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通论词汇篇.ppt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通论(28)PPT课件
关于那个字可以“拗”,那个字“救”,我有一个 便于掌握的办法,即:
(1)甲六对五(意思是甲型句中,第六个字拗,对 句即乙型句第五个字“救”)
(2)乙三五(意思是乙型句中,第三个字“拗”, 第五个字“救”)
.
19
近体诗的平仄
(3)丙五六(意思是丙型句中,第五个字 “拗”,第六个字“救”)
(4)丁五没救(意思是丁型句中,第五个字 该用仄而用了平,就形成“平平仄仄平平 平”,句末连用三个平声字,就是“三平 调”,不能救,其实是不允许出现这类情况, “三平调”是近体试的大忌,古体诗中才允 许使用。)
①近体诗一般只用平声韵。古体诗可平可仄。
②近体诗不能“出韵”即,韵脚必须用同一 个韵中的字。不许用邻韵的字。
③首句可以入韵,其他隔句押韵。
.
7
近体诗的押韵
上古30韵部适合《诗经》的押韵体系。
魏晋时期出现了供人选字押韵的韵书。
隋代陆法言的《切韵》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193韵,声调不同算不同韵)P1077
北宋陈彭年编纂的《广韵》在《切韵》的基础 上又细分206韵。
《切韵》分韵太细,知识分子都“苦其苛细”。
唐代初年许敬宗上书,皇帝下诏,允许某些韵 “同用”。
.
8
近体诗的押韵
到南宋江北平水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 “同用”的韵合并起来,成为107韵。
同时,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又归并 为106韵。这就是常说的“平水韵”。
古代汉语通论(28)
诗律
.
1
近体诗的形成
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包括五言诗、七言诗和 乐府。(P1075)
五言诗起源于西汉的民谣,东汉末《古诗十九首》 是最早出现的成熟的五言诗。 (P1075)
(1)甲六对五(意思是甲型句中,第六个字拗,对 句即乙型句第五个字“救”)
(2)乙三五(意思是乙型句中,第三个字“拗”, 第五个字“救”)
.
19
近体诗的平仄
(3)丙五六(意思是丙型句中,第五个字 “拗”,第六个字“救”)
(4)丁五没救(意思是丁型句中,第五个字 该用仄而用了平,就形成“平平仄仄平平 平”,句末连用三个平声字,就是“三平 调”,不能救,其实是不允许出现这类情况, “三平调”是近体试的大忌,古体诗中才允 许使用。)
①近体诗一般只用平声韵。古体诗可平可仄。
②近体诗不能“出韵”即,韵脚必须用同一 个韵中的字。不许用邻韵的字。
③首句可以入韵,其他隔句押韵。
.
7
近体诗的押韵
上古30韵部适合《诗经》的押韵体系。
魏晋时期出现了供人选字押韵的韵书。
隋代陆法言的《切韵》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193韵,声调不同算不同韵)P1077
北宋陈彭年编纂的《广韵》在《切韵》的基础 上又细分206韵。
《切韵》分韵太细,知识分子都“苦其苛细”。
唐代初年许敬宗上书,皇帝下诏,允许某些韵 “同用”。
.
8
近体诗的押韵
到南宋江北平水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 “同用”的韵合并起来,成为107韵。
同时,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韵略》,又归并 为106韵。这就是常说的“平水韵”。
古代汉语通论(28)
诗律
.
1
近体诗的形成
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包括五言诗、七言诗和 乐府。(P1075)
五言诗起源于西汉的民谣,东汉末《古诗十九首》 是最早出现的成熟的五言诗。 (P1075)
古代汉语词汇研究PPT教程
复音词在现代汉语里的比重
据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现代汉语单双 音节问题初探”: 普通话三千常用词表里名词复音词占85%, 动词复音词占61%,形容词复音词占69%。
从上古到中古到近古到现代,复音
词的运用越来越多,比重越来越大, 这是古汉语词汇演变的基本规律。
意义:一、不把两个单音词的组 合误认为是一个双音词
例三
“辞(词)”、“语辞(词)”、 “语助”、“语助辞”、“发声” 等术语,是古人专门用以诠释虚词 的训诂术语。它们代表了古人对词 性最基本的认识——虚实之分以及 对虚词只具有功能意义的认识。
对虚词用法还有了比较系统的阐述,比 如:
《诗经·关睢》孙颖达疏:“之、兮、 矣、也”之类,本取以为辞,虽在句 中,不以为义。故处末者皆字上为韵。 “之”者,“左右流之”、“寤寐求 之”之类;“兮”者,“其实七 兮”“迨其吉兮”之类;“矣”者, “颜之厚矣”“出自口矣”之类; „„,此等皆字上为韵,不为义也。
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 达也。
长进。象草木渐渐滋生,向上长出来。
后人考古文字得出,这个象形文不是 象草木生长,而是象脚掌向前,走出 洞口。字的主要部分是“止”,代表 脚或脚掌。
王,天下所归往也。孔 子曰:一贯三为王。
王是天下所归往的。一贯三为王是说三 横代表天地人,三者都能参透的人就是 王。据古文字, “王”本是一把斧头, 所谓黄钺,周武王伐纣,手里就拿着它, 代表王权。
除了词法,古人的训诂也包括句法 解说,主要是解决语序、省略、句 型等问题。
例一
《诗经· 周南· 葛覃》:葛之覃兮, 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毛传:中谷,谷中也。—— 语序 例二
《诗经· 小旻》:维迩言是听,维 迩言是争。
古代汉语通论3
谴责杀人者。
《左传·宣公二年》
诛 褒义词。 杀死有罪者, 褒奖杀人者。
诛纣,断其首。
《荀子·正论》
七、语法功能不同 1. 往、适、之
往
不带宾语
适
带宾语
之
带宾语
出不入兮往不反。《楚辞·国殇》 乐毅自魏往。《战国策·燕策》 适子之馆兮。《诗经·缁衣》 适长沙。《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吾欲之楚。《战国策·魏策》 往之女家。《史记·滑稽列传补》
景色。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卑:出身低下;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鄙:见识短浅。
璧有瑕,请指示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指给……看。
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 虽:即使,虽然。
梯,必取宋。《墨子·公输》
然:如此,这样。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
贤于弟子。 《师说》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联绵词(2).书写形式—因声见义
wēi yí
逶迤
道路弯 曲而长
委迤 委它 委随 逶随 逶迂 倭他 遗蛇
委蛇 委侈 委移 逶侇 逶虵 威陀 郁夷
蜲蛇 委陀 逶移 逶蛇 倭夷 威夷 袆它
委佗 委维 逶夷 逶迆 倭迟 威迟 归邪
2.叠音词(1).类别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表示 形容词 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翁》 事物的
《左传·庄公十年》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观沧海》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察言而观色。《论语·颜渊》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
《礼记·大学》
4. 步、行、趋、走
步 慢走 行 行走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 《战国策·赵策》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古代汉语通论课件(一至三)
三.常用字典和辭書
(十二)《故訓滙纂》 今人武漢大學宗福邦等主編。本 書從1985年開始,到2003年商務印書 館出版,歷時18年。全書共1300萬字。 該書全面繫統地滙集了先秦至晚清古 籍中的故訓資料,所引古籍228種。從 訓詁歷史的角度來說,它是《經籍纂 詁》的繼承和發展。讀者尋檢一字, 歷代訓釋一覽無餘,查閱一訓,諸書 用例歷歷在目。
三.常用字典和辭書
(九)《經傳釋詞》 清代王引之著,嘉慶24年(公元 1819年)出版,本書共釋虛詞160個, 按宋人36字母順序排列。本書只從西漢 及其以前的古籍中選取例句,重點在解 釋虛詞的特殊用法,一般的用法從略。 引證豐富,反復求證,頗有創建。查閱 它可以暸解虛詞在西漢及其以前時期不 同語言環境中的特殊用法。
古漢語通論——怎樣查字典辭書
一.查檢字音和字義:首先暸解至今漢語字典辭書排 列方法,其法如下: 1.按音序排列:有的是按漢語拼音字母的排列,如 b、 p、m、f等,有的按拉丁字母排列,如A、B、C、D 等,在古代有的按聲調排列,如:平、上、去、入, 有的還按韻部排列的,如《廣韻》、《集韻》等書。 2.部首和筆畫的排列:把同一部首的字歸在一起,部 首的先後以筆畫的多少為序;同一部首內,筆畫少 的列前,筆畫多的列後。如:“口”部是三劃,排 在“心”部之前,同在“口”部,“吹”字四劃 (部首筆畫不計),排在“味”字五劃前,筆畫相 同時再按起筆的筆形排列。一般把筆畫分成點、橫、 樹、撇、折,如同是口部的字排列先後為:咬、哂、 咽、哈。
二.常用語文工具書的類型
(二)語言文字專著類:供語言文字的某個領域 專門使用的工具書,如:《說文解字》、《甲 骨文字典》、《金文編》、《爾雅》、《廣 韻》、《詩詞曲語辭滙釋》、《助字辨略》、 《經傳釋詞》等。 (三)類書和專書索引 1.類書:摘錄各種書上有關材料並依內容分門別 類地編排起來以備查檢的書籍,如《佩文韻 府》、《藝文類聚》。 2.索引:把書中的句子或詞摘錄下來,標明出處 和頁碼、按一定的次序排列起來以供查檢的資 料,又叫“引得”,如《十三經索引》。
古汉语通论(四)汉字的PPT课件
三、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变化
• 即使只从商代后期算起,汉字也已经 有三千三百年左右的历史了。在这段很长 的时间里,汉字无论在形体上还是结构上, 都发生了一些很重要的变化。
(一)形体的变化
• 汉字主要经历了由繁到简的变化。这种变 化表现在字体和字形两方面。当然这两方 面的变化往往是交织在一起而难以截然划 分的。
• 笔画化。在从古文字演变为隶书的过程里, 字符的写法绝大多数变成了完全丧失象形 意味的用点、画、撇、捺等笔画组成的符 号。这可以称为“笔画化”。
古汉语通论(四)汉字的形成 与发展
一、汉字的形成
• 汉字这一文字体系的形成过程开始于何时? 结束于何时?
• 在已发现的各种内容比较丰富的古汉 字资料里,时代最早的是商代后期(约前 14—前11世纪)的甲骨文和金文。它们是 已经能够完整地记录语言的成熟的汉字。
• 已发现的可能跟原始汉字有关的资料, 主要是原始社会时代遗留下来的器物上所 刻划、描画的符号。这些符号大体上可以 分成两类。第一类形体比较简单,大都是 几何形符号,见于仰韶、马家窑、龙山和 良渚等原始文化的陶器上。第二类是象具 体事物之形的符号,见于大汶口等原始文 化的陶器上。
• 偏旁的写法往往随所处的位置而异,例如, “水”旁的位置在上或在下时,就仍作 “水”,如“沓”“浆”。
• 有时即使位置相同,写法也不同。因此, 同一个偏旁在不同的文字里可以分化成很 多种不同写法。
• (5)偏旁混同
• 隶书为求简便,把某些生僻的或笔画较多 的偏旁改成形状相近,笔画较少,又比较 常见的偏旁。
• 在大汶口文化晚期,生产已经相当发达, 社会的贫富分化也已经颇为显著,记录语 言的要求很可能已经出现。大汶口文化象 形符已经用作原始文字的可能性,应该是 存在的。如果说,大汶口文化象形符号可 能曾与原始汉字同时存在,相互影响,或 者曾对原始汉字的产生起过一定的作用, 距离事实大概不会太远。
《古汉语通论》课件
。
语言学研究
古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 面,对于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的 价值,有助于深入了解汉语的发
展演变过程。
历史文化研究
古汉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信息,通过古汉语研究,可以揭 示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
等方面的情况。
古汉语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古汉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古汉语的学习 和传承,可以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总结词
词汇、语法、表达方式
详细描述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古汉语的词汇较为简洁、凝练,语法结构也较为复 杂;现代汉语的词汇更加丰富多样,语法结构也相对简单。此外,古汉语的表达方式也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如 古汉语中常用倒装、省略等手法。
01
古汉语词汇
古汉语是指古代中国的语言,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是古代文化和历史的载体 。古汉语的词汇、语法、语音等方面都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需要深入学 习和理解。
古汉语的历史演变
总结词
起源、发展、演变
详细描述
古汉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随着时代的变迁,古汉语也在不断发展演变 。从甲骨文、金文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文言文,再到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的古文 ,古汉语的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都在不断变化。
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春秋》的注释 性文献,儒家经典之一,共35卷。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著名史学家 司马迁所著,共130篇。
古汉语的学习资料推荐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收录古汉语常用字,提供详细释义及例 句,是学习古汉语必备的工具书。
语言学研究
古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 面,对于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的 价值,有助于深入了解汉语的发
展演变过程。
历史文化研究
古汉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信息,通过古汉语研究,可以揭 示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
等方面的情况。
古汉语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古汉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古汉语的学习 和传承,可以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
总结词
词汇、语法、表达方式
详细描述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古汉语的词汇较为简洁、凝练,语法结构也较为复 杂;现代汉语的词汇更加丰富多样,语法结构也相对简单。此外,古汉语的表达方式也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如 古汉语中常用倒装、省略等手法。
01
古汉语词汇
古汉语是指古代中国的语言,具有独特性和复杂性,是古代文化和历史的载体 。古汉语的词汇、语法、语音等方面都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需要深入学 习和理解。
古汉语的历史演变
总结词
起源、发展、演变
详细描述
古汉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随着时代的变迁,古汉语也在不断发展演变 。从甲骨文、金文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文言文,再到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的古文 ,古汉语的词汇、语法和表达方式都在不断变化。
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春秋》的注释 性文献,儒家经典之一,共35卷。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著名史学家 司马迁所著,共130篇。
古汉语的学习资料推荐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收录古汉语常用字,提供详细释义及例 句,是学习古汉语必备的工具书。
古代汉语通论5音韵幻灯片
发音时,两部位不完全闭合、然后打开的叫“擦音/摩擦音”, 如“f、h、x、s、sh、r”。
发音时,两部位闭合后缓慢打开的叫“塞擦音”——先塞后擦, 如“j、q、z、c、zh、ch”。
发音时,两部位闭合后气流转道由鼻腔通过的叫“鼻音”,如 “m、n”。
发音时,两部位闭合后气流从舌边通过的叫“边音”,如“l”。
齿音古代分为齿头、正齿两类。齿头音现代称“舌尖前音”, 如“z、c、s”。正齿音现代也称“舌面前音”,如“j、q、 x”。
牙音现代称“舌面后音”或“舌根音”,如“g、k”。
喉音现代归入“舌根音”,古代另立,包括三小类:(1)喉 塞音“影[ ]”,(2)喉擦音“晓[ ]”和“匣[ ]”,(3) 半元音“喻[ ]”。
二,韵母及相关术语
1、韵母、韵、韵类、韵部、韵摄、韵目
韵母是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由韵头、韵腹、韵尾三要素构 成。
头+腹+尾:宣扬-uan、-iang
腹:
社稷-e、-i
头+腹: 华夏-ua、-ia
腹+尾: 山峰-an、-eng
韵腹由元音充当,是汉语音节的必备要素;韵头由半元音[ 、
、 ]”充当;韵尾由元音、鼻音[ 、 、 ]或塞音
[ 、 、 ]充当,比现代复杂。
韵是韵部的简称,指形成诗歌韵脚的同一类韵母。李白《早 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jian),千里江陵一日还(huan)。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shan)。
“间、还、山”的韵母不完全相同,但能形成韵脚,即属同 一韵——平水韵的“删韵”。
❖ 韵和韵母的区别:
4、送气与不送气
也是描述辅音发音方法的术语。
发音时,呼出气流较强的叫“送气”,较弱的叫“不送气”。 两者相对而言。如“b和p”、“d和t”、“g和k”、“j和q”、“z和c”、 “zh和ch”的区别,前者不送气,后者送气。送气在国际音标 中加标[ ]。
发音时,两部位闭合后缓慢打开的叫“塞擦音”——先塞后擦, 如“j、q、z、c、zh、ch”。
发音时,两部位闭合后气流转道由鼻腔通过的叫“鼻音”,如 “m、n”。
发音时,两部位闭合后气流从舌边通过的叫“边音”,如“l”。
齿音古代分为齿头、正齿两类。齿头音现代称“舌尖前音”, 如“z、c、s”。正齿音现代也称“舌面前音”,如“j、q、 x”。
牙音现代称“舌面后音”或“舌根音”,如“g、k”。
喉音现代归入“舌根音”,古代另立,包括三小类:(1)喉 塞音“影[ ]”,(2)喉擦音“晓[ ]”和“匣[ ]”,(3) 半元音“喻[ ]”。
二,韵母及相关术语
1、韵母、韵、韵类、韵部、韵摄、韵目
韵母是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由韵头、韵腹、韵尾三要素构 成。
头+腹+尾:宣扬-uan、-iang
腹:
社稷-e、-i
头+腹: 华夏-ua、-ia
腹+尾: 山峰-an、-eng
韵腹由元音充当,是汉语音节的必备要素;韵头由半元音[ 、
、 ]”充当;韵尾由元音、鼻音[ 、 、 ]或塞音
[ 、 、 ]充当,比现代复杂。
韵是韵部的简称,指形成诗歌韵脚的同一类韵母。李白《早 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jian),千里江陵一日还(huan)。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shan)。
“间、还、山”的韵母不完全相同,但能形成韵脚,即属同 一韵——平水韵的“删韵”。
❖ 韵和韵母的区别:
4、送气与不送气
也是描述辅音发音方法的术语。
发音时,呼出气流较强的叫“送气”,较弱的叫“不送气”。 两者相对而言。如“b和p”、“d和t”、“g和k”、“j和q”、“z和c”、 “zh和ch”的区别,前者不送气,后者送气。送气在国际音标 中加标[ ]。
古代汉语通论3汉字的构造和演变分解PPT共37页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古代汉语通论3汉字的构造和演变分解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谢谢!
古代汉语词汇学PPT课件
导实现引申。
• 例如"虚"、"危"、"驰"等。
2021/4/8
21
• 2、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直接由本义引申 出来的意义叫直接引申义。由直接引申义派生 出来的意义,对本义来说,就是间接引申义。
• (1)连锁式引申:指由本义派生出直接引申义 之后,又依次派生出若干间接引申义,它是以 本义作为起点,向着同一个方向递相派生出几 个意义的引申脉络。
2021/4/8
10
• 第七节 单音词 复音词
• 单音词是指只有一个音节的词,在我们的书面 语中也就是一个汉字。两个音节以上的词称为 复音词。汉语中的复音词大多是双音节词。
• 一、古今比较
• 1、古代的单音词,加上词头或者词尾,成为现 代的复音词。
• 2、两个同义的单音词构成复音词。
• 3、古代单音词变成不同的复音词。
2021/4/8
11
• 二、古代汉语词汇复音化 • 1、同义词连用 • 2、经常连用的两个意义不同的单音词逐渐凝固 • 3、双音节单纯词的连用 • (1)叠音词 • (2)联绵词 • 1)双声 • 2)叠韵 • 3)非双声、叠韵 • 4、偏义复词的运用
2021/4/8
12
词汇学(二)
• 第八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2021/4/8
20
• 例如 • 1)甲事物对乙事物具有标志作用,使甲代替乙,例如"齿"、"年"、"
兵"等。 • 2)借动作行为指代动作行为的主体或者客体。例如"将"、"薪"等。 • 3)借形状特点指代事物或者人,例如"刚"、"的"、"姝"等。 • 4)借方位处所指代事物或者人。例如"陵"、"室"、"宗"等。 • (3)相因:引申义和本义之间具有因果、条件等逻辑关系,通过推
• 例如"虚"、"危"、"驰"等。
2021/4/8
21
• 2、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直接由本义引申 出来的意义叫直接引申义。由直接引申义派生 出来的意义,对本义来说,就是间接引申义。
• (1)连锁式引申:指由本义派生出直接引申义 之后,又依次派生出若干间接引申义,它是以 本义作为起点,向着同一个方向递相派生出几 个意义的引申脉络。
2021/4/8
10
• 第七节 单音词 复音词
• 单音词是指只有一个音节的词,在我们的书面 语中也就是一个汉字。两个音节以上的词称为 复音词。汉语中的复音词大多是双音节词。
• 一、古今比较
• 1、古代的单音词,加上词头或者词尾,成为现 代的复音词。
• 2、两个同义的单音词构成复音词。
• 3、古代单音词变成不同的复音词。
2021/4/8
11
• 二、古代汉语词汇复音化 • 1、同义词连用 • 2、经常连用的两个意义不同的单音词逐渐凝固 • 3、双音节单纯词的连用 • (1)叠音词 • (2)联绵词 • 1)双声 • 2)叠韵 • 3)非双声、叠韵 • 4、偏义复词的运用
2021/4/8
12
词汇学(二)
• 第八节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2021/4/8
20
• 例如 • 1)甲事物对乙事物具有标志作用,使甲代替乙,例如"齿"、"年"、"
兵"等。 • 2)借动作行为指代动作行为的主体或者客体。例如"将"、"薪"等。 • 3)借形状特点指代事物或者人,例如"刚"、"的"、"姝"等。 • 4)借方位处所指代事物或者人。例如"陵"、"室"、"宗"等。 • (3)相因:引申义和本义之间具有因果、条件等逻辑关系,通过推
第六单元 古汉语通论PPT课件
23
其二,指韻書中把主要母音、收尾 音和聲調相同的字歸在一起的單位, 即韻書中的韻。如《廣韻》有206 韻,就是把26194字按主母音、收 尾音和聲調是否相同分成的206個 單位。
24
其三,押韻。詩句中某字與某字押 韻,古人常說:“×與×韻”,或 說“×與×為韻”。
押韻條件是聲調相同、韻尾相同、 主母音相同或相近。
21
《切韻》《唐韻》及《廣韻》 等叫《切韻》系韻書 。
《切韻》系韻書不斷變更,但 音系不變。
22
五、韻及相關概念
1.韻
韻這個概念的內涵比較複雜,常見的義 項有以下三種:
其一,相當於今天說的韻母,即一個音 節中開頭輔音以外的部分。在做音系研 究時,常常稱這樣的韻為韻類。比如 《廣韻》東韻有兩個韻母,也說有兩個 韻類。
入聲韻,也簡稱入聲,指以塞音[p][-t][-k]收尾的韻。
音韻學是研究漢語語音在各個歷史時期的 聲、韻、調及其演變規律的學科。
漢語語音的基本結構單位是音節,每個音 節都可以切分出聲、韻、調,所以漢語語 音的演變就表現為聲母系統、韻母系統和 聲調系統的演變,研究漢語語音就是研究 不同歷史時期漢語的聲母、韻母和聲調系 統及其演變規律。
4
二、語音史的分期
現代學者對漢語語音演變的歷史做了 分期,目的是在漢語發展史上規定幾 個具有代表性的共時語音系統,作為 對語音進行研究的共同基礎。
著名增廣本之一,為唐代影響最大 的韻書。
20
D.《廣韻》,宋朝陳彭年等
在《切韻》基礎上修訂而成
的。全名為《大宋重修廣
韻》,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 的一
部韻書,是《切韻》系韻書集大成的
著作。它不僅是中國音韻學的首要研
究資料,而且是考察上古音韻的重要
其二,指韻書中把主要母音、收尾 音和聲調相同的字歸在一起的單位, 即韻書中的韻。如《廣韻》有206 韻,就是把26194字按主母音、收 尾音和聲調是否相同分成的206個 單位。
24
其三,押韻。詩句中某字與某字押 韻,古人常說:“×與×韻”,或 說“×與×為韻”。
押韻條件是聲調相同、韻尾相同、 主母音相同或相近。
21
《切韻》《唐韻》及《廣韻》 等叫《切韻》系韻書 。
《切韻》系韻書不斷變更,但 音系不變。
22
五、韻及相關概念
1.韻
韻這個概念的內涵比較複雜,常見的義 項有以下三種:
其一,相當於今天說的韻母,即一個音 節中開頭輔音以外的部分。在做音系研 究時,常常稱這樣的韻為韻類。比如 《廣韻》東韻有兩個韻母,也說有兩個 韻類。
入聲韻,也簡稱入聲,指以塞音[p][-t][-k]收尾的韻。
音韻學是研究漢語語音在各個歷史時期的 聲、韻、調及其演變規律的學科。
漢語語音的基本結構單位是音節,每個音 節都可以切分出聲、韻、調,所以漢語語 音的演變就表現為聲母系統、韻母系統和 聲調系統的演變,研究漢語語音就是研究 不同歷史時期漢語的聲母、韻母和聲調系 統及其演變規律。
4
二、語音史的分期
現代學者對漢語語音演變的歷史做了 分期,目的是在漢語發展史上規定幾 個具有代表性的共時語音系統,作為 對語音進行研究的共同基礎。
著名增廣本之一,為唐代影響最大 的韻書。
20
D.《廣韻》,宋朝陳彭年等
在《切韻》基礎上修訂而成
的。全名為《大宋重修廣
韻》,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 的一
部韻書,是《切韻》系韻書集大成的
著作。它不僅是中國音韻學的首要研
究資料,而且是考察上古音韻的重要
《古代汉语通论》PPT课件
“破读”的读音问题
破读的例子:
胜:及物动词,能承担,平声:shēng;不及 物动词,胜利,去声: shèng 。
恶:形容词,丑恶,平声:ē;动词,厌恶: 去声:wù。
分:动词,分开,平声:fēn;名词,名分, 职分:去声: fèn 。
近:形容词,本读上声,今去声:jǐn;动词, 接近,去声: jìn 。
通假字的读音问题
常见的假借字:
《易·系辞下》:“尺蠖之躯,以求信也。”“信” 借为“伸”,读shēn
《论语·雍也》:“今也则亡”。“亡”假借为 “无”,读wú
《左传·郑伯克段》:“无使滋漫。”“无”通 “毋”,读wù
《墨子·号令》:“主者里门,筦闭。”“者”通 “诸”,读zhū“筦”通“管”,guān
四、特殊读音问题
我们阅读古书时,常常遇到一些字的读音和 一般情况下的读音不同,这就是特殊的读音。
例如:《尚书·舜典》:“禹拜稽首,让于 稷契暨皋陶。”孔颍达注:“契,息列反, 陶音遥”,即“契”不读qì,而读xiè; “陶”不读táo,而读yáo。
古代的一些国名、族名、地名、人名和姓氏 等,常常保留特殊的读音:
“破读”的读音问题
例如“衣”,在《诗经》“无衣无褐”中读平 声yī,在《韩非子》“境内莫衣紫。”中读去 声yì。
一般说来,后一种意义和读音是由前一种意 义和读音演变而来的。所以传统上把前一种 读音叫“本音”和“如字”,把后一种意义 和读音叫“破读”或“读破”。
这种情况在古书里也很普遍。
通假字的读音问题
古代语音相同,现在也相同的,如“逝”和“誓” 不存在读音问题。
古代读音相同,现在读音不同了,就有问题了,如 “女”和“汝”、“归”“馈”(阳货欲见孔子, 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汉语史·词汇史·基本词汇专题46页PPT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汉语史·词汇史·基本词汇专题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名,ຫໍສະໝຸດ 于我若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汉语史·词汇史·基本词汇专题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名,ຫໍສະໝຸດ 于我若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