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汇总情况_古代汉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古代汉语》(上册)通论知识要点
■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1古代汉语:古代汉民族的语言。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古代汉语泛指“五四”以前的汉民族语言,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狭义的古代汉语特指以先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即文言﹙或文言文、古文﹚。
2汉语发展的历史分期:
①上古汉语:先两汉到晋时期。其书面语是在先口语基础上形成的文言。
②中古汉语:南北朝到唐宋时期。其书面语是在六朝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
③近代汉语:元明清时期。其书面语是以近代北方话为基础的近代白话。
④现代汉语:“五四”以后。其书面语是在现代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普通话。
3古汉语书面语的两大分支:
①文言系统:文言是以先口语为基础的上古汉语的书面语系统。
②白话系统:白话是六朝以来在北方口语基础上形成的中古和近代汉语的书面语系统,含古白话﹙中古汉语﹚和近代白话﹙近代汉语﹚。二怎样学好古代汉语:
1古汉语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文言。因为:
①文言是汉语书面语的源头,全面认识汉语书面语必从文言开始。
②我国古代文献、典籍浩如烟海,多用文言写成的,传承古代文化,必须从掌握文言入手。
2学习古汉语的基本方法:
①把握知识体系,突出重点难点;②文选与通论有机结合;
③充分利用工具书和现代学习工具;④博学好问、勤于积累、善于总结。
附:古汉语研究的三个重要阶段
1汉初到东晋末:
偏重于文字、训诂研究,是古代汉语语义研究的重要阶段。著作
有毛亨《诗诂训传》、扬雄《方言》、许慎《说文解字》、玄《毛诗笺》等。
2南北朝到明末:
偏重于韵律及音系研究,是古代汉语语音研究的重要阶段。著作有约《四声谱》、陆法言《切韵》、年《广韵》、周德清《中原音韵》等。
3清代:
古汉语研究全面发展并成就辉煌的阶段。出现了一大批古文字、音韵、训诂等国学大师及语言学名著。如: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王筠《说文句读》、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以上说文四大家)、王念《广雅疏证》、王引之《经义述闻》、淇《助字辨略》、澧《切韵考》、戴震《声韵考》、阮元《经籍纂诂》、章炳麟《国故论衡》、怡让《契文举例》、罗振玉《殷文存》等。
■第一单元:文字、词汇、工具书
●笫一节文字
一什么是文字:
1定义: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2起源:
文字起源于记事图画。两万多年前的山洞壁画,多具记事性质。我国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是当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称为“人类古文化的活化石”。
3三大古老文字:
古美索不达尼亚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文字(钉头文字)、甲骨文体系的古汉字。﹙周有光认为发源于中美洲古土著族的玛雅文字是笫四大古文字﹚
二汉字的性质:
1汉字形成:
①历史传说:“仓颉造字”。
②原始汉字产生的时代:约5000年前黄帝时代。据史书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的一位史官,大概曾从事过汉字的搜集与整理工作。
2汉字的表意性:表意性文字。形成汉字表意性的原因:
①先人造字“因形示意、意寓形中”的理念所致:汉字字形多数是直接与字义相联系。
形形
汉字↗↘拼音文字↙↖
音←义音→义
②由古汉语的特有属性所规定:
“因形示意”的表意性汉字与以单音词为主、少有形态变化、同音词数量大等为主要特点的古汉语有较好地适应性。
三汉字的结构(造字法):
1许慎《说文解字》“六书”:
许慎《说文解字·叙》:“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①象形:用描摹事物轮廓或特征来表意的造字法。如:日.月.人.鱼.羊.水。独体象形:目、木、手。合体象形:眉、果、聿。
②指事: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增加象征性符号来表意的造字方法。如:上、下、亦[腋] 、刃、本、末。独体指事:一、三、五、高。加(合)体指事:寸、叉、厷、甘。
③会意:把两个或几个表意形体组合在一起表示一种新意的造字方法。如:武.信.步.牧.莫[暮].斗[鬥]。同体会意:棘、卉、品、北[背]。异体会意:孚[俘]、牧、即、间[間閒]。
④形声:把表义的形符和表音的声符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字的一种造字方法。如:江、河、问[問]、里[裏]、裹、袒。形声字的常见结构方式:A左形右声:河杜诂/ B右形左声:鸭胡颈C上形下声:竿室震/ D下形上声:璧忠衾/ E外形声:围匣裹/ F 形外声:辩闻哀。形声字的特殊结构:A形旁偏于一隅:载、倏、颖(从禾顷声);B声旁偏于一隅:旌、徒、寶(从宀、玉、貝,缶声)。
形声字的形、声变化:A省形:从某省,某声。耆(从老省,旨声)。B省声:从某,某省声。豪(从豕,高省声)。C亦声:从某某,某亦声。仲(从人、中,中亦声)。
⑤转注: 《说文》“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考,老也”、“老,考也”。
﹙考:实为形声字,从老省,丂声;老:实为会意字,从人、毛、匕。﹚
⑥假借:《说文》“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令:实为会意字,从亼、卪;长〔長〕:实为形声字,从兀、匕,亾声。﹚
2清人“四体二用”说:
戴震《声韵考·答江慎修先生论小学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
四汉字的发展(形体演变):分古文字、今文字两个阶段。
1以前的古文字:
①甲骨文:殷商时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古文字,主用于占卜。又叫甲骨卜辞、殷墟文字等。
②金文:周代铸在青铜器上的古文字,多为铭记之辞。又叫钟鼎文、铜器铭文。
③战国古文字:分大篆和六国古文字。大篆:战国时国古文字,保存于籀文、石鼓文、诅楚文等里面。六国古文字:指与大篆同时代的齐、楚、燕、、、六国的古文字。
④小篆:又叫篆,省改大篆而形成的代通行的标准文字。《说文·叙》:“皆取《史籀》大籀,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2以后的今文字:
①隶书:有隶、汉隶之分。隶:又叫古隶,相传为时徒隶创制,是对小篆的一种简化写法。隶承上启下,处于由小篆到汉隶的过渡阶段。汉隶:又叫今隶,汉代通行的标准文字。汉隶承隶而来,如果说隶是古文字的结尾,那么汉隶就是今文字的开端。
②楷书:又叫真书或正书,是晋以来的通行的汉字字体。“楷”有“楷模”、“法式”之义。楷书直接从“八分”汉隶演变来,是综隶、草之长而产生的新字体。
③草书:是某种正规书体的草率写法。又分章草、今草和狂草三种。章草由隶书草化而来,又叫隶草,东汉章帝时命名;今草由章草演变而来,去掉隶草的波折挑法而趋楷化;狂草由今草演变而来,书写快速诡奇,笔画顺势勾连,泼洒随意恣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