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力 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思维导图+考点通关】(解析版)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思维导图+考点通关】(解析版)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一、思维导图二、考点通关考点1行星的运动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否定了行星圆形轨道的说法,建立了正确的轨道理论,给出了太阳准确的位置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描述了行星在其轨道上运行时,线速度的大小不断变化。

解决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速度大小问题 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都相等⎝⎛⎭⎫a 3T 2=k表明了行星公转周期与轨道半长轴间的关系,椭圆轨道半长轴越长的行星,其公转周期越长;反之,其公转周期越短2.行星运动的近似处理实际上,行星的轨道与圆十分接近,在中学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可按圆轨道处理。

这样就可以说:(1)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十分接近圆,太阳处在圆心。

(2)对某一行星来说,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或线速度)大小不变,即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3)所有行星轨道半径r 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T 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r 3T 2=k 。

注:处理行星绕太阳(恒星)的运动问题时,根据题意判断行星轨道是需要按椭圆轨道处理,还是按圆轨道处理,当题中说法是轨道半径时,则可按圆轨道处理。

【典例1】“墨子号”是由中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标志着中国在量子通信技术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其运行轨道为如图所示的绕地球E 运动的椭圆轨道,地球E 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轨道上标记了墨子卫星经过相等时间间隔⎝⎛⎭⎫Δt =T 14,T 为轨道周期的位置。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面积S 1>S 2B.卫星在轨道A点的速度小于其在B点的速度C.T2=Ca3,其中C为常数,a为椭圆半长轴D.T2=C′b3,其中C′为常数,b为椭圆半短轴【答案】C【解析】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卫星与地球的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故面积S1=S2,A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卫星在A点、B点经过很短的时间Δt,卫星与地球连线扫过的面积S A=S B,由于时间Δt很短,则这两个图形均可看作扇形,则12v AΔt·r A=12v BΔt·r B,且知r A<r B,则v A>v B,B错误;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所有行星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都相等,即a3T2=k,整理可得T2=1k a3=Ca3,其中C=1k,为常数,a为椭圆半长轴,故C正确,D错误。

第七章 力 思维导图

第七章   力   思维导图

e and 大小:用二力平衡的方法求解
ing at a tim 4
力 ing
第七章 力 第三节 重力——思维导图
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
大小:G=mg
at a time
and
All
常见的力
施力物体:地球 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重心
things
in
their
5
being
are
good
ing at a 3
somethin 第二节 弹力——思维导图
good for 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 are 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being 力 1、物体间相互接触
their 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产生条件
弹力
常见的力
s in 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 ing 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弹簧测力计
All th 用途:测量力的大小
力 ing 物体间相互接触
e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ir b 制作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 the 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产生条件
弹力
弹簧测力计
摩擦力 (第八章)
力的三要素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in 用途:测量力的大

s 大小:用二力平衡的方法求解 thing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 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 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for
somethin
somethin 第八章 运动和力 for 第三节 摩擦力——思维导图
常见的力
力 are good 摩擦力
g (第八章)
their bein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s in 滑动摩擦力 thing 滚动摩擦力

第七章--力-运动和力(思维导图+知识清单)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备课一体化资源

第七章--力-运动和力(思维导图+知识清单)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备课一体化资源

第七章 力 运动和力一、力的概念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注意:关于力的概念的理解(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发生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就是受力物体.(2物体.(3(4)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可以是接触的,也可以是不接触的. 2. 3.力的作用效果:(1 (2注意:两者只要有一个改变或同时改变,都叫运动状态的改变.例如,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虽然速度大小不变,但速度方向在时刻改变,所以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变化的.4.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1.(2)力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用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二、弹簧测力计5.弹力(1.常见的弹力有压力、支持力、拉力等.(2)产生条件:(36.弹簧测力计(1)作用: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2或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3)使用:a.使用前①看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上,如果不在,应把指针调节到零刻度线上.③轻轻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被外壳卡住.b.使用时①测力时,要使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所测拉力方向平行,避免弹簧与外壳发生摩擦.且要使弹簧测力计的中心轴线方向与拉力的方向一致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其示数=整刻度值+后面的小格数×最小分度值.(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总结: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注意事项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口诀:认分度、看量程、先调零;要顺拉、勿摩擦、不猛拉;正对看、记数值、带单位.若未调零就使用,则要用读出来的示数减去未调零时指针所对应的示数.③弹簧测力计特殊情况下的判断.三、重力7..(注:地球表面及附近注意:对重力的理解①的大小一般小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①重力是非接触力,空中的飞机也受到重力的作用.8..9.其中g=9.8 N/kg,在粗略计算时,g10.11.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注意:对重心的理解①形状规则、质量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①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①一般来说,物体的重心越低,物体就越稳定.12.常见的物体的重力:①普通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0 N;②一个鸡蛋的重力约为0.5 N;③一瓶矿泉水的重力约为5 N.四、运动和力13.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2(3)假如运动的物体受到的阻力为0,物体的运动将不受影响,远地运动下去.14.牛顿第一定律(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2状态.注意: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①“一切物体”表明该定律适用于任何物体.①“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指理想情况下物体不受力,实际情况下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①该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时的运动规律.(3.注意: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理解①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但不能仅根据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或变化来判断力的大小或变化.①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要看物体受到的是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①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该物体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且受到的是非平衡力.15.惯性(1)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2)影响因素: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3)生活中常见的惯性现象:①踢出的足球在空中飞行;②纸飞机离开手以后,还会继续飞行;③锤头松了,常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其套牢;④车启动时,人会向后仰,紧急刹车时,人会向前倾;⑤用“拍打法”除去衣服上的灰尘;⑥子弹离开枪口后还会继续向前运动;⑦汽车紧急刹车时,要滑行一段距离后才能停下来;⑧投掷铅球时,铅球离开手后继续向前运动.(4)惯性的利用与防范惯性的利用:跳高、跳远等田径项目要助跑.惯性的防范:安全带、公交车上的扶手.五、二力平衡16衡状态.17.二力平衡的条件(1(2(3(418.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1)根据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确定另外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ab .受非平衡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3)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a b .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物体一定受力且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19.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六、摩擦力 20.静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其中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就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个力就叫静摩擦力. (2)大小:总等于使物体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力(拉力、推力、重力等). (3)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注意:对静摩擦力方向的理解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也可能相同.例如,人走路时脚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方向与人的运动方向相同.一对平衡力一对相互作用力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不同点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一定同时存在同时存在、同时消失不一定是同性质的力一定是同性质的力21.滑动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其中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就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叫滑动摩擦力.(2(3.(4.(5)增大有益的摩擦:a..b.粉、在结冰的路面上撒煤渣.c.变滚动为滑动。

(完整版)初中力学知识思维导图

(完整版)初中力学知识思维导图


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种类
力的三要素
力的定义
定义: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特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摩擦力
弹力定义大小方向定义大小方向定义大小
方向
重力质量
定义大小
单位
测量
天平使用
密度
定义大小单位测量
测石块密度测盐水密度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改变物体的形状
压强
液体压强
大气压强
定义
大小单位
流体压强
特点
公式
托里拆利实验
机翼的升力
运动状态
长度测量
速度
定义公式
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
力和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二力平衔功
定义
公式单位
功率
定义
公式单位
能量
定义
大小
种类
动能势能
重力
弹性
转化
简单机械
杠杆
滑轮
斜面
机械效率
力臂
平衡条件
定滑轮
动油轮
滑轮组
轮轴
有用功
总功
与质量成正比
力效果的显现
压力效果
和力的关系
做功能力
做功快慢




初中力学知识导图。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思维导图+考点通关】(原卷版)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思维导图+考点通关】(原卷版)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一、思维导图二、考点通关考点1行星的运动开普勒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否定了行星圆形轨道的说法,建立了正确的轨道理论,给出了太阳准确的位置 开普勒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描述了行星在其轨道上运行时,线速度的大小不断变化。

解决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速度大小问题 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定律)所有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都相等⎝⎛⎭⎫a 3T 2=k表明了行星公转周期与轨道半长轴间的关系,椭圆轨道半长轴越长的行星,其公转周期越长;反之,其公转周期越短2.行星运动的近似处理实际上,行星的轨道与圆十分接近,在中学阶段的研究中我们可按圆轨道处理。

这样就可以说:(1)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十分接近圆,太阳处在圆心。

(2)对某一行星来说,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或线速度)大小不变,即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3)所有行星轨道半径r 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T 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r 3T 2=k 。

注:处理行星绕太阳(恒星)的运动问题时,根据题意判断行星轨道是需要按椭圆轨道处理,还是按圆轨道处理,当题中说法是轨道半径时,则可按圆轨道处理。

【典例1】“墨子号”是由中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标志着中国在量子通信技术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其运行轨道为如图所示的绕地球E 运动的椭圆轨道,地球E 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轨道上标记了墨子卫星经过相等时间间隔⎝⎛⎭⎫Δt =T 14,T 为轨道周期的位置。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面积S 1>S 2B .卫星在轨道A 点的速度小于其在B 点的速度C .T 2=Ca 3,其中C 为常数,a 为椭圆半长轴D .T 2=C ′b 3,其中C ′为常数,b 为椭圆半短轴【变式训练1】火星和木星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可知( )A .太阳位于木星运行轨道的中心B .火星和木星绕太阳运行速度的大小始终相等C .火星与木星公转周期之比的平方等于它们轨道半长轴之比的立方D .相同时间内,火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等于木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考点2万有引力定律1.万有引力定律F =G m 1m 2r 2,式中G 为引力常量,在数值上等于两个质量都是1 kg 的质点相距1 m 时的相互吸引力。

《名著思维导图》海底两万里07

《名著思维导图》海底两万里07
第七章:不知其种属的鲸鱼
巨怪冲撞舰船,我跌入大海
亚伯拉罕·林肯号螺旋桨和舵被撞毁 舰船逐渐离我而去
孔塞伊主动跳海中共患难
我精疲力尽时孔塞伊救了我 两人互相帮扶坚持在夜色下的大海中
凌晨一点两人呼求有回应

内德·兰德脚踏巨怪救下我
内德兰德站在巨怪身上,救下我站在了独角鲸身上。
巨怪独角鲸
背部像一个小岛,金属制成,坚硬无比。 人造的潜艇,尾部有翻起浪花的螺旋桨。 均速的飘浮在大海上。
凌晨4点潜艇加速,但没有沉入海中
内德兰德紧抓缆环,我和孔塞伊抓着他。
清晨我们被抓进潜艇
潜艇准备下沉,内德兰德使劲跺着钢板。 门打开,我们被抓进了潜艇里。

高中物理力学思维导图(可打印)

高中物理力学思维导图(可打印)

力学知识结构图力的概念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所以每一个实在的力都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矢量性力的矢量性表现在它不仅有大小和方向,而且它的运算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

效果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使物体产生形变以及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两个方面。

力的合成与分解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如果与几个力的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由分力求合力的运算叫力的合成;由合力求分力的运算叫力的分解。

重力由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

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大小G =mg 。

g 为重力加速度,由于物体到地心的距离变化和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周围各地g 值不同。

在地球表面,南极与北极g 值较大,赤道g 值较小;通常取g=9.8米/秒2。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几何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吸引力叫万有引力,2RMm GF 。

通常取引力常量G =6.67×10-11牛·米2/千克2。

物体的重力可以认为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

弹力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并且发生了形变的物体之间。

支持面上作用的弹力垂直于支持面;绳上作用的弹力沿着绳的收缩方向。

胡克定律F=kx ,k 称弹簧劲度系数。

滑动摩擦力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时,接触面间产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其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其大小f=μN 。

N 为接触面间的压力。

μ为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

静摩擦力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产生相对运动趋势时,沿接触面产生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的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随两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强弱,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变化。

“最大静摩擦力”的具体值,因两物体的接触面材料情况和压力等因素而异。

摩擦力三种常见的力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衡量惯性的大小的物理量是质量。

高中物理力学思维导图(可打印)

高中物理力学思维导图(可打印)

力学知识结构图力的概念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所以每一个实在的力都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矢量性力的矢量性表现在它不仅有大小和方向,而且它的运算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

效果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使物体产生形变以及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两个方面。

力的合成与分解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如果与几个力的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由分力求合力的运算叫力的合成;由合力求分力的运算叫力的分解。

重力由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

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大小G =mg 。

g 为重力加速度,由于物体到地心的距离变化和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周围各地g 值不同。

在地球表面,南极与北极g 值较大,赤道g 值较小;通常取g=9.8米/秒2。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几何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吸引力叫万有引力,2RMm GF 。

通常取引力常量G =6.67×10-11牛·米2/千克2。

物体的重力可以认为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

弹力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并且发生了形变的物体之间。

支持面上作用的弹力垂直于支持面;绳上作用的弹力沿着绳的收缩方向。

胡克定律F=kx ,k 称弹簧劲度系数。

滑动摩擦力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时,接触面间产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其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其大小f=μN 。

N 为接触面间的压力。

μ为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

静摩擦力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产生相对运动趋势时,沿接触面产生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的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随两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强弱,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变化。

“最大静摩擦力”的具体值,因两物体的接触面材料情况和压力等因素而异。

摩擦力三种常见的力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衡量惯性的大小的物理量是质量。

力 思维导图(A3 打印版)

力 思维导图(A3 打印版)

大小影响因素 等大、反向、共线、同体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二力平衡 滚动摩擦力
力的平衡
平衡状态 改变摩擦力的方法
等大有益摩擦
增大压力,使接触面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光滑, 分离接触面,变滑动为滚动
编辑:学而思 贺昌忠老师
减小有害摩擦
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力的性质
产生原因
重心越低,物体越稳定 外力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支持力 压力 F=k·△L k:弹性系数或倔强系数,单位:N/m △L:形变量
与物体弹性形变方向相反 等效作用在弹性体的端点上 方向:与接触面垂直 方向:与接触面垂直 大小 在弹簧弹性限度内与弹簧 形变量成正比:F=k·Δx 原理 k:劲度系数 Δx:弹簧型变量,伸长量或压缩量 在弹簧弹性限度内与 弹簧形变量成正比 看 使用方法 拉 测 读 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 来回拉动挂钩几次,检查是否 有摩擦和卡壳现象 不能倒挂测量,因为外壳有重力 平稳时再读数、平视、不估读
力的概念 重力 力的效果
三要素
大小 方向
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至少需要两个物体才 产生力的作用,有施力物体,必有受力物体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互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关系:等大、反向、共线、不同体 力是普遍存在的,没有不受力的物体
作用点
重心
重心的确定
物体性 相互性 普遍性 大小 方向 三要素
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和压力有关,f=μN
μ:滑动摩擦因数,0<μ<1 N:压力大小
与物体相对于接触面的运动方向相反 认为在物体接触及方向,运动速度、接触面积等无关
受力分析方法 摩擦力
分类
大小影响因素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高中物理力学思维导图(可打印)

高中物理力学思维导图(可打印)

力学知识结构图力的概念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所以每一个实在的力都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矢量性力的矢量性表现在它不仅有大小和方向,而且它的运算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

效果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使物体产生形变以及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两个方面。

力的合成与分解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如果与几个力的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由分力求合力的运算叫力的合成;由合力求分力的运算叫力的分解。

重力由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

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大小G =mg 。

g 为重力加速度,由于物体到地心的距离变化和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周围各地g 值不同。

在地球表面,南极与北极g 值较大,赤道g 值较小;通常取g=9.8米/秒2。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几何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吸引力叫万有引力,2RMm GF 。

通常取引力常量G =6.67×10-11牛·米2/千克2。

物体的重力可以认为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

弹力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并且发生了形变的物体之间。

支持面上作用的弹力垂直于支持面;绳上作用的弹力沿着绳的收缩方向。

胡克定律F=kx ,k 称弹簧劲度系数。

滑动摩擦力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时,接触面间产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其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其大小f=μN 。

N 为接触面间的压力。

μ为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

静摩擦力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产生相对运动趋势时,沿接触面产生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的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随两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强弱,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变化。

“最大静摩擦力”的具体值,因两物体的接触面材料情况和压力等因素而异。

摩擦力三种常见的力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衡量惯性的大小的物理量是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