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光控灯实验报告要点
光控小夜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制作一个光控小夜灯,掌握物联网的基本原理和Arduino开发板的基本操作,同时加深对光敏电阻传感器、LED灯等电子元器件应用的理解。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实验原理光控小夜灯的原理是利用光敏电阻传感器检测环境光强度,根据光强度的大小自动控制LED灯的亮灭。
当环境光线较暗时,光敏电阻的阻值增大,使得电路导通,LED灯点亮;当环境光线较亮时,光敏电阻的阻值减小,使得电路断开,LED灯熄灭。
三、实验器材1. Arduino开发板2. 光敏电阻传感器模块3. RGB灯4. 若干导线5. 小电阻6. 5V电源7. 连接线四、实验步骤1. 搭建电路:- 将光敏电阻传感器模块的VCC端连接到Arduino开发板的5V电源。
- 将光敏电阻传感器模块的GND端连接到Arduino开发板的GND。
- 将光敏电阻传感器模块的A0端连接到Arduino开发板的A0模拟输入口。
- 将RGB灯的VCC端连接到Arduino开发板的5V电源。
- 将RGB灯的GND端连接到Arduino开发板的GND。
- 将RGB灯的RGB三个引脚分别连接到Arduino开发板的RGB LED接口。
2. 编写程序:- 打开Arduino IDE。
- 在IDE中编写以下程序代码:```cppint Intensity = 0; // 定义Intensity变量#define AD5 A5 // 定义模拟口A5void setup() {Serial.begin(9600); // 初始化串口通信}void loop() {Intensity = analogRead(AD5); // 读取模拟口AD5的值,存入Intensity变量 Serial.print("Intensity ");Serial.println(Intensity); // 串口输出Intensity变量的值,并换行delay(500); // 延时500msif (Intensity > 600) { // 大于600时,即达到了一定暗的程度,亮灯analogWrite(2, 255); // 将PWM值设置为255,点亮红色LEDanalogWrite(3, 0); // 将PWM值设置为0,熄灭绿色LEDanalogWrite(4, 0); // 将PWM值设置为0,熄灭蓝色LED} else { // 否则,灭灯analogWrite(2, 0); // 将PWM值设置为0,熄灭红色LEDanalogWrite(3, 255); // 将PWM值设置为255,点亮绿色LEDanalogWrite(4, 255); // 将PWM值设置为255,点亮蓝色LED}}```3. 编译程序:- 点击“编译”按钮,将程序编译成可执行的文件。
传感器光控灯实验报告
河北科技大学课程设计报告学生姓名:张念琦学号:120701235 专业班级:电信122课程名称: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学年学期: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指导教师:陈书旺2014年12月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目录一.摘要 (1)二.设计目的 (1)三.设计题目 (1)四.设计任务与要求 (2)五、所用器件及功能 (2)六、设计原理及原理图 (7)1、设计原理 (7)2、设计原理图 (8)3、设计步骤 (8)4、电路框图 (8)七、电路实物图 (8)八、电路说明 (9)九、制作过程和调试 (9)十、心得体会 (10)十一、参考文献 (12)一、摘要光控电灯,就是用光线来控制电灯所需的电流,让电流接通或断开,以达到开关电灯的目的。
其主要元器件是光控管,当光线照射时,产生能控制开关电路的电流,起到控制作用。
目前,江河、海洋的灯塔,公路的路灯,和其他一些无人值守而又需要照明的地方,普遍采用光控灯。
本课题介绍的光控自动照明灯,电路简单,使用方便。
通过光控照明电路,以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该设计主要介绍的是关于光控的电路设计。
光控是通过光敏电阻来实现的,当光敏电阻在有光的时候灯就会慢慢的熄灭。
在较黑暗或完全没有光照的时候灯就会亮起来,这样就达到了节电和节能的目的,和延长了灯的寿命。
在实际生活中节电节能,能够实现更多的自动化。
在现代社会中,某些场所灯光已经不再满足与单纯的手动开关,而是向智能和人性化方向发展,方便与节能已经是主题口号,所以各种光控灯应运而生,而且在光控基础上在发展成为更实用的声光控照明灯,所以研究光控的原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光控灯电路作为一种简单的实用电路现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很多方面,最常见的如光控照明灯,就是指在有光情况下会自动熄灭,当夜幕来临的时候等会自动的亮起来,很适合做路灯和走廊灯的控制,起到了很好的节能效果。
现在的一些小孩玩具中也应用到这一原理,把光控集成电路植入于玩具当中(常见于轮滑鞋),遮光时就会出现闪光效果,非常有趣。
传感器技术实验报告
传感器技术实验报告
《传感器技术实验报告》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感器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传感器作为一种能够感知环境并将感知到的信息转化为可用信号的装置,已经成为了现代科技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对传感器技术进行一系列的实验,以探究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和性能表现。
实验一:温度传感器性能测试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款市场上常见的温度传感器,通过连接到实验仪器上并对其进行测试,我们得出了传感器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表现。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该温度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精准度和稳定性,能够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准确地反映出环境温度变化。
实验二:光敏传感器应用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光敏传感器应用于光控灯的设计中。
通过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我们发现光敏传感器能够准确感知环境光线的强弱,并将其转化为控制信号,从而实现了光控灯的自动开关。
这一实验结果表明了光敏传感器在节能环保领域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实验三:压力传感器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压力传感器应用于工业机械设备中,通过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我们发现压力传感器能够准确感知机械设备的工作压力,并将其转化为控制信号,从而实现了对机械设备的智能监控和控制。
这一实验结果表明了压力传感器在工业领域中的重要应用潜力。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实验,我们深入探究了传感器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和性
能表现,实验结果表明了传感器技术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广阔前景。
我们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感器技术将会在更多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光控灯电工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光控灯电工实习旨在让学生了解光控灯的基本原理和构造,掌握光控灯的安装与调试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次实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实习时间:2021年X月X日至2021年X月X日实习地点:XX市XX区XX小区三、实习内容1. 光控灯的基本原理光控灯是一种利用光敏元件自动控制开关的灯具。
当环境光线低于设定阈值时,光控灯自动开启;当环境光线高于设定阈值时,光控灯自动关闭。
本次实习主要涉及以下光控灯类型:(1)光敏电阻型:利用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线强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实现开关控制。
(2)光敏晶体管型:利用光敏晶体管的电流随光线强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实现开关控制。
(3)光敏二极管型:利用光敏二极管的电流随光线强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实现开关控制。
2. 光控灯的构造光控灯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光源:如LED灯、荧光灯等。
(2)光敏元件:如光敏电阻、光敏晶体管、光敏二极管等。
(3)控制电路:包括电源、光敏元件、开关等。
(4)外壳:保护内部元件,起到防水、防尘、防腐蚀等作用。
3. 光控灯的安装与调试(1)安装1)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光控灯的安装位置。
2)在安装位置打好孔,将光控灯的底座固定在墙上。
3)将电源线、控制线、光敏元件线等依次连接到光控灯的相应接口。
4)检查线路连接是否牢固,确保无短路、接触不良等现象。
5)将光控灯固定在底座上,确保稳固。
(2)调试1)调整光控灯的阈值,使光控灯在合适的光线条件下自动开关。
2)检查光控灯的开关是否正常,确保光控灯在光线低于阈值时自动开启,光线高于阈值时自动关闭。
3)测试光控灯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确保光控灯在各种环境下均能正常工作。
四、实习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光控灯电工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点: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传感器光控灯实验报告
河北科技大学课程设计报告学生姓名:学号:110701141专业班级:电信111课程名称: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学年学期: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指导教师:2013年12月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目录一·摘要二·设计目的三·设计要求四·正文4.1设计题目4.2所用器材4.3电路器件说明4.4设计原理4.5设计原理图4.6设计步骤4.7电路框图4.8电路实物图4.9电路说明五·制作过程和调试六·心得体会七·参考文献一.摘要本课题介绍的光控自动照明灯,电路简单,使用方便。
通过光控照明电路,以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该设计主要介绍的是关于光控的电路设计。
光控是通过光敏电阻来实现的,当光敏电阻在有光的时候灯就会慢慢的熄灭。
在较黑暗或完全没有光照的时候灯就会亮起来,这样就达到了节电和节能的目的,和延长了灯的寿命。
在实际生活中节电节能,能够实现更多的自动化。
在现代社会中,某些场所灯光已经不再满足与单纯的手动开关,而是向智能和人性化方向发展,方便与节能已经是主题口号,所以各种光控灯应运而生,而且在光控基础上在发展成为更实用的声光控照明灯,所以研究光控的原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光控灯电路作为一种简单的实用电路现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很多方面,最常见的如光控照明灯,就是指在有光情况下会自动熄灭,当夜幕来临的时候等会自动的亮起来,很适合做路灯和走廊灯的控制,起到了很好的节能效果。
现在的一些小孩玩具中也应用到这一原理,把光控集成电路植入于玩具当中(常见于轮滑鞋),遮光时就会出现闪光效果,非常有趣。
二.设计目的1.通过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巩固和加深对常用传感器的结构、原理、特性的认识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课程所学知识的能力。
2.培养根据课题需要选学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图表和文献资料的自学能力。
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实际电路方案的分析比较,设计计算,元件选择,安装调试等环节,初步掌握简单传感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光照感应实验报告
光照感应实验报告光照感应实验报告引言:光照感应是一种常见的自动控制技术,通过感应环境中的光照强度,实现对设备的自动开关。
本实验旨在探究光照感应器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性能和可靠性。
实验装置:本次实验所使用的光照感应器为一款常见的光敏电阻,通过改变光照强度来改变电阻的阻值。
实验中,我们将光敏电阻与一台LED灯相连,通过测量光敏电阻的阻值来控制LED灯的亮灭。
实验步骤:1. 将光敏电阻与LED灯连接在电路板上,确保连接正确并稳固。
2. 将电路板接入电源,确保电源电压稳定。
3. 调节实验环境中的光照强度,观察LED灯的亮灭情况。
4. 通过测量光敏电阻的阻值,记录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电阻数值。
5.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LED灯的亮度逐渐增强。
当光照强度较弱时,LED灯熄灭;而当光照强度较强时,LED灯亮起。
这表明光敏电阻能够根据光照强度的变化,自动调节电阻的阻值,从而控制LED灯的亮灭。
通过测量光敏电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阻值,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数据:光照强度(lx)光敏电阻阻值(Ω)100 1000200 800300 600400 400500 200从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出,光敏电阻的阻值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
这与光敏电阻的工作原理相符,光照强度越强,光照电阻的导电性越好,阻值越小。
实验分析:光照感应器的原理是基于光敏电阻的特性。
光敏电阻是一种能够感应光照强度并改变电阻阻值的器件。
当光照强度较弱时,光敏电阻的阻值较大,电流无法通过;而当光照强度较强时,光敏电阻的阻值较小,电流可以顺利通过。
在实际应用中,光照感应器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路灯控制、自动门窗等领域。
通过光照感应器,可以实现对室内照明的智能控制,使得灯具能够根据环境光照自动调节亮度,节约能源并提升用户体验。
在路灯控制方面,光照感应器可以根据光照强度的变化,自动控制路灯的开关,提高路灯的使用效率。
光控灯传感器实验报告
河北科技大学课程设计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电信4班课程名称: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学年学期: 2012 —2013 学年第一学期指导教师:2 012年11月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目录1.设计方案 (5)2.基本原理 (5)3.电路图 (7)4.元器件清单列表 (7)1.设计方案光控灯应用范围很广,如自动路灯,走廊灯……利用光敏电阻Rp感光效应(光越强阻值越小)控制Q1 Q2的导通与截止,实现灯(此处用LED,也可以用小灯泡,也能加可控硅或继电器去驱动日光灯)的亮灭自动开关,本方案可实现白天灭晚上亮之功能。
将本机放置到暗处,LED即亮,放置到亮处,LED即灭。
晚上试机效果更明显,关掉日光灯,本机灯亮,打开日光灯,本机灯灭。
本机可作为停电备用灯,当然也可以应用到其它场合,2.基本原理本电路主要用到三级管。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三级管的工作原理:三极管是一种控制元件,主要用来控制电流的大小,以共发射极接法为例(信号从基极输入,从集电极输出,发射极接地),当基极电压UB有一个微小的变化时,基极电流IB也会随之有一小的变化,受基极电流IB的控制,集电极电流IC会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基极电流IB越大,集电极电流IC也越大,反之,基极电流越小,集电极电流也越小,即基极电流控制集电极电流的变化。
但是集电极电流的变化比基极电流的变化大得多,这就是三极管的放大作用。
IC 的变化量与IB变化量之比叫做三极管的放大倍数β(β=ΔIC/ΔIB, Δ表示变化量。
),三极管的放大倍数β一般在几十到几百倍。
三极管在放大信号时,首先要进入导通状态,即要先建立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也叫建立偏置,否则会放大失真。
在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电源之间接一个电阻,可将电流放大转换成电压放大:当基极电压UB升高时,IB变大,IC也变大,IC 在集电极电阻RC的压降也越大,所以三极管集电极电压UC会降低,且UB越高,UC就越低,ΔUC=ΔUB。
当有光照射到光敏电阻时,其阻值减小(几十K左右),Q1基极电压被拉低而截止,Q2基极电压升高Q2截止,LED灭;反之光敏电阻没有光照时,其阻值增大(几M),Q1基极电压升高并使其导通,Q2基极电压降低,Q2饱和导通,LED得电发光。
光控灯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光控灯的工作原理及电路设计。
2. 掌握光敏电阻在光控灯中的应用。
3. 熟悉光控电路的搭建与调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光控灯是一种利用光敏电阻检测光线强度,自动控制灯光开关的装置。
当环境光线较强时,光敏电阻的电阻值降低,电路导通,灯光关闭;当环境光线较弱时,光敏电阻的电阻值升高,电路断开,灯光开启。
光敏电阻是一种利用光电效应制成的半导体器件,其电阻值随入射光的强弱而改变。
光控电路通常采用光敏电阻与晶体管组成的基本电路,通过晶体管的开关控制灯光的亮与灭。
三、实验器材1. 光敏电阻(型号:LR8)2. 晶体管(型号:2N2222)3. 继电器(型号:12V 5A)4. 灯泡(型号:5W)5. 电阻(1kΩ)6. 电容(0.1μF)7. 电源(12V)8. 实验板9. 连接线四、实验步骤1. 搭建光控电路:按照实验原理图连接光敏电阻、晶体管、继电器、灯泡、电阻、电容等元件,确保连接正确无误。
2. 测试光敏电阻:将光敏电阻置于暗处,用万用表测量其电阻值,记录数据。
3. 调试电路:调整电路中的电阻,使光敏电阻在光线较强时电阻值降低,光线较弱时电阻值升高。
4. 测试电路:在暗处放置光敏电阻,观察灯泡是否点亮;在亮处放置光敏电阻,观察灯泡是否熄灭。
5. 调整电路参数:根据实验结果,适当调整电路中的电阻和电容,使光控效果更加理想。
6. 测试电路性能:在白天、夜晚等不同光照条件下测试电路性能,确保光控灯能正常工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敏电阻在暗处的电阻值为几千欧姆,在亮处的电阻值为几十欧姆,符合实验原理。
2. 调整电路参数后,光控灯能实现自动开关,满足实验要求。
3. 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光控灯能正常工作,性能稳定。
六、实验结论1. 光控灯是一种利用光敏电阻检测光线强度,自动控制灯光开关的装置,具有节能、环保、方便等优点。
2. 光敏电阻在光控灯中起到关键作用,其电阻值随入射光的强弱而改变,实现灯光的自动开关。
感应灯具测试报告
感应灯具测试报告1. 引言本测试报告旨在对感应灯具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评估,以确保其正常运作和满足产品规格要求。
本测试报告将详细介绍测试的目的、测试环境、测试方法、测试结果和结论。
2. 测试目的本次测试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感应灯具的性能和功能,确保其满足以下要求: -检测感应灯具是否能在人体接近时自动打开,并在人离开后自动关闭。
- 验证感应灯具的感应距离和感应角度是否符合产品规格。
- 检查感应灯具的亮度和光照范围是否满足使用需求。
- 评估感应灯具的能耗和可靠性。
3. 测试环境本次测试在以下环境中进行: - 测试地点:室内实验室 - 温度:25°C - 湿度:50% - 光照条件:500 lux - 设备:感应灯具、人体感应器、亮度计、湿度计、温度计、光照度计4. 测试方法本次测试采用以下方法进行: 1. 感应距离测试: - 在不同距离上设置人体感应器,记录感应灯具的触发距离。
- 通过改变距离,测试感应灯具的最大感应距离和最小感应距离。
- 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2.感应角度测试:–在不同角度上设置人体感应器,记录感应灯具的触发角度。
–通过改变角度,测试感应灯具的最大感应角度和最小感应角度。
–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亮度和光照范围测试:–使用亮度计和光照度计测量感应灯具的亮度和光照范围。
–对比测量结果和产品规格要求,评估感应灯具的性能和功能。
4.能耗和可靠性测试:–测试感应灯具在连续使用24小时后的能耗情况。
–连续进行多次开关测试,评估感应灯具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5. 测试结果5.1 感应距离测试结果距离 (m) 触发状态1 触发2 触发3 触发4 未触发触发距离范围:1-3米5.2 感应角度测试结果角度 (°) 触发状态0 未触发45 触发90 触发180 触发触发角度范围:45-180度5.3 亮度和光照范围测试结果位置亮度 (Lux) 光照范围 (平方米)中心点800 6边缘点500 4角落点300 25.4 能耗和可靠性测试结果•能耗测试结果:感应灯具在连续使用24小时后的能耗为10W。
智能调控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化产品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及。
智能调控灯作为一种新型的照明设备,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照明效果的自动调节,不仅提高了生活品质,还大大节约了能源。
本实验旨在探究智能调控灯的工作原理,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智能调控灯的工作原理和组成结构。
2. 掌握智能调控灯的安装与调试方法。
3. 测试智能调控灯的性能指标,分析其优缺点。
三、实验原理智能调控灯主要基于以下原理:1. 光线感应:通过光敏传感器检测环境光线强度,自动调节灯光亮度。
2. 声音感应:通过声音传感器检测周围环境声音,实现灯光的自动开关。
3. 人体感应:通过红外传感器检测人体动作,实现灯光的自动开关和亮度调节。
4. 定时控制:通过设置定时功能,实现灯光的自动开关。
四、实验设备1. 智能调控灯一套2. 电源适配器3. 光线感应传感器4. 声音感应传感器5. 人体感应传感器6. 定时控制器7. 万用表8. 电路连接线五、实验步骤1. 安装与调试:1. 将智能调控灯安装在适当的位置。
2. 将光线感应传感器、声音感应传感器、人体感应传感器和定时控制器与智能调控灯连接。
3. 调整各个传感器的灵敏度,确保其正常工作。
2. 性能测试:1. 光线感应测试:在白天和夜晚分别测试灯光亮度,观察其自动调节效果。
2. 声音感应测试:在测试区域内发出声音,观察灯光的自动开关效果。
3. 人体感应测试:在测试区域内走动,观察灯光的自动开关和亮度调节效果。
4. 定时控制测试:设置定时控制器,观察灯光的自动开关效果。
3. 数据分析:1.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光线强度、声音强度、人体动作和灯光亮度等。
2. 分析实验数据,评估智能调控灯的性能指标。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线感应测试:在白天,灯光亮度自动降低,夜晚灯光亮度自动提高,达到节能效果。
2. 声音感应测试:在测试区域内发出声音,灯光自动开关,实现节能和方便。
3. 人体感应测试:在测试区域内走动,灯光自动开关和亮度调节,提高生活品质。
9传感器的应用实验报告
1.光控开关 (1) 在面包板上按图1所示光控开关实验电路连接实物电路,如图3所示。
(2)有光时,R G的电阻值偏小,输入端A的电压偏低,经非门电路Y输出高电平,LED灯不亮;无光时,R G阻值变大,输入端 A的电压偏高,经非门电路Y输出低电平,LED灯亮。
实
2.温度报警器
(1) 在面包板上按图2所示温度报警器实验电路连接实物电路,如图4所示。
验
(2)当温度低于一定值时,R T阻值较大,A端为低电平,Y端输出高电平,蜂鸣器不响;当温度高于一定值时,R T阻值较 小,A端为高电平,Y端输出低电平,蜂鸣器开始响起。
步
骤
及
结
论
图4
实验教师签名
批阅日期
原 2.温度报警器 R T为热敏电阻,常温下阻值为2kΩ左右,温度升高时阻值减小。R 1为可调电阻(1kΩ)。
理 常温下,调节R 1的阻值使斯密特触发器的输入端A处于低电平,则输出端Y处于高电平,无 电流通过蜂鸣器,蜂鸣器不发声;当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R T阻值减小,斯密特触发器输入 端A电势升高,当达到某一值(高电平),其输出端由高电平跳到低电平,蜂鸣器通电,从 而发出报警声。R l的阻值不同,则报警温度不同。
要使热敏电阻在感测到更高的温度时才报警,应减小R 1的阻值,R 1阻值越小,要使斯密特 触发器输入端达到高电平,则热敏电阻阻值要求越小,即温度越高。
说明:某端的电压或电平都指该点电势。
图1 图2
实验器材
光控开关实验材料套件(光敏电阻、斯密特触发器、发光二极管、变阻器、定值电阻)、温度报警器实验材料套件(热敏 电阻、斯密特触发器、蜂鸣器、变阻器)、面包板、电池3节、导线
白天,光强度较大,光敏电阻R G电阻值较小,加在斯密特触发器A端的电压较低,则输出端 Y输出高电平,发光二极管LED不导通;当天色暗到一定程度时,R G的阻值增大到一定值,斯 密特触发器的输入端 A的电压上升到某个值(1.6V),输出端Y突然从高电平跳到低电平, 则发光二极管LED导通发光(相当于路灯亮了),这样就达到了使路灯天明熄灭,天暗自动 实 开启的目的。 要想在天更暗时路灯才会亮, 应该把R 1的阻值调大些,这样要使斯密特触发器的输入端A电 验 压达到某个值(如1.6V),就需要R G的阻值达到更大,即天色更暗。
《传感器与测控技术》制作光控开关电路实验报告
《传感器与测控技术》制作光控开关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及内容:
光控开关的电路原理图如图2-28所示,当光照度较强时,Q1处于截止状态,Q2也处于截止状态,LED1和蜂鸣器均不响应;当光照强度较弱或天黑时,光敏电阻R1的阻值变大,Q1基极电位升高,Q1导通,Q1发射极输出高电平,LED1点亮,并且Q2导通,蜂鸣器鸣叫。
元件清单:光敏电阻R1 (5528)1个,电阻R2(10千欧)1个,电阻R3(5.1千欧)1个,电阻R4(200欧)1个,三极管Q1 Q2(S8050)2个,发光二极管LED1(红色)1个,蜂鸣器Beep(5V)1个,电阻RP1(104)1个。
实验步骤及数据记录:
上电之前检查电路是否短路,准确无误后上电测试,测量Q1基极电压是否处于1V左右,如果不是,调节滑动变阻器RP1,直至1V左右为止;用手遮挡光
敏电阻,观察LED1和蜂鸣器的状态。
成品图片:
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我学到了光控开关的原理图和光敏电阻的特性,巩固了模电的知识,学会了如何调试光控开关的电路。
简易光控路灯实验报告
附件:
简易光控路灯
实验目的:
1.了解光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了解光敏电阻的光照特性及结构
3.熟悉仿真软件实现仿真电路并实现实物电路
实验器材:
光敏电阻,三极管,电路板,LED发光二极管,导线若干,多种阻值电阻,继电器,仿真软件
实验过程:
光敏电阻的特性及工作原理:
当入射光照到半导体上时,若光电导体为本征半导体材料,而且光辐射能量又足够强,则电子受光子的激发由价带越过禁带跃迁到导带,在价带中留有空穴,在外加电压下,导带中的电子和价带中的空穴同时参加导电,即载流子数目增多,电阻率下降。
由于光的照射,使半导体的电阻变化,所以称为光敏电阻,所以光敏电阻在暗光时,光敏电阻阻值很大,当光线强时,光敏电阻阻值很小。
仿真电路:
有光照时的仿真结果
无光照时的仿真结果
实验结果:
当用手放在光敏电阻上方挡着光线时,红色LED灯会亮起,如图1;当手从光敏电阻上移开,光敏电阻被光线照到,红色LED灯会熄灭,如图2。
图1-在暗光时的实验现象
图2-在有光时的实验现象。
灯头声光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声光控灯头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2. 掌握声光控灯头的安装和使用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声光控灯头在不同环境下的工作效果。
二、实验原理声光控灯头是一种利用声光传感器实现自动控制的灯具。
其工作原理如下:1. 声光传感器:声光传感器包括声敏元件和光敏元件,分别用于检测声音和光线强度。
2. 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负责接收声光传感器的信号,并根据预设条件控制灯头的开关。
3. 执行元件:执行元件负责根据控制电路的指令,实现灯头的开关。
当环境光线较暗且检测到声音时,声光传感器输出信号,控制电路启动,执行元件使灯头点亮;当环境光线较强或无声音时,声光传感器输出信号,控制电路关闭,执行元件使灯头熄灭。
三、实验器材1. 声光控灯头1个2. 电源线1根3. 测试灯泡1个4. 电工工具一套四、实验步骤1. 将声光控灯头安装在测试灯泡上,确保灯头与灯泡接触良好。
2. 将电源线连接到声光控灯头和测试灯泡,确保连接牢固。
3. 打开电源,观察灯头的亮灯和熄灭情况。
4. 在白天和晚上分别进行实验,观察灯头在不同光线强度下的工作效果。
5. 在白天和晚上分别进行声音测试,观察灯头在不同声音强度下的工作效果。
6. 调整声光控灯头的灵敏度,观察调整后的工作效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白天,声光控灯头能够根据光线强度自动熄灭,符合预期效果。
2. 在晚上,声光控灯头能够根据光线强度自动点亮,符合预期效果。
3. 当环境光线较暗且检测到声音时,声光控灯头能够自动点亮,符合预期效果。
4. 当环境光线较强或无声音时,声光控灯头能够自动熄灭,符合预期效果。
5. 调整声光控灯头的灵敏度后,灯头的亮灯和熄灭效果更加稳定。
六、实验结论1. 声光控灯头能够根据光线和声音强度实现自动控制,具有节能、环保、方便等优点。
2. 声光控灯头的安装和使用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3. 通过实验验证,声光控灯头在不同环境下的工作效果良好。
七、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声光控灯头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声光控灯头的安装和使用方法。
光控灯的制作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光控灯的制作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品质也在不断提高,对于家居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在家庭照明领域,光控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它能够根据环境光线自动调节灯光的亮度,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又节约了能源。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制作光控灯,掌握光控电路的工作原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先学习了光控灯的工作原理,了解了光控元件、开关电路、电源电路等基本组成部分。
同时,我们还准备了制作光控灯所需的材料,如光敏电阻、LED灯、开关、电源等。
2. 电路设计根据光控灯的工作原理,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电路,包括光敏电阻、LED灯、开关和电源。
光敏电阻用于感应环境光线,当光线较暗时,光敏电阻的电阻值会增大,从而触发开关电路,使LED灯点亮。
3. 电路搭建与调试根据设计好的电路图,我们开始搭建电路。
首先将光敏电阻、LED灯、开关和电源连接起来,然后进行调试。
在调试过程中,我们发现光控灯在光线较暗时能够正常点亮,但在光线较亮时无法熄灭。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是因为光敏电阻的亮阻和暗阻相差不大,导致在光线较亮时,光敏电阻的电阻值仍然较大,无法使开关电路断开。
4. 改进与优化为了使光控灯在光线较亮时能够正常熄灭,我们采取了增加一个电阻的方法。
将一个可变电阻串联在光敏电阻和开关之间,通过调整可变电阻的阻值,使光线较亮时,光敏电阻和可变电阻的总电阻增大,从而使开关电路断开,LED灯熄灭。
经过改进后,光控灯在光线较亮时能够正常熄灭,但在光线较暗时又无法点亮。
经过多次调试和优化,最终使光控灯能够根据环境光线正常点亮和熄灭。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掌握了光控灯的制作原理和过程,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光控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光敏电阻的亮阻和暗阻相差不大时,容易导致光线较亮时无法熄灭的问题。
光控彩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敏电阻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光控电路中的应用。
2. 设计并搭建一个光控彩灯电路,实现白天自动关闭彩灯,夜间自动开启彩灯的功能。
3. 掌握光控电路的设计方法,提高电路设计的实践能力。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光敏电阻作为光强感应元件,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当环境光线较强时,光敏电阻的阻值减小;当环境光线较弱时,光敏电阻的阻值增大。
光控彩灯电路主要由光敏电阻、比较器、驱动电路和彩灯组成。
当环境光线较强时,光敏电阻的阻值较小,比较器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驱动电路不工作,彩灯不亮;当环境光线较弱时,光敏电阻的阻值较大,比较器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驱动电路工作,彩灯点亮。
三、实验器材1. 光敏电阻2. 比较器3. 驱动电路4. 彩灯5. 电阻、电容等元器件6. 实验板7. 电源8. 测量工具四、实验步骤1. 按照电路原理图搭建光控彩灯电路,连接光敏电阻、比较器、驱动电路和彩灯。
2. 调整比较器的参考电压,使光敏电阻在白天(环境光线较强)时输出低电平,在夜间(环境光线较弱)时输出高电平。
3. 调整驱动电路的参数,确保彩灯在比较器输出高电平时点亮,输出低电平时熄灭。
4. 测试电路,观察彩灯在白天和夜间的工作情况。
5. 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当环境光线较强时,彩灯熄灭;当环境光线较弱时,彩灯点亮。
2. 分析:(1)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当环境光线较强时,光敏电阻的阻值减小,比较器的输出端输出低电平,驱动电路不工作,彩灯不亮;当环境光线较弱时,光敏电阻的阻值增大,比较器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驱动电路工作,彩灯点亮。
(2)调整比较器的参考电压和驱动电路的参数,可以实现对彩灯亮度的控制。
六、实验结论1. 光控彩灯电路能够实现白天自动关闭彩灯,夜间自动开启彩灯的功能。
2. 光敏电阻在光控电路中具有重要作用,其阻值的变化直接影响电路的工作状态。
传感器的实际应用——路灯控制器实验
传感器的实际应用——路灯控制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传感器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2.熟悉光电传感器的特性。
3.了解实际传感器电路中的可能问题与解决方法。
二、实验基本原理许多光电传感器具有在检测过程中的波动性和受干扰的缺陷。
例如,光控装置的干扰源,如闪电,突发的光照或太阳被云层遮住等是短时的,但为防止光控开关受到的各种误触发,可在光检测的向附加入时间识别电路。
电路如图8-1所示。
图8-1 实用波动识别电路图中R1VARISTOR为光敏电阻,R1为保护电阻,100K太大可选100欧姆即可。
C7为去耦电容,一般实验室中不需要连接,R7电阻不需要连接。
C1电容47uF 太大,导致延时太久可选用10uF电容。
R3电阻5.1K如果太大,可能导致4093输入端电压拉不低,可去掉该电阻,或换小1K以下。
三、实验所需设备及元器件●开放式传感器电路实验主板;●跳线若干;●万用表等,●CD4093 1片●光敏电阻1个●1N4148 2个●100K电阻1个●50K电位器1个● 5.1K电阻1个●510K电阻1个●20K电阻1个●2K电阻2个●发光二极管1个●47uF电容1个●9013三极管1个●继电器1个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用万用表测量光敏电阻的亮电阻和暗电阻,并进行记录。
2.搭建图8-2所示电路,调整可调电阻,使输出电压变化明显。
用万用表测量输出电压,对亮与暗的情况进行记录,并记录可调电阻当前阻值,思考此电路能够直接带负载继电器。
图 8-2 光敏电阻基本测量电路3.搭建图8-3所示电路,调整可调电阻,使继电器能够受光敏电阻控制(思考并写出调节方法)。
给光敏电阻创造光照条件,使发光二极管能够随着光敏电阻的受光情况亮灭,记录当前电路发生的现象(注意此时的控制逻辑与步骤2中不同,请思考哪个才是真正需要用到的)。
图 8-3光敏电阻带负载电路4.搭建图8-1所示电路,重复步骤3观察现象,分析结合电路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调试可以从电路的后级往前调,也可以从电路的前级往后调。
光控灯实验报告
光控灯实验报告光控灯实验报告引言:光控灯是一种通过感知周围环境光线亮度来自动调节照明亮度的设备。
在现代生活中,光控灯已经广泛应用于室内和室外照明领域,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用户体验。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光控灯电路,探究光控灯的原理和性能。
一、实验步骤1. 实验器材准备:准备一个电源、一个可变电阻、一个光敏电阻、一个电灯泡和一些导线。
2. 电路连接:将电源的正极与可变电阻的一端相连,再将可变电阻的另一端与光敏电阻的一端相连,最后将光敏电阻的另一端与电灯泡相连。
3. 实验环境准备:将电路放置在一个光照强度可调的环境中,如调节室内灯光亮度或移动至不同的室外环境。
4. 实验记录:记录不同环境光照强度下电灯泡的亮度变化。
二、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记录,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光照强度下电灯泡的亮度变化。
在较暗的环境中,光敏电阻的电阻值较大,电流通过电灯泡的电流较小,导致电灯泡亮度较低。
而在较亮的环境中,光敏电阻的电阻值较小,电流通过电灯泡的电流较大,导致电灯泡亮度较高。
三、讨论与分析1. 光控灯原理:光控灯的原理基于光敏电阻的光敏特性。
光敏电阻是一种能够感知周围光线亮度的电阻,其电阻值与光照强度成反比。
通过将光敏电阻与电路中的其他元件相连,可以实现根据光照强度自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从而控制电灯的亮度。
2. 光控灯的应用:光控灯广泛应用于室内和室外照明领域。
在室内,光控灯可以根据自然光的变化来调节灯光的亮度,使室内环境更加舒适和节能。
在室外,光控灯可以根据日出和日落时间自动开关,为行人和车辆提供足够的照明,并在白天关闭以节约能源。
3. 光控灯的优势和挑战:光控灯相比传统的开关控制灯具具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光控灯可以根据环境光线的变化自动调节亮度,无需人工干预,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
其次,光控灯能够根据光敏电阻的反应速度快速调节灯光亮度,使得灯具的调光过程更加平滑。
然而,光控灯的性能也受到一些挑战,如光敏电阻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调试。
光控路灯实验报告
光控路灯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和探究光控路灯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验,了解光敏电阻在光照条件变化时的电阻值变化规律,并探究其在光控路灯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光敏电阻是一种能够感应光强的电阻,它的电阻值会随着光强的变化而变化。
光敏电阻常用于光控路灯中,通过感应光照强度的变化,控制路灯的开关。
三、实验器材和仪器1.光敏电阻;2.变阻器;3.数字万用表;4.路灯模型。
四、实验步骤1.将光敏电阻和变阻器连接成电路,其中光敏电阻用来感应光强,变阻器用来调节电源的电压。
2.将电路连接到数字万用表上,以测量光敏电阻的电阻值。
3.在光照条件较暗的环境中,记录光敏电阻的电阻值。
4.增加光照强度,再次记录光敏电阻的电阻值。
5.反复进行实验,记录不同光照强度下光敏电阻的电阻值。
五、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记录下了不同光照强度下光敏电阻的电阻值如下表所示:光照强度(Lux)光敏电阻电阻值(Ω)1001000200900300800400700500600600500六、实验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光敏电阻的电阻值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
这是因为当光照强度增加时,光敏电阻的感应器件会吸收更多的光能,并转化为电能,从而导致电阻值的下降。
七、实验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光控路灯被广泛应用于道路照明中。
光控路灯利用光敏电阻感应周围光照强度,当光照强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光控路灯会自动开启,提供照明服务。
而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光控路灯会自动关闭,以节约能源并降低光污染。
八、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光敏电阻在光控路灯中的应用原理,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光敏电阻的电阻值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
光敏电阻作为一种光感应元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更多基于光敏电阻的光控产品。
光感应开关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光感应开关设计与应用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家居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光感应开关作为智能家居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动控制室内照明灯光的功能,能够根据室内外光线强度自动开启或关闭灯光,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本次实习旨在了解光感应开关的原理与设计方法,并应用于实际场景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光感应开关原理学习在实习开始前,首先对光感应开关的原理进行了学习。
光感应开关主要是利用光敏元件(如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等)对光线变化的敏感性,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通过电路控制开关的动作。
当光线强度达到预设阈值时,光感应开关自动开启或关闭电路,实现灯光的控制。
2. 光感应开关设计与制作根据光感应开关的原理,设计了光感应开关的电路图,并选取了合适的光敏元件进行制作。
电路主要由光敏元件、电阻、晶体管、继电器等元件组成。
制作过程中,学会了如何焊接电路板,并对电路进行了调试,确保光感应开关能够正常工作。
3. 光感应开关应用与测试将设计制作好的光感应开关应用于实验室照明系统中,对开关的功能进行了测试。
测试过程中,调整了光感应开关的阈值,观察其对光线强度的敏感程度。
通过不断优化参数,使光感应开关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光线环境,实现灯光的自动控制。
三、实习成果与收获1. 掌握了光感应开关的原理与设计方法,学会了如何制作光感应开关电路,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2. 通过实际应用和测试,了解了光感应开关在智能家居和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为以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3. 本次实习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4. 加深了对节能减排的认识,意识到科技创新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性,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对光感应开关的设计与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也认识到光感应开关在智能家居和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科技大学课程设计报告学生姓名:学号:110701141专业班级:电信111课程名称: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学年学期: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指导教师:2013年12月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目录一·摘要二·设计目的三·设计要求四·正文4.1设计题目4.2所用器材4.3电路器件说明4.4设计原理4.5设计原理图4.6设计步骤4.7电路框图4.8电路实物图4.9电路说明五·制作过程和调试六·心得体会七·参考文献一.摘要本课题介绍的光控自动照明灯,电路简单,使用方便。
通过光控照明电路,以达到节省能源的目的,该设计主要介绍的是关于光控的电路设计。
光控是通过光敏电阻来实现的,当光敏电阻在有光的时候灯就会慢慢的熄灭。
在较黑暗或完全没有光照的时候灯就会亮起来,这样就达到了节电和节能的目的,和延长了灯的寿命。
在实际生活中节电节能,能够实现更多的自动化。
在现代社会中,某些场所灯光已经不再满足与单纯的手动开关,而是向智能和人性化方向发展,方便与节能已经是主题口号,所以各种光控灯应运而生,而且在光控基础上在发展成为更实用的声光控照明灯,所以研究光控的原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光控灯电路作为一种简单的实用电路现在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很多方面,最常见的如光控照明灯,就是指在有光情况下会自动熄灭,当夜幕来临的时候等会自动的亮起来,很适合做路灯和走廊灯的控制,起到了很好的节能效果。
现在的一些小孩玩具中也应用到这一原理,把光控集成电路植入于玩具当中(常见于轮滑鞋),遮光时就会出现闪光效果,非常有趣。
二.设计目的1.通过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巩固和加深对常用传感器的结构、原理、特性的认识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课程所学知识的能力。
2.培养根据课题需要选学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图表和文献资料的自学能力。
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实际电路方案的分析比较,设计计算,元件选择,安装调试等环节,初步掌握简单传感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4.掌握常用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简单传感器控制电路的实验调试和整机指标测试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能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课题任务。
5.了解与课题有关的电子线路以及元器件工程规范,能按课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编写设计说明书,能正确反映设计和实验成果,能正确绘制电路图等。
6.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逐步建立正确的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和全局观点,获得初步的应用经验,为以后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⒎了解与课程有关的电子电路以及元器件的工程技术规范,编写设计说明书。
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
三.设计要求1.要求电路能够通过开关对管线的强弱的感应控制照明灯的亮灭。
2.要求电路实现有光时灭,遮光时发亮。
3.根据上述要求选定设计方案,画出总电路图,写出详细工作原理。
4.要求接线清晰明了,不能出现接口相碰和短路。
5.原件排列有序。
6.焊接美观。
四.正文4.1设计题目:光控灯电路4.2所用器材:电阻2个导线若干4.3电路器件说明※数字万用表(1)将ON/OFF开关置于ON位置,检查9V电池,如果电池电压不足,将显示在显示器上,这时则需更换电池。
如果显示器没有显示,则按以下步骤操作。
(2)测试笔插孔旁边的符号,表示输入电压或电流不应超过指示值,这是为了保护内部线路免受损伤。
(3)测试之前。
功能开关应置于你所需要的量程。
※电烙铁电烙铁(soldering iron)按机械结构分为外热式、内热式,按温度控制分为恒温式和变温式。
内热式的电烙铁体积较小,而且价格便宜。
一般电子制作都用35W左右的内热式电烙铁。
当然有一把50W的外热式电烙铁能够有备无患。
内热式的电烙铁发热效率较高,而且更换烙铁头也较方便。
其发热芯是装在烙铁头的内部,热损失小。
市场上常见的普通内热和无铅长寿命内热电烙铁,功率有20W,25W,35W,50W等,其中35W、50W是最常用的。
外热式如名字所讲,“外热”就是指“在外面发热”,因发热芯在电烙铁的外面而得名。
它既适合于焊接大型的元部件,也适用于焊接小型的元器件。
由于发热电阻丝在烙铁头的外面,有大部分的热散发到外部空间,所以加热效率低,加热速度较缓慢。
一般要预热2~5分钟才能焊接。
其体积较大,焊小型器件时显得不方便。
但它的烙铁头使用得时间较长,功率较大的优点,有50W,60W,75W,100W,150W,300W等多种规格。
大功率的电烙铁通常是外热式的。
※光敏电阻光敏电阻器一般用于光的测量、光的控制和光电转换(将光的变化转换为电的变化)。
常用的光敏电阻器硫化镉光敏电阻器,它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光敏电阻器对光的敏感性(即光谱特性)与人眼对可见光(0.4~0.76)μm的响应很接近,只要人眼可感受的光,都会引起它的阻值变化。
设计光控电路时,都用白炽灯泡(小电珠)光线或自然光线作控制光源,使设计大为简化。
光敏电阻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内光电效应。
在半导体光敏材料两端装上电极引线,将其封装在带有透明窗的管壳里就构成光敏电阻,为了增加灵敏度,两电极常做成梳状。
用于制造光敏电阻的材料主要是金属的硫化物、硒化物和碲化物等半导体。
通常采用涂敷、喷涂、烧结等方法在绝缘衬底上制作很薄的光敏电阻体光敏电阻原理图光敏电阻原理图及梳状欧姆电极,接出引线,封装在具有透光镜的密封壳体内,以免受潮影响其灵敏度。
入射光消失后,由光子激发产生的电子—空穴对将复合,光敏电阻的阻值也就恢复原值。
在光敏电阻两端的金属电极加上电压,其中便有电流通过,受到一定波长的光线照射时,电流就会随光强的增大而变大,从而实现光电转换。
光敏电阻没有极性,纯粹是一个电阻器件,使用时既可加直流电压,也加交流电压。
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取决于半导体导带内载流子数目的多少。
※三极管三极管,全称应为半导体三极管,也称双极型晶体管,晶体三极管,是一种电流控制电流的半导体器件·其作用是把微弱信号放大成辐值较大的电信号,也用作无触点开关。
晶体三极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其实质是三极管能以基极电流微小的变化量来控制集电极电流较大的变化量。
这是三极管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特性。
我们将ΔIc/ΔIb的比值称为晶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倍数,用符号“β”表示。
电流放大倍数对于某一只三极管来说是一个定值,但随着三极管工作时基极电流的变化也会有一定的改变。
晶体三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截止状态:当加在三极管发射结的电压小于PN结的导通电压,基极电流为零,集电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都为零,三极管这时失去了电流放大作用,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相当于开关的断开状态,我们称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
放大状态:当加在三极管发射结的电压大于PN结的导通电压,并处于某一恰当的值时,三极管的发射结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这时基极电流对集电极电流起着控制作用,使三极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其电流放大倍数β=ΔIc/ΔIb,这时三极管处放大状态。
饱和导通状态:当加在三极管发射结的电压大于PN结的导通电压,并当基极电流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集电极电流不再随着基极电流的增大而增大,而是处于某一定值附近不怎么变化,这时三极管失去电流放大作用,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很小,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相当于开关的导通状态。
三极管的这种状态我们称之为饱和导通状态。
根据三极管工作时各个电极的电位高低,就能判别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因此,电子维修人员在维修过程中,经常要拿多用电表测量三极管各脚的电压,从而判别三极管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状态。
使用多用电表检测三极管三极管基极的判别:根据三极管的结构示意图,我们知道三极管的基极是三极管中两个PN 结的公共极,因此,在判别三极管的基极时,只要找出两个PN结的公共极,即为三极管的基极。
具体方法是将多用电表调至电阻挡的R×1k挡,先用红表笔放在三极管的一只脚上,用黑表笔去碰三极管的另两只脚,如果两次全通,则红表笔所放的脚就是三极管的基极。
如果一次没找到,则红表笔换到三极管的另一个脚,再测两次;如还没找到,则红表笔再换一下,再测两次。
如果还没找到,则改用黑表笔放在三极管的一个脚上,用红表笔去测两次看是否全通,若一次没成功再换。
这样最多没量12次,总可以找到基极。
三极管类型的判别:三极管只有两种类型,即PNP型和NPN型。
判别时只要知道基极是P型材料还N型材料即可。
当用多用电表R×1k挡时,黑表笔代表电源正极,如果黑表笔接基极时导通,则说明三极管的基极为P型材料,三极管即为NPN型。
如果红表笔接基极导通,则说明三极管基极为N型材料,三极管即为PNP型。
※发光二极管LED只能往一个方向导通(通电),叫作正向偏置(正向偏压),当电流流过时,电子与空穴在其内复合而发出单色光,这叫电致发光效应,而光线的波长、颜色跟其所采用的半导体材料种类与掺入的元素杂质有关。
具有效率高、寿命长、不易破损、开关速度高、高可靠性等传统光源不及的优点。
白光LED的发光效率,在近几年来已经有明显的提升,同时,在每千流明的购入价格上,也因为投入市场的厂商相互竞争的影响,而明显下降。
虽然越来越多人使用LED照明作办公室、家具、装饰、招牌甚至路灯用途,但在技术上,LED在光电转换效率(有效照度对用电量的比值)上仍然低于新型的荧光灯,是国家以后发展民用的去向。
它是半导体二极管的一种,可以把电能转化成光能。
发光二极管与普通二极管一样是由一个PN结组成,也具有单向导电性。
当给发光二极管加上正向电压后,从P区注入到N区的空穴和由N区注入到P区的电子,在PN结附近数微米内分别与N区的电子和P区的空穴复合,产生自发辐射的荧光。
不同的半导体材料中电子和空穴所处的能量状态不同。
当电子和空穴复合时释放出的能量多少不同,释放出的能量越多,则发出的光的波长越短。
常用的是发红光、绿光或黄光的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的反向击穿电压约5伏。
它的正向伏安特性曲线很陡,使用时必须串联限流电阻以控制通过管子的电流。
限流电阻R可用下式计算:R=(E-UF)/IF式中E为电源电压,UF为LED的正向压降,IF为LED的一般工作电流。
50年前人们已经了解半导体材料可产生光线的基本知识,第一个商用二极管产生于1960年。
LED是英文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的缩写,它的基本结构是一块电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置于一个有引线的架子上,然后四周用环氧树脂密封,起到保护内部芯线的作用,所以LED的抗震性能好。
发光二极管的核心部分是由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组成的晶片,在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之间有一个过渡层,称为PN结。
在某些半导体材料的PN结中,注入的少数载流子与多数载流子复合时会把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把电能直接转换为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