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主观评价
汽车的主观评价标准
汽车的主观评价1. 乘坐舒适性评价1.1 连续激励(Continuous Events)车辆行驶在不平路面上造成汽车的振动,路面分为Smooth road和Rough Road。
Smooth Road包括:非常平滑的路面、微量路面激励、少量连续或不连续激励的路面。
Rough Road是指:有波长不等的凸起路面,起伏和Dips路面造成车辆剧烈的振动。
Primary Ride/Body motion由于路面不平引起的车辆低频振动,判断你感受到的车体垂直振动、俯仰量,是否有车辆间断漂浮的感觉,是否有车体加速度的迅速改变,是否感受到由于车体侧倾造成头部横向颠簸不舒服的感觉。
Secondary Ride/Vibration (high frequency)振动由各种不平路面激励引起,驾驶员和乘客可从座垫、靠背、方向盘、地板、变速杆等。
判断路面激励造成的持续和不规则的车体俯仰及垂向运动,如车辆好象是在直接Copy不平路面,或感觉到象是与车轮一起跳动,或路面冲击使驾驶员臀部在座椅上跳动。
考察车体、副车架、悬架、动力总成和座椅的振动谐波,考察方向盘和转向柱的振动谐波。
是否感觉到车辆在传递路面冲击给乘客。
1.2 间断激励(Discrete Events)间断激励是指每次路面冲击的产生间隔足够长的距离,这样在下次冲击来之前,车辆的振动已充分衰减,如路面凸块、铁路交叉口、斜坡、路面凹坑、路面连接处、减速带等。
间断激励造成汽车以下振动:一阶振动(Primary/Bump)当汽车通过Bump或Dips路面时车体的刚体振动响应。
是否Bump造起乘客加速度的突然改变,是否清晰地感受到或听到撞击悬架限位块引起的冲击或声音。
冲击(impacts)考察车辆隔离路面个别剧烈冲击的能力。
车辆是否有强烈的振动或剧烈的路面冲击能否被车辆平滑地吸收,是否有伴随冲击的噪音产生,冲击是否使车体上下运动速度迅速改变,考察冲击发生后振动衰减的幅度。
汽车的主观评价
汽车的主观评价1. 乘坐舒适性评价1.1 连续激励(Continuous Events)车辆行驶在不平路面上造成汽车的振动,路面分为Smooth road和Rough Road。
Smooth Road包括:非常平滑的路面、微量路面激励、少量连续或不连续激励的路面。
Rough Road是指:有波长不等的凸起路面,起伏和Dips路面造成车辆剧烈的振动。
Primary Ride/Body motion由于路面不平引起的车辆低频振动,判断你感受到的车体垂直振动、俯仰量,是否有车辆间断漂浮的感觉,是否有车体加速度的迅速改变,是否感受到由于车体侧倾造成头部横向颠簸不舒服的感觉。
Secondary Ride/Vibration (high frequency)振动由各种不平路面激励引起,驾驶员和乘客可从座垫、靠背、方向盘、地板、变速杆等。
判断路面激励造成的持续和不规则的车体俯仰及垂向运动,如车辆好象是在直接Copy不平路面,或感觉到象是与车轮一起跳动,或路面冲击使驾驶员臀部在座椅上跳动。
考察车体、副车架、悬架、动力总成和座椅的振动谐波,考察方向盘和转向柱的振动谐波。
是否感觉到车辆在传递路面冲击给乘客。
1.2 间断激励(Discrete Events)间断激励是指每次路面冲击的产生间隔足够长的距离,这样在下次冲击来之前,车辆的振动已充分衰减,如路面凸块、铁路交叉口、斜坡、路面凹坑、路面连接处、减速带等。
间断激励造成汽车以下振动:一阶振动(Primary/Bump)当汽车通过Bump或Dips路面时车体的刚体振动响应。
是否Bump造起乘客加速度的突然改变,是否清晰地感受到或听到撞击悬架限位块引起的冲击或声音。
冲击(impacts)考察车辆隔离路面个别剧烈冲击的能力。
车辆是否有强烈的振动或剧烈的路面冲击能否被车辆平滑地吸收,是否有伴随冲击的噪音产生,冲击是否使车体上下运动速度迅速改变,考察冲击发生后振动衰减的幅度。
汽车内饰感官品质主观评价体系
汽车内饰感官品质主观评价体系汽车内饰是汽车品质的一个重要体现,它不仅直接关系到车内的舒适度和美观度,也是消费者用来评价车辆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汽车内饰的感官品质评价体系,旨在通过对汽车内饰各方面细节的评价,全面客观地反映汽车内饰的品质水平。
本文将以个人主观感受为基础,尝试制定一套汽车内饰感官品质主观评价体系,以期为广大消费者在购车时提供参考。
一、外观设计外观设计是汽车内饰的第一个显著特征,优秀的外观设计将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在评价汽车内饰外观设计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整体协调性:汽车内饰的整体外观是否统一协调,各个部件的设计风格是否统一。
2.细节处理:汽车内饰的各个细节是否处理得体,包括线条、色彩、材质等。
3.实用性:汽车内饰的设计是否符合实际使用需求,各个功能区域是否合理布局。
4.工艺水平:汽车内饰的工艺水平表现如何,各个部件的拼接、装配是否精细。
二、材质质感1.软质材料:触摸汽车内饰软质材料时,是否给人舒适的手感,手感的细腻度如何。
3.皮革材料:如果汽车内饰采用皮革材料,其质地、手感如何。
4.异材质搭配:不同材质在汽车内饰中的搭配效果如何,是否显得高档大气。
三、功能实用性汽车内饰的功能性对于驾驶者和乘客来说至关重要,一个好的功能设计可以提高驾驶乐趣和驾驶安全。
在评价汽车内饰功能实用性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仪表盘设计:汽车仪表盘是否简洁清晰、易于操作。
2.操控台布局:各种操控按钮和旋钮的布局是否方便实用,是否易于操作。
3.座椅舒适性:座椅设计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是否舒适。
4.储物空间:汽车内饰是否设计了足够的储物空间,是否易于存放物品。
四、灯光效果灯光效果是汽车内饰的一大亮点,通过灯光效果可以提升内饰的豪华感和时尚感。
在评价汽车内饰灯光效果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氛围灯效果:汽车内饰是否设计了氛围灯,灯光效果如何。
2.指示灯效果:各种仪表指示灯和按钮背光效果如何。
汽车转向主观评价 标准
汽车转向主观评价是一个涉及驾驶体验、操控性、稳定性、响应速度等多个方面的复杂过程。
以下是一些标准:
1. 转向手感:这是最直观的驾驶体验之一。
方向盘的回馈力度要适中,既不能太轻影响驾驶的专注度,也不能太重到影响驾驶的舒适度。
同时,方向盘的转动感觉要均匀,无异响,以保证车辆操作的稳定性。
2. 操控性:这包括车辆在弯道中的表现,以及车辆在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
车辆应能轻松控制方向盘,同时车身的侧倾应尽可能小,以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3. 稳定性:汽车在高速行驶时,转向系统应能稳定工作,避免因路面不平坦或突发情况引起的车辆晃动,确保行车安全。
4. 响应速度:转向系统对方向盘的响应速度也是评价的重要标准,包括转动方向盘到获得实际转向角度的滞后要小,以提高驾驶的效率和舒适度。
5. 视野:良好的视野对于驾驶安全至关重要。
优秀的转向系统应该提供清晰、宽阔的视野,以便驾驶员可以及时发现周围环境的变化。
6. 舒适性:转向系统应尽可能减少对驾驶员身体的冲击,降低噪音和振动,以提高驾驶的舒适度。
7. 安全性:转向系统应该能够提供足够的稳定性,以防止车辆失控,从而降低事故风险。
8. 电子系统:现代汽车通常会配备各种电子辅助系统,如防抱死刹车系统和牵引力控制系统等,这些都与转向系统的性能密切相关。
以上标准都是基于驾驶员的主观感受和车辆的性能表现,需要通过试驾和评估才能得出客观的评价结果。
因此,在实际评价过程中,还需要结合驾驶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评估。
汽车内饰感官品质主观评价体系
汽车内饰感官品质主观评价体系
汽车内饰是体现汽车品质和舒适度的重要部分。
内饰的感官品质主观评价体系可从以
下几个方面来评价:
1. 视觉感受:汽车内饰的设计、颜色、材料和座椅的舒适度等方面都有着重要视觉
表现。
一款内饰设计简洁、美观,颜色搭配得当,材料质感优良的汽车会让人第一时间产
生好感,达到视觉效果满意度的评价。
2. 声音感受:开车时,车辆的噪音是我们最常接触的声音,内饰的隔音设计、音响
系统效果都会影响这一方面的评价。
一款音质清晰、噪音小的声音系统和优良的隔音设计
是提高声音感受评价的重要手段。
3. 触觉感受:接触汽车内饰最直接的感官就是触觉,按照使用频率和所处位置,汽
车内部的触觉部分包括方向盘、换挡杆、座椅、仪表盘、触控屏幕等部分。
以方向盘为例,手感舒适、尺寸合适、质感良好、按键灵敏的方向盘会提升触觉体验,并影响整体观感。
4. 嗅觉感受:汽车内饰的气味也会影响驾乘体验。
因此,汽车制造商们在组装汽车时,往往会注重选择无毒、无刺激、健康环保的材料来保证车内空气的清新、健康;同时,裸车内会有较大的新车味,这也需要考虑降低或消除。
5. 温度感受:车内温度也会影响驾乘者的评价,汽车的空调系统、座椅通风、座椅
加热等设计都会对该方面的评价产生影响。
一款有效降温、升温、舒适的空调系统、通风、加热性能优良的座椅,会得到驾乘者的好评。
综合以上各方面的评价,能够更全面地评价汽车内饰的优劣和舒适度。
随着消费者需
求的提高,汽车制造商们也日益注重提升汽车内饰品质,将不断推陈出新。
整车主观评价参考标准
试用
操控性 (主动安 35%
全)
安全性 (被动安 15%
全)
10% 高速稳定性
10% 直线行驶能力
5%
转向盘力的大小
5%
转向的回正力
5% 转向 转向反馈
5% 响应 转向盘自由行程
10% 性 转向盘的扭振
5% 加速踏板的感觉
5% 电子装备
40% 车身结构
40% 气囊等安全系统
20% 欧洲NCAP碰撞标准 (仅供参考)
目视,试乘 目视
座椅的舒适性
试乘
各种开关操作是否方便;是否有合理的储物空间,如水杯架等。
目视,试乘
脚手制动的释放,中控台盖,杯托,手套箱盖,座椅头枕,前盖开启锁,警告喇叭,空调出风口,手动门锁扣,手动后视镜调 节,员距离加油小门/尾门开启,座椅安全带的调节,转向盘的上下前后调节,遮阳板,控制开关,手动摇窗机,车门的开启
达到欧洲碰撞标准的程度(4/5星)仅供参考。
50% 油耗指标 经济性 一定运行工况下,汽车行驶100公里所消耗的汽油量。也可参考等速油耗指标。 比较车辆整备质量,越轻越有利于节油。
评价方法
试车,与同类车比较 参考参数表(功率指标),越高越好。 参考参数表,车速越低越好。 试车同类型车比较 试车,与同类车比较 试车 试车
5% 弯道性能
汽车由一档或二档起步,以最大油门加速,感受推背感。
由最高档或次高档,从30~40km/h全油门加速行驶至80km/h所需时间。 水平良好路面上,能达到的最高车速。可参考功率指标。 变速器挂直接档,保持较低的稳定车速,当快速踩下加速踏板后,发动机不熄火且传动系不抖动。
在良好的路面上,汽车以50或80km/h初速度制动的制动距离与同类型车比较 制动时汽车不发生跑偏、侧滑以及失去转向 包括踏板力的大小、踏板的空行程的长短及空行程、制动强度随踏板力的渐进性 绕18米桩;计算绕桩时间,越短越好。体验极限状态下操控性能。
汽车操纵稳定性主观评价试验方法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在已有的文献中,对于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主观评价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模糊评价等方法,这些方法虽 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但是存在评价结果不够客观、评价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于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主观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立客观评价体系、制定评价标准等方 面,但是这些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结果评估
根据主观评价标准和数据处理结果,对车辆的操纵稳定性进行 评价。
建议反馈
根据评估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为车辆设计和性能优 化提供参考。
03
试验方法的应用
车辆选择与准备
车辆选择
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汽车,包括不同品牌、型号、配置和性能的车辆,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广泛适用性 。
车辆准备
进行试验前,应对车辆进行详细检查和预处理,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并安装必要的仪器和设备 ,如GPS定位仪、速度传感器等。
中的表现进行评估。
结论总结果,对车辆的操纵稳定性进行总结, 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要点二
建议提出
针对车辆操纵稳定性的不足之处,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案 和建议,包括优化车辆结构设计、调整悬挂系统参数、 改进驾驶辅助系统等,以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驾驶 安全性。
《汽车操纵稳定性主观评价 试验方法》
2023-10-29
目录
• 引言 • 主观评价试验方法 • 试验方法的应用 • 试验结果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汽车工业的发展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要求也越 来越高,因此需要一种主观评价试验方法来评估汽车的操纵 稳定性。
汽车制动系统主观评价评语简短
汽车制动系统主观评价评语简短
1. 制动系统响应迅速,刹车效果显著,让人感到安全可靠。
2. 制动力平稳,不会出现突然失控的情况,非常适合长途行驶。
3. 制动系统的设计合理,减少了制动时的噪音和震动,提升了行车舒适性。
4. 制动距离短,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及时停车,有效避免交通事故。
5. 制动系统的制造工艺精湛,使用寿命长,不用频繁更换,节省了维修成本。
6. 制动系统的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适合各种驾驶员。
7. 制动系统性能稳定,不会因为气温、路面等因素影响制动效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8. 制动踏板力度适中,不会产生不必要的疲劳,让驾驶者更容易掌控车辆。
9. 制动系统的配合与悬挂、转向等系统紧密结合,提升了整车的稳定性。
10. 制动系统的制动盘和制动片采用高温材料,不会因为制动时高温而失效,保证制动效果。
汽车内饰感官品质主观评价体系
汽车内饰感官品质主观评价体系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汽车内饰的感官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汽车内饰的好坏不仅仅体现在实用性和功能性上,还需要考虑到感官评价。
在这里,我将介绍汽车内饰感官品质主观评价体系。
1. 视觉感官评价
视觉感官是人们对汽车内饰最直接的感知方式。
首先,外观设计要与车型搭配得当,给人以美观大方的感觉。
同时,内饰设计合理,布局合理,给人以宽敞明亮的感觉。
内饰的颜色搭配要协调,渐变过渡自然,使用有质感的材质,比如皮革、木纹等,塑造高档的品质感。
触觉感官评价主要指内饰采用的材质以及按键、旋钮等使用的手感感受。
内饰的材料要有亲肤质感,如真皮、绒布等。
按键和旋钮要与人体工程学配合得体,手感顺畅,贴合手掌。
在汽车内饰中,音响系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音响系统的外放要微妙,音色要清晰,无失真,低音要丰满。
汽车内饰的味道对于车内的环境影响很大,味道过于刺鼻会影响驾驶者的健康,同时也影响驾驶者的心情。
因此,在内饰材料选用时,要尽量避免材料的残留气味过于刺鼻。
感性观感官,是指观察汽车内饰时,直觉上感到的协调和整体的和谐程度,和视觉感官评价有点类似,但比视觉感官评价更直观。
整个汽车内部的设计要尽量简洁大气,朴实且不失高贵,匹配度高,让人感觉没有一丝的多余。
综合来说,汽车内饰的好坏取决于这些感官感受的综合评价。
当然,不同人对于不同的感受都有不同的评判标准,但以上五种主观评价体系可以提供一个全面、客观的指导标准。
这些评价标准,将会有助于我们选择一个贴合自己需求的汽车内饰,满足不同消费者对于内饰感官品质的需求。
整车综合主观评价介绍
促进产品创新:主观评价能够提供用户对车辆的反馈和建议从而促进产品创新和改进。
Prt Three
评价准备:收集车型信息确定评价人员和评价标准 评价实施:进行试乘试驾对车辆进行多方面评价 结果汇总:对评价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 结果应用:根据评价结果对车型进行优化改进
政府部门:政府部门可以利用整车综合主观评价进行相关标准的制定和 监管例如交通管理部门、质量监督部门等。
制定推广计划:明确推广目标、时间表和预算 合作推广:与汽车厂商、经销商等合作共同推广评价系统 培训和教育:为相关人员提供培训和指导提高评价系统的应用能力 宣传和传播:利用媒体、网络等渠道宣传评价系统的优势和应用效果
,
汇报人:
01 02 03 04 05
06
Prt One
Prt Two
目的:对车辆性能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为产品改进提供依据。 目标:提高车辆性能提升用户体验增强市场竞争力。
提高车辆品质:通过主观评价发现车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从而提高车 辆品质。
满足用户需求:主观评价能够更好地理解用户对车辆的感受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 需求。
Prt Six
汽车行业:整车综合主观评价在汽车行业中应用广泛用于评估车辆性能、 舒适度等方面。
交通运输:在交通运输领域整车综合主观评价可用于评估道路、交通工 具等对乘客的舒适度、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的影响。
科研机构:科研机构可以利用整车综合主观评价进行相关研究例如人机 工程学、人体感知等方面的研究。
结果处理:对评价结果进行统计、 分析、归纳和总结得出最终结论
Prt Four
评价流程:介绍评价的步骤和环节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评价标准:详细说明评价的指标和权重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实践案例:分享一些成功的评价案例展示评价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 经验总结:总结评价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汽车主观评价表
行驶动力学性能总体印象
分值 评价人和日期
1
加速性能
2
制动性能
3
转向性能
4
弯道行驶性能
5
直线行驶性能
6
行驶舒适性
1.加速性能
1.1 1.2 1.3 1.4 1.4.1 1.4.2 1.5 1.6 1.7 1.7.1 1.7.2 1.7.3 1.7.4 1.8 1.9
加速俯仰 加速摇摆 加速抖动 路径偏移 高附路面下的路径偏移 对开路面下的路径偏移 驱动力影响下的跑偏 转向卡紧 牵引能力 高附路面下的牵引能力 低附路面下的牵引能力 对开路面下的牵引能力 对接路面下的牵引能力 牵引力控制系统的调节特性 牵引力控制系统的踏板反馈
2.制动特性
2.1 2.1.1 2.1.2 2.1.3 2.1.4
2.2 2.3 2.4 2.5 2.6 2.6.1 2.6.2 2.6.3 2.7 2.8 2.9 2.10 2.11 2.12 2.13.1 2.13.2 2.14
制动减速度 高附路面下的制动减速度 低附路面下的制动减速度 对开路面下的制动减速度 对接路面下的制动减速度
3.11
路感
3.12 3.13
运动协调性 保舵力协调性
4.弯道行驶性能
4.1
固有转向特性
4.2
横摆响应特性
4.3
侧向力的建立过程
4.4
横摆运动的建立过程
4.5
侧向极限性能
4.6
侧倾特性
4.7
对角沉浮
4.8
外侧悬架反向支撑
4.9
侧倾扭转
4.10
换道行驶3 4.14
路面影响 转弯中断动力特性
5.直线行驶性能
汽车内饰感官品质主观评价体系
汽车内饰感官品质主观评价体系汽车内饰是汽车外观之后最容易引起人们兴趣和注意的部分,无论是高档豪华车还是经济型车,车内的设计和舒适度一直都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而汽车内饰的感官品质则直接决定了车内的舒适度和品质感,制定一套科学的汽车内饰感官品质主观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汽车内饰感官品质主观评价体系是对汽车内饰的外观、触感、舒适度等方面进行评价的一套标准化体系。
通过这套评价体系,我们可以客观地评估汽车内饰的品质,为消费者选择汽车提供参考。
下面将从外观、触感和舒适度三个方面介绍汽车内饰感官品质主观评价体系。
一、外观方面汽车内饰的外观是人们第一时间感知到的,一个好的内饰设计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评价汽车内饰的外观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设计感:汽车内饰的设计感是最直观的感受,一个具有设计感的内饰能够给人一种高级、时尚的感觉,而一个平淡无奇的内饰设计则会让人感到索然无味。
通过观察汽车内饰的线条、色彩搭配、材质选择等方面来评价设计感。
2. 细节处理:细节决定品质,汽车内饰的细节处理能够反映出厂家的用心程度。
车门把手、中控台按键、座椅缝线等处的细节处理能够体现内饰的品质和工艺水平。
3. 材质选择:内饰材质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内饰的质感和品质,好的材质能够提升内饰的档次感。
评价内饰材质的好坏需要考虑材质的手感、耐久性和视觉效果。
二、触感方面触感是人们在接触汽车内饰时最直接的感受,好的触感能够带来舒适的使用体验。
评价汽车内饰的触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手感舒适度:汽车内饰的各个部位,如方向盘、座椅、中控台等,都会接触到人的身体部位,因此它们的手感舒适度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触摸汽车内饰的各个部位,评价它们的手感舒适度。
2. 操作便捷度:汽车内饰的按键、旋钮、开关等操作部位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汽车的使用便捷度。
好的内饰设计能够让驾驶者在驾驶过程中更加方便地控制汽车,操作便捷度也是评价内饰触感的重要指标之一。
汽车操稳主观评价
4.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4.1检查轮胎气压 4.2测量车轮定位参数 4.3检查车辆状态 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灯光、喇叭 4.4确认试验内容 操控性主观评价、转向性主观评价、平顺性主观评价 4.5确认试验条件 4.6车手的确定 不少于3人 ,参与评价的车手必
4 CATCH UP 5 转向间隙 6 中间位置力感觉 7 中间位置响应 8 转向摩擦感觉
评分
9
力的建立
10
转向力线性
11
弯道中转向响应
12
响应线性
13
KICK BACK
14
转向角度
15
力的水平
16
直线行驶能力
CTTC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操控主观评价结果 项目
几乎没有功能 没有功能
功能 完美 非常好
好 较好 可接受 接受边缘
差 很差 有害 非常有害
6试验结果
6.1汽车操纵稳定性主观评价试验结果按附录A记录表填写 6.2汽车操纵稳定性主观评价试验方法和术语解释按照附录B实 施
附录A
转向主观评价结果
序号
项目
注释
1 驻车/低速转向力
2 动力转向泵噪音和方向盘振动
汽车操稳 主观评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操纵稳定性主观评价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类型汽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无
本标准是综合LOTUS和PROTOTIPO评价标准转化而来的
3.试验条件
3.1试验场地 试验场地应为干燥的路面,包括普通公路、高速公路、操控跑道、动 态试验广场
3.2试验载荷 整备质量 + 1驾驶员 + 1~2乘客;满载
汽车内饰感官品质主观评价体系
汽车内饰感官品质主观评价体系汽车内饰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车辆的整体感受和品质。
汽车内饰的感官品质评价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过程,因为它取决于每个人的个人喜好和审美观。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共性的标准来对汽车内饰的感官品质进行评价,这些标准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操作性等方面。
一、视觉感官品质评价1.设计风格:汽车内饰的设计风格是其最直观的表现之一,可以通过外观设计的线条、色彩搭配、材质选择来评价内饰的设计风格是否符合自己的审美观。
2.工艺质感:内饰的工艺质感直接关系到内饰的高品质感受,一些精细的加工工艺,比如精湛的缝线、细腻的木饰板、精致的开关按钮等都是考察内饰工艺质感的重要标准。
3.布局合理性:内饰布局的合理性决定了驾驶者的使用体验,包括仪表盘的布局是否清晰、中控台的按钮是否易于操作、储物空间是否充分等。
4.舒适性:内饰舒适度主要指座椅的设计和材质选择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以及座椅的调整功能是否灵活、靠背和坐垫的支撑是否合适等。
5.光影效果:光影效果在内饰设计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适当的灯光设计和材质选择,可以打造出柔和的氛围光和精致的反光效果。
1.材质选择:内饰材质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内饰的触感品质,比如软质材料的舒适性、硬质材料的质感等。
2.手感细腻度:内饰材质的手感细腻度是评价内饰品质的重要标准,比如真皮的手感细腻、塑料的质感粗糙等。
3.细节工艺:内饰的细节工艺决定了其触感品质,比如缝线的精致度、面板的平整度等。
4.按钮和开关的手感:内饰的按钮和开关的手感直接关系到操作的舒适度,因此按钮的手感应该轻巧灵活、操作起来顺畅。
5.储物空间设计:储物空间的设计和使用体验也是内饰触感品质的一部分,比如储物箱的打开方式和使用空间是否充分等。
1.隔音效果:汽车内饰的隔音效果关系到车辆的舒适性和安静性,好的隔音效果可以有效减少外部噪音的干扰。
2.音响品质:内饰的音响品质也是其听觉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清晰、立体、自然的音质效果是一款好车内饰的重要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车辆转弯时车辆的侧倾度。在初始阶段是否感觉到车辆容易(或轻松)控制;在整个瞬态过程侧倾运动量应控制到多大?评价侧倾转向角的幅度。
3.3 瞬态/单移线运动稳定性(Transitional/Lane change stability)
瞬态/单移线运动稳定性是车辆各种变换车道状况或烦人类似工况下车辆的可控性和稳定性。注意:这些操纵性能可由有经验的驾驶员在安全性试验车道上测试出
扭振(Nibble)
由于车轮不平衡,在平滑路面上行驶时导致方向盘扭振。
3. 操控性(Handling)
3.1 直线行驶的稳定性
直线行驶稳定性是指汽车在没有驾驶员干预的情况下沿直线行驶的性能,它也包括汽车加速和制动时车体姿态的改变。
直线行驶(Straight Running)
考察转弯时转向盘力矩、转向盘转角与车辆响应的联系(直线行驶,小方向盘转角输入)。车辆响应对转向盘输入是否直接和精确;在整个转向操作范围内转向盘力矩反馈与车辆响应是否匹配;是否有转向修正的精确感。
2.4 转向扰动(Steering Disturbance)
转向扰动是指由其它原因(驾驶员输入除外)导致的不希望的转向响应或反馈力矩转向(Torque Steer)
考察在光滑路面上在没有驾驶员方向控制的情况下,汽车维持直线行驶的性能。在光滑路面上车辆是否随机地向一边偏移(Wandering);车辆是否摆尾(Fishtailing);有路面扰动时汽车是否保持直线行驶;纵向光滑的Groove或Ridge(类似卡车车辙)是否会导致车辆偏离行驶路线(Truck nut wander);车辆通过路边缘或纵向连接处(如Rain Groove)时车辆反应;通过凹坑、凸起或起伏路面时汽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性(Bumper Steer)。
操控性(Maneuverability)
评价在行驶空间狭小时车辆的操纵性。在泊车时考察方向盘转动的角度大小,是否感觉到车辆受狭窄道路、转向轮转角及车体外伸部分(转向半径)的限制。
2.2 直线行驶可控性(Straight Ahead Maneuverability)
直线行驶可控性是指方向盘在直线行驶附近时汽车的转向特性,在该位置时驾驶员是否可以精确、自信地进行转向控制;该特性反映了驾驶员为保持汽车直线行驶进行方向修正时,汽车的响应和转向力矩反馈的大小。
转向力(Efforts)
考察车辆静止时转向力,车辆以非常低的速度转弯转动方向盘时,是否有转向力的波动,即转向力是否均匀。
回正性 (Returnability)
评价车辆以非常低的速度前进或倒车行驶时方向盘自动回到直线行驶的状态。考察方向盘回正是否平滑、一致、稳定,自动回正后方向盘位置接近直线行驶状态的程度,自动回正的速度,回到直线行驶状态是否需要驾驶员辅助。
冕状路面敏感性(Crown Sensitivity)
车辆对冕状路面的反应偏离行驶路线是否显著,需要多大的方向盘转角补偿扰动(Compensation Angle),评价维持汽车直线行驶的转向盘力矩(Correction efforts)。
Wheel Fight
评价转向轮在不平路面上的运动。单边路面激励时的车辆振动,如汽车通过凹坑、非对称不平路面等。
由于路面不平引起的车辆低频振动,判断你感受到的车体垂直振动、俯仰量,是否有车辆间断漂浮的感觉,是否有车体加速度的迅速改变,是否感受到由于车体侧倾造成头部横向颠簸不舒服的感觉。
Secondary Ride/Vibration (high frequency):
振动由各种不平路面激励引起,驾驶员和乘客可从座垫、靠背、方向盘、地板、变速杆等。判断路面激励造成的持续和不规则的车体俯仰及垂向运动,如车辆好象是在直接Copy不平路面,或感觉到象是与车轮一起跳动,或路面冲击使驾驶员臀部在座椅上跳动。考察车体、副车架、悬架、动力总成和座椅的振动谐波,考察方向盘和转向柱的振动谐波。是否感觉到车辆在传递路面冲击给乘客。
转向力(Efforts)
不同车速下的转向力。转弯时的转向力和把持力是否合理,是轻还是重。
回正性(Returnabilit平滑、一致和稳定;自动回到直线行驶状态的程度;自动回正的稳定性,超调量和振荡次数(衰减特性)。
转向精确度(Modulation/Precision)
中心感和力矩反馈(Center Feel/Torque Feedback)
在直线行驶位置附近转向力矩反馈。随着转向力的增加,是否有一个明显的中心点,即使有少量的偏差,或是否有转向感很差转向角范围。考察转向力矩随小转向角变化而改变的程度,这种感觉是弱还是强,转向力矩的增大是线性、不连续的或粘滞的;是否有摩擦阻力感;是否有转向盘刚性地连接到转向轮的感觉,或者是柔性地连接到转向轮上的感觉(Compliance feel)。
比较专业的汽车动力学主观评价内容
1. 乘坐舒适性评价
1.1 连续激励(Continuous Events)
车辆行驶在不平路面上造成汽车的振动,路面分为Smooth road和Rough Road。
Smooth Road包括:非常平滑的路面、微量路面激励、少量连续或不连续激励的路面。
Rough Road是指:有波长不等的凸起路面,起伏和Dips路面造成车辆剧烈的振动。
冲击(impacts)
考察车辆隔离路面个别剧烈冲击的能力。车辆是否有强烈的振动或剧烈的路面冲击能否被车辆平滑地吸收,是否有伴随冲击的噪音产生,冲击是否使车体上下运动速度迅速改变,考察冲击发生后振动衰减的幅度。
2. 转向性能评价
2.1 泊车/操纵性(Parking/Maneuvering)
Parking/Maneuvering是指在停车场或路边停车时汽车以非常低的速度行驶和泊车的性能。
侧向风敏感性(Sidewind Sensitivity)
侧身阵风时车辆有多大的反应,用风机和随机的自然侧向风评价。车身侧倾角、横摆角有多大,偏离行驶路线偏移量多大(无驾驶员干预)(Vehicle Reaction);为保持汽车直线行驶驾驶员需要多大的转向修正。
加速时俯仰/后仰-下蹲(Acceleration/Lift-Squat)
2.3 转向可控性(Cornering Controllability)
转向可控性是指转向时的转向特性,以及这些特性如何使驾驶员精确、自信地控制汽车,转向特性包括转弯时车辆响应、力矩反馈,使车辆既进入弯道又使车辆按预定线路行驶的转向盘转角调整,也包括车辆出弯道时的自动回正特性。
响应(Response)
3.2 转弯稳定性(Cornering Stability)
转弯稳定性是指汽车转弯的能力主品质。
不足/过多转向(Under/over steer)
在任何工况下是否表现出一致、舒适和可预见的不足转弯特性,或者在有些情况下会改变转弯特性,评价各种工况的稳态转弯特性;评价车辆瞬态工况下的转弯特性改变,如进弯道和出弯道时,S型转向(瞬态);评价车辆在接近极限工况下的转弯表现;转弯特性是否突然变化或渐近地变化(progressiveness)
转向力(Efforts)
在不同的车速下评价。在小的转向修正(直线行驶)时转向力是否合适,是轻还是重。
转向精确度(Modulation/Precision)1
考察转向盘力矩、转向盘转角与车辆响应的联系(直线行驶,小方向盘转角输入)。在中心附近,转向力矩与车辆响应是否匹配,是否有缺乏与车辆及路面关系的转向感觉,是否有转向修正的精确感。
发动机关闭或打开时车辆的偏离行驶路线。驱动力矩改变或换档时,汽车直线行驶的稳定性。
跑偏(Pull)
在平滑路面上行驶时汽车是否总是跑向一边;踩下离合器、不制动、方向盘自由时,考察车辆侧身漂移量(Hand-off drift),评价维持汽车直线行驶的方向盘力矩(Correction efforts)。
1.2 间断激励(Discrete Events)
间断激励是指每次路面冲击的产生间隔足够长的距离,这样在下次冲击来之前,车辆的振动已充分衰减,如路面凸块、铁路交叉口、斜坡、路面凹坑、路面连接处、减速带等。间断激励造成汽车以下振动:
一阶振动(Primary/Bump)
当汽车通过Bump或Dips路面时车体的刚体振动响应。是否Bump造起乘客加速度的突然改变,是否清晰地感受到或听到撞击悬架限位块引起的冲击或声音。
动力系统开/关(Power On/Off)
改变油门开度对车辆转弯的响应有多大?考察车辆行驶路线的改变量,不足转向特性和稳定性有多大变化?从稳态和瞬态来评价;评价为保持方向方向不变的方向盘输入的修正量;评价车辆传送驱动力的能力。
转弯制动(brake in a turn)
评价车辆在不同附着系数路面转弯时车辆的响应(uniformly low and high μ, jumpμ and splitμ);评价车辆在稳态和瞬态工况下强烈制动时车辆行驶路线的改变,评价为保持车辆的行驶路线需要多大的转向修正(contrability);为维持转弯时安全和自信感车辆的减速度应是多少(deceleration capability)
抓地性(road holding)
评价车辆在平滑路面上的横向抓地性(smooth road capability)和粗糙路面上的抓地性(cobble or washboard road);在正常转弯情况下,车辆的转弯路径和转弯姿态受路面影响有多大(road profile sensitivity),要考虑长波形和短波形两种情况。
可控性(Controllability)
评价在操纵过程中总体的转向性能;评价转向修正的次数和幅度;评价车辆对初始转向输入的响应有多大、是否迅速(responsiveness);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响应量(level)具有一致性吗?有预见性吗?转向特性(不足或过多)变化突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