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三册重点课文整理
八年级世界历史第三册知识点
八年级世界历史第三册知识点时光如梭,八年级学生即将结束世界历史第三册的学习。
在这三个学期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人类历史的知识,涉及到了从古代到现代的许多重要事件和人物。
今天,本文将回顾并总结我们所学的重要知识点。
第一学期知识点在第一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古代文明和世界宗教的发展历程。
其中,古代文明方面,我们学习了埃及、中国、印度、美索不达米亚等世界闻名的古代文明。
我们了解了这些文明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特征,认识到它们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和遗产的重要性。
在世界宗教方面,我们涉及了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佛教等世界主要宗教的发展历史,了解了各自的信仰、习俗和重要的人物事件。
第二学期知识点在第二学期,我们的学习主要集中在欧洲历史上,包括文艺复兴、大航海时代、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重要时期。
我们详细学习了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文化的影响,了解了大航海时代探险家的勇气和探索精神,以及殖民主义对世界的影响。
在学习宗教改革时,我们了解了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等人对天主教信仰做出的改革和分裂,同时认识到这一事件对欧洲及世界历史的深远影响。
通过学习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如伏尔泰和卢梭等人,我们了解了他们的维权思想和启示以及对人类自由与权利的追求。
第三学期知识点在第三学期,我们着重学习了二战和世界政治的发展。
我们详细阐述了二战的诱因、战争主要战场、各国参战的国际政治关系和重要战争事件,并探究了战争结束后所出现的各国和世界局势。
我们了解到诸如冷战、联合国、核威慑等国际政治议题,并理解了现代国际政治的基本框架和体系。
结语通过三个学期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人类历史的丰富与复杂,认识到历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以及世界各国相互影响和交流的重要性。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会更加珍惜人类文明遗产,并在此基础上推进世界各国的和谐与繁荣。
中国历史第三册上复习总结资料
中国历史第三册上复习总结资料中国历史?第三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1、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是年。
开始的标志事件是,结束的标志事件是。
2、年6月3日至25日,领导虎门销烟。
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信心。
3、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是年。
年6月,英国政府借口,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鸦片战争涌现了、等英雄人物。
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是。
它于年签订。
其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5、鸦片战争前的国内国际形势如何?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国内形势:清朝到嘉庆帝时逐渐走向衰落。
政治腐败、军备松弛、起义不断。
国际形势:与清朝形成鲜明对比,世界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工业革命完成后急需扩大市场。
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①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变成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而后者成为最主要的矛盾。
③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肩负着既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又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重任。
6、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具体原因:①清政府政治腐败,②中国封建经济落后,③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④掌握战争主动权的清政府统治集团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
7、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止时间是年。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10月,火烧了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这不仅给中国的文化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
8、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共侵占中国北方领土万平方公里。
9、年,率清军击败阿古柏侵略军,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中国历史第三册
中国历史第三册第一课鸦片战争一、鸦片走私和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鸦片输入的危害:1。
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2、严重摧残了人们的体质;3、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要求严禁鸦片,禁烟措施:1、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贩;2、虎门销烟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评价林则徐: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林则徐的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二、鸦片战争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工业原料直接原因:虎门销烟爆发:1840年6月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战争期间中国人民的抗争:1、关天培虎门之战2、陈化成吴淞之战3、三元里人民抗英结果:清政府失败,签订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1、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2、割香港岛给英国,3、赔款2100万银元,4、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其中,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破坏了我国的关税主权。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输出.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1844年,美国和法国分别同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鸦片战争的影响:1、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2、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国近代史开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原因: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
主观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直接原因:马神甫事件和亚罗号事件时间:1856-1860年(咸丰帝在位)主凶:英法帮凶:美俄1858年,俄美英法同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内容:1、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2、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3、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初中历史课堂笔记:中国历史第三册
中国历史第三册第1课鸦片战争【知识要点】1.爆发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料。
2.导火线:1839年6月3日,林则徐虎门销烟。
3.时间:1840年6月-1842年4.过程:1840年6月,英舰攻陷浙江定海、直逼天津。
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关天培在虎门奋起抵抗战死。
1842年,中英议和,签订《南京条约》。
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5.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标志: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难点解析]1.为什么中国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①清政府腐败无能。
②清政府由于闭关自守,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③大英帝国武器装备先进,性能优良。
2.你知道鸦片对中国有哪些危害?①导致白银大量外流、国家财政收入减少②腐化统治集团、毒害人民身心健康③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也严重削弱军队战斗力。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知识要点]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发动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发动者:英法发动,美俄帮凶(趁火打劫)过程:占领天津,进逼北京罪行:①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并放火焚毁。
②沙俄趁机侵占中国东北、西北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结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太平天国运动1.爆发原因: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人民生活困苦,起来反抗清朝统治。
2.领导人:洪秀全3.过程:①1851年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②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
③1856年,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④1860年8月,李秀成取得青浦大捷、打伤华尔。
⑤1862年9月,李秀成在慈溪战斗中严惩洋枪队,击毙华尔。
八年级第三册历史书知识点
八年级第三册历史书知识点八年级第三册历史书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篇章之一,全书分成了多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本篇文章将介绍这本历史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大一统王朝,建立者是秦始皇。
秦朝统一六国后,推行了统一的货币、文字、法律,修建了长城、避水工程等重大建筑,同时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
这些措施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王朝,汉武帝是汉朝的创立者。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在中国历史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朝逐渐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这期间发生了许多有名的历史事件,比如王莽篡位和黄巾起义等。
三、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三国分别是魏、蜀、吴三个国家。
这个时期精彩纷呈,有着魏文帝曹丕的文化盛世和魏明帝曹叡的政治危机;有着蜀汉的勇将诸葛亮和关羽的壮烈抗敌;有着吴国的勇将孙策和周瑜的爱情故事。
这个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时期之一。
四、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时期,其间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
隋朝统一南北后,短暂的统治时间内推行了许多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政策,但是因为残暴和统治不力而很快灭亡。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和文化价值的朝代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留下了无数的文化和历史遗产。
五、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因为有五个朝代和十个国家,所以被称为五代十国。
这个时期充满了战争和领土更替,同时也涌现出了许多有才华的文化人物。
六、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宋朝的文化和科技在当时都是世界领先的。
宋朝采用了开封作为首都,主要推行了政治制度、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变革和发展。
这段辉煌的历史时期涵盖了两个时期——北宋和南宋。
七、元朝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民族入侵王朝,蒙古人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是元朝的创立者。
元朝的统治时间虽然只有不到一百年,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高一历史第三册考点重要内容
第三册第五单元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第17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一、宋朝的建立907年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时期:朱温(节度使)建立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Δ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开封(东京)先后消灭南北割据政权,结束了唐末五代十国一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基本统一。
Δ宋、辽、西夏、金政权并立二、文官体制Δ改革原因:鉴于唐末五代以来藩镇拥兵自重、禁军将领篡夺皇位的历史教训军事改革:“杯酒释兵权”方针:内重外轻○1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Δ○2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
长官:枢密使、文官担任○3各地拣选强壮士兵编入中央禁军,地方上则留老弱者充当厢军和乡兵Δ○4采取更戍法,轮流变换驻地(目的:防止将领分立割据、拥兵对抗朝廷)Δ基本国策:重文轻武宰相:同平章事副相:参知政事政治改革:○1通过科举制度来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2文官在朝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Δ○3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的制度(便于官员的调遣撤换)三、科举制的完善(首创于隋朝)原因:通过科举制度来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重文轻武,文官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方面:考试制度、规则方面、考试内容)○1宋朝科举考试分解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由宋太祖创立)Δ○2创设了“弥封”、“誊录”等制度(目的:保证科举考试的公平和公正、防止作弊)Δ承唐代以来的方式:以诗赋取人。
宋中期以后,废除了单纯记忆背诵性的考试内容,增加策论考试Δ改革科举制为宋朝○1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2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第19课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一、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辽、西夏、金、北宋)916年,契丹族耶鲁阿保机建契丹国后改为“辽”Δ10051038年,党项族元昊建立西夏二、金与南宋的对峙1115年,女真族阿骨打建立大金1125年,金灭辽1127年,“靖康之变1127年,宋高宗,定都临安,史称“南宋1141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榷场:各政权都在边界接界地区设置了互市贸易的市场Δ出于控制边境贸易以挟制对方的意图促进了边境地区的商品交流,是各对立政权、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三、蒙古崛起与南宋灭亡(西夏、金、元)Δ1206年,蒙古族铁木真,尊号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1234年,先后灭西夏、金忽必烈1271年,定国号为“大元”。
中国历史第三册知识点总结.doc
中国历史第三册知识点总结中考生在历史复习中要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这样才能取得好的记忆效果,下面为大家汇总了2019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中国历史第三册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轻松复习中考历史。
1、派林则徐到广州禁烟的清朝皇帝是道光帝。
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在虎门销毁鸦片,这次运动的意义是: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斗争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2、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性)。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6-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俄国;太平军抗击了美国人华尔的洋枪队。
4、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
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统辖整个新疆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统治;1884年,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任命刘锦棠为第一任巡抚。
5、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战争中在黄海战役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邓世昌。
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性)。
图6、1900年,八国联军英、俄、日、法、德、美、意、奥侵略中国,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危害性)7、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前期)为目标,创办军事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70年代又以求富(后期)为目标创办民用企业,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还有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这些企业具有资产阶级性质。
8、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9、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称戊戌变法,在变法中只有湖南督抚陈宝箴支持变法,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公车上书;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中国历史(第三册)复习提纲(1-14课)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42年)1、★虎门销烟的领导人及历史意义?1839年;林则徐;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起止时间?结果?影响?败因及启示?(看P5地图)(1)原因:①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②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2)起止时间:1840年——1842年(3)结果: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4)★★★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战败原因:清朝封建制度腐败落后。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勿忘国耻、奋发图强。
3、★★《南京条约》的内容有哪些?(看P6地图)①开放五口通商:“广厦福宁上”②割地:香港岛③赔款:2100万银元④中英“议税”。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主凶?英、法;帮凶?美、俄。
3、借口?“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4、两大条约及内容?《天津条约》(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北京条约》(①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赔款)5、★★列强的侵华罪行?①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P10图片)②沙俄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瑷珲条约》)6、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领导人:洪秀全)一、★重大事件:1、开始标志:金田起义。
2、初建政权:永安建制。
3、定都天京(今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4、全盛时期:北伐西征。
5、由盛转衰:天京事变。
6、失败标志:天京陷落。
二、革命纲领:1、《天朝田亩制度》(看P15图片):①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七年级历史第三册部编版知识点
1.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最早阶段,人类在这个阶段主要以狩猎、采集为生,以部落为单位组织生活。
原始社会的重要特征是低级的生产力和人类对自然的依赖程度高。
2.农业革命与黄河流域的发展:农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它从公元前8000年左右开始,人类逐渐采用农耕方式生产。
黄河流域是中国最古老的农业发源地之一,农业的兴起使得人类开始定居,村落和城市逐渐形成。
3. 杨shao文化与龙山文化:在黄河流域,有两个古老的文化,分别是杨shao文化和龙山文化。
杨shao文化时期的人们主要靠农业为生,同时开始使用了陶器。
随着人口的增长,社会分工逐渐形成,出现了专门从事农业、工艺制作等工作的人群。
龙山文化时期,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样,城镇规模扩大,文化也逐渐发展。
4.奴隶社会与夏朝的兴起:奴隶社会是中国古代的第一个阶级社会,奴隶成为贵族阶级的财产。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它的兴起标志着奴隶社会的到来。
夏朝的建立者是禹,他开展了治水工程,有助于维持社会的稳定。
5.商朝与商都的特点: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商朝时期,商都(商城)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商都规划有明确的区域划分,有宫殿、祭祀场所、工坊等,城市周围是农田和牧场。
6.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分裂成多个小国或诸侯国,关系错综复杂。
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同时也进行了积极的政治、军事和经济。
7.秦汉时期的统一与繁荣: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措施,如推行统一的文字、度量衡等。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统一政权,继续发展经济和文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
8.阳谷和河南的考古:阳谷和河南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的考古发现地。
阳谷出土了一批大型石雕像,揭示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特征。
而在河南的发现表明,中国的农业和城市发展非常早,并且对其他地区的影响深远。
八年级中国历史第三册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第三册是八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涵盖了明朝和清朝时期的历史。
以下是一份复习提纲,总结了该册内容的重点知识点。
一、明朝的建立与发展(1368年-1644年)
1.农民起义与红巾军反抗元朝
-朱元璋的农民起义和红巾军的抗元斗争
-建立大明王朝和定都北京
2.民族矛盾与海外扩张
-明朝的国际贸易和海禁政策
-明朝对外部威胁的应对措施
-明朝的海外探险与扩张
3.中央集权与内外政策
-明朝的官制及其
-农民起义对明朝统治的影响
-明朝的内外政策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4.文化繁荣与科技进步
-明朝的文化艺术发展
-明朝的科技进步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明代的教育与科学家
5.明朝晚期的衰落与灭亡
-明宣宗朱瞻基初期的政治稳定
-明英宗朱祁镇与朱棣的相互争位
-朱棣篡位,建立后金,明朝的灭亡
二、清朝的建立与腐朽(1644年-1912年)
1.清朝的建立与满族统治
-李自成的农民起义与明朝的灭亡
-清朝的建立及其对社会政治的影响
-满族的特殊地位与统治政策
2.清朝的内外政策
-清朝的政治制度与官僚体制
-清朝对内政、经济、军事的管理与调整
-清朝对外战争与领土扩张
3.民族矛盾与社会动荡
-清朝满汉矛盾与民族融合
-清朝社会各阶层的矛盾与动荡
-农民起义与治安问题
4.西方列强与中国的接触
-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的抵御
-不平等条约与租界的形成
-西方列强的文化传播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5.清朝晚期的衰落与辛亥革命
-清朝的腐败与反动
-辛亥革命爆发与清朝的灭亡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历史第三册知识整理
历史第三册知识整理第17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知道:1、宋朝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
北宋长期与辽、西夏以及后起的金等民族政权并立。
2、科举制度的完善:宋朝科举考试分解试、省试、殿试三级。
为防范考官考生徇私舞弊,又创立了“弥封”、“誊录”等制度规则,保证科举考试的公正和公平。
增加策论考试。
理解:1、文官体制:①集中兵权——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军队部署实行“内重外轻”原则;更戍法;②重用文官——通过科举大量提拔文人做官,重要官职由文人担当,形成文官政府;官、职、差遣分离。
2、科举制度改革的影响:不仅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官人才,也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19课多民族政权的并立知道:1、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1005年,北宋、辽订立澶渊之盟,结束战争状态,维持百余年和好。
1044年,西夏与宋、辽达成和议,形成三国鼎立局势。
2、金与南宋的对峙:1115年,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仿汉制,称帝建国,国号大金。
“靖康之变”和南宋的建立:1127年,攻入宋都开封的金军俘虏徽宗、钦宗二帝及后妃贵戚数千人北撤,史称“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同年,赵构称帝,定都临安,建立南宋。
岳飞率军与金骑兵在郾城会战,大获全胜。
1141年,“绍兴和议”,宋金长期对峙。
3、蒙古崛起与南宋灭亡:铁木真(尊号“成吉思汗”),建大蒙古国(地跨欧亚)。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
1279年,南宋灭亡。
理解:宋、辽、西夏、金并立时期的榷场——官府管理、控制;经济文化交流的渠道。
第2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知道: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
表现:农业——水田农具的改进、农业耕作技术的成熟、稻麦轮作的推广;人口压力促进耕地开垦,出现圩田、沙田、梯田;水稻居粮作物首位,太湖流域为全国粮仓(“苏湖熟,天下足”);经济作物种植很普遍,桑蚕业中心南移。
手工业——杭州、苏州、成都等地设有官办丝织作坊、江浙一带出现独立的私人作坊(“机户”);棉花种植传到江南,海南岛发展出较为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江西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东南沿海城市的造船业,技术世界领先。
历史第三册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第三册●宋朝的建立—北宋的建立:960年,手握重兵的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接口契丹与北汉联合进攻边境,率军北上,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历史意义:宋建国以后,先后消灭了南北割据政权,结束了唐末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基本实现了统一。
●文官体制--“重文轻武”的主要内容:961年,宋太祖赵匡胤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
宋初治集团,而是通过科举制度来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
很多重要的管制大都由文人担当,形成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
●辽、西夏与北宋的合战:辽的建立: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仿照中原王朝的体制,称帝建契丹北宋初年,为夺回燕云地区,宋太宗两次北上攻辽,都告失败。
此后,宋朝只能采取守势,辽朝却一再派兵南下。
直到1055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后,宋辽的战事才告结束,双方维持了百余年的和好关系。
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摆脱对宋、辽的依附,称帝建国,史称西夏。
1044年,宋与西夏达成和议。
同年,西夏在重创入侵的辽军后,迫使辽朝与之议和。
从此形成了宋、辽、夏三国鼎立的局面。
●金与南宋的对峙:●金的建立:1115年,女真完颜族首领完颜阿骨打仿照汉族制度,称帝建国,国号大金。
1125年,金朝灭辽。
●靖康之变:1127年,攻入宋朝开封的金军俘虏北宋徽宗、钦宗二帝及后妃贵戚等千人北撤,史称“靖康之变”。
●南宋建立:1127年,宋钦宗之子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被拥立为帝,是为宋高宗。
后定都临安(今杭州),延续宋朝政权,史称“南宋”●榷场:宋辽西夏金并立对峙时期,各政权都在边境接界地区设置了互市贸易的市场,称为“榷场”。
●蒙古崛起:1206年,蒙古各部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大汗,,建立大蒙古国。
●1271元朝建立后,继续南下进攻南宋。
1276年,元朝占领临安。
三年后(1280),元军在厓山一役中消灭南宋流亡政权,南宋灭亡。
初中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三册复习内容
中国历史第三册(中国近、现代史部分第三、四册1840年至1949年)1840年至1919年为旧民主主义时期;1919年至1949年新民主主义时期1、派林则徐到广州禁烟的清朝皇帝是道光帝。
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在虎门销毁鸦片,这次运动的意义是: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斗争的重大胜利,它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
2、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性)。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56-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俄国;太平军抗击了美国人华尔的洋枪队。
4、1878年,左宗棠收复新疆。
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统辖整个新疆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统治;1884年,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任命刘锦棠为第一任巡抚。
5、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战争中在黄海战役中牺牲的致远舰管带是邓世昌。
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危害性)。
图6、1900年,八国联军英、俄、日、法、德、美、意、奥侵略中国,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危害性)7、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前期)为目标,创办军事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70年代又以求富(后期)为目标创办民用企业,著名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还有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厂,这些企业具有资产阶级性质。
8、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9、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称戊戌变法,在变法中只有湖南督抚陈宝箴支持变法,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公车上书”;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即戊戌政变),囚禁了光绪帝,这次变法只维持了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三册知识点
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三册知识点较多,具体如下:1. 中国历史简述: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为中国未来的进步运动指示了方向,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既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 五四精神的核心:民主与科学。
从一定意义上说五四精神代表着一种颠覆传统,革新进取的时代精神。
同时也包含了追求社会政治制度的时代精神,开辟民主和科学的新纪元,是中国近代思想史的一次伟大觉醒。
以上为历史教材对五四运动整体和核心的解释。
其为中国历史上关键事件之一,对于中国社会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下为具体知识点:1.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 春秋时期管仲改革、战国商鞅变法等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主要的改革。
3.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改革,标志着封建经济制度的确立,也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同时提到法家思想在不同时期有着重要影响,重视法律与教化来治理国家是法家思想的典型特点。
4. “分业社会”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以农、工、商为代表的各个行业都是社会的基本活动单位,各种职业流变井然有序。
在秦汉以后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有着重要影响。
5.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
同时还有整顿吏治、废除宗主督护制和实行官吏俸禄制等措施。
其中均田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一项重要的经济措施,它使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使用权。
6. 隋唐时期农业发达,手工业和商业也比较繁荣。
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成为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7. 唐朝的科举制度此时得到进一步发展,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进士科主要试诗赋,特别注重考时务策。
科举制度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对后世影响很大,有利于士人参政。
以上就是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三册的部分知识点,涵盖了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多个方面。
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教材中还涉及了许多其他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等等,这些知识点同样对于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七年级历史第三册部编版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三册部编版知识点七年级历史第三册部编版是中学历史教育中的一本重要教材。
它覆盖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和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
下面将简单概括一些这本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
一、古代人类社会的历史演变1.石器时代石器时代是人类社会从原始时代进入到新石器时代的一个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类使用石器作为生产和生活的工具,还出现了语言和艺术。
2.农业时代农业时代是人类社会从采集和狩猎生活逐渐过渡到农业生产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类由于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动物,形成了农业生产和城市文明,人类文明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3.城市文明时期城市文明时期是人类社会进入到城市化时代的一个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类文明和技术进一步发展,各种城市文化和文明都出现了,如古埃及文化、古代希腊文化等。
二、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1.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
夏朝时期,古代中国社会开始出现统一的组织形式和社会制度,创造了许多杰出的文化成就,如“尚书”、“易经”等。
2.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在商朝时期,古代中国各个方面的文化和文明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商朝还是中国先进的工艺和农业发展的时期。
3.周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256年。
在周朝时期,中国文化和文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如农业技术、手工艺术、文学、历法等。
三、祖先崇拜和宗教信仰1.祖先崇拜祖先崇拜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信仰形式之一。
人们认为祖先拥有重要的精神力量,可以影响整个家族的命运。
在祭祖活动中,人们会用各种方式,如祭品、膜拜、祷告等来祈求福祉。
2.宗教信仰宗教信仰在中国古代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例如,道教、佛教、儒教等。
佛教的传进和汉文化的结合,是中国宗教和文化的重要发展之一。
以上是七年级历史第三册部编版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和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第三册知识点精炼
中国历史第三册知识点精炼1.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1.1魏晋时期是中国政治和文化的转折点。
原汉朝被魏族、王莽等击溃后,魏族建立魏国,但不久后被曹操统一为魏。
晋朝则在曹魏的基础上逐渐崛起,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王朝之一1.2魏晋时期社会经济方面的重要变化包括:地主阶级吸纳流民士族,共同成为新的社会支柱;宦官与外戚势力逐渐壮大;商业在社会中的地位提升,社会物质生活逐渐丰富。
1.3在文化艺术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写诗、作文以及绘画为主要内容的文艺复兴运动,代表作品有《洛神赋》、《临川赋》和《伤逝》等。
2.隋唐时期(589年-907年)2.1隋朝(581年-618年)由隋文帝杨坚建立,实现了对北方各民族的武力统一,统一全国。
2.2隋朝在经济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变革措施,推行均田制、徭役制以及邮驿制的建立,为后来的唐朝打下了经济基础。
2.3隋朝在文化艺术方面也有很多成就,如文学作品有《隋书》、《北史》等,艺术方面有壁画、泥塑、唐三彩等。
2.4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王朝之一,有“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时期的辉煌。
2.5唐朝的政治体制以宰相为首的中央政权为基础,下设地方官府,实行九品中正制,并积极采纳外来文化。
2.6唐朝的经济繁荣主要得益于“广成盐铁法”和“方略科”的实施,推动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7唐朝的文化容纳了各种民族的文化,造就了唐朝的盛世文化。
代表作品有《长恨歌》、《女儿杂诗》、《诗经》等。
3.五代十国时期(907年-979年)3.1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割据的时期,几乎整个国土分裂成多个政权。
重要的政权有后梁、后晋、后汉、后周等。
3.2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基本上是由武将贵族建立的,其中以郭威、李克用、李存勖和王建等重要将领最具代表性。
3.3五代十国时期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相对较弱。
3.4五代十国时期文化的显著特点是诗文创作的繁荣,代表作品有《赠刘一丈谏议宣城郄暢》、《无可寄语》等。
中国历史第三册复习基础知识
中国历史第三册复习要点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1、中英鸦片战争(—年)(1)根本原因:(2)导火线:1839年领导的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3)主要经过:1840年6月,挑起战争。
1842年8月,英舰开抵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签订(4)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五亿(议)港元)①割地——②赔款——③通商——④协税——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须同商定。
(5)影响:中国开始从逐步沦为,鸦片战争是中国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年)(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
(2)参战国家:为主凶,两国为帮凶。
(3)主要经过:1856年10月英、法发动,1860年,英、法军队进攻北京,火烧,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了中国领土平方公里。
(4)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3、甲午中日战争(—年)(1)起因:(2)经过:1894年,日本占领朝鲜,侵略中国,在黄海战役中,英勇抗敌,以身殉国,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全军覆没。
同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战争结束。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两口(子)分工)①割地——②赔款——两白银③开放④设厂——(4)影响:《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年)(1)起因:从1898年起,义和团掀起了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威胁到列强在华利益。
(2)经过:1900年由西摩尔率八国联军入侵,攻占天津,随后攻陷,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
(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兵民禁赌)①经济—赔款白银两②政治—清政府保证。
③外交—划定为使馆界④军事—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1、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2)目的:(3)学习对象:西方先进生产技术(4)领导阶级:阶级(5)时间:19世纪60—90年代(6)主张:“”(7)代表人物:中央—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8)主要内容:前期—以“”为口号,创办了近代工业,主要有安庆内军机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简称“两局一所”)后期——以“”为口号,开办工业,主要有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之洞)。
七年级历史第三册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三册知识点七年级历史第三册主要涉及到中国古代,尤其是先秦、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这些历史事件或许在今天已经不再重要,但是它们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对我们了解中国文化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简单讲解七年级历史第三册的知识点。
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七年级历史第三册中也涉及了大量先秦时期的内容。
这个时期涵盖了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221年的历史。
在这个时期,中国处于分散状态,有很多小国家和部落,各自为政,互相争斗。
这时期的知名人物有孔子、老子等。
而先秦时期最著名的事件是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2.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涵盖时间为公元前221年到220年。
这个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秦始皇是这个时期最有名的人物之一,他实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建设了万里长城,发明了铁制兵器等。
而汉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之一,同时也是文化和艺术繁荣的时期。
3.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后期,大约在公元220年到589年之间。
这个时期的中国处于分裂状态,北方的民族政权起义不断,南方的各个朝代也在蓬勃发展。
这个时期的文化创新和经济发展相对成熟,也有很多著名的文化名人,比如曹操、诸葛亮等等。
4. 七年级历史第三册教材内容七年级历史第三册的教材内容众多,涉及先秦、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许多重要知识点。
该册教材主要涉及以下主题:古代中国的国家和社会——这部分主要讲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包括大禹治水、春秋战国等事件。
三代时期、西周和春秋战国——这部分主要讲解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其中包括了周朝、春秋战国等。
秦朝和汉朝——这部分主要讲解秦朝和汉朝的历史,包括始皇帝的统一、汉武帝的开发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部分主要讲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包括曹操、诸葛亮等名人的事迹。
5. 总结通过对七年级历史第三册的知识点的讲解,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并从中汲取一些启发和经验。
高中历史第三册知识点整理
1、宋朝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开封(河南省)唐灭亡后,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宋长期与辽、西夏以及后起的金等民族政权并立2、文官体制961年,宋太祖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确立枢密院主军政、三衙统兵和皇帝总揽兵权的体制,实行内重外轻的方针,地方上采取更戍法。
宋初以“重文轻武”为基本国策,防范武将转权,通过科举制度来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形成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还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的制度3、科举制的完善宋朝科举考试分解式、省试和殿试三级。
为防范考官考生徇私舞弊,又创设了“弥封”、“誊录”等制度规则,以保证科举考试的公正和公平。
宋朝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了单纯记忆背诵性的考试内容,不以诗赋得优劣取士,增加策论考试,以考核士子对儒家典籍的理解和对社会事务的分析能力,科举制,为宋朝选拔了大量的文管人才,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了积极影响。
4、庆历新政“冗官”、“冗兵”以及对外的“岁币”造成财政开支的“冗费”,最终形成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庆历年间,宋仁宗采纳范仲淹等人的建议,颁布一系列诏令,史称“庆历新政”新政以吏治整顿为中心,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遭遇到激烈的反对5、王安石变法庆历新政失败之后,在冗官,冗兵、冗费的消耗下,北宋王朝的财政危机日益严重,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负责变法,设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作为指导变法的领导机构。
王安石在神宗的支持下,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新法“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将兵法以及科举新法等。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哲宗继位,太皇太后执掌朝政,启用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官员,全面罢废新政,史称“元祐更化”6、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916年,契丹首领耶鲁阿保机称帝建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
实行“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枢密使:宋枢密院的长官,一般由文官担任。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宋宰相。
参知政事:宋副相。
三衙: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殿前司,禁军非将领一人统率。
(三衙、枢密院相互牵制,兵权最终集于皇帝手中。
)更戍法:轮流变换驻地防止将领分立割据、拥兵对抗朝廷。
官/职/差遣分离制度:一定程度稳定宋初政局,实现政权平稳过渡,使官员的选拔撤换、调动派遣更加灵活;但也带来冗官冗禄的弊病。
内重外轻方针:各地强壮士兵编入中央禁军,地方留老弱充任厢军和乡兵。
重文轻武基本国策:防范武将专权,通过科举制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
宋朝科举考试形式:解试、省试、殿试。
殿试:皇帝亲临复试省试合格的举子。
宋朝科举考试内容:宋初承唐,以诗赋取人;中期废除记诵“帖经”,增加策论考核对儒家典籍理解和社会事务的分析。
弥封/誊录制度:保证科举考试的公正公平。
【科举制的改革完善为宋朝选拔大量文官人才,也对普及教育和传播知识产生积极影响。
宋中期以后,地方学校大量兴起,启蒙教育深入社会基层。
17-18世纪,欧洲兴起中国文化热,科举考试选拔官员的方式引起西方各国的高度重视,成为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重要借鉴。
】18【宋初各项改革有效消除了分裂割据和军人乱政的隐患,但也带来消极影响:名实分离、叠床架屋的官僚体制导致官员人数大增;实行募兵制度开支庞大。
“冗官”、“冗兵”、“冗费”形成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岁币:宋与辽议和输纳的钱物。
岁赐:宋与西夏议和输纳的钱物。
庆历新政:范仲淹拉开北宋中期改革的序幕(宋仁宗)。
王安石变法:宋神宗(熙宁)元祐更化:宋哲宗继位,太皇太后启用司马光等保守派官员,全面罢废新法。
“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政策:辽朝在管辖地区以加强政治统治和协调民族关系。
“南北面官制”:辽朝官制,契丹尚东尚左,“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燕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后唐节度使石敬瑭割让契丹,中原王朝失去北边防守的天然屏障,为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创造了有利条件。
榷场:宋、辽、西夏、金并立对峙时期,各政权在边境接界地区设置互市贸易的市场;由官府管理,贸易方式和交易商品种类由官府控制。
【榷场的设置虽出于控制边境贸易以挟持对方的意图,但榷场的互市贸易客观上促进了边境地区的商品交流与民族融合,是各对立政权、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
】蒙古建国后,先后灭西夏、金,又三次西征,直抵欧洲多瑙河流域,建立地跨欧亚的蒙古大汗国。
【大蒙古国的西征,传出火器、活字印刷等技术,客观上为开辟中西交通、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
但蒙古军队所到之处,焚毁城镇屠杀百姓,使当地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难。
】20交子: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两宋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较全面,民间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国内外贸易与城镇商业活跃。
经济中心南移的完成:南宋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南方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北方因战乱人口减少、城镇衰落,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南方农业生产突飞猛进:水田农具的改进、农业耕作技术的成熟、稻麦轮作的推广;人口增长压力促进耕地大量开垦,因地制宜开辟圩田、沙田、梯田;水稻跃居全国粮食作物首位,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粮仓,“苏湖熟天下足”;南方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普遍,桑蚕业的中心也由北方移到南方。
宋代纺织、制瓷、造船等手工业较大发展。
纺织:官府在杭州、苏州、成都等地设有官办的丝织作坊;棉花种植由海南、闽广传播到江南,至南宋末年,海南岛已发展出较为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机户:江浙一带出现的独立的私人作坊。
制瓷:宋代的制瓷远比前代发达,江西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
造船:东南沿海城市造船业发达,造船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航海技术也大有进步,指南针的普遍使用提高了海上航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海上丝绸之路/香料之路:以泉州为起点,往东可通往日本、高丽,往南通往东南亚、印度、波斯、阿拉伯乃至东北非洲。
【使宋朝政府获得了巨额的财政收入,也给通商各国的文明进程增添了活力。
】原因:西夏兴起,中原通往西域的中外商路受阻;商业繁荣和经济中心南移促使宋朝政府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
著名的三大外贸港:广州、泉州、明州。
(东南沿海出现许多贸易港口)市舶司:官府在贸易港口设立,专门管理贸易事务,征收商税。
番坊:市舶司所在港口设有,专供外国商人居住;番市:用于番货交易。
输入:香料、珍宝、药材;输出:丝织品、茶叶、瓷器。
21雕版印刷术:唐朝发明,宋中期逐渐盛行普及。
泥活字印刷: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平民毕昇发明,集活字、排版、印刷与一体,近代活字印刷术先驱,比欧洲古腾堡铅活字的发明早了四个世纪。
(11C-15C)元朝王祯《农书》:最早有关木活字的记载,王祯还发明转轮排字架。
【13C,活字印刷术东传朝鲜、日本,西传中亚、波斯、欧洲,对中外文化交流和传播产生了巨大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和火器的国家。
火药:唐末开始用于战争;宋代制作配方渐趋成熟,官府设专门作坊,军械匠人制作各种火药武器-火器。
南宋“突火枪”、宋元年间“火铳”:已具备管形火器的基本特征。
【火器的发明使用改变战争方式,从此进入冷兵器和火器并用的时代。
13C,火药随蒙古国西征传入阿拉伯地区,后又传到欧洲,对欧洲的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沈括用笔记体裁写成的科学著作。
【保存大量科技史料,记载许多平民百姓在科技上的创造,描述分析准确而富于科学性,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沈括:创造“十二气历”,免去设闰的麻烦;推测华北平原系河流冲击泥土而成;最早使用“石油”一词,预测在后世会发挥很大功用。
22元朝灭亡南宋,结束五代以来多个政权并立局面,再次实现全国大统一。
元世祖忽必烈为适应农耕地区,改革蒙古旧制,采纳汉法提倡文治,恢复发展社会经济。
元首都大都:元朝政治中心,世界闻名的商业大都市。
为有效统治空前辽阔的疆域,元取法汉族王朝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中央政府:①中书省:都省(相当于唐尚书省)下设六部,总理全国政务(行政)②枢密院(宋):军事③御史台(秦):监察[区别:唐中书省主决策、拟草诏]地方行政:行省制度-“腹里”(大都及周围)由中书省直辖,其余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省”。
【行省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一大改革,“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为后世沿用,直至今日。
】吐蕃作为特别地方行政区,由中央的宣政院兼管,西藏自此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
澎湖巡检司:元后期设立,管理澎湖和琉球(台湾)【元朝将边地少数民族在内的全国各地区都置于中央的统一管辖之下,加强了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的联系,客观上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
】【元朝以蒙古贵族为统治阶级的多民族统一国家,为维护特权,强化统治,元朝统治者推行民族分化政策,将全国各族人民分为不同等级,实施不平等的管辖。
】23元朝末年,朱元璋加入反元起义,于1368年定都应天(南京),建立明朝,明太祖。
*明成祖朱棣于1421年迁都北京,南京成为明朝“留都”。
朱元璋为稳固统治,注重政治制度建设,大力加强皇权。
终结宰相制度:(延续1600多年)朱元璋废除元以来的中书省和丞相,包括六部在内的政府各部门直接听命于皇帝。
殿阁大学士:朱元璋在位后期设立(集皇帝、宰相于一身,独揽决策行政大权力不从心),协助皇帝处理朝廷文书。
正式确立内阁制度:明成祖朱棣选拔翰林学士入文渊阁值班,在皇帝授意下参与机务,批答奏章。
建立不断完善的内阁,逐渐成为协助皇帝决策的中央机构(*不负责行政)。
【内阁职责为起草诏敕、票拟批答、咨询顾问、密疏进言等,必须完全遵照皇帝旨意行事,不得妄提建议,不准自行其是,内阁实质上仍是皇权的组成部分,与前朝的宰相不可同日而语。
】朱元璋在位期间建立特务机构,以法外行事的特务政治加强专制统治。
厂卫:特务机构的合称,朱元璋设立锦衣卫,继任皇帝先后设立东厂、西厂、内行厂;由皇帝直接指挥,权力凌驾于政府司法部门之上。
【皇权趋于极端,君主专制政体的集权程度臻于空前。
】24内忧:明代中后期宦官专权,群臣激烈党争,政治日益败坏。
崇祯帝朱由检即位后力图振兴朝纲,然生性多疑、刚愎自用,加以弊政多多,积重难返,无法挽回江河日下的局势。
外患:满族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各部,于1616建立大金政权,史称后金。
继位的皇太极于1636称帝,改国号清。
满族兴趣后多次打败明军,逐渐占领山海关以外的东北全集,窥测中原,伺机长驱直入。
1644,李自成率军经山西以摧枯拉朽之势直捣京师,仅月余攻入北京,走投无路的崇祯帝自缢煤山(景山),明朝灭亡。
【明朝是被明末农民起义推翻!】李自成在驻守山海关的明军总兵吴三桂和清军的夹击下战败,清军入关后迅速占领北京。
【清朝统治者在严厉镇压抗清活动的同时,不断调整原先的各项政策,减轻赋税、崇尚儒家文化、开科取士笼络士人。
经十余年时间,满汉矛盾趋于缓和,清朝终于确立对全国各地的统治。
】25清朝前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政权稳固、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上也有所建树,后人誉为“康乾盛世”。
清初设置内阁:①仿效明朝制度,作为协助皇帝办理政务的中枢机构。
②另有源于满族旧俗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军国大事往往不经内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商定,一旦决议皇帝也无法轻易改变,皇权因此受到一定制约。
康熙帝于宫中设立南书房:为加强皇权,召亲信翰林学士入内值班,进而参与机务,草拟诏令谕旨。
希望通过这一内廷决策机构对权势过重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加以钳制,并将内阁的部分职权归于内廷,但实际作用有限。
雍正帝创设军机处:①初以应对西北战事为由,在宫内创设军机房,后改为常设军机处。
②主要成员由皇帝挑选亲信满汉大臣充任;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参赞机务、批答奏章、草拟诏旨,辅佐皇帝总揽全国军政事务的中央机构。
③拟就的诏令,不经由内阁直接发往各地称“廷寄”;直接下达中央各职能部门称“交片”;百官奏折直接送军机处议复。
④机构简单,人员精干;作为朝廷中枢,办事效率高、决策程序缜密。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的集权程度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乾隆帝进一步强化军机处职能: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形同虚设,皇权得以空前加强。
康雍乾时期,清政府非常注重对周边地区的防卫与管辖,经过多年努力,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与发展。
东北方-沙俄:①沙俄在向西伯利亚扩张中,于17世纪中叶侵入中国黑龙江流域。
②康熙时,清军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给俄军以沉重打击,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
【外来侵略】西北方-准噶尔和回部:①清初,原居今新疆伊犁一带的蒙古准噶尔部控制天山南北,反复发动叛乱。
康雍乾爷孙三代多次遣军征讨,终于平定叛乱。
②其后,聚居新疆天山南路的回部起兵叛乱,乾隆帝平定回部叛乱,统一天山南北,派军驻守,设立伊犁将军管辖当地军务与民政。
【民族叛乱】西南方-西藏:①雍正时,中央政府派驻藏大臣直接监督西藏政务(俗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