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质构造12碰撞造山带2
陕西区域地质构造要点
中秦岭造山带
礼县一柞水华里西褶皱带
南秦岭造山带
南秦岭印支褶皱带
康—勉板内接合带
康县一略阳华里西褶皱带
松潘一甘孜造山带
摩天岭加里东褶皱带
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巴山造山带
北大巴山褶皱带
陕西区域地质构造
2
三个构造区
界线
中朝准地台
陇山、秦岭以北的八渡一宝鸡一铁炉子---三要断裂
秦岭褶皱系
宽川铺(另说在阳平关断裂)一勉县一巴山弧断裂
扬子准地台
2
2
将商丹断裂带以北作华北板块,以南作扬子板块。
板块与槽台的关系
板块观
槽台观
华北板块
北秦岭造山带
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北部分
商丹板块对接带
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南部分
中国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
中国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关于中国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李四光(1939、1973)、黄汲清等(1977)、任纪舜(1990、1997)、程裕淇等(1994),分别从构造体系和构造域两个方面进行过概括和客观描述。
借鉴前人成果,结合此次编图所取得的资料,认为中国的地质构造格局主要是板块间相互作用与陆内构造活动的综合反映,而板块活动与陆内块体再活动总是有一定的方向、方式和涉及一定地域,从而形成一定的构造体系域。
这与构造体系和构造域的原义和范畴已不尽相同。
强调板块相互作用与板内构造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
现从构造形变的综合形态、主体构造带展向、复合关系及其动力体系角度,将全国划分为古亚洲、特提斯、华夏—滨西太平洋、贺兰—康滇等4个主要的构造体系域,它们东西横亘、南北纵贯,东西约略对称,并以上扬子地块为中心构造结,构成了一幅大中华构造格架。
我国地质构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所编1:250万地质图上最主要的区域断裂(表5-1)计89条(图5-2),有45条属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的活动性断裂,他们分属于不同的构造体系域,其中包括6条板块结合带和6条重要的微板块结合带和10条地壳拼接带,多数有蛇绿岩带、构造混杂岩带发育。
不少伴有规模较大的韧性剪切带,其中有16条已发现有蓝片岩带。
而含柯石英榴辉岩的超高压变质带主要在中央造山系发现。
由于绝大部分具有较长的发育历史和复杂的力学转变过程,地质图未能区分其属性。
古亚洲构造体系域该域包括任纪舜(1997)所划分的古亚洲构造域,但范围、时限更为广泛,主要是还考虑了板块拼合后的陆内造山作用。
以李四光(1973)所划分的3条巨型纬向带为主体,还包括其间所镶嵌的东西向排列的陆块或地块。
这些构造形体总体循近东西向展布,中部约略向南弯曲或形成规模不等向南凸出的弧形弯滑构造,如淮阳弧、广西弧等,并相伴有NEE、NWW 向一对X型剪切构造。
该体系域主要发育于我国中北部,包括发育于晚元古代以来,定型于华力西期的天山—兴蒙造山系和定型于印支期的中央造山带以及其间的塔里木、华北陆块。
12 造山带及其构造特征
布鲁克斯造山带 (S-C) 英努伊特造山带 (O-C)
山 造 亚 契 P) 拉 巴 (O阿
带 山 造 东 -S) 里 O 加 ( 带
乌拉尔-蒙古造山带 (Pt3-P) 中央造山带 (Pt2-T)
全球显生宙古造山带:特提斯带、乌拉尔—蒙古带、北大西 洋带和北冰洋带。 17
特提斯(Tethys)
增生造山作用结束时间上限(最小年龄):未 卷入增生造山事件中最老的角度不整合
七、增生型(俯冲型)造山带
5、显生宙主要增生型造山带
古生代造山带 O-P 阿巴拉契亚造山带(北美) O-S 格罗平加里东造山带(东欧) O-C 英努伊特造山带(北极) S-C 布鲁克斯造山带(北极) Pt3-P 乌拉尔-蒙古(中亚)造山带 中新生代的环太平洋造山带 日本岛弧带 新西兰岛弧带 塔斯曼造山带(澳大利亚) 科迪勒拉造山带(北美) 安第斯造山带(南美)
22
六、造山带类型的划分
崔盛芹的划分方案(2002)
1、大洋造山带 ◆ 大洋中脊造山带(张裂型) ◆ 火山岛弧链造山带(滑移型) ◆ 洋内岩浆岛弧造山带(挤压型) 2、大陆造山带 ◆ 俯冲型造山带 ◆ 碰撞型造山带 ◆ 陆内(板内)型造山带
23
六、造山带类型的划分
目前研究者通常采用的划分方案: 1、增生型(俯冲型)造山带 2、碰撞型造山带 3、陆内(板内)型造山带
12
四、造山带研究的主要学术观点
地槽回返说——槽台学说; 板块俯冲、碰撞说——板块构造学说; 多成因造山说——解释板内或陆内造山带 (前沿课题)
主要内容
一、研究意义 二、造山作用和造山带的概念 三、造山作用存在的标志 四、造山带研究的主要学术观点 五、全球造山带的分布 六、造山带类型的划分 七、增生型(俯冲型)造山带 八、碰撞型造山带 九、陆内(板内)造山带
秦岭造山带主要大地构造单元的新划分
秦岭造山带主要大地构造单元的新划分一、概述秦岭造山带,作为中国重要的地质构造区,其形成和演化过程一直是地质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随着近年来地层沉积、岩浆活动、火山作用和构造变形及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的新进展,我们对秦岭造山带的认识不断深化。
本文旨在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结合前人的工作,按照大地构造相单元划分原则,对秦岭造山带的主要大地构造单元进行新的划分和阐述。
秦岭造山带是一个东西南北构造共存的复杂造山带,其构造格局的形成是多种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文在综合分析了秦岭造山带的构造特征、岩石地层、岩浆活动、火山作用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的资料后,认为秦岭造山带可以划分为华北南缘陆坡带、秦岭岛弧杂岩带、秦岭弧前盆地系和秦岭增生混杂带等主要构造单元。
这些构造单元的形成和演化,不仅记录了秦岭造山带的形成历史,也反映了中国大陆地壳的构造演化过程。
本文的划分结果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格局和演化历史,同时也为矿产勘查、环境保护、灾害预测等提供了重要的地质背景资料。
未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我们期待对秦岭造山带的认识能够更加全面和深入。
1. 秦岭造山带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秦岭造山带是中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造山带之一,它位于中国大陆中央,横跨多个省份,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和丰富的矿产资源。
秦岭造山带的研究对于理解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的地壳演化、板块构造、矿产资源分布以及自然灾害发生机制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秦岭造山带是连接华北板块和华南板块的关键区域,其形成和演化历史直接反映了中国大陆地壳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通过对秦岭造山带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地壳增生、俯冲消减、碰撞造山等重要的地质过程,为理解地壳动力学提供宝贵的资料。
秦岭造山带是多种矿产资源的富集区,包括金、银、铅、锌、铁、铜等金属矿产以及煤炭、石油等非金属矿产。
对这些矿产资源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可以为我国的矿产勘查和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秦岭造山带也是自然灾害频发区,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中国大地构造分区一、从活动论观点划分大地构造单元1、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原则大地构造单元的基本观点 2、划分3、划分古板块的标志4、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的步骤二、中国大地构造轮廓及构造分区1、槽台观点对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观点对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 2、板块3、中国大陆构造域的划分一、从活动论观点划分大地构造单元1、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原则由于地壳构造活动性的不均一性,因而可以从空间的角度将地壳各部分的区域性分异与构造阶段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进行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或大地构造分区。
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依据是构造活动程度,由于地壳演化中各个地区构造活动程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进行大地构造分区时,必须具有历史分析的现点,即区分不同的构造阶段进行。
1、大地构造分区的主要原则现代全球古大陆再造和板块划分,一般以850-250Ma泛大陆旋回(Pangea-250)的构造格局进行划分的,因为该阶段的地质记录最全、研究程度最高。
至今,进入一个泛大陆裂解时期,其板块划分的代表方案就是LePichon(1968)等的现代板块划分。
Pangea-850以前(太古宙-元古宙)的板块划分涉及太古宙-元古宙的造山带和古缝合线识别,存在较多争议。
故一般以850-250Ma泛大陆阶段的板块划分和大地构造分区。
欧亚、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将连为一体,形成超大陆2、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的基本观点(1)活动论和固定论所谓活动论是指地表大陆和海洋在地质历史中的发展变化而言。
大陆和海洋在地表上的位置变化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大陆和海洋相对于地极和赤道位置的变化;一是大陆和海洋相互之间的相对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承认曾经发生过两种变化,就必须承认地壳运动以水平位移为主导形式。
相反,不承认大陆和海洋曾经发生位移,或承认移位,而将移位归因于地壳大规模垂直运动,如别洛乌索夫所主张的造洋运动,就是固定论者。
活动论和固定论的争论牵涉到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各个方面,是近百年来地质学中带根本性的问题之一。
各类矿床的形成条件
一.岩浆矿床的形成条件1.岩浆矿床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性状:Cu、Ni易形成硫化物,Cr、V、Ti、Fe主要为氧化物,并且有较强的形成金属键的能力,可以形成多种自然金属和金属化合物。
Fe和Ni的地球化学性状接近Mg2+故Fe、Ni矿化常与含镁较低的镁铁岩有关, 特别是在含斜长石较多的辉长岩、斜长岩中有铁矿床形成。
铬的地球化学性状决定其在超镁铁岩中含量最高,通常与橄榄岩和纯橄岩有关。
铂族元素的性状各有不同,Ru、Os、Ir更具亲氧性常与铬铁矿共生;Pt相对亲硫,常常产于Cu、Ni硫化物中。
2.控制岩浆矿床形成的岩浆岩条件:岩浆是岩浆矿床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和载体,岩浆岩即是成矿母岩。
含矿岩浆岩的性质和组成,对岩浆矿床的形成(矿床类型、规模、空间分布)有重要影响(1)岩浆岩成矿专属性与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岩有关的矿床纯橄榄岩-斜方辉橄岩-辉长岩组合:铬铁矿矿床。
单斜辉橄岩-单斜辉石岩-辉长岩组合,辉长岩-苏长岩组合:Cu-Ni硫化物矿床。
辉长岩斜长岩组合,斜长岩:V-Ti磁铁矿矿床与霞石正长岩、正长岩和碳酸岩杂岩体有关的矿床多呈岩株状产出,岩体内不同成分的岩相带呈环状分布。
与其有关的矿床为霞石-烧绿石-稀土元素矿床(2)岩浆中挥发性组份的作用挥发组份的熔点低、挥发性高,特别是能与Ag、Au、Pt、Pd、W、Sn、Mo、Pb、Zn、Cu等多种金属元素组成易溶络合物,使这些金属得以保留在岩浆的残余溶液中并可能富集成矿。
挥发份对压力的变化特别敏感,富于流动性,故常将岩浆中某些成矿物质由深部带至浅部、由高压地段带至低压地段,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富集成矿(3)同化和混染作用对岩浆矿床成矿的影响岩浆向上部地壳运移过程中,熔化或溶解周围外来物质(如围岩碎块),从而使岩浆成分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同化作用;不完全的同化作用称混染作用。
有利的影响:围岩中某些有用组分的加入,使岩浆中成矿成矿元素更富集:如基性岩和含铁地层中的Fe。
2023年高考等级考地理一轮复习一题多练(基础+能力+素养)考点 构造地貌的形成(讲解版)
专题13 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02 构造地貌的形成西太平洋中的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北纬11°20′,东经142°11.5′,被称为“地球第四极”,这里的水下环境极其恶劣,水压高、完全黑暗、温度低,是地球上人类的禁区。
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我国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
下图为马里亚纳海沟位置图。
依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马里亚纳海沟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D.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2.马里亚纳海沟是地球上人类的禁区,关于深海环境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水压高、完全黑暗、温度低B.寒冷、高压、缺氧的环境下,没有任何生物生存C.水压高、完全黑暗、海水运动快D.随水深增加,光照增加,压力增大,温度降低【答案】1.D 2.A【解析】1.结合图及所学知识可知,马里亚纳海沟是目前所知地球上最深的海沟,该海沟地处北太平洋西部海床,靠近关岛的马里亚纳群岛的东方,该海沟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属于消亡边界,是太平洋板块在这里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形成的,D正确,ABC错。
故选D。
2.深海环境的特点:随着深度的增加,水压变高;水越深,光照减弱,深海完全黑暗,温度低,有深海有生物,A正确,BD错。
深海海水运动慢,C错。
故选A。
河北省遵化市的汤泉地热久负盛名,其自然出露的温泉属于清东陵八景之一——“贪泉沐日”。
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建设了温泉疗养院。
该地温泉是地下水在深循环过程中被地热流加热形成,下图示意汤泉地热田地质剖面。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造成图示地区地下等温线波动较大的可能原因是()A.地下水溶蚀B.岩浆侵入C.褶皱弯曲D.断裂错动4.推测最适宜建温泉疗养院的位置是()A.①B.①C.①D.①【答案】3.D 4.C【解析】3.图示地区地下等温线波动较大的地区为等温线向上弯曲处,根据地下水中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判断,该处地热最富集,地热的导体主要是水,可能因该处多断层,岩石破碎多裂隙,受到围岩加热后的地下水顺着裂隙将热量向上传导,导致地下等温线发生弯曲,D正确。
地震勘探剖面图
(4)喜山期多旋回走滑隆升一剥蚀事件
哈山及其邻区至少包含两个幕次的喜山期显著不整
合事件,分别对应于新近系顶、底界面的不整合关系, 尤其是第四系与下伏新近系、前新生代变形地层或前二 叠系变质变形基岩之间的不整合关系最为普遍,表明研 究区域喜山期主体处于走滑隆升背景下的构造抬升与剥 蚀,显示出以走滑隆升为主体的多旋回隆升一剥蚀不整 合事件。
基于研究区通过解析表明:(1)早海西期的俯冲-碰撞事件; (2)中海西期的碰撞造山及其与后碰撞转换的构造事件; (3)印支期的构造变形事件主要发生在晚三叠世,以走滑 隆升背景下的弱挤压变形为主导;(4)燕山期的构造变形
事件主要发生在燕山中期的晚侏罗世,并以弱挤压背景 下的邹华隆升为主导;(5)喜山期的构造事件构造作用主 体为走滑Q)
依据前述哈山地区地震剖面构造解释、构造样式及其构 造变形序次的认识,综合分析认为,哈山地区海西期以 来经历了至少4个期次、不同性质的主要构造事件。
(1)中海西期末受控于区域碰撞造山作用的逆冲推扭构造 变形事件
哈山地区显著发育中海西期与区域碰撞造山一逆冲 推覆构造作用相关联的石炭纪末逆冲推覆变形,造成前 二叠系基岩的顺层滑脱和构造岩片的逆冲叠覆。
(3)中燕山期末走滑冲断一弱挤压变形事件 从地震剖面上断裂产状及其切割地层关系来看,切割侏
罗系一白至系底界面的断裂产状通常比较陡直、断距不大, 且断裂作用伴生的相关褶皱变形相对二叠系和三叠系变形而 言明显较弱。此外,露头区多处可见的后期走滑冲断行迹, 如和什托洛盖盆地中部西利克山北缘见前中生代地层高角度 走滑冲断至侏罗系高角度掀斜地层之上。这些特点总体说明 了哈山地区中燕山期末存在以期弱挤压背景下的走 冲断作用。
二、构造解释
造山作用及造山带
精品PPT
太 平 洋 的 残 留
(c á nl iú)
精品PPT
太 平 洋 边 缘 海 盆 地
(p é
精品PPT
世界(shìjiè) 地质图
精品PPT
精品PPT
精品PPT
精品PPT
• 弧后体系特征:
• 具有洋壳体系的基地磁条带异常不清析;
沉积物有:碎屑(早期少量陆缘碎屑、大量
火山弧碎屑)、火山物质(wùzhì)、粘土沉积; 钙碱性玄武岩(LiL/HFS值增大)。
天山下明显的壳幔过渡带的存在和C3界面的缺失,它暗示着这种“碰撞插入”动力过 程作用下,天山下地壳遭受变形后导致了地壳缩短、天山隆起,同时使得塔里木和准噶尔 地块(dìkuài)下的地壳物质被带入天山下,形成了天山下特殊的“双下地壳”结构。
精品PPT
天山地壳(dìqiào)动力学模型
精品PPT
主要特征: ①大地构造位置及背景
精品PPT
• 一:基本概念 • 二:造山带的分布特点(tèdiǎn) • 三:造山带的基本类型和结构 • 四:造山作用的阶段划分 • 五:地体及地体增生
精品PPT
1:全球造山带分布 特点:沿古老的稳定的地块分布、连接这些相邻的地
块、少数伸入稳定地块内部(nèibù)并消失于其中。 分为:陆缘、陆间、陆内造山带 全球:环太平洋、地中海、乌拉尔—蒙古、北大西洋、
板内造山带形成于相对稳定的大陆板块内部 (nèibù)。在造山作用发生以前,均经历了结 晶基底的形成和稳定的盖层发育阶段,板内 造山带发育在相对较老且强硬的岩石圈基础 上。
精品PPT
②造山带构造格局(géjú)与构造单元 碰撞和俯冲造山带可以划分出不同的构造单元数量,尽管构造 单元体特征有所不同,却存在有标志俯冲和域碰撞的蛇绿岩带 和(或)构造混杂岩带,且造山带的两侧往往是具有不同演化历 史和(或)岩石圈结构特点的构造单元。造山带中各构造单元和 构造变形形迹都大体与造山带平行,呈带状分布,构成最显著 的线状构造格局(géjú), 然而,板内造山带总体上具有相对狭长的带状外貌,但其中的 各种不同构造具有线状分布特征,而是呈面状散布于造山带中。 如隆起一沉降相间的基底与盆地构造格局(géjú)、逆冲断裂构 造与相伴褶皱构造、岩浆岩与火山岩分布、同造山变质带等。 板内造山带中没有板缘造山带中的那种常见的蛇绿岩带或构造 混杂岩带,造山带的两侧是具有相同的岩石圈结构与演化历史 的同一个岩石圈板块。
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_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
第24卷 第1期2003202/122 地 球 学 报ACTA GEOSCIEN TIA SIN ICAVol.24 No.1Feb.2003/122改回日期:200227230;责任编辑:宫月萱。
作者:任纪舜,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长期研究中国大地构造;电话:68311547;E 2mail :renjishun @ 。
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1∶5000000)附简要说明:从全球看中国大地构造任纪舜(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1∶5000000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图1)及简要说明———《从全球看中国大地构造》),已于1999年由地质出版社用中、英文两种版本出版,2002年第2次印刷。
该图是在中国区域地质填图基础上,综合研究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资料,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地构造室编制而成。
这是中国地球科学界各学科知名学者共同参与的一项集体劳作,体现了中国大地构造研究的最新成果。
该图从4个方面,在时空的结合上,清晰地展示了中国大地构造演化过程和资源、环境、灾害的地质背景:(1)划分出不同时期形成和再循环的大陆壳,以主造山期(主变形时代)标出大陆壳的年代。
(2)标出主要的构造要素,如各时代的缝合带、转换断层、走滑断层、裂谷带、现代贝尼奥夫带以及蛇绿混杂岩带、高压2超高压变质带等。
(3)表示了主要的岩石类型,如花岗岩、火山岩的展布及其形成环境。
(4)标出了中国大陆及海域尚未遭受重大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改造的沉积盆地。
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北界包括西伯利亚地台南部,南界跨印度地盾,西界把大部分哈萨克斯坦包括在内,东到日本列岛,从而将中国与邻区联系起来,展现出中国大地构造与全球各主要构造带的关系:最显著的如宏伟的环西伯利亚的蒙古弧形构造,印度与欧亚板块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碰撞的构造态势,西太平洋沟、弧、盆体系及其与中国东部的构造关系等。
自然地质学(名词解释)
Ch1:均变论、灾变论、太阳系、类地行星、类木行星、小行星Ch2:晶体、非晶体、条痕、硬度、光泽、解理、硅氧四面体Ch3::岩浆、熔岩、玄武岩柱状节理、绳状熔岩、枕状熔岩、火山锥、火山口、岩浆房、环太平洋火山带、侵入岩、围岩、同化作用、混染作用、鲍文反应系列、岩脉、岩床、岩株、岩基、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非晶质结构、斑状结构、火成碎屑结构、气孔构造、杏仁构造、部分熔融Ch4: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压固作用、胶结作用、成岩作用、分选、磨圆、层理、交错层理、层面、递变层理、波痕、泥裂、缝合线Ch5:变质作用、静压力、定向压力、化学活动流体、脱水反应、脱CO2反应、变晶、变晶结构、片理、片麻理、接触热变质、接触交代、区域变质、埋藏变质、混和岩化、混和花岗岩Ch6: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差异风化、球形风化、风化壳、土壤、古风化壳、残积物Ch7;岩层的产状要素、褶曲要素(轴面、核、翼、枢纽)、背斜和向斜、断层要素(断层面、盘、断距),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逆掩断层、断层擦痕、拖曳褶曲、三角面山Ch8:地壳、地幔、地核、莫霍面、古登堡面、岩石圈、软流圈、大陆地壳、大洋地壳、均衡原理、震源、震中、海啸、地震波、纵波、横波、表面波、P波阴影带、S波阴影带、震级、地震烈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印尼地震带、洋中脊地震带、陨石Ch9:块体运动:山坡上块体的向下运动称为块体运动。
稳定角:倒石堆锥坡达33°-37°,是为稳定角。
因为碎屑堆积体只有达到这一坡角才能保持稳定。
滑坡:块体沿着上凹的弧形滑面下滑,同时绕水平轴向内旋转。
倒石锥:崩落与崩滑的碎屑落在山麓的堆积体呈顶端朝上的锥形,称为倒石堆。
泥石流:斜坡上或沟谷中松散碎屑物质被暴雨或积雪、冰川消融水所饱和,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或沟谷流动的一种特殊洪流。
特点是爆发突然,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和巨大的破坏力。
蠕变:是粒流中运动速度极其缓慢的一种。
它出现在山坡的表层。
17 中国主要的造山带
第十一章中国主要的造山系(带)重点:掌握:中国主要造山系(带)及其二级构造单元名称、位置及构造属性;分析造山带的方法。
了解:中国主要造山带的物质组成和构造演化。
主要内容一、中国主要造山系(带)组成二、天山—兴蒙造山系三、中央造山系四、滇藏造山系五、华南造山带六、西太平洋造山系七、中国板内造山带3塔里木板块华北板块扬子板块天山—兴蒙造山系中央造山系滇藏造山系西太平洋造山系华南造山带?¾天山—兴蒙造山系:阿尔泰造山带(华力西期)、外准噶尔造山带(华力西期)、准噶尔地块、天山造山带(华力西期)、额尔古纳造山带(加里东期)、内蒙造山带(华力西期)、兴安造山带(华力西期)、松辽地块、吉黑造山带(华力西期)¾中央(秦岭—祁连—昆仑)造山系:(东、西)昆仑造山带(华力西—印支期)、柴达木地块、祁连造山带(加里东期)、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加里东—印支期)、¾滇藏造山系:可可西里-巴颜喀拉(松潘-甘孜)造山带(印支期)、喀喇昆仑-唐古拉造山带(燕山期)、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造山带、雅鲁藏布江(北喜马拉雅)造山带(喜山期)、三江(巴塘-思茅)造山带(印支期)¾华南造山带(华夏地块)¾西太平洋造山系:乌苏里(完达山-那丹哈达)造山带(燕山期)、台湾造山带(喜山期)6欧亚大陆复原示意图(据朱介寿,2007修改)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演化简表(据任纪舜)8二、天山—兴蒙造山系全球造山带可分为环太平洋带、特提斯带、乌拉尔—蒙古带、北大西洋带和北冰洋带五个带科迪勒拉造山带安第斯造山带亚洲东部造山带塔斯曼造山带阿尔卑斯造山带喜马拉雅造山带乌拉尔-蒙古造山带阿巴拉契亚造山带加里东造山带英努伊特造山带布鲁克斯造山带中央造山带天山-兴蒙造山系是亚洲中部西伯利亚古板块以南巨型的乌拉尔—蒙古古生代弧形造山区的一部分(南部),东临滨太平洋中新生代大陆边缘活动区。
古生代是其强烈活动时期,最终于晚二叠世末期碰撞造山,完成古亚洲洋的构造演化。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潘桂棠’肖庆辉2 陆松年3 邓晋福4 冯益民5 张克信“张智勇“王方国‘邢光福7 郝国杰3 冯艳芳“(l.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四川成都61 0 8 2 ; 2.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10 0 37 ; 3.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 天津30 01 70 ; 4.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10 08 3; 5.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陕西西安71 0 54 ;6.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4水刃74 ; 7.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江苏南京21 0 16 )提要: 中国大地构造形成演化与大地构造分区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整体论述中国构造分区, 都以不同学派对中国大陆地壳形成演化的不同认识论和方法论, 有不同的方案。
以黄极清先生等多旋回构造观、王鸿祯先生等历史大地构造观和李春显先生等板块构造观的“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为指导思想的大地构造划分方案, 是集中国地质构造之大成, 在全国起指导作用, 影响既广泛且深远。
板块构造单元划分是当前板块构造细结构研究的关键问题。
它既是板块构造研究的理论问题, 也是区域地质研究和成矿预测评价亚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本文的大地构造分区图的编制是以地层划分和对比、沉积建造、火山岩建造、侵入岩浆活动、变质变形等地质记录为基础, 承接融合中国“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的经典划分理念, 在板块构造一地球动力学理论指导下, 以成矿规律和矿产能源预测的需求为基点, 以不同规模相对稳定的古老陆块区和不同时期的造山系大地构造相环境时空结构分析为主线, 以特定区域主构造事件形成的优势大地构造相的时空结构组成和存在状态为划分构造单元的基本原则, 划分出中国的大地构造环境主要由陆块区和造山系组成为9 个一级构造单元, 以及相应的56 个二级构造单元。
中国大地构造研究还存在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 较准确地划分尚需很长时间的不懈努力。
关扭词: 大地构造; 构造单元; 陆块区; 造山系; 多岛弧盆系中圈分类号: Ps4 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 000 一36 57 (2 0 0 9 )0 1 一0 0 0 1 一2 8大地构造分区又叫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是大地构造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之一, 可直接服务于资源预测需求, 作为成矿地质背景或油气盆地分析以及地质灾害评估的基点。
新疆大地构造基本特征(板块)
新疆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其地质特征二○○五年三月新疆大地构造基本特征一、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原则自板块构造假说问世以来,经历了40年的不断修正与发展,已成为更加科学完善的构造理论。
但对大陆造山带进行板块构造的划分,绝非简单的大洋板块模式能解决,究其原因与陆内壳幔再活动,迭加改造出来构造新格局有关。
对大陆造山带进行板块构造单元划分,到目前尚无公认的划分准则和述语称谓。
本人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按大多数学者所遵循的原则,以能充分反映新疆各构造单元的环境和构造属性为准,对新疆大地构造进行了板块构造单元划分。
我们认为,地质构造单元是岩石圈板块长期演化的结果,不同构造单元在地壳演化的长河中,在物质组成、构造环境、壳幔结构,乃至古地磁、生物区系上,均有着明显的差异,而且构造级别越大,差异就愈大。
本文拟定的板块构造单元划分标准和各级构造单元名词述语如下:Ⅰ级构造单元—板块由陆块和陆缘活动带组成,它与相邻板块有大洋盆地相隔,洋盆消失和两个板块碰合后,形成一条规模巨大的板块缝合带。
可根据古地磁、古生物区系、古地理环境和地壳演化的明显差异等进行划分。
Ⅱ级构造单元—陆块、陆缘活动带、微型板块在一个统一的板块内,按其活动性,可分出相对稳定的陆块(陆壳)、陆缘活动带(过渡壳及洋壳残片),以及由板块边缘裂离出来的古老块体在其后发展中自成体系的微型板块。
Ⅲ级构造单元—地块、地体、陆缘盆地、沟弧带、岛弧带、弧合盆地、裂谷带、裂陷槽、上叠盆地。
根据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岩化特征、变质作用、构造特征等综合因素判别来进行划分。
Ⅳ级构造单元—海沟、弧前盆地、岛弧、弧间盆地、陆棚、陆坡、隆起、拗陷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1、限于比例尺大小,本文只划分到Ⅲ级构造单元;2、因新疆板块活动以显生宙最剧,故本构造单元划分,以古生代尤以晚古生代,即华力西运动时期为主;3、鉴于现今大陆上洋壳岩石组合多以残片出现,并贴于岛弧边缘或洋、陆壳混杂,故命名为“沟弧带”;4、对陆缘碎屑岩建造为主的大陆边缘,在汇聚阶段出现大规模重熔型花岗岩类而少见火山岩者,命名为“深成岩浆弧”。
第6章 大地构造学(造山带—2碰撞造山带和增生造山带)
增生造山作用结束时限的确定
下限:
1. 卷入增生造山事件中最年轻的地质体或者组分
2、卷入增生造 山事件中最年轻 的角度不整合
(Prokopiev, Toro et al., 2003)
上限:未卷入增生造山事件中
最老的角度不整合
增生造山作用类型
大陆边缘 “多岛海”或“多岛弧盆系”构造格局 决定了增生造山作用的广泛性
上限 1、前陆盆地最早磨拉石沉积时代 2.主剪切带中最早的新生矿物年龄 3.剪切热造成的混合岩的最老年龄 4.活化盖层变质岩的最老变质年龄 5.碰撞型壳融花岗岩年龄 6.两个陆块极移曲线交汇点时代
(二) 增生型造山带
弧前增生 地体(洋底高原、海山、大洋岛弧、弧后盆地、大洋岛屿、 微陆块)增生 反映复杂活动陆缘动力学演化过程
阿尔泰
准噶尔
天 山
北山
东北
内蒙古
中国北部中亚造山带
Modified after Şengör et al., 1993
Şengör等模式强调:
自西伯利亚由单一岩浆弧 向外(南)弧前增生 大规模同造山走滑叠置
Formation of Olympics
1. About 50 Ma: Accretionary prism material thrust underneath NA 2. Large anticline / dome formed due to subduction-related shortening
弧前增生 弧前增生造山带结构特征
从俯冲板块上铲刮下来的物质增生到仰冲板块之上
snow plow analogy
下伏沉积物底垫于增生柱之下,拆离带即为板块边界 演化形式类似于褶皱逆冲带
秦岭地质概况
秦岭及邻区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区域地质概况区域现今的地壳结构构造和地表地质面貌是地质历史过程长期复杂演化的综合结果,经历了不同时期、不同构造体制的演变,是多元多源地球动力学作用的产物,既主要受控于全球统一动力背景及其派生的区域动力作用,也不能排除可能是区域局部特殊动力作用所致,具有十分丰富的地质信息。
因此,在区域地质研究中首先要充分重视研究区的区域大地构造背景,不仅避免“坐井观天”之弊,而且又能获取区域地质共性和差异性信息,为客观研究认识区域地质特征和形成演化奠定基础。
(一)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在现今的全球板块构造格局中,中国大陆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部,它东邻俯冲的太平洋板块及其俯冲带,南接印度板块及与欧亚板块的碰撞造山带(图2-1),恰处于欧亚板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三大板块交汇的特殊区域,构成了中国独特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制约着中国大陆中新生代以来的板块运动和板内构造作用,并控制着中国大陆南、北有别,东、西差异显著的地质结构和构造面貌(图2-2)。
图2-1 全球板块构造格局中的中国大陆(引自金性春,1984)1.离散边界;2.转换断层;3.俯冲边界;4.碰撞边界从地质历史角度分析,显生宙期间,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依次受古亚洲洋、特提斯-古太平洋和印度洋-太平洋三大动力学体系控制。
在其作用和影响下,形成了以海西造山为主旋回的古亚洲构造域;以燕山造山为特征的环(滨)太平洋构造域和以喜马拉雅造山为标志的特提斯构造域(任纪舜等,2000,图2-3),经历不同时期的构造过程(表2-1),与其相应,形成中国西部以东西向构造为主,中国中东部在东西向构造基础上,叠加北北东向-近南北向构造的复杂叠置的构造格局,铸成现今的地壳结构和地表地质面貌。
在全球构造格局中,中国大陆显生宙构造突出显示古亚洲构造域的小陆块群的复杂聚合、增生形成统一古大陆,并在此基础上,环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叠加改造的强烈活动性。
在全球古陆块和造山带分布图上,中国大陆内的小型古陆块的发育表现得尤为显著(图2-4),表明中国大陆地壳结构有别于世界其他大陆的独特性。
新疆区域地质构造
新疆区域地质构造一、新疆大地构造分区按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地质构造研究工作技术要求》(以下简称"技术要求"),结合新疆地质构造实际情况,将新疆大陆大地构造划分为天山兴蒙造山系(Ⅰ)、塔吉克-塔里木陆块区(Ⅱ)、秦祁昆造山系(Ⅲ)、西藏-三江造山系(Ⅳ)四4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进一步又可划分为10个二级构造单元,23个三级构造单元,37个四级构造单元。
具体划分见表1-1。
表1-1 新疆大陆大地构造分区简表二、大地构造单元特征(一)天山-兴蒙造山系(Ⅰ)天山-兴蒙造山系包括阿尔泰弧盆系、查尔斯克-乔夏哈拉缝合带、准噶尔弧盆系、天山弧盆系等四个二级构造单元。
1、阿尔泰弧盆系(Ⅰ-1)阿尔泰弧盆系包括阿尔泰古生代陆缘弧和阿尔泰南缘晚古生代弧盆系。
①阿尔泰古生代陆缘弧(Ⅰ-1-1)由诺尔特晚古生代上叠裂陷盆地和哈龙古生代岩浆弧组成。
由于蒙古湖区震旦-寒武纪洋盆的封闭而拼贴于西伯利亚板块的西南缘。
发育震旦纪-中奥陶世的巨厚陆源碎屑岩建造沉积,志留纪为残留海盆,接受了复理石建造沉积。
由于斋桑洋盆向北俯冲,志留纪时发生大规模的花岗岩化,片麻-花岗岩穹隆。
晚古生代的俯冲与碰撞,生成花岗伟晶岩。
该区经受加里东期、华力西期两次来自南北方向的俯冲,导致侵入岩的大量发育和复杂的构造变形及变质作用。
形成低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变质岩系,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形成一系列向南逆冲的叠瓦式构造推覆体。
由于斋桑洋盆向北俯冲,在阿尔泰古生代陆缘弧之上形成诺尔特上迭裂陷盆地,发育晚泥盆世-早石炭世中-酸性火山岩建造堆积,并伴随有S型石英斑岩-钾长花岗岩类次深成侵入体。
②阿尔泰南缘晚古生代弧盆系(Ⅰ-1-2)斋桑洋盆向北俯冲,在阿尔泰陆缘弧的前沿,形成了阿舍勒、冲乎尔、克兰、麦兹4个弧后裂陷盆地、卡尔巴-哈巴河晚古生代弧前盆地和额尔齐斯晚古生代构造杂岩带三个四级构造单元。
弧后裂陷盆地沉积了早-中泥盆世拉张阶段的双峰式火山岩建造,晚泥盆世转入汇聚,于晚石炭世早期隆起为陆,出现"S"型花岗岩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线性剪切带相
辛 普 隆 剪 切 带
辛普隆剪切带的鞘褶皱
喀斯考湾剪切带
斜向冲断与短轴背斜
剪切穹隆带相
主剪切穹隆带相
康马地区区域地质简图
K2zn-宗桌组;(J3-K1)j-加 丕拉组;J3w-维美组;J12tm-田巴群;T3ny-涅如群; T1-2ln-吕村群;P1k-b-康 马组、白定浦组;C2p-b. 破林浦组、比聋组;C1sp少岗组。1-构造片岩带;2花岗岩及花岗片麻岩;3-断
造山带的前缘弧
克希斯坦剖面
蛛网图
残留弧相
西 太 平 洋 的 残 留 弧
残留弧定义
• Remnant arcs are the submarine ridges which lie behind active island-arc systems. In simple cases, these ridges are bounded by scarp systems on both flanks, have volcaniclastic aprons on the rear flank, and are similar in composition to frontal arcs.-Karig,1972
Chapter 17: Continental Arc
Magmatism
Figure 17.2. Schematic diagram to illustrate how a shallow dip of the subducting slab can pinch out the asthenosphere from the overlying mantle wedge. Winter (2001) An Introduction to Igneous and Metamorphic Petrology. Prentice Hall.
B.综合剖面
芒布朗构造剖面
剖面位置见上图
外阿尔卑斯构造演化
前陆褶皱冲断带相
扎格罗斯造山带
扎格罗斯前陆褶皱冲断带
扎格罗斯前陆褶皱冲断带
Earth 238-27
Fold-thrust belt
Seaward edge of passive-margin sedimentary basins
VOLCANIC ROCKS OF ISLAND ARCS
• Complex tectonic situation and broad spectrum of volcanic products • High proportion of basaltic andesite and andesite • Basalts common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tory
Chapter 17: Continental Arc Magmatism
Figure 17-5. MORB-normalized spider diagram (Pearce, 1983) for selected Andean volcanics. NVZ (6 samples, average SiO2 = 60.7, K2O = 0.66, data from Thorpe et al. 1984; Geist, pers. comm.). CVZ (10 samples, ave. SiO2 = 54.8, K2O = 2.77, data from Deruelle, 1982; Davidson, pers. comm.; Thorpe et al., 1984). SVZ (49 samples, average SiO2 = 52.1, K2O = 1.07, data from Hickey et al. 1986; Deruelle, 1982; López-Escobar et al. 1981). Winter (2001) An Introduction to Igneous and Metamorphic Petrology. Prentice Hall.
岩石化学特征
TRACE ELEMENT CHARACTERISTICS HYDROUS MORB SOURCE,
SELECTIVELY ENRICHED MORB SOURCE, OR OIB SOURCE W/
HFS-COMPATIBLE RESIDUAL MINERAL?
Hydrophilic LIL Elements
层成
纳 木 那 尼 穹 隆
贝提克穹隆带
贝提克穹隆带的构造
蒙特罗萨的位置
蒙特罗萨穹状褶皱
前陆磨拉石盆地相
Fig2. Schematic cross-section of a foreland system shown at approximately true scale, modified after DeCelles and
Nb(Ta) Anomalies
HFS Elements
Figure 16-11a. MORB-normalized spider diagrams for selected island arc basalts. Using the normalization and ordering scheme of Pearce (1983) with LIL on the left and HFS on the right and compatibility increasing outward from Ba-Th. Data from BVTP. Composite OIB from Fig 14-3 in yellow.
Appalachian Mபைடு நூலகம்untains of the US---overhead view
活化盖层相
活化盖层相
芒布朗的位置
芒布朗地质图
A.地质构造图 彭宁 飞来峰;赫尔威特中 生代沉积;红针地块 花岗岩和变质岩;芒 布朗剪切带;芒布朗 地块花岗岩和变质岩; 赫尔威特底滑脱带; 赫尔威特底冲断层; 彭宁底冲断层。
DIFFERENTIATION TRENDS FOR IAV
Early Fe-Ti Ox FX in Calc-Alk
CaPl NaPl
Pl+Cpx FX
Figure 16-6. From Winter (2001) An Introduction to Igneous and Metamorphic Petrology. Prentice Hall.
新赫布里底 帕劳-本州 西菲律宾脊
残 留 弧 的 地 震 波 速
COMPLEX REMNANT ARCS
残 留 弧 成 因 模 式
阿巴拉契亚的残留弧
墨 西 演哥 化残 留 弧
班戈-江错
纳木错弧后蛇绿岩
增生弧相
阿根廷古生代增生弧
阿 根 廷 增 生 弧 岩 浆 模 式
南美元古-古生代增生弧
造山带2
大地构造相
弧构造相类
前缘弧相
Structure of an Island Arc
Figure 16-2. Schematic cross section through a typical island arc after Gill (1981), Orogenic Andesites and Plate Tectonics. Springer-Verlag. HFU= heat flow unit (4.2 x 10-6 joules/cm2/sec)
Chapter 17: Continental Arc Magmatism
Figure 17.4. Chondrite-normalized REE diagram for selected Andean volcanics. NVZ (6 samples, average SiO2 = 60.7, K2O = 0.66, data from Thorpe et al. 1984; Geist, pers. comm.). CVZ (10 samples, ave. SiO2 = 54.8, K2O = 2.77, data from Deruelle, 1982; Davidson, pers. comm.; Thorpe et al., 1984). SVZ (49 samples, average SiO2 = 52.1, K2O = 1.07, data from Hickey et al. 1986; Deruelle, 1982; LópezEscobar et al. 1981). Winter (2001) An Introduction to Igneous and Metamorphic Petrology. Prentice Hall.
增 生 弧 演 化 模 式
东 准 增 生 弧
东 准 花 岗 岩 地 球 化 学
西 南 天 山 增 生 弧
西昆仑增生弧
前陆褶皱带相
前陆褶皱带相
Fig. 5. Sections from the paleodoline of La Corde and their schematic correlation. Note the siderolithic sediments at the base, the lensshaped “Cerithium Beds” inside the Diablerets Member as well as the coral (section 6) and oyster reefs (section 7).
Earth 238-27
Fold-thrust belt
Earth 238-27
Fold-thrust belt
Vercors balanced and restored cross-section (french Al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