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进学解翻译
《进学解》翻译、字词、句型整理

进学解韩愈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国子先生:韩愈自称,当时他任国子博士。
太学:这里指国子监。
唐朝国子监相当于汉朝的太学,古时对官署的称呼常有沿用前代旧称的习惯。
嬉:戏乐,游玩。
随:因循随俗。
治具:治理的工具,主要指法令。
毕:全部。
张:指建立、确立。
畯:通“俊”,才智出众。
率:都。
庸:通“用”,采用、录用。
爬罗剔抉:意指仔细搜罗人才。
爬罗:爬梳搜罗。
剔抉:剔除挑选。
刮垢磨光:刮去污垢,磨出光亮;意指精心造就人才。
有司:负有专责的部门及其官吏。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
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觝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
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
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六艺:指儒家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
百家之编:指儒家经典以外各学派的著作。
纂:编集。
纂言者,指言论集、理论著作。
《韩愈》文言文翻译

愈之文,崇尚古文,反对六朝以来骈文之弊。
其作《进学解》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愈以为,学者必先明道,而后从事于文。
故其作文,皆以道为先,不尚辞藻,不事雕琢。
愈之作文,注重气韵。
其《祭酒韦应物文》云:“天地之大德曰生,生而为人,不可无气。
气者,人之所生,而文之所本也。
”愈以为,作文必先养气,气充则文生。
故其作文,往往气势磅礴,意气风发。
愈之作文,讲究章法。
其《进学解》云:“夫文章者,所以纪事明理,达情达意者也。
故宜章法有序,条理分明。
”愈以为,作文必先立意,而后谋篇布局。
故其作文,往往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愈之作文,注重修辞。
其《进学解》云:“文辞者,所以达意也。
意欲达,辞必尽;辞欲尽,意必新。
”愈以为,作文必先炼辞,辞炼则意新。
故其作文,往往辞藻华丽,意境深远。
愈之作文,尚实不尚虚。
其《进学解》云:“古之学者,其文以实为主,其言以诚为先。
是以文章之中,无不实,无不诚。
”愈以为,作文必先求实,实则有物,诚则有信。
故其作文,往往言辞朴实,事例真实。
愈之作文,重视感化。
其《进学解》云:“文章者,所以感人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愈以为,作文必先感人,感人则能化人。
故其作文,往往情感真挚,引人共鸣。
愈之作文,具有以下特点:一、崇尚古文,反对骈文之弊;二、注重气韵,作文气势磅礴;三、讲究章法,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四、讲究修辞,辞藻华丽,意境深远;五、尚实不尚虚,言辞朴实,事例真实;六、重视感化,情感真挚,引人共鸣。
韩愈之作文,对后世影响深远。
唐宋八大家,莫不受到其影响。
其文风,既影响了文学的发展,也影响了思想的发展。
愈之作文,已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今将韩愈《进学解》原文及译文如下: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译文:古代的学者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德、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进学解》韩愈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进学解》韩愈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国子先生清晨来到太学,把学生们召集来,站在讲舍之下,训导他们说:“学业靠勤奋才能精湛,如果贪玩就会荒废;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如果随大流就会毁掉。
当今朝廷,圣明的君主与贤良的大臣遇合到了一起,各种法律全部实施。
除去凶恶奸邪之人,提拔优秀人才。
具备一点优点的人全部被录取,拥有一种才艺的人没有不被任用的。
选拔优秀人才,培养造就人才,只有才行不高的侥幸被选拔,绝无才行优秀者不被提举。
诸位学生只要担心学业不能精进,不要担心主管部门官吏不够英明;只要担心德行不能有所成就,不要担心主管部门官吏不公正。
”话没有说完,就有学生笑着打断他说:“先生是在欺骗我们吧。
我侍奉先生,到现在已经很多年了。
先生嘴里不断地诵读六经的文章,两手不停地翻阅着诸子百家的书籍。
对史书类典籍必定总结掌握其纲要,对论说类典籍必定探寻其深奥隐微之意。
广泛学习,务求有所收获,不论是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舍弃;点燃灯烛夜以继日地学习,常常勤劳不懈年复一年的读书学习。
先生的学习可以说勤奋了。
抵御、批驳异端邪说,排斥佛教与道家的学说,弥补儒学的缺漏,阐发精深微妙的义理。
探寻那些久已失传的古代儒家学说,独自广泛地钻研和继承它们。
指导异端学说就像防堵纵横奔流的各条川河,引导它们东注大海;挽救儒家学说就像挽回已经倒下的宏大波澜。
先生您对于儒家,可以说是有功劳了。
先生少年时代就开始懂得学习,敢于实践,长大之后精通礼法,举止行为都合适得体。
先生的做人,可以说是完美的了。
可是在朝廷上却不能被人们信任,在私下里也得不到朋友的帮助。
进退两难,一举一动都受到指责。
刚当上御史就被贬到南方边远地区。
做了三年博士,职务闲散表现不出治理的成绩。
你的命运与仇敌相合,不时遭受失败。
冬天气候还算暖和的日子里,你的儿女们哭着喊冷;年成丰收而你却仍为食粮不足而啼说饥饿。
你自己的头顶秃了,牙齿缺了,这样一直到死,有什么好处呢?不知道想想这些,倒反而来教导别人干什么呢?”国子先生说:“唉,你到前面来!要知道那些大的木材做屋梁,小的木材做瓦椽,做斗栱,短椽的,做门臼、门橛、门闩、门柱的,都量材使用,各适其宜而建成房屋,这是工匠的技巧啊。
《进学解》原文及翻译

《进学解》原文及翻译《进学解》原文及翻译《进学解》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古文,是作者假托向学生训话借以抒发牢骚之作。
全文可分三大段:第一段国子先生解释进学的道理,指陈形势,得出正面道理;第二段学生进行辩解,尽量推翻“进学”的正面道理;第三段先生自我解嘲,实际上是借题发挥,以谦逊自慰的口气发泄牢骚不平。
文章构思别出心裁,语言新颖形象。
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即出于此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进学解》原文翻译,欢迎阅读。
《进学解》[唐]韩愈【题解】本文是元和七、八年间韩愈任国子博士时所作,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蹭蹬的牢骚。
文中通过学生之口,形象地突出了自己学习、捍卫儒道以及从事文章写作的努力与成就,有力地衬托了遭遇的不平;而针锋相对的解释,表面心平气和,字里行间却充满了郁勃的感情,也反映了对社会的批评。
按本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语,凝聚着作者治学、修德的经验结晶;从“浸沉郁”到“同工异曲”一段,生动表现出他对前人文学艺术特点兼收并蓄的态度。
韩愈作为散文家,也很推重汉代杨雄的辞赋。
本文的写作即有所借鉴于杨雄的《解嘲》、《解难》等篇,辞采丰富,音节铿锵、对偶工切,允属赋体,然而气势奔放,语言流畅,摆脱了汉赋、骈文中常有的艰涩呆板,堆砌辞藻等缺点。
林纾所谓“浓淡疏密相间,错而成文,骨力仍是散文”,故应说是韩愈特创的散文赋,为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的前驱。
文中有许多创造性的语句,后代沿用为成语。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2]。
拔去凶邪,登崇畯良[3]。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4]。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5]。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6]。
《进学解》

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sōu)、马勃、 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yū,屈曲,委婉) (选拔) 登 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 为 妍 (美好) ,卓荦 (luò 为杰,校 (jià 短 ) o,同“较”) 量长,惟器 (才能) (倒装) (合理使用) 是 适 者,宰相之 方也。
先生少年就知道好学,敢作敢为,长大以后,通晓礼义,行为 得体。先生对于做人,可以说是很成熟的了吧。可是,在官场 上不被人所信任,私交上也没人帮助你。进退两难,一举一动 都会招来过错。当了一段时间的御史,又被贬逐到边远的南方。 当了三年的博士,懒懒散散,也没表现出什么政绩。命运和仇 敌相谋合,早晚总要遭逢失败的结果。冬天天气暖和,你的孩 子还要叫冷;年岁本来富饶,你的妻子还要喊饿。头发也光了, 牙齿也缺了,你就是死了,又于事何补呢?你不想一想这些, 还要来教训人,这是为什么呢?”
写作背景
韩愈仕途坎坷,大起大落,而几次起落都 是由于参与政治,关心时局,对朝政发表意见, 最终遭受打击。这样的经历使他对读书人的遭遇, 对人才使用问题非常重视。《旧唐书· 韩愈传》: “复为国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 《进学解》以自嘲。执政览其文„„以其有史才, 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显然这是韩愈有感于 自己的仕途遭遇,而抒发自己遭到贬斥不被重用 发牢骚的一篇文章。所谓“自嘲”,就是自鸣心 计和自我解嘲。
第四段——先生自责(二)
这段话说的委婉曲折,含而不露,实际含有 两方面内容:对于作者自己来说,表明了随寓而 安,甘居下位这样一种处世态度,自满自足;而 对朝廷当权者而言,却是冷嘲热讽。因为“踵常 途之役役,窥阵编以盗窃。”这样因循守旧,墨 守陈规,随俗而行的人,正是当权者所提倡、所 欢迎的。而像韩愈那样喜欢议论朝政,关心国家 大事,却是当权者所讨厌的。作者用一种似褒似 贬的手法,在貌似自满自足、自宽自解的中间, 却表露了对当权者用人不明,选人不公的强烈不 满,对自己的处境表示了强烈的怨愤和不平。
韩愈《进学解》原文、译文与题解

韩愈《进学解》原文、译文与题解>韩愈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师说》和《进学解》堪称教师、学人必读之经典。
《师说》已入中学语文教材,大家比较熟悉。
《进学解》除了“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以外,知之者甚少。
其实《进学解》一文非常耐读。
一、《进学解》原文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拔去凶邪,登崇畯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
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抵排异端,攘斥佛老。
补苴罅漏,张皇幽眇。
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沈浸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
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
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暂为御史,遂窜南夷。
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命与仇谋,取败几时。
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
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
韩愈《进学解》原文,注释及译文

韩愈《进学解》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国子先生(1)晨入太学,召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2)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3)毕张(4)。
拔去(5)凶邪,登崇俊良(6)。
占小善者率以录(7),名一艺者无不庸(8)。
爬罗剔抉(9),刮垢磨光(10)。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11)?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12)之不明。
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注释】(1)国子先生:当时任职国子学博士的韩愈自称。
唐代的国子监是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当中设国子、太学、广文、四门、律、书、算七个学府,各学的教官称为博士。
(2)业:学业。
(3)治具:法令。
(4)毕张:都建立起来。
(5)拔去:除掉。
(6)登崇俊良:提拔才德优良的人。
登:进;崇:推崇。
(7)录:录用。
(8)庸:任用。
(9)爬罗剔抉:搜罗人才,加以选择。
爬罗:搜集;剔抉:选择。
(10)刮垢磨光:刮除污垢,磨出光亮。
这里指培训人才,去除他们的缺点、发扬他们的优点。
(11)孰云多而不扬︰谁说有才能的人多了,就出头不易呢﹗(12)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因此称主管的官吏或官府为有司。
这里指官吏。
【译文】国子先生清晨走进太学,召集学生站在校舍下面,教导他们说:“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奋,而荒废在于嬉玩的态度;德行的成就在于思考,而失败在于随便。
现在圣君和贤臣相遇在一起,各种政策健全完整地施行。
除掉凶恶奸邪的人,提拔俊杰善良之才。
稍有优点的人都被录取,凡有一技之长的人无不被任用。
当局搜罗、选择人才、培训他们,去除他们的缺点、发扬他们的优点。
获选者是有幸运的因素,谁说有才能的人多了,就出头不易呢﹗同学们只要担心自己的学业不够精进,不用担心主管官员看不清;只须担心自己的德行不能成就,不必担心主管官员不公正。
”【原文】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13)矣。
先生口不绝吟(14)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15)于百家之编(16);记事者(17)必提其要(18),纂言者(19)必钩其玄(20);贪多务得(21),细大不捐(22);焚膏油以继晷(23),恒兀兀以穷年(24);先生之于业,可谓勤矣。
文言文阅读训练:韩愈《进学解》(附答案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韩愈《进学解》(附答案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10T4题。
国子先生①晨入太学②,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拔去凶邪,名一艺者无不用。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本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
先生口不绝吟于卞若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贪多务得,恒兀兀以穷年。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沉浸醴郁,作为文章,其书满家。
上规姚姒;下淳《庄》《骚》,太史所录;先生之于文,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跋前跋后,动辄得咎。
暂为御史,遂窜南夷。
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命与仇谋,年丰而妻啼饥。
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不知虑此先生日:“吁,子来前!昔矍盂典型"道必则”工⅛性主任。
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羊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
犹且月费俸钱,岁靡縻粟;子不知耕;乘马从徒,安坐而食。
然而圣主不加诛,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
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节选自韩愈《进学解》)[注]①国子先生:韩愈自称,当时他任国子博士。
唐朝时,国子监是设在京都的最高学府,各学置博士为教授官。
国子学是为高级官员子弟而设的。
②太学:这里指国子监。
太学:这里指国子监。
唐朝国子监相当于汉朝的太学,古时对官署的称呼常有沿用前代旧称的习惯。
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断句处的字母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昔者A孟轲B好C辩D孔道E以明F辙G环天下H卒老于行∏∙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患,担心、忧虑,与《六国论》“诸侯之所大患”中的“患”意义相同。
B.六艺,指六种经书,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韩愈《进学解》(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韩愈《进学解》(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拔去凶邪,登崇唆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日:“先生欺余哉!暂为御史,遂窜南夷。
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命与仇谋,取败几时。
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头童齿豁,竟• • • •死何裨。
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先生日:“吁,子来前!夫大木为亲,细木为桶,樽护、侏儒,稷、自白、店、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
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漫、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纤馀为妍,卓荤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
犹且月费俸钱,岁靡縻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
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盗窃。
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
拨1闲置散,乃分之宜。
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库,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杖为楹,而誉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稀苓也J(选自韩愈《进学解》)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B.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C.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D.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11.下列对文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学,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始于西周,汉以后是传授儒家经典、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
进学解译文韩愈

进学解译文韩愈《进学解》是元和七、八年间韩愈任国子博士时所作,出自《韩昌黎全集》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蹭蹬的牢骚。
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即出于此文。
进学解【原文】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
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日:“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
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觗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先生之于儒,可谓劳矣。
沉浸酿郁,含英咀华。
作为文章,其书满家。
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
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疐后,动辄得咎。
暂为御史,遂窜南夷。
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命与仇谋,取败几时。
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反教人为?”【译文】国子先生清晨来到太学,把学生们召集来,站在讲舍之下,训导他们说:“学业靠勤奋才能精湛,如果贪玩就会荒废;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如果随大流就会毁掉。
当今朝廷,圣明的君主与贤良的大臣遇合到了一起,规章制度全都建立起来了,它们能铲除奸邪,提拔贤俊,略微有点儿优点的人都会被录用,以一种技艺见称的人都不会被抛弃。
进学解的赏析

进学解的赏析进学解的原文赏析韩愈《进学解》,旧说作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
是年韩愈四十六岁,在长安任国子学博士,教授生徒。
进学,意谓勉励生徒刻苦学习,求取进步。
解,解说,分析。
全文假托先生劝学、生徒质问、先生再予解答,故名《进学解》;实际上是感叹不遇、自抒愤懑之作。
__分三段。
第一段是国子先生勉励生徒的话。
大意谓方今圣主贤臣,励精图治,注意选拔和造就人才。
故诸生只须在“业”和“行”两方面刻苦努力,便不愁不被录用,无须担忧用人部门的不明不公。
“业”指学业,读书、作文都属于“业”。
“行”指为人行事,所谓“立言”即发表重要见解也属于“行”。
韩愈认为这二者是主观修养的重要方面。
例如他曾作《五箴》以儆戒自己。
其中《游箴》感叹自己少年时学习的劲头和精力很足,而如今年岁大了,便不如少时了;痛心地说:“呜呼余乎!其无知乎!君子之弃,而小人之归乎?”可见他始终念念不忘学业之重。
又《行箴》要求自己的言行合乎正义,认为这样做了,便虽死犹生。
还说“思而斯得”,要求自己一言一行都须认真思考。
可见《进学解》中关于“业”和“行”的教诲都不是泛泛之语,而确是韩愈所执著的立身处世之大端。
第二段是生徒对上述教诲提出质问。
大意谓先生的“业”、“行”均很有成就,却遭际坎坷,则业精行成又有何用呢?先说先生为学非常勤勉,六经诸子无不熟读精研,叙事之文必记其要略,论说之文必究其深义,夜以继日,孜孜不倦;次说先生批判佛、老,力挽狂澜,大有功于儒道;再说先生博取先秦西汉诸家文字之长,写作古文已得心应手;最后说先生敢作敢为,通晓治道,为人处事,可谓有成。
这四个方面,一、三相当于“业”,二、四相当于“行”。
验之韩愈其他诗文,可知这里生徒所说实际上是韩愈的自我评价。
以学而言,他曾说自己“究穷于经传史记百家之说”,“凡自唐虞以来,编简所存……奇辞奥旨,靡不通达”(《上兵部李侍郎书》),并能穷究奥妙,达于出神入化之境。
以文而言,他以“文书自传道,不仗史笔垂”(《寄崔二十六立之》)自许,欲以古文明道,传世不朽。
古诗进学解翻译赏析

古诗进学解翻译赏析《进学解》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进学解》是元和七、八年间韩愈任国子博士时所作,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蹭蹬的牢骚。
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即出于此文。
【原文】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拔去凶邪,登崇畯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
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抵排异端,攘斥佛老。
补苴罅漏,张皇幽眇。
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
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
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暂为御史,遂窜南夷。
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命与仇谋,取败几时。
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
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韩愈《进学解》阅读答案及文言文译文

韩愈《进学解》阅读答案及文言文译文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召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 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①毕张。
拔去凶邪,登崇俊良。
占小善者率以 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用)。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 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
先生口 不绝吟于六艺之文, 手不停披②于百家之编。
记事者必提其要, 纂言者必钩其玄。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③以穷年。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抵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
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 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沈浸浓郁,含英咀华; 作为文章,其书满家。
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春 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
下逮《庄》《骚》, 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 知学,勇于敢为。
长通于方,左右俱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 信于人, 私不见助于友。
跋前踬后, 动辄得咎。
暂为御史, 遂窜南夷。
三年博士, 冗④不见治。
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头童齿豁, 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先生曰: “吁! 子来前。
夫大木为杗⑤, 细木为桷⑥, 欂栌侏儒, 椳闑扂楔, 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
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 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 妍, 卓荦为杰, 校短量长, 惟器是适者, 宰相之方也。
昔者孟轲好辩, 孔道以明。
辙环天下,卒老于行。
荀卿守正,大论以兴。
逃谗于楚,废死兰陵。
是二儒者, 吐辞为经,举足为法。
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 不由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
韩愈集进学解原文与解析

韩愈集进学解原文与解析韩愈(768年-824年),唐代文学家、思想家,他的文笔雄浑豪放,富有力度,被誉为“韩退之后的韩愈”。
他的一篇代表作品《进学解》揭示了古代进士科举制度的弊端,并提出了改革的思想。
下面是《进学解》的原文与解析。
《进学解》原文:人臣贵贱无不欲茂;未有不守旧法以借古而争先者也。
古者天下贵士,重宝周公、召公,宣父、范蠡;非具览俗贤所及。
自孝父母,及忠君国,治身,则臣子节俭以劝贤。
性不孝而无法德者,不肖子孙也;国家不治而无忠臣良将者,荒乱亡亡之主也。
在韩文公、太宗母者,吾爱也;起予而济之,名誉众人而流焉,亦所谓贤者也。
烧钳刍狗以娱宾客,多人为之匿亡。
其自冒浊而取名誉者,犹累石以玉也。
栾素之马,尚或闻其声焉;闻其名而不见其马者,或由别有高见,不同于世俗之所瞻也。
及闻有苏秦之策,苏秦未始行于世;闻其爱世,若之何至今不见人行之哉?岂其子孙皆不遇时,皆贤於世;不然,则以一人择時利行者於世。
古者,万石之家,多无积业;皆以文吾,奄列功名。
夜郎之声,闻于夏、商;至于诸侯,几随小臣,小吏而吹之矣。
冯唐易字曰向秀;罗隐字曰夜郎;不知向秀、夜郎几人者,非其秀郎也。
曹刿居两京之间,以丧乱之计请於齐;委刘向为公使,令请於齐君。
齐君曰:“东山之志何如?”刿曰:“臣请从之。
”尽敛戎装,忍酷寒,乘轻车,御香车,向秀与之偕行,夜郎以为益厚。
於是乎反操行,往伐齐,大破之;一战当百,获其封於齐。
以至於今之醉且浑;墨子亡而十书传之。
岂有先知子孙之邦乎?犹累木而玉也,去车裂,车裂非薪斧也。
罗隐又云:“慈云寥寥。
”想云非似鄙穷士矣。
白水一条维野马,乃同击激雄雉。
私人所治之政,国人所喻之行也。
聚魑魅而为人,人亦可吉;有石雉而无文章,不可以楚霸。
夫机巧之言必有所蔽,智者莫若义。
明辨敌我,责之以为可约来;衔勖士门,念俗务本,使臣子劝贤也。
败索总篇,鞠之以实报也;捕鹰志介,先伐曹当,告以牢笼,同为世表也。
宣父之策不称,不可以立功官;贤工所法,国家何讥?安得其正人与能人,非司马至也。
文言文《进学解》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进学解》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作品介绍】《进学解》是元和七、八年间韩愈任国子博士时所作,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蹭蹬的牢骚。
文中通过学生之口,形象地突出了自己学习、捍卫儒道以及从事文章写作的努力与成就,有力地衬托了遭遇的不平;而针锋相对的解释,表面心平气和,字里行间却充满了郁勃的感情,也反映了对社会的批评。
按本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语,凝聚着作者治学、修德的经验结晶;从“浸沉?郁”到“同工异曲”一段,生动表现出他对前人文学艺术特点兼收并蓄的态度。
韩愈作为散文家,也很推重汉代扬雄的辞赋。
本文的写作即有所借鉴于扬雄的《解嘲》、《解难》等篇,辞采丰富,音节铿锵、对偶工切,允属赋体,然而气势奔放,语言流畅,摆脱了汉赋、骈文中常有的艰涩呆板,堆砌辞藻等缺点。
林纾所谓“浓淡疏密相间,错而成文,骨力仍是散文”,故应说是韩愈特创的散文赋,为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的前驱。
文中有许多创造性的语句,后代沿用为成语。
【原文】进学解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2]。
拔去凶邪,登崇畯良[3]。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4]。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5]。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6]。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
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7]。
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8]。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9]。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抵排异端,攘斥佛老[10]。
补苴罅漏,张皇幽眇[11]。
寻坠绪之茫茫[12],独旁搜而远绍。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沈浸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13]。
《进学解》原文及译文

《进学解》原文及译文《进学解》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韩愈对于进学的理解和看法,他认为学习应该是有目的、有方向的,而不是盲目地追求知识。
他强调,学习应该以道德修养为基础,以实践为根本,以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为最终目标。
原文:夫学,非所以为利也,非所以为名也,非所以为禄也。
学也者,所以明道也,所以修身也,所以治世也。
是故,君子之学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译文:学习,不是用来谋取私利、追求名声或者获取官职的。
学习,是为了明白道理,修身养性,治理国家。
因此,君子学习,要广泛地学习,深入地询问,谨慎地思考,明确地分辨,坚定地实践。
如果有些知识没有学习,学习了却不能掌握,就不放弃;如果有些问题没有询问,询问了却不知道答案,就不放弃;如果有些问题没有思考,思考了却得不到答案,就不放弃;如果有些问题没有分辨清楚,分辨了却不能明确,就不放弃;如果有些事情没有实践,实践了却不能坚定,就不放弃。
别人一次就能做到的,我一百次才能做到;别人十次才能做到的,我一千次才能做到。
如果能够按照这个道理去做,即使愚笨也一定会变得聪明,即使柔弱也一定会变得坚强。
《进学解》是韩愈对于学习的一种深刻理解。
他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利益,更是为了明白道理,修身养性,治理国家。
他强调,学习应该是有目的、有方向的,而不是盲目地追求知识。
他通过“君子之学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句话,阐述了学习的五个步骤:广泛地学习,深入地询问,谨慎地思考,明确地分辨,坚定地实践。
这五个步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只有按照这个过程去做,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韩愈还通过“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毅力和坚持。
高中语文 文言文 韩愈《进学解》原文、译文

韩愈《进学解》原文、译文韩愈《进学解》原文、译文韩愈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师说》和《进学解》堪称教师、学人必读之经典。
《师说》已入中学语文教材,大家比较熟悉。
《进学解》除了“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以外,知之者甚少。
其实《进学解》一文非常耐读。
一、《进学解》原文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拔去凶邪,登崇畯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
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抵排异端,攘斥佛老。
补苴罅漏,张皇幽眇。
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沈浸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
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
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暂为御史,遂窜南夷。
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命与仇谋,取败几时。
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
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
《进学解》翻译

《进学解》翻译国子先生清晨来到太学,把学生们召集来,站在讲舍之下,训导他们说:“学业靠勤奋才能精湛,如果贪玩就会荒废;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如果随大流就会毁掉。
当今朝廷,圣明的君主与贤良的大臣遇合到了一起,规章制度全都建立起来了,它们能铲除奸邪,提拔贤俊,略微有点儿优点的人都会被录用,以一种技艺见称的人都不会被抛弃。
仔细地搜罗人才、改变他们的缺点,发扬他们的优点。
只有才行不够而侥幸被选拔上来的人,哪里会有学行优长却没有被捉举的人呢?学生们,不要担心选拔人才的人眼睛不亮,只怕你们的学业不能精湛;不要担心他们做不到公平,只怕你们的德行无所成就!”话还没说完,队列中有个人笑着说:“先生是在欺骗我们吧。
学生跟着先生,到今天也有些年了。
先生口里就没有停止过吟诵六经之文,手里也不曾停止过翻阅诸子之书,记事的一定给它提出主要内容来,立论的一定勾划出它的奥妙之处来。
贪图多得,务求有收获,不论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让它漏掉。
太阳下去了,就燃起油灯,一年到头,永远在那里孜孜不倦地研究。
先生对于学业,可以说是够勤奋了吧。
抵制排除那些异端邪说,驱除排斥佛家和道家的学说,补充完善儒学理论上的缺陷与不足,阐发光大其深奥隐微的意义,钻研那些久已失传的古代儒家学说,还要特别广泛地发掘和继承它们。
阻止异端邪说,像拦截洪水一样,向东海排去,把将被狂澜压倒的正气重新挽救回来。
先生对于儒家学说,可以说是立了功劳的吧。
沉浸在如醇厚美酒般的典籍中,咀嚼品味着它们的菁华,写起文章来,一屋子堆得满满的。
上取法于虞、夏之书,那是多么的博大无垠啊,周诰文、殷盘铭,那是多么的曲折拗口啊。
《春秋》是多么的谨严,《左传》又是多么的铺张。
《易经》奇异而有法则,《诗经》纯正而又华美。
下及《庄子》、《离骚》、太史公的《史记》,以及扬雄、司马相如的著述,它们虽然各不相同,美妙精能这一点却都是一样的。
先生对于文章,可以说是造诣精深博大而下笔波澜壮阔了吧。
先生少年就知道好学,敢作敢为,长大以后,通晓礼义,行为得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愈进学解翻译本文是关于韩愈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引导语:《进学解》是元和七、八年间韩愈任国子博士时所作,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蹭蹬的牢骚。
进学解唐韩愈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拔去凶邪,登崇畯良。
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
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觝排异端,攘斥佛老。
补苴罅漏,张皇幽眇。
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
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
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暂为御史,遂窜南夷。
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命与仇谋,取败几时。
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
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
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
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
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
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盗窃。
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
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翻译国子先生早上走进太学,召集学生们站立在学舍下面,教导他们说:“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
当今圣君与贤臣相遇合,各种法律全部实施。
除去凶恶奸邪之人,提拔优秀人才。
具备一点优点的人全部被录取,拥有一种才艺的人没有不被任用的。
选拔优秀人才,培养造就人才。
只有才行不高的侥幸被选拔,绝无才行优秀者不蒙提举。
诸位学生只要担心学业不能精进,不要担心主管部门官吏不够英明;只要担心德行不能有所成就,不要担心主管部门官吏不公正。
”话没有说完,有人在行列里笑道:“先生在欺骗我们吧?我侍奉先生,到现在已经很多年了。
先生嘴里不断地诵读六经的文章,两手不停地翻阅着诸子百家的书籍。
对史书类典籍必定总结掌握其纲要,对论说类典籍必定探寻其深奥隐微之意。
广泛学习,务求有所收获,不论是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舍弃;夜以继日地学习,常常终年劳累。
先生的学习可以说勤奋了。
抵制、批驳异端邪说,排斥佛教与道家的学说,弥补儒学的缺漏,阐发精深微妙的义理。
探寻那些久已失传的古代儒家学说,独自广泛地钻研和继承它们。
指导异端学说就像防堵纵横奔流的各条川河,引导它们东注大海;挽救儒家学说就像挽回已经倒下的宏大波澜。
先生您对于儒家,可以说是有功劳了。
心神沉浸在古代典籍的书香里,仔细地品尝咀嚼其中精华,写起文章来,书卷堆满了家屋。
向上效法法虞、夏时代的典章,深远博大得无边无际;周代的诰书和殷代的《盘庚》,多么艰涩拗口难读;《春秋》的语言精练准确,《左传》的文辞铺张夸饰;《易经》变化奇妙而有法则,《诗经》思想端正而辞采华美;往下一直到《庄子》、《离骚》,《史记》;扬雄、司马相如的创作,同样巧妙但曲调各异。
先生的文章可以说是内容宏大而外表气势奔放,波澜壮阔。
先生少年时代就开始懂得学习,敢于实践,长大之后精通礼法,举止行为都合适得体。
先生的做人,可以说是完美的了。
可是在朝廷上不能被人们信任,在私下里得不到朋友的帮助。
进退两难,一举一动都受到指责。
刚当上御史就被贬到南方边远地区。
做了三年博士,职务闲散表现不出治理的成绩。
您的命运与仇敌相合,不时遭受失败。
冬天气候还算暖和的日子里,您的儿女们哭着喊冷;年成丰收而您的夫人却仍为食粮不足而啼说饥饿。
您自己的头顶秃了,牙齿缺了,这样一直到死,有什么好处呢?不知道想想这些,倒反而来教导别人干什么呢?”国子先生说:“唉,你到前面来!要知道那些大的木材做屋梁,小的木材做瓦椽,做斗栱,短椽的,做门臼、门橛、门闩、门柱的,都量材使用,各适其宜而建成房屋,这是工匠的技巧啊。
贵重的地榆、朱砂,天麻、龙芝,车前草、马屁菌,坏鼓的皮,全都收集,储藏齐备,等到需用的时候就没有遗缺的,这是医师的高明之处啊。
提拔人材,公正贤明,选用人才,态度公正。
灵巧的人和拙笨的人都得引进,有的人谦和而成为美好,有的人豪放而成为杰出,比较各人的短处,衡量各人长处,按照他们的才能品格分配适当的职务,这是宰相的方法啊!从前孟轲爱好辩论,孔子之道得以阐明,他游历的车迹周遍天下,最后在奔走中老去。
荀况恪守正道,发扬光大宏伟的理论,因为逃避谗言到了楚国,被废黜而死在兰陵。
这两位大儒,说出话来成为经典,一举一动成为法则,远远超越常人,德行功业足以载入圣人之行列,可是他们在世上的遭遇是怎样呢?现在你们的先生学习虽然勤劳却不能顺手道统,言论虽然不少却不切合要旨,文章虽然写得出奇却无益于实用,行为虽然有修养却并没有突出于一般人的表现,尚且每月浪费国家的俸钱,每年消耗仓库里的粮食;儿子不懂得耕地,妻子不懂得织布;出门乘着车马,后面跟着仆人,安安稳稳地坐着吃饭。
局局促促地按常规行事,眼光狭窄地在旧书里盗窃陈言,东抄西袭。
然而圣明的君主不加处罚,也没有为宰相大臣所斥逐,难道不幸运么?有所举动就遭到毁谤,名誉也跟着大了起来。
被放置在闲散的位置上,实在是恰如其份的。
至于度量财物的有无,计较品级的高低,忘记了自己有多大才能、多少份量和什么相称,指摘官长上司的缺点,这就等于所说的责问工匠的为什么不用小木桩做柱子,批评医师的用菖蒲延年益寿,却想引进他的猪苓啊!(顾易生)注释[1]国子先生:韩愈自称,当时他任国子博士。
唐朝时,国子监是设在京都的最高学府,下面有国子学、太学等七学,各学置博士为教授官。
国子学是为高级官员子弟而设的。
太学:这里指国子监。
唐朝国子监相当于汉朝的太学,古时对官署的称呼常有沿用前代旧称的习惯。
[2]嬉:戏乐,游玩。
随:因循随俗。
治具:治理的工具,主要指法令。
《史记·酷吏列传》:“法令者,治之具。
”毕:全部。
张:指建立、确立。
[3]畯:通“俊”,才智出众。
[4]率:都。
庸:通“用”,采用、录用。
[5]爬罗剔抉:意指仔细搜罗人才。
爬罗:爬梳搜罗。
剔抉:剔除挑选。
刮垢磨光:刮去污垢,磨出光亮;意指精心造就人才。
[6]有司:负有专责的部门及其官吏。
[7]六艺:指儒家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
百家之编:指儒家经典以外各学派的著作。
《汉书·艺文志》把儒家经典列入《六艺略》中,另外在《诸子略》中著录先秦至汉初各学派的著作:“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派兴起,著书立说,故有“百家争鸣”之称。
[8]纂:编集。
纂言者,指言论集、理论著作。
[9]膏油:油脂,指灯烛。
晷(guǐ轨):日影。
恒:经常。
兀(wù误)兀:辛勤不懈的样子。
穷:终、尽。
[10]异端:儒家称儒家以外的学说、学派为异端。
《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朱熹集注:“异端,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如杨、墨是也。
”焦循补疏:“异端者,各为一端,彼此互异。
”攘(rǎng壤):排除。
老:老子,道家的创始人,这里借指道家。
[11]苴(jū居):鞋底中垫的草,这里作动词用,是填补的意思。
罅(xià下):裂缝。
皇:大。
幽:深。
眇:微小。
[12]绪:前人留下的事业,这里指儒家的道统。
韩愈《原道》认为,儒家之道从尧舜传到孔子、孟轲,以后就失传了,而他以继承这个传统自居。
[13]英、华:都是花的意思,这里指文章中的精华。
[14]姚:姒(sì四):相传虞舜姓姚,夏禹姓姒。
周诰:《尚书·周书》中有《大诰》、《康诰》、《酒诰》、《召诰》、《洛诰》等篇。
诰是古代一种训诫勉励的文告。
殷《盘》、《尚书》的《商诰》中有《盘庚》上、中、下三篇。
佶屈:屈曲。
聱牙:形容不顺口。
《春秋》:鲁国史书,记载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间史事,相传经孔子整理删定,叙述简约而精确,往往一个字中寓有褒贬(表扬和批评)的意思。
《左氏》:指《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相传鲁史官左丘明作,是解释《春秋》的著作,其铺叙详赡,富有文采,颇有夸张之处。
《易》:《易经》,古代占卜用书,相传周人所撰。
通过八卦的变化来推算自然和人事规律。
《诗》:《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保存西周及春秋前期诗歌三百零五篇。
逮:及、到。
《庄》:《庄子》,战国时思想家庄周的著作。
《骚》:《离骚》。
战国时大诗人屈原的长诗。
太史:指汉代司马迁,曾任太史令,也称太史公,著《史记》。
子云:汉代文学家扬雄,字子云。
相如: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
[15]见信、见助:被信任、被帮助。
“见”在动词前表示被动。
[16]跋(bá拔):踩。
踬(zhì至):绊。
语出《诗经·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
”意思说,狼向前走就踩着颔下的悬肉(胡),后退就绊倒在尾巴上。
形容进退都有困难。
辄:常常。
[17]窜:窜逐,贬谪。
南夷:韩愈于贞元十九年(803)授四门博士,次年转监察御史,冬,上书论宫市之弊,触怒德宗,被贬为连州阳山令。
阳山在今广东,故称南夷。
[18]三年博士:韩愈在宪宗元和元年(806)六月至四年任国子博士。
一说“三年”当作“三为”。
韩愈此文为第三次博士时所作(元和七年二月至八年三月)。
冗(rǒng茸):闲散。
见:通“现”。
表现,显露。
[19]几时:不时,不一定什么时候,也即随时。
[20]为:语助词,表示疑问、反诘。
[21]吁(xū虚):叹词。
[22]杗(máng忙):屋梁:桷(j ué觉):屋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