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采访》教学设计
24.儿子的采访(教案)
24.《儿子的采访》教案教材分析: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儿子采访爸爸的梦想是什么?爸爸告诉他自己有三个愿望:第一个是吃得下饭;第二个是睡得着觉;第三个是笑得出来。
儿子不理解,就如实地写出了《我眼中的爸爸》。
这个在儿子看来不值得推崇的爸爸,他的愿望却值得我们品味。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儿子的采访中了解爸爸的三个愿望,从《我眼中的爸爸》中了解爸爸这个人。
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运用采访的方式了解父母对人生三个愿望的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父母对人生三个愿望的感悟。
重难点分析:知道爸爸有哪三个愿望,并根据三个愿望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一、畅谈理想,埋下伏笔。
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触摸成人的内心世界。
请大家都敞开自己的心扉,畅所欲言,希望你们能和爸爸妈妈实现心灵的对接。
同学们,闭上眼睛,不知你是否想起了自己美丽的梦想?现在就让我们谈谈自己的梦想吧!学生各抒己见。
)二、阅读课文,感受父亲的三个愿望。
1.自由阅读,了解儿子采访爸爸的过程,了解爸爸的三个愿望。
课件展示学习提示:(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交流汇报自读情况。
总结出爸爸的三个愿望:一是吃得下饭;二是睡得着觉;三是笑得出来。
课件展示3.再读课文,了解儿子在采访过程中的反应,体会儿子的心情。
课件展示4.读课文中儿子的作文《我眼中的爸爸》,谈谈对爸爸的认识,体会爸爸为什么会有这样三个愿望。
在学生谈对这部分的理解和对“爸爸”的评价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联系老师的话来体会。
三、自由结组,表演课文故事,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1.学生分组准备表演,排练。
教师可以进行具体的指导,如适当分组,适当分配内容,有的表演采访过程,有的表演后面的“父子交流”部分,有的朗诵儿子的作文……展示课件2.学生表演。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围绕以下话题交流:1.爸爸的愿望的确与众不同,你能理解吗?你们生活中有吃不下、睡不着、笑不出来的时候吗?2.你认为爸爸的愿望容易实现吗?谈谈自己的理解。
康定县二小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4《儿子的采访》教案2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4儿子
学习提示: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交流汇报自读情况。
总结出爸爸的三个愿望:
一是吃得下饭;二是睡得着觉;三பைடு நூலகம்笑得出来。
3.再读课文,了解儿子在采访过程中的反应,体会儿子的心情.
4.读课文中儿子的作文《我眼中的爸爸》,谈谈对爸爸的认识,体会爸爸为什么会有这样三个愿望。
(表现了“我”第一次到林中拉琴时那种兴奋的心情,暗示“我”对拉好琴充满了信心)
2.回忆本组课文,找出其他类似的句子,交流各自的体会和感受
3.交流自己在习作中是如何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
4.课后积累相关的句子。
交流平台
1.学生读例句,讨论这些句子对于抒发美好情感的作用。
A。“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侧面烘托出桑娜对家人的热爱)
B.“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表明桑娜非常善良,宁愿自己吃苦也要帮助他人的品质)
C.“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4)自己蓄水
小结:
南沙群岛地处赤道边缘,高盐、高湿、高温,雾水是咸的,晒干后便是白白的盐花,放在地上的温度计,一两分钟便会晒爆。连以海为生的渔民都视其为生命的禁区.而勇敢的战士们却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战士们不畏艰难的精神不正诠释了英雄的真谛吗?
2.缺蔬菜
出示句子,练习朗读
“半天、切得不能再薄、舍不得"应重读
板书设计
南沙卫士
驻守原因
缺淡水,缺绿色植物赞扬海防战士无私的奉献精神
这种语文《儿子的采访》教案
这种语文《儿子的采访》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儿子的采访》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2)学会通过采访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家庭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儿子的采访》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2)运用采访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简介课文《儿子的采访》的作者和背景。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句型练习:(1)教师出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学生进行口语练习。
(2)学生互相交流,巩固句型和词汇。
四、作业布置:1.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采访问题列表,对家庭成员进行采访。
2. 以课文为素材,编写一篇短文,描述家庭关系和亲情。
五、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能够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2. 学生对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的掌握情况如何?是否能够运用到实际交际中?3. 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是否能够熟练运用采访的方式进行交流?4.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 利用情境教学法,创设家庭场景,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学习词汇和句型。
3. 运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4儿子的采访 教案-冀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
24儿子的采访教案-冀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24* 儿子的采访教材: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综合学习五:生活的启示课时:2课时板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儿子的采访》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是写爸爸的三个愿望及儿子的反应,其中的生字词较少,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能正确理解课文的表层含义,难点在于理解爸爸的三个愿望的含义和体会父母工作生活的不易。
学生分析由于六年级的小学生的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的层次,阅读能力也得到很大提高,通过自主阅读,他们能正确地理解这篇课文的表层含义。
但学生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所接受的影响和家长老师对他们的期望有关,他们的愿望大多是远大崇高的,至少在他们看来是“严肃”的、像“回事儿”的,这是孩子们学习这篇课文的认识基础和生活基础。
而课文中爸爸的三个愿望却如此“特殊”,这是由于他们缺少相关的生活工作经验,所以他们很难理解爸爸的这三个愿望的含义和体会到父母工作、生活的不易。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联系生活实际,运用采访的方式了解父母对人生三个愿望的感悟。
3.体会爸爸的三个愿望的含义,明白父母工作、生活的不易,能体谅父母。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及理解爸爸的三个愿望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爸爸的这三个愿望的含义,体会父母工作、生活的不易。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课前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交流预习)(一)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儿子的采访》,那你们知道什么是采访吗?生:像记者一样的工作、问别人一些问题并做相关的记录师:采访就是搜集寻访。
也专指新闻采访,即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的调查、访问等活动。
(二)同学们,老师今天要做一回记者,对你们进行采访,你们的愿望是什么?(让同学先想想,再请他们回答)生:科学家、老师、医生、每天都不要上学、没有作业等等,他们的愿望大多会是崇高、远大的,至少是像一回事的,这也和他们从小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所接受的影响和家长对他们的期望有关。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儿子的采访》教案
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儿子的采访》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采访的基本知识;2.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分析回答的合理性;3.学习如何用第一人称口吻,进行文字记述;4.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语言表达能力;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领导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学习课文《儿子的采访》。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如何用第一人称口吻,进行文字记述;2.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分析回答的合理性。
难点如何用第一人称口吻,进行文字记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观看新闻节目的采访环节,让学生了解新闻采访的基本知识。
2. 学习课文全班师生共同学习课文《儿子的采访》。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自己组织采访对象,并进行采访。
在采访过程中,请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记录采访内容,用第一人称口吻进行文字记述。
4. 学生发言请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发言介绍他们的采访对象以及采访的结果。
5. 分析回答的合理性班级讨论,通过分析采访结果,讨论每个小组的回答是否合理。
6. 撰写采访报道请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将他们的采访结果整理成一篇采访报道,并在报告中使用第一人称口吻进行文字记述。
7. 报告展示让每个小组的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采访报道,并接受其他同学的提问和评论。
8.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了解到了新闻采访的基本知识,并学会了如何提出问题、分析回答的合理性以及用第一人称口吻进行文字记述。
五、教学评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新闻采访的基本知识,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分析回答的合理性并用第一人称口吻进行文字记述。
通过小组讨论、撰写采访报道、展示和互动,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都有了很好的提高。
这种语文《儿子的采访》优秀教案
《儿子的采访》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儿子的采访》一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深刻的情感。
2. 如何运用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教学法: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文章中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学习。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儿子的采访》及相关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采访相关文章,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儿子的采访》,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师随机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 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写作手法,如人物描写、情感表达等,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这些写作技巧。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互相交流学习。
5. 写作练习: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手法进行练笔。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和学生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3. 通过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所学写作手法的运用情况。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采访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2.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相关的采访文章,扩大阅读量,提高文学素养。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度、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儿子的采访∣冀教版
《儿子的采访》教学设计朱庙小学 陈德辉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儿子采访爸爸的梦想是什么?爸爸告诉他自己有三个愿望:第一个是吃得下饭;第二个是睡得着觉;第三个是笑得出来。
儿子不理解,就如实地写出了《我眼中的爸爸》。
这个在儿子看来不值得推崇的爸爸,他的愿望却值得我们品味。
【知识与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从儿子的采访中了解爸爸的三个愿望,从《我眼中的爸爸》中了解爸爸这个人。
【过程与方法目标】联系生活实际,运用采访的方式了解父母对人生三个愿望的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父母对人生三个愿望的感悟。
【教学重点】知道爸爸有哪三个愿望,并根据三个愿望谈自己的感受 。
【教学难点】知道爸爸有哪三个愿望,并根据三个愿望谈自己的感受。
多媒体课件。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采访吗?采访就是搜集寻访。
也专指新闻采访,即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的调查、访问等活动。
2、老师做记者,对同学们进行采访,请问:你的梦想是什么?学生发言,谈自己的梦想。
3、同学们的梦想是远大、崇高的,有一位爸爸,在接受儿子采访时所说的梦想跟我们梦想完全不一样。
板书课题。
4、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教师注意引导。
5、从课文名称中我们知道课文讲述了“儿子”的一次采访,那么他采访了谁,问了什么问题,被采访者又是怎样回答的呢?二、初读感知,感受父亲的三个愿望: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
②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③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交流汇报自读情况。
①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②总结出爸爸的三个愿望:吃得下饭、睡得着觉、笑得出来。
三、再读课文,深度感悟:1、再读课文,了解儿子在采访过程中的反应,体会儿子的心情。
①爸爸所谈的三个愿望,儿子的想法是什么?有怎样的表现?想象一下他当时的心情。
说说你的感受。
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出来。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4《儿子的采访》精品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儿子的采访一、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爸爸的三个愿望,并了解爸爸这个人.3。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三个愿望的含义.二、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三个愿望的意义。
三、教法、学法:以读代讲、合作学习四、教学时间:3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你的父母都有些什么愿望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
(板书:儿子的采访)(二)理清思路,检查预习。
1.课文围“儿子的采访”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板书:采访,写作文,老师的评价。
)2。
检查交流预习情况。
(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找出容易出错的字,查阅小字典,帮助记忆。
(2)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提出疑问(三)作业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1自然段1。
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什么?2.学生交流,总结:采访爸爸,主要是:爸爸的梦想是什么?怎样实现?(二)学习第2——5自然段:1.思考、小组讨论:爸爸的三个愿望是什么?儿子听后的态度怎样?想象一下儿子当时的心情?2。
全班交流:指名发言,大家补充。
师总结板书:三个愿望儿子反应第一个愿望是吃得下饭认为他在开玩笑第二个愿望是“睡得着觉”。
真的着急了第三个愿望是笑得出来失去控制了3、你对他爸爸的三个愿望有什么看法?(三)学习第6、7自然段:1.读作文《我眼中的爸爸》,了解儿子眼中的爸爸是什么样的。
2.谈谈你的感受。
(四)学习第8——12自然段1。
思考、小组讨论:老师为什么给出了最高分?老师还做了什么?爸爸对儿子说这三个愿望的用意是什么?2.全班交流:指名发言,大家补充。
师总结.二、总结:谈谈你对他爸爸的三个愿望感受。
三、作业:1。
熟读课文2.采访自己的爸爸或妈妈,看看他们有什么愿望。
第三课时一、小组交流自己对父母的采访二、指名说说自己父母的愿望。
三、把自己的采访整理好,写成采访记录。
1。
指导采访记录的格式。
2.学生动笔整理四、同桌交流:互相评议采访记录。
灌南县二小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4《儿子的采访》名师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4儿
同读一本书,各叙一段“情"——今天的口语交际让我们明白了同一种事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只要是合理的都应该给予肯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学习的过程就像百川归海,希望同学们未来能成为博学多才的人!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平时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因此本次的口语交际课进展得很顺利.绝大多数同学能够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一起交流讨论。部分同学的语言不够流畅,还需对遣词造句进一步地推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懂得聆听别人发言,感悟对方话语的深意.多体谅父母。
教学重难点
1。知道爸爸有哪三个愿望,并根据三个愿望谈自己的感受。体会文中爸爸所说:“要实现这三个愿望还真不太容易呢!”
2.理解内容,理解爸爸说话的合理性。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互相谈谈自己的愿望或梦想。
教学预设:据我平时对学生的了解,他们的愿望或梦想大多是远大的、崇高的,至少在他们看来是“严肃”的、像“回事儿”的。这多半与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所接受的影响和家长对他们的期望有关。这是孩子们学习这篇课文的认识基础和生活基础,应予注意。因为他们马上就会发现课文中“爸爸"的梦想太有意思了,居然能叫梦想。
(3)说说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些生动的情景?(4)体会作者想象的合理性。出示句子:(两只小动物在松脂里挣扎的有关句子)师:你觉得作者想象它们在松脂里挣扎的情节是否合理?请联系文中描写这块琥珀的有关内容谈谈.引读:作者之所以这样想象,因为——琥珀中有黑色的圆环。还因为松脂又具有黏稠性。所以,那两只小虫在松脂里—-前俯后仰地挣扎。小结:可见由于作者科学推测、合理联想,使得这个科学小故事引人入胜,让我们读来仿佛身临其境。这也是科普文章的一种特点。2、琥珀除了科研价值以外,它还有其他的用处:出示:琥珀:一种很硬的、由微黄到微褐色半透明的树脂化石,产于冲积土、褐煤层或某些海滨,容易抛光,主要用于装饰品(如串珠及烟嘴),可作中药。指名读。师小结:老师出示的是字典上琥珀的解释词条,如果你以后想知道某些物品的用途,也可以通过查字典这种方式来解决.3、总结全文,布置作业:课文中蜘蛛吃苍蝇的故事是根据琥珀中有一只蜘蛛和一只苍蝇想像出来的。请你也发挥想像,说说在那个炎热的晌午,蜘蛛为什么要爬向这只苍蝇呢?如果自己觉得想像得不错,可以写下来。说明:作者的想象和推测都是有依据的,培养学生静心读文,学会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体会想象和推测的区别,体味作者用词的准确,为将来学生自己写作中的学以致用打下基础。
儿子的采访语文上册教案
儿子的采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事,了解采访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新闻采访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儿子的采访》2. 采访的基本概念和技巧3. 采访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模拟采访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采访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新闻采访能力。
四、教学难点1. 采访技巧的运用2. 学生分组进行模拟采访的组织和指导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采访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儿子的采访》。
3. 实践教学法:学生分组进行模拟采访。
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讲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 讲解采访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引导学生了解采访的重要性。
3. 分析课文《儿子的采访》,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采访的过程和要点。
第二课时: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讲解采访中的倾听和理解技巧,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
3. 进行课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模拟采访,锻炼采访技巧。
第三课时:1. 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讲解采访中的问题设计和回答技巧,引导学生掌握采访的核心要点。
3. 进行课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模拟采访,提高采访能力。
第四课时:1. 回顾前三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分析课文《儿子的采访》中的采访实践,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第五课时:1. 回顾前四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组织学生进行采访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采访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模拟采访进行评估。
2. 评价学生的采访技巧运用,通过模拟采访的表现和互评来评估。
七、教学资源1. 课文《儿子的采访》文本。
2. 采访相关的视频资料或新闻案例。
3. 采访实践所需的录音设备(可选)。
八、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布置,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讨论和模拟采访。
中方县XX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4《儿子的采访》教案2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4儿
儿子的采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儿子的采访中了解爸爸的三个愿望,从《我眼中的爸爸》中了解爸爸这个人。
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运用采访的方式了解父母对人生三个愿望的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父母对人生三个愿望的感悟。
教学重点:知道爸爸有哪三个愿望,并根据三个愿望谈自己的感受.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运用采访的方式了解父母对人生三个愿望的感悟教学过程:一、畅谈理想,埋下伏笔。
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触摸成人的内心世界。
请大家都敞开自己的心扉,畅所欲言,希望你们能和爸爸妈妈实现心灵的对接。
同学们,闭上眼睛,不知你是否想起了自己美丽的梦想?现在就让我们谈谈自己的梦想吧!(学生各抒己见。
)阅读课文,感受父亲的三个愿望。
1.自由阅读,了解儿子采访爸爸的过程,了解爸爸的三个愿望.学习提示:(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交流汇报自读情况。
总结出爸爸的三个愿望:一是吃得下饭;二是睡得着觉;三是笑得出来。
3.再读课文,了解儿子在采访过程中的反应,体会儿子的心情.4.读课文中儿子的作文《我眼中的爸爸》,谈谈对爸爸的认识,体会爸爸为什么会有这样三个愿望。
在学生谈对这部分的理解和对“爸爸"的评价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联系老师的话来体会。
三、自由结组,表演课文故事,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1.学生分组准备表演,排练。
教师可以进行具体的指导,如适当分组,适当分配内容,有的表演采访过程,有的表演后面的“父子交流”部分,有的朗诵儿子的作文……2.学生表演。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围绕以下话题交流:1.爸爸的愿望的确与众不同,你能理解吗?你们生活中有吃不下、睡不着、笑不出来的时候吗?2.你认为爸爸的愿望容易实现吗?谈谈自己的理解.3.你们喜欢这位爸爸吗?4.教师小结:有一位禅者说过:众生就像牛一样,被尘世中的种种俗事束缚着,生生死死不得解脱。
这句话听起来有点悲哀。
《儿子的采访》教学设计
《儿子的采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课文内容,包括儿子对母亲的采访内容和情感。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审辩能力。
3.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加强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儿子的采访》。
2.录音机及相关设备。
3.黑板、彩色粉笔。
4.图片展示材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幅插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插图猜测这个故事的内容是什么。
2.学习课文(25分钟)1)听录音,跟读课文。
2)学习课文内容,分析故事情节,并讨论问题。
3)分析文章结构,重点讲解难点词语或短语。
4)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文章中人物的性格、心理变化等。
3.语言表达(30分钟)1)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人物的性格、情绪变化等。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一则类似的采访报道,可以是换一个角度或者内容。
3)选取几组进行展示,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
4.反思总结(10分钟)让学生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思考到底什么是重要的,学到了什么。
并对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老师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五、教学反思:《儿子的采访》是一篇幽默且带有深刻道理的故事,适合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家庭和情感等话题。
通过教学设计,学生能够理解文本内容并培养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充当引导者、参与者和评价者的角色,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知识,还可以培养综合素质,提高综合能力。
儿子的采访语文上册教案
儿子的采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儿子的采访过程,理解儿子的成长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学会采访技巧,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爱亲人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儿子的采访过程,体会儿子的成长变化。
(2)运用采访技巧,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采访问题列表。
4. 录音设备(可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朗读上节课的课文,复习旧知识。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大家能回忆一下吗?2. 学习新课(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讲解生字词,让学生上台板书,并朗读。
(3)分组讨论:课文讲述了儿子的采访过程,大家能概括一下儿子的成长变化吗?3. 课堂练习(1)设置采访场景,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练习采访技巧。
(2)学生互评,教师指导。
4. 拓展延伸(1)让学生设想自己采访父母的情景,准备采访问题。
(2)学生互相采访,记录采访结果。
(3)分享采访心得,讨论成长过程中的变化。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题。
(3)准备下一节课的课文朗读。
2. 拓展作业:(1)采访家人,记录采访过程和心得。
六、教学内容本节课将继续学习《儿子的采访》这篇课文,重点分析儿子的采访技巧和父母的教育方法。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采访的基本技巧,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
这种语文《儿子的采访》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这种语文《儿子的采访》优秀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儿子的采访》,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所传达的教育意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尊重父母、珍惜亲情的美德。
3.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学会采访技巧。
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与分析。
2. 培养学生尊重父母、珍惜亲情的意识。
3. 采访技巧的指导与实践。
教学难点:1. 采访技巧的运用。
2. 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引导。
二、教学准备教材:《儿子的采访》及相关采访资料教具:多媒体设备、采访道具(如话筒、录音设备等)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儿子的采访》的作者及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儿子的采访》,理解故事内容。
3. 故事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及主题,引导学生体会故事所传达的教育意义。
4.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培养学生尊重父母、珍惜亲情的意识。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重父母、珍惜亲情的重要性。
四、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向父母表达自己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2. 准备下一节课的采访活动。
第二课时:1. 课堂导入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采访技巧讲解教师讲解采访的基本技巧,如提问、倾听、记录等。
3. 采访实践学生分组进行采访实践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4. 采访分享每组学生分享自己的采访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5. 情感升华教师引导学生从采访活动中感受到父母的爱,进一步培养尊重父母、珍惜亲情的意识。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采访技巧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尝试运用采访技巧,向父母进行一次家庭采访。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确保教学效果的达成。
东安县XX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4《儿子的采访》教案2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4
精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嫦娥的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
教学难点:
学习嫦娥心地善良、为民造福的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教法学法:
以读促悟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赏“月"吟诗,引入新课。
在中秋的夜晚,看着一轮圆圆的月亮从水面升起,作为一个受过中华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国人,心中此时会不由冒出许多的诗句来,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比如……(让生去补)
1.自由阅读,了解儿子采访爸爸的过程,了解爸爸的三个愿望.
学习提示:
(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交流汇报自读情况。
总结出爸爸的三个愿望:
一是吃得下饭;二是睡得着觉;三是笑得出来。
3.再读课文,了解儿子在采访过程中的反应,体会儿子的心情.
4.读课文中儿子的作文《我眼中的爸爸》,谈谈对爸爸的认识,体会爸爸为什么会有这样三个愿望。
二、揣摩人心
1.这段文字抽出来读我们感觉很美,现在请同学们将这段文字送回文章里去,把课文整体读一读,留意一下,当你再一次读到这段文字时,你还认为嫦娥奔月仅是画面的美吗?
2.人更美:心地的善良。能具体说说吗?先默读,把一些支持你想法的语句用线画下来。交流讨论
先从总体上把握。体会在两点上:一是接济贫苦的乡亲们.二是不让坏人逢蒙害人,不顾一切吞下仙药。
师:是啊,这是一个多么温馨而甜蜜的时刻啊.记得小时候,一到中秋的晚上,我常常倚在奶奶的怀里看月亮,看吴刚伐桂,看玉兔捣药,听奶奶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自学情况交流。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后羿射日
第二段(第3-5自然段):嫦娥奔月
儿子的采访语文上册教案
儿子的采访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和教育方式。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重父母,理解父母的教育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父亲对儿子的关爱和教育方式的理解。
教学难点: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父亲教育方式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齐读课文“儿子的采访”。
2. 学生分享他们对的理解和思考。
二、生字词学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和理解生字词。
3. 学生进行生字词的朗读和书写练习。
三、课文朗读与理解(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齐读课文。
2.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和理解课文内容。
3. 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四、父亲教育方式的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父亲对儿子的教育方式。
2. 学生分享他们对父亲教育方式的理解和看法。
3. 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感受。
3. 教师进行总结和鼓励。
六、课文深入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深入理解父亲的教育理念和儿子的成长过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父亲与儿子之间的互动和情感变化。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七、角色扮演(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父亲、儿子或其他人物)进行扮演。
2.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排一段对话或情景,进行角色扮演。
3. 各组展示角色扮演成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八、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理解父亲的教育方式对儿子的影响?”2.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课文内容和个人经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子的采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从儿子的采访中了解爸爸的三个愿望,从《我眼中的爸爸》中了解爸爸这个人。
过程与方法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运用采访的方式了解父母对人生三个愿望的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父母对人生三个愿望的感悟。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爸爸有哪三个愿望,并根据三个愿望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一.畅谈理想,埋下伏笔
导入: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这一课,目的是让我们触摸成人的内心世界。
请各位都敞开自己的心扉,畅所欲言,希望你们能和爸爸妈妈实现心灵的对接。
1. 播放歌曲:《真心英雄》
同学们,伴着这首歌,不知你是否想起了自己童年那美丽的梦想?现在就让我们谈谈自己的梦想吧!
学生各抒己见(我梦想当一名音乐家、医生、舞蹈家等)
二.阅读课文,感受父亲的三个愿望。
1.我们儿时的梦想都是那么远大、那么令人神往。
可在文章《儿子的采访》中,爸爸的梦想却是不同寻常的。
现在我请同学们在读一读这篇文章,再和你的小伙伴商量商量,一会儿,我们把这个小故事表演下来。
(开始阅读,自由结组表演。
)
(第一组学生表演文章第一部分)
师:谁能根据文章的内容评价一下他们的表演?
预设:
生:我觉得既然已经当了爸爸了就应该有成人的感觉,声音稍粗一点儿就更像了。
生:我觉得儿子演得很天真。
…………
2.师:他们不仅按原文演,还加进了自己的想象,再创作,很好。
爸爸的第一个愿望是“吃得下饭”,第二个愿望是什么呢?谁来继续表演?
(第二组学生表演第二部分)
师:谁能根据文章的内容评价一下第二组的表演?
预设:
生:儿子演得不够精彩,应该对爸爸比较尊重,因为他已是二年级学生,已经懂事了。
生:我认为妈妈演得有点漫不经心?
师:那你把妈妈的话再说一说。
生:…………
3.师:他们说得都很诚恳。
不过,第二组表演得也很投入。
那么,爸爸的第三个愿望是什么呢?
(第三组同学上台表演,学生评价)
师:他们演得都很精彩。
现在我们了解到爸爸的三个愿望是————
生:一是吃得下饭;二是睡得着觉;三是笑得出来。
4.师:不过看得出孩子并不理解爸爸的三个愿望,于是他在后面附了一篇作文。
第二天,孩子把作文交给老师,老师会怎样评价孩子的作文呢?请同学们接着表演下面的内容。
(第四组同学上台表演,师生评价)
三.围绕爸爸的心愿,从不同角度畅谈感受。
1.师:我们的故事就讲到这里。
爸爸的愿望的确与众不同,同学们,你能理解吗?你们生活中有吃不下、睡不着、笑不出来的时候吗?
(学生积极发言)
2. 师:你认为爸爸的愿望好实现吗?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不容易,因为爸爸工作忙。
生:不容易,因为他平时工作非常忙,压力很大。
不过我觉得他很乐观。
3、师:你们喜欢这位爸爸吗?
生:我非常喜欢文中的爸爸,他的愿望很真实,并不是为了让孩子作业的高分就很虚伪。
生:我喜欢这个爸爸,因为他真心和儿子交谈,增进了父子之间的亲情。
生:我也喜欢,因为爸爸很乐观。
生:我喜欢这个爸爸,因为他很风趣,他的话还很有哲理:只有自己不烦恼,才是最好的愿望,也是最难的愿望。
4、教师小结:有位禅者说过:众生就像牛一样,被尘世中的种种俗务束缚着,生生死死不得解脱。
这句话听起来有点悲哀。
但不管我们人生道路是曲折还是平坦,我都祝
福各位“吃得下、睡得着、笑得出来”,平平淡淡才是真。
四、作业
回家采访自己的爸爸妈妈,问问他们对这三个愿望的看法。
结合自己的感受把采访记录在小本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