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使他们能够从文学作品中发现美的思想,欣赏美的表现,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首先,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审美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来发现美的思想。
教师可以从文学作品中引出关于美的概念,如礼仪、和谐、和平、爱心、宽容等,让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美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其次,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审美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来欣赏美的表现。
教师可以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如抒情、哲理、比喻等,让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美的表现,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此外,高中语文教学中还应注重审美教育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来体会美的情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场景等,让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美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总之,审美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注重审美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来发现美的思想、欣赏美的表现和体会美的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高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摘要:审美对每一个人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审美的过程中,一个人的灵魂可以得到有效的净化。
语文课不仅要关注教学程序的流畅,学生语文知识的扩展,理解能力的提高,还要关注学生情操的陶冶。
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学契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热爱美、追求美,成为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的社会新人。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综合性基础学科,其工具性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为目的,其人文性则以陶冶学生的情感生命为指归。
审美素质是构成社会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与科学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等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文化素养体系。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提倡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这是语文教学的固有要求,并不是外加的任务,而是要以此为先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素质发展的潜能,从而实现语文素质教育在素质培养方面的整体目标。
一、从汉字的审美教学入手,培养品文审美情趣作为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汉字,具有它独特的魅力。
一个个汉字就是一幅幅画面,让人一看就能感受到美之所在。
汉字结构具有和谐的对称美,如“从”,一人在前,一人在后跟随,谓之“从”,这种独特的对称形式,给人产生审美的愉悦感。
同时,汉字是一种以线条为基本组成部分的文字,线条组合具有丰富性和稳定性,这也决定了汉字造型的灵活和稳定。
有的灵活之中显得稳重,有的对称之中表现和谐。
汉字还具有形象意境之美,如大家熟悉的“龙”字,中国很注重崇拜龙图腾,在草书中的龙,就是一条张牙舞爪飞腾的巨龙的形象,意境深远,学生可以透过这个飞腾的龙字,看到古代的先民们的精神崇拜和中国古老且意蕴深邃的文化。
正由于汉字的独特性,才产生了众多书法家,从而也使汉字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
教师在教学中,可从汉字的审美教育入手,要求学生写字时写好笔画,搭好字架,这样学生写出来的字就端正、美观了。
二、从文学的角度提升感性审美文学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的知识 , 他们马上会 与其生活 中的点点滴滴 联系起 来, 在知识形式基础上 , 调动记忆、 想象 、 情感 等心理功 能, 丰富和完 善审美知觉形式 , 创造 出更多 、
第三, 抓住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激发情感是审美教育 的前提 , 揭示诗中
表达 的高 尚情感, 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 实现 以情育情 。如穆旦的 《 赞美》 一 更意味深长 的审美 。
心灵感应和情绪感染 的过程 。具体的教学 中,教师可 以运用媒体的教学方
第三 , 要赏析课文 , 深入挖掘美 的内涵 。这是语文教学过程 中的主体部
’
其次 ,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具有很强的语 言表现 。 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 法, 好 创设感受作 品美 的情境 。 言激发学生审美的情感。读一篇课文 时,教师会 让 自己首先沉浸在课文之 分。 教师应着重 以美的眼光从不 同的层 面上拈 出美 的亮点, 深入挖掘美的内
三 、 效 利 用 学 生 自身 的 特 点 进 行 审 美教 育 有
高 中学生的思维在感知层次之外, 已经 加上了伦理的、 社会 的、 政治的、
历史的尺度 。在语文学 习中,古今 中外的文艺名作开始进 入他们 的欣赏视
野, 杜甫、 鲁迅 、 士比亚、 莎 贝多芬 等伟大艺术 家成了他们甚至崇拜的人物 。
而要特别注意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
其次 , 高中学生记忆力强, 别容易记住那些让 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特 语 言是形象 的, 很容易引发学生 的记忆兴 奋点, 这就为高中生理解 并接受美奠
定 了一 个 良好 的基 础 。
第三 , 高中学 生想象 力强 , 能够 由此及彼 地产生强烈的联想, 习书本 学
其次, 要创设美的环境氛 围, 领略动人 的审美情韵。语文学科既是培养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作者:梅月琴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4年第01期【摘要】转变教学观念,将审美教育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全过程,是高中语文教育关注的重点课题之一。
为切实培养和塑造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审美教育迫在眉睫。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有效渗透观念美学元素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实现对于中华文明的传承。
积极转变语文教学观念,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将审美教育完全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是教育领域重点关注的课题之一。
为切实培养和塑造出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审美教育迫在眉睫。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语文教学观念主要指教师在充分理解和掌握教学的基本性质和内在规律之后,形成一种发自内心的潜意识思想和信念,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到其整体教学行为,同时还对教师自身发展与学生学习能力产生较为重要的影响。
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教师必须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审美教育为主导的先进教学理念,将审美教育切实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中。
各级学校领导须加强对审美教育的高度重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的进一步提高。
为了实现审美教学的基本要求,必须将审美教育始终贯穿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确保将审美教学切实落到实处。
二、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元素搞好审美教育重要一点就是全面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元素,使学生从教材深层内容中感受和体验美,有效实现审美教育与语文教育的有效融合。
高中教材中多为诗歌、诗词和名篇佳作,其中蕴含着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美学因素,是较为全面的知识结构体系。
诗歌优美的韵律节奏、散文意蕴丰富的深刻情感都能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
高中语文教育审美能力培养论文
论高中语文教育的审美能力培养摘要:新课标突显其人文性,倡导以生为本,还课堂于学生,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来拓展视野、促进思维、培养语感、提高素质。
本文拟从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教学手段;创造情境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判断美、爱好美的能力教育,它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美化人。
语文教材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绝大多数作品无不与美有关,与人的美化有关,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今天,美育与语文有质的统一性。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素质教育,通过各种审美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完善学生的人格修养。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以下两点来实施审美教育。
一、高中语文教材本身是审美教育的富矿语文教材的内容包罗万象。
从文体的角度看,既有庄重严肃的议论文,也有多种多样的文学作品;从语言的角度看,既有通俗易懂的民间言语,也有规范可学的政论性语言,还有优美抒情的诗一般的文学语言。
学生读后可以受到美的熏陶,引发审美想象力。
以文学作品中的诗歌为例。
高一第一册第一单元为诗歌单元。
其中有独立于橘子洲头的少年、依依不舍康桥的诗人、痴痴等待的女子;有对未来的无限期望、对祖国的深深爱恋、对爱人的坚贞不一。
如何将这些审美感受带进课堂,传达给学生呢?首先,应该特点突出朗读的地位。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无论是古代诗歌,还是现代诗歌,都语言凝练、音韵和谐、感情丰富,读起来琅琅上口、读完后则回味无穷。
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富有感情的范读和朗读,让学生充分体味其中的韵律美。
其次,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它们对理解全篇的结构脉络或者是作品的主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明净的秋天晚景的自然美。
苏轼的“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则尽显了豪放派词人的浪漫主义雄壮美。
以上这些文学作品无不给人以美的熏陶,增添了无穷的审美乐趣。
审美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论文
审美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摘要:审美是人的高级精神需要之一,美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阅读课文,分析内容,说写训练等各种形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
关键词:审美教育;高中语文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284-03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审美是人的高级精神需要之一。
人们除了在自然界、社会生活和艺术领域进行各种美的创造外,还要通过审美教育,实现自身的美化。
审美教育是以美和美的形态,主要是以美的知识和艺术使接受对象在情感上得以陶冶,在人格(人性)上得到完善的教育。
语文作为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美学理论和美的现象,实施审美教育,以陶冶学生的感情,启迪学生的智慧,使学生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全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能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
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
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而且,纵观整个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其教学内容就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美学系统。
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
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进行审美教育的天地,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为我们指明了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的方向。
那么,如何凭借这一巨大的美学资源优势,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渗透、强化审美教育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略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浅探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浅探【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关于审美教育的问题,历史上许多哲学家、美学家、教育家,都作过可贵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教育;语文教学;审美教育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并不是要求教师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美学原理、美学方法等方面的教育。
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欣赏蕴含在文章中的美学元素,从中感受美,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努力寻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的可行的方法。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有人认为语文教学多元化、层次化,顾此失彼,对教学质量提高没有多大帮助。
著名的教育家、语言学家叶圣陶指出,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是“语文教学悬着的明晰的目标”,强调学生有了审美能力和情趣,对叶圣陶先生的话,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审美教育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必定目标之一,而且有助于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2)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可以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激发学生探索语文世界的欲望和热情,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任何一种意志行动总是由一定的动机引发的,构成意志动机除理性因素外,还有非理性因素,即情感因素。
审美是富于情感的,它能强烈的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对语文教学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想象,指通过自觉的表象运动,借助原有的表象和经验,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
审美想象是审美情感的深化。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想象力,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文学作品的艺术美同现实社会相联系,能激发学生的再造想象力,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锻炼其审美想象。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切入点(1)形象性。
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本文探讨了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的价值,提出了多种策略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审美教育;价值引言高中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其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被视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通过阅读文学名著,学生可以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能力。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审美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的价值、现状和有效策略,以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1 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的价值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一方面,通过阅读文学名著,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戏剧等,从而增强他们对不同文学体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美丽意境,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和鉴赏力。
他们学会欣赏作品中的语言之美、形象之美以及社会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1]。
另一方面,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主题、情节以及人物形象等要素,学生可以深入理解作品的艺术魅力,并掌握其中的艺术手法与表现方式。
这种分析和理解的过程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还需要他们具备对文学作品进行综合思考和评价的能力。
因此,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都会得到提升,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此外,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有助于促使学生发展终身的审美习惯。
通过阅读名著,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并且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中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论高中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论高中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范林志
( 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省邻水实验学校 )
【 摘 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 , 通过高中语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中 语文课上开 展 审美教育,可以通过 多 种手段为学生创造审美的情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的方式进行。本文就高中语文教育 中的审美教育进行探析。 【 关键词 】 高中语文;审美教育
想要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 学 生 的主体 地位 ,促进 学 生的全 面 发展 。 为 了改变 传统 的 教学模 式 ,我 国 在 高 中教育 中进行 了全 面 的改 革 ,并取 得 了很 大 的成就 。虽然 如此 ,但 是 还 存在 诸 多 的问题 , 高 中教育 仍然 没有 摆 脱高 考这 个指 挥 棒 的束缚 , 过于 重视 升 学率 的提 高 ,很 多学校 都 出现 了重 视智 育轻 视 美育 的现象 。 对 高 中生 的审 美现 状的 分析 . ( 一 )进 行审 美教 育 的必要 性 审 美教 育 ,通 常称美 感 教育 或美 育 ,就是 当人 们对 审美 对蒙 进行 感受 、 欣 赏 、评析 和 判 断等 审美 活动 时 ,其 生理 结构 和 心理 结构 会 受到感 染 、熏
一
、
3 . 学校 因素 的影 响 。学 校是 对 学生进 行 审美 教 育 的主要 阵 地 。宽 松 的 学 习环境 是学 生健康 成长 不可 缺 少的 ,学生 应该 受到 文学 、艺术 等 的熏 陶 , 心灵 应 该受到 美 的净化 。高 中生面 临 巨大 的升学 压力 , 学校 和教师 都 只注 重对 学 生进行 智 力教 育 ,对音 、体 、美 的教 育有 所 忽视 ,这 对高 中 生的 审 美教 育来 说是 一个 很大 的挫伤 ,最终 导致 学生 的整体 审美 能 力有所 下 降 二 、对高 中生 开展 审美教 育 的途径 ( 一)高中语文教师要重视提高自身的美育意识 高 中语 文教 材具 有 很强 的“ 人文 性” ,教 师 要 以“ 德 高 为范” 的 标准 来要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刍议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高中语文肩负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任,语文学科本身是一种文学艺术,艺术之美在于受众审美能力的提升。
高中语文有着重要的审美教育优势,因此,必须要引导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的同时去发现美、观察美、感受美,这不仅是增强学生语文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关键,也是使学生进一步接近文学艺术的最佳渠道,更是对于我国素质教育政策的有力相应。
本文对于高中语文的审美教育对策进行粗略的论述,以期为高中语文的审美教育献计献策。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教育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增强学生对于美的情感体验,良好的审美情趣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在高中阶段开展审美教育,语文学科有着无法比拟的强大优势。
在当前我国苏教版的全新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美育资源,这些美学因素能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能,使学生久而久之接受更好的审美熏陶。
因此,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苏教版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入挖掘教材、吃透教材,提取教材中优秀的美育片段,赋予高中语文教学以全新的内涵,从而有效地在日常教学活动组织中,为学生奠定一定的审美基础,使学生掌握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审美培养。
一、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后天所接触的环境感染以及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才能够得以被充分挖掘,因此,高中语文教师有必要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加强对于美的感知与领悟,促使学生在反复阅读和品鉴文章的过程中,主动找寻美好的事物,感受文章中对于美的描述。
举例来说,在讲授《荷塘月色》这篇著名的抒情散文诗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文章的主旨,用情感人,再引申到文章更高层次。
”[1]让学生能够通过倾听和朗读,去理解作者的情怀与写作的巧妙心思,产生娱目悦耳的美感。
高中语文的审美教育,是一个学生发现美、接受美、感悟美的过程。
学生要感悟的不仅仅是物体的形象美,更要感受文章的意境美、情感美,要能够在普普通通的文字中,找寻美的因素,从而为己所用,使学生能在阅读训练与写作中调动自己所掌握的美学因子,更好地去创造美和传播美。
论高中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论高中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通过高中语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高中语文课上开展审美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手段为学生创造审美的情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的方式进行。
本文就高中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进行探析。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教育想要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我国在高中教育中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虽然如此,但是还存在诸多的问题,高中教育仍然没有摆脱高考这个指挥棒的束缚,过于重视升学率的提高,很多学校都出现了重视智育轻视美育的现象。
一、对高中生的审美现状的分析(一)进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审美教育,通常称美感教育或美育,就是当人们对审美对象进行感受、欣赏、评析和判断等审美活动时,其生理结构和心理结构会受到感染、熏陶,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从而使得人们不仅在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上得到提高,而且在气质、精神面貌上,也得到提高,受到了教育。
因此,审美教育是采用审美的方式使人们的身心得到净化和升华的过程。
因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同时,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也保障了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顺利进行。
学校各项工作文明程度的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校美育管理水平的高低。
(二)目前我国审美教育的现状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爱美是人的天性。
”处于青春期这一特殊年龄阶段的高中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不成熟是其主要的特点。
高中生追求美好,但是由于其思想不成熟,在对美的追求的过程中可能会走入审美的误区。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中生追求美,但是却不具备很强的识别美的能力,甚至对于美与丑之间的界限还很模糊,很多时候会产生审美错觉。
在实际的生活中,很多学生都把新鲜的事物或者比较奇特的事物视为美,甚至有的学生还把江湖义气视为美。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审美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从中受益,饱受熏陶,获得美好的人生之道。
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如何运用审美教育对学生进行指导呢?一、培养学生的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在教育语文时,教师应时时刻刻注重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
只有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去体会作品中写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与感情,从而深化自己对作品中内容的理解,明白文学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智慧与感情的桥梁。
因此,在推荐给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教师需特别关注作品中的美学功效和设计,教授学生欣赏的方法,以及指导学生写书评等阐述性文章。
二、发挥老师的示范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需要具备正确认识与感受。
教师在教学生如何去欣赏文学作品时,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发挥示范作用。
教师需要懂得如何阅读作品,如何感悟作品中所揭示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懂得如何欣赏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学要素。
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在阅读时也能够学会领悟作品的感性美和思辨美,从而深化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三、重视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生文学作品之余,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创作能力。
文学作品是由作者根据生活的实际而创作而来的,而创作是从欣赏中而来,它是欣赏与追求之交融。
因此,通过文学作品的读、欣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在教学中给予有关写作方面的引导,在写作中突出审美意识,促进学生的创新与创造。
探讨创新及创造的过程,则可以带领学生去探索文学作品中的美学设计及其背后的思想和情感。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审美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阅读、欣赏和创作,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增强感知力和判断力,更好地发掘文学自身的美学魅力,同时也能不断完善自身的审美能力,提升自身整体的艺术素养。
浅谈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余满仓《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
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
”可见新的课程标准非常重视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材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绝大多数作品无不与美有关,与人的美化有关,可以说,语文是人的精神家园,是人类审美的集中表现,这富有情感的学科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
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今天,美育与语文有质的统一性,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素质教育,通过各种审美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一、以情感人,理寓情中情感是审美的主要标志,离开了情感,审美就不可能实现。
语文教材里的文学作品是依据美的规则再现生活的,是用一个个美的形象打动人的情感,使之渐渐地忘记自身所在,完全沉浸到所创造得艺术世界里,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获得审美愉悦的满足。
再通过欣赏自己的思考,由情感上升到理智,从而获得各种情感体验和道德教育,逐步掌握辨别是非,判断美丑的道德标准。
所以说,情感是美育的核心,有人把审美教育称为情感教育,不是没有道理的。
语文教师要使学生与作品间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就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情感因素,充分发挥语文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情感优势,拨动学生的情弦,去启迪学生的审美情趣,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用了四个直觉形象(“飞鸟绝”、“人踪灭”、“孤舟”、“独钓”)创造出一幅静态美的图画,通过画面能直觉地感知的内心世界:孤独寂寞。
再联系他的经历,则能进一步理解其实是把政治上的失落感,借助于画面而和盘托出,在讲读这首诗时,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就能使他们受到心灵的熏陶。
二、通过作品赏析,把握美的本质在当今经济社会大潮中,由于受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有些青少年往往以丑为美,追求虚荣,自私自利,讲究吃喝玩乐。
浅谈高中语文审美教育
化。
审美教 育人手 , 要求学生写字 时写好笔 画, 搭好字架 , 这
样学生写 出来的字 就端正 、 美观了 。 二、 选择美文 , 进行 审美教学
五、 通过作文指导 。 培养学 生创造美 由于作文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 中占据重要 的地位 , 因此 , 教师也应 在作文教学 中实施 审美教育 , 进一 步培 养学生创造美 的能力 。教师在作文教学 中 , 指导学生 应
仅要关注教学 程序 的流 畅 , 学生语 文知识 的扩展 , 理解 能力的提高 , 还要关 注学生情操 的陶冶。语 文教师应该 充分利用教学契机对 学生进行 审美 教育 , 以培养学生 的 审美观 , 高学 生的审美 能力 , 提 让学 生热爱美 、 追求 美 ,
语 言文学的宝库 , 一座群星荟萃的博物馆 。这说法 更是 并不 为过 。 古诗文作 者如群 星闪耀 , 古诗文数量 庞大 , 同
辨 。 | 菪|黪黪 新 论视 … … … … … … ∞ 辫搿 # 0 g 荐 嚣 … … ………… , …… … … … …
浅 谈 高 中 语 文 审 美 育 教
广 西 南宁市武 呜县锣 圩 高 中(317 潘 晓东 500 )
审美对每一个人来说 , 有着积极 的意义。在 审美 的 过程中 , 一个 人的灵魂可 以得 到有效 的净 化 。语 文课不
象。感受文学作 品中崇高 的悲剧美 , 能使学生产生深沉 而巨大 的心灵震撼 , 引发其深层次 的审美感受。 四、 利用文学作品体 验形象 之美 、 体验人情之美 其实 , 文章不是 无情 物 , 它是 作者用语 言文 字叙事 描物 , 达意的心志结 晶。通过 阅读 教学让 学生体验 表情 文章表达 的人情美 , 以唤起学 生 内心 的情 思 , 可 提高学 生 的道德情操和审美素质。 例如 ,边城》 , 《 中 翠翠对祖父 以及祖父对翠翠 的那份浓浓 的亲情 , 翠对傩 送纯真的 翠 爱情 , 天保与傩送 之 间古朴 的手足 之情等 , 无不反 映 了
高中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鉴赏美实质就是一种 审美活动 。
语文教学 培养学 生的审美 能力 可以按 三步走 。
第一步, 让学生通过 阅读 , 去发 现作 品 中美 的因素 , 并通过 自己的感 知和想象 , 生初步 的美感 。第二 产 步, 美感积累多了 , 教师要指导学 生对这些感性知识 进行 比较分析 , 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 , 使学
U
教学随笔
5 9
高中语文教育 中 的审美 教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徐清 丽
在高 中语文教学 中怎样进 行审美 教育 , 以为 我 可从 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一
4 体味教材中的意境美 .
2 挖掘教材中的情感美 . 审美教育 以陶冶性情为主 , 带有明显的情感 性。
创造美是一种最高层 次的创造 性 的思维 活动。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 , 作文教学 则是学生 创造美 的活 动 的集 中体现 。
1引 导学 生 从 生 活 中发 现 美 .
陶冶性情 就是 要打 动人 心。或感 动 , 振奋 , 或 或激 动 , 悲或 喜 , 或 或忧 或怨 ……它 们 的共 同 特征是 心 “ , 动” 即情感 的参 与。每一篇文 学作 品我们都 应该
生形成一定 的审美 判断能力 。第 三步 , 指导学 生从 美学 角度去评价一 部作品 。这 时 , 生的思 想上 已 学 经形成 了正确的审美 观念 , 又能识别 生活 中的假丑
落实为包括艺术欣 赏和艺术创造力在 内的某种敏感 生善于发现美 1分析教材 中的形象美 .
优美的意境能引起丰富的联想 。《 故都 的秋》 能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渗透美育教育。
一、引导学生感受美丽。
教材文本是作者情感表达的载体,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对文本的理解。
一方面,教师激发学生对文本外在美和内涵美的感知,另一方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教材的自主学习,在心理上和作者产生共鸣,体会审美对象中体现出的音语言美、情感美、形象美、意境美等审美体验。
1.感受语言美。
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通过细致品味文章美的语言,来陶冶学生的思想感情,获得美的享受。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语言朴素典雅,准确生动,贮满诗意。
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要求读出课文的韵味和情调。
文中大多运用比喻、通感,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荷塘月色的美景,大量叠词的使用,使得文章音韵和谐。
细细品味这精美的诗一般的语言,会使学生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
语言的中介使读者能从中感觉出景物所寄寓的至情至深的意境,激起了活跃的想象,从中获得美的熏陶。
2.感受情感美。
一篇好的文章,无处不是作者美的情感的流露,无处不闪烁着作者情感的火花。
在整个中国古代散文史上,抒情散文的创作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教育时,要深入体会作者美的情感,引导学生与古人进行灵魂交流,充分挖掘诗文中美的情感因素,来陶冶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比如李密为了报答祖母刘的扶养之恩,冒着被杀的危险,多次拒绝晋武帝的任命,迟迟不去上任,写下《陈情表》这篇奏章,正因为文中流露出强烈的天伦之情,把晋武帝也深深感动了,终于可以让祖母得以颐养天年。
在教学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时,我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朗读、师生共同探讨内容来体味情感等方式进行教学,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生们都深入感受到了李密的孝道,受到了一场深刻的情感审美教育,增强了孝情,懂得了感恩。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09)03—0024—01英国美学学会主席赫伯特·里德在其《寓教育于艺术》中指出:“美育不仅成为当今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有可能成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高中语文教学既要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
更要注重激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审美需要,实现美学教育。
要进一步培养语文教学中的审美趣味和美感效应,提高广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一、把握学生审美心理特征对学生审美心理特征做出准确地分析。
是实施审美教育的基础。
从高中学生语文学习来看,学生的审美心理呈现阶段性。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由少年期进入青年期,其心理趋向是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的。
高一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感官形成一些感性认识,而对意象的认识有赖于在头脑中将单个属性整合为统一体,这种由单个到整体的变化,就是由审美感觉上升到审美知觉的过程,即审美感知过程。
高二学生审美感受逐渐深入,在理性思维及审美创造力上有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能对作品所隐含的情感和意味在审美感受中达到直觉性的把握,在全面感知课文内容的同时,也有感受、拓展、丰富意象的需要。
即审美想象。
高三学生的思维具有了充分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内省性,其辩证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日趋成熟。
智能发展上体现出以抽象思维能力发展为主的方向。
在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想象的共同作用下,学生对作品的深入认识达到了审美理解,逐步能从美学的意义上去体味和认识作品。
学生作为审美主体。
越来越需要把握作品的精髓,赋予对象以不落俗套的内涵。
学生能够感性思维中注入理性思维,发挥主体的能动性。
捕捉新鲜而独特的情思,在一连串原来表象的分解与重组中创造出新的意象。
学生在这种精神活动中发挥创造性,获得审美的愉悦,从而净化心灵,提升人格。
二、显现美的教学内容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美的因素,在内容方面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在形式上包括语言美、节奏美、结构美等。
高中语文教学的本质之一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的本质之一审美教育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应用;审美;探究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113-01语文学科不仅是训练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特殊学科.语文教育是一种美的事业,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审美中获得知识.美的具体性、情感性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去创造美,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鉴别生活中的真、善、美.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人文教育功能和内蕴丰厚的艺术魅力是学生精神生活、情感培养和智力发展的动力。
可以说,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
1.审美感知力是审美活动的基础,是审美的核心审美感知力的培养主要是听和看,让学生身临其境领悟生活中的美。
首先,要重视朗读。
组织朗诵教学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
朗读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朗读是一种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朗读过程便是了解和欣赏的过程,启发培养学生美读,品味其情调,或情绪激昂,或豪放悲壮,或凄切哀婉,或伤感低沉,朗读能让学生展开想象,涵养美感。
优美的朗读对学生的感觉和知觉有较强的冲击力,朗朗书声之中优美的意境、传神的描绘、美学蕴味往往能充分而酣畅的体现。
美读还能创设情感氛围,领读或教读始终伴随着感悟和理解。
例如,教学柳永的词《雨霖铃》和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采用范读法,指导学生注意感情基调的把握,整体感知词的内容及词蕴含的人情美和哲理味。
其次,加强多媒体教学,运用幻灯、投影、录像、录音带、电视媒介等把文字作品变为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2.教育学生体会自然美卢梭说:”在人做的东西中所表现的美完全是摹仿的。
一切真正的美的典型是存在于大自然中的。
”自然界本身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美,它们给人类带来极大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摘要】传统的语文教学忽视语文这一综合性课程的多元性特征,使原本内涵丰富的课程缺少活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教育,引导学生从审美视角关注文本,可以激发其赏析兴趣,培养其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陶冶其崇高优美的感情和高尚的道德情垛。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并以此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疑难,是一个不容再被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情操提高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096-02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主要通过语文基础知识学习、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训练和渗透相关的人文、审美、艺术、道德等多元内涵来实现对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制约,语文教学逐渐形成这样一种传统,那就是过分强调基础知识灌输与基本技能训练,忽视审美情趣的培养与审美能力的提高,使得语文教学沦为受“工具论”片面支配的简单操作程序,其严重后果是使语文这门原本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综合性课程越来越显得枯燥乏味,缺少活力。
笔者认为,根据语文这一科目自身的特点与内容,实施多元化的教育目标,是解决这一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其中,语文审美素质教育便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与探讨的问题。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指
出:“语文教学,要开拓学生的视野,要使学生继续加强积累,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
”而在目前的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中,审美教育还是一个很少有人问津的“荒原”。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该高度关注这一教学内涵,认识到语文审美教育不是一种具体的操作方法,而是语文教学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与优势,将审美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
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审美教育,就是使学生在语文知识学习和语文能力训练过程中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进而懂得鉴赏美、创造美的审美实践活动,它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感,又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编选进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经编者基于语文教学目标千挑万选整理出来的,特点上可谓异彩纷呈。
有的课文具有语言美,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有的课文具有情感美,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有的课文涉及到的事物本身就让人产生美的联想,比如清冈卓行的《米洛斯的维纳斯》。
当然,文章中涉及的美也并不是单一的,许多课文可以说兼具了多方面的美。
尤其是散文,具有丰富的美学特征,在语文学科中具有重要的美育价值。
如果赏析中忽略了文章中蕴含的美,也就忽略了学生对美的意识和追求,语文教育也就缺少了一个重要的因素和内涵。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赏析文艺评论这类文章时,学生并无多大兴趣,甚至是看了学了认识上还是似是而非。
毋庸置疑,文艺评论对学生而言有些神秘与枯燥,很难激发学生阅读与学习的兴趣。
但教师若能以“美意识”为切入口。
关注学生对审美情趣的培养,引导学生去走近文本,或许会激发学生的赏析兴趣,唤醒学生对美的追求,提高学生对美的评判标准。
在此就以《米洛斯的维纳斯》为例,谈些许认识。
从体裁看,该文章是一篇难度较大的文艺美学评论。
如果教师不分就里地大讲美学评论的原理与方法,无疑会增加文章的理论难度,使其显得愈发深奥难懂,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影响其学习的兴趣,其结果将会适得其反。
鉴于此,许多教师教学中都是依据教参,将课文的学习目标放在引导学生对文章中出现的一些关键语句的分析和研读上,目的是通过借助于语文基础知识——词法与句法的辨析来破译获取理解文章的信息,以达到对文章的理解和作者意图的把握。
使用这种“化整为零”的方法,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很成功,但实际上与传统的教法在本质上并无二致。
教师既未讲出更有价值的新知识,学生也未得到更有意义的培养与提高,最多不过是运用旧有知识进行了一次低水平的重复。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认真思考:究竟该采取何种方法来对这篇文章进行处理呢?笔者认为,改变教学策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首先,教师应在讲课中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与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相关的语文素质培养与渗透,
通过教师的适当启发与引导,让学生进行自觉参与和训练,最终获得富有成效的提高。
文章既然是文艺美学评论,那么审美教育则理应作为该课最主要的教学目标,这也是这篇课文最好的切人点。
这一目标确立之后,组织具体的教学活动时,应考虑教学内容与手段的选择以及二者的配合使用。
审美意识、审美情趣的培养与审美辨别力的提高主要靠在学生主体意识的支配下自觉地实现,而不是外部给予的强加。
因此,课堂教学时,重点应放在让学生对课文整体的直观把握与相互讨论评价上,教师则是选择适当的机会对学生进行点拨与启发引导,尽量地让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对“断臂维纳斯”的美发表意见,对“如何看待残缺与完整的美”发表看法,通过对于“美”的不同体会及认识的交流来丰富和提高学生的美意识。
这样,文章的艰深理论会自然转化成激发学生探讨与学习的兴趣,最终形成经过提高后共同的审美意识。
同时,再让学生将这些个人看法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作为写作训练内容,不仅能加深他们对文章内涵的理解,还能提高其写作水平。
当教学内容,尤其是枯燥的内容因了美的引入,不但课堂教学的气氛会变得有生机,师生之间的思想也能得到更好的交流。
将审美教育引入课堂教学,藉此培养学生崇高优美的感情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不仅丰富了他们的文化知识,也提高了他们的修养,更陶冶了他们的情趣,这当然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原则。
审美教育虽与纯知识教育内涵不同,但却并不与之发生矛盾,反
之,审美素质得到提高之后,还能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由此则不难看出,在新版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几次提到“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不仅反映了语文教学正在逐渐淡化“工具论”的单一倾向,还标志着包含审美教育在内的多元化语文教学目标越来越受到重视。
所以,用审美教育的目标解决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当今语文教学中,不应该再是一个被忽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