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读书示子聿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意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意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作者介绍: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注释:示:训示、指示。
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
遗:保留,存留。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少壮:青少年时代。
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始:才。
纸:书本。
终:到底,毕竟。
觉:觉得。
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行:实践。
躬行:亲身实践。
诗文意思:古人学习知识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学习知识这件事还必须亲自实践。
这是一首教子诗,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间接经验是人们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前人的知识和技巧的途径。
直接经验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是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途径。
只有通过“躬行”,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所学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本诗通过写陆游对儿子子聿的教育,告诉读者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古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全文如下: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这首诗通过对冬夜读书的场景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边疆戍边将士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战乱的痛心之情。
诗中运用了明月、天山、云海、长风等自然景观,以及白登道、青海湾等地名,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地名的描绘,展现了边疆的辽阔和壮美。
同时,诗人还通过戍客的苦思冥想,表达了对家国的深情眷恋和对战乱的悲愤之情。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兴亡和人民疾苦的关怀之情,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全诗翻译赏析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全诗翻译赏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 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究感到是肤浅的,要透彻地了解某事物就一定要亲身参加实践。
[出自] 南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注释:示:训示、指示。
子聿(yù ):小儿子。
学问:指读书学习,有做学问的意思。
遗:保留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少壮:青少年时代。
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始:才。
纸:书本。
终:到底,毕竟。
觉:感觉,觉得。
浅:少。
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行:实践。
躬(gōng)行:亲身实践。
译文1: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的,青少年时肯下工夫到老才能有所成就。
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身实践。
译文2:古人做学问是都是全力以赴的,青少年时代花的工夫,往往要到年老时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还是不完善的,要深切地了解必须亲自通过实践才行。
背景:子聿是陆游的最小的儿子。
陆游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
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诗人却浑然忘我置之脑后,静寂的夜里,他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毅然挥就了8首《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满怀深情地送给儿子,这是流传千古的第3首。
本诗这是一首哲理诗,写于宁宗庆元五年(1199)。
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且意境深远,使人回味无穷。
赏析: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勤学不息,写下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
《冬夜读书示子聿》就是这样一首哲理诗,其内容饱含了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且意境深远。
这是一首教子诗,子聿(yù),诗人的小儿子,是要告诉儿子做学问的道理。
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
“遗”,即保留。
“无遗力”,即无保留,竭尽全力之意。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及赏析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及赏析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存世有九千三百余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入蜀以前,偏于文字形式;入蜀到罢官东归,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也是诗风大变的时期,由早年专以“藻绘”为工变为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晚年蛰居故乡山阴后,诗风趋向质朴而沉实,表现出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
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注释示:训示、指示。
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
遗:保留,存留。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少壮:青少年时代。
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始:才。
纸:书本。
终:到底,毕竟。
觉:觉得。
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行:实践。
躬行:亲身实践。
创作背景宋宁宗五年,诗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于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
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诗人在静寂的夜里,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写下了这首哲理诗并满怀深情地送给了儿子子聿。
文学赏析首联诗人赞扬了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
颔联是说做学问的艰难。
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
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
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后两联,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
冬夜读书示子聿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勤学不息,写下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
《冬夜读书示子聿》就是这样一首哲理诗,其内容饱含了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且意境深远。
冬夜读书示子聿(yù)(南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注释译文注释1、示:训示、指示。
2、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3、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问的意思。
4、遗:保留,存留。
5、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6、少壮:青少年时代。
7、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8、始:才。
9、纸:书本。
10、终:到底,毕竟。
11、觉:觉得12、浅:肤浅,浅薄。
13、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14、行:实践。
15、躬行:亲身实践。
3诗意: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归是不够完善的,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4译文:陆游勉励儿子: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青壮年时期肯下功夫,到老了才能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毕竟还是不够的。
想做出一番成绩,一定要注重亲身实践。
诗的后两句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成为广为流传的名句佳话。
5创作背景子聿是陆游的最小的儿子。
陆游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
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陆游却浑然忘我置之脑后,静寂的夜里,他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毅然挥就了8首《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满怀深情地送给儿子,本诗是流传千古的第3首。
本诗是一首哲理诗,写于宁宗庆元五年(1199)。
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且意境深远,使人回味无穷。
关于读书的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译文赏析
关于读书的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译文赏析《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在学习上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赏析】“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
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
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
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
“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
诗人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这是一首教子诗,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间接经验是人们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前人的知识和技巧的途径。
直接经验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是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途径。
只有通过“躬行”,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所学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本诗通过写陆游对儿子子聿的教育,告诉读者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冬夜读书示子聿拼音
冬夜读书示子聿拼音冬夜读书示子聿(dōng yèdúshūshìzǐyù)拼音版注音:gǔrén xuéwèn wúyílì,shào zhuàng gōng fūlǎo shǐch éng 。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zhǐshàng délái zhōng juéqiǎn ,juézhīcǐshìyào gōng xíng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翻译: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
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赏析:首联诗人赞扬了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
颔联是说做学问的艰难。
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
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
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后两联,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
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
“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
冬夜读书示子聿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由南宋诗人陆游晚年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一首哲理诗,饱含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理念,也寄托了诗人对子女的殷切期望。
作品注释
①示:训示、指示。
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②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
遗:保留,存留。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③少壮:青少年时代。
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始:才。
④纸:书本。
终:到底,毕竟。
觉:觉得。
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⑤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行:实践。
躬行:亲身实践。
[1]白话译文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
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及注释
《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及注释1500字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所创作的一篇家训文章。
以下是该篇文章的原文和注释。
原文:
真正的读书是为了修身养性,而不仅仅是为了博学多才。
冬天的夜晚格外寒冷,但读书的时间却更加珍贵。
冯梦龙告诫自己的儿子聿,在寒冷的冬夜里要保持专注,努力读书。
注释:
冯梦龙的这篇文章可以看作是他面对儿子聿所写的一封信。
文章以冬夜读书为背景,通过阐述读书的意义,提醒儿子要坚持读书,以此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文章开头就明确了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修身养性。
修身养性是中国古代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意指通过学习和修炼,提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作者强调博学多才并不是读书的终极目标,而是修身养性的手段之一。
作者提到冬夜格外寒冷,暗示了读书的环境不容易,需要更多的毅力和耐心。
在这样的环境下,读书的时间显得尤为珍贵。
这也暗示了读书不能浪费时间,要充分利用每一刻。
作者进一步告诫儿子要保持专注。
读书需要集中注意力,不能被外界的干扰所打乱。
同时,作者用“心正耳净”来描述保持专注的状态,意味着读书要抱着虔诚的态度,倾心倾听,严肃认真。
文章结尾,作者提醒儿子要勤奋读书,用“又要有万事专心态度”来形容。
这句话表达了读书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不能马虎敷衍。
只有付出足够的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总体来说,这篇文章强调了读书的目的和意义,教育儿子要修身养性,提醒他在阅读过程中要保持专注和勤奋。
通过这篇文章,冯梦龙向儿子传递了他对教育的看法和期望。
《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及注释
《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及注释1500字《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大文豪陆游的一篇家书,这是陆游给他的儿子陆聿写的。
陆聿自幼聪慧,尤其对文学非常感兴趣,陆游在这篇信中希望能对儿子的学习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下面是《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原文及注释:原文:朝晨忽忆子聿刻意熬夜读书时,念念顾补心髓。
祖宗有云:“精明不能进古。
”据是菜蔬之类,即不甘口与子争。
昨夜又欲劝汝早恋坏涂乱;及晚坐坛前,方悟愚子话些余句,少年时使老子万念容不下枯藤老树,那能作时凋散映三千红烛明;注释:朝晨忽忆子聿刻意熬夜读书时,念念顾补心髓。
朝晨:指早晨。
忆:回忆,想起。
子聿:陆游的儿子陆聿。
刻意:刻苦努力。
熬夜:通宵不睡。
补:治心髓:指精神和智慧的核心。
祖宗有云:“精明不能进古。
”据是菜蔬之类,即不甘口与子争。
祖宗有云:祖宗曾经说过。
精明:指聪明才智。
不能:不可,不能够。
进:进步。
古:古代的经典作品。
菜蔬之类:指比喻低级的东西。
不甘口:不愿意吃。
与子争:与儿子争执。
昨夜又欲劝汝早恋坏涂乱;及晚坐坛前,方悟愚子话些余句。
又欲:再次想要。
劝:劝告。
汝:你。
早恋:早巳恋读书。
坏涂乱:堕落成坏人。
及:等到。
晚:晚上。
坛:此处指大厅。
方:才刚。
悟:明白。
愚子话:愚笨的儿子说的话。
些余句:部分话语。
少年时使老子万念容不下枯藤老树,那能作时凋散映三千红烛明;少年时:小时候。
使:让。
万念:无数的念头。
容不下:放不下。
枯藤老树:指老旧的经验。
时凋散映三千红烛明:指指时光流逝,一瞬间,像落叶,像烛光,随时节的变迁,人的青春,人的智慧也在消逝。
这篇家书,陆游通过回忆儿子聿的刻苦努力,对他进行了劝诫。
他引用了祖宗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表达了他对聪明才智的人们要虚心向古人学习的观点。
他说自己再次想要劝告儿子不要早恋,否则会对他的学业产生负面影响。
最后,他回忆起自己年轻时不明白父亲的话,现在才真正理解了其中的道理,曾经的无知和愚笨使得他无法领悟到父亲的深意。
这封信体现了陆游对儿子的关心和爱护,他希望儿子能够脚踏实地,刻苦用功。
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翻译赏析
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翻译赏析《冬夜读书示子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陆游。
其古诗全文如下: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前言】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勤学不息,写下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
《冬夜读书示子聿》就是这样一首哲理诗,其内容饱含了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意境深远。
【注释】1、示:训示、指示。
2、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3、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
4、遗:保留,存留。
5、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6、少壮:青少年时代。
7、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8、始:才。
9、纸:书本。
10、终:到底,毕竟。
11、觉:觉得12、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13、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14、行:实践。
15、躬行:亲身实践。
【翻译】古人做学问总是不遗余力的,即使这样,也是从年轻开始就下苦功夫且不断努力,直至老年方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自己亲身的实践。
【赏析】这是一首教子诗,子聿(yù),诗人的小儿子,是要告诉儿子学习的道理。
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
“遗”,即保留。
“无遗力”,毫无保留,全力以赴。
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
只有从少年开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打好扎实基础,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后才能有所成就。
否则只能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是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做学问的艰难来告诫自己的儿子: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后两句,诗人更进一步指出实践经验的重要性。
“纸上得来”,指的是书本知识。
“绝知此事”,指的是真正把握事物的底蕴。
“躬行”,就是指亲自去实践,眼见为实。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诗意赏析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诗意赏析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
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注释①示:训示、指示。
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②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
遗:保留,存留。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③少壮:青少年时代。
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始:才。
④纸:书本。
终:到底,毕竟。
觉:觉得。
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⑤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行:实践。
躬行:亲身实践。
赏析首联诗人赞扬了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
颔联是说做学问的艰难。
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
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
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这是一首教子诗,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间接经验是人们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习前人的知识和技巧的途径。
直接经验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是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途径。
只有通过“躬行”,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所学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本诗通过写陆游对儿子子聿的教育,告诉读者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创作背景宋宁宗五年,诗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于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
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诗人在静寂的夜里,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写下了这首哲理诗并满怀深情地送给了儿子子聿。
作者介绍他始终坚持抗金,1158年(绍兴二十八年)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据《宁德县志》卷三《宦绩》中记载:“陆游,字务观,即放翁也┅┅绍兴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爱戴”。
冬夜读书示子津
冬夜读书示子津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XX所写的一首诗。
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告诫自己的孩子学业应毫无保留,全力以赴;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
后两句,诗人更进一步指出实践经验的重要性。
这首诗以思想和哲理取胜,使人在理性的思辨中受到教益。
它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两条途径。
短短的四句诗,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意境深远,余味无穷。
冬夜读书示子津原文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亲。
译文:
古人学习知识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践,方能学有所成。
《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及赏析
《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及赏析说起这《冬夜读书示子聿》啊,那可是一首充满了智慧和父爱的诗。
原文是这样的:“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咱们先来瞅瞅第一句“古人学问无遗力”。
这就好比我之前观察到的一个事儿,我邻居家有个小孩,学习那叫一个刻苦。
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背书,晚上还在那做题。
为啥这么拼?因为他知道古人做学问那都是全力以赴,不遗余力的。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想要学到真本事,就得下苦功夫。
“少壮工夫老始成”呢,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小区门口卖水果的大爷。
大爷年轻的时候就开始研究怎么种水果,怎么挑水果,经过几十年的摸索,现在他挑的水果个个又甜又新鲜。
这就说明啊,做学问不是一蹴而就的,年轻时下的功夫,可能到老了才能有所成就。
再看“纸上得来终觉浅”。
我有次买了本烘焙的书,按照上面的步骤做蛋糕,结果做出来的蛋糕惨不忍睹。
这才明白,光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终究是浅薄的,不实际操作一下,根本不知道会出现啥问题。
最后“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有个朋友特别喜欢摄影,看了好多摄影的教材和理论,可拍出来的照片总是差点意思。
后来他到处去采风,不断地实践,拍的照片那是越来越好看。
所以啊,要想真正了解一件事情,就得亲自去实践。
这首诗啊,整体就是陆游在告诉儿子,做学问不能偷懒,得下功夫,而且不能光看书本,要亲自去尝试。
这就好比我们学骑自行车,看再多的教程,不真正骑上去摔几次,永远也学不会。
想想我们现在的学习,不也是这样吗?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再多,我们如果课后不做作业,不复习,知识还是进不了脑子。
又比如做数学题,光看答案觉得挺简单,自己一动手就错,就是因为缺乏实践。
而且啊,这首诗不仅仅适用于学习知识,生活中的好多事儿都是这个理儿。
比如说学游泳,教练讲得再详细,自己不下水扑腾几下,永远也体会不到游泳的技巧。
所以啊,陆游这首《冬夜读书示子聿》真的是句句在理,充满了人生的智慧。
咱们可得好好琢磨琢磨,把这道理运用到学习和生活中去,这样才能不断进步,学到真本事!。
《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赏析
冬夜读书示子聿朝代:宋代原文: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
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注释①示:训示、指示。
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②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
遗:保留,存留。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③少壮:青少年时代。
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始:才。
④纸:书本。
终:到底,毕竟。
觉:觉得。
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⑤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行:实践。
躬行:亲身实践。
赏析联诗人赞扬了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
颔联是说做学问的艰难。
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
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
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后两联,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
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
“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
诗人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这是一首教子诗,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冬夜读书示子聿全文注释赏析
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
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注释①示:训示、指示。
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②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
遗:保留,存留。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③少壮:青少年时代。
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始:才。
④纸:书本。
终:到底,毕竟。
觉:觉得。
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⑤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行:实践。
躬行:亲身实践。
创作背景宋宁宗五年,诗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于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
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诗人在静寂的夜里,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写下了这首哲理诗并满怀深情地送给了儿子子聿。
赏析首联诗人赞扬了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
颔联是说做学问的艰难。
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
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
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后两联,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
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
“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
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及赏析
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及赏析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及赏析原文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及注释译文:古人学习知识不遗余力,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学习知识这件事还必须亲自实践。
注释:示:训示、指示。
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学问:指读书学习,就是学习的意思。
遗:保留,存留。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少壮:青少年时代。
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始:才。
纸:书本。
终:到底,毕竟。
觉:觉得。
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行:实践。
躬行:亲身实践。
赏析“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赞扬了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
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
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
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
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
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
“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
诗人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是的,只有做到了知和行的统一,那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学者。整 首诗,陆游对儿子的期望是:(指板书)做学问:孜孜不倦 持之以恒 亲自实 践 5.诵读,读出诗情 。 6.同学们,一首简短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仅仅用了 28 个字,却向我们讲述了
(3)把诗读正确了,还要注意读出诗的节奏,要读得有板有眼。 范读——女生读——男生读——全班读。
3.自读,读懂诗意 (1)出示提示:
◆学问:指读书学习,即做学问。 ◆无遗力 :遗,保留,无遗力就是精力毫无保留,即竭尽全力。 ◆始 :才能。 ◆纸上:指书本上。 ◆终:毕竟;终究。 ◆觉浅:感到肤浅,不够完善。 ◆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 ◆躬行 :亲身实践。 (2)学法指导:要想理解全诗的意思,关键在于理解诗句中重点词或难以理解的 字词的意思。这些字词理解了,再加以适当的补充和调整,诗句的意思就迎刃而 解了。 (3)让学生自说,同座位互相说说全诗大意。 四、品读感悟 1、出示学习目标:
感受古诗的文字美和意境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懂得从书本 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要深入透彻地理解知识,必须要亲自实践。
2、悟读 读明诗理
(1)学习第一二句。
导:同学们,在这首诗里,有一些字词值得我们去注意。先看第一二句
①指名学生交流诗意。
②师:诗句中“无遗力”你怎么理解?谁能说说。
预设:把所有精力和心思都用上、不留一点气力,全力以赴。
通过选择比较,学生领会到:“工夫”侧重于表示时间;“功夫”侧重于表示 本领。古诗中用的是哪一个?那它在这儿是什么意思?从“少”到“老”,做学问 要化怎样的“工夫”?读好该句。 ⑤再看“少壮”这个词,读着这个词语,让你想起了什么诗句呢?在两句诗中包 含着许多名言: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二、出示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2.通过注解,大体领悟诗句的意思。
三、初读古诗 (一)做学问:孜孜不倦 持之以恒 躬身而行 1.理解诗题 你能结合我们刚才的收获,说说题目的意思吗?这儿的“示”是什么意思呢? 2.诵读,读通古诗 (1)过渡:那么,陆游他是用哪些读书感想来教育子聿的呢?打开课文,自由地 读读诗,注意做到正确、流利、字正腔圆。 (2)自由读,指名读。评价读。
陆游指导儿子做学问要怎样呢?(孜孜不倦)板书:做学问:孜孜不倦。 读好该句。 ④接着我们来看一组词:屏幕出示 :工夫 功夫 读一读,比一比,这两个词有什么异同? 你会区分它们吗?让我们来做一做选词填空:
a.他三天( )就学会游泳。b.这个杂技演员真有(
)。
c.明天有( )再来玩吧! d.中国( ),名扬海外。
启东市民主小学 语文 学科备课专用纸
六上第七单元 课题 22 古诗两首第 1 教时总第 个教案
课型:新授课
民主小学 郁美红 设计
教学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冬夜读书示子聿〉〉并背诵。 2.通过注解,大体领悟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的文字美和意境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懂得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 是浅薄的,要深入透彻地理解知识,必须要亲自实践。 4.通过多首陆游教子诗的教学,感受到陆游身为人父的爱子之心。
每一句名言都在告诉我们: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陆游指导儿子做学问还要怎样呢?(持之以恒)板书:持之以恒 读好该句。 小结:诗人陆游就是用前两句诗告诉儿子子聿,读书,学习要孜孜不倦,持之 以恒。 (2)学习第三四句。 过渡:那么,后两句诗呢?他又说了怎样的读书感想呢?齐读。 ①指名学生交流诗意。 ②读了这两句诗,由此你的脑海里浮现出哪些人物或者名言呢? 预设 A 赵括 a 我想,你一定听说过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b 为什么赵括会兵败呢?生说。 所以说,赵括纸上谈兵它从反面告诉我们,读—— 预设 B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1.那么,在明代,我国著名的医学家李时珍是怎么做的呢?出示: 2.他为什么能写成《本草纲目》,这个实例从正面告诉我们,读-----3.看来,光有书本知识行吗?(不行)还要怎么样?(亲自去实践)板书:亲自 实践 学生举例相机说明读好诗句。 B 名言:
教学过程
思考与调整 (二次备课)
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1.导入: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诞生了许许多多的爱国主义诗人,你知道那些? (屈原、王昌龄、陆游……) 2.关于陆游你知道多少? 3.你还背过哪些陆游的诗句? 4.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叫〈〈冬夜读书示子聿〉〉题目中有个生字,指“聿”,是哪 些字的一部分?( “津,律”……) 5.秀才读字读半边,那“聿”还读“津”、“律”吗? 6.齐读题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预设 2 匡衡的凿壁借光。
师:匡衡是怎样“无遗力”学习的?(没有灯光,在墙壁上凿一个洞,利用邻
居家的灯光读书。)
师:这种读书精神叫——(生齐读:无遗力)
③是啊,就像大家说的一样,在诗句中包含着许多成语:
出示:
闻鸡起舞 悬梁刺股 囊萤映雪 凿壁借光
十载寒窗 通宵达旦 夜以继日 滴水穿石
每一个成语都在告诉我们: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师:年少时候我们应该怎样无遗力的学习?
预设:学习做到孜孜不倦,一丝不苟、非常努力的通宵达旦的去学习。
师:借用成语故事说说,哪些古人学习或作学问是无遗力的?
预设 1:悬梁刺股。
师:“悬梁刺股”描绘了一幅怎样“无遗力”学习的画面?(把头发系在梁头
上,困了用针扎自己的大腿。)
师:这样的学习真是——(生齐读:无遗力。)
教学 感受到陆游身为人父的爱子之心。
重点
教学 联系实际,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懂得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要深入透彻 难点 地理解知识,必须要亲自实践
教学 准备
学情 分析
先学提纲(见《导》112 页)、PPT
教学这首诗,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的 感受和体会。可以让学生先说说,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诗句、哪些词语中体会 到的资料。再结合历史,引导学生真正走近诗人。