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三块争议地点
1960年的中缅边界条约中国失地多少?
1960年的中缅边界条约中国失地多少?19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政府边界条约》签订,中国从缅甸收回被英国1913年侵占的片马、古浪、岗房和国民政府1941年割让出去的班洪班老地区,共收复342平方公里的土地。
但是中国同样也有失地,关于失地面积的大小,一直存在争议。
失地面积最小也是最无争议的说法是220平方公里。
这220平方公里就是指南坎。
南坎是毫无争议的中国领土,被清朝和国民政府“永租”给英属缅甸,但是主权还是中国的。
而在1960年的中缅边界条约里,中国明确放弃南坎的主权,将南坎让予缅甸。
还有一块地区就是江心坡地区,江心坡地区面积二点七万平方公里。
此地在明朝时期为中国领土,清朝时期成为部落独立状态,用清朝驻英公使薛福成的话说就是江心坡“既不属华,亦未属缅”。
民国时期被英国占领并入英属缅甸,国民党曾在1929年向英国主张江心坡为中国领土,英国并未理会。
1941年英国以关闭中缅公路为要挟,强迫国民党划定1941年线,将班洪班老等土地割让给英属缅甸。
国民党则在1942年,将江心坡和以西地区共7万平方公里土地画入中国地图,但是国民党并没有实际控制这些地方,也没有照会英国方面,因此被戏称为“地图开疆”。
1948年缅甸独立,江心坡所在的克钦邦签署《彬龙协议》加入缅甸,国民党对此没有表态。
新中国成立初期,地图上继续沿用了国民党对江心坡的画法,而在1960年的条约中,中国放弃了对江心坡的主张。
因此很多人认为江心坡也是条约中的失地。
国民党更认为失地面积为7万平方公里。
不过也有人认为,清朝和民国都没有统治过江心坡,只是国民党“地图开疆”,所以新中国没有主张江心坡为中国领土是无可厚非的,不能算是条约中的失地。
江心坡是1948年就成为缅甸国土的,并非1960年由中国割让给缅甸的。
还有人认为面积为2700平方公里的果敢也是条约中的失地。
果敢本是中国领土,在1897年被清朝割让给英属缅甸。
1960年的条约中没有提到果敢,代表中国政府已经放弃收复果敢的权利。
金三角是指哪三个国家
金三角是指哪三个国家。
金三角地区之所以叫金三角,是因为它位于泰国,老挝,缅甸三国的交界处。
是三个国家的历史遗留问题,长期存在着复杂的民族矛盾和地区冲突。
“金三角”的范围大致包括缅北的掸邦、克钦邦;泰国的清莱府、清迈府北部;老挝的琅南塔省、丰沙里、乌多姆塞省,及琅勃拉邦省西部,共有大小村镇3000多个。
此处交通闭塞、山峦叠嶂,山脚的人酷热难当,但山顶的人可能要围在火塘边才可以抵御寒冷。
相对来说,高海拔地区的自然条件比较差,人们的生活要更困难。
20世纪中缅边界划分,中国“丢失”了大片领土?得到了什么?中印片马麦克马洪线江心坡
20世纪中缅边界划分,中国“丢失”了大片领土?得到了什么?中印片马麦克马洪线江心坡20世纪初,经过清政府艰苦的谈判之后,基本确定了中缅边界的走向;但部分地区仍需要双方勘查后再做决议。
双方在最后签约时,由于签约双方所使用的地图存在差异,各执己见,为一系列问题埋下了伏笔。
英国依旧我行我素于1910年11月下旬出兵片马地区,实行派兵占领,清政府随即外交抗议和严正交涉,但未派军到片马前线。
1912年,在片马入侵事件还未结束之时,清王朝便骤然倒下了。
01北洋政府时期的中缅边界纷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推翻最后一个封建专制王朝建立中华民国。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之后,北洋政府是民国时期被国际社会承认的唯一合法政府。
对于英军对片马地区的侵占,民国政府随后成立的云南军都督府就派遣第二师师长李根源。
李师长在之后的抗英战争中不幸阵亡,英军随即控制了片马、坎底(葡萄)等广大地区。
使得中国内陆与江心坡被完全隔断,成为飞地。
图1 麦克马洪线英国试图以伊洛瓦底江与怒江的分水岭高黎贡山为界,以达到侵占全部未定界地区。
但在1898年曾向清政府提出'于思买卡河(即恩梅开江)与萨尔温江(即怒江)中间之分水岭西境,不得有干预地方治理之举'的条款没有实现。
1914年第一世界大战爆发前,由于英国早在1898年曾要求中国'于思买卡河(即恩梅开江)与萨尔温江(即怒江)中间之分水岭西境,不得有干预地方治理之举',试图以伊洛瓦底江与怒江的分水岭高黎贡山为界,以达到侵占全部未定界地区的目的没有实现。
于是抛出了在1913年10月13日由英印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背着中华民国政府所达成的秘密交易——麦克马洪线。
麦克马洪线狭义的“麦克马洪线”(蓝线?) :指现在的中印两国东段边界实际控制线;中义的“麦克马洪线”( 绿+黄线) :西起不丹,东到伊素底希山口(待考) , 包含现在的中印东段和中缅北;广义的麦克马洪线(绿+黄+红+蓝线) :从中国不丹边界开始,经过过现在的西藏、云南、四川、青海、甘肃、新疆等省,直抵帕米尔高原。
被遗忘的中印中段边界争议区1954年中印西藏协定暗藏玄机
被遗忘的中印中段边界争议区 1954年中印西藏协定暗藏玄机中印边界争议众所周知存在东中西三段,东段即藏南,西段即阿克赛钦,那么中段在哪儿?相对于东西两段的地区热点,举世瞩目,中段似乎被遗忘了。
对于中印边界中段争议区在哪儿这个问题,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在锡金,甚至认为在不丹,因为这样才符合中印边界中段中的“中”的含义。
事实上,中印边界中段争议区位于中国尼泊尔边界以西,与中印西段边界争议区一样都位于西部,只不过位于西段争议区以南,因而称之为“中段”以示区别。
中印边界中段争议区,由4块互不相连的争议区组成,位于中国西藏阿里地区与印度喜马偕尔邦、北阿坎德邦之间。
由北向南分别是:面积332平方公里的巨哇、曲惹地区,位于阿里地区札达县楚鲁松杰乡西南;面积35平方公里的什布奇山口地区,属札达县底雅乡什布奇村;面积1,451平方公里的桑、葱莎、波林三多地区,位于札达县城西偏南;面积855平方公里的乌热、然冲、拉不底地区,属札达县达巴乡。
如果说,中印边界东段争议区源于英国一手策划的“麦克马洪线”,西段也有英国“地图开疆”的因素,都可以说是英国遗留问题。
那么中印边界中段争议区除桑、葱莎早为英国占领外,其他地区与英国毫无关系,是印度独立后一手制造出来的,是印度1950年代前进政策下对中国领土蚕食的结果。
早在1919年英属印度当局就侵入桑、葱莎地区,到1925年英印已经完成了对桑、葱莎地区的侵占。
1950年中国军队进驻西藏阿里地区前夕,印度军队进驻葱莎地区,1954年印度将桑、葱莎划入版图。
临近桑、葱莎地区的波林三多,英印时期始终由西藏控制没有争议。
1954年中印签署有名的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时,波林三多位列中国同意对印开放的十大边境贸易市场之一,并且这些市场是中国应印度要求开放的,协定也规定“印度政府在平等互惠基础上准备在印度方面靠近中国西藏地方阿里地区的相应地区考虑指定贸易市场”。
中印边境争议地区地图及相关资料
中印边境争议地区地图及相关资料中印边境争议地区西段和中段东段图上35mm表示100km。
“麦克马洪线”的三重含义:所谓“麦克马洪线”炮制在西姆拉会议期间,是1914年前后英属印度殖民官员麦克马洪为分割中国和推进印度东北边界而设计的一系列边界,当时的含义已和如今有所不同,为了避免概念混乱,按范围大小结合《西姆拉条约》附图说明如下,为方便区别我自己添加了颜色:1、狭义的“麦克马洪线":指现在的中印两国东段边界实际控制线线(但现在在个别地段印度略有越线),这个范围的概念如今经常使用。
2、中义的“麦克马洪线”:指西姆拉会议期间,1914年3月24日英国麦克马洪和西藏夏扎双方在德里签字,并用用《秘密换文》形式确定的一条大西藏和英属印度东北的边界线,这条换文的边界西起不丹,东到怒江(待考),包含现在的中印东段和中缅北段地区。
过去中国政府一直不知道有这个换文,可能一直到50年代中印边界产生争议后,中国才看到秘密换文。
3、广义的“麦克马洪线":指1914年7月3日《西姆拉条约》附图中的界线,当时中国、英印、西藏三方代表开会的议题是西藏问题,英国代表麦克马洪在会上企图将西藏分为内藏和外藏,其中中国不得插手外藏事物(本质就是外藏独立),内藏由中央政府和西藏共管,条约地图就是划分内、外藏的范围,这条线从中国-不丹边界开始,穿过现在的西藏、云南、四川、青海、甘肃、新疆等省,直提帕米尔高原,麦克马洪还悄悄的将中国政府当时不知道的德里《秘密换文》的边界以外藏边界的一部分标入图中,企图在分割中国西藏的同时为印度捞取私货。
当时的中国代表陈贻范没有识破英国的诡计,在条约和地图上签字(草签),但后来中国政府认为条约对中国利益侵害过大,不允许陈贻范正式签字,《西姆拉条约》只有英国-西藏两方签字,麦克马洪的阴谋没有实现。
在国际上,对“麦克马洪线"的有效性存在争议,核心问题是当时的西藏的地位,西藏有没有对外签订条约的权力?如果有《德里秘密换文》和《西姆拉条约》都是有效文件。
中缅边界谈判中方为啥让步
建国初期中缅边界谈判近期,南海领土争端再一次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越南立法圈占西沙南沙群岛,作为回应,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三沙市。
为解决南沙领土问题专门调整辖区,可谓我国解决边界问题的新思路。
有“新思路”,自然也就有“旧思路”。
建国初期,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被誉为“新中国处理边界领土争端的典范”,可谓“旧思路”的典范。
“新思路”的效果尚需时日来考察,“旧思路”的得失,则已不难看清楚。
2012-7-2 第31期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中缅三段争议边界缅甸跟中国云南接壤,两国边界线有2700多公里长。
建国初期,中缅边界大部分已经划定,只有三段边界未决。
这三段有争议的边界是历史遗留问题,英国在缅殖民时入侵西南边疆的给中缅边界所造成的。
南部阿佤山区一段,英国划定“1941年线”作为边界,国民政府未提出异议第一段争议边界是阿佤山区的一段,即所谓“1941年线”问题。
1941年,英国与国民政府在佧佤山区划定了一条对英方有利的边界,这就是" 1941年线”。
该线将班洪部落的一部分和班老部落的全部划入英属缅甸。
但是,国民政府始终未与英国进行实地勘界树桩。
为何当年国民政府与英国签订1941年线?学界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英国要挟说。
1941年正值中国抗日,英国以封闭中国战略物资的交通要道—滇缅公路为要挟,迫使民国政府同意以换文的形式在南段未定界划了一条片面利于英国的边界线,即“1941年线”。
另一种是朱昭华的观点。
朱昭华认为,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封锁了中国整个海岸线,滇缅国际交通线变成了一条重要的运输通道。
为了增强运输能力,国民政府下定决心修筑一条滇缅铁路。
然而,要修通此条铁路,中国必须得到英国的大力支持。
中国政府就此问题多次向英国提出请求,但英国政府却以此为条件,强迫中国政府划定了中缅南段未定界,即“1941年线”。
划定后,国民政府未就此段边界提出过异议。
缅甸独立后,全盘接受了英国殖民时代的权益。
不过仅在地图上,把这两个部落辖区划入缅甸的掸邦,但并没有实际控制。
建国初中缅曾爆发武装冲突
建国初中缅曾爆发武装冲突中缅边境线长达2000多公里,有三段未定界存在着问题。
第一段是佧佤山区的一段。
第二段是在南畹河和瑞丽江汇合处的勐卯三角地区,又名南畹三角地,面积约250平方公里。
这一问题又称“南坎问题”。
第三段未定边界是尖高山以北的一段。
1954年6月28日到29日,应缅甸联邦总理吴努的邀请,周恩来总理对缅甸进行首次访问。
两国总理举行了会谈并发表联合声明,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处理两国之间的关系。
在这次访问中,周恩来首次谈到了中缅边界问题。
周恩来要姚仲明抓紧研究,以便因势利导,避免落后于事态的发展。
在周恩来首次访缅的最后一次会谈中,吴努向周恩来提出希望早日解决两国边界问题。
周答复说:“希望有一点时间,把情况弄清楚后再正式商谈。
”姚仲明感慨地说:“周恩来真是事事想到前面了。
”1954年12月,吴努应邀访华,两国领导人首次就边界问题全面而深入地交换意见。
中缅两国总理在会谈公报中提出“在适当时机内,通过正常的外交途径”解决中缅边界问题。
此后,中国政府就为解决这个问题进行必要的准备。
政府各有关部门会同云南省当局,对有关的历史文献和实际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和详细的调查研究。
周恩来每次出访路过缅甸,都要谈到边界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1955年11月,在中缅边界南段未定界的黄果园附近,两国前哨部队在大雾弥漫的情况下发生误会,双方开了枪,引起武装冲突事件。
缅甸军队趁机占领了中缅北段边界的5个地方,使边疆形势一下子紧张起来。
缅甸媒体诬陷中国军队入侵缅甸,美国也利用这个事件大做文章,支持马尼拉条约国进行军事演习,造成东南亚形势的紧张。
黄果园事件使中缅两国政府都感到有及早解决中缅边界问题的必要。
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
”1960年4月15日至19日,周恩来在赴新德里同印度政府会谈中印边界问题前夕访问了缅甸。
这次访问原是应缅甸政府前总理奈温发出邀请而进行的。
当时重新担任总理的吴努继承这次邀请。
中缅划界始末
中缅划界始末1960年,中缅两国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正式划定了两国边界。
中国收回约342平方公里土地,失去220平方公里,总体上来说,相对于国民政府时期增加了约122平方公里左右国土面积。
要了解此次划界的来龙去脉,还要上溯到晚晴时期。
14世纪中国明朝建立后,曾在云南边境地区设立六个宣慰使,其中的两个宣慰使就设在当前缅甸的孟养和木邦,管控这两个土司,管辖区域包括现今伊洛瓦底江上游的克钦邦(今云南边界以西)和萨尔温江中上游的掸邦(今云南边界西南)。
比现在的边境线向外延伸一百到几百公里。
明朝后期国势衰弱,缅甸东吁王朝趁机举兵北犯,先后攻占了掸邦高原的八莫、孟养等地,收服了孟养王和木邦王,云南边界大幅内缩。
清朝统一后曾收复部分失地,册封贡榜王朝孟云王为缅甸王,这也是缅甸国名的来历,缅甸成为中国的藩属国。
但随着19世纪西方殖民者的东来,缅甸逐渐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吞并缅甸以后,英国于1886 年同清政府签订了《中英缅甸条款》,迫使其承认它对缅甸的占领。
自此,中缅之间的宗藩关系不复存在,英国后来又通过1894 年《续议滇缅界、商务条款》和1897 年《续议缅甸条约附款》,侵占了中国部分领土并划定了中缅之间的部分边界,此后,它又通过各种方式继续蚕食中国领土。
中缅边界问题开始凸现。
逐渐形成了三段“未定边界”。
其中中印缅三国交界点至尖高山为边界北段边界,即“缅北争议区”;中段南碗河与瑞丽江汇合处的“永租”地——猛卯三角地;南定河至南卡江为南段,又称“一九四一年线”,都边界未定。
所谓的“缅北争议区”在历史上的明朝前期曾经隶属过我国。
这一地区自东向西依次为高黎贡山、恩梅开江、迈立开江、枯门岭(克钦山)、钦敦江、和巴特开山,其中枯门岭与巴特开山又统称为野人山。
而江心坡是位于恩梅开江及迈立开江之间地带,只是“缅北争议区”的一小部分,明初归孟养军民宣慰使司统治,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缅甸东吁王朝占据了孟养土司府。
地缘看世界之中南半岛——中缅边境与麦克马洪线
对于中缅边境的前世今生,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
稍后我会对这些说法做一个解释。
既然我们前面说了这些边境的划法缘于英国人,那我们就有必要先站在英国人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要把边境划成现在这样。
这时有一个熟悉的名词又出现在我们的视线当中了,他就是——麦克马洪线附:麦克马洪线示意图有一个误会,即认为麦克马洪线只是划定了中印之间关于藏南那一段的边境(包括百度和维基上都是这样解释的)。
实际上那只是麦线的一部分,麦克马洪当时还划定了中国和缅甸北部的那段。
我们并不应该为此而感到奇怪,因为缅甸当时是印度的一个省。
因此麦线划定的意义在于为从地缘上与中国达成平衡,以保障印度本土与缅甸地区的交通线。
在分析藏南的时候,我们曾经说到过,麦线在那一段基本是沿着喜马拉雅的山脊也就是“分水岭”而划定的。
抛开政治因素,将边境线划在高大山脉的分水岭上是最容易为双方所接受的。
因为这样双方都能够达感觉到足够的安全。
在古典时期的东方,限于国家意识的模糊以及技术条件的不足,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东方国家并没有明确的国境线。
当然象日本这样的岛国倒是可会有比较清楚的国土范围。
因此很多的边境线都伴随着西方列强瓜分世界的行动而诞生的,当殖民势力退出之后,这些合理不合理的国境线也就基本被这些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所继承下来了。
既然麦线的中印边境是基本按照喜马拉雅山脉的分水岭而划定的,那么同样的原则也就适用于中缅边境了。
当然喜马拉雅山脉到中缅边境时已基本走完,因此英国人需要在那些南北向的横断山脉中选择一条合适的山脉分水岭,来做为保持双方战略平衡的边境线。
当英国人沿着缅甸北部向东往中国境内眺望时,首先映入他们眼帘的就是那条孕育了两条大江的山脉——高黎贡山。
这条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大山脉是横断山脉最西侧的一条山脉。
从山脊上的雪线大家也可以看出,它足以成为英国人眼中保护缅北地区的天然屏障。
因此英国人希望将边境定立在高黎贡山的分水岭上,更多的是出于技术上的考虑。
中国与邻国有哪些领土存在争端
中国与邻国有哪些领土存在争端乾隆二十四年,大清王朝真正统一中国,形成了稳定的极盛疆域:北起萨彦岭、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南至南海诸岛,西起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东至库页岛,领土面积1 300多万平方公里。
但从1840年开始,西方列强和日本先后对中国发动战争,并先后割占了香港、澳门、库页岛、黑龙江以北地区、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乌孜别里山口以西地区、台湾和澎湖。
1921年蒙古从中国独立出去。
10年后日本侵华,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收回台湾和澎湖后,中国疆域稳定至今,但陆地和海洋边界的局部纠纷持续至今。
现在所说的中国960万平方公里,是建国初期周恩来总理命令解放军参谋部根据内战结束前的地图计算的,当时和许多邻国还没有划定边界,中国领土其实不是960万,而是1 042万平方公里。
陆地边界争端:1.中俄边界。
唐努乌梁海地区,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江东六十四屯、乌苏里江以东及库页岛地区,巴尔喀什湖东南部、伊犁河地区中俄边界西段50余公里,东段约4280公里。
2005年6月2日中国和俄罗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签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中俄最后一部分有争议的边界土地,包括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界处的黑瞎子岛和靠近内蒙古满洲里的阿巴该图洲渚在内近375平方公里,双方将各得约一半,中国得到的面积约174平方公里,加上位于黑龙江上的塔拉巴罗夫岛(银龙岛)的全部等共337平方公里的土地划还给了中国。
中俄之间的第一个条约是1689年签署的《尼布楚条约》,以后陆陆续续签署了70多个条约。
1929年发生了“中东路事件”,斯大林下令苏联红军远东边防部队占领了这些河道和相关岛屿。
2.与朝鲜的边界。
长白山天池,吉林省延边自治州(即所谓的“间岛”),鸭绿江和图们江中一些岛屿。
中朝边境线全长1334公里,其中陆界45公里,水界1289公里。
辽宁段上自辽宁省与吉林省交界的浑江河口起,下至鸭绿江入海口止,全长306公里。
中缅边界问题解决的历史过程(1954-1961)
2014年第3期南洋问题研究No.32014(总第159期)SOUTHEASTASIANAFFAIRSGeneralSerialNo.159中缅边界问题解决的历史过程(1954-1961)冯 越(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6) 收稿日期:2014-02-16 作者简介:冯越,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专业2010级博士研究生。
①“猛卯三角地”:在不同的文献中有不同的称法,也称“南碗指定区”、“猛卯地区”、“勐卯三角地”。
为避免引起误解,本文统一称为“猛卯三角地”。
②代表性的文章有:齐鹏飞、张明霞:《中缅边界谈判的历程及其基本经验》,《中共党史研究》2012年第1期;范宏伟:《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过程与影响》,《南洋问题研究》2010年第3期;学位论文有:张植荣:《论中缅边界问题》,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大学,1989年;康超:《中缅边界谈判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外交学院,2009年等。
摘 要: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时,中缅边界存在“三段未决的问题”,分别是北段尖高山以北的未定界问题、中段猛卯三角地①的“永租”问题和南段“1941年线”问题。
1954年至1961年,经过反复沟通和多次谈判,中缅两国最终和平解决了边界问题。
根据其特点,中缅边界问题解决的历史过程可划分为提出问题、初步交换意见、直接谈判和签订条约4个阶段。
关键词:中缅边界;历史过程 中图分类号:D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9856(2014)03 0023 18中缅边界,是新中国成立后与邻国划定的第一条边界。
它的划定,具有典型的示范效应,直接推动了中尼、中巴、中阿、中朝、中蒙之间的边界谈判。
中缅边界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经历了7年时间。
7年间,中缅两国政府围绕边界问题进行了反复沟通和多次谈判。
这一历史过程,是研究南洋历史和中缅关系史的重要内容。
围绕这一历史过程,学术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学术成果。
中缅三块争议地点
1960年10月,中缅双方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基本确定了双方的边界线。
中缅的边境争议主要有三块:一、缅北地区就是尖高山至伊索拉希山口以北未定界,包括胡康河谷、野人山、江心坡、高黎贡山与恩梅开江之间的土地。
以高黎贡山为界,中国收回片马地区(约153平方公里,1911年初,英军占领片马地区),放弃对高黎贡山以西地区的声索权;不仅让出了麦克马洪线以西的胡岗谷地,连麦克马洪线以东的江心坡都划给了缅甸。
克钦山区(野人山或枯门岭):原属中国云南省,主要以门巴族为主,因其尚未脱离文明,所以称为野人山。
江心坡:北起西藏察隅县,南到尖高山,通常指密支那以北的大部份地区,约七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台湾),现在多属缅甸克钦邦。
1852年至1885年之间,英国发动三次侵缅战争,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
英国遂通过缅甸为跳板染指中国西南边陲,1913年武力占据片马,断绝江心坡与中国内地之信道,并于1927年吞并江心坡。
1929年民国政府云南交涉署曾向英国驻滇总领事提出过抗议照会“查江心坡一带仍属我国领土,查此滇缅界务尚未勘定,片马交涉尚未解决之际,缅甸政府复派兵经营江心坡一带,并掳去山官十一人,殊失中英亲善之旨。
准函前由,相应照会贵总领事查照,转电缅甸政府,速将派往江心坡以北各地之私桩一律撤去,静候将来中英两国派出之大员会勘,以清谬误,至纫睦谊。
”今日台湾发行的地图上,江心坡和以西的孟养土司控制地仍在中国版图中。
1948年缅甸脱离英国独立,仍霸占江心坡地区不放,建国后我国为了与缅甸交好向缅甸方表示愿意放弃大片国土。
1957年周恩来与缅甸总理吴奴会谈时表示承认当年有英国政府所划定但原不被中国承认的中缅国界线,即英人所划的中印麦克马洪线的缅甸段。
1960年中缅两国签署边界条约,仅收回片马,江心坡地区并江心坡以西与印度阿萨姆省接壤的中国藩属孟养土司控制的大片土地一并慷慨送给了缅甸。
这两片土地相加比台湾还大一倍,纵贯孟养西部,与迈立开江平行走向的一座莽荒大山脉即著名的野人山。
时事政治
中缅边境争端解决:开创新中国解决边境问题先河1953年,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曾指出,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中国同一些国家还有边界问题没有解决好,那就会天天吵架,我们就没有精力搞建设了。
中国着手解决与邻国的边界问题,始于解决中缅边界问题。
而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又始于1956年从"一九四一年线"以西撤军的问题。
中缅两国边界遗存的三段未决问题缅甸的北面、西面与中国相邻。
1950年6月8日缅甸与我国正式建交,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中最先承认中国的国家之一。
1954年12月1日至12日,周恩来总理接待来访的吴努总理,同吴努总理进行了5次会谈。
双方第一次就边界问题全面认真地交换了意见。
周总理指出:世界上任何对立的国家,如果不霸占人家的领土,不侵犯人家的主权,不干涉人家的内政,都可以成为相互友好的国家。
12月12日,中缅两国总理发表的会谈联合公报指出:"中缅两国边界尚未完全划定,两国总理认为,有必要根据友好精神,在适当时机,通过正常的外交途径,解决此问题。
"中缅两国边界大部分已经划定。
但是有三段还存在着未决问题:一段是"永租"的猛卯三角地区。
该地区位于南晚河与瑞丽江汇合处,面积250平方千米。
1897年,中英两国签订有关中缅边界条约时,英国以"永租"的名义取得了对中国这块领土的管辖权。
缅甸独立后,继承了对这个地区的"永租"关系。
第二段是北段尖高山一段。
这一段过去始终没有划定。
英国曾经在这个地区不断地制造纠纷,借机扩大它的殖民领域。
最严重的是1911年初英国对片马地区的武装侵占。
"片马事件"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义愤,全国各地都掀起了抗议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政府不得不在1911年4月10日给当时中国政府的照会中正式承认,片马、岗房、古浪三处各寨属于中国,但是却又毫无道理地继续侵占这个地区。
金新月国际毒源地是指哪几个国家交界地带
金新月国际毒源地是指哪几个国家交界地带
金新月国际毒源地是指中国,印度和缅甸三个国家交界地带,也就是
金新月国际边境三角地带。
这一地区位于中国东南部和印度西南部,
以及缅甸东南部,拥有跨国边境的巨大优势。
金新月国际毒源地是由中国、印度和缅甸三条边界包围的地区,位于
云南省四川盆地的九江流域。
沿金沙江陆续而拥有超过1050公里的国
界线,这一地区被公认两个大洲之间,即亚洲和印度洋之间传播物种
和地形格局的一个重要通道。
金新月国际毒源地是全球最重要的毒品走私核心区之一,因为该地区
拥有陡峭的山岭、古老的岩浆和火山、广泛的山地森林和密集的河流,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为贩毒分子提供了隐秘的避风港。
此外,偏远的
地理位置、贫穷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完善的管理体制也为贩毒分子提
供了很大的便利和发展空间。
金新月国际毒源地是一个自然多样性丰富的地区,也是世界上最重要
的贩毒活动的中心。
由于多种原因,这一地区一直被要犯活动的贩毒
分子所利用,成为贩卖毒品的重要节点。
中国、印度和缅甸作为金新月国际毒品走私活动的三个主要参与国,
一直在努力有效控制毒品流动,阻止贩毒。
三国共同维护安全,确保
毒品不会从三国交界处流入其他国家,以便掩护全球公共安全。
中缅领土争端:1909平方公里的争议领土,我们只讨回18%,亏了吗
中缅领土争端:1909平方公里的争议领土,我们只讨回18%,亏了吗1961年10月,中缅两国总理代表各自政府,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结束了两国多年来的领土纷争。
在这纸条约中,中缅两国达成了边境问题的最后共识,在总面积为1909平方公里的争议领土中,双方各退一步,中方拿走了其中的18%,其余的82%则归缅甸所有。
关于这最终的纠纷解决方案,有人认为中国失地太多,在这场外交谈判和博弈场中落于下风,海外无良媒体以及龟缩在台湾岛的蒋介石政权也在此事上大做文章,将新中国与积贫积弱、失人失地的晚清政府划上等号。
那么,这次争议领土划分对于新中国而言,究竟是大赚还是血亏?这场外交博弈的背后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呢?一纠纷之始缅甸与中国云南省接壤,其边界线曲折呈现南北走向,全长共有2700公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缅边界的大部分已经划定,只有三段存在未决的问题。
首先是北段,该区域位于尖高山以北,地势险要,山高路远,清末以来被称之为野人山,一些少数民族的部落长期居住于此,缺少和近现代文明交流的机会,野蛮和未开化是贴在他们身上的标签。
据相关资料记载,1891年满清政府直隶候补道姚文栋曾在这里进行过实地考察,认为该地既不属于中国也不属于缅甸。
缅甸贡榜王朝末代君主当时,曾经称霸中南半岛数十年之久的缅甸贡榜王朝已经被英国殖民者所灭,缅甸彻底失去了主权国家的身份,沦为了日不落帝国的殖民地之一。
在贪婪的英国殖民者眼里,缅甸是一个针对中国的绝佳工具,利用满清政府对西南地区的管理不当,趁机攫取吞并滇缅一带的土地就是他们的野心。
在此大背景下,清政府决定与英国当局展开边境问题谈判,双方于同年6月提出了各自的诉求。
经过三年多的艰苦谈判,双方于1894年签署了《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
在条款中,双方就北段野人山的归属达成了共识,认为这一段缺少地理数据,待到日后勘测完毕后再商定边界问题。
然而此后,中华大地上接连爆发了大大小小数百起反清革命起义,清政府自顾不暇,西南的边境问题自然也就搁置了。
地理认知与边界划定清末滇湎边界变迁研究
历史地理研究2020年第4期地理认知与边界划定:清末滇缅边界变迁研究(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上海200433)【摘 要】清末滇缅划界谈判是近代中缅边界变迁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本文借助外交档案和条约舆图等资料,对中英谈判涉及的滇缅边界划定和变迁过程作细致复原。
光绪年间《中英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约》和《中缅条约附款及专条》的签订基本划定了滇缅中段的边界线。
中英对“分水岭”地理认知上的矛盾,对尖高山以北段未定界的交涉产生重要影响,结果使中国事实上丧失了对尖高山以北、扒拉大山—高良共山以西小江流域的领土主权。
在南段未定界,双方对边界会勘依据有诸多分歧,难以取得共识。
清末中英关于滇缅边界问题的谈判结果,基本塑造了当今中缅边界的走向,对其后民国时期与20世纪60年代中缅两国的边界谈判和最终划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清末 中国 英国 缅甸 边界【中图分类号】K9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6822(2020)04002918一、引 言中缅边界问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同周边国家最先解决的国界问题,其意义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代以来中缅边界的变迁,既是影响双方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两国关系的一个缩影。
20世纪60年代两国正式签署边界协定,标志着两国间边界问题正式解决。
中缅边界问题①[收稿日期] 20200328[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清代西南地区土司地理考释及地图编绘”(19AZS01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与区域社会的发展”(16JJD77001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清史地图集”(12&ZD146)[作者简介] 董嘉瑜,男,1992年生,山西高平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生;杨伟兵,男,1974年生,云南云龙人,博士,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从事历史地理、明清区域史研究。
30 历史地理研究2020年第4期作为两国关系研究中的热点,历来深受关注,清末便有人注意到这一问题并产生了大量著述①,至民国时期,“江心坡事件”与“班洪事件”②又引起全国震动,西南边疆再次成为焦点。
我国故土江心坡:争议的由来,与缅甸交换土地,到底是赚是亏
我国故土江心坡:争议的由来,与缅甸交换土地,到底是赚是亏众所周知,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晚期由于国力衰弱,导致列强蚕食,损失了大片领土,也造成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和争议地区,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我国故土江心坡。
江心坡地区是指缅甸密支那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位于我国云南高黎贡山西边,北起我国西藏察隅县,南至缅甸尖高山,恩梅开江及迈立开江之间地带,面积约为2.7万平方公里,长约三百公里,宽一百五十公里。
江心坡问题的由来在明朝永乐十一年,明朝就已将江心坡纳入实际管辖范围,但后来缅甸东吁王朝迅速崛起,与明朝发生边界战争,被缅甸占去一部分领土,这就是江心坡地区边界线模糊不清的开端。
到了清朝时期,清朝与缅甸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战争,打得缅甸俯首称臣,成为了清朝的藩属国,后缅王在乾隆80大寿时进京朝贺,清朝又把武力收复的木邦、孟艮、蛮莫三地送给缅甸管理,清朝这种都是自己人有事好说的想法,也为后来中缅边界争议酿下隐患。
随着西方国家频频入侵缅甸成了英国的殖民地,随之也就开启了更激烈和复杂的边界问题。
晚清时期,江心坡地区已经成为克钦族等土著部落独立状态,不受任何一方统治,而在中英边界谈判时,清朝也未对江心坡地区提出主张。
而到了民国时期,江心坡已被英国实际占领,在强大的英国面前,民国政府的抗议根本无人理会。
1948年缅甸独立,继承了英属缅甸,江心坡就变成了缅甸克钦邦的一部分。
中缅划定边界新中国成立后,与缅甸是友好国家,在中缅多次谈判过程中,双方秉着平等互利,互谅互让的精神解决历史遗留问题,1960年最终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政府边界条约》。
中国放弃对江心坡地区的主张,同时收回被英国1913年侵占的片马、古浪、岗房和缅控班洪、班老5个地方。
与缅甸这次边界谈判,土地互换,我国到底是赚是亏呢?如果只从面积计算,我国是亏了。
但小编认为,能够在尊重历史和顺应时代潮流的情况下,和平解决边界线问题,当然还是赚了。
江心坡地区的历史就简述到这里,具体情况还需要各位来进行自己评价。
中缅有5.8万争议领土,只要回342平方公里,为何还说中国赚了?
中缅有5.8万争议领土,只要回342平方公里,为何还说中国赚了?在中国建国11周年的时候,中美双方签订了一个协议。
这个协议是有关解决领土边界问题的。
该条约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与别国签订的第一个解决领土问题的条约。
很多人不禁有疑问,中国领土与美国领土又没有交界的地方,怎么会有冲突呢?其实该条约主要解决的是中国与缅甸的领土争端。
在该条约中中国放弃了与缅甸的争端领土的80%,很多人对这一条约内容表示不理解,是中国无力抵抗缅甸吗,还是另有隐情?其实这一条约的签订离不开一件误会的发生。
1955年清晨,在中国与缅甸的边界线上浓雾四起,肉眼几乎看不清周围的环境。
中国军队与平常活动轨迹一样,开始了巡逻工作,一切似乎与往常并没有什么不同。
突然,一阵急乱的脚步声传来打破了这一平静。
而且伴随而来的还有枪声,见此情况,中国边防军认为这可能是国民党残留势力,立即警戒并开枪回击。
可实际上这一切只是一个误会,没有国民党残军。
本来只要中缅双方解释清楚就好,但美国硬要插手这一事务。
随后,各西方和缅甸媒体纷纷指责中国对缅甸图谋不轨,对缅甸开枪。
美国大肆宣传中国威胁论,破环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
与中国有边界划分的国家在这一形势下纷纷在与中交界处部署大量军队,中国在世界外交上举步维艰。
中国政府分析到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主动解决这一问题。
而为了解决中国与缅甸的领土争端问题,中缅双方举行了数次谈判。
但几乎每一次谈判的结果都是不欢而散,双方的意见始终不能统一,都坚定地坚持自己的看法。
其实这些有争端的领土,是中国自古有之,而且中国的很多史料都能予以证明这一点。
只是由于近代战争的发展情况,才与缅甸发生了关联。
据记载,1885年的时候,英国入侵了缅甸,但当时缅甸是作为清朝的朝贡国而存在的,英国占领缅甸后,强迫清政府签订条约承认其对缅甸的占领与统治。
人心不足蛇吞象,英国在侵占缅甸后,继续发展侵略事业,将爪子伸到了国土辽阔的中国。
中国的巴莫、野人山、江心坡南部等地区相继受到英国侵占。
中国与邻国有哪些领土存在争端
中国与邻国有哪些领土存在争端乾隆二十四年,大清王朝真正统一中国,形成了稳定的极盛疆域:北起萨彦岭、额尔古纳河、外兴安岭,南至南海诸岛,西起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东至库页岛,领土面积1 300多万平方公里。
但从1840年开始,西方列强和日本先后对中国发动战争,并先后割占了香港、澳门、库页岛、黑龙江以北地区、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乌孜别里山口以西地区、台湾和澎湖。
1921年蒙古从中国独立出去。
10年后日本侵华,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收回台湾和澎湖后,中国疆域稳定至今,但陆地和海洋边界的局部纠纷持续至今。
现在所说的中国960万平方公里,是建国初期周恩来总理命令解放军参谋部根据内战结束前的地图计算的,当时和许多邻国还没有划定边界,中国领土其实不是960万,而是1 042万平方公里。
陆地边界争端:1.中俄边界。
唐努乌梁海地区,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江东六十四屯、乌苏里江以东及库页岛地区,巴尔喀什湖东南部、伊犁河地区中俄边界西段50余公里,东段约4280公里。
2005年6月2日中国和俄罗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签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中俄最后一部分有争议的边界土地,包括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界处的黑瞎子岛和靠近内蒙古满洲里的阿巴该图洲渚在内近375平方公里,双方将各得约一半,中国得到的面积约174平方公里,加上位于黑龙江上的塔拉巴罗夫岛(银龙岛)的全部等共337平方公里的土地划还给了中国。
中俄之间的第一个条约是1689年签署的《尼布楚条约》,以后陆陆续续签署了70多个条约。
1929年发生了“中东路事件”,斯大林下令苏联红军远东边防部队占领了这些河道和相关岛屿。
2.与朝鲜的边界。
长白山天池,吉林省延边自治州(即所谓的“间岛”),鸭绿江和图们江中一些岛屿。
中朝边境线全长1334公里,其中陆界45公里,水界1289公里。
辽宁段上自辽宁省与吉林省交界的浑江河口起,下至鸭绿江入海口止,全长306公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60年10月,中缅双方签订了《中缅边界条约》,基本确
定了双方的边界线。
中缅的边境争议主要有三块:
一、缅北地区
就是尖高山至伊索拉希山口以北未定界,包括胡康河谷、野人山、江心坡、高黎贡山与恩梅开江之间的土地。
以高黎贡山为界,中国收回片马地区(约153平方公里,1911年初,英军占领片马地区),放弃对高黎贡山以西地区的声索权;不仅让出了麦克马洪线以西的胡岗谷地,连麦克马洪线以东的江心坡都划给了缅甸。
克钦山区(野人山或枯门岭):原属中国云南省,主要以门巴族为主,因其尚未脱离文明,所以称为野人山。
江心坡:北起西藏察隅县,南到尖高山,通常指密支那以北的大部份地区,约七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台湾),现在多属缅甸克钦邦。
1852年至1885年之间,英国发动三次侵缅战争,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
英国遂通过缅甸为跳板染指中国西南边陲,1913年武力占据片马,断绝江心坡与中国内地之信道,并于1927年吞并江心坡。
1929年民国政府云南交涉署曾向英国驻滇总领事提出过抗议照会“查江心坡一带仍属我国领土,查此滇缅界务尚未勘定,片马交涉尚未解决之际,缅甸政府复派兵经营江心坡一带,并掳去山官十一人,殊失中英亲善之旨。
准函前由,相应照会贵总领事查照,转电缅甸政府,速将派往江心坡以北各地之私桩一律撤去,静候将来中英两国派出之大员会勘,以清谬误,
至纫睦谊。
”今日台湾发行的地图上,江心坡和以西的孟养土司控制地仍在中国版图中。
1948年缅甸脱离英国独立,仍霸占江心坡地区不放,建国后我国为了与缅甸交好向缅甸方表示愿意放弃大片国土。
1957年周恩来与缅甸总理吴奴会谈时表示承认当年有英国政府所划定但原不被中国承认的中缅国界线,即英人所划的中印麦克马洪线的缅甸段。
1960年中缅两国签署边界条约,仅收回片马,江心坡地区并江心坡以西与印度阿萨姆省接壤的中国藩属孟养土司控制的大片土地一并慷
慨送给了缅甸。
这两片土地相加比台湾还大一倍,纵贯孟养西部,与迈立开江平行走向的一座莽荒大山脉即著名的野人山。
二、南坎地区中缅边境的一颗明珠
南坎地区指南畹河和瑞丽江汇合处的三角地区,面积约220平方公里。
1897年,英国以“永租”名义取得对这块领土的管辖权。
从主权法理上,英国与缅甸都承认此区域属于中国。
但是“考虑到缅甸的实际困难”:1960年的中缅边界条约第二条称《鉴于中缅两国的平等友好关系,双方决定废除缅甸对属于中国的孟卯三角地(南坎地区)所保持的“永租权关系”,放弃了对这个地区的主权。
中国方面把这个地区(面积约220平方公里)移交给缅甸,成为缅甸联邦领土的一部分。
》
中缅实质是以这块土地与片马地区进行互换。
南坎是孟卯三角地尖端处一个城市,其形势犹如香港九龙之于新界。
孟卯三角地是瑞丽江及支流南碗河交界处的一个富饶的坝子,处中缅交界要道上,至今从缅甸入云南亦必由南坎渡瑞丽江。
孟卯坝土地肥沃、出产富饶,今缅北最大产米区即在此,故此为滇西南及缅北一相当繁荣的商业小都市。
但不幸南坎虽属中国,但却是被缅甸国土包围的一块飞地,垂涎南坎的英国要求清政府割让,被李鸿章所拒,但在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清政府迫于英国压力被迫将南坎永久租借给英国。
根据该年中英两国签署的《中英续议缅甸条约》,英国承认南坎为中国之地,但由中国永久租予英国管辖,租价若干俟后再议。
后议定英国每年付租银一千卢比给中国。
据记载,英国付租直到缅甸独立,后由缅甸付给,新中国成立后中断。
三、阿佤山区
中国虽然不承认“1941年线”(即麦克马洪线)的合法性,但实际还是以这条线为准进行划界。
收回班洪、班老几个部落(面积为189平方公里,1934年,英军入侵班洪、班老地区),为了行政管理上的方便,互换了几个面积大抵一致的村寨。
中国所让出的1941年线以西的区域(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在中缅签约时,此区域实际是在中国的解放军和国民党军控制之下。
阿佤山区为佤邦的北部(北佤),现在是佤邦联合军的地盘,缅甸政府势力至今都无法完全控制此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