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小学语文教案:词语理解与运用的技巧
![小学语文教案:词语理解与运用的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ac58c51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ad.png)
小学语文教案:词语理解与运用的技巧一、词语理解的基础1. 词语理解的定义与重要性词语理解是指通过对词语进行准确的理解和运用,从而达到语文学习的目标。
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拓宽词汇量,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提升语文表达能力。
2. 词语理解的基本方法(1)从上下文推测词义:通过上下文的言外之意、作者的意图等来推理词语的含义。
(2)深入研究词根、词缀:了解词根、词缀的意义,可以帮助理解并推测词语的意思。
(3)查阅字典:在遇到生僻词、疑难词时,可以查阅字典来寻求准确的解释和意义。
二、词语理解技巧1. 同义反义辨析同义反义辨析是指通过对词语义项和词语之间的关系进行比较,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技巧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1)对比词语义项:将近义词和反义词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细微差别。
(2)通过造句进行辨析:请学生根据所学词语造句,并注重句意的差别。
(3)多角度思考:提供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帮助理解词语的不同含义。
2. 词语运用的技巧词语运用是指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汇进行表达。
为了提高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技巧:(1)情景复述:选择一个情景,让学生根据情景进行词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语感。
(2)句子改写:引导学生在改写句子时,运用词语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3)背诵佳句:选取优美的句子,让学生背诵并感受其中的词语运用技巧。
三、教学实施方案1. 教学目标(1)基础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解释词语的含义。
(2)提高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词语,表达语境所需要的意思。
2. 教学内容(1)同义反义辨析:通过对比词语义项和造句等活动,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词语的不同含义。
(2)词语运用的技巧:通过情景复述、句子改写和背诵佳句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词语运用能力。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谜语、小故事等形式引入学生,激发学生对词语理解的兴趣。
(2)同义反义辨析:通过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同义反义词的辨析技巧。
专题复习《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考点方法解析
![专题复习《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考点方法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0282cc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b6.png)
专题复习《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考点方法解析《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是高中语文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主要考察学生对词语的基本理解和运用能力。
下面是对这个考点的方法解析:
1.理解词语的词义:理解词语的词义是词语理解和运用的基础。
可以通过查阅词典,了解词语的基本意思和相关义项。
2.理解词语的义项细微差别:有些词语的义项非常接近,容易混淆,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实践来加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3.运用词语的正确性和恰当性:在用词时要注意其正确性和恰当性,避免使用错误的词义或不合适的词语,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选择合适的词语。
4.运用词语的扩展意义:一些词语有多个意思,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词义的扩展应用,寻找不同的表达方式。
5.运用词语的修辞手法:语言修辞是词语运用的重要方面,可以通过运用比喻、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来丰富文章的表达效果。
6.运用词语的搭配:词语的搭配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一些词语和其他词语的搭配使用。
要注意词语的正确搭配,以避免搭配不当造成语义混淆。
7.运用词语的熟语和成语:熟语和成语是汉语中具有固定意义和用法的词语,要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常见的熟语和成语。
总之,要提高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和实践来提升词汇量和词语运用的灵活性。
同时,要注意理解词语的具体语境和用法,避免死记硬背,注重灵活运用。
理解词语有哪些方法和技巧
![理解词语有哪些方法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cbd567d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78.png)
理解词语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在语言学习中,理解和运用词语是至关重要的。
无论是学习母语还是外语,有效的理解词语的方法和技巧都能够极大地提升语言学习的效果。
那么,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词语呢?以下是十种重要的方法:1.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含义往往依赖于其所在的上下文。
通过阅读和理解整个句子或段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词语的具体含义。
2.定义法:如果无法从上下文中理解某个词,可以尝试查阅字典或词典,找到该词的定义或解释。
3.同义词法:当我们理解了一个词的含义后,可以尝试找到该词的同义词,这有助于加深对该词的理解。
4.反义词法:与同义词法相反,反义词法是通过找到一个词的反义词来理解该词的含义。
这种方法能够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一个词的语义范围。
5.词根词缀法:许多英语单词都是由词根和词缀组成的。
理解并掌握一些常见的词根和词缀可以帮助我们推测出新词的含义。
6.语境推断法:有时,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
通过理解语境,我们可以准确地推断出一个词的含义。
7.联想记忆法:将新学的词语与已知的词语或经验联系起来,通过联想帮助记忆和理解。
8.使用例句:例句是理解词语的宝贵资源。
通过阅读例句,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词语的用法和含义。
9.语感:长期的阅读和写作实践会培养出对语言的敏感度,即语感。
语感能够帮助我们在没有明确逻辑依据的情况下,直觉地理解某个词的含义。
10.实践运用:理解和记忆词语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实际运用。
通过写作、对话或其它语言活动,我们可以真正地掌握一个词的含义和用法。
理解和运用词语的方法和技巧有很多,以上列举的十种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逐步提高我们的词汇量和理解能力。
除此之外,还有几点建议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词语:1.持续阅读:广泛的阅读能够帮助我们接触到更多的词汇,并且通过上下文理解其含义。
2.主动学习:积极学习新词汇,并经常复习已学过的词汇,能够巩固记忆和理解。
如何理解和运用词语?
![如何理解和运用词语?](https://img.taocdn.com/s3/m/0fb71f9f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e3.png)
如何理解和运用词语?怎么明白和运用句子修辞词语:从认知与语言的交织角度出发理解和运用形象的修辞词语是人类语言能力的核心,是开启知识殿堂、进行有效沟通和表达的关键。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深刻理解词语的本质和运用规律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最终影响其学习成效和未来发展。
一、词语解释的认知基础词语并非孤立的符号,而是与我们认知世界紧密相连。
明白词语的过程,实质上是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概念学习:词语指向一个概念,而概念是人类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
学习一个词语,要理解其所指的概念内涵,并将其与认知体系中的具体概念建立联系。
语义网络:每个词语都处于一个复杂的语义网络中,它与其他词语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和影响。
表达一个词语,必须理解其在语义网络中的位置,以及与其他词语之间的关系。
背景知识:词语的理解也受到个人背景知识的影响。
不同的知识储备会影响对词语的理解深度和广度。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背景知识差异,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
二、词语运用的语言策略有效运用词语,必须掌握一些语言策略,使其成为表达思想、构建意义的工具。
词汇选择:在合适的词语中,选择是表达清晰、准确的关键。
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细微差别,并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
词语搭配:词语之间存在着搭配关系,不同的词语组合会出现不同的语义效果。
教师需引导学生学习词语搭配规律,提高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修辞手法: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常见的修辞手法,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提升语言表达的艺术性。
三、提升词语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教学策略情境教学:将词语置于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有助于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用法和情感色彩。
多感官体验:通过图片、视频、声音等多感官体验,帮助学生建立对词语的直观理解,并加深记忆。
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词语的含义,并通过查字典、阅读等方式拓展词汇量,增加语言表达能力。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教案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ffa1ee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e4.png)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教案学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和运用常见词语;2、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辨析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意义;3、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辨析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二、探究试题类型1.关联词的辨析选用关联词分为单独的关联词和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成的关联词。
成对使用的关联词,每一对都表示特定的语法关系,不能随意调换。
正确选用关联词需要理解句意。
例: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泸州油纸伞作为一项民间工艺,太追求时尚,失去了油纸伞本身的文化韵味,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文化元素,会拥有更多的消费者,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A.因为所以即便也B.如果那么即使也C.如果就只有才D.因为所以不但而且2.结合语境辨析选用词语解答这类题,需要辨析选项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然后读懂语段或语句的意思,综合考量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例: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1)香港今日的______归根到底是香港同胞创造的,也是同祖国内地的发展和支持分不开的。
2)秋天像一个穿着金色裙的仙女,她用轻飘的衣袖______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______给大地。
A.繁荣扫抛B.繁荣拂撒C.繁华拂抛D.繁华扫撒3.解释词语的语境义理解词语的语境义需要联系上下文,体会关键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表达效果。
三、课堂练1.下列句子中,哪个词语的意思与其他三个不同?A。
纷纷B。
悄悄C。
喧嚣D。
静谧答案:C2.下列句子中,哪个词语的意思与其他三个不同?A。
意外B。
意义C。
意识D。
意愿答案:B3.请根据下列语境,选择填空处最合适的词语。
他的脸色很______,看上去好像生病了。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98b13702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b8.png)
D.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公正地评价每一位 学生,切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因为 这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C )
A.三十年来,社会沧桑巨变,《读者》做 精神家园守望者的宗旨却始终未变。
“唆使”的发出者是人,不能和功利心、私欲等词语搭配,且带有贬义色 彩,这里应用“驱使”。
“境界”比“情境”更多一层“达到某种高度、层次”的含义,这里选 “境界”更合适。
故答案选C。
辨析同义词的方法有:
⑴从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上辨析; ⑵从词的使用上辨析; ⑶从词的感情色彩上辨析; ⑷从构词成分上辨析; ⑸从词义的轻重不同上辨析。
5、下列句中画线关联词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D)
A.中国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国主义者讨乞也能 活下去,而且还将活得比帝国主义国家要好些。
B.无论纺得多的还是纺得比较少的,得奖的还是没 有得奖的,大家都感到胜利的快乐。
C.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 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
D.无节制地信手乱花钱,即使是自己的劳动所得, 但是也是有悖于节约精神的。
(1).了解成语的来源 (2).辨析成语中字音和字形 (3).弄懂成语的意义 (4).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
7、正确使用成语
(1).了解成语的来源 (2).辨析成语中字音和字形 (3).弄懂成语的意义 (4).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
8、词语释义的方法
(1).定义法 (2).比喻形容法 (3).合成法 (4).对换法 (5).探源法 (6).意符法
⑵一次在外祖母家,母亲又为学习方面的事情唠唠叨叨, 我顶撞了几句,正当“硝烟四起”时,外祖母把我拉到另一 个房间。 “鸿沟”: 我与母亲之间的。隔阂 “硝烟四起”: 发生争执 。
七年级语文词语的理解和选择之如何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七年级语文词语的理解和选择之如何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https://img.taocdn.com/s3/m/6e991818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2d.png)
七年级语文词语的理解和选择之如何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如何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人们日常交流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
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对于语文学习和沟通交流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如何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进行探讨,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
一、了解词语的基本含义要理解词语的含义,首先需要了解其基本含义。
即通过词语的词典解释和上下文来明确词语所指的意义。
词典是理解词语含义的重要工具,可通过查阅词典获取词语的基本解释、用法示例和词语搭配等信息。
积极运用词典帮助我们打开词语的大门,掌握词语的基本含义。
二、理解词语的引申含义除了基本含义,词语还可能存在引申含义。
引申含义是指在特定语境下,词语的意义扩展或转化。
要理解词语的引申含义,可以根据上下文、常识和语境来推断。
通过思考词语在不同场景中的使用方式,我们可以进一步领会词语的引申含义,提高词语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三、考虑词语在句子结构中的作用词语在句子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起到不同的作用。
了解词语在句子结构中的作用有助于准确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常见的词语作用包括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等。
通过分析词语所处的语法位置和语法功能,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
四、关注词语的搭配和固定搭配词语的搭配是指在特定语境中与其他词语一起出现的习惯性用法。
某些词语常常与特定的词语搭配在一起,形成固定的搭配。
了解词语的常见搭配和固定搭配,可以帮助我们准确运用词语,避免在表达中出现错误或不合适的搭配。
通过阅读和语境实践,我们能够逐渐熟悉并掌握词语的常见搭配和固定搭配。
五、积累和运用词语的具体用法词语的用法是指词语在不同语境中表达特定含义或意义的具体方式。
要理解词语的用法,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语言实践来积累和了解常见的用法。
可以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网络资源等获取大量的语言素材。
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观察和模仿他人的用法,不断进行语言实践,从而逐渐熟悉并灵活运用词语的具体用法。
词语理解理解词语的意义与用法
![词语理解理解词语的意义与用法](https://img.taocdn.com/s3/m/0eb73c20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b4.png)
词语理解理解词语的意义与用法词语理解:理解词语的意义与用法词语是构建语言的基本单元,通过词语的选择和运用,我们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图。
而要正确地运用词语,就需要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深入的理解。
本文将从词语的意义理解和用法理解两个角度进行探讨。
一、词语的意义理解1. 词义辨析在语言中,许多词语存在着相近的意思,但在具体语境中使用时略有不同。
例如,"懒惰"与"慵懒"都表示做事不积极,但"懒惰"更偏重于动作懒散,而"慵懒"则更偏重于心理上的懒散。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阅读和运用词语来逐渐辨析它们的微妙差别。
2. 词义拓展有些词语的意义较为狭窄,只在某种具体语境下使用。
然而,一些词语的意义是可以拓展的,通过联系更广泛的语境来理解和运用。
例如,"喜欢"最初表示对某事物感兴趣和愿意接受,但现在也可以用于表示对某人的好感或欣赏。
3. 词语引申有些词语通过与其他词语的组合使用而产生了新的含义。
例如,"绿色"最初用来描述自然界中的颜色,但现在也可以用来形容环保、健康等其他方面。
这种词语的引申使得我们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词汇来传递自己的意思。
二、词语的用法理解1. 语法搭配词语的用法往往与其所处的句法结构和语法规则有关。
例如,"大"一词在形容词的用法中通常用于修饰可数名词单数,而不与复数名词一起使用。
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各种词语在不同语法结构中的用法要求,以避免语法错误。
2. 语用功能除了基本的语法用法外,词语还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
例如,表达请求时常用的词语有"请"、"希望"等,表达感谢时常用的词语有"谢谢"、"感谢"等。
了解词语的语用功能能够帮助我们在交流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
3. 文化隐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同一个词语往往有着不同的隐喻意义。
词语的理解与作用
![词语的理解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4b19090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eb.png)
词语的理解与作用
词语的理解与作用是语言学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它们构成了语言的基础,而理解词语则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基础。
理解词语不仅仅是认识和记忆词语的表面意义,还包括理解词语的语境意义、比喻意义、象征意义等。
例如,“太阳”这个词的表面意义是指天文学中的恒星,但在不同的语境中,它可以表示希望、活力、温暖等不同的意义。
理解词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沟通交流:词语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理解词语才能理解他人
的意思,表达自己的思想。
2.文化传承: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理解词语,人们可
以了解和传承各种文化知识。
3.文学创作:在文学创作中,词语的选择和使用对于作品的表达效
果和艺术价值至关重要,理解词语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4.学术研究:在学术研究中,准确理解和运用词语是进行科学分析
和论证的基础。
5.社会交流:在社会交流中,理解词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
和社会问题,提高自身的社会认知能力。
总之,词语的理解与作用对于人们的语言运用和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具
有重要意义。
只有深入理解词语的含义和作用,才能更好地运用语言,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和文化素养。
2023高考复习语言运用题导练: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知识梳理+对点训练+答案解析)
![2023高考复习语言运用题导练: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知识梳理+对点训练+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263a5f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60.png)
2023高考复习语言运用题导练: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知识梳理+对点训练+答案解析)【知识梳理】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重点考查学生对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
考查的范围有: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所考词语,绝大多数是教材中出现过的词语。
考查的要点是常用易混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常用易混同音异义词的辨析和运用,成语和关联词语的辨析运用;词语辨析与选用的原则是“词不离句”,要先理解语境意义再关注词语意义。
一、词语的辨析角度1.词义轻重不同。
例如:“称道”和“称奇”,前者是称述、称赞,后者是称赞奇妙。
可见“称奇”比“称道”语义重。
2.范围大小不同。
例如:“目前”和“日前”,前者指说话的时候,后者指几天前。
由此可见“日前”的时间范围更大。
3.搭配的习惯不同。
例如:“坚定”和“坚强”,前者常和“立场、方向”等词语配合,后者常和“性格、意志”等词语配合。
4.语体色彩不同。
例如:“该”和“本”,前者是指示词,多用于公文,后者是指自己方面的,多用于口语。
5.感情色彩不同。
例如:“臆造”和“编造”,前者指凭主观的想法编造;后者的意思:①把资料组织排列起来(多指报表等);②凭想象创造(故事);③捏造。
“臆造”是贬义词,“编造”是中性词。
6.具体与概括的不同。
例如:“衣服”和“衬衫”,“衣服”是概括性的,指所有衣服,而“衬衫”是具体的,可以指长袖衬衫或短袖衬衫,男式衬衫或女式衬衫等。
二、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1.按词语的感情色彩分,词语可以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要注意在特定的语境中出现的褒词贬用、贬词褒用的现象。
2.按词语的语体色彩分,词语有口语、书面语、文学语言、科学术语之分。
口语,通俗易懂,适合谈话时用;书面语,庄重、文雅,适用于书面表达或正规、庄重的场合;文学语言,讲究生动形象;科学术语,讲究简明、准确、严密。
三、常见的关联词1.并列关系:句子中几个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并列的,没有主次之分,各个分句分别说明几种相关的情况,或表示一件事的几个方面。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a8165d74f46527d3240ce0f9.png)
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知识点的把握1.注意平时生活中对词语的理解和积累。
2.抓住整个句子,由整体到局部把握词语的含义。
3.明确关联词的搭配及其特点。
4.解答成语题要理解结构类型、感情色彩以及出处等知识,并透彻理解其含义。
5.根据具体语境,从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文体色彩以及语意轻重、大小范围和虚实需要等,对同义词或近义词进行辨析。
命题方向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一直是中考考查的必考内容。
对“词语”这一考点,归纳起来,大致包括积累、理解和运用三个层面。
从考查的内容来看,有课内外词语的积累,有在具体语境中对多义词、同义词、关联词语的辨析,有对词语(特别是成语)的准确理解和正确运用等。
从考查的形式来看,仍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
纵观各地中考试题的走势,可以预见,其内容将更趋丰富充实,也将更综合地考查我们运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根据语境,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运用能力,是各地中考试卷中的常考题。
第二,对成语,现在延伸至熟语的考查,近年来有固本求新的态势,要注意对报刊上一些语句中词语的辨析。
第三,对关联词语的考查,近年也有不少地区的试卷涉及,考查的重点是运用,这一点我们在复习中不能忽视。
第四,对加点词含义的理解,这类题型在各地中考试题中比较常见,要引起注意。
考试重点考点小结词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有意义的造句单位。
词是语音、语意的结合体。
学习现代汉语的词语,重在理解和运用。
对初中语文教材基础篇目中(现代文)的重要词语必须做到会读、会写、会解释、会运用,并能揣摩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或作用。
1.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本义是指词的起源义,即词的最初意义,如“钢铁(金属元素)”。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引申出来的并经过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如“手无寸铁(指刀枪等)”。
比喻义是由词的本义(或引申义)的比喻用法而形成的意义,如“铁证如山(比喻确定不移)”。
注意比喻义不同于比喻句。
比喻义是词的一种已经固定下来的意义,比喻句是在特定的上下文中间才应用的,是临时的。
如何正确理解并运用词语的词义与词性
![如何正确理解并运用词语的词义与词性](https://img.taocdn.com/s3/m/7d522831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74.png)
如何正确理解并运用词语的词义与词性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人们交流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
了解词语的词义和词性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正确理解并运用词语的词义与词性。
一、词义的理解与运用词义是词语所具有的意义或含义,是人们理解和运用词语的基础。
正确理解词义有助于避免理解上的混淆和误解,同时也能够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以下是几种正确理解并运用词义的方法:1. 依靠词典:词典是理解词义的重要工具。
当遇到不熟悉的词语时,可以查阅词典,了解其含义和用法。
在选择词典时,应该选择权威可靠的词典,并注意词典的出版年份,以保证词义的准确性。
2. 通过上下文理解:在阅读文章或听取他人讲话时,可以通过上下文来推测词语的词义。
上下文包括前文、后文以及上下文中其他词语的含义。
通过综合分析上下文的信息,可以更准确地理解词义。
3. 掌握词义的多义性:很多词语具有多个意思,这就是词义的多义性。
为了正确理解和运用词义,需要掌握词语的不同含义,并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具体的词义。
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应该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义,以确保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二、词性的理解与运用词性是词语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属的类别。
了解词性有助于正确运用词语,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和流畅。
以下是几种正确理解并运用词性的方法:1. 通过词尾判断:在英语中,词尾通常可以表明词性。
例如,名词常以-s或-es结尾,动词常以-ing或-ed结尾,形容词常以-ful或-able结尾。
通过词尾的变化,可以判断词语的词性。
2. 注意词语的用法: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句子中可能具有不同的词性。
为了正确理解和运用词性,需要注意词语的用法,并结合上下文来确定词性。
3. 学习常见的词性转换:有些词语可以在不同的词性之间转换,例如,名词可以变为动词,动词可以变为形容词等。
学习常见的词性转换规律,可以扩大词汇的运用范围。
三、词义与词性的关系词义和词性是相互关联的。
词语运用学习词语的正确用法与运用技巧
![词语运用学习词语的正确用法与运用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289734b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db.png)
词语运用学习词语的正确用法与运用技巧现代社会中,词语是我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基本单位。
准确地运用词语能够使我们表达更加精准、流畅,但是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也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惑和误用。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词语的正确用法与运用技巧,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 词语的基本认知在学习词语之前,我们首先要认清词语的基本概念。
词语是语言中具有独立意义的最小单位,它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他词语组成短语、句子等。
词语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类。
实词是能够表示事物、动作、属性等有具体指向的词,如“书”,“吃”,“高”的“高”,而虚词则是在语法中起连接、修饰、标点等作用的词,如“的”,“了”,“呢”。
对于不同类型的词语,我们要根据其特点来运用。
2. 词语的搭配与固定搭配在运用词语时,搭配是一个重要的要素。
不同的词语之间具有一定的搭配关系,只有正确地进行搭配才能使表达更加准确。
例如,“大声说话”、“深深地吸气”、“快乐的笑声”等都是常见的固定搭配,我们要熟悉并灵活运用这些搭配。
此外,还要注意一些词语的搭配习惯,避免使用不恰当的搭配,比如“介意”和“在意”之间的区别,要根据具体情境正确选择。
3. 词义的辨析与运用很多词语在表达意义上存在细微的差别,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认真辨析,避免使用不当。
比如,“美丽”和“漂亮”都可以表示外貌的好看,但“美丽”更强调内在的美,而“漂亮”则更注重外表的好看。
此外,还要注意一些近义词的区别,如“购买”和“采购”都可以表示购物,但前者更偏向于普通消费,后者则更多用于商务采购等正式场合。
通过积极学习,我们能够不断提升词义的辨析能力,从而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4. 上下文的理解与推敲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词语的正确运用离不开对上下文的理解与推敲。
不同的语境会对词语的含义产生影响,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来选择适合的词语。
比如,在描述一个人的外貌时,如果上下文是正面的,我们可以用“英俊”、“帅气”等词语,如果是负面的,我们可以用“丑陋”、“邋遢”等词语。
培养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辨析和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辨析和运用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11616b50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e6.png)
培养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辨析和运用能力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辨析和运用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语文素养,加深对语言的理解,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
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辨析和运用能力。
一、词语的理解词语的理解是学生对于词语含义的准确把握。
一个词语的理解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语境理解、词义辨析和字词结构分析等。
学生需要在不同的语境中学会理解词语的意思,特别是在阅读中运用上下文推测词义的能力。
例如,在读一篇文章时,学生可以通过前后文的线索来推测陌生词的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整个句子和段落的意思。
其次,词义辨析也是培养学生对词语理解能力的重要方面。
很多时候,同一个词语可能有多个词义,学生需要通过上下文来选择正确的意思。
这需要学生具备对不同意思的词语进行辨析的能力。
例如,词语“点”可以表示小数部分、动词“点击”或者表示数量的单位,学生需要根据语境来判断该词语的具体含义。
最后,学生还需要掌握词语的字词结构,特别是对于复合词和派生词的分解和理解。
复合词是由两个或更多个词汇组合而成的,派生词是通过加上前缀或后缀形成的。
学生需要通过分析这些构词成分,理解词语的构造和含义。
例如,“火车”是由“火”和“车”两个词汇组合而成,学生可以通过分解这两个部分来理解该词的意思。
二、词语的辨析词语的辨析是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遇到的重要问题之一。
不同词语之间可能只有细微的差别,但在使用时可能造成意思的混淆。
因此,学生需要具备对词义细微差别的敏感性,并能够准确运用。
以下是几组常见易混淆词的辨析示例:1. 人/人们:指泛指的不特定的人时,用“人”;指特指的人时,用“人们”。
2. 开心/高兴:指由内心产生的快乐时,用“开心”;指外界的情境给予的快乐时,用“高兴”。
3. 聪明/智慧:指对于学习事物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时,用“聪明”;指具备对事物的全面了解和深入思考能力时,用“智慧”。
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词语的理解和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38949faa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1d.png)
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通过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的重要性,并讨论如何提升我们的词语运用能力。
一、词语的理解词语的理解是指我们对词语所代表的含义进行准确的把握。
要理解一个词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词义解析:通过查阅词典或其他工具,了解词语的基本含义和可能的引申含义。
例如,对于词语“坚强”,我们可以通过查询词典,了解它的基本含义是指意志坚定,能够承受压力和困难。
2. 上下文推断:在阅读文章或听别人说话时,我们可以通过上下文来推断词语的含义。
例如,如果我们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经济不景气,许多企业面临倒闭的风险”,我们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断,“倒闭”这个词的含义是指企业破产关闭。
3. 词语搭配:词语的含义还会受到其搭配的影响。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搭配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词语“发展”在“经济发展”中的含义是指增长和进步,而在“发展空间”中的含义是指可利用的空间。
通过对词语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其含义,并运用于实际的语言表达中。
二、词语的运用词语的运用是指我们在表达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并将其组合成准确、生动的句子。
为了提升词语的运用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丰富词汇量:词汇是词语的集合体,通过广泛阅读,不断积累词汇,我们可以拥有更多丰富多样的词语选择。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背单词、扩展词汇网络等方法来不断增加自己的词汇量。
2. 注意词语的准确用法:不同的词语有不同的用法和搭配,我们在运用词语时应注意其准确用法。
例如,词语“生气”和“生气”虽然发音相同,但一个是指愤怒,一个是指活力,我们在运用时要根据上下文准确选择。
3. 句子结构的灵活运用:词语的运用不仅仅是单纯地选择合适的词,还包括将其合理地组织成句子。
通过学习不同的句子结构,我们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词语,使句子更加生动有力。
词语的含义与用法
![词语的含义与用法](https://img.taocdn.com/s3/m/45fc4ae7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74.png)
词语的含义与用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而词语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本文将探讨词语的含义与用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词语。
一、词语的含义词语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事物的基本单位,不同的词语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词语的含义可以从字面含义和引申含义两个方面来理解。
字面含义是词语的直接表述,它通常指词语在字典中的解释。
例如,“美丽”一词的字面含义是“外貌漂亮,色彩明亮”,而“智慧”的字面含义是“聪明,有才智”。
字面含义往往是词语最基本的意义,也是人们最直接理解的意义。
引申含义是词语在语境中获得的更丰富、更深层的意义。
当词语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被扩展和引申,它们的含义也会随之发展。
例如,“思考”一词的引申含义可以是“仔细思考,深思熟虑”,而“创新”的引申含义可以是“创造新的东西,开创新的局面”。
引申含义让词语更具有丰富的表达功能。
二、词语的用法词语的用法是指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运用方式。
不同的词语有不同的语法特点和搭配规则,正确理解和运用词语的用法对于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1. 词性用法词性是指词语在句子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
常见的词性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不同的词性在句子中有不同的用法和语法要求。
例如,名词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等,动词可以表示动作或状态,形容词可以用于修饰名词,副词可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
2. 搭配用法搭配是指两个或多个词语在句子中一起出现的固定搭配。
搭配的选择通常基于语言习惯和语境要求。
例如,我们说“喝茶”而不是“喝咖啡”,说“高兴”而不是“快乐”,这些都是搭配的用法。
3. 语境用法语境是指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使用情况。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用法。
例如,“银行”一词在日常生活中常指金融机构,而在建筑领域中则是指土建工程中用于堤坝等用途的建筑工程。
三、正确运用词语的重要性正确运用词语是语言表达准确性和效果的关键。
词语的理解与应用
![词语的理解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ad97032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18.png)
词语的理解与应用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人们进行交流和表达思想的工具。
通过理解和应用词语,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使沟通更加清晰和有效。
本文将探讨词语的理解与应用,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提升词汇水平。
一、词语理解的重要性在日常交流中,词语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含义,我们才能正确地把握他人的意思,避免产生误解。
此外,通过理解词语的语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扩展自己的词汇量,并提高表达能力。
二、提升词汇理解的方法1. 阅读:阅读是最为常见的提升词汇理解能力的方法之一。
通过大量的阅读,可以接触到不同领域、不同风格的文字,拓宽词汇的范围。
在阅读过程中,如果遇到不熟悉的词语,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测其大致含义,或者查阅字典进行准确解释。
2. 学习词根词缀:许多词语都由词根和词缀组成,掌握常见的词根词缀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推测和理解词语的含义。
例如,“auto-”表示“自动”,“-graphy”表示“写作”,那么“autobiography”就是“自传”的意思。
3. 制定词汇学习计划:针对自己的需求制定专门的词汇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掌握需要用到的词汇。
可以根据主题或领域进行分类,设置学习目标,并通过词汇卡片、应用程序等方式进行记忆。
三、词语应用的技巧1. 适当运用词语:根据不同的语境和目的,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使用。
在正式场合中,要注意使用恰当、正式的词语,使自己显得专业和有说服力。
而在日常对话中,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口语化的词语和短语,增加表达的亲切性和自然度。
2. 注意词语搭配:词语的搭配也是词语应用的重要方面。
一些词语具有固定的搭配习惯,只能搭配特定的词汇。
例如,“make a decision”、“take a shower”、“run a business”等。
了解并熟练掌握常见的词语搭配,可以使表达更准确、地道。
3. 引用例证和比喻:在写作或演讲中,可以运用例证和比喻来丰富表达。
通过引用例子、经验或比喻,可以更生动地展现自己的观点,使语言更具说服力。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教案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686867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e4.png)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并理解本节课所学的词语。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词语进行口语表达和书写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汉语词语的兴趣和敏感度。
二、教学内容:1. 词语的定义与分类。
2.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3. 词语的辨析与练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本节课所学的词语,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 难点: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词语进行口语表达和书写。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语的定义、分类和用法。
2. 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词语辨析和练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任务驱动法:布置相关的口语表达和书写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词语。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简单的口语交流,引导学生关注词语的使用。
2. 新课内容:讲解本节课所学的词语,包括定义、分类和用法。
3. 词语练习:进行相关的词语辨析和练习,巩固学生的理解。
4. 口语表达任务:布置一个简单的口语表达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词语进行交流。
5. 书写任务:布置一个简单的书写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词语进行写作。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课堂参与、练习完成情况和任务成果来进行。
2. 关注学生在口语表达和书写中的准确性、流畅性和创造性。
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巩固所学词语。
2. 组织词语竞赛或游戏,增加学生对词语学习的兴趣。
3. 鼓励学生进行词语创新,如创作短文、故事或诗歌等。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提供丰富的词语学习内容。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练习材料: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和任务,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九、教学进度安排:1. 每节课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新词语的学习和练习。
2.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3. 在一个学习阶段结束后,进行一次全面的复习和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一)考纲要求及重要性中考语文科目说明中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涉及词语的相关描述:“正确使用和选择词语(包括成语)”、“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通假字的本义和含义”、“欣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音.和表达技巧”、“语言通顺、简洁得体”等,这些描述分散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欣赏评价五种能力中,可见词语的考查贯穿整个中考语文试卷。
(二)考试类型综述中考词语的考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词语的理解与辨误;②同义词和反义词的运用;③关联词语的选择;④熟语(包含成语)的正确使用等。
题型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和问答题为主,但有时也会和其他题型综合起来考查。
例如和正确书写汉字、修改病句、仿写句子等题型结合起来,重点考查对词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分项解读:①词语的理解与辨误☆词语的意义从意义多寡来看分单义词和多义词,今天我们重点介绍多义词。
多义词表示几个互有联系的意义的词,多义词的词义又可分为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引申义:由基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
如“木本植物的通称”是“树”的基本义,“种植,栽培”“树立,建树”是派生出来的引申义。
比喻义: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而逐渐固定下来的新义。
事物之间常常有相似的地方,用词的基本义来比喻另一事物,就产生比喻义。
如“花岗岩...脑袋”,“花岗岩”是一种建筑材料,这里指顽固不化;“这次没考好,千万别背上包袱..”,“包袱”比喻精神上的负担。
这里注意词语的比喻义和作为修辞手法的比喻有不同的地方,词的比喻义是多义词中一个已经固定下来的意义,而比喻手法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应用的。
例1、(2010山西)下列注音、书写、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惬(qiè)意〕称心,满意〔坦荡如砥( dǐ)〕平坦得像磨刀石B 〔恻(cè)隐〕对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不卑不亢(kànɡ)〕既不自卑,也不高傲C 〔匀称(chènɡ)〕均匀,比例和谐〔捉襟见纣(zhǒu)〕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纣解析:此题对词语的理解考查就结合在字音、字形的综合掌握情况里。
很明显,词义的理解没有错误,而是字音字形出错了。
“匀称(chèn)”错读为“chèn ɡ”;“捉襟见纣zhǒu”中的“纣”应书写为“肘”。
答案:C例2、(2008 湖南长沙市)结合语境,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B 目前大量“白色垃圾....”严重污染水流,清理“白色垃圾”已迫在眉睫(白色垃圾:指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弃塑料及制品)C 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气冲斗牛:形容气势很盛,可以直冲云霄。
斗牛:指牛的脾气很大)D 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解析:“风流”是“杰出,英俊”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引申出能建功立业。
“白色垃圾”则是运用了比喻义。
“不言而喻”则是字面的本义。
“斗牛”本义指北斗星和牵牛星,这里泛指云霄,而不是指牛的脾气很大。
结合语境理解词语,一定要仔细推敲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具体含义,方能做到万无一失。
答案:C☆词语的色彩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
要使我们的语言表达得正确、鲜明、生动,必须掌握丰富的词语,并且要善于使用这些词语。
词语用得好,并不是要求辞藻华丽,而是要求用得准确、贴切。
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了解词语的意义,还要了解词语所附加的色彩。
如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
A 感情色彩:词语带有褒扬、喜爱、肯定、尊敬等意味就是褒义词词语带有贬斥、厌恶、否定、鄙视等意味就是贬义词词语介于褒义和贬义之间,既可以用在好的方面,又可以用在不好的方面的是中性词。
如:害怕、保护、结果等词语。
B 语体色彩:词语还带有不同的语体色彩。
有的随便,通俗,如:惦记、脑袋、脸蛋儿、哆嗦、吓唬、死了、爸爸、完活多用于日常说话中,多是口语词;有的庄严,郑重,如:怀念、头颅、面孔、颤抖、恐吓、逝世、父亲、竣工多用于书面中,是书面词;有的具有文学的生动、形象等意味,如:惆怅、晶莹、婉转等;还有的单义,专业,如:利息、血压、光年、氧化、社会主义等多用于专门性文章。
这些恰恰也说明要注意词语的使用场合,如果用的不合适,就会给人一种很不协调的感觉,甚至弄出笑话。
我们知道,充分掌握知识是前提,具体解答题目才是活用知识的过程。
例3、(2008 山西《8分23秒的震撼》第24、25.、26.、27题都涉及到词语的考查;24题(2分)选文语言生动,使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请从第⑦段筛选出表现野牛勇猛与力量的词语。
(如风而至团团包围狂追吼声如雷)解析:此题就是考查塑造文学形象时词语的表达技巧,其实就是词语的文学语体的运用。
25题(2分)第⑧段“几个动作,在一瞬间内一气呵成”一句中,“几个动词”指的是什么?(疾冲(冲)一挑(挑)飞摔)解析:词语考查题是中考语文的常规考查题,重在考查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不考名词术语,也不单纯考表面知识。
此题就是对动作描写即“动词”的考查,说到词性,今年的一道词语考题:(2010 山西《我们一样爱他们》) 13题(2分)题目中的“我们”在文中指那些人?(生性顽劣,整天爬树打架,几乎每门功课都不及格的贫困生),“我们”是人称代词,它具体指代的内容要结合对整篇文章的仔细阅读,这里不光有对词语的理解还有用合适的语言正确表述的要求。
在以往的试题训练中,我们看到过近指代词“这”在文中指代什么内容的考题,所以,学生答这类题较容易,几乎没有障碍。
26题(2分)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8分23秒的牛狮大战,完全颠覆..了我曾经对于强者和弱者的定义”(颠覆:这一词语强烈地表现了牛狮大战完全推翻了“我”最初认为自然界弱肉强食的一般规律。
)解析:“颠覆”的本义是用阴谋手段从内部推翻合法政权。
这里结合语境,是指“我”内心的观点被眼前的一幕推翻了。
27题(3分)第⑩段和⑾段都提到“8分23秒”,有什么作用?(照应题目强调牛狮大战的时间之短突出牛狮大战带给“我”的震撼之大)解析:我们知道,时间词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往往会产生时间短、情况危急、震撼人心的作用,这里的“8份23秒”多次出现就有这样的表达效果,也印证了词语的文学语体色彩在中考题目中的考查。
当然,解答这类题目还得联系整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停留在词语的表面是不够的,要有深挖词语含义的答题意识,这种意识的培养要在平时训练中逐步形成。
上面的例子紧凑地出现在2008年的山西中考语文试题的一篇阅读题内,且分值达到9分,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命题人在词语考查上的重视度。
例4、(2009 山西《溃散的黑暗》)15题(3分)结合语境,品析⒁段中词语的表达效果。
(跌跌撞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盲姑娘在陌生的土地上被人歧视、被人轻视、被人误解的坎坷经历。
)解析:“跌跌撞撞”本义是形容走路不稳。
结合语境,抓住文章之前的“在陌生的土地上”和之后的“被人歧视过、被人轻视过、也被人误解过”等句子,就可看出“跌跌撞撞”形象地写出了盲姑娘在异国土地上生活、学习的艰难。
一个普普通通的词语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就可以产生不凡的作用,联系文中主人公的人生经历,这个词语就有了质的飞跃,盲姑娘面对自身和外界的重重困难,像风雪中的腊梅饱受严寒的考验,依然傲立枝头,盲姑娘的自强不息,对理想的执著追求给我们读者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文章作者和试卷命题人的意图就在字里行间得到完满。
(《只追前一名》)19题(2分)根据文章内容,将“智慧”和“胆识”两个词语分别填在第⑤段相应的横线上。
“只追前一名”,是一种人生的跨越,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胆识。
解析:此题考查对词语的运用和对文章的理解。
本文强调的是“胆识”。
“胆识”:胆量和见识。
在现实生活中要做到提得起,需要聪明智慧;但是要放得下,不仅需要聪明智慧,更需要胆识和勇气。
文中不管是世界著名撑竿跳高运动员“一厘米王”布勃卡,英国知名作家兼战地记者希华莱德,还是朱成和她的妈妈,他们都是以自身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为基础,用高屋建瓴的胆识,凭借果断迅猛的冒险精神,当机立断地作出决策并付诸行动取得成功的。
这两个词语之间不仅有词义上的逻辑关系,还有主旨上的内在联系,分析了词语的本义,结合文章的要旨,答案也就不言而喻。
例5、(2010 山西《我们一样爱你们》)17题(3分)在小说情节展开过程中,“年轻人”的神情随之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从文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有点尴尬→(慌乱)→(沉默)→笑了→(坚定)→满怀歉意解析:通过对文章仔细地阅读,提取准确的信息,选择恰当的词语刻画人物是中考常见题型,这方面的训练我们应该很熟悉。
②同义词和反义词的运用上述例子主要解读了词语的理解和在文中的作用,从内涵和外延两个角度,关注中考语文在词语方面的考查,对近义词和反义词的运用,在2008年试题中出现了一个2分题:奥运“祥云”火炬登顶珠峰,是中华民族挑战人类极限的一次壮举,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逾百年历史的一道奇观,也是中国奉献给全世界的一大人类杰作。
备选词语:佳作风光作品奇观景色杰作(近义词:佳作杰作作品;风光奇观景色。
)2009年和2010年没有出现此类题目,我们注意这几方面的答题技巧:A词义的范围大小,语意的轻重,侧重点的不同;B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的差异;C 语法功能即运用对象、搭配习惯、造句功能等。
具体的例子这里就不再赘述。
③关联词语的选择关联词语在九年级上册的语文基础知识附录里有“关联词语一览表”:1、并列复句:分句描述几件事情或说明相关的几种情况,分句之间没有主次之分,排列次序可颠倒.......。
2、承接复句:分句间的关系式时间、动作的承接,排列顺序不可......颠倒..。
3、递进复句:后一个分句表示的意思比前一个分句更进一层。
4、选择复句:表示两种可能情况有所取舍(取舍..选择句)或只提出几种可能的情况(无取舍...选择句)5、转折复句:后一个分句的意思转到前一个分句相反的意思上去。
6、因果复句: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个分句说明由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说明因...果.关系);或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或前提,后一个分句推出结论(推论因果....关系)7、假设复句: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产生的结果。
8、条件复句: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熟练掌握各类关联复句特定的关联词,有助于正确判断复句的类型。
下面是几个容易搞错的关联词,要记牢:不是……而是……表并列; 不是……就是……表选择;不管……都……表条件;尽管……也……表转折;即使……也……表假设;既然……就……表因果;无论……都……表条件;宁可……也……表选择;既……又……表并列;要么……要么……表选择;只要……就……表充分条件;只要……才……表必要条件学生充分熟悉、理解单句和单句之间的关系是答题的关键,形成语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