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师招考面试试讲稿.

合集下载

再别康桥试讲稿(范文)

再别康桥试讲稿(范文)

再别康桥试讲稿(范文)第一篇:再别康桥试讲稿(范文)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下!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学过很多关于“离别”的诗作,古人云“黯然伤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有“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豪迈,也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的苦涩,更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伤感。

这些都是古人对于离别的理解,那么现代人如何看待离别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板书题名),体会一下现代诗人笔下的别离之情。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诗也是有眼睛的,就是诗题。

让我们看到这首诗的诗题——《再别康桥》,老师发现了几个问题来考考大家。

1、诗题中的“再”是什么意思?再,说明诗人不是第一次告别2、“康桥”指的是什么?是一座桥么?康桥不是桥,是指英国剑桥大学所在地3、诗人徐志摩跟“康桥”有什么不解之缘呢?徐志摩曾在康桥留学,康桥是徐志摩的母校1921年,徐志摩如伦敦剑桥大学学习,1922年回国。

1928年诗人故地重游,感慨万千,于乘船归国途中写下这首诗通过对诗题的分析,我们知道了这首诗是写诗人徐志摩重游母校后作的一首离别诗。

其实徐志摩先生为康桥留下过许多文字,老师搜集了一些资料,在这里跟同学们分享一下。

徐志摩先生曾在他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中写道:“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神秘的上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

”“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块清静地,看天,听鸟,读书,倦了时,和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你能想象更适情更适性的消遣吗?”从诗人的文字中来看,康桥美吗?你们想到康桥这样的地方求学吗?是的,康桥很美,美得让老师都恨不得回到高中,重新高考,呵呵!不过很遗憾,过去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样,所以当徐志摩先生重又康桥是,才会感慨万千。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细细品味再别康桥诗人的情感与哀愁。

首先请各位同学带着自己对本诗的理解朗读全诗。

2024年再别康桥试讲稿范文(二篇)

2024年再别康桥试讲稿范文(二篇)

2024年再别康桥试讲稿范文教学目标1.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学会从诗歌的意象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3.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

重点难点把握诗歌独具特色的意象;了解诗歌情感与意象的融合。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

媒体设计播放朗诵带《再别康桥》。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心。

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

诗人徐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

让我们和徐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三、播放朗读的《再别康桥》,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

(四、整体鉴赏《再别康桥》。

提示。

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

明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启发。

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明确。

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而是康桥,是作者的母校。

(一)品感情有感情的自读诗歌1、诗中哪一句最能表达诗人对康桥的感情。

(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怎样理解。

(对康桥依依不舍,希望永远与之相依相偎相生相伴永不分离的感情。

)2、寻找诗歌中直接提到离别的诗句和诗节明确:第一节、第六节和第七节3、诵读这三节,说说这些诗节用了那些词语来表达了对母校怎样的情感。

明确:“轻轻”、“悄悄”、“云彩”“沉默”—依依不舍眷恋飘逸洒脱(二)品画面苏轼说“品摩洁之画,画中有诗;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那我们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能感受到“诗中有画”吗。

高中语文教师招聘面试《再别康桥》说课稿

高中语文教师招聘面试《再别康桥》说课稿

高中语文教师招聘面试《再别康桥》说课稿说课内容: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说课解析: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报考高中语文教师的XX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说课题目为《再别康桥》,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及说板书设计等七个方面展开,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再别康桥》是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第2课诗歌两首中的第二首。

这个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通过反复朗诵这组新诗陶冶情操,学习用精练的语言和新颖的意象来表情达意。

本诗描述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隽永。

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爱恋和依依惜别之情。

二、说学情高一的学生较少接触现代诗歌,对新诗的风格、意象等都比较陌生,同时学生认知事物主要以感性思维为主,因此,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把握可能会有些困难。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感知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学会抓住意象品读诗歌的鉴赏方法。

2.通过反复阅读与合作探究,理解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情感。

3.通过本文学习,感受现代诗歌的意境美,同时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把本文的教学重难点确立为:教学重点:把握诗歌意象,分析理解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品味诗歌艺术上的“三美”。

再别康桥试讲教案

再别康桥试讲教案

再别康桥试讲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标。

激发学生对《再别康桥》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徐志摩及其作品《再别康桥》。

分析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1.3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徐志摩的图片和相关资料,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和情感。

1.4 教学步骤向学生介绍徐志摩及其作品《再别康桥》。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让学生阅读诗歌,理解其内容和情感。

第二章:诗歌结构分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再别康桥》的诗歌结构。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形式和韵律。

2.2 教学内容分析《再别康桥》的诗歌结构,包括诗节、韵律和押韵。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2.4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分析《再别康桥》的诗歌结构,包括诗节、韵律和押韵。

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第三章:主题与情感分析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再别康桥》的主题和情感。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爱情和离别之情。

3.2 教学内容分析《再别康桥》的主题和情感,包括爱情和离别之情。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意象。

3.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来感受诗歌中的情感。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4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分析《再别康桥》的主题和情感。

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意象。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来感受诗歌中的情感。

第四章:创作背景与文学价值帮助学生了解徐志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思考《再别康桥》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4.2 教学内容介绍徐志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分析《再别康桥》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4.3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徐志摩的图片和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其生平和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教资面试再别康桥教案

教资面试再别康桥教案

教资面试再别康桥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诗歌的三美,把握作者蕴含在诗歌中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诵读感受诗歌三美。

教师指导学生讨论诗歌意象蕴含的情感。

3.能力培养目标:新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重点:新诗的鉴赏。

分析理解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教学难点: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欣赏法问答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使用:多媒体教室课堂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每天除了学习都干点什么?……现在我们一起来开一段视频《人间四月天》,找出影片的主人公这部影片上演的是徐志摩的爱情故事,生命中总有一些岁月是浪漫的,总有一些时光是难忘的,徐志摩是多情的,多情人的眼里烟柳画桥、水墨树影也自成一段风流,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诗人的《再别康桥》,走近康桥走进志摩的内心世界二、志摩情结:打开志摩“志摩情结”链接,找出志摩和康桥的关系以及写这篇文章的背景徐志摩,浙江海宁人。

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192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剑桥就是诗歌中的康桥。

1922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

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新月诗派的主要人物。

1928年诗人重游英国,在乘船归国途中,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诗歌。

1931年11月19日,诗人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

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他的作品就是这种精神的融合与体现。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徐志摩的内心世界。

三、整体感知:1、一生读课文,其他学生评价。

2、提问: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明确:依依惜别的感情,也就是《再》中的“别”。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3、是不是都是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打开“内容赏析”链接,结合自己的分析把握这首诗的情感线索。

2024年再别康桥试讲稿(二篇)

2024年再别康桥试讲稿(二篇)

2024年再别康桥试讲稿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

撑一支长篙,____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与教育局“最后的会谈”。

赏析:《再别康桥》第____节写久违的学子作别母校时的万千离愁。

连用三个‚轻轻的‛,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像一股清风一样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而那至深的情丝,竟在招手之间,幻成了‚西天的云彩。

‛同时透露了难舍难分的离情,给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第____节至第____节,描写诗人在康河里泛舟寻梦。

披着夕照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树荫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

两个暗喻用得颇为精到:第一个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想象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第二个是将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了‚彩虹似的梦‛。

正是在意乱情迷之间,诗人如庄周梦蝶,物我两志,直觉得‚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招摇的水草。

这种主客观合一的佳构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锤百炼之功;第5、____节,诗人翻出了一层新的意境。

借用‚寻梦‛,‚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四个叠句,将全诗推向____,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

而他在青草更青处,星辉斑斓里跣足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此时的沉默而无言,又胜过多少情语啊。

最后一节以三个‚悄悄的‛与首阙回环对应。

潇洒地来,又潇洒地走。

挥一挥衣袖,抖落的是什么。

已毋须赘言。

既然在康桥涅磐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呢。

再别康桥试讲

再别康桥试讲

再别康桥试讲再别康桥试讲再别康桥中国诗人以优美的意象,宁静平和的心态,写了对康桥深深的眷恋之情。

看看老师们试讲会怎么说吧。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课《再别康桥》,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徐志摩{板},昨天,我们一同领略了毛泽东诗词的宏阔意象及其所传达的高远意境之美。

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近诗人徐志摩,走近他的代表作──《再别康桥》,走近他多情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师:其实,对于徐志摩和他的这首《再别康桥》,我们在座的许多同学并不陌生,有的同学早已读过、摘抄过|、背诵过。

昨天也布置大家预习了,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徐志摩和他的《再别康桥》**同学,你来说一下生:徐志摩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22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

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

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等。

师:坐下,你的了解很详细。

同学们对徐志摩有怎样的印象?生:浪漫、天真无邪,崇尚自由~~~师:关于徐志摩有说不尽的话题,他的生命本身就是一首纯粹绝美的诗,值得我们长久地去品读。

除了咱们同学刚才所说的,在这节课里再让我们品一品,看她还能给我们带来那些美的享受。

师:大家看看题目(指)《再别康桥》,话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那么从文章的眼睛推断,这首诗抒发的大致是什么情感?生:离别之情。

师:离别何处?它是个怎样的地方?生:离别康桥。

现在译作剑桥,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曾在这里留学。

师:恩,题目中《再别康桥》“再”字(指),说明了这是作者第二次离开剑桥。

1918年诗人徐志摩留学英国剑桥大学,1922年,诗人离开剑桥回国,临行时,诗人留给了康桥一首诗《康桥,再会吧》以倾诉自己的惜别之情。

再别康桥试讲教案

再别康桥试讲教案

再别康桥试讲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介绍1.1 诗歌作者:徐志摩1.2 诗歌创作背景:徐志摩留学英国,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康桥(Cambridge)是其留学地。

1.3 诗歌主题:离别、怀念、爱情、自然景观。

第二章:诗歌结构分析2.1 诗歌形式:新月派诗歌,四行一节,共七节。

2.2 诗歌韵律:采用押韵方式,每节第二、四行押韵。

2.3 诗歌意象:运用丰富的自然意象,如金柳、波光、星辉等。

第三章:诗歌内容解读3.1 诗歌主题:离别康桥,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不舍。

3.2 诗歌情感:抒发作者对康桥美景和留学生活的留恋,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3.3 诗歌意境:通过描绘康桥的美景,营造出一种梦幻、浪漫的氛围。

第四章:诗歌艺术特色4.1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4.2 词语选用:运用丰富的词汇,表现诗歌的美感和深度。

4.3 意象运用:以自然意象为载体,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第五章:教学目标与方法5.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背景和作者徐志摩;分析诗歌结构,掌握新月派诗歌的特点;解读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审美能力。

5.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结构和艺术特色;讨论法:分组讨论诗歌意象和情感;欣赏法: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第六章:诗歌拓展阅读6.1 推荐阅读徐志摩的其他诗歌,如《翡冷翠的一夜》、《沙扬娜拉》等,以便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主题。

6.2 比较徐志摩与其他新月派诗人的作品,分析新月派诗歌的特点和差异。

第七章:教学设计7.1 课时安排:本节课共计45分钟。

7.2 教学步骤:导入:简要介绍徐志摩及其作品;讲解:分析诗歌结构和艺术特色;讨论:分组讨论诗歌意象和情感;欣赏:朗读诗歌,品味语言美和意境美;第八章:作业布置8.2 作业要求:字迹工整,观点明确,分析深入。

第九章:评价与反馈9.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讨论、朗读等环节的参与度和表现。

9.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赏析文章进行细致点评,给予肯定和指导。

再别康桥说课稿(精选5篇)

再别康桥说课稿(精选5篇)

再别康桥说课稿(精选5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再别康桥说课稿的资料5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一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招聘双语特岗教师面试说课稿《再别康桥》《再别康桥》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再别康桥》,现在我从以八个方面来完成我这次说课的内容。

一、说教材《再别康桥》安排在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第二课《诗两首》中的第二首。

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本单元收录了中国现当代的优秀诗篇。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典型的体现了新月派诗歌“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三美原则和徐志摩一生所追求的“爱、美、自由”的理想。

抒发了作者眷恋、伤感和惆怅之情,情感细腻、语言优美、画面丰富。

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生作为高一学生,他们往往对那种纯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感情体会较肤浅,并且缺乏一定的鉴赏诗歌的能力,常常拿着这样一首诗歌,他们觉得很美,却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诗意美,无法品味诗歌的意境。

所以要训练学生诵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让学生能够把握诗歌的独特意象,体味诗歌的意境,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教参的要求,结合本文及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本文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1、咀嚼诗歌语言,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人感情2、感知《再别康桥》的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过程和方法目标:1. 继续训练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2. 培养学生通过意象鉴赏诗歌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鼓励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活中的人情美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重点:训练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把握诗歌的独特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

难点:感受诗歌涌动着的激情,把握主题,理解意象的意义和象征的作用。

五、说教法学法针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规律我采用的教法有:1诵读法。

2提问点拨法3情景再现法。

再别康桥的试讲稿

再别康桥的试讲稿

再别康桥一、教材分析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语文作为学习其他科学的最基本一门学科,重点在于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而诗歌在我国文化中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学习诗歌是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要求学生从语言文字出发,结合对作品的创作背景,通过联想和想象,体会诗中情思,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读诗趣味。

2、教学目标分析(1)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说出新月诗派产生的时代背景(五四运动时期)及新诗特点、代表人物。

(设计依据:新诗产生的时代背景、代表人物均是学习本首诗的基础与前提条件,了解时代背景,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的分析诗中意境。

)(2)通过诗歌朗诵、鉴赏,学生能够回答出诗中三美意境(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并能够口述出作者表达的离别凄婉不舍的内心情感。

(设计依据:三美意境是本诗的最大特点,也是教学大纲中重点教授内容,通过三美意境的引导解析,使学生掌握新诗的鉴赏方法。

)(3)学习完本课,部分学生在课后能够独立写出《鸽子》的意境、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设计依据:在教师带领学生对新诗学习鉴赏以后,学生能够独立鉴赏新诗,学以致用。

)3、教学重难点分析(1)诗中三美意境如何挖掘。

(设计依据:诗歌与现代汉语对于情感的表达是不同的,需要挖掘才能发现诗歌的含义,以学生现有的现实生活经验对于鉴赏诗歌是有难度的,需要教师的引导与教授。

)(2)诗歌鉴赏的方法—逐字逐句解析。

(设计依据:诗歌鉴赏是方法的,教会学生解析一首诗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诗歌鉴赏的方法,使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能力。

)二、教法分析1、讲授、示范法,可使学生能够直接、清晰明了的理解课文。

2、提问讨论法,教师设计思考题和训练题激活学生思维,深化其对课文的理解,促进语文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程序分析(一)导入设计提问学生:英国有哪些高等学府。

答案是: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诺丁汉大学。

由此引出剑桥大学,首先用PPT播放剑桥大学的校园景象,再邀请同学一起来看看徐志摩眼中的剑桥是什么样子的。

《再别康桥 》 面试材料

《再别康桥 》 面试材料

再别康桥——徐志摩一、导入: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不止一篇送别诗作。

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豪迈,也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更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伤感,这些都是古人对于离别的理解,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看待离别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

(板书:再别康桥、徐志摩)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请同学们看题目,你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康桥=剑桥,想到了英国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以及美国的哈佛大学等世界名校。

)2、作者徐志摩出身富商家庭,笔名云中鹤。

曾经在美国、英国留过学,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与胡适等人成立了新月社,为新诗代表人物。

用他本人的话说,在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文学期间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

这首《再别康桥》是作者在1928年第三次来到康桥后的归国途中写下的切身感受。

题目:别而又别,说明对康桥充满着眷恋,不忍离去。

(对一个地方的某样东西充满感情,其实质是什么?对剑桥生活的留恋。

)3、第一次是1922年,徐志摩从剑桥进修回国,留下了长诗《康桥,再会罢》,第二次是1926年,第二次旅游该国后,留下了著名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第三次是1928年,诗人第三次旅游英国,怀着激动喜悦的心情谁也不通知的去看他康桥的英国朋友。

可是不巧,由于事先没约好,朋友们都不在,只有康桥默默地、一如既往地等候着他。

在康桥边上,七八年前的美好回忆接踵而来,在回国途中的中国海上,思绪不能自禁,留下了著名诗篇《再别康桥》。

三、诵读体会诗情。

1、我们已经预习过这首诗歌,通过诗中的“悄悄”“轻轻”“沉默”等词,知道在诵读的时候用舒缓、轻柔、低沉的语调来朗诵。

在朗读过程中,要体会全诗所抒发的情感。

(朗诵)可以感受到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感情,那么这种感情是浓还是淡呢?(板书:依依惜别的深情)2、意象分析,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请同学们自由寻找你觉得最能体现眷恋的诗句,先有感情的读,然后试作品味。

再别康桥说课稿(教师编制考试)

再别康桥说课稿(教师编制考试)

《再别康桥》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篇经典现代诗《再别康桥》。

我的说课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

一、说教材这篇课文出于山东人民出版社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

本单元主题为“山水神韵”,旨在引导学生通过体会作者寄寓于山水中的复杂情感和深刻内涵,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之作,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诗文教学要让学生把握诗文的表达技巧,体味情感。

据此,我结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设定如下目标:1.感知《再别康桥》意境美;2.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3.把握诗歌的别离主题,体会诗人对康桥的留恋和热爱。

徐志摩的诗歌语言清新、优美,真挚、隽永。

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再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把“体会作者热爱康桥的情感”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说学情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所以教学中我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高一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诗歌理解能力,但主动性有所欠缺,我会抓住时机,积极引导,让学生主动感知文本。

三、说教法学法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再别康桥》是一首诗歌,把握诗歌的神韵主要依靠朗诵和教师的启发引导。

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诵读法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古人云:“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

”古诗中很多吟咏离别的诗歌,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旷达,也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的悲伤。

或许就是因了这一次次的离别,世间万物也变得多情,过往的岁月也变成了美丽的永恒。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离别,是饱含爱的深情的离别。

我们一起走进徐志摩,走进《再别康桥》。

这样设计导语,可以创造学生学习诗歌的氛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再别康桥 》说课试讲范稿

《再别康桥 》说课试讲范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要讲的是一首著名的现代诗《再别康桥》。

下面,我将对这首诗歌进行讲解。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再别康桥》是高一语文教材第四单元中的一首现代诗歌。

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其中意象的选择、画面的渲染、情感的流露(lu);语言的韵律、形式的对称等都让这首诗美不胜收,所以说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高中语文教材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现在大多学生不喜欢诗歌,都认为诗歌太矫情。

所以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在学习现代诗歌的时候,尽量以激发兴趣为手段,把学生的胃口吊起来,不要突然提高难度,让学生觉得高中课文冗长而又艰深,因此在教学上会尽可能地借用多媒体,给以视觉与听觉的冲击,加深其直观感受。

针对上述学生情况,结合新诗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能够体会诗歌的意象以及用“三美”来分析诗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课前学生要收集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课上反复朗读《再别康桥》,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诗歌意境和诗人心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徐志摩真挚热烈的浪漫主义个性,了解作者对母校剑桥大学的一片深情和无限崇敬(三)教学重难点依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1.重点:1、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 2、赏析诗中的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

2.难点:在学习中体会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以及感知诗歌中的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

理由:“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是“新月派”代表诗人闻一多先生提出的。

“三美”的感知是本课的重点之一。

同时,中国古代离别诗不胜枚举,徐志摩作为一名留洋英国的学者,他对中国传统离别诗歌意象的继承和对外国诗歌意象的借鉴必有其独到之处,因此,这也是重点之一。

但是如何从诗歌的意象来感知一个诗派的创作理念,即如何从形象思维转换到抽象思维,这对于高一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详细分析和引导。

二、教法学法(一)教法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教案(试讲模板)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教案(试讲模板)

高中语文《再别康桥》教案(试讲模板)
同学们,上课!!
一、导入新课
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用很多写离别,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二、介绍作者其人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三、欣赏配乐朗读<再别康桥>,先让学生读,再用范读,领读;
四、引导学生感受意象美
引导学生把握诗中的意象(提问诗中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让他们说出这是为什么--有诗人的情感融入;再让学生分析这些意象分别融入了作者的哪些感情)
五、说说诗中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云彩,金柳,艳影,青荇,潭水,长篙,星辉)
这些事物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

它们都已超越了它们的自然属性,浸透了作者对康河的永久恋情。

而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意的意象。

六、下一课我们再研究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仔细欣赏里面优美的句子。

七、课后作业
试着写一首自己的小诗,借景物抒发自己的某种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