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怀疑与学问(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怀疑与学问》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怀疑与学问》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怀疑与学问》教案一. 教材分析《怀疑与学问》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议论文。

文章主要论述了怀疑对于学问的重要性,通过实例说明怀疑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动力。

文章思路清晰,论述有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科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议论文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怀疑精神的内涵和价值,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认识到怀疑对于学问的重要性。

2.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点。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科学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中对于怀疑的深入阐述。

2.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怀疑精神,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讨论法:引导学生就怀疑精神展开讨论。

3.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怀疑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相关的辅助材料。

3.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论证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怀疑是学问的动力?2.呈现(15分钟)呈现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

教师适时提问,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3.操练(20分钟)根据文章内容,设计一些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例如:你认为怀疑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总结怀疑精神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将怀疑精神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5.拓展(10分钟)提供一些与怀疑精神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课后阅读,进一步加深对怀疑价值的理解。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怀疑精神在学问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课后自主完成)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怀疑精神的作文。

8.板书(课后整理)观点:怀疑是学问的动力论证:实例分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时间和内容,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八课《怀疑与学问》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八课《怀疑与学问》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八课《怀疑与学问》教案及知识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怀疑与学问》的主旨•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认识怀疑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2.过程与方法•运用网络资源搜集资料,提高文献阅读能力•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通过讨论和互动探究问题的答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怀疑的正面情感态度•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增强科学素养二、教学重点•理解文中的主旨及关键词•掌握思维方法:质疑、怀疑、探究三、教学难点•贯彻怀疑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了解科学思维方法,培养科学素养1.引入新课•让学生表达对于科学的认识和喜爱,并引出科学研究需要具备一些条件。

•通过展示科学家的事迹,引导学生认识到怀疑是科学研究的必备条件并了解怀疑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接受本课的主旨。

2.阅读与理解•供给素材:《怀疑与学问》阅读文章•提供问题: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学生阅读文章,并记录文章重点词汇和句子,并一起讨论问题,交流各自的感受。

3.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在网络资源的帮助下搜寻资料解决问题,包括科学研究的原理和方法,也可以提取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进行深度阅读探究,包括社会现象等。

•提出问题示例:有哪些科学家的探究遇到了阻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搜查资料,把握本文主旨和作者观点。

4.思考和探究结果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了解其他人的想法。

•教师在其中引导学生客观、理性、科学的角度下探究问题。

5.拓展与延伸•引导学生继续阅读类似的科普文章,比如著名的《怎样解读科学新闻》等,并探讨其相同和不同之处。

•学生可开展课外研究课题,如“推崇远离日光”的危害性”等。

1.评价要求•能够理解关键词和主旨。

•能够辨别作者观点和态度,并从实证分析,以证据支持自己的论述。

•能够进行小组讨论,能够在科学化思考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怀疑与学问》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怀疑与学问》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怀疑与学问》教案一. 教材分析《怀疑与学问》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的一篇议论文。

文章阐述了怀疑的重要性以及怀疑对学问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怀疑的精神,学会独立思考,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议论文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怀疑的精神和运用怀疑的方法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联系实际生活,体会怀疑的价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学会怀疑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怀疑精神,培养探究问题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2.难点:怀疑的方法和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怀疑的精神。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文章内容,提出疑问。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怀疑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相关资料的收集。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学问?学问的重要性在哪里?引出本文的主题——怀疑与学问。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文章中的观点和论据进行质疑,尝试运用怀疑的方法。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几组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讲解和点评,帮助学生巩固怀疑的方法。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与文章相关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如:怀疑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处理怀疑与信任的关系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怀疑的精神和作用。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八课《怀疑与学问》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十八课《怀疑与学问》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怀疑与学问》⼀⽂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作者关于怀疑与学问之间关系的论述对今天的治学者或读者都是富有教益的,值得我们学习。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第⼗⼋课《怀疑与学问》教案 【教学⽬标】 1.学习⽂章递进式论证结构。

2.运⽤递进式结构进⾏课堂练笔。

【教学重难点】 学习⽂章递进式论证结构。

【教学过程】 ⼀、故事导⼊ 有⼀只鹅,在很⼩的时候就被主⼈放到⼀个⼤肚长颈的瓶⼦中养着。

鹅的⾝⼦窝在瓶⼦的肚⼦⾥,脖⼦刚好能伸到瓶⼝之外。

每天主⼈都忘不了来喂这只鹅,鹅呢,在瓶⼦⾥养尊处优很快就长⼤了。

当鹅的⾝⼦膨胀到了不能经由瓶⼝从瓶⼦⾥被拿出来的时候,⽤什么样的办法可以在既不损坏瓶⼦⼜不弄伤鹅的前提下把鹅与瓶⼦分离? 请⼤家帮帮这只鹅,看如何把它与瓶⼦分离。

除了思考这个分离的⽅法之外,有没有同学想提出⾃⼰的疑问? ⼆、助读资讯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

江苏苏州⼈。

1920年毕业北京⼤学哲学系,是我国现代的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现在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

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三、活动⼀:探究课⽂,明确结构 1.通读课⽂,提取本⽂的中⼼论点。

明确:学则须疑;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2.这篇⽂章讲的是“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关系,⼤家找找看,课⽂哪⼀段的哪句话具体阐明了怀疑对做学问的作⽤? 明确: 怀疑是从消极⽅⾯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怀疑是从积极⽅⾯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组合作完成,找出本⽂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并说说这些论据分别论证什么论点? 明确: ①事实论据: a.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定有许多⼝头的消息。

b.听说古代有三皇、五帝。

c.听说“腐草为萤”。

《怀疑与学问》教案

《怀疑与学问》教案
5、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要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与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这四个以“常常”开头的短句,它们的顺序是否可以任意调整?为什么?
明确:它们的顺序不能调换。因为“怀疑”“辩论”“评判”“修正”这四个词的顺序是人们对过去学说进行怀疑的思维过程,如果调换顺序就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不相符合。
明确:既提出了中心论点,又将它作为道理论据,有力地证明了论点。
明确:1. 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2. 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4、这句话出现在文章第六段的开头,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内容上:提出两个分论点,从两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了3-5段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的论述,引出第6段对“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的论述。
三、研读探究
3、有人说,3段到5段可以调换顺序,你认为可以吗?
明确:3到5段内容是层层深入、递层递进的关系,体现作者构思的严谨。从而很好地论证了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不能调换。
4、本文的论证思路非常严谨,请你阐述第6段的论证思路。
明确:首先,作者通过首句承上启下的后半句,提出分论点:“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接着通过正反对比阐明如何让一切学问发展起来的方法;然后作者举大学问家戴震质疑《大学》的事例,以及引用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名言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总结:从做学问到科学、哲学、美术等学术领域,人类文化进步都要求我们有怀疑精神。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2. 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以及这种可贵的品质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九年级怀疑与学问教案

九年级怀疑与学问教案

九年级怀疑与学问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怀疑精神在做学问中的重要性。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进行论证的方法。

品味本文准确、严密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并能加以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怀疑、善于质疑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论证结构,理解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分析本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怀疑”与“学问”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朗读法四、教学课时2 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会听到“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样的话。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能盲目地相信书本上的知识,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其实,这种思考和判断就是一种怀疑精神。

那么,怀疑精神在做学问中有什么重要作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从中寻找答案。

(二)作者简介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

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

主要著作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

作者在开篇引用了程颐和张载的名言,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四)再读课文,理清结构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证?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教师明确: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从“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和“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教案 3篇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教案 3篇

第18课怀疑与学问【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先做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先做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教学难点】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情境导入】一个人总是希望学有所成,但并非所有的求学者最终收效都一样,有的人收效好,成果大;有的人收效差,成果小。

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存在这种情况。

这是什么原因呢?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好些,成果大些呢?研究这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搞好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些很有启发,很有价值的见解,学好这篇文章对我们今后做学问很有意义。

【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提示及要求:1.画出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分论点是什么?3.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1.譬.如(pì) 程颐.(yí) 虚妄.(wànɡ)塾.师(shú) 盲.从(mánɡ) 墨.守(mò)停滞.(zhì) 步骤.(zhòu)2.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分论点:①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②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3.这篇文章有六段,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第二部分(第3~5段):论证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这部分可分两层。

第一层(第3、4段):论述对于传说,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二层(第5段):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2023最新-《怀 疑 与 学 问》教案【优秀9篇】

2023最新-《怀 疑 与 学 问》教案【优秀9篇】

《怀疑与学问》教案【优秀9篇】第17课《怀疑与学问》精品教案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里是壶知道美丽的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怀疑与学问》教案【优秀9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教学目的:一、领会“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观点;二、理解、掌握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教学重点:一、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二、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教学难点:一、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二、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

二、新授。

(一)背景及作者介绍顾颉刚(1893—1980),江苏省吴县人,历史学家,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

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

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二)朗读课文,了解内容,学习文中的生字生词。

颉()滞()儒()塾()启迪墨守虚妄辨伪去妄(三)再读课文,熟悉内容,找出各段的中心句或归纳教学设计文章各自然段的段义。

第1自然段:“学者先要会疑。

”——程颐第2自然段:“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第3自然段:传说不一定可靠,但做学问有时只能靠它。

第4自然段:论述对于传说,无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第5自然段:论述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辨别是非。

第6自然段: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四)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两个分论点:1.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2.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五)划分教学设计文章的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2):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的中心论点。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5篇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5篇

《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5篇《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1一、新课导入本文选自《通俗论集》,标题是一个关系型的题目,表面看二者是并列的,实际上重点在谈“怀疑”的重要性,怀疑是一切学问的前提基础和手段,没有怀疑的精神就没有新发明、新学说的产生和创立。

二、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学习文中生字、词;2、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及之间的逻辑联系;3、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4、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三、师生探究1、本文选自《通俗论集》,标题是一个关系型的题目,表面看二者是并列的,实际上重点在谈“怀疑”的重要性,怀疑是一切学问的前提基础和手段,没有怀疑的精神就没有新发明、新学说的产生和创立。

本文运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2、作者简介顾颉刚(1893-1980),我国当代史学家,江苏苏州人。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

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3、读准字音程颐yí 张载zài 虚妄wàng 停滞zhì 凶险xiǎn视察chá 轻qīng信盲máng 从折zhé 扣流俗sú墨mò守譬pì如怀疑yí 塾shú师辩biàn论顾颉jié刚不攻gōng自破腐草为萤yíng4、学习词语凶险xiōng xiǎn狠毒奸险;危险可怕; 凶狠险恶。

视察shì chá上级人员到下级机构或现场检查工作。

轻信qīng xìn轻率地相信。

虚妄xū wàng没有事实根据的。

盲从máng cóng盲目地附合随从。

折扣zhé kòu买卖货物是,照标价减去一个数目,减到原标价的十分之几叫做几折或几扣。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怀疑与学问》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怀疑与学问》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怀疑与学问》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怀疑与学问》的主旨,掌握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学习议论文的阅读和分析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逻辑分析能力和学术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培养他们怀疑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

教学重点:顾颉刚在文章中对怀疑精神的阐述及其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

学生对怀疑精神的认识和在学术探究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和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将怀疑精神与创新思维和学术诚信相结合,进行深入思考。

作者简介:顾颉刚: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对怀疑精神的倡导著称。

教学准备:《怀疑与学问》课文PPT课件,包含顾颉刚的生平简介、《怀疑与学问》的文学特点和相关学术背景。

与怀疑精神和学术研究相关的案例资料、图片或视频。

学生作业本、笔、案例分析记录表、小组讨论记录表、“我的怀疑与学问”写作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与怀疑精神和学术研究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简要介绍怀疑精神在学术领域的重要性。

2. 通过视觉资料,激发学生对《怀疑与学问》的兴趣和好奇心。

课文学习(20分钟)1. 作者介绍:详细介绍顾颉刚的生平和《怀疑与学问》的创作背景,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背景。

2. 朗读课文:请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情感表达。

3. 生字新词:解释文中的重要词汇,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讨论顾颉刚对怀疑精神的阐述。

深入探讨(15分钟)1. 怀疑精神:分析怀疑精神的内涵和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如何促进知识的发现和创新。

2. 学术诚信:讨论怀疑精神与学术诚信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学术探究中坚持诚信原则。

互动活动(20分钟)1. 案例分析: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分析与怀疑精神和学术研究相关的案例,探讨案例中的成功要素和失败教训。

九 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9 怀疑与学问

九 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9 怀疑与学问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9 怀疑与学问设计说明此文是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所写的一篇经典的论说文,观点鲜明深刻,说理充分而透彻,所论述的问题针对性强,具有普遍性及深远的现实意义。

教学此课,应结合现实,引导学生理解此文所论述的观点,并真正认识到怀疑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能逐渐在自己的求学过程中做到不轻信,善思辨。

同时,还应强化学生认识的深刻性和文化积累。

教学目标1.理解怀疑精神的内涵及重要意义。

2.学习此文的论证方法,把握议论文严密的论证结构。

3.结合具体语段体会此文逻辑严密、语言准确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

2.引导学生理解此文的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

教学方法默读精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资源与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并通过亲自实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瓦特因为有“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的疑问,发现了蒸汽的力量;哥白尼对前人的成果不盲从,因而提出了地动学说;牛顿因为有“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的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些学术创造都是从怀疑中而来的。

那么怀疑和学问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学习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

二、预习任务1.字音字形。

程颐.(yí)譬.(pì)如步骤.(zhòu)懒惰.(duò)塾.(shú)师大儒.(rú)停滞.(zhì)虚妄.(wàng)辨.(biàn)别腐草为萤.(yíng)2.根据释义明确词语。

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大儒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流俗因循守旧,不知变通:墨守没有事实根据的:虚妄识别虚假的,去掉无事实根据的(多指理论或学说):辨伪去妄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

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不攻自破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尽信书则不如无书3.文学常识。

19怀疑与学问(新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19怀疑与学问(新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19 怀疑与学问(新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主要内容为“怀疑与学问”。

这是一篇关于学术研究的文章,通过对怀疑和学问之间关系的探讨,引导学生认识到怀疑精神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理解怀疑与学问的辩证关系,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1. 语言运用:通过阅读和理解文章,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 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3. 文化意识:通过学习文章,使学生了解学术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学术素养。

4. 审美情趣:通过欣赏文章的语言和结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 理解“怀疑与学问”的关系:教师应强调怀疑是学问的基石,学问需要建立在怀疑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认识到怀疑精神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

- 掌握文章的结构和逻辑: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如何通过论证和例证来阐述怀疑与学问的关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应通过文章的阅读和理解,引导学生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 理解怀疑与学问的辩证关系:学生可能会对怀疑与学问的辩证关系感到困惑,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深入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关系,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和分析所学知识。

-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学生可能会对文章的结构和逻辑感到难以理解,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深入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和逻辑,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学生可能会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时感到困难,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深入的分析,帮助学生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022年部编版语文 《怀疑与学问》精品教案

2022年部编版语文 《怀疑与学问》精品教案

18疑心与学问教学目标课题疑心与学问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响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文中的重点字词,找出文中的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掌握层进式的论证结构,体会文章逻辑严密、用语准确简洁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疑心精神的内涵,领会疑心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课前预习作者简介顾颉刚(1893—1980),字铭坚,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

早年从事民俗学研究,1920年开始考辨古史传说,后又考辨历史地理。

代表作有《秦汉的方士与儒生》《史林杂识初编》等。

读准字音程颐.〔yí〕譬.如〔pì〕腐草为萤.〔yínɡ〕虚妄.〔wànɡ〕盲.从〔mánɡ〕停滞.〔zhì〕辨清字形教学过程写作方法运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善于引用名言、列举事例来论证论点,说服力强。

在本文中,作者引用了古代著名学者的名言,列举了诸多事例,作为论据,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例如,开头引用程颐和张载这两位古代大学问家的经验之谈作为论点,也起到了论据的作用,很有说服力;第5段引用孟子的“尽信书那么不如无书〞的名言,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第4段以听说“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时的追问为例,论证做学问时疑心的必要性以及怎样以疑心精神做学问;第6段为了论证疑心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创造的根本条件这个分论点,列举了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善疑多问的事例作为论据,很有说服力。

2.采用层进式的论证结构,逻辑严密。

层进式结构即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密的逻辑,不能随意改动。

这是议论文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例如,本文将中心论点分解为两个分论点,层次间用“不仅是……也是……〞这一关联词语过渡,以此反映层次间递进的关系,使全文分析事理透辟,逻辑严密。

怀疑与学问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

怀疑与学问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

怀疑与学问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一个人从事学习,总是希望学有所获,学有所成的。

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并非所有的求学者较终的收效都能一样,有的人收效好,成果大,有的人却收效差,成果小。

无论是历还是现实中,都存在这种情况。

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们如何才能让自己学习的收效更好,成果更大呢?研究这个问题,吸取有益的经验,对我们的学习十分必要。

《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见解,将会给我们的学习带来很多启示。

下面这10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是作者为您整理的怀疑与学问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怀疑与学问》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本文的论证结构,理解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在论说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把握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理解“怀疑”与“创新”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怀疑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学习重点理清文章的论证结构,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的关系,以及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在论说中的作用。

学习难点体会本文语言的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特点。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环节一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发问,善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颉刚先生的一篇议论文——《怀疑与学问》。

环节二一、助学资讯作者简介:顾颉刚(1893—1980),字铭坚,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

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二、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

顾颉刚(jié)程颐(yí)虚妄(wàng)步骤(zhòu)懒惰(duò)启迪(dí)停滞(zhì)折扣(zhé)2.理解词语。

怀疑与学问-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怀疑与学问-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怀疑与学问-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怀疑与学问的关系。

2.理解人们为何需要怀疑。

3.学习发问的技巧,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4.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1.怎样正确理解怀疑的作用。

2.怎样识别学问和邪说的区别。

3.如何发问,如何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

教学过程导入1.提问:你们对“怀疑”这个词是什么理解?2.说出“怀疑”的中文意思和英文单词。

学习内容1.听取学生对“怀疑”的理解,介绍怀疑的含义和作用。

2.利用情景模拟、阅读材料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学问和邪说的区别。

3.教授发问的技巧,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课堂练习1.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对话,共同讨论并围绕问题发问。

3.在小组内进行发问练习,让学生互相观察、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课外巩固1.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倡导学生关注和了解社会、科技等领域的最新动态,积累知识储备。

课堂反思此次课堂,通过对“怀疑”、“学问”、“邪说”等概念的介绍和阐述,让学生明白了怀疑的重要作用和发问的意义。

同时,通过问答练习和小组讨论等方式,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针对不同的学生,我采用了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式:对于思维较为活跃的学生,我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对于思维较为被动的学生,我则采用引导和点拨的方式,激发他们思考的动力,让他们勇于发言。

在课程结束后,我还要求学生进行课外巩固,以便让他们更好地实践所学知识,并加深理解。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相信学生们能够变得更加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怀疑与学问》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怀疑与学问》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怀疑与学问》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怀疑,什么是学问。

2.学会使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澄清思路,正确判断。

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增强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1.如何分析短文内容,理解文章作者的意图。

2.如何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从而正确判断。

3.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用好素材。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案例教学法3.讨论式教学法4.问题导向教学法四、教学内容及步骤1.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问题,如:喝多了酒,不剪指甲,用不干净的勺子吃饭等等这些行为,你们觉得有哪些危害或者后果?如何避免这些问题?2.预习环节学生在课前预习有关怀疑和学问的内容,根据课本上的话题卡片开展讨论,例如:怀疑和学问让我进步,怀疑和学问的区别,怀疑和学问的意义等。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献上自己的理由。

3.阅读环节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不同的文章,如《怀疑与学问》。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阅读文章角度进行分析和理解短文作者的意图,知道怀疑和学问的区别及意义,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该注意抓住文章的重点,并且理解、分析、归纳和表述出正当的看法。

4.讲解环节教师对文章进行逻辑分析,让学生从文章的结构和逻辑上理解怀疑和学问的区别和意义。

5.讨论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能够表述自己的意见,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从彼此的意见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帮助。

6.练习环节教师布置有关怀疑和学问的练习并进行评分,以检验学生对怀疑和学问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出题,让学生写一篇文章,讲述在生活中如何怀疑和学问可以让自己进步和成长。

五、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2.教师对于学生的书面表达的评估,如对于学生写的文章进行评分;3.教师对于学生在不同学科的学习以及自主学习中表现出的探究精神进行评估;4.组织形式多样的小组讨论,加强学生思维运用的能力,教师可以在此其中进行观察鉴定。

2022秋九上语文第19课《怀疑与学问》教案

2022秋九上语文第19课《怀疑与学问》教案

19 怀疑与学问1.标题提示论题。

这是一篇谈治学方法的文章。

文章的标题揭示了本文的论题。

从表面上看,“怀疑”与“学问”是并列关系,但实质上,文章是在说“怀疑”对“学问”的重要性。

作者根据经验,提出并论证了这样的观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这样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

2.引用名言,提出观点。

文章开头两段引用名言,提出本文的中心观点: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精神。

3.解析分论点。

接下来的三段,论证了文章的第一个分论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这一部分可分为两个层次,分别从“如何对待传说”和“如何对待书本、学问”两方面进行论述。

其中第3、4段,论述对于传说,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第五段论述无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从而辨别是非。

4.承上启下,反复论证。

文章最后一段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进行论证的。

首句承上启下,前半句总结归纳了前几段所论证的内容: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后半句提出本段的分论点——怀疑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使得论述视野和深度得以扩展和深化。

然后作者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质疑《大学章句》的事例,以及法国哲学家笛卡尔的名言,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本文的立论站在了更开阔的高地上。

文章最后总结:从做学问到科学、哲学、美术等领域,人类文化进步都要求我们有怀疑精神。

1.分析透辟,逻辑严密。

文章为了论证对于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首先表明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又表明事实和证据有两个来源即亲见和传说,而传说不一定可靠,从传说中找证据又是治学所不可缺少的,这样,就很自然地推论出对于传说都应经过一番思考的道理。

又如对“怀疑精神”,作者阐释得明确而透彻。

所谓怀疑,就是决不轻信,经过思考,分清是非,再决定信与不信;进而把怀疑科学地分为“怀疑、思索、辨别”三步。

在论证怀疑对建设新学说的作用时,又把从怀疑到创新的治学过程细致地分为怀疑、辩论、评判、修正、创新等五步。

怀疑与学问教案优秀教案设计

怀疑与学问教案优秀教案设计

怀疑与学问教案优秀教案设计这是怀疑与学问教案优秀教案设计,是优秀的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怀疑与学问教案优秀教案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方法。

2。

学习本文通过事例、道理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述;学习这些论证方法在论述中的的作用。

3。

学习本文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透彻周密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提取信息,提出疑问,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掌握方法。

对于本文论证方法和论证语言的学习,采用小组探究,全班交流,师生总结的方式完成。

情感态度:1。

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从而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2。

认识怀疑和创造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1。

重点:(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2。

难点:品味论证语言的特点,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明白怀疑和创造之的关系。

四、教学环节设计意图一、导语设计: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产生了怀疑,因而得出了自由落体定律;瓦特因为有“水开了,壶盖为什么会跳起来”的疑问,发现了蒸汽的力量;哥白尼对前人的成果不盲从提出了地动学说;牛顿因为有“苹果为什么时候会落地”的疑问,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些创造都是从怀疑中来,那么怀疑和学问和创造有什么关系了,让我们来学习顾颉刚先生的《怀疑与学问》。

(目的引用名人事例引发学生对怀疑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与课文对话的欲望。

)1。

作者简介(学生展示搜集到的作者资料,说不全由其他人来补充。

这也是对预习内容的检查)2。

自主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示:按照写了些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去阅读。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掌握阅读一般议论文的方法,并提出质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敢于质疑的语文习惯。

《怀疑与学问》名师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怀疑与学问》名师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怀疑与学问》名师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怀疑与学问》名师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上册)1《怀疑与学问》是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阅读文章,也是一篇具有思辩性质的议论文。

在本文中,我们将围绕《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展开讨论,并探讨如何在教学设计中有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问题。

一、文章简介《怀疑与学问》这篇文章,是一篇发人深省、充满思辨色彩的议论文。

作者以质疑和怀疑的态度,剖析了人们在学习和思考问题时应该具备的一种思维品质——怀疑精神。

他认为,怀疑精神是推动人们思辨和创造的源泉,也是诱发人们追求真理和知识的火种。

文章通过对“学问”这个概念的思考和解剖,试图告诉读者,仅仅依靠传授知识或者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质疑和怀疑的品质,才能够真正地学有所获。

二、教学目标针对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主旨:通过阅读,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2、分析作者写作手法:学生需要能够分析作者在文章中所采用的写作手法、逻辑结构和思辨方式,并从中获得思考的启示。

3、培养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对文章中的观点进行质疑和反思,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拓展知识面:通过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到学问的内涵和意义,并对怀疑精神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中的问题,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课前导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欲望。

例如:你们认为“怀疑”和“学问”有什么关系?怀疑和学问的原始意义是什么?我们在学习和思考问题的时候,需要怎样的思维品质?2、整体阅读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理解并掌握文章的大意和主旨,并注重发现作者所采用的写作技巧和逻辑结构。

3、细节理解通过具体细节所表达的含义,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文章的意义。

例如:对“学问”一词的解读;对“怀疑”一词的解读;对“知识”、“思辨”等概念的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初中语文/ 九年级语文教案编订: XX文讯教育机构初中语文教案文讯教育教学设计怀疑与学问(教案)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教学要求1.指导预习,要求学生找出论证过程中讲道理和举事例的句子。

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教学重点1.理解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运用2 .理解论证的层次和过渡句的作用教学难点1.本文多次运用对比论证,一共有几处?(本文共有四处运用对比论证。

一、第4 段“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明“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之文讯教育教学设计因;二、第5 段“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通过正反两方面的结果,阐明“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的重要性;三、第6 段“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

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在不断地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先从反面说理,后从正面说理,阐明为什么“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四、第6 段“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指“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起来的。

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先从正面概述事实,后据此事实从反面作一推理,阐明“怀疑” 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2.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本文的语言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一切有成就者,都是脑子里装满了问号的人。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我们在学习中也应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善于提问,只是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议论文谈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文中提出了一些很有启发,很有价值的见解,学好这篇文章对我们很有意义。

三、教师带读课文帮助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四、布置阅读思考题。

为了有重点地学习这篇文章,我提出几个阅读思考题,同学们学习课文时考虑这些问题应如何回答。

思考题一:本文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思考题二:文章的总论点是什么?总论点是如何提出来的?思考题三:分论点是什么?分论点的提出有什么特点?分论点与总论点之间有何联系?思考题四:哪些地方用了对比论证?五、学生分组阅读课文,考虑思考题的回答,着重考虑思考题一。

六、讲解文章的结构层次。

这篇文章的结构层次如何划分?各部分的内容是什么?讲解:这篇文章有6 段,分两个部分:文讯教育教学设计第一部分(第1、2 段)提出文章的总论点。

第1 段是一句引用:“‘学者先要会疑。

' ——程颐”;第2 段也是一句引用:“‘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张载” 这两段全是引用,本文用以提出的文章的总论点到底是什么呢?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个总论点,该怎么说呢?这两个问题,大家课后再考虑考虑,下节课来回答。

七、逐段讲解课文。

㈠第1、2 段。

1、第1、2 段提出了文章的总论点,这个总论点是什么?(本文的总论点是借用古代学者的名言提出的,总论点是“学者先要会疑” ,或者是“学则须疑”。

如果用我们自己的话来表达,总论点是“研究学问必须有怀疑精神”。

)2、引用学者的名言以提出论点,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这种写法,既提出了论点,同时学者的名言本身也是一个证明论点的有力论据,这就使得论点的说服力更为增强。

)㈡第3 段。

1、对这段文章四句话之间层次关系怎样理解?因果关系:因为①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②而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这种可靠;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这种不一定可靠。

③譬如国难危急的时文讯教育教学设计候⋯⋯),所以④做学问所依据的材料也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这种材料最要紧最可靠;一种是别人的传说,这种材料不一定可靠)。

2、第三句“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是举例论证还是比喻论证?这句是比喻论证,设喻以说明“事实和根据”的两种“来源”,不是举例论证。

如果举例论证,那就要举出做学问的实例,“譬如”后面所言,并非做学问的实例。

3、第3 段在文章中起到哪些作用?(这段在文章中起到三个作用:一、引出下文,使文章上下紧紧相联。

这段讲了做学问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依据是“靠别人的传说”,自然就要出现一个问题——如何对待这“传说”,而下文紧接着就谈论这个问题。

二、形成层进,使文章论说深入一步,进了一层。

这段讲学问的基础是什么,下面进一步讲如何对待这个基础,内容深入了。

三、铺石垫基,使文章的说服力增强。

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这个关系到全篇中。

动议题的问题,本段虽未加以论说,而“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这点已在本段得到说明,这就为后文论述做学问应该如何对待传说垫下了基石,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㈢第4 段。

1、第4 段分三层意思,是哪三层?文讯教育教学设计第一层(开头到“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指出“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

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种“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怀疑精神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第二层(“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有什么科学根据”)举二例(“三皇、五帝”的传说、“腐草为萤”的记载)具体说明如何以怀疑的精神对待传说。

第三层(末句“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指出怀疑的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2、本段的中心在哪层?为何?本段的中心在第三层。

第一层提出文章的总论点:“怀疑的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第二层是举例说明在做学问中如何以怀疑精神对待传说;第三层则是在第二层说明的基础上作出结论,指出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在于攻破一切虚妄的学说。

本文是在提出总论点后设立分论点加以论证,第3 段以一个方面论证总论点,阐明为什么怀疑精神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这是第一个分论点的内容,本段第三层说的就是这个内容。

㈣第5 段。

1、第5段和第4段同是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的意义,为什么写了第4段还写第5 段?两文讯教育教学设计段的内容有何异?一、第4 段说的是对于“传说”要用怀疑精神对待,第 5段则说“我们不论对干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

各种各样的书本,各家各派的学问,做学问者时时在评判,常常要弃取,这方面论及了,文章的论述才算是全面,漏掉了,将是缺陷。

写了第4段,又写第5 段,可见作者构思的周到。

二、第4 段侧重说怀疑思索是为了取“是”弃“非”,攻破“一切虚妄的学说”,第5 段侧重说怀疑思索的三个步骤及其目的:“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 ‘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

”2、本段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本段用了正反对比(“因怀疑而思索⋯⋯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和引用名言(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两种论证方法。

㈤第6 段。

1、本段包含几层意思?彼此如何联系?本段包含四层意思:一、首句提出本段论点,即第二个分论点——“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二、(“对于别人的话⋯⋯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讲道理论证论点。

先从反面阐明:“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文讯教育教学设计治学。

”再从正面阐明:“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水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

在不断地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

” 三、(“许多大学问家⋯⋯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举实例论证论点。

这一层分两小层:第一小层是“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以清代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书向塾师发问的事例为证;第二小层概括指出“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干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

四、(“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到段末)归纳总结,照应论点。

先从正面作结:“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

”再从反面强调:“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八、归纳中心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作者关于之间关系的论述对今天的治学者或读者都是富有教益的。

XX文讯教育机构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