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玩沙教案反思
小班科学好玩的沙子精品教案反思

小班科学好玩的沙子精品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三册第五章《有趣的物质》中的第二课时《好玩的沙子》。
详细内容包括:沙子的基本特征、沙子的组成、沙子的用途以及如何进行简单的沙子实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沙子的基本特征和组成,认识沙子在生活中的用途。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沙子的基本特征、组成和用途。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沙子样品、放大镜、沙盘、水、筛子、小铁铲等。
学具:每组一份沙子样品、放大镜、筛子、小铁铲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沙子的谜语,引起学生对沙子的好奇心。
2. 讲解:介绍沙子的基本特征、组成和用途,让学生对沙子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实践操作:(1)观察沙子:用放大镜观察沙子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2)沙子筛选:分组进行沙子筛选实验,了解沙子的粗细程度。
(3)沙子吸水实验:向沙子中加入水,观察沙子吸水后的变化。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利用沙子制作沙盘模型,引导学生思考沙子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沙盘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好玩的沙子2. 内容:(1)沙子的基本特征:形状、颜色、质地等。
(2)沙子的组成:石英、长石、云母等。
(3)沙子的用途:建筑、沙盘、过滤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描述沙子的基本特征,并举例说明。
(2)简述沙子的组成和用途。
(3)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沙盘模型,并介绍其制作过程。
2. 答案:(1)沙子的基本特征:沙子是一种颗粒状物质,颜色多样,质地坚硬。
例如,沙子可以用来制作沙雕、沙画等。
(2)沙子的组成: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质组成。
沙子在建筑、过滤、沙盘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3)沙盘制作过程:分组讨论设计,分工合作,利用沙子、水、小工具等材料制作沙盘,展示作品。
小班科学教案一起来玩沙活动反思

小班科学教案一起来玩沙活动反思一、活动简要描述本次活动是小班科学课的一堂课,主题是“一起来玩沙”。
活动的目的是通过让孩子们参与感官体验,观察与探索,培养科学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的核心内容是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沙堡、沙画和模具,通过这些实际操作来学习沙子的形态、流动性以及颜色变化等科学知识。
二、活动反思1. 活动目标设置合理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孩子们的科学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以及了解沙子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这些目标与小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相符合,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活动准备充分在活动前,教师准备了足够的沙子、水和模具,还准备了冷开水杯、温水杯和热水杯,以及足够多的毛笔和颜料。
这些准备充分确保了活动的顺利进行,孩子们能够充分参与实际操作。
3. 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本次活动的内容设计了多种活动形式,如制作沙堡、沙画和模具等。
这样的形式丰富了孩子们的参与感,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探索和学习,避免了单一的知识传授模式。
4. 活动参与度高通过观察活动过程,可以看到孩子们的参与度非常高,他们亲自动手制作沙子,搭建沙堡,用颜料制作沙画。
他们对材料和形态的变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孩子们在探索中主动提问,积极交流,增加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 教师引导与启发在活动中,教师扮演了重要的引导者角色,他们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教师还通过引导性的提问促使孩子们思考,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加深了对沙子性质的理解。
6. 活动知识扩展活动结束后,教师还通过问答形式回顾了活动的重点内容,加深对参与过程中的观察和实践的理解。
同时,教师还补充了一些关于沙子的知识,拓宽了孩子们的认知范围。
7. 活动桥梁与扩展本次活动既是科学课的一堂课,也是幼儿园教育的涉众活动,为日后的教学和活动提供了桥梁。
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对科学实践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为以后继续探索科学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活动改进虽然此次活动得到了较好的实施效果,但仍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小班科学玩沙教案与反思

小班科学玩沙教案与反思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 激发幼儿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和兴趣,培养其对沙的理解和认识; -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帮助幼儿能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提高幼儿的实际动手能力。
1.2 教学内容小班科学课《玩沙的乐趣》1.3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 - 让幼儿能够感受沙的性质; - 引导幼儿进行沙的分类; - 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 - 让幼儿能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索; - 帮助幼儿进行语言表达和沟通。
1.4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和探究型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通过实际探究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习,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1.5 教学时长本节课的教学时长大约为30分钟左右。
1.6 教学环节•在课前先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幼儿们了解沙的性质和沙的分类;•让幼儿们自由玩沙,鼓励他们用手去感受沙的性质;•引导幼儿对玩沙的感受进行言语表达,同时帮助他们理解沙的性质;•引导幼儿对沙进行分类,通过自主选择、自主探索,让幼儿们更好地认识沙的性质和分类。
二、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首先,我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感受,可能过于注重教学目标的实现;其次,我没有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想象力,过度关注理论知识的传授。
因此,我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更好地引导幼儿自主思考和探究,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
另外,我也需要在教学时更注重幼儿的实际感受,引导幼儿在玩中学习,更好地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同时,也要更加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因为在沙玩中也会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在教学中要保证幼儿的安全,并加强对幼儿健康的关注和关心。
幼儿园小班科学好玩的沙子教案反思(精选5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好玩的沙子教案反思(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大自然中的材料》,详细内容为“好玩的沙子”。
通过让幼儿接触沙子,观察沙子的特点,了解沙子的用途,培养幼儿对自然材料的认知和探究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沙子的基本特点,知道沙子的用途。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沙子的用途和特性。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动手、合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沙子、小铲子、小桶、筛子、放大镜、积木等。
学具:小铲子、小桶、筛子、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到沙坑,让幼儿触摸、感受沙子的质地,引导幼儿观察沙子的颜色、形状等。
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用实物演示,讲解沙子的特点、用途,让幼儿了解沙子的性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成小组,用小铲子、小桶等工具进行挖沙、运沙、筛沙等活动,观察沙子的变化。
4. 课堂小结(5分钟)5. 互动环节(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沙子创意画”活动,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用沙子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六、板书设计1. 大好玩的沙子2. 副沙子的特点与用途3. 板书内容:沙子的特点:颜色、形状、质地沙子的用途:建筑、过滤、创作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沙子,与爸爸妈妈分享你的发现。
2. 答案:幼儿观察到的沙子特点、用途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参与度高,对沙子的特点、用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活动过程中,部分幼儿合作意识较弱,需要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开展家庭实践活动,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沙子,观察、记录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课堂小结、互动环节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在于培养幼儿观察、动手、合作的能力,这是幼儿阶段科学探究的基本素养。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玩沙》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玩沙》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沙的特性、质感和形态,激发学生的观察和探究兴趣,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包括语言表达、观察分析、团队合作等方面。
二、教学内容2.1 知识点•沙的基本特性:颜色、形态、质感等;•沙的种类:河沙、海沙等;•沙的应用:工程建设、艺术设计等。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观察、探究、感受沙子的特性和应用;•教学难点:小班学生如何较好地观察、记录、表达,让学生理解沙对于不同应用的特殊作用。
三、教学活动设计3.1 导入环节:沙的特性学生们对于沙的特性还存在很多的疑问与想象,导师通过引入一些幼儿园里常见沙子,让学生们逐一观察、探究其外貌、颜色和手感,学生们跟着老师的提示把它们一一记录在手册中,同时探究沙有哪些形态和质感以及作用,让孩子们逐渐进入沙的世界。
3.2 实践练习环节:发挥沙的作用通过全体集体课的讲解与启发,让学生学会用沙做一些简单的艺术设计,让学生按照想象来进行沙的模式组合,从而使其提高对沙的实践理解能力。
3.3 绘本之旅环节:聆听沙的故事导师从丰富多彩的科普绘本蒐集中精选出一些有关沙的绘本,讲解其中的故事情节与知识,带领每一个孩子进入到一个新的世界中,领悟到沙的多种形式与应用作用力。
3.4 总结和扩展环节:沙在生活中的应用在课堂中回顾多个共同学习沙的小组的沙子的实际表达作品,让同学们分享他们获得的有关沙子的形态、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共同扩展有关沙的更多的有趣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次课堂教学,结合沙这一富有变化的自然元素及其应用,开启了孩子们寻找认知的旅程。
通过观察、互动、实践和交流,让学生从知识的获得、语言表达、情感体验及团队合作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有意义的体验。
同时,发现有些同学跟随科学老师的指引,但是在自己实践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于形态的区分和表达还需进一步提升,这需要进一步的课堂探究,继续激发孩子们兴趣,提高兴趣主动性。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玩沙》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玩沙》一、教案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沙子的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学会通过观察和实践探索科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
2. 教学准备•准备一些沙子、容器、模具等供孩子玩沙;•准备一些相关的绘本、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介绍沙子的来源、特点等知识。
3.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次学习的内容,提问他们对沙子有什么了解,并激发他们对沙子的好奇心。
第二步:展示•准备一些有关沙子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介绍沙子的来源、特点等基本知识,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第三步:实践探索•将沙子分发给学生,并提供一些容器和模具,鼓励他们自由玩沙,观察沙子的性质和行为。
第四步:交流总结•让学生围坐一起,分享他们在玩沙过程中的发现和体会,并由学生自己总结出一些规律或规则。
4.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兴趣。
•实践探索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获取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玩沙过程中互相交流和合作,促进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
5.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玩沙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对沙子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发展。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喜好和困惑。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以《玩沙》为主题,通过给学生提供沙子的机会,培养他们对沙子的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
教学中我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主动探索沙子的特性和行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积极参与实践探索。
他们通过自由玩沙的方式,慢慢发现了一些规律和性质,比如沙子会流动、沙子可以塑形等。
在交流总结环节,学生积极分享了他们的发现和体会,展示了他们对沙子的观察和理解。
然而,回顾教学过程,我也意识到了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我在教学准备方面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例如一些学生可能对沙子的起源和生态环境感兴趣,而我准备的资料主要集中在沙子的性质和形态方面。
小班好玩的沙教案反思(通用12篇)

小班好玩的沙教案反思(通用12篇)小班好玩的沙教案反思(篇1)活动设计背景大班幼儿遗落在我班的几个做器械操用的圈圈,班上两个幼儿拿来玩时我发现圈在他俩手上竟然玩了那么长的时间兴趣都还那么浓。
为了让别的幼儿也能感受玩圈的乐趣,根据小班幼儿喜欢模仿,对游戏感兴趣,拿到东西喜欢摆弄等特点,我特设计了这次活动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
活动目标1. 练习走、跑、跳、抽等基本动作。
2. 喜欢一圈多玩,尝试创新玩法。
3. 培养幼儿团结协作、遵守纪律的优良品质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4. 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5. 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活动让每个幼儿都能体会到玩圈的乐趣。
教学难点:能自己想出跟别人不一样的玩法。
活动准备塑料圈每个幼儿一个小球若干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热身)小朋友肩套圈随老师跑入场地活动身体,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做做准备活动暖和一下身体。
师带着小朋友做运动(绕手腕脚腕、压腿、下蹲、绕肩、等运动)。
二:基本部分(游戏)1、自由玩圈①师:每个小朋友手中都有一个圈,可以怎么玩呢?看哪位小朋友玩的方法多。
②小朋友自由玩圈。
(师观察小朋友活动,并和小朋友交流)③师请个别玩得好的小朋友演示圈的玩法给大家看。
④请小朋友再次玩圈,玩自己没有玩过的方法。
2、游戏:小球钻圈把幼儿分成三个组,要求幼儿可使用单臂肩上投球,注意动作协调、自然。
滚球时,瞄准方向后再滚球。
3、游戏:“过小河”把幼儿分成三个组,要求幼儿双脚或单脚跳,落地要轻。
三、结束部分:游戏:开火车师:刚才我们玩了那么多好玩儿的方法,现在我们来玩儿开火车吧(把幼儿分成两个组,一组跟老师,另一组跟阿姨)小朋友把圈套在自己的胸前,一只手扶住自己的圈,别一只手拉住前面小朋友的圈。
①听老师的口令用脚尖走。
②听老师的口令用脚跟走。
活动延伸:钻山洞把圈固定在两个椅子间,间隔一米放一个,一组摆放五个。
幼儿分成三组依次钻过。
小班体育公开课玩沙教案【含教学反思】

小班体育公开课玩沙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让孩子们:
1.了解沙子的物理特性,掌握沙子的使用方法;
2.学习沙滩排球的基本规则和技能动作;
3.提高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及身体协调能力。
教学准备
1.沙滩排球,在铺有沙子的训练区中心放置一个沙滩排球场地,周围铺10厘米深的细沙;
2.教师为准备小班体育公开课玩沙教案的教学活动:
•防晒霜;
•可吸汗的运动衣裤和运动鞋;
•充足的饮用水。
教学过程
1. 热身环节(10分钟)
让孩子们在沙子中随意玩耍2-3分钟,增加孩子们对沙子的了解;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全身运动热身,如弯腰、跳跃、抬手等。
2. 沙滩排球介绍和示范(8分钟)
教师简单介绍沙滩排球的规则和比赛方法,然后进行示范操作,
详细解释动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3. 沙滩排球练习(35分钟)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安排比赛,每个组分别进行练习,注意教
导学生协作配合,了解比赛规则,注意休息、补水。
4. 结束环节(5分钟)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内容,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感想和建议,并提醒学生及时饮水、休息、护肤。
教学反思
本次小班体育公开课玩沙教案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学准备不充分,未提前告知学生家长为孩子带好运动装备;
2.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不够,建议增加小组合作的练习;
3.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存在差异,需要根据不同学生设置适合的训练难度。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介绍更加详细的教学计划、更加完善的准备工作,以及在课堂教学中更加精细化的操作,以期更加有效地进行小班体育公开课玩沙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科学玩沙教案反思
小班科学玩沙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探索并感知沙子的基本特性,了解沙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沙土游戏的快乐,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科学活动课,快来看看玩沙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探索并感知沙子的基本特性。
2、了解沙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沙土游戏的快乐。
3、通过了解沙尘暴的有关知识,培养环保意识。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1、沙漠和海滨的录像、几种颜色的沙子标本、水泥少许。
2、每桌一盘沙子、五个沙箱,每个幼儿一杯沙子、一罐土。
3、冰糕棍、抹布、盛清水的杯子(每组必备)、废旧物品制作的漏斗。
4、铲子、小水桶、印模、吸铁石、网眼大小不同的筛子、废旧纸杯、玩沙工具等。
5、沙尘暴录像带、一盘沙、用报纸卷好的纸简。
活动过程
一、细细的沙
(一)美丽的沙
1、录像画面一;广阔的沙漠
引导幼儿讨论:沙漠里的沙子是什么样的?(黄色,干燥,有许多)
2、录像画面二:美丽的海滨
引导幼儿讨论:海滨的沙子是什么样的?(非常细,柔软,湿的)
3、小结:沙子的颜色很多,最常见的有白色、黄色,还有黑色、红色和紫色。
(逐一出示红色、黑色、紫色沙子标本给幼儿看)
自评:幼儿仅仅对常见的黄沙比较熟悉,通过观看录像片,丰富了幼儿对沙子的认识。
(二)细细的沙
1、请幼儿随意玩沙,通过看、摸、吹、闻来感知沙子的基本特征。
(幼儿:点点的、小豆豆、粒粒的,经老师引导后说出是颗粒状的)。
2、两个幼儿为一组进行装沙游戏,用筛子、水桶、铲子、漏斗等工具,想办法使沙子流动起来,感知沙子流动的特性。
自评:幼儿对操作活动很感兴趣,每两人合作装沙,变换着不同的操作材料,他们一会儿把沙子放到漏斗里,一会儿把沙子放到小筛子上,观察沙子在不同物品上的变化。
幼儿说:沙子像溪流,能像水一样流出来;这个漏斗孔太小,用手一捏就可以让沙子很快地流下来;从筛子上流下去的是碎沙子。
3、引导幼儿在盛水的杯子里放人沙子,然后用冰糕棒搅一搅并观察,有什么变化。
(水变得有些浑浊,沙子沉到杯底、沙子变湿了,且不溶于水)
4、请幼儿分别用两个同样的矿泉水瓶(瓶底打孔)装等量的沙、土,再请幼儿分别向两个瓶子倒入同样的水,说说看到了什么现象(盛土的瓶只有少量的水流出,大部分水被上吸收;沙子中的大部分水较快地从瓶底流出,只有很少一部分被吸收)。
自评:幼儿以往有过玩水的活动经验,知道盐、糖溶于水的道理,所以在这个环节中幼儿通过简单操作就很快得出了结论:沙子不溶于水,但是有吸水性,其吸水性比土要差。
但要注意提醒幼儿倒入沙子和土中的水要一样多,以确保实验的准确
性。
5、为幼儿提供铲子、水桶、印模等,幼儿分组用沙子造型,其中一组幼儿的沙盘装有干沙子,另一组装有湿沙子,观察比较二者的不同:湿沙子能抱成团,干沙子不容易抱成团。
提问:谁有办法使干沙子容易做造型?(幼儿自己动手加工湿沙子)
6、请幼儿将吸铁石放入沙盘中自由拖动,看一看有什么现象发生:沙土中含的一些铁屑能被吸铁石吸上来。
7、每人一盘沙,将适量颜料倒入盘中,请幼儿用手揉捏均匀,感知沙子有吸附性,能够着色。
(将彩沙晾干后待用,可制作沙画)
自评:此环节幼儿的兴趣点最高,他们乐此不疲地反复用湿沙做各种自己喜欢的造型,如:坦克车、生日蛋糕、小花、大树等等,起初有的幼儿说两种沙子都可以做出造型,但是经过验证干沙做不成,而湿沙则很容易。
幼儿对沙子中含有铁屑的事实百思不得其解,虽然经过反复的操作,也知道磁铁只吸铁制品,但仍然不太理解沙中含铁的现象,只停留在对吸铁过程的兴趣,因此应就沙子的来源、开采等方面再丰富幼儿的经验。
(三)坚硬的水泥沙
1、请幼儿讨论沙子的作用。
2、自制水泥沙:沙子是建筑材料的一种,必须和水泥
混合使用才更坚固。
请每组幼儿取一杯沙子,半杯水泥,自制成水泥沙。
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是软还是硬)
3、把糊状水泥沙晾干后再请幼儿观察。
(小结:沙子虽然是松散的,可是与水、水泥混合晾干后,就会变得非常坚硬。
沙子是造房子不可缺少的材料。
) 活动延伸:引导幼儿玩建构游戏一一把积木当砖块砌墙,分别用沙子、水泥、自制水泥沙、盖房子,感知水泥沙的粘和力强。
自评:幼儿知道沙子最大的用途是建筑装修,但对水泥沙的作用却不很了解,幼儿通过此环节的操作、比较,知道了水泥沙才是人们用于建筑的坚固结实的材料。
二、沙尘暴
(一)讨厌的沙尘暴:请幼儿观看沙尘暴的录像
请幼儿讨论:为什么会出现沙尘天气?沙尘对人类有什么危害?(迷眼睛、把东西吹倒、路上的司机看不见车、刮脏衣服、引起感冒……)
(二)“防治”沙尘暴
1、出示一盘沙土,请幼儿想办法用报纸筒将沙土吹起来。
2、出示一盆种有植物的沙土,请幼儿试一试能不能把沙土吹起来。
请幼儿讨论:为什么沙盘中的沙土能吹起来,而种有植物的沙土却不能吹起来?(植物的根把沙土固定住了)
请幼儿讨论:
1、如何防治沙尘暴?
2、为什么种树种草能防治沙尘暴?
延伸活动:在沙土中种植草、小苗等绿色植物,观察沙土的变化。
自评:幼儿对跟自己的生活有关的沙尘暴的危害有较多的了解,但提供给幼儿观察的植物最好是种植在透明的容器中,这样才能使幼儿直观地了解到植物的根与沙土的关系。
三、玩沙游戏
(一)过生日
玩法:将纸杯装满沙子,拍紧,倒置后小心地将纸杯抽起,便做成一层“蛋糕”,用稍小的纸杯采取同样的方法在做好的“蛋糕”上再做一层,便成为双层“蛋糕”,把小木棍插在“蛋糕”上当“蜡烛”,玩过生日的游戏。
(二)抗洪抢险
目标:通过抬、背、扛等动作,锻炼幼儿的体能,培养
幼儿的合作精神。
准备:沙袋若干,在10米外布置一条“河”。
玩法:幼儿当抗洪战士,分成若干组,每组人数相等。
教师发令后,每组幼儿迅速把沙袋搬运到河边,并叠放整齐。
可以一人扛、背,也可以两人抬。
搬运沙袋多的那一组为胜。
(三)运粮入仓
目标:练习挖的动作,培养幼儿集体合作精神。
材料:玩沙工具(小桶、小铲),两个相同的大桶。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以“运粮食”为主题,沙子当“粮食”,大桶为“粮仓”,幼儿当“运粮人”。
“运粮人”从沙地挖“粮食”,装满一小桶即可把“粮食”运入“粮仓”。
比一比,看哪组最先把“粮仓”装满。
活动反思:
沙子是幼儿最常见,也最爱玩的廉价的游戏材料,但以往大都停留在一些无目的的自由活动,本次活动的设计意图在于通过教师精心准备而投放的游戏材料,有目的地引导环节的设计,让幼儿在玩沙活动中感知沙子的一些基本特征、沙子对人类的作用等。
由于是幼儿自己操作得出结论,因此,他们的兴趣极高,不停地探索验证,干沙做不成,而湿沙则很容易造型。
本活动较好地体现了让幼儿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