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式购房
中国买房不看租售比 啃老很正常
![中国买房不看租售比 啃老很正常](https://img.taocdn.com/s3/m/0a24c0db6f1aff00bed51e33.png)
中国买房不看租售比啃老很正常中国房地产市场坚挺的程度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期。
两年来,国外媒体和分析人士不断高喊“中国房地产泡沫即将破灭”,然而在短暂回调后,房价掉转向上的势头更加迅猛,“泡沫破灭”的前景依然遥不可及。
有专家认为,中国房市已难以用国际惯例来解释。
中国购房要“啃老”现在中国租售比如何呢?以北京为例,根据中大恒基市场部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北京二手房平均租售比突破了1∶400,达到了1∶402。
以北京CBD区域一套总价值为150万的一居室为例,目前的租金为3900元,算下来租售比为1∶385,越过了1∶300的国际警戒线。
部分区域一套150万元的商品房,月租金仅3000元,租售比达1∶500。
在上海,8月二手房成交均价在每平方米1.27万元,而平均租金只有每平方米每月53元,租售比1∶340。
而在中国一些二三线城市,平均房价也达到了4000元的水平,但是一套100平方米的三居室租金每月仅500元,租售比竟然只有1∶800。
尽管租售比出现如此大的背离,购房人仍然乐此不疲地进场。
专家告诉记者,除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所制造的刚性需求外,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的已不是租金收益,而是作为抵御通胀、短线获利的手段。
“中国和其他国家不一样。
”业内人士表示,中国人买房子很多并不是持有获取租金收益,而是预期房价上涨再转手获利;而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吸纳了周边乃至全国的人来买房,房价上涨预期尤其强烈。
一项对多家中介机构的调查显示,租售比这一国际通行的数据,在中国很少被购房人参考。
除了那些“更愿买房”的因素外,中国人还有很多“不愿租房”的理由。
每年“3·15”权益日,相关部门公布的损害消费者权益案例中,有相当大的比重集中在房屋租赁市场。
打开搜索网页,“房屋租赁陷阱”的相关条目多达20多万条。
黑中介、假房东、二房东重重设卡,霸王条款、无理涨价、房租欺诈、不退还押金,圈套五花八门,租房者的权益经常得不到保障。
浅谈中国房价
![浅谈中国房价](https://img.taocdn.com/s3/m/cea6ff3a83c4bb4cf7ecd114.png)
浅谈 中 国房价
徐 勰 王 奇 程
武汉
梅
4 01) 3 2 2
随着我 国社 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 国房地 产的发展也达到 了一 个高潮。过 高的房价远远超过 了居民的实际 我
承 受能力, 市调控和 高房价 问题 成为近 几年 关注度很 高的话题 文章首先从银行 、 楼 政府 、 购房者 以及开发商这四方面分析房价的 影 响 因素, 认为房价合理稳定的上 涨将有助 于经济的发展 , 高于正 常水平 的房价则会给社会经济带来 负面影响。最后从 房地 产 远 市场近 期住房价格 下降的现状 出发 , 出一些对 策和建议 。 提
论 是 在 规 模 还 是 增 速 上 都 达 到 了前 所 未 有 的水 平 , 为 国 民 经 已经 根 深 蒂 固 , 加 上 市场 对 房 价 上 涨 的 预 期 和 房 地 产 信 息 的 成 再
济 中的支柱产业 。然而在我 国房地产业高速发展的 同时也暴露 不对 称 性 , 导致 大 批 购 房 者 参 与 房 产 的购 买 。当然 , 房 者 中 也 购
国财政收 入 83万多亿 , 中非税 收收入 占比 1 %。但在地方 I 其 2
21 02年 2月 ,全 国 1 0 0 个城 市住宅平均价 格为 8 6 7 7元 /
政 府 并 非 如此 , 以土 地 出 让金 为 主 的 非 税 收 收 入 占据 着 主 角 地 平方米 , 比 1月下跌 03 %,0 环 . 0 10个城市的住宅平均价 格连 续 位 。从 19 到 2 1 9 9年 0 0年 , 府 土 地 出 让 金 收入 从 5 4亿 元 增 第 6 月环 比下 跌 ,跌 幅 是 2 1 年 9月 开 始 下 跌 以来 最 高 水 政 1 个 01 加 到 29万 亿 余 元 。 土 地 出让 金 收 入 与 地方 财 政 收 入 之 间 的 比 平 , 价 格 下 跌 范 围 进 一 步 扩 大 , 过 七 成 城 市 出 现 一 定 幅 度 . 且 超 全 o 01 重 , 9  ̄提 高 到 2 0 年 的 4 .% ,0 0 则 达 7 .8 。统 的下 降 。 同 比来 看 , 国 10个 城 市住 宅 均 价涨 幅 自 2 1 年 8 从 .A 2 09 88 2 1 年 23 % 21 .% 9 计 资 料 反 映 , 入 2 世 纪 以来 , 方 土 地 财 政 的特 征 越 来 越 显 月 以来 持 续 缩 小 ,02年 2月 同 比涨 幅 为 0 3 ,较 上 月缩 小 进 l 地 现 。 造 成 这 种 关 系 颠 倒 的 根 本 原 因 , 方 政 府 缺 乏 稳 定 可 靠 的 O7 百 分 点 。 地 . 8个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新消费趋势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新消费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a6d6975f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75.png)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新消费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房地产市场正经历着新的消费趋势。
这些趋势涵盖了购房者的需求和行为模式的变化,以及开发商和政府对市场推动的应对措施。
本文将探讨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新消费趋势,以及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1. 地产消费升级趋势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购房者对住房品质的要求也不断提升。
传统的“面积至上”观念正在逐渐转变为“品质至上”,购房者更加注重房屋的布局设计、装修材料的质量、小区的配套设施等因素。
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自主选房的过程中,希望能够根据个人需求定制自己理想的住宅。
2. 环保与节能需求增加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购房者对房屋的环保性能与节能水平要求也在不断增加。
他们更愿意选择符合环保标准的住宅,例如使用绿色建筑材料、节能设备以及实施环保措施的房产项目。
3. 租赁市场崛起近年来,随着年轻人就业观念的变化,租赁市场逐渐崛起。
对于那些追求灵活生活方式的年轻人,租赁房屋成为了更加合适的选择。
开发商和房地产公司也开始积极开发出租型住宅,以满足这一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4. 人工智能与智能家居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智能家居正逐渐成为新的消费趋势。
购房者希望能够拥有可智能控制的家居设备,例如家庭安全系统、智能家电和智能家居控制中心。
这些智能设备不仅提供了更加便利的生活体验,也提高了住宅的价值和吸引力。
5. 新兴城市的发展随着二线城市的快速发展,购房者的关注点也开始向新兴城市转移。
相对于一线城市的高房价和生活压力,二线城市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宜居环境。
越来越多的购房者开始关注这些新兴城市所提供的发展潜力和投资回报。
6. 跨界合作与创新营销为了吸引更多的购房者,开发商和房地产公司开始寻求与其他行业的跨界合作,以及创新的营销手段。
他们与艺术家、设计师、品牌合作,通过艺术装置、文化活动等方式增加项目的吸引力。
这种创新营销不仅提升了购房者的购房体验,也为城市的艺术和文化环境带来了新的活力。
购房政策辩论辩题
![购房政策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7e6bbe7d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a6.png)
购房政策辩论辩题正方观点,购房政策有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和促进经济发展。
首先,购房政策的实施可以稳定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会对整个经济造成不小的影响,如果市场过热,可能导致房价飙升,给普通百姓带来购房压力,甚至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因此,政府需要通过购房政策来引导市场,避免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保持市场的稳定。
其次,购房政策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房地产市场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政府通过购房政策可以引导资金流向,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刺激经济增长。
比如,政府可以通过购房政策来扶持住房租赁市场,提高住房供给,满足人民对住房的需求,从而促进消费和投资。
名人名句方面,有一句著名的名人名句可以支持我的观点,“房地产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这句话说明了房地产市场对整个经济的重要性,也说明了政府需要通过购房政策来引导市场,保持经济的稳定。
经典案例方面,可以举中国过去几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情况。
在政府出台一系列购房政策后,房地产市场得到了一定的调控,避免了房价的大幅波动,保持了市场的稳定,同时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反方观点,购房政策会导致房价过高,增加普通百姓的购房压力。
首先,购房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导致房价过高。
政府通过一系列的购房政策来限制房地产市场,可能会导致房价的人为上涨,因为政策的限制使得房屋供应减少,导致市场上的房源变得更加紧俏,从而推高房价,增加了普通百姓的购房压力。
其次,购房政策可能会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
政府通过购房政策来限制房地产市场,可能会影响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建筑业、家具业等,从而影响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
同时,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也会对金融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可能引发金融风险,影响整个经济的稳定。
名人名句方面,可以引用一句名人名句来支持我的观点,“房地产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表”,这句话说明了房地产市场对整个经济的重要性,也说明了政府需要通过购房政策来引导市场,保持经济的稳定。
中外购房消费观念之差异
![中外购房消费观念之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df86f80803d8ce2f0066231c.png)
拥有一套住房,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梦想。
在我们中国,置业的梦想既遥远又现实,既美好又残酷。
有人自嘲说,“因为‘房子’,父母累了,对象没了,我病了。
”在中国,在多少人得了蜗牛的病,却无法实现房子的梦。
当然,房子的问题纷繁复杂,与政策改革、房地产市场的无序、收入分配制度等有关,然而,我们不能忽略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消费观念。
让我们看一下中外对于买房卖房有哪些消费观念的差别,也许对我们有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住房投资与住房消费中国人自古就有买房置地的观念,即“房”是一种家业、产业,一种祖辈延续传承的物质和财富。
如西汉司马迁所言,大凡在工商业中赚了钱的,马上转身去购买土地,是为“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只要留给子孙一份祖房家产就是积了阴德。
反之,卖祖产则被视为大逆不道。
如今,不仅各地“炒房团”是这一观念的身体力行者,同时,相对富裕的人,甚至只要能想办法付得起首付的人,都把购房置业放在首位。
大家都把投资房产作为一种财富积聚的手段和途径,兄弟之间分家,大多分的就是房产,离婚的双方,往往也是为房产所有权闹得不可开交。
在西方很多国家,炒房、住房投资只是少数富人才有的行为。
通常只有在经济形势极不稳定时,房价才会大起大落。
西方普通老百姓并不愿投资房产,对于他们来说,住房只是一个生活的居所。
尽管大家都需要住房,“为今天活”的美国人却不愿意为一套所谓的产权房而降低日常生活的水准。
拥有自己的房产,就要支付大笔的持有费用,包括地税、维修费等等,如果是贷款,一旦遇到失业,只要几个月不能及时还款,银行就会将房子拍卖,警察会来撵你出门。
同时,还常常因为是“有产阶级”而得不到政府的各类补贴。
相反,如果住房是租来的,在失业等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可以向政府申请多种福利补贴,包括帮你支付房租。
很显然,注重现世享受的普通西方人不会愿意因为所谓产权而被贷款和各类费用压得喘不过气来,多数人会选择花掉自己的钱,做个能享受政府福利的“穷人”。
中国人买房的7大习惯
![中国人买房的7大习惯](https://img.taocdn.com/s3/m/225e3f8651e79b8968022642.png)
中国人买房的7大习惯习惯之一:买涨不买跌在房地产市场上,买了房的人无不盼望大涨,没买的无不盼望大跌。
几乎很少看到有异常冷静的市民。
在2008年12月房地产跌声一片的时候,建议部分自住需求的市民可以适当考虑出手买房,有一部分买了,很高兴。
然而有的人却认为房价还会继续跌,坚持再等等,然而等到2009年价格又上涨了20%的时候,急了,害怕自己不买别人会买了就没有了,会涨得更高,便不管多少价钱都匆匆忙忙地出手买房了,凭空冤枉多支付了十多万元甚至几十万元。
在房市,永远没有顶和底,也没有哪个人会知道未来跌多少涨多少,涨就是跌的开始,而跌就是涨的先兆。
解穴办法:当身边的人都在入市买房的时候,自己最好不要去凑热闹。
因为凑热闹是要付出代价的。
在别人恐慌的时候,自己一定要贪婪,在跌的时候买,在涨的时候卖。
只有这样,才不会白白浪费自己的血汗钱。
习惯之二:不研究国家政策盲目入市经历过2007年房市疯狂大起大落的人应该不会忘记,如果政府不出手,就深圳的房价而言完全可以炒到3万元/平方米。
而2009年,当国家的鼓励政策一出台,就应该意识到房价要开始涨是必然的。
这说明房价完全是在政府的掌控之中。
解穴办法:我想告诉大家的秘诀就是,每天一定要看《新闻联播》,看报纸的头版新闻。
政策鼓励而且政策很松的时候买,政策控制开始收严的时候密切观望。
因为这些国家政策是最直接的涉及到市场反应中的。
习惯之三:被动炒房很多老百姓看到房子多涨了以后,觉得自己上班辛辛苦苦好多年还不如炒一套房一转手赚得多,于是也忍不住加入了炒房的队伍。
殊不知炒房是一个很专业的活,一不小心就被套。
因为房子变现手续复杂、税费繁多、周期长,踫上调整,或者你的眼光不准,你就很难脱手,最后只能被动的“炒房炒成房东”。
压了资金,耗费了时间,影响了工作,最后心力交瘁,得不偿失。
解穴办法:千万不要有短炒的心理。
要有一种长期投资的心态。
如果自己要参与房产投资,可以选择参加房产理财俱乐部,让专业人士帮你赚钱,回报也比较稳定。
中国一代人的买房史
![中国一代人的买房史](https://img.taocdn.com/s3/m/3e9d76b4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19.png)
中国一代人的买房史
中国一代人的买房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开始进行市场经济改革,人们逐渐有了个人财产和自由选择的权利。
然而,由于当时国内的住房体制尚未完善,人们买房的难度非常大。
一些城市推出了公寓房制度,但是房源非常有限,需要通过抽签等方式才能买到。
还有一些人通过拆迁获得了房产,但是这种情况并不普遍。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国内住房体制的改革,人们购房的渠道和方式逐渐多样化。
1998年,中国推出了商品房制度,人们可以通过购买商品房获得自己的住房。
此后,房地产市场逐渐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人开始将房地产作为投资手段。
然而,房价的不断上涨也使得许多人面临着购房的难题。
一些城市的房价已经超出了许多人的承受能力。
此外,许多人认为房价过高是中国经济不健康的表现之一,因为这意味着许多人的财富被浪费在了不动产上,而不是投资于创造价值的实体经济。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政府的政策调控,房地产市场逐渐趋于稳定。
人们的购房热情也逐渐降温,许多人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其他投资领域。
然而,房地产依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它对于国内经济和个人财富的影响仍然不可小觑。
- 1 -。
中国购房者购房需求调查报告
![中国购房者购房需求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5e24fb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a.png)
中国购房者购房需求调查报告在当前的房地产市场中,购房需求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购房者的购房需求和趋势,我们进行了一项详尽的调查研究。
本报告将对我们的调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和呈现。
一、调查背景我们的调查对象主要是中国各个地区的准购房者,涵盖了不同年龄层、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的群体。
通过在线问卷和面对面访谈的方式,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分析。
二、购房动机1. 安居需求:近八成的购房者表示购房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安定居所。
他们希望有一个稳定的居住环境,提供给自己和家人一个舒适、安全的住所。
2. 投资需求:约有三成的购房者将购房视为一种投资手段。
他们希望通过房产来获得收益,并为自己的未来做好财务规划。
3. 社会认可:一部分购房者认为购房可以增加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和认可度。
他们希望通过购买房产来展示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
三、购房需求1. 地理位置:购房者在选择购房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地理位置。
近四成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更倾向于购买位于城市核心区或者交通便利的地段。
2. 房屋面积:大部分购房者表示要购买的房屋面积在90至120平米之间。
他们认为这样的面积可以满足家庭居住需求,也具备一定的升值潜力。
3. 房屋价格:超过六成的购房者认为房屋价格是购房决策中最重要的因素。
价格适中、符合自身经济承受能力的房产是他们的首选。
4. 配套设施:购房者普遍追求房屋周边的配套设施,如学校、医院、商场等。
这些设施的齐全与否会直接影响购房者的购房决策。
5. 房屋类型:近六成的购房者倾向于购买公寓或者低层住宅。
他们认为这样的房屋类型更适合居住,同时也更容易出租或转让。
四、购房方式1. 自住购房:绝大多数购房者选择以自住为主要目的进行购房。
他们更注重房屋品质、生活舒适度以及居住环境。
2. 投资购房:一部分购房者将购房视为一种投资手段,希望通过购房来获取稳定的租金收益。
他们更关注房产的升值潜力和租金回报率。
3. 不同城市差异:在不同的城市中,购房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买房置业八大“中国式“误区 你足够了解吗_1-2021苏教版二年级下册4.1认识1000以内的数_3
![买房置业八大“中国式“误区 你足够了解吗_1-2021苏教版二年级下册4.1认识1000以内的数_3](https://img.taocdn.com/s3/m/fe26a2a633687e21ae45a94f.png)
猜猜体育馆大 约能坐多少人。
1
一个一个地数
10 个一是(10)。
1
一十一十地数
10 个十是(100)。
误区五:一步到位=盲目追求大户型
房子不比一般物品,一步到位能让购房者省去很多后顾之忧无论。无论刚需还是首 次改善一步到位都能节约
大笔的换房成本。不过一步到位也意味着购房者要承担更大的经济压力。因此购房 者需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实际能力,不能盲足追求大户型,而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 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一步到位。
误区三:专家=完全正确
很多购房者会在购房之去看专家学者的各类报告、讲座,但是提醒购房者的是不能 偏听偏信。有很多所谓的“专家”并不一定具有真才实学,购房者需要将他们的言 论和自己的调研做
结合,全方位的了解市场动态。
误区四:广告=现实
开发商在通过广告进行宣传的过程中,常常将优点突出,避而不谈缺点,而购房者 需要全方位了解、理性分析、实地调查之后才能了解房屋和小区的真实情况,满足 自己的真实需求的房子才是真的好房子。
贷款的购房者,利息本身就较低,现金流可以用作其他投资以获取更大收益。
误区八:赠与过户=省钱
相比买卖过户,赠与过户会更加省钱?并非一定如此,在赠与过程中,直系亲属赠与 免个税;但非直系亲属,需缴纳个税(20)+契税(3)+公证费。买卖过户需要缴纳:增值 及附加税(5。6)+契税(1~3)+个税(差额20或计税价1),但满足满两的条件,免征增值 税,满足满五唯一条件,免征个税。
购房政策辩论辩题
![购房政策辩论辩题](https://img.taocdn.com/s3/m/4f327a6e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07.png)
购房政策辩论辩题正方,购房政策的调整有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
首先,购房政策的调整可以有效遏制房地产市场的过热现象。
过去几年来,房地产市场一直处于高热状态,房价不断上涨,导致普通家庭难以承受高昂的购房压力。
如果不及时调整购房政策,房地产泡沫可能会继续膨胀,最终引发严重的经济风险。
正如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希勒所说,“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一旦破裂,将会给整个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
”因此,及时调整购房政策,是为了防范房地产市场泡沫的风险,维护经济的稳定发展。
其次,购房政策的调整有利于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
过去的一些政策导致了房价的过快上涨,使得普通居民难以购买到合适的住房。
而通过调整购房政策,可以有效控制房价的上涨速度,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合理的住房价格。
正如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曾经说过,“一个国家的强大,不是看它的富人有多富,而是看它的穷人有多富。
”。
最后,购房政策的调整有利于调整城市结构和优化资源配置。
过去一些政策导致了一些大城市房价过高,而一些中小城市的房价却偏低,这导致了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通过调整购房政策,可以引导人们向中小城市流动,促进城市资源的均衡配置,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购房政策的调整有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调整城市结构和优化资源配置。
因此,我们应当支持购房政策的调整,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反方,购房政策的调整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购房政策的调整可能会导致房地产市场的低迷。
过去几年来,房地产市场一直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对于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和刺激消费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果政府过度调整购房政策,可能会导致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从而影响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
正如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所说,“房地产市场的低迷会对整个经济产生连锁反应,导致更大范围的经济危机。
”。
其次,购房政策的调整可能会损害居民的合法权益。
过去的一些政策导致了房价的过快上涨,但是一旦政府调整购房政策,可能会导致房价的下跌,从而损害已经购房的居民的合法权益。
中国住房制度的演变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住房制度的演变与未来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f344e91d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38.png)
中国住房制度的演变与未来发展趋势住房是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保障居民基本住房需求是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责。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住房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住房制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本文将梳理中国住房制度的演变历程,并探讨未来中国住房制度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住房制度的演变1.计划经济时期在计划经济时期,住房分配主要依靠国家计划和集中指挥。
国家按照各行各业的需要,安排住房分配任务。
由于房源紧缺,国家通过向职工发放住房凭证等措施保障人民住房需求。
2.市场化经济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住房问题逐渐出现了新的问题。
在市场化经济和法制建设的背景下,中国逐渐建立起了住房市场的体系。
人们可以通过市场交易和租赁等方式获取住房。
同时,住房金融市场也得到了发展,人们可以通过购房贷款等方式获得住房资金。
3.新型城镇化时期近年来,中国城镇化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住房问题也随之发生了演变。
国家开始推动新型城镇化,通过一系列政策,提高城市化质量,增强城市吸引力,推动城市规模扩大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解决住房问题。
二、中国住房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1.大力发展租赁住房市场中国租赁市场起步较晚,发展不足。
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住房租赁需求越来越大。
国家应该加大对租赁市场的扶持力度,通过优惠税收、减免过桥费等政策鼓励房地产企业发展租赁市场,推动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
2.完善住房保障政策目前,中国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国家应该扩大住房保障政策的覆盖面,推动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都能够享受到相同的住房保障政策。
同时,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保障力度,确保这些人可以获得基本的住房保障。
3.建立健全住房金融市场住房金融市场的发展,是促进住房发展的重要保障。
未来,中国应该进一步完善住房金融市场,强化住房贷款的监管,鼓励金融机构为住房市场提供更加丰富和灵活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住房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在房地产方面,中国和新加坡有何不同?
![在房地产方面,中国和新加坡有何不同?](https://img.taocdn.com/s3/m/83f39bfa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0a.png)
在房地产方面,中国和新加坡有何不同?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开放,房地产投资成为了跨国企业和个人追求财富增长的热门选择。
然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房地产方面存在着差异,中国和新加坡也不例外。
那么,在房地产方面,中国和新加坡有何不同呢?下面将对中国和新加坡的房地产市场进行比较分析。
一、房价1. 中国房价高企,新加坡较为稳定中国房地产市场上,房价呈现高企和波动剧烈的趋势。
尤其是在一线城市,房价往往超过中高收入的普通人群承受范围,导致“买不起房”的现象严重。
相对而言,新加坡的房价相对较为稳定,即便在高档住宅楼盘,买家也不会感到过于心理负担。
2. 中国不同地区房价差异较大,新加坡房价分布相对均匀由于中国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城市之间的房价也有很大的差异。
一线城市高楼价格昂贵,而一些发展较为滞后的地区却可以买到更为实惠的房子。
而新加坡的房价分布相对较为均匀,整体水平也比较稳定。
二、政策1. 中国房地产市场受政策较大影响中国房地产市场受到国家和地方政策的较大影响,政策的不断调整也影响到市场的波动。
例如,“房住不炒”政策导致一定程度上的调控效果比较显著,而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刺激当地经济,常常采取土地拍卖等手段来推动市场。
新加坡政府也不断出台政策,但政策影响较小,且距离房市最为集中的区域远,所以对新加坡房地产市场的影响相对较小。
2. 新加坡政策对外国人购房限制较为严格新加坡政府对于外国人在当地购房有着一定的限制。
外国人在新加坡购房,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和手续,不像中国市场一样宽松,可以看做是保护本国人的一种措施。
三、购房渠道1. 中国购房渠道比较复杂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中,购房渠道比较复杂,所需要的手续较多。
除了需要持有相应的户口和证件外,还需要缴纳一定的税费,并且部分房源通过摇号等方式抽取。
相较之下,新加坡购房渠道较为简单,在符合政策和条件的前提下,外国人购房相对容易。
2. 新加坡公寓式住宅常采用预售模式,也就是在施工前预售且销售几乎没有时间限制。
中国房产销售市场中的购房者家庭结构分析
![中国房产销售市场中的购房者家庭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fa6a569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f7.png)
中国房产销售市场中的购房者家庭结构分析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购房者的家庭结构也逐渐多样化。
本文将对中国房产销售市场中购房者家庭结构的演变进行分析。
首先,年轻夫妇是中国房产市场中的重要购房群体。
随着80后、90后一代的逐渐婚育,这些年轻夫妇开始成为购房的主力军。
对于他们来说,购房意味着创造安定的生活环境和家庭基础。
这类购房者的家庭结构以核心家庭为主,夫妻双方共同负责购房的决策和付款。
其次,小资金到手的年轻人也是中国房产市场的重要力量。
这部分人群通常是独自购房或者和朋友合买房产。
相比于传统的家庭结构,他们更注重自由和独立,对房屋的要求更加务实。
他们在选择家庭结构时,更多会考虑到与工作地点的距离、生活便利性或者潜在的投资回报。
再次,大家庭购房也是中国房产市场中的一部分。
在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下,一些大家庭会选择将资金集中购买房产。
这些大家庭通常由父母、子女、祖孙等多个世代组成,这种家庭结构有助于减少每个人的经济压力,并增强家庭凝聚力。
除了购房者家庭结构的分类外,购房者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实力对于家庭结构也有较大影响。
高收入人群往往更容易拥有自住房产,他们的家庭结构多以核心家庭为主导。
中产阶级也是购房市场的主要力量,他们的家庭结构相对完整,主要关注房产的品质和社区配套设施。
而低收入阶层则更多依靠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
此外,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农村人口向城市购房的需求。
这部分群体的家庭结构多以夫妻为主,但由于从农村迁徙到城市,他们的家庭结构常常需要适应新的城市环境。
这也对房地产开发商提出了新的挑战,他们需要提供符合这部分人群需求的房屋产品。
综上所述,中国房产销售市场中,购房者的家庭结构体现了多样性。
无论是年轻夫妇、小资金到手的年轻人还是大家庭,购房者的选择都受到他们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实力的影响。
了解购房者家庭结构的分析有助于房地产开发商和政府部门制定更精准的政策和产品,满足购房者的需求,推动中国房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中国房地产市场刚需与改善型需求
![中国房地产市场刚需与改善型需求](https://img.taocdn.com/s3/m/ff1ec070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7b.png)
中国房地产市场刚需与改善型需求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因为它对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都有着重要意义。
在这个市场中,刚需与改善型需求是两个重要的消费群体,本文将探讨这两类需求的特点和对市场的影响。
一、刚需刚需是指购房者由于家庭成员增加、结婚或者因移居等原因,迫切需要购买住房的需求。
这类需求通常是基于生活必须而产生的,与投资目的无关。
刚需购房者通常购买的是小户型住房,价格相对较低,但位置、交通等因素仍然是他们的关注点。
刚需群体的特点是购房周期短、购买力强、稳定性高。
他们通常是首次购房者或者已婚家庭需要升级住房的人群。
对于刚需群体而言,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和价格走势是他们关注的焦点。
政府的调控政策和刚需群体的购房力量直接影响着市场的供需关系和价格水平。
二、改善型需求改善型需求是指那些已经拥有一套或者多套住房,但为了提高居住条件或者投资价值而购买其他房产的需求。
这类需求往往与个人的经济实力、投资意愿以及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有关。
改善型需求的购房者通常购买的是大户型住房,价格相对较高,但对房屋品质要求更高。
改善型需求的特点是购房周期较长、购买力较强、变动性大。
他们通常是已经拥有一定财富的人群,购房的目的更多是为了改善生活品质或者进行资产配置。
对于改善型需求者而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投资回报率都会成为他们的考虑因素。
刚需与改善型需求对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不可忽视。
刚需群体是市场的稳定基石,他们的购买力保持着市场的活跃度。
而改善型需求者则是市场的推动力,他们对高品质住房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和升级。
然而,刚需与改善型需求也存在一些问题。
过度依赖刚需群体可能会导致市场泡沫的形成,而过度追求改善型需求可能会使市场过热,对经济稳定带来风险。
因此,为了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应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首先,加强对市场的监管,避免投机行为的发生,防止市场过热。
其次,积极培育住房租赁市场,满足居民短期居住需求,减少购房需求的压力。
中国房地产市场中的购房者购房动机调查
![中国房地产市场中的购房者购房动机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f5487eb9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a3.png)
中国房地产市场中的购房者购房动机调查在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里,房地产市场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购房作为大多数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决策之一,其背后的购房动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通过对购房者购房动机的调查,深入探讨中国房地产市场中购房者的心理亮点。
首先,稳定投资成为购房者的重要动机之一。
众所周知,房地产投资长期以来都是一种较为稳定且回报可观的投资方式。
在中国这个传统上比较重视物质积累的国家,购房作为一种可靠的长期投资方式,自然成为人们追求财富增值的选择之一。
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购房者购房的主要目的在于“保值增值”,即通过购房来获得资产增值,实现财务自由。
而对于这些购房者来说,房子并不是用来居住的,而是一种投资工具。
其次,优质教育资源是推动购房动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人对于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在大城市的房价居高不下,而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大多集中在这些地区,因此,购房已经成为了不少家庭实现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方式之一。
调查显示,在购房者中,有相当比例的人承认他们购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子女教育,因为只有拥有一套位于好学区的房子,才能为子女争取更好的教育资源。
此外,置业改善也是购房者常见的购房动机之一。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水平普遍提高,人们对自己居住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购房者购房的主要目的是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质,提升居住条件。
他们希望通过购房来实现居住环境的升级,享受更加舒适的生活。
再者,购房作为一种社会认同也成为一些购房者的主要动机。
在中国社会中,拥有房产被视为一种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对于一些购房者来说,购房是为了在群体中获得认同感,让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
调查发现,有一部分购房者购房的主要动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面子问题,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
综上所述,中国房地产市场中购房者的购房动机多种多样,其中包括稳定投资、优质教育资源、置业改善和社会认同等。
每个购房者都有自己的独特动机,他们通过购房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和追求。
中国商品房制度
![中国商品房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b81b74f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c9.png)
中国商品房制度
中国的商品房制度是指国家对商品房的销售与管理方式的规定和制度安排。
商品房是指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设、具有商品性质、销售给购房人的住宅、商业用房和办公用房等房屋。
中国的商品房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设用地供应:国家通过土地拍卖、出让等方式,将土地用于商品房开发。
开发商需要购买土地使用权,才能进行商品房的建设。
2. 商品房销售:房地产开发商需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通过公开竞价、预售制度等方式将商品房销售给购房人。
购房人可以选择购买自住或投资。
3. 市场监管:国家对商品房销售市场进行监管,保护购房人的合法权益。
相关部门会制定政策,加强对房地产开发商、中介机构等的监管,防止房价过快上涨和违法行为。
4. 住房保障政策:中国政府实行住房保障政策,鼓励购房人购买商品房,并向符合条件的低收入群体提供购房补贴、分期付款等支持措施。
5. 物业管理:购房人购买商品房后,需要对房屋进行物业管理。
房地产开发商通常会建立物业公司,负责小区的维修、保洁、安全等管理工作。
总体来说,中国的商品房制度是以市场为导向的,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调控和引导商品房市场的发展,旨在保障购房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房价过高、投机炒房等,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式购房北京华安富控股集团银弘城投副总经理王德河不管是不是缺房,看到别人都在买,自己也去抢一套,与需求无关,这也被人戏称为“中国式购房”。
此行为是不是造成购房热的一部分原因呢?第一、中国式购房者历来是重“买”轻“租”的,这也会导致市场供应、需求结构的畸形,而且往往很多置业者喜欢一步到位,尤其是对于年长的购房者来说,这种想法更为偏重。
第二、“即使小一点、远一点,也要有自己的房子”。
第三、许多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比如成家立业先得买房,年轻人中多出现“刚需”一族,并且占据着市场主流。
这导致许多人买房的初衷并不是纯粹考虑自住。
所以关心价格、关心升值潜力、关心地段者,远远比关心房子自身的质量、关心舒适度的人要更多。
第四、地段高于一切。
在中国,特别是大城市中,由于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稀缺。
地段的好坏往往决定了房子的价值。
多数购房者认可房子价值的首要因素是地段。
第五、判断中国购房者的购买力不能简单用购房者的工作年龄、收入水平来衡量;家庭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购买力。
第六、房价机制: 一是房价定价机制几乎完全由开发商制定,即使同一地段,后开盘的楼盘价格通常会比先开盘的高出许多,从而让“地段为王”逐渐变成铁律;二是房价不稳定,涨多降少,在房价非理性上涨的过程中,房子的首要功能已不再是居住品,而成了投资甚至投机的商品。
所以说,“中国式买房”实质上是房价不合理、不稳定的现实在民众心理上的反映。
所谓的“中国式买房”就是跟风购房行为,是从众心理作祟,缺乏自我独立思考意识,一窝蜂涌入楼市,买涨不买跌,将风险抛在了脑后的行为。
它脱离了实际需求,扭曲了市场供需状况。
“中国式买房”盛行固然有购房者自身因素,但不能只怪购房者跟风,其它外部因素也有关系。
从这些年来的楼市走势看,虽然政府调控楼市政策连连出台,房价中间也出现过短暂下跌,但反弹后的上涨幅度更大,也难怪有些民众将调控视为即将涨价的信号。
近期各地连续上演的“地王”现象,更加重了民众对房价上涨的担忧,亦将今年楼市的火爆场景推向高潮。
再加上过去十年来,买房者的获益非常大,且成为一种赚钱示范效应,亦导致“中国式买房”愈演愈烈,民众争先恐后加入购房大军,就是不想被拉在后面。
住房本是家庭财产里的重头戏,理应慎重对待,精挑细选,但许多人在跟风效应影响之下,缺乏理性思考,盲目加入到买房队伍里,确实存在一定风险。
当前楼市存在的存量庞大、空置率过高等弊端也一定程度上凸显了楼市的泡沫化危机,购房者需要考虑下自己的风险承受力。
而楼市呈现此种状况,则是市场合力的结果,虽有购房者的主动选择,也需反思房地产行业存在的各种问题。
说到底,“中国式买房”虽然是一种“羊群效应”,但是建立在民众对房价上涨预期的基础之上,只要涨价预期没有发生逆转,跟风买房行为就仍然会出现。
我先就这个中国式购房的问题提出我的几个问题:1.这些“不管需不需要,先抢一套再说”的人,起码是手中资金充裕的人吧?那这些都是什么人呢?很明显不会是布衣百姓。
那么,结论一:收入分配制度不公,早就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富人越富穷人越穷,要降温购房热,首先要调整收入分配制度;2.这些手中资金充足的人,为什么不选择其他投资渠道,而偏偏要买房呢?可见中国整体投资渠道匮乏,股市监管漏洞,大家不敢进入;把钱给信托,结果还是投入地产的多。
另一方面,金融市场被垄断,民间资本无法进入。
于是,一边是地产投资火热,一边是大量中小企业缺钱倒闭。
那么,结论二:要给购房热降温,就要拓展老百姓的投资渠道。
3.为什么普通老百姓也想方设法抢房呢?因为政府没有给大家对未来有一个稳定的预期。
政策朝令夕改,治标不治本,造成恐慌性购房。
4.房价高企仅仅是炒房所致吗?炒房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政府的土地财政和行政成本过高,当前个地方政府都有严重的卖地依赖症,此外各项税费多如牛毛,重复征收。
做过地产开发的都知道,地价和行政成本要占到房价的30%以上。
个人认为主要分为三方面:1、中国经济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一个病理现象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造就了很多民营企业,民间资本积累已经完成并越来越雄厚,而资本的天性就是追逐利润,2005年开始出现全民炒股现象,到07年股市房市双高现象,如何正确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成为关键点。
特别是08年底经融危机爆发,全球股市一片大绿,生产型企业在遭遇人工成本剧增,而利润剧降的大环境下,迅速萎缩、倒闭,企业主在主业的投资大幅收减。
而此时,央行却为了增加流动性,存款利率几乎调整为零,被空闲资本瞬间迷失了方向。
也正是此时,08年刚刚被强行调控的房地产正面临行业洗牌的时候,却被幸运的救市了,而且成为了拉动整个中国经济GDP增长的唯一动力!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从此,房地产火爆现象一发不可收拾。
2、行业领先及市场主导在全球股市一跌再跌的恶劣环境下,房产却一路飘红,独领风骚,以追逐利润为目的民间资本只能瞄准了房地产行业,越调控越飙涨的房地产行业被不断注入大量资金,原本不是开发企业的生产型企业也立即转战房地产,甚至央企国企也不遗余力的挥师房产,以致各地不断的地王频现。
在买涨不买跌的投资意识下,全民闲散资金也不断跟进,东北及温州购房团就是其中的代表。
3、价直观扭曲在当下浮躁的经济社会,被扭曲了的人生价值观也不断影响着购房行为,一方面是房产存在投资价值因素,另一方面,是否有房子成了找对象其中一个必备条件,拥有房子就成为了你是否有能力、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准答案。
其他就不说了......可以说,过去的三十年通过激活房地产市场,将土地、资源、人力有效地调动起来,让人们有足够的热情投入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并快速推动了这一产业的发展,在短时间内进行了城市化的大跃进,这一点“以拉升地租为方式”的利益驱动——功不可没。
但这个游戏是不可持续的,他背后隐藏着的是——官本位的“权力腐败”、金本位的“利益犯罪”;而利益分配的不公,又将带来深层次的社会矛盾。
最主要的是资源配置市场化带来的不合理与浪费。
这点从两方面体现:1、已售房空置率的上升,同时伴随年轻的置业压力;2、对土地资源的开发性浪费,同时伴随农村城市化、工业现代化对农产品的生产压力。
中国式的买房——如何通过这种普遍存在的大众心态,带动城市改造,将是未来更长时间需要面对的问题。
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思想认为,人活着就得有个自己的“窝”。
这是一般人的思想,加之经济发展迅速,通货膨胀严重,如果钱存入银行就在贬值,这就迫使有钱人把钱用在社会上流通,加之房地产火爆,便成为吸金石,促使房地产行业的几何倍数成长,很少存在需求问题吧,在中国买不起房子的基本就成定局。
再加之中国式丈母娘,结婚必须有房等硬指标的刺激,房子不热才怪。
我认为“中国式购房”是一种无奈之举,这种购房除了所谓的刚需之外,另外还有一下几个因素在起作用:1、缺少其他更好的投资途径,由于缺少其他的投资途径,而我国的房价有呈现一种长期上升的趋势,而且涨幅还不小,于是投资性购房几乎成了唯一的相对安全,收益较快的投资方式;2、社会保障体系瑕疵所致,中国人长期生活在一种不安全的社会环境当中,失业、就学、养老等问题长期没有解决或者说现行体制作用有限不能满足客观需要。
只有通过购房投资来实现,“以房养老”的前提你也得有房啊!换句话说没房子你连养老的资格都没有了。
而购房产生的租金收益和物业的增值,恰恰可以弥补。
有了房子才安全。
3、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房子也是财富的象征,中国人所谓的“五子”里面就包括房子,这些东西再多也不嫌不够,这是中国人的传统。
行业垄断导致居高不下的房价先说说房价为何高涨,营商环境的不好和金融机构的垄断,两桶油的垄断,没有了竞争,不会去动脑如何创新,使成本降低,油价的高涨,物流成本的增加,各种名目的税收,导致产品成本的增加,在加上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人民币的升值,各国政府为了保护自己的企业,设置重重难题,高昂的关税,以及扶持本国的工业,出口的减少,加上用人成本的增加和创新能力的不足,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不复存在,高额的通货膨胀率,银行保险业的垄断,导致银行的存款利率低,保险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欺诈行为时有发生,股票市场,监管不力,大庄家暗箱操作,对公司的上市条件监管审批是否到位,要求退市是否坚决执行,现在的股票很多时候就是他人圈钱的一个场所。
上面的种种都表明老百姓投资那些行业不能保值。
但在中国唯独房地产行业,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简单,风险比较小,收益比较好,能保值的一个投资行业,因为它碰巧赶上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上城市,房子需求量增加,相对来说土地越来越少,这也完全符合地方政府的利益,地方政府为了能够增加税收,一面打着口号控制房价,另一个方面却不遗余力推高房价,把房子作为一种资产保值的方式我觉得是购房热的一部分,现在的人都很务实,结婚要买房,别人买房了我也要买房,有些人存在攀比的心里,这也是造成购房热的一部分原因,其实购不购房,要看自身的需求,自身的经济能力,看看自己到底有没有必要买,而不是一时的冲动,而且中国人都有个通病,购房时买涨不买跌,都认为买房了就能升值,其实存在这种心理的人我认为就没必要买房,买的时候可能是挺贵的,认为还能涨,还能挣钱,那万一跌了呢,这种损失只能自己承担,凡是都是有风险的,购房应该量力而行,有必要就买,没必要就不要买了。
个人觉得这只是羊群效应的放大,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2009年金融危机国家,造成社会资金过多。
2、中国可投资的产品较少,很少有像地产这样风险低,收益稳定的产品。
3、投资渠道少。
4、地产的开发模式也是导致房价高涨的原因,地方政府过于依赖土地政策发展。
最终综合导致房价只涨不跌的现象。
这样不造成购房热是不可能的。
盲目购房已经成为历史了,现在人们在购房的问题上很理性,同事中国的高房价也让普通百姓望而生畏。
2000年到现在房地长行业一直就在低迷。
造成中国高房价和中国的前些政策有关,同时高地价也是造成高房价的原因,地价高加上向各部门在缴纳各种配套费,税等。
羊毛出在身上开发商把高利润及所有的税费,配套费等都推向了购房者。
土地资源的破坏、导致环境危机,征地滋生腐败,强拆导致了民告官。
给社会安定也埋下了很大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