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郾城区李集乡总体规划(2010-2025)基础资料汇编
漯河城总体规划
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 、城市发展战略1、城市产业发展战略首先以工业化为主导,巩固加强食品产业的优势地位,打破单一的食品产业发展的局限性,加快资源型产业的做大、提升和延伸,在优化结构和集约式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产业和经济的持续稳步增长。
其次从生态环境和综合效益角度考虑,向多元化、集约化以及高度化的方向发展。
第三以丰富的农业资源为基础,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构筑以食品加工为基点的现代农业产业链。
2、城市特色塑造战略根据市城区周围的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尊崇自然,全力打造和突出大环境绿化、滨水城市特色,将市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食品名城、滨水之都、园林名城”。
积极营造环境,作好“显水造绿”。
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打造“开放市”和“市造”城市名片。
3、城市经营战略城市经营定位即把市建设成为中部的工业中心城市、交通枢纽中心、商业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等,并凸显中原地区特色的宜居城市。
城市经营理念即彻底改革城市建设投资体制。
更新投资理念,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彻底改革城市建设投资体制。
更新投资理念,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4、空间拓展与集中紧凑矛盾协调发展战略城市用地要以紧凑的方式进行布局和发展。
通过相对的混合土地利用,增加土地使用效率,促进人口和经济的集中,保持公共服务系统的活力,有助于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和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保持城市空间用地高度集中有助于非建设空间的保护,控制城市用地的无序蔓延,形成建成区与生态绿地间镶嵌的空间肌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5、交通适应和引导发展战略鼓励面向公共交通的土地开发和高强度综合利用交通节点的城市用地布局方式。
公共交通导向应以公共交通站点为中心,在周围设置商业、金融、商务等服务设施和公共开敞空间,形成城市节点,在核心外围布置居住用地。
通过在公共交通站点周围形成高强度、综合的土地开发利用和步行设计,增加公共交通使用率,减少对小汽车交通的依赖。
漯河区域发展——郾城篇
漯河区域经济发展———郾城篇一、郾城概况郾城区地处河南中南部、属淮河流域大沙河中游平原地区,历史悠久,是中原富饶历史文化沃土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气候温和,光热、热、水资源丰富。
水旱、虫灾害较多,风灾、雹灾时有发生。
境内属温带季风气候。
地热较平坦,局部低,整个地势由西向北向东南方向倾斜。
土层浓厚,土壤类型较多,土质良好,沙河、澧河、颍河是境内的主要河道,环境优美是国家良好的生态宜居城市。
郾城区隶属内陆特区漯河市,面积413.1平方公里,总人口47.4万人,辖城关镇、孟庙镇、商桥镇、龙城镇、裴城镇、新店镇、黑龙潭乡、李集乡8个乡镇和沙北街道办事处1个办事处,是漯河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活跃、环境最有名的新兴城区,也是漯河市的政治、金融、经济、文化中心。
郾城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交通便利、条件优越,为其投资兴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历史悠久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已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在豫中平原上,有一座几千年的古城--郾城。
郾城的“郾”字只作这个地名使用。
在汉书记载的战争里,在盛唐时期的诗歌中,在南宋岳飞抗金的沙场上,都不乏郾城的名字。
郾城还是东汉时期中华文化宗师许慎的故里,在这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城里,很多自然和人文景观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2、交通条件郾城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京广铁路、107国道、高珠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漯界公路横贯东西,漯宝(丰)铁路西接焦枝线,是河南省第二个公路,铁路双十字架交汇城市。
北部的孟庙车站是漯河火车站的货运站,城区距新郑园际机场仅90公里。
3、名人、旅游资源世界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出现在郾城区,作者是东汉著名的经济学家、文字学家、训诂学家、词汇学家许慎,被誉为“文字鼻祖”,许慎阁祠、许慎陵墓是海外学者的向往之地;还有刚正不阿、不屈权贵、不徇私情、执法严明的东汉名士范滂,宋代博学强记,精通医道和方志典籍的掌禹锡;还有明代诗人李达之、清末兰竹画家王锡臣等。
河南省临颍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08--2025
河南省临颍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08-2025)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1第三章村镇体系规划 2第四章村庄布点调整规划3第五章空间管制和资源利用规划4第六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6第七章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系统规划7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7第九章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8第十章给水设施规划9第十一章排水设施规划10第十二章电力设施系统10第十三章燃气与供热规划10第十四章通信设施规划11第十五章防灾规划11第十六章环境卫生设施规划11第十七章近期建设规划11第十八章实施对策与建议12第十九章附则1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临颍县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引导、调控临颍县域城镇建设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法律法规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依法制定的指导临颍县域城乡建设活动的法律性文件。
凡在规划范围内进行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要求,执行本规划。
第三条对本规划的调整、修改,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有关条款执行。
第四条指导思想1. 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土地集约化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
2. 坚持统筹发展原则,统筹考虑城镇和乡村、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从促进县域整体发展角度进行空间资源和各类公共基础设施配置。
3. 坚持控制和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从县域长远发展出发,确立以控制为主,适度引导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08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5)146号文发布)《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建规(2006)183号文发布)《河南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技术细则(试行)》(豫建村镇〔2007〕14号)《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中原城市群规划(2006~2020)》《河南省建设厅关于加快省25个重点县(市)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临颍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六条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08~2025年,其中:近期2008~2015年,远期2016~2025年。
漯河市郾城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漯河市郾城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名称:郾城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项目实施地点:漯河市郾城区孟庙镇拦河刘村项目申报部门;郾城区财政局项目申报文号:项目申报日期:目录一、综合情况1、项目背景2、基本现状二、项目可行性1、项目必要性2、项目优势3、项目目标4、村民意愿三、项目实施内容1、项目建设内容2、工程数量、规模与标准3、项目投资估算4、项目实施机构设置安排5、项目后期运行管护方案(管护方式、管护主体、经费保障)四、项目资金来源1、上级补助资金2、地方配套资金3、整合专项资金4、集体投入或个人捐赠资金5、农民筹资筹劳6、社会其它资金五、项目效益1、经济效益2、社会效益3、生态效益4、示范作用5、项目的创造性6、可持续发展六、项目规划设计(一)概述(二)编制(三)产业发展规划(四)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五)村庄建设规划5.1 村庄定位5.2 道路规划5.3 供水规划5.4 污水规划5.5 雨水规划5.6 垃圾处理规划5.7 绿化规划5.8 景观亮化规划5.9 电力规划5.10 电讯规划七、项目执行保障1、组织领导2、部门协调3、资金筹措与整合4、招标采购5、施工管理6、资金管理7、完工验收八、附件1、项目建设内容、规模一览表及投资明细表2、项目总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表一、综合情况(一)项目背景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2013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根据财政部《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财农改[2013]3号)要求及河南省财政厅预财农改[2013]28号文,提出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适应城乡一体化新形势和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改善农村农民的基本民生条件,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以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美丽乡村为主要内容,加快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转型升级,构建支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财政政策保障体系,逐步建成一批基础设施便利、产业特色明显,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和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漯河市郾城区孟庙镇
漯河市郾城区孟庙镇孟庙村庄建设规划(中心村)(2010-2030)孟庙镇人民政府河南省信豫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二零一零年十二月前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长期历史任务。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它直接关系到新时期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村经济持续繁荣,关系到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关系到全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之后,漯河市市委、市政府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措施,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工作。
漯河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指出,新农村建设要统一认识,明确任务,研究措施,抓好落实,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
当前,孟庙镇总体上已达到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对农业和农村支持和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孟庙村为响应市委号召,落实中央精神,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编制了《漯河市郾城区孟庙镇孟庙(中心村)村庄规划》,这是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是立足于实现条件,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为主要目的、以农民自愿、政府推动、示范引路、梯级推进为主要途径的系统工程,旨在规范并有效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科学地指导新农村建设。
孟庙村经济发展良好,该村的规划建设将很好地带动孟庙镇乡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
河南省信豫规划设计有限公司21年0 编制单位及参编人员项目名称:漯河市郾城区孟庙镇孟庙(中心村)建设规划委托单位;孟庙镇人民政府编制单位:河南省信豫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资质证书:〔豫〕城规编(乙)第082002证书等级:乙级单位负责人:高磊(高级工程师)项目负责人:李亚芳(规划师)项目参加人:李艳杰邓保军齐高胜郭元元武晓亮黄良伟图文校对:晋小彬(规划师)编制日期:2010年12月第一章概述 (3)一、区位概况 (3)二、人口状况 (3)三、自然条件 (3)四、社会经济条件 (3)五、用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六.建筑现状 (3)七、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 (4)八、景观环境质量 (4)第二章规划总则 (4)一、规划依据 (4)二、规划指导思想 (4)三、规划原则 (4)四、规划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漯河市郾城区李集乡总体规划(2010-2025)基础资料汇编
目录第一章基本情况 (2)一、概况 (2)二、自然环境条件 (2)三、历史沿革 (3)第二章社会经济状况 (4)二、人口概况 (7)三、基础设施状况 (10)第三章镇区建设现状 (11)一、镇区概况 (11)二、居住环境现状 (11)三、公共服务设施 (11)四、给水 (13)五、排水 (13)六、供电 (13)七、电信 (13)第一章基本情况一、概况李集乡位于郾城县境北部,东与西华县奉母乡交界,西与商桥镇相连,南靠颖河与孟庙镇相望,北与临颖县皇帝庙乡毗邻。
乡政府驻李集村。
京珠高速南北从镇域中部穿过,国道107紧邻镇域西部,发达的交通体系有力促进李集乡经济的发展。
二、自然环境条件(一)地质李集乡总面积52.1平方公里,属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平均海拔高度为172米,最高59米,最低56米。
整个地势略呈西北高而东南低,工程地质良好。
地表土壤主要以黄沙土为主。
(二)气候条件李集乡气候适宜,光照充足,年日照为2228.9小时,年平均气温14.6℃,极端高温42.2℃,极端低温-15.9℃,无霜期216天。
年平均降雨量为805.2毫米,地下水资源丰富,土壤多为沙壤土,酸碱度适中(PH值15.7—7.81)。
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乡。
(三)水利条件1、颍河从本区域南部流过,经本乡12个行政村南部,流入西华境内,南岸为黑龙潭乡。
在我乡贯串东西11.2公里。
排水沟有三条:稻草湖、南干渠、北干沟。
由商桥入境①南干渠经老官田村南、潘付刘、老集、李集、相树张、位李、田庄,陈刘马南部入稻草湖,经陈刘马闸流入颍河。
②稻草湖经老官田南至潘付刘、大宋、老集、李集、相树张、位李、田庄、郭东、陈刘马、大王、东孟、西孟等十三个行政村南部,分别从陈刘马闸、东孟闸流入颍河。
③北干沟由老官田南部稻草湖流入,往北从老官田西头走老官田北部及潘付刘、宓桥、老集、后李、李集、位李、田庄、郭庄、大王、渚阳寨、陈东、吕庄、东孟等17个行政村土地,由潘付刘北及大王南部,及东孟分别流入稻草湖后入颍河。
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漯河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程的通知-漯政办 [2014] 118号
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漯河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程的通知正文:---------------------------------------------------------------------------------------------------------------------------------------------------- 漯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漯河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程的通知漯政办 [2014] 118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直属及驻漯各单位:《漯河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程》已经市政府第54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14年12月25日漯河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规程1.总则1.1为加强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高城乡规划的执行力,指导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实现规划编制的标准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结合漯河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实际,制定本规程。
1.2本规程适用于漯河市市区规划区范围内。
1.3漯河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编制单元和管理单元两个层次,形成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细则两级规划体系。
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是以落实城市总体规划为目标,以编制单元为平台,对单元内的功能、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居住区级及以上公共设施和重要市政基础设施等进行规划控制。
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主要是指导控制性详细规划细则的编制。
控制性详细规划细则以落实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为目标,以管理单元为平台,对单元内主导用地属性、整体控制指标、居住区及居住小区各类设施进行规划控制。
控制性详细规划细则主要用于日常的规划管理,并直接指导规划咨询编制。
1.4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细则的控制内容均划分为法定文件和指导性文件两部分。
法定文件是城乡规划管理的根本依据,必须予以公示,按法定程序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非因法定事由原则上五年内不得修改。
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
《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简介【1】一、城市性质国家食品名城,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中原经济区重要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生态宜居城市。
二、发展目标指标名称2020年目标值2030年目标值市域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900 4000市域人均生产总值(元)66000 134000市域年末总人口(万人)288 300城镇化水平(%)60 70中心城区人口(万人)95 120三、市域空间结构:“一中心两组团”中心城区:市域工业研发中心、产业综合服务中心及高新技术产业核心区临颍组团:休闲食品制造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休闲文化旅游区。
舞阳组团:盐化工产业基地、新型工业基地。
四、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一主三副两轴六片区”“一主”:为老城滨水中央商业休憩区;“三副”为:西部副中心(高铁商务)、北部副中心(示范区核心)、东部副中心(人民路中山路);“两轴”:为沿河发展轴、长江路-人民路发展轴;“六片区”:为郾城片区、源汇片区、召陵片区、国家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片区、新区起步区片区、西城片区)。
五、产业发展格局(1)第一、二产业空间布局结构:“一心”:国家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二带”:沿京广优势产业带和沿漯舞化工产业带“一基地”:裴城生态农业基地“五大产业集聚区”:东城、沙澧、淞江、临颍、舞阳产业集聚区(2)服务业空间布局“一廊”:沿沙澧河现代服务业走廊依托沙澧河沿河两岸重点引进休闲娱乐项目,发展商务办公,形成集休闲观光、文化展示、娱乐健身、商务住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滨水休闲商务观光走廊。
“三核”:老城商贸核心、西城商务核心、新城金贸核心“四大物流园区”:源汇物流园区、东环物流园区、南部物流园区、东城物流园区。
“五个服务业集聚区”:源汇特色商业区、召陵特色商业区、郾城特色商业区、文化教育集聚区、专业市场集聚区。
六、综合交通系统构建“井字型”快速路(淞江路、白云山路、中山路、湘江路)及四横十二纵的骨干路网体系。
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第1-3章
项目名称: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漯河市人民政府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二零一三年一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 3第二章市域城乡发展战略和目标 ---------------------------------------------------------- 6第三章市域产业发展规划-------------------------------------------------------------------10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中心城区发展方向和空间增长边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二章中心城区历史文化保护与旧城更新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漯河城市规划(2012-2030以地图展开说明漯河的城市规划走向)
第二部 规划图集
18、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 19、市域城镇职能规模规划图 20、市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图 21、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图 22、市域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图 23、市域旅游发展规划图 24、市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图 25、市域空间管制规划图 26、城市规划区范围示意图 27、漯河市科学载体建设布局图 28、城市规划区用地适宜性评价图 29、城市规划区发展方向示意图 30、城市规划区空间管制规划图 31、城市规划区空间结构图 32、城市规划区土地使用规划图 33、城市规划区近郊区规划图
图纸目录
第一部 现状图集
2、区位分析图 3、市域城镇人口密度分布现状图(2012) 4、市域城镇经济综合指数比较图(2012) 5、市域城镇经济发展比较图(2012) 6、市域城镇发展潜力分析图(2012) 7、市域城镇体系现状图(2012) 8、市域综合交通现状图(2012) 9、市域重大基础设施分布现状图(2012) 10、市域文物和矿产资源分布现状图(2012) 11、中心城区土地使用现状图(2012) 12、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现பைடு நூலகம்图(2012) 13、中心城区居住用地现状图(2012) 14、中心城区工业与仓储用地现状图(2012) 15、中心城区道路交通现状图(2012) 16、中心城区绿地系统现状图(2012) 17、中心城区环卫设施现状图(2012)
2012-2030
未完……
漯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序言《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是根据《中共XX市委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十二五”期间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是XX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也是编制和实施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类专项规划、县区规划、年度计划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一篇推动XX科学发展努力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前列第一章发展基础和面临环境第一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重大挑战,全市上下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千方百计抢抓机遇,努力破解发展难题,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圆满完成。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经济增速在“九五”年均12.1%、“十五”年均12.3%的平台上加速增长,“十一五”年均增长13.7%,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0年超过26亿元,超额完成24.3亿元的目标;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216.3亿元,年均增长17.8%。
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160万吨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
工业增加值“十一五”年均增长17.1%,占GDP的比重达到66%。
食品、造纸、化工三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8%。
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发展呈现燎原之势。
6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竞相发展,产业集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商贸物流业持续繁荣,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7.1%,比2005年提升5个百分点。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万元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8.02%以上,COD和SO2排放量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
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第14-19章节文档
第十四章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第1节给水工程规划第1条需水量预测近期2015年最高日用水量标准为0.45(万m3/(万人·d)),远期2030年最高日用水量标准为0.55(万m3/(万人·d)),则最高日用水量如下:近期37万m3/d;远期66 万m3/d。
取日变化系数为1.3,平均日用水量如下:近期28.4万m3/d;远期50.8万m3/d。
第2条城市水源漯河市未来城市水源分四种:以澧河水为主,地下水为补充,远期燕山水库以及南水北调工程均可保障部分城市供水需求。
第3条水厂规划一水厂抽取澧河地表水,由于用地所限无法扩建,规划保持其现有规模7万吨/日。
二水厂原规模为2万吨/日,现状抽取地下水;南水北调管道建设后,改为地表水厂,承接南水北调水,规模为4万吨/日。
三水厂原规模为2万吨/日,现状抽取地下水;南水北调管道建设后,改为地表水厂,承接南水北调水,规模为4万吨/日。
四水厂原规模为6万吨/日,现状抽取澧河地表水,南水北调管道建设后,补充2.5万吨/日南水北调水,扩容规模为8.5万吨/日。
五水厂位于东城产业集聚区,近期承接南水北调水,设计供水规模5万吨/日,远期补充沙河地表水,扩容为12万吨/日。
六水厂位于高铁西、沙河北岸,设计供水规模15万吨/日,抽取沙河地表水;七水厂位于澧河北岸京广客运铁路专线西部,近期供水规模5万吨/日,远期扩容为10万吨/日,以澧河地表水和地下水为供水水源;八水厂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抽取澧河地表水,设计供水规模5万吨/日,远期改建为沙河地表水厂,扩容为7.5万吨/日。
东部新区近期保留现状,远期建议改为沙河地表水,并适当扩大用地规模,用于预留发展用地。
第4条给水管网建设本规划给水管网系统采用生活、工业、消防共用的统一给水系统。
在给水管网布置上充分利用现状给水管网,成为多水源供水的系统格局,强化几个区域的联系,提高供水的安全可靠性。
第2节排水工程规划第5条排水体制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老城组团近期采用截流式合流制),雨、污管道分设,雨水可直接排入黑河、塔河、马沟、汾河等,污水经排污管道系统收集汇流至城市污水处理厂,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商桥镇基础资料汇编
商桥镇基础资料汇编目录第一章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 (2)第二章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 (2)第三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发展条件 (2)第四章城镇产业现状 (4)第五章人口构成 (6)第六章城镇建设...................................................................................................................................................................... .7 第七章新农村建设................................................................................................................................................................... .8 第八章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9)第九章基础设施................................................ .. (11)漯河市郾城区商桥镇总体规划(2010-2025)基础资料汇编第一章地理位置及历史沿革(一)地理位置商桥镇位于郾城区西北部,人口4.2万,耕地5万亩,面积56.68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220个村民组。
商桥镇交通便利,京广铁路、石武高速铁路、107国道和坡大线公路贯穿南北,后魏线公路横贯东西,颍河、蜈蚣渠在境内交汇。
南距郾城城区12公里,北距临颍县城10公里。
(二)历史沿革历史名镇——曾经是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岳飞大战金兵的元战场,境内有早于赵州桥的“天下第一桥”——小商桥和岳飞麾下名将杨再兴的陵墓。
古迹有建于隋代的小商桥以及岳飞麾下名将杨再兴的陵墓。
1949年设商桥区,1958年建公社,1984年改乡,1985年设镇。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漯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漯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12.21•【字号】豫政[2010]89号•【施行日期】2010.12.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漯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豫政〔2010〕89号)有关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现将《漯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漯河新区是漯河市城乡统筹、产业协调、产城互动发展的复合型功能性区域,也是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性区域。
全面推进漯河新区建设,有利于推动漯河市产业结构升级和协调发展,进一步壮大食品产业集群规模,强化豫中南交通枢纽地位,增强中原城市群发展合力,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提供重要支撑。
《总体方案》是指导漯河新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有关重大规划、布局和建设要按照《总体方案》确定的基本原则进行。
二、漯河市和省有关部门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强力推进《总体方案》的实施。
要通过改革创新、探索试验、实践示范,实现率先发展,力争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把漯河新区建设成为漯河市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现代化复合型功能区、对外开放示范区、中国食品名城核心区、豫中南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商贸物流中心。
三、漯河市要切实加强对《总体方案》实施的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积极、稳妥、健康地推进漯河新区规划建设。
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体现“三规合一”(新区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合一)、功能复合、城乡统筹、节约集约的原则,编制新区总体规划和重点领域专项规划。
当前,要按照《总体方案》确定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以漯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产业集聚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抓紧组织实施相关项目,为《总体方案》的全面实施奠定基础。
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1]
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1]
漯河市城市总体规划[1]
覆盖范围包括
一、漯河市现状分析
1、位置及地理环境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毗邻洛阳市、郑州市、安阳市,距省会郑州
市165公里。
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雨充沛,气温温和,地势平缓,河流林立,森林茂密,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适宜人畜居住生产,
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发展潜力。
2、城市人口
漯河市2023年总人口为636.5万人,其中城市居住人口687.3万人,为河南市场人口的14.3%,占漯河市总人口的65.6%,城市总人口增长率
为2.6%,高于河南省的2.4%。
3、经济发展
2023年,漯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5.7亿元,增长9.5%;社会消
费品零售总额2072.8亿元,增长13.7%;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514.1
万人,增长2.0%。
4、交通发展。
李集年鉴
李集乡【概况】李集乡地处黄河滩区,距县城25公里,与河南省台前、范县隔河相望,属“两省三县”交界处,是郓城县的西北门户。
该乡辖54个行政村,98个自然村,5.3万人,8.6万亩耕地,总面积96平方公里。
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境内李清、昆岳、苏阁三座浮桥横跨鲁豫两省,成为两岸群众友好往来、文化交流和商贸流通的纽带。
境内肖堌堆文化遗址是县级重点保护文物。
近年来,李集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干部群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解放中抢抓机遇,在抢抓机遇中加快发展,经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取得辉煌成就。
【招商引资项目和工业经济运行】李集乡党委政府把加快经济发展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来抓,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民营经济、招商引资为主攻方向,立足实际,强化措施,真抓实干。
目前全乡已形成了棉纺织、钢球加工、机械加工三大主导产业,现有规模以上工业6家,其中纺织企业3家,钢球加工企业1家,机械加工企业2家。
分别为海河纺织、长信纺织、万达纺织、华洋钢球、嘉华减速机、瑞尔机械。
2006年-2010年,我乡各个企业生产状况良好,实现了改建、扩建。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范围内经济不景气,各国贸易保护加重,消费者市场预期不好,投资不足,消费拉动乏力,造成订单减少。
2011年工业生产总值11.5亿元。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65 %。
拥有工业企业 35 家,职工 1865 人;实现工业增加值6.5亿元,比上年增长 14.6 %。
二、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小城镇建设作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加大小城乡建设投资力度,使乡镇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2010年我们委托山东省规划设计院经过6个月的努力,编制了《李集乡总体规划(2010—2030)》。
不断加大投资,先后完成了乡驻地主街道800米的地下排水管道工程,路面硬化和自来水普及工程。
目前,乡驻地道路硬化率已达100%,自来水普及充达到90%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基本情况 (2)一、概况 (2)二、自然环境条件 (2)三、历史沿革 (3)第二章社会经济状况 (3)二、人口概况 (6)三、基础设施状况 (8)第三章镇区建设现状 (8)一、镇区概况 (9)二、居住环境现状 (9)三、公共服务设施 (9)四、给水 (10)五、排水 (10)六、供电 (10)七、电信 (10)第一章基本情况一、概况李集乡位于郾城县境北部,东与西华县奉母乡交界,西与商桥镇相连,南靠颖河与孟庙镇相望,北与临颖县皇帝庙乡毗邻。
乡政府驻李集村。
京珠高速南北从镇域中部穿过,国道107紧邻镇域西部,发达的交通体系有力促进李集乡经济的发展。
二、自然环境条件(一)地质李集乡总面积52.1平方公里,属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平均海拔高度为172米,最高59米,最低56米。
整个地势略呈西北高而东南低,工程地质良好。
地表土壤主要以黄沙土为主。
(二)气候条件李集乡气候适宜,光照充足,年日照为2228.9小时,年平均气温14.6℃,极端高温42.2℃,极端低温-15.9℃,无霜期216天。
年平均降雨量为805.2毫米,地下水资源丰富,土壤多为沙壤土,酸碱度适中(PH值15.7—7.81)。
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乡。
(三)水利条件1、颍河从本区域南部流过,经本乡12个行政村南部,流入西华境内,南岸为黑龙潭乡。
在我乡贯串东西11.2公里。
排水沟有三条:稻草湖、南干渠、北干沟。
由商桥入境①南干渠经老官田村南、潘付刘、老集、李集、相树张、位李、田庄,陈刘马南部入稻草湖,经陈刘马闸流入颍河。
②稻草湖经老官田南至潘付刘、大宋、老集、李集、相树张、位李、田庄、郭东、陈刘马、大王、东孟、西孟等十三个行政村南部,分别从陈刘马闸、东孟闸流入颍河。
③北干沟由老官田南部稻草湖流入,往北从老官田西头走老官田北部及潘付刘、宓桥、老集、后李、李集、位李、田庄、郭庄、大王、渚阳寨、陈东、吕庄、东孟等17个行政村土地,由潘付刘北及大王南部,及东孟分别流入稻草湖后入颍河。
本乡现有生产及交通桥涵闸619座,完好469座,灌溉机井1294眼,完好机井890眼灌溉保证率90%以上,除涝标准达五年一遇,全乡基本达到旱能浇、涝能排,旱涝保丰收。
2、主要河流的防洪标准及最大洪水淹没区范围、面积、危害情况及最大洪水流量:颍河闸堤顶高程61.80米,警戒水位59.80,流量为800立方米/秒,洪水淹没区范围在颍河南岸,本乡及商桥为淹没群众转移地。
3、规划区范围内水文地质报告资料本地水的走向为自西向东,属颍河冲积平原水文地质区。
为亚沙土及薄层粘土加沙层,沙层为细沙,质粉沙组成,埋深8-30米,厚度1-7米,呈东西条带状分布。
水位埋深3-7米,单井涌水量20-40立方米/时4、镇域及镇区水资源的分布储量、水质评价可开采利用情况。
本区一般在海拔0.5-0.6米,地下水资源丰富,且水质好,每平方公里约储量为5-7百万立方米,可开采利用2.53亿立方米。
(三)资源条件李集乡由于地处平原地带,无矿产资源,主要农业资源为小麦,玉米等。
三、历史沿革明、清分属新安和古义保,民国18年(1929年)属东北区,民国29年(1940年)至民国36年(1947年)属商桥镇,民国37年(1948年)属沙北县5区及临颖沙北区,1949年属商桥区,1959年属商桥公社,1963年与商桥分设,建李集区,1965年撤区设李集公社,1984年改称李集乡至今。
第二章社会经济状况一、经济概况目前,全乡共有39家企业,大部分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其中老官田村较多,规模以上工业5个,规模以下工业8个,潘付刘有2个,宓桥、郭西村有6个塑料加工企业。
中部是商业聚集地,东部和东北部以高效种植和养殖业为主。
初步形成了以塑料制品、建筑建材、食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发展结构,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商业、餐饮服务、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正在蓬勃发展。
39家企业共有从业人员3188人,产值55660万元。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9家,从业人员1680人,2009年完成3465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23家,从业人员1372人,产值8650万元,农业企业7家,全部为养猪业,从业人员136人,产值12360万元。
个体民营单位995个,从业人员16296人,产值81190万元。
其中,个体工业286户,从业人员5917人,年产值34720万元;建筑业136户,从业人员6955人,年产值16635万元;个体商业365户,从业人员2414人,年销售额17350万元;餐饮服务业76户,从业人员235人,年产值4150万元;交通运输业132户,从业人员775人,产值8335万元。
目前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金不足,另一方面是企业发展理念要创新,企业内部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今后的发展中,一是鼓励企业加大创新力度,特别是在新产品的研发上要有新的突破。
二是争取和配合上级相关部门为企业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和必要的政策扶持。
三是动员广大干群以装材公司、博利雅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吉祥塑料厂等重点龙头企业为动力,带动全乡建筑材料、塑料制品、食品加工等行业稳步快速发展,把握企业发展趋势,合理调配产业布局,促进李集经济腾飞发展。
(一)农业李集乡农业主要以小麦、玉米、烟叶、大棚蔬菜为主,2009年实现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127ha,总产量12073吨。
并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农业主要产品统计表粮食作物夏收粮食秋收粮食播种面积(ha)3127 1446 1681总产量(吨)12073 4463 7610谷物产品统计表小麦玉米谷子高粱谷物总计播种面积(ha)1446 1374 0 0 2820总产量(吨)4463 2867 0 0 7330豆类、红薯产品统计表大豆绿豆红小豆豆类总计红薯(折粮)播种面积(ha)115 43 0 158 89总产量(吨)441 61 0 502 631油料产品统计表花生油菜籽芝麻棉花总计烟叶播种面积(ha)310 345 20 0 675 87总产量(吨) 302 261 10 0 573 214蔬菜及特种作物产品统计表菠菜芹菜 大白菜 黄瓜 白萝卜 红萝卜 茄子 西红柿 大葱 蒜头 四季豆 长豆角 播种面积(ha )10141012815168844总产量(吨) 630 740 374660 341119318 339285 113 81235(二)养殖业1、畜牧养殖:全乡无大型养殖小区,均为散户。
(四)工业 1、乡镇企业李集乡工业主要以农产品加工为主。
年份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农民人家纯收入(万元) 37524389527159886657第一产业 (万元) 第二产业 (万元) 第三产业 (万元) 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元) 比例 产值比例产值 比例 产值 比例 产值 比上一年增加2005 100 14890 39.4 16141 42.9 6720 17.8 8278 856 2006 41395 100 15651 37.8 18084 43.7 7658 18.5 8939 661 2007 43931 100 16630 37.9 18515 42.1 8786 20.0 9308 369 200856131 10018004 3226206 46.7 11921 21.311754 2446200966049 100 18278 27.7 33882 51.3 13889 21 13680 1926 城镇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口调查年份国民生产总值(万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万元)从业人数产值(万元)从业人数产值(万元)从业人数2005 87848 24786 18170 46504 11036 16558 1862 2006 93722 24993 17350 50744 11735 17985 2145 2007 100997 24547 15860 56606 13360 19844 2368 2008 143868 29921 13842 90164 15596 23783 2927 2009 158385 33160 12388 96355 15937 26870 42082、发展前景、规模通过乡政府的常抓不懈,重点项目进展顺利,产品主要向深加工方向转变。
二、人口概况李集乡总面积5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495亩。
全乡辖22个行政村,50个自然村,241个村民组,总户数10235户,总人口46650人,其中,外来从业人员1637人,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数3776人,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4994人,人口结构上看,男女比例约为1:1。
(一)人口结构乡现状总人口:全乡总人口3.4万人,人口密度731人/平方公里。
其中,外来从业人员1637人,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数3776人,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4994人,人口结构上看,男女比例约为1:1。
表-李集乡域各村现状(2009年)村庄名称人口耕地面积产业特点农业非农业暂住乡镇合计46650 1643 149 60495后李1827 76 12 2460 种植业(种烟)老官田3624 133 15 5040 养殖业(养猪)潘付刘3780 128 6 5100 养殖业(养猪)大宋3796 126 2 5073 种植业(高效农作物种植)老集2066 67 21 1860 商业李集2478 102 50 3120 商业相树张1689 56 3 2430 高效种植魏李1989 71 0 2734 种烟田庄1611 52 5 2067 高效种植三所楼郭1233 46 2 1485 蔬菜东孟1296 43 3 2027 高效种植吕庄1687 66 2 2026 高效种植西孟1760 53 0 2252 养猪、种烟大王2580 92 0 3481 种烟渚阳寨1680 55 4 1755 蔬菜陈东1556 47 0 1850 养猪陈西2056 68 12 2360 养猪郭东1645 47 2 2175 蔬菜郭西1945 82 0 2612 塑料制品加工宓桥2798 106 6 3012 建筑业大朱2097 78 1 3356 高效种植陈刘马1457 49 3 2220 高效种植(二)历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李集乡人口变动基本情况年份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人口自然增长率7.2‰7.8‰8‰7.5‰7.4‰李集乡近几年人口综合增长率:2005年7.2‰,2006年7.8‰,2007年8‰;2008年7.5‰,2009年7.4‰。
(四)计划生育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2、全乡计划生育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进程。
3、努力提高育龄妇女素质,生育观念进一步提高。
4、加强集镇、村两级育龄妇女小组长的培训,加大投入,通过努力,工资全部由镇负责统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