惜违反劳动法规,剥削员工的权益。
利益驱使成为习惯性违章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3. 规则不完善一些习惯性违章行为的产生也与社会规则的不完善有关。
有些违章行为之所以能够持续发生,是因为社会监管不力、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原因。
比如在环境保护方面,监管部门的执法能力不足,对违法企业的处罚不力,导致一些违法企业可以无法无天地肆意破坏环境。
二、预防对策1. 规范教育针对习惯性违章行为,需要加强规范教育,提高人们的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引导人们自觉遵守规则、尊重法律,提高法治意识,从根本上杜绝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
2. 严格执法除了教育引导,还需要加强法律执法力度,严格打击习惯性违章行为。
对于违反规章制度的个人和企业要给予严厉的处罚,构建起一张网不漏的执法体系,以震慑违法分子,维护社会秩序。
在预防习惯性违章行为的过程中,还需要完善社会规章制度,加大法律法规的力度。
习惯性违章原因分析及对策
![习惯性违章原因分析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9ba870c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05.png)
习惯性违章原因分析及对策引言交通安全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见到一些驾驶员习惯性违章的情况。
这种行为不仅会危及自己的生命安全,也会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本文将对习惯性违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习惯性违章的原因1.忽视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有些驾驶员对于交通规则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只要自己能够控制车辆,就可以随意违背交通规则。
2.对法律制裁的轻视:一些驾驶员对于交通违章的法律制裁持轻视态度,认为即使被抓到也不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3.心理因素的影响:一些驾驶员可能因为心情不好或面对压力,而变得容易冲动和冒险,从而导致违章行为。
4.社会环境的影响:一些驾驶员在生活中可能受到其他人的不良示范,导致自己也形成了习惯性违章的行为。
习惯性违章的危害1.危及人身安全:习惯性违章行为会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不仅会危及自己的生命安全,也会给其他驾驶员和行人带来威胁。
2.影响交通秩序:习惯性违章行为会破坏正常的交通秩序,导致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增加。
3.浪费资源:习惯性违章行为会浪费执法资源和医疗资源,给社会和个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策建议1.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驾驶员对交通规则的认识和遵守意识,加强宣传,提升交通安全的社会氛围。
2.加强执法力度:加大对习惯性违章驾驶员的处罚力度,增加执法的频次,让违章行为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3.建立长效机制:建立黑名单制度,将习惯性违章驾驶员记录在案,限制其驾驶行为;加强交通违章信息的共享,提升对驾驶员的监管效果。
4.增加道路设施和交通标志:规划合理的道路布局和交通标志,提醒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减少违章行为的发生。
5.建立奖励机制:对习惯性遵守交通规则的驾驶员进行适当的奖励,激励更多的人遵守交通规则,增强社会交通安全意识。
结论习惯性违章行为对交通安全和整个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从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加强执法力度、建立长效机制、增加道路设施和交通标志以及建立奖励机制等方面入手,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惯性违章原因分析
现代安全管理理论认为:人的习惯性违章违纪行为动机是由三个因素决定影响的:
一是:行为者对违章行为追求的程度,即行为者对行为后果的期望程度。
体现为行为者对行为后果价值的判断。
行为后果对行为者的价值越大,行为的动机就越强烈。
认为行为者违章时存在有以下违章心理:
(1)侥幸心理
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有时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在现场工作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太过于烦琐或机械,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或执行没有完全到位,不是违章行为。
况且认为即使偶尔出现一些违章行为也不会造成事故。
2)取巧心理
取巧心理或称惰性心理、节能心理,是指在作业中尽量减少能量支出,能省力便省力,能将就凑合就将就凑合的一种心理状态,也是懒惰行为的心理依据。
a.干活图省事,嫌麻烦。
b.节省时间,得过且过。
一些工作人员贪图方便、怕辛苦和麻烦,往往会出现不按规程制度执行,擅自将几项操作内容自行合并操作、不办理工作票或未做好安全措施就开工的现象,以及未使用相应的工器具和安全用具就工作的违章行为。
(3)逐利心理
企业制定奖勤罚懒制度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个别作业人员(特别是在记件、计量工作中)为了追求高额记件工资、高额奖金以及自我表现欲望等原因,将操作程序或规章制度抛在脑后,盲目加快操作进度,而不是科学的改进操作程序。
(4)偷懒心理
面临公司制定的严厉事故责任处罚制度,个别职工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操作多做事就容易出事。
所以工作中甘愿一辈子当副班,不愿意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反正操作中正班或负责人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当一个机械人,不仅少事少责任而且工资也少不了多少,何乐而不为呢?正是由于存在这种心理,在工作中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导致少了一道监督关口。
二是:行为者对自己行为能力过高的估计。
行为者的个人能力越强,技术越好,经验越丰富,则自认为行为成功的把握就越大,行为动机就越强烈,就是人常说的“技高人胆大”,往往将规章制度抛在脑后。
分析违章者的违章心理有以下几种情况。
(1)逞能心理
作业人员在生产现场工作时,不是凭借安全生产工作规程而是靠想当然,自以为是,盲目操作。
还有部分作业人员
自持技术高人一等,按规定作业前应到现场核实设备,但是自持自己熟悉现场设备系统图,逞能蛮干,往往出现违章操作、误操作或误调度,造成事故。
(2)帮忙心理
在生产现场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例如开关推不到位、刀闸拉不动等现象,操作者常常请同事帮忙,帮忙者往往障于情面或表现欲望,但是在不了解设备情况下,如果盲目帮忙去操作,极容易造成事故。
(3)冒险心理
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生产现场的条件较为恶劣的情况,如果严格按有关规程制度执行确实有困难,我们的作业人员不是针对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而是往往冒险去工作。
(4)自负心理
当操作过程中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时,作业人员基于对生产设备可靠性不信任的条件下,往往一味认为是设备出现故障,而不是停止操作或工作,检查自己操作过程是否存在问题,而是自以为是,认定是生产设备存在问题,强行将防误装置打开,冒险进行操作。
三是:文化场对个体的影响。
任何违章行为者都不是孤立的一个人存在,都是与集体或班组紧密相联的,这种外界因素对行为者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是巨大的。
认为行为者
违章时存在有以下违章心理:
(1)从众心理
当一个班组的班长或技术负责人违章,或者看见大家以前都是这样干的,没有出现过问题,自己这样做也应没有问题,于是大家就会对违章违纪习以为常,这样就会对班组其他同志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即看见别人能违章违纪没出事,自己常常也跟着别人违章违纪。
(2)盲从心理
一般都是徒弟与师傅签定师徒合同,由于师傅带徒弟过程中,将一些习惯性违章行为也传授给徒弟,然而徒弟如果不加辩识,全盘接受,不仅成为习惯性违章行为的传播者,同时极可能成为因违章造成事故的责任者或受害者。
(3)好奇心理
生产工作过程中,当运用一些新设备、新装备等平日难得一见的情况时,出于好奇心理(严格讲是一种求知欲望),作业人员往往会自己动手实践一番,由于行为者对设备情况不熟悉、不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极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以上对违章人员的心理进行分析,认为人员违章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行为者的内因,即违章者的主观因素是决定性的。
行为者之所以违章在于行为者过高的看重行为后果的价值,又过低的估计自己失败的可能性,形成了行为风险估量的错误,最后走上冒险违章违纪的道路。
但是每次违章违
纪并不是必定会发生事故,这就给人造成一种错觉,好象事故是偶然的,违章违纪并没什么危险,出现事故主要是自己的运气不好,这种观点在事故分析中常常听到。
其实不然,统计表明,对于事故不管有这样那样的客观原因,实际上都直接或间接的与违章违纪相关,这就是违章违纪与事故的必然性及规律性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