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汇总情况_古代汉语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汉字结构六书的内容(1)象形许慎对象形的解释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意思是:随着物体的轮廓弯转曲折,画出它的形象。
例如日月二字的写法:甲骨文:日月金文:日月小篆:日月* 象形字举例:斤:甲骨文:斤;金文:斤;小篆:斤。
《说文》:“斫木也。
”《庄子·徐无鬼》:“运斤成见。
”。
本义:斧子一类的工具。
行:甲骨文:行;金文:行;小篆:行。
《说文》:“人之步趋也。
”按:据甲文字形,“行”象四通八达的道路。
《诗经·周南·卷耳》:“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本义: :道路。
文:金文:文;小篆:文。
《说文》:“错画也,象交文。
”本义:花纹;纹理。
而:金文:而;小篆:而。
《说文》:“颊毛也,象毛之形。
”干:金文:干;小篆:干。
《说文》:“犯也。
从反入,从一。
” 按:据甲文字形,干象盾牌。
本义:盾牌。
(2)指事许慎对指事的解释是:“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看了就能认识,仔细体察就能领会其中的含义,例如上下二字。
上下二字甲骨文作上下。
弧线表示标准线,“—”表示在上方或下方。
篆文将弧线变成了直线,将弧线上下的“—”变成了竖线“ |”。
指事字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a、纯粹符号性质的指事字,例如:一:甲骨文:一;金文:一;小篆:一。
《说文》:“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凡一之属皆从一。
”二:金文:二;小篆:二。
《说文》:“地之数也。
从偶一。
”三:金文:三;小篆:三。
《说文》:“天地人之道也。
从三数。
”四:金文:四;小篆:四。
《说文》:“阴数也。
象四分之形。
”b、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指示符号的指示字,例如:刃:金文:刃;小篆:刃。
《说文》:“刀坚也。
象刀有刃之形。
”本:金文:本;小篆:本。
《说文》:“木下曰本。
从木,一在其下。
”末:金文:末;小篆:末。
《说文》:“木上曰末。
从木,一在其上。
”亦:金文:亦;小篆:亦。
“亦”是“腋”的古字。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第一章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对应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名词:天、地、草、木、山、川、人、手、耳、刀、马、牛、羊动词:出、入、起、坐、笑、骂、学、问、变等形容词:大、小、长、短、轻、重、方、圆、白、黑、数词:一、二、三、四、注意:这种词属于基本词汇。
保证了汉语的继承性和稳定性。
基本词汇的词义基本不变,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变化。
(2)古今词义基本不同1、旧词的死亡原因:历史事物的消亡膢社会观念的改变、被别的词语所取代倡优——演员、艺人注意:古今词义的演变,是指一个词的意义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
这跟“词义的引申”不完全相同。
“词义的引申”着重讨论一个词的各种各样的意义是怎样演变出来的。
“古今词义的演变”则着重于讨论一个词由古到今词义上有无变化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汉语中大多数的词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打瞌睡——泛指所有的睡觉《韩非子》:“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
”卖掉(卖的结果)——卖的行为《左传·蹇叔哭师》:“穆公访诸于蹇叔。
”咨询(事)——探访、拜访(人)二、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一)词义范围的变化所谓词义范围的变化,是就一个词新旧义位的比较而言。
一般认为,词义范围的变化有三种情况:1.扩大:意义由下位义变成了上位义。
《礼记·曲礼下》:“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
”诸侯之妻——自己及他人的妻子2.缩小:意义由上位义变成了下位义。
《战国策》:“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泛指居处、房屋——帝王的殿堂、居室《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以杖荷蓧。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岳父《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泛指金属——专指黄金。
3.转移:词的意义由一个范围转到了另外一个范围。
(词义转移:指词义由古义发展到今义,反映的对象从某一事类转移到另一事类,两事类间虽有联系,但彼此之间无类属关系。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一、中古汉语史
1、中叴汉语是汉语从西汉时期开始,到宋代的一个发展阶段;
2、中古汉语的发展是汉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汉语的积极影
响至今仍在。
3、中古汉语的词汇脱胎于西汉语,但与现代汉语的词汇存在很大不同。
4、中古汉语的发音差别也比较大,属于变调语言,声调改变词义的
方式也有很多,与现代汉语有很大不同。
二、中古汉语的文字
1、中古汉语使用的文字有两种:秦汉文字(即甲骨文)和隶书,前
者一般用于官用文书,后者用于普通百姓书写。
2、秦汉文字又称甲骨文,指从西汉到明朝之间出现的一种古老的汉
字文字,它是汉字的始祖,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古文字。
3、隶书则是汉字书写技法之一,它是中古汉语使用的官方文字之一,是中国经典的文字,它的灵活性强,可以表现汉字的特殊形态。
三、中古汉语的语法
1、中叴汉语的语法又分为句法和句式两部分。
2、句法指的是语成语法规则,汉语的句法主要有动、不动、状语、
定语等。
3、句式指的是组成句子的形式和结构,中古汉语的句式有主谓宾结构、主宾状补结构、主谓补宾结构等。
四、中古汉语的文类
1、中古汉语的文类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礼仪文章、礼记、汉书、史记、世说新语等。
2、礼仪文章是对礼乐仪礼。
古代汉语第二版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第二版知识点总结古代汉语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
在古代汉语的学习过程中,需要了解古代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文学作品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古代汉语的语音知识点1.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声母是构成汉字音节的第一个辅音,韵母是构成汉字音节的后面元音部分,整体认读是汉字的读音和字形没有特定的对应规则。
2.声调古代汉语的声调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这些声调在词意上有重要的区别。
3.变调现象古代汉语中有许多变调现象,如阴阳两个音节相连时,会发生变调,这种变调现象在古代诗词中有很多应用。
二、古代汉语的语法知识点1.句法结构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和现代汉语有很多不同之处,需要注意句子的主谓宾结构和修饰成分的位置等问题。
2.词类古代汉语中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需要了解它们的用法和句法功能。
3.时态语气古代汉语中的时态语气有很多特点,如有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在不同情况下表示不同的时态,需要谨慎使用。
三、古代汉语的词汇知识点1.词语的构词法古代汉语的词语构词法有很多特点,如合成词、转义词、假借词等,需要了解它们的构词规律和用法。
2.词义辨析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别,需要了解它们的具体意义和用法。
3.熟语古代汉语中有很多成语、谚语和俗语,这些熟语在古代文学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需要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四、古代汉语的文学作品知识点1.古诗词古代汉语中的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需要了解不同朝代的古诗词的特点和风格。
2.古文古代汉语中的古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体裁,它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叙事力,需要了解古代汉语中的古文的写作方式和风格。
3.文言小说古代汉语中的文言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描写了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和社会变迁,需要了解不同朝代的文言小说的特点和表现力。
以上就是古代汉语第二版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学习古代汉语的同学有所帮助。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古代汉语知识点11.押韵:把两个以上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一位置上,使声音和谐悦耳。
2.声调:贯穿整个音节的语音的高低升降变化,是整个汉语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其性质主要取决于音高,又叫字调。
3.调值:是声音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4.调类:就是声调的分类,是按照声调的实际读法归纳出来的,调值相同的归为一个调类。
/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5.音变:连音变化,在动态的语言序列中有些音节的结构受前后其他音节的影响而产生的变化,它通常是由前后的音节结构和音素间的相互影响而引起的。
6.轻声:在语音序列中有许多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一个又轻又短的调子,它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在物理上表现为音长变短,音强变弱。
7.儿化:后缀“儿”与它前一个音节的韵母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音节带上卷舌音色的特殊音变现象。
8.口音:软腭和小舌上升时鼻腔闭塞,口腔通畅,这时发出的音在口腔中共鸣,叫做口音。
9.鼻音:软腭和小舌下垂时,口腔成阻,气流只能从鼻腔中呼出,这时发出的音主要在鼻腔中共鸣,叫鼻音。
10.鼻化音:口腔无阻碍,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中呼出,发出的音在口腔和鼻腔中共鸣,叫鼻化音。
11.声母:音节中语音前头的那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有的声母不以辅音开头,元音前头那部分是零,习惯上叫零声母。
/ 韵母: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12.语音:人类说话是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交际只能得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语言必须凭借语音才能表达出来。
13.音质音位:由音素成分构成的音位叫音质音位,又因为音质音位出现在固定的音段上,所以又叫音段音位。
14.音段音位:声调音位主要是由音高特征构成的,音高不是音质,属于非音质音位,因非音质音位不受音段的局限,所以叫非音段音位。
古代汉语自考重点笔记
古代汉语自考重点笔记以下是一份关于古代汉语自考的重点笔记,涵盖了常见的知识点和考点:一、语音1. 声母:古代汉语声母包括唇音、舌音、齿音、喉音等,与现代汉语相比有一定的差异。
2. 韵母:古代汉语韵母比较复杂,包括平上去入四声,不同声调的韵母也有所不同。
3. 声调:古代汉语有四声,即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不同声调的发音和意义都有所不同。
二、词汇1. 词义:古代汉语的词义比较广泛,一个词往往有多种意义,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
2. 词类:古代汉语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不同词类有不同的语法特性和用法。
3. 习惯用语:古代汉语的习惯用语包括成语、习语、俚语等,这些用语的意义和用法需要特别注意。
三、语法1. 句子结构:古代汉语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包括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并列结构等。
2. 词组类型:古代汉语的词组类型包括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等,这些类型的结构和意义需要掌握。
3. 句子时态:古代汉语的句子时态包括现在时、过去时、完成时等,不同时态的用法和意义需要理解。
四、文选1. 先秦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先秦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诗经》、《左传》、《论语》等。
2. 汉魏六朝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汉魏六朝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史记》、《汉书》、《古诗十九首》等。
3. 唐宋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唐宋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唐诗、宋词、唐宋散文等。
4. 元明清文学: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元明清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学习,如元曲、明清小说等。
五、文化常识1. 历史文化: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如历史事件、制度、风俗习惯等。
2. 文学艺术: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发展历程和特点,如书法、绘画、音乐等。
3. 思想哲学:了解古代中国的思想哲学体系和流派,如儒家、道家、墨家等。
古代汉语知识点
古代汉语知识点一、名词解释1、注音材料:包括古代文献中的直音、读若、反切等注音材料。
(1)直音:用同音字注音。
(2)读若:通过比况的方法用读音相近或相同的字注音。
(3)反切:用两个汉字来给一个汉字注音,其基本原理是: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切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相同。
2、声训材料:声训是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词去解释词语的一种训诂方法。
声训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语音情况,可以作为我们研究古音的参考材料。
3、五音:最早见于《玉篇。
五音声论》。
是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母分为五类,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
4、七音:是由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最早提出的。
在五音的基础上再分出半舌音、半齿音两类,就成了“七音”。
5、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音韵学上依照韵尾的不同,将古韵分为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三类。
(1)阴声韵指无韵尾或以元音作韵尾的韵。
(2)阳声韵指以鼻辅音n/m/g收尾的韵。
(3)入声韵指以塞因p/t/k收尾的韵。
6、叶韵:把古诗中不和谐的地方改成他们认为和谐的读音,这就是“叶韵”,也称“协韵”。
7、读破:也叫“破读”,是古代一种改变字或词的读音以区别不同意义或词性的方法,主要是改变声调,且多数是把原来的非去声字变读为去声字。
8、三平调(下三连):属于平平脚句型——五言的句式为()仄仄仄平平,七言的句式为()平平仄仄仄平平,即诗句的最后三个字都是平声字。
是写格律诗的大忌。
是决不允许出现的。
但在写古体诗时,却有意多出现,以示与格律诗相区别。
9、犯孤平:属于仄平脚句型——五言句式为()平平仄仄平,七言句式为()仄仄平平仄仄平。
孤平指以上两个句式的诗句中除韵脚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的声病。
由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变通原则,前面的两种格式容易犯孤平。
10、流水对:同一联中的两句话,从形式看是两句话,但意思并不互相对立,实际上是一整句话分开成两句来说。
也就是这两句话在理解时应该是如同流水般一气贯穿下来。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古代汉语基础必学知识点
1.古代汉字:掌握古代汉字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过程,了解古代汉字的
构造原理和基本字形。
2.古代汉语的发音:掌握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了解古代汉语的声母、韵母等发音规则。
3.古代汉语的词汇:学习古代汉语的常用词汇和词义,了解古代汉语
的词法特点。
4.古代汉语的语法: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结构和句式,了解古代
汉语的六艺、八股等句法体系。
5.古代汉语的文体:学习古代汉语的各种文体,包括骈文、楚辞、诗
经等,了解古代汉语的文学风格和特点。
6.古代汉语的修辞:了解古代汉语的修辞方法和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反问等,掌握古代汉语的修辞技巧。
7.古代汉语的典籍:熟悉古代汉语的各类典籍,包括《论语》、《史记》、《诗经》等,了解古代汉语的思想和文化。
8.古代汉语的句读:掌握古代汉语的句读方法和节奏,了解古代汉语
的韵律和韵律调式。
9.古代汉语的语言变化:了解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句法等方面的
变化,掌握古代汉语演变的规律和特点。
10.古代汉语的语用:了解古代汉语的语用学原理和方法,包括语体、语用、语境等,掌握古代汉语的语用特点和应用技巧。
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
一、古代汉语常考知识及名词解释汇总1、汉语字典的编排方式主要有三种:A、按音序排列。
现在通行按照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汉语拼音方案);古代按照平水韵106韵排列(上、下平声各15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B、按部首和笔划排列。
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同一部首内,字的先后以笔划多少为序。
笔划相同时,在按起笔的笔形排列。
一般是把起笔分成点(、)、横(一)、直(ㄧ)、撇(ノ)四种或点、横、直、撇、折(┐)五种依次排列。
C、按编码排列。
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
汉字方形有四个角,角的形式共十种,用0至9代表。
角的顺序是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
每字得四码。
2、《康熙字典》成书于清代康熙五十五年,共收字四万七千多个。
张玉书、陈廷敬等编,在明代梅膺祚《字汇》和张自烈《正字通》基础上编成。
这本字典按照部首排列,分成214部,以笔画为序,再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注音后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
其注音采用反切法、直音法、叶音法;释义则罗列旧说、排列古注、分别义项、引例为证。
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对其错误进行纠正,是查阅《康熙字典》时的重要参考著作。
3、《中华大字典》陆费逵、欧阳溥存主编,1915年中华书局。
按照部首排列,注音用《集韵》的反切,还加注直音。
4、《辞源》1915商务印书馆,陆尔奎、方毅等人编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书。
采用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注音反切,全部采用清代李光地《音韵阐微》的改良反切。
基本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的编纂体例格局。
1958年修订为“以语文为主,百科为辅”的工具书,吴泽炎、黄秋耘、刘叶秋负责。
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采用《广韵》的反切。
5、《辞海》1936中华书局编印,舒新城、沈颐,张相主编。
采用部首排列法,沿用《康熙字典》214部首。
先解释单字的字义,其次再解释复音词或词组的意义和用法。
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
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
汉语言文学是研究古代汉语言的一门学科,其中包括了古代汉语的词汇、语法、修辞、韵律等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古代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点进行整理。
一、古代汉语的词汇1. 词义:古代汉语的词义多为义理丰富,一个词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
2. 词性:古代汉语的词性变化较多,一个词可以在不同的语法环境下变化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不同的词性。
二、古代汉语的语法1. 词序:古代汉语的词序比现代汉语更加灵活,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词语的顺序。
2. 语法成分:古代汉语的语法成分较为简单,主要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等基本成分。
3. 语气:古代汉语的语气较为严谨,常常使用句式、修辞手法等来增强语气的表达。
三、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1. 比喻:古代汉语常常使用比喻来增强表达的效果,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2. 夸张:古代汉语中常常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以强调某种感情或表达某种意义。
3. 对偶:古代汉语中常常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和美感。
四、古代汉语的韵律1. 音节:古代汉语的音节较为简单,一般由一个声母和一个韵母组成。
2. 韵脚:古代汉语的韵脚是指诗词中的韵部,根据字的韵母和声调来进行分类。
3. 韵律:古代汉语的韵律是指诗词中的格律和音韵,通过平仄、押韵等手法来形成韵律美。
五、古代汉语的文学作品1. 诗歌:古代汉语的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以五言、七言为主,通过押韵和格律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2. 散文:古代汉语的散文是以散文的形式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文学作品,常常以散文的方式来叙述故事和抒发感情。
3. 文言文:古代汉语的文言文是指以古代汉语为基础的文学作品,具有古典、严谨的特点,常常用于史书、经典等文学作品中。
通过对古代汉语言文学的整理,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古代汉语的特点和魅力。
古代汉语的词汇丰富多样,语法灵活多变,修辞手法独特,韵律美妙动人。
古代汉语大二知识点
古代汉语大二知识点一、古代汉语的背景与概述古代汉语是指汉族民族在古代所使用的语言,广义上可以包括汉朝以前的古汉语和汉朝以后的中古汉语。
古代汉语作为一门学科,涉及了语音、词汇、语法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
本文将就古代汉语的知识点进行逐一介绍。
二、古代汉语的语音特点古代汉语的语音特点可以总结为声母、韵母、声调和音韵变化。
在古代汉语的声母系统中,除了普通话中的b、p、m、f、d、t、n、l、g、k、h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声母,如j、q、x、zh、ch、sh、r 等。
韵母方面,古代汉语的韵母含有a、o、e、i、u、ü等,其中ü是普通话中已经不再使用的韵母。
声调方面,古代汉语的声调变化相对较为复杂,普通话的四声是经过演变后的结果。
三、古代汉语的词汇特点古代汉语的词汇特点主要表现在词的构词法和词义变化方面。
在构词法方面,古代汉语的词汇形式比较丰富多样,可以通过添加前缀、后缀、合并词等方式进行构词。
同时,古代汉语的词义变化也非常丰富,常见的变化方式有指事义、甲骨文义、转义、比喻义等。
四、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在古代汉语的语法方面,有一些特点是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的。
首先是词序的变化,古代汉语中的词序比较灵活,可以通过调整词语的顺序来表达不同的句意。
其次是虚词的使用,古代汉语中的虚词较多且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助词、介词、副词等。
此外,古代汉语中的病句现象也比较常见,例如重叠句式、否定句式等。
五、古代汉语的修辞特点修辞是古代汉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比喻、夸张、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
比喻是古代汉语中最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将事物与事物之间进行类比,达到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的效果。
夸张则是通过夸大事物的程度、规模或者数量,突出事物的特点。
反问是通过提出疑问的方式来表达说话者的态度或者意图。
六、古代汉语的文化内涵古代汉语作为汉族的日常使用语言,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古代汉语中,常见的文化内涵有对天地万物的崇拜、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对社会伦理道德的要求等。
古汉语知识点
古汉语知识点为便于同学们掌握古汉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现就教材中出现的古汉语文字、词汇、语法等有关常识及古今通用的修辞手法作一简要介绍。
古今字和通假字一、古今字在某一词义上先后产生的形体异中有同的若干字,原来的字称古字,后造的字称今字。
一般来说古字义项较多,今字承担的只是古字众多义项中的一项。
例如:①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李斯《谏逐客书》)②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论语·先进》)③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
(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例①中的“从”是今字“纵”的古字。
上古时汉字数量较少,每个汉字所表示的意义要比后世多。
兼职过多,容易造成岐解、误解。
解决一字多义问题的一种办法就是另造新字来表示原字若干意义中的一个意义。
例①古字“从”本兼有跟从、听从、追赶、参与、纵容、纵横等义项,后来在“纵横”的“纵”等意义上另造了一个今字“纵”。
例②中的“莫”字就是“暮”的古字。
在古汉语中,一个字因音同或音近常被借用来表示另一个词的意义,久借不归,假借义遂占据了主导地位,本义反而不明显了,这时就让原字表假借义,另造一个新字表示本义,新造的表示本义的字就是今字。
古字“莫”常借用作无定代词,表示无、没有之意。
后来假借义成为“莫”的常用义,本义就另造一“暮”字来表示。
例③的“阁”是“搁”的古字,“搁”字是在“阁”的“搁置”的意义上产生的。
例句③又由“搁置”引申为“忍住”“含着”。
注意,“古”和“今”是相对而言的。
清段玉裁说:“凡读经传,不可不知古今字。
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而异用者谓之古今字。
”(《说文解字注·言部》“谊”字注)二、通假字通假也作“通借”、“古音通假”。
指古代汉语书面语中音同或音近的字的通用或替代。
其中替代的字称为通假字,被替代的字称为本字。
通假字与本字之间除了音同或音近的关系,并无词义上的必然联系。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古代时期人们所使用的语言,包括先秦时代、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
古代汉语是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古代文学、历史文献以及古代思想意识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对古代汉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古代汉语。
一、音韵规律1. 声母韵母:古代汉语的音节由声母和韵母组成,其中声母指的是在韵母之前的辅音,而韵母则包括单韵母和复韵母。
2. 声调:古代汉语的音节有四个声调,声调的变化对于词义的区分非常重要。
二、古代文言文基础1. 六经:六经是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包括《易》、《书》、《诗》、《礼》、《春秋》、《论语》等,阅读这些经典有助于理解古代汉语的用词和表达方式。
2. 文言文常用句式:古代文言文中有一些常用的句式,如“曰”、“谓之”、“之所以”的用法等,掌握这些句式有助于理解和运用古代文言文。
三、古代汉字学习1. 部首:部首是汉字的组成部分,通过学习部首可以帮助记忆和辨认汉字。
2. 偏旁:偏旁是构成汉字的基本部件,通过学习偏旁可以进一步理解和记忆汉字。
3. 字义辨析:古代汉语中有一些字义相近的词语,通过学习这些字义的差异可以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词语。
四、礼仪文化与古代文化表达1. 礼仪文化:古代汉语中有很多与礼仪相关的词语和表达方式,了解古代礼仪文化有助于理解古代文化及其传统价值观念。
2. 成语典故:古代汉语中有许多成语典故,这些成语典故对于理解古代人物、历史事件以及古代思想有重要作用。
五、古代诗词鉴赏1. 古代诗词的特点:古代诗词具有韵律优美、意境深远、语言精练等特点,通过鉴赏古代诗词可以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感和思想。
2. 词牌音律:古代词牌是指词曲中的一种韵律模式,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音律规律,了解这些规律有助于正确理解和演唱词曲作品。
通过以上对古代汉语知识点的总结,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古代汉语,掌握古代文献和文化的核心要素。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知识点总结一、什么是古代汉语:1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的语言。
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古代汉语泛指“五四”以前的汉民族语言,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狭义的古代汉语特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即文言﹙或文言文、古文﹚。
2汉语发展的历史分期:①上古汉语:先秦两汉到魏晋时期。
其书面语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文言。
②中古汉语:南北朝到唐宋时期。
其书面语是在六朝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③近代汉语:元明清时期。
其书面语是以近代北方话为基础的近代白话。
④现代汉语:“五四”以后。
其书面语是在现代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普通话。
2学习古汉语的基本方法:①把握知识体系,突出重点难点;②文选与通论有机结合;③充分利用工具书和现代学习工具;④博学好问、勤于积累、善于总结。
二、古汉语研究的三个重要阶段1汉初到东晋末:偏重于文字、训诂研究,是古代汉语语义研究的重要阶段。
著作有毛亨《诗诂训传》、扬雄《方言》、许慎《说文解字》、郑玄《毛诗笺》等。
2南北朝到明末:偏重于韵律及音系研究,是古代汉语语音研究的重要阶段。
著作有沈约《四声谱》、陆法言《切韵》、陈彭年《广韵》、周德清《中原音韵》等。
3清代:古汉语研究全面发展并成就辉煌的阶段。
出现了一大批古文字、音韵、训诂等国学大师及语言学名著。
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王筠《说文句读》、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以上说文四大家)、王念孙《广雅疏证》、王引之《经义述闻》、刘淇《助字辨略》、陈澧《切韵考》、戴震《声韵考》、阮元《经籍纂诂》、章炳麟《国故论衡》、孙怡让《契文举例》、罗振玉《殷文存》等。
三、什么是文字:1定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起源:文字起源于记事图画。
两万多年前的山洞壁画,多具记事性质。
我国云南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是当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称为“人类古文化的活化石”。
3三大古老文字:古美索不达尼亚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文字(钉头文字)、甲骨文体系的古汉字。
《古代汉语》知识点汇总
《古代汉语》知识点汇总《古代汉语》第一章文字第一节繁简字繁简字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合称。
一个字的笔画较简的形体,如果其合法地位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正式承认,这就是规范的简体字;那个笔画较繁的形体是繁体字。
繁体字与简体字的关系:-少量简化字是现代新造的,在用繁体字印刷的古书中根本不会出现。
1有的简化字由繁体字之间的部分形体而来:肮一肮(替换形符)补一补(替换声符)汉一汉(用符号替换繁体字的部份形体)2有的简化字由繁体字省减部分形体而来:奋一奋飞一飞儿一儿3有的简化字由繁体字的草书楷化而来:乐一乐为一篇头一头4没有形体关系,从不同角度或用新的偏旁重新构形:体一体丛一丛惊一惊二大量简体字古已有之,跟繁体字有一定关系。
1原本是异体字:礼一礼(〃礼〃字见《玉篇》)粮一粮(〃粮〃见《墨子・非攻中》)2原本是古今字:舍一舍卷一卷3古书上曾借用过:夸一夸(在〃自大”的意思上借用过)三在古书上原本是意义不相干的两个字,现在把笔画较简的字拉来充当笔画较繁的字的简化字,以简代繁,混舄一个。
1同音代用:丑一丑姜一姜谷一毂2音近代用:斗一斗3并无音同、音近的关系:适ku6—适shi腊xi—腊Ia第二节通假字通假字某个词有了自己的书写符号,却偏不用它,而是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用以代替它的字就是通假字,被替代的字就是本字。
如:常一尝,而一能。
通假字的条件I语音条件即在那个时代两字的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即其声母、韵部必须相同或相近。
2文献条件,即在那个时代的其他文献中也有类似的用例,而不是孤例,〃揆之本文而协,验之他卷而通〃O通假字与本字的关系:1对应关系:一个通假字可以和一个或多个被通假字相通。
如:与可和誉、旗、举、舆、欤、异七字相通。
a许多通假字,甲可通乙,乙亦可通甲。
如:饰一饬功一攻缪一穆辨一辩以一已焉一谓b有的祇能甲通乙,而乙不能通甲。
如:蚤一早罢一疲3形体结构上的关系:a有的通假字与被通假字是包容关系。
如:几一机、饥卜一赴义一仪、议千一阡女一如、汝b被通假字篇通假字所包容。
《古代汉语》考点汇总
《古代汉语》考点汇总1: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即“五四”运动以前的汉族语言。
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是古代汉族的群众语言。
广义的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及其后人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言;另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古代白话。
狭义的的古代汉语书面语就是指文言。
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后代模仿的这种语言。
文言文:用文言语言写成的文章作品。
古白话:六朝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近古书面语。
古白话文:用古白话写成的文章作品。
2:文言是古代汉语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文言语言是一种十分成熟的书面语言,有鲜明的语言规律。
第一章怎样查字典辞书一、汉语字典的汉字排列法1.音序法:按读音顺序排列汉字现代——(1)按汉语拼音字母的次序排列。
(2)按注音字母的顺序排列。
古代——(1)按平上去入四声排列。
(2)按一百零六韵排列。
优点:检字速度快。
缺点:不知或读不准读音则不能检字。
2.部首法:按部首归类排列汉字把同一部首的字归为一类,部首的次序据笔画而定,同部首的字也以笔画为序。
优点:不会读的字也可以检字。
缺点:检字速度较慢。
3.号码法:按由笔形得来的数字号码排列汉字四角号码法优点:检字速度快。
缺点:难于掌握。
二:古代的注音方法(5种)1.直音法:用同音字来注音。
不足:(1)没有同音字无法注音。
(2)如果同音字比被注音字还难认读,则无注音作用。
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来给一个汉字注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不足: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有的反切已经切不出来现在的读音了。
3.叶音法:为诗歌押韵临时改变一个字的读音注音。
错误:主观上强改字音,毫无根据。
4.譬况法:通过打比方或简单描述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来为汉字注音。
5.读若法:东汉时产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给汉字注音。
三、几种常用的工具书1.查检字音字义(1)《康熙字典》古代收录汉字最多的字典。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简答1、字母字母就是表示古代声母的代表字。
2、五音早期音韵学著作中分析声纽的术语。
所谓五音,是指声母按发音部位分成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
五音中,唇音又分为重、轻唇音,舌音分为舌头音、舌上音,齿音又分为齿头音和正齿音。
3、清浊从发音方法来分,清音是不带音声母,发音时声带不振动;浊音是带音声母,发音时声带振动。
4、阴声韵阴声韵,简称阴声,指无韵尾或以元音[-u][-i]收尾的韵,如表中的戈果过韵和脂旨至韵。
5、阳声韵阳声韵,简称阳声,指以鼻音[-m][-n][-ᵑ]收尾的韵,如表中的侵寝沁韵、真轸震韵和东董送韵。
6、白话古白话指自唐宋以来逐渐形成的口语实录,以北方口语为基础。
古白话的真正兴起是在唐宋,如唐代的变文、禅宗语录。
宋代话本的出现标志着古白话的正式形成。
古白话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7、文言文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如《诗》、《书》、《礼》、《春秋》、《老子》、《论语》、《荀子》等所使用的;以及后来历代作者仿古作品中所使用的语言,如两汉诗文歌赋、唐宋散文等。
文言有两大特点:第一,它是脱离口语的,因此带有超方言性;第二,它带有人为的仿古性,因此是超越时代的。
8、六书六书是战国以后的人根据汉字形体结构和使用情况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9、许慎对六书的定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㧑,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10、四体二用清代学者戴震提出,是对六书的分类情况。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两种为用字法。
11、古无轻唇清代钱大昕首先提出,上古音中没有轻唇音非、敷、奉、微,只有重唇音帮、旁、並、明。
古代汉语常识知识点总结
古代汉语常识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汉语的特点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古代文献中所使用的汉语,通常指从周朝到明朝末年的文言文和古代口语。
古代汉语在书面上呈现出一些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文字繁体:古代汉语是以繁体字为主的,而现代汉语是以简化字为主的。
繁体字较简化字更为复杂,笔画较多,书写起来更为繁琐。
2. 词语用法:古代汉语中有很多词语是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的,有些词语的意思也发生了变化,例如“辽阔”在古代表示广阔的意思,而现代汉语中一般表示凄凉、空旷的意思。
3. 语法结构:古代汉语的语法结构跟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古代汉语中的动词没有时态和语态的区别,不加“了、着、过”等时态词语也可以表示过去、进行等意义。
4. 语气和语调:古代汉语的语气和语调较为复杂,不同的发音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
二、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 甲骨文和金文时期:甲骨文和金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最早形式,出现在商周时期。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的文字,主要出现在甲骨上,是古代占卜的记录,金文则是商周时期的文字,主要出现在青铜器上,是古代宗庙和祭祀用的。
2. 隶书时期:隶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书体,出现在秦朝和汉朝时期。
隶书是古代书法的一种,也是古代文人在书写文章时的书写体。
3. 骈文时期:骈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风,出现在汉代时期。
骈文是按照一定的格律和规范排列的文章,一般分为“协律”和“对仗”两种。
4. 文言文时期:文言文是古代中国文学的一种文体,普遍出现在汉代以后。
文言文是古代中国文人在书写文章时的书写体,一般以《论语》、《孟子》、《左传》、《庄子》、《史记》等古代经典作品为代表。
5. 白话文时期:白话文是指古代以后的中国文学的一种文体,主要指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
白话文是古代汉语的口语化的表现,是古代汉语从文言文逐渐演变成现代汉语的过渡期。
6.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有较大的区别,虽然现代汉语是建立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的,但在词汇、语法、语音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古代汉语》(上册)通论知识要点■绪论一什么是古代汉语:1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的语言。
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的古代汉语泛指“五四”以前的汉民族语言,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狭义的古代汉语特指以先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即文言﹙或文言文、古文﹚。
2汉语发展的历史分期:①上古汉语:先两汉到晋时期。
其书面语是在先口语基础上形成的文言。
②中古汉语:南北朝到唐宋时期。
其书面语是在六朝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③近代汉语:元明清时期。
其书面语是以近代北方话为基础的近代白话。
④现代汉语:“五四”以后。
其书面语是在现代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普通话。
3古汉语书面语的两大分支:①文言系统:文言是以先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的书面语系统。
②白话系统:白话是六朝以来在北方口语基础上形成的中古和近代汉语的书面语系统,含古白话﹙中古汉语﹚和近代白话﹙近代汉语﹚。
二怎样学好古代汉语:1古汉语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文言。
因为:①文言是汉语书面语的源头,全面认识汉语书面语必从文言开始。
②我国古代文献、典籍浩如烟海,多用文言写成的,传承古代文化,必须从掌握文言入手。
2学习古汉语的基本方法:①把握知识体系,突出重点难点;②文选与通论有机结合;③充分利用工具书和现代学习工具;④博学好问、勤于积累、善于总结。
附:古汉语研究的三个重要阶段1汉初到东晋末:偏重于文字、训诂研究,是古代汉语语义研究的重要阶段。
著作有毛亨《诗诂训传》、扬雄《方言》、许慎《说文解字》、玄《毛诗笺》等。
2南北朝到明末:偏重于韵律及音系研究,是古代汉语语音研究的重要阶段。
著作有约《四声谱》、陆法言《切韵》、年《广韵》、周德清《中原音韵》等。
3清代:古汉语研究全面发展并成就辉煌的阶段。
出现了一大批古文字、音韵、训诂等国学大师及语言学名著。
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王筠《说文句读》、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以上说文四大家)、王念《广雅疏证》、王引之《经义述闻》、淇《助字辨略》、澧《切韵考》、戴震《声韵考》、阮元《经籍纂诂》、章炳麟《国故论衡》、怡让《契文举例》、罗振玉《殷文存》等。
■第一单元:文字、词汇、工具书●笫一节文字一什么是文字:1定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起源:文字起源于记事图画。
两万多年前的山洞壁画,多具记事性质。
我国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是当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称为“人类古文化的活化石”。
3三大古老文字:古美索不达尼亚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文字(钉头文字)、甲骨文体系的古汉字。
﹙周有光认为发源于中美洲古土著族的玛雅文字是笫四大古文字﹚二汉字的性质:1汉字形成:①历史传说:“仓颉造字”。
②原始汉字产生的时代:约5000年前黄帝时代。
据史书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的一位史官,大概曾从事过汉字的搜集与整理工作。
2汉字的表意性:表意性文字。
形成汉字表意性的原因:①先人造字“因形示意、意寓形中”的理念所致:汉字字形多数是直接与字义相联系。
形形汉字↗↘拼音文字↙↖音←义音→义②由古汉语的特有属性所规定:“因形示意”的表意性汉字与以单音词为主、少有形态变化、同音词数量大等为主要特点的古汉语有较好地适应性。
三汉字的结构(造字法):1许慎《说文解字》“六书”:许慎《说文解字·叙》:“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①象形:用描摹事物轮廓或特征来表意的造字法。
如:日.月.人.鱼.羊.水。
独体象形:目、木、手。
合体象形:眉、果、聿。
②指事: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增加象征性符号来表意的造字方法。
如:上、下、亦[腋] 、刃、本、末。
独体指事:一、三、五、高。
加(合)体指事:寸、叉、厷、甘。
③会意:把两个或几个表意形体组合在一起表示一种新意的造字方法。
如:武.信.步.牧.莫[暮].斗[鬥]。
同体会意:棘、卉、品、北[背]。
异体会意:孚[俘]、牧、即、间[間閒]。
④形声:把表义的形符和表音的声符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字的一种造字方法。
如:江、河、问[問]、里[裏]、裹、袒。
形声字的常见结构方式:A左形右声:河杜诂/ B右形左声:鸭胡颈C上形下声:竿室震/ D下形上声:璧忠衾/ E外形声:围匣裹/ F 形外声:辩闻哀。
形声字的特殊结构:A形旁偏于一隅:载、倏、颖(从禾顷声);B声旁偏于一隅:旌、徒、寶(从宀、玉、貝,缶声)。
形声字的形、声变化:A省形:从某省,某声。
耆(从老省,旨声)。
B省声:从某,某省声。
豪(从豕,高省声)。
C亦声:从某某,某亦声。
仲(从人、中,中亦声)。
⑤转注: 《说文》“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考,老也”、“老,考也”。
﹙考:实为形声字,从老省,丂声;老:实为会意字,从人、毛、匕。
﹚⑥假借:《说文》“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令:实为会意字,从亼、卪;长〔長〕:实为形声字,从兀、匕,亾声。
﹚2清人“四体二用”说:戴震《声韵考·答江慎修先生论小学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
”四汉字的发展(形体演变):分古文字、今文字两个阶段。
1以前的古文字:①甲骨文:殷商时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古文字,主用于占卜。
又叫甲骨卜辞、殷墟文字等。
②金文:周代铸在青铜器上的古文字,多为铭记之辞。
又叫钟鼎文、铜器铭文。
③战国古文字:分大篆和六国古文字。
大篆:战国时国古文字,保存于籀文、石鼓文、诅楚文等里面。
六国古文字:指与大篆同时代的齐、楚、燕、、、六国的古文字。
④小篆:又叫篆,省改大篆而形成的代通行的标准文字。
《说文·叙》:“皆取《史籀》大籀,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2以后的今文字:①隶书:有隶、汉隶之分。
隶:又叫古隶,相传为时徒隶创制,是对小篆的一种简化写法。
隶承上启下,处于由小篆到汉隶的过渡阶段。
汉隶:又叫今隶,汉代通行的标准文字。
汉隶承隶而来,如果说隶是古文字的结尾,那么汉隶就是今文字的开端。
②楷书:又叫真书或正书,是晋以来的通行的汉字字体。
“楷”有“楷模”、“法式”之义。
楷书直接从“八分”汉隶演变来,是综隶、草之长而产生的新字体。
③草书:是某种正规书体的草率写法。
又分章草、今草和狂草三种。
章草由隶书草化而来,又叫隶草,东汉章帝时命名;今草由章草演变而来,去掉隶草的波折挑法而趋楷化;狂草由今草演变而来,书写快速诡奇,笔画顺势勾连,泼洒随意恣肆。
④行书:行书是一种介于楷书和今草之间的字体,产生于东汉末年,盛行于晋代。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行书书法代表人物。
行书又有行楷和行草之分。
3“隶变”及其意义:汉字形体由小篆到隶书的演变在汉字学史上被称为“隶变”。
下面所示“春”字头与“西”字头的几种不同来源,说明篆体是多种写法,到隶书已合并为一种写法了。
春奉奏泰“隶变”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结束了古文字的旧时代,开创了今文字的新时期,使汉字的形体发生了由形象的表意文字阶段过渡到符号的表意文字阶段的质的变化,并为汉字的进一步声化、符号化和定型化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4甲骨文的发现及其意义:1898年前后,省县小屯村附近的农民,在耕作中发现了许多奇特的古代龟甲兽骨,有人称其为“龙骨”。
“龙骨”经古董商人之手(如潍县商人春清)被带进了天津和,作为一种中药材摆进了各大中药房。
当时在京城作国子监祭酒的福山人王懿荣因患病抓药,则成为发现和收集“甲骨文”的第一人。
1900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王懿荣自杀。
鹗购其甲骨萃印为《铁云藏龟》。
此后罗振玉、怡让、王国维及郭沫若等在收集研究甲骨文方面均做出了重大贡献。
甲骨文的出土是世界文化史上最重大的发现之一。
甲骨文的发现在学术上促进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形成,拓宽了古文字学的领域,并且推动了古史的重建;甲骨文又是非常珍贵的艺术品,它的发现对中国艺术史的研究及对现代艺术的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五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1古今字:古代字少词多,常一字写多词。
为减少一字写多词现象,后人便在原字基础上另造新字来专记其中某个词的意义,于是导致了汉字的“孳乳分化”。
分化前“一字写多词”的原字被称为“古字”,分化后产生的新字被称作“今字”,两者合称为“古今字”。
如“取”与“娶”,“反”与“返”,“昏”与“婚”、“希”与“稀”等都是古今字关系。
古今字有两个来源:①同源分化:意义上有词义分化的同源关系。
为了区分一个词的本义和分化义(又叫孳乳义、派生义等)而另造一个新的区别字,这样形成的古今字就属于“同源分化”。
“反返”、“责债”、“取娶”、“奉捧”等。
②同音假借:声音上有音同音近的假借关系。
为区分一个词的本义和假借义(指“本无其字,以声託事”的假借造字法)而另外新造区别字,这样形成的古今字属于“同音假借”。
如“来麦”、“其箕”、“自鼻”、“辟避”等。
2通假字:又称“古音通假”。
古人用字,有时舍本字不用而临时借用音同音近的其他字来代替,这种写别﹙白﹚的字就是通假字。
如《孟子·公丑下》:“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为通假字,本字应为“叛”)∕《诗.豳风.七月》:“四之日其蚤。
”(“蚤”通“早”)等。
通假字中本该使用的字叫本字或正字,被临时借用的字叫借字或通假字。
古人用通假字相沿成习,在古音上“音同音近”就可能形成通假字。
通假字是训诂学研究的重要容之-。
3异体字:又叫或体字。
指语音、意义完全相同而字形不相同的一对或一组字。
异体中最常用的叫通用字。
如“村”和“邨”,“蚓”和“螾”,“睹”和“覩”等。
异体字的成因有:①因造字方法不同而形成的异体字。
如:泪(会意)-涙(形声)/灾(会)-烖(形)等。
②因造字部件(字符)不同形成的异体字。
如:畔—泮(形符不同)∕啗—啖(声符不同)。
③因字符结构位置不同而形成的异体字。
如:峰-峯期-朞胸-胷鞍-鞌秋-秌等。
4繁简字:记写同一词的汉字中,笔画多、结构复杂的叫繁体字,笔画少、结构简单的叫简体字,两者合称为“繁简字”。
繁简字各时代都有,今谓“繁简字”,其中繁体字特指古文献中的楷体汉字,简体字特指1956年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化字。
繁简字在意义和用法上有以下几种关系:①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类似于“异体字”关系。
如:衆-众書-书畫-画禮-礼等。
②意义、用法有同有异,类似“古今字”关系。
如:“舍-捨”在“舍弃”义上是古今字,今简化合并为一个简体“舍”字。
“采-採”在“摘取”义上是古今字,今简化为“采”字。
③意义、用法完全不同,类似于“通假字”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