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针王”郑魁山“过眼热”等针法解析(收藏)
痛症的中医治疗(二)
痛症的中医治疗(二)痛症的中医治疗(二)原创2016-04-04 刘丰毓天下中医(讲座节选)我们在治疗痛症时,要考虑怎么解决压力和张力的问题,膏药给身体一个压力,身体里的反应出现了一种张力,当两种力作用到一起的时候,里面的筋膜会重新布排。
筋膜是人体里最低级的组织。
在人体里面越高级的组织损伤了以后,越不容易痊愈,比如脑组织,稍微有点损伤,可能会引起半身不随。
但筋膜不是,筋膜是最低级的组织,最低级的组织损伤以后,它的那种自愈能力特别强,所以现在有一个新兴的学科——筋膜学说,遍布内外妇儿科。
我们可以把筋膜学说当成一种工具,我在天下中医微信群里讲过半年的《三焦论》(可直接点击??天下中医论坛微信讲座1期《论三焦之一》),在群里的都应该听过。
我在思考三焦的时候,我从腠理膜圆的角度来思考筋膜,筋膜在什么位置,我们怎么来调整筋膜。
因为在微信群里有很多限制,我只讲了用三焦理论在内科方面的治疗,在治疗痛症上我有所保留。
因为我不喜欢功利心很强的人,如果我讲扎这管那儿,怕群友把这当成绝招,我认为一种理念,更可贵的是你那种深入的思考,而不是把它变成一种绝招换钱,所以我在微信群讲课的时候对于一些技法有所保留。
刚才说了压力和张力对筋膜的作用,还有一个拉力,比如说乳腺增生,中药有很多办法,但都不彻底。
乳腺增生引起来的疼痛,用中药也能解决,但需要一点时间,可能你今天消了,明天又出来了。
乳腺是什么组织?乳腺也是筋膜组织。
乳腺出现增生后,我们治疗的靶点不应该放在增生上,而是去别的地方借筋膜。
听过这个词吗?就好比一个绳子,出现结了,你要直接解结不太容易,因为太紧了,你要从别的地方拉过一点绳子来,松一下,把结打开。
解乳腺增生这个结也是这样,离乳腺最近的筋膜就是后背,所以有一种办法就是刮痧,刮膀胱经、刺血,刮痧治疗乳腺增生痛症可以立竿见影。
这个理念就是借筋膜,解决的是拉力的问题。
这里出现一个结,我们在解决这个结的时候,直接去捅肯定不行,有一种疗法是直接捅,工具我都带了,一会儿让你们看看,绝对是可以直接捅开,也不疼,但是这绝对没有借筋膜来的巧妙,这是解决拉力的问题,刚才讲的膏药是解决张力的问题。
还原经典真相,深度解析人迎寸口脉针法
还原经典真相,深度解析人迎寸口脉针法作者/施传成编校/芸菱【导读】小编大四的时候,在师弟的推荐下废寝忘食的读完王钊老师的《灵枢针灸》,当时的兴奋劲如今还历历在目。
如果说那本书拓展了小编的针灸思维,施传成老师首次公开讲授的内经针法,则真正开始动摇自己“积攒”的针灸经验穴体系。
如果思维仅仅停留于针灸的经验穴积累,那么治病便永远停留在“下工”的层面。
今天,将施老师的内经针法分享给大家,希望有缘者学之,再次由衷感谢施传成老师的无私分享。
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堪称中医圣典,更是针灸法祖,是中华祖先留给华夏子孙的民族瑰宝。
然《黄帝内经》文义古奥,知识广博,加之理论分散,编排杂乱(不符合现代章法)。
虽然历代研究《黄帝内经》的医家众多,但难以复原先祖原意。
纵观历代医籍,几乎见不到阐解人迎寸口脉针法之论,更别提实践应用人迎寸口脉针法了。
本人研究内经针法,一改过去以经研经做文字游戏的方法,以临床检验实践验证为先导的方式,让理论付诸实践,实践验证理论,再以(验证正确的)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步步为营稳步推进,临床疗效神奇,深感古人智慧超常,先祖不欺人也。
为找到《内经》学习纲领获得研究捷径,一直想从《内经》中找到学习和研究的提纲性经文,以便分清《黄帝内经》广博篇章的轻重缓急,节省研究的时间和精力,当读到《禁服》篇时豁然开朗,由此深知人迎寸口脉针法在针灸中重中之重的地位,也从此开始了我的人迎寸口脉针法探索实践的艰辛研究历程。
反复学习研究《内经》相关经文,参考王钊、祝华英、杜建华、王伟等实践应用人迎寸口脉针法的经验,经多年临床反复验证和总结,终于解开了《黄帝内经》人迎寸口脉针法的诸多谜团,让沉寂二千多年的人迎寸口脉针法重现天日,相信老祖宗智慧结晶--人迎寸口脉针法定会造福子孙万代。
人迎寸口脉针法,是《黄帝内经》中高层次针刺方法之一,其法度严密,疗效非凡,是内经针法中解决人体大环境问题的“道”层次的针法,而非针对某病某症进行治疗的术。
郑魁山热补针法治疗五官科疾病经验
2 临床 应用
2 . 1 面神 经麻 痹
案例 l 5月 1 2日
肾俞 , 用 热补 法, 不 留针 ;内睛 明, 用压 针 缓进 法, 留针
以防 发生 传 统针刺 手 法基 础 上, 本着 执简 驭 繁原 则, 在不 失 “ 烧 后期 应 针 足三 里 、 内庭 、 太冲 等 远 隔穴 位 , 山火 ”精 髓和 疗 效 的前提 下 , 创 立 了热补 法 。该 法 用 面神 经痉 挛 。
捻 按, 推着 守气 , 使 针 下沉 紧 , 产 生 热 感 。具 体操 作 : 进 针时, 术 者左 手 食 指或 拇 指 紧 按针 穴 ( 揣穴) , 右 手
多 因气 血虚 弱 , 营卫 失 调, 风寒 侵 袭 经络 所致 。用 在传 统 针刺 手法 中,“ 烧 山火 ”操 作难 度最 大 , 许 畴, 郑 老 秉 承 家 父 真 传 秘 旨, 但 深 感 其操 作 难 度 较 大 , 不 郑 老 强 调 , 对久治不愈或体弱气虚者, 宜配 会 阳 、长 用补 法或 加 灸, 以益 气振 阳 、养 血祛 风 。 利后学学习, 且 临床 应 用 范 围较 局 限, 故 在 融 汇 贯 通 强 、足三 里,
出, 左嘴 角 闭不 严, 常流 口水 和 露 出食物 。 在 某 医务 室 亦不 疲 乏 。视力 检查 示 :右 眼 1 . 2 , 左眼 0 . 1 。左 眼视
颜色稍浅, 边 缘 清 楚, 动 静 脉 迂 曲, 黄 诊 断为 “ 面神 经 麻 痹 ”, 治疗 效 果 不 显 。刻 诊 :左 眼 乳 头 水肿 消退 , 光 反射 消 失, 周边 未见 异 常 。守前 法 治 上 下眼 睑不 能 闭合, 露睛 1 c m , 左侧 面肌 松 弛 下垂 , 不 斑 中心 凹可见 ,
“西北针王”郑魁山“过眼热”等针法解析(收藏)
“西北针王”郑魁山“过眼热”等针法解析(收藏)郑魁山先生为中国著名针灸大家,临证以手法治疗疑难杂症而著称,“温通针法”即是先生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独创的治疗各种疑难杂证的特色针刺手法。
该手法补泻兼施,能激发经气并通过推弩守气,推动气血运行,使气至病所,具有温经通络化痰浊,祛风散寒,行气活血,扶正祛邪的作用。
郑魁山“过眼热”针法来自灵素馆 00:00 12:00一、过眼热针法以风池穴为主施温通针法,使热感传导至眼区,称为“过眼热”针法。
用以治疗各种眼疾常获良效。
风池穴处针感较明显,但临床不掌握针刺要领,无针感传导,则影响疗效。
古人云“气至而有效”,所以促使针感沿经络传至病所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手段。
风池穴为少阳经与阳维脉、阳跷脉的交会穴,针刺得当可使针感循少阳经、阳维脉、阳跷脉的走向而达眼、耳、额颞部,这也是风池穴可治疗五官疾病的原理。
操作方法患者正坐,自然体位,督脉风府旁斜方肌外侧,枕骨下凹陷中取穴。
选用1寸毫针,双手配合针尖朝向对侧目内眦进针~寸,进针后,刺手仔细体会针下气至感觉,得气后再行温通针法,使眼部产生温热舒适感,守气1~3分钟,守气后出针,按压针孔。
常用配穴:攒竹、太阳、内关、光明、太冲透涌泉等。
二、穿胛热针法取天宗穴为主施用温通针法,使热感传导至肩、臂部,起到散寒止痛的作用,称为“穿胛热”针法。
治疗风寒湿侵袭所致的上肢麻木疼痛和肩凝症等。
天宗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穴,位于肩胛冈下窝,古人有“肩重,肘臂痛不可举,天宗主之”之说。
天宗穴用一般之刺法往往不易产生针感传导及温热感,采用温通针法则可使针感定向传导扩散并在肩关节局部产生温热感,通利关节,温经活络止痛。
1.治疗肩周炎操作方法患者取俯伏位,在天宗穴处用指压法找到敏感点,左手拇指为押手,右手持寸毫针直上斜刺1寸左右,得气后即行温通针法,使针感沿肩胛传至肩关节部,守气1~3分钟,使患者肩关节部感到温暖舒适,然后退针至皮下,出针,按压针孔。
嘱活动肩关节数次,再取侧卧位,针肩前、肩髃、肩贞、条口穴,行温通针法,留针20分钟。
道门秘传针灸妙决
道门秘传针灸妙决道门秘传针灸妙诀关注山东济南平阴东阿镇碧霞宫项静道道长针灸秘诀是历代医家临床实践和心血凝结的精华,历来被医家和武医名手所珍藏,宋元以后渐散见于各种医书之中,其妙法非心传口授难明其旨。
度师(道家全真金山派魏清晓师父教授医学、针灸、导引丹道诸法。
为简明扼要理解教意整理请名家里手多加斧正。
一、寻穴歌金针奥妙素称奇,按经详推复何疑;十二经中十五络,金水木火土不移;奇经八脉阴阳跷,冲任督带阴阳维;五募五俞并八会,经外奇穴悉载之;九气所致宜早遏,六淫客邪莫迟时;虚用补法指里转,实行泄法指外施;或补真阳元气后,或泄余邪病即离;诚能晓得个中妙,天下归仁称上医。
二、针法歌先说平针法,含针口内温,按揉令气散,掐指故教深,将针按穴上,令他嗽一声,随嗽归天部,停针再至人,再停归地部,待气候针沉,气若不来至,指甲切其经,次提针向病,针退天地人。
三、行针指要歌或针风,先向风门气海中。
或针水,水分夹脐脐边找。
或针结,针著大肠泄水分(“分”为“穴”之误)。
或针劳,须向风门及膏盲。
或针虚,气海丹田委中奇。
或针气,膻中一穴分明记。
或针嗽,肺俞风门须用灸。
或针痰,先针中脘三里间。
或针吐,中脘气海膻中补。
翻胃吐食一般针,针中有妙少人知。
四、回阳九针歌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
环跳三里并合谷,此是回阳九针穴。
五、禁针穴歌脑户囟会及神庭,玉枕络却到承灵。
颅囟角孙承泣穴,神道灵台膻中明。
水分神阙会阴上,横骨气冲针莫行,箕门承筋手五里,三阳络穴到青灵,孕妇不宜针合谷,三阴交内亦通论,石门针灸应须忌,女子终身无妊娠,外有云门并鸠尾,缺盆客主人莫深,肩井深时人晕倒,急补三里人还平,刺中五脏胆皆死,冲阳血出投幽灵,海泉颧髎乳头上,脊间中髓伛偻形,手鱼际陷阴股内,膝膑筋会及肾经,腋股之下各三寸,目眶关节皆通评。
六、禁灸穴歌禁灸之穴四十五,承光哑门及风府,天柱素髎临泣上,睛明攒竹迎香数,禾髎颧髎丝竹空,头维下关与脊中,肩贞心俞白环俞,天牖人迎共乳中,周荣渊液并鸠尾,腹哀少商鱼际位,经渠天府及中冲,阳关阳池地五会,隐白漏谷阴陵泉,伏兔脾关委中穴,殷门申脉承扶忌,阴市下行寻犊鼻,灸而勿针针勿灸,针经为此常叮咛,庸医针灸一齐用,徒使患者炮烙刑。
名老针灸专家经验集---八法治疑难杂症,郑魁山临证经验
名老针灸专家经验集---八法治疑难杂症,郑魁山临证经验“八法”治疑难杂病---郑魁山临证经验郑魁山(1918-2010),男,河北省安国县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甘肃省首届名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号称“西北针王”、“中国针灸当代针法研究之父”。
生于1918年12月,16岁跟随父亲郑毓林学习针灸医学。
1942年和父亲赴北平行医。
1947年考取中医师,1951年和高风桐等创办北京市中医学会针灸研究班。
1952年7月与栾志仁等创办北京市广安门联合诊所。
1953年3月协助北京中医学会创办针灸门诊部。
1954年3月任华北中医实验所针灸主治医师,1955?196年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任主治医师兼第三研究室负责人,1970年1月下放后留甘肃省工作。
著作有《针灸集锦》、《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
曾任甘肃中医学院针灸系名誉主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甘肃省针灸学会副会长。
出版专著14册,其中《针灸集锦》获甘肃省新长征优秀作品一等奖,日本京都中医研究会1983年翻译成日文出版;《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台湾千华图书出版公司1989年用繁体字出版;《点校·针灸大全》、《针灸问答》、《针灸补泻手技》,日本东洋学术出版社1991年用日文出版。
临床和科研实践,创立了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的“针灸治疗八法”。
1961年12月,郑魁山与朝鲜实习班留影(后排右三)图1在美国演示郑氏针法图2郑魁山在为研究生上课图3郑魁山和学生黄龙祥合影(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副所长、世界针联执委,右一)图4学术特点和医疗专长在长期从事针灸学的临床、科研与教学活动中,郑氏对针灸学理论与传统手法,以祖国医学的辨证施治,基础理论,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为指导,努力探索针灸配穴和针刺手法的应用规律。
双手操作,重用左手,注意总结疑难杂症的治疗,在传统手法的基础上,对“烧山火”、“透天凉”等手法去繁就简、精练手法;在古代“子午流注”、“灵龟八法”论述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经验,改革旧图,研制新的临床应用盘。
针灸7大流派及擅长针法,看看你属于哪一派?
针灸7大流派及擅长针法,看看你属于哪一派?通过梳理我国几千年来的针灸学术成就,提炼综述了现代几大针灸流派的学术思想和特色技术,供大家了解。
澄江针灸学派澄江针灸学派是上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西医冲突、汇通与交流的社会背景下,由著名中医学家、针灸教育家、南京中医药大学首任校长承淡安先生所倡引,以苏南地区为中心,辐射全国乃至欧美的中医流派,江阴古称“澄江”,因而海内外弟子门生共同将本学派名之曰“澄江针灸学派”。
澄江针灸学派是现代针灸学科体系、针灸高等教育体系与现代针灸科研体系的奠基力量。
澄江针灸学派的学术力量仍然活跃在海内外医疗与教育机构,致力于进一步拓展针灸学术影响,推动针灸学教育与科研的进步。
承淡安主要学术观点与贡献1、强调针灸的科学与临床价值针对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思潮,承淡安基于自己临床实践中的观察和体验,并在比较中、西方医学理论体系后,提出:“西洋科学,不是学术唯一之途径;东方学术,自有其江河不可废之故。
何也?凡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者,即成一种学术。
西洋科学,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东方学术亦能之。
而针灸学术之神奥,却有不能言之尽成理者,此由古书晦涩,后人不能通之,非其本身不通也……即须将古书晦涩之理,细加考证……自己明白,使人皆明白,此即谓之科学。
”在针灸研究、教学实践中,承淡安一方面强调首先要弄清中医学理,并从临床上去摸索和证实阴阳、五行、营卫、气血,以及解剖学上难以理解和认识的经络,才能提示针灸治病机理。
另一方面,在学习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将日本对针灸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吸纳到自己的著作中,并试图运用巴甫洛夫神经反射理论,阐述针灸作用机理。
对于针灸的临床价值,承淡安用“便利、速效、经济”三个词进行了总结,认为针灸治病,简便易行,收效倍速,利国利民,是普通百姓降低医疗费用之首选。
面对缺医少药的抗战后方,他还曾发出“针灸也能救国”的呐喊。
2、将现代解剖学引入腧穴理论,阐明腧穴内涵承淡安认为,作为针灸施术的刺激点,医者必须明晰腧穴的定位结构。
郑魁山谈针灸基本功(四):行针候气法
郑魁山谈针灸基本功(四):行针候气法行针是针刺穴位后,利用搓捻提插等操作,使患者得气的方祛。
候气是医生采用各种方法以候患者经气(感应)的到来,并包括气不至时之催气,得气后的行气和守气。
气至亦即得气,这种感应医生和患者均可察知。
患者在扎针部位感到的酸、困、麻、胀、热、凉、触电样等感觉,并可似线状地向上、下传导或似片状地向周围扩散;医生感到的是针下沉紧、冲动,针体转动有吸力,以及看到针穴处或针穴远处的肌肉跳动。
要根据病位的深浅和表里决定针刺和行气的部位。
如表证和皮肤疾患,病位浅,应在天部候到感应,并且使之放散、传导以通调腠里;病邪在肌肉、经络和半表半里,病位居中,应在人部候到感应,并且使之放散、传导,以疏通经络;病邪在脏腑、骨髓之里证和痛证,病位深,应在地部候到感应,并且使之放散、传导,以调理脏腑和镇痛。
《针灸大成.南丰李氏补泻》说:“除寒热病,宜于天部行气;经络病,宜于人部行气;麻痹、疼痛,宜于地部行气。
”即按病位行气的方法。
要根据病情之虚实,决定针之补泻。
如久病、气短、便溏、脉弱无力的虚证或进针后针下空虚及出针时针下仍轻滑时,应用弹、捻、提、按等补法,促其针下稍涩,热感传导以补其虚;新病、胸满、腹痛、便结、脉大有力的实证或进针后紧涩及退针时针下仍过于沉紧时,应用搓、摇、循、摄等泻法,促其针下松滑,凉感放散以泻其实。
《素问.针解篇》说:“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而泻之者,针下寒也,气虚乃寒也。
’即按病情行气的方法。
患者的针感性质(酸、困、麻、胀、热、凉等)和传导远近,以及循经与否,和医生的操作手法、操作时间、取穴是否正确以及患者的病情等均有密切关系。
因此,将针进到一定深度后,如无得气现象或感传不明显或针感消失时,可采用下列方法以促使得气:1.候气法即在不得气时,将针停在原处,留针3~5分钟,再进行提插捻转而使气至的方法。
2.催气法即当针刺后不得气时,用手法催使气至的方法。
催气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1) 搜法是针已进到所定深度尚不得气,即将针退到皮下,改变针刺方向,再行进针;如仍不得气,再向前、后或左、右有目的地直刺或斜刺,反复地进退搜(探)索,以催其气至的方法。
一代针灸大师的八大针法绝技
⼀代针灸⼤师的⼋⼤针法绝技⼀、郑毓琳总结的针刺⼋⼤绝技郑毓琳根据《针灸⼤成》载“⾚凤迎源”、“青龙摆尾”、“苍龟探⽳”、“⽩虎摇头”、“龙虎交战”等按动物形象描述的补泻⼿法,结合临床,不断揣摩,不断实践,总结出了⼋种临床针刺补泻⼿法,即⼆龙戏珠、喜鹊登梅、⽼驴拉磨、⾦钩钓鱼、⽩蛇吐信、怪蟒翻⾝、⾦鸡啄⽶、⿏⽖刺法⼋种⼿法。
1.⼆龙戏珠系指施针时操作⼿法似耍龙灯时⼆龙戏珠⼀样动作,故名⼆龙戏珠。
操作⽅法:施针时使针刺感觉分两条线传导,包围眼珠为⽬的。
如针刺太阳⽳时,左⼿⾷指紧按⽳,右⼿持针速针或捻转进⼊⽳,针到⼀定深度,得⽓后,针尖先向上眼睑的⽅向提插或捻转,使热胀或凉胀的感觉传到上眼睑,⾄⽬内眦处,再使针尖向下眼睑的⽅向提插或捻转,使热胀或凉胀感觉传到下眼睑,⾄⽬内眦处,包围起眼珠。
此法⽤于针太阳⽳治疗⼀切眼病。
虚证⽤热补法;实证⽤凉泻法。
2.喜鹊登梅系指施针时操作⼿法似喜鹊在梅树枝上歌舞,头尾上下活动⼀样动作,故名喜鹊登梅。
操作⽅法:虚证⽤热补法,实证⽤凉泻法。
3.⽼驴拉磨系指施针时操作⼿法似⽼驴拉磨⼀样的动作,故名⽼驴拉磨。
操作⽅法:施针时⽤推盘⼿法(与古法盘针术相似)。
如针头维⽳时,左⼿⾷指紧按⽳,右⼿持针速刺或捻转进⼊⽳,得⽓后,将针提到⽪下,似推磨⼀样的推转针体,可连续推转⼏次。
热补法推转9次,推转的⾓度⼩;凉泻法推转6次,推转的⾓度⼤。
此法针头维⽳治疗头痛,针期门⽳治疗肝⽓郁滞,针章门⽳治疗痞块。
虚证⽤热补法,实证⽤凉泻法。
4.⾦钩钓鱼系指施针的操作⽅法似游鱼吞饵,与鱼钩上提的动作⼀样,故名⾦钩钓鱼。
操作⽅法:施针时⾏⼩提抖术。
如针膻中⽳,得⽓后,右⼿拇、⾷、中三指持针柄向前捻转多些,即得滞针现象,此似游鱼上钩吃⾷⼀样;右⼿持针柄,提着滞针的肌肤微微的拉抖⼏次。
补法连拉9次,泻法连拉6次。
此法针阳⽩、颊车、太阳治疗⼝眼㖞斜,针膻中、中庭治疗肝郁⽓滞、胸痹。
5.⽩蛇吐信系指施针时操作⼿法似⽩蛇吐信⼀样,⽤两枚针齐刺⼊⽳位中,故名⽩蛇吐信。
“西北针王”郑魁山家传针灸基本功及八大针刺手法
“西北针王”郑魁山家传针灸基本功及八大针刺手法·基本功是硬本领,得天天练,不断地练,日积月累从无到有,由浅到深,经过生疏到达熟练。
这不仅对初学的人来说非常重要,对于那些中医针灸学术有一定基础的同道来说,也是很重要的,理由很多,主要的是基本功一定要熟练。
就以读《灵枢经》、《针灸大成》来说吧,如果能做到不加思考,张口就来,动手就做,到临床应用时,不但能触机即发,左右逢源,还会得心应手,熟能生巧。
否则,在读书时虽能背诵,到了应用时一有障碍,就想不起来或想不全面了。
这是因为读书不够认真,基本功不够熟练的缘故。
所以学习期间要天天练,工作期间也要抓紧业余时间不断地练,才能练好基本功。
针灸医生在病人面前,一切为了病人,认证靠诊断准,治疗靠方穴熟、手法精,病症无穷,方穴众多,基本功不扎实,就不能得到很好的疗效。
比如在门诊或病房工作中写病历,一方面要注意四诊八纲、理法方穴术的一致性,还要注意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既要有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观念,又要注意病位与症状的关系,才能写出较完整的病历。
中医针灸学,初学入门比较容易,学精学深比较困难,不下苦功夫认真揣摩钻研,是达不到精益求精的。
中医针灸学术,一般的学会了四诊八纲、理法方穴,好像就已经掌握了中医针灸的诊断和治疗,其实,这只是学会了似下象棋的跳马、出车、“将军”等初步的东西而已。
病证有千百种,方穴有千百个,手法也有几十种,各种病证都有它的本质与特征,应针对其本质与特征进行治疗,否则就会使辨证施治庸俗化,肤浅而不深入,能治疗一般的病,不能治疗特殊的病,能治疗小病、轻症,不能治疗大病、重症。
每种病证都有它的前、中、后的阶段性,还有性别、年龄、体质、气候等的复杂性,再加上阴阳、虚实的错综混淆,只凭一方几穴、一种手法,想要控制住病证的全过程,往往是不可能的。
有不少学习中医针灸的同道,停留在“对号入座”上,选定一病一方、几个穴位、某种手法,一直治疗下去,效果不佳,也不变换处方、穴位和手法。
针灸流派
澄江针灸学派澄江针灸学派是上世纪30年代以来,在中西医冲突、汇通与交流的社会背景下,由著名中医学家、针灸教育家、南京中医药大学首任校长承淡安先生所倡引,以苏南地区为中心,辐射全国乃至欧美的中医流派。
澄江针灸学派是现代针灸学科体系、针灸高等教育体系与现代针灸科研体系的奠基力量。
澄江针灸学派的学术力量仍然活跃在海内外医疗与教育机构,致力于进一步拓展针灸学术影响,推动针灸学教育与科研的进步。
郑氏(郑魁山)针法针灸学术流派著名针灸学家郑魁山是当代针刺手法领域的杰出代表,被誉为西北针王。
针灸学科继承和发展了郑氏“热补”“凉泻”等针法,不断创新发展,历经四代传承,形成了郑氏针灸学术流派。
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流派管氏针灸五代相传。
管氏针灸第三代传人管正斋,主任医师,教授,云南省名中医,著名针灸学家。
正斋先生出身于中医世家。
建国后,先后担任云南中医进修学校、云南省“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云南省中医研究班教师。
受聘于云南中医学院,担任《内经》、《针灸学》教学。
对经络辨证、针刺手法、舌针、耳针、过梁针、子午流注、灵龟八法等均有创新和发展,奠定了管氏针灸学术流派的理论基础。
桂派中医大师黄瑾明壮医针灸壮医针灸疗法源远流长,历史非常悠久。
从考古实物来看,壮医针灸疗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起源于原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已较盛行,并传到中原地区,取得过较高的成就,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壮医最具特色、最实用的治疗方法。
由黄瑾明教授主编的《中国壮医针灸学》论著,书中详细介绍了壮医普通针刺术、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法和壮医药线点灸三种壮医特色疗法的定义、源流、作用机理、功能主治、特点、操作方法、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在临床各科中的具体应用。
“壮医针灸的特色就是不用中医经络学说为指导,而是以壮医‘三道两路’为理论基础,强调无痛苦,把治疗当做一种享受,在享受中治愈疾病。
”黄瑾明教授强调。
蒙医五疗温针流派蒙医温针疗术是使用特制的银针或金针在人体的固定穴位给予针刺加温灸刺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是一种蒙医传统的外治疗法。
针灸名家解读:合谷穴
针灸名家解读:合谷穴关键词:合谷穴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有取清走衰,宣泄气中之热,升清降浊,疏风散表,宣通气血之功。
在临床上常用来治头、面各症,是齿、眼、咽喉等症之特效穴。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两则针灸合谷穴的经典验案!一、基础知识穴名释义肉之大会为谷。
穴当手拇指、食指肌肉联合处;二指分开时,该处凹陷,形似深谷。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又名虎口。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失音,鼻衄,齿痛,口眼歪斜,耳鸣,耳聋,痄腮;②热病,无汗,多汗;③经闭,滞产;④腹痛,便秘;⑤上肢不遂。
操作直刺0.5 ~ l 寸。
可灸。
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
孕妇不宜针。
古代文献摘录《针灸大成·大肠主肺客》:阳明大肠侠鼻孔,面痛齿疼腮颊肿,生疾目黄口亦干,鼻流清涕及血涌,喉痹肩前痛莫当,大指次指为一统,合谷列缺取为奇,二穴针之居病总。
《针灸大全·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合谷在虎口,两指歧骨间,头痛并面肿,疟疾热还寒,齿龋鼻衄血,口噤不开言,针入五分深,令人即便安。
《医宗金鉴》:合谷主治破伤风,痹痛筋急针止疼,兼治头上诸般病,水肿产难小儿惊。
《针灸大全》:面口合谷收。
《肘后歌》:口噤眼合药不下,合谷一针效甚奇。
《玉龙歌》:头面纵有诸样症,一针合谷效通神。
《玉龙歌》:偏正头风有两般,有无痰饮细推观,若然痰饮风池刺,倘无痰饮合谷安。
《席弘赋》:睛明治眼未效时,合谷光明安可缺。
《百症赋》:天府合谷,鼻中衄血宜追。
《胜玉歌》:两手酸疼难执物,曲池合谷共肩髃。
《席弘赋》:手连肩脊痛难忍,合谷针时要太冲。
《针灸大成》:少汗,先补合谷,次泻复溜;多汗,先泻合谷,次补复溜。
《肘后歌》:当汗不汗合谷泻,自汗发黄复溜凭。
《玉龙歌》:无汗伤寒泻复溜,汗多宜将合谷收,若然六脉皆微细,金针一补脉还浮。
《圣惠方》:皮肤枷疥,遍身风疹。
眼针疗法
眼针疗法眼针疗法人的眼睛也不过几厘米,小小的眼白睛分成八区,容纳13个穴,各区的比例相等,但1、2、4、6、7五个区是肺、大肠、肾、膀胱、肝、胆、心、小肠,脾、胃各占二分之一,平分春色。
3、5、8区是上焦、中焦、下焦,自占一个整区。
眼针穴不另取穴名,属于某区即名某区名,如“上焦区”、“肝区”等,总名“眼针眶区十三穴”。
穴的位置均距眼眶2毫米。
整个经区也不过指头大小,与经穴和经外奇穴差不多,而一区两穴的就更小了。
找穴时以瞳孔为中心,按钟表的比拟把各区分辨清楚,每个穴占据眶内眶外一定的范畴,找穴要准是首要条件。
眼图八区与脏腑的关系,口诀:乾一肺大肠,坎二肾膀胱,艮三属上焦,震四肝胆藏,巽五中焦属,离六心小肠,坤七脾和胃,兑八下焦乡。
取穴原则取穴即所用的穴,又名配穴。
一般针灸取穴比较复杂。
眼针疗法取穴只有三种方法,(1)循经取穴眼针循经取穴,即确诊病属于哪一经即取哪一经区穴位,或同时对症取儿个经区。
(2)看眼取穴据观眼识病哪个经区络脉的形状、颜色最明显即取哪一经区穴。
(3)病位取穴按上、申、下三焦划分的界限,病在哪里即针所属上、申、下哪个区。
例如头痛项强,不能举臂,胸痛等均针上焦区;胃痛,胀满,胁痛等针申焦区;脐水平以下,小腹,腰臀及下肢,生殖、泌尿系统疾病均针下焦区。
眶内眶外的刺法因为眼针疗法是前所未有,从临床探索而创造的,无参考材料,只靠实践。
最初是针眶内,虽然有效但往往引起针后出血。
体针出血是常有的事情,用棉球一擦就可以解决。
但眼睛不同其他部位,血末流出而淤积在球结膜下这就会引起眼珠赤红或肿胀,数日乃至十余日才能恢复。
以后想出一个方法,针刺之前,先用纱布冷敷使眼球的血管收缩然后针刺,这样行针,出血的事故减少了,但不能完全没有。
以后把穴位移到眶外,出血的事故大大减少,但眶下四穴,如果刺着眼险皮下的血管往往引起眼皮乌青,让患者不满,我也感到惭愧。
经过研究发现用针不合适是造成出血的主要原因。
选针在眼睛上扎针,非同小可,用针要选什么样的针呢,当然要细要短。
鬼门十三针图解
《鬼门十三针》之邯郸勺丸创作它是专门用于惩办邪病的,特别是乍尸, 死人复活的.都可用此法.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百邪颠狂所为病, 针有十三穴须认,凡针之体先鬼宫, 次针鬼信无不应.一一从头逐一求, 男从左起女从右,一针人中鬼宫停, 左边下针右出针,第二手年夜指甲下, 名鬼信刺三分深,三针足年夜指甲下, 名曰鬼垒入二分,四针掌后年夜陵穴, 入针五分为鬼心,五针申脉为鬼路, 火针三下七锃锃,第六却寻年夜椎上, 入发一寸名鬼枕,七难听垂下五分, 名曰鬼牀针要温,八针承浆名鬼市, 从左出右君须记,九针劳宫为鬼窟, 十针上星名鬼堂,十一阴下缝三壮, 女玉门头为鬼藏,十二曲池名鬼臣, 火针仍要七锃锃,十三舌头当舌中, 此穴须名是鬼封,手足两边相对刺, 若逢狐穴只单通,此是先师真妙诀, 狂嚣张恶鬼走无踪.一针鬼宫, 即人中, 入三分.二针鬼信, 即少商, 入三分.三针鬼垒, 即隐白, 入二分.四针鬼心, 即年夜陵, 入五分.五针鬼路, 即申脉【火针】, 三下.六针鬼枕, 即风府, 入二分.七针鬼床, 即夹车, 入五分.八针鬼市, 即承浆, 入三分.九针鬼窟, 即劳宫, 入二分.十针鬼堂, 即上星, 入二分.十一针鬼藏, 男即会阴, 女即玉门头, 入三分.十二针鬼臣, 即曲池(火针), 入五分.十三针鬼封, 在舌下中缝, 刺出血, 仍横安针一枚, 就两口吻, 令舌不动, 此法甚效、更加间使、后溪二穴尤妙.男子先针左起, 女子先针右起.单日为阳, 双日为阴.阳日、阳时针右转, 阴日、阴时针左转.刺入十三穴尽之时, 医师即当口问病人;何妖何鬼为祸, 病人自说来由, 用笔一一记录, 言尽狂, 方宜退针.针法:一针人中二少商三针隐白四陵良五针申脉六风府七针颊车八承浆九针劳宫十上星十一曲池火针强十二会阴不用忙十三舌底在中央1、人中穴:位于鼻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针法:斜刺从下向上刺入35分.2、少商穴:属手少阴心经.位于手拇指未节外侧, 距指甲0.1寸.针法:从外向内直刺3、隐白穴:属足太阴腺经.位于足趾内侧, 去指甲角一分许取穴.针法:从外向内直刺.4、年夜陵穴:属手厥阴心包经, 位于腕掌横纹的中点处, 当掌长肌与侧腕屈肌腱之间.针法:从外向内直刺.5、申脉穴:属足太阳膀胱经, 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位于足外侧部外直下方凹陷中.针法:从外向内直刺.6、风府穴:别名舌本, 鬼枕.鬼穴.曹溪.属督脉.位于颈部, 当后正中发际直上一寸, 枕外隆凸直下, 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针法;从外想内直刺7、颊车穴:属足阳明胃经, 位于面颊部, 下颔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上下齿用力咬紧时嚼肌隆起处.针法;从外向内直刺.8、承浆穴:别名天池, 鬼市, 垂浆.属任脉, 位于面部, 当唇沟的正中凹陷处.针法:从外向内直刺.9、劳宫穴:属手厥阴心包经, 位于掌心, 当2, 3, 掌骨, 握拳曲指时中指尖处.针法:直刺35分10、上星穴:别名鬼堂, 明堂.神堂, 属督脉, 位于头部, 以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针法:直刺14寸, 可透少海[曲池对侧]11、曲池穴:属手阳明年夜肠经.位于时横纹外侧端, 曲肘时, 横纹头向外五分处.针法:直刺11.5寸, 可透少海(曲池对侧).12、会阴穴:别名屏翳, 海底, 下极.属任脉, 位于会阴部, 男性当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女性当年夜阴唇联合与肛门来连线的中点.针法:从下向上直刺, 要刺出血13、海泉穴:位于口腔内, 当舌下系带中点处.正坐张口, 舌转卷向后方, 于舌面下, 舌系带中点处取穴.针法:从下向上直刺, 严禁出血.怎样检查:用年夜拇指与二拇指掐住患者中指根部一节的两侧[如中医问脉那样]如果跳动感很强, 就是有外邪在作怪如果无此征兆, 则是属于癫痫病.先要采用劝说的方法,比如你可以说, 你是哪方的神仙?哪位屈死的冤鬼, 有什么要求你跟我说.我都能办到, 你或要吃或要喝.是要猪头还是要烧鸡, 要是缺钱花, 可以给你焚化纸钱, 总之我可以满足你的一切要求...如果经你的再三劝说对方却不理不采, 那就要动硬的了, 拿出银针来恐赫它如果恐赫还不服, 那就要采用针刺的方法惩办它.针法:经常使用针有毫针, 三棱镇针和皮肤针, 其中最经常使用的是毫针,针扎上后, 先要采用轻安慰的方法, 边扎针边恐赫它;你服不服?如果对方说:服了那就讲条件, 按它的要求去办, 如果不服, 那就要采用强安慰的方法, 进深针或年夜弧度捻转, 或用里提插或者进针后手持针柄作震颤抖作等, 在通常情况下只要少商一针就管用, 也可以在十三针中任选二至三针,强调的是不要把事情做绝了, 以防止后患[舌底, 会阴, 人中]这三个尽量不用, 因为用这三个中的任何一个穴位, 都能把对方封住, 治于死地, 如不用此三穴, 其他的穴位都可以制服它, 并能放走它.即或它已经被你制服, 而且走了, 也要以理相待, 仍要还愿焚化纸钱,在你为患者治病时, 最好是戴上一道护身符, 以防自己遭灾惹祸.。
郑魁山教授独家针法及创新思想探析
凉手法 之后 , 又从 古代 繁琐 、复杂 的针刺手 法 中 , 经过长期 临床实践 , 简化 而来 的 常 用手 法 , 它具 有简 便 、 易学 、实 用 、速 效的 特 点 。郑 氏针法 历经 四代传承 , 至郑魁 山已形成 了一套 完整 的针灸手 法操 作体
穴, 以左 手 固定肢体 , 拇指 紧掐其 穴 , 右手握 住足尖 , 上下 摇动 , 以松 动 踝 关 节 , 可 揣 清穴 位 。 便 1 7 摇滚升 降法 . 遇到 伸屈 关节 , 拨肌腱 才能 较好 显露 穴位 时 , 推 应采 用摇滚 升 降 法 。如取 肩髑 穴 , 左手 拇 指紧 掐其穴 , 右手 托握肘 关节 , 上下 抬举 , 左 右摇 滚 活动 , 拨穴 位周 围组 织 , 推 使穴 位显 于指 下 。 1 8 舒张押手 法 .
英 文版和 中华现 代 中西 杂志编 委 , 世界教 科文组 织专 家成 员等 。曾任
甘肃 省政 协 第四 、五 、六 届委 员 。发 表学 术 论 文 6 6篇 , 有 《 著 针
灸 集 锦 》、 子 午 流 注 与 灵 龟 八 法 》 针 灸 补 泻 手 法 、 《 、 郑 氏针 灸 全集 》 等 14部 著 作 。 郑 老博览群书 , 学识渊博 , 师古而泥 不古 , 重理论联 系实际 , 注 能荟 萃 各家学 说 , 出 自己的见解 。郑 教授从 医 6 提 0余载 , 验俱丰 , 学 擅长
特的针 刺手法特 点 , 并使其 学术特 点 自成一家 。郑魁 山兼 任中 国针灸
学会荣誉理事 , 针法灸法 分和美 国国际整体 医灸学会名 誉会长 , 甘肃郑氏针 法研 究会荣 誉会长 , 日本后藤 学院 和英国东方 医学 院客座教授 , 中国针 灸专家讲 师团教授 , 世界针灸 杂志
针灸针法
•
(表现、原因、处理、预防)
• 一、晕针
• 二、滞针
• 三、血肿
• 四、弯针、断针
• 五、气胸
针刺注意事项
1、注意患者的身体状况 2、妇女月经与怀孕状况 3、幼儿头部腧穴 4、血凝障碍者 5、施术部位皮肤状况 6、避免刺伤脏器 7、眼区、项部、脊椎部穴为针刺的角度和方向 8、避免刺伤膀胱
补泻手法
针前的准备
• 一、体位
• 选择原则 便于医生取穴、施术,便于留针、患者舒适。
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 腧穴和上、下肢部分(前侧面)腧穴
侧卧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 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俯卧位: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 尻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 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腑的急性剧痛病证; • 缪刺是取络穴或井穴浅刺或艾灸,治病在
络或自觉疼痛。
取穴原则
• 总原则:循经取穴 • 基本原则: • 1、局部取穴(局部穴+压痛点) • 2、远部取穴:“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
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足者取之腘。”——《灵枢·终始》
• 本经循经取穴:确定病变经脉,在该经脉的远端取穴。 • 异经取穴:表里经取穴法、辨证取穴法、同名经取穴法
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 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 提插 • 捻转 • 呼吸 • 疾徐 • 迎随 • 开阖 • 平补平泻 • 子母补泻
单式补泻手法
基本补泻手法
提插补泻
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急按慢提、 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 间短者为补法。而先深后浅、急提慢按、 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 间长者为泻法。
针灸秘法“过眼热”详解(西北针王郑魁山)
针灸秘法“过眼热”详解(西北针王郑魁山)“过眼热”是传统针刺手法,是“烧山火”针刺手法的一种。
它选取风池穴作为手法施术的部位,通过一定的手法,使针下热感传导至眼区,称为“过眼热”。
掌握此针刺手法,临床治疗五官疾患,常获良效!因为针刺穴位的原因,穴位下有呼吸中枢延髓,很多人针刺的时候都心惊胆战,很多医生都刺不到位或把握不住针刺的方向和深度导致效果不佳,所以在这里笔者不建议初学者用“烧山火”法来得到热感,如果用“烧山火”法的话幅度应减轻,或者用捻转补法分天地人三层来达到针感。
风池操作:患者取正坐位,取风池穴,选用1寸毫针,双手配合针尖朝向对侧目内眦进针0.5~0.8寸(不可向内上方刺),进针后,刺手仔细体会针下气至感觉(患者自觉出现酸、麻、胀、重感),医者体会到针下紧热,像针尖被吸住了或者像被捏住的那种感觉,很难用语言形容,需要自己体会,得气后再行温通针法,使眼部产生温热舒适感,守气1~3分钟,守气后出针,按压针孔。
常用配穴:攒竹、太阳、内关、光明、太冲透涌泉等。
“过眼热”针法是以在风池穴上操作“温通针法”产生热感并使其到达眼周而得名,是甘肃郑氏针法学术流派传承的特色手法之一。
其操作要点在于押手与刺手的配合,重用押手以促使针感到达眼周,疏通眼周局部经络,益气明目,活血散瘀。
临床用于治疗近视、弱视、干眼症、巩膜炎等眼部疾患。
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医者左手拇指或示指切按风池穴,75%乙醇棉球常规消毒后,右手持0.30 mm×25 mm或者0.30 mm×40 mm毫针,针尖朝向对侧目内眦方向,沿押手指上缘缓慢进针20 mm左右,当术者感到针下冲动,此时询问患者是否有酸胀感,并在患者针感强烈之时施行“温通针法”,即押手加重压力,刺手拇指用力向前捻按9次,使针下沉紧,针尖拉着有感应的部位连续行小幅度重插轻提9次,拇指再向前连续捻按9次,针尖部位顶着针下得气处施行推努守气,使针下沉紧感保持,此时押手施以“关闭法”,即将押手放在针穴的下方,加重压力并向上连续不断地用力,促使针感传至眼周,并产生热感,守气(守气就是保持针感,让针感保持1~3 min,用基础手法也可以达到);留针后,缓慢出针,按压针孔。
郑魁山家传手法(五):怪蟒翻身法
郑魁山家传手法(五):怪蟒翻身法怪蟒翻身法是从白虎摇头法简化而来的。
由于操作时拇食二指持针柄,由下向上搬转,有似怪蟒翻身的形象,故名。
操作方法:用于脾俞、关元俞、合谷、阳陵泉等背腰部和四肢穴位。
左手拇指或食指紧按针穴,右手拇食二指或拇食中三指持针进针,得气后,由下向上搬转针柄,使针体呈半圆形向上转动,连续搬转不超过6次,出针后,不扪闭针孔(如图)。
怪蟒翻身法
适应症:一切实热证,如中风闭证,暑热高烧,胸满腹胀,腹痛便秘,尿闭不通,脏躁疯狂等。
烧山火与透天凉的核心秘密——制热制凉针法的临床应用(重磅干货)
烧山火与透天凉的核心秘密——制热制凉针法的临床应用(重磅干货)王迎教授,1992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系八七级。
毕业后在山东省济南市中医医院针灸科灸疗中心工作。
2001年应邀赴英国工作至今。
2015被英国中医学院聘为针灸学教授。
2015年底被北京中医药大学聘为第一批北中医特聘临床专家。
2018.7被选为山东中医药大学海外校友会常务副会长。
并担任海外针灸技术开发团队'针灸梦工厂'的总负责人工作。
他在临床中喜爱钻研学习各种有效的针灸治疗方法,集众家之长。
特别是擅长以腹诊思维来指导针灸整体治疗,并加用各种技术对症施治。
五脏有疾,六腑必淤。
这一套方法对于治疗各种常见病往往是立竿见影,对于各重疑难杂症也会让我们有的放矢,取得疗效。
讲课课件一。
主持人郭松鹏教授介绍注: 上面图片第2.7.1. 更正为:极浅制凉针法二。
主讲人王迎教授介绍原文翻译:各位同仁朋友们,我是郭松鹏,受王绍培教授嘱托,今天借纽约中医论坛大平台,我为我们针灸梦工场场长王迎教授主持讲座。
在王迎讲课之前,我来对极浅刺刺热刺凉针法,做个简单的介绍。
这样大家会更清楚的了解这个针法。
我想向大家介绍极浅刺制热制凉针法,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极浅刺?我们所指的极浅刺是不刺入皮肤,或者极限浅层的针刺刺激方法。
那么什么是制热制凉快?我们是以受试者感知热凉作为指标评估针刺激发人体所产生的阴阳效应。
那么什么是感知凉热呢?只针刺之后,受试者对自身变化的感觉的判断,一般通过语言呈现出来,那么机器通过数字呈现出来,或者通过图像呈现出来,那么人类我们人类什么?人类是通过语言呈现出来,也可以通过温度计和红外热图呈现出来。
热凉属于感知,这跟疼痛一样。
疼痛这种感知一样均可,都可以作为技术指标来评估针刺效应。
那么何谓阴阳效应?这里边提到上面提到一个阴阳效应,那么它是指针刺之后人体所产生的即可变化。
及时的变化。
掌上金之后马上出现了一种变化,身体发生了变化,我们就称为阴阳效应,或者称之为补泻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针王”郑魁山“过眼热”等针法解析(收藏)
郑魁山先生为中国著名针灸大家,临证以手法治疗疑难杂症而著称,“温通针法”即是先生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独创的治疗各种疑难杂证的特色针刺手法。
该手法补泻兼施,能激发经气并通过推弩守气,推动气血运行,使气至病所,具有温经通络化痰浊,祛风散寒,行气活血,扶正祛邪的作用。
郑魁山“过眼热”针法来自灵素馆00:00 12:00
一、过眼热针法以风池穴为主施温通针法,使热感传导至眼区,称为“过眼热”针法。
用以治疗各种眼疾常获良效。
风池穴处针感较明显,但临床不掌握针刺要领,无针感传导,则影响疗效。
古人云“气至而有效”,所以促使针感沿经络传至病所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手段。
风池穴为少阳经与阳维脉、阳跷脉的交会穴,针刺得当可使针感循少阳经、阳维脉、阳跷脉的走向而达眼、耳、额颞部,这也是风池穴可治疗五官疾病的原理。
操作方法患者正坐,自然体位,督脉风府旁斜方肌外侧,枕骨下凹陷中取穴。
选用1寸毫针,双手配合针尖朝向对侧目内眦进针0.5~0.8寸,进针后,刺手仔细体会针下气至感觉,得气后再行温通针法,使眼部产生温热舒适感,守气1~3分钟,守气后出针,按压针孔。
常用配
穴:攒竹、太阳、内关、光明、太冲透涌泉等。
二、穿胛热针法取天宗穴为主施用温通针法,使热感传导至肩、臂部,起到散寒止痛的作用,称为“穿胛热”针法。
治疗风寒湿侵袭所致的上肢麻木疼痛和肩凝症等。
天宗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穴,位于肩胛冈下窝,古人有“肩重,肘臂痛不可举,天宗主之”之说。
天宗穴用一般之刺法往往不易产生针感传导及温热感,采用温通针法则可使针感定向传导扩散并在肩关节局部产生温热感,通利关节,温经活络止痛。
1.治疗肩周炎操作方法患者取俯伏位,在天宗穴处用指压法找到敏感点,左手拇指为押手,右手持1.5寸毫针直上斜刺1寸左右,得气后即行温通针法,使针感沿肩胛传至肩关节部,守气1~3分钟,使患者肩关节部感到温暖舒适,然后退针至皮下,出针,按压针孔。
嘱活动肩关节数次,再取侧卧位,针肩前、肩髃、肩贞、条口穴,行温通针法,留针20分钟。
2.治疗上肢麻木操作方法取俯伏位,在天宗穴处找到敏感点,左手拇指为押手,右手持1.5寸毫针向腋窝方向斜刺,得气后行温通针法,使针感经肩关节沿上肢直达手掌,循经产生温热舒适感,守气1~3分钟,留针20分钟。
同时配合针刺患侧曲池、外关行温通针法,点刺十宣。
此法也可用于治疗上肢疼痛、震颤、拘挛等,疗效均好。
对中风后肢体偏瘫、痿软和风湿痹证等,病在上肢部,取风池、大椎、大杼、肩髃、曲池、外关、合谷、后溪等,病在
下肢部,取肾俞、关元俞、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悬钟、足临泣等,治疗时按顺序由上而下依次针刺,用温通针法,使热感传导至肢体远端,起到活血通脉、恢复肢体运动功能的作用,称之为“通经接气法”。
三、通督热针法此方法是郑氏针法主要传承弟子对温通针法临床应用的发挥。
以大椎穴为主施温通针法,使热感传导至背腰部,称为“通督热”针法。
用以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肩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及肩背腰部寒冷不适诸症常获良效。
大椎为督脉要穴,是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交会之所,既可调解督脉经气,又可调节六阳经经气。
因此,大椎穴施温通针法能达到祛邪除蒸、散寒通痹、振奋阳气、温阳通督、益气补虚的功效。
操作方法患者取俯伏坐位,在大椎穴处左手拇指为押手,右手持1~1.5寸毫针直下斜刺0.8~1寸,得气后即行温通针法,使针感沿脊柱下传至背腰部,产生温热舒适感,守气1~3分钟,然后退针至皮下,出针,按压针孔。
常用配穴:命门、外关、风市、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
四、周天热针法此方法是郑氏针法主要传承弟子对“温通针法”临床应用的发挥。
以气海穴为主施温通针法,使热感传导至上腹、胸、头面、腰背、四肢部,称为“周天热”针法。
用以治疗脏腑病及各种疑难病症常获良效。
气海穴乃肓之原穴,为元气之海。
因此气海穴施温通针法能温阳益气,益肾强身。
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在气海穴处左手拇指为押手,
右手持1.5~2.0寸毫针直刺进针1~1.2寸,得气后即行温通针法,使温热舒适感传导至上腹、胸、头面、腰背、四肢部,守气3~5分钟,然后退针至皮下,出针,按压针孔。
常用配穴:百会、内关、中脘、天枢、丰隆、复溜、太冲透涌泉等。
医学类职业资格证书全国通用官网可查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并交流此文不作为医
疗诊断依据请在医师指导下操作使用
本文由灵素馆整理发布
灵素馆一个学习中医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