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鱼33种常见病及治疗

合集下载

常见鱼病及防治(含图谱)

常见鱼病及防治(含图谱)

寄生虫引起的肠道病病症由鲩变形虫引起的一种肠道病。

虫体寄生在肠内,由于肠黏膜组织遭到破坏,充血发炎,出现乳黄色黏液,因此与细菌性肠炎有些相似,但无细菌性肠炎其他症状,常与六鞭虫、肠袋虫同时存在,或与细菌性肠炎病形成并发症。

防治方法(1)可采用生石灰清塘等措施,以杀灭落在水中的胞囊。

(2)加强饲养管理工作,防止有病原体的水流人或其他媒介物把病原体带人池中。

病症由日本侧殖吸虫寄生在肠道中而引起的鱼病。

发病鱼苗体色变黑,群集于鱼池下风处,停止摄食,故又称“闭口病”。

发病6—7天的鱼苗,鱼体透明,可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到肠道中的吸虫。

6—7厘米的鱼种发病,除了鱼体消瘦外,并无明显症状,刮下肠道内含物和内壁,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虫体。

防治方法(1)每100千克鱼每天用90%晶体敌百虫30—40克拌饲料投喂,连喂6天。

(2)鱼种阶段须加强投喂,随着负种的生长,症状可自然消失。

病症由隐藏棘衣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

棘衣虫是黄鳝、草鱼肠道中常见的寄生虫之一,肉眼可见,大量感染时可达数百条。

病鱼腹部膨大,伴随充血现象,慢性感染,外表不显症状,危害不大。

防治方法(1)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3克,以杀灭中间宿主剑水鳋,以防夏花草鱼种的急性感染而致死。

(2)黄鳝肠道中的成虫,对黄鳝危害不大,一般不显病症,尚无治疗方法。

病症由长棘吻虫寄生而引起的肠道病。

病鱼少量感染除局部病灶部位有炎症外,一般不显病症。

大量感染时,虫体聚集成簇,有的甚至穿透肠壁。

大量寄生能使肠道堵塞,使鱼丧失食欲,逐渐死亡。

进一步确诊需刮下肠液置于解剖镜下观察虫体并统计数量。

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清塘,消灭水体中的虫卵和中间宿主,并严格隔离病鱼。

(2)病鱼池每立方米水体用90%晶体敌百虫0.3克全池遍洒,以杀灭中间宿主。

同时,每50千克鱼用90%晶体敌百虫15~20克拌饵喂鱼,每天1次,连喂3~5天。

病症由鲤蠢绦虫寄生而引起的鲤、鲫鱼肠道病。

18种观赏鱼常见病及治疗(干货)

18种观赏鱼常见病及治疗(干货)

18种观赏鱼常见病及治疗(干货)一、烂鳃病:鱼腮充满粘液,腮丝及腮盖骨内表皮有出血现象,腮丝会很快由红变白。

治疗方法:(1)用12.5ppm的呋喃西林溶液药浴30分钟。

(2)用12.5ppm的土霉素溶液药浴30分钟。

二、细菌性肠炎:病鱼会停在鱼缸的角落不动、不进食;腹部膨胀,有红斑,肛门突出;肌肉短时间抽搐;粪便呈白色。

治疗方法:(1)将磺胺胍溶解后混到饲料中投喂。

(2)用呋喃西林、庆大霉素、土霉素、痢特灵等溶液进行药浴。

(3)肌肉注射庆大霉素和青霉素,最好请专业医生进行操作。

三、白皮病(又称白尾病):背鳍、尾鳍(也可能是背鳍加尾鳍的基部)出现小白点,迅速扩散至尾鳍并使其发白、烂掉;病鱼平衡失控,会竖起来上下游动。

治疗方法:用25ppm的土霉素或金霉素溶液药浴30分钟。

鱼缸用1ppm的漂白粉溶液消毒。

四、锚头鳋病:虫体露出的部分会有藻类附生,似一束束的棉絮一般,所以又称为'蓑衣病'。

当你看见鱼的体表有一根根小的白色棍子挂在上面就是了。

治疗方法:第1步,用镊子直接拔除寄生虫。

第2步,用0.3-0.5ppm的敌百虫溶液药浴。

第3步,用8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鱼缸。

五、鱼虱病:因为鱼虱破坏鱼的体表组织而有疼痛感,呈现出极度焦躁不安,或跃于水面,或急剧狂游,百般挣扎,翻滚等现象,十分痛苦。

鱼虱附着于鱼体表面,吸食鱼的血液。

伤口常造成其他细菌类或真菌类的感染。

治疗方法:同于猫头虱病的治疗。

六、赤皮病(又称出血性腐败病):鱼体出血、发炎,鳞片脱落,背鳍或全部鳍充血、腐烂,掉鳞或烂鳍处会发水霉。

治疗方法:用1%的食盐水或是2ppm的高锰酸钾或是2ppm的漂白粉溶液浸泡。

七、水霉病(肤霉病、白毛病):感染部位有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

感染部位开始呈圆形,后面则呈不规则的斑块,较为严重时会有皮肤破损肌肉裸露腐烂等症状。

治疗方法:(1)2%-3%的盐水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2)特效药1-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每天浸洗20-30分钟。

常见五十五种鱼病的治疗方法

常见五十五种鱼病的治疗方法

常见五十五种鱼病的治疗方法鱼病是指鱼类身体出现的各种异常症状,包括感染病、寄生虫病、细菌感染等等。

以下是常见的五十五种鱼病的治疗方法:1.眼睛肿胀:使用盐水浴或抗生素药物浸泡。

2.鳃蔑:给鱼提供清洁水质,增强鱼的免疫力。

3.鳃细胞肿胀:使用碘溶液或盐水浸泡,控制感染。

4.鳃寄生虫:使用化学处理剂进行治疗。

5.咽喉肿胀:加入抗生素药物和细菌药物。

6.咽喉感染:通过浸泡和药物治疗,清洁鱼的口腔。

7.喉鳞蔑:清洁和保持水质,增强鱼的免疫力。

8.消瘦:加强鱼的饲养和喂食,保持良好的水质。

9.假衰弱:观察并调整鱼类饲养的环境。

10.实衰弱:观察或调整鱼的饲养环境,并提供必要的护理和治疗。

11.肥胖:调整鱼的饲养和喂食计划,控制食物摄入。

12.高热:控制鱼类的环境温度。

13.低温:提供适宜的温度,并加强饲养和护理。

14.发病:饲养和护理鱼,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水。

15.颜色暗淡:改善饲养环境,提供适宜的饮食和水。

16.点斑:使用抗菌剂和盐水浸泡治疗。

17.黄斑:使用盐水浴或化学处理剂处理。

18.红疹:观察并调整饲养环境,加强护理和治疗。

19.鳞脱落:提供适宜的饲养和水质,加强护理和治疗。

20.皮肤感染:使用抗菌剂和化学处理剂治疗。

21.肤癌:观察并调整鱼类饲养环境,并加强护理和治疗。

22.寄生虫病:使用抗寄生虫剂进行治疗。

23.水质变化:提供清洁和稳定的水质,加强鱼类养殖和护理。

24.缺氧: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增加水中氧气浓度。

25.中毒:更换或加强过滤系统,提高水质。

26.氨中毒:增加水中氧气流动,调整水质。

27.亚硝酸盐中毒:更换或加强过滤系统,改善水质。

28.一氧化碳中毒:提供水中充足的氧气,加强通风。

29.钠中毒:调整水质,更换或加强过滤系统。

30.铜中毒:停止使用含铜物质的化学品,更换水质。

31.硫酸亚铁中毒:停止使用含硫酸亚铁的化学反应剂,更换水质。

32.断裂鳍条:观察并调整饲养环境,避免鱼类受伤。

观赏鱼的常见疾病类型及防治措施

观赏鱼的常见疾病类型及防治措施

观赏鱼的常见疾病类型及防治措施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20年第9期陈澳庆代婧炜不同的致病因素所引起的观赏鱼疾病其类型不同:因某些病原(病毒、细菌、真菌及寄生虫)侵袭鱼体而引起的疾病被称为生物性疾病;因某些环境条件的变化超出观赏鱼的承受范围、人为操作时的疏忽、鱼体自身的健康状况不佳而导致观赏鱼患病,此类疾病称为生理性疾病。

无论是哪类疾病都会对观赏鱼产生不利影响,故观赏鱼养殖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疾病防治措施。

一、常见类型1.寄生虫性疾病(1)小瓜虫病观赏鱼的体表、鳃部或鱼鳍被多子小瓜虫侵袭,可导致观赏鱼患病。

初发病时,小瓜虫密集分布在病鱼的体表、鳃丝和鳍条上,以上部位可见有白色的点状囊泡出现,病鱼的鱼体表面充满黏液,形成一层较薄的膜,色白,此时的病鱼仍会进行摄食。

患病几天后,鱼体表面黏液增加,颜色变暗且其活动能力减弱,常漂浮在水面或者游动比较迟钝,表现较呆滞,同时病鱼的摄食活动减少,导致病鱼体质偏于瘦弱,病鱼常在水族箱中的砂石、水草或者缸壁上摩擦体表来减少发痒时的不适感,游动时身体渐渐失去保持平衡的能力,最终因为呼吸困难死亡。

(2)瓣体虫病患病后,鱼体的摄食活动减少,经常浮出水面且呼吸困难,死后的病鱼其体表、鳍部及鳃丝上的黏液增多,大部分的鱼鳞会有缺失的现象,且部分被鳞片覆盖的皮肤上有出血点。

(3)车轮虫病车轮虫的主要寄生部位是鱼体体表、鳃部及鼻孔等处,其侵袭鱼体的部位可依据车轮虫的个体大小来区分,寄生在观赏鱼体表的常为个体较大的种,个体较小的种常侵袭观赏鱼的鳃瓣。

该病对幼鱼危害较大,发病时,鱼体开始分泌黏液,部分的鱼其体表有呈片状的白斑出现。

病鱼的摄食减少,体质瘦弱,体表色泽渐渐变暗,表现呆滞,游泳迟钝且有独游和浮头情况的出现,病情严重时,会影响到鱼的生长和发育状况。

病原体侵袭鱼体鳃部,导致病鱼的鳃组织被破坏,鳃丝腐烂,致使其因呼吸困难而死亡。

(4)指环虫病该病常在鱼苗期间发病,病原体寄生在观赏鱼的鳃部,对幼龄鱼的危害也较大。

20种常见鱼病防治(水产养殖)

20种常见鱼病防治(水产养殖)

介绍二十种常见鱼病一、车轮虫、斜管虫病〔一〕病原病症由卵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斜管虫等寄生而引起的鳃病。

这些原虫对幼鱼和成鱼都可感染,在鱼种阶段最普遍,严峻时成“跑马病”。

虫体常成群地聚拢在鳃丝边缘或鳃丝缝隙里,使鳃丝腐烂,严峻影响鱼的呼吸机能,使鱼死亡。

〔二〕防治方法1.每立方米池水用 0.5 克硫酸铜和 0.2 克硫酸亚铁全池泼洒,可杀死鳃上车轮虫。

2.最好其次天用二氧化氯、二溴海英、聚维酮碘等兑水全池泼洒,以防继发感染烂鳃病,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二、小瓜虫病〔一〕病原病症由多子小瓜虫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成虫为球形,全身纤毛均匀,胞口圆形,大核香肠形或马蹄形。

病鱼的体表有很多被小瓜虫侵袭而形成的白色小脓泡,故又称白点病。

寄生处表皮糜烂、脱落,甚至蛀鳍、瞎眼;病鱼体色发黑、消瘦,游动特别,呼吸困难而死亡。

对高密度养殖的幼鱼及欣赏鱼危害最为严峻。

〔二〕防治方法1.放养时用亚甲基兰 10ppm 浸泡 10—30 分钟。

2.用敌百虫辛硫磷粉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

三、指环虫病〔一〕病原病症由指环虫寄生在鱼鳃上引起的鳃病。

病鱼大量感染指环虫时,鳃丝黏液增多,鳃丝全部或局部苍白,阻碍鱼的呼吸,有时可见大量虫体挤出鳃外。

鳃部显著肿胀,鳃盖张开,病鱼游动缓慢,直至死亡。

〔二〕防治方法1.鱼种放养前,每立方米水体用高锰酸钾 20 克洗浴 10—30 分钟。

2.用 90%晶体敌百虫 0.2~0.5ppm 全池遍洒,对杀灭指环虫也有很好效果。

3.最好是用指环净兑水全池泼洒,用法用量见说明书或遵医嘱,杀虫后第三天用二氧化氯、二溴海英、聚维酮碘等兑水全池泼洒,以防继发感染烂鳃病。

四、中华鳋病〔一〕病原病症由大中华鳋和鲢中华鳋寄生而引起的鳃病。

大中华鳋寄生在草鱼鳃上,鲢中华鳋寄生在鲢鱼鳃上。

雌虫用大钩钩住鱼的鳃丝,像挂着很多小蛆〔因此又称鳃蛆病〕,它破坏鳃组织,并分泌一种酶,刺激鳃组织增生,使鳃丝末端肿胀发白、变形,严峻时,整个鳃丝肿大发白,甚至溃烂。

热带鱼疾病及防治

热带鱼疾病及防治

热带鱼疾病及防治热带鱼以其斑斓的色彩和优美的姿态,成为了众多水族爱好者的心头好。

然而,在饲养热带鱼的过程中,它们可能会遭受各种疾病的侵袭。

了解这些疾病及其防治方法,对于确保热带鱼的健康和美丽至关重要。

一、常见的热带鱼疾病1、白点病这是热带鱼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其症状表现为鱼体表面出现许多小白点,就像撒了一层盐粒。

白点病是由小瓜虫寄生引起的,小瓜虫在水温较低时容易繁殖。

2、水霉病患病的鱼通常体表会有灰白色的絮状物,就像长了一层“毛”。

鱼体受伤、水质恶化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水霉病的发生。

3、烂鳍病鱼鳍边缘会出现溃烂、发白的现象,严重时鱼鳍会残缺不全。

通常是由于水质不良、细菌感染或寄生虫侵害所致。

4、肠炎热带鱼患上肠炎后,会出现食欲不振、腹部膨胀、肛门红肿等症状。

主要原因是食物不洁、消化不良或细菌感染。

5、蒙眼病鱼的眼睛表面变得浑浊不清,好像被一层东西蒙住了。

这可能是由于水质差、细菌感染或外伤引起的。

二、热带鱼疾病的成因1、水质问题不良的水质是导致热带鱼患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水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含量过高,酸碱度不合适,水温波动过大等,都会影响鱼的健康。

2、饲料问题投喂不新鲜、不干净的饲料,或者过度投喂,都可能导致鱼的消化问题,进而引发疾病。

3、外伤感染在鱼缸中布置不当的装饰物、鱼之间的打斗等,都可能导致鱼体受伤,从而容易受到细菌和寄生虫的感染。

4、传染如果新引进的鱼本身携带病菌,很容易传染给原缸中的鱼。

5、环境变化例如换水时水温、水质的突然变化,鱼缸的位置变动等,都可能使鱼产生应激反应,抵抗力下降,从而患病。

三、热带鱼疾病的防治1、预防为主(1)保持良好的水质定期检测水质参数,如酸碱度、硬度、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等,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

定期更换部分水,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

(2)合理投喂选择优质的饲料,定时定量投喂,避免过度投喂。

(3)避免外伤精心布置鱼缸,避免尖锐的装饰物对鱼造成伤害。

(4)新鱼检疫新引进的鱼要先进行隔离检疫,观察一段时间确保无病后再放入主缸。

常见金鱼疾病及其主要防治方法

常见金鱼疾病及其主要防治方法

常见金鱼疾病及其主要防治方法金鱼常见疾病及其主要防治方法如下:(一)鱼瘟。

鱼瘟是金鱼春季的一种疾病,常因金鱼冬伏少动,光照不足等因素引起金鱼体质衰弱,精神不振等症状。

到黄梅季节,其发病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严重的可导致金鱼死亡。

防治方法:鱼瘟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只有做好预防工作。

每年开春季节,要经常给金鱼晒太阳以增强其体质。

若金鱼发生鱼瘟应尽快将其隔离或淘汰掉。

(二)白云病。

是由寄生在鱼体上的口丝虫或鞭毛虫、斜管虫引起的一种疾病。

其体表各处附有一层白色的薄雾状物质,这是寄生虫迅速繁殖、刺激寄生处的上皮细胞所引起的皮肤分泌物增多的结果。

防治方法:用1∶50000的高锰酸钾液浸浴病鱼,每次10~30分钟。

当水温较低诱发白云病时,可用2%~2.5%食盐水浸洗病鱼15分钟后,再放回清水中,反复进行。

严重病例可用1%食盐水浸洗1小时。

(三)腐皮病。

这是金鱼的常见疾病,主要流行于夏秋季。

金鱼患部红肿,表皮腐烂,象打上的红印记,多出现在金鱼腹部两侧,一般是鱼体受伤后被细菌感染所致。

治疗方法:用毛笔蘸消毒药水(如红汞或高浓度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或涂抹患部,隔日1次,3~4次即可治愈。

(四)烂尾病。

该病是由粘球菌感染引起,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病鱼尾鳍扫帚状腐烂。

治疗方法:用1%孔雀石绿擦洗患处,隔日1次,3~4次即可治愈。

在治疗食用鱼时,禁止使用孔雀石绿。

(五)白点病(又称小爪虫病)。

该病是由小爪虫寄生在鱼体上所造成。

小爪虫的繁殖温度为3~25℃,适宜繁殖温度是14~17℃。

发病时,病鱼体表、鳃丝出现白点状囊泡,传染很快;多发生在春季秋季,病鱼表现极不活泼,经常滞留在水面上。

治疗方法:把病鱼放入0.5×10(的负6次方)的医用甲基蓝溶液中,在21~26℃水温下长时间浸浴,或用0.5%~1%的小苏打水浸浴10~15分钟。

由于幼鱼对药液的抵抗力比成鱼弱,浸浴时间应适当缩短。

病情严重时每日浸浴1~2次。

(六)水霉病(又名肤霉病、白毛病)。

观赏鱼常见的疾病及治疗方式

观赏鱼常见的疾病及治疗方式

观赏鱼常见的疾病及治疗方式观赏鱼确实很容易得病,而且治愈的机率不是很高,只有越早发现治疗,治愈的机率才会相对提高。

通常水族爱好者没事时就会坐在自己的水族箱前,看看鱼有没有少,观察所有鱼的健康状态。

当有鱼在喂食时都不来吃饵料,这种行为异常的举动,就是发现鱼病最重要的征兆。

赶快注意检查是否有其他明显的鱼病病征,若是有就需要隔离医治了。

治疗生病的鱼只时,最好不要在原来的水族箱中下药,如果可能的话,尽量另外准备一个小型裸缸专门用来医治患病的鱼只(请参请《重视检疫缸》一文)。

当发现鱼只有不适病兆时,若能明确判断病因就可选取相应药物即时处理;若是还不太确定时,就应该改善水质,看看是否病情变缓再考虑下药治疗。

观赏鱼常见的疾病:1.腹水症病征:治愈的机率很小,多是单独个体发生,不太具有传染能力,较常发生于慈鲷科鱼只。

得病的鱼只腹部会异常肿胀,和一般喂食时吃太饱的状态不同,吃太饱是会胀在腹部下侧,而腹水会整个腹部向左右两边胀大。

初期的腹水若不仔细观察较难发现,但有腹水的鱼会没有食欲,懒洋洋的靠在底砂上,若看到鱼只有这种现象时要特别注意。

腹水严重时会有凸眼和立鳞的现象,这时就回天乏术了。

病因:造成腹水的病源不十分明确,可能是体内病毒、细菌、原虫的感染,造成内脏器官功能失调引起。

治疗:早期的腹水症,可用抗生素药浴。

通常是以四环素和氯霉素配合药浴。

2.凸眼症、立鳞病病征:治愈的机率很小。

凸眼正也就鱼只的眼睛异常突出。

病鱼表现的症状特点是体表粗糟,多数在尾部部分鳞片象松球似地向外张开,而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它的内部积聚着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

在鳞片上稍加压力,含有液状物从鳞囊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有时伴有鳍基和皮肤表面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症状。

病鱼游动迟钝,呼吸困难,身体侧转,腹部向上,2—3天后死亡。

当水质不清洁,光照不足,水中缺氧,饲养水温过高,以及当鱼体鳞片被划破等情况下易患此病。

病因:属于腹水症的并发症。

15.观赏鱼的疾病与治疗(2)

15.观赏鱼的疾病与治疗(2)
效预防此病。 2、病鱼可转移到清水中静养一天左右。 3、用打气泵驱除水中过度饱和的氧气。
高溶氧出 现的疾病
小鱼苗在水面打转,不能正常下沉,只有 头朝下尾朝上垂直水面才能沉下,一会又 浮出水面,几次之后死亡。发病鱼苗低倍 镜下尾鳍充血(见图2、3),鳔严重充气 臌胀(见图4、5),体腔内有气体(见图6)
病原体:点状产气单胞杆菌
症状:病鱼停于水族箱角落不动、不进食。腹部膨 胀有红斑,肛门突出,粪便白色。解剖发现腹腔积 水,肠壁充血发炎。严重时肠呈紫红色,肠内无食 物,只有淡黄色的粘液和浓血。
治疗方法:内服鱼服康、磺胺胍、纳克菌等。药浴 用庆大霉素、土霉素、痢特灵等。
3、竖鳞病
病原体 :细菌 症状 :鱼的鳞由平覆鱼体表变成象松球一样一片
治疗方法:遍洒0.2-0.4 mg/L的晶体敌百虫疗 效显著。
三代虫外形
体长为0.18-0.45毫 米,体宽0.05-0.13 毫米。
常寄生于体表,亦 可寄生于鳃部,固 着器上的钩爪会刺 激组织,造成粘液 分泌增加及损伤, 引起溃烂发炎。
16、指环虫病
症状:初期不显著。严重时鱼体变黑,瘦 弱无力,食欲减退,鳃丝粘液增多,鳃瓣 呈灰白色。呼吸困难。病鱼会急剧侧游、 挤擦底壁。
症状:急性感染鱼急躁不安、甚至缓慢游于水面, 不摄食并大量死亡。慢性感染鱼会因为寄生部位 发炎而组织坏死。虫体露出的部分会有藻类附生, 又称为“蓑衣病”。
治疗方法:预防为主 1、虫体不多时,用镊子直接拔除。 2、0.3-0.5mg/L敌百虫溶液药浴。虫体会被麻痹并
且脱落掉入水底。 3、用5-8mg/L高锰酸钾溶液清洗。
斜管虫外形 肾脏型,体长0.049毫米,宽0.03毫米。
14、车轮虫病
寄生于鱼只的体 表及鳃,少量寄 生时并不影响鱼 只的健康,大量 滋生刺激鱼的体 表或鳃部,造成 粘液增生等病变。

观赏鱼33种常见疾病及治疗。

观赏鱼33种常见疾病及治疗。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 这种寄生虫对处理剂有相当的抵抗性。含铜的治疗药物有效,但是使用时要当心,尤其是如果水族箱里有无脊椎动物。作为替代物新型抗寄生虫药物应该有效,但是要仔细查阅说明书,因为大多数处理剂对无脊椎动物有伤害。有些人类的抗疟疾药物已经被成功地应用于治疗此病。
十一、水肿—腹水。(气单胞菌和其他各种细菌)
(一)、感染的迹象。 鱼的肚子变得肿胀,有时伴有溃疡。眼睛突出或者凹陷。鳞片时常竖起,形成“松果”状外观。
(二)、感染详述。 各种各样的细菌,尤其是气单胞菌,引起水肿。病毒也能与这种疾病联合系起来。由于对心脏和血管造成了伤害,因此在鱼的腹部有带血点的流体形成,有时在眼睛后面形成。可能出现溃疡,受侵害的鱼通常很快死亡。
观赏鱼常见疾病及治疗
一、锚头虫。(锚头鳋)
(一)、感染的迹象。 雌锚头虫,它们是寄生虫,当它们粘在鱼体上时,根据它们蠕虫关的外观很容易被辨认出来。春季在身体自由端有两个大约3毫米的卵囊形成时,它们最大长度达到大约20毫米。
(二)、感染详述。 尽管锚头虫的名字很普通,但是它们根本不是虫子而是微小的叫做桡足类的甲壳动物。和大多数甲壳动物一样,它们的成熟要经过几个幼虫期。春季从卵孵化出来的第一幼虫自由游动,直到它们发现一个合适的寄主并使自己贴在鳃上。一旦贴上,它们就进入不游动期。一次卵化出的幼虫里的雄性使雌性受精并停止寄生状态。然后交配过的雄性又使自己贴在寄主鱼身上并发育成蠕虫状态的寄生虫。雌性在春季排卵,之后它们可能死亡或继续产几次卵。寄生虫死亡时,留在鱼皮肤和肌肉上的洞可能造成第二次感染,由此鱼类不能痊愈。
六、柱状病—棉绒病。(柱状屈挠杆菌,以前认为是柱状软骨球菌)被错误地称做口真菌病
(一)、感染的迹象。 皮肤上形成发灰的白色的膜,尤其是在头部区域。但是也在鳍、鳃上和身体上形成。常常伴有白色的细丝出现。随着病 情的发展,身体可能形成溃疡,鳍破损,嘴唇和头的前部可能被侵噬掉。

观赏鱼病种类及防治

观赏鱼病种类及防治

观赏鱼长期生活于优越的环境中,单位养殖面积小,对水质管理较严格、细致,种苗淘汰率高,与外界接触少,交叉感染疾病的机会很少。

许多观赏鱼,特别是热带鱼的体型多为小巧玲珑,娇生惯养,生活于适温环境中,觅食量与活动量较小,受外界气候、饲养条件变化的干扰少,故抗病能力较差。

目前观赏鱼鱼病的防治,本着“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以便控制鱼病的发生和流行。

--------------------------------------------------------------------------------一、观赏鱼病种类概述通常将鱼病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要由有生命的动物或植物引起。

由病毒、真菌、细菌以及单细胞藻类等微生物的侵入而引起的疾病,又称微生物鱼病。

由于微生物鱼病大多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有较强的传染性,且不易防治,故称之为传染性鱼病。

由动物性寄生虫引起的鱼病称寄生虫鱼病,其特点一般是发病和传播较慢,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防治也较容易。

另一类主要是由水体环境的机械、物理、化学等非生物因素或鱼体生理机能失调所引起机体的代谢障碍或机能紊乱而导致的鱼病称为非生物性鱼病。

此类鱼病的种类很多,危害较大,涉及面也较广。

只要加强管理,做好预防工作,此类鱼病可避免发生。

--------------------------------------------------------------------------------二、病毒引起的疾病1.出血病[病原体] 为疱疹病毒。

[症状] 病鱼的体表发黑无光泽,口腔、肌肉、各种鳍条基部都充血;有时鳃盖、头部、腹壁也有充血现象;鳃丝呈鲜红的点状或斑块状充血;严重的病鱼,因其他器官组织大量充血,使鳃失血而呈苍白,表现出“白鳃”。

此外,眼球突出,肠道和各内脏器官表现充血。

病鱼食欲不振,行动迟缓,常离群独游或回旋慢游,体质消瘦,肌肉萎缩,以致死亡。

十六种常见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

十六种常见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

十六种常见鱼病症状及治疗方法1、小瓜虫病(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可见许多小白点;所以又名白点病):传染性很强的外寄生虫病。

鱼被大量小瓜虫密集寄生时形成白点状囊泡,严重时布满全身。

后期体表如同覆盖一层白色薄膜,粘液增多,体色暗淡无光。

病鱼消瘦,浮于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动。

小瓜虫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水温15—2Q℃最适于小瓜虫繁殖,水温上升到26-28℃或下降到10℃以下停止发育,28℃以上幼虫大批死右。

【病原体】多子小瓜虫(寄生虫)。

【症状】白点病分为早、中、晚三期,病程5~7天,各期为2~3天,常致鱼群很快大批死亡,死亡率可达60%--70%。

早期,各鳍及身躯有个别的小白点,有食欲,精神没有多大变化。

中期,鳍、身躯到处是白点,没有食欲,不爱活动,到处蹭痒,颜色变暗。

晚期,白点布满全身,鱼浮在水面或沉入箱底。

鱼有气无力,左右摇摆,体表粘膜增多,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治疗】此病要综合治疗,只用药收效不大,加强饲养管理很重要。

首先停食4-5天,减少污染,保持水温恒定,升温比原水温高2-3℃为佳。

在没有水草的情况下可适当投药,水草对各种药物敏感很快枯死。

热带鱼常用验方如下:参考验方1:早期可投入0.5%--1%食盐,可取得一定效果。

2:初期、中期可用1-5ppm的呋喃西林粉剂洒全箱。

用火柴棍蘸甲基蓝结晶粉,涮入病鱼箱内变色即可,都有较好效果。

3:早期、中期,将红汞放入水中,变成淡红色即可,有很好的消灭病原的作用,但不能反复使用,因汞有毒,鱼不易排出体外。

4:中期、晚期,特效药为硝酸亚汞,但鱼对此药很敏感,易造成死亡,故一般情况下不采用。

90×45×60(厘米)箱放绿豆粒大小一块即可,此药也不能反复使用。

也可选用硝酸亚汞、孔雀石绿、福尔马林等治疗。

或如前所述调高水温达28-30℃连续3天,杀灭幼虫后换水。

2、出血性腐烂病:为细菌性传染病。

【病原体】为细菌。

传染途径为水蚤或病鱼以及被污染的工具。

观赏鱼常见病症与治疗

观赏鱼常见病症与治疗

观赏鱼常见病症与治疗热带鱼疾病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生物性疾病。

由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传染病,其特点大多是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不易防治;由寄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鞭特点是发病和传播慢,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防治较容易。

另一类是非生物性疾病。

其致病原因是水质理化性质的改变引起饲水变质,诱发鱼体生理机能失调,使鱼体出现不适,出现代谢紊乱而发病。

1、白点病。

病原体为小瓜虫,热带鱼在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症状和病变:患病初期,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散布,病鱼虽照常觅食,但常聚集在鱼缸的角上互相挤擦。

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病鱼常呆滞状浮在水面,严重的全身似洒满白粉,多在春、秋和梅雨季节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活饵的尾部下容易流行。

此病传染速度很快,如不及时治疗会二次感染合并水霉病及细菌感染,严重时,药物无效,会大批死亡。

要及早治疗。

治疗方法:A、提高水温至28摄氏度,数天后小瓜虫破裂脱落。

这时更换新水,保持水温,病鱼基本上会痊愈。

B、选用0.05%~0.07%浓度的红汞溶液,水鱼病鱼5~15分钟,持续2~3天,效果良好。

C、“尿砖”,将新砖在尿液中浸泡24小时,晾干后放入病鱼的水族相中,数日后就能见效。

2、水霉病。

又叫白毛病,病原体主要是水霉菌和霉菌,寄生在鱼体的伤口和鱼卵上,是较常见的鱼病。

病因主要是鱼体受伤,鳞片脱落等,导致病菌侵入伤口,病因:在捕捞、运输时鱼体受到外伤或寄生虫使鱼的皮肤受伤后被霉菌孢子侵入从而感染。

病原体:水霉属、绵霉属等水生霉菌。

症状和病变:鱼刚染上病时看不出什么症状。

一旦发现鱼体长“白毛”时,菌丝已侵入鱼体伤口,蔓延到肌肉组织间隙之中。

随着病情发展,患处肌肉腐烂,食欲减退,最终死亡。

这种疾病在一年四季内都可发生。

为了防止水霉病的发生,除应注意*作时尽量防止损伤鱼体和被寄生虫咬伤之外,还可以在水中放入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病的发生。

鱼体长出“白毛”,呈灰白色,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

热带鱼疾病防治大全热带鱼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法

热带鱼疾病防治大全热带鱼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法

热带鱼疾病防治大全热带鱼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法下面给大家盘点一下饲养热带鱼疾病防治大全、热带鱼常见疾病及治疗方法,大家可以了解一下!1.肠炎症状:鱼体呈呆滞状,常停在缸角不动,体肌作短时间抽搐,不食投饵病鱼因肠中有气体而使腹部膨胀,离群缓游,腹部显红斑,肛门外突。

初期排白色线状黏液,或便秘,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流出。

治疗方法:(1)用0.05—1克呋喃西林或0.05—1克痢特灵,溶于5千克水中制成水溶液,把病鱼放入其中,每日进行一次浸浴,每次10分钟。

(2)用放入捣碎的大蒜和浓度为3%的食盐水浸洗病鱼,待鱼漂起时捞出,放回原缸中休息静养,每日一次,病好为止。

2.感冒症状:精神呆滞,离群独处于缸底不动,皮肤和鳍失去原有的光泽,颜色暗淡,皮肤黏液分泌失调,鳍条间粘连,不能舒展。

严重时食欲大减,甚至不摄食。

行动失衡,漂浮于水面。

治疗方法:(1)用适量的板蓝根冲剂颗粒投喂病鱼,3—10条鱼喂1—2克为好。

(2)用0.1%的食盐水洗浴消毒10—15分钟,每天一次。

3.烂鳍病症状:鱼鳍破损变色,无光泽,烂处有异物,或透明的鳍叶发白,并逐渐扩大,严重时鱼鳍残缺,不能舒展。

治疗方法:(1)用2支庆大霉素溶解于200千克的鱼缸中,进行洗浴消毒。

(2)用3—5片痢特灵溶解于100千克的鱼缸中进行洗浴消毒。

4.烫尾病(气泡病、焦尾病)症状:鳍条上、皮肤上会出现小气泡,所产生的浮力能使鱼体失去平衡,使鱼头朝下,尾鳍浮于水面,严重时鱼鳍溃烂,鳍条边缘的鳍膜逐块脱落。

治疗方法:(1)3—5天换一次水,水温不能超过28度。

(2)严重的可在换水时,用手自上而下按压鱼鳍,使鳍间的气泡排尽。

5.鱼漂失调症症状:身体无法自主升降,或浮于水面,或沉入水底,甚至会腹部朝天漂浮,呈半昏迷状态。

治疗方法:(1)平时注意水温的变化,使之适应热带鱼的饲养要求。

将水温提高1—2度,病鱼可以自然恢复健康。

(2)投足饵料,使病鱼既得到温暖,又吃得饱,有利于早日恢复健康。

水族生物常见疾病种类及治疗方法

水族生物常见疾病种类及治疗方法

水族生物常见疾病种类及治疗方法疾病种类:分为原生动物疾病、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甲壳类寄生虫疾病、吸虫行疾病、其他类型疾病。

1、白点病(卵圆鞭毛虫病或卵圆纤毛虫病)症状:①鱼的背、腹鳍不象平常一样展开,有缩拢现象。

②喜欢在粗糙的地方摩擦身体或鳃部。

③喜欢停留在出水口或气泡密集处。

④体表会有一层微黄带灰的薄膜、或在眼睛巩膜蒙上一层白色薄膜。

治疗方法:硫酸铜、柠檬酸5:2合剂0.12~0.18PPM,全池泼洒。

药程3~10天。

2、淋巴囊肿目前尚无有效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方法:手术切除后用碘酒1:3水溶液涂抹创伤处或用抗生素涂抹患处。

3、细菌性烂鳃又名开天窗症状:通常鳃盖骨部分呈透明状。

鳃丝上常有污物附着治疗方法:每千克鱼体药饲20~30mg土霉素或氟哌酸。

全池泼洒0.05~0.3ppm氟哌酸或0.05~2ppm土霉素。

4、细菌性肠炎症状:肛门红肿用手轻按有脓状液体流出、此病与病毒性出血病易混淆。

治疗方法:药饲呋喃唑酮0.1g/kg鱼体或磺胺胍0.1g/kg鱼体漂白粉1ppm全池泼洒。

5、水霉病(又称白毛病)症状:体表附着白色绒毛状菌丝。

通常在淡水鱼居多治疗方法:水体中加盐至0.2~0.3%即可治愈。

6、痘疮病症状:通常鳞片下着生脓胞状增生物。

治疗方法:氟哌酸2ppm药浴20min 口服土霉素25~75mg/kg鱼体重7、竖鳞病症状:鳞片基部水肿,轻压鳞片会有液体流出。

治疗方法:口服磺胺甲氧嘧啶SMM25~50mg/kg鱼体重.8、本尼登虫病症状:体表各处均可寄生本尼登虫,成虫通体透明呈长椭圆状。

治疗方法:淡水浴加呋喃西林13~20ppm药浴5~10min。

9、腹水病症状:外观鱼体腹部肿胀、肛门扩张发红、有时肠道从肛门脱出。

治疗方法:土霉素20~50mg/kg鱼体重药饲5~10天。

氯霉素20~50mg/kg鱼体重药饲5~7天。

10、肠道白浊症状:腹部膨胀肠道发白、消化道内有大量残饵活动能力下降。

热带观赏鱼常见疾病与防治

热带观赏鱼常见疾病与防治

热带观赏鱼常见疾病与防治热带鱼以其多样的品种、绚丽的色彩和优美的姿态,受到了众多观赏鱼爱好者的青睐.但有些品种由于饲养难度较大,或饲养方法错误,导致了鱼儿的疾病发生.本期秋水鱼悦小编为大家归纳了一些热带鱼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供鱼友们学习参考.1、白点病其病原体是多子小瓜虫.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后,病鱼皮肤粘液增多,皮肤上肉眼可见一层密密麻麻的白点.患病初期,病鱼聚在缸角互相摩擦;患病后期,病鱼呆滞地浮在水面,投饵不食.防治方法:根据小瓜虫在水温25℃以上不易繁殖,28℃时开始死亡的生理特点,可将水温缓慢地升高到28℃,静养数天后小瓜虫胞囊开始脱落,及时更换新水,病鱼即可康复.也可选用0.05~0.07%的红汞药液放在10千克水中,将病鱼浸洗5~10分钟.2、肤霉病又名水霉病或白毛病.其病原体是水霉和绵霉,菌丝形态细长,且有分枝,它们一端像根状,生于鱼的体表皮肤内,其余则露出体外.菌丝长达3厘米,呈灰白色,柔软似棉絮.患病初期,病鱼体表粘液增多,形成一层白翳.患病后期,菌丝深入体表皮肤,死亡率很高.防治方法:可选用0.03克孔雀石绿或次甲基蓝,溶于10千克水中,病鱼浸洗3~5分钟,再用清水漂洗后,放入水族箱中.多次用药才可痊愈.3、烂鳃病其病原体是粘球菌.患病个体鳃部溃烂并附有较多粘液,严重时鳃丝溃烂形成一个个圆洞,病鱼呼吸困难,死亡率很高.防治方法:可选用3~4片土霉菌,溶于100千克水的水族箱中,低浓度浸泡,多次用药后可痊愈.4、烂鳍病其病因是由于水质不良导致细菌侵染所致.病鱼各鳍腐烂,皮肤干涩无光泽.有时也可能是因鱼体相互撕咬,导致鱼鳍破损而遭细菌感染.防治方法:可选用0.02克呋喃西林粉,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分钟.也可选用呋喃唑酮3~5片,溶于10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20~30分钟.或选用土霉素5~8片,溶于10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30分钟.5、肠炎其病原体是点状产气单胞杆菌,病因是鱼吃了不洁食物,或摄食过饱消化不良等引起.表现为病鱼静卧缸底,投饵不食,粪便呈乳白色,肛门红肿.防治方法:可选用2片呋喃唑酮,溶于80x50x40厘米的水族箱中,多次用药后可康复.也可选用0.02克呋喃西林粉,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20~30分钟.6、眼球凸出症病鱼两眼外凸,眼球周围红肿发炎,多是由于水中细菌感染所致.有时病鱼眼球有白色絮状菌丝侵染,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眼球失明或脱落.此病发病率较低,但治疗困难,死亡率较高.防治方法:可用2~3片土霉素,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20分钟.也可用0.02克孔雀石绿,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3~5分钟,多次用药后可痊愈.7、竖鳞病又称立鳞病、松鳞病、松皮病等.其病原体是为一种与水型点状极毛杆菌类似的细菌.表现为体表粗糙,多数在尾部,部分鳞片像松球似地向外张开,而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它的内部积聚着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有时伴有鳍基和皮肤表面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症状.病鱼游动迟钝,呼吸困难,身体侧转,腹部向上,2~3天后即死亡.此病难以治愈,即使治愈后,色彩、光泽、体态都不如以前好看.防治方法:可将病鱼浸入浓度为五万分之一单位的四环素溶液中洗浴1小时;还可用2%的氯化钠溶液与3%碳酸氢钠溶液混合洗浴10分钟;或用氯霉素溶液,或呋喃西林粉加痢特灵溶液,或庆大霉素溶液浸洗,还可用上述药液的1%稀释成低剂量泼洒,坚持数日均可见效.8、指环虫病其病原体为指环虫科、指环虫属的许多种.指环虫系雌雄同体的卵生吸虫,附着于鱼鳃上发育成为成虫.虫体有可感觉光线明暗的眼点,如果遇到鱼的阴影出现,虫子就会追逐前往附着于鱼的体表,先期在表皮,l~2天可爬到鳃部.指环虫病在鱼种阶段发病较多,但对健康的成鱼并无大害.表现为鳃盖上的粘液不断增加,鳃部明显浮肿,鳃盖微微张开而难以闭合,鳃失血,鳃丝转为暗灰色或苍白色,精神呆滞,游泳缓慢;严重时停止摄食,呼吸困难,逐渐消瘦而虚弱,最终因呼吸受阻而窒息死亡.防治方法:可用1~2ppm敌百虫溶液,浸泡病鱼5~10分钟,或用3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或用o.1ppm敌百虫溶液泼洒,或用25~40ppm甲醛溶液浸泡2~3天,或用180ppm甲醛溶液浸泡1~1.5小时,或用250~300m甲醛溶液浸泡30分钟,2天后重复一次,或用1ppm三氯松溶液浸泡3天,或用100ppm三氯松溶液浸洗1小时,均可获得较好疗效.ppm即百万分比浓度,1ppm=0.001‰9、蒙眼病由于水质不洁或外伤后导致病菌感染,而使鱼的眼睛被白色物质蒙住的现象,被称作蒙眼病或蒙眼症.一般把鱼的蒙眼病分为两种情形:1、眼球的表面出现白蒙,这是水质恶化造成的,此时应把水族箱的水换掉1/3到1/2,提高并维持水温在30度到33度之间,并加3%浓度的食盐,或加入适量的抗生素.2~3天后,如果情况改善的话,则每3天再固定换上1/4的水量,同时使用治疗鱼眼睛病的药剂,直到鱼眼睛的情况完全康复为止,通常4~6月可以改善.2、眼球的中心或附近产生白化现象,严重时会有絮状物出现,突出物有时也呈锥形.这大多是营养不良造成的,或者是眼膜受伤后感染造成的,这时可用青霉素等光谱抗菌药或者消炎药治疗.10、细菌性腐败病表现为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发炎充血;脱鳞;鳍基充血,鳍端烂蚀,鳍条间组织破坏;鳍盖和上下颌常出现红斑,鳍盖表皮有时烂掉,露出鳍盖骨.本病春末夏初流行,病鱼游动缓慢;常独处水面,不久死去.防治方法:可采用2~3ppm呋喃西林药液浴养病鱼;青霉素、链霉素溶于鱼盆水中,每50千克水溶入50~80万单位,亦有较好的疗效.11、出血性腐败病又称赤皮病、赤皮瘟、擦皮瘟等,病原体为荧光极毛杆菌,表现为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和腹部最明显,背鳍或全部鳍的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呈破烂的纸扇状又称蛀鳍;有时病鱼的上下颚和鳃盖部分充血,在鳞片脱落处和鳍条腐烂处往往长有水霉.防治方法:可用1%食盐水,或5ppm呋喃唑酮,或2ppm高锰酸钾,或2ppm漂白粉浸浴. 12、棉口病又名烂嘴病、白嘴病.表现为病鱼口周围吻部长着白色棉花状菌丝如绒.常用嘴触舐箱壁摄食藻类的鱼易患此病,容易传染.病鱼难以摄食,游动缓慢无力,以致死亡.防治方法:可用青霉素或金霉素溶液,也可用10ppm土霉素溶液浸浴病鱼.水族箱、捞鱼网等工具要用0.1%甲醛溶液浸洗消毒.13、锚头蚤病又称针虫病、铁锚虫病.虫体头部钻入鱼的皮肤肌肉,像短针挂在鱼体上.患部发炎红肿,出现红斑、坏死,易被病菌入侵.病鱼急躁不安,食欲减弱,消瘦.锚头蚤易寄生于个体较大的鱼体.防治方法:1、锚头蚤的数量不多时,可用镊子除去.如数量较多时,可采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洗病鱼的方法;2、当水温15~20℃时,用10~20ppm的浓度浸洗1~2小时,每天1次,3天后锚头蚤全部死亡;3、当水温在30℃以上时,要降低浓度.用1%高锰酸钾涂抹虫体和伤口,约经30秒钟,放入水中,次日再涂药1次,再用呋喃西林全池遍酒,水温20℃以下时用1.5~2ppm 浓度;20℃以上时,用11.5ppm浓度.经4~7天,蚤体腐烂而软化,然后用镊子将虫体取出,再涂药或泼洒药物,使伤口愈合.14、鱼鲺病鱼鲺形似臭虫,灰绿色略透明,清晰可见.鱼鲺在鱼体爬行叮咬,使鱼急躁不安,急游或擦壁;鱼鲺寄生于一侧,可使鱼失去平衡;病鱼食欲大减,瘦弱,伤口容易感染.防治方法:可选用敌百虫、福尔马林等治疗.也可把耐低温的鱼放入冷水,鱼鲺受惊离开鱼体,而后换水养鱼.对喂鱼的活饵最好先用浓盐水浸泡一分钟,平时可用适量4ppm敌百虫或2.5%敌百虫粉剂喷洒鱼缸,以防治此病.15、三代虫病三代虫寄生于鱼的体表和鳃,使鱼的局部粘液增多,呼吸困难,体表无光.病鱼不安,时而狂游,食欲减退,消瘦.防治方法:1、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水温20~30℃时,每立方米池水用药0.2~0.5克,防治效果较好;2、用含2.5%敌百虫粉剂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池水用药1~2克;3、用敌百虫与面碱合剂全池遍洒,晶体敌百虫与面碱的比例为1:0.6,每立方米水用药0.1~0.24克,防治三代虫效果也很好;4、淡水鱼用5%食盐水浸洗5分钟.16、口丝虫病又称白云病,口丝虫寄生于皮肤和鳃,表现为鳃和体表有一层乳白色粘液.云状,故又名白云病.鳃丝淡红,皮肤发炎无光.病鱼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逐渐消瘦,常大批死亡.防治方法:1、用2%食盐溶液浸洗5~15分钟;2、用20ppm高锰酸钾液在水温10~20℃时,浸洗20~30分钟;水温20~25℃时浸洗15~20分钟;25℃以上时,浸洗10~15分钟.3用0.5~0.7ppm硫酸铜溶液全池遍洒.有些鱼缸缸边长着丝状藻类,施放硫酸铜后,会杀死丝状藻类,引起水质变坏,必须注意.17、斜管虫病斜管虫寄生于鱼的皮肤和鳃,使局部分泌物增多,逐渐形成白色雾膜,严重时遍及全身.病鱼消瘦,鳍萎缩不能充分舒展,呼吸困难,呈浮头状.—可用高锰酸钾、食盐等治疗.防治方法:可用8ppm硫酸铜溶液浸泡,也可用0.7ppm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混合溶液在水族箱中遍洒,均可见效.18、车轮虫病车轮虫主要寄生于鱼鳃,也能寄生于鱼鳍或者头部;病鱼瘦弱,体色无光,呼吸困难,游动缓馒,常浮于水面.防治方法:1、硫酸铜和硫酸亚铁,一次量,每1立方米水体,0.5g和0.2g,配制成合剂后全池泼洒一次;2、苦参碱溶液,一次量,每1方米水体,0.4g,全池泼洒1-2次;严重时,苦参碱溶液和阿维菌素溶液配合使用,量不变.19、气泡病鱼体皮肤上、鱼鳍上出现气泡,严重时气泡附着处溃烂.由于水中溶解氧过度饱和,大量氧气形成微型气泡,气泡附到鱼体上而得病.另外,水中浮游植物过多、自来水在烈日下直晒、水族箱置于南窗暖气片上都会发生气泡.防治方法:应及时捞出病鱼,放入无气泡的水中,病鱼体上的微小气泡可以消失.如不及时捞出处理,病鱼体上的微小气泡能串连成大气泡而难以治疗.20、眼病鱼的眼球突出和出血,可用1%食盐水浸浴病鱼.鱼眼水晶体混浊、瞎眼或眼球脱落,是被寄生虫侵入,难以治疗.注意不要将淡水养鱼塘中的鱼虫、水草、螺类等带入鱼缸.更多水族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秋水鱼悦文化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赏鱼33种常见病及治疗一、锚头虫(锚头鳋)(一)、感染的迹象。

雌锚头虫,它们是寄生虫,当它们粘在鱼体上时,根据它们蠕虫关的外观很容易被辨认出来。

春季在身体自由端有两个大约3毫米的卵囊形成时,它们最大长度达到大约20毫米。

(二)、感染详述。

尽管锚头虫的名字很普通,但是它们根本不是虫子而是微小的叫做桡足类的甲壳动物。

和大多数甲壳动物一样,它们的成熟要经过几个幼虫期。

春季从卵孵化出来的第一幼虫自由游动,直到它们发现一个合适的寄主并使自己贴在鳃上。

一旦贴上,它们就进入不游动期。

一次卵化出的幼虫里的雄性使雌性受精并停止寄生状态。

然后交配过的雄性又使自己贴在寄主鱼身上并发育成蠕虫状态的寄生虫。

雌性在春季排卵,之后它们可能死亡或继续产几次卵。

寄生虫死亡时,留在鱼皮肤和肌肉上的洞可能造成第二次感染,由此鱼类不能痊愈。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

锚头虫深深地刺穿到鱼身体组织里之后,使自己牢牢地贴在鱼身上。

人们可以逐个地把成年的虫子摘下来,但是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且对鱼有潜在的危害。

使用3%的盐溶液短期浸泡也可以把虫子从一条条鱼身上除掉。

现在有水族箱处理剂能杀死成虫。

也池塘里,重复使用抗原生动物处理剂能杀死幼虫。

使用敌百虫也可以杀死成虫。

二、黑斑病(皮居新穴吸虫,也被认为是皮居茎双穴吸虫和其他品种)(一)、感染的迹象。

黑色或褐色的小斑点,达2毫米宽,出现在身上和鳍上,有时也出现在眼睛上和嘴上。

(二)、感染详述。

斑点是含有幼虫期的肠吸虫的胞囊,如皮居新穴吸虫,胞囊里有很重的色素。

幼虫期也被称为皮居船形吸虫。

成年期的虫子生活在水鸟的肠内,水鸟是吃了藏匿着幼虫的鱼而受到侵扰的。

在水鸟的内脏里,包裹着每一个幼虫的膜散开,虫子在几周之后发育成熟。

成虫产的卵在鸟的排泄物中排出,落入水中的卵发育成片自由游动的幼虫,幼虫寄生于水螺身上。

几周之后,寄生虫离开水螺并开始了寄一开合适的鱼类寄主的又一个周期。

当寄生虫达到大约1毫米宽时,每个虫子身体上生出一层黑膜,在皮肤下形成独特的斑点。

轻微的黑斑病传染对鱼没有什么伤害,因为生活周期,环境条件复杂,是不会使黑斑病从一条鱼上传染到另一条鱼身上的。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

新型抗寄生虫处理剂能杀死寄生虫,但是黑斑点一旦形成,就会留下痕迹。

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打破寄生虫的生长周期,通过确保水鸟不*近池塘或水族箱,并且没有被寄生虫寄生的螺出现的方法。

三、血鞭毛虫—昏睡病(隐鞭虫,现在也包括锥桨虫和锥体虫)(一)、感染的迹象。

传染上隐鞭虫的鱼无精打彩并且游动不正常,鱼变得消瘦,眼睛凹陷,鱼鳃发白(说明缺少红血球)。

受到严重侵害的鱼死亡。

锥体虫看来是相对不致病的,并且不会产生如此严重的症状。

(二)、感染详述。

隐鞭虫和锥体虫都是具有茸毛状鞭毛的单细胞生物体(原生动物),因此得学名“鞭毛虫”,它们作为寄生虫生活在血液里。

有危害的隐鞭毛虫有两根鞭毛,而完全没有危害的锥体虫只有一根鞭毛。

要在血液涂片上看到这种寄生虫,需要用到少300倍的显微镜。

两种寄生虫都是经第二寄主—水蛭传播的。

鞭毛虫无害地生活在水蛭的肠内,水蛭叮咬时将其传到鱼身上。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

还没有发现能有效防治观赏鱼身上血鞭毛虫的化学处理剂。

由于只有受水蛭侵袭的鱼受传染,因此只需要取出受传染的鱼并且除掉水蛭。

但是在水族箱里这样做相当容易,而在受到传染的池塘里解决这个问题要困难的多。

四、斜管虫(斜管虫)(一)、感染的迹象。

受侵害的鱼在硬物体上摩擦,合拢鳍。

皮肤上覆盖着发白的蓝色不透明体,尤其是在关部和背鳍之间。

如果鳃部受到侵害,呼吸的频率显著加快。

在感染的晚期,皮肤表面肿胀然后脱落。

(二)、感染详述。

斜管虫是纤毛虫,一种单细胞的、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生物体,不均匀地覆盖着茸毛,茸毛推动虫体在水中前进。

使用中等倍数显微镜能看到斜管虫,但是必须迅速采到标本,因为斜管虫在鱼死后两小时之内就离开了鱼体。

这种寄生虫首先侵袭受了伤的鱼,但是在拥挤的环境条件里传染到健康的鱼。

斜管虫病使鱼变得非常弱,严重的病例能对鳃造成长久的损伤。

斜管虫*细胞分裂繁殖。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

如果鱼比较强壮,对淡水鱼类最好的治疗方法是用3%的盐水浸泡,让鱼呆在里面直到它们蜷缩起来,然后迅速地把它们放回到它们自己的水族箱里。

作为一种替代并且刺激性小治疗方法,是将鱼放入1%的盐水中待10-15分钟,然后把鱼放回干净的水里,治疗热带鱼温度最好在28-30度。

或者可以使用新型抗寄生虫处理剂。

如果寄生虫留在没有鱼的、温度在30度的水族箱里大约5天,它们就会死亡。

但是还必须治疗鱼体上的寄生虫。

五、云眼(一)、感染的迹象。

鱼的一只或两只眼睛变成有云雾覆盖状并且呈现发白色的外观。

鱼可能显示出紧张的迹象,并且鱼体的颜色不正常,或者它们的行为举止和正常的鱼一样。

(二)、感染详述。

引起云眼有多种原因。

如卵甲藻病和隐核早虫病,以及鱼结核病的迹象。

但是,非特种细菌传染常常是引发云眼的原因。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

确定出现问题可能是原因并尽快治疗,以防危害到神经系统。

如果是寄生虫传染(例如卵甲藻病),使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如果发病的根源是细菌,那么使用含有抗细菌复合物的处理剂如苯氧基乙醇或呋喃那斯进行治疗。

保持良好的环境,尤其是采用干净的水,能使云眼的发病率降到最低,因为脏水能成为引发因素,因此要往水里加少量的食盐有助预防。

六、柱状病—棉绒病(柱状屈挠杆菌,以前认为是柱状软骨球菌)被错误地称做口真菌病(一)、感染的迹象。

皮肤上形成发灰的白色的膜,尤其是在头部区域。

但是也在鳍、鳃上和身体上形成。

常常伴有白色的细丝出现。

随着病情的发展,身体可能形成溃疡,鳍破损,嘴唇和头的前部可能被侵噬掉。

(二)、感染详述。

这是由一种细菌—柱状屈挠杆菌引起的严重的接触传染病。

传染通过水传播,并能通过网和其他水族箱设备传输。

细菌进入鱼体后,尤其是通过伤口和小的破损处进入鱼体后,快速繁殖产生特有的症状。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

柱状病致病力非常强,必须尽快治疗嘴周围受侵害的鱼在24小时之内可能死亡。

抗菌素复合剂有效,使用由苯氧基乙醇、呋喃那斯、氯化苯甲烃胺(新洁尔灭)等配制的专用处理剂。

避免此病的最好办法是让鱼生活在干净健康的环境中,可以在水里加少量的食盐。

七、引起鳃感染的桡足类(鳋和鱼虱)(一)、感染的迹象。

感染的迹象在早期很难被发现。

寄生虫真正附着在鱼体上时,受侵害的鱼变得消瘦并且呼吸困难。

抬起死去的或麻醉的鱼的鳃盖能显露出在鳃褶里安家的寄生虫。

(二)、感染详述。

寄生的桡足类采用很多种不同的寄生方式,其中锚头虫的寄生方式尤其不同。

寄生于鳃部的桡足类的身体类似剑水蚤,剑水蚤被用作鱼饵料。

但它的触角与剑水蚤的殂状不同,并且能卷缠而抓住,每一触角的未端有一个用于刺穿受害者的鳃部丝状体的大钩子。

只有雌性的桡足类是寄生的,纤细的身体的后端带着突出的卵囊。

寄生的桡足类的生活周期遵循一般的独立生存的方式,即卵孵化以后进入几个叫做无节幼虫的幼虫期,然后进入几个所谓的桡足期才发育成成虫。

所有的幼虫期都是独立生存的。

西氏鳋是非常典型的桡足类,成年雌性被雄性受精(雄性仅生活14天以后死亡),然后作为寄生虫在寄主身上安家。

卵囊在春季发育,第一代无节幼虫初夏时产出,随后在初秋时有更大量的后代产出。

这此桡足类可能随活的或未经照射的以极低的温度冷藏的饵料一起,或或随新引入的鱼一起被带入水族箱。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

从鳃膜上驱逐桡足类非常困难。

新型抗甲壳纲寄生虫处理剂或敌百虫应该有效。

间隔适当的时间使用几种处理剂以确保桡足类完全被消灭。

受损伤的鱼鳃可能长出真菌形成第二次感染,可使用治真菌方法治疗。

八、珊瑚礁鱼类疾病(一)、感染迹象。

(此病主要见于海水鱼)鱼可能在硬物体上摩擦,仔细检查,可能发现鱼皮肤上的雾状物。

鳃可能发炎,受侵害的鱼显示出典型的急速的鳃部运动。

(二)、感染详述。

病原是腰鞭毛虫的单细胞生物体。

对它做仔细检查需要用300倍显微镜。

它在早期倾向于侵入鳃的上皮而不是鱼的身体。

寄生虫成熟时落到底部并形成胞囊。

胞囊破裂放出自由游动的腰孢子,腰孢子在贴到合适的寄主鱼身上之前能生活72小时。

温度在20-25度时,这种疾病在热带海水鱼中最容易流行。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

含有各种铜化合物的专用的治疗药物非常有效,特别是在没有吸收铜的珊瑚床过滤媒介的情况下。

遗憾的是,铜对无脊椎动物有特殊的毒性。

使用新型抗寄生虫处理剂作为替代物,但是要认真核对说明书,因为大多数处理剂对无脊椎动物有害,如海葵,珊瑚和甲壳动物。

九、口丝虫(鱼波豆虫)(一)、受侵害的鱼类常常游动很笨拙,鳍折起来。

它们试图在硬物体上擦拭自己。

更仔细地检查,有可能看到身体上覆盖着一层米色的膜,大多数受侵害的区域变红。

(二)、鱼波豆虫是一种显微镜下可见的原生动物鞭毛虫,通常有两根鞭毛。

要清楚地看到它需要用300们显微镜。

这种生物体把自己贴在鱼身上,破坏鱼的皮肤细膜,似乎仅在鱼某些方面弱的时候,尤其是在鱼很拥挤的时候侵袭鱼类。

在池塘里,开开春时特别有可能侵袭鱼类,这时候由于水中的废物过量,或者因为饵料不充足,或者因为刚刚从冬眠中出来,鱼可能很虚弱。

贴在寄主身上时,这种寄生虫通过简单的细胞分裂进行无性繁殖,分裂之前长出另外两根鞭毛。

离开鱼体的寄生虫通常一个小时之内死亡,因此传染仅在有充足寄主的拥挤的环境里流行。

但是有些胞囊生成后可能潜伏一段时间才释放出新一批的寄生虫。

感染发生时,如不做治疗几天之内鱼就可能死亡。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

加热是最简单的治疗方法。

鱼波豆虫在25度时感到不舒服,在30度时死亡。

如果有可能在不伤害到鱼的情况下,可以把水温升到30度,保持几个小时,以除掉寄生虫。

但是,如果鱼娇嫩的鳃膜受严重的感染,这样做可能有危险。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把鱼放入3%的盐水中浸泡,直到鱼蜷缩起来(然后迅速地把鱼放回到它们自已的水族箱里);用1%的盐水洗浴20分钟;或者使用一种新型抗寄生虫制剂。

治疗之后,把鱼转移到一只干净的、消过毒的、装有新鲜的成熟水的容器里,确保鱼不过度拥挤。

十、隐核虫—海水白点病(刺激隐核虫)(一)、感染的迹象。

此病见于海水鱼。

刚刚感染之后,鱼用力地在石头上擦拭睚己的身体,鳍向身体合拢。

随着病情的发展,皮肤上出现直径大约2毫米的发灰的白色小结节,但是有时候这些小结节被发炎的斑块所遮盖。

如果鳃部感染,呼吸变得急促。

(二)、感染详述。

隐核虫与引起白点病或白斑点的小瓜虫有密切的关系。

它是纤毛原生动物(即带有很多推动自身前进的小茸毛的单细胞生物体),它刺穿鱼皮肤的外层和嘴部区域,引起极度的刺激,结果导致鱼体出现发炎的红斑块,可能出现细菌、真菌和其他寄生虫造成的第二次感染。

成熟时,隐核虫离开鱼体,并分裂形成更多的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再寄生于己经受侵害的鱼类,并且侵袭水族箱里健康的鱼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