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说课与点评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秦兵马俑》语文课说课稿评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秦兵马俑》语文课说课稿评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秦兵马俑》语文课说课稿评课稿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优质课《秦兵马俑》说课稿范文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网络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及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充分的资源共享性等优势被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

下面我就围绕网络环境下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以《秦兵马俑》这篇课文的拓展性教学为例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秦兵马俑》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课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教学中如果想仅仅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来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似乎有点难度。

如今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介入,给了我们很大的便利,因此本课的教学可充分地运用集音、形、色于一体的专题站来学习课文,感悟语言。

2、教学重点:本教材相对来说,存在信息量少的缺陷,而与《秦兵马俑》相关的网络资源中音频、视频等信息极其丰富,更新快,密度高,正好可以补充课文的需求。

有关兵马俑的各种信息更是庞大而纷繁的。

充分利用这种资源,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资源中感悟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成为本课的重点。

而围绕这个重点要求学生收集、处理网络资源,进行分析、归纳,又成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3、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教学重点,我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认知目标:(1)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能力目标:利用网络,通过自主和合作学习方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加工信息和网上阅读的能力。

这些目标的制定是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二、说教法网络环境以它独有的生动画面、形象的声音、充足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施展着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秦兵马俑》教案及评析

《秦兵马俑》教案及评析

《秦兵马俑》教案及评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的背景知识,包括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2)培养学生对秦兵马俑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秦兵马俑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文化、艺术等多学科知识分析和评价秦兵马俑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艺术的热爱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秦兵马俑的背景知识介绍。

2. 秦兵马俑的发掘过程和考古意义。

3. 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手法。

4. 秦兵马俑的历史、文化价值。

5. 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秦兵马俑的保护和传承。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秦兵马俑的背景知识、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2. 展示法:展示秦兵马俑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直观感受其艺术特点。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秦兵马俑的保护和传承问题。

4. 情境教学法: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秦兵马俑的魅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秦兵马俑的纪录片,让学生对秦兵马俑有直观的认识。

(2)教师简要介绍秦兵马俑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2)引导学生关注秦兵马俑的保护和传承问题。

3. 展示:(1)展示秦兵马俑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欣赏和分析其艺术特点。

(2)组织学生参观秦兵马俑展览,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秦兵马俑的保护和传承问题。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5. 总结:(1)教师总结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2)强调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作业布置:(2)调查身边的文化遗产,提出保护建议。

《秦兵马俑》公开课教案及评析

《秦兵马俑》公开课教案及评析

《秦兵马俑》公开课教案及评析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秦兵马俑的背景知识,包括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秦兵马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 学生回答后,简要介绍秦兵马俑的背景知识,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二、探究与展示(15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观察秦兵马俑的图片,从造型、服饰、表情等方面分析其艺术特点。

2. 各组汇报:请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3.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评价,总结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三、欣赏与评析(10分钟)1. 观看秦兵马俑的视频,感受其历史氛围。

2.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化角度分析秦兵马俑的价值,如体现的古代军事、社会制度等。

3. 学生发表观后感,讨论秦兵马俑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秦兵马俑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2.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搜集其他关于秦兵马俑的资料,下一节课分享。

3. 拓展活动:邀请博物馆专家进行讲座,组织学生参观秦兵马俑博物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讨论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六、深入探讨秦兵马俑的制作工艺1. 教师展示秦兵马俑的制作过程视频或图片。

2. 学生观察并讨论秦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如陶土烧制、彩绘等。

《秦兵马俑》说课与点评

《秦兵马俑》说课与点评

《秦兵马俑》说课与点评一. 说课1. 教材说明本课时是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与发现”中的第三节课,“工农业发展与文化繁荣——秦兵马俑”。

2.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 知道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宏伟工程建设,如修筑长城、开凿运河等。

2) 了解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的建造意义。

3) 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和艺术等方面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3. 教学重点难点1) 了解秦兵马俑的建造意义。

2) 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和艺术等方面的重要性。

3) 学习如何欣赏中华民族的优秀的文化艺术。

4.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过的内容,了解秦始皇对于统一六国后进行的宏伟工程建设,如修筑长城、开凿运河等。

同时,展示一张秦兵马俑的图片,让学生来认识、描述。

Step 2: 基础知识讲解1) 讲解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的建造意义。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政权,对于加强统治和反对异己,秦始皇采用了一系列的措施,如推行法家思想、建立严密的机构组织和加强军事力量等。

而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修筑长城和建造兵马俑。

兵马俑是秦始皇陵之一的重要部分,是由数万陶俑组成的庞大场景,表现了当时战争和武器的实际情况,以及当时军事阵容和战术的特点。

2) 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和艺术等方面的重要性。

秦兵马俑是中国古代艺术、考古、历史、文化等领域的重大发现,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秦兵马俑是中国古代彩陶艺术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陶俑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秦兵马俑的发现使得更多的人了解了秦代的历史和文化,特别是对于研究秦始皇时代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

Step 3: 拓展阅读1) 课堂展示或视频观看:学生可观看秦兵马俑的实物或视听资料,深入了解秦兵马俑的构造、设计、制作过程等方面的情况。

《秦兵马俑》教案及评析

《秦兵马俑》教案及评析

《秦兵马俑》教案及评析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制作工艺。

2. 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教学难点:1. 秦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的深入理解。

2. 学生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秦兵马俑的价值。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秦兵马俑的相关图片、资料和视频。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秦兵马俑的纪录片,引导学生了解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

2. 学生分享对秦兵马俑的初步认识和感受。

二、探究秦兵马俑的制作工艺(10分钟)1. 教师展示秦兵马俑的图片和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其制作工艺。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秦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和特点。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欣赏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造型、线条、色彩等方面欣赏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点。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批判性思维训练(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秦兵马俑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2.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秦兵马俑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心得。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研究秦兵马俑的相关知识。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秦兵马俑的价值的能力。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深入分析兵马俑的审美特征1. 教师引导学生从兵马俑的审美特征入手,分析其艺术风格和时代背景。

秦兵马俑说课稿4篇

秦兵马俑说课稿4篇

秦兵马俑说课稿 4 篇秦兵马俑说课稿篇 1一、说教材《秦兵马俑》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课文一方面用详尽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另一方面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兵马俑的特点。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4、情感、态度、价值观:利用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秦兵马俑的不朽艺术价值,激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重点:了解兵马俑的远特点。

难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说教法与学法:进行教学时,选择以读代讲,同时利用课件图文结合让学生近距离了解兵马俑的特点。

规模宏大:学生读—教师归纳讲解。

类型众多:抽读—重点的读—教师讲解、归纳。

个性鲜明:抽读—感悟—想象扩展三、说教学过程:(一)介绍历史背景,激趣导入1、谈话导入2、视频介绍3、板书课题 19.秦兵马俑(二)学习课文,直奔重点1.学习 1 自然段。

2.学习 2 自然段;小结:规模宏大。

3.过渡 3 自然段。

4.学习 4--7 自然段;小结:兵马俑的特点:外貌、神态、着装。

5.学习 8 自然段;小结:个性鲜明有的---有的--有的--。

6.学习最后一段;小结:高度赞扬兵马俑在世界雕塑史上的地位(三)世界对兵马俑的赞叹。

(四)作业(五)、板书设计19.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举世无双个性鲜明秦兵马俑说课稿篇 2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秦兵马俑》是人教版语文七册第十九课课文。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状物类的散文,课文从两方面详尽而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干,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味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秦兵马俑》说课与点评(5篇)[修改版]

《秦兵马俑》说课与点评(5篇)[修改版]

第一篇:《秦兵马俑》说课与点评《秦兵马俑》说课与点评《秦兵马俑》说课与点评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14 秦兵马俑》。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6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秦兵马俑》本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1篇课文,该单元以世界各地为主题展开。

是一篇说明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

本文条理清晰、语言生动、描写细致,是学生感悟语言、学习说明文的好材料。

【点评:“说教材”呈现的是教师对文本的研读和理解,要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说清楚文本是什么样的,有哪些可供学习的言语内容。

显然,这里的“说教材”只是蜻蜓点水而已,并没有呈现出教师自己对文本的解读。

本单元包括《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三篇课文,之所以将它们编排在一起,从内容上来说,它们展示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民族文化,展现劳动者的勤劳与智慧,从表现形式上来说,都抓住事物的特征,围绕中心词、中心句来写,结构分明,条理清晰。

《秦兵马俑》无论是篇章结构上还是构段上,都有鲜明特点,描写与联想相结合的描述方法不仅形象生动,还突出了作者对秦兵马俑的赞美之情。

这些是说教材时要重点关注的。

另外,这是一篇状物散文,而非说明文。

】二、说学情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品读与自学能力,他们能够自己读通句子,读懂文章内容。

但还需要老师对他们提出品与读的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

【点评:学情并不是笼统而空洞的,针对具体文本学习的学情分析,要与学习的内容、目标、方法等结合起来。

“品读”的能力指什么?“品与读的要求”指向的是什么?关于状物散文,学生有怎样的知识基础和阅读经验,需要引导的是什么?自己的学生是具体的学习者,不是抽象的符号,切不可说得不明不白。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基于以上分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秦兵马俑》教案及评析:践行综合素质教育,提升学生艺术鉴赏能力

《秦兵马俑》教案及评析:践行综合素质教育,提升学生艺术鉴赏能力

秦兵马俑是中国古代艺术的杰出代表,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它们保存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的珍贵信息,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把秦兵马俑引入课程,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本文旨在重点探讨秦兵马俑教案及评析,以践行综合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一、教材分析1.教材简介秦兵马俑分布在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陪葬品之一。

秦兵马俑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作为一种世界文化遗产,秦兵马俑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2.教材目标本教材旨在通过学习秦兵马俑,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特点、技法等方面,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让其在感性与理性上都能够更好地对艺术品进行理解和欣赏。

3.教材内容及教学方法本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构造形式、文化内涵、艺术特点等多方面的内容。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解、分析、欣赏等多种方式展开。

4.认知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同时还能够了解秦兵马俑的构造形式、文化内涵、艺术特点等方面的内容,对中国古代艺术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5.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秦兵马俑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6.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对于艺术品的分析和欣赏方法,提升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将能够:1)了解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掌握对于秦兵马俑的构造形式和艺术特点的基本分析方法。

3)培养学生对于美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2.教学内容与方法1)了解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通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表明此类文物具有哪些历史意义和价值。

2)掌握对于秦兵马俑的构造形式和艺术特点的基本分析方法通过分析秦兵马俑的构造形式和艺术特点,让学生了解古代雕塑的特点和技法。

秦兵马俑说课稿(共7篇)

秦兵马俑说课稿(共7篇)

篇一:《秦兵马俑》说课稿《秦兵马俑》说课稿一、说教材《秦兵马俑》这篇课文一方面用详尽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另一方面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

2、过程和方法:会默读课文,能结合自己的想象感受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法与学法根据《课标》对高年段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其中一条“学会默读”,以及课文前一段连接语中所提到的本篇课文的学习要求“认真默读课文,想象兵马俑的神态和气势,再谈谈读后的感受。

”我在进行教学时,选择了以默读为主,同时穿插了浏览、自读、齐读、有选择的读、师生配合读这些读书形式。

在这个充分接触文本的基础上,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去想象、感悟、交流。

规模宏大:默读批划—反馈—感悟类型众多:默读—有重点的读—感悟—感情朗读—信息反馈个性鲜明:默读—感悟—想象扩展三、说教学过程(一)介绍历史背景,激趣导入1、虽然学生对秦兵马俑本身非常感兴趣,但它毕竟是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这除了给秦兵马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

因此我在开课时首先用一首李白的诗导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候尽西来。

”让学生一下子感受到秦王的霸气。

然后我对秦王朝以及兵马俑做了简单的历史背景介绍。

2、在板书课题后,问学生:知道什么是俑吗?什么又是秦兵马俑呢?《课标》对中年段的学生要求有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因些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相关资料。

(二)初读感知,直奔重点2、兵马俑究竟有哪些特点,文中一句话概括的好,迅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课文第三自然段是对全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同时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三)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2、在反馈时,重点指导学生从“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

《秦兵马俑》公开课教案及评析

《秦兵马俑》公开课教案及评析

《秦兵马俑》公开课教案及评析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文化价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文化价值。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文献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关注秦兵马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2. 学生分享对秦兵马俑的初步了解和感受。

二、探究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过程和历史背景。

2. 学生通过阅读文献资料,了解秦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和特点。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秦兵马俑与秦始皇统治的关系。

三、欣赏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10分钟)1. 教师展示秦兵马俑的图片,引导学生从艺术角度欣赏其造型、服饰和表情。

2. 学生结合之前的了解,分析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和风格。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秦兵马俑艺术价值的看法。

四、评析秦兵马俑的文化意义(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秦兵马俑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2. 学生通过阅读文献资料,了解秦兵马俑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秦兵马俑对后世文化的启示和影响。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文化价值。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3. 教师强调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教学评析:本教案通过导入、探究、欣赏、评析和总结五个环节,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文化价值。

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秦兵马俑》教案及评析:深度解析中国古代军事历史

《秦兵马俑》教案及评析:深度解析中国古代军事历史

秦兵马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物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它们被认为是中华文明史上杰出的艺术成就,同时也是近代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本文将从教案和评析两个方面对“秦兵马俑”进行深度解析,旨在让读者了解它在中国古代军事历史上的重要性。

一教案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到:(1)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2)秦朝及其军事制度的历史背景与特点;(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演变与发展经过。

2.教学内容(1)秦兵马俑的来历、制作工艺及保存状态。

(2)秦朝的历史背景、统一六国和匈奴之战。

(3)秦朝军事制度的特点和演变。

如征兵制度、戍卫制度、军阵布置等。

(4)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演变和发展。

如晋楚战国时期的兵家、唐宋以后的文治、明清之后的关门主义等。

3.教学方法本课程注重学生参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面对面讲解、互动讨论、观看视频、阅读文献等。

4.课堂活动(1)带领学生前往秦兵马俑博物馆,亲身观看秦兵马俑。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话题,如“秦兵马俑的制作工艺”、“秦朝的军事制度”、“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演变和发展”等。

(3)学生进行个人研究,并撰写小论文。

二评析秦兵马俑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古代军事史的珍贵资料。

它们的制作年代跨越了200多年的时间,巨大的规模和高超的工艺水平展示了秦代严格的军事制度和雄厚的兵力。

秦朝以铁腕手段统一了六国,并打击了不少各地的叛乱。

秦兵马俑所展示的,正是秦国军队千锤百炼的战争技术和军事战略。

这些兵器和配件在规模和细节上都可以看做是今天军队的孪生兄弟。

所以评述秦兵马俑的意义,不得不提及中国古代军事历史。

从从周末伯夷悲歌、战国时期的孙子兵法、吴起的“兵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等话我们不难看出,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演进过程中,思辨性思想一直是极其重要的部分。

在军事思想的演变历史中,始于周代的军制和思想早已不适应多元化的、多样化的军事环境。

秦兵马俑说课稿【精选5篇】

秦兵马俑说课稿【精选5篇】

秦兵马俑说课稿【精选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主题班会、教案大全、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工作计划、文案策划、文秘资料、活动方案、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heme class meetings, lesson plan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work plans, copywriting planning, secretarial material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秦兵马俑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秦兵马俑》公开课教案及评析

《秦兵马俑》公开课教案及评析

《秦兵马俑》公开课教案及评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的背景知识,包括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学生对秦兵马俑的认识水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秦兵马俑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并激发对秦兵马俑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阅读课文,了解秦兵马俑的背景知识。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分享自己的观点。

5. 总结评析: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秦兵马俑的特点和价值,并进行点评和分析。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交流互动等方面。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秦兵马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程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以便对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2. 图像分析:利用多媒体展示秦兵马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其艺术特点。

3. 文化背景介绍:结合历史、文化知识,为学生提供秦兵马俑的文化背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等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其价值。

秦兵马俑说课(精选14篇)

秦兵马俑说课(精选14篇)

秦兵马俑说课(精选14篇)秦兵马俑说课篇1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国标版语文第十册第13课的《秦兵马俑》。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课文从两方面详尽而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学情分析。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感受其宏伟气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通过阅读课文,想象秦兵马俑宏伟的气势和鲜明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中如果想仅仅通过课文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来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似乎有点难度。

因为,虽然学生对秦兵马俑本身非常感兴趣,但它毕竟是离我们两千多年前秦王朝的产物,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太远,这除了给秦兵马俑本身罩上了一层神秘感之外,也让学生对于它的理解与想象产生了很大的难度。

采用课件能拉近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让秦兵马俑似乎一下子处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因此本课的教学我就充分运用了课件来组织学生学习课文,感悟语言,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目标。

本篇课文共分两教时教学,我所执教的是第二课时。

根据本篇课文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教学的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

精读课文第3——11小节,理解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

2、过程与方法。

利用课件资料,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解读,理解秦兵马俑“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的智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第二段,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理解“举世无双”的含义,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秦兵马俑》教案及评析

《秦兵马俑》教案及评析

秦兵马俑教案及评析一、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研究秦兵马俑,让学生了解秦代的军事文化和政治制度,了解中国古代战争史和文物保护工作,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1.2 教学重点秦兵马俑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1.3 教学难点如何将秦兵马俑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并激发学生思考和想象。

1.4 教学时间1-2课时1.5 教学方法资料分析、讨论交流、个人思考二、教学内容2.1 秦兵马俑简介秦兵马俑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古代陵墓,被誉为中国古代兵器库和军事博物馆的代表作。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同时建造秦兵马俑来保护陵墓。

秦兵马俑的规模之大、工艺之精湛、形象之生动和文化内涵之丰富,使它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2.2 秦兵马俑的历史意义秦兵马俑不仅是一种装饰形式,更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的代表。

在秦代,士兵们被分为等级,每个等级都有一套制度,包括隶属关系、服装、器械和军事演习等。

秦兵马俑则是这些制度的具体呈现,展现了秦代的武装力量和军事组织架构。

同时,秦兵马俑也反映了秦始皇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背景。

从兵马俑的数量、地位、价值和尺寸等方面,都能够窥见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追求权力和尊荣的心理,以及对永恒生命的渴望。

2.3 秦兵马俑的文化价值秦兵马俑是中国文化宝库的精髓之一,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一方面,它记录了中国古代军事文化和武器制造技术的发展历史,是研究古代军事史和军事学的重要资料;另一方面,它也是中国古代美术和雕塑艺术的代表作,反映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创新和风格的转变,是研究古代艺术史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依据。

2.4 秦兵马俑的文物保护工作秦兵马俑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一员,文物保护工作是保障其保存的重中之重。

为了保护秦兵马俑,中国政府采取了大量措施,例如加强监管,提高保护意识,科学修复,控制游客人数等。

同时,国际社会也加强了文物合作和交流,为秦兵马俑的保护和研究做出了贡献。

《秦兵马俑》教案及评析

《秦兵马俑》教案及评析

《秦兵马俑》教案及评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修复和保护情况;(2)认识兵马俑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3)学会欣赏古代雕塑艺术,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2)运用比较、联想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2)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3)培养学生热爱历史、探索真理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兵马俑的发现与修复:介绍兵马俑的出土过程、修复技术和成果。

2. 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分析兵马俑的雕塑技巧、造型风格和审美价值。

3. 兵马俑的历史意义:阐述兵马俑在我国古代军事、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4. 兵马俑的分类与分布:介绍兵马俑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

5. 兵马俑的保护与传承:探讨兵马俑的保护措施、传承意义和未来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兵马俑的发现与修复过程;(2)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和历史意义;(3)兵马俑的保护与传承。

2. 教学难点:(1)兵马俑的雕塑技巧和造型风格;(2)兵马俑在我国古代军事、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兵马俑的发现、修复、艺术特点和历史意义等基本知识。

2. 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兵马俑与其他古代雕塑的异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兵马俑的保护与传承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兵马俑作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对兵马俑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审美鉴赏能力:分析学生在欣赏兵马俑时的观察角度、评价标准和思考深度,评价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4. 保护与传承意识:考察学生在讨论兵马俑保护与传承问题时所表达的观点和态度,评估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秦兵马俑》公开课教案及评析

《秦兵马俑》公开课教案及评析

《秦兵马俑》公开课教案及评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遗产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秦兵马俑的发现与历史背景2. 秦兵马俑的制作工艺3. 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4. 秦兵马俑的文化内涵5. 秦兵马俑的保护与传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秦兵马俑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秦兵马俑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2.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秦兵马俑的图片,分析其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

3. 讨论法:分组讨论秦兵马俑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4. 案例分析法:分析秦兵马俑的保护案例,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秦兵马俑的发现和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秦兵马俑的制作工艺、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

3. 观察:展示秦兵马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制作工艺和艺术特点。

4. 讨论:分组讨论秦兵马俑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分享各自的观点。

5. 案例分析:分析秦兵马俑的保护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8. 板书设计:秦兵马俑历史背景:秦朝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制作工艺:陶土烧制、雕刻、彩绘艺术特点:真实、生动、细腻、传神文化内涵:体现秦朝的强大和繁荣,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保护与传承:加强文物保护意识,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播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1. 学生对秦兵马俑的兴趣程度,是否需要在导入环节加入更多趣味性内容;2. 讲解、观察、讨论等环节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3. 学生参与度如何,是否每个人都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4. 案例分析环节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5. 作业布置是否具有针对性,能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019年《秦兵马俑》说课与点评.doc

2019年《秦兵马俑》说课与点评.doc

2019年《秦兵马俑》说课与点评篇一:秦兵马俑说课稿《秦兵马俑》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国标本五年级下册的课文《秦兵马俑》。

首先允许我来汇报我对这篇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状物类的散文,课文从两方面详尽而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表达了作者对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艺术的热爱。

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我们如临其境,而且深深地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这既是一个美妙的文本,文美、物美,也是很有挑战性的文本,五年级学生的阅历有限,较长的篇幅,多处的精彩描写,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但同时也是给这堂课留下了创造性解读的空间。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身心发展的普遍规律,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我为本篇课文的学习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随文识字,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披文得意,理解并体会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3、拓展阅读,感受祖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学重点其中第二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我的突破策略是——主题阅读,分享交流,读中感悟,整体渗透四、说教学难点第三点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我的突破策略是——网络阅读,强化体验具体的操作方法,我将结合教学过程进行汇报。

接下来我将汇报简要的教学过程:五、说教学过程这篇课文我将分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主要是夯实语基。

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疏通课文,使学生能够较为顺利地通读课文。

同时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质疑问难,并在同伴互助时尽自己的能力解决部分疑难,从而形成进一步阅读课文的阅读期待。

第二课时主要是在阅读分享中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促成语文素养的提高。

具体的设计是这样的:(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兵马俑》说课与点评《秦兵马俑》说与点评大家好!今天我说的题目是《14秦兵马俑》。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6个方面进行说。

一、说教材本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1篇文,该单元以世界各地为主题展开。

《秦兵马俑》是一篇说明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

本文条理清晰、语言生动、描写细致,是学生感悟语言、学习说明文的好材料。

【点评:“说教材”呈现的是教师对文本的研读和理解,要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角度说清楚文本是什么样的,有哪些可供学习的言语内容。

显然,这里的“说教材”只是蜻蜓点水而已,并没有呈现出教师自己对文本的解读。

本单元包括《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三篇文,之所以将它们编排在一起,从内容上来说,它们展示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民族文化,展现劳动者的勤劳与智慧,从表现形式上来说,都抓住事物的特征,围绕中心词、中心句来写,结构分明,条理清晰。

《秦兵马俑》无论是篇章结构上还是构段上,都有鲜明特点,描写与联想相结合的描述方法不仅形象生动,还突出了作者对秦兵马俑的赞美之情。

这些是说教材时要重点关注的。

另外,这是一篇状物散文,而非说明文。

】二、说学情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品读与自学能力,他们能够自己读通句子,读懂内容。

但还需要老师对他们提出品与读的要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

【点评:学情并不是笼统而空洞的,针对具体文本学习的学情分析,要与学习的内容、目标、方法等结合起来。

“品读”的能力指什么“品与读的要求”指向的是什么关于状物散文,学生有怎样的知识基础和阅读经验,需要引导的是什么自己的学生是具体的学习者,不是抽象的符号,切不可说得不明不白。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基于以上分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学会本的7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理解秦兵马俑的特点,这是本的学习重点。

了解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和过渡句的作用。

这是本的学习难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点评:说教师说“基于以上分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联系下面的内容,这句就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哪些目标与上面的分析有关联重难点是根据什么确定的语文教师最起码的言语逻辑思维是不可缺少的!标中提出“三维目标”,同时指出这“三维目标”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说教师在目标表述上,明确地将三维目标分开来表述,是不恰当的。

识字学词不需要关注过程与方法吗朗读与理解不属于能力范畴吗】四、说教法学法新标强调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重视学生个性化的情感体验,本我拟采用创设情境朗读法、品词析句法,讲授与点拨相结合等教法。

学法上,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采用讨论法、诵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点评: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与定位是值得肯定的,如果能结合文本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表述,会更加清晰明了了。

例如,根据描绘栩栩如生,用词形象生动,大量运用描写与联想结合的方法突出兵马俑特点等表达特色,采用情境创设法和品词析句法引导学生感悟内容、体会情感、内化语言。

】五、说教学过程教学本,我预计2个时完成。

我拟采用“导—读—赏—拓—布置作业”五个环节完成。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上伊始,我让学生了解秦兵马俑的国际地位,然后对秦王朝及兵马俑作简单介绍,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导入题。

为下文理解秦兵马俑的特点做铺垫。

接下来,齐读学习目标,然后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包括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写作背景及作家作品的介绍等,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障碍,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二)初读文,整体感知。

新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

”因此在导入后,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勾划出不理解的词句,疏通文意,并思考:文介绍了秦兵马俑的哪些特点接下来,请学生分段读,其他学生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理清脉络,我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为第三环节的精读做好铺垫。

(三)精读文,研读赏析。

此环节,我打算分2步突破本的重难点。

第一步,精读指导。

这一步,我引导学生“四读”,让学生深入文本,走进兵马俑。

一读,自由读,圈画出感受最深的语句,简单谈谈读后的感受。

二读,抓关键词“19120平方米”、“近8000个”、“长230米”、“宽62米”、“14260平方米”、“6000个左右”等,体会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

三读,创设你置身其中,观看秦兵马俑的真实情境,想象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和弓弩手等不同类型的兵马俑所表现出的不同个性。

四读,联系现实中制造工艺品的繁琐与精细,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

这样层层递进,学生很容易理解层次,教学重点便迎刃而解。

第二步,合作探究。

此步,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用多媒体出示以下思考题: 1,是用什么说明方法介绍秦兵马俑的特点的在文中划出来并作以说明。

2,第3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让学生交流、讨论,加深对文内容和说明方法的把握,我只做适当点拨与总结,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能力,同时,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以及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的作用的教学难点也得以突破。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在本末尾,请学生齐读最后一段,了解它在全文中总结性的作用,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并以“秦兵马俑,我想对你说……”说一段话,激发学生为历史而自豪的感情。

最后,以学生谈收获的形式结束本。

(五)布置作业,复习强化。

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理解文内容,我让学生将文中优美的句段抄在摘抄本上,后搜集与科文有关的历史资料。

让学生从内走到外,拓展语文学习的新时空。

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的板书设计。

【点评:说教学过程时,不仅说清每一步做什么,还说明为什么这样做,也就是说明了行动背后的理念,是对的。

学习过程的设计中,对预设的教法和学法的贯彻力图做到到位,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从堂学习的着力点来看,教师的确如“说教材”中所透露的,目标定位不准确。

其一,结构的梳理不到位。

整篇来看,是总分总的写法,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自然段首尾呼应;内容安排上来看,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规模宏大”与“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两个部分用过渡段连接。

其二,这是一篇状物散文,在本篇里,很多句子的表达,都采用了“描写+想象”的形式。

这样写作的好处是,赋予了描写对象以鲜活的生命,给人栩栩如生的感觉,同时将作者的情感很自然地融于字里行间。

这正是本文适合运用诵读法来内化情感、习得语言的根本,可惜教师并没有关注到。

】六、说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是这样的: 4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过渡句:承上启下这样的设计主题鲜明、结构清晰,学生沉浸于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而自豪之中。

【点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板书,“主题鲜明、结构清晰”八个字是说不清楚的。

鲜明的主题体现在哪里板书是如何体现出清晰的结构的我想,这个板书设计缺失的恰恰是主题和结构。

】总之,教学本,我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以读为主线,以情为核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进步,有所收获,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评:每次阅读“名师诊所”栏目提供的说稿,我都会想,自己冒充“名师”对老师的说稿说三道四,到底合不合适毕竟,我的点评代表的只是个人观点,难免会有想当然的臆测。

不过,“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句俗语还是给了我一点勇气和自信,况且,我用带有批评意味的词句,实际表达的是希望和老师们一起探讨的意愿,目的很单纯,一起走上专业成长的道途,做明明白白的教师,做能为学生提供正能量的教师。

说说什么,条条框框大家都很熟悉,说白了,就是向听众说明白自己教什么,为什么这么教。

教什么,肯定不能只告诉人家文的题目和内容。

“教文”和“用文教”不是一回事,“教什么”蕴含在文中,需要教师先从文中找出来,梳理清楚,然后再在堂上,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去落实。

文本解读要解决的就是教什么的问题,对应于说稿,就是“说教材”。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一个文本编排在此学段此册此单元,肯定承载了特定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任务,这是需要教师研读明白的。

怎样研读、梳理、提炼呢以《秦兵马俑》为例,除了弄清楚写了什么,更要弄明白是怎么写的——对应于学段目标,其中蕴含的哪些具体表达方法(篇章结构、构段特点、说明和描写的方法等)是需要关注的;作为一篇状物散文,有哪些具体的文本特性(文体特点、遣词造句与表达目的的关系)需要领会;从学生实际需要考量,这篇会激发学生怎样的阅读兴趣等等。

这些是说时需要用心说透彻的,唯此才能证明教师深入研读了文本,厘清了文本的教学价值。

这也是堂教学有效实施的保证。

说也可以说是一个堂教学预演的过程,现场没有学生,说者心中要始终装着学生。

说教学流程,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教师不能自说自话,要预想:学生真的会如我所想的那样读书思考、沉潜文字、习得内化吗教师说用“四读”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层次,细想这“四读”,与理解层次并没有多大关系,并且,“三读”“四读”的对象不是文本本身的语言文字,学生又如何能理解层次当然,这与教师文本解读是否到位、目标定位是否准确、进行内容选择是否科学都有关系。

前说是为更好地上服务的,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既要吃透标精神,又要有自己的教学理解,以保证走入堂能真正助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